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第1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健词]语文教学 新课程 教学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笔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总结。

一、情境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

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但是,教材不是影视文学,无论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丰富,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艺术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3.设计角色,置身情境

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丈字的基本功。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情境本质的认识。

4.设疑想象,感受情境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情感教学常常要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二、交流探讨

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也体现了本次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尝试到学习的乐趣。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但必须诚心诚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三、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其目的就是为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态,要强调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到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课堂结构,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将他们的学习引向更为深广的空间,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学习到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语文学科在追求人文精神上应谊把握语文学科特点,找准人文教育的着眼点。着眼于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那么就违背了人文教育的宗旨。语文人文教育要追求对学生的人生关怀、人性关怀。人文教育的实质是精神性的、智慧性的,达不到精神层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教育。要建立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宽容的师生关系,倡导民主、合作、教学相长的教风。语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在顾及自己具体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语文课堂应成为“快乐之家”,学习语文过程应成为“快乐之旅”。

2.人文精神的养育具有诸多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进行人文教育时采取适宜的对策。人文教育充满想象和创造;人文意义具有抽象性、模糊性,人文语言具有混沌性、隐喻性。人文教育不能用概念解释,而要给出一个特定的“场”,通过展开联想或想象,悟出意蕴和道理。在教学中,要重在激发想象和体悟力,让学生去感受,不能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

第2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一、以教材重难点为导向设计问题串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虽然会设计一些课堂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但是他们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往往缺乏一定的导向性,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并不能完全发挥出课堂提问的优势。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设计课堂问题前,必须仔细研读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在进行了充分的备课、深入了解了教学的重难点后,以教学内容为导向去设计问题串,这样才能够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够充分发挥出问题串教学的优势,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以《我的信念》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为“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通过梳理、把握课文内容,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教育”,以教学重难点为导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串“居里夫人的信念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居里夫人的信念的?居里夫人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本文对你的启发”。

二、激发学生兴趣,注重问题情境构建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初中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具有较强的叛逆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产生初中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不是采取高压政策。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问题串的设计时,要以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心理情感状态,构建问题情境,将问题串融入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初中语文课堂。

三、以梯度性原则为标准设计问题串

问题串的设计要具有梯度性,要体现出步步深入的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问题串的设计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一定要以帮助学生掌握初中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知识水平为目标。由于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在语文基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也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梯度性问题,既让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踊跃地回答课堂问题,也为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一定的提高空间。而且教师在提问后,既可以采用点名回答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自主发言亦或是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来回答问题,给予各层次的学生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课堂教学的活跃度,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孤独之旅》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针对主人公面对孤独时心理的变化设计梯度性问题串:“杜小康为什么会孤独?”“杜小康面对孤独时是怎样的心理?”“杜小康在孤独中是如何成长的呢?”“本文的主旨是什么?”通过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文章的主旨。

四、加强问题串设计的延展性与开放性

第3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一、语文教学设计要广泛搜集网络精华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鼠标轻轻一点各种信息喷薄而出,个人教学网站积聚了诸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经验方面非常丰富。互联网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互联网的优势,让“互联网”成为教学设计的有力帮手。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从网络中搜集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如何有效设计教学方案,以及科学组织语文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内容,从他人介绍的经验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寻找能够与自身教学相结合的内容,从而进一步丰富自身的教学设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网站,一些重点学校、知名学校的网站以及优秀教师的博客,都是可以汲取教学经验的平台。每一次的浏览都要有所收获,建立专门文件夹将其中的精华积累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够积淀大量的教学设计经验,自己进行教学设计时随手拈来,丝毫不费工夫。

二、语文教学设计要充分汲取专刊精髓

只有博采众长才能提高自身语文教学设计水平,初中语文教师要养成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主动订阅各种教学研究刊物和重点针对本学科教学研究的专业杂志。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广泛研究专业性较强的语文教学刊物,既要研究语文教学改革的动态,也要研究一线优秀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以及其中的教学实录,增强对教育改革方向的掌握能力,善于从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有助于教学设计的精髓。笔者坚持定期阅读教学刊物,对其中的精彩内容进行摘录,进一步的学习消化和吸收,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特别是在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营造教学氛围、如何科学高效运用多媒体手段等方面进行吸收借鉴,改变以往教学设计中的不合理环节,显著提高了教学设计的科学程度,为高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语文教学设计要体现集体备课成果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发挥集体的力量才会有更多创新,教学研究工作更是如此。各学校都将集体备课当成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载体,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融入到集体备课活动之中,事前做好精心准备,针对研究的课题进行深入分析,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要认真聆听他人的表达内容,特别是对于一些很有新意并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意见,要进行认真的消化吸收。每一次的集体备课之后,语文教师要认真消化吸收集体备课的成果,将集体研究的一些内容有机穿插到自身的教学设计之中。集体备课会针对某一方面的细节以及难点进行深入分析,集中全体语文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集体备课的成果是丰硕的,值得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借鉴。

四、语文教学设计要重视听课评课意见

开展语文课教学设计,应当是一个前后连贯、环环紧扣的过程,自身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程度如何,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了更好地检验自身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经常邀请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听课,并在教学结束之后交流反馈意见,对这一节课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程度进行评价,着重从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科学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学任务落实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和分析。执教者应当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针对评课提出的改进方向和优化内容,进行有效的整改,在下一节课及下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设计中拾遗补缺。初中语文教师要保持谦虚的心态,主动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在教学设计中进行改进,才能够推动语文教学设计不断提升。

五、语文教学设计要善于总结积累提炼

第4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一、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要注意的原则

(一)完整性

微课程虽然同普通的语文教学相比,有一定的科技性、灵活性,但它和普通的课程教学一样,也要遵循一定的完整性,也就是说它的内容要包括:目标的设立、内容的编排、过程的建立、情景的设定、后期判定与评价等设计流程,让整个课程显得更流畅、更合理、更科学。但微课程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还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它更多的是借助网络科技实现教学目的。所以,在评价与判定方面相比传统课程要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学习后的测评系统,对于语文微课程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反馈,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

(二)规范性

虽然微课程比普通的课程要灵活多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时间长短上却有严格的要求,不能为了讲清一个知识点或者加上外延的知识,讲上二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微课程的优点是不需要在讲课过程中停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只用短小的微课程视频,就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在设计微课程时,选的背景图片和整体结构都要与所讲内容相适应,都要满足看和听这两个主要的功能,因为这些细微的差异可能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都会有所影响和干扰。当然,作为贯穿整个微课程的要点,微课程的语言设计标准也很重要,因为语言对整体构架起着支撑和连贯的作用。微课程中所应用的语言不但要流畅、规范的普通话,而且还要简短、精确,达到一针见血的效果。我们知道,优质的微课程,不但对知识的传授有一定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也大有助益。

(三)系统性

微课程虽然有短小、针对性强等特点,但老师在设计微课程时还要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和细节进行仔细的推敲,让整个课程除了完整性还要有知识的系统性。所以,在对微课程进行设计时,无需像普通课程那样明确地划分出不同个体,微课程只要逻辑相依,把各个知识块之间的网状系统连接成有机的整体结构,使学生便于掌握和理解就好。这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接受更多知识,对知识进行系统接纳很有帮助。

二、初中语文微课程应用的作用

初中语文不仅包含了较多的知识层面,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能使学生很好地受到崇高品质的感染和熏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课内课外知识的吸收对提高语文综合成绩是非常关键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其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微课程就成了教学的新宠。确实,微课程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改善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过程,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对初中语文高质量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提高了教师教学效果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完全依靠教师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进行传授,并且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教师在讲解重点、难点、疑点前还要根据内容进行适当的铺垫,这无形中占去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遗憾的是,有时候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微课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引入,不仅节约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完善,还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教与学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提高学生思维创造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5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专题教学 专业设计

专题作业是在加德纳多元智力实验学校开展的主体性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提出的。专题作业是依主题而设计的,学生能够从专题作业中学会阅读、写作以及相关的概念。在每个专题结束后学生要展示对专题作业研究的成果,并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地获得开展专题作业所需的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能力等。那么,究竟如何针对初中语文专题教学进行作业设计呢?

一、语文专题教学的作业设计内容应注重联系生活

传统的语文作业把学生局限在书本当中,但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使语文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其内容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语文专题教学的作业设计内容应注重与学校生活的联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例如,春天到了,春暖花开,鸟语花香,观察校园的一角,写一写你的感受和体会。这样的作业不但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够让学生有话可说,既发展了学生的自然观察智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

语文专题教学的作业设计内容应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仅仅依靠学校生活给学生设计的作业来了解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发展是不够的,社会环境的协调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多元智力理论本身就具有开放性自由交流的特点,所以可以借助社会生活的开放性来弥补学校生活的不足。例如,可以让学生调查社会上不规范用字和传播媒体中错别字的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节假日的时间,组成小组到附近的乡村采风,搜集民间故事;还可以借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组织一次保护环境的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就当前社会上有哪些流行文化现象进行调查。

语文专题教学的作业设计内容注重与自然生活的联系。多元智力理论非常重视与自然生活的联系。加德纳认为,自然观察者智力是人类在早期生存竞争过程中形成的。在过去人类进化过程中自然观察智力显然是很有价值的,如狩猎、采集和种植等。但在今天,却很少有人能够轻易地接触到尚未开发的荒原,多数儿童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呆在了由钢筋与混凝土建造的房子里,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这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这就提醒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为学生创造亲近自然生活的机会,让学生感受课堂之外的真实世界。例如,教师可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回家观察禽兽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并写观察笔记。

二、语文专题教学的作业设计应该多样化

作业内容的多样化决定了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语文作业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活动作业、复习和预习教科书、阅读课外书籍。除了以上几种常规语文作业形式之外,还有几种新的作业形式:分层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践作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作业,促进学生多向交流;探究作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力;创编作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综合作业,给学生拓展的机会。但多元智力理论视域下的专题教学的作业形式是开放的、丰富的,学生应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作业的空间,能够极大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语文专题教学的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知识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内容也缺乏灵活性,再加上教师缺乏创造性,因而学生感到语文作业面目可憎,丧失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而兴趣作业应该带有新场景、新情节,充满游戏的魅力。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的偏狭加之“应试”的指向,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对课本知识和内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运用是为了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所以,初中语文和谐课堂教学主张给学生布置运用性作业,让学生获取生动活泼的发展。运用性作业有别于传统作业的被动复制,它在强调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实践、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和合理表现。运用性作业主张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去感受鲜活的语文信息,培养语文意识,形成语文能力,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具有很好的作用。

四、语文专题教学的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通过情节续写、内容扩写进行训练

如在专题《激发联想,放飞想象》教学过程中,教学《木兰诗》一文后,我要求大家根据课文内容、木兰的性格和当时的社会进行想象:木兰回家后会做些什么?把她回家后发生的事情写成小短文。在教学《皇帝的新装》后要求学生为皇帝的游行大典进行创造性复述,扩展其故事情节,让学生大胆地去创造去想象。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而且使文章内容得到了再创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训练中就自然得到了培养。

2.通过句子仿写、事例补写进行训练

发散性思维可以改变语文教学中那种思维单一、内容贫乏的封闭现象,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为此,可在平时多设计些仿写、补写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话题作文进行训练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命题,它以开放性、多样性、灵活性等优点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它在写作时比一般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自由度要大得多,更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向立意。我们要充分利用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立足话题、多向思维,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五、结语

总之,通过专题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判断事物的能力、对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专题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独立地设计或创设一个专题,这样学生就能有机会学习和掌握专题中的知识、技能和概念。

参考文献:

[1]张国勤.让作业成为学生超越自我的平台[J].现代教学,2009,(11).

[2]栾成勇.细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点做法[J].江苏教育,2008,(22).

[3]陈历雄.给学生“作业超市”[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3).

[4]吴建华.语文作业设计的几种类型[J].文学教育(下),2009,(4).

第6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一、把握目标设计的“精确度”,优化教学过程

精确度,即教学目标的设置需能体现衡量学生学习行为与结果的标准与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学目标不明确,仅仅是运用“把握”“了解”等概括性词语,就会缺少具体的评价标准,这就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可比性以及可测性,无法准确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无法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需把握“精确度”,以优化教学过程。

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设计更精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注意研读教材与学生,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也需要注意过程与方法,更需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如下:①知识与能力:通过细读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片段,了解作者多彩多姿的童年生活;走进三味书屋,了解童年的鲁迅,感受他对童年快乐、自由之地的怀念与向往;学说固定的句式,试图抓住所描写景物的特点来进行有序、形象的描写。②过程与方法:细读文章的精彩片段,结合阅读感受与体会,运用联想,感受作者的童心童趣,探究文本的主题与情感。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鲁迅童年生活的认识,激发同学们对美好童年的联想与回忆,珍视童年。同时,教师还需结合教学内容、目标与重难点,优选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可运用如下方法:提问法与讨论法,便于精讲体验,集中内容要点与思维方向;比较练习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读写结合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演示法与谈话法,可激趣引思,将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还需考虑学生的实情,强化学法指导。如依照单元要求,引导学生自觉使用工具书;依照内容特征,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完成课后练习,学会研读、速读或跳读等阅读方法。

二、注意目标设计的“差异度”,强化教学效果

学生的语文基础与能力不同,因而,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个性特点、能力水平、生活经验等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目标设计的“差异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与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首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能力水平等,优化目标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群体,各届学生、不同班级的学生各有特点,即便是同班学生,也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优化设计教学目标。如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设计不同等级的教学目标,以顾及各层次的学生,促进学生整体与个体发展的和谐统一。如在教学古诗词时,指导朗读与背诵是主要目标,但若要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关注学情。如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学生对诗词学习兴趣不高、能力不强,若只是用指导朗读与带读法,无法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难以实现背诵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学生喜爱唱歌的特点,指导学生学唱歌曲《明月几时有》,使其当场背诵诗词。然后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通过有关注释或者工具书来阅读与朗读该词。同时,提醒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与清唱。这样,既活跃了教学氛围,也提高了学生朗读与背诵诗词的兴趣,轻松记忆知识。此外,教师还要根据课型特点与要求,并考虑学生实情,精心设置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第7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衍生式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117

衍生式教学就是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教学背景来对教学进行灵活的调整,从而达到共建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综合素养的目的。但是前提是要有弹性预设。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着重把握“衍生”的理念,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反映情况灵活的调整教学进程。同时在预设的时候,应该突出重点,不需要面面俱到。在课上,要预设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还可加强学生间的学习交流。

一、开拓教学空间,把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语文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归于生活。生活就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空间只局限在课堂上,会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的理解知识的内涵,因此,除了在课上传授课本知识还要开发利用社会上的资源,将课堂延伸到学校外,让学生去了解社会生活,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1. 具有选择地运用课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具有选择性的使用课本,没有必要将整本教材都讲解,比如说书上的自读课文,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画出学生自己疑惑的地方,然后在课堂上讲解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其次,老师也可以选一些具有时代性并且符合学生水平的读物,让课堂更加具有开放性,教材更加充实。

例如:鲁迅的《风筝》就可以以开发课外教学资源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延伸,因此选择清代诗人高鼎的《风筝》一诗导入。

师:“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旱,忙趁东风放纸鸢。”同学们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情景?

生:主要写了儿童在誊天放风筝的情景

师:好多同学都有过放风筝的体验,能说一下你们放风筝的感受吗?

生纷纷回答(学生结合了自己的生活体验,自然有话可说)

师:如果你想放风筝却被粗暴的阻止时,内心的感受会如何?(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自然的引入了本文的难点:在误解和冲突中表现亲情。)

在课后的结尾处,可以选择课外短文《风筝》与课文比较阅读,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多角度阅读训练,这样教学延伸培养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丈本《风筝》的领悟,把全文的难点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延伸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将课堂内外联系起来

在衍生式的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在第一课堂的基础上来开设第二课堂,把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既拓展了教学空间,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拓。

3. 重视学生的思维与体验

这主要是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以及学生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但是它的前提是尊重文学作品。在此期间,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阅读体验的感悟,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化以及独特性,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够与作者相匹配,产生共鸣。

二、延伸教学内容

教师在可以整体把握课本的情况下,以教学目标作为依据,紧扣教材来对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在延伸学习内容时,教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紧扣教学目标

我们应该知道,延伸的教学内容是属于课本范围之外的,所以它必须服务于教学的目标。在对知识进行拓展的时候,要进口教学目标,不可搞形式主义。

2. 延伸适度

教师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拓展栝伸,并且不随意延伸,尽量把握延伸知识的度。

3. 注重创新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延伸的形式需要多样化,具有新颖性。如在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本文与朱自清的《春》来进行比较阅读。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选用延伸的形式,从而创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整合学习方式

在国内目前最常用的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传统的教育学习方式,另外一种则是学生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前者主要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观性、依赖性还有受动性的基础上,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还有合作性,总而言之,这种学习方式是一种封闭式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后者则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和合作性,主要提倡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成为真生的学习的主人,换言之,这就是一种合作的、发现的学习方式。其实这两种学习方式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关键的是我们应该以哪种学习方式为主,哪种学习方式为辅。

在新课改中,改革重点便放在了学习方式上,并且学习方式还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步骤。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从片面失调调节为整体和谐,还可以使学生彰显自己的个性。比如说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会自我调控;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既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可以使学生领会到合作的真谛。然而,这也仅仅是这几种学习方式的优势所在,并不代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就是学习语文的全部。在有些课文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或许会更适合。因此,在衍生式教学中,应该让教师学会把多种的学习方式整合起来,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方式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第8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93-01

情感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应认知和情感的过程,其是建立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其认知基础上,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还原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体验式教学是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体验,以通过陶冶学生情操的方式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因此,课堂气氛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能够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在音乐的选择上教师要依据所讲内容来进行合理选择,但不要选择过多的曲目,以免学生感受到的已经超出了教学的范围,数量大致定在一首到两首,确保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教师渲染的课堂气氛中;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在教学情境的选取上,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展开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切身体验知识,也能够快速理解知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有帮助,是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手段。如在讲解《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水浒传》相关音乐,将学生带入到豪气冲天、侠肝义胆的气氛中去,便于后续的学习。

2、通过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逐渐发展,其在教育行业也有所渗透,在这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多种优点,其能够将知识化静为动、能够将声音、视频等融入教学,让原本只有书本教材的课堂一瞬间变得丰富多彩,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适当插入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也可以将文章清晰分解,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通过这些新颖的元素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知识的内容和背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使其能够在体验知识的同时对文章加以思考,找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这种教学方式是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在讲解《蒹葭》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首《在水一方》,并配以芦苇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在芦苇丛中畅游的感觉,将其带入其中,以便学生的理解。

3、通过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积极性

除了以上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促进学生亲身体验之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也是体验式教学较为有效的手段,但是在使用角色扮演这种方法进行讲课时,教师要注意一般都是用在涉及到的人物较多的文章中,至少是在三个以上,否则将不利于教学正常的进行,在角色扮演时,教师要首先给学生们分组,然后组内自己决定谁扮演哪个角色,不要硬性地去规定哪个学生演哪个角色,这样学生才会卸下心理负担,进而更加自由地发挥自身才能,使课堂更加丰富,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到知识,进而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如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组进行表演,其它小组仔细观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感染力非常强,学生们能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去,在古代的唇枪舌战中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对其古文的理解十分有帮助。

4、扩读性体验

在情感体验式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章的体验,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将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带入课堂,扩充学生们阅读的知识面,或是将学生们带出课堂,让学生们走进生活,进而亲身体验文章。对于这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较为常见,教师经常性地将课外相关知识带入课堂,但是第二种方式却不是经常使用的方式,这种方式教师要肩负起学生的安全责任,对于调皮捣蛋学生较多的班级,管理能力强的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将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体会自然。如在讲解《倒拔垂杨柳》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扩读《水浒传》,从其中节选作为阅读的开端,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门;在讲解《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通过申请,组织并带领学生到有莲藕或是荷花的公园中走一走,让学生亲身感受,拓宽学生的视野,多角度理解知识,达到很好地情感体验式学习。

5、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求教师的评价要科学合理,首先,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档案,将其平时学习中的评价收录到其中,便于在期末总结时进行有效的评价依据,也是作为后续教学计划的依据,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对阅读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自身语言的感染性,针对于相应的教学内容,给出具有感染力的评价语言,如针对学生分析的文章,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通过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更有信心将文章分析透彻,这样学生能够在改正错误的同时更加乐于学习语文;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的内容以所学习的文章内容为主,在自评和互评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建议,进而以更加正确的态度进行学习,同时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总之,情感体验式教学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积极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知识,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在体验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正确引导其展开阅读,有效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初中 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是检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最佳科目,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因为应试教育和老师教学方法的不正确等原因,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作文水平不高。所以,教师要采取合理的科学的方法来落实好作文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鲜明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强,这次改革是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并联系生活,在课堂内外综合学习,涉及学校、家庭、社会,注重学生群体间的差异性,关注于他们的兴趣爱好、自主性等方面,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形成全面正确的价值观。

2.连接性。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是交流的工具,学习的目的是可以学以致用,在现实生活中能顺利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综合性学习注重加强对知识的透彻理解,能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反思,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书面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的桥梁,起着连接作用。

3.合作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较广,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保障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人人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教学过程太老套,缺乏互动。虽然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仍然有大部分语文教师按照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上课,教学观念没有改变。单向的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的自主性被压制,无法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师生间缺乏互动,不能进行交流,导致学生厌倦语文作文课。

2.作文教学模式化严重。语文作文是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严谨的语文语法组成的,丰富的想象可以刺激语文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很多语文教师还是采用命题作文或者半命题作文的形式来教学,划定写作的范围,这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发挥和写作能力的锻炼,导致课堂上教师讲评的津津有味,只有少部分学生在听,很多学生昏昏欲睡,完全没有对写作的兴趣。

3.很多教师抱怨语文作文教学难以施展,但却不积极研究教学方法,不进行自我反思,只是一味的将责任推卸到学生方面。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有着自己的想法,但是教师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不能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师生之间有隔阂,学生没有足够的语文作文学习兴趣。

4.作文评估机制单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要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但目前作文评估大多只有教师参与,没有实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制度。学习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一起的事情,而主动参与对写作的作用是很大的,自评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不足,互评可以让同学互相帮助,找到自己难以发现的错误。

三、初中作文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

1.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教师要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转变角色,针对写作需求,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写作环境,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体验生活,在活动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兴趣。举办活动时,要举办专题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年龄等制定活动主题,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做记录,出现问题要灵活解决,确保不偏离活动的中心。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是学生的依赖,而语文这门学科涉及面又较广,加上新的教学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紧跟语文综合性改革的脚步,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创新意识,以便为学生举办最佳的实践活动。

3.合理运用网络,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当今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对初中生这群年轻人来说,互联网更是必不可少。合理的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可以适应学生心理,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浏览;还可以创建博客,让学生上传文章,获得成就感;修改作文时,也可以在网上进行修改,也更能引起学生兴趣。

4.鼓励学生自评、互评作文。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估方式,鼓励学生自己评估作文,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在不足处找寻改正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作文交流,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在不断充实自己的过程中,作文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教师还可以选择比较好的作文,在课堂上公开讲解,让大家一块探讨,各抒己见,学习作文水平高的同学的写作技巧,对于大家都不明白的地方,教师进行讲解或者让学生自己查阅书籍。

总之,作文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教师要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兴趣、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敏.综合性学习背景下作文教学分析[J].语文天地.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