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寓管理论文范文

公寓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公寓管理论文

第1篇:公寓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新情况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各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公寓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高校稳定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近年来社会整体竞争日趋激烈,高校学生公寓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负面现象。据报道,广州市某高校一个月内连续发生5起学生跳楼自杀事件。所有这此恶性循环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世人的思考: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漏洞在哪里?挽救这些年轻失足者的良策在哪里?

一、当前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一)独生子女群体的出现,给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添加新的课题

在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后,独生子女的问题就日渐突出,这些问题在教育方面优为明显。总的来说,独生子女有其优势,但是由于家庭过度溺爱、以孩子为中心等因素的影响,相当多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养成了很多的缺点,如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而自私自利、心胸狭窄、依赖性大、心理脆弱而经受不住任何打击,自理能力和自主性差而社会适应性不强等等。独生子女这些缺点的存在,使他们难以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不能正确面对现实,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给其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加剧了心理问题的形成。所有这些都对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增加了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在2006年全国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工作交流研讨会指出:后勤改革的关键在于逐步开放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在确保校内服务市场前提下走向社会,积极参加社会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学生公寓作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排头兵,必然首当其充,学生公寓物业管理面向社会,全面实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符合高校后勤的发展趋势,但如操之过急,在各种硬软件没有及时跟上就推向市场,必将得不偿失。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后,既然按市场化运作,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必然与公寓管理者的经济利益相冲突,这样一来,增加了学生公寓思想工作的难度,甚至会变成一句空话。

(三)贫困大学生数量急剧增长

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37.3%的贫困大学生有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26.1%的贫困学生靠亲友的资助进行学业,还有11.1%的贫困学生的生活费靠政府的助学贷款等各方面的资助。作为大学里的特殊群体,特定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们自强不息,刻苦上进拼搏的逆境性格,但对多数贫困大学生而言,特殊的成长经历所带来只是苦涩、无奈和不尽的忧虑。调查显示,70%以上贫困生的衣食住行受到影响,尤其是吃饭问题,为节约伙食费,一天只吃两顿或饥一顿饱一顿的现象很普遍。更为可怕是,经济贫困导致精神贫困,使广大贫困生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素质的缺陷,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孤僻等心理问题,给高校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四)课堂文化教育与生活上心理健康教育严重脱节

从2004年2月份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到2006年广州市某高校不停的跳楼自杀以来,社会界从不同角度对“马加爵事件”诸类事件进行讨论和反思,从教育学及心理学角度看,暴露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上所存在的问题,给我们以一定的警醒和启示,是当前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活教材。“马加爵事件”诸类事件的原因也许比较复杂,但是,课堂教育与生活心理教育脱节,对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不够重视,缺少对学生生活上心理疾病、精密障碍进行有效引导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明确课堂教育与生活心理教育的关系,重视学生在生活社区的心理健康,尽快形成一套完善的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是当务之急。

(五)大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随着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化,“交费上学,自主择业”的全新就业理念已把大学生推向了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从我国国情出发,这项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同时给大学生造成前所未有的以心理压力。对普通家庭大学生特别是特困生群体来说,他们要承担学业上、就业上、经济上的三重压力,一方面要利用业余时间打工挣钱,以维持正常的一日三餐;另一方面,繁重的学习任务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压力,由于承担着亲人的厚望且持续时间之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此外,当前恶劣的就业环境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根据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所有这一些压力使他们身心憔悴,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二、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结合实际加强对独生子女人格教育、挫折教育等

独生子女教育是当代我国社会、学校、家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高等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瓶颈”,在研究独生

子女成长过程的基础上,发现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一套有效的独生子女思想工作方法和措施,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高校学生公寓作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场所,是高校独生子女教育的主战场,公寓管理者要充分借助这个交流平台加强对他们的人格教育、苦难教育、爱心教育。人格教育强调道德,追求知、情、行的统一,公寓管理者在工作中要灌输自主、自尊、言行一致、以诚相待的思想,并严格规范言行举止,率先垂范,培养起一种健全的人格氛围。缺少挫折与磨难是独生子女的主要特征之一,公寓管理者要深入基层,增强他们正视挫折的非凡勇气和战胜挫折的信念,学会冷静分析原因,如何克服困难,通过挫折的积累,产生出一种抗挫折的经验和能力,让他们明白,挫折是人生经历的无价之宝.(二)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新形式下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袁贵仁副部长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根本上来说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后勤服务的市场化,二是高校后勤组织的企业化。不可否认,市场化、企业化是我国高校后勤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如何做好市场化环境下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避免“经济效益”与“育人功能”的冲突,是教育界对后勤社会化的忧虑所在。新形势需要新思维、新方法,首先,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加强公寓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作风端正、能力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团队,要积极推进学生辅导员进公寓,疏通学生与学校信息交流的渠道,使学生中的很多问题在萌芽状态就得到解决。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种进步社团建设,积极推进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积极推进公寓文化建设,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此外,加强与物业管理部门的交流合作,正确处理经济利益与公寓育人功能之间的关系。

第2篇:公寓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

 

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还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必要区域,是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与发展,其教育功能日趋显著,如何进一步做好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切实与社会化改革同步进行,提高服务质量,建设和谐公寓,使公寓工作取得社会承认,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共同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及内容辨析

1、公寓管理部门经济利益与教育责任之间的冲突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许多后勤服务项目都是有偿的,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经济压力,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了矛盾和抵触情绪。学生在公寓接触到的大多是商品化的物和服务,为他们提供这些物和服务的人,因受到企业经营思想的熏陶,平等交换的观念较深,对学生公寓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自身服务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在提供服务过程中,片面注重经济利益的获得,从而加深了学生的不满情绪。

按照企业制度进行运作的学生公寓管理部门,遵循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获得经济利益是不可置否的。但处于学校内部的公寓管理部门,是不能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而推卸其应担负的教育责任。高校后勤服务兼备教育与经济双重性,它应当同时遵循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过去只承认其教育属性,而否认其经济属性,是不够准确的。而现在过度强调其经济性,也有失偏颇。公寓管理部门应在其经济利益与教育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正确体现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又有利于后勤实体的壮大发展。

2、公寓管理制度与学生认同度之间的冲突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公寓管理的基础和管理工作实施的依据。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但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从内容方面看,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而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在公寓管理过程中,老师只根据有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要执行和服从,学生难以得到思想认同与行动接受。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缺少了人性化和权利性。因此,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前公寓管理的实际工作,加紧研究和修订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公寓管理制度来保障学生公寓的生活安全、有序、健康、和谐,保证校园一方平安。

3、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心理成熟度之间的冲突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职院校建立了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等公寓管理机构,意在引导、吸引学生参与学生公寓管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自律性不够强、宿管会干部享受待遇不高、工作经验欠缺等原因导致部分参与管理宿舍的学生参与面都是很窄的,在参与内容上仅限于劳动力型、低层次的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4、公寓管理人员低素质与学生高要求之间的冲突

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年龄老化,多数人没有受过较正规的专业培训,文化层次普遍不高,危机感不强,缺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工作经验和优质的服务理念,造成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与当代大学生高要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塑管队伍的素质高低、服务态度优劣,直接影响着宿管工作的质量。公寓管理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是公寓管理工作做好的前提和基础。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因此注重提升公寓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做好学生思想的能力,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取得双方的互相信任,适应新时代学生的要求,才是做好公寓管理

5、公寓文化建设的滞后性与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之间的冲突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校的扩招、生源质量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传统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受到了挑战。高校公寓管理部门不能只满足于完成事务性工作,而忽视广大学生在公寓内的思想动态,对公寓主流文化把握不够,对学生思想的正面引导也缺乏力度,从而使学生公寓文化易偏离正常的轨道。学生在经济上,贫富悬殊加剧,在校消费走向多元需求;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自由散漫,无视集体和团体利益;生活中,在公寓内酗酒,通宵上网,言行粗俗等等问题。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突出地显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工作进学生公寓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和谐的公寓文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非智力素质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公寓文化,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已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对策

1、健全公寓规章制度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基础工程

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建设是公寓管理的基础和管理实施的依据,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但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和缺陷;从内容上看,义务性、强制性的条款较多,权利性、人性化的条款较少;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只根据有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要执行和服从,学生难以得到思想上的认同与行动上接受,学生公寓管理部门要结合高校实际顺应时展,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及时修订科学、规范和人性化的公寓管理制度,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住校学生必须遵守的基本管理规定;二是公寓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各项工作制度即内部管理制度;两者都必须充分体现管理与服务育人的功能,做到密而不死,疏而不漏。

建立、健全学生公寓各项规章制度是落实学生公寓环境育人工作和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基础,从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实际工作出发,定期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明确相关部门及个人的岗位职责、权限,完善监督检查考核机制以及纠正、预防措施等控制程序,确保学生公寓管理 “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

2、建立公寓高素质管理队伍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力量保障

学生公寓配备的管理、服务人员这支队伍是直接面对学生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严密的组织结构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使各岗位各司其职,各行其责。

第一条主线是公寓辅导员队伍。公寓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制定出学生公寓辅导员考核办法,定期召开会议,严格考核。公开评选“十佳公寓辅导员”,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奠定基础。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

第二条主线是公寓楼管员队伍。楼管员以前的工作经历差异性大,个体素质也参差不齐,楼管员素质的高低对学生会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他们进行培训应该作为日常工作长抓不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完善这支队伍的“岗前、岗后”培训制度,强调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三条主线是公寓自律组织队伍。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学生公寓自律组织是一个学生群众组织,来自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考核评价办法,定期进行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提升自律组织文化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激发学生公寓自律组织的工作热情,使之更好的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3、推进公寓内涵建设工作是构建和谐学生公寓的工作重点

一是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任务。公寓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和着重点。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良好的公寓文化能更好的发挥公寓的育人功能,能调动每位大学生和公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各种公寓文化活动及公寓园区的环境,于潜移默化之中来感染学生和公寓员工的情绪、陶冶学生和公寓员工的情操。如建设有特色的主题走廊文化;建立学生活动室,实现活动的品牌化,以推动学校整体学生公寓水平向高层面提升。

二是节约型公寓建设任务。在学生公寓内要积极倡导建设节约文化、节约文明新风尚。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公物非自然损坏的审核及赔偿;推进水电智能化系统革新,实行定额供给,超额付费的管理模式;把节约纳入到相关考核和奖励机制中;把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和行为的内容纳入到学生行为守则和德育考核之中。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进“进公寓”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公寓的党建和团建工作,积极落实“党员先进性建设工程”,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推进学生公寓党建步伐;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对学生舍长进行分年级、分主题轮流培训,积极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广大同学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考研就业向导、人际关系开导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平台。

四是建设学习型公寓任务。作为公寓管理者,我们要树立“以育人为己任,努力创建教育人、影响人、塑造人的公寓环境。在公寓成立以宿舍为单位的理论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硕士论文,学生公寓管理。自律组织在学生公寓开展“一周一演讲活动”、“日日练书法”、“寝室手抄报”、“周末谈理论活动”等拓宽知识面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专业社团在学生公寓开展“公寓集体晨读”、“睡前你问我答”、“今日计算机”等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学习专业成果;充分利用公寓楼上的活动室建设学习室、读书室、阅览室等学习场所,彰显“宿舍文化铺就成才路”文化内涵,把学生公寓建设成学生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的坚强阵地。

 

总之,学生公寓科学化管理要紧跟时展、社会发展的步伐,秉承以育人为中心的思想,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新途径,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多积累,多观察,多总结,努力完善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一定能够做好。

第3篇:公寓管理论文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必要性

第一,与课堂教育相比,公寓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起着其他环境因素起不到的作用。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其言行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公寓里,学生之间的交流较为自由,有些不便于在正式群体如课堂和组织里讨论的问题,在这里可以进行自由讨论。由于高校往往采用流动教室,班级管理的作用相应减弱。而相比之下,在公寓里,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思想和行为表现得更加真实。课堂对学生品德的影响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的,但在公寓里,学生间的互动对思想品德的影响往往是在无意识中进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公寓这种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二,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对公寓管理一般只注重公寓硬件的建设和维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有的高校把公寓管理委托给物业公司,因为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忽视了大学生公寓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注重服务功能而忽视了育人功能。公寓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道德观念、集体观念、人格修养等方面。学校应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努力营造出舒适的公寓文化环境,即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公寓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有的高校不太重视公寓文化建设,多元化思潮和网络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公寓文化建设也产生很大冲击。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和依赖性较强,但社会责任感不足,很多问题在公寓里都体现出来,比如: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外地生和本地生之间,贫困生与其他学生之间,都容易产生隔阂,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与他人很少交流;由于就业难等社会问题,在少部分学生中产生了一种读书无用论和厌学情绪;一些学生缺少环保意识和节约习惯,水电资源浪费严重;等等。这些问题及矛盾都急需解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人们的思想问题往往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大学生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交流的场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融入学习和生活中,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方法

第一,加强日常公寓管理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公寓管理。科学的规范的公寓管理可以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的作用,这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有效的公寓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公寓管理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科学地促进公寓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对法规、制度、纪律等管理手段产生认同感,自觉遵守它们,公寓管理的作用才得以实现。制度建设可以规范大学生的公民道德行为,维持公寓管理所制定的系列规章制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公寓是一个群体生活场所,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公寓文化建设包括公寓区的公寓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学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第二课堂的实施、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等方面。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必须贯彻在公寓的一切设施、制度和活动中。如:公寓区的整体布局、生活环境和活动设施的布置和行为规范的确定等等,必须贯彻教育目的并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通过公寓文化建设,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构建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对生活于其中的每个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学生生活习惯的形成。比如公寓里张贴的励志格言、名言警句对每一个都有激励作用,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共同制定的学习计划,成绩好的同学带动自制力稍差的同学共同进步;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文化活动,如公寓间球类对抗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公寓里的发生的好人好事、文明行为要及时宣传,弘扬正气,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大学生,对大学生品德教育;公寓管理老师和学生会,定期检查评比公寓卫生,并将检查评比结果公示,分别加以批评和表扬。激励学生搞好公寓卫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增强责任意识和荣誉感。

第二,每个公寓楼配备生活辅导员,发挥生活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作用,同时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搞好公寓管理的关键。生活辅导员是从教师中挑选出专职人员担任学生的辅导员,在公寓里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生活辅导员要求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和随时到公寓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特殊能力,同时兼备辅导员的基本素质。

第三,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公寓管理老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引导为主,管理为辅的原则,帮助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充分挖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潜能,引导大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最终内化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管理能力,让学生自主管理。组建公寓自律委员会、公寓文化宣传部、公寓党支部、公寓团支部,建立学生管理自律委员会、楼层长、宿舍长的自我管理体系,以点带面,每栋公寓楼配备党支部办公室、活动室、学习室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经验,寻找我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向自治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四,以各种公寓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灵活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活动,通过以公寓为单位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每学年每学期有计划的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住宿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住宿学生的业余生活,利用社会关系,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增加学生的爱心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第4篇:公寓管理论文范文

摘要: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主体间性道德观论证了对话、理解和共识的可能性,找到了多元主体获得内在统一性的根据与现实途径。主体问性道德观的生成与彰显成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提供了现实路径。

关键词:主体间性;主体间性道德观;学生公寓文化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纵深发展,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特点,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主体间平等话语权、交往、共识观念的缺失使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困境。主体间性道德观基于对人类主体性膨胀的反思逐渐成为走出主体性极度膨胀的根据与现实途径,这为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提供了崭新的视野。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主体间性道德观的生成与彰显

主体性在西方哲学中由笛卡尔、康德等近代哲学家基于对人性的肯定与褒扬而确立的一种哲学范式,指人的主观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哲学范式是建立在“主一客”二分的思维框架中,强调主体相对于客体的优先性和至上性,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个体存在形式。这种哲学范式把人“从地上扶起来”的同时,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单一中心论”和“自我中心论”,导致“主体性”的极端膨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不断强势,使原本平等的主体关系异化为主客关系,于是“主体性的道德观”逐渐丧失它的力量,“衰落的主体逐渐走向黄昏”。

主体间性,发轫于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几经发展,出现了“共在”、“视域交融”、“对话”、“交往”、“面对面”、“交往共同体”等著名的哲学理念。迄今为止,多数学者仍然倾向于“主体间性”是相对于自我而言的他我、他人,既涉及到“我”与“你”或“我”与“他”的关系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我”与“我们”的关系,涉及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体间的共同性及其沟通性的可能性,其实质是一种关系思维方式。主体间性最初虽然只是哲学范畴,但是作为一种崭新的关于人的生存方式和人学理念的世界观具有普遍意义,必然成为当代道德观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道德观就是要使道德教育与文化建设重新回到人与人的关系思维中,对世界的一种精神一实践的把握方式。在中国古代有关道德的经典中,许多先哲都曾有过主体间性的思想意识。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就是倡导在道德行为、规范尺寸的把握上主张调和的方法,从而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以儒家为代表的“仁者爱人”、“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思想,墨子“视人以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非攻”等思想都从不同侧面闪耀着主体间性道德观的光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主体间性道德观的提出是对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分离、人与人关系的淡漠及信任危机等现状的补救。主体与主体相互承认与尊重对方的主体身份,主体存在于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中主体间情感、观点、认识、思想的交往与沟通,重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重塑自己的思想道德内涵,最终外化为道德自觉的动态过程。因此,主体间性道德观形成了自身的特征;(1)对话性与开放性,即主体间性中任何一方主体都向其主体相互开放,与其他主体展开对话;(2)沟通性与交互性,即主体间通过沟通与交互达成合作与协调,寻求共存,互利发展,主体间相互关联,相互交流,相互融通,在沟通中求同存异,(3)非构成性与实践性,即主体与主体间不再是认识与被认识的主从关系,而是在交往实践中形成的平等的主体间关系;(4)共在性与现实性,即每个个体都是主体,他们共同存在于一个现实生活中,并结成共同体,实现主体间本真的生活状态。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主体间情感、观点、认识、思想的交往与沟通过程;主体间重构知识与经验,重塑道德内涵,最终外化为自觉道德行为的动态过程。因此,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理应为主体间性道德观的生成与彰显。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走向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道德观论证了对话、理解和共识的可能性,真正突出了在当今社会历史多元主体的作用下,承认各个主体内在差异的同时,找到了多元主体获得内在统一性的根据与现实途径,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1 健全、科学的制度供给:主体间性道德观生成与彰显的保障

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学生公寓作为一个地域共同体,其本身就具有多主体性的特点。公寓管理中心、学生宿合管理委员会、后勤物业公司、公寓区商业网点、公寓党团组织、院校思政工作系统等都承担着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使命,是构建高品质公寓文化的愿景形成的文化建设共同体。没有共同规则约束的“共同体”只能是虚拟的,难以达成共同规则,构建高品质公寓文化也是空谈。高校和社会化管理部门之间需要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信任、相互协商的基础上结成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联盟伙伴关系。在学生公寓区开展教育、服务与管理,既具有经济的特点,又担负教育的使命,经济和教育的双重特性决定了经营主体不能盲目地追求利润最大化,服务和市场的可变性不可避免带来双方合作的矛盾,这就要求双方以主体间性道德观为准绳,展开平等对话、在平等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一种相互理解融洽的战略伙伴关系。

因此,健全、科学的制度供给是主体间性道德观生成与彰显的保障。制度文化是学生公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主体间性道德观视野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就必须建构在主体间性关系思维下,做到制度内容与实施中的人性化、规范化、公开化、系统化,在融洽的基础上通过互识达成共识,真正发挥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功能。

2 构建交往式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模式:对话、理解与共享

走向主体间性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要求通过主体间的对话、理解实现精神世界的共享。在主体间性道德观照下,学生不再是驯服的工具,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与管理。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是地位平等的主体,这就要求构建以对话、理解与共享为核心的交往式文化建设模式。

首先,转变服务与管理观念,提倡对话。对话是主体间道德观的重要形态。雅斯贝尔斯说过:“作为人类的灵魂的教育,对话才是探索真理与认识自我的真正途径。”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公寓文化建设是一种精神交往,语言是交往的手段,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对话意识形成的关键是公寓文化建设中管理者观念的转变,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学生的心理需求,消除话语霸权,倾听学生的声音,吸引学生建设公寓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次,搭建沟通平台,促进相互理解。许茨提出了“生动的同时性理论”、“视角互换理论”等为核心的主体问性沟通理论,也就是说在对话中通过移情体验,在对方中发现自我、理解对方。这就需要在公寓文化建设中搭建平台,强化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对话平台。在公寓文化建设中,以活动和网络信息空间为平台,可以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近年来各高校开展的公寓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网络聊天室的开通、心理咨询室的建设等都在不同程度彰显了主体间性道德观为基础的公寓文化建设。

再次,共享交往的成果共同发展。在学生公寓文化动态生成中,主体间性在作为独立精神主体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共同致力于公寓文化建设,共同创生经验、智慧和价值。在师生及生生平等交往过程中,学生个体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自身人格价值的彰显,不仅可以激励自己,同时相互激励他人,创造一个能鼓舞每一个人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增强学生公寓文化的凝聚力。同时,学生公寓的教育、服务与管理者在充分引导公寓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体验了主体间性公寓文化建设的成就感和主体间交往的愉悦心理体验,树立了教育、服务与管理的自信心,进一步全身心地投入公寓文化建设中,为师生交往不断深化提供了心理保障。

3 高品质学生公寓文化的标志:自组织性的生成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自组织性是指在复杂、非线性、远离平衡态系统中的一种自我生成的有序状态,自组织是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优化的最佳路径。具有自组织性文化是学生公寓高品质文化的显著标志,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走向主体间性是其自组织性生成的路径。主体间性道德观是主体人际关系的具体体现,是人际间真情实感的直接流露与显现。主体间性道德观具有共在性、现实性、沟通性与实践性等特征,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促进学生公寓文化自组织性的生成必然成为高品质的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诉求。

第5篇:公寓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生公寓;单位制度;公共产品;新公共管理

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公寓区管理的好坏,对学生学业的顺利完成、意志的培养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及将来事业的成功,都有重大的影响。高校后勤经历了4次社会化改革,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深化,高校学生公寓的建设和管理模式也出现了多种形式。许多高校利用社会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兴建起多种类型的学生公寓,极大的缓解了扩招给高校带来的压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在运营社会化学生公寓方面出现了困境,无法继续经营学生公寓管理。“如何解决这种困境?”是值得国内外学者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种困境就必须借助相关理论弄清“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一、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界定

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是高校公寓将自身的管理服务、经营活动自觉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归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整体框架。在组织管理上,由学校的多个部门管理转变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打破传统的“一仆多主”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是由学生处或总务处管理,学校下拨经费的福利型模式。公寓管理部门是学校管理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注重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学校包揽后勤带来两个问题:一方面,高校土地面积十分有限,教工宿舍、学生宿舍、食堂及其它生活设施在校园占据了相当大的地方,使得学校无法扩大办学规模。另一方面,政府投入的资金有限,这些资金部分被用在学校的生活设施上,减少了教学设施的资金,学校也没有充足的资金新建学生宿舍,这从资金上限制了办学规模的扩大。

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后公寓管理模式一般为脱离学生处或总务处,成立独立的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隶属后勤集团公司,实行企业化的物业管理模式。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不再是学校的一个管理部门,而是企业的一部分,按企业机制运行,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后勤交由企业管理后,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企业方认为自己是服务企业,其工作职责是服务学生、管理公寓,不应该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如果学生违反了公寓管理的规定,公寓管理部门可以按照相关条理给予处理,但是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应该是学校的责任。

二、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现存的本质问题

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其本质问题并不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而是管理企业的市场运作方式与服务的公益性要求之间的矛盾激化所致。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项目是在政府主导、政策引导与支持下开展的一个特殊项目,直接为学生服务。由于涉及学生切身利益,为不加重学生负担,国家对公寓收费实行严格控制,具有明显的公益性。高校学生住宿收费标准多年维持不变,而企业的各项支出又必须顺应市场变化,加之社会化学生公寓项目开发企业多为项目公司,单纯依靠项目收益来还贷和获取回报,一旦项目面临成本持续上涨而收入无法增加的难题,公司经营则入不敷出,项目的运营势必难以为继。

另外,社会化学生公寓的企业方存在责任的缺失,企业不仅要服务学生,做好公寓的管理工作,而且要承担公寓育人的责任。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管理企业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公寓是育人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全方位的,其中包括学生在大学生公寓内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社会化后的公寓管理者应承担起学生公寓内的学生教育工作,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其他各方面教育与管理工作。

三、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的理论探析

(一)单位制度的存在阻碍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的进程

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失败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单位制度得以在高校中延续。单位制度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制度的基础。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结构变迁虽然打破了单位制度一统天下的社会格局,形成了单位和非单位制度并存的社会结构形态。但是中国大学作为传统体制下的事业单位,仍保留着鲜明的单位制度特征。1980年以来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开始威胁单位制度的存在,单位制度在很多地方已经消失。但在很多中国大学里,单位制度依然存在。由于单位不仅支持职工的工作生活,还支持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因此,后勤系统是单位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高校单位制度的存在使政府部门成为其唯一的或主要的资源输入来源,使高校对政府部门的依附性加强,习惯于吃政府的“大锅饭”。而高校人因有高校这一单位的庇护,获得了永久性的各种待遇保障,使得高校人又习惯于吃高校的“大锅饭”。这样,不论是作为单位的高校还是高校单位里的个人,其对各种资源都停留在等、靠、要的惰性之中。这种思想不利于高校引进社会资源,建设高质量的学生公寓,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大学从诞生起至今,其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由于高校单位制度的根深蒂固,使得每一所大学事实上都像一个小的“福利国家”,大学人从生到死的一切生活所需,都可以在大学单位里得到满足。社会化学生公寓要求公寓的管理运营从高校脱离,完全由企业经营。而实际上高校承担着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职能,公寓方与高校在许多方面存在权责不清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寓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学校教学的稳定运行。

(二)基于公共产品的角度浅析高校学生公寓提供主体的变迁

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其实是高校学生后勤服务提供选择的问题,也是高校职能履行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学生公寓提供主体来探讨。如果学校需要提供公寓服务,那么政府就需要介入,这时学生公寓就属于公共产品,其提供方式可以是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生产或是政府补贴等。如果不需要学校提供公寓服务,而是引进企业投资(即社会化),建成后完全交由企业经营,这时学生公寓就属于私人产品。

传统的高校学生公寓是由政府出资,学校统一建设和管理的,其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自1999年开始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实施以来,现有的学生公寓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在校学生的住宿需求。再加上政府和高校资金短缺,难以在短时间内建设大量的学生公寓。为了不影响高校教学的稳定运行,政府在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后决定引进企业投资建设学生公寓,并交由企业经营管理,即学生公寓社会化。其实质是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变迁,由政府供给到由私人供给的转变。社会化学生公寓建设以私人产品建的,但是管理却是以公共产品来管的。社会化学生公寓的企业方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注重经济效益,而高校追求的是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人才,注重社会效益。企业的市场性与高校的公益性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必然导致企业对学生公寓的运营出现亏损。由此看出,公共产品单一的政府供给或是单一的由私人供给都不能达到供给效率的最优状态。

高校学生公寓允许私人提供,决不意味着学校在此方面的责任让渡。因为学生公寓无论是纯公共产品,还是准公共产品,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高校学生的需要,实现的是公共利益,因而具有公益性质。而学生公寓的私人供给者(企业)由于理性经济人的特点,再可能由于制度约束的缺失,可能会做出某些有违公共利益的行为。而且,像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会出现“政府失误”一样,私人提供公共产品同样会存在低效率等情况。因此,出于公益的目的,高校的干预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为此,高校必须加强对私人提供学生公寓这一公共产品的制度约束。同时,在私人提供学生公寓的建设和服务的过程中,政府有必要给予学生公寓的供给者政策支持。近年来,企业运营学生公寓的成本不断上升,而政府要求企业在公寓收费方面保持原有得标准不变,这必然给企业的经营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使企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政府必须执行有关补贴优惠政策,缓解企业的困境。

(三)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优化社会化学生公寓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在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管理方面的到了很好的运用,有利于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公寓社会化的内涵。“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应该通过“政府公共政策化”将政府从管理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根本上解决机构臃肿、预算超支、效率低下、与腐败盛行的顽症。政策组织与规制组织的职能是负责“掌舵”,而服务提供组织与服从型组织的职能是“划桨”。高校的职能是教育育人,培养高水平的人才。社会化学生公寓将高校从繁重的后勤事物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有利于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服务理念都可以为公共部门所用。应该打破政府部门的垄断,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目标管理,对产出和结果高度重视。人事管理上实现灵活的合同雇佣机制和绩效工资制,而不是终身任职。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引进企业投资建设、交由企业经营管理,打破了传统的高校统一经营学校后勤事务的局面,企业的先进管理方式和手段、服务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寓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社会化学生公寓是根据工作任务招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业务基础的管理人员,招聘时择优录用。招聘后进行岗前培训、定期考试考核,并签订用工合同。同时要建立内部人员管理的约束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淘汰机制。定岗定责,按劳取酬,确保职工收人,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政府服务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样,高校学生公寓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对学生提供服务,这种服务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学生对学生公寓服务的满意度是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准之一。随着高校学生公寓社会化,高校不再是公寓服务的唯一提供者,企业的加入使得公寓服务成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顾主与顾客关系。

四、简要述评

国内外学者对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发现问题、提出对策解决问题这一表面层次上,没有用相关的理论分析社会化学生公寓的本质问题。理论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本文借用单位制度、公共产品私人供给、新公共管理理论,从理论的角度深刻地剖析了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的现象,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的本质,希望能为更有效地解决高校社会化公寓进程中的各种难题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宋京.中国研究型大学知识创新活动的制度环境分析——基于单位制度的解说[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04): 48-52.

[2] 赵炬明.精英主义与单位制度-对中国大学组织与管理的案例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1):181-189.

[3] 吕恒立.试论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1-7.

[4]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经营高校学生公寓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006.

[5] 赵婕.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一一公私合作制在电信产业的实践[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8.

[6] 谌君.湖南省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回购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7] 王观龙.社会化大学生公寓的特点与管理对策[J].江苏高教,2002(06):127-129.

第6篇:公寓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思政教育,公寓建设,新机制

 

公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同样也是课堂之外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及学分制的施行,在原有班级管理逐渐淡化的趋势下,公寓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日趋重要,如何利用好公寓这个普通而又重要的载体,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一、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新时期开放的社会与道德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日益复杂,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加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面临诸多新的问题。

伴随着大学的连续扩招,不同年龄、院系的学生较大数量地集体生活在一起,大学生的社会构成和素质状况呈现出多层次性,一些消极思想、不良行为的传播与扩散速度日益加快,这首先给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更为复杂的局面;随着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的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进一步扩大和丰富,对各种思想文化的选择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样性,学生间的差异日益加大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较大压力;此外,学生的主体意识呈现不断增强的态势,不再单纯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这又提高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要求,促使我们对学生思政教育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与探索。

二、思政工作进公寓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公寓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有着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公寓已不再是单一的住宿空间,而是集学习教育、生活交友、思想交流、文化娱乐、品行修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重要场所,其每一项功能的良好发挥都离不开思政工作的开展[1]。

离开课堂,公寓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由天地,可以毫无顾忌地发泄真实的见解和情感。在众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汇聚的公寓,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庸俗、低级、不健康的思想和言论存在,如果教育工作者忽视公寓内部的思政教育,学生很可能由于社会经验的欠缺,对一些信息难以辨别真伪,从而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利用公寓的广阔场所,加强思政教育以对学生加以引导,在现代高校管理中是十分必要的。

2、传统的思政教育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思政教育进公寓的要求

从内容上看,传统的思政工作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层次性不明、阶段性不够的问题。针对性不强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学生思想中存在的“转折点”、“关节点”关注和重视不够,没有找准学生思政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层次性不明主要体现在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和同一群体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思政工作的内容没有明显的区别;阶段性不够主要表现为思政工作的内容没有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性和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学习任务等因素来安排。

从方法上看,传统的思政工作不能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同解决学生实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联系起来,不能把科学性与方向性、全局性与战略性、主导性和多样性结合起来。

由此看来,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在公寓内部开展思政教育的工作迫在眉睫。

三、思政教育进公寓的现状与问题

1、缺乏完善的机构与工作机制

道德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长期漫长过程,不能仅仅依靠某些工作人员的努力,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机构和机制来支持推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实际工作开展中往往缺乏有效地机构和工作机制,特别是在公寓思政教育这片全新领域更是如此。突出表现在“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职责不够清晰,协调不够有力;公寓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还没有完全进入专业化、职业化轨道;学校、社会、家庭等教育要素的衔接也有待进一步加强”[2]等等。

2、缺乏专业指导团队

现阶段各地各高校一提思政进公寓最先均会标榜自身拥有多少高素质的专业辅导员,这些专职辅导员和公寓辅导员虽然在思政教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他们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面对四两拨千斤的思政教育,显然还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同时,指导教师团队中往往缺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家和学者,一线辅导员即便经验丰富却缺乏理论高度,工作中时常遇到瓶颈,思政教育效果不佳。

3、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现在中国高校学生工作模式大多沿用学工、团委、保卫三足鼎立的模式,学工、团委和保卫等部门下都有自己的学生组织,虽然这些组织平日承担的工作和开展的活动丰富,但真正深入寝室的活动相对较少,形式也非常单一。这些部门领导下的学生组织,大多按照校方意志开展工作,很少从学生实际利益出发,为学生真正解决实际困难,因此也就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组织在公寓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作用。

4、公寓内部各项设施不尽人意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多数高校都在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尽管学校也在努力挖掘潜力,加强公寓的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但客观上学生公寓条件还是不够理想,显得拥挤、嘈杂。同时,公寓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低下,使得学生对学校工作大多存有不满,一些不够妥善的处理甚至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直接影响了公寓思政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效果。

四、思政教育进公寓的解决途径探索-——构建公寓思政教育新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它是按一定方式,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有规律地发挥作用的动态运行过程。现阶段,摒弃原先单纯的就思政理论谈思政教育的刻板模式,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道德情操教育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综合考虑的教育模式和思路,可以说是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而完善和健全高校公寓思政教育人员、机构、制度、监管等各环节,并使之相互协调配合,使思政教育工作不再依靠某些工作人员的单打独斗,而是有一个机构、一个团队在一种合理的模式下共推思政工作,则是现阶段构建公寓思政教育新机制的关键。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素质

随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组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正派的公寓思政教育队伍”[3]势在必行。队伍中既要包括从事思政教育研究和教学的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又要包括深入一线开展具体工作的公寓辅导员群体。在队伍组建过程中要重视选拔,把那些年轻、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思想作风硬的工作人员选拔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中,在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政教育工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聘请退休的干部或老教师兼职从事公寓思政工作,丰富队伍的经验。

另外,在保证思政队伍人员素质同时,还要提高队伍的工作素质。科技论文。公寓管理首先要树立服务学生的基本观念[4]。公寓思政工作应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前提,无论是专职辅导员还是公寓宿舍管理人员,在公寓工作中都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影响学生的基本利益,不能由于思政进公寓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公寓工作中学校和老师若能重点解决学生最关心的实际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思政教育的理念将会更容易的被学生接受。

2、建立管理机构,重视对学生住宿管理工作的领导

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公寓思政教育委员会。在机构设置上,该委员会在体制上是学校思政工作体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对公寓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进行深入指导。

在工作内容上,管理机构负责政策规章的制定以及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监督考评。不断制定和完善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制度、法律、政策,是公寓开展思政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监控制度,监控其教育的质量”[5],同时设计科学的考评体系,负责把学生在公寓里的表现纳入到学生的德育考评范围,并把它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组织形式上,要把党团组织落实到公寓,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引导、团结及凝聚作用。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利用党员分布在各个公寓的现实特点,通过党员的带动作用来推动思政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基层。

3、创新方式方法,以适应新时期下思政工作进公寓的新特点

校公寓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将高高在上的理论教育生活化、日常化,实现学生对正确道德观、价值观的真正内化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在公寓开展思政教育必须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6]。

在教育方法上,采取行为规范与榜样带动相结合。行为规范主要强调向学生明确公寓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借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公寓不但要有明确的宿舍管理规定,同时,每位学生在入住后须签订公寓物品使用、用电防火等责任书,在告知和警戒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归属感,以实现外在规则向自身道德行为标准的转变。榜样带动主要是通过实体宣传或榜样示范等树立典型,让学生在基本行为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学习实现道德行为的优化。公寓内部始终坚持这种榜样带动下的自我优化教育,通过三星级寝室、党员团员示范寝室的建立,拥有责任感的公寓“小主人”们自然而然的把寝室当成真正的家庭,在日常中时刻与示范寝室看齐,并不断优化自身环境。

在工作方式上,坚持日常管理和特色活动相结合。科技论文。日常管理侧重一线辅导员的直接管理,现阶段主要是依靠辅导员深入公寓来开展。需要注意的是进公寓不是简单的查卫生、查违规,而是要根本改变原先公寓中辅导员与学生的对立关系。科技论文。辅导员通过进公寓真正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呼声,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学习上和思想上的困难,增强思政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特色活动主要侧重学生的自我组织,老师则是通过活动指导间接参与其中。针对管理目标结合公寓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学生公寓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思政教育的理念、观点和目的有效地融入各项活动,寓教于乐,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

4、鼓励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对学校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和补充

应注重发挥大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公寓建立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组织——公寓思政工作办公室,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活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管理,使其在自我管理中得到教育。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由学生代表组成的监督机构,参与公寓管理和服务,如每个宿舍设立宿舍长,每层设计层长,每栋楼设立楼长,楼长和层长对公寓思政工作办公室负责,监督制度执行,及时反映学生的意见和需求,并协助辅导员、公寓管理员开展学生思政工作。

5、提升学生公寓软硬件环境,为思政教育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公寓的环境与学生直接相关,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更好的在公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校需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设备,优化和改善思政教育工作的物质条件。在学校和后加大对改善学勤有条件的情况下,必须生公寓条件的投入,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公寓内要逐步开通电话、宽带网络和有线电视,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工具和信息手段在公寓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真正符合日常生活的环境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念。还应在公寓内建立公共阅读室、活动中心、宣传报栏等场所,利用名言、警句、标语等来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氛围,从而引导、感染学生,通过公寓环境的优化来推动思政工作进公寓的积极开展。

总之,高效的思政进公寓工作只有着眼于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关注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新变化,并切实围绕学生的成长发展,才能拓宽视野,拓展思路,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谢晓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创新问题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6(6B):82-85

[2][5]刘建成、韩东云.《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问题.》.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80-86

[3]王良虎.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2(3):22-23

[4]张代宇.论高校思政工作进公寓与构建和谐校园[J].科技文汇.2007(6):3-4

[6]张勇、彭国柱.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探析[J].大众商务.2010(2):172

第7篇:公寓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生公寓 高校育人 公寓服务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c)-0198-02

国家主席同志指出“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对我国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引申到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问题上,同样也要加强创新,要深化服务育人改革,推进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潜在价值,这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

1 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创新思路

1.1 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理念创新

1.1.1 “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将“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发展、以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对象的根本”作为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理念选择。贯彻“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建设一支具有“以人为本”育人理念的公寓管理员队伍。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公寓管理员队伍是至关重要的前提与保障。首先,高校应重视对公寓管理员素质的培养提高,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智力素质与心理素质,并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勤劳务实的工作作风;其次,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用制度作保障,充分调动公寓管理员组织、实施服务育人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再次,高校应指导公寓管理员真诚地对待学生,让他们秉着一颗关爱、热忱、无私奉献的心来开展工作,处处为学生的切实利益着想,关心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第二,建设人性化的公寓硬件环境。一个人性化的公寓硬件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进公寓,使学生公寓成为高校精神文明的“辐射源”。以黑龙江大学中医药大学为例,自2001年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便投资大量资金新建学生公寓(其中一栋为24层高的公寓),极大改善了学生的住宿环境和服务设施。同时,在学生寝室内还设置了电话、电视、电脑,公寓楼内设置了自习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公寓部把规范的人性化的文化环境建设作为公寓服务育人的目标,为学生的公寓生活营造了文明、健康、进取的和谐氛围。另外,在留学生公寓环境建设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自2002年初承接留学生公寓经营以来,多次对公寓进行了装维修改造、新购设备等,累计投资85万元。2007年8月再次对包房和三楼客房进行了维修改造,提高了餐宿档次标准。备有高、中、低档客房,床位142张;餐饮KVT包房,每次可接纳200多人用餐。室内空调,24小时热水,一层大厅设有传真、复印、打字、美容美发等,诸多硬件建设极大体现了黑龙江大学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人性化。

1.1.2 “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

党的十以来,“立德树人”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理念被众多高校贯彻实施。对于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而言,坚持“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同样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做标杆,树榜样”。学生公寓管理员要严于律己,成为学生的楷模,在言行举止方面要具有优秀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有些公寓管理员在办公室经常抽烟、饮酒、打扑克或打麻将,殊不知给学生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有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二,要有坚定的敬业精神。公寓管理员与专职教师不同,专职教师主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他们的作用往往体现在“学问”上,而公寓管理员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科学管理生活作品、作息时间、寝室矛盾以及生活困难等,他们的作用往往体现在“生活”上,而这种“生活”的本质就是寝室与寝室之间、寝室成员之间、学生与公寓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若没有“德”,这些沟通都无法顺利、持久的进行。

第三,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公寓管理员要与每个学生建立其平等、和谐的关系。不同的学生,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有着很大的差异。面对优秀的学生,公寓管理员不能将其“高高捧起”,大肆赞扬;面对较差的学生,也不能放任不管,甚至恶语、拳脚相向。公寓管理员要善于捕捉、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花时间寻找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开诚布公地理解、关爱他们。

1.2 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内容创新

1.2.1 注重“生命教育”

高等教育不仅要关注大学生的文化认知,更要关注大学生的生命质量,要把大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体,教育他们如何关爱生命,如何使主体更好地回归生活,追求幸福。因此,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内容创新要关注大学生的生活系统,并切入他们的生活系统,着眼于他们内在“生命动机”的唤醒。具体到实际工作中,高校要把“尊重人权”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理解,并积极运用。对学生人权的尊重,就是对他们生命的尊重,这是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内容创新的重点。

1.2.2 注重“诚信教育”

无论什么时候,诚信都是一个人必备的重要品质。大学生但负责建设国家的重任,更应当时刻保持诚信。由于大学生的公寓生活的时间比课堂学习的时间多得多,因此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便成为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具体工作中,学生公寓管理员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黑与白”“情与法”“知与行”相统一的理性认识,通过道德要求引导他们在公寓生活中做到言出必行、诚实守信。

1.2.3 注重“心理教育”

进入知识经济以来,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多样,由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引发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这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我们在网络上查询近两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事件,因自卑仇视他人、因恋爱受挫报复、因就业压力大自杀的报道层出不穷。由于学生公寓是大学生沟通交流、互相影响的“大后方”,因此,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内容也要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科学掌握不良心理的调节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为顺利完成学业和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方法创新

2.1 利用丰富多彩的公寓活动实现服务育人

由于新形势下国际形势、市场经济、社会道德、科技进步等的发展变化,造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复杂性,这就要求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方法也必须多样性。具体到实际工作中,高校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活动,如“精神义明创建活动”,“文明寝室评优活动”以及各类以寝室为单位的体育竞赛、书法竞赛、舞蹈竞赛等,吸引大多数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同时,高校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不断深化活动内涵,推动各项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让大学生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够增强感性认识,从而体验到公寓生活的幸福感。

2.2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服务育人工作进行有机调节

进入网络时代以来,校园网、智能手机以及各类聊天软件、网络论坛等为高等教育工作提高了极大的便利。高校应积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工作进行有机调节,具体方法有三:一是建好学生公寓网站,密切关注每个公寓、每个寝室、每个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实时交互功能,在学生公寓服务育人过程中积极开展网上教育,增强服务育人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三是加强学生公寓管理员的网络技术培训工作,引导他们正确运用网络技术。

2.3 硬与柔相统一

首先,高校公寓服务育人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约束,如《学生公寓管理条例》《学生寝室管理条例》等。可以说,这类硬性约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应以制度为标准,辅之以管理,将服务育人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制度中,真正形成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工作的整体合力。硬本质上是采取“以理服人”。

其次,高校公寓服务育人工作应实施柔,创建一种公寓服务育人工作的“柔”模式,以增强其人文性、科学性、有效性。具体到实际工作中,高校应采用非强制方式,在大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服务意志变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这是一种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柔本质上是采取“以情服人”。

3 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的现代启示

3.1 服务育人的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强化

就目前来看,我国依然有一些高校对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部分高校虽然组织、实施了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工作,但实践工作仅限于或等同于“看好学生的生活起居”的浅层认知;还有部分仅仅以在公寓门口或走廊张贴宣传栏、画报、设立电子显示屏或给每个寝室纷发资料的方式进行,没有从实践育人的角度予以整体重构,使服务育人工作变成“做样子”“搞形式”。

3.2 服务育人的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从体系上看,我国很多高校组织、实施的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工作还存在很多的不足,这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例如:一些高校仅仅重学生公寓服务制度(如上面讲的《学生公寓管理条例》与《学生寝室管理条例》等)的运用,轻学生公寓活动的开展,硬与柔不能做到有机融合;还有一些高校的学生公寓管理员“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少沟通;还有一些高校缺乏对学生公寓管理员的具体要求与专业培训,从人力资源配备上没有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学生公寓管理员队伍。

3.3 服务育人的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将经济投入大多放在教学楼、校园环境、体育场馆建设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尚未把经费纳入学生公寓服务育人预算中;还有一些高校虽然从经费投入上纳入了学生公寓服务育人预算,但经济投入的比例非常小,致使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工作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有一些高校在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安全保障制度建设上,从制度内容制订、实施、监督与检查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主观性与随意性。

参考文献

[1] 梁青春.高校学生公寓服务育人功能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4(26):42-44.

[2] 孙樊.加强高校学生公寓服务工作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3(19):108,131.

第8篇:公寓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学生公寓;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60-03

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不断深入改革背景下,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趋势,将党建工作延伸至学生公寓,使公寓真正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对于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大意义。

自2009年以来,我校学生公寓管理科划归校学生工作处管理后,在公寓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完善,特别是在公寓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公寓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效果明显,凸显了我校学生公寓的育人功能,为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和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学生呈现出学习自主化、住宿分散化、发展个性化、需求复合化等特征,专业班级集中住宿的格局逐渐被打乱,传统的以院系、专业、班级为载体的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及时必要地推进党建工作进公寓,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党建工作进公寓是实现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双赢的需要。从当前学生管理的情况看,不少学生的违纪现象出现在学生宿舍,其产生的根源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得力。因此,把党建工作引入学生公寓,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感染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党员树立“一种身份,多种舞台”的思想,发挥模范先锋作用,让教工党员与学生党员直接面向同学、贴近同学、服务同学,实现了党建工作向务实型转变,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2.党建工作进公寓是增强同学之间凝聚力的需要。现代大学基本实行学分制,行政班级概念弱化,公寓楼栋内同时会有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居住在一起,推进党建工作进公寓,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近一步关注学生需求,解决学生实际困难,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另一方面,党组织通过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灵活多样的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把全体学生最广泛地团结起来,有利于提高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把各方面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共同为公寓安全稳定努力。

3.党建工作进公寓是促进优良学风校风养成的需要。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进一步探索做好党建工作进公寓,扩大党组织覆盖面,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意识形态领域;有利于发挥党员在争创文明宿舍、文明楼栋、文明公寓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得学生党员更加自觉遵守公寓管理制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创优良学风校风。党建工作进公寓使广大学生党员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对于加强学生党员的党性锻炼,提高党性培养,增强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4.党建工作进公寓是学生公寓安全稳定与管理建设的需要。公寓党组织内的公寓辅导员和学生党员参与公寓管理,可以成为配合学生工作处做好公寓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发挥学生工作处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党建工作进公寓形成“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声音”,通过学生党员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公寓的管理与建设中来,有利于校园安全稳定,推动公寓管理与服务工作。

二、高校党建工作进公寓的现实意义

1.党建工作进公寓有利于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学生公寓是学生思想交流最活跃、最频繁的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党建工作进公寓,学生党员可以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学习和工作的高度热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团结、影响周围同学,增强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党建工作进公寓有利于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桥梁作用。一方面能根据上级党组织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学生中实事求是地加以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党员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反馈问题,使党支部成为上级党组织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成为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的纽带。

3.党建工作进公寓有利于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在学生公寓开展党建工作,管理党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发动广大学生,能够贴近学生生活,更广泛地为学生服务。党员在公寓内的表现最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党员也是学生中的一员,以他们的先进性带动周围的同学,可以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党建工作进公寓有利于对学生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在高校的“学分制”管理下,学生相互接触了解的机会比较少,以至于止步在吸引新党员时,很难对学生的思想和表现进行深层次考察,然而,在学生公寓里,大家生活在一起,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考察。学生平时接触的过程就是发现、培养、考察的过程,这样能充分了解积极分子的真实表现和思想动态,从而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

三、党建工作进公寓的新探索

党建工作进公寓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各部门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成效。在推进党建进公寓的工作中,积极在体制和机制上下功夫,形成党建工作进公寓的“1234”工作思路。

1.建立一套党建进公寓的工作体制。由于学校公寓的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混杂,开展党建工作的难度也相应增大,因而打破传统党建工作条块分割的模式,成立全校多学院联合性的领导工作体制。成立党建进学生公寓工作的领导机构。由学校党委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牵头,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及学生工作处负责人组成。该机构负责对全校党建进学生公寓的工作进行整体部署,并对学生党员在学生宿舍的党的建设和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协调。领导机构下设公寓党建工作办公室,由学校相关部门牵头,学工处公寓管理科配合做好日常的管理与操作。明确公寓党建工作办公室职能,具体组织落实学生公寓的日常党建和管理工作,定期向学院领导机构汇报工作情况,并将公寓党建的各项管理信息迅速反馈给学院党委。在党组织设置上,要结合学生宿舍楼及学生党员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原则,设立公寓学生党支部和党小组,在公寓党建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确保学生公寓日常党建工作的顺利运行。

2.创建两个党建工作阵地。通过建设好公寓“学生党员之家”和党建红色文化阵地,使之成为公寓学生的求助服务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形象示范中心。①要高质量地建设公寓“学生党员之家”。公寓党建工作办公室要从硬件建设、经费投入、机构设置、制度建设、活动开展等方面,全面创建好“学生党员之家”这一工作载体。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可以把我校尧山校区男生A区三号公寓楼一层设为大学生活动室,在活动室中布置党旗、党徽等标志性物品,并张贴“党建活动的相关章程”、“党员及宿舍活动基本规章制度”等。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同时安排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轮流值班,接待来访学生,解答学生学习、生活及工作中的种种困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同时值班党员应定期走访寝室,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条件跟不上的可以利用现有的入住学生公寓的辅导员办公室作为临时的党员工作办公室,安排楼栋学生党员定期到公寓辅导员办公室进行工作汇报和交流。②开展公寓红色文化活动,建立楼栋红色走廊及党建红色网站。学校要着力做好学生公寓内部红色党建阵地建设,推进学生公寓红色文化,利用红色走廊在楼道中张贴我党从建立到现在涌现出的优秀党员及其光辉事迹,并依托网络建立红色网站,推进学生公寓党建理论学习和党建工作进网络工程,用先进的理论和科学文化占领文化制高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在无形中激起同学们向党组织靠拢的意向,同时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寓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党员共同参与到公寓管理中来,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公寓环境,使之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新阵地。

3.落实三项日常党建工作制度。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学生公寓党建工作顺利运行的根本保障,要从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着手,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公寓党建有效推进。①健全组织发展制度。制定党员发展工作流程图,规范党员发展工作程序,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的培训制、考察制、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公寓的入党积极分子和重点培养对象有努力的标准和方向,把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优秀学生吸收到党组织。②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制度,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和培训。同时要创新教育手段,开展理论学习和培训,结合焦点和热点问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授课,培养学生党员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处理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社会发展的方向,在思想上、纪律上、作风上成为广大学生的榜样和楷模。③强化管理评价制度。要从量化考核和奖惩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制定《学生公寓党建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学生党员公寓责任制》以及系统的管理监督制度,形成系统的党员管理监督体系,实现对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同步发展。

4.着力抓好四项特色活动。抓好富有特色的活动,既能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又能激发公寓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公寓党建工作中,准备抓好以下活动:①实施“党员宿舍”挂牌制度。建立党员档案,开展“党员示范宿舍”挂牌工作。对那些表现优秀,能够带头遵守公寓规章制度的党员宿舍进行挂牌和表彰,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促使表现平平的党员宿舍产生荣誉感,积极提高自身素质,争取早日挂牌。在每个楼层入口设立“党员公开意见牌”,收集公寓楼内党员的优秀事迹或违规事件,让广大同学对该寝室的党员进行监督。对好人好事进行表彰奖励,对表现不好或违纪违规党员寝室,采取“批评”、“摘牌”等惩治措施。②设立模拟党员宿舍。对在公寓区内有意向入党并且表现积极,能够自觉遵守公寓管理规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自律委员会干部、楼管会干部和广大同学设立模拟党员宿舍,接受广大同学监督,每年由学生公寓管理科公寓辅导员对其表现进行鉴定打分。在符合入党条件的基础之上,按一定比例和名额向学生所在学院年级的党支部进行推荐入党,提高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使其共同参与到公寓管理中来。③搭建党员工作帮扶平台。针对低年级学生党员人数少、政治归属感不强、向党组织靠拢方向不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不深,以及低年级中的学生党员、团干部对推优发展工作不熟悉、被动、依赖性强的情况,学生公寓管理科可以开展党员联系寝室,带动低年级同学树立正确的组织观念,同时给予学习生活上的帮助,让同学们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用实际行动感染一个宿舍,影响一栋公寓,真正实现党建工作进公寓的目的。④建设学习型公寓。依托“学生党员之家”,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讲座研讨和参观学习活动。按期组织公寓区内的党员观看爱国电影,学习党的书籍等,还可以组织同学参观李宗仁官邸、八路军办事处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高同学们的思想意识和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知识和理论体系的认识水平,浓厚公寓的学习氛围。同时协助各院系考察具有入党意愿的同学在公寓区内的表现,及时与年级辅导员沟通反馈情况。

四、结语

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创新,着眼时效性,总结规律性,立足长期性,大力拓展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空间、新领域、新思路,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学生公寓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宁曼荣.高校党建工作进学生公寓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

第9篇:公寓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 艺术教育 公寓文化建设 思考

一、前言

艺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它是对培养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即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的专业教育,如各种专业艺术院校培养的画家、作曲家、歌唱家、导演、演员、艺术设计师等。这种艺术教育隶属职业人才培育的教育系统。而本文关注的是国民素质教育的文化范畴,即广义的艺术教育,是以美育为核心,普及艺术基本知识和原理,并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来提高人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通识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前,由于国家和各级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高度重视,以及出于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投入人力、物力来推动艺术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在教育部2006年下发的《全国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指导下,各高校均开设了相应的“公共艺术”课程,此外还有社团、演出、讲座、展览等第二课堂作为补充,这种课内课外的互补有效地促进了艺术教育的开展。但我们往往忽视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生活区域,即大学生公寓这一阵地。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将其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一种有益的补充,试图通过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将艺术教育形式与内容渗透到公寓文化建设中,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和特定的时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观念和行为,对人的素质养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重要性我国古代哲人早有深刻的认识和精彩的描述,如《荀子・劝学》中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具黑”,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能得到健康成长;又如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卷一・母仪》中记载:“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这是环境育人中最为经典的案例。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而高校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区域之一,其良好的人文环境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且将持久地影响着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职业价值取向、工作能力、生活态度等。对于大学生来说,公寓就相当于他们的另一个“家”,而这个“家”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家”中成员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仅仅为他们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明显不够。公寓文化对大学生精神与情感上产生的影响是意义深远的,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归属感、责任感、价值观的形成,这对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三、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公寓建设实施了社会化改革。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由行政化管理职能转变为社会化服务职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政管理育人、思想教育育人、文化环境育人和规章制度育人的力量,即使部分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公寓管理服务站”,通过一些党团活动加强了常规思想教育,但学生公寓中仍然出现了“文化缺失”的现象,偶尔开展的一些活动,不成体系、内容单调、品味不高,难以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大学生自身艺术修养欠缺导致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中艺术氛围不浓。由于我国中小学阶段艺术教育普遍受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中学被称为“副科中的副科”,学生所接受的是重分数轻能力的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有着“先天不足”的缺点;在大学阶段,普通高校重视的是专业教育,强调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艺术教育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高校的艺术教育只是应付检查或是装扮门面的一种形式,在此教育状况下,所培养的学生又“后天失调”,普遍存在艺术知识贫乏、文化素养残缺的状况。

此外,由于高校后勤社会化,学生公寓管理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杠杆作用,使得从事学生公寓一线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知识层次偏低、文化素养不高,这与思维敏捷的大学生群体之间存在极大反差。公寓管理人员缺乏教育管理的知识和经验,管理缺乏力度,执行力不强,服务水平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公寓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四、高校艺术教育融入公寓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高校艺术教育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人格完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从重要性角度来说具有统一性;高校艺术教育除了可以通过第一课堂正面灌输外,还要结合第二课堂的潜移默化与渗透,而公寓的环境及人员结构形式为高校实施艺术教育第二课堂提供了平台,从实施形式上看具有互补性;高校的公寓文化建设不仅包括纪律管理、卫生管理、思想教育等层面,还需要渗透人文、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以提升公寓文化建设的水平和层次,从实施内容上看具有一致性。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完全可以将艺术教育融入公寓文化建设中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水平。

五、高校艺术教育融入公寓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教学内容有效渗透

大学生公寓文化是高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积淀,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公寓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5。其中,公寓精神文化是指学生公寓管理理念、精神风貌建设、大学生群体对公寓的认知评价等方面的价值观念,是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核心。良好的公寓精神文化对公寓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具有促进作用,对大学生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公寓精神文化内容与艺术教育内容有机结合是实现两者有效融合的关键点。

高校以每幢公寓楼为单位,成立“艺术学习社”,定期开展艺术学习和宣传活动。内容包括:音乐、舞蹈、绘画、摄影、书法、文学、电影等。艺术社由“大学生公寓管理服务站”管理,顾问由艺术类教师担任,社长由具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担任,社员由一、二年级的学生组成,用于开展活动的经费由学校专项经费和学员会费两部分组成。通过艺术的学习,帮助学生开启艺术灵感,使其能更好地感受生命、生活中最有趣、最微妙的内容,让其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发现美、认识美、体验美,进而创造美、展示美,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并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与人生。

(二)教育形式的潜移默化

高校以学生公寓为载体,实施艺术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展开。一是依托宣传栏反复刺激。在每幢公寓一楼大厅,设立艺术专栏,用于张贴学校及所在城市的各类大型艺术活动海报,如近期电影大片、音乐会、艺术作品展览等;二是依托文化长廊默默熏陶。学生公寓最大的特点是均有较长的走廊,并且学生每天必须经过。高校可将世界名画和艺术作品照片,也可以将学生自己的艺术作品张贴在走廊里,让学生在行走的过程中接受艺术作品无声的熏陶;三是依托公寓广播营造氛围。公寓管理中心广播台设立艺术欣赏专栏,每天定时播放世界名曲、流行音乐、名家轶事等内容,在帮助学生释放学习压力的同时让其接受艺术教育;四是依托微信、QQ等网络通讯手段实时传递信息。通过建立以公寓楼为单位的微信群、QQ群、论坛等实时传递信息,其中包括各类艺术活动信息。一方面可促进公寓舍友间友谊的发展,增强归属感,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将各类活动通知等信息传送出去。通过宣传栏、文化长廊、广播台、网络四种形式的组合,可以全方位、立体化地对学生实施艺术教育。这不但促进了公寓文化建设,同时也实现了对公寓的有效管理。

(三)管理模式的有机融合

高校公寓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程,其目标是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为学生创造安全、舒适、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场所。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学生公寓管理的力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可在学生公寓中建立艺术学习社,要求学习社的社长和相关小组负责人每学期必须在艺术顾问的指导下拟定工作计划,定期开展活动,公寓管理站的辅导员仅需适当监督、指导和审核经费即可。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在提升艺术修养的同时又提升了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有效地减少了宿舍管理辅导员的工作量,缓解了工作压力;此外,社员的学习与活动情况也可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加分的参考。

(四)活动内容的完美统一

高校艺术教育的实施不仅依托第一课堂知识的灌输,更需要依托第二课堂能力的培养,而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又大多依托课外活动进行。因此,将艺术教育活动与公寓文化建设活动融为一体,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以每幢公寓艺术学习社为单位,定期举办公寓文化艺术节,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各公寓楼之间展开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动力,营造良好的公寓文化艺术氛围,帮助学生培养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促进其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

(五)教育师资的高效辐射

很多高校艺术教育师资力量十分有限,将艺术教育与公寓文化建设相融合可以最大化实现师资辐射功能。每位艺术教师可担任1-3个艺术学习社的指导教师,定期与学习社社长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开设学习沙龙,考核学生学习情况。通过此方式,可以通过一个艺术学习社带动一幢公寓楼的学生展开学习活动,还能有效缓解师资不足的压力。学生则一方面能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得到宿舍辅导员的监督管理,同时又有学习社社长负责组织联络,可从不同层面得到帮助,有效保障了学习效果。

六、结语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在内容、形式和手段上正得到不断的拓展和丰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高校艺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课程建设、内容建设、师资建设、管理建设、评价体系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维、艺术教育的规律来开展这项工作。作为一名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笔者仅从公寓文化建设的角度,如何将艺术教育“融入”其中进行了浅显的思考与分析,总结出大学生艺术教育从教学内容、教育形式、管理模式、活动内容、教育师资五方面融入公寓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艺术情操的有效方式,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希望本文能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刘希里.论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J].艺术探索,2006,(05).

[2]王国义.大学生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4).

[3]王桂龙.环境育人的教育心理学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2005,(06).

[4]张海鹏.加强大学生艺术教育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J].丝绸之路,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