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精选(九篇)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

第1篇: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真实的学习情境对于初中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有着直接影响。加强真实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有更加形象与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生物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学科内容的引入时,应当将教学情境的设计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初中生物教学的交互性,使学生的生物学习参与度大大提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课件的播放以及相关视频的播放,使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生物学习内容上。教师更可以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建立起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学生生物学习动力的激发。所以,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2以教学重难点解决作为有效的切入点

对于许多初中学生来讲,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利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很难深入到初中生物的知识世界中。这就使得初中生物教学具有更多的重点与难点,如何以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突破是当代初中生物教师的一个工作困难点。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初中生物教师找到了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新方法。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文字、图片以及动画等进行有效地结合,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趣味性地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初中学生的多个感官得到同时调动,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立体化的初中生物体系,促进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以及难点的突破。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加强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提高。

3以模拟实验的实施作为有效的切入点

生物学科具有较强科学性,生物知识的基本属性就是科学性与自然性。这就使得初中生物教学需要实验的支持,在初中生物中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明白生物知识的来源,加强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真实的生物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实验不能在初中生物教室中开展。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学生开展一场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多媒体的配合下对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实验的步骤与注意点讲解给学生,利用多媒体的中的实验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验演示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生物现象的理解,使生物教学的效率在信息技术的配合中得到提高。

4以开放学习环境创设作为有效切入点

初中学生的思维培养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对学生的生物思维进行培养,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只有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将自己的思维进行发散,促进自己思维水平的提高。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创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初中生物知识体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有关的生物知识进行整合,制作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件。将这个课件放在一个师生共用的网络平台之上,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平台,使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对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所以说,教学环境的创设可以成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5以复习高效模式打造作为有效切入点

复习对于每一个学科的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进行复习,提高生物知识复习的效率。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投影对初中生物知识体系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进行完整地理解。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复习课堂中,可以使课堂的资源得到扩展,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关注。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将知识网络体系进行展示,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迁移,更可以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学习水平出发,对自己认为的重点进行再次复习,提高复习的效率。所以,初中生物复习课堂可以成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科整合的切入点。

6结语

第2篇: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

一、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初步确定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围绕我校的“活力课程”的实施规划和实际需要,确定了我校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初一:利用学生尚未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前概念,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初二: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能力;初三: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初步确定

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对物理的好奇心和保持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能力的情况,结合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开发。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从苏科版八年级、九年级课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出发,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掘,选择基于课本又拓展延伸,以物理知识为主,兼顾多学科的渗透和与生活社会的结合,选取学生感兴趣的题材,进行精心选择和编排活动内容。第一:《科学探秘》选题。此活动形式安排在初一年级开展,由于初一学生并未开始学习物理,所以选择的内容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增强好奇心,增加物理学科的神秘感,激发对科学的探索热情,为初二学习物理打好心理基础。第二:《做中学玩中学》选题。此综合实践活动与我校初二的活动社团相结合,采用学生自愿报名,部分学生参加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想象与创新能力为主。初二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对物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物理知识的掌握还很肤浅,所以此活动形式内容的选择主要以初二的知识结构为主,不涉及初三的知识。第三:《生活物理社会》选题。初三的学生要真正把知识学以致用,引导他们探究《生活、物理、社会》。学生能更自主地去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形式的初步确定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物理课,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亲自参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合理化地挖掘物理学科课程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学科知识,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应该(1)以物理学科为中心的,注重物理知识的拓展、物理创新元素加入;注重物理和生活的连接,基于生活元素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注重初中物理跨学科的连接,以物理知识为中心的向其他领域辐射;(2)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的兴趣动机,以发展学生某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导向,如探索精神、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等。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教学组织形式是课时安排以分散为主集中为辅;活动形式以课堂组织为主开放空间为辅;学习主体以小组活动为主个别活动和全体活动为辅;教师教学以方法指导为主知识讲授为辅。基于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实际课程安排及学生的情况,我校的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采用了学生参与性强、注重能力培养的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有全体学生参与的《生活物理社会》和《科学探秘》,也有部分学生的《做中学玩中学》活动,有小组合作、调查访问、课题汇报、现场实践等多种形式。

第3篇: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 科学素养 培养策略

一、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

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是人才,而要评判人才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由其科学素养水平。所谓科学素养,具体包括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富有创造力的科学精神及科学思维方式,以及科学的价值观。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学校教育则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阵地。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已将培养人的科学素养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作为重中之重。生物学科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自然科学,其众多的研究成果及科技不断影响着社会发展及人类,生物科学素养同样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学科中涵盖了大量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且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多样化的科学方法,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方式,有着得天独厚的科学素养培养条件。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当前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积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生物课程的目标,采取多样化的途径,不断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科学眼界,加强科学思维及方法训练,给予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熏陶,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一)夯实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知识体系包括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这是是支撑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前提。生物基本知识、概念、原理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以往教学中,主要是教师对知识、概念、原理的进行讲解,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理解记忆,这种方式使学生难以真正去理解并掌握生物科学知识,也体会不到其中蕴含的生物科学思想,甚至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的乐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生物基础知识概念原理的教学效果,从而夯实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初中生物学科中有许多抽象晦涩的知识概念,超出了初中学生的思维理解范围,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比喻对其进行解释,使抽象晦涩的概念显得形象具体,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内容与现实的生产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将生物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概念,同时将生活中与生物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将被广泛应用的生物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等介绍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眼界,还可鼓励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现实问题,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从中体验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就感,提高对生物知识及方法的理解及应用,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而且有利于养成正确的生物科学价值观、科学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其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生物实验中各种有趣的实验现象,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亲历观察生物现象,探索生物本质,加以分析、归纳及总结等一系列过程,不仅能加深对生物基础知识、概念及原理的理解及记忆,还获得丰富的生物实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方法及思维,而且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实际需要形式多样的实验,包括观察实验、探究实验、模拟实验等,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物问题,指导学生操作具体实验,培养其实验操作方法及技能,鼓励学生开动思维去分析探索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及创造力。例如,组织学生观察蚂蚁群体的信息交流方式,探究细胞的吸水及失水、植物根吸水实验,探究并模拟种子萌芽所需环境条件,通过实验研究并分析胆汁在食物的消化中的作用,验证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原理等等,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步骤,即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指导学生及时记录、总结、整理, 在形式多样的实验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了生物科学知识,体会到了科学思想及科学的精神,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养成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

科学素养的培养应贯彻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因而教师应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全面渗透,时刻为学生营造出浓郁良好的科学氛围,根据课程、环境、教学情境等教学活动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强调科学的重要所在,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来诠释并解决生物现象,揭示自然科学的奥秘,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分析方法,不断总结生物科学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及应用,引导并强化学生的科学意识及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科学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求知、创新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导入生物科学历史,给学生讲述生物科学家的成就及探索奋斗历程,分享科学研究的成果,分析科学家从发现问题,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境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科学素养。又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及知识去观察、讨论并交流,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允许出现多种答案,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赵会景.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验证[D].河北师范大学,2012.

第4篇: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176

如今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初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理科的代表学科,其重要性日益突显。因此,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已然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据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普遍缺乏自信,甚至缺乏兴趣。这是因为教师没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物理作为初中阶段新加入的一门主科,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物理的认知与学习都是陌生的,因此,教师的启蒙作用尤为重要。但目前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仍以应试教育、题海战术为主。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物理概念与知识点的讲解,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与观察中发现,当前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普遍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无法对知识活学活用。最普遍的一种现象就是,教师辛辛苦苦教,学生辛辛苦苦学,成绩却依然没有提高。甚至许多学生从刚开始接触到物理的好奇与兴奋,逐渐对物理产生抵触甚至厌烦。究其原因还是教师的引导方式与教学方法不对,学生未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物理的方法。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收到了不错的成效,但目前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还普遍不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也抑制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影响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沿用固有陈旧的教学模式

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多年,但一些初中物理教师依然采用固有陈旧的应试教育方式,把取得高分作为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甚至有的教师依然在用“题海战术”,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靠做题来让学生取得高分。多数情况下,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一部分学生便对物理枯燥的习题产生了反感,甚至对物理逐渐失去了兴趣,这样更无法把物理学好。

(二)实验设备与实验课程缺乏

在一些普通的初中,特别是乡镇中学,有关物理的实验设备相对缺乏,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物理实验室。因此,在日常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课程就会安排得很少,甚至没有。在课堂上,也只是由教师做一些简单的实验给学生演示一下。学生能真正走进实验室,亲手做物理实验的机会很少。不能学以致用,这也就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过分局限于课本教材内容

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内容过分局限于课本教材,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物理知识面,缺乏对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知识的载体。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延伸教学内容,注重物理知识面的拓展。把培养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去探索更广泛的物理知识。

三、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方法角度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对初中物理产生了兴趣,才能用心去学习物理知识。而对于初中物理不感兴趣的同学,很难完全融入到对物理的学习中。对于学生来说,初中物理是整个物理学习的开端。在这样一个物理学习的启蒙阶段,广大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简单、合理、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用心进入物理学习的课堂,为学生打开一个丰富、新奇的物理知识世界。

在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以分数为目标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的有效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物理学习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精心设计授课主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物理知识的兴趣。

(二)增加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实验是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物理学习的基础。在日常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增加物理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理世界的奥妙。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证明,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物理实验的优势就是真实、形象、直观和生动,因此,利用实验课程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实验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验中,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另一方面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了,这就真正做到了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例如,在学习噪音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制造出各种噪声,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噪声。

(三)加强学科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日常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同时,应该积极开展关于物理知识的相关活动。重视课外物理学科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储备。而且,丰富有趣的课余活动也会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例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各自独立去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科技资料,然后大家进行相互交流。通过资料的搜集与相互的交流,不但培养了学习兴趣,而且丰富了知识储备,有助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课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参与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以轻松、有趣的课余活动为载体,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普及物理知识。定期组织物理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收获知识、得到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系统、完整的工程,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增加实验课程,加强学科拓展,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形势,广大教师更应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科学方法;渗透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对学生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过程与方法”作为物理课程的目标,关注科学方法教育十分之必要。传统的物理探究教学多是对知识的传授加以重视,忽视教学过程以及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准确理解物理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将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应用于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物理知识素养和专业物理基础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一、利用物理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抽象的知识直观清晰地展现给学生,教师需要借助相关的物理实验或物理模型,渗入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点。如在对“真空是否可以传递声音”这一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做相关的物理实验,首先在完全密封的塑料罩中放置一个电铃,接通电路之后可以听到铃声,然后利用抽气机逐渐抽走罩内的空气,这时听到的铃声会慢慢减弱。这一现象表明空气越稀薄则声音传播能力越弱,由此可见,声音无法在真空的环境中传播。总之,教师在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利用物理基础知识,渗透科学方法

对于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而言,其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完成相关的教学过程,这样能够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由于探究教学的重点在于探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利用物理基础知识积极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概念,增强学习效率。控制变量法属于常用的科学方法,即在物理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如果某一物理量受不同物理量的影响,要想有效确定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则需要有效控制某些物理量,使其保持不变,或者是对相关物理量加以改变,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例如,在对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加以探究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探究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摩擦力,这时学生可以想到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等实例,了解到相互运动与相互挤压之间存在摩擦力。在学生对摩擦力具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摩擦力的产生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否有关?(2)摩擦力的产生是否与压力大小有关?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可以在同一水平面上放置两个小木块,使其匀速运动,首先改变小木块的粗糙程度,探究摩擦力是否发生变化;其次可以改变小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探究摩擦力是否出现变化,通过有效控制变量来保证结论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三、利用物理现象,渗透科学方法

由于初中物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需要采用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方式学习物理知识。初中教师在进行物理探究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发挥物理现象说服力的作用,让学生利用物理现象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有效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促进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如教师可以借助平面镜成像这一物理现象,引导和帮助学生分析光的折射与反射现象,在此基础上将光传播的相关科学方法加以有效渗透。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掌握论证、比较、综合、分析等科学方法,明确了解该现象蕴含的科学方法以及科学原理,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有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将相关的科学方法渗透在实际教学活动时,需要利用物理实验、物理基础知识和物理现象等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这些科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准确掌握物理的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性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物理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桂珍.初探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

第6篇: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P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方法;运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6-01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的重要学科。随着初中物理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初中物理教学面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阶段,新课标也要求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要从传统的单纯的学科教育转向渗透科学的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专业的物理基础知识,同时还要让学生具备有一定科学价值的物理知识素养。很多学校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逐渐采用了探究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型成为现在的主动学习,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要逐渐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因为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在其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注重物理教学的答案而忽视了过程。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就是看学生是否得出了正确的答案。而实际上,在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明白物理概念和知识的同时,对其科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这对于物理教学和全面培养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

1.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过程

初中物理的相关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标准编写的,而贯穿初中物理学科的是相关的物理知识体系和框架,教材主要就是把相关的知识点和逻辑内容加以联系,而针对物理知识内部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表达的相对来说比较隐蔽。虽然教材表达的不多,但是相关的科学方法仍然是贯穿物理知识的重点内容,但是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关于物理科学方法的相关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做明确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掌握和领悟。

2.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中渗透科学方法的策略

2.1 利用物理基础知识渗透科学方法。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就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学过程,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探究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师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因为是探究教学,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探究为主,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所以在探究教学环节中要想对涉及到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渗透就要利用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科学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

2.2 利用建立物理实验来渗透科学方法。在很多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物理知识,往往会利用相关的物理模型和物理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尤其是在进行探究教学的时候,物理实验也是很重要的工具,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物理实验过程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在探究教学法中,师生之间还可以就物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展开相关的讨论和沟通。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例: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关于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进行相关的思考。首先可以把一个电铃放在完全密封的塑料罩内,然后接通电路,这个时候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然后用抽气机把塑料罩内的空气逐渐抽走,那么听到的铃声就会越来越弱。这个现象就可以说明,当空气越稀薄,声音的传播能力就越弱。但是实验是无法完全达到真空状态的,实验所模拟的状态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即便如此,也可以通过铃声的变化来说明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2.3 利用物理现象来渗透科学方法。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过程中,物理现象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不仅可以发现物理世界的奇妙,也可以验证学生的猜想。所以完全可以利用物理现象来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来引导学生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时渗透关于光传播的相关科学方法。就是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是很多的,通过一些相关的科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所以在平时的探究教学法中要不断地给学生渗透相关的物理科学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体会这些科学方法,逐渐提高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物理科学方法也能为他们后续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高效教学 类比教学策略

物理学科本身隶属于自然科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强调自主探究和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充分运用类比教学策略来引导和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物理学习方法,提升物理教学效果。

一、简析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教学策略应用的不当之处

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物理学科在对现象、规律等展开研究的方法、思路和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类比的有效应用有助于在新知识和旧知识间建立联系,让学生更容易感知和理解新知识,完成知识间的迁移[1]。但通过类比得到的结论不一定科学,大多需要进行更深入地论证,一旦在教学中运用不当就会引起相反的效果。比如,在压强、密度、电阻等物理量的学习中大都是借鉴速度这一物理量的引入方法和研究方法,很多时候都没有说明为何可以进行类比的特征依据,使得学生往往都只关注公式的形式,从而产生歧义。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决定了导体的电阻等,这种认识完全混淆了物体状态特征同物体本身属性意义上的不同。

二、如何有效地将类比教学策略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当中

(一)通过新知识和旧知识间的类比来实现知识迁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类比教学策略时,教师应以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能力为基础,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方法进行清楚了解,然后寻找新知识同以往学过知识间存在的相似性或是可以连接的点,进而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进行新知识的分析和探究,实现知识框架和网络的重新构建。

根据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当中,可以创设在初中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范围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利用以往学过的知识类比新知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而提高其实践探究和学习的能力。比如,可以利用类比方法学习密度、比热容、电阻等描述物体自身属性的物理量;或者在进行内能的教学时类比机械能,虽然前者是微观层面,后者是宏观层面,但二者之间还是具有相似的点,内能是分子运动产生的动能与分子间作用力产生势能的和,机械能是物体运动时产生的动能同其所处位置存在的势能相加的和。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类比

物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知识、规律和道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来类比物理知识,然后将得出的规律、结论等再运用到生活当中服务生活,改善生活[2]。教师可以将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又比较常见,学生熟悉和了解的生活现象类比到所学的物理知识上面,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再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当我们用力推小汽车的时候,小汽车就会向前行进;当我们无意间撞击到玻璃时,在玻璃碎裂的同时我们也会感觉到疼痛等。这样在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使学生积极搜寻脑海中关于生活事件的记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相似性和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再进行科学系统地解释。

(三)在学科间进行知识的类比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多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多注重利用学科间相似或相互契合的点来应用类比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率[3]。比如,将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中相关的物理现象、化学现象和知识联系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当中,用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来解释燃料燃烧是怎样产生有害气体的,燃烧当中又有哪些物理现象,能量是如何进行转换的,然后在联系生物有机质燃料等探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办法。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后,强调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能力,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协作探究的能力,这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尤为重要,而初中物理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论述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类比教学策略实现高效物理教学的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温权顺.运用类比教学策略实现初中物理高效教学[J].广西教育・A版(小教版),2015(02):17.

第8篇: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5章,包括声、光、热、电的现象及基本知识。

四、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e、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六、具体措施: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物理,了解物理来自生活并影响社会。

2.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声、光、热、电、力”的初步知识。

3.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的能力,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4.从物理上引入“s t s”的新理念,并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进行教学。

第9篇: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化学;内容;联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8-0014-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8.005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增加跨学科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化学与物理、生物和地理学科的联系”。

目前苏州市区初中生物课程安排在初一、初二两学年,初一每周3课时,初二每周2课时,初二下学期进行苏州市结业考试。化学学科安排在初三开设,每周4课时。相对而言,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任务比较轻松。化学作为中考科目,教学进度要比生物快。从师资角度来讲,化学教师兼职生物课的现象比较常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生物和化学的有效教学,值得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初中生物与化学在三维目标上的联系

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目标引领学生个性发展。初中生物与化学学科存在众多的“不谋而合”,下面简述在初中生物和化学的联系点。

1.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的联系

笔者比较了初中苏科版生物和沪教版化学相联系的内容,发现生物内容联系到了化学中的每一章,也涵盖了熟悉的化学基本用语、身边的化学物质、微观粒子的奥秘以及实验探究和化学的应用价值等几方面的内容。

初中化学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中的“化学变化”与生物“原始大气中简单有机物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相联系;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缓慢氧化中的放热”与生物中“探究种子呼吸过程中释放热量”相联系;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中“分子的运动”与生物的“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中气体扩散”相联系、化学的“元素与人体健康”与生物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影响”“ 贫血”相联系;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中的“化学变化的实质”与生物的“食物在消化道中消化”相联系;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中“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与生物的“土壤线虫能够指示土壤中重金属等对环境的污染情况”相联系;第六章 溶解现象中“稀浓溶液中不同的溶质质量分数”与生物的“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相联系;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中的“酸性土壤的检验”与生物的“苔藓植物具有指示土壤性质的作用”相联系;第八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中的“有机物为人体提供能量”与生物的“验证食物含有能量”相联系;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生物的“环境恶化影响生物的生存”相联系,等等。

生物与化学在对学生技能培养方面也有联系(见表1)。如实验操作、探究方法是科学学科中常见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解题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生物与化学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法上也存在相同之处(见表2)。如化学中考要求的A级学习目标可以采用与生物相似学习方法,如可以采用自主阅读、观察的方式进行;生物实验和化学实验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了初一生物中的变量原则后,则可以轻松面对化学中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探究;学生可以从生物的分类方法学习中培养思维技巧,从而可以迁徙到在化学学科中能熟练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而教师的指导作用则贯穿了整个学习过程。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的联系

生物与化学教学中均会涉及到一些古今中外的化学家、生物学家,他们的科学成就可以激励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改善生活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生物与化学学科中众多的科学实验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求真、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通过对资源环境的学习来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合理安排初中生物与化学学科的教学

初中生物和化学有着众多相联系的知识点,化学老师在教学时要加强全局意识,综合备课,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要根据中考学习水平要求进行合理安排。

1.有选择地进行化学知识提前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初一生物课时安排为周3课时,教学任务相对较轻松,时间较宽裕,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也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而初中化学的学习从开启化学之门到培养创新能力却只有一年时间,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大,时间比较有限。通过对比,生物教学中涉及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化学教学中的A级目标,因此在生物教学时可以对这类比较浅显的内容进行嫁接和提前教学。例如熟悉的化学用语板块中简单化学元素符号的认识、常见物质像二氧化碳、水、氧气等化学式的书写;认识身边化学物质中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检验方法的掌握;实验探究中对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的介绍;化学应用价值中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等。这样一方面既可以缓解化学教学进度中存在的时间紧迫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元素符号时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看谁记得又快又好、演示实验时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辅助教师完成等一系列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变一些“差生”的学习观念,从而增强学生对探索未来化学知识的神秘感,逐步培养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还应加强学生间讨论、自主阅读、查阅资料等自主学习方式的进行,提高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爱好科学、追寻真理的品质。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和化学作为自然学科,两者在对人类和社会的贡献中起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处,为各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化学生物知识适时重复,加强化学学科中的重点难点教学

对于上述A级目标的知识点,经过生物学科的了解,在化学教学中应一掠而过或加以简化,避免过度重复性教学。然而对于一些化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分化点则需要通过反复教学来逐步巩固和提升。

第一,加强对重点难点内容的重复。

中考对不同的知识点有不同级别的要求,例如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属于C级要求。学生从开启化学之门到参加中考时间较短,如何尽快适应化学学习和培养解题能力,需要对化学中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认识到位。如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物和化学学习中分别强调并给予指导。相信通过不同学科不同时间段进行重复学习,会提高学生对重要知识的领悟能力,从而加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逐步培养创造性思维奠定基础。

第二,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重复。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基本的要求是学生掌握技能且能够学以致用。在生物(第七册上)中有个知识点是:“从传染病具备的三个条件角度来指导学生解决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跟化学教学中“通过燃烧的条件来寻找灭火的方法”,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生物教学中开始正确引导,包括讲授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以及演示实验时正确引导学生注重实验现象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等等。而这些方法和过程教师必须在化学教学中重点强调并付诸实践,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良好的科学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拓展生物知识教学,认识化学学科地位

生物与化学学科的知识点和目标不能完全重叠,在生物教学中有些没有涉及化学书本但与化学有关的拓展内容可以在生物课上进行简单介绍和辅助教学,比如《生物》中食品添加剂的类型和作用,食品添加剂的泛滥使用是目前社会焦点问题,以及警惕家居中的污染等,均涉及民生安全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可能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运用化学治理环境,掌握科学知识,“学以致用”。认识化学学科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三、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加强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著名的“同化理论”创造人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1.从学生知道“是什么”到学会“做什么”

从初一到初三,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发育成熟,学习的有意性和目的性会有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所有化学知识都提前教学,而应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如对熟悉的化学物质化学式的书写,生物学习中只需对常见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识记,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大范围地去记忆其他物质的化学式,只有等到学习化学掌握了化学式书写的方法后再作要求,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与调整。比如对于探究实验,学生从生物中开始知道、认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到化学学习中逐步转化为学会并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这是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绝对不能急功近利。

2.从教师引导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 到学生独立完成“应该怎么做”

学生最先接近生物,教师要利用学生好奇心促使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应从科学角度给学生解释“为什么”的原因,发挥科学正能量,让学生逐步探知科学奥秘,慢慢促使学生从生物中感性认识逐渐发展到化学学科中的理性思维,向化学中考要求中的C级水平提出挑战。

生物与化学不分家。无论生物与化学兼职的教师也好,还是生化教研组也好,应针对生物与化学中的具体内容,巧妙应用教学方法,在适当时机下做好“加减法”,加强对学科间的整合,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生兴趣,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目标,为培养高效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小梅. 初中物理和化学的“亲密接触”[J]. 化学教学,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