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第1篇: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很久以来,初中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目前统编教材一直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教材没有明确的写作知识讲解和写作序列安排,对写作方法的指导亦是一片空白。调查显示,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没有计划性,没有自己的教学系统。也就是说许多教师写作教学随意性强,教师写作教学缺乏系统性。如何进一步改革作文教学,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作文教学有效性,是指在作文教学中,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会表达、乐于表达;教师通过系列的方法指导有效训练学生实践、感悟、表达,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布鲁纳认为:教材的序列直接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熟悉程度。序列是指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所遇到的材料的程度,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熟练掌握这一知识体系。

2.于漪说: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然后才能有序有效地传授知识、进行训练。

3.江苏语文教育家洪宗礼认为:写作教学要有序、善引、求活,作文教学应该循“序”渐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解决目前作文教学训练无序化、随意化、低效化的问题。

2.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高效作文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作文训练序列和高效的作文课训练模式。

3.力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对象

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高效作文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作文训练序列和高效的作文课训练模式。

研究的对象:选择辽宁省抚顺市不同层次的四所学校――15中、23中、41中和长春学校的师生作为研究的实验对象。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跟踪研究实验学校的教研活动及作文课堂教学,适当召开观摩研讨活动,通过观摩研讨不断修正、完善和创新作文教学模式和作文训练序列,使研究过程更科学、更合理。

2.经验交流法: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及时对课例、理论讲座进行分析。实验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提炼教学经验,定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通过交流总结完善作文教学模式和训练序列

3.调查法:每学期定期调查实验学校教研活动及作文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梳理分析。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2月):

召开课题会,制定研究方案,明确分工。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4年5月)

1.课题培训、理论学习。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提高各自的理论素养。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作文教学现状,走进名师作文课堂,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确立子课题。

2.明确作文训练目标,构建作文训练序列。语文学科课题组成员依据新课程标准,初步构建了作文专项训练序列,实验学校进行了以“提高作文训练有效性”为主题的校本教研,开展了作文周序列训练活动,通过课例研究、经验交流,总结作文指导方法,将研究引向深入。

3.结合校园活动构建“实践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最近两个学期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我们的训练序列注重方法指导,但同学的作文与生活实践联系得还不是那么紧密,本学期我们把学生作文专项训练序列和学生活动序列相整合,构建了“实践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例如,今年的第一场雪,基地校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打雪仗,并让班主任录像,然后回到教室指导场面描写。学生在充分活动的基础上,有了亲身的经历和感受之后,写作的方法变得可以触摸,作文训练事半功倍。引来源头活水,哪能不渠清如许,我们的作文训练正在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4.构建阅读和写作双向促进序列。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对经典美文的学习,生成写作方法,学习教材经典文章的写法,模仿作文。我们依据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确立作文专项训练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训练学生人物描写;在讲《安塞腰鼓》一课时训练学生进行场面描写;讲《藤野先生》一课时训练学生如何选材和剪裁;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经典中,既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又学习了写作技巧,生成了写作智慧,可谓双赢。

5.加强三级教研,做到作文修改序列化,构建作文评改模式。为了让有效作文教学研究走向深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更为立体的多维的方法,教研员带领一级中心组,进行课例引路、理论讲座,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学区片头学校带领本学区教师积极开展观摩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校际交流,提升教研品位。

东片学区构建了作文评改模式。作文评改的模式:专项批改,总结问题――范文引路,生成方法――例文共改,实践升级。

(1)专项批改,总结问题:教师每次的作文批改都是有所侧重的,侧重在作文训练专项上,及时批改总结学生在作文上存在的问题。

(2)范文引路,生成方法:引领学生通过对星级作文和精彩片段的鉴赏,生成写作方法。

(3)例文共改,实践升级:首先,修改内容专项化――分点突破。根据作文专项训练的内容确定修改内容,有所侧重地进行专项修改,由浅入深,目标集中,把每一个专项的写作方法学明白,会运用。如我们在作文专项训练中按“审题立意――选材剪裁――布局谋篇――锤炼语言――推陈出新”的序列进行训练,那么,作文修改就贯穿于每个环节中,而且是训练的重中之重;其次,修改过程序列化――循序渐进,因为作文训练分专项按序列逐层进行,因此作文修改也是如此,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而是一次仅修改一个专项,有重点,有梯度进行,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逐步提高。先进行“审题立意”训练学会不跑题,确立中心,再进行“选材剪裁”学会选择典型事件,详略得当去写,然后进行“布局谋篇”使结构更为合理,并学会使用铺垫、呼应、悬念等技巧。再之后进行“锤炼语言”,语言做到不仅流畅,而且拥有自己的风格。最后,精益求精训练“推陈出新”,在以上各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写出不同于他人的优秀篇章;最后,修改结果成果化――将优秀作文集结成集,使学生获得手稿变铅字的成就感,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改作文的热情。这种训练不仅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点燃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课题研究中,西片学区开展了题为如何提高作文讲评课的有效性的教研活动。创新了作文评改课教学模式,作文评改课具体设计为“多边互评――写法指导――修改升格”的思路。

6.组织作文竞赛:每学期组织一次区级作文竞赛,每年参加一次全国作文大赛,优秀作品向各类作文选或文学杂志上推荐,并通过学校校报刊登,在校内进行交流展示。

7.对每一次活动情况都进行统计分析,做好追踪档案。课题成员组及时交流分析,研究反思,并撰写论文或报告。

(四)总结阶段(2014年6月――2014年12月)

课题小组成员总结研究成果,整理师生材料,对二、三阶段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研究成果鉴定。为进一步广泛推广做好准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构建了作文训练序列,作文评改模式。

1.七年级作文专项训练序列:(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2)细致刻画人物。(3)具体生动叙事。(4)以小见大。(5)选材与剪裁。(6)联想和想象。

2.八年级作文专项训练序列:(1)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丰富思想。(2)用情境与细节,突出人物形象。(3)托物言志。(4)渲染和烘托。(5)运用设置线索、伏笔照应、悬念过渡等常见手法布局谋篇。

3.九年级构建了作文基本要素训练序列,具体包括:(1)审题立意。(2)选材和剪裁(3)布局谋篇(4)锤炼语言。(5)推陈出新。

(二)构建作文评改模式

1.专项批改,总结问题――范文引路,生成方法――例文共改,掌握方法。

2.多边互评――写法指导――修改升格

(三)实验教师们编写了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

实验教师们编写了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得到全区师生认可并广泛采用。

校本教材――1.作文专项训练之审题立意。2.作文专项训练之选材与剪裁。3.作文专项训练之渲染与烘托。4.作文专项训练之场面描写。5.作文专项训练之细节描写。6.作文专项训练之情节波澜。7.作文专项训练之语言描写。

九、今后的研究设想

1.争取在作文指导序列的指引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给他们更广阔的更有创造性的习作空间,写出更多更优秀更有个性的习作。

2.争取将我们的作文训练序列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相整合,使作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总之,作文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能力的培训过程,必须有计划、有目标、系统地进行,深入到学生中去查漏补缺,有序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发现高效课堂密码》

第2篇:语文教学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汉语口语类课程教学 现状 原因对策

出众的口才已被列为现代开拓型人才所必备的能力之一,成为衡量人才的必要尺度。张志公先生曾说:“语言首先是口、耳之事。因此练口、练耳是基础。”十几年来杭州的高职教育发展很快,培养了大批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是“重文轻语”的语文训练。以致口头表达能力相对薄弱,许多学生不敢在公众场合说话,或是紧张、结巴、词不达意,或是答非所问、不得要领、含混不清,许多高职学生毕业时的口语综合能力很差,连最基本的汉语表达能力都存在问题。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汉语口语交际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高职院校开设汉语口语类课,在有限的学时里将汉语口语类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之成为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内容,提高高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母语基础,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十余所在杭高职院校的教师代表和部分学生以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了调研,力求在广泛调研、开拓思路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摸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促进高职院校汉语口语类课程教学的发展。

一、目前杭州高职院校高职语文类课程教学工作的现状

通过调研,我们较全面地了解到,近年来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理论研究上逐渐得到重视,可是事实上,鉴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把学生的母语培养置于重要的位置。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口才培养,只停留在教育性的口号上,把汉语口语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门面工程。在十几所高职院校中,除了三所以经济、管理等文科类专业为主的院校中^汉语口语教学较受重视外(把《演讲与口才》设为文秘、营销、旅游等专业必修课,另根据学生需要开设了数门汉语口语类选修课),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把汉语口语类课程看做教学计划中的“填充课”,即使开设了一门“口才”课程,其中不足50%的院校把它们作为部分专业(以文、管、艺术类为主)的限选课,不足40%的院校把它们作为全院公选课,在一些院校的农、工类专业中汉语口语类课程仅以一月一次的讲座形式进行。这些学校的管理者们认为只要开设了一门口语课,学校的任务就完成了,学生的交际问题就解决了,其实选修课或讲座式的教育很容易成为纯理论教学,根本不可能实现与实践结合,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高职汉语口语类课程教学工作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的教育者过于强调高职教育“重专业,重技能,重操作,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因此语文类课程相对于专业课或英语、政治等课程而言,处于十分“边缘化”的位置,汉语口语类课程作为高职语文课程的一部分,被普遍轻视也是可想而知的。

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等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应试”倾向,许多学生把学好外语作为第一要事,而对本民族语言的学习抱无所谓甚至不屑一顾的态度。比如问卷中关于“是否会认真学习《演讲与口才》等汉语口语课程”,有18.6%的学生表示“不会”,24.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7.1%的学生表示“会”(其中文科类的学生占42.7%);关于“在大学期间开设汉语口语类课程作为选修课,你会选择学习吗”,有23.8%的学生表示“不会”,21.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有51.2%的学生表示“会学”,还有19.7%的学生(主要是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认为在自己的三年学习过程中没有必要开设这类课程。

在汉语口语课被轻视的同时,许多院校却十分重视外语口语教学,80%以上的院校把外语教学作为各专业的必修课,并且在教学中都包含了听力和口语的教学内容,作为课程合格、取得学分的必要条件。不可否认,掌握除母语之外的第二外语可以使高职大学生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但事实上许多高职毕业生连最基本的母语表达都存在问题,根本不能完成各方面的语言交流要求。更谈不上更好地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高职院校汉语口语课的教学实施、教学改革和创新,理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职院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另外从学习母语的意义上讲,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语言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都是责无旁贷的。

此外高职汉语口语课缺少合适的教材,虽然近几年出版了不少冠名“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的口才课教材。但在内容选择、编排上与本科院校使用的口才课教材大同小异。没有体现高职学生的专业特色,而且大多存在重形式、轻基础或重练习、轻理论的不足。

高职汉语口语类课在课程取名上也大多为《演讲与口才》、《口才训练》、《普通话口语交际》、《实用口才》等,并且由于确实存在的主客观因素,在教学模式上大多还是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教师们在实践着“口才训练”,学生却成了只有理论而不会付诸实施的纸上谈兵者。

三、高职院校汉语口语类课程教学对策探讨

不论从社会群体还是自身个体而言,口才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口才类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指导高职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汉语,如何在口语教学中进行具有实效的口才实践?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我们在对杭高职院校汉语口语类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这些材料提出以下教学对策,希望对高职院校的汉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从大学生自身看,不良心理素质和知识修养欠缺成为阻碍口才提高的主要原因。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将决定口才是否能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得到恰当的表现。教师应在口语课上鼓励学生肯定自己,通过发现自己和对方的优点,克服交往中羞怯恐惧的心理;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使他们在与人交际时尽可能做到从容自信,从而逐步消除不良心理。良好的口语交际需要众多知识修养做铺垫,而知识面的狭窄是多数高职学生的通病,所以高职学生应该在具备专业知识修养的同时,还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科学技术知识、政治知识、经济知识等,以此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

2,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口才训练》等课内课程,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课外校园文化建设。在调查中有23.6%的学生提出增加汉语口语类课外活动,比如借用人文讲座、社团指导、辩论演讲、诗词朗诵、普通话水平考试等形式突出汉语口语课的实用性、应用性,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

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和系部真正体会到汉语口语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3,在调查中超过95%的教师和52%的学生认为“口才是一种处世能力,影响着个人的人生质量”。有必要加强汉语口语教学,增强母语教育的地位,建议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学院的办学理念相结合,并落实到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力求在体制上、政策上使母语教学实现可持续发展。

4,在教学内容方面,有87.5%的教师和43.7%的学生提出突破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对现用教材进行改革。现在使用的许多教材偏重介绍和教授演讲、辩论、谈判、推销等口才表现形式,忽视对基本口语能力如普通话语音、口语表达方式等的训练;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口语练习,但几乎都没有结合高职学生不同专业的培养需要来设计,忽视了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自身感受的发掘与培养。此外不同教材中出现的案例也有较多雷同之处。我们认为应结合专业特色选择教学内容,如针对电子商务、营销专业编写“营销口才实训”,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编写“导游口才”或“秘书口才”,力求从案例分析到口才实训都与废专业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需要紧密联系,真正提高口才课的实用性。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5,在教学手段上,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经调查至少有71%的师生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好于一般课堂教学),制作声情并茂、寓教于乐的教学课件,或借用有典型意义的音频、视频资料,做到抽象与形象相结合,理论与实用相结合。我们建议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如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小品、模拟主持、设题对话等,通过大众的、通俗的、趣味性的解读方式,让学生多说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