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少儿艺术教学范文

少儿艺术教学全文(5篇)

少儿艺术教学

第1篇:少儿艺术教学范文

(一)少儿艺术教育非艺术化

艺术的根本特征与价值在于审美,脱离了审美的艺术,便失去了其社会价值与存在意义。因此,在进行少儿艺术教育时,首先应该进行审美教育,而缺乏审美本质的少儿艺术教育,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教育。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教育的价值存在较片面的理解,重视其对人的德、智功能的开发、促进作用,而忽视了艺术本身的独立性与审美价值,习惯以德育与智育的角度,让艺术教育规范化,并以此来评判艺术教育的成败,最终导致少儿艺术教育非艺术化,只能以其附属价值来证明少儿艺术教育的成功。

(二)少儿艺术教育专业化

少儿艺术教育是少儿综合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包含基本艺术素养教育。而在当前我国少儿艺术教育中,其形式整体表现为专业院校的艺术教育。专业院校在进行少儿艺术教育时,以传授艺术理论与技能为主要目的,开展专业化教学,忽视了少儿的个体差异,表现出求全、求高、超纲、超量等特点。在教学内容上,以艺术知识与技能为教学重点,将对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作为少儿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让艺术教学过程直接变为简单的知识传递与技能训练过程,教学枯燥乏味,最终让少儿产生厌倦心理,抵触艺术学习。

(三)少儿艺术教育成人化

少儿是开展少儿艺术教育的对象,只有结合少儿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实现对少儿的艺术教育。解放孩子的天空,是开展少儿艺术教育的意义所在。但是,当前我国少儿艺术教育并没有以促进少儿的身心发展为教育目标,而是以少儿作为成人艺术文化的传递者,让少儿艺术教育的目的偏离本质,甚至本末倒置。少儿艺术教育成人化主要表现为:教育内容成人化,与少儿实际生活差异大,对艺术作品的选择,往往偏于艰涩难懂,让少儿无法产生共鸣;在教育方式成人化,照搬成人教学观念,以教师教导、少儿模仿为主,形成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磨灭了少儿的天真,禁锢了少儿的思维,最终将少儿塑造成与成人一致的“小大人”。

(四)少儿艺术教育时装化

少儿艺术教育能提升少儿的感性素质,激发少儿的创造力与开阔思维,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少儿艺术教育逐渐呈现出时装化的现象。一些学校与幼儿园将少儿艺术教育作为装点门面、突显少儿素质教育的时装饰品。在校领导检查与家长参观时,开展少儿艺术教育,让教学内容看上去丰富多彩,但实质上缺乏内涵,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五)少儿艺术教育尖子化

成功的少儿艺术教育,应包含全体少儿,以提高全体少儿的艺术素养为教育目标,让每位少儿都享有艺术教育的权利。但在现实中,一些学校与少儿艺术教育者,错误地认为,少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出少数艺术尖子与个别艺术家,导致少儿艺术教育尖子化。

(六)少儿艺术教育庸俗化

培养少儿的基本艺术素养是进行少儿艺术教育的最基本目标。但在实际中,少儿艺术教育不断被庸俗化,部分人将少儿艺术教育当作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一些家长希望借助少儿艺术教育为孩子的升学增加优势,通过“特长”确保孩子顺利进入名校学习。少儿艺术教育的目标由培养少儿艺术素养直接转变为培养特长生,失去了少儿艺术教育的原本意义。一些学校与教师同样为了提高学校与班级升学率,评选为优秀学校或优秀班级,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接受少儿艺术教育,并参加艺术水平考级,通过特长证书加分,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并以此为学校招生招牌,吸引更多家长让孩子选择本校就读。同时,一些家长存在望子成龙的思想,希望通过少儿艺术教育,培养出优秀的艺术家,以光宗耀祖。为此,将大量资金与孩子的玩耍时间全部用于艺术特长学习,让孩子身心疲惫。

二、改善少儿艺术教育异化现象的建议

(一)转变艺术教育理念

真正的艺术教育表现为审美教育,是以培养少儿的艺术审美为教育目标,而非单纯的育德、育智。因此,在少儿艺术教育中,首先必须转变学校、教师、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艺术教育理念,明确艺术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艺术审美,让学生在感知中获得领悟,艺术审美能力得到培养,进而达到德育、智育的效果。

(二)优化艺术教育手段

在少儿艺术教育中,需要进行艺术教育手段的优化,以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为教学的核心环节,避免直接呈列出艺术创作方式与手法的教学方式,以让学生获得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悟,来让艺术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情境教学、联想教学以及互动教学的方式,提升少儿艺术教育的水平。

(三)创新艺术教育方法

第2篇:少儿艺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少儿舞蹈;舞蹈教学;审美能力;审美感知;舞蹈创编

开展舞蹈教学活动,能够给少儿打下坚实的舞蹈基础,对少儿的成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少儿舞蹈姿势的纠正与调整,而且应该进行审美能力教育,切实提高少儿的综合舞蹈能力。但从我国的少儿舞蹈教学活动现状来看,部分教师过度关注少儿舞蹈动作的调整,使少儿舞蹈动作变得僵硬,缺乏丰富的情感作为支撑,因此有必要针对少儿舞蹈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一、少儿舞蹈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审美能力培养是舞蹈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于少儿舞蹈教学活动来说,进行舞蹈动作的教学只是基础的教学任务,而审美能力培养则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目标。第二,审美能力培养有助于实现各类舞蹈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成效。对少儿群体进行审美能力的专项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自主挖掘舞蹈艺术的内在美,并充分感知舞蹈艺术的情感内涵。第三,审美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品德素质。舞蹈审美教育可以引导少儿群体形成健康的人格,充分感知“真、善、美”,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二、少儿舞蹈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少儿舞蹈教学活动中,审美能力培养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整体教学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一方面,部分教师虽然开始重视审美能力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过于关注少儿的舞蹈动作纠正,并没有针对性开展审美体验教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部分教师对于舞蹈审美能力培养的认知还存在不足,没有将其纳入到教学活动的核心层面,这就直接导致舞蹈审美能力培养活动不能全面开展。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虽然在教学中开展了舞蹈审美感知体验等活动,但效果并不如人意,主要是因为还没有掌握少儿舞蹈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充分发挥互动教学的价值,使舞蹈审美教育的效果无法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少儿舞蹈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对策

1.提升少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于提高少儿群体的舞蹈艺术审美感知能力。只有让少儿群体充分了解舞蹈艺术之美,才能够激发他们对舞蹈艺术的浓厚兴趣,这有助于之后舞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少儿群体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存在不足,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如果进行灌输式教育,那就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也容易引起少儿群体的心理抵触。因此,在进行舞蹈艺术审美感知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味进行舞蹈艺术内涵的灌输教育,而应该让学生亲身感受舞蹈艺术的美感。教师可以考虑从文化内涵入手,让少儿群体先通过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走进舞蹈作品的情境中,快速了解舞蹈艺术的审美内涵。

2.提高少儿的审美理解能力

少儿群体的身心发展层次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并不丰富,使得少儿群体在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可能很难感知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要素,对审美能力的提升产生了一些阻碍。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并引导学生逐步感知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元素,掌握情感传达的有效方法。事实上,舞蹈艺术的精粹并不是舞蹈动作,而在于舞蹈动作传达出来的情感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舞蹈动作和面部表情感知舞蹈艺术的情感内涵,并在舞蹈表演中通过这种方法展示情感要素。少儿群体虽然理解情感的能力有限,但是模仿能力却非常出众。所以,教师在舞蹈课堂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体会一些情绪,如喜悦、忧伤、激情等,并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当少儿的情感模仿能力有所提高以后,就可以逐步提高舞蹈作品的难度,使舞蹈情感变得更加丰富。

3.提高少儿舞蹈创新能力

舞蹈艺术的动作感比较强,而多数少儿也有好动爱玩的特性,在舞蹈艺术中也能够更好释放个性。教师可以在激发少儿天性的基础上,实现舞蹈艺术创编能力和技术技巧训练的联动融合。事实上,少儿群体的创造力非常强,在舞蹈方面表现得也非常突出。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尤其是舞蹈创编的时候,可以让少儿群体进行自由舞蹈创编,让他们通过创编舞蹈感知舞蹈艺术之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借助一些小游戏、小体验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编。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动物形象进行舞蹈动作创编,让学生捕捉动物形象特点,自由创编舞蹈,帮助他们树立舞蹈创新意识。教师也可以让少儿群体结合一些固定舞蹈动作进行自由组合创编,以此激发少儿的创造力,发散学生的舞蹈艺术审美思维,并通过自由创编作业展示,让学生之间彼此欣赏、学习。

4.灵活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少儿舞蹈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灵活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提高教学成效。第一,多媒体教学法。这类教学方法主要用于舞蹈文化、舞蹈背景故事讲解等方面,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提前收集的各类小视频,使少儿群体对于舞蹈作品有较好的认识。第二,信息化辅助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舞蹈动作的分解教学,使学生可以清晰感知舞蹈细分动作的情况。教师也可以拍下少儿的舞蹈动作过程,并将他们的舞蹈动作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使少儿群体可以明确自身在舞蹈动作上的优点和不足。通过这种方式,少儿群体就可以快速纠正舞蹈动作,并通过正确标准的舞蹈动作更好地感知舞蹈艺术的情感内涵。第三,情境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投影设备,营造舞蹈艺术的浸入式情境,使少儿群体在舞蹈训练与表演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把握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并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审美意识。

5.提高审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水平

舞蹈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对舞蹈艺术探索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审美能力。在教学互动交流方面,主要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两个部分。第一,师生互动。教师在开展舞蹈审美教学跟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应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虽然少儿群体自身身心发展层次有限,对于舞蹈审美的认知能力也存在不足,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让少儿群体勇于表达自己对舞蹈艺术的认知,不断探究学习,从而唤醒他们的审美感知,让他们树立创编的自信心,提升舞蹈审美能力。第二,生生互动。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的交流互动水平,也可以考虑引入提问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互动,共同进行舞蹈艺术审美。在课余时间,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互动合作,通过布置一些合作型作业,让他们分组合作完成。

四、结语

总之,审美能力培养在少儿舞蹈教学及创编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引起广大舞蹈教师的充分重视。这就需要少儿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少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积极融入审美体验、舞蹈创编等元素,使少儿群体可以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受到艺术熏陶,温润心灵。教师也可灵活使用各类现代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活动的氛围与环境,使少儿群体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知舞蹈艺术的审美内涵。这样,少儿群体的艺术素养就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在舞蹈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万千.民间舞教学中延伸民族舞蹈文化———评《中国舞蹈美学》[J].高教探索,2018(09).

第3篇:少儿艺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少儿艺术体操训练方法探讨

艺术体操是一项以韵律性和自然性为基础的运动项目,在运动过程中需要音乐的伴奏。这项运动需要从少儿时期开始训练,调查显示,很多少儿都对该运动感兴趣,愿意学习这项运动。但是与一般体育运动不同的是,艺术体操同时具有舞蹈和艺术的元素,其艺术感染力较强,通过这项运动,少儿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增强对美的追求力。从这个角度讲,少儿艺术体操可有效提高少儿的艺术水平。

1艺术体操的发展现状

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顶峰,20世纪90年代趋于没落[1]。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艺术体操的评分规则发生了变化,并在之后的几年里产生了较大变动,更为关键的是我国艺术体操的实践经验较少,因此,最终导致学习艺术体操的孩子越来越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呈螺旋形上升的,艺术体操也不例外,虽然历经波折走入过低谷,但近十几年又呈现快速崛起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艺术体操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原因主要是选材、身体素质、基本训练、形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2]。为了尽快缩短我国艺术体操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国相关专家、学者不断地深入研究,从认识艺术体操的健身功能,到阐明艺术体操的美学意义,再到如今的训练方法的研究,不断将生化、力学、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应用到艺术体操的实训中,从而为我国关于艺术体操的研究构建起了完整的体系[3]。

2少儿艺术体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从事艺术体操专业训练的师资力量薄弱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具有中职职称的专业艺术体操教练占据了80%,而拥有高级职称的仅占9%,由此可见,我国高级艺术体操教师是非常缺乏的[4]。导致这个局面的因素比较多,其中比较关键的是我国对艺术体操师资力量培养的投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现今的艺术体操教师大部分依靠学校所学习的知识来教学,定期或者经常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很少。然而,实际上艺术体操的发展速度很快,艺术体操教练如果不能及时学习,弥补其发展变化的部分,其拥有的知识是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时间长了必然会导致与现实的脱轨。学生本身并不擅长于自学,因此跟随教师所学到的落后于时代的艺术体操知识,必然更是落后的。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艺术体操训练中的问题,组建一支知识水平高、专业技能高、学历高的师资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

2.2艺术体操训练设备器材陈旧落后

完备的基础教学设施是艺术体操训练取得质的飞跃的基础。调查发现,目前很大一部分艺术体操训练学校的场地是学校自行建立的,无法达到国家的相关规定,只有近1/3的学校拥有完备的器材设备,而大多数学校并未购置艺术体操训练专用器材,甚至有的学校购买了质量低劣的训练工具,这实际上非常不利于艺术体操训练的开展[5]。因此,从目前我国艺术体操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但师资力量的缺口较大,而且所用的专业器材也亟须改进,从根本上来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够、经费不足。

2.3少儿未形成对艺术体操的正确认识

自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艺术体操团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开始,我国少儿艺术体操的学习热情被大大激发,越来越多的少儿加入到了学习艺术体操的行列。然而,调查显示,少儿艺术体操训练的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有一半的少儿仍未真正理解艺术体操的实质,仅仅停留在电视节目上,有约20%的少儿认为艺术体操是健美操,或者是将舞蹈融入体育项目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有约18%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体操。当然,也有一部分少儿表示非常愿意接受专业性比较强的艺术体操训练。

3少儿艺术体操训练的有效方法

要想真正提高少儿艺术体操训练效率,必须让每一个参加训练的少儿认真对待,加强教师与少儿的沟通,并根据少儿特点,找出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法。

3.1营造艺术体操学习氛围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多位家人的宠爱下长大,因此不论是体质,还是生活习惯,都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课外兴趣班往往占据了周末时间,而参加艺术体操训练的次数就相对减少[6]。因此,教师需加强与少儿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如通过设定定期小目标的方式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获得成就感与集体荣誉感,在互帮互助中健康成长。此外,还可以为少儿报名参加公益性比赛,使少儿进一步理解艺术体操及其作用。当然,不论哪种训练方法,教师都必须及时给予孩子适当鼓励,从而使其以更高昂的热情参与到训练中。

3.2制定趣味性强的训练内容

教师在开展少儿艺术体操训练的过程中,可根据训练项目的特点,选择难易结合、趣味性较强的内容。3.2.1柔韧练习教师在安排初学者的训练内容时,应选择相对比较容易学会的、难度不高的内容。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引导孩子克服困难,对孩子的进步及时鼓励,对孩子动作做不到位的情况及时予以纠正。同时,训练难度的增长不易过快,而应循序渐进,并通过将动作适度变化,使孩子逐渐掌握难度较大的动作,进而提升孩子的信心。3.2.2力量练习力量训练也是少儿艺术体操的日常训练内容之一,包括腰腹部、腿部等部位的力量训练。因为这几个部位的负荷本身就大,所以学生在训练中非常容易产生疲劳感,如果过度训练,有些孩子可能就不愿意坚持继续训练。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将力量训练的难度控制在一个可承受的范围内,并且训练的时间也要适宜,以6~10min为最佳,并将一些游戏穿插其间,从而减轻身体的负担。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观摩同伴的训练情况,进而纠正自己动作上的偏差,提高训练效果。3.2.3器械练习我国少儿器械项目与艺术体操强国相比,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器械项目对于少儿来说,学习速度慢、失误率高,因此不能让少儿过早地接触器械项目,应给少儿留出足够的熟悉器械属性的时间,并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器械、了解器械,像原地腰转圈比赛等,都能较好地让少儿了解器械的游戏。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等特点,选择适合少儿的器械项目,从而使孩子既爱学,又能学好。

3.3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是少儿艺术体操训练应秉持的重要原则,应以培养少儿的兴趣为主,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好的教学方法能事半功倍,切实提高训练效果。3.3.1直观教学。少儿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因此教学训练应以直观教学为主,教师可通过优美而又准确的动作示范,加上易于理解的、形象有趣的语言,来加强孩子对艺术体操动作的理解。训练中,除了球、圈等器械,还可选择铃鼓、纱巾等轻型器械,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使孩子更愿意学习。教师还需控制运动负荷量,通过不同项目的交替训练、分阶段循环训练等,降低局部训练的负担,提高少儿的积极性。3.3.2游戏教学。少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以形象、具体的训练方式来吸引少儿。同时,少儿比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但往往持续时间比较短,且意志比较薄弱,主动性、独立性等都相对较差。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在艺术体操训练中多使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训练效果。3.3.3其他方法。教师可通过为少儿设定一些相对容易完成的任务,来培养少儿的毅力、恒心,提高少儿的自信心,不断鼓励少儿,减少依赖、娇气等不良情绪。同时,还可通过一些集体训练项目,培养少儿的集体感,使少儿学会互相帮助。并定期组织一些表演性质的活动,比如舞蹈、唱歌、主持等方面的活动,给予少儿更多的成长机会。同时,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少儿艺术体操训练中,通过关心、鼓励、帮助等方式,引导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耐心鼓励孩子,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4结语

少儿艺术体操训练对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形象气质,开发少儿智力,培养少儿的吃苦耐劳、有毅力、有恒心等品质,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目前我国少儿艺术体操训练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当前应加大投入,建设更先进的训练场地,购买合格的器械,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教师通过选取符合少儿生理、心理特征的训练项目,来提高少儿的兴趣和训练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少儿艺术体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秦卫.男子少儿体操训练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21(6):113-114.

[2]矫恒俊.“快乐体操”理念下高校体操训练方法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2):115-116.

[3]丁何.幼儿艺术体操器械基本技术训练方法研究——以球、圈为例[D].南京体育学院,2021.

[4]李嘉欣.弹力带训练对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弹跳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21.

[5]符林园.用系统论思想构建校园团体操训练管理模式初探[J].青少年体育,2020(10):102-103.

第4篇:少儿艺术教学范文

关键词:少儿艺术体操训练方法探讨

艺术体操是一项以韵律性和自然性为基础的运动项目,在运动过程中需要音乐的伴奏。这项运动需要从少儿时期开始训练,调查显示,很多少儿都对该运动感兴趣,愿意学习这项运动。但是与一般体育运动不同的是,艺术体操同时具有舞蹈和艺术的元素,其艺术感染力较强,通过这项运动,少儿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培养、提高艺术审美情趣,增强对美的追求力。从这个角度讲,少儿艺术体操可有效提高少儿的艺术水平。

1艺术体操的发展现状

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顶峰,20世纪90年代趋于没落[1]。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际艺术体操的评分规则发生了变化,并在之后的几年里产生了较大变动,更为关键的是我国艺术体操的实践经验较少,因此,最终导致学习艺术体操的孩子越来越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呈螺旋形上升的,艺术体操也不例外,虽然历经波折走入过低谷,但近十几年又呈现快速崛起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艺术体操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原因主要是选材、身体素质、基本训练、形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等[2]。为了尽快缩短我国艺术体操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国相关专家、学者不断地深入研究,从认识艺术体操的健身功能,到阐明艺术体操的美学意义,再到如今的训练方法的研究,不断将生化、力学、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应用到艺术体操的实训中,从而为我国关于艺术体操的研究构建起了完整的体系[3]。

2少儿艺术体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2.1从事艺术体操专业训练的师资力量薄弱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具有中职职称的专业艺术体操教练占据了80%,而拥有高级职称的仅占9%,由此可见,我国高级艺术体操教师是非常缺乏的[4]。导致这个局面的因素比较多,其中比较关键的是我国对艺术体操师资力量培养的投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现今的艺术体操教师大部分依靠学校所学习的知识来教学,定期或者经常外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很少。然而,实际上艺术体操的发展速度很快,艺术体操教练如果不能及时学习,弥补其发展变化的部分,其拥有的知识是不能满足现实需要的,时间长了必然会导致与现实的脱轨。学生本身并不擅长于自学,因此跟随教师所学到的落后于时代的艺术体操知识,必然更是落后的。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目前艺术体操训练中的问题,组建一支知识水平高、专业技能高、学历高的师资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

2.2艺术体操训练设备器材陈旧落后

完备的基础教学设施是艺术体操训练取得质的飞跃的基础。调查发现,目前很大一部分艺术体操训练学校的场地是学校自行建立的,无法达到国家的相关规定,只有近1/3的学校拥有完备的器材设备,而大多数学校并未购置艺术体操训练专用器材,甚至有的学校购买了质量低劣的训练工具,这实际上非常不利于艺术体操训练的开展[5]。因此,从目前我国艺术体操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看,不但师资力量的缺口较大,而且所用的专业器材也亟须改进,从根本上来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投入不够、经费不足。

2.3少儿未形成对艺术体操的正确认识

自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艺术体操团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开始,我国少儿艺术体操的学习热情被大大激发,越来越多的少儿加入到了学习艺术体操的行列。然而,调查显示,少儿艺术体操训练的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有一半的少儿仍未真正理解艺术体操的实质,仅仅停留在电视节目上,有约20%的少儿认为艺术体操是健美操,或者是将舞蹈融入体育项目中,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有约18%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体操。当然,也有一部分少儿表示非常愿意接受专业性比较强的艺术体操训练。

3少儿艺术体操训练的有效方法

要想真正提高少儿艺术体操训练效率,必须让每一个参加训练的少儿认真对待,加强教师与少儿的沟通,并根据少儿特点,找出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法。

3.1营造艺术体操学习氛围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多位家人的宠爱下长大,因此不论是体质,还是生活习惯,都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课外兴趣班往往占据了周末时间,而参加艺术体操训练的次数就相对减少[6]。因此,教师需加强与少儿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如通过设定定期小目标的方式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获得成就感与集体荣誉感,在互帮互助中健康成长。此外,还可以为少儿报名参加公益性比赛,使少儿进一步理解艺术体操及其作用。当然,不论哪种训练方法,教师都必须及时给予孩子适当鼓励,从而使其以更高昂的热情参与到训练中。

3.2制定趣味性强的训练内容

教师在开展少儿艺术体操训练的过程中,可根据训练项目的特点,选择难易结合、趣味性较强的内容。3.2.1柔韧练习。教师在安排初学者的训练内容时,应选择相对比较容易学会的、难度不高的内容。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引导孩子克服困难,对孩子的进步及时鼓励,对孩子动作做不到位的情况及时予以纠正。同时,训练难度的增长不易过快,而应循序渐进,并通过将动作适度变化,使孩子逐渐掌握难度较大的动作,进而提升孩子的信心。3.2.2力量练习。力量训练也是少儿艺术体操的日常训练内容之一,包括腰腹部、腿部等部位的力量训练。因为这几个部位的负荷本身就大,所以学生在训练中非常容易产生疲劳感,如果过度训练,有些孩子可能就不愿意坚持继续训练。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将力量训练的难度控制在一个可承受的范围内,并且训练的时间也要适宜,以6~10min为最佳,并将一些游戏穿插其间,从而减轻身体的负担。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观摩同伴的训练情况,进而纠正自己动作上的偏差,提高训练效果。3.2.3器械练习。我国少儿器械项目与艺术体操强国相比,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器械项目对于少儿来说,学习速度慢、失误率高,因此不能让少儿过早地接触器械项目,应给少儿留出足够的熟悉器械属性的时间,并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器械、了解器械,像原地腰转圈比赛等,都能较好地让少儿了解器械的游戏。此外,教师还需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等特点,选择适合少儿的器械项目,从而使孩子既爱学,又能学好。

3.3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循序渐进是少儿艺术体操训练应秉持的重要原则,应以培养少儿的兴趣为主,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好的教学方法能事半功倍,切实提高训练效果。3.3.1直观教学。少儿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因此教学训练应以直观教学为主,教师可通过优美而又准确的动作示范,加上易于理解的、形象有趣的语言,来加强孩子对艺术体操动作的理解。训练中,除了球、圈等器械,还可选择铃鼓、纱巾等轻型器械,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使孩子更愿意学习。教师还需控制运动负荷量,通过不同项目的交替训练、分阶段循环训练等,降低局部训练的负担,提高少儿的积极性。3.3.2游戏教学。少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长,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以形象、具体的训练方式来吸引少儿。同时,少儿比较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但往往持续时间比较短,且意志比较薄弱,主动性、独立性等都相对较差。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在艺术体操训练中多使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提高训练效果。3.3.3其他方法。教师可通过为少儿设定一些相对容易完成的任务,来培养少儿的毅力、恒心,提高少儿的自信心,不断鼓励少儿,减少依赖、娇气等不良情绪。同时,还可通过一些集体训练项目,培养少儿的集体感,使少儿学会互相帮助。并定期组织一些表演性质的活动,比如舞蹈、唱歌、主持等方面的活动,给予少儿更多的成长机会。同时,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少儿艺术体操训练中,通过关心、鼓励、帮助等方式,引导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耐心鼓励孩子,与孩子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4结语

少儿艺术体操训练对于提高少儿身体素质、形象气质,开发少儿智力,培养少儿的吃苦耐劳、有毅力、有恒心等品质,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目前我国少儿艺术体操训练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当前应加大投入,建设更先进的训练场地,购买合格的器械,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教师通过选取符合少儿生理、心理特征的训练项目,来提高少儿的兴趣和训练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少儿艺术体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秦卫.男子少儿体操训练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21(6):113-114.

[2]矫恒俊.“快乐体操”理念下高校体操训练方法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2):115-116.

[3]丁何.幼儿艺术体操器械基本技术训练方法研究——以球、圈为例[D].南京体育学院,2021.

[4]李嘉欣.弹力带训练对少儿艺术体操运动员弹跳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21.

[5]符林园.用系统论思想构建校园团体操训练管理模式初探[J].青少年体育,2020(10):102-103.

第5篇:少儿艺术教学范文

一、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的发展与意义

所谓校外艺术教育,是指在学校教学以外所开展的艺术教育形式,其可以充分拓展儿童对于艺术的求知与探索。近几年,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从2010年的2800多家快速增长至2018年的7550多家。校外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呈现如此繁荣火热之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政策方面。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改进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也要求建立规范完备的评价制度,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切实改进美育教学。艺术教育在学龄阶段的重要性多次被强调,因此需要加强推动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充分实现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其次,家长方面。随着市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与期望值越来越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人群成为家长后,对于孩子在艺术领域的培养更为重视。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还是自媒体方面,都为少儿在艺术领域的特长展示提供了较多的平台,从而也提高了少儿在音乐、绘画、舞蹈、主持、表演等方面学习的热情。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可以在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上有所收获,另一方面也希望孩子可以通过舞台展示、艺术竞技等经历提高胆量、增强自信,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气质。最后,少年儿童方面。教育家卢梭将儿童期划定为:2到12岁。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5—2020年中国少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2至12岁少儿超过2.2亿,据了解,近几年接受艺术教育的少儿起始年龄在不断降低,中学前的孩子成为艺术培训的主力。从少儿成长规律来看,3至12岁是儿童不断探索自我、认知世界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爱好广泛,艺术敏感度极高,各项身体机能、大脑功能都在不断开发,此时是接受艺术教育培训的最好阶段,也是最适宜的启蒙和打基础的阶段。从学龄儿童压力和课余时间分布来看,中学前的儿童相对学业压力较轻,有较多的时间可以安排课外艺术学习。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是针对少儿在语言表现表演方面的能力所开发的一种新兴的综合性艺术学习门类,主要通过声音、舞台、形体、表达、演出等综合训练,培养孩子良好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语言组织力等,加强少年儿童的参与意识、责任感,从而促进自信心与责任心的建立[1]。主要培训形式可分为小记者、少儿主持人、少儿朗诵、少儿表演等。通过近年来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的蓬勃发展与教学成果反馈,我们可以总结出语言类艺术教育模式对于少儿素质教育的成效和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适应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规律,促进少儿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人类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学龄阶段儿童(7至12岁)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该阶段儿童能从一个概念的具体变化中抓住本质,并且可以进行群集运算。而语言类的艺术教育,如少儿演讲、少儿主持等不仅对少儿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事件评价分析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并且在少儿情感表达上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第二,打开审美窗口,懂得聆听与再现。审美是人认知、评价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上认识、理解、感知和批判世界上的存在。对于2至12岁的少年儿童来说,生活情感经历颇少,对于社会和自然的认知不够全面,难以将自己的主观理解与客观存在建立很好的关联性。而语言类艺术教育,如少儿朗诵、少儿话剧、少儿主持等可以通过教学中内容和目标的选择,对少儿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进行较好的引导,并且通过参与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少儿更好地提升学习聆听语言内核和表达自我感受两种能力。第三,提升交流欲望,形成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语言是教育的工具,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传达自我情感、彰显智慧的工具。语言传播也是孩子不断完善社会属性的过程。在语言类艺术教育过程中,有很多学习目标,如少儿小记者、少儿话剧、少儿主持等需要通过团队协作、语言交流、相互鼓励等方式来完成。在这些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外向的孩子更善于沟通,也能让其收获互助与责任的意识;而内向的孩子也可以在目标主导的情况下勇敢地与人交流,在跟随团队不断达成目标的喜悦感之下提升自我的交流欲望,形成团队意识。目前,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依然保持火热状态,这与国民素养、家长期望、少儿特性等方面分不开。但由于市场本身的弊端,也让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在实施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作用下,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数量不断增加,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文化市场的相关法规与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难免会出现教育机构良莠不齐的现象。笔者通过对上海多家艺术教育机构的走访与分析,发现语言类艺术教育在为少儿素质教育带来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分别是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教学目标不精准、教师资质无考核、教学质量无保障。(一)外部监管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于少儿校外艺术教育领域的规范制度尚未完善,因此少儿艺术教育的办学门槛相对较低,甚至可以以其他形式注册申办,如教育服务、咨询公司等。这类教育机构的管理部门并非教育部门,而是由税务、工商机构监管。此外,教学场地、学费制定、教材选用等方面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二)教学目标不精准。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主要针对的人群是2至12岁的儿童。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特殊性,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艺术直觉等多维度进行探讨。市场上较多的培训机构以考级和获奖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品质的衡量标准。在这种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会过分地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该阶段儿童的情感体验与表达,违背了儿童接受艺术教育的初衷,使艺术教育成为一种应试教育。这些教育现象都属于教学目标不清晰,没有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一书提到:“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2]。所以,针对少儿的艺术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不能是单板、机械、枯燥的,必须针对少儿学习的心理特点、教育规律的特殊性,启发少儿的特长与天性,适应少儿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三)教师资质无考核。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机构中的教师队伍大多由专职和兼职教师构成。其中,多数机构的兼职教师占据主要师资力量,这种状态对于教师的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此外,目前校外少儿艺术教育教学资格认定和水平鉴定方面还未做强制性要求,许多培训机构中的兼职教师会聘用一些在校大学生、地方电视台电台主播任教,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差异悬殊,甚至有些没有经过针对性的少儿教育培训。(四)教学质量无保障。由于市场艺术培训类机构众多,就算是同一门语言类艺术培训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也各有不同,甚至有的机构都没有教材。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选用都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好坏。有些机构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语言类艺术教育课程后,由于师资力量流动严重,许多教师上岗前未经幼儿教育体系培训,只是简单地将自己在本科学习、工作实践中的知识依葫芦画瓢地传授给少儿,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教学质量和学员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长期发展建议

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是少儿艺术教育体系中很重要的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到较大作用[3]。针对目前在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市场上出现的问题,需要结合教育市场发展的特点以及少儿素质教育的规律来探索应对措施。(一)加强监管力度。针对少儿艺术培训市场的特点,制定出有效管理艺术培训市场的相关条例,为少儿艺术教育设置各项标准规范以供相关机构监管,以实现有法可依,包括办学资质、办学目标、办学场所、师资队伍、学费规范等,保证艺术办学的规范化、法制化。(二)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的重心在于启发少年儿童的艺术性、语言性和表达表现欲望,从而培养其创造力、表现力、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等能力。切勿将启迪教育演变成灌输式、填鸭式的呆板枯燥教育。儿童的潜能在艺术教育中可以得到很大层面的启迪与开发,要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发展启发、引导他们,让他们在语言表达的环境中不断解放自我、认知自我,提升心理素质、表达能力。(三)对执教人员进行综合素质评定。可设立专门的少儿艺术教学资质审查和考试制度,对教师资格、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培训机构资质等认定工作进行规范。相关部门、协会对从业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考评与师资认定,实行持证上岗制,以保证社会艺术办学的师资力量与教学质量。

校外少儿语言类艺术教育为少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艺术环境,不仅培养了儿童沟通力、表达力、创造力、想象力、组织力等多方面能力,也提升了他们对于艺术的热爱程度。维护少儿语言类教育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对少儿艺术教育的推广和少儿全面素质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艺钢.浅谈21世纪对少儿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适应与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27).

[2]彭吉象.完善美育体系加强素质教育[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