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

少儿口才课程设计精选(九篇)

少儿口才课程设计

第1篇: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科 五年制 课程内容 职业化

[作者简介]杜凤岗(1968- ),男,河北泊头人,河北泊头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教育管理和学前教育;安惠敏(1983-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泊头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河北 泊头 06215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47-02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关键在于严格幼儿教师的培养、准入、培训和考核机制,深化幼儿教师的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质量,这要求幼儿师范类院校要针对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作为我国一线幼儿教师培养主要渠道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要紧紧围绕课程这一学校教育的核心,努力使课程系统中的各个因素都能发挥职业教育功能,其中,课程内容的职业化建设是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现行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内容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内容是由过去中等和高等幼儿师范教育的课程叠加而成,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门类众多,容量过大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招收初中起点的学生,进行专科层次的教育。为了弥补学生高中文化的缺失,学校开设了大量的文化补偿和专科通识教育类学科;为了塑造学生从事学前教育的理念、技能、实践能力,开设了众多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类学科。虽然这种内容结构适应了幼儿教师“通才”教育的特殊性,但也造成了学科林立、内容繁杂、总量过大的问题。

(二)结构不合理,系统不科学

现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的内容体系采用必修课唯一、课堂教学主体、显性课程主导的形式,缺乏必要的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忽视学生的选择和个性;文化和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主要移植于高中和专科的课程内容,采用分科设置课程,体系庞大,挤压了专业教育类课程的开设空间;课程内容系统忽视横向的通联关系和纵向的领属关系,学科各自为战,内容彼此阻隔、互不贯通,没有达成一致的职业教育价值指向,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和“渐进式”梯度结构。这种“结构性”的问题淡化了职业教育的“色彩”,难以形成课程系统的整体教育合力,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不理想。

(三)内容陈旧,定位不准确

现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的课程内容主要移植于过去中等和高等幼儿师范教育,未建立起具有“五年制”特色的教材体系,存在着课程内容陈旧,学科教学内容定位不准确、不统一, “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原理阐发、轻案例和实际运用”等问题严重,不利于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内容的职业化建设框架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不同于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的学前教育本科,它主要是面向幼儿园教育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这种特定的人才规格定位决定其课程内容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因此,其课程内容的构建必须确立“实践能力本位”的思想,采用职业教育的理念,讲求“工学结合”和与未来岗位的对接,打造课程内容的实践性特色;必须适应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注重专业文化、理念、态度和专业技能能力的培养,打造课程内容的专业教育特色;必须考虑学前教育专业“通才教育”的特殊要求,突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广泛性和基础性,打造全面教育特色;必须体现其高等师范教育的属性,做到人文课程与科学课程“两结合”,坚持学生人文和专业素质“双培养”,围绕着“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两个方面进行课程内容建设,打造素质教育特色。

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内容的职业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在满足“ 广泛、必需、够用”的基础上,突出工具性和基础性;专业理论课程内容以职业素养持续发展为目标,突出理念化和实践性;专业技能课程内容以幼教岗位实际需求为指向,突出语言、艺体、保育教育等职业核心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进行全面启蒙教育的要求,构建“文化奠基、理念引领、应用为本、技能先行”的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基于上述认识,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内容职业化建设的框架应包括文化基础与应用课程、专业技能与应用课程、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三个课程板块,各板块由相互贯通学科集群组成,采用“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活动课程并存”的课程设置形式。

(一)文化基础与应用课程内容板块

此板块由三个学科集群构成。首先,需要对现行课程中的文化补偿和专科通识类课程内容进行压缩整合,由分科设课转化为综合学科设置,为专业课程开设预留更大的空间。其次,对文化学科内容进行专业化改造,嵌入职业教育功能,文化基础学科与应用性学科并行开设,以发挥其文化奠基和专业教育的双重功能。

1.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与应用学科集群。把高中文化补偿课程中人文类学科(历史、地理、政治等)和专科通识教育课程中的思政类学科以及其他门类社科类知识压缩整合,突出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综合为“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学科,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科相互融合,横向贯通,并行开设,实现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在学前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应用学科集群。把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与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整合为“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学科,与“幼儿园科学、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科并行开设。

3.学生成长指导学科集群。把幼儿教师礼仪、就业指导、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职业道德与认识、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习方法指导、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整合为“成长指导”学科,缩减周课时,拉长学程,伴随并指导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

以上三个学科集群均为必修课程,应在后两年学程中适当添加文化选修课程,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以及国学、文学名篇阅读等,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专业技能与应用课程内容板块

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是实用型幼儿教师的重要标志,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的专业技能与应用课程是核心课程。此板块构建要遵循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讲求内容的系统性和相对独立性,必须提供技能训练的程序和原理性知识,必须与相应的教育方法学科内容结合,使学生明确每项技能“怎样做”“为何做”“怎样用”;要根据幼儿教师职业的需要,把语言、艺术、教育教学技能等技能的训练作为重点,把综合教育技能渗透到一般专业技能训练中。本板块主要由六个学科集群组成:

1.汉语言学科集群。“文选与写作”“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幼儿文学” “听话与说话” “普通话等级证书辅导”“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语言文学基础与应用主干学科依次全程开设。其中“文选与写作”放在在一、二年级,“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放在三年级,“幼儿文学”放在四年级,“听话与说话”放在前三个年级,“普通话等级证书辅导”放在四年级,“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放在五年级。同时,把“朗读、讲故事”以活动课程的形式全程开设,使之形成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为主线的语言课程系统。

2.外国语学科集群。与上同理,本集群由“实用外语语法与语音”“外语基础”“外语阅读”“外语口语与听力训练”“少儿外语教学法”等主干学科组成。其中一年级开设实用外语语法与语音,二、三年级开设外语基础课,四年级开设外语阅读,五年级开设少儿外语教学法,口语与听力训练课全程开设,以突出外语口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3.音乐学科集群。围绕着幼师生音乐素质综合性要求和音乐素质生成的规律,音乐课程内容应由音乐理论和基本素质的培养逐步过渡到技能的训练和实际应用。开课的顺序大致为:一年级开设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形体与舞蹈基训;二年级开设声乐基训、和声与键盘、现代舞蹈;三年级开设歌曲演唱(儿童和美声、民族、通俗歌曲)、键盘器乐弹奏与合奏、民族与国外舞蹈;四年级开设童声合唱与指挥、键盘即兴伴奏、少儿舞蹈与创编,五年级开设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把音乐欣赏、小器乐演奏、非键盘乐器演奏、音乐编导、播音主持、晚会组织等作为音乐选修拓展课程。

4.美术学科集群。一年级开设美术基础(素描、水粉、速写)、书法;二年级开设图案、国画;三年级开设简笔画创作、手工制作;四年级开设手工美学与美术欣赏、幼儿园环境设计;五年级开设美术教学法。把摄影摄像、舞台设计、手工染绘、形象设计、服装设计课程作为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美术专业技能的广度。

5.现代教育技术学科集群。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技能,应把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应用对接起来,在前四个年级依次开设计算机操作基础、课件制作、电脑美术、电脑音乐制作等学科。

6.体育学科集群。体育舞蹈、韵律操、体育游戏、器械类活动、幼儿园体育教学法等课程与大学生体育教育内容并行开设,以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服务幼教职业的双向目标。

(三)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板块

学前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学前心理学、幼儿卫生保健基础、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幼儿园课程、家庭教育学、幼儿园管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主干学科;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包含教育见实习、教育调查、教育模拟实践等活动类型。

塑造学生先进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是本集群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和岗位实践能力形成的前提是理论学科教学与专业实践活动的高度融合,要将两个类别的学习内容穿行,紧密结合。具体做法是: 学前心理学与幼儿心理观察测量、幼儿心理健康调查等实践活动穿插,幼儿卫生保健基础与卫生保健见实习活动穿插,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心理学与幼儿园教育见实习、幼儿教育调查、幼儿园参观等实践活动穿插,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教学见实习、游戏见实习、模拟实践等活动穿插,幼儿园管理与幼儿园或班级管理见实习活动穿插,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与定岗见实习结合,家庭教育学与家庭教育观察调查活动结合。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课程更加紧密地结合,应大力开发校园合作课程、幼儿园特色教育课程、幼儿教育实践模拟课程、学前教育时事以及与职业资格证书匹配的教育训练课程。同时,应适当开设中外学前教育史、教育统计与测量、当代幼教改革与实践等选修课程。

[参考文献]

[1]邵长媛.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5(5).

[2]戴军.关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3).

[3]杨丽华.建构五年制学前教育大专课程体系的思考[J].昆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报,2011(2).

[4]张富洪.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训练层级课程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导刊,2009(12).

第2篇: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童装设计 童装设计专业 实验性教学 人才培养方向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057-02

1 国内“童装设计”专业开设的现状

根据近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0-14岁儿童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16%以上,并呈逐年递增的形势。自2005年起,国内童装市场消费每年呈两位数以上增长,童装产品类的热销成为国内服装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童装行业产能,使得社会对于童装设计、童装制版等专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则出现了较大的缺口。纵观国内艺术设计类院校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划分,“童装设计方向”目前几乎是没有的。即使有一些院校在整个服装设计课程设置中,加入了一些童装设计的课程,但据了解也仅有寥寥数周而已,并没有对童装设计、制版及整个“童装设计理论体”系进行更加深入、细分地学习。总之,对于“童装设计”专业设置的缺失,已经成为了国内艺术设计类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种状况,长沙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经多方面的分析与考察,于2013年确定将“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向为“童装设计”人才培养方向。学院将“13级服装301班”的36名学生作为首批试点培养对象,并确立了未来将整个服装设计专业定向为“童装设计专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规划。目前,首批“童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开始逐步实施。截至2014年6月,“童装设计”方向人才培养的实验性教学已顺利实施近一个学年。

2 “童装设计”实验性教学的实质性内容

“童装设计”实质上是整个“服装设计”分类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传统意义上可将服装按性别和年龄区分为:男装、女装、童装三大类。“童装设计专门型人才”除了要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服装类基础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必须掌握“童装设计”特有的相关专业知识。因为童装与成人装不仅是服装号型上的区别,儿童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审美爱好、性格特征等与成人也有着天壤之别。因此,童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还必须要学习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童装设计知识理论体系”,如:儿童教育发展心理学、分段年龄儿童生理特征、儿童审美心理与爱好等。在“童装设计”人才培养计划中,着眼于从有关儿童生活行为的各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对“童装设计理论体系”进行更加准确、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此外,童装与成人装在设计细节、设计工艺、生产指标等方面都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以往的“成人装与童装设计教育一概而论”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科学和完善的。由于0-14岁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较大差别,按年龄行为特征及穿着方式还可划分为:婴童、小童、中童和大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从着装方式、生理心理特征、日常活动范围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童装设计,在款式细节方面的侧重点及工艺技术指标也不尽相同。举个例子,如童装裤子设计中可调节腰部松紧带的设计,在小童服装中出现较多,在大童也就是青少年装的设计则中使用较少。因此,在童装设计中,准确的年龄阶段划分及年龄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设计参考指标。

童装设计不仅是设计生产一件普通的产品,它还涵盖着更广泛的意义。儿童通过对童装的颜色、款式、面料等方面的感知和体验,会产生出不同的心理变化。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来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促进儿童身心和智力健康发展。所以说,“童装设计”是一种肩负着诸多方面设计责任和设计使命的“系统性设计”。我校对于童装设计首届实验班的教学,也力图更加系统、全面的讲述童装设计的原理。如:儿童不同时期的生理特征、儿童的心理审美及思维方法、儿童活动娱乐形态等等。在“童装款式设计”教学中,也选取和运用了大量的童装款式图例,为学生剖析童装各部位的设计功能性及设计特点,从多方面来加强学生对童装设计的全面理解。

随着童装行业与市场的快速发展,一套合理、实用的“童装设计理论”知识是未来的童装设计师所要必备的常识。因此,在童装设计专业的课堂上,准确的课程内容讲解以及具有实际意义的课程知识引导,也是未来从事童装设计的教育者的重任。目前,国内关于“童装款式设计研究”的书目和研究成果基本属于空白阶段,现有能够查到的国外“童装款式设计”的相关书籍也寥寥无几。以上不利条件给“童装设计实验性教学”的首批教师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周折和难度。因此,“童装设计”的系统性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修正。目前在首届实验班的教学课程中,已展开的童装专业核心课程有:童装款式设计、童装纸样设计、童装工艺设计、童装面料创造、儿童服饰品设计、儿童家纺家居用品设计、童装专项设计、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

3 “童装设计”实验性教学的目标

3.1学生培养及教学目标

首届“童装设计”方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设计专门型人才;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服装生产企业童装设计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熟悉现代设计思想与现代服装技术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能从事童装产品设计、制版、制作、生产管理、品牌策划、营销等工作;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素质和较高技能的服装设计复合型人才。

通过系统性地对“童装设计”知识理论体系的全面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童装设计所必需的基础理论,掌握童装设计、结构与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较系统的童装工业制版、纸样设计能力、裁剪缝制技术,并能结合市场需求设计各类童装和家纺用品;了解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设计及生产组织管理能力;熟悉童装设计相关的知识产权法规、安全及环保的政策、规范和标准;了解国内外童装设计的发展趋势,具有童装设计的创新思维。

“童装设计”实验班的学生完成全部学业之后,希望他们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对今后进入童装企业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让学生有对口性地踏入童装企业的大门,填补国内童装市场急需专业型人才的空白;通过首届童装设计实验班的教学,带动国内“童装设计专业”的设立和发展;使“童装设计教育”更加全面化和专业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合格、适用型人才。

3.2“童装设计”教学及科研目标

在童装设计”教学理论研究方面,通过系统地分析童装款式设计的特点、方法,展开一系列深入细致的童装设计相关研究,总结出一套适用的童装款式设计、教学指导理论和指导经验,为今后“童装设计专业”的著书立说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展开“童装设计”相关课题研究项目,设计出一套全新的童装设计理论体系框架,并能够将课题研究与童装设计教学实践相结合。目前学校已开展了“童装款式设计研究”、“儿童服装审美心理与视觉中心设计研究”等多项研究校级课题,正在逐步地深入研究进行中。

目前,学院正在准备将童装设计实验性教学的研究成果编成一系列系统性的“童装设计”教材。预计该系列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童装设计专业”的参考教材,供服装设计专业院校的师生使用,又可以供广大服装设计爱好者,特别是童装企业的设计、生产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对于童装设计实验性教学的研究,将会随着首届童装设计方向试点班的教学进度不断发展和扩充,知识体系也将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细分和发展。

4 “童装设计”实验性教学的意义

第3篇: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

一、课前预设要全面了解学生,理智地认识生成

一堂课前,我们总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而教学的每个设计、每个活动都离不开课前预设。预设时,我们要直面学生的数学现实,即: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课前调研。调研什么呢?如: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更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需要给学生一些暗示吗?这些暗示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这些,都是预设时,教师须去全面了解的。因为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功夫,理智地认识生成,才能更好地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

例如:在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中,当学生经历了例题教学之后出示了这样一组对比练习。(1)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大脑学习能力最旺盛的时期。人到65岁时,脑细胞大约丢失细胞总数的3/10,大约丢失3000亿个。请你算一算,脑细胞总个数共有多少?(2)儿童青少年时期大约有脑细胞10000亿个,到了70岁时,脑细胞大约丢失细胞总数的60%,请你算一算,70岁后大约丢失脑细胞多少亿个?在学生完成了计算以后启发学生联想。学生们互相交流、讨论,有的说:“青少年时期人体的大脑细胞原来有这么多个,人的脑细胞是不是越用越多?”有的说:“我觉得不是越用越多,应该是越用越聪明。因为我爸爸就说过,脑子是越用越聪明。”有的说:“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现在的学习时间,好好学习,把握今天。不然的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说:“老师,人到了老年,脑细胞大约丢失总数的3/10,老年人的脑细胞减少这么多,不是很可怜吗?”有的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尊敬我们身边的老人。”有的说:“我觉得我们从小要努力学习,长大当个科学家,研究出抗脑细胞丢失的办法,防止老人脑功能退化。”……

由此,我们看到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从数学知识的获得到珍惜时间意义的理解,再到如何去关爱老年人,让学生体验到时间和生命的重要性,感受到关爱老人的必要性,体现了“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但也看到了课前的精心预设,使课堂生成的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的体验,使数学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正如钱老师所说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绽放,情感正在撞击,视野正在扩大,这比任何所谓的知识目标更为可贵。

二、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基础

教材是“大纲”或“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的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学生一个正确或错误的回答,都能成为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实践表明,要想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更好地应对课堂之中的动态生成,首先应重视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者可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如,可针对现行数学教材中的某些应用题例题现实性不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的现象,在不改变原有题型结构、解答方法的前提下,可采用合理改编的方法,把远离生活的情境转化成学生熟悉的情境,加强例题的开放性。例:一次要讲解习题:“某专业户要种一块300平方米的果园,行距2米,株距1米,种完这块地要多少棵树苗?”针对该题与学生实际生活存有一定距离的情况,笔者在具体教学时,结合学生实际改编成:“在一块300平方米的操场上排队做操,每排同学前后相距1米,左右相距2米,按这样排队,站满这个操场一共要多少人?”如此改编成让学生熟悉的情境,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共鸣,促进对题意的理解。

三、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关键

1、尊重儿童个性。

实践表明,尊重儿童个性能为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提供必要的“土壤”。

只有为学生创设充分地表现机会,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如此才能引发学生新奇的想法和创新的火花。尊重儿童个性具体表现为:(1)尊重儿童对问题的独特理解,尊重其对各种活动的体验、感受。(2)关注儿童个性差异,对儿童应学会宽容,满足其心理需要,促进学生差异发展。(3)学会理解儿童问题。能用儿童的方式教育儿童,从他们的角度进行思考。

2、灵活调控流程。

第4篇: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羌族;幼儿艺术教育

一、调查区域概况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向藏东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面积2867.83平方公里。距绵阳市中区42公里,距省会成都160公里。县人民政府最新选址为永昌镇,辖6个镇、16个乡、1个民族乡。全县304个村,1381个村民小组,17个居民委员会和49个居民小组”1。

全县有各类中等学校14所,小学178所,幼儿园54所,学前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5%。北川于200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羌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也是最年轻的自治县。

二、调查目的及对象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羌族是这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古老民族,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北川县、平武县等地,这些地区的羌歌、羌舞、羌绣、羌建筑、羌服饰、羌乐器、羌饮食等都非常富有民族特色。由于羌族没有文字,羌语与文化习俗的传承均依靠口口相传。精通羌语的长者、学者,熟知羌族历史文化的端公是羌族文化传承的关键人物。但在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难中,仅北川就有2万多羌族人遇难,其中包括北川县知名羌族文化研究专家谢兴鹏、羌族音乐收集人计学文和羌舞收集人李红果等1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给羌族文化传承带来重大损失。

在中国约有三分之一羌族人口的北川,要传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就必须从幼儿抓起。为了解北川羌族幼儿园民族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出适合本地民族特点的课程与活动组织方式,研究小组分别于2011年5月和11月对北川县三所公办园和两所民办园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主要涉及所在园的环境创设、课程研发和幼儿活动的组织等各方面。

三、现状与问题

为传承羌族文化,作为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公办幼儿园,在园舍的布置、区角的创设、课程的开发等方面都引入了本民族元素。比如,某公办园门口的外墙上绘制了一副反映羌族人民生活风情的画作;另一公办园专门设置了“羌族文化一条街”的区角,里面展现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羌绣、羌族儿歌、羌族建筑图片、羌族风俗图片等;也有的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中融入了羌文化内容,教幼儿羌族儿歌。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这些幼儿园在羌文化的传承方面还存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诸多问题。

(一)教师的观念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在幼儿的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在其著作《教育概论》中说到:“从整个教育系统来看,教师的活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国家对教育厅、学校的要求都要通过教师来执行,只有教师理解、领会了这些要求,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点时,这些要求才可能在事实上得到贯彻。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中的成长、发展,也直接受教师工作的影响,只有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充分准备和专业性的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地位的特殊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的成功与否。而对教师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他们的教育观念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教育方式。

在调研中了解到,因5.12地震,北川失去了40余名幼儿教师,现有幼儿教师中羌族教师只占18.5%,其中有一部分幼儿教师是由于国家政策被划定为羌族,她们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羌族,对本民族的历史及风俗习惯知之甚少,从而导致了她们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开展羌文化传承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之地震后因大量缺乏幼儿教师,北川县政府放宽了公招幼儿教师的条件,凡是全日制幼儿师范学校中专及以上学历应、往届毕业生,年龄28周岁及以下的人员均可参加考试,这就使得有17.6%的新进幼儿教师初始学历为中专,她们认知的局限影响了她们对文化传承的深入理解,因缺乏应有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从而导致了相关活动开展的片面性与表面性。

(二)环境创设和区角设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区角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园长的管理水平、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在调研中发现,三所公办园和两所民办园在环境创设和区角设计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羌族的文化元素,但由于环境创设者对当地羌族资源与特色、幼儿园环境和教育的理解的片面性和狭隘性,忽略了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缺乏对环境创设的研究和创新,多数的环境创设和区角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重形式而轻内容

在与园长的交谈中了解到,各个幼儿园都清楚幼儿教育中融入羌族文化的重要性,但在调研中发现多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和区角设计重形式而轻内容。比如,某所异地重建的公办园,其主体教学楼外墙上绘制了一副反映羌族人民生活风情的画作,走廊上方悬挂了各种形状的羌绣挂件,非常具有羌族特色,但走廊和室内的区角却缺乏与之配套的具有羌族特色的玩具或材料供幼儿操作。

2.缺乏整体布局意识,存在片面性

多数幼儿园环境和区角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创设方法不是从教育性和儿童化角度出发,更多追求的是幼儿园环境的整洁与美观,从而导致幼儿园环境和区角的内容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出现为了环创而环创,为了区角而区角的片面做法。

3.空间利用率不高,未充分挖掘园内场地资源

调研的三所公办园有一所是原址重建,另外两所为异地重建,建筑面积均超过地震前的原幼儿园,各功能房及配套设施均按标准设计。但在调研中发现,所有幼儿园的环境和区角创设只重视室内和墙壁的布置,忽视幼儿园内其他空间(如,走廊、楼梯转角处、室外空余场地等)对幼儿所起到的隐性教育作用,未充分挖掘园内的场地资源,造成资源浪费极大,使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

4.只注重教师的提供,忽略幼儿的介入

调研的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多数都由教师“自编、自导、自演”,幼儿只是教师创设好的环境的观赏者,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而区角也常常是给那些关心北川幼教的同行及领导设置的,丧失了区角应该具有的本质意义。调研的一所公办园,其区角设计非常具有羌族特色,整整一条走廊展示的有羌绣(教师和幼儿的作品)、羌族儿歌、羌族建筑图片、羌族风俗图片、羌族饮食模型等,但该区角材料的更换率极低,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区角游戏的时间极少,这个走廊主要用于外人参观。

5.未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调研的三所公办园在地震后期,基础设施及室内硬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全国各地的援助,使得这些幼儿园的硬件建设至少前进了十年,比如,教室内都有液晶电视、数码钢琴或电子琴、木质桌椅、消毒柜等。每间教室都有各种高档的建构材料和其他玩具,却缺乏利用自然材料创设的区角。从外行的角度来看,这些设置对孩子而言,非常舒适和温馨,但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些设置却让孩子远离了自然,远离了对民族资源的再创造。

(三)园本课程开发

园本课程是以国家法律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的现实条件和周围环境为背景,以幼儿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其实质是提升了教师、家长、幼儿等与课程有关的人员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与权力。

1.幼儿园管理者及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缺乏深入理解

在长期的教学中,幼儿教师早已习惯于扮演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上至园长,下至教师,都对园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缺乏深入理解,课程观念陈旧,课程理论水平偏低,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在进行园本课程开发时对于课程决策者和评价者的新角色感到无所适从,工作积极性不高,经常出现回避、抗拒的倾向。

2.教师参与程度较低

在调研的有园本课程的三所幼儿园中了解到,教师对课程开发的参与度很低。主要表现在:教师并没有全程参与园本课程开发,多数幼儿园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的选择、设计与评价由少数骨干教师和业务园长完成,教师是在课程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带领下被动参与的,因而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未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已开发的课程演变成静态的教科书

由于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缺乏专业认识,加之园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个别已开发的课程演变成静态的教科书,缺乏旺盛的生命力。比如,调研的一所公办园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中,把羌族的羌绣进行了提炼加工,将其作为幼儿手工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但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一课程仅在大班进行了尝试,且织绣针法和图案单一,未抓住这一传统性美术工艺的主要特点,也未在全园推广,造成该课程出现断层和滞后的情况。

四、对策分析

(一)政府加大在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力度

绵阳市在“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总体规划中就指出:“重建突出民族特色,尊重羌族及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抢救和修复民族文化遗产,挖掘民族文化发展潜力。”要实现这一规划,作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应从幼儿园开始,让孩子在艺术教育中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比如,在政策上,可以将每年国培计划的指标向这些园所倾斜,鼓励幼儿园的新教师、骨干教师以及园长们积极参加,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在经费上,可以多投入资金支持,便于这些幼儿园加大硬件和软件建设。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就是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实际上是幼儿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能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的发展,能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发展的支持性环境,能主动进行专业化学习,并最终形成幼教专业精神的历程。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要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创设和谐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将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培训的资历作为专业内晋升和奖励的重要依据,通过职称评定、工资晋升、职务提升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激发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的积极性。

1.规范和稳定教师队伍

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的影响,北川县幼儿教师的流失率极高。因此应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幼儿教师任用制度和幼儿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切实保障该地区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帮助解决其人事编制,并逐步提高工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规范而稳定的教师队伍。

2.加强职后培训

北川县农村幼教师资的培训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地震影响,使得当地的幼教师资培训受到重创。为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用“内培外引”的方式,一方面扩大招考幼儿教师的比例,另一方面,利用本地资源,建立以县、乡/镇中心园为中心的骨干教师培训网,骨干教师既是被培训者,也是培训者。

3.有效开展园本培训

针对北川县的实际情况,各地幼儿园可以自发组织,以园为本,形成“专业对话”的良好氛围,密切教师间的关系,帮助教师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三)加大课程研发力度

课程开发是一个不断循环完善的过程,任何一环脱节,都会影响课程的质量。为保证课程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各种资源的开发

第一,教师资源的创新。教师是课程研发的主导者和课程的重要资源,因此,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学会创新,敢于放弃,不断提高课程的研发能力。

第二,家庭资源的整合。家庭资源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也是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家长参与课程建设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正确的教育理念,而且由于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经历,他们能够为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发提供更为多元的视角和支持。因此,可以建立家庭资源信息网络,把每位家长的职业、爱好、技能等方面的信息收集起来,构筑一个资源网络,在艺术教育课程开发中,充分整合这些资源,有效提高课程的适宜性和园本性。

第三,社区资源的挖掘。北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面积不大,但各个社区的羌族资源相当丰富。地震后的北川在城市规划和设计布局上都非常具有羌族特色,为此,各个幼儿园可以建立社区资源网络,组织幼儿有计划地参观社区的服务实施,了解社区的发展,熟悉本民族的民俗民风。

2.各种资源的利用

借助羌族自身的资源优势,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开发多种适合幼儿的课程,比如,语言活动《美丽北川欢迎你》,美术活动《装饰羌族服装》、《我的羌绣作品》,社会活动《羌族美食》,音乐活动《跳锅庄》,体育活动《抢头巾》、《打竹筒》等。把这些已开发的资源借助幼儿园的网络平台,进行即时共享,让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和借鉴,在学期结束时,把所有开发的课程进行归类,并编辑成册,建立资源库。

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北川羌族民族艺术瑰宝的传承需要从幼儿抓起,在幼儿园教育中,从教师的观念、环境的创设、课程的开发、教玩具的投放等方面应下大力气,确保羌族的文化传承延续下去。(作者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注:该论文是四川幼专重点课题“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幼儿艺术教育研究—以川西北地区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CYZZD201004。

参考文献

[1][2]摘自北川政务网

[3]余丹牟映雪.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J].文学教育,2011(5):155—156.

[4]高云庆.关于幼儿园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3(5):16—17.

[5]陈育梅.民间游戏与文化传承[J].民族文化,2010(5):28—29.

第5篇: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

一、准确把握学前教育特点,深化幼师学校课程改革

深化幼师学校课程改革,需要准确把握学前教育特点与规律,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首先,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尚处于教育的启蒙阶段,因此解决“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其次,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职业技能,如弹、说、舞、唱、画等艺术教育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再次,幼儿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孩子接触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因此要求教师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再次,幼儿教师要采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独特方法,将广博的知识创造性地融合到孩子所喜爱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去观察、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概念和经验。最后,幼儿教师善于激发、培养和保护学前儿童正在萌发的对自然、对社会、对科学、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并注重儿童个性品质与心理的培养。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即幼儿教师除了掌握幼儿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在幼儿教育机构进行保育、教育的能力外,还要富于创新能力,能设计、编制具体的幼儿园课程教育方案,设计与研发儿童玩具,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幼儿并开发幼儿的潜能,对幼儿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成为有发展后劲的幼儿教师。这就要求幼师学校必须对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进行具有调整与改革,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传统的幼儿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分为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四大块。这个课程结构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存在诸多弊端,如各类课程比例失调,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对学生技能培养力度不够,教育实践环节不被重视,等等。针对这一弊端,近年来,我校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继续推行《周口幼师教师量化管理试行条例》、《周口幼师优质课标准》,在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二、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优化幼师学校课程设置

毋庸置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幼师学校毕业生也不例外。尤其不容忽视的是,幼师的生源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导致个别幼师学生存在“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对文化基础课兴趣不浓,被动地接受知识传授。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感到教会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幼儿园虽对幼师毕业生的技能,如写字、口语、弹琴、舞蹈、绘画、手工、组织文艺活动等要求严,但对其文化知识与水平要求不高。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也反映,掌握的一些文化知识与技能不能满足幼儿园教学需要,还需在工作中进修学习。

鉴于此,周口幼师突出幼师办学特色,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育规律特别是幼教规律,确立了“文化课为基础、教育理论课为核心、专业技能课为关键”的思想,走“发展个性、培养特色人才”的路子。结合学前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打破“文化课为主,技能课为辅”的课程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除保证语文、数学两大基础学科课时不减外,适当缩减其他文化课的课时,增加专业课、技能课课时。压缩后的课程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把难度较大、不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选修课或自学内容。在技能课方面突出实用性,削弱“专业性”。例如在美术课教学中,以前一、二年级基本上以素描为主,三年级注重学生色彩和国画技法,专业性太强,过于注重学生美术基本功训练的。改革后的美术教学,除安排一、二年级用一些时间训练基本功外,将大部分时间用到教学简笔画、儿童画、图案设计、手工制作等实用美术上。再如舞蹈教学,以前注重学习古典舞和民族舞蹈,对儿童舞蹈学习不多,更谈不上学生编排儿童舞蹈了。调整教学内容后,坚持舞蹈教学为幼儿教学服务的宗旨,从新生入校开始,便将儿童舞蹈放在重要位置,到三年级毕业时,每个学生至少能跳二十个以上的儿童舞蹈,并能改编或自编一些简单的儿童舞蹈,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适应了幼教人才市场的需求。

三、依据就业形势需要,开设幼师选修课程

以往,按照国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入学后的学习是在统一模式下进行的,传授学生的知识内容与结构基本上相同。但实际上,学生在文化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自身认知能力与文化素质也不一样。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各不相同,有的喜爱唱歌,有的喜欢舞蹈,有的擅长弹琴,有的乐于画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经验证明,优化教学环境,深入研究学生,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这些兴趣、特长与爱好,就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能力,培养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幼教人才。

在幼师教学实践中,按照开课计划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较好的办法就是开设选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的一种补充。经过对学生素质、爱好等情况的摸底,结合2009年河南省首届毕业生技能大赛相关要求,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坚持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技能课有机结合,突出幼师特色,调整课程设置,除开好必修课外,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开设了舞蹈、琴法等技能课,确定了以下选修课科目:幼儿舞蹈、创编韵律操、教学简笔画、手工制作、儿歌弹唱、幼儿故事演讲技巧、三笔字、幼儿园课件制作、幼儿游戏创编、手风琴伴奏、民族管乐,等等。加强选修课教学,为培养“合格+特长”的幼儿教师打下了基础。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学校分别组班上课,要求各选修课教师先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由任课教师制定出授课计划,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辅导的侧重点,期末按照原定教学目标进行检查考核。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切实可行的,提高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对学生而言也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深受在校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强化教育实践环节,适时安排学生见习与实习

幼儿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在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发展、完善。

1.建立教育实习基地,并与省内外幼儿园、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学校调整教学计划,组织08级学生到深圳、惠州等地顶岗实习和勤工助学。妥善安排09级学生的见习工作。帮助学生到全市八县一市一区的幼儿园、学前班进行见习活动。定期检查并指导学生见习。通过见习,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在圆满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也积极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服务,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交流,从而在较为良好的环境中培养幼师生的教育能力。

2.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将模拟实习(试讲等)、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教育能力。另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幼儿园实(见)习的形式,将集中、分散与穿插结合起来,强调教育实(见)习安排的创新,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如学校组织08级的学生利用暑假到南方的幼儿园、工厂去顶岗实习,既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又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让学生体会到了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感恩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返校后,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高。

3.适当延长教育实(见)习的时间。教育实习的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是凭借足够的教育实习时间来保证的。为此,我们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分两个时间段:一段是从三年级上学期进行集中实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实习小组,每组派三到四名辅导老师,对学生备课、试讲进行辅导,观摩优秀幼儿教师的教学录像。请幼儿园老师到学校对实习生进行工作态度、幼儿园各科教学等方面的辅导。三年级学生采取分散实习的方法,把实习生按户口所在地,分到各县的教育实习基地集中实习一段时问,通过教学实践提高幼师生教育的能力。

第6篇: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

为了比较全面真实反映幼儿园英语师资现状,笔者整理了中国知网上近三年来所有关于幼儿园英语师资现状调查文献,并从中选出最新和最具代表性的15份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教师数量匮乏。

很多地区幼儿园的兼职或外聘英语教师达超过50%以上,其中天津市和常德地区的幼儿园中兼职或外聘的英语教师高达75%和96%。如此过高比例的兼职或外聘教师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教师学历不高。

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学历以大专为主,虽然有的幼儿园也有较高比例的本科学历英语教师,但大多数是后来进修获得的本科学历。此外有的地区幼儿园如西安市和常德地区还有20%和25%的高中或中专学历。

(三)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专业主要是学前教育、英语教育及少数艺术、中文等专业,毕业于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师资寥寥无几。这样的教师不是缺少幼教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就是缺乏英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难以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学。

(四)英语教师教龄短,教学经验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很多幼儿园英语教师的教龄都在5年以内,而且教学经验不足,能力有限。这说明高校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已经滞后,未能更早、更多地为幼儿园英语教育提供更优秀的师资,致使幼儿园英语教育质量低下。

(五)英语教师性别比例不合理。

当前我国幼儿园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男性英语教师及其匮乏,很多幼儿园男性英语教师的比例为零。这种现象不利于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幼儿园英语教师在幼教及英语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面比较欠缺,同时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和英语教育理论知识的英语教师的比例只有20%左右。这样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储备显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需要加强的英语知识有词汇、语法及英语文化等,需要提高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听力、阅读及写作等。虽然统计结果显示天津、武汉及西安等地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语音和英语口语相对较好,但从其他调查数据看,情况并非乐观,比如宁波市幼儿园只有18.3%的英语教师认为自己的英语语音语调标准,常德地区40.8%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满意,61%的幼儿园园长对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不满意。由此可见,提高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素养仍然非常必要。

二、加快高校学前英语教育改革,培养合格幼儿英语师资

(一)科学制定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是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格。针对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全面、素质不高、能力低下的现状,高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应该将其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学前教育及英语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胜任幼儿园及幼儿教育机构的英语教学、管理及教科研工作的新型高等专业人才。

(二)合理设置学前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前幼儿园英语教师在幼儿教育理论、英语语言学、幼儿英语教育理论、英语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均匀不同程度欠缺说明以往简单地将幼儿教育与英语教育的课程混搭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师资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较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1.思想道德、文学、体育、心理健康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职业情感和人文素养等;2.学前心理学、教育学,英语语言学、幼儿英语教育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夯实学生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3.英语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与修辞、英美文化概况、英语视听说、英语泛读、英语精读、英汉翻译、英美文学、幼儿英语歌曲与表演、幼儿英语活动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4.摄影、书法、营养与健康等专业先修课程,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技能;5.专业见习、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教书育人能力。

(三)改革创新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低下、教育教学能力不足除了与他们在学校受教育时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关,还与其受教育是所用的传统、低效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科知识体系为顺序、学科内容为载体、学校教室为空间”这一教学模式密不可分。为了确保培养出优秀的幼儿园英语师资,高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应该革新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健康发展和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采用交际法、情境教学法、社团学习法、任务型学习法及多媒体、网络等多样性教育教学手段,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高校教育和幼儿园实践为纽带,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新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四)合理提升培养层次、扩大招生规模、调整生源性别结构

鉴于目前幼儿园英语师资学历不高、数量不够、性别失衡的现状,有条件的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学前英语本科及研究生层次教育,并根据社会对幼儿园英语师资实际需求和办学能力合理扩大招生规模及男性幼儿英语教师比例,从而为促进幼儿园英语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英语师资。

(五)积极开展职后培训,提升在职幼儿园职业素养

第7篇: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英语教学;策略Introduction to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ized English teaching

Li You

【Abstract】Big changes in the world today is in a large development adjustment.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developing in depth, and rapid progres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 competition. English is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 is also the current talents needed for a basic skill in China. Learning a language is to grab since childhood, now all kinds of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 bilingual kindergarten, kindergarten at all levels have also set up English classes, computer classes, the preschool teachers and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students, is a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How to improve teachers’ English teaching level and skills,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school to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nglish classroom reform and research focus.

【Key words】Pre-school education;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y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应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3-6岁的幼儿正处于学习语言的扩展阶段。有的专家指出:3-6岁的儿童,相当容易学会世界民族语言的发音。可以说,幼儿在学习外来语言上有比较好的先天条件,孩子们很容易接受新的单词。但是幼儿由于其特定的年龄特点,学习英语也存在一些困难因素:如注意力时间短,喜欢重复,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等。对此我作了详细调查与研究,亲自到幼儿园参加教研活动,多次进幼儿园听课,参加说课及评课活动,及时总结。在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上英语课时,打破传统英语教学法,对教材进行大胆删减,并自主编写了校本教材《幼教英语》,重幼儿教师教学口语训练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轻语法、拼写与阅读训练。在这方面,我提出自己一些观点以供同仁们商讨和指正。

1科学耐心纠正发音

幼儿对语言很敏感,模仿能力很强,因而幼儿教师纯正、标准的发音尤其重要。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刚进校时发音千奇百怪甚至带有地方口音,因此,在新入学的第一个月,从音标学起,多听录音,反复读反复练,及时纠正发音。同时也教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今后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注意幼儿的发音,掌握如何纠正错误或有缺陷发音的方法与技巧,做到耐心与细心。

2教师组织教学用语的规范与积累

学习规范的幼儿英语教师组织教学用语,刚性要求学生背诵,积累大量教师口语,同时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练习并掌握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幼儿英语教学法,即全身反应教学法,通过借助手势、表情、动作、情景来使用全英文教学,尽可能减少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经过一学期的训练与努力,我所教学生基本都能用全英文进行教学,学生进步明显。

3妙用童谣

在英语教学中,让孩子听歌谣、说韵文,在说说唱唱中学英文,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思维水平。实践证明,极富特色的韵诗、歌谣及儿歌,旋律好听、简单易学,既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有能适宜儿童的喜好。所以,用有节奏的音乐方式来教学,能增加语言的多样化和新鲜感,给孩子创造活泼欢快的语言学习环境。

其次,歌曲童谣大都可以配合手指及肢体动作,不但能增加趣味性,而且也符合孩子爱动及爱玩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运用肢体动作可以帮助孩记忆和理解,对语言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小童谣的积累。在每节课的Everyday English环节后,总会教一首简单动听的英语儿歌或童谣,并配上肢体动作,如手指游戏“Daddy, Mummy, I love you.”:

Daddy, Mummy,(伸左右手拇指)

Look at me.Look at me.(做OK手势放在眼睛上)

Good baby.(伸左右手拇指向学生)

Daddy, Mummy , (伸左右手拇指)

Look at me.Look at me. (做OK手势放在眼睛上)

Clap your hands, follow me.(跟随节奏拍手)

在上个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园见习一个月活动中,我班郑蕾同学在区实验幼儿园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就以这首童谣作为热身活动,受到幼儿的热烈欢迎,在课后孩子们还不由自主地说唱这首童谣。

在同学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还给她们布置任务,在网上学习一首英文儿歌,然后分小组为这首儿歌编一个舞蹈或手指游戏,这既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又充分体现了中职学校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这一特色。现在我的学生们每人都积累了20首以上的英语童谣,为她们今后的英语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科学有效地设计游戏环节

英语游戏为幼儿既提供了一种游戏情境,又提供了英语使用的语境,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教育活动,能较好地吸引幼儿参与到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去,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的词汇、各种时态和语法结构,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按照一定的规则练习口头语言,培养幼儿在口语交往中的快速、机智、灵活的倾听和表达能力。真正达到“游戏教学化,教学游戏化“的目的。

在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我着重突出这一环节的重要性并为此环节的教学开设专题讲座,反复请学生设计活动、修改方案、模拟课堂教学,一步步将游戏设计时间变长、内容充实多样,同时请同学们设计并制作游戏中所需教具。

5将复习贯穿于一日教学活动中

幼儿的记忆是短暂的,只有不断复习、巩固,才能提高幼儿听觉的感受能力,使之辨别出语音的细小变化,区别正确和错误的发音,又训练幼儿发音器官的协调性。特别是课堂用语,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对幼儿进行长期练习形成条件反射。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不久的将来都将走上讲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英语教学要从娃娃开始,我们要不断探索,摸索适合幼儿英语教学的新路,使我们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成熟、更自信地迎接挑战。

正如我经常对我的学生们所说的: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命运的宽度。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纲要》.

第8篇: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

ESP理论 学前英语 课堂教学 改革

ESP与普通英语之间的共性大于特殊性。虽然在教学内容上有差异,但教学的过程是相同的。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有所不同。ESP教学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原因。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则侧重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以学习为中心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思想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过程”,其观点重视在进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时,应该分析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Hutchinson和Waters需求分析强调语言运用有助于陈述教学目的,在ESP教学值得关注的应当是语言运用(language use),而不是语言学习(language learning)。

幼儿教育专业技能和英语语言的双重要求,无疑为学前教育增加了压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与文艺专业的学习相比,学生在教育专业的学习欠缺,尤其是英语能力,并且幼儿英语教学技能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在学校的课程中,虽然重视大学英语课程,但是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高。大多数学习在这方面都比较薄弱,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力,在这种条件下,基于ESP理论学前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合理的改革。

一、基于ESP理论学前英语课堂教学特色

自2002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始,高教司在2004年制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并于2007年修订并正式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改革的核心是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推动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经过11年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结构、教学框架、模式或教学硬件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被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所替代。

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在工作和社交中可以有效的进行信息交流。每个学校的情况不同,以实际情况为准,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在设置课程时,需要考虑到学生能不能吸收内容转换为扎实的基础,有没有较强的听说写的实际应用能力;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在大学的学习期间英语水平有没有明显提高,能不能满足学生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在对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专业发展,将两者相结合,突出大学英语的学前教育专业特色,通过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学生逐渐对幼儿英语有了一定的能力基础。

英语是世界人口使用最多的语言。因此,逐渐开始英语教育低龄化,伴随着低龄化的兴起幼儿英语教师也随之出现。在幼儿教育中,幼儿英语教育作为新兴学科,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往在中学阶段才开始学习的英语现如今已经在小学阶段讲授,幼儿教育作为最基础的教育,幼儿英语教育是孩子在日后学习英语的基础,所以,幼儿园双语教师需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理论水平和幼儿英语教学素养。但是,大多数教师因受到英语口语能力的局限,使得教师产生过大的压力,认为自己不能够完成双语教学任务,尤其是幼儿园双语教育理论和英语口语能力的欠缺。

幼儿教育专业技能和英语语言的双重要求,无疑为学前教育增加了压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与文艺专业的学习相比,学生在教育专业的学习欠缺,尤其是英语能力,并且幼儿英语教学技能没有得到过多的关注,在学校的课程中,虽然重视大学英语课程,但是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高。大多数学习在这方面都比较薄弱,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力,在这种条件下,是必须要将大学英语课程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突出。

二、基于ESP理论学前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特色

幼儿园教育需要划分为五个领域,有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这五个领域。可知,语言教学在学生未来工作中站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大学英语教学和学前教育专业,两者相结合在就业实际中。根据幼儿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培养规格,在教学内容上,既要达到英语专科程度水平,同时还要力保具有实用价值的幼儿英语特色,从巩固英语基础能力和加强实践技巧两方面,来凸显大学英语的学前教育专业化特色并将这两个方面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上要营造和创设英语环境,尽量用英语授课,使学生能够长期沉浸在英语的环境中,有助于语言意识的培养。

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幼教技能,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同英语和学前教育都相关的书籍材料,涉及的主题包括外国的经典寓言、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就巩固英语专业能力方面将听、说、读、写、译等实际运用能力融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幼儿学习英语以掌握准确的发音为前提,以能够有兴趣说英语、初步用英语进行简易的日常交际与沟通为目标,课上要突出学生英语口语听力能力培养,进行规范的语音基础训练,要锻炼学生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表达思想,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进行了个别指导,发现学生在发音和表达上存在的问题。要改变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英语实践和交际活动少的现状,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模拟对话锻炼学生的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增加情景对话,增加插图会话以及能吸引学生的热点话题来激发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交给学生幼儿英语歌曲,让学生在课上给全班同学讲幼儿英语故事,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堂帮助学生培养幼教英语教学技能。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渗透幼儿园英语教学法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组织幼儿英语教学课堂语言,组织幼儿英语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根据幼儿教育原则和日常生活经验设计安排英语教学内容,熟悉与幼儿进行英语沟通与交流的常见话题,组织和设计英语教学活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教师也可以提供比较简单的图片及关键词,让学生分组根据关键词设计说话任务。

三、结语

随着幼儿英语在全社会的普及以及双语幼儿园的兴起,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的专业性、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然而很多学生毕业后缺少基本的幼儿英语知识,不懂幼儿英语教学规律,无法满足幼儿英语教学的需求。ESP课程设置采用先打牢基础后专业拓展的课程模式,满足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韩金龙.ESP最新发展评述[J].国外外语教学(FLTA),2003(4):58-63.

第9篇:少儿口才课程设计范文

关键词:口头作业 书面作业 趣味 评价

小学一年级原则上不留书面作业,那么口头作业就成为主角。优质的口头作业是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

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不少的学生和家长根本不重视口头作业。究其原因,对家长而言,一是受传统作业概念的影响,重书面轻口头;二是不知如何检查督促孩子完成口头作业。对学生而言,主要是感到书面作业老师要批阅的,完不成很容易被发现,而口头作业老师不一定检查,查也不一定查得出。

其实我认为更重要的原因还在教师身上,教师没有立足兴趣精心设计口头作业,没有注重评价确保口头作业的有效实施。请看,下面是一年级上册某一周的语文口头作业设计(摘自我校一年级作业设计集):星期一:(1)读b p m f及音节(书P10~P11)(2)背b p m f儿歌;星期二:(1)熟记“爸妈我”三个字(2)P11情景图编故事给家长听;星期三:(1)读dtnl及音节(书P12)(2)背dtnl儿歌;星期四:(1)熟读p13生字及儿歌(2)P13情景图编故事给家长听;星期五:(1)复习P7~P13(熟练拼读)(2)积累一首课外古诗。

客观地说,从这一份作业设计看,教师还是比较注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但翻看后面几周几乎一样,这就存在许多问题了。其缺陷主要表现在:这样的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内容、形式单一,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没有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这些作业的完成有一定的封闭性,基本上是学生独立完成的;片面理解口头作业,认为口头作业就是用“口”完成的作业;再者,就是如果没有一定的评价措施作保证,很可能造成口头作业的无效性。

基于上述思考,我认为一年级语文教师在设计、实施口头作业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立足趣味,精心设计

爱因斯坦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歌德也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如果此时就让他们对作业产生畏惧、厌倦、甚至无所谓等心理,那会直接影响今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率。因而,一年级语文教师设计口头作业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立足兴趣,精心设计,应当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需要。

(一)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兴趣

作业设计形式要丰富、多样,如读、说、听、玩、演、画,通过作业形式的改变,让学生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从而达到口头作业的有效性。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除平常的读、说、背等作业,还尝试设计了以下几种特色作业:

1.玩“牌”游戏。将学过的字母或生字制作成卡片(买的也行),两人合作,以剪刀石头布决定谁先抓“牌”,抓到后会读即算赢得一张,若不会读,而对方会读则算对方赢一张。一局下来谁手中的卡片多谁赢,可反复多次玩,玩中巩固对字母或生字的识记。

2.“破解密码”。将学过的拼音或生字设计成谜面发给学生,让学生拼读、认读并猜出谜底,美其名曰“破解密码”,学生兴趣盎然。

3.“成长树,快长大”。建议家长在家中合适的地方给孩子画一棵识字成长树,教师布置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路上或读课外书时至少认一个字,剪一片树叶,请家长帮忙把字写在树叶上,贴到成长树上,一段时间或学期结束比一比,谁的成长树最茂盛。学生课外识字积极性很高。

4.“找朋友”(即口头组词)。例如:学了“球”字后,让学生回家找找哪些字可以和球字交朋友组成词,可以请家长帮着记录下来,第二天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5.画一画。例如:学了四季,学生仿说一段,比如“桃花红红,它对蜜蜂说:‘我是春天。’”不会写,可用图画表示。

6.编一编,演一演。书上的情景图,可以布置学生编故事,与小伙伴或家长演一演。

(二)布置作业要讲究艺术

纵观一些班级老师写在黑板上布置作业的文字往往是冷冰冰的,诸如“熟读15课”布置作业时的话语又往往带有命令式的语气,诸如“回去把课文读熟”,这样无形中拉开了学生与作业之间的距离,视其为任务,也就失去了主动完成的兴趣。

我平时在布置作业时十分注重情境创设,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他们乐于接受作业。如,我今天想让他们完成“熟读儿歌”“情境图编故事”两个作业,我会这样进行:小朋友,看,老师这儿有两朵大红花(在黑板上画两朵大红花),谁想要?那就看看花心中的两个难关吧,谁闯过了,明天老师就在竞赛栏里给他印上两朵大红花(同时在花心上写上“我会熟读儿歌(P13)”,“我会编故事(P13图)”,孩子们顿时兴奋起来,小手高举,小嘴叽叽喳喳:“太简单了!”“我肯定能得到红花!”

有时布置作业时可适当运用心理学知识,例如,“今天你们上课的表现太棒了,不给你们留家庭作业了,要奖励你们玩,玩什么呢?老师建议把今天学过的生字做成卡片,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玩‘摸牌’游戏,明天比比谁做的卡片漂亮,谁赢的‘牌’最多,好不好?”

你会听到下面一片欢呼声“耶!太好了!”

二、注重评价,有效实施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因而教师一定要注重评价,确保口头作业的有效实施。

口头作业应更突出学生、家长参与评价。学生与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与家长合作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让家长更了解学生,让评价真正地鼓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扬长补短。为此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口头作业反馈表,包括日期、内容、自评、师评、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栏目,因一课上完约两天时间,故表册每两天上交一次给老师检查,评价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星级制。老师检查后将反馈表存入学生口头作业档案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