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未来的科学技术范文

未来的科学技术精选(九篇)

未来的科学技术

第1篇:未来的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信息化 发展趋势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历史步伐

已去的20世纪,是计算机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英国数学家布里顿・艾伦・图灵和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在计算机体系结构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35年到1936年间由图灵设计的抽象计算机“图灵机”成为计算机发展历史中的里程碑,因此,图灵被人们公认为计算机科学之父。冯・诺依曼在1945年总结了ENIAC计算机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计算机EDVAC逻辑设计方案,1952年成功设计建造,它在体系结构设计中实现了数字化的计算过程、存储程序控制并按电子学原理工作,这三点奠定了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础,因此,人们又把现代计算机称之为“冯・诺依曼计算机”。

1947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威廉・肖克莱、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莱顿共同发明了晶体管,他们一起成为了晶体管之父。11年之后,美国物理学家杰克・基尔比研制出第一块集成电路(IC),从此,以晶体管为基础的芯片按照摩尔预言的速度发展,带来了今天计算机的普及,基尔也成为了电子学革命之父。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和微处理器的出现,其直接成果就是带来了计算机的高性能和快速小型化,1971年,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Intel4004问世,1978年,英特尔公司开发出了8086,首次用于IBM PC机中,电脑走入家庭。一个全新的概念“个人电脑(PC)”取代了“微电脑”的概念。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到发展的原因

2.1日新月异的时代需求。起初对计算机的时代需求为“二战”时期,有着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的欲求,这样促使进算计的研发运用。随后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存储功能不断强大,使其在教育、经济等领域迅速发展普及。市场激烈的竞争之下,计算机要顺应社会需求,不断的研发变化着,无形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2.2稳定的选择机制基于计算机技术。对于相互竞争的技术价值做出一个共识性判断之前需要一段时间,这种不确定因素可能最后影响选择机制。大多数,同时发挥作用的围绕计算机技术的若干选择判据和机制及其影响要素,选择的环境常常是非常敏锐和稳定的,这是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实践中,最强的技术性创新,把经济之间的激烈竞争转化为了技术性的较量。其计算机的发展在工程学科和应用学科也给我们许多启发。这使计算机的选择机制判断更加稳定明显,这样就更容易解决计算机在生产生活的运用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

2.3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新一代的技术与其他领域结合,又为了满足其需求不断的研发更新,慢慢计算机技术成为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工具,并成为其他行业生产中重要的工具,直接与间接的促进了各个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提高了社会的经济水平。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具体发展趋势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3.1智能化。智能化计算机是指设计结构独特并采用平行的处理技术,对计算机中的多个数据及多种指令可进行同时处理和分析的一种超级计算机。超级计算机相对于普通的计算机来说有着更高的运算速度。这些更智能化的计算机跟接近与人类大脑的性能,可以为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更可以在某些高端行业,帮忙处理大量繁杂数据,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与成本。

3.2新型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是基于硅芯片技术的不断更新,但由于需求的不断加强,硅芯片的研发潜力已近极限。所以很多新型计算机就成为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3.2.1纳米计算机。计算机技术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便有了纳米计算机。纳米元件与电子元件相比,其体积较小,质地优良且导电性能较高,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硅芯片。纳米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纳米作为一种计量单位,它的目标是使人类可以自由的操作原子。使用纳米级芯片组成的纳米计算机的能耗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性能上远远高于现有的计算机,所以纳米计算会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3.2.2量子计算机。量子力学的原理来对大量数据进行运算以及存储和分析处理的源自可逆计算机的一种物理装置,而量子计算机就是基于这个。量子效应是量子计算机研发的基础,这种计算机中,开与关的状态是通过激光脉冲来改变一种链状分子聚合物的特性来决定的。由于量子的叠加效应,与传统计算机对比而言,量子计算机存储的数据量要大得多,还有就是,其运算速度是传统计算机的十亿倍。除了其存储性能及运算速度方面的优势外,其在安全性及安保体系等方面的优良性能也远远高于传统计算机。这也成为了计算机发展的另一趋势。

3.2.3光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是利用光子进行计算,用光子代替传统的计算机通过电子进行数据计算、传输和储存。并把传统计算机的导线互联转变成了光互联。传统的计算机硬件结构复杂,多数为电子硬件,而光子计算机则为光子硬件,并为光运算,不同的数据是由光的不同波长表现出来的,对于复杂的任务可以进行快速处理。成为新型计算机一员。

第2篇:未来的科学技术范文

技术预见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对于社会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技术预见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可以说,美国是技术预见的先驱者,也是开展技术预见理论研究最早的国家。但受当时国际局势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美国将研究重心转向了“适应未来”的技术预测,逐渐放弃了“塑造未来”的技术预见。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技术预见受到了日本工商界及学术界的重视。技术预见逐渐成为日本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日本技术预见由政府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预见结果直接形成政府、科技界、企业界等多方都能接受的产业政策、技术开发政策、科技发展规划,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受到企业界、政府广泛的认同。技术预见不仅对日本的科技、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其他国家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在全球技术预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所谓技术预见是指在对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和社会整体化预测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分析手段系统化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从而为国家和行业的产业规划和技术发展规划服务。1990年以来,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许多国家纷纷开展技术预见研究工作。在我国,技术预见也受到高度重视。“十五”期间的《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技术预见工作”,“十一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都强调了技术预见和自主创新。学术界对技术预见的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国家制订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技术预见的必要性

同世间万物一样,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必要的资源支撑。但在一定的经济环境和资源条件下,任何国家都会面临着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以达到资源消耗最少与发展速度最快的问题。相比不断增长的技术需求,资源总是相对稀缺的,如何最小化资源使用的机会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怎样把有限资源用得更好,就要求政府从社会总资源配置的角度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科技未来发展趋势的主动引导,合理地避免科技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这一切就需要对未来有一个了解和判断,这是技术预见的重要背景。

技术开发是一种具有风险的科研活动。技术开发的结果并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本身,还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技术必须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太过超前,人类的思想认识还达不到技术所需的程度,则会造成先进技术很难被人类社会接受的情况。另外,技术必须与当时的经济环境相适应,先进技术缺乏经济环境的支撑,也如无本之木无法开花结果。因此,进行技术预见就非常必要,可以为技术开发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将技术开发的风险降到最低。

科技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科技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人民科技素养的提高。人民科技素养的提升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前提。“技术预见是技术普及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公众提高科技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新技术所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使不同立场和观点充分地展现在公众面前。然后通过层层深入的讨论和磋商,对新技术的方方面面进行衡量斟酌,最后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可通过政府的技术预见报告,了解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和信息。所以说它是社会公众提高科技素养的一个很好方法。不仅如此,它还能督促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决策者尽可能客观、公正、负责任地向公众揭示新技术的潜在风险,并且自觉地约束自己”。

技术预见的作用与意义

1.技术预见聚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有利于增强综合竞争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的压力迫使企业将注意力集中于眼前的现实问题,对于长期的发展问题考虑得较少。技术预见活动可促使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经济界以及社会各界将注意力投向中长期战略规划,着眼于整个国家和所在部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技术预见,我们可以找出对于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技术,优先支持一批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具有长期影响的国家战略技术,开发一批对重要产业、区域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密集群,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国家科技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互动平台,有利于抢占先机,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技术预见还向广大公众和决策者提供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有关信息,包括潜在的研究机遇、未来研究可能面临的威胁和困难、相关技术可能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它本身也是一个创新文化塑造、科学普及和社会理性化水平提高的过程。

2.技术预见对科技发展的支撑作用

技术预见是对于未来技术发展的预测,是在人的创造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基础上,通过集思广益科学论证,对在特定时期内,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消耗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科技发展成果进行规划。但技术预见又不仅仅具有“预测未来”的功能,更加强调“塑造未来”,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技术预见成果是确定规划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发展重点的重要依据。其次战略规划需要社会共识的支撑,技术预见提供了一种应对未来挑战的新的认识方法,技术预见的主要方法――德尔菲法,实际上就是专家及社会智力资源的集中、碰撞和集成的方法。技术预见过程促进了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专家、社会公众的协调与一致,其精髓是着眼于远期未来的沟通、协商、合作与承诺。最后技术预见文化是创新文化的重要方面,也是科技规划的基础条件。社会的预见意识和预见能力将是把握机遇、应对变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科技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智力保障和社会基础。”

3.技术预见对区域产业发展的作用

技术预见活动是在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以及资源环境、要素禀赋的综合考虑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其目的是预见最适合各个区域发展的,对该区域能产生最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通用新技术。通过技术预见,引导国家对不发达区域进行重点科技领域投资。这种引导要改善过去国家对地方的单方面财政扶持的局面,而地方并没有发挥主动性去发展其本地产业技术,只是懒惰地依靠国家财政支持。技术预见活动不仅对发展好的区域具有引导作用,引导其产业结构向更好地水平发展以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也能对发展落后的区域进行引导,引导其开发区域内最具有价值的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来支撑该区域的产业发展,增强区域的竞争力,培养区域的主导产业和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使得各个区域都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达到效益最大化,使得各个区域在全国的产业分工中取得合理的位置。

技术预见指导我国企业自主创新

技术预见的类型,按地域范围可以区分为宏观层次的国家或跨国、国际性技术预见,为制定国家科技政策提供服务;中观层次的区域或区域群技术预见,主要由地方政府来组织;微观层次的园区或企业技术预见,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或者研究机构选择科研项目服务。

宏观层次的技术预见可强化国家创新系统中包括企业在内的不同行为角色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为促进不同创新者之间的合作提供富有成效的机制。它创造了企业与大学的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信息更自由地在不同行为角色之间流动,从而从整体上促进产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培育和有效发挥。宏观层面的技术预见侧重于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的制定,更加关注的是经济、社会与技术的协同效应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宏观层面的技术预见可为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指明方向,帮助企业识别产业技术发展的未来走向和机会,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和技术风险,指引企业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帮助中小企业充分把握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第3篇:未来的科学技术范文

英国的技术预见活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素有“科学家摇篮”之称的英国,在应用研究及制造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为改变这一局面,英国政府于1993年决定借鉴他国的经验,通过技术预见为政府制定科技政策和确定优先支持领域提供依据,并在科学、技术和工业界之间建立更好的伙伴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英国的科技潜力为经济服务。目前,英国的技术预见活动共进行了三轮,对英国的科技、经济和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轮技术预见于1994年到1998年进行。本轮预见以15个领域小组为主,预见深度为未来10―20年。在各领域小组预见报告的基础上,技术预见指导委员会依据重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27个科技优先发展领域和5个新兴领域。

第二轮技术预见开展于1999年到2001年。本轮预见更加关注科技和社会领域的创新给英国带来的机会,将原有领域小组减少到10个,但增加了3个主题小组和2个支撑性主题小组。本轮预见仍以领域小组为主,但采用联合行动项目的形式加强了各小组之间的横向交流,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预见研究的效果。

第三轮技术预见于2002年启动,现在仍在进行中。为了确保技术预见能快速地集中在关键主题上,本轮预见摒弃了以往组建领域小组的组织形式,采用更加灵活的滚动项目的组织形式进行。每个项目都围绕1个主题开展,设立由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并成立1个专门的股东团体,项目成熟1个就推广1个,并且保证同时有3-4个项目处于正常运行之中。截至目前,本轮预见已相继完成了“认知系统”、“全球环境移民”、“技术与创新未来”等12个项目,正在开展“未来的识别技术”和“未来的制造业”2个项目。

英国面向2030年的技术预见

2010年,英国了第三轮技术预见中“技术与创新未来”项目的预见报告―――《技术与创新未来:英国2030年的增长机会》,对英国面向2030年的技术发展进行了系统性预见。

背景和方法

“技术与创新未来”项目旨在确定未来10―20年对英国至关重要的技术,特别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技术,研究重点是2020―2029年,并对英国未来的科技工作提出建议。

项目采用访谈和研讨会的方法搜集预见证据,包括对25名来自科技界和商界知名人士的访谈,以及150名来自于私营部门和政府的顶尖学者、企业家和技术专家参加的5个研讨会。对于不能达成共识的观点,进一步通过正式的书面调查,例如采用德尔菲法进行研究,然后再拿到研讨会上反复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预见的结果

报告给出了53个对英国2030年至关重要的技术(见表1),并分列在材料和纳米技术、能源和低碳技术、生物和制药技术、数字和网络技术4大领域。对每项技术,报告也提供了一些可供比较的预见信息,包括:2025年潜在市场的规模、颠覆性的潜力、英国的能力、障碍和推动力等。

此外,这53个单项技术还被划分为28个技术群,用以实现28种跨领域的技术需求(见表2)。例如,要实现“轻量型基础设施”的需求,就需要“3D打印和个性化制造”、“建筑及建筑材料”、“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超材料”、“多功能材料和仿生材料”、“下一代网络”和“安全通信”共七个单项技术形成的技术群的突破。

根据53个单项技术和28个技术群,报告确定了未来20年为英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特别潜力的7个潜在增长领域:未来制造业、智能基础设施、第二次互联网革命、能源转型、低碳型新材料、再生医学、知识产权(见表3)。其中,未来制造业、智能基础设施、第二次互联网革命被认为是最有改革潜力的三个领域,因为这三个领域是英国其他领域创新的平台,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会对英国社会和商业的不同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预见的结论

未来10―20年,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制造业、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方面的科技变革,英国就有很大机会实现经济增长。

目前,英国高度关注制造业,并希望制造业的大部分产品能够出口,从而促进经济再平衡和GDP的增长。得益于其强劲的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制造领域的创新能力,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和分布式制造,未来20年英国能够参与甚至领导全球制造业的新浪潮。

英国的基础设施需要新技术以适应未来的挑战,比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广泛应用智能基础设施。其中,保证水、电力和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将会是最重要的。

互联网进入第二个变革时期,数据网络方兴未艾,新型商业模式和大规模的新兴商业形式变得可能,政府各部门应努力适应新型的网络模式并进一步开放公共部门数据。

未来10―20年将会是英国的能源转型期,而在新材料研发、再生医学市场化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能为英国提供增长的机会。

能源转型会刺激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智能电网、碳捕集和封存等技术的大发展,伴随着核能的复兴,氢能也可能广泛应用,因而英国必须在相关技术、工艺和基础设施方面做好准备。

英国在研究和开发新材料方面首屈一指,这能帮助英国实现碳排放目标并减少能源消耗。

如果能够克服科研、监管和金融等问题,那么建立在干细胞基础上的再生医学就能帮助英国生命科学产业持续成长。英国国家卫生事业局(NHS)巨大的购买力仍将在很长时间内对生命科学产业产生影响,并为英国公共部门研发提供一个平台。

作为知识的领先生产者和知识产权法律实践的国际中心,加强知识产权的生产、保护和应用既是英国长期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英国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对我国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英国通过持续的技术预见活动,确定对英国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科技领域,随后政府科学办公室、研究理事会、政府各部门根据预见结果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战略、优先领域和投资预算,进而逐步加强了政府对科技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也增强了英国的科技创新实力。英国的技术预见活动对我国的启示如下:

高层次的指导委员会是技术预见成功的基础

英国的技术预见活动由政府科学办公室负责,并成立了由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政府科学办公室主任担任主席的指导委员会。众所周知,技术预见活动是“政产学研用”各方对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其中涉及大量的人员和社会资源层面的组织和协调工作,更涉及大量的争论和选择问题,只有高层次的指导委员会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技术预见的成功。反观我国所进行的几次国家技术预见活动,多是成立以科技部副部长为组长、科技部各司和各直属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预见活动,在组织和实施中存在沟通不畅、协调不力的情况。因而,建议在我国今后开展的国家技术预见活动中,组建由国务院主管科技的领导人任组长、科技部部长和党组书记任副组长、其他部委主管科技工作的副部长任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技术预见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长期持续开展是技术预见成功的秘诀

技术预见是一项艰巨、复杂而持久的系统工程,涉及大量的研究、组织和协调工作,有许多知识诀窍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英国目前已经连续进行了三轮近20年的技术预见实践。日本自1971年开始,每5年进行一次全国范围的技术预见,目前已完成第9次技术预见调查。德国的技术预见活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来,已经连续进行了3次。从英国、日本和德国技术预见活动的发展轨迹来看,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优化,并不断总结运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实现技术预见活动的不断改进和自我完善。反观我国,1997―1999年开展了农业、信息和先进制造领域的技术预见,2003―2006年进行了信息、生物、新材料等9个领域的技术预见,随后中断了数年。建议我国尽快形成长期持续开展技术预见的体制机制。

多种预见方法综合运用是技术预见成功的保证

技术预见是信息占有者与相关利益人共同参与的前瞻性活动,是分析和综合过程的结合,“着眼于远期未来,沟通、协商、合作与承诺”是技术预见的精髓。因而,在技术预见过程中往往要综合应用多种预见方法解决系统性问题。英国在三轮技术预见活动中,都是根据不同的研究需求和研究内容,采用不同的预见方法,且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并在实践中进行集成创新。英国综合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情景分析法、专家会议法、知识挖掘、文献计量等。反观我国,多采用德尔菲法和专家会议法,其他方法较少使用。建议在我国今后开展的技术预见活动中,根据不同的预见目标和预见内容,综合应用不同的技术预见方法开展工作,发挥系统集成优势。

推广应用是技术预见活动的终极目标

技术预见作为一项由各行业、各部门的大量专家参与,集中关注于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系统性探索活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必将是积极又深远的,但前提是预见的成果必须要向全社会推广应用。在英国进行的三轮技术预见活动中,都非常重视营造预见文化,强调预见结果的决策支持作用,积极组织技术预见成果的推广和实施活动,向社会各种技术预见研究报告,采取措施吸引媒体、企业、研究机构、政府部门参与预见成果的应用和反馈,并根据反馈提出修正报告。与英国相比,我国技术预见成果的推广应用尚有诸多工作可做。建议我国在今后的技术预见活动中,加大技术预见成果的推广应用,发挥技术预见这种公共产品为公众所用的功能。

吸收英国面向2030年技术预见的成果为我所用

第4篇:未来的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技术;探析

随着国家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信息传播能力也越来越强,各个国家之间的沟通更加密切[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惬意,这种现象表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才是让国家强大起来的重要基础,计算机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化,是提高国家社会生产力和各种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起源和历史回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诞生于1946年2月15日,它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名字叫“埃尼阿克”,这台体积又大又笨重的机器在美国发明成功,它由1.8万个电子管组成,体重有30余吨,运行速度大概为500次每秒的加法运算,而且当时它的成本非常高,后来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体积在逐渐减小,且在运行速度、性价比、成本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其他的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从其他方面讲,任何学科知识也会促进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2.1普遍性和重要性

从古到今,科学技术始终是第一生产力,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当今社会的方向,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0多年的发展历史,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如今计算机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医疗机械、社会文化、学生的学习区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在不断变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日益强大。

2.2专业化和综合应用化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普及,它的专业化和综合应用化也越来越明显,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各种家电,它们都涉及到了计算机的方便性,它们运用计算机来操控各种家电的运行程序,为人们的生活节省了很大的空间和精力。此外,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的多方面专门化又必须强化为系统的综合应用化,从而更好地解决社会生活中各领域产生的问题。

2.3突破性和深入性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它的功能和使用目的也更加明确,从1904年电子管的发明到1964年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一共用了42年,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半导体晶体到半导体计算机的发明阶段却只用10年的时间,微电子精细加工发展到集成电路也更加迅速,在这个时期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直到今天,第四代计算机已经问世,这更加反映了科技的重大进步和突破性,同时,根据不同使用人群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各种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进行改造,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所从事的工作提供更大的便利[2]。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未来社会中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

3.1网络无线化

一直以来,追求自由是人类的理想生活,计算机网络的无线化也是人们一直梦寐以求的,未来的无线化,将比现在的笔记本电脑更加方便,它摆脱了如今的网络和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未来的计算机显示器与主机之间也是通过无线来连接的。它是一种与其他技术有很大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这种技术不仅会用在计算机的网络上,还会用于各种计算机装置和部件间的沟通。

3.2信息智能化

从某种角度来看,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核心,也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发挥计算机功能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影响。如今的宽带连接实现了网络传播的途径,各种不同的发展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好的体验,智能化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方式的能力,同时,人们也可以更方便地在网络上得知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拓展人们的视野[3]。目前,人们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将此应用在家庭、工作等不同区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使未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3.3多方面发展性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应用,如今的每家每户基本都拥有自己心仪的计算机,一方面希望众多用户能共享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希望各台计算机之间能更加快速地互相传递信息进行通信,人们对计算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现代社会来讲,计算机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无论是上班、学习还是娱乐,都离不开电脑,他们可以随时通过笔记本电脑查阅自己想要的资料。计算机普遍发展的现象不仅在国内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国外也是相当受重视的,它的发展普及适应了高效率、高节奏的城市生活发展,使计算机在未来更加多方面、多元化、个性化地发展。

3.4性能效率好

目前,计算机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科技也在不断进步,但是不得不承认,它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比如某些人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在网络上进行欺诈,以此来骗取人们的钱财,给人们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有的人还利用网络漏洞来攻击他人的系统,盗取他人的重要信息。因此,新时代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加快计算机的更新效率,运行速度也逐渐顺畅,性价比更高,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性能更好,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不断地在生活中实践计算机的科学与技术,促进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

4结语

总之,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如今的计算机发展,应该逐渐向多元化、智能化发展。众所周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人们还应该降低计算机的开发成本,生产更加环保的硬件和组件,无论何时,都应该本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健康发展趋势,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使社会经济与计算机的发展共同进步,探索未来神秘而未知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陈相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起源和历史回顾[J].电脑与电信,2014(102):122.

[2]张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5(21):161-162.

第5篇:未来的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杨莉,女,汉族,陕西汉中,1976.5.9-,汉中市种子管理站

1引言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至今,已经差不多过去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从原来的体积庞大,速度慢成本较高的计算机,到如今,越来越微型化,智能化,多样化,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促使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不断投入资金和精力进行研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计算机的发展在军事和民用上的分化越来越明显:一是计算机不断往微型计算机方面发展,进入到企业和家庭之中,二是计算机在全面应用在国防、军事以及科研等重要的领域,在军事应用中开始普及[4]。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不断推进,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云物联,大数据的需求,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纵观我国计算机的发展,不难发现计算机每一次的革新和发展都是符合社会潮流的,每次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都使得计算机更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2.1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广泛性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通过计算机来解决一些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世界风光、网络购物。一些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超级强大运算能力代替了人类对商业数据和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已经逐渐渗透到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军事等多个领域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进步产生了广泛性的影响。

2.3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智能性和专业性

计算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普及,使得计算机越来越专业,其计算机的功能,也越来越综合,特别是微电子、集成电路、半导体晶体管等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计算机也正向着智能性和专业性的方向发展。例如,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引入家庭,使得家用电器开始越来越智能化,其功能也越来越专业化,同时物联网的应用,也极大方便了人民的生活,能够让人的生活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2.4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实用性,在生活方面,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更加快捷、更加广泛的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在工业应用中,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过程、辅助设计过程、信息管理、集成制造等方面的完成都是由计算机的通信技术和程序编程来实现的。在教育方面,计算机的实用性更为突出。例如:现代教育中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课堂教学,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更提高了教学效率。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在计算科学与技术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不断的和世界接轨,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某些方面,计算机科学技术还没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这使得我国的计算机有技术,很难有所突破,这也使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的发展道路越来越窄,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应该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整体的把握:

3.1计算机技术会朝着更高层级发展

随着计算机性能以及运行的速度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会朝着高层级能方面不断发展,目前英特尔公司已经拥有十亿以上的晶体管处理器,在一个计算机中同时使用上千个处理器,而目前很多国家最高级的计算机都使用计算机的并行处理。这使得英特尔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走的越来越远,处理器的基础,决定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水平,因此,计算机的处理方式更加的高级的同时,也使计算机技术会朝着更高层级发展不断发展。

3.2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化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能够应用到全世界各个领域,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大力的发展,因此,未来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在广度上有着前所未有的拓展。因此,笔者认为,未来计算机将完全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家庭的必备电器,我们的学习和上班将会完全电子化,而计算机的价格未来也会非常的平民化,成为人们最日常、最普通的日用品。3.3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网高层级和全面化发展,最终会使得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的往智能化方面发展,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发展,能够帮助人民分析大量的数据信息,为人民提供最多的帮助[3],因此,笔者认为,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最明显的就是,将计算机往智能化方面设计,让计算机更具有感知能力,具有了更加高级的思维能力,让我们运用计算机的时候不再是单一地输入汉字和语言符号,而是能够通过手写文字、用表情、用语言直接与计算机进行沟通,让我们直接感受到真实的人类与计算机直接交流的场景,而不是电影中虚幻的先进技术,这是计算机未来发展的核心技术的体现。

4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应该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整体的把握,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对我们过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有利于推动我国计算机科学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龙.浅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196-197.

第6篇:未来的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科技园区 发展 创新

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准,所以我国在近几年来对科学技术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加强了对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视程度。科技园区的发展也是在我国对科学技术重视后开始快速进行的,科技园区的建立对我国进行研究一些专门的科技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科技园区中,一项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完成,这就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的带动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使我国综合国力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显著的加强。

1 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概况

1.1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背景

我国发展初期主要是针对国家的工业水平进行提高,工业是我国当时的重点发展项目。随着国家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家中的地位也在进行着加强,与国家发展进行逐步的接轨,在这期间,我国认识到了对科学技术进行发展的重要性。国家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是对各项发展项目进行支持的重要因素,所以我国国家的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对科学技术研究加强重视,其中科技园区的建立是一项重要的发展内容,在科技园区中能够对某项专一的科学技术进行研究,这样能够保证研究的高效性与相关性。科技园区的数量正在逐渐的增多,我国科技园区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接近国家化,与世界发展的潮流相互融合,这对我国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2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对科技园区的建设正处于积极实行的状态,科技园区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初期只是对国际上某些热门的科学研究进行简单的分析,在许多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利用这些成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种研究方式对我国独立发展十分不利,我国需要有自己的研究能录,对一些国际前沿的科学技术手段我国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样我国的科学研究结果才能更有意义。现阶段我国科技园区已经有了显著地进步,在一些新的科学领域中我国正在进行独立的研究,并能有自己的见解与研究成果。但是在发展与进步的同时,我国科技园区的完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新概念的提出与新框架的构建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科技园区的仍然存在一些对创新概念以及发展框架不够重视的现象,这就使得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受到限制[1]。在发展与创新的同时,对平价质变体系的建立也尤为重要,我国现阶段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也有所欠缺,不能及时的对发展与创新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

1.3我国科技园区发展与创新的必要性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国家建设以及各项发展项目的发展过程中都是较为缓慢的,在我国的发展初期国家经济水平十分落后,这致使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在当时也是处于落后阶段的。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使我国在当时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这就对我国的发展十分不利。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虽然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但是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还是处于较低的阶段。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较快的发展时期,经济水平也有较好的提高,但是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经济方面支持,科学技术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辅助因素。科学技术是国家的生产力,只有将我国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水平进行提高,国家的各项发展项目才能快速有效的进行。科技园区的出现将我国科学技术研究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它能够使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在更高的水平进行,使我国科学研究更加独立化发展。对我国科技园的发展与创新过程十分必要,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能够使我国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提出更符合我国发展现状的科学研究概念,使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更为清晰,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自己的发展优势。

2 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相关概念及框架

2.1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概念

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概念简单而言就是运用合理的方式,使我国科技园区进行发展原创新,在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要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排除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障碍。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必须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改良,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有坚实的基础进行支持,在进行发展与创新概念的确定过程中要有合理的规划,首先要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以及国际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进行细致的研究,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发展与创新概念是现阶段我国需要的重要动力。

2.2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框架

在我国科学研究发展进行的过的过程中,对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是重要的步骤,只有将发展的方向以及基本目标进行确立,我国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才能更加快速有效。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框架就是科技园区在未来的发展大致规划,在框架中我国科技的重点发展项目以及各项近期研究的科学技术手段将有很清楚的体现,所以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框架能够将我国科学研究引入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对我国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分有利。

2.3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在我国每一阶段中,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完成之后,都需要有评价指标体系对完成情况进行很好的评价[2]。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可续研究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指标体系是否有效合理直接影响到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正确与否。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对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来制定评级指标体系,这就会是评价指标体系与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相适应。

3 结语

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促进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下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更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虽然在现阶段我国科技园区的发展与创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经过科研相关部门的努力,我国科学技术水平能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也将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第7篇:未来的科学技术范文

1、让创新氛围充满校园,让艺术气息萦绕职校。

2、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

3、用艺术点缀生活,让文化丰富心灵,用行动实现梦想。

4、创中华之科技,蕴华夏之文化。

5、文化凝聚力量,校园成就希望。

6、畅想科技文化,挥洒火热青春。

7、科技畅想未来,文化丰富心灵,艺术点缀生活,激情点燃希望。

8、创科技新高,展艺术风采。

9、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10、奏响校园文化乐章,描绘校园文化乐谱。

11、科技创造世界,文化改变人生,艺术传承经典。

12、塑造科技文化舞台,畅想人生艺术殿堂。

13、迈向精彩艺术人生,绽放校园文化魅力。

14、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15、展青春之翼,乘科技之风。

16、点科技之光,创文化经典,燃艺术激情。

17、科学创造色彩,文化点亮人生。

18、和谐文化,艺术校园,艺术人生。

19、艺术舞台我做主,展现风采显个性。

20、谱一曲文化悦音,唱响全球;编一支科技舞曲,灵动你我。

21、乘科技之船,扬文化之帆,创艺术之美。

22、文化浸润时代,科技引领未来。

23、实验是科学之父。()

24、文化积淀历史,艺术陶冶人生,科技创造未来。

25、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展现自我,丰富未来。

26、灿烂科技之光,浸染文化之韵,舞动艺术之美。

27、弘扬校园文化,打造特色品牌,构建和谐校园。

28、科学是指挥官,实践是战士。

29、知之者不如行之者。

3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1、文化如茶,醇香醉心;科技如虹,灿烂生活。

32、放飞理想, 激扬青春,创新有为。

33、持科技艺术之笔,绘彩色蓝图。

34、艺术人生,风采无限,青春无敌。

第8篇:未来的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科技;哲学;未来;人类生存

几千年来,尤其是近几百年来,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都一直在追求一种确定性知识,企图用真理代替谬误,用知识代替意见。这往往产生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导致哲学和科学研究重点的转移,而这必然带来人们关注的问题转移;另一方面必将导致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研究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其结果是,促使人类认识的深化,从而带来科技的进步。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现代科学的蓬勃发展表明:早期的一些哲学家、科学家们在获得确定性的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受到重重挑战。鉴于科技的日新月异、文化的多元发展,本文试图分析人类未来的动态发展,探究科学、社会与人类未来的交互作用。

一、人类社会生存的现状与危机

关于“人类灭绝”、“世界末日”的谈论一直是热门话题,从2012年广为流传的玛雅人世界末日的预言,到层出不穷的灾难题材影片,这一话题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内容,也反映出人们内心深处无比的焦虑与恐慌。近来,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一个由数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类对高科技的依赖可能给自身带来灭顶之灾,而这种情况最快于下个世纪出现。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所长尼克·博斯特罗姆在接受网络采访时表示:“人类的科技能力与人类运用这些能力的智慧正在展开一场重大比赛,我担心前者可能会遥遥领先于后者。”博斯特罗姆称,实际经验和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的一个世纪中,行星撞击地球、火山爆发、核爆炸等灾害并不足以威胁人类的生存,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科技创新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他解释说,人类对于最新科技的了解并不完善,而正是那些人类没有掌握的“未知因素”最有可能导致人类灭绝。

二、对危机追根溯源

现代科技中的合成生物学、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很有可能有一天会变成人类的敌人,并给人们带来灭顶之灾。大多数学者认为,依赖高科技极有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理由如下:

一方面,人类运用科技的智慧总是无法跟上飞速发展的科技能力,人类在发现并建立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之后有过一段时期的合理利用,但进入量子力学等领域之后,人类却无法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合成生物学、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实际应用,只是这些学科真正能力的冰山一角。以合成生物学为例,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最初由Hobom B.于1980年提出来表述基因重组技术的,随着分子系统生物学的发展,2000年E. Kool在美国化学年会上重新提出来,2003年国际上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的遗传工程和工程方法的人工生物系统研究,从基因片段、人工碱基DNA合成生物学的研究分子、基因调控网络与信号传导路径到细胞的人工设计与合成,类似于现代集成型建筑工程,将工程学原理与方法应用于遗传工程与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领域,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与化学生物学一同构成系统生物技术的方法基础。然而,许多人只看到了这种做法的种种益处,却没有发现其背后的隐患,或者说即便看到了背后的隐患,如伦理学上的争议等,却依然以科学的名义继续向前。

另一方面,人类的科技水平是不断发展的,然而科技水平的发展并不会顾及运用者的能力与智慧。当科技的发展超出人类智慧的驾驭范围和使用能力范围之外,科技仍将继续发展。人类最终无法控制科技以及无法应对科技带来的问题,高科技将极有可能使人类灭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科技的智慧超越了人类的智慧,当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结合之后,依据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没有道德伦理限制的执行力,人类是很难与人工智能抗衡的,特别是在人类过度依赖于高科技产品,进入数字化生活之后,这一隐患逐步加大,我们很难想象有一天全世界的网络同时崩溃,电子产品全部失灵到底会带来怎样的灾难,在长期依赖电子产品而丧失一些基本生活能力的今天,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假设与反驳

虽然这一观点很难被反对,但是总有那么一些反对的理由存在。比如,有些学者认为,人类总是能驾驭科技的,人一定会注意到这些问题并有效地进行避免措施的,人工智能是无法超越人脑的机能的等等。对于这些观点,另一些学者反驳的理由是:负责科技的发展的人是不会顾及使用者是否可以驾驭的。作为发展科技的人,除了有基本的道德伦理观可以限制其不将技术用于制造灾难以外,我们很难限制其行为。上海的大学宿舍毒杀舍友的案例就是说明这一问题很好的例证。甚至有学者更加怀疑有些科学工作者可以预见到科技会给人类带来的灾难隐患,以及极度怀疑在发现这些隐患后是否能终止某项科学技术的研究。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他们人生的成就。试想,如果人类没有原子弹的话,生活会不会更加美好?原子弹对我们而言是必要的吗?

比起让人望而生畏的高科技,或许大自然的山水草木会更让人觉得心旷神怡,鸟语花香、清泉流水更让人觉得亲近。因为它们才是人类的伙伴,是人类永恒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生物学的新军——合成生物学-生物学通报,2011年第4期(46).

[2] 徐飞等.科技文明的代价-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与对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 谢长生.人类文明的基石:材料科学技术.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杨庆旺.科技上下五千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社,1994.

[5] 肖飞.科技时代:人类文明发展思考.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

[7] 库浩.人与地球共存亡.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8.

第9篇:未来的科学技术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外语教学;“未来课堂”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新的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当今的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首次将教育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本文所做的研究也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的。

一、中职外语教学的现状

中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本就不强,不仅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加不会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中职外语课堂一直存在教条化、静态化、单一化、模式化的特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单向讲授为主,从而导致多年来中职外语教学显得枯燥无味,一直处于尴尬地位,学生要嘛不愿意学,要嘛学不进去。因此我们无论在课堂物理环境上还是在课堂心理环境上均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满足未来学习的需求,才能满足提升中职学生职业技能的需求。本课题强调基于信息化技术为载体来构建中职外语教学“未来课堂”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善用技术手段或途径来进行沟通与创意思考,培养中职学生面向21世纪的技能。

二、所谓的“未来课堂”

国内外的文献中目前尚无统一论述,对于未来课堂,从名称上有“未来教室”和“未来课堂”两大类。Clayton M.Christensen,Michael B.Horn and Curtis W.Johnson在“Disrupting Class”一书中指出未来课堂是一个继承了技术与软件,提供给学生一些替代方法和选择以达到规定的目标的课堂。它们鼓励形成一个让学生一起工作计划,分享经验和教训和进行概念化的学习,而不是单纯记忆一些信息的环境。“未来课堂”中应用了大量的信息化设备,要构建中职外语教学的“未来课堂”模式,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未来课堂”是一个泛技术支持的,以高互动为特征的个性化的智能学习空间,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为主要目标,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环境的设计和活动设促进学习者进行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学习,并实现课堂中人与资源、环境、技术的课堂诸要素之间的和谐交互、共处。

三、中职外语教学领域的实施

本文重点研究将中职的外语教学放置于“未来课堂”之中,不仅要研究该模式下外语教学的过程、评价、反馈,更要注重其对专业学科主体的辅助作用。本文着眼于中职的日语及英语两个学科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的“未来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处理专业、幼教专业、多媒体专业、软件升学专业的教学过程及成果,并希望通过完善这两个外语学科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对专业主体的辅助作用。

1.信息技术处理专业多面向日资企业,因此日语教学尤为重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每堂课的欲授知识点制作成相应的日文信息技术处理的素材,提前共享于移动网络终端,让学生课前在做任务的基础上对课堂知识点有所了解,并做出相应反馈,互相给与点评。这一方面能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日语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日语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锻炼他们本专业信息技术处理的业务能力,一举两得。长此以往实现良性循环。

2.英语学科对于幼教、多媒体专业、软件升学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幼教专业可以分组提前录制英文版儿歌、故事等视频然后进行学习及展示,并在交互式网络平台上和大家进行评价及反馈,老师及时给予点评,这样学生会有针对性的改进、提高;多媒体专业的学生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将英语教学中所学知识,如单词、短语、会话制作成多媒体影片或动画播放出来,大家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进行预习、学习、复习。并定期检验学习成果;软件升学专业在自主网络平台上每人每天都有经典的英文励志短句、短文推荐分享给大家,同时提供译文及注释,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既锻炼了英语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大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课堂模式不仅让中职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外语的目的,也实现了锻炼运用本专业知识的效果,真正实现了信息化服务于学科主体的初衷。

四、教师业务能力需不断提高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主要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能力及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仅要能够熟练地运用当下流行的信息技术软件和手段丰富、完善、充实自己的课堂,更要将本专业外语学科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同时,本专业外语水平的提高及与时俱进也是势在必行的。

五、“未来课堂”的前景

实际上,所谓的“未来课堂”不仅应该应用于中职的外语教学,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所有学段、所有学科领域都应该逐步的融入新鲜元素,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形式。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的教学改革不仅要改革教材、改革教法、改革教育理念、更要改革教学手段和媒介。这样才能够更充分的使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教育、作用于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文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2,4.

[2]王湘云,戴丽华.网络新技术及其在国外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从“网志”到维基“播客”[J].山东外语教学,2007(1):41-44.

[3]冯青青.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整合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