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设施范文

基础设施精选(九篇)

基础设施

第1篇:基础设施范文

现代农业水利的发展为农业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创造了独特条件,但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较,我国的农业水利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若干方面。

(一)现存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产权主体模糊,维护资金短缺。我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问题由来已久,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需要政府的有效干预,靠市场机制根本无法解决。由于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特性,决定了政府既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要供给主体又是产权主体,政府理应提供必要的维护资金。然而由于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长期暴露在外,受自然环境的风化侵蚀,必须经常性的进行维修和保养,而维护、保养基金和经费的短缺,造成大部分基础设施有人用而无人管,这就导致了水利基础设施的逐渐荒废。

目前,国内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大多是以农民提供义务劳动为主的,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民自己预期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维护投入明显不足,加之农民自身素质原因,在维护中经常存在搭便车和机会主义倾向,势必降低水利基础设施的可持续使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大型灌区设施失修老化的数目就有200多个,效益无从充分发挥,险情更是不同程度的存在,极大的威胁着农业水利安全。仅以渠道工程为例,在被抽样调查的渠道设施中,较为完好的设施仅为5%左右,失效以及报废的设施占到了约25%,严重老化的设施就占到了70%的比例。

(二)单一供给主体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能力逐渐弱化。随着水资源开发率的增长,水利工程的边际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一次性资金投资大、回收期长以及它的公共物品属性,已远远超越了现有政府财政状况的承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半段我国灌溉面积平均每年增长相对较快,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后,我国农业有效灌溉面积增长幅度呈现减小的趋势。一些统计数据也说明政府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在慢慢下降,其投资力度相对于其他行业的比例逐渐减弱。这样的状况导致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总量明显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的有效刚性需求。

(三)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建设者和使用者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我国在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事业性质的企业化管理,而管理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提高收入,并没有形成节水的意识,因为节水就意味着收入减少,从而就导致了管理者节水意识的淡薄,造成基础水利设施的运行成本长期以来居高不下。另外,政府对水利基础设施的直接干预和管理,很少考虑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率,也不太关心水价和水权等问题。由于管理单位的不计成本或高成本,使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用于水利基础设施的财政预算压力过大。行政管理下的供水体系只认可管理者与供水者之间的行政管理关系,对于水利设施经营管理者和取水许可证持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予承认的,这就使得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的经营管理者缺乏改进经营管理和提高利用效益的有效激励。

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改革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政府代办的管理模式弊端已初现,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必须走政府扶持和农民自主管理相结合的道路。依据“谁负担、谁受益、谁所有、谁投资”的原则,组织和建立科学合理的合作组织,明晰所有权,这也是农业水利改革的核心。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需要有一个能代表广大农民利益和意愿的集体组织来管理,而不能私有化。农民之间可以协同互助、自主自立地管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具体讲可以有以下几种实现形式:

第一,股份合作制企业体制适合运作经营性的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应参照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管理办法,组建企业法人实体,实行企业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使得劳动者权利与所有者权利相结合,采用股本和劳务共同分红的办法,管理以向农村企业、种植场、果园、养殖场供水为主,兼有村民生活供水任务的农业水利基础工程。

第二,大中型灌溉区域的经营管理应该建立经济独立自主的灌排区。大中型灌区应该在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下,建立起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拥有基本的经营管理自并按企业化管理的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可目前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灌区以管理经营者为主体,基本上没有财权,行政过多干预灌区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管理权限,水费上缴地方财政后,再通过一定方式划拨,当然更谈不上调水权。这种管理不利于灌区科学管理和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灌区经济的发展。

第三,采用“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体制管理农户自用设施。农户自用设施这类工程是农民的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政府也可酌情在经费上给予补助。当然,农户自有工程允许农户之间按平等协商、互利互惠、有偿服务的原则,调剂自己用不完的水,弥补其他人的短缺。

第四,采用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体制管理较多农户受益的小型公共水利基础设施。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体制具有许多优点。一是民主选举负责人,合作组织有章程,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管理成员出工、出资分摊以及水费计收等大事。二是合作组织按法律规定注册登记,受法律保护,是有法人地位的服务实体,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三是不按乡村行政区划组建,可避开乡或村借水费名义搭车收费或截留挪用等问题,更符合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特殊要求。四是明确用水户是建设主体、所有者主体、投入主体和受益主体,构建了以用水合作组织为中心的共同利益体。五是管理机制灵活,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有设备的出设备,以工换工,以工换水,以物换工,以资换工,每个成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都由章程规定。这种合作机制特别适合受益农户较多的跨村或跨乡的小型公共工程,也可以考虑按水系或渠系范围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体制。

(二)改革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体制。大量易于实施的水利工程项目和水源地已相继建成和开发利用,而尚待开发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具有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社会效益高、财务收益低等特点,这就使得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聚集足够的社会资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自身得不到充足发展,还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第一,要改革单一投资体制,形成全社会共建水利设施的格局。以前单一的投资体制弊端已逐渐显现,在今后的投资上应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投资。对于受益范围较小、属于直属单位工程和生产经营性资产,应由受益群众自筹资金安排;对于非盈利性成分较大、社会公益性强的工程,投资主体应为国家财政,即由各级政府预算内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工补农资金、水利建设资金、水利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安排投资;对同时具有盈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特点的工程,其投资主体应为受益群众、国家财政和水管部门,即由受益群众的自筹资金、国家安排财政补贴资金和水管部门的自筹资金或贷款来安排投入。

第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所有制方式筹集各种社会资金兴办水利事业。兼具盈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的工程以及纯生产经营性工程,均可采取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等形式吸引社会各类资金共同建设。纯生产经营性工程可本着“谁负担、谁受益、谁所有、谁投资”的原则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让群众直接参与投资、建设和管理。这样一来,国家、企业、群众和社会共同办水利较为完善的投资体系才会逐步建立起来。

第三,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水利设施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资金投入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水利基础产业是否稳定发展直接关系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关系到水利行业今后的发展前途。水是水利行业的主导产品,它的商品化进程必须加快,也只有这样水利基础产业的地位才能确立。要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实现良性循环,一要靠政策和法律的保护,二要靠提高水利建设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三要靠水利建设队伍素质的提高。

第2篇:基础设施范文

一、主要目标和任务

1.加速推进创业大道建设。创业大道工程是我区设区以来投资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连接新余主城区与下村工业基地、杭南长高铁新余站的主通道,也是全区34项重点工程之一和全市70项重点工程之一,对促进下村工业基地发展壮大和未来高铁站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下村工业基地基础设施,极大加快落户下村工业基地的赛维等企业的发展,促进未来高铁站的发展。根据全区重点项目调度会议要求,创业大道建设项目必须在年农历年前全面竣工并通车。区交通局要加大项目调度,督促相关建设单位按要求完成项目建设,加快建设进度,严格履行合同要求,争创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2.加快推进霞江大道、世纪路、创新路建设。区交通局要督促三条道路的相关建设单位,按照相关合同要求,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完成相关建设工作。

3.继续推渡改桥、渡改桥、中元渡改桥建设。改桥力争在年农历年前完成大桥主体工程,渡改桥、元渡改桥力争在2010年3月底完成大桥主体工程。

二、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工作督导。在时间紧、投资大、任务重的情况下,区道路桥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实行星期汇报、会议制度,每星期收集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及存在问题,形成汇报材料向各成员单位通报;每星期召开一次会议,听取项目建设情况,分析、协调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各有关乡镇(办)和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加快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当前中心工作议事议程,成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指挥和工作专班,具体负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指挥、协调、征地拆迁、筹资等工作。区里将抽调区法制办、区委督查办、区交通局、区财政局、区审计局、区监察局等相关部门,组成专门的督查工作组,对相关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相关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各项政策支持的落实情况,纳入各乡镇(办)和相关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第3篇:基础设施范文

基础设施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瓶颈。突出表示在三个方面: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乡村基础设施滞后;农业产业化基础条件差。因为这些瓶颈因素的巨大制约,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地理位置偏远的山区。多年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要素流动不畅,增长动力缺乏,经济社会虽然也在稳步发展,但是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效果相比,差别却在进一步拉大,因此,全州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必需鼓足干劲,抓住“十二五”黄金机遇期,打基础,破瓶颈,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我科学发展夯实基础。

破瓶颈,打基础。交通要先行。便当的交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位的硬件条件。当前,建6条高速公路,随着铁路、铁路州内段扩能改造、机场扩建、沅江千吨级深水码头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加快推进,十二五”期间,交通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完全改变交通落后的面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优先领域之一,要积极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努力向国家、省争取更多交通建设政策、资金、项目上的支持,加大投入;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职责,抓好工作落实,加快交通建设;要加大宣传力度,落实相关政策,营造社会各界支持交通建设的良好氛围。

改善乡村的生产经营和民众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乡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平台。积聚乡村人气,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肯定要求。乡村化程度低,州府吉首以及7个县城现代物流、工业园区建设、信息传达平台等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滞后,乡村建设管理水平、乡村环境品质有待提高,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吸纳能力缺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必需把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摆上重要的位置。要抓住“十二五”机遇期,把改善州府吉首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力度推进州市共建共管,力争5年时间让州府吉首的基础设施条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充分发挥好州府的聚集和辐射功能。要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和现代物流平台的建设,力求在工业园区能源保证项目、乡村物流中心项目上有新突破,增强经济承载容量;把打造友好的乡村人居环境作为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根本方向,以上佳的乡村生活品质吸纳人流、物流、资金流,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必需下大力气改善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条件。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柑橘、烟叶、茶叶、反季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逐年扩大,但是农业产业化基础条件差,农村水利、农村电网、农村路网、农业机械化等临时处于落后状态,农业生产效率并没有得到大的提高。农产品量的增长因为没有生产效率的支撑,造成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不高。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和加工,推进农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道绕不过的课题。要整合国土、水利、农业等各方资源,以项目为抓手,成块连片改善农产品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要把农村电网改造、农村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当成民生事业,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得力,加快推进,让我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逐步提高我农业现代化水平。

提出了全力推进优势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民生事业建设“五大建设”发展战略,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立足我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并作出了推进湘西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州,要“坚持基础先行”科学论断。全州广大干部群众要高度统一思想,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的5年里,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证能力,为我科学发展插上翅膀。

第4篇:基础设施范文

2015年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我国本着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提出我国“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而沿线众多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但在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非常薄弱,在自然资源的开发方面也缺设备、技术和管理。这些国家基础设施的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而且在资金方面的缺口很大,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与之对应的是,我国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备优势,而且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使用资金、技术等充分帮助这些国家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最终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先导,更甚者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务实合作的“助推器”。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是正相关的,这点毋庸置疑。“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近期目标主要是贸易、交通、投资领域的合作,为了实现打造完全便利的战略通道的战略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则是战略绕不开的重要环节,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和关键环节。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投资建设,将构建一个由交通运输(海、陆、空)、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等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网络,解决目前制约着“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之间深度合作的阻碍因素,奠定当代世界跨度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的基础。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基础设施项目分析

(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发展特点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2018)和《指数报告(2018)》于2018年6月在第九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上,综合分析63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8个葡语国家的指数表现,指出2018年“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呈现5个特点:一是总指数创出新高,看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合作前景;二是东南亚地区仍是“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合作的热点区域;三是交通与电力继续领跑;四是新政策、新金融、新技术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提供新动能;五是基础设施项目的跨国合作热度有增无减。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基础设施的特征分析

1.面临众多风险基础设施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其一,施工条件复杂,外在环境难以预测。比如复杂的地基条件、多变的气候及其他众多不可抗力的影响等。其二,项目周期长,涉及主体众多。不能避免地会受到许多诸如政治、人文等因素的干扰甚至是阻碍,这是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其三,源于沿线国家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及法律制度等差异性而存在的法律、政治、金融、经济、战争等风险。2.融资模式复杂我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先前主要采取我国政策性银行(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等)给予东道国优惠贷款,项目指定由我国大型国企承建的方式,是一种集援助、投资、贸易一体化的新模式。然而,基础设施项目对资金的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建设不断扩大,我国政策性资金援助和投资不能满足项目需求,从而吸引了社会资本和海外资本加入基础项目建设的投资者队伍中,资金来源不再限制于财政资金。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模式是以投资者为核心的合作共同建设模式,实施具体表现形式为PPP模式等。

三、审计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监督系统,在“一带一路”倡议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预防、揭示和抵御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和风险,推动跨国基础设施项目规范运作,达到预期效果。

(一)审前调查准备充分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项目审计,审计人员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背景、战略目标、国家方针政策、外交政策等等因素,在此基础上看清经济事件的本质;还要了解并掌握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政策,清楚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注意特殊要求,对基础设施项目合同的法律风险进行充分的审计调查,减少项目风险。

(二)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

国家审计在基础设施项目不同阶段确立不同的审计重点,实施动态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在项目前期阶段,国家审计应该重点审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期,私人资本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会有提高收费价格、做大投资成本和多占经营资源等机会行为,监督缺失可能会造成私人资本侵占政府经营资源的不良后果,所以国家审计应该对成本核算重点审计。在项目竣工阶段,国家审计应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绩效审计。

(三)开展沿线国家协同审计

“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项目是跨国性的工程项目,其审计主体既有沿线各国自身的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也有区域性的政府审计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区域性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有世界性审计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和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中国作为全球审计大国,审计署在联合国审计方面经验丰富,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署应该领导和协调沿线各国政府审计开展协同审计监督,开展多层次、多渠道沟通磋商,服务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四)推进大数据审计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当代,审计署应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方式,创新审计技术与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大力加强各国国家审计实施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审计云”平台,推进沿线国家数字化审计的发展,以达到各国审计信息共享的目的;建立信息交流渠道和完善沟通制度,以便高效、及时、准确地交流审计内容。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项目面临的风险众多且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以风险防范为主导的审计技术项目审计,需要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大数据”的构建和大数据模型的开发,将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审计技术的重要选择。

(五)重视综合绩效审计

“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设施项目竣工后,国家审计应该对项目进行综合绩效审计,对项目进行系统、综合的评价,对项目绩效进行系统、全面总结和审查,为未来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及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传统基础设施项目绩效审计的审计重点内容是项目进度、施工效率、建设质量和成本管理等。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基础设施项目,还应该进行经济效益审计、社会效益审计和环境效益审计,对是否达到战略目标,审计项目是否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以及环境保护方面起到预期效果进行审计调查研究。

第5篇:基础设施范文

这与关键基础设施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有关。美国在2001年《爱国者法案》中给出的定义具有代表性:关键基础设施指对美国极为重要的系统和资产,不论物理的或虚拟的,其遭到破坏或失去运转能力时,将对美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公共健康或安全中的一项或多项产生破坏性影响。显然,关键基础设施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其一旦瘫痪或被摧毁,国家安全乃至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福祉都会受到致命影响。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

参照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单列一节进行重点规范,并给出了关键基础设施的范围。某些法律学者对这种列举范围的方式不是很习惯,有的担心挂一漏万,有的担心语焉不详。事实上,这是国际通行做法,至于法律学者们担心的问题,一般是通过具体的政策来解决。

美国是最早给出关键基础设施范围的国家。1998年5月,克林顿政府了第63号总统令《对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的政策》,列举了8个重点行业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信息和通信、银行和金融、供水、运输、电力、天然气与石油、应急服务、政府运转。其中,前6类行业属于私营部门。

2003年12月,美国第7号国家安全总统令《关键基础设施的识别、优先级和防护》,该令确定了17类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资源(CI/KR):化学制品、商业设施、通信、大坝、国防工业基地、应急服务、能源和电力、金融服务、食品和农业、政府设施、公共健康和医疗、信息技术、商用核反应堆及核材料与废弃物、运输、饮用水和废水处理系统、邮政和货运服务、国家纪念碑和象征性标志。2008年3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将关键制造业作为第18类CI/KR。

2013年2月,美国13636号总统行政令《改进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和第21号总统政策指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和弹性》,将关键基础设施重新确定为16类(不再沿用“重要资源”的概念):化学制品、商业设施、通信、关键制造业、大坝、国防工业基地、应急服务、能源、金融服务、食品和农业、政府设施、公共健康和医疗、信息技术、核反应堆及核材料与废弃物、运输、水和废水处理系统。

总体而言,多数国家都正式或非正式地定义了关键基础设施的范围。美国定义的CI范围比其他国家要广。其他国家有而美国没有的关键基础设施包括:印刷媒体、文化资产、空间研究及设施(包括卫星)、科学研究等。

立法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

我国早在2003年时已经要求“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并且在实践中明确了基础信息网络是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重要信息系统是银行、证券、保险、民航、铁路、电力、海关、税务等行业的系统,即俗称的“2+8”,相关保护工作也常抓不懈。但整体而言,我们与国外差距很大。《草案》提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表明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作进入正轨,解决了长期存在的以下问题:

范围不全。相比世界其他国家,我们有很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尚未纳入保护视野。《草案》首次明确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包括基础信息网络、重点行业信息系统、公共服务领域重要信息系统、军事网络、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政务网络、用户数量众多的网络服务商系统。最后一类系统中很多由私企运营,运营者可能对其列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不适应,但当网络服务商的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时,其安全已经不再是企业自身问题,而成为一个公共问题、社会问题甚至国家安全问题,理应承担更多责任。一些国外机构可能会拿这个做文章,但事实上美国的关键基础设施有87%受私营企业控制。

第6篇:基础设施范文

9月5日、6日,国家发改委连续批复一系列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5日公布批复25个轨道交通项目、20个其他交通仓储项目、1个能源管道工程项目和3个企业借用境外商业贷款项目,总投资规模逾7000亿元;6日共批复13个公路建设项目、10个市政类项目和7个港口、航道项目。两天内集中公布批复的项目合计,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实,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及其对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掣肘已经有目共睹,即使“金砖国家”这样的热门新兴市场经济体也不例外。7月30日至8月1日,史无前例的连续大断电就充分凸显了印度的基础设施短板何其严重。

基础设施滞后从效率、区域发展平衡、收入分配等许多方面拖累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据世行统计,2006年,停电给印度造成了6.6%的销售损失;中国2003年同一指标为1.3%。

巴西港口则以延误而“驰名”于国际贸易界,从巴西出口一个集装箱的成本是中国的两倍以上、印度的1.5倍以上。2010年,巴西经济增长率达到7.5%的20余年来最高水平,2011年便急剧跌落至2.7%,2012年第一季度更落到0.8%,预计2012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在2%以下。如此急剧减速,固然根本原因在于外部市场行情波动和汇率、财政等宏观指标不稳定,但基础设施滞后至少对此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是众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共同的长期的迫切愿望,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剧烈震荡、经济增长率大面积急剧失速的背景下,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更被视为启动有效需求的强有力工具。毕竟,从罗斯福“新政”到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后,中国启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卓有成效地实现了当期反危机目标,而且建立、巩固了国家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2012年以来,一度备受嘲讽的“铁公基”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工具重出江湖,也有外部经济环境阴晴不定、国内经济减速的背景。

然而,今天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要想重演当年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抵御东亚金融危机的成功,却面临重重困难。

首先,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和尖端科技发展计划本身就不现实,计划拨付的资源太少,实施的时间太短,有竞选宣传价值,却难以落实。巴西的1330亿雷亚尔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令人振奋,但根据中国和欧洲、日本等国建设的经验,要想仅靠这笔大约4000亿元人民币的计划投资就建成1万公里铁路(包括里约热内卢-圣保罗高铁)和7500公里高速公路,实在有点不可思议,除非其铁路和公路特许经营权出售计划能实现。

即使有了比较可行的计划,财政能力虚弱导致可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财力不足、土地私有制导致征地争端频发且难以化解、政府动员能力低下。所有这些问题也都在妨碍着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从纸面走向现实。2007年,巴西卢拉政府曾宣布投资12亿雷亚尔修建公路,计划在2013年初竣工;但直到2012年2月,真正到位的资金也只有1亿雷亚尔,先前提出的8项工程,直到2012年8月还有5个工程尚未动工。

即使基础设施得以建成,配套产业跟不上也常常使得新兴市场基础设施难以发挥全部潜力。印度近年火电厂建设规模颇大,以至于成为中国电力设备厂商竞逐的良好市场,但煤炭等燃料供给不足,导致火电厂发电能力大量闲置。2011~2012年,印度煤炭公司产量同比仅增加450万吨;印度煤炭公司预计,如要满足2012~2013财年的燃料需求,产量还需要增加6400万吨,而这是无法达成的目标。

不合理的定价机制更使得新兴市场经济体基础设施运营难以为继,无法实现滚动发展。印度电力部门就深受电价过低之苦;尼日利亚天然气企业之所以不乐意向国内电厂供气,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出口价格远远高于内销价格;而除非定价合理,否则巴西出售9条公路和12条铁路特许经营权的构想也不可能实现。问题是,在选举压力下,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政府很难甘冒得罪选民的风险决定提高基础产品、基础设施服务价格。

第7篇:基础设施范文

关键词:运输基础设施融资政策融资方式

1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产业,是维系国家社会生产和生活正常进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基础保证,在我壳肮ひ祷痰目焖俜⒄菇锥危耸湟翟诠窬梅⒄怪械牡匚缓妥饔酶油怀觥t耸浠∩枋┙ㄉ枳魑耸湟捣⒄沟囊幌钪匾谌荩浞⒄钩潭冉苯泳龆ㄆ渌鞑捣⒄沟奈镏驶⑹谐〗灰椎男屎屯蹲驶肪车母纳啤u蛉绱耍昀矗夜愿上咛贰⒏咚俟贰⑹嗯⒐屎皆酥行奈氐悖罅ν平耸浠∩枋┙ㄉ琛v粒玻埃埃澳昴夜耸湎呗分校酚死锍蹋?8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沿海港口万吨以上泊位646个,民航机场129个,航线1120条,里程151万公里,管道运输2.5万公里。货运量总计135亿吨,货物周转量总计43359亿吨公里。

尽管这样,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而美国为6869.3和253.59,德国为14680.4和65.94,印度为5403.9和21.6,巴西为1885.8和118.4。由此可见,我国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要改变目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状况,必须加快建设速度,加大建设力度。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数量巨大,建设周期长,在建设中面临资金投入需求大而实际投入不足的矛盾,这单靠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自身积累和国家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在对交通运输的投融资政策上,必须进行改革,以增加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

实现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融资,对于集中解决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有效的推动我国各产业发展的投资收入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有效融资,实现运输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建设,也是发展基础设施平台,加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的重要一环。

2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政策的主要模式

在我国加入wto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内部形势下,运输基础设施融资政策的转变必须适应内部和外部的现实条件与要求。调整后的政策应建立起政府投资主体和其他投资主体并存的综合投资体制,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但必须看到,在各种投资中国家投资仍是交通运输建设投资主渠道,其他多种投融资方式则起着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管理与加大收益的作用,以适应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目前试行或可选择的融资政策可分为以下几类,应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加以规范并综合应用:

(1)政府直接投资这是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政策,对于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此种政策仍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主要优点是社会效益好,消费不受限制,国家的控制力度高。其问题则是普遍存在投资主体的目标模糊不清、责权不明确、激励动力不足。同时,政府直接投资生产的品种单一、供给质量低,而且使用中缺乏维修保养,损耗较为严重。

(2)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对于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且投资盈利较低或风险较大的基础设施,可以采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投资方式——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政府起着引导私人投资的作用。比如,可以采取投资参股、无偿赠款、提供优惠借款、提供借款担保、无偿或低价提供土地和减免税收等方式。日本在1987年由地方政府和私人团体共同投资的公共企业中,运输和道路投资企业126家。在我国现有的相关政策法规中,对这一方式也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尚缺乏明确的法制保证。对私人及外国投资者而言,其利益的保护和投资环境的安全性是进行投资决策着重考虑的方面。现有的交通运输法规尚未包括这些内容,今后应根据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需要完善相应法规,以大力推动这种融资方式的开展。

(3)政府管制下的私人投资对于单位投资额不大的基础设施,如公共汽车、电车、缆车、渡轮等,可以由政府授予企业特许投资权,然后对其价格、数量、利润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管制;通过特许方式限制一些行业的经营者数目;通过规定利润标准来控制企业的盈利水平。这样可以在政府的管制或引导下形成具有竞争性的投资准市场,投资者自担投资风险。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具有提高投资效率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政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财政负担,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4)在政府允许的条件和范围内,完全由私人投资这种投资方式仅限于不存在直接收费困难而且具有竞争性的基础设施。因为此类设施便于私人投资,所以政府可以不予直接投资或进行经济资助,收费标准由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情况调节,私人投资完全受市场调节。比如采用bot方式发展公路、电站及地铁等。

总之,交通运输业资本的来源要从单渠道转变为多渠道,既可来自国家投资又可来自资本市场;既来源于政府又来源于民间;既来源于国内,又来源于国外,各种有效的新的融资方式都可以用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

3融资政策中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积极开放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吸引各种投资进行开发建设,可以缓解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但是融资政策的制定,如不能很好解决政府投资与各类私人投资之间的关系问题,也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融资政策中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就是在民营、私营化趋势日益风行全球的形势下,处理好公私双方之间的伙伴关系,以求既能在融投资和经营管理方面充分发挥私方的积极性,又能使公方在权力下放的同时继续依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要求融资政策的制定一定要明确政府的职能责任及其同私方的伙伴关系,非如此不能调动私方投资的积极性。就政府而言,要提供高效而透明的法律环境,使私方得以建立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营运系统。融资政策的制定要能监督公私伙伴关系的运作,又不干预其商业性质的事务。并成为鼓励公开竞争、处理公私关系的一个公平准则,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融资方式上,需要制定一个健全而明确的法律框架,规定怎样组织和建立公私合营的伙伴关系。这可以增加合作关系的可靠性、公开性和透明度,成为吸引国际参与和引进长期投资的前提条件。如国外常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开发模式,它是由政府特许投资者在一定的时期内拥有和经营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偿还债务并收取一定的资金回报收益;特许期满后,项目无偿地转移给政府;政府保持对公共物品的终极所有权,并最终能够获得正常运行的资本设施的经营权。bot方式可以在有效地吸收各种投资(大部分是外资)情况下,减少政府债务,并借鉴和利用私营机构高效的经营管理方法。我国目前也已开始采用这一方式,而在实行“建设—经营—移交”的规划以前,应在租让法规中明确规定这个过程的各项原则与各有关方的责任,并且还要有更为详尽的、操作性很强的、成套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其成功。又如abs(asset-backetsecuritization即以资产为支持的证券化)方式,它以项目所属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所能带来的预期收益为保证,通过在资本市场发行证券来募集资金。abs方式是近十几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从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践看,交通基础设施很适合该融资方式,但我国目前尚未有专门的制度予以规范。由于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产生一定的问题。

因而,对于这些先进的融资方式,需要进一步按照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范与实施,完善我国的交通运输政策与法规,以推动我国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各产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美〕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孙光圻.《国际航运管理政策与法规》.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第8篇:基础设施范文

根据中共__县委办公室 __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__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巍办通〔20__〕10号)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20__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20__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20__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__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 %,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外级公路1293 公里占69.25%。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 “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1.07亿立方米(其中工程蓄水6444万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54.9%。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11.15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7.1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新建35kv线路12.5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22公里、400/220v线路1316公里,更换(新装)高耗能配电变压器476台,改造户表56237户,实现了全县所有自然村通电。建成节能灶58452户,沼气池10546口,太阳能12700平方米,微型水力发电机3500瓦。

4、林业方面。完成退耕还林12.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 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9万亩;实施天保工程管护森林215.9万亩;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其中华山松18万亩),核桃种植面积达44.5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0.7%。全县共有6个国有林场和10个乡镇林业站,54个天保站点,建成林木种苗基地2个,成立森林防火队2个。

5、畜牧方面。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网络上建成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9个,乡镇服务站所场16个;牛冻精改良服务网络上建成冻精改良站点45个;动物防疫体系上建成县级兽医防治站1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点14个;改造和新建标准卫生牛厩10.1万平方米,羊舍2.5万平方米,猪舍3924平方米,禽舍7260平方米;饲草料加工贮备设施配套农户铡草机239台,建青贮氨化窖3.33万立方米;建成牲畜交易市场17个,交易棚600平方米。

6、信息化方面。建成450兆基站4个,建成移动基站、联通基站70座,架设光缆770公里,固定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8.4部,移动电话用户达6.8万户,互联网用户3076户,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0.5%和96.1%。

7、教育方面。建成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

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5所,小学83所,教学点216个(其中一师一校点168个),幼儿园66所(其中社会力量办园64所),乡镇化技术学校10所。全县校舍建筑中还有危房面积71614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28℅,其中中学c级危房425平方米,d级危房21617平方米,小学c级危房100平方米,d级危房49472平方米。8、卫生方面。完成县人民医院的整体搬迁工程,完成青华、五印、紫金、庙街、巍宝山、牛街、大仓7个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完成县疾控中心检验大楼、县血防站、保健院业务楼建设项目;完成75个村级卫生室改造建设项目。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网底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9、文体方面。实施“两馆一站”项目工程后,建成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建成南诏、巍宝山、大仓、永建、牛街、庙街、五印、紫金8个乡镇文化站;建成农民体育活动场地309个;完成县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

二、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1、乡村公路等级差。虽然我县的公路通达率很高,但存在公路等级低,县与乡、乡与村之间的公路路面窄,路况差,村组公路多数为等外级公路,抗灾能力低,缺桥少涵的问题比较普遍,晴通雨阻现象非常突出。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瓶颈,为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人流、物流发展等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因素。

2、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一是我县水利工程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主体工程设计标准低,病险水库较多,现有的大部分已超过规定使用年限,抗灾减灾能力低。二是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低,特别是山区因蓄水能力弱和排灌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很大程度上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三是因水利设施滞后,我县的稳产农田不多,农业旱涝保收不稳定,产业结构调整难,农民经济增收困难。四是全县还有近10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

3、能源建设工作任务艰巨。一是我县电力骨架网布局不理想,5个110kv、35kv变电站主要集中在县城东部,西部山区无高压输电线路和35kv变电站。二是一、二期农网改造时由于投资限制,规划设计不完善,加之全县还有近2万多农户未进行农网改造,甚至还有少部分“无电人口”存在,供电需求矛盾非常突出。三是现在实施的沼气池建设项目因补助资金少,农户自筹能力弱的因素,致使建设进度慢,全县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上难度比较大。四是我县目前所计划的水电站和风电站建设因各方面的因素制约,前期工作进度缓慢。

4、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文体上:一是全县还有6个乡镇文化站需要进一步新建和完善;二是农村文化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少,很多村没有图书室、文化室等;三是全县81个村委会中仅有24个村委会有体育活动场地34块,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需求。教育上:一是中小学现有校舍建筑中危房面积还占总面积的28℅,“危改”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二是学生和教师的住房使用面积远远满足不了目前需求,现有的大部分已是危房;三是随着一些小学分校点的撤并,许多学生集中到村中心校,中心校的教室和宿舍满足不了撤并后的需要。卫生计生上:一是大部分农村卫生机构房屋因建筑面积小不达标,并有部分危房需要改造;二是县计生服务站搬迁新建难度大,且9个乡镇计生服务所有7个需要改扩建,2个需要新建;三是90%以上的农村卫生计生机构缺乏基本医疗设备,难以开展好服务工作。

5、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一是农业服务站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村级条件更差,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满足新农村的建设和农业发展需要;二是还有部分自然村没有通广播电视,致使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存在盲区;三是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农村通讯设施入户率和网络化程度极低,对市场了解和信息的掌握不及时;四是多数农村村庄无消防基础设施,无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抗御火灾事故的能力十分薄弱,村庄生活环境差;五是好多公益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存在重建轻养现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养护责任不落实,缺乏后续投入和维护管理,难于发挥其效益。

6、农村项目规划缺乏前瞻性,前期工作严重滞后。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是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规划时往往只考虑到目前的状况,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超前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了发展需要,与农村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在项目前期工作上,虽

然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对前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加深,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高质量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前期工作的项目不多,未形成项目的良性滚动递补格局,特别是国家扩大内须,加大投资力度以来,由于我县多数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的深度不够,严重影响了项目的争取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7、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近几年来,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增加很多,但对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说,资金的投入量远远满足不了建设的发展需要。二是项目建设资金实行国家、省、州和县的分级配套政策,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除国家补助的资金外,省、州配套资金少,县财政无力配套,形成投入结构上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致使建设进度慢,工程质量相对较差。

8、项目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多种制约因素。一是土地和林地目前都已承包到户,在农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占用土地和林地的协调难度大;二是由于上级专款下达滞后,延误了项目建设施工的黄金期,致使工程质量难保障和建设资金的增加;三是我县山区面积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又点多面广,原材料运输距离远,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四是我县农村人口多且文化素质偏低,对项目的实施认识浅,支持力度弱。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加大了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和实施难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顺利实施或无法实施。

三、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机遇,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在现有建设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实施规模,切实改变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一是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尽早实现全县县乡公路油路化,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或弹石路,所有自然村通公路并实现弹石化;二是加大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争取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三是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力度。努力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等清洁能源,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灶。积极争取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切实解决农村用电难、用电贵的问题。尽早启动无电村电力设施建设,力争使这些村庄早日通电。认真开展好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的前期工作,促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四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优先解决血吸虫病区及水污染严重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努力争取非血防区群众饮水安全工程,彻底解决全县的人畜饮水问题。五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解决农业服务站所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确保技术服务的顺利开展和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六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争取新一轮的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所建设,积极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七是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重点抓好移动基站、电信基站建设工程和电信网络光缆建设项目,做好乡镇综合信息传输网建设工程及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切实为三农服务劣实施基础。八是加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力度。重点解决村内道路、排水、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

四、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20__年是国家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全面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争取农村基础建设项目的关键之年。为尽快改变我县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的重要性,做好项目的论证、申报和争取工作,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完善项目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1、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一是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做好我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县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要有前瞻性,要结合国家政策,从适应未来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需要出发,在充分研究我县目前的基础条件上,科学提出我县短期、中长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区域布局和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的龙头作用。二是突出重点,认真做好各涉农部门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行业专项规划是在调查研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政策和发展需要,从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出发而科学编制的,其主要作用是科学指导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县总体规划科学编制的依据。涉农部门要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并按规划的内容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三是因地制宜,切实做好村镇的发展规划。各乡镇在制定村镇建设发展规划时,要结合实际,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有重点、有特色,科学合理地确定本地范围内小集镇布局、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布局,有计划地控制自然村的发展,引导自然村人口向小集镇聚集,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留出空间。

2、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规划、编制可研、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土地(林地)审批、项目审批等。前期工作开展的好坏和所做材料的深度是影响项目审批和实施的重要因素,直接关系到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州对项目建设的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的大小。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培养专业的人员来做此项工作。一是要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加强项目的收集、整理,完善各行业的项目储备库。二是要围绕国家投资方向、产业政策和市场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时对项目进行筛选,做到滚动储备。三是对已经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想方设法向上争取和自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切实开展好项目前期工作,为争取建设资金打实基础。四是根据我县的优势和特点,包装、策划一批竞争力强且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去招商引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3、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争取力度。中央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确保我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出台十项政策措施来扩大内需,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我们要抓住这个良好机遇,坚持“建设靠项目,吃饭靠财政”的思路,踏踏实实搞好项目的申报和争取工作,发挥项目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因此,各部门在项目争取工作上一定要主体明确,突出重点,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优化、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等领域,抓紧争取并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强、投资见效快的重大项目。一是要认真研究上级投资政策,筛选一批体现我县特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竞争实力、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上报,力争进入中央、省州的项目库和发展规划盘子。二是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沟通,积极捕捉项目动态信息,切实转变工作观念,树立起“争、跑、要”的思想,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上下联动,加大对中央、省州投资项目的争取力度。三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好部门优势,多部门联合,主动与中央、省、州有关部门沟通联系,了解信息,共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发展良策,积极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四是要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全民招商的社会氛围,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战略,做好涉农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

4、切实做好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一是各部门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相关职能部门要坚决执行

各项优惠政策,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投资成本;项目实施单位要抓紧组织实施,认真管理,确保进度和质量;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大对项目建设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二是建立开工项目管理联动机制。发改、经济、城建、国土、环保等有关部门对项目立项报批、规划选址、征地拆迁、招投标等工作环节,要采取统一协调,特事特办的原则,限期完成各项审批手续。对于计划新开工的项目,发改局、经济局要全力做好前期协调工作,城建、国土等相关部门要提前介入,做好引导和配合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全面落实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在工程项目的立项、报批、设计、预算、招标、施工、验收、审计等环节,均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杜绝、弄虚作假。四是加强协调配合,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项目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设中需要各部门、各乡镇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各部门、各乡镇一定要站在识大体、顾大局、讲政治的高度搞好服务。五是继续坚持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实施责任机制,将领导包抓建设项目拿入目标责任考核,强化分工负责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好项目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5、提高金融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金融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力度,扶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带动农业综合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引导企业和农户积极建设一些与其自身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性设施。二是为了降低金融部门的信贷风险,鼓励信贷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目前农村经济薄弱,有效抵押资产不足的情况下,政府要完善信贷担保机制,抓住当前政策性贷款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机遇,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作为贷款担保资金,确保银行贷款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从而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三是为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贷款实施优惠利率和财政贴息的政策,配合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对项目建设贷款贴息的争取力度,鼓励农业企业贷款建设与其生产经营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9篇:基础设施范文

一、县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该项工作投资120万元。城市规划区现状地形图由具有甲级资质的省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测绘,面积40多平方公里,布点面积达到60多平方公里。目前,已准备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所需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基础资料等材料,7月下旬由北大城市规划学院着手规划。

二、路标准化整治建设工程。该工程北起沭新大街,南至常林大街,全长720米,主路面宽16米,总投资370万元。道路主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人行道用道板铺装,所有管线一律埋入地下,道路两侧设置路灯,统一设计灯箱广告。本着“先拆迁、后开发、再配套”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运作方案,道路两侧开发均采取组团开发方式,开发总面积可达10万平方米,由各单位拿出建设设计方案,经整治指挥部审查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在各单位做好深入细致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共同努力,拆迁工作进展快,效果好。到目前为止,拆迁工作已近尾声。部分单位进行了建筑设计,做好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县供销联社土产公司已放线开工建设。

三、河南岸标准化建设工程。该工程为河整治二期工程。具体工程包括道路红线内建筑物拆迁、管线改造、截污管道敷设、部分路段挡土墙加高、道路建设、亮化建设、绿化建设、北岸工程扫尾等内容,需敷设管道3155米,设置检查井85个,总投资710万元。截污管道敷设工程6月17日进行了招标,6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河北岸已完成施工垃圾清理、挡土墙、河道清淤等扫尾工作,护栏安装正在进行中,正源路南段的土路改建工程正在铺设路基。

四、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该工程采用由省城建设计院设计的“一体化氧化沟”工艺,工程规模为日处理污水2万吨,总投资2200万元。4月10日,省建设厅组织有关专家对污水处理厂的初步设计方案提出了修改建议和意见,现已报省计委立项,待报国家计委批准后,争取国债资金投入建设。

五、路标准化改造工程。该工程北起327国道,南至半路桥,全长4900米,红线控制宽度40米。改造方案为:挖除现有绿化带,取消三块板,将道路改建成一块板结构,主路面采取水泥混凝土结构,有效宽度为21米,总投资870余万元。同时搞好排水系统、亮化、管线改造等工程建设。整个路段分两个标段进行了招投标,6月14日全线开工,计划于年10月1日竣工。目前,已经完成路绿化带、路灯、管线拆除和迁移工作,排水渠挖掘、修建及路基开挖工程正紧张进行。

六、街西段建设工程。该工程全长4335米,设计红线宽度40米,主要包括路面建设工程、排水工程、亮化工程、管线工程和桥涵工程,总投资800万元。目前,土地、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已落实到村、到户。桥涵工程于6月13日开标,现已开工建设;7月1日进行了路面招标开标,近期将开展施工,计划于10月中旬竣工。

七、一中新校二期工程和职业中专校舍扩建二期工程建设。一中新校二期工程建设共投资4000万元。截至目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教学楼及女生公寓楼已进入内外部装饰及内部配套阶段;硬化路面10000余平方米,铺砌学生公寓周围地面8000余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50余亩。自来水工程和高标准配电室项目已动工建设。职业中专二期工程计划新建学生公寓两座、教学楼一座、餐厅一个、实验实训楼一座、办公楼一座,总建筑面积21100平方米,总投资949.5万元。目前,投资180万元新建的4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已进入内部安装及装修阶段;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餐厅已于5月3日开工建设;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新教学楼图纸设计已经完成。

八、S225省道--段加宽、改线工程。该工程全长35.74公里,设计二级公路标准,使用年限12年,路基宽18米(加宽路段路基宽28米),路面宽12米(加宽路段路基宽15米),共计建大桥2座,中桥2座,小桥15座,涵洞79道,路基土石方69万余立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路基、小桥涵修建工程分3个合同段,已全面开工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工作量的60%以上。其中,第一合同段已完成90%以上;第二、第三合同段完成50%以上,一个月内可完成路基、小桥涵工程。预计9月份完成硬化工作。

九、“村村通”道路硬化工程。该工程需硬化865公里,分3年完成,今年一期工程计划完成184公里,总投资6440余万元。目前,全县各乡镇都已完成计划工程的勘测设计,共铺设路基31.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