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初中地理教学全文(5篇)

初中地理教学

第1篇: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实践力;教学渗透;学习兴趣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内容之一,是指地理实践活动中所需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而要想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辅手段,结合各种地理教学情境,运用仿真地理教学情境方式,让学生在仿真的社会、自然情景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提升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一、重视地理生活课,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生活课更能有效落实地理实践力,因为很多地理教学内容都是可以有效融入的。诸如地区内发生的大事件,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关注,更体现了学生的一种主人翁学习态度。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选择本地区近些年发生的一些地理事件或者新闻让学生进行思考,再有选择性地介绍一些新闻背景让学生从地理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例如,在八年级“中国地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新闻事件作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龙岩市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新闻事件,教师可将其作为教学情境,设计成厦门市的王先生想来龙岩地质公园参观,让学生有效应用地图软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王先生设计旅游路线。教师先引导学生在课上运用手机导航图呈现龙岩世界地质公园,并以上杭梅花山、上杭紫金山这两个重要的景点作为旅游地图,让学生在经纬度中观察这两个景点的位置、景点占地多少面积、有哪些具体游览的项目等,再让学生选择旅游路线,分析哪条路比较经济,哪里道路节省时间……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地图软件推广一些地道的龙岩客家美食、地道的龙岩特产等。这样,能锻炼学生熟练运用地图软件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地图上测算距离的方法,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运用地图软件是一种能力体现,这种能力也体现在如今的外卖、快递、打车等行业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理解这些地理现象与地理息息相关,并根据生活中的地理课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手段。

二、深入挖掘地理要素,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同人地协调观学科素养内容有着重要的联系,在当前的地理教材中有大量的篇幅提及人地协调观。因此,教师在培养地理实践力中不能忽视人地协调观的有效渗透。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地理知识、地理应用能力服务于现实生活。诸如,当学生看到一条河流,在脑海中就会产生了解河流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河流流域内农田灌溉的价值,了解河流污染的来源、河流丰水期产生的洪水等意识,进而培养自己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天气和气候”这一课时,教师需要引入一些与本课有关的人地协调观方面的知识,在分析中体现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有效落实这两方面的学科素养。教师不妨展示一下2019年冬季关于雾霾的新闻,配上亚洲地区中国首都北京、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城市图片,并在课件上呈现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PM2.5?PM2.5数值的增高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雾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雾霾呢?于是很多学生在观看新闻与图片的课件后,开始前后桌进行讨论和思考。由于学生对雾霾有一定的了解,很多学生都能说上一些内容。生1:“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生2:“我看到图片中印度首都新德里PM2.5很严重,空气质量很差。”生3:“PM2.5对北京来说,已经是过去了,我通过查阅得知,近些年北京在大气污染、雾霾治理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生4:“印度雾霾,跟印度这个国家秋冬季烧秸秆、稻草较多有关。”生5:“这种雾霾天气会对我们的呼吸道造成伤害,而且无法我们看到蓝天与白云。”生6:“要多种树,树木能吸收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生7:“印度污染严重和印度政府有关,很大一部分是印度政府的不作为造成的。”生8:“很多工业企业应当满足排污标准,不要向大气大量排放污染物。”生9:“对于我国而言,需要警惕印度雾霾的情况,继续对北京周边地区雾霾的产生的源头进行有效根治。”生10:“污染问题事关每个人的行为,全体人民都要积极参与环保行动。”……通过新闻导入、图片播放、问题思考与讨论的方式,教师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天气变化会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在分析研讨中,学生能真正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了解自然灾害,学会预防自然灾害的方法,提升自己的地理实践力。

三、增加课堂内外活动,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培养离不开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这是锻炼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的地理作业或者社会小调查方面的任务,如根据本地区的情况一个学期布置1~2个任务即可。每年的一些小学科的小论文活动中,一些教师考虑到学生没有好的学习素材而没有认真参与,就需要将这些地理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与每学年的地理学科小论文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八年级地理教学涉及地方工业发展情况的内容时,教师可布置一些周末的课外地理实践作业,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调查学校周边的工业布局,梳理工业类型,了解其工业发展历史,分析工业的区位优势。针对部分工业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如工业污染、产业升级情况等,学生可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这样的社会调查作业,学校应事先和这些工业的负责人沟通联系。教师需要进行一些安全教育指导,提醒学生不得进入一些工业危险地区。在社会调查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做一些跟踪指导,倡导小组合作分工完成,让学生逐步学会一些地理分析方法,懂得调查数据整理与归纳。教师还要鼓励各小组用一些图表或者文字报告的形式形成最后的作业,让调查具有真实意义,不走过场,真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四、结语

第2篇: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地理思维培养;初中地理;教学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应当成为初中阶段地理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方法和模式的优化革新,并且透过各种具体的教学训练环节,加强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这会让学生整体的学科能力更强,大家会就各类地理问题有更好的分析解答,学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课程学习的趣味性。

一、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教师首先应当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更加积极投入,这是发展学生地理思维的重要教学依托。教师在组织与创建地理课程教学时要在方法上进行优化选择。尽可能避免单一的理论知识解读,避免知识的一味灌输,而是要多引发学生对于各种问题和地理学现象展开分析讨论,让学生透过问题的解答实现对于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的吸收。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趣味性更强,起到的教学训练效果也更明显,学生会对于相应的知识有更牢固的吸收掌握。比如在教学《地球和地图》前,在组织学生学习经纬线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利用问题来做教学铺垫,并且透过趣味化的问题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南辕北辙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到底那个人能不能抵达目的地呢?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学生们很感兴趣,“南辕北辙”的故事他们都很熟悉,但一直没有思考过到底故事里的主人公能不能到达目的地。学生展开了各种猜想和论断,大家在观点上有所分歧,但是谁都无法彻底说服谁。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很想探究背后真实的结果。有了这样的思考过程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学习完今天的课程后大家就能够获取答案。这样的教学组织方式让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也更为充分,这会建立良好的整体教学开端,为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提供很好的教学铺垫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的知识模拟情境

初中时期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普遍来说具备较好的实用性,很多课本中讲到的知识内容学生不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大家也可以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考虑到地理知识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设一些生活化的知识模拟情境,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找到更方便快捷的方法和路径。这不仅可以提升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学生的知识理解吸收也会更快速,学生整体的学习体验会更加丰富。教师可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多找寻和教学知识点相关的生活化情境,在课堂上做知识的分析解读时可以透过这些素材和范例快速建立学生的学习认知。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尝试分析解答,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加深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这些都是锻炼学生地理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收获与成长,课堂教学的综合培养目标可以更好达成。比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开放有趣的生活化元素,透过生活化情境的模拟来优化课程教学。教师并不是简单根据课本上已有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而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品———地球仪和手电筒,让两个学生在讲台上一个拿着手电筒,另一个拿着地球仪,让他们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仪上。随后教师让下面的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在运动过程中手电筒的照射部分,让他们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从而去联想地球围绕太阳运动时的场景,去思考总结得出昼夜交替的规律。这样的学习过程生动直观地给学生演示了地球运动的过程,并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地球如何透过运动实现昼夜交替与变化。这样的教学活动方式会给学生建立非常深刻的学习印象,学生的整体学习感受会更丰富,大家也能够更好地吸收掌握相应的知识原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从整体上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能力。

三、利用开放化提问锻炼思维能力

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当丰富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不仅要多和学生就具体学习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也可以多提出一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问题。合理的设问可以活跃大家的思维,让学生对于学习过程更加积极投入。比如在教完学《中国的地理差异》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个具备探究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很好地实现知识的应用实践。如:万寿塔的地基为什么会建在距离地下那么深,其中原因是什么?这种建设蕴含着什么地理方面的知识?刚一听到这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万寿塔没有陷入地底可能是因为长江江堤的地质可以足够支撑它不陷入地下。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抛出问题,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万寿塔塔基“越陷越深”呢?提出这个问题后很多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始发生调整与转变,大家逐渐认识到自己原来的思考路径存在偏差,并且可以慢慢梳理其中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提出这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学生可以了解到有关长江水域水流的特点以及两岸植被的覆盖情况,让学生可以真正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过程很好地发展锻炼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并且让学生具备了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解读能力。这是学生逻辑思维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学生在地理课程的学习中获得能力提升。

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知识讲解

在有些知识的分析讲解时,如果灵活引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这会让知识的解读更加轻松直观,学生可以更快理解所学内容,教学的整体效率会更高。在发展学生地理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辅助效果。这可以为学生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能够让理论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得以呈现。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引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这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极为重要,是学生地理思维形成的依托。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融入,并且合理利用网络化资源进行教学素材的搜集整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其他现代化工具给学生呈现各种图片内容,锻炼学生地图的分析解读能力,并且为学生新知识的吸收提供一些好的延伸资源。这会从整体上提升地理课的教学实效,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好,并且可以为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与建立提供良好教学依托。比如在讲到《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快理解“气候”这个概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在学习中国气候分布时,可在中国地形图的基础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气候类型,配合多媒体,讲解中国的气候类型以及气候形成的原因。结合多媒体将抽象内容具象化,这样的教学方法远比教师口头讲述引导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总而言之,利用多媒体具象化知识教学,不仅能减轻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还能生动形象地展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些能力的具备会让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更强,大家会慢慢领会到读图识图的重要性,并且会在各种图像信息获取的背景下快速解答各类问题。这是学生地理思维的呈现,同时也是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应当发展学生具备的学科素养。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不仅可以打造高效课堂,这也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益的学习收获。

五、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竞争活动

教师还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一些趣味化的学习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探究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应的竞赛,以此来快速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的综合学习体验。在给学生设计小组合作竞争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于活动的类型做合理选择。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小组划分,在小组成员的选择上体现出针对性。随后,教师可以具体的竞争活动,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最后看哪个小组的完成情况更为理想。教师在以这种方式展开课程教学时设计的活动任务可以具备一定的综合性,并且要有较大的探究价值。这样小组成员之间才能够有丰富的交互讨论,大家可以踊跃表达自己的各种看法和认识,能够对于实际问题进行层层深入的剖析解读。这种训练活动可以发展锻炼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积累解答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提升综合教学实效,不仅可以快速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也会使学生就各类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更强。比如在学习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部分内容后,为了检查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活动。首先,教师将班级小组分为六组,小组间两两竞争,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一共三个任务。任务1:用一句话简单描述亚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任务2:用简洁的话语归纳亚洲的气候特点、地形特征、水系特征;任务3:简要分析亚洲地形特征对其气候特点、水系特征的影响。各小组各有十分钟的探究时间,十分钟后,派代表上台发言,两小组之间形成对抗,其余四个小组分别为他们打分,分数相加,分数高的队伍获得胜利。当小组合作学习融入了竞争元素后,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热情会更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并且大家会更努力地分析解答问题,尝试做到最好。这样的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学习激励,能够让学生及时将学到的内容做复习回顾。同时,这也是对于学生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需要学生基于自身的地理思维来有效梳理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活动方式会让课堂更加开放灵活,学生的多元学科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锻炼,大家也能够建立对于相关知识点更加牢固地吸收掌握。总之,在初中地理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开放化的问题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就问题的探究欲望与热情。这会建立良好的教学开端,创设生活化的知识模拟情境,利用开放化提问锻炼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知识讲解,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竞争活动,让学生充分融入到地理学习过程中,激活大家的思维,让学生可以体验到问题探究的内在乐趣。

参考文献:

[1]郭丽君.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05).

第3篇: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使得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开始运用到各科教学之中,不仅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创造了许多便利,而且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进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初中地理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其教学中更是能够发挥出许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教师自身把握好。本文主要就是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不断推动整个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地理教学应用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并且在各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了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好帮手,是当今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教学辅导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层次的感官体验,而且还能够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用简单直观的多媒体形象展示出来,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对知识可以有一个更加透彻的了解与掌握,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与独立性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将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就是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分析。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作为初中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初中学习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第一个阶段,在刚开始接触这门学科时,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其中专业抽象的知识,加上使用的多是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激情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初中地理教师而言,其要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技术,首先就必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地理学科感兴趣了之后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从而也就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一个稳定的基础。而且在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以往枯燥的地理课堂也就能转变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在这种氛围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加明显,不仅可以构建一种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而且还能够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对应的视频画面,将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用生动直观的方法展现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或感受,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觉与听觉等多种感觉,再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载体,能够强化学生对一些比较乏味枯燥地理知识的理解,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也能够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变得简单生动。而这些都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适当对学生提问,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及时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帮助学生进行更加高效的学习。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在某种程度上,初中地理的难度比较大,其中包含着许多较难记忆的知识,比较考验学生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因此处于初中阶段的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初中地理学科是一门太过复杂与专业的课程,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对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借助现代教育发展所处的环境优势,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向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教材中的地理知识。比如,可以将一些僵硬的地理知识转变为具有趣味性的视频或者图片,这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强烈与直观的感官刺激,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记忆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又快又准确的记忆地理知识,为学生的学习奠定了充实的知识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个科学的决定,不仅是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的举措。在今后,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技能,处理好教师自身与多媒体技术之间的关系,对多媒体技术加以适度合理的利用,进而不断实现初中地理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胡久龙.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以GoogleEarth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教育导刊,2011,07:79-82.

[2]崔珊珊,董玉芝.近十年我国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257-258.

[3]周恒.汝南县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及其优化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89-93.

[4]李吉霞.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效性与弊端研究——以地理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5,08:64-66.

作者:任丽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中学

第二篇:游戏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如何改善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诸多初中地理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着游戏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这一话题,探讨尝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游戏法教学,先浅析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游戏法教学的作用,并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游戏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应用策略。

关键词:游戏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应用

游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游戏,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地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生地理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游戏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应用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游戏法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很多学生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语数英等“主科”的学习上,把地理当做一门“副科”,对地理科目学习不重视。另一方面,初中地理教师通常采用板书的形式,将准备好的教案写在黑板上。这种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对地理学习感到厌烦,愈发没有学习兴趣。将游戏法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初中地理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比较多,很多学生对地理学生感到头大。游戏法教学独具的趣味性,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地理的畏惧心理,降低学习地理的难度和压力。在地理课堂上开展游戏法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地理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地理课堂上融入游戏法教学,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游戏情景学习环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情景课堂中学习地理知识,扩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二、游戏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应用策略

(一)开展拼图游戏比赛,强化学生地理空间位置认知能力

拼图游戏是一种常见的小游戏,它比较容易上手,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根据地理课程内容,准备一些拼图道具,在课堂中开展拼图游戏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地理空间位置认知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的各个省份、行政区时,很多学生对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和省份特点记忆不牢固。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中国各个省份的地图形状道具,然后让学生随机抽取,抽到之后说出这个省的名字、简称、省会名字、省份大致特点等,然后拼接到中国地图的大模块中,加深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的记忆。

(二)设计旅游路线游戏,提高学生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很多学生往往会把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记混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旅游路线的游戏,帮助学生回顾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组织规划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把前后桌同学分为一组,设计一条旅游线路,规划旅游出行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线路参考,比如北京三日游、珠三角深度游等,启发各个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喜欢的景点设计旅游路线,鼓励学生站到讲台上,把自己设计的旅游路线展示给同学们,比一比谁设计的路线合理、有趣,学习同学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灵感。

(三)引导设计校园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掌握运用地图解释地理问题的一些方法;使学生养成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等习惯,形成空间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校园地图,通过学生亲自实践,培养学生的读图和用图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地图知识时,最基本的是要掌握地图“三要素”:地图比例尺、方向坐标及图例。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为画校园地图做准备。然后让学生回到教室绘制地图,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按照什么比例绘制、学校大门的位置如何确定、学校的建筑形状怎么画等问题,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引导他们了解比例尺、方向坐标和图例的使用方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开展拼图游戏比赛,强化学生的地理空间位置认知能力,设计旅游路线游戏,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设计校园地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多种举措,将游戏法应用到地理教学中,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英.游戏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6.

[2]康健,王晓惠.构建初中地理“游戏课堂”的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6).

[3]房凌.初中地理课堂游戏教学刍议[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14).

作者:封福海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滨北办事处北城中学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媒体的合理利用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既是信息时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应该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够合理应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文章立足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让多媒体真正为初中地理教学刷新提速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改革策略

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的时候,应该针对教学实际内容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多媒体不是万能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找到高效开展教学的方法。

一、科学合理应用多媒体,展示地理教学目标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地展示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方向,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知识点,提升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够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的盲点和难点问题,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更加积极有效地开展地理学习,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提高。例如,在学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教学的目标:全面掌握世界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对于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以及特点有很好的了解。通过气候分布的特点分析出不同国家的气候特点等。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把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标注,使学生对于气候的分布有很好的了解。同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根据课件的提示,从而有效学习地理知识,提升地理综合应用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展示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集视频、声音、动画等于一体,能够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展示,对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形成有效的冲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应用多媒体,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展示更加富有色彩的生动的图片知识,增强对于学生的刺激,使学生对于地理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声音等,让学生有更加真实的听觉体验,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世界上的语言和三大宗教》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不同宗教代表的照片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根据照片来猜测一下都分别属于那些不同的宗教。通过观看到多媒体大屏幕上这些新奇的照片,可以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得到激发。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逐渐了解三大宗教分别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国家的语言,让学生倾听各个国家的语言,然后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所使用的语言。通过倾听,学生会对于这些新奇的发音产生兴趣,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也就会得到激发,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整合地理知识,提高学生记忆和理解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地理知识信息量比较大,知识点比较多,所以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学生也难以全面掌握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整合地理教学资源,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同时,在完整的知识框架的帮助下,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轻松。例如,在学习“东南亚相关地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FLASH课件,在课间上详细标出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农业发展、城市分布以及旅游景点。可以从经纬度方面开详细展示不同区域和城市的地理位置,设置链接,点击城市的名称,城市的气候、经济发展等信息就能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显示在多媒体屏幕上。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通过对于学生感官的冲击效果,能够使学生在记忆地理知识的时候更加有效。每个部分的知识都能够以一个框架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性把握程度会大大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的展示功能,降低地理知识学习难度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受到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内涵难以有效掌握。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记忆产生一定的困难,学生学习陷入被动的局面。通过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有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例如在学习《极地地区》的时候,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对于极地的了解局限于课本内,那么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难以深入学习。通过多媒体,可以把极地地貌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可以配上一些相关的文字介绍以及最新的研究和发现。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理解会更加深入,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升。

五、针对教学实际情况应用多媒体,提高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合理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应用得当,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盲目应用,那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浪费时间。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重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避免因为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导致教师成为多媒体课件的操作员,引导作用难以发挥,影响地理教学的方向,影响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接受效率。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识。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够的当,还有可能影响教学效果,组织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开展初中地理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对于教学实际情况的研究,找到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的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能够真正帮助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实现初中地理教学刷新提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昊.初中地理教学两大原则体系及应用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2]姜开亮.3DSMAX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

[3]孔桂飞.“画”出地理好成绩———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23)

作者:李霞 单位:高邮市临泽镇周巷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摘要】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际教学研究发现认为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培养读图兴趣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前提,掌握地图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关键,养成用图习惯至关重要,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培养

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好读图技能,观图知地明理,并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我认为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地理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培养读图兴趣是提高读图能力的前提

1.多用地图,发现乐趣。地理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地图也是我们必备的工具。所以,应该首先让学生感觉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地图,比如,学到区域地理时,我让学生在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国家的地理资料,可以是文字、图片或者视频,把收集的资料在每节课的课前展示给大家,展示的第一步便是指出这个国家的位置,丰富多彩的地理内容激发了同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一个同学介绍某一个地区时,其他同学会自觉地找出这个地区的位置,在“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的旅程中逐渐形成了看地图、用地图好习惯。

2.开展竞赛,激发兴趣。初中学生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并且愿意大胆展现自我,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通过开展了活动来激发兴趣。每一节课,利用一定的时间,结合所学内容,展开读图比赛。比如,学习“世界的气侯”一节时,我在屏幕上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图,让学生以抢答形式说出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不少同学因不熟悉地图,眼巴巴看着机会被别人抢走,而熟悉地图的同学则轻而易举的取得了胜利,这更让他们感到了图的重要性。在学中国地理时,我举行了中国各省区轮廓绘画比赛,看谁画的像、画的准,这些活动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看图用图的兴趣,积极地参与竞争的同时也逐渐地熟悉了地图,摆脱了畏惧的心理。

二、指导学生掌握地图阅读基本方法,培养用图技能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一看:识别图象类型,明确读图目的;认识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二读:根据教学内容,认真读图,弄清问题;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师生讨论得出结论。三划:把在地图上看到的不同信息用不同的颜色勾画出来,所学知识一目了然。例如,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时,先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名,找出三级阶梯分界线,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分界线两侧地形类型,然后用不同颜色笔描出阶梯分界线、山脉名称、分界线两侧地形类型,再说出三级阶梯各自所处的海拔高度。四析:把地图和文本相结合,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如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时,仔细观察上述每一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对它们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明确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五用:即能够用图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读图活动,学生不仅对我国地势分布特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理解了这种地势有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这种地势,在阶梯过渡带河流形成巨大落差,是直接形成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这样的效果是文字叙述所不能比拟的。

三、培养学生常用图的习惯,发挥图册组合功能

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养成用图习惯至关重要。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阅读,必须坚持“左图又书”。教材中的图受版面限制,并不全面,而地图册是专用图册,是教材的延续和拓展,它弥补了教材的缺陷,互为运用,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读图训练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如:凡是讲课过程中涉及到的地名,都要求学生能在地图上指出来;每节课必有教学用图出现;把教学插图和课本中的地图、插图三者紧密配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的指图、填图、画图等环节,让学生把读图当成一种习惯,不断地提高读图能力。

四、培养学生看图说话和绘图能力

看图说话是学好地理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从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加强学生看图说话能力训练。每节课教师只要用图,必须设计看图说话活动。其次是“绘制图表,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想象,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是读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的动手绘画过程,能加强对地图的认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地图意识的目的。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通过读图,可在图中感悟地理事物,在图中感知地理信息,并通过读图,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地理事物的思想感情,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日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凌元.如何提高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J].考试周刊,2011(14).

[2]张福俊.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图技能培养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第4篇: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地理;初中生;教育价值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引导学生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论述,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一、巧妙设疑,降低新知识教学难度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的组成部分,对于初中地理而言,联系乡土实际进行乡土地理教育,对初中生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降低新知识的教学难度,使初中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初中生思维创新的来源是“好奇”,地理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优化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讲初中地理《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时,我结合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等一系列的社会时事、热点新闻,利用问题与矛盾的冲突性巧设疑问。如我国近几年发生过哪几次大地震?这些地震的震级达到几级?为什么这些地区会发生大地震?我们本地是否发生过大地震?初中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课堂氛围非常融洽,学生踊跃的举手发言。然后我会给初中生展示一组中国地震和日本地震伤亡人数对比数,让学生再想一想地震为什么对日本的影响不大?通过此次教学,不仅培养了初中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的责任感,还提高了初中生对地理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程度。

二、构建情境,增强地理知识趣味性

乡土地理是激发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最好载体,能够为枯燥的地理知识带来趣味性。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熟悉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众所周知,情境是课堂的灵魂,是提高课堂教学价值的奠基石,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创设多样化的乡土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比如,讲初中地理地形相关知识的时候,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地形类型多样的特点,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正在骑自行车上学的微课视频。初中生都认真的观看,然后我向学生说:同学们,会骑自行车的请举手。此时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我继续问:谁天天骑自行车上下学的请举手?很多学生都将手放下了,我接着问:骑自行车环保又锻炼身体,那为什么不骑自行车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本地的道路有坡不好骑,有的说汽车太多,骑车有危险,等等。我由此引出主题:那为什么我们本地存在这样的问题呢?初中生陷入了深思中,很自然的联系到了受地形的影响,这对于开展新课十分有帮助,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整合资源,使教学内容完美呈现

在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地理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只注重学生的地理成绩,而忽视了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拓展,没有深入的挖掘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乡土地理资源,使初中生对地理课堂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偏低。所以,我在日常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初中生身边有趣的地理事物、现象等积极渗透到地理教学中,使地理教学展现独特魅力,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随之增强。比如,讲初中地理气候知识的时候,这些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极为密切,教学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又向学生渗透了乡土地理知识,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的呈现给学生。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上网搜索全国各地美食、服饰、动植物的图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观看学生的展示,我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南方人爱吃米饭,而北方人爱吃各类面食?你们爱吃米饭还是面食?为什么西北地区的人们头上总是戴着纱巾?与此同时,为了调动初中生的参与热情,我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加入了其他学科的知识,鼓励初中生找出学过的关于描写气候的古诗。课堂讨论的气氛更加高涨,有的学生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的学生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四、实践拓展,全方面促进知识内化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乡土地理知识组织实践拓展活动,充分挖掘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全方面的促进地理知识内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考察、环境监测等社会调查,开发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地理观察力和学习毅力。在实践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注意协调好家乡的人地关系,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训练他们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等能力。比如,讲初中地理《地图》时,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以及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必须要求全体学生熟练掌握。我带领初中生走出教室,环绕校园走一走,然后动手绘制校园平面图。在学生绘图时,我会给他们详细的讲解辨别方向的方法和记住一些常用图例。为了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我鼓励初中生对本市的交通出行图进行绘画,体现出主要交通道路和地标性建筑即可。学生上网搜集了大量资料,还主动向我请教比例尺的绘画问题,经过初中生的不懈努力和尝试,最终他们都完成了任务,也体会到了地理实践的乐趣。我从具体实践活动到概括一般规律,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全体学生对地图三要素的要点掌握的都很透彻。

五、合作探究,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推行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初中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小组中都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还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地理知识的价值和功能,也端正了学习态度,对初中生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具有推动作用。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我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与学生进行互动,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如讲“北半球夏季时昼长夜短,冬季时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回忆我们本地夏季和冬季白天时间长短变化情况,这时有的初中生就会说:冬天的时候我放学回到家做作业,才晚上6点多,外面就已经黑天了。可是夏天的时候,晚上8点多钟天还没有全黑。经过讨论和研究,学生得出结论;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时间长,夜晚时间短,而冬季则相反。有了上述基础以后,我要求初中生分组探究:南半球夏季昼夜长短如何,冬季昼夜长短又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就准确的回答出答案,可见乡土地理穿插其中,的确可以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总而言之,乡土地理更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对初中生学习初中地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初中地理教师要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等新理念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学情和本地乡土资源,创造性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组织初中生开展各类地理实践活动,激发初中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增强初中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03):87-88.

[2]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135.

第5篇:初中地理教学范文

一、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地理信息化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将文字、图像以及动画等运用起来,给学生呈现出优美的文字、生动的画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的积极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地理的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多的优点,可是在实际的地理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也会遇到相应的问题。有的教师过于重视地理信息化教学,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实质性。有的教师认为有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把以前的教学模式抛弃,整堂课下来教师都在多媒体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的练习题进行展示,这和我们的地理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另外,还有些教师虽然表面上运用的是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是实际上还是运用的传统的授课模式,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这部分教师没有改变陈旧的教学设计方式,在教学实际中也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得到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可以让教师减少了在黑板上的板书,可是如果教师过多地把精力放在课件的制作水平上,这也是违背地理教学的实际目标的。另外,由于多媒体的课堂承载量比较大,学生在接受的时候就比较困难,整个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教学,学生没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二、优化地理信息化的相关措施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地理教学的信息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努力,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第一,在地理课堂上运用动态模拟的方式,将整个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着重阐释。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地理现象的发生富有很强的空间感,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演示,学生接受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而运用多媒体,可以实现有效地模拟动态过程,让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形成和发生有更加直观的了解。比如,在教地球的板块运动的时候,运用多媒体让整个地球的板块的运动过程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轻松。在制作地理教学课件时,地理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目标性学习。

第二,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教师要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的前提下,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储备。对于地理教师而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另外,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要不断进行交流和合作,针对教学实际课堂上遇到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第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在实际课堂的运用中,要适度把握,将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让整个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三、结语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在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的前提下,也要注重课堂的效率,注重课堂的时效性,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能力。

作者:夏纪玲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三中学

第二篇:地理教学中的地图应用

一、以兴趣激发学生读图、看图的热情

(1)用活动激发兴趣。我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把学习地图的过程设计成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不让读图、看图的过程变得枯燥无味,而是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读图、识图,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了地理知识。比如在大洲和大洋的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把各大洲的轮廓形状在纸上描绘出来并剪下,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分组把剪下来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比赛哪个小组贴得最好,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使得学生们画图、剪图、贴图的热情高涨,很轻松地就掌握了各大洲的基本形状和相对位置。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对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学习过程中。

(2)用感情培养兴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会对自己的家乡以及去过的地方等产生情感。我充分利用这种情感,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所在的省、市等。每次假期回来,我都让学生指着地图讲述他们到哪里旅游去了,走的是哪条线路,以及路上的所见所闻等。每次学生们都是声情并茂地讲述他们去过的地方,并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有时找不到了,下面的同学都会很积极地帮着找。于是,在讲述和找图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识图能力。

(3)用热点保持兴趣。每次上课前三分钟,我都会播报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比如今天出访哪个国家了、辽宁舰到达海南某基地了,等等,当然每次我都会让学生比赛看谁先在地图上找到这些事件发生的地方,用这种方法让学生长期保持找图、识图的热情。

二、以规范的步骤教会学生读图、看图的方法

(1)应该看清楚图的标题。地图标题注明了地图的属性,这是阅读地图的前提。一张地图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很多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抓住哪些主要的信息和有用的信息,而地图标题恰恰告诉了学生地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人口分布图重点反映的是人口在地理空间的分布情况,而降水量分布图则重点反映的是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抓住了重点,也就抓住了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和主要方向,乔娟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策略这样看图分析问题时才会事半功倍。

(2)看地图图例、地图注释。这是指导学生看懂地图的基础。许多学生在阅读地图时,往往忽略了地图所提供的图例、注释等,结果常常张冠李戴,把海洋当做陆地,把道路当做河流。有时图例还能反映出某些地理事物的特点,对回答问题具有提示作用。比如在某个国家的地图上标注了一些矿产资源的图例,那就说明了这个国家某种或某些矿产资源丰富。

(3)看地图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地图标题、图例,仔细阅读图中内容,获取有用信息。比如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要读出哪边地势高,哪边地势低,哪里等高线发生了弯曲等。只要看懂了图所表达的具体内容,那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就容易多了。

三、用地图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1)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联系,可以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对同一地图要多角度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例如,从“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中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分布位置,也可以归纳出世界聚落的分布密集区。

(2)利用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逻辑分析与推理能力。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时候,也要注意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既要注意规律性又要注意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地图反映的是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在读图时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了解一幅图的概貌,还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地理事物有所认识、分析、了解。

四、结语

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乔娟 单位:山东省定陶县仿山中学

第三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素质

(一)紧扣教学内容,画龙点睛,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情感是在许多情绪体验中产生的,是在对祖国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地理课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职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我国地理疆域辽阔,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欧洲,或40个英国,或18个法国,或26个日本的面积。是世界第三大国,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山河,气象问起,处处惹人生恋。“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南国春色;“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之冬;“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西子湖景;“浪水叠锦,苍崖翠壁”的松花江;“碧莲玉笋”的桂林山水;雄伟壮观的“三山五岳”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江山如此多娇,怎不令人为之倾倒、为之自豪!这些油然生爱自然地理景观,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国情国策教育

结合我国的地理国情,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当前,我国资源“红灯”亮起,电力、石油、土地和水资源等最普遍的资源紧缺。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懂得今日的国情,为今后自觉执行国家政策奠定基础。

(三)环保教育

环境是人类的产物。人类出现以后,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得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要通过地理课程,教育学生更好地保护地理环境,我们地理教师,也应该通过课堂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明确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法制教育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虽说法律法规已公布实施,但是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可见,要想让每个公民自觉遵纪守法,就必须从思想上提高他们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学生抓起,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有法制观念,长大才不会做出违法行为。

二、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一)以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学挂图、课本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等,让学生通过接触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版图版画,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思维动机。此时教师再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悬念和疑问,学生定会产生迫切的探究心理,思维活动也会迅速进入活跃状态。例如,学习《地球的形状》时,我通过一艘船的航行,启发学生思考:当船离我们越来越远时,你最后看到的是船的哪一部分?当船离我们越来越近时,你首先看到的又是船的哪部分?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思索状态,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以图构建图,发展形象思维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信息,从而这些地理信息要让学生在大脑里构建起来,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尤其是版图版画,把地理知识落实到图像上,使繁杂的地理事物成为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江、黄河、干支流概况,及流经省区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图,然后在黑板上绘出长江、黄河干支流简图,学生讲述教师标注。这样讲繁杂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记忆也快。所以在教学中,除注意长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识图、读图、析图、用图外,还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记图,让学生自己能够建构大脑的图像知识系统,达到需要时,大脑就会自然地形成所需要的信息,这就实现了知识积累和运用的和谐。

(三)让学生创绘地图,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精心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地图,逐步提高读图识图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图示思维结构,学会识别各种应用地图,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绘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与能的统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我在给学生讲《大洲和大洋》这一内容时,不仅要求学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的位置,而且要求学生自己能绘出它们的简图。那么,绘制简图的过程,学生就会有创造。在讲初二的《中国自然资源》知识中,我还要求学生根据我国资源的现状绘制漫画图,如《小鸟的哀求》等等,学生会有兴趣,创造出了不少极具特色的漫画图。这样不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还给予学生发展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四)开展系列的活动

1.举办论文、图片展览,开辟可爱祖国专栏。根据地理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当地见闻,让学生写一些小论文,搜集祖国四季景观和经济建设的图片,定期展出或者互相交流。引导学生积极为学校开辟的“可爱的祖国”专栏投稿,定期更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想得到升华。

2.举办多种形式的地理知识竞赛。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内容包括图片文字、数字题目以及游艺项目;形式为必答、抢答书面答卷等。比赛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优胜者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收获了快乐。

3.组织学生收听、收看电影电视。利用闲暇或者根据教学需要,可组织学生收看《祖国各地》《动物世界》等节目,从中摄取知识,开阔眼界、了解祖国。如电视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不仅是了解长江、运河的知识,也昭示了祖国的伟大,那史诗般的解说词更是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爱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