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精选(九篇)

初中数学课程体系

第1篇: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

初中数学复习课反映出人们教学价值观上的不同,有的只是单纯注重学生知识的灌输,也有的把育人的教学价值通过学生教学实践来体现。数学复习课教学能帮助学生对以前知识进行梳理,对数学知识有全面、科学的认识,从而能达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的。综合以上两点关系,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复习,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合理的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在复习整理时,教师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复习课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与初中生年龄段的关系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初中学生能通过各种各样的计算,反复修改思考,能真正明白数学逻辑的本质,也能把这种数学逻辑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初中时期学生的思维已具有假设、预计的能力,思维也变得形式化,思维中的具体事物不再起决定性作用,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越来越强。初中阶段的知识点主要有图形与几何、函数与分析、数与运算、方程和代数、数据整理与概率统计等板块,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比较系统和结构化,例如数的学习过程编排,也是从整数到有理数再到实数,代数式的学习过程编排也是从整式到分式再到根式的系统学习过程。初中的知识比较抽象化,例如从数开始学起,再到代数式,到方程,是从确定式表达到不确定式的发展过程,再到函数、方程组对多个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计算。

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具有系统和结构性,思考方法也具有普遍和结构性,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点间的关系,梳理数学知识点的整体结构,更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记忆,从而能更好的运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中生所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进行高度抽象的思维活动,无法对初中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结构、系统的理解。初中复习课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加深对数学知识内涵的认知,满足了初中学生学习阶段思维等方面的培养需求。

三、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育人价值

1.初中数学复习课共通价值

共通价值主要是指概念课、复习课、练习课教学共同具有的育人价值。提升了学生的深刻、批判、灵活、创造、敏捷的思维品质,不断锻炼思维能力,增强探究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不仅便于自己掌握,而且锻炼自己的思维、思考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潜力,挖掘学生现有的发展可能,锻炼了思维,提高空间想象力、空间构造力、逻辑推理能力等,为未来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初中数学复习课独特价值

对复习课的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复习课与练习课、新授课的目的不同,复习课是对以前学习的知识的复习整理,通过知识梳理,学生能够更系统全面的掌握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将知识内化;复习课的时间段特殊,一个单元、学期或者学年的新课结束后才有复习课,有时甚至将几个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汇总,因为需要将一整个数学知识板块完全讲授完,才能做到知识的系统概括,提高学生整体结构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3.不同初中数学复习课的价值

3.1单元复习课的价值在于能让学生们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初步的认识,巩固了对整个知识板块的理解。

3.2学期复习课能将单元复习课的内容进行联通,学生对数学知识体系结构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巩固单元重点知识点,查漏补缺,更能很好的解决疑点难点问题,使学生能更快的掌握本学期的重点知识点。

3.3毕业复习课是对整个初中阶段知识的系统、全面的概括归纳,将单元复习课、学期复习课的知识总结概括,学生在不断的总结中全面掌握初中知识体系,明确数学学习的重点、难点,将知识不断的内化成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识,从而完成大纲教学要求和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四、总结

第2篇: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

关键词:数学衔接;原因;内容;措施

许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是很重要的因素。讨论和研究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指导和引领学生适应数学学习的变化,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为什么要讨论衔接问题

首先,课改以来的教材变化和课程标准的变化使初高中数学知识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较大的跨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较大程度的压缩,而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增加,而且有些内容没有衔接,使得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要跨越很高的台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其次,初高中数学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涉及的思想方法较少而且要求不高,甚至没有明确地提出思想方法的概念,而高中涉及较多的思想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二、哪些具体内容需要衔接

1.初中删去的,高中经常要运用的内容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课程中已删去,而在高中课程的运算中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在初中课程中一般仅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初中课程对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做要求,但高中课程中的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这些因式分解。

(3)二次根式部分对分母有理化在初中课程中不做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课程中函数、不等式部分常用的运算技巧。

(4)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等)初中课程中大都已经删去,而高中课程中要经常涉及这些内容。

2.初中要求低,而高中需要熟练运用的内容

(1)初中课程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课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的基础内容,而且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做要求,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3)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做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课程中这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3.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1)初中对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只是有一些渗透,而高中就要求学生理解并在解题中应用。

(2)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离常数法、十字相乘法等运算方法和变形技巧,初中做要求,而高中数学中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三、怎样做好衔接工作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高中阶段刚开始的数学教学中,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课程难度。新授课的导入,尽量由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的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属于理论型抽象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初高中的数学衔接主要是做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努力克服初中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惰性,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新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实现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深化和运用。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适时补充拓宽初中数学知识,加强知识、方法、思维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更快地投入高中阶段的学习。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

论文摘要:数学新课程给初中数学教育带来的可喜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笔者结合课程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下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对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新课标》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结构、还是内容安排都有较大的变化。在这种要求下,教师们就需要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为此进行积极的探索。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经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作者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颇有心得,写下几点感悟,求教同仁。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贯穿新课程理念。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想方法。另外,教学目标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向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的角色地位要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的教学策略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一、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改变

首先,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学生观。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再也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教学应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要将自己的定位,从灌输者转变到引导者、合作者的角度上来,以学生为主体。

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要能够去发现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与求解过程。所以,不仅要把数学教学活动搞好,还要将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发现数学的实践活动课,通过设计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学应建立起课内外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突破教材限制,向室外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的初步印象”。

另外,学生要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为自己而学,要积极主动探知,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发展自己,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要求

教师应具备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新课标深刻认识、整体把握,以新课标为指导,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把握新课程标准,并将新课程标准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具备创新能力,可以灵活运用新课程教材。由于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发生了较大的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对新课改的领会能力。在领会新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全面了解新旧教材变换之处,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学生学会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才能让学生养成知识发现、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教师应该定期反思: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反馈、是否有遗留问题等。通过研究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来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通过观摩课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案例等,不断充实自己。

三、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依然有部分教师还处在从原来的旧教学理念转变到新教学理念的过渡时期,在教学中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困惑,从而制约了新课程的深入改革。笔者认为,要推进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就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与抽象化之间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尽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不感到困难的情况下,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现代信息技术与教材的关系。《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电脑和网络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工具,甚至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表明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时代即将过去。但也不应该走入另一个误区:用多媒体课件完全代替教材。在教学中依然要以教材为主,现代技术教学作为辅助,做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不同等级不同教材的之间的关系。国家、地方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是一名课程的实施者,此时教师的职责就是忠诚地执行设计好的课程方案,而在校课程开发中教师还是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教师有主动诠释课程,开发课程的能力.处理好实施者、研究者与开发者的关系,是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第4篇: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

个别区县、镇中学放弃不升学的学生,分快慢班,导致学生厌学,甚至离校,失去应有的机会。这些做法显然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规定,因为当前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当精选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代数、几何中最基本有用的部分作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这就是初中数学的课程问题。然后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课程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得好与否,这即是教育教学的质量问题。笔者认为,安排好初中数学的课程,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数学课程,就不会有一个好的教学质量。初中数学课程的设计是教学的关键,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课程设计与教学质量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常称为语、数、外三大主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至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论初中课程设计与教学质量之间存在的必然的、内在的关系。

一、初中数学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合理的课程设计,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课程问题是搞好数学教学的关键,它一直是数学教研教改的中心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本人从参加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这些年的实践中形成了关于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些肤浅认识,认为影响、制约、决定数学课程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三个方面:社会发展、数学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数学课程的发展决定于这三个方面需求的和谐统一。下文就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探讨这三者如何达到和谐统一以推动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对数学课程的要求,一个好的初中数学课程设计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我国社会发展对数学课程的要求

1、目的性。初中数学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这就要求数学课程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即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各级人才奠定基础,为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做出贡献。

2、实用性。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可以运用于解决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中的大量实际问题;运用于训练人的思维,应该精选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数学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另外,还要考虑其他学科对数学的要求,数学课程还应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加进其中广泛应用的数学知识。

3、思想性和教育性。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兴旺发达而艰苦奋斗的精神,应当不断追求新知。这就要求数学课程适当介绍中国教学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阐述课程内容,有意识地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实验教科书》用“精简实用”的选材标准来满足这些要求。

(二)数学的发展对数学课程的要求

1、初中数学课程应是代数、几何、分析和概率这四科的基础部分恰当配合的整体。数学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基础数学的对象是数、空间、函数,相应的是代数、几何、分析等学科。它们是各成体系但又密切联系的,现代数学中出现了许多综合性数学分支,都是在它们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代数、几何、分析在相邻学科和解决各科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应用,所以中学数学课程应当是它们恰当配合的整体。

2、适当增加应用数学的内容。应用数学近年来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和领域,应用范围也在日益扩大,这种形势也要求在数学课程中有所反映。从“新数运动”开始,到数学课程中增加概率统计和计算机的初步知识,说明了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说明数学的发展扩大了它的基础,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1、系统性。基础数学包括代数、几何、分析,到19世纪末都相继奠定了严格的逻辑基础。任何一个数学系统都可以归结为代数结构,序结构和拓扑结构这三种结构的复合。经过用公理化方法的整理,使数学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结构。

2、突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现代数学进行着不同领域的思想、方法的相互渗透。许多曾经认为没有共同之处的数学分支,现已建立在共同的统一的思想基础上。数学思想和方法把数学科学联成了一个统一整体,所以我们应该体现突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实验教科书》以“反璞归真”的指导思想来满足数学发展的要求。

(三)教育、心理学发展对数学课程的要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对数学规律和学生的心理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数学课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基于这种认识,对数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可接受性。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方法都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数学课程内容要同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有密切联系,其抽象性与概括性不能过低或过高,要处于同级发展水平,这样才能使数学课程内容被学生理解,被接受,才能产生新旧知识有意义的同化作用,改造和分化出新的数学认识结构。

2、直观性。初中学生在每个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仍然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他们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时仍采用具体或直观的方式去探索新概念。因此,数学课程应向学习提供丰富的直观前景材料,着重向学生展示抽象概念的来龙去脉和其本质,也就是要“反璞归真“。

2、启发性。数学课程的启发性就在于激发、诱导那些正待成熟的心理机能的发展,不断地使“最近发展区“的矛盾得到转化,而进入更高一级的数学认识水平。《实验教科书》用“顺理成章,深入浅出”的指导思想来体现启发性的要求。

(四)三方面要求和谐统一

上面论述了三个方面对数学课程提出的要求,它们有时互为前提,互相补充,而有时却相互矛盾的,这导致数学课程设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实验教科书》2012年初审通过之后的实验中形成了16字指导数学课程设计的思想,比较恰当地统一了这三方面的要求。这16字就是“精简实用,反璞归真,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实验教科书》的实验证明,16字指导思想恰当地处理了理论和实际的关系,充分满足了这三方面的要求。

二、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衡量初中数学教学的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是课程设计的必然要求。

在有了一个好的课程内容之后,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就有了基础。如何大面积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一直是初中数学教研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程。笔者几年来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以我担任的二0一三级为例谈一些具体的做法,以此与初中数学教育界的同行一起切磋。

(一)、教师应熟悉学生,以便于教学的运作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是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配合默契的依靠力量,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为学生服务的。按照教育学的理论,教学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起着主体作用,要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在熟悉教材的同时,一定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使师生们教学活动圆满地完成。我是通过和个别学生谈心、接触,定期召开班委会以及进行双基摸底来了解学生情况的。当时进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试,全年级七个班中,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数学得满分120分,这使在小学对数学失去兴趣、对数学有畏难情绪的部分学生看到了希望,针对这种情况我对学生采取的第一步是继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开始的几堂课我给学生简要介绍了数学发展的历史,有关中外数学家的一些光辉事迹等,尤其是给学生讲了些趣味数学问题。例如:我让学生任写一个以5结尾的数字,我教能一口说出其平方的结果,学生都认为我是神算,我告诉学生,只要将5前的数字与其大1的数字相乘在其后补上25,即得结果,我还为学生讲了数学家高斯的故事,1+2+3、、、、+100,如果蛮算,得花很长时间,但小高斯观察了这个式子,很快得出了正确结果(1+100)×50=5050,并启发学生,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定能将数学学好,这些为以后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三)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做到精讲精练

在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老师的任务之一便是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说,一个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培养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地保持下去。

我在给学生上新课的同时也在对学生以往所学知识弥补、加深、拓宽和复习巩固。这方面必须对学生进行循序渐时地训练不至于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精选例题,精选练习、避免机械重复、浪费时间。首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基础性要强、难度宜小,因为学生本身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俗话说:几何几何想破脑壳。要使学生相信他们并不是学得很差,并在第一次让他们获得较为满意的分数,然后在训练上逐渐加深难度。在训练过程中,及时地完成较好的给予表扬、多表扬、少批评,哪怕学生有丝毫的进步,之后都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鼓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为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既重视基本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要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掌握数学的规律,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并着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循序渐时地精讲精练的基础上,我指导每个学生都建立“错题集”,对学习和作业训练中做错的题目进行分析,归纳,培养他们认真、细心、严谨的学习习惯和作风。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学习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运作中,我让学生自己进行章节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自编测试题及给出详尽解答、培养学生全面复习、归纳有关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出差距,并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此外,我在教学中还通过学生的多题同一解法,一题多种解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等能力得到协同发展。

(五)因材施教,做好转差防差和培尖诊跛工作

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学中要求承认这种差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应根据基本要求和通过选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各种不同需要。对学生有困难的学生,需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的。对尖子生的辅导通过讲授和提供较难的资料,组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布置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试题,让学生作练习等。在转差防差方面,主要是对其进行个别辅导,如当面批改作业,指出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特别是在思想上让差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对差生的点滴进行表扬予以肯定,这样便能大大提高和激发差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时刻注意那些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情况,防止他们转变成差生。

我所带的二0一三级的学生,一年多的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做法,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成效较为显著。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1年审查通过的,2013年初审通过的数学教科书,每修订一次,课程就越优化,知识就越实用,2013年初审通过教科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这种设计反映了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对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以“课题学习”和“数学活动”等形式分散地编排于各章之中,这些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综合相关知识的学习或全章的复习有选择性地进行活动,不同的学习可以达到自己理想的成绩。笔者认为一个好的课程设计更加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加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更加有利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初中数学课程设计与教学质量提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方面

面对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应冷静地对我们的教育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分析社会现实的要求,研究课程标准普遍实施的成果,确定了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地渡过这一教育观念的转化,为了适应当今的教育实际,扎实地开展课改,本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一些肤浅的认识,初中数学课程设计与提高教育质量是课改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

1、初中数学课程设计中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是提高数学质量的基础

整个初中数学课本的知识要基础,不遗漏一个知识点,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一对一的剖析,点点相应例题,题题揭示数学规律,真正体现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真正地突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性。

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给了我们好的启迪,某一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必须依靠相关学科的支持,在这种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的综合素质已成为科学发展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因此必须跳出单一学科课程体系的局限,借鉴国外综合课程改革的经验,在初中数学课程设计中适当渗透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为培养实用性,综合性高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初中数学课程设计中的体例设置的灵活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灵魂

初中课程设计体例的设置需要改变难、繁、偏旧的现状,进一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翻开初中教材,不难看出其中所溢出的学术理性主义课程观念,一幅幅远离学生生活和现实的模式化的图景,缺乏生活意义的课程体例迫使不家务事在课程运作中被动学习,学生没有真实生活的愉快体验,这种体例充斥着单调、枯燥、乏味甚至无聊的机械重复练习,更没有生活的激性,丧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众所周知,中国学生通过这种体例的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解题技巧等方面可能具有很强的优势、但中国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不强,缺乏情感体验,自尊、自信不足,为了适应科技的飞速发展,参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竞争,必须彻底改变这种落后体例,才能真正地提高教育质量。在初中数学课程体例安排上要注意创设互动情景,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中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话与交往,建造一种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彼此形成的一个共同体。初中数学课程设计应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否则只能死记硬背。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积累事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有总结、归纳、推理等方法的学习和运用的机会,这就需要创设互动情景,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

2、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保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数学课程设计要面向初中学生全体。初中数学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并且课程是评估数学质量优劣的主要依据和标准。为了每一个学生,课程设计一定要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促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一方面它应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另一方面它应为他们的身心发展创设一定的条件,让他们主动探索、体验、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形成创造能力,促进情感、兴趣和爱好的发展。

第5篇: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传统教学

G633.6;G434

数学本身作为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授的形式,这种授课模式本身是以教师为主导,忽略了学习生活中学生的重要性,使更多的学生处于盲目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并且由于数学较强的理论性的特点,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高效率的掌握初中数学知识。在新课改的深入中微课这种教学模式逐步深入初中数学课堂,为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从另一方面讲,也为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

一、什么是微课

最早的微课是有美国一位教育工作者创造,随着社会的进步,近些年逐渐国内教育体系中兴起。针对微课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其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根据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围绕其展开的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在微课教学中教学时间被大幅度缩短,教学目标较为单一突出,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较多,除此之外还具有可以重复观看的特点。上述特点使得微课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刷新教师在初中数学新教学理念。

二、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将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现阶段我国仍有近半数的初中数学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准的要求下,一部分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与不足,另一部分教师虽然已经了解新型教学模式的优点,但是难以改变长久以来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又由于数学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对知识吸收与运用困难。也正是由于传统教学没有强化数学学科的特色,更导致初中数学教学不满足新课标下的学生全方位发展要求。除此之外,现阶段我国的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对于教学的安排也非常不合理,教学设计较为单一。因为经过小学时段的学习,初中学生在数学方面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有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单一模式的教学没有针对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造成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节奏的合理设计安排教学,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三、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作用

将微课运用进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避免了传统教学带来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且可以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此种教学模式不能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对课堂上的知识的接受情况,只有在测试中才能了解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应用,不具有及时性和全面性,但是微课教学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对理解不深刻的知识可以及时的和老师沟通,增加课堂上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并且此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到保障,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在微课教学过程中,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的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基础,展开对种形式的适用于每个学生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照顾到每个学生的感受,提升课堂学生的参与程度。并且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1.运用微课进行课堂引入,增添学生课堂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中每节课的开始可以说是本节课相对于比较重要的部分。一个好的课堂引入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增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落实学习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利用的都是开门见山式的课堂引入,此种方法确实比较直观,并且可以迅速的切入主题,但是不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导致课堂引入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久而久之变成一种形式。利用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在短时间内运用视频、音频、图片等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且可以高效率的将课程引入正题节省时间。例如在学习园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制作有关圆的形成及两圆位置关系的小视频,简明扼要的回顾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教师在此段视频制作时,首先运用上节课的知识制作两个互相不交叉的圆,运用软件使其中一个圆不动,另一个圆在不断运动逐渐接近定圆,逐渐相交,最后使其中大圆包含小圆。并且基于此动画特点,向同学们提出问题,课件中两个圆一共有几种位置关系?每种位置关系下两圆的交点有几个?从而快速极具特点的进行本节可得课程导入。

2.运用微课进行教学重难点讲解

初中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每节课中重难点的教学,但是此部分教学也是最为困难的,学生最难以理解及掌握的。上文说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属于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师生互动,教师不停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此种教学模式使本来就不具体的理论性的数学知识更加晦涩难懂。教师无数遍的强调某知识点及其重要性,学生对其理解还是比较有限。将微课教学运用进初中数学重难点的讲解,立体的为学生呈现教学重点,可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且可以运用较短的时间更加鲜明的突出本节课重点,增加学生记忆。

例如在初中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小视频,将不同形状的两组三角形进行平移,发现有其中有的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有的不可以,从而总结全等三角形的相应概念。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熟练,并且具体的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三角形的全等。

五、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这使得教师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给传统教学模式以冲击,使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从而将微课与其相结合,不断摸索出一套更完善的适合初中数学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加其对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栋. 浅谈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22:33.

第6篇: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实质;四个关系

随着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逐渐深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包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掌握新型教育方式等方面,以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能力。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坚持新的培养目标,并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注重对新课标实质的把握,并深刻体会“四个关系”,从而促进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一、学生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初中教师在新课标背景下,要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应注重对学生整体与个体关系的把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而言,并非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堡垒的基础上增添砖瓦,使堡垒建筑更具坚固性,支撑学生走向未来。班级学生相对较多,其生长环境存在明显差异性,加之先天性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应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对此,教师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必须对每位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而在贯彻和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而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合理预设。其次,课堂活动进行中,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加以掌握,以更好总结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和理解能力较弱之处,为针对性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在新课标教学中,初中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只有将学生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有效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推进初中教学活动的发展进程。

二、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不可或缺。一方面,预设主要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内容加以了解,并结合实践经验,对课堂活动的有效预设,具有计划性、封闭性的特点;另一方面,生成主要针对于学生而言,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可见,预设与生成具有互补性的关系,教师对其关系加以合理把握,是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素养的要求之一。对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明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清晰的思路,把握其发展脉络,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保证。其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许多不可预知的因素,而教学活动实施便是生成的过程,其教学诸多细节内容是在预设环节中所不能体现的。

三、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培养和提高其推理能力尤为重要。但是,逻辑推理能力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所不断积累和形成的。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关系加以有效把握,以更深入地体会新课标实质。首先,对于合情推理来讲,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一系列画图、类比等规律进行总结,并尝试猜测结果,属于合情推理范畴。其次,在演绎推理中,学生先由合情推理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再利用演绎推理对结果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例如,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中,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和分析,并尝试解题,以了解某种图形的特征、变换性质等内容。基于此,学生能够对更多图形进行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以归纳总结其他图形的相关知识内容,不仅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而且对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许多初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过于依赖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产生不良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如给予学生以更为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力等方面。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数学教师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解说员,过于频繁地利用多媒体等教具,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使学生盲目做笔记,忽视教师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因此,初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有效把握现代信息技术使用和教学手段多样化之间的关系。

首先,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而开发课程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将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应注重将多种教学手段配合使用,从而增强初中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绘制统计图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能给予学生最为直观的图像展示,但是难以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实现多媒体教学法和传统黑板教学法的结合,可以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学活动而变化,对学生理清课堂知识脉络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教师教学行为与能力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成效。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水平尤为重要。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要目标,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必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增设教学互动环节,这既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考验,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良机。基于此,教师应深刻体会新课标的实质和有效把握上述“四个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军红.数学新课程改革下高一师生适应情况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第7篇: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有效性;策略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影响之下,有效的课堂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有效性并非以成绩论高低,而是以实现自我管理为最终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花费的时间少,数学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轻,效率高。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是通过补课、加课,题海战术等方法,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但这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实不可取。

一、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落实在初中生学习的有效性上,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效率。根据施瓦布的课程理论,初中数学课程是由数学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环境四部分组成:数学知识只有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问题解决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数学知识;情感态度是在伴随着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反思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是以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应用对象,才能体现他们的真正存在价值。所以,这四个方面是相互依赖、共同促进学生发展,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环境等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因素。

1.教师的因素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应具有明确的时间效率观念,把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上,这样把数学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时间结合起来,既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应具备明确的目标,充分利用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最后,初中数学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进行教学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数学学习,以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2.学生的因素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力和想象力开始逐步提高,成为初中数学有效学习的组成部分。首先,初中生的观察力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能够观察到数学抽象性所具有简单的内在统一,数量关系与空间几何存在对称关系,他们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想象力可以把数学抽象理论还原成贴近初中生生活的数学实际,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快乐;最后,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是影响初中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在课堂上学习就会感觉到轻松愉快,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学习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之中。

3.教学内容因素

我国在推行教学改革之后,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案就是对教学内容的预设,按照教案教学就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成为新的课堂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这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数学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应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科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最后,初中数学内容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对其他学科问题的解决中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认识。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策略

1.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教育需要通过具体的问题来解释抽象的数学内容,需要从学生所接触到或经历过的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概括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等。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体系,区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所侧重,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数学教师还应重视课堂教学反馈,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的学习状态,教师才能够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效性。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对于课堂上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学习新知识。

3.营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营造一种支持性的、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情感与认知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学生在良好情绪下,能取得更好的认知效果。建立安全、愉快、轻松的心理氛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紧张的课堂气氛,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果。国外对课堂心理气氛与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把具有建设性的课堂心理气氛看作是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因此,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心理环境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及其对策,为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指导。但由于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很多因素且相互影响和制约,今后仍需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徽.改进数学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第8篇: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50-0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初中数学教学体系已经得到本质上的转变,开始从传统的知识教学转变为能力教学,对学生能力进行提升,有效改善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效益。多媒体技术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媒体环境实现了教学体系的优化,达到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从本质上提升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对学生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可以从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内容出发为学生构建立体、生动的教学课堂,从本质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种高效的教学辅助手段[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本质上的发展,开始逐渐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且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成效。

改善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并没有对知识内容进行拓展、转化和丰富,造成课堂学习知识死板,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厌烦、厌恶等心理,造成学生学习效益大打折扣。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可以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为学生展现丰富的数学知识,将死板的教学内容立体化、动态化、形象化,使学生愿意主动投入到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升了学生初中数学学习效益 学习效益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多媒体技术教学内容直观形象,符合人类认知的规律,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让学生克服由初中数学教学知识较为抽象导致的数学学习问题。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三维的教学体系,从多方面展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大大加深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印象,这对学生学习效益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

提升了学生数学能力水平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大脑等,让学生实现多感官接收,这对学生多元认知的培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该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等让学生进行多媒体训练,给予学生良好的能力培养空间,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本质上的改善,如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2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

教师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关系,依照教学关系确定多媒体教学内容,明确多媒体教学方法,将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全面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效益。

正确定位,把握好教学关系 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置,结合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对多媒体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形成与自身发展相协调的学习体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握好师生关系,积极与学生交流,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环境中成长[3]。

笔者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的过程中就充分分析学生特征,从学生了解的正数加减法出发,通过多媒体对各项正数加减法过程中的符号变换进行展现。该教学完成后,笔者又将其拓展到有理数范围,通过多媒体对各项有理数加减法过程中的符号变化进行展现,让学生对比分析,总结有理数加减法的经验。

合理设计,形成正确教学理念 教师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多媒体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要依照新时期初中数学知识和能力教学指标对多媒体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多媒体教学能够全面优化学生知识和能力,改善初中数学教学效益。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布局,突出课件重点,通过计算机技术完善多媒体课件内容,保证课件背景、色调、布局等设计均与初中数学教学需求相协调,以教学设计丰富课堂体系,以教学设计带动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高效益、高质量的教学体系。

笔者在“多姿多彩的图形”教学过程中就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全方位设计,结合本单元教学需求,选取直线、射线、线段、角、正方形、长方形等作为主要展示图形。笔者选取较为鲜艳的颜色作为上述图形的填充颜色,希望通过颜色从视觉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刺激,让学生能够很快记忆上述图形,快速掌握学习内容。除此之外,笔者在设计的过程中还对图形进行归类,实施图形类别教学,让学生结合划分好类别的课件进行多姿多彩的图形学习,为后续图形的认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拓展途径,优化数学教学体系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对各项教学途径进行合理拓展,将各项教学方法融入多媒体环境中,从而全面提升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效益,改善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质量。教师要在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时适当融入探究教学、自由讨论、师生互动等,避免大段视频教学导致的课堂固化,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多媒体教学体系[4]。如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探究式问题,鼓励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结合多媒体内容对数学知识本质进行挖掘,使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反思,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笔者在“勾股定理”教学的过程中就通过多媒体对勾股定理进行验证,以多媒体视频对勾股定理的验证过程进行展现。该过程中笔者设置问题“勾股定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勾股定理验证时运用了哪些定理”等让学生反思,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除此之外,教学完成后笔者还询问学生“勾股定理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应用进行挖掘,有效提升学习质量。

合理反馈,加强数学教学交流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依照学生具体状况形成对应教学体系,对多媒体结构进行调整。要构建合理反馈途径,通过网络体系构建反馈通道,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充分提升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的教学质量,改善初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效益。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实施适当课后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定,确保学生了解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适当配合教师多媒体教学,保证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能够顺利实施。

3 总结

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理念,对多媒体教学环境进行合理把握,形成系统化、层次化教学体系,从而完善多媒体教学结构,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要对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层次进行深化,不断融入新型多媒体内容,丰富教学知识,从本质上拓展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改善学生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毛建兴.多媒体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3):156-157.

[2]高洪生.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2-63.

第9篇: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在新形势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丰富教学内容,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课堂活跃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针对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提出几点思考。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

首先,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像兼备、图文结合等优点,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产生冲击,从而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充分提高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参与性、积极性;其次,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课堂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的所有环节,积极创设良好的、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获取知识,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框架与体系,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能力。”那么,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学习情境必须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翻折、旋转”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可用多媒体设备模拟演示或真实再现,把图形平移、翻折、旋转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图形在运动时的内在关联,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再如,在讲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章节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在备课环节,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数学课件,向学生全面、直观地展示两个圆所形成的“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五种位置关系,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并且通过学习,能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组织学生进行这一运动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猜想、分析,从而推测出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种种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提到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脑海中就立马产生两圆位置关系、两圆圆心距、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高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与初步记忆,然后教师有意识地化这些信息,让学生将初步记忆转化为长期深刻记忆,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提高学习能力。

二、加强多媒体教学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是满足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至关重要。探究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兴奋感的过程,探究的结果能激发学生满足感。”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例题示范、例题讲解的教学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互相探索与交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有效解决这种直接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之间的矛盾冲突,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信息于一体。如,在讲解“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章节知识时,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向学生直观演示y=kx+b(k≠0)中k值的变化导致直线倾斜度的变化,b值的变化导致直线与y轴焦点的变化。演示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当k

三、加强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也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汲取,由于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现阶段的数学教学无法完全脱离这种教学模式,而多媒体技术虽然有很大的优势,但它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主要还得依靠数学教师的语言传递。数学理论知识抽象、枯燥,因此,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而现阶段的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教师可立足于传统教学模式,高效运用多媒体技术,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让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新形势下,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必须立足于教学目标,以数学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天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