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表现母爱的名言范文

表现母爱的名言精选(九篇)

表现母爱的名言

第1篇:表现母爱的名言范文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3、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4、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6、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7、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8、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9、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10、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11、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1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13、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14、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15、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16、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17、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18、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19、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20、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1、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2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4、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25、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尊老爱幼名言名句【二】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6、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7、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8、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9、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10、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11、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12、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13、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14、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15、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16、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17、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18、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19、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20、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2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22、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2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第2篇:表现母爱的名言范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了解文章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之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通过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了解文章背景。

(2)精读课文,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3)联系学生生活,讨论母亲的为人和教育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

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情境回顾

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再现亲情齐背《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走近名人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三、疏通字词:(读出下列字音)

糜()嬉()文绉绉():

佃()户轻薄:质问:

面红耳赤:侮辱:

四、默读课文,感悟真情

自由朗读,感悟文章内容。选用下列其中一个句式发言:

1、我从文章中读出了一个的母亲。

2、紧扣文章内容以“我从母亲一件事上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严厉刚强宽容)”说一句话。

总结:

①通过初读课文,你能总结文章写了母亲那些事?

明确: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第四件:

第五件:

②文章写了母亲几方面的事情?

3、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4)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我性格的成因。

2(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4(4)过度段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

1、(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2、2、(8---11)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3、(12)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小结:母亲的为人和作者感情

对“我”:严格————待人:宽容

怀念、感激、敬爱{

对亲人:和善、忍让————对人格:认真、不马虎

五、存疑求援合作探究(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品味语言分寸感(研讨课后练习)

六、心灵共鸣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读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请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们交流。

2、请回忆你妈妈对你影响很深的一件事。

配乐朗读

仿佛

泰戈尔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殿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母亲凝注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七、课后作业:

1、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在母亲节的那天,为你的母亲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美好的祝愿。

2、搜集关于歌颂母爱的诗文作品。

八、名言妙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会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第四件: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母亲的性格特点:慈爱严厉刚强宽容

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第一部分(1-4)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性格成因。

2(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

1、(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2、2、(8---11)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3、(12)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早训、催上早学严厉

重罚、舔病眼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仁慈、温和

受气,忍耐、悲哭气量大、性子好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质问刚气,不受人格侮辱

明确: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

《我的母亲》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感情。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了解文章在真切、质朴的语言之中蕴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

(1)布置预习。通过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了解文章背景。

(2)精读课文,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3)联系学生生活,讨论母亲的为人和教育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

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情境回顾

波黑战争中,埋在废墟里的母亲,割开自己的静脉,让孩子吸吮鲜血来延续孩子的生命。一位母亲在飞机失事时,用生命护卫着怀里的孩子,至死都没有松开搂抱孩子的手……

再现亲情齐背《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走近名人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集》、《胡适文存》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三、疏通字词:(读出下列字音)

糜()嬉()文绉绉():

佃()户轻薄:质问:

面红耳赤:侮辱:

四、默读课文,感悟真情

自由朗读,感悟文章内容。选用下列其中一个句式发言:

1、我从文章中读出了一个的母亲。

2、紧扣文章内容以“我从母亲一件事上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严厉刚强宽容)”说一句话。

总结:

①通过初读课文,你能总结文章写了母亲那些事?

明确: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第四件:

第五件:

②文章写了母亲几方面的事情?

3、理清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4)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我性格的成因。

2(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4(4)过度段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

1、(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2、2、(8---11)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3、(12)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小结:母亲的为人和作者感情

对“我”:严格————待人:宽容

怀念、感激、敬爱{

对亲人:和善、忍让————对人格:认真、不马虎

五、存疑求援合作探究(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品味语言分寸感(研讨课后练习)

六、心灵共鸣

1、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读过了少年时代,受到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请回忆一下,并与同学们交流。

2、请回忆你妈妈对你影响很深的一件事。

配乐朗读

仿佛

泰戈尔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在游戏中间

有时仿佛有一段歌调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

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

庙殿里晨祷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来母亲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

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

外望悠远的蓝天

我仿佛觉得母亲凝注我的目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

七、课后作业:

1、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在母亲节的那天,为你的母亲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美好的祝愿。

2、搜集关于歌颂母爱的诗文作品。

八、名言妙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慈母的胳膊是由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雨果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

妈妈是我最伟大的老师,一个充满慈爱和富于无畏精神的老师。如果说爱如花般甜美,那么我的母亲就是那朵甜美的爱之花。——史蒂维·旺德(美国著名盲人男歌手

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会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第四件: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母亲的性格特点:慈爱严厉刚强宽容

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

一是对“我”的管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第一部分(1-4)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

1(1)性格成因。

2(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

3(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第二部分(5-12)写母亲。

1、(5---7)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

2、2、(8---11)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

3、(12)母亲“很刚气”的一面。

第三部分(1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

明确: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早训、催上早学严厉

重罚、舔病眼慈爱

债主要债,不骂,不露怒色仁慈、温和

第3篇:表现母爱的名言范文

一、主题班会

1、主题班会的概念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2、主题班会的形式有:

(1)主题报告会;

(2)主题汇报会;

(3)主题讨论会;

(4)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

(5)主题竞赛;

(6)主题晚会。

2、主题班会的组织

组织主题班会一般要经过确定主题、精心准备、具体实施、效果深化等几个阶段。

3、组织班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主题不能过杂;

(2)要有的放矢;

(3)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二、班级主题班会设计方案的书写格式

主题(若主题范围很大可增加副标题)

活动的目的:(主要写:此次班会想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即效果。一般书写“使学生了解…,掌握…。)

活动的内容:(主要写:标题及活动的几大块内容。一般2-4块较适宜。)

活动的形式:(主要写:主要形式如:辩论、竞答、朗诵、调查等,形式要灵活。) 活动的准备:(主要写:人员分工、材料的准备、环境的布置、设备的准备等)

活动过程:(一般简案:主持人的串联词概括写、一般朗诵诗的具体内容可省略但主要意思须写出、小品的过程内容可省略但小品的概要须写,总之要求字数一般不少于3000且不多于6000。过程最后的班主任讲话必不可少,讲话内容一般是:谈谈此次主题班会从准备到活动有没有达到目的,可以就此次活动过程的一些突出人或事进行表扬,也可谈谈此次班会的不足处。一般控制在1-2分钟。)

举例:亲情教育主题班会设计方案:拥抱亲情

设计理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永驻真爱,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针对本班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

设计目的: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让学生回报亲情,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从小有爱心,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收集名言,主持人准备串联词。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邀请父母参加班会活动。 4、场景设计,渲染环境,奠定情感基调。

活动过程:

一、宣布活动开始: 甲: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乙:亲情,人间最美的情感。 合: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回顾篇——走近亲情

1、我名字的故事

(1)甲:我的降临,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庭未来的曙光。我的名字是父母理想的编制,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

(2)学生交流自己名字中蕴涵的意义。

(3)乙:孩子的名字融入了父母多少的期望!他们为了给孩子取名字花了多少心思。

2、我成长的足迹

(1)乙: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春芽才会开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您呀——亲爱的爸爸妈妈。

(2)甲:请听歌曲《父亲》、《母亲》。(老师操作)

(3)乙:下面谁能讲一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做出牺牲和付出血汗的故事。(两个同学为宜)

(4)甲:孩子的成长过程凝聚了父母无穷的爱;感人的故事勾起了孩子的美好回忆,让我们把父母的爱永记心中,下面请听诗歌朗诵《母爱》(作者:冰心)

3、父母写真

(1)甲:母亲的皱纹,父亲的白发,是父母操劳的见证,是爱的涓涓印痕,是亲情无偿地演绎。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你关注过父母的变化吗?

(2)乙:请同学们以《爸爸(妈妈)的————》为题,演讲自己眼中的父母。

三、拥抱篇——体验亲情

1、亲情赞颂知多少 (1)甲:亲情是一种血脉相通的默契,是一种无法割裂的存在。 乙:因此,酬劳不是她的目的,收获不是她的动机,她是人性闪耀的光辉。 甲:多么质朴的情感啊!古今中外,有多少赞颂父母的歌、词;有多少演绎亲情的故事;有多少歌颂母爱的名言。 乙:让我们尽情地用歌唱,用朗诵,用故事来拥抱亲情吧! (3)甲:下面请全体同学起立,集体歌唱《父亲》、《母亲》。 (4)乙:下面请听诗歌朗诵:《纸船——寄母亲》。 (5)甲:下面请同学们讲述古今中外关爱父母的故事。(课件展示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2、母子了解知多少 (1)甲:我们的生活,父母总是牢牢牵挂,那我们又对这些关爱自己的长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请到场的几位同学的妈妈和孩子共同上台做个游戏。测试一下对对方的了解有多少。请到场的爸爸作评委。(互相猜对方最爱吃的菜、最爱穿的衣服;母子共同写自己的爱好和习惯,检验默契度) (2)请孩子做扮演孕妇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劳。

四、行动篇——回报亲情

1、确定回报方案

(1)甲:故事让我们感动,榜样为我们引路,名言伴我们同行。父母给了我们那么多的爱,我们已经渐渐长大,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呢?

(2)乙:请同学们讨论交流,并确定回报父母关爱的最佳方案。

2、实施回报方案

(1)给父母一份惊喜 送一份独特的礼物给父母,如自己设计的贺卡或小制作;给父母洗洗脚;最近通过努力取得的最佳成绩或获得的喜报;一封感谢父母的信……

(2)帮父母做家务事 每天在家给自己设立一个劳动岗位,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向父母表示关爱。

(3)陪父母聊聊天 每天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学校发生的事,同学之间的事,自己的心情听听父母工作的事,在沟通中积累情感。

3、倾听父母的感受

(1)甲:听了大家的回报方案,我们的家长也十分地感动。下面请妈妈、爸爸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爸爸、妈妈谈感受。

(3)乙: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您们对我们的肯定,您们放心吧,感谢您们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一定把爱回报给你们,回报给亲爱的社会,回报给伟大的祖国。

(4)合:最后让我们伴着美妙的旋律把手中的红花献给在座的家长。

(5)播放歌曲《母亲》。

(6)甲:下面请班主任做总结。

(7)班主任总结: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回报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要有一颗孝心;关爱父母要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做起,培养爱心,去爱我们的父母,去爱我们身边的人,去爱我们的祖国。

(8)合: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家长、老师,谢谢您们的光临指导,谭格庄初级中学一年级3班“拥抱亲情”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班会主题

1、中学生早恋主题班会

2、维护祖国统一主题班会

3、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4、中学生学习方法主题班会

5、中学生劳动教育主题班会

6、中学生社会道德主题班会(2组)

7、环境教育主题班会

第4篇:表现母爱的名言范文

2、记得这样一个传说。一个婴儿即将出生,上帝对他说:“在所有的天使之中,我选了一个天使来陪伴你。”他说:“在天堂笑容和歌声是我的快乐所在。”“你的天使会带给你欢乐与歌声,让你感受天使的爱。”“我不懂他们的语言,当他们对我说话时,我该怎样去理解?”小孩问。上地回答道:“你的天使会教给你最美丽的语言,用记大的耐心和关怀去让你懂得。”小孩又问:“那么我想和你说话时该怎么办?”上帝说:“你的天使会把你的双手合十,教你怎样祈祷。”“我听说地球上有坏人,那我该怎么办?”小孩问。“你的天使会保护你,甚至不顾生命。”此刻,小孩在天堂感到无比安详,不过他已经听到从地球传来的声音。要走时,他急促的问上帝:“现在我将离开,请告诉我天使的名字。”上帝亲切的说:“天时的名字并不重要,你可以简单地叫她‘妈妈’!”是的,母亲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天使,她将会用最温馨的爱,把我们从那些幼小的花苗,捧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3、有人说母爱如海,因为她有包容一切的胸怀;有人说母爱如烛,因为她呕心沥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还有人说母爱是阳光,因为她温暖身心,给人力量……我觉得不用华丽的语言,不用张显夸张的词句更能倾诉母爱的伟大!因为,母爱就是那么默默无闻、不及回报的付出!

4、如果你是一个孩子,请用你最甜美的声音告诉你的母亲你有多爱她;假如你是一个成人,请你用最朴实的行动去表达你对母亲所有的爱意。

5、母亲!让我用并不华丽,并不张显夸张的词句来赞美您:“因为有了你,世界更美丽!”

第5篇:表现母爱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三言”;父爱的异化;父爱的回归;冯梦龙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A

父亲,肩负着抚养与教育子女、管理家庭的责任,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角色。特别在封建社会,从国家礼法、伦理秩序、社会及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赋予“父亲”绝对的权力。西方社会也同样重视父亲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法国学者拉康在他的“三界说”理论中,把先在于人之主体存在的外在、他者世界称为象征界:象征界指向符号的、语言的、规则的世界,而“父亲”被拉康论述为象征界的核心。现实生活中的父亲如此重要,当我们把目光转向文学世界时,就会发现,从“父亲”形象的变迁中,具体而微地体现了文化与文学间的互动。

一、传统社会父亲形象的多维观照

(一)从语言释义上看古代社会对父亲社会属性的认识

“父”在甲骨文中,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汉・班固《白虎通义・三纲六纪》:“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也。”《说文》:“父,榘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这里给予“父”以饱满的社会属性:严厉地教育子女,管理家庭。

教育子女,管理家庭这一职责上,父与母有很大的不同。

《礼记・表记》云:“母,亲而不尊;父,尊而不亲。”与之相似,《毛诗正义》曾云:“乐以强教之,易以说(悦)安之,民皆有父之尊,有母之亲。”进一步将父母的社会角色区分出来,父亲是尊贵的象征。

以上史料是从父亲的生理角色、家庭地位、社会属性等方面对“父”进行解释。据此,我们稍作定义,所谓“父”,指的是生育子女并严厉教导子女的尊贵的男性家长。仅就释义上看,可知古代社会对父亲的社会属性附加上严厉教育与尊贵的特性。

(二)从社会伦理上看,父亲被赋予的权力

除了在家庭成员上规定父的至尊地位外,传统社会还将父亲的权威扩大到整个社会。在如何建构稳定的社会秩序的难题上,先哲们看中了家庭与父亲。我国历朝历代都提倡忠孝,其目的在于将孝道运用于统治之中。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孝经》便征引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又《韩非子・忠孝》说:“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这种社会伦理实际上肯定在家庭、家族内,父家长地位至尊,子对父要孝,要绝对服从,而目的是为了在国家社会上,臣民对君主要忠,要绝对服从,将子对父的孝推及到臣对君的忠,从而达到维护君主统治地位。所谓“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父要子亡,子不能不亡”。

二、“三言”之前的父亲形象文学书写与文化互动

(一)上古神话――父权的确立。

在远古社会初期,那些着卓越能力的圣人,他们的出生描写只提到母亲,较少言及父亲,所谓“圣人无父,感天而生”。《史记》曾提到过东方太伏羲之母华胥氏履大人迹而生,炎帝是因其母女登感神龙而生,少昊是因其母亲女节感流星而生,颛顼是因其母亲女枢感流光而生,黄帝是因其母亲附宝感雷电而生。《吕氏春秋・恃君览》中也有记载:“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父亲的地位被提高上来。这首先在“鲧禹治水”的神话中表现出来。传说鲧死以后,三年不腐,以刀剖腹,腹中生禹。由此可知,在父系氏族社会中,原本女性的生育期也被父亲剥夺了。在中国的远古神话中有关于祝融与共工父子大战的记载。战争的结果是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胜利了,父亲战胜了儿子。失败的共工眼见失败,他一头向不周山触去,于是天崩地陷,世界陷入一片黑暗与混乱之中。有趣的是,在希腊神话中,我们也看到类似的情节。克洛诺斯是时间的创力和破坏力的结合体,他将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吃掉,儿子宙斯逃过一劫,后来救出自己的兄弟,并联络众兄弟对父辈进行一场战争,最终宙斯和他的兄弟们取得了胜利。从这两则神话中我们就能隐约看出两种文化的差异:中国重视父辈,而希腊重视子辈。

此时期的父亲形象以大禹为代表的“亦君亦父”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了流传千古的神话。中国传说中的禅让也体现出身为氏族首领的父亲没有私念,赢得了天下人的赞誉,这些圣人并没有从自家利益出发,而是以整个氏族的利益出发,成了整个氏族人民的父亲,“君”与“父”一体。三皇五帝、、后羿等人都可以广义地定义为中华民族之父。

(二)先秦两汉时期――父权的确立与文学书写的反差

这时期我国古代社会父权的至高无上地位已经确立下来,但在文学书写中却呈现出极大的反差。

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出现了一些鲜活的父母形象。《诗经・魏风・陟岵》诗句中出现了父亲与母亲各自的形象,但都是想念孩子,期盼游子早日归家。

在婚恋题材的诗歌中,《诗经》一方面描写出父母对子女婚姻的重要性,“下槿缰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齐风・南山》)

另一方面也写出“父母之命”对子女婚姻的束缚。《郑风・将仲子》写的就是一位女子深爱着那位小伙子,可是苦于父母和兄长的干涉,只好用委婉的方式让那小伙子不要爬墙到家来约会。又如《{风・柏舟》这首诗写了一女子对婚姻不自由的深切痛恨,女子已有了心爱的人,母亲不认可,女子没有办法,只好怨天怨地怨父母。

《诗经》中的父亲形象略显单薄,出现时与母亲联系在一起,少有独立的形象。

秦汉时期,实行大一统,封建家长制的权威越来越大,已经出现了“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礼记・内则》)的明文规定。这时期的汉乐府民歌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以妇女形象最为鲜明,如秦罗敷、刘兰芝等,也涉及到母亲形象。《孔雀东南飞》中焦母的蛮横无理,强行拆散恩爱夫妻,刘母较为慈爱,但关于焦父、刘父形象却未描写。在《上山采蘼芜》中的弃妇,诗中未交待是何种原因,有学者推测是因为不悦父母,但却未出现父母形象。也出现了《病妇行》中垂死不忘儿女命运的慈爱的母亲,却少有单独的父亲形象描写。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父爱的觉醒

魏晋时期《世说新语》记载了一些较为生动真实的父亲形象。这里面有用嘴含饭,回家后吐出喂养孩子的郗公,寒雪天和儿女们讲解谈论文章的谢安,也有儿子们偷酒服药却和颜悦色询问的钟毓之父,父子关系其乐融融。

干宝《搜神记》也出现了各具特色的父亲形象,尤以疼爱子女的慈父描写较多。“蒋济亡儿”母亲梦见阴间的儿子憔悴困苦,想找即将成为泰山令的孙阿求情。身为领军将军的父亲蒋济认为“梦为虚耳”,但在其母的再次要求下,派人打探消息,果然如同儿子所言,最终使儿子“转为录事”。蒋济可以算是一位新型父亲,《搜神记》将蒋济这种为了儿子死后快乐盼望他人赶快死去的焦急心理描写得很到位。为了赶快知道结果,蒋济“从领军门至庙下,十步安一人,以传消息。”蒋济从父亲角度来说,是一位慈父,但却表现出自私的一面。《搜神记》还有一些这样的父亲,关爱疼惜子女。颜超父亲知道其子可能夭亡,赶忙求救,终于使其子寿命延长到九十岁。《搜神记》卷四胡母班的父亲在阴间著械徒作,请求儿子为自己求情,免除劳役。儿子照做,没想到胡母班的儿子去世,原来是胡母班的父亲想念孙儿,就将孙子带到阴间。胡母班的父亲表现出自私的一面,但也是因为对孙儿的怀念。

(四)唐传奇、宋话本小说――封建礼法的代言人

唐传奇中涉及到的父亲形象并不多,唐传奇《李娃传》常州刺史荥阳公是一位典型的官员父亲。当亲眼看见曾引以为豪的儿子因留恋风月,资财丧尽,成为挽歌郎以维持生活时,他恼羞成怒,狠心地将儿子剥光衣服,差点鞭笞致死,然后弃之而去。后来荥阳生在李娃的帮助下高中,父子和好如初,荥阳公将李娃娶过来做自己的儿媳。在荥阳公身上,我们看到一位疼爱儿子的父亲如何在门第观念面前将儿子几近打死,冷酷无情。封建门第观念成了阻挠亲情的一把利剑,将父子之情割裂。

《离魂记》作品中王宙与倩娘从小青梅竹马,彼此把对方当作是终身的伴侣。倩娘的父亲张镒也答应“他时当以倩娘妻之”。但“后有宾寮之选者求之”,张镒就答应了这门婚事。这门婚事在尊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中是不可更改的。倩娘之魂与王庙逃走后回来之事,被倩娘的父母“秘之”。

宋代小说中父亲表现出对男女婚事的阻挠。宋话本小说《张生煮海》中东海龙王作为龙女的父亲,以两人门户不当为由,阻挠女儿琼莲和书生张羽的婚事,最后在张生煮海的威胁下,不得已同意了女儿的婚事。此时的龙王以封建卫道士的反面形象出现。《娇红记》描写书生申纯与表妹王娇娘互生爱意,但因为当时朝廷明文规定,表兄妹不能通婚,申家托媒求婚,未能得到王娇娘之父王通判的允诺,而且王通判迫于帅府的威势,将女儿许配给帅府之子,王娇娘想要自杀,家人无论如何开导,她也不为所动,终于以身殉情,申纯闻讯,一病而亡。第二年清明,娇娘父亲来到女儿坟前,见一对鸳鸯嬉戏于坟前。后人慕名而来,凭吊感叹,名之为“鸳鸯冢”。造成这则爱情悲剧的原因很多,如朝廷律令、帅府的逼婚等,但作者也指出王娇娘之父“未谙男女所愿,蠢而凡庸”,对父亲直接进行批评。

(五)元杂剧――父爱之光隐现

迎合市民趣味的元杂剧中既有蛮横无理的父亲形象,也塑造了很多慈父的形象。

《墙头马上》的裴行俭以才貌双全的儿子裴少卿为荣,当他得知儿子在后花园七年时间不是看书,而是偷藏女人,并已生儿育女,气得他怒斥儿子,赶走李千金。《拜月亭》王瑞兰之父不理会女儿与书生蒋世隆已结为夫妻,强行将女儿带回家,将女儿瑞兰嫁给武状元。

可以说,元杂剧中慈父形象对唐传奇、宋话本小说有了很大的突破。《破窑记》中父亲刘员外让女儿抛绣球自由择婿,不想打中穷秀才吕蒙正,于是他有悔婚之意。女儿执意要嫁,他将女儿女婿赶走,又思念女儿,为女儿送衣送饭,暗中激励女婿上进,又资助女婿进京赶考的盘缠。《渔樵记》中的刘二公故意逼迫女儿与女婿朱买臣离异,以激励女婿考取功名,终使女婿担任太守又与女儿团圆。武汉臣的《老生儿》写的是资财巨万的员外刘从善无子嗣,女婿为争得家财,迫害、排挤刘员外的侄子,还想暗害已经怀孕的刘员外之妾。刘从善广散家财,多行善事,终于得一老生儿。《窦娥冤》中的窦天章是一位复杂的父亲,他疼爱女儿,但生活的窘迫以及对功名的热心追求让他出卖了女儿,足见当时文人的窘迫,父女之爱不得保全的社会现实。

纵观文学作品对父亲形象的书写,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同母亲形象相比,父亲形象略显单薄。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父亲为了养家糊口,更多的在社会中活动,而母亲多与子女相处,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比较容易书写;另一方面,人们的心理倾向多同情弱者,在“三纲五常”的体制下,母亲是受压迫者,母亲在家中生活的委屈与卑微更能激起儿女们的同情,故而文学在母亲形象书写较多,也算是一种文学书写的精神补偿。

2. 从文学体裁来看,诗歌散文中的父亲形象较少,唐传奇中出现一些较为典型的父亲形象。宋朝之后,市民文学兴起,父亲形象描写也增多,但父亲多作为配角出现,形象塑造上一般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父亲家庭教育,一类是父爱,或严或慈,更多的是出现在婚恋题材的作品中,对子女婚恋的影响。

3. 从时代来看,父亲描写或慈或严与社会密切相关。在秦汉大一统以及唐宋社会巩固时期,父亲出于家族及礼法考虑多维护封建权威,多为蛮横型父亲,如《李娃传》中的荥阳公,表现出来父亲不近人情的一面,而当社会礼法受到冲击,社会动荡时期,父亲多表现出慈的一面,如魏晋及元代。

三、“三言”――父爱的异化与回归

“三言”主要反映市民的日常生活,“极摹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其父亲形象不但在数量上丰富(“三言”共120篇,涉及到父亲形象的,其中《喻世明言》中有24篇,《警世通言》27篇,《醒世恒言》28篇,已经超过一半的篇幅),而且在视角上有了新的突破。“三言”父亲形象涉及的阶层较多,不但包括士人和官人,还有皇帝、龙王、巨商、小商小贩、店主人、富豪财主、官差衙役、医生、渔户船家、农民、樵夫猎户、匠人、穷苦人、乞丐、闲汉、盗贼、鬼怪等。因父亲相比于其他家庭成员来说,具有更多的社会经验及人生阅历,因此父亲的婚恋观、教育观、社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认识,往往是时代和社会的认识。父亲形象研究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社会价值、伦理学价值。

(一)父爱的异化

中国古代的文学叙述中,蛮横型父亲描写较多。如舜的父亲瞽叟,性格顽劣,经常对儿子舜提出无理要求,并陷害舜。曾参之父曾皙也经常毒打儿子,除断瓜苗的小错就将其子打得不省人事。《李娃传》常州刺史荥阳公因儿子留恋风月,差点将其鞭笞致死,《墙头马上》的裴行俭怒斥私定终身的儿子,赶走李千金。《拜月亭》王瑞兰之父不理会女儿与书生蒋世隆已结为夫妻,强行将女儿带回家并不顾女儿意愿重新予以婚配,《张生煮海》中东海龙王阻挠女儿琼莲和书生张羽的婚事,《牡丹亭》中杜丽娘之父杜宝当失而复得的还魂后的女儿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拒不承认,也不承认柳梦梅这个女婿,还主张将女儿打死。《红楼梦》中的贾政,将“犯错”的宝玉“堵起嘴来,着实打死”,还想“趁今日结果了他的狗命,以绝将来之患!”这些都是蛮横型父亲,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手中的惩罚权,严厉管教子女,强行拆散子女的婚姻。

“三言”中也出现了这样一些父亲,对子女管教严格,从自已的意愿出发,给子女带来了不幸。如《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喻世明言》卷二)中阿秀之父顾佥事强行悔婚,间接导致女儿死亡。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李甲的父亲李布政出场不多,却是时时刻刻笼罩在上空的人物。李布政不问儿子意愿,直逼李甲归家,这种专制蛮横的做法造成李甲的惧怕与逃避。

《玉堂春落难逢夫》(《警世通言》卷二十四)王琼官至礼部尚书,他将留恋风月的儿子赶出家门之外,不承认有这个儿子,后来明知王三官一心想的是玉堂春,却聘刘都堂之女。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喻世明言》卷三十七)童太尉的女儿不肯成亲,“太尉只依着黄家的日子,把小姐嫁过去。”

《吴衙内邻舟赴约》(《醒世恒言》卷二十八)很能代表权威父亲与子女意愿的冲突。荆州司户贺章之女秀娥爱上长沙府通判吴度之子吴衙内,后秀娥梦见两人幽会,被父母发现。父亲不理会秀娥的苦苦哀求,将秀娥推上一交,把吴衙内“扑通”撇在水里。从梦中可以看出,这位痴情的女儿料定自己的这段私情必当遭到父亲反对。

父亲强行干涉子女的婚姻,也对子女握有生杀予夺之权。《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喻世明言》卷二十一)钱婆留的母亲怀孕期间家里经常出现异样,这些怪事,让钱公觉得不安,以为必然是妖物,留之无益,不如溺死,以绝后患。

(二)父爱的回归

“三言”中虽然不乏父亲的专制、独裁,对子女的冷漠的描写,但也有很多篇目描写出父亲对子女的脉脉情深。

父爱的表现一:疼爱子女的真情流露

因父亲身负教育子女的重任,加上“父子之严,不可以狎”的认识,父亲很少表露出对子女的疼爱,“三言”中很多父亲却难掩疼爱子女之心。

《吴衙内邻舟赴约》(《醒世恒言》卷二十八)吴府尹之子吴衙内去邻舟赴约。家人以为吴衙内丢失,把夫人哭得死而复生。吴府尹因没了儿子,连官也不要做了。手下人再三苦劝,方才前去上任。后吴衙内回家,父子一见,惊喜相半。

《梁武帝累修归极乐》(《喻世明言》卷三十七)梁主疼爱昭明太子。太子昏迷,梁主“亦不愿生了”。梁主身为高高在上的人君,将国家江山社稷抛之脑后,更看重骨肉亲情。

父爱的表现二:珍惜子女性命,对封建礼法妥协。

“三言”中有一些父亲因子女以死相逼或其他因素,承认了子女的婚姻。“三言”中我们看到新的气象,在面对孩子准备娶妻或进行改嫁时,能够较为尊重子女的意向。以《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警世通言》卷二十二)为例。

《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警世通言》卷二十二)中船户出身的刘有才的女婿宋金因病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老两口将女婿抛弃,准备再招个女婿,女儿宜春坚决不同意,为丈夫守孝,以死明志,无论父母如何劝说,她的意志坚决,以至后来富商提亲,大献殷勤,“刘翁被女儿几遍投水唬坏了,只是摇头”,不敢替女儿答应婚事。

《吴衙内邻舟赴约》贺司户得知女儿与人私通,起初“气得发昏”,夫人相劝后“沉吟半响”,最终改变看法,成全了女儿。

《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喻世明言》卷四)当夫人将女儿并有了孩子一事告知太尉,太尉气愤难消。去官府,怕女儿出丑,府门出丑,爱女之情还是占了上风,他问明女儿想法,替女儿安排好日后的生活。

在这里,那种不待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穴隙相窥、逾墙相从”的恋爱和婚姻,本应是“父母国人皆贱之”,却意外地得到了父亲相当程度的谅解和认可,这种宽容出于亲情,对子女的爱,说明在那个时代的父母心中,已出现了对子女的爱高于礼法道德的现象。

父爱的表现三:对女儿的重视与喜爱。

同样是怀胎十月,父母的结晶,对子对女的待遇却很大悬殊。在宗法社会,男性比女性享受更多的特权,男性可以外出读书、做官,实现人生理想、家族兴旺的重任。而女子只能在家庭生活中活动。《搜神记》卷十九就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东越闽中有大蛇吃人,当地用童女相祭,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小女名寄,认为身为女儿“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自愿前往祭蛇。女儿自觉低男儿一等,将自身看得不值一文。

“三言”中的父亲却一改常态,疼爱并细心教养女儿。《张孝基陈留认舅》(《醒世恒言》卷十七)过善因儿子不肖,越把女儿值钱,对女儿极为重视。《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警世通言》卷三十)诸老员外,生得如花似玉一位小娘子,年方一十六岁。若干人来求他,老员外不肯轻许。《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醒世恒言》卷七)高赞见女儿人物整齐,且又聪明,不肯将他配个平等之,定要拣个读书君子、才貌兼全的配他,聘礼厚薄到也不论。《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喻世明言》卷二十七)金老大爱女儿玉奴如同珍宝,从小教她读书识字,到十五六岁时,诗赋俱通,一写一作,信手而成。更兼女工精巧,亦能调筝弄管,事事伶俐。

结论

可以说,“三言”父亲形象塑造具有集中性、多样性、时代性及思考性,具有启后的作用。为了达到“喻”、“警”、“醒”的目的,对社会价值观进行劝诫与引导,冯梦龙在父亲形象塑造中,也塑造了很多传统的、维护封建礼法的蛮横型父亲,但出现了大量鲜活的、反抗封建礼教、疼爱子女的父亲形象。“已在试图越过中世纪思维范畴的固有轨道,描绘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给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至习俗礼仪带来的种种微妙变化。”希望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探讨,特别是“三言”中父爱的异化与回归,能够引起人们对父亲问题的关注,而且有助于在现代社会中建构和谐健康的父子关系和家庭文化。

参考文献:

[1] 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 礼记正义・表记[A].十三经注疏(全二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3] 毛诗正义・大雅・s酌[A].十三经注疏(全二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 [唐]李隆基注,[宋]邢m疏,金良年整理.孝经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5] 礼记[A].十三经注疏[C].北京:中华书局,1980:2554.

第6篇:表现母爱的名言范文

关键词:孟郊经历;《游子吟》;创作意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首五言古体诗诗名为《游子吟》,出自唐代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孟郊。因为其对具有母亲无私疼爱孩子的意义,因此该首诗被写入小学课本,寓意让学生懂得母亲的疼爱,成为小学生必读诗文及学习的榜样;因为其包含了一个儿子对亲情的歌颂,表达了母亲对孩子内心深处最深挚和最伟大的母爱,因此受到大家的追捧,为世人津津乐道。

《游子吟》这首诗创作的根本出发点是歌颂人世间为伟大的母爱。首先,它主要以儿子对母亲的思念为前提,思念起出远门前母亲在油灯下为自己缝制衣服的情形,简单又朴实的场景,描绘出母亲为儿子所做的奉献,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其次,儿子认识到亲情的可贵,但是迫于生活及仕途的压力,不得不离开母亲,文章最后将母爱的光辉升华到一定的高度,衬托出内心最为柔软的心灵,即想念母亲。孟郊《游子吟》是他五十岁时写于现常州溧阳市的诗词,创作背景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概述:(1)家庭背景;(2)仕途受挫;(3)与母亲长期分离。

一、家庭背景

孟郊(751-814),字东野,出生于湖州市武康镇(即现在的浙江德清县),

在孟郊小时候,家境较为穷苦,一家人常常会为生活所困,直至老年时,也一直没有摆脱贫苦的日子。孟郊从小不喜欢与人往来,很难融入到朋友之中,因此性格比较孤僻,对以后的生活会产生影响。在孟郊成年后,生活上的压力较大,一方面需要照顾年迈的母亲,另一方面,自己也要生存。为了生活,他将希望寄托于仕途,因此过着四处流浪的日子,居无定所,导致长期与家人分离,聚少离多,这种生活导致他思家心切。

二、仕途受挫

孟郊一生比较穷苦,仕途多有不顺,前半生与仕途之路无缘,后半生才踏入仕途之路,但是并未遂心意。在孟郊50多岁的时候,才得到溧阳县尉的职位,他并没有将这个小官职放在心上,依然纵情山水,懈怠了公务,于是县令就将他的俸禄减半。他总共参加过三次考试,在他41岁的时候,参加过进士考试,但是结果名落孙山。他将希望寄托在考试上的梦想落空,因此心中非常难过,难过之余写了《下第》这首诗,用朴实的语言描述并记录自己失败的心情。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他继续奋发图强,下定决心再次参加考试,但是结果仍然没有希望。他的梦想又一次落空,这次他更加伤心欲绝,写了《再下第》这首广为流传的好诗句,抒发自己仕途失意的情感。

在母亲,好朋友等劝说和深深的鼓舞下,他心情逐渐恢复良好。在他46岁的时候,第三次参加考试,这次进榜,满足了他想做官员的梦想。然而事事难料,在他满心欢喜,以为可以舒展他的抱负之时,却不料更为失望。他在官场努力做事,但是直至他51岁时,才被赋予小小的溧阳县尉这个卑微的职位。

由于孟郊多次考试未中,境遇屡次不公,加上官场之间虚伪和欺诈等的本性让他讨厌,他看透世间人情淡薄。因此孟郊不把溧阳县尉这样卑微的官职放在眼里,仍然以诗人的姿态自居,吟诗作词,这就导致县令不满,所以将他的俸禄减半,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仕途更是前途渺茫。

三、与母亲长期分离

由于生活所迫,长期在外漂泊,因此长期与母亲分离。在其仕途的过程中,饱受官场的世态炎凉后。在他看来,最值得想念的是家中年迈的母亲。

此首诗为了纪念儿子对母亲的爱,以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为他缝制衣服的普通情景铺垫,开头两句简单朴实,由“针”和“线”最普通的两件东西,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心意,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第三句和第四句的描绘重心是母亲,通过母亲的内心对儿子的担心和忧虑,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表现的淋漓尽致。儿子临行前,文中的描写用“一针一线”,一方面希望儿子早点回家,一方面又怕儿子好久不回,又将衣服缝的细密,代表了世间千千万万的母亲对儿女的那份感情。

总之,《游子吟》是一首歌颂伟大母爱的诗歌。孟郊在家庭背景贫苦;官场受挫;与母亲长期分离的痛苦等背景下,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最终创作而成。著名的诗人苏轼曾经评论称该首诗“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简单的说,这首诗,虽然写作上没有华丽的辞藻来修饰,但是用情至深,感人肺腑,简单易懂,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参考文献:

[1] 范新阳.论孟郊苦吟的心理机制[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第7篇:表现母爱的名言范文

205班 魏玉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大家好!

温暖的阳光,诱人的花香,喜悦的笑脸,连小草都在欢乐地歌唱,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六一国际儿童节——来到了。在这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谨代表在座的各位少先队员们,在这里进行毕业前的发言。

看着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它是我的骄傲和自豪!还记得上一年级时的那个“六一”儿童节。节日的前一晚,我就兴奋得不得了。妈妈回忆说我整夜都很兴奋,不肯上床睡觉。我的嘴里一直在说着——明天我就是少先队员了,太好了!太好了!我是那么的期盼着自己成为少先队的一员。想想胸前可以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了,我激动得难以入睡!还记得“六一”儿童节这一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庄严的在国旗下宣誓。带着激动的心情,从此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老师曾经教育我们:我们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一角,它那鲜艳的红色是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染红的。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也是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是如此的宝贵,每一个少先队员都应该珍惜它,爱护它,并努力使它更加鲜艳。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我是一个积极分子。因为我是一名少先队员,所以应该这样做,只有这样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才会更加鲜艳。我认为当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要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爱自己,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爱他人。看到同学有困难,我就会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们。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敬爱的老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经历了无数个酷暑寒冬,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你们是辛勤的园丁,用自己的汗水浇灌着我们成长;你们是无私奉献的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在这里真诚地道一声:老师,你们辛苦了!

弹指间,光阴已去,一切都化为了遥远的往昔。可校园的一草一木对我而言都是多么熟悉啊!那宽阔的篮球场上,经常有我们朝气蓬勃的身影;那红色的跑道,记录着我们奔跑跳跃的姿态。我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那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我们学到更好的文化知识,老师那慈祥的笑容总在我眼前浮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总在我们耳边回荡。每当我走到那敞开着迎接我们的大门,看到门上的“崇文街小学”五个大字,总感到非常骄傲……母校,带给我无限的回忆,同时我要感谢母校带给我的一切。

我爱母校,更要感谢母校,母校就像我们的母亲,包容了我们的年幼无知!我感谢母校,母校给了我们太多太多!这里也保存着我们美好的回忆。

第8篇:表现母爱的名言范文

资助首批百名春蕾女童圆大学梦受助仪式上的主持词

20xx年8月25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同学们: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市妇联在这块神圣的土地上建立九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举行资助首批百名“春蕾女童”圆大学梦受助仪式,目的在于教育未成年人,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享受人间真爱的同时,不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小树立自强不息,精忠报国的崇高理想。这是落实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推进我市未成年人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的实际行动。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未成年人工作非常重视,特别是市委张华东书记高瞻远瞩,站在党和国家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高度,认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使得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抓得有章法、有成效。特别是今天,上午马上要开常委会,中午即将出差去北京的情况下,挤出时间,亲临活动现场,使我们十分感动,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张书记的光临表示欢迎,用热烈的掌声对张书记给予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出席今天活动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妇儿工委副主任廖和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新庭、市文明办主任杨驰、九江县委书记温浙兴、县长吕斌、副书记许立仁、副县长杨佳义、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所长王龙秋以及第一休养所的老干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本次活动有九项议程:一、揭牌仪式。二、宣读受助女大学生名单。三、受助女大学生代表接受捐款。四、受助女大学生代表发言。五、资助代表老干部发言。六、市政府领导讲话。七、市妇联领导讲话。八、介绍岳母墓概况。九、向岳母墓敬献花篮。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是抓好未成年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将肩负起光荣职责,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促其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下面请市委张华东书记、九江县委温浙兴书记为九江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揭牌(鸣炮)。

(待完毕)

为了让更多的春蕾女童步入大学校园,实现人生理想,市妇联决定市县两级妇联拿出10万元捐款,资助百名春蕾女童圆大学梦。

下面,请市妇联副主席冯陆荣同志宣读首批百名春蕾女大学生名单。

(待宣读完毕)

我们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本着对捐助者负责的态度,对100个贫困考生的家庭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了解考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确保将凝结着无限爱心的捐款送到最需要帮助的孩子手上。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仅请20位学生代表上台领取资助款,在这20位学生当中,有父母双亡的孤儿、有前不久母亲去世的单亲家庭的女儿、也有父母双双下岗的贫困女孩,还有父亲刚刚病逝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她们今年双双考取了江西师范大学,今天,妹妹甘新玲来到我们现场。下面,请市委张书记为受助女大学生代表发放爱心捐款。

(待发放完)

这一笔笔的爱心捐款,蕴含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正是由于无数的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才使得许多贫困女童顺利完成学业,走向理想和成才之路。在此,我谨代表九江市妇联向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对“春蕾女童”的无限关爱,感谢你们对我市未成年人工作的大力支持。

现在进行活动的第四项议程,请受“春蕾计划”资助的女大学生代表张子建同学发言。

(待发言完毕)

涓涓暖流滋润着渴望读书的贫困女生的心灵,拳拳爱心汇聚成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我们真诚希望受助的“春蕾女童”珍惜机会,勤奋学习,奋发进取,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在此,我们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投入到我市的未成年人工作中来,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春蕾计划”的资助者队伍中,有许多年逾古稀的离退休老干部,他们情系贫困女童,为我市的未成年人教育事业奉献着余热。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资助代表,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一休养所老干部,原五一疗养院副政委朱扬声同志发言。

(待发言完毕)

下面,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妇儿工委副主任廖和树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待讲话完毕)

现在进行活动的第七项议程,请市妇联副主席饶艳萍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待讲话完毕)

岳母被中国人民尊崇为千古母教典范,她的“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高尚品德千古流传,她的“精忠报国”的爱国思想代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去拼搏奋斗。此时此刻,让我们再一次共同感受这种伟大的爱国情怀。下面,请讲解员为我们介绍岳母墓概况。

(待完毕)

最后,让我们向岳母墓敬献花篮,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母亲。岳母剌字、教儿报国是爱国思想的先驱;是现代母亲的典范;是家庭教 育的楷模。让我们牢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发扬光大,为九江的率先崛起,为祖国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

(同时)

第9篇:表现母爱的名言范文

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从而更加感恩母亲的目的,学校设计了与母爱有关的德育课。

一、活动过程设计

1.课前暖场(播放背景音乐《鲁冰花》)

在你身边,始终有这么一个人,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舍不下对你的牵挂,她愿把自己无私的爱都奉献给你;在你周围,始终有那么一种爱让你肆意地索取和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2.知晓艰辛(观看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母亲》)

母爱就像一幅水墨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舒缓的歌曲,婉转悠扬。无论妈妈在哪里,她都会给我们最浓的爱!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父母在外打工的情况吗?知道他们的艰辛吗?请同学们看看父母在外打工的辛勤画面吧!

3.说知心话(播放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亲爱的妈妈从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就在不停地付出,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要怎样回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恩情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对妈妈说说心里话吧!

【活动小结:通过学生对妈妈说句心里话,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到一些道理,认识到由于自己的无知对父母造成的无言的伤害。】

4.集体宣誓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但谁也不能否认我们成长的每一步无不渗透着父母辛勤的汗水,体现父母深沉的爱。为了表达我们对母亲的恩情,请全体同学起立,右手握拳,做出承诺:亲爱的妈妈,从现在开始,我们在思想上,让您安心;在学习上,让您放心;在生活上,让您省心。我们决不辜负父母心。

5.集体签名,师生见证(播放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为了母亲的微笑而努力奋斗,用语言让母亲微笑,用行动让母亲微笑,用成绩让母亲微笑。最后,让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健康、长寿。让我们签上自己的名字,以此为证!

【活动小结:通过学生集体签名,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为了母亲的微笑,立志做一个有用的人。】

6.结束语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加深了对母亲的理解。希望同学们以后对待母亲的唠叨,少一点厌烦,多一点理解,少一点顶撞,多一点感恩。

活动现场,不少学生潸然泪下,或许这是懊悔的泪水,懊悔自己的无知;或许这是发誓的泪水,发誓从此做一个好孩子。当然,让学生流下眼泪并不是真正目的,关键是让学生意识到为了母亲的微笑,应该做些有益的事情,为了母亲的微笑,应该努力学习,报答父母恩情。

活动结束,学生能够理解父母、体会到父母在外的艰辛,当学生再次谈到母亲的生日、母亲为自己的操劳、自己平常的做法时不再是没有言语。

二、母亲节德育主题活动的反思

本节德育课上完之后,学生应该有以下收获。

1.懂得父母的艰辛。课堂上,通过观看图片资料、角色扮演、聆听歌曲、诗歌朗诵环节,学生感受到父母为了给自己一个安稳的家,长年在外所受的艰辛,对其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理解了妈妈的唠叨。课堂活动中,“母亲、微笑、感恩”这三个词不断呈现和强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纠正学生一听到妈妈的唠叨就心烦的不良思想,引导学生从心里去理解妈妈。

3.领悟了一点人生哲理。课堂中“母亲的微笑”闪现着对母爱的领悟,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悟到了一些人生哲理。

本节德育课的活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围绕“感恩母亲”安排活动。这个“主体问题”就是如何突出活动重点,引导学生为了母亲的微笑做些自所能及的事情。

2.注重“张弛有度”的环节设计,让学生从心里去思考问题。这一点,在“说知心话”这一环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