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远程教育论文范文

现代远程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现代远程教育论文

第1篇:现代远程教育论文范文

当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在教育部统筹规划下,现代远程教育在系统建设、资源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上都提倡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公平竞争,支持校企合作,允许社会资金参与。通过国内高校几年的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推动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其次,大学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势力强劲。大学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享受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初步形成了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局面。这些政策包括:经教育部批准,大学可以突破专业目录的限制,自主设置市场急需的专业;可以在学校办学思想和现有资源条件下,自主确定入学条件和招生规模;对于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颁发何种文凭,可以由学校自行确定;在学费问题上,经地方物价部门批准,可参照教育成本收费。因此,大学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提供灵活安排教育服

务高校与企业合作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一种主要形式。

二、国内现代远程教育商业化的问题及分析

(一)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

我国许多学校现在都非常重视网上远程教育的发展,并已开始开展网上的远程教学,建设网上的教学资源。但各个学校在开展远程教学时,在网上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仍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目前网上的远程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基本相似,如中小学的远程教学基本上是以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主要学习科目为主,而高校开设的都是当前的热门类专业,如计算机、经济类,很多课程基本是相同的,适应这些课程的教学系统支持平台和教学管理系统也基本可以通过,因此没有必要每个学校都去各自开发自己的教学支持平台和管理系统,在同样的网络课程上花数倍的人力和财力。

(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利用率低

我国远程教育网络目前的利用率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就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网上教学资源缺乏。就我国目前远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其面临着“有锅无米”的难题。二是上网人数的限制。据2008年初的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超过7000万,但这只是一个绝对数字,如果与我国总人口数相比,这个比例远小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三是应试教育带来的阻碍。尽管现在从上到下都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对中小学来说,面临升学的压力,应试教育的现象不可能马上改变,所以它必然影响到网络教学的开展。

(三)教师素质无法跟上现代远程教育的需求

在远程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仍然是很重要的,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也是难以进行的。一方面,对于许多教师,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教师,长期进行的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已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面临网上远程教学首先从教学思想和观念上会不太适应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会从心理上排斥新的教学手段,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远程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另一方面,现在许多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已大大超过教师,这与学校一味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注重给教师提供进修机会有关。许多学校很注重校园网络的建设,学生电脑知识的学习,但却忽视一般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当计算机已成为其他行业的普通办公用品时,在一些中小学,教师仍是一张办公桌一把椅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进行网上远程教育当然是不可能的。

三、现代远程教育的商业化发展对策

(一)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研究,构建科学的远程教育理论体系

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新事物,目前人们在观念上对远程教育的概念不清,以及对远程教育认识上的误区都迫切需要理论上的解释和指导,现有的教育理论难以指导远程教育这一“新生儿”的实践,而我们又不能停止远程教育的实践以等待教育理论的完善。因此在当前急需加强对远程教育基本理沦的研究,构建科学的远程教育学科理论体系。要从总体上确定远程教育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具体分析远程教育原则、方法、模式、网络师生、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系统、远程教育评价等问题,建构远程教育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二)加强现代远程教育的统一管理,制订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长远规划

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尚处于低级阶段,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些缺陷,因而迫切需要远见卓识的政策引导,需要制定长远发展的规划。正是因为它相对薄弱而又前景看好,所以更需要政策上的适当倾斜。在此,我们建议政府部门根据我国目前基本国情与教育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远程教育发展规划,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对远程教育适当放权,鼓励网络学校在国家宏观管理的规约下,在市场经济的调整下独立运营。此外,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认证应该建立一个统一有序的体系,这样人们才会认可和承认现代远程教育。目前在国内网络教育如何颁发学历证书,哪些部门拥有颁发学历证书的权力仍然十分不明确。

(三)加强教学软件的开发和深度应用,推动现代远程教育商业化

针对目前教育软件之间数据兼容性不强,实用性和易用性不强,教育软件在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还不够深入等问题。我们认为,一方面教学软件开发商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网络教学软件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大胆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厂商于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各厂商之间要坚持在合作中竞争的原则,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赢得市场效益,推动教育产业化进程。此外,各厂商在软件开发上需要注意:一是多样性、针对性;二是交互性、趣味性。

(四)加强远程教育的法制建设,引导我国远程教育走向法制化

制定完整的现代远程教育法律或者管理办法。对于经营网络教育的公司制订相关的标准和管理条例,定期对这些公司进行审查是否有能力经营合格的网络教育,从而把一些不合格的经营者清理出去,保持网络教育产业的信用度。规定网络教育经营者各自承担的不同角色,甚至明令高校不准涉及网络教育的具体经营,而公司不能涉及网络教育课件的制作,因为那样保证不了网络教育的质量。所有网络教育公司采用的课件及聘用的师资都必须由教育部或者相关管理部门审查通过,公司需要按标准支付高校网络教育课件相关的版权使用费。这些使用费可按学员数量收取,也可按照其他方法收取,从而保证高校高质量完成课件所需的资金。

总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的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各个地区发展极不平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克服我国现有的这些困难,满足信息社会终身教育、全民教育、个性化教育以及社会化教育的需求,加速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国宏等.论网络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中国远程教育,2007(5).

[2]潘力等.略论网络经济时代的远程教育产业化.继续教育与人事,2008(9):8.

[3]吴长春.远程网络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4).

第2篇:现代远程教育论文范文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的基础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随着学习社会化和终身化的需要,人们的教育意识急剧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在坚持传统课堂教育的同时,增加了现代开放性的远程教育。

1998年,教育部开始在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和浙江大学4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北京大学也于1999年10月正式开通了远程教育系统,所有这些,开创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新局面。现代远程教育是对教育对象、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在时间和空间距离上的开放,通过这种形式,老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采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从而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变为现实。和传统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方面。

1.1教学内容多样性

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了师生异地同步教学,并赋予了现代远程教育多样性特征。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教学对象多样化。学习者不受职业、地区、年龄等诸多限制。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接受远程教育的在线学员的数量在迅速增长。现代远程教育充分体现出教育大众化的特点。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现代数字技术将传统的纸质教材变成了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教材让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交互性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

(3)教学课程多样化。现代远程教育所开设的课程门类几乎不亚于在校学生的设置,自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首批远程教育试点院校以来,在随后6年多的时间里,国家教育部相继批准了67所高校进行远程教育,开设9大类153种专业,从而使在职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读到国内大学的学士或硕士课程。同时,教育机构还能够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特点,开发灵活多样的课程,提供及时优质的培训服务,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在线支持。

1.2学习自主性

现代远程教育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受教育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一改传统课堂被动的“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现代远程教育还可以根据不同受教育者的特点和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3资源共享性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使更多的人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节约了教育成本。

2现代远程教育需要数字化图书馆

国际著名教育技术学学者、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ERIC旗舰级数据交换中心ERIC/IT及AskERIC、教育资源通道GEM等项目的领导者唐纳德·保罗·伊利教授主张找到教育技术和数字图书馆技术的结合点。国际图书馆学知名专家也呼吁数字图书馆加入远程教育,将图书馆和教育功能衔接起来,把数字图书馆整合到数字化校园中,把数字资源整合到教学资源中,把课件开发人员整合到教学课程组中。美国马里兰大学开设的研究生课程选修课第一门(课程编号:OMDE611)是远程数字图书馆(DistanceEducationLibraryServices)。这表明作为知识体系、课程体系,远程教育图书馆成为核心的资源和知识、技能组成部分。

2.1数字图书馆为远程教育提供网络信息资源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对教育资源及教育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无法满足远程教育的需要。图书馆应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适当调整其馆藏结构,改进设备,完善服务手段,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运行在高速宽带网络上的、分布式超大规模的、可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群,它可以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硕博论文、会议论文、试题库、教学文献等多种形式的知识资源,是图书馆借助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形态,丰富的数字化馆藏资源为远程教育中的师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料。

数字图书馆的宗旨是:数字图书馆可以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联入因特网,克服地理、语种和文化的限制,友好、多形式、迅速高效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人类的所有知识。它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的完美结合,它具备了传统图书馆所有职能,并超出了传统图书馆所具备的能力。数字图书馆能给位于不同地区的师生传递教学资料,提供教学支持,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2.2数字图书馆为远程学习提供网络平台

数字图书馆干预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数字图书馆资源是介入和干预教学过程的高组织度资源,这些资源是根据特殊的教育目的来组织集成的。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特别是借助图书馆知识和信息组织技术,来扩展思维、建构知识。这些活动与教学设计中的自学、小组讨论、探究性学习等环节对应,属于教学设计中高级学习的重要模块,因此,数字图书馆将提供核心产品,使用数字图书馆成为远程教育的“核心模块”之一。

我国于1998年将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列入“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同时还有中关村数字图书馆群、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知识网络——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以及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等大型数字图书馆研发项目都加紧实施建设。

2.3案例

案例一: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是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学院数字地理图书馆,其中地理学习课件的代表产品是“亚历山大数字地球模型系统”,它是以网络虚拟教学资源建设为目的,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实现教学,教师可以编写、上传讲义。该学习课件是由专业教师担任领域专家,研发描写河流、泥石流的地理专业课件,而课件反过来又成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形成了一个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案例二:通过经验推导出“推理知识”或“规则知识”,即“推理出针对某用户当前学习情况的指导建议”。浙江电大“都读远程”数字图书馆(DLDL)系统将采用这种行为分析技术,挖掘出学习者个人的认知走向。这种个人图书馆技术将根据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定制,通过网上雷达系统进行知识挖掘。实际上,该技术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带有很强的主观知识的特点,并将挖掘结果应用到教学中去,由于该过程是在学习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调整,因此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迎合学习者个体的学习。

案例三:美星外文数字图书馆,它是由北京亚美瑞德公司与赛尔网络共同开发的,为高校提供外文阅览服务的一套崭新的教学系统,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个原版引进外文图书的数字图书馆,其宗旨在于改变国内高校原版外文资料馆藏陈旧和匮乏的现状,同时配合高校双语教学的趋势,提高师生的外文水平,丰富他们的知识素养。美星外文数字图书馆“语音图书”提供了难得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享受中了解地道的异国文化,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3结束语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实现了全社会对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并大大提高了远程教学的质量。不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要求各图书馆联合协作,资源共享,对数字化电子资源实施统筹规划,共同采购,共享使用,从而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数字图书馆是纵贯人类历史,横跨文化各领域的浩瀚资源库,是发展传播文化知识的阵地,是现代教育的一项新技术。

第3篇:现代远程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远程特点电子媒介

一、现代化远程教育档案的特点

远程教育的学籍档案由于教学、教务管理形式上的特殊性,因而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远程教育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与老师见面少,学籍管理分层次、分级别进行,管理涉及各层级之间的关系,管理难度较大。而且远程教育学生是成年人,来源复杂,基础参差不齐,工学矛盾突出,实行完全学分制,8年内学分有效,时间跨度大,教学计划变动大,学分替换情况多,毕业审核内容庞杂。这些决定了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2.形式不统一、利用率低远程教育办学点由中央向省、市、县辐射,教学点多,学籍档案归档标准、形式不一,现在大多为电子档案,但也存在纸质化档案,或无档案现象,有的即使有档案,但有些点开办远程教育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不注重学生学籍档案的建设和利用,档案利用率低,形同虚设。3.动态性远程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学生的成绩和操行评定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教学点必须通过一级一级向上报送学籍管理信息,成绩异动、补考、缺考、重修、重考多,再加上课程滚动开设,可变性大,使得远程教育档案管理随时处于动态的变化中。4.周期性学籍档案伴随学生从入学到在校学习再到毕业的整个过程,要持续3~8年的时间,因而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的特点。

二、现代化远程教育档案管理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也面临全新的挑战。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学生一样经过高层次的培养教育后,将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但我国现代化远程教育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档案管理观念落后:远程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档案意识淡薄,对学员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责任心不强,给学员填写归档材料时不积极主动,材料不完整、不规范等,给学员就业或晋升埋下了隐患。其次,档案管理内容不完善:1,在现代远程教育下,大多数学校建立的学员档案仍只包括报名表、审核表、入学通知、注册表、花名册、成绩册、学籍卡、学员证、准考证等证件和文字资料,没有形成电子档案。2,能够反映学员综合素质的各种材料也还未进入归档的范围,比如,学员在校期间,许多评先评优材料应该进入学员档案的没有进入学员档案。又如,因为就业压力较大,某些部门为了学员能顺利就业,一些处分文件就没有进入学员档案。由此,档案材料无法具体地反映学员综合素质。3,有些学员在填写档案材料时不认真、不仔细,有的字迹潦草且模糊不清、有的不按要求书写,使用圆珠笔,有的项目填写不全、不准确,有的基于连名字都写错或写别名等。这些不符合要求的做法,造成了档案材料质量不高、不规范。再者,档案管理模式陈旧:随着远程教育招生人数的扩大,学员档案也随之不断递增,加上存放时间短、流动快、分配去向广、投寄单位多等特点,层层叠叠的档案管理全都是靠管理人员手工操作完成,致使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不能为用人单位及时有效地提供所需信息。最后,档案管理队伍薄弱:高校档案管理队伍作为高校学员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加强,高等远程教育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

出。据调查,由于人力、物力所限,许多学校的办学条件还不能尽如人意,教管人员紧缺,信息技术掌握的还不适应试点工作的要求:有的学校由教师和辅导员兼任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工作头绪多,忙于应付,没有时间也无力探讨研究学籍电子档案工作,有时甚至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

三、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契机——充分利用电子媒介的技术平台

电子文件是指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传输、存储等处理的数码序列。由于计算机

应用的迅速普及,电子文件的生成量已经非常可观。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档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管理文件、教学课件、辅导网页、学生基本情况档案、课程注册信息、考试成绩、毕业生基本情况等等。从文件格式来看,有文本格式文件、数据库格式文件、图形格式文件等等。这诸多的电子文件,必将给现代远程教育和我们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因此,首先,我们要提高电子文件管理意识,把这项工作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抓。当前,电子文件的不断产生已经成为文件管理的主要问题。其次,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电子文件,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电子文件管理法制体系。健全规章制度是电子文件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目前电子文件管理不善,同没有一个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规章制度有着重要关系。因此,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会同教学教务管理部门及计算机网络管理部门联合制定电子文件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在电子档案管理中应负的职责,做到有章可循,使电子文件的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再次,从电子文件的形成,运行到归档管理,应当由教学教务主管部门或负责人统一协调,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指导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的职权。在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过程中,应及时登记设备环境、相关数据等,以保证电子文件归档的质量;生成电子文件的专用软件必须一同归档,以确保归档电子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史淑琴.试论高校远程教育学员学籍档案的管理.科教文汇,2007,(03)

[2]樊润华.对建立高校学生电子档案的思考[J].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文泽华.高等院校档案网络化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甘肃科技,2007,(4).

第4篇:现代远程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功能;机制

一、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的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并不是一个绝对性的概念,其内涵具有发展性、历史性。在不同的时期,教育公平的内涵、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也有差异。从整体上看,其内涵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并且呈现正比例关系,换言之,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公平的内容和形式就会更为丰富。我国古代“有教无类”思想即是教育公平的追求,可谓人类历史上最早对教育公平的论述。到了现代社会,教育公平已经上升到基本人权的地位,是教育权的核心内容。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教育权宣言》中就明确指出,教育公平是人权的一部分,其关系到受教育权能否实现。教育公平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在很多情况下,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存在的。从其内容上看,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等三个方面的公平[1]。教育起点公平,即是受教育机会的公平,也就是入学机会的平等,这是教育公平的初级要求;教育过程公平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消除歧视与不公,其主要是针对教育政策、决策而言的;教育结果公平强调的是教育质量的公平和平等,是实质性公平。就发达国家而言,在教育领域基本上实现教育公平的三重内容,且在实践中更加注重过程、结果的公平。就我国教育实践看,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起点公平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在基础教育阶段过程公平也已经基本实现,结果公平尚未实现;高等教育阶段过程、结果公平均未能实现。目前,高等教育阶段的不公平主要是基础教育结构造成弊端的积累所致,也是基础教育不公平的一种延续。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而言,错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公平,只能依靠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公平来进行补偿。当然,这也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随着现代化远程教育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的开放、灵活、适应性强等优点日渐凸显,已经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立交桥。按照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经超过50%,网民人数达到6.9亿人。中国网民发展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正在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扩散,特别是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人群增幅较大;第二,逐步向中老年群体扩散;第三,逐步向农村人口扩散[2]。正是这样的特征,既为依托于“互联网+”的现代远程教育迎来发展良机,也为教育公平的推进提供平台。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特点,不仅可以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还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随时学习,无疑,这为缩小教育差距,尤其是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提供良好的条件,是我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功能机制

(一)开放式办学模式为入学机会均等提供条件长期以来的城乡分治及经济社会的不均衡发展,造成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突出表现就是教育机会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性别之间造成的差异依然存在。近年来,特别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更是突出。有学者研究指出,尽管当前农村学生升入大学的人数相较于1980年代并没有减少,在绝对数额上甚至更多,但农村学生在大学中人数比例在下降,特别是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下降极为明显,只有1980年代的一半。即便是考虑到城镇化进程较快等现实原因,但农村学生在大学人数中比例下降已是不争事实,越是重点大学,农村学生人数越少。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在入学机会上不受年龄、地域、时间所限,学籍有效期也比较长,这就可以为那些失去学习机会以及想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社会个体创造条件。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或是制度、现实造成的差异,可以通过远程教育解决。比如,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在2015年全年招收各类本科学生近7万名,男女比例基本上保持在1∶1;学生的来源也极为多元,包括汉、藏、蒙古在内的近40个民族学生;从城乡看,城镇学生的比例约为53%,农村学生比例为47%,相差不大[3]。从这个数据看,入学机会公平得到很好的解决,基本消除性别、城乡、地区、民族等因素造成的不平等。

(二)灵活式的学习方式和优质的学习资源为教育过程的均等提供条件现代远程教育是依托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网络的平等、灵活、开放等优势在其身上得到明显体现。远程教育具有普通教育不可比拟的网络优势,比如,电大系统开展的远程教育,其网络技术、学习机构布局,大大突破时空、地域限制;其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覆盖城乡的各个角落,为社会个体创造“人人可学、时时能学”的机会。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育的学习资源建设提供条件。计算机的巨大储存量,保证学习者只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获得海量信息,任何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比如,电大系统依托其网络化、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优势,构建学习资源统一管理、传输、储存、协作的平台,各类多媒体学习资源遍布各级电大系统,学习者只需要访问学习平台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资源。此外,现代远程教育还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学习选择的专业类型、知识层次完全是依据个人需要,自主选择。这种均等化的机会在一般课堂教学上是无法实现的。

(三)科学化的课程考核及评价方式为教育结果的公平提供条件尽管现代远程教育在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上还没有全国性的标准,但电大系统在远程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五个统一”“五个要素”等质量保障体系,能够为远程教育学习者的教育结果公平创造条件。所谓的“五个统一”是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教材、试题、考试、评分标准等五个方面的全国统一,从而保障对所有学习者的一致评价,不会因学习机构不同而造成差异;“五个要素”是指,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支持、教学管理、办学方式等五个方面的全国统一和协同,从而保障学习者不因地域的差异而造成学习质量的下降[4]。同时,各个远程教育机构还探索出试点评估、年度检查等评价方式,确保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的统一,由此推进学习者教育结果的统一和公平。

三、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中遇到的问题

(一)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缺乏统一的政策法律体系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权的平等性尽管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教育政策大力倡导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对远程教育的投入力度。但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政策导向对于远程教育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的界限不明,甚至在很多时候将远程教育视为一种教育技术,而不是教育类型。从全国范围看,远程教育的发展并没有进入教育政策的层面,更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体系中,没有一部专门的远程教育法律法规,由此使得各级政府对远程教育的定位不清。更重要的是,这种没有法律的支持,使得远程教育的经费得不到政府的常规保障,从而导致远程教育学习者和普通教育的学生形成权利上的不对等。甚至在很多地方,远程教育经费甚至没有列入政府预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现代远程教育市场秩序失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过程及结果的公平当前,除了电大系统,各普通高校也相继成立网络教育学院来从事远程教育工作。由于普通高校的主要资源包括各类软硬件设施主要用于其普通高等教育上,远程教育只是其附属部分,普遍存在重视规模效应而忽视教学质量,甚至有些高校只是将远程教育作为一种创收的工具。同时,普通高校在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没有摆脱普教化模式,忽视远程教育中成人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和其固有特点,使得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完全无法发挥远程教育对于成人学习者的优势[5]。当然,电大系统的远程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习资源数量不足且更新缓慢,加之对学生管理松散,很多学生的学习目的并不纯正,混文凭、混学历的现象较为突出,导致远程教育社会认可度较差,直接影响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

(三)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性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公平也有不利影响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远程学习者带来入学机会的平等和便利,但缺少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和校园情感。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计算机来实现学习计划和任务,掌握相应的技能,但教育目标是否能够达成,难以判断。同时,远程教育对于学习者的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很多学习者特别是年长的学习者面对各种数字化资源、媒体、形式,难以适应。如果学习者缺少自学能力或缺少指导,将难以从这些海量信息78资源中获取其想要的知识,学习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失去学习的热情。如此,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

四、完善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具体对策

(一)完善并健全现代远程教育的政策法律体系从整体看,远程教育的政策和法律支持体系还较为薄弱,仅依靠政策导向,如果没有法律的支持,在实践中的执行力可能会大打折扣。因此,确保法律法规对远程教育的肯定和支持是极为重要的。我国应该尽快推进远程教育政策法律体系的完善,通过相关立法,明确各级政府在远程教育发展中职能定位,保障远程教育的经费来源。尽管我国当前教育政策的导向对远程教育的投入做出一些规定,但很多时候并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从而导致投入的不足,影响其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实现。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立法经验,比如,英国通过《开放教育皇家特许令》,该法明确规定英国各类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可以获得经费支持的数额、方式和形式;印度的《大学及教育法》也明确规定远程教育经费来源方式、政府支持形式等。由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大对远程教育的支持,保障其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实现。

(二)强化对现代远程教育市场的规范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加之国家对网络办学资格审查机制的取消,以网络教育为代表的远程教育发展很快,但是也造成其市场失范,恶性竞争,严重影响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合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民众对远程教育的认可度。远程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远程教育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对远程教育在招生、服务、教学等方面的监管[6]。此外,对远程教育的市场要进行规范,对相应的办学机构还实施准入机制,定期要对其进行评估,淘汰一些资质较差的机构。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远程教育发展需要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确保其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唯其如此,才能提升教育质量,才能保障其促进教育公平功能的实现。

(三)完善并健全现代远程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的教育形式,对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故此,推进远程教育发展,必须有健全的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软硬件设施以及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数字化的学习资源等软件设施。这些设施是保证学习者和教师、远程教育机构实现互动的基本条件,也是保证远程教育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对技术手段的要求不断提升,如当下的4G网络、无线局域网、移动APP、移动课堂等技术手段可以与远程教育结合,可以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不高,网络条件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必须推进这些地区的软硬件建设,推进这些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力度,否则就可能会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为此,不仅需要加大远程教育信息化及其技术的推广力度,提升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还要求学习者要积极主动掌握信息技术,实现与学习资源、远程教育机构、远程教育教师的互动。

(四)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追求的服务是个性化、差异化、社会化,其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也会融入其中,这就决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照搬普通教育的知识传授方式。不管是主讲教师还是辅导教师,在远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个性、需求来进行授课、辅导,安排好教学进度。一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要求,帮助其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大有针对性的指导,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7]。另一方面,应该积极改革课程内容,开设针对性、实用性、可选择性强的远程课程资源,借助于网络远程优势,对学生学习加大指导,通过开展交流互动,帮助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欣.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我国基础教育政策的公平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2]秦虹,张武升.“互联网+教育”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趋向[J].教育研究,2016(6):8-10.

[3]俞金香.开放教育资源(OER)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国家开放大学为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9):29-34.

[4]袁昱明.宏观视野下的区域开放大学与中观远程教育学[J].开放教育研究,2012(5):43-48.

[5]杨令平.现代远程教育中有效学习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1):40-43.

[6]马成斌.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选择[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19-22.

第5篇:现代远程教育论文范文

第一,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新农村建设的能动主体为广大的农民,农民整体素质水平将直接对新农村建设发展速度产生影响。当前,我国农村教育虽覆盖面大,但深度不够,教育资源存在短缺问题。而通过推广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方式,利用其成本低廉、容量大、以及覆盖范围广泛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在现代农业远程教育中,实施教育的渠道多样,包括文字、音像、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以上教学模式的落实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广大农民可以在不离岗状态下就近参加学习,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可以称得上是农民真正学的起的教育。

第二,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掌握新型技术的机会:我国当前的农业产业正处于传统粗放模式向现代精细化模式转变的进程当中,科学技术发展对于农业产业的贡献度逐年提升,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缩短这一差距,使农业生产能够更加的高效与稳定,就需要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通过普及各种新型农业使用技术,提高实用技术到位率、入户率的方式,使新农村建设能够得到坚实可靠的保障。而从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角度上来说,其教学形式灵活,资源丰富,各种新型的实用技术与信息能够以一种农民可接受的方式加以推广,同时,该模式下,新型的实用技术能够深入生产一线,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方面意义重大。借助于包括“科技入户直通车”以及“农村大喇叭”等行之有效的远程教育模式,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构建多功能综合性的流动技术推广服务站,使农机推广服务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深入农民,服务于农民。

第三,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人才发展的机会:农村基层实用人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缺乏实用型人才配置,势必会导致新农村建设的根基薄弱,影响建设进程与质量。而从现代农村远程教育的角度上来说,以此作为教学手段,将各类型,各层次的教育培训延伸至农村,促进实用人才的培养,最终达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从我国当前的农广校系统上来说,在农业远程教育平台上,综合对计算机课件、多媒体课件、传统文字课件、以及音像资料的综合应用,结合新农村建设对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培养他生产能手,经营能人,乡村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各类型的实用性人才,随着实用性人才规模的持续扩大,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配置势必会更加的科学与合理。

二、发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相关建议

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所面临的发展现状是农村巨大的劳动力规模以及覆盖范围,为了在这一客观条件下,以现代农业远程教育为手段,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农民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创造有利的条件,利用好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这一工作平台,向新农村建设输送的新型,实用型,复合型的农民。在这一过程当中,给出发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相关建议:第一,需要提高对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发展的认知: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除了需要正确认识传统手把手面授教学的重要价值以外,还需要通过对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手段的应用,将教、学相互分离,着眼于对农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农民能够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运用各类信息资源的方式与方法,指导学员自主学习新型技术知识,第二,需要加大对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投入力度: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入手,构建促进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对办学设备的购置以及对教师的培训等多个方面,从而使农民所接受的远程教育服务能够更加的优质与有效;第三,需要加大对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促进教学资源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构建有助于农民交流沟通的网络平台。

三、结语

第6篇:现代远程教育论文范文

一、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人文学视野阙略

浅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人文学视野阙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学理论层面研究的褊狭化。当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主要历经了工业化理论、互动的自主理论、独立学习理论以及综合理论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理论流派。这些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是在教育学理论领域中阐述相应学习者学习方式、学习行为以及相关要素的系统整合机制,这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学科支撑。但是以人文学的视野观照上述相关理论,其理论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工业化理论凸显了科学技术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倡导开放教育以工作生产运作模式开展相应教育实践,但工作生产流水线塑造了单向度的现代人,而人文学的教育理念在于消解工业化理论的工具理性,引导对学习者的多维度的知识开发;互动的自主理论与独立学习理论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性作为契入点,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与独立学习角度进行相关理论挖掘,但对于融通性的人文知识以及相应专业知识如何内化于学习者而彰显不明。因此要突破教育学理论层面研究的褊狭化现象,以人文学的视野重新梳理与整合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有其必要。

2.科学技术手段层面研究的膨胀化。从人文学视野思考远程教育中科技因素,我们发现现代远程教育中作为工具理性意义上的科技强调过多,而对于科技的人文价值的思考相对不足。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得到了积极打造与建构,这在突破传统教育教学的“主-客”、“时-空”、“教-学”等层面的局限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搭建、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建构等层面充分突出了科技力量的重要性。但是,不管从远程教育的命名术语与历史发展的特性角度,还是从远程教育的具体教育教学的实践角度,科技作为一种工具理性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单向度的广泛运用,但仅以此则无法充分彰显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类型以及相应的学科建设的合法性,由此,在充分利用科技这种工具理性价值的同时,应更进一步关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以人文为核心的价值理性的建构,强化人文学视野下的融通性研究。

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人文学视界建构

针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育学理论层面研究的褊狭化与科学技术手段层面研究的膨胀化的现象,对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研究的人文视界建构有其必要,这一方面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提供一种他者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厘清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科的自律与他律之关系;另一方面为诊治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科存在的理论局限与学科弊端提供一种理论视角。

1.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人文学方法。人文学方法突破了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局限,其所涵括了人文学根器论(易辩法)、解域说以及三界论等方面的内容。相对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研究而言,一方面,易辩法的充分运用可以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知识的构建挖掘文史哲融通的理论滋养,同时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对立统一、质变量变与扬弃否定的规律探讨搭建平台;另一方面,易辩法的充分运用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研究中的价值意义的萎缩、工具理性的张扬以及功利实用主义的膨胀等现象给予恰当的诊治。人文学解域说侧重消解学术藩篱与学科局限,对于过度发展的学科自主性与自律性进行科学的调适。相对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而言,人文学解域说一方面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探寻到学科学建设的理论边界;另一方面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之间的理论互参与知识互化找到通化的平台。人文学三界论包括临界、零界以及领界的磨合运化,其突破既成性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超越线性思维、定格思维等传统思维模式,其要求打破知识规范和逻辑体系与强调创新。相对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而言,人文学三界论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科发展的制高点,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不断创新的理论标杆。人文学临界要求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研究突破传统体系类的研究方式与模式,在学科的边界与边缘处反拨中心知识与主流理论的僵化性;人文学零界强调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研究中学科自身知识块垒的消解,学科自律性淡化以及创新视点的他移;人文学领界呼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研究独树一帜,以期耦合自然与人文、通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建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全新视野。

2.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人文学教育。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人文学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树立人文教育理念。人文教育理念主要是指远程开放教育要具有培养人文精神,提升人的道德、精神、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心性精粹与阅历经验传授给学生,以期许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心灵,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等方面的理念要素,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应注重人文教育理念的积极探讨,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传输人文教育理念的核心精神。其二,建构人文教育模式。在厘定人文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积极建设人文教育培养内容、培养方法以及运作机制,强化人文教育培养的组织领导与机构建设,形教育的长效机制。其三,融通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关涉学生的人文精神、道德品性、情感塑造等层面内容,专业教育强化的是某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人文教育是专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学科土壤,而专业教育是在人文教育基础上的某个领域或者专业知识的高扬。因此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不仅应该包括学习本专业之外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该包括对过分狭窄的专业教育的改造和整合,并还统领学生的学术基础、社会适应性、伦理道德价值观等的形成和发展。

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人文学视域建制的现代性意义

1.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的角度看,建构人文学视野,有利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科理论的修正与专业设置的科学。远程开放教育发展史中对科技层面的强调,过于凸显远程教育的工具理性的建构作用,从表现出明显的工具手段特性,由此带来的教育的功利化趋向严重以及市场化运作特征突出,而教育本质中的属人特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彰显。同时,当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比较注重专业教育的发展,而相对的人文教育理念、模式以及方法相对缺失,注重人文学视野下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科技与人文的互化机制建设有利于化解远程开放教育中的科技兴隆、人文消散、专业壁垒严重的教育教学现象。

第7篇:现代远程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模式构建;B/S模式

中图分类号:TP0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8-1925-03

College of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Model of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ZENG Chi1, LIANG Xiang-bo1,2

(1.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 China; 2.Xinyang Teachers College, Xinyang 46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ternet and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to generate and continuously developing. As a new form of educational methods, the forefro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rge-scale implemen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distance education model must be done, we can se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s growing at an unprecedented pace.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a key question is how to build a superior distance education system. We will design and develop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system, some of the software, how to build on this start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a practical mode of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ocuses on the model building process in a number of related practical issues.

Key words: distance learning; pattern building; B/S Mode

现代远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但高校设施严重缺乏,大部分适龄青年不能在大学学习。据统计,经过大规模扩招以后我国适龄青年的高校毛入学率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的高校毛入学率,达到高校教育普及化,就必须对高等教育加大投入。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问题一时很难解决,这种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导致了实用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现代远程教育则通过跨时空的教学资源共享,降低了教育的成本,提高了办学效率,通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只需要少量的投入,就能给更多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是一个解决高校资源不足的好办法,也为我国的终身教育与全民教育普及提供了新思路。

1) 现代远程教育是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都希望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而远程教育方式使学生可以不脱产学习,传统的学习日程安排也不复存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方便的时间学习,随时利用自己空余时间上课。

2) 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型教育方法,参与网络远程学习的学生可以登录到受口令和认证保护的网站参加网上的课程学习和交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人特点,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过程[1]。这种个性化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弥补了传统教法简单划一的弊端,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和学习能力,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十分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 现代远程教育是普及科学的合适方式:通过网络教育,可以降低成本,及时地、全面地向广大农村、边远地区普及新技术、新知识。

1 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70%以上的高等学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其中大部分学校已建成多媒体传输网络,但这些学校分布并不均匀,绝大多数位于东部发达地区。从2003年开始,我国加大了对西部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全面实施了适合于西部区的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并准备在西部中小学中建立远程教育,更好地提高全国远程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

国际上现代远程教育发展得非常快。在美国,每年都会政府报告,强调每个公民都不应落后于网络时代。在英国,已建立起一个全民学习化社会资源网,对推进远程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投入惊人。同时,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虚拟大学,目标就是使教育开放,形成真正的全球化课堂。此外,除了部级的研发项目,像SCORM、IMS等致力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企业机构及学术团体,开展远程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已经产生了一批标准化成果和相关产品[2]。

为了赶上国际水平,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而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指出:在我国实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高校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就显得格外重要和适时性了。

2 研究内容

在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中存着许多技术问题,比如:学习子系统的个别化和个性化问题、远程教育学校的教学教务管理问题、带宽限制问题、接入连接问题、软硬件兼容性问题、数据传输安全问题、服务超负载问题、视频传输压缩比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出现在我们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中,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努力,我相信它们都能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我们的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前景光明。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构建是由远程教育的任务和特点决定的。对于教育过程中的两个主体,从学生的方面来讲,远程教育属于自主学习模式,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善于获取和利用知识的人;从教师的方面来讲,远程教育使得教师改变了以往的角色,从单纯的教师个体转变为具有多重身份的教育群体的一员,他可能是学科和课程专家、教学设计专家、媒体设计专家、主讲教师、网络学习导航员、媒体和学生学习评估专家甚至身兼多职,这种“分散智力”(distributed intelligence)式的工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也必须适应这样的挑战[3]。因此,现代远程教育模式采用学员,教员,管理员三级划分制,即用户身份分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三种,网络系统本身对其各自的功能作用进行划分和限定,保证其目的实现,防止安全漏洞产生。并且由于远程教育的性质,在我们模式构建中,教师与学生的模块功能是紧密结合相互呼应的,很多模块是双方同时具有的,但是其操作权限不同,学员的权限较低,教员的权限较高;而管理员的权限又是更高的,可以纵观全局,进入任何区域,操作全部数据。例如课程计划,学员和教员双方均有此模块,但是学员只能观看其内容,教员却可以进行修改增加数据,而整个数据表却只能由管理员创建和最终的删除。从此也可以看出,按逻辑结构的层次划分,远程教育模式共分为四层,分别为用户层、Web表示层、业务处理层以及数据库资源层。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师生互动;全部管理的重点在于管理员区域;而远程教育模式结构的设计重点在于数据库的设计,拥有了合适的数据库和数据结构之后,采用面向数据结构的Jackson设计方法为主结合面向对象的OOD设计方法设计远程教育体系模式的结构是最恰当的[3]。

3 研究实施方案

一个完整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应由四个系统组成: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系统、远程教学支持系统、远程教务管理系统和远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远程教学支持系统的功能包括课程的上网,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的支持和学生学的支持,以及对教学活动的管理。远程教务管理系统必须集成数据库工具,实现在线自动课程管理。远程教务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课程管理、教务管理、学习管理、系统管理。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系统主要完成课程内容的表示,支持基本教学逻辑的设计,同时还要提供一些设施和工具,方便和加速远程教育课程的开发,要让普通教师不需要进行很多的计算机培训就能方便的制作网络课件并教学信息。远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是为了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一些远程教育课程开发系统采用数据库所开发的课程内容的单位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该课程的资源库。在丰富的学科资源的基础之上,学科教师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计划,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开发远程教学课程,借助于网络教学的一些支持工具,开展双向的远程教学,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保障这些教学更加高效,也更加规范化。

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通常通常采用B/S模式,根据不同的用户群的权限对远程教育教学系统进行相应的管理[4]。基本构建设想如右图1。

4 研究实施过程分析

本论文所构建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采用了堪称Web数据库黄金组合的PHP/MySQL的基本架构构筑远程教育数据库应用;使用的网页开发工具包括:Fireworks、Dreamweaver、Flash等等。

PHP的全名是“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是建立动态网站的强大工具,它独特的语法混合了C、Java、Perl以及PHP式的新语法,可以比CGI或者Peri更快速的执行动态网页[5]。而MySOL是一个轻型SOL数据库服务器,可运行在多种操作系统平台上,其中包括WindowsNT和Linux等,在Unix系统上该软件支持多线程运行方式,从而能获得相当好的性能,MySQL被认为是建立数据库驱动的动态网站的最佳产品。而PHP和MySQL的组合被认为是Web数据库黄金组合[6]。

该论文构建模式的开发过程分为4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完成不同的开发任务:1)配置:获取软件包、编译软件包、安装软件包、直至整个软件环境配置完成;2)开发:编写和调试单个单元模块;3)装配:将小的模块装配成可部署的模块;完成其间的关联;4)调试:利用校园网与计算机系子网进行构建模式的测试,对数据进行可行性分析。

论文研究的关键及主要部分:

在研究和创建模式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也发现了模式构建中的一些新发现、新问题,在论文研究过程中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首先,在构建整个模式的时候,采用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模式结构与模式分析的结合进行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结构设计。

其次,对于包括程序设计的开发工具、开发过程、配置和几个具体程序模块都在具体实践中进行可行性测试,达到数据采集和模式应用的可靠性。

第三,在模式构建过程中注重了在系统结构和数据存储方面的优化,对于本论文创建模式的实践增强了稳定性和可扩充性。

第四,本论文针对现代远程教育用户数量巨大,服务器访问频率很高的特殊群体设计了高速数据处理程序,对处理相关问题有重要的应用性依据[7]。

5 论文研究结论

本论文以我们开发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为例,探讨了通用型网校建设中教育理论、相关技术以及其实用意义。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将网络无限、资源共享的思想和理念运用到教学领域,并提出一套对系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方法,从而使得构建模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基于论文将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 现代远程教育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世界各国所关注的教育新热点。其基本特点主要有:网络无限、资源共享、自主学习、交流互动[8]。

2) 我们通过讨论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相关技术特别是服务器端动态网页技术和后台数据库选择,以及维护服务和保存数据的服务器的构建,并且采用了最合适的方法。

3) 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我们避免了单纯使用流媒体、电子课件的方式,在开发中精心设计、使用大量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极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工作流中实现了资源的无缝集成和针对角色的身份的管理。

4) 使用多种技术手段的结合,如PHP服务器端编程语言、MySQL等后台数据库来制作论坛,讨论室,试题库等辅助功能。

本论文研究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过程将以校园网及局域网作为远程教育实验平台,主要针对大专、本科函授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在此基础上,再应用于边远地区及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使更多的人不断接受再学习的深造。

远程教育需要特殊的网络教学条件作为保障。我院是华中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河南南部的主节点,并拥有10公里光缆的校园网络,这为远程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网络支撑条件。开通了卫星实时远程教学系统(DVC)和卫星多媒体数字广播系统,实现了卫星网、广电网和互联网、实时与非实时、双向传输和单向传输等多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模式的结合。学院投入300多万元在校内教学示范点建立网管中心和千兆局域网,利用光纤百兆接入CERNET。在其它中国IP骨干网上设立镜像服务器(共享100M带宽),建立镜像站点(),方便信阳地区和接入不同网络的业余学生学习。为进一步改善网络教学环境,至今已投入40多万建设了数字卫星直播系统和卫星直播教学小站,正式接收华中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的直播,实现了“天网地网合一”的教学平台。

目前我院采取实时与非实时、同步与非同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网上交互答疑和站点辅导教师答疑、课程讨论区(BBS)答疑相结合的模式。学生既可在教学点网上进行实时交互式学习,也可在家通过拨入信息港(169或163)上网异步点播教案或课件学习,形成以学院为网上教学的中心,向院外多个教学点及学生家庭辐射的网上大学教学模式。

一是采取了网上直播实时授课。通过实时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系统,授课老师在学校授课室上课,校外教学点的学生在听课室听课,把华中课室搬到校外教学点。二是VOD视频点播。教师上课的实况制成VOD课件,存放在VOD服务器上,校外教学点可在网上点播或下载到教学点的VOD服务器上,播放录象上课。三是Web方式。学生通过登录远程教育网站,浏览访问Web课件等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进行网上讨论和辅导答疑。四是提供光碟。远程教学中心的老师采集、制作网络课程光碟、VCD录像光碟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辅助手段。五是提供适当面授和适当安排校外教学点的学生回校实习。

远程教育分院建设开发了临床医学、护理专业、药剂专业、医院管理专业网络课程和一批网络课程面授录像视频材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每个专业开设了一定数量的选修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选修。校园网敷设到了每一个教室和每一个办公室,方便了教师通过网络备课和收集多媒体信息,充实了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锐,陈靓,周刚,等.网络最高技术指南[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1.

[2] 沈强.服务器技术[J].计算机应用,2006(4).

[3] 李克洪,王大玲.实用密码学与计算机数据安全[M].四川:成都电子大学出版社,2004.

[4] 朱世平,武保民.对WWW服务器安全性问题的探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998(5).

[5] 孙晓蓉,徐春光.网络和分布式系统中的认证[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10).

[6]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第8篇:现代远程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远程教育;服务理念;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076―03

现代远程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丰富的大课题,它包括多个方面。而服务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远程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关于服务,目前学界大多从技术层面探讨,围绕问题也主要是技术、设备的改进。而很少关注文化层面的提炼和升华。本文试图从文化建设的高度认识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以期提炼服务的文化精髓,打造丰富的校园文化,推进远程教育的内涵发展。

一、远程教育服务文化概说

(一)远程教育文化

关于这个概念,目前学界论述较少,比较权威系统的说法是孙绿怡在《略论现代远程教育文化的内涵》中的阐述,她从三个方面概括了远程教育文化研究的独特性:第一,它不是就远程教育来研究远程教育,也不仅仅限于教育教学的领域来研究远程教育,而是着眼于与远程教育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民族传统等系统整体的文化视角来研究远程教育;第二,它不是从单纯的理论角度来研究远程教育,而是着眼于生活方式的角度对远程教育中的人和事进行深层的文化探讨;第三,它不仅强调远程教育的标准化和全球化,而且强调远程教育的个性化和本土化。

(二)支持服务

支持服务泛指所有与学习者学习有关的一切服务措施,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有:大卫・西沃特“使所有个别学生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运用院校提供的一切服务”;艾伦・泰特(Alan Tai)“为作为个体或小组成员的学习者提供学习服务,旨在促进他们进行学习互动,在他们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给予支持”;丁兴富“远程教育院校及其代表教师等,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和。其目的在于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李力“支持服务的实质是提供远程教育机构与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的接口;支持服务是一种支撑服务,举足轻重;具有服务产业属性;宗旨在于创造一种优良的学习环境,使置身于这一环境的学习者可以方便快捷地调用各种资源,接受关于学习的全方位服务,使学习获得成功”。

(三)远程教育服务文化的定义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课题组的初步研究把远程教育服务文化表述为:远程教育服务文化是指以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创造教职员工忠诚、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形成共同的服务价值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文化,它包含远程教育服务从物质形态、组织行为、组织制度到精神意识等一切文化现象。

二、建设远程教育服务文化的重要性

在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加强服务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文化建设电应当提上日程。当前,教育作为一个产业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新热点。在对中国网民的调查中,更多的网民认为现代远程教育是未来最有希望的网上事业。业界知名人士王东临曾在网络教育研讨会上提出:“从服务的角度去综合完善教育网站才是网络教育未来的出路。”这提醒我们,一定要加强服务文化建设,从而提高教育竞争力。

(一)建设远程教育服务文化,是由远程教育的办学性质和管理模式决定的

远程教学、分级管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这是远程教育的独特性质和办学模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时间、空间和社会文化心理上的分离是远程教育最突出的特征。在教与学过程中,师生处于物理空间相对分离同时通过信息传递又相互联系的状态。这种模式具有巨大的优势,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地理隔离、工作局限、家务劳动、资源不足、学习技巧等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扰,远程学习者经常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劲头明显不足,甚至常常有不安情绪,很可能感到孤独,甚至感到自。已是校园之外的陌生人,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系统中学习,如若没有教学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学习支持管理服务,要让学生搞好学习,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这说明建设远程教育服务文化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程。

“教育系统的开放性是远程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包括教育理念、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环境的开放”。这种开放需要服务文化提供重要保证,并且也只有先进的服务文化才能鲜明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并贯穿于远程开放教育的全过程。远程开放教育采用的是以学生个别化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支持服务。实践证明,课程开发和学习支持服务是保证远程教学质量和成功的基础和关键,也是远程教育中教学系统开发和教学设计的重点。

(二)建设远程教育服务文化,是由远程教育所面对的学生属性决定的

在电大、网络学校等院校就读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不同于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生,全天候待在校园里,接受管理者的管理和学校纪律的约束。他们往往具有多重身份,不仅是学生,还在社会上兼具某个职位,甚至社会角色大过学生角色。他们对于教育的需求包括学习知识的需求、校园文化的需求、再就业的需求,而且与全日制普通高校的学生肯定是大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在实践中深化对远程开放教育服务文化的认识,加快建设具有远程开放教育特色的服务文化。

远程教育具有大众普及性特点,其开放性为不同基础、不同经历的受教育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同时它的灵活性也为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受教育者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可能。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宗旨就是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满足各类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为其提供服务,以学习者为中心,解决他们自主性学习、个别化学习、分散化学习等问题。这些特点都为服务文化提供了无限的的发展空间。做好服务文化,是现代远程教育办学理念的最佳体现,是远程教育走内涵发展的有力保障。

(三)建设远程教育服务文化,是由远程教育机构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以远程教育为主要教学模式的院校,往往都是系统办学,机构庞大,人员众多,这种情况对于管理和服务有很大挑战,往往会影响管理和教学的发展。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因此,要通过建设远程教育服务文化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提高效率,转变观念,使管理和服务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这对于远程教育走内涵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远程教育服务文化的基本功能

就目前学界对远程教育的研究现状看,服务文化的理论还不完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服务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已日益彰显。

(一)增誉功能,展示良好的精神风貌,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与普通高校竞争的砝码

服务文化带有明显的增值性,先进的服务文化能够提升一所学校的文化品位,发挥学校文化建设主阵地的作用。先进的服务文化必然促进学校改善教育理念,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扩大招生的目的。

(二)导向功能,无功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以人为本、提供人性化服务

服务文化的核心就是以人为中心,“远程教育的管理需提供各种人性化、宽容性、个性化服务,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入学资格审查、学生注册、学习地点的安排,尽可能服务于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材料等的教学,尽可能由学生选择。远程教育的开放思想,是管理理念越来越趋向服务化、人性化”。服务文化最终体现了远程教育公平、平等的办学理念和教育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努力为一切求学者提供尽可能方便、灵活的学习支持服务,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三)重塑功能,建立更加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

远程开放教育服务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崭新的人际沟通模式、一种积极参与的生活方式、一种平等参与的观念、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民主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未来意识都大大增强。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服务和管理理念,构建远程教育体系下的服务文化,是对当代校园文化这一概念的扩充和完善。

(四)凝聚功能,有效弥补学生的情感缺失问题

增强认同感并进而升华为责任感、归属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远程教育环境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造成学生情感缺失。例如,自主性的远程学习可能在一部分学生那里会演变成孤独感,过多依赖于现代网络技术而产生的数字人可能导致精神疾病增加和心理健康恶化”。服务能够更好地弥补这种缺失,能使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量和群体意识。

(五)优化功能,实现有效管理,形成制约机制,为下一步远程教育走内涵发展指明方向

服务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搞好远程开放教育服务文化建设,对于加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管理具有积极作用。管理是手段,服务是宗旨,目的是为了实现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和谐的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文化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要真正解决服务问题,还要注重服务文化的建设。如果建设了一种大家认可的价值观,有大家认同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准则,并成为一种信仰和文化自觉,大家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实践它,这就是服务文化的渗透力。

四、如何构建良好的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文化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考虑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着重加强:

(一)更新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模式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支持服务的重心不应是技术、计算机、网络、资源库等硬件,而要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向”。服务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性化特征,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服务文化应当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理解、爱护和帮助的基础上。现代远程教育规章制度的设计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尊重科学和理性,重视科学方法与科学手段的运用,又要讲求管理艺术,体现人文关怀,重视观念和情感的作用。

2.塑造共同价值,树立服务理念和价值观,并达成共识.强化全员服务意识。当这种全员服务的文化价值观被本学校成员认同后,就会达成一种共识,从而使学校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建立激励机制。通过价值激励、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楷模激励、情感激励等策略强调对教职员工的尊重、关心、培养和提高,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扩大宣传,树立全社会终身学习理念

在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密不可分,但在我国,社会宣传做得不够,许多人还不知道或不清楚这一教学模式的先进性和大众化。西方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是信息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换代频繁,客观造就了大量需要继续学习的群体,终身学习成为深入人心的一个观念。他们更倾向于将网络作为一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手段,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就要扩大宣传,尤其要做好配套服务宣传。

(三)提高服务质量,建立灵活、便捷、高效的服务通道,尤其是建立信息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关注学生的满意度,确保服务到位

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模式,其教学组织和资源都是通过在网上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形式来实现的。努力完善网上学习支持服务体系,通过提供优良的教育服务来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使学生在享受优质服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

提炼学习支持服务的文化意蕴,建设符合时展要求的服务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现代远程教育的服务品质、树立现代远程教育的良好形象、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的社会地位,而且这种无形资产还可以转化为现实的财富资源。无论从理论构建层面,还是现实操作层面,服务文化都是对校园文化的有力支撑,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吴永和.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环境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06,(1):80

[2][英]艾伦・泰特.开放和远程教育中学生学习支持之理念与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03,(15):15

[3]丁兴富.论远程教育中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3):58

[4]李力.现代远程教育论[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116

[5]曾海军.中国远程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EB/OL].hnp://biog.省略.on/s/blog_44c2e351010007mg.html

[6][7][9]谢新观.远程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第9篇:现代远程教育论文范文

惟其如此,笔者确信,仔细考察、透视远程教育合作文化活动及其过程,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现,其实,在它的“现象的后面什么也没有”,只有远程教育合作文化自身,只有逐渐从“它在”走向“自在”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本体,正是远程教育合作文化活动,为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建构,提供了一个不断展现和“揭示它自己”的绝佳机会,并使它逐步由“现象的存在”,转化为“未被揭示的存在”、“未被显露为现象的存在”、“等待被揭示的存在”。基于上述判断,笔者认为,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存在假设,绝不是一个“自欺的说谎”;远程教育合作理论的学科构建,绝不是一个“自欺的行为”;人们对于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执着坚守,绝非是一个带着美丽光环色彩的“自欺的相信”。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应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前沿学科理论。

如果说,世纪之交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建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即“自为的存在”发展阶段的话,毫无疑问,肇始于新世纪的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文化课题研究,以及现代远程教育文化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则意味着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已面临一次深刻的转型,并进入“自觉的存在”发展阶段,亦即“自省的存在”、“自悟的存在”的发展阶段,它使得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体系建构摆脱了盲目的规范,而进入一个明确的体系建构进程。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那样,“文化自觉”让“生活”在广播电视大学这个特定“社会”系统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而不带有任何的偏见[1]7。由此可见,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自觉的存在”发展阶段,就是要让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具有“自知之明”,让他们增强合作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1]7。惟因如此,我们认为,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诞生是电大人“文化自觉”的结果,意味着生活在远程教育社会组织系统中的电大人,开始从自身的存在出发,审视并反思自身与环境、存在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并且从过去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现实世界中走出来,认识到多元主体并存的客观现实性和存在合理性,意识到文化合作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在全国远程教育界,电大人率先进行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研究,并对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思想萌芽、形成过程、存在价值和作用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以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自知之明”。值得注意的是,电大人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建构的“自知之明”,很大程度上源于对自身的生存发展问题的高度关注。

为了远程教育事业,只有进行远程教育合作,澄清远程教育合作中的文化迷雾,建构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电大人才能全面实施“远程教育文化工程”,创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远程教育文化范式。当前,认为必须开展远程教育合作,建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研究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集体公益维权论

长期的远程教育合作,使得电大人尝到了远程教育合作的甜头,意识到了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合作办学、合作教学的优越性,也使得电大学生领悟到了合作学习的种种妙趣。与此同时,人们也强烈感受到了独立办学、独立教学、独立学习的种种局限性,并深受无序办学竞争、恶性办学竞争之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化竞争为合作,变彼此孤立为相互支援,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这是我国远程教育走向良性发展可持续之路的必然诉求。只有各个远程开放教育大学、机构和单位携起手来,才能共创远程教育的辉煌,变“一损皆损”为“一荣俱荣”,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帮我,我帮人人”、“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人人学我,我学人人”的良好文化氛围。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建构的集体公益维权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种观点认为,集体的利益是最高的利益,合作文化能够将开放大学、教师和学习者转化为战略伙伴,成为“公益劳动者”而共同奋斗,实现共谋发展、共同发展、共赢发展的美好愿景。所以,这种观点也成为人们加强远程教育合作,建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深入研究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的一个动力。就像季亚琴科所说的那样,较之普通教育,远程教育更应看重集体劳动的公益性质,看重它的杰出贡献。在集体教学中,某个人懂得的东西,其他所有人也应该懂得,集体知道的一切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财富,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以期实现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这是远程教育发展的最高境界,是远程教育合作的唯一目标,是远程教育合作文化及其理论建构的终极目的,是远程开放教学情境里,大学、教师、学习者自我寻求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他们共同的文化权利之所在。集体公益维权,迫使人们不得不制定出合作游戏规则,构建起能够给彼此带来互惠利益的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

2.组织方式变革论

也有人认为,集体公益维权论并不是远程教育合作及其文化理论繁荣的唯一依据。远程教育自身的社会化系统教学组织方式,要求人们不得不加强合作。由于学习者遍布天涯海角,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传输、配送牵扯到许许多多的行业、部门和个人,没有哪一所独立的大学、机构和单位能够完成如此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变革传统的大学组织方式,改革落后的远程教育办学模式,形成一种全新的能够与时代同步的适合各方面需要的远程教育合作机制,创设一个行之有效的远程教育合作体制,是远程开放大学、教师和学习者的共同需求。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许多人认为,既然远程开放大学是一种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跨时空、全方位、多层次远距离教学的大学,其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多元活动主体共同展开的交往时空结构,那么,它的合作文化形成就不可避免,其大学文化必然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共同性的组织合作文化,远程开放大学的系统变革,其实恰恰正是社会合作教育组织方式的频频变革和转型。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和人类的社会组织方式有着过于密切的文化联系,而田园牧歌式的小农经济单干模式,又根本无法显示出固有的文化优越性,因此,只有采用大工业式的现代企业经常采用的那种连锁经营生产方式,它的集约化、批量化、高效率的优越性才能体现出来。正如奥托•彼得斯(OttoPeter)所言,“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个事实:随着知识的变化和转化,不仅我们关于知识的概念,而且我们的‘教育’都将发生变化”,“在数字世界,传统的知识概念、获取知识的标准行为模式以及相应的知识生产者和携带者模式都将失去其重要性”,“对时空结的突破可促进和帮助在跨越边界的知识获取过程中与同伴和小组间的合作”,“在这里,知识生成可能是某种合作过程中的结果,例如在知识构建共同体(knowledgebuildingcommunities)中”[2]175。毫无疑问,远程教育合作文化及其理论有助于促进这种“知识构建共同体”的诞生,所以,我们说,远程教育的自组织系统,或“个别化”、“个性化”、“个人化”的“媒体教学”和“自主学习”,绝不是简单意义上“单干”的同义语,相反,它只是一个具有高度自主性、自治性、变革性的合作教育组织方式的称谓而已。由此可见,远程教育合作文化诞生的组织方式变革论也并非无稽之谈。

3.教育技术推动论

无须怀疑,教育技术的发展是远程教育合作及其文化理论生成发展的助推剂,正如诺贝特•博尔兹(NorbertBolz)所言,仅仅“基于书本文化的教育方法的时代已经结束了”[2]176,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教育技术媒体,人类的知识传播方式将不得不处于动态的变革和重构之中,在以课堂为中心的农耕文化式的传统教学组织方式向以课程为中心的具有工业文化特质的现代教学组织模式的演进中,虽然人们遭遇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重障碍,失去了传统教育文明的悉心守望和深情呵护,但是所得到的意外之喜却远远超过他们的心理预期。在广播、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等所创设的多媒体远程教育教学情境中,人们每天摄取着大量的知识信息营养,尽管他们之中的有些人可能会变成网虫、网痴、网迷,甚至失落在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时空误区里,但绝大多数人的收获则或许更加令人振奋、惊羡和称道,他们所取得的骄人学习成就,早已不是什么公开的秘密。人们业已注意到,这种由教育技术不断革新而导致的远程教育模式,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多元化知识符号传播渠道,因为创设出了一种能够四通八达的知识情境,很容易促进学习者自觉利用资源,形成问题反思,遇到问题甚至可以通过媒体链接,向世界各个角落的开放大学教师和学习者求援,以获得问题的完满答案。显然,正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媒体这个“全球方式分布的知识的开放结构”(奥托•彼得斯),促进人们形成了新的知识学习策略,而这种策略是在传统的教学情境中所不可得到的。正如迈克尔•穆尔(MichaelMooer)、格雷格•基尔斯利(GregKearsley)所指出那样,实施远程教育的创新受到了新数字技术出现的推动,技术带来了学校如何组织方面的变化;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其使命;他们服务的学生的类型和数量;他们提供的课程;他们如何雇佣人力资源;他们如何支持学习者、提供教学、评估学习;甚至其课程受到如何高度的评价,而这些问题,也只有在系统研究远程教育合作文化模式时才可能得到解决。惟其如此,两位学者认为,将来从技术的创新中得益并在全球市场竞争的挑战中幸存下来的课程,将来自那些州和组织,它们能够对呈现信息以及学生将这种信息加工成个人知识时确保学习者和助学者的互动的、最适合远程的方式给予支持,而这种支持,其实,也就是远程教育合作文化理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或许可以叫做支持文化问题,它是一个可以归结为教育技术推动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合作文化问题[3]。

4.小组协作支援论

在长期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过程中,开放大学的教师们也发现,学习小组的建立以及开展灵活的小组学习活动,可以弥补远程学习者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局限性。不论是课堂上的分组学习讨论,还是课外的兴趣学习小组;不论是网上的远程学习支援,还是电话中的即时学习咨询;不论是同单位的近距离学习支持,还是跨行业的遥距学习交流;不论是朋友圈中的频繁学习互动,还是社区里的经常学习探讨,可以说,这些行之有效的学习协作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学习者的知识范围,深化了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也正由于此,指导学习者建立学习小组,参与学习者的学习小组活动,评估学习者的学习小组活动效果,成为开放大学专业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借助学习小组的相互支援,推动学习者开展合作学习,成为开放大学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正如学者庞维国所说的那样,“合作学习之所以成功,是缘于:第一,在合作学习情境中,学生所接受的帮助不仅来自教师,也会来自同伴,而同伴的帮助对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支持。第二,同伴更可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学习方面的社会性支持,如鼓励、表扬,而那些学习‘偷懒’的学生也会更多地受到别人的督促和批评。第三,与仅仅接受教师的讲解相比,合作学习中还有同学的‘互教’和讨论,这样会加深、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4]在远程教育学习活动中,小组学习协作支援,已成为促进远程学习者彼此互助互勉,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有效学习策略。由于合作学习不仅帮助学习者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还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集体学习心理需求,增强了他们远程学习的自信与自尊,加深了他们在时空分离条件下的情感有机联系,增强了他们的互爱意识和社交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因而成为远程教育合作文化及其理论中最有魅力的一部分内容。正由于此,许多人认为,小组协作支援论是推动远程教育合作文化形成及其理论构建的一大动力,正是它的出现,促进习惯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学习者很快地融入远程教育学习情境中,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学习协作和知识建构,把远程教育文化及其理论塑造成一种能够唤起更多人关注响应的、教学交往民主平等的、能够充分挖掘学习者相互交往学习潜能的建设性文化主体力量。

5.团队意志打造论

不可否认,远程教育合作文化增强了远程学习者的凝聚力,使得开放大学这个原本具有社会离散性教育结构大系统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远程教育系统,也使得原本天各一方的远程学习者群体成为一个跨时空的学习型团队,它使得远程学习者逐步意识到,个人的协作责任感和彼此的相互依赖感是确保远程学习走向成功的关键,所有成员都应当自觉奉献,精诚团结,结成一个远程学习同盟,形成一个远程教育合作学习共同体,才能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正由于此,许多学者认为,远程教育合作文化及理论的打造,有助于形成开放大学的系统向心力、知识创新力、教学执行力、学习行动力、协作沟通力、团队意志力等关键能力,有利于打造出一个充满激情与信任、忠诚与感恩、创新与卓越的学习型组织。惟其如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开放大学不断向所有的人开放和不断强化教学质量的今天,无论学习者其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背景如何,他们都能通过远程教育这个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结新友,他乡遇故交,从相遇到相识,从相信到相知,然后通过彼此间的互帮互学,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显然,在这样一种学习型组织中,携手共进这个教育理念,对于开放大学的师生来讲,都非常重要,它有助于大家为了一个共同教育目标而共同奋斗。“由于共享价值观与愿景,每个成员都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一个学校创立这样的一个学习型共同体时,每个人的天赋和职责汇集成集体的力量,推进所有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5]恰恰正是在这样一种持续不断的远程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合作中,每位师生都会形成一种配合默契、共同承担的意志品质,并通过积极有益的教学对话、学习对话等无言承诺,解决远程开放教育和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我们对于远程教育的教学改革、质量标准、教育效率深信不移,对于开放大学教师群体、学习者群体的团队精神敬佩不已,对于远程教育合作文化及其理论建构充满期待。

6.教育效益提高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