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会计学范文

基础会计学精选(九篇)

基础会计学

第1篇:基础会计学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现状 问题 方法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着重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会计初学者起着基石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是否能学好会计专业的一系列课程,甚至关系到其以后是否有兴趣有实力从事会计行业。

一、时代向会计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给会计工作和会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实务操作中的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涌现,使会计处理变得更加灵活,会计选择的空间更大,时代要求我们的会计教学亦与时俱进,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未来会计工作者思维更缜密,应对更灵活。

二、中专院校会计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

单就中专院校而言,生源的严重萎缩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或者干脆取消“门槛”,学生素质普遍下降,部分教师缺乏授课热情,教学效果堪忧。

1.学生基础较差,主动性不够

中专院校的生源门槛低,相对高等院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缺乏,无论在系统性还是理论深度层次,都不如高等院校的学生那么全面、有深度。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表现出许多不适应,表现为老师讲授的内容学生不易理解,感觉入门难,信心不足。因此学习比较被动,直接影响了授课的热情和质量。

2.教学方法单一,针对性不强

老师忽略了基础会计教学对象所学本专业的特点,习惯性地采取与以往无差别的教学模式。仍旧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强调会计核算的原则、要素、科目、账户、凭证、账簿、报表等这些抽象的理论,大而全的教学内容安排对于基础薄弱的中专院校学生来说学的吃力,效果也并不理想。使学生对基础会计只有片断的方法掌握和模糊的知识印象,没有形成应有的会计思想和思维方式,无法让学生系统地理解会计核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有的放矢,开辟中专院校会计基础教育的新模式

对于中专院校这个特殊的群体,不能“一刀切”,应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创新,赋予基础教学生机与活力。

(一)正确引导,培养兴趣,树立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的好,首先要端正态度,主动学习,并树立信心与目标。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会计这个职业的神圣,真正了解会计这个行业的博大空间。由此明白要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通才”和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专才”,基础会计知识的学习是多么重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因材施教,前后呼应,共同成长。

授课之前,对授课对象进行必要了解,针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情况,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授课尺度,讲授过程从易到难,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尽量照顾到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保证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思维拓宽和技术拔高,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知识通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会计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授课过程应避免各自为阵,应注重相关知识的前后呼应,融会贯通,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对知识的掌握逐步加深,思维逐步系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真帐实册,实物演示,直观教学

在讲授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可结合实物演示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其直观理解和印象。还可采用多媒体等手段来辅助教学,比如制作生动形象的幻灯片,通过动画、图表、声音、文字等形式,将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枯燥的内容全过程演示出来,活跃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解放思想,发展创新,探索教学新模式

改变方法首先要转变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转为启发式和参与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仿真模拟实习、课堂讨论、实训基地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对新知识的引入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培养习惯和精神,将学校教育延伸为终身学习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的基础,也是一门应用学科。一直以来,学校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实践操作。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会计专业人士,除其具备专业的从业技能外,良好的道德和职业操守同样不可或缺。行业规范作为实践操作的指南,我们在学校教育时同样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养成遵从规范执业的好习惯,应把对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掌握作为教学内容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2篇:基础会计学范文

1传统《基础会计》教学的模式

1.1教师通常在上课时讲授会计的产生历史,然后讲解会计的含义、特点、作用,会计的方法等,生怕哪一点没讲清楚,学生就不能明白。理论知识讲解偏多,学生缺乏主动性,没有吸引力,不易学生理解和掌握。

1.2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动手时间很少,枯燥无味。

1.3教师授课后离开学生,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对教学效果不关注,不重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2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2.1应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基础会计》的课程地位及课程目标

2.1.1 《基础会计》的课程地位

《基础会计》课程不仅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岗位需求提供最基本、最核心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核算能力和会计监督能力,更要培养会计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社会能力等综合素质,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后续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它在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导向作用、奠基作用和保障作用。

2.1.2 课程目标

就《基础会计》的课程地位而言,笔者认为应达到2个教学目标。

一是学习完《基础会计》课程后,如果有条件,学生起码能在一个企业从事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完成两个任务:

(1)职业认知。按工作过程搭建会计工作的整体框架,为学生全盘处理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并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职业实践。通过单项和综合的实践实训来培养学生会计岗位的通用能力、会计核算能力和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是能顺利通过会计证《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实现一证双能力目标。

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人员的上岗证,《基础会计》课程是考试的必考科目。尽管学生凭毕业证在毕业二年内可以免试《会计基础》科目的考试,但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早日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大部分高校都是大一第二个学期让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现在的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越来越灵活,已使用无纸化测试,能够充分检验学生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和会计信息分析能力。

2.2对《基础会计》课程按教育部“十六号文”的文件精神进行教学设计。

2.2.1 设计理念

在课程设计中,以“工学结合”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和传统课程的最大区别,是不再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是依据工作过程及其对职业人员的能力需求,来选取、序化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

以会计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会计工作任务中,实现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同步增长。理论知识尽管也很重要,但理论的教学应以“必需”、“够用”为度;更重视和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精讲多练,学以致用。

2.2.2 授课思路

会计的工作过程是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通过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来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来登记会计账簿,最后根据正确的会计账簿来编制会计报表。

但编制记账凭证是会计专业的一项专业技术,因此,我们应该首先对“借贷记账法”进行深入细致的展开教学。这是学好《基础会计》的关键环节,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具体做法是:

根据各项经济业务让学生分析所涉及的会计要素,根据会计要素来确定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通过分析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来判断借贷方向,然后编制出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编制记账凭证的核心技术,是正确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可通过同步实训让学生明白编制会计分录的目的所在,理解编制会计分录与现实会计工作的联系。

2.2.3 具体项目设计

依据以上设计理念和授课思路,可对教材进行重组。设计如下6个项目:运用借贷记账法;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更正错账;清查财产和编制会计报表。

就其重难点而言,是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识别方法,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技巧,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及错账更正方法。至于其他的内容,可以略讲,因为可在其他后续专业课程中学习和提高。

2.3采取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积极性

2.3.1 启发式的互动教学法

《基础会计》是一门职业认知课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事物,比如现钞与存款;机器设备与库存商品;房子、汽车、车票等等,让学生理解这些事物与会计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对应关系。

2.3.2 项目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

2.3.3 多媒体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生动演示会计核算方法,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能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易于学生接受。

2.3.4 实物引导法

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等,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

2.3.5 模拟情境教学法

可利用相关会计软件平台进行业务处理的模拟实训。情境逼真,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3.6 仿真实训教学法

通过模拟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使用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按会计工作过程完成一整套会计核算资料,通过模拟实训达到仿真的效果。

2.4教师除了重视教学科研,还应加强对教学课程班级教学效果的跟踪

第3篇:基础会计学范文

关键词:《基础会计》 学习 掌握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作为商务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实践操作技能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新时代的天空中展翅翱翔。那么,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学生,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将会计专业的基础学科《基础会计》学好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想学好《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首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时代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呼唤,认识到《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付诸于行动,完成《基础会计》的学习任务。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启蒙课程,同时还是会计专业所有课程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基础会计》知识掌握的好坏,将会直接关系到对于《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关系到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兴趣。为此,作为商务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站在国家和自身发展的高度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全面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使自己成长为“高技能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二、明确《基础会计》的学习目标

(一)明确的知识目标

要想学好《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必须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商务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明确会计对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基本职能;能够按照会计要素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能够正确而完整地填制各种凭证并且合理进行账簿登记;能够掌握会计的核算程序;能够编制完美的会计报表等,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知识储备。

(二)明确的能力目标

要想学好《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必须要有明确的能力目标。商务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按照经过严格的审核并确认没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完成填制记账凭证的能力;必须具有根据相关凭证进行账簿登记的能力;必须具有根据账簿内容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

(三)明确的职业目标

要想学好《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必须具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必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思想;必须做到诚实守信,不做假账;必须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必须具有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在学习的过程中,作为商务学院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如果发现的问题比较复杂,自己无法独立解决,此时,便可以通过和其他同学之间的探究与合作解决问题,如果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可以求助教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始终确认自己的主置,不能事事依靠教师或者其他同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动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独立自主意识。

四、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世界上没有万能的学习方法,只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学习好是因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基础会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恰当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一)对比学习法

在学习《基础会计》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在《基础会计》中有许多相关和相似的知识,这样常常给自己造成许多麻烦,不是记不准知识点,就是各知识点之间相互混淆,并且时间越久,需要掌握的内容就越多,知识就越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采取对比学习法进行学习。我常常将各种容易混淆或者紧密联系的知识进行前后对比,并将概念、适用范围、优缺点等内容制成表格进行对比学习,这样不但可以将知识系统化,而且还加深了自己对各知识点的认识。

(二)实践学习法

对于《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来讲,实践学习法是一种最为常见,又最为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实践不但可以有效掌握课本知识内容,而且还可以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在实践的过程中,要始终将实践的内容和课本理论知识相对照,并恰当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为自己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其竞争也将越来激烈,这就需要广大高职院校的学子们努力学习《基础会计》等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实践操作技能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周玲.职业学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之我见.职业教育研究.2011

第4篇:基础会计学范文

【关键词】 基础会计; 教学; 会计凭证; 会计账簿; 账务处理程序

对于初学者而言,基础会计属一门全新的课程,其理论体系和学习方法,甚至语言表述与以往学习过的课程迥异,从而导致入门难;而且基础会计讲述的内容较多且分散,使得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抓住重点。为使初学者学好基础会计学这门课,首先应了解这门课程的结构体系。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框架体系和严谨的逻辑关系,只有了解它的内在结构、主要框架,才能真正全面地把握其实质内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就如是,当我们认识了它的基本框架和内在规律以后,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所以初学者应从其切身的实际入手先学习这一课程的内容体系、体系中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课程内容体系中重点、难点等。简言之,应使学习者脑中搭建一个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相关课程内容,将各知识点内容连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一、基础会计课程各章的相互联系

为方便对基础会计这门学科体系作系统介绍,笔者先将结合目前各学校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归入相关的篇章: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会计核算形式)。

(一)从账务处理程序的简略图(图1),看相关各章之间的彼此关系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真实、完整和合法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为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报表。

(二)分步骤演示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

1.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如图2所示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车票、收料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

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从图2中可知,这一过程需要四章知识内容的铺垫。下面通过一实例说明。

例1,A公司销售商品一批给B公司(商品已发出),货款10 000元(不考虑税金),收到一张经承兑的商业汇票。作为A公司来说,收到的是商业汇票,并未收到货币资金,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的权利的增加,即一项资产增加;作为B公司来讲,并未付出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这一笔经济业务对于A公司和B公司两个会计主体来说,产生出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认识;作为A公司,虽然在销售当期没有收到货款,但能否在当期确认收入,这涉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狭义的确认是解决了入账的时间,而入账的金额为多少,这关系到计量属性。具体到计量属性,一般要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素质。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流程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的基本前提(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这些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例2,接上例,A公司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了当期收入时,接下来应如何记录呢?此笔业务假定不考虑税金,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票据1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 000

这是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对这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会计分录中的“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是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与会计对象要素是密切相关的,即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而为什么运用这两个会计账户反映此笔经济业务?“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各自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学习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为什么要在借方反映应收票据,贷方反映主营业务收入,这是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学习的相关内容。一种方法的学习,尤其是记录经济活动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方能进一步理解并正确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的过程。

会计分录这种记录经济业务的方式一般常在教学中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将会计分录上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教学中可参看记账凭证的格式),当然记账凭证上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需填列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在第五章会计凭证中讲解的。

2.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如图3所示

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反映和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每张会计凭证所记载的只是个别经济业务的内容,它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是零散的,不能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类经济业务和全部经济活动情况,且不便于日后查阅,为此需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因此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是第六章应讲述的内容。

3.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即进行财产清查,如图4所示

由于账簿记录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会产生差异,如在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而财产在保管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查明各项财产的账存数额与实存数额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寻找防止差错的有效办法。这样做,也便于对发生的差异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调整有关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4.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如图5所示

企业、事业等单位对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是通过账簿进行连续、系统的登记和计算,这些账簿记录可以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对于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实行会计监督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状况不够概括,且账簿资料也不便为其他职能部门使用,更不便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使用。因此,为充分利用会计信息,需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这是第八章会计报表要讲述的内容。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由于各核算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量多少存在差异,可以选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转贴于 二、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方法的比较

(一)教学手段与实际工作方法的迥异

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之处。为了教学方便,在会计教材中,讲述复式记账法时,有会计分录和“丁字账”,初学者往往弄不清楚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以及“丁字账”与会计账簿的关系,或者不能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调会计分录和“丁字账”是教学中记录经济业务的手段,在企业中就是编制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通过比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在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所采用方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理论与实际的差异,提高今后的学习针对性。下面对比教学中采用的手段和实际工作中的方法举例说明(表1)。

(二)案例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记住一些理论而不会应用是不行的。根据认识的规律,在认识的过程中,要完成两次质的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际应用。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必须很好地完成这两次飞跃,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通过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能够真正掌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准确而独立的账务处理,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下面通过实例说明两者的差异。

例3,从银行提取现金7 000元这笔经济业务。

1.原始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此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为现金支票的存根,见表2。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内容,即从银行提取现金7 000元。

2.记账凭证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这笔经济业务需通过填制付款凭证来记录,见表3。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会计分录替代记账凭证,即:

借:库存现金 7 000

贷:银行存款7 000

3.会计账簿的不同

(1)实际工作中需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下面以现金日记账为例说明(表4)。

(2)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T”型账。

注:在手工记账时,空白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比较容易获取,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必要时可准备些车票等原始凭证),这样理论与实际紧密相连使教学更为直观,便于理解。

三、结论

总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可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为初学者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初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会计的实用性很强, 通过案例教学,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使学生能够真正对各种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以及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及较复杂的工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其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尽管会计环境等诸要素会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内容,教学中面临的教学对象层次也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为学习该课程或其他学科提供一种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2] 张建平.会计实务[M].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第5篇:基础会计学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

一、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学是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阐明了关于会计知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一方面,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是提高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企业已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经管类学生毕业后即将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掌握基础会计学的内容是对学生基本的要求,它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运用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和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是优化财经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也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会计学和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学科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基础会计学具有普遍适用性,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进行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本身的专业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如此更符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策略

(一)领悟和贯彻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明确指出,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培养目标与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非会计专业学习基础会计学要求学生“懂会计”,会计专业学生突出“如何做会计”。由此可以看出两者的教学目标侧重点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具体来说,非会计专业课程目标是让学生熟悉会计信息是如何产生的,掌握会计学基本理论及财务分析,学生在将来能熟练利用财务信息为经济管理活动服务。因此,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既要重视会计学知识教学,又要注重对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提高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1]。在明确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目标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充分领悟这门课程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意义,不是只有做会计才需要学会计,从前途和发展的角度激励学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融洽。

(二)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高校教师有一个共识,同一课程同一个教案,不同的教师去讲,教学效果不一样,因为教案是“死”的,要靠人将其讲“活”。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比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时教师可以设定与基础会计教学的情境现场,请学生上讲台演示模拟,最后提出问题引出课程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专业,设定与专业相关的情境模式,如对市场营销学生讲会计凭证时可模拟销售人员报销业务招待费等情境,通过情境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关注课堂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也能使课堂教学气氛编的活跃。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如何将该方法应用到基础会计教学中,需要经过教师收集准备案例、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和得出结论几个阶段。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学的做法,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在接收到案例后先消化,然后查阅需要的资料,通过自己动手的过程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小组讨论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另外对于知识点不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通过案例将相关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三)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基础会计学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必须重视实践教育,重点是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计算方法实训、会计核算方法实训。将企业会计环境搬到实训课堂,让学生在手工模拟实训过程中增强会计核算实操能力,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自己动手完成填制、审核各类原始凭证,学会编制记账凭证,生成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系统地完成整个会计循环。在实训中,教师还可以模拟会计职场,设立不同会计岗位,如出纳、会计、审核、主管、财务总监等,明确学生各自的职责分工,并定期轮岗,全面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协调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会计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

(四)全面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考核模式

笔者所在学校教务处文件规定,每门课程的考核方案由各系部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并上报学院教务处审核备案。过去传统的考核指标包括两项: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由此造成了大多数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死记硬背、只重视考试要点内容而轻实际应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顾全大局,教务处及时对旧考核办法进行了调整,突出学生平时表现、课堂发言、模拟实训,为此制定了多元化考核模式,把实操纳入考核范畴,比重高达40%,以此全面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提高。笔者所在学校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考核模式具体如下: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40%,实训占40%。其中实训权重如下:凭证处理40%,包括记账凭证填制、原始凭证的粘贴、凭证装订等。账簿登记30%,主要有科目汇总表编制、总账登记、明细账登记、日记账登记等;报表处理30%,重点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以此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高素质复合人才的摇篮。因此,高校里的教师应在教学上多钻研、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设计高质量课件,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业余时间应重视学习社会上最新的财务处理做法,时刻关注会计发展,不断接受继续再教育,拓宽知识面和阅历以完善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第6篇:基础会计学范文

关键词: 职中《基础会计》 启发式教学法 语言 理论学习 现代教育手段

职业教学应以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培养技能娴熟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特别是职中学生,由于对理论的掌握不及大专院校,只能凭“低文凭+高技能”参与竞争。而目前职中因种种原因,着重于更高一级的学历进修,应付于技能,导致学生并不能真正达到企业单位的用人要求,职中教学长期如此将自封出路。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总逃不脱“满堂灌”与“填鸭式”,但与此相对,目前职中学生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不仅仅是学习差的学生不愿意学,就连成绩很好的学生对学习也缺乏学习动力,在这种教与学的矛盾下,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收效不佳。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课堂要质量,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此,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职中《基础会计》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从沉闷的讲说式教学中解脱出来,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吸取知识,我比较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对话式教学法”,以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比如说在讲“会计凭证”那一章时,我会提问:“企业在购买货物的时候要索取发票吗?”这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我提示假如没有发票收据,采购员进行采购这项活动就无凭无据了,这发票收据在《基础会计》里叫什么呀?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引起学生的思考。当有学生回答我“原始凭证”时,我就对他的自学大大加以赞赏。久而久之,学生的预习、学习热情便大大提高。我又问道:“有了原始凭证我们就可以据以登账了吗?”我一边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原始凭证,一边提示原始凭证的格式大小种类繁多,提供给我们的只是经济信息而不是我们会计记账需要的信息,从而引出了“记账凭证”的内容。我接着提问:“会计人员是不是填好记账凭证就直接用来记账的?”这里我向学生明确了凭证一定要“审核无误”才能记账。诸如此类的设疑求难,摒弃了照本宣科,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教师不断问问题创设情境,学生不停思考,齐答、争

论、个别提问,使课堂气势始终保持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善于把《基础会计》教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会计是一门专业特点很强的学科,专业名词、术语较多,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就会对会计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从而影响会计知识的真正掌握。为了便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我们在课堂上应该使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善于把会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在教学“在途物资”时,学生对它的理解比较模糊,我就举例说,比如我们这个班是一个企业,课室里的扫把是我们的“原材料”,课室外面走廊上还有一些扫把没有拿进来,那么外面走廊上没拿进课室的扫把就是我们的“在途物资”,假如有同学把它们拿进来,那么“在途物资”就没了,变成了我们的“原材料”。通过这个例子,学生都“哦”的一声表示明白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把会计与日常生活例子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感到会计学习并不难也不陌生,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注重理论学习与实务操作相结合。

有人认为对《基础会计》进行实务操作模拟教学没有必要,在很多职中会计教学中这部分往往也不够重视或只是应试性地蜻蜓点水般地练过就算。然而,这部分却是职中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让学生在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将其所学运用到会计实际工作中,以符合企业用人的要求,必须有一定量的实操模拟做基础。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分阶段模拟和综合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指导学生。

(一)分阶段实操模拟

对于分阶段实操模拟,我们可以将它穿插在会计理论教学过程中,边教学边模拟,在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又指导了实践,加强了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基础会计》可作以下阶段的模拟:

1.会计凭证阶段模拟,练习原始凭证的填制和记账凭证的编制。

2.会计账簿阶段模拟,练习日记账的登记和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

3.会计账务处理程序阶段模拟,练习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4.会计报表阶段模拟,练习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现金流量表可免除)。

(二)综合系统实操模拟

对此我们可以概括为“证,账,表”,即对“经济业务发生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和日记帐编制会计报表”这一会计操作流程进行综合、系统的模拟。此过程可在学校的会计模拟实习室进行,教师可选择一套某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资料作为我们的会计模拟操作资料。学生通过“写凭证、登账本,做报表”这一系列的独立操作,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什么是会计”,“会计是做什么的”,从而巩固了学习内容,掌握了基本技

能,提高了动手能力,为自己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缩短了“适应期”。

四、将现代化教育手段与《基础会计》教学相融合。

《基础会计》教学是围绕着“凭证、账本、报表”进行的,会比较经常地运用到表格和图形,而传统的黑板教学对其的展示费时费力,因此我们应该强化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将其融入到会计教学中。比如说我们可以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企业各种会计岗位,会计工作流程,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会计是做什么的”;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展现会计工具,如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认识原始凭证,如支票、汇票、发票、差旅费报销单等,使学生真切地认识我们的会计工具,使它们不再抽象。

总而言之,我认为职中《基础会计》的教学,要在紧抓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为重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过硬的就业能力,从而提高职中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7篇:基础会计学范文

关键词:哲学基础规范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理论实证主义证伪主义

一、有关的几个概念

1.会计理论的哲学基础。研究会计理论的哲学基础,实质是要研究会计方法论的基础,即会计领域认识论的基础。一般来说,会计理论的哲学基础或哲学意义上的会计方法论,是从哲学角度对会计实践和会计理论进行审视。会计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会计学方法论的最高层次,也是最抽象的层次,对会计理论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会计学的哲学方法论是从会计理论的价值观、真理观的角度所考察的方法,主要包括对会计的实践活动或者说对会计理论研究对象的哲学思考、如何认识会计学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不同的哲学方法论决定会计学者对会计理论的功能价值取向和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和动机的认识不同。

2.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是一套关于会计“应该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通过一系列基本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规范要求,从逻辑高度上概括或指明最优会计实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实务,实现会计实务的规范化。它一般包括采用归纳法形成的描述性理论和采用演绎法形成的指导性理论。

实证会计理论则是一套关于会计“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出会计现象层面的规律,从而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会计实务提供理论依据。

二、当代哲学观点的评述

1.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19世纪20年代末,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提出了实证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打起了“科学的哲学”这个旗帜。孔德的实证哲学标榜实证精神,认为实证的知识是“现实的、有用的、确实的、相对的、正确的、建设的”。实证哲学是一种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建设性的作为人类知识的“最高属性”的知识的哲学,实证哲学的任务在于考察各科学的规律以及它们所利用的方法,并对它们加以综合,以便揭示一般规律和方法。实证主义者象休谟等人认为全部哲学都应以经验为基础,但这种经验应是按照实证自然科学的要求获得的,才能为科学所检验,从而才具有科学的意义和价值。之后,马赫主义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形成了第二代实证主义,其重要观点是提出了以实证主义的经验主义为基础的思维原则;后来实证主义又历经逻辑原子主义的发展,达到了实证主义的高峰———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原子主义认为了解任何主题的实质途径是分析,对某一事物不断进行分析,直至无可分析为止,那时所剩下的就是逻辑原子即构成事物的观念,用已知的实体的构造来代替未知实体的推论,是逻辑原子主义认识事物的主要观点。逻辑实证主义又叫逻辑经验主义,他们主张采用科学语言、数理逻辑和分析方法来建立哲学。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工具是现代逻辑,方法是剖析语言,原则是证实原则。他们要用这些原则来拒斥传统研究中超越经验的形而上学的东西,坚持只有数学和经验科学的命题才有意义,而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从实证主义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在实证主义的演变过程中,其目标即揭示世界的规律一直都没改变,其基本原则证实原则即所提出的规律需要经过经验证实的原则也一直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开始是“分析”,后来又加入逻辑规则。虽然实证主义强烈反对形而上学的演绎主义,即反对从没有实际经验内涵的先验概念出发来逻辑推理出相应的理论的做法,但是,它并不是彻底否定演绎主义,用实证主义基本思想从经验中得出理论这一过程往往要借助于演绎主义的精髓———演绎规则。实用主义发源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并在美国风行几十年,其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等。在实用主义哲学中,经验概念是基本概念,一切认识来源于经验,以经验为限度,以经验为准。实用主义按其鼻祖皮尔士的话来说,它主要是一种信念,一种提出假设的方法,即通过探索,摆脱怀疑状态,达到确定信念。探索过程就是由怀疑到确定信念的过程。故它与实证主义是不同的。

2.证伪主义。科学哲学观以波普的证伪主义学说为分界,这之前是实证主义,之后是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证伪主义之后的科学哲学观侧重于历史考察的方法和构建理论方法的多样性的研究。证伪主义是对实证主义一定程度上的否定,也是对传统归纳法一定程度上进行批判而得出的科学哲学观。证伪主义认为,全称命题不能从单称命题的堆积中推出,通过归纳做出的结论总可能是错的。因而所有理论实质上仅仅只是一种假说,其中必然潜藏错误,总有一天会遭到实践的反驳或证伪。正是这种证伪,使科学的理论不断前进,证伪并不是科学理论的缺点,恰恰是科学的理论与非科学的理论的根本区别所在。证伪主义否定了理论来自经验观察归纳的可能,而主张理论来自“自由创造、自由猜测、自由想象”,从观察到理论之间除了自由创造外,没有其它逻辑通路,这些创造往往由已有理论与新理论或新的经验之间矛盾激发。据此,波普提出的“科学知识的证伪主义模式”可以表述为:P1TTEEP2……,其中P1代表原来的问题,TT代表猜测假设,即试探性结论,EE代表排除错误,对TT反驳(证伪、否证),P2代表新问题,该模式被称为以猜测和假设来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这一模式反映了科学活动中理论和经验的相互作用:理论总是在经验的检验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真理总是在同谬误的交替循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真值。拉卡托斯则把伪证主义区分为素朴的和精致的。素朴证伪主义是经验证伪,精致证伪主义则是用更进步的理论来证伪原来的理论。波普的证伪主义是素朴的证伪主义,拉卡托斯的方法论则是从波普的素朴证伪主义演变而来的精致证伪主义。拉卡托斯在《证伪和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指出,“对于素朴的证伪主义来说,理论是被一个与它冲突的观察陈述所证伪的;对于精致证伪主义来说,证伪的不是‘观察陈述’,而是一个比它更进步的理论。”波普的“科学知识证伪主义模式”第一次强调了人类的创造本能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环节的重要性,能动的猜想在科学理论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一切观察和实验都为一定思想所渗透,成为更加自觉的有目的的探索。实际上,从证伪主义的思想中我们不难发现,证伪主义继承了实证主义的主要原则———证实原则,虽然证伪主义一再强调假说来自自由创造,但是它却否定不了实际观察的经验或问题对自由创造的激发作用,因而留下了经验主义的痕迹。另一方面,证伪主义强调了科学理论发展的动态轨迹,而实证主义只是反映了科学理论提出的静态过程。

三、规范会计理论和实证会计理论的哲学基础

1.基本哲学思想。从规范会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规范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体现出早期的演绎主义和后来的实证主义的思想。面对20世纪30年代会计实务放任自流的混乱局面,规范会计理论企图从会计活动的规则中寻找“优良”的会计实务和概括理论概念,建立会计应当是什么的系统知识,以指导和规范会计实务。因此会计理论研究中必然蕴涵了会计“应当是什么”的值判断问题。具体说来就是会计理论研究要立足于对现有会计环境(包括经济、法律、道德等诸多方面因素)、会计惯例及报表使用者偏好的分析,从中抽象出一定的目标和价值判断,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衡量会计活动的标准,据此制定会计准则和分析处理会计问题,形成整套的会计规范理论。由此可见,规范会计理论是根据会计学者的个人经验所确定的会计目标和价值判断这些先验概念为起点,利用演绎规则展开推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业务的日趋复杂,为解决实务问题,强化会计理论结构的内在的逻辑性,规范会计理论又吸收了实证主义的思想,在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加入逻辑规则,利用数理逻辑的工具进行分析和论证,最终目的还是要揭示出会计实践活动自身的规律,以指导和规范会计实务的发展。规范会计理论中的理性思维部分是不可被证伪的,但它是在经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逻辑推理所证实的,因而是科学的。

在实证会计的研究过程中,要求有客观的经验调查,排斥非理性的、功利性的价值判断,在价值中立的基础上,确定假设和假定,选取大量样本检验假设的统计意义。而证伪主义正是认为科学理论所包含的只是单纯的经验内容,并对评价标准保持中立,即为价值中立。还需说明的是,实证会计不能证明假设的成立,而只能证明原假设不成立。瓦茨和齐默尔曼在《实证会计理论》中就明确指出,“我们无法证明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只能证明假设不成立。因而,这种理论强调的是对理论进行批判,并试图证明它们是错误的,而不试图证明它们是正确的。”这正是素朴的证伪主义思想。与此同时,实证会计理论又认为完美的理论是不存在的,瓦茨和齐默尔曼指出,“实际上,现存理论的系统性预测误差或异常现象经常导致崭新理论的发展与被采纳。”而这又是精致证伪主义的特征。所以说,实证会计理论的主要哲学基础是证伪主义思想,同时体现出实用主义的某些色彩。

2.基本研究方法。规范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从大的方面说可以分为演绎法和归纳法两种,其中以演绎法为主,这两种研究方法都属于传统研究方法。演绎法是从一般的概念和原理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在规范会计理论研究中,以会计假设、目标等基本概念为出发点进行演绎推理,推导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原则、准则及相应的会计方法程序。演绎法的推导程序为:前提命题推导结论验证具体问题。演绎法推导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确定财务会计的目标或基本假设,或者指出一些要求财务报告或会计信息应符合的道德标准,再或说明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等;阐述目标、基本假设、道德标准或社会责任等对财务会计的指导作用;根据既定目标或基本假设等,推导出相关的基本原则和概念;以基本原则或概念来指导必要的会计准则;进一步规定具体的会计处理程序。归纳法则是通过对大量会计现象进行观察,然后加以分类,从中概括出有关概念的内在联系,再把它们组织或表述为会计理论。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包括:观察与记录全部的观察结果;分析与分类记录结果;从观察到的关系中推导出会计的一般概念或原则;验证推导出的结论。即:观察分类概括验证。实证会计理论研究采用的是实证法,亦即确认假设,以事实、实际的情报、由观察数据所产生的相关关系等为对象,经过实验而求得相对或近似正确性的一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的一般步骤包括:设计并进行观察和实验;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实验和观察结果作系统整理和计量分析;概括和归纳计量分析结果;以逻辑和数学分析方法演绎出研究结论;理论注释和建立模型;检验研究的命题或理论,得出接受、或修改的结论。

四、比较分析与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之前,规范会计理论在西方会计理论界居于绝对统治地位。后来,随着会计研究中实证性倾向的出现,这一格局被打破。由于实证会计理论获得了正统经济学所提供的实证性思想观念支持,经过发展,现今已跃居主流地位,而传统的规范会计理论则影响渐弱。

1.哲学基础比较。从两者的哲学基础的角度看,两大会计理论均有其存在意义。我们知道,任何哲学思潮从兴起到体现于具体科学中,存在时间滞后效应。目前,实证会计理论欣欣向荣,但其方法论本身已在科学哲学领域面临巨大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来自于历史主义哲学观。实证会计理论的基本方法论的主要内容是证伪主义,这种哲学观认为科学理论所包含的只是单纯的经验内容,并对评价标准保持中立(亦称“价值中立”)。但60至70年代兴起的历史主义哲学观则对此持有截然不同的见解,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库恩(T.Kuhn)强调指出,理论系统或“范式”包括有规范或评价的成分,理论系统不仅仅包括经验内容,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把正确科学实践的评价标准合并在内。因而我们可以说,事实与价值难以分离,即便是自然科学,亦无法摆脱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建立在真正客观的事实和感性经验基础上(这一点已为西方很多科学哲学家所承认,只是就其影响程度尚存有不同看法)。既然自然科学都是如此,遑论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在考虑和分析社会现象时,更要关注作为现象基础的社会因素和人类心理因素,从而必然要受到存在于不同社会中的不同道德伦理观念以及个人主观价值判断的影响和制约。就此而言,应该说,规范理论的规范性才是现实的,而实证理论的实证性反而是不完全的和近似的。当然,我们无意据此否认实证理论应有的地位,逻辑主义哲学观和历史主义哲学观各有其适用性,后者并不能排斥前者的合理存在,况且科学哲学界目前也倡导方法论的多元化;不管实证理论的实证性是否是完全的,但其思路至少是可取的,也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理论的客观性。不仅如此,而且在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欧肯看来,实证分析亦是得出规范经济理论的必由之路。欧肯认为,社会科学有两方面任务,一为不带偏见地研究现实;二为提出政策主张以实际地解决经济问题。经济学作为“经邦济世”之学,应以第二个任务为目的,此则意味着,经济学在最终服务于政策制定时,不可避免的要有价值判断介入。但与此同时,欧肯又指出,经济学家要完成第二个任务,又须首先摆脱经济政策上的愿望,致力于完成第一个任务。换言之,只有建立在实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规范性经济政策才更具科学合理性。再看会计理论,科学哲学所受的震荡,最终必将体现到会计理论研究当中。据此推论,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均有其价值,不可厚此薄彼。

2.发展趋势分析。从会计研究的发展趋势看,两大会计理论之间的关系正发生微妙的变化,出现了一种相互结合、相得益彰的趋势。经过多年来全面深入的理论论争,西方会计学术界对于两大理论的一些模糊认识基本得以廓清,看法也日趋客观全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会计学者开始平心静气地评价两大会计理论。他们认为,就规范会计理论而言,它缺乏严格的事实检验,此为其弊;然其力图找出较佳的会计规则和较优会计程序和方法的思路是可取的,有利于优化和发展会计实务,并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资本流动对会计信息质量所提出的要求。尤其是近年来,会计概念框架的建立,为分析评估和指导会计准则提供了一个“规范性”基础,有利于抵制既得利益集团的政治压力,这无疑使规范会计理论的实践性和有用性大为提高。就实证会计理论而言,它奠立于观察和实验而得的大量事实、数据基础上,业经严格的经验验证,而且由于研究过程中数量模式的引进,使其在定量化和精确化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与当代经济科学发展的大方向趋同,颇有可取之处;而且,它对西方会计理论的发展也影响颇大,开辟了研究新思路,调整了会计研究方向,拓宽了会计研究领域,在资本市场研究和行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令人耳目一新,大大丰富了会计理论的内容。但实证会计理论亦有其弊,认为“存在的便是合理的”,无疑会堵塞会计发展道路,使会计实务重返自由放任状态。

五、结论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两大会计理论各有其优缺点,偏废任何一种均非上策。理想的选择应该是消解两者之间的对峙状态,承认彼此的存在价值,并促成两者实现一定程度的结论。那么,这种结合应以何种方式进行呢?它或可理解为是认知过程中各有侧重的两个阶段先后承继、相辅相成,从而促成事实性、描述性论述向规范性、伦理性见解的过渡。在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首先应尽可能地排除价值判断,侧重于通过实证性或近似实证性研究,力求客观地揭示会计现象及其外部联系;而后,在此基础上,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订为已任,侧重于树立合宜的价值判断标准,通过理性思维构建规范会计理论。这些规范会计理论在形成之后,又须在应用中不断接受经验检验,以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在此过程中,规范方法与实证方法得以综合运用,既确保了会计理论构建的逻辑相关性和紧密性,又为会计理论的真理性和精确性提供了检验依据,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在上述相互结合的理想模式中,两大会计理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宜有所偏废。

参考文献:

1.黄少安。经济学方法论的三个层次。南京社会科学,1994(3)

2.A.C.利特尔顿著。林志军,黄世忠译。会计理论结构。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第8篇:基础会计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综合性评价

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实际岗位需求作为教学方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中职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基于上述情况,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对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做些探讨。

1教学模式的改变

1.1 教学观念转变,注重实用

改变过去单纯传授理论知识,从以教师授课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做好教学上的设计。

1.1.1课堂设计。根据中职生年龄小,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少的特点,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会计》如果一开始就按教材去教学,学生会感到知识的陌生、抽象、无味,那么长久学习就会厌恶,达不到学习的效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第一堂课不急于介绍课本内容知识,而是向学生展示一份做过的完整账套的会计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学了会计专业后将能做什么。针对这份账套提出问题,如:大家看到这份账套是怎么做出来的?你们想亲自完成这样的账套吗?做时该从哪里入手,按什么顺序去做?要想完成,须掌握哪些知识?这一系列疑问对刚跨入职校的学生来说会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好奇和学习兴趣。然后告诉他们,上述问题通过《基础会计》的学习能够解决,使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情况,采取分层教学,分组学习、讨论,互帮互学,形成形式多样的教与学。

1.1.2改变教材章节顺序。《基础会计》的教材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介绍概述,会计基本理论;二是介绍会计要素、会计方法,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三是经济业务的确认核算。以往教学一般按上述三个部分逐一介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况,而且各章节知识的衔接性、连贯性不明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拟从实际工作出发,设计两条线索进行教学。一条是按会计核算从获取原始凭证着手,到填制记账凭证,再到登记账簿,最后到编制报表的顺序为主线,进行纵向教学,目的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了解实际会计工作的顺序;另一条是在纵向教学中结合相关章节的知识平行渗透,即形成横向教学。具体做法:直接向学生提供会计凭证,让学生识别原始凭证、提出如何填制记账凭证等问题。这一过程学生肯定有困难,这时向学生说明要解决这些困难就必须掌握会计要素、账户和复式记账方法,以及经济业务的确认及核算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去讲解会计要素、账户和复式记账法,学生听起来就有针对性。讲到账簿时结合“财产清查”一章,然后再到会计报表的编制,最后是会计核算程序,进一步讲明会计工作核算程序的步骤。通过上述对教材章节的处理,构成基础会计知识体系,让学生明确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的关系;会计等式与试算平衡,会计报表的关系;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等各环节的关系。

1.1.3加强实训技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基础会计》有很强的技能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事先做好技能实训的设置安排。椐据各章节内容设置对应模块的实训内容,安排好教学与实训时间。而且在实训中融入对学生的道德标准、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灌输。

1.2 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

目前我校《基础会计》是运用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该教材从适应中职生特点出发对知识做了精简安排,而且在各章节课前引入模拟场景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学内容是以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为主,结合出版社配备的多媒体光盘进行讲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学习卡进入高教出版社提供的网站平台进行学习,让学生去接触新知识、新准则和新法规等内容,弥补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不足。另外,课外教学内容可利用学生上网的兴趣,促进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相互交流,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

根据《基础会计》不同章节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形成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2.1 根据《基础会计》各章节的特点,灵活采用相应教学方法,构成一定的教学方法体系

如:(1)案例教学法。在经济业务核算中,提供购入材料、销售商品、出纳人员到银行存取款项等业务的凭证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分析思考这些业务该反映在什么账户,它们之间增减发生怎么变化,确定记录方向等;在学习错账更正时,提供错误凭证和账簿让学生去查找错误地方,通过错账更正练习让学生明白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会计人员业务不熟悉造成,还是人为故意造成。通过学生亲自体验,既让学生掌握错账更正的能力,同时也对学生起到职业道德的教育。(2)情景模拟教学法。根据上述课堂设计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模拟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体验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责。在企业经济业务发生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各种单据的传递和处理,通过不同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让学生明白如何完成会计核算,如何完成单据、凭证的传递。在会计凭证与账簿章节运用情景模拟教学中可起到较好的效果。(3)任务驱动法。《基础会计》中许多教学以任务形式布置给学生去完成,或许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如在学习证、账、表章节中,让学生去收集单据,然后区分哪些是原始凭证,哪些不是原始凭证。布置学生从识别出的原始凭证中进行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直至会计报表的编制。根据学生做的模块任务进行评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除了上述方法,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自主学习教学。只要是有利于课堂教学,都可以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2.2 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

应当转变传统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充分借助先进的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多媒体具有多维性、逼真性、灵活性等特点,起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合、视听并用”的效果,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基础会计》中讲到证、账、表及错账更正内容,特别适用于多媒体教学,呈现出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的种类、格式、填制情况,各数字之间的勾稽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

3改进学生评价方式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也应从过去单纯的考试考核评价改为综合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学生的模式和依据做如下说明:

3.1 评价模式

由过去单一考试模式改为综合评价学生的模式,把学生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更加注重对学生过程性的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平时表现情况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实训能力情况的评价等;终结性评价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评价内容如表1所示。

3.2 技能实训评价内容的设置

在技能评价方面,《基础会计》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点设置对应技能模块。比如:在会计凭证中可以设置原始凭证填制模块的评价,记账凭证填制的模块评价,记账凭证装订模块的评价,账簿登记模块的评价,错账更正模块的评价,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调节模块的评价,报表中编制资产负债表模块和利润表模块的评价等。

3.3 评价依据的设置

各模块设置对应的评价内容及评分情况,让技能实训项目明确,学生可操作性强,评价客观,增强学生动手的积极性。下面以原始凭证填制模块评价表为例说明评价情况。

参考文献:

[1] 胡颖森,彭锐.浅析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创新[J].财会月刊,2009,(8):91-92.

[2] 罗志敏.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第9篇:基础会计学范文

关键词:会计教学,教学实践,教学模式

 

一、《基础会计》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

目前,电大开放教育的会计教学正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为了培养更杰出的会计人员,学校越来越关注会计专业的实践环节。但是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上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实践内容不够全面、实践过程脱离实际等等。

(一)实践内容缺乏全面性。论文大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而且仍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再由学生实际操作,实践内容所涉及的凭证、账簿种类有限,业务范围狭窄。此外,会计岗位设置不够明确,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也不利于强化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

(二)实践过程缺乏仿真性。《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所引用的资料大多是虚拟的打印的黑白样式,尤其是原始凭证,学生很难得到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因此学生对部分凭证的填制较为生疏。除此之外,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影响着经济业务的处理,由于缺乏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一旦离开教师的讲解,面对大量的凭证、账簿、报表和形形色色的经济业务,学生将无从下手。论文大全。

(三)实践环节缺乏技能性。现实社会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都希望新吸收的会计人员能立即进入工作角色。但是在《基础会计》的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点钞、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等等,使得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立即走向岗位、胜任工作,因此就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相背离的就业状况。

(四)教学手段缺乏现代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模拟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学校已经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模拟实践形式,但会计电算化模拟一般都集中在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单独针对初级会计的模拟软件少之又少;另外,开放教育面授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仍是以“教案+粉笔+黑板”为主,很少应用多媒体教学。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科学组织教学

(一)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训练。在学校建立会计模拟实习室,进行手工记账的全面模拟,把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中,学生运用会计凭证、账簿、表格和运算工具,通过写、算、做等基本功的独立操作,以获取知识和能力。除了进行上述实践教学之外,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还可以采取“分组轮岗制”。即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充当一个财务科室的角色,每位同学履行不同的岗位,并确定其基本职责;等掌握好某种岗位技能后,再轮换到其它岗位上去实践以便全面掌握各项业务。

(二)运用案例教学和仿真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教学一般运用于会计专业的高年级专业课程当中,因为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要有一定的专业判断和分析能力才能进行。对初学者进行案例教学,一般适宜采用在理论阐述后举出案例佐证。即在讲完有关的知识以后,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先给学生相关的案例,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自由发言,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则从中进行指导、启发、总结,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经济业务、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实践内容首先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将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最后,经济业务应是具体某个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这些业务的选取不能超过基础会计的范围)。可以给学生各种真实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边讲解理论边观察实物,使学生加深对凭证的感性认识。此外,结合理论的讲解,每一种凭证都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令学生动手填制、完成凭证,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凭证填制的基本技能。

(三)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训练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它将直接关系到今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要进行全面的会计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应包括会计的书写技能、会计计算的基本技能、点钞与验钞的技能、汉字录入及常用办公设备的操作技能、电子收款机的操作技能、计算机开票及网络报税的技能、会计资料整理的技能等多方面的训练。现以点钞为例简单说明一下:首先,准备好练习使用的点钞券;然后,由教师示范最基本的操作方式,进行集中讲解;最后,由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做个别辅导。训练重点放在以下几方面:实用点钞技能――手持式(竖点)和手按式(横点)点钞法、钞票的平摊整理和捆扎。论文大全。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配套的是教学手段的更新。为了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快节奏、高效率要求,《基础会计》课程应逐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引进或组织教师自行制作简易教学课件,对课程的内容力求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进行表述,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充分利用各级电大网络,将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习题、课件、实验指导和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在网上运行,以便学生查阅和学习。另外,学校要在“电大在线”上组织网上答疑,指导教师应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要求学生事先拟好要提问的问题,教师答疑时要积极提问。

[参考文献]

[1] 付磊. 基础会计[M].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健梅. 基础会计教学反思[J].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