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范文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精选(九篇)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第1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范文

一、信息化的概述及其经济意义

信息化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基础上的生产行为,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和存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更广泛地实现科技成果共享。信息化是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总括,借助媒体传播系统实现信息交流和转化的目的,为社会的整体进步和经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发展信息化意义重大,第一,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化经济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化社会的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应根据国家建立信息化社会的战略部署,适时调整发展策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信息化与工业企业生产的不断融合等,为增加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第二,信息化促进全球产业的优化升级,无论是政治、文化方面,还是经济、军事领域,均已经形成以信息化产业为主导的发展形态。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其经济作用

企事业单位在运行中,形成的独有的内部文化氛围,即企业文化,包含企业发展蓝图,价值观念和制度文化等意识形态,是公司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影响或者决定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对员工产生无形的约束力,以此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和管理的规范性,是其对外竞争和业务拓展的有利支撑。企业文化的经济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显性作用和隐性作用。显性作用主要表现在企业宗旨、企业标识、工作环境和规章制度等方面。其中企业标识是企业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标识包括工牌、工装、商标以及标志性建筑等,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激发员工自豪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荣誉。隐性作用是指以精神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是企业文化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等,企业价值观念是区别与其他组织的显著特征,彰显着企业个性,使其在行业中展现独有的面貌和风格。

三、信息化发展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信息化促使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开拓意识,冒险意识,宽容意识和写作意识。信息化是智能化时代的代名词,成为现代企业创造财富的关键技术。但是在矛盾学意义上,信息化又是一把双刃剑,为企业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在纷杂的信息资源中有效地获取有用部分,需要建立强大的内部协作能力和创新凝聚意识。员工不仅要熟悉信息的筛选步骤和技巧,还应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贴合公司发展的目标,恪守勇于进取的奋斗信念,追求事业的独创性和灵活性;企业还应该正视内部风险,提高员工承担风险的意识,鼓励其在危机中锻炼自己,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对善于行动、敢于尝试的员工应给与信任和保护,允许其失败,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另外,信息化使企业文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文化创新的可能性。例如,企业通常会建立内部办公网络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与外部信息的及时对接,有利于取长补短,丰富和完善本企业的价值观念,为文化创新提供方便。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需要及时了解行业和行业以外的生产、营销及管理理论等各个方面的变动和发展趋势,扩大文化的多元化容量,使得在企业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因各个地区的消费水平、风俗习惯和消费心理的不同,为了迎合广大客户需求,增加本企业生产产品的销量,建立多元文化观念显得尤为迫切;吸纳也就代表着开放,在企业吸收和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将自身的文化进行改进,大力宣传创新后的企业文化,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

(二)信息化促进企业文化质量的提升。无论从现代文化的增长速度,还是可信任程度的角度进行分析,信息化始终是提升企业文化质量的保障。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产品的全球化扩散速度,使得企业主动或者被动地加入到全球化市场中,信息时代经济目标的实现建立在快速反应的基础上,否则便无法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提高文化更新速度意味着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以低廉的价格和畅通的销售渠道,满足消费中的需求,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高速文化运转要求企业有敏锐的市场需求洞察能力,能够快速发现和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要求员工能对公司的任务指令有极强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对外部环境变化迅速做出调整,利用现有条件或自主创造条件,独立处理工作职责范围以内的问题。此外,提高文化的信任度是企业保持长期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是高质量文化的客观要求。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企业文化的可信任程度极速升级。现代化管理手段使得企业结构呈现扁平化的发展特点,授权力度逐渐增大,而信任正是放权和前提的基础。建立高度信任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向着更高层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高层只有对内部文化的可信任程度进行严谨的评估之后,才会敢于授权,否则,将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此同时,员工还会更加信任领导的办事能力,服从上级指挥,自觉地完成本职工作;高度信任的文化使企业内部建立公平竞争、诚实友爱和努力向上的工作氛围,形成巨大的企业凝聚力,树立企业在行业中的良好口碑,与利益相关者互惠互利,以诚相待,和睦共处。

第2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息化建设 变更需求

这些年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调查显示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的有关数,信息化发达国家和一些较发达的国家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向纵深发展。中小企业虽然创造着60%的GDP,但是却面临着信息化不足,信息化的不足导致决策的失误,市场的信息反馈速度慢等,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掣肘。中小型企业要发展提高自身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国家信息化这一重要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所以本课题在帮助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发展这一道路上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相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较为艰巨。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p信息化咨询服务p方案设计p设备的采购与企业信息化管理等等多个方面,我国的企业在企业规划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难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资金p技术p人才p和管理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存在的差距较大,其面对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也是多样的。

2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近些年来,任何一个企业的项目都需要对客户进行需求分析,之后才是这个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项目的变更需要根据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需求变更即在需求的分析过程中已经确定的需求,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增添别的功能,或者是对其进行大的改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变更是企业发展的的必经之路,也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再加上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的缺失,信息化知识的匮乏p所以大多采用外包的方式来建造发展信息化。且中小型企业无法负担高昂的信息化建设费用,并且在许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呈现出管理人的人为性与随意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往往出现需求变更的泛滥,让信息化建设相关人员无比烦恼。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难,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是无章可循,无法借鉴。

3 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一个的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存在最重要的意义,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立的信息化平台,信息化平台是展示一个企业的能力与独特之处,而建立企业的网站就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步,学习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做好信息化技术与企业实际情况的结合,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提高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工作效率的高效化和快捷化,为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1 信息化建设变更的需求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范围广,技术含量高,信息化建设周期长,项目繁多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也有着诸多的制约因素。所以有必要在认清相关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掌握信息化建设项目变更的掌控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3.1.1 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对于项目变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信息化建设当中,加大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变更的重视性。系统化的进行项目变更,可以减少对项目投入估算的差值,合理的进行成本的投入与分配,做到成本的投入侧重化,从根源上认识项目变更的重要性,便于统筹解决企业所面临难题,同时拓展信息化建设项目方面的拓展,与企业的管理,发展相结合。提高企业发展的客观空性和工作效率。

3.1.2 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信息化人才的缺失是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的专业素质低下,受教育程度偏低,因此如何在短期内提高企业人才的专业素质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有必要对于企业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化的学习,通过考核来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例如:文化水平与岗业职责为考核标准,组织岗前培训,针对企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为目的。

3.1.3 信息化网络平台

相较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利用水平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的获取的便利,工作效率的提高,这都离不开网络信息化平台。通过网络平台我们能够浏览大量自己需要的信息,企业能根据最新的信息改变经营项目或经营策略。有效的利用了信息化带给我们的便利。同时通过对网络信息化的合理利用。在项目变更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的在变更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风险,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有效的降低了在信息化建设变更中存在的风险,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生产发展。

4 结语

通过了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可以看出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信息化建设项目变更的水平逐步走向成熟,综述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提出了信息化建O项目变更,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以及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立,对中小型企业具有显著的价值。

第3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随着网络的普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也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高度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想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建立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使管理信息化在企业中成熟运用,从而带动企业的自动化,生产效率效果更加明显,最终推动整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和跨越式发展。因此建立信息化的企业管理体制是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含义

在信息化社会中,企业管理信息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在银行业、保险业、制造业、高科技行业、政府部门等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应用。所谓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指的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把企业的所有内部资料资源进行采集、加工和管理,并使这些资料数据实现信息的系统化、统一化、集成化、网络化及信息流通的实时化、高效化,能在企业内部在线传递和在多个窗口同时运行处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从概念上看,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种智能化的高度集中化的管理方式,具有网络性、开放性、传递快、范围广等特点,只有把企业信息化提前规划,做好基础性工作,熟练应用,才能把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料资源整合到一起,控制企业内部的资金和成本,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改进和发展,储备管理人才,规范企业内部机制建设,解决企业所存在的相关问题,使企业在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环境下不断开拓创新。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已将近30年,上世纪80年代初起步、90年代达到高潮,在我国的企业中,无论规模大小一般都实现了使用计算机管理企业,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没有立足于自身的现有信息资源和企业发展需要,使得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还不规范、管理滞后,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不能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在处理问题时还存在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现象。尤其是大型企业更是需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企业的信息,深入到企业的深层次管理方面,雇佣专门的人员、引入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在现阶段,中央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用信息化带动企业发展、进行信息化管理,我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化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网络上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企业所得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企业管理信息化不再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它的发展趋势就呈现出信息资源的开发朝着知识资源开发,信息管理朝着知识管理发展,成为一个知识的经济社会时代,企业管理者必须掌握如何用信息获得知识、如何用知识获得管理策略、如何用策略获得经济收益,必须具备从海量信息中提取有效的知识、具备获得知识的能力、使用知识完善企业的管理,必须具备创新知识的能力、改进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具备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创新能力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的ERP系统。现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主要将企业资源的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建设以ERP为主导的企业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企业的人力、设备、政策、程序和战略等信息组织起来,实现各部门的统一管理。与传统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相比,ERP系统的建立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其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1)具有企业各方面信息共享的功能。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会联系到生产部门、设备部们、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部门之间的工作,在ERP系统的调配下,很容易的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的调整和部署,在企业进行改革中,实现企业过程重组。(2)具有实时分析功能。企业在进行人力、财务、经营等方面的管理中,通过该系统可以掌握各方面的实时动态,进而做出有效的调整。同时,对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加以监控,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和控制。(3)为多种管理模式的综合应用提供了平台。ERP系统不仅仅支持MRPII所实现的“灵活生产”、“实时生产”、“零库存”等管理模式外,同样也支持离散制管理模式和连续流程管理模式等。

2.建设企业之间信息化管理的SCM供应链管理系统。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是进行原材料的采购、产品制造、产品的销售等方面的工作,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可以实现在企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的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有以下几点特征:(1)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企业间的生产联盟。该系统可以将产品生产所涉及的各个企业联系到一起,形成以供应链为线索的经营主体,对市场经济的波动有一定的免疫性。(2)大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在该系统的协调下,各个企业之间加强了联系,根据各个企业的生产需求,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同时也排除了产品剩余的后顾之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3.建设客户管理系统CRM。该系统可以很大限度上挖掘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深层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企业可以对产品的生产、销售、创新和升级做出及时的调整,利于企业持续长久的发展。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要将ERP、SCM、CRM三个企业核心管理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这个系统平台能为企业提供信息的交流平台,促使企业员工共享信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整合型信息平台。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变化,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何珊. 浅议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其对会计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9(14).

第4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内涵;发展状况;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153-02

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被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技术。当前,计算机和网络已经在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中逐渐渗透,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贴切。网络电话、智能小区、网上银行的不断涌现,数字化地球也逐渐成为发展的基本方向,再加上每一个商家、新闻媒体从旁鼓动、助长其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一些基本技能掌握在手中,那么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工作和生活就不能行之有效。当前,世界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速度也随之加快,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这两个“后起之秀”,发展和更新速度越发快速,在这场信息化的技术革命中,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主要就是会计,这样的话,其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就成为必然。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会计信息化”这一提法源于传统会计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传统会计的组织工作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和运用主要由财务部门把握。财务部门的工作非常专业化,与其他组织没有紧密的联系,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系统缺乏交流。这种状况不适应现代管理一体化、集成化的要求,对提高企业整体竞争优势不利。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但大多是被动地适应于会计工作,单纯模拟手工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主要在业务核算、账务处理方面发挥作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期望信息技术更智能化,并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提倡会计信息化要求把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置于企业管理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建立会计与企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信息化的会计系统是与其他管理系统和外部系统的有效联合,是一种更开放、更智能化、能随时感知信息的变化、实时处理,便于进行交互式活动的信息系统。如何才能使信息技术释放潜能,是各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在最近几年中,我国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投入和研究加大了力度,并且从中也获得了较大的成效,其实在我国很多企业中,会计信息化技术早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层面的问题,通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缺乏正确的认识

当前,因为很多企业不能对会计信息化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认识也不够全面,在建设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都会表现为:首先,针对硬件设备的购置可以不惜大尺度投入,但是对于那些软件配置却从来没有引起重视,更加不注重其开发和运用;其次,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相当重视,但是对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运用和管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一来,硬件设施再好也发挥不}n应有的作用和效果;最后,不能定期对相关人员实施培训,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所具备的信息化水平相当低下,这样的话,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二)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直以来都处于被动状态,存在着保守、实用性差、无法形成完整体系等方面的缺点。当前,还有很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报账、记账以及算账等方式实施会计管理,在这种传统模式下,成本和人力都会成为限制的框架,很多有用的会计信息基本上都不能及时地进行记录和反应,信息的流通也不顺畅,信息资源共享无法实现,这样的话,很多财务管理的问题就会呈现出来,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缺乏安全的会计信息保障

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性,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有些内部人员使用非法手段篡改原始数据信息,或者利用其他手段使信息被泄露,导致会计虚假信息大量地出现。其次,磁性介质的损坏现象很容易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数据和信息就很有可能出现毁坏或者丢失的不良现象。最后,电算化系统的破坏现象很容易出现,例如,软件故障、非法操作、硬件故障以及病毒入侵等等,都有可能使会计电算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和工作.这样一来,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缺乏科学的管理

当前,尽管会计信息化技术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得以普及,但是对于其流程化的管理还没有完全实现,它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都还处于落后阶段,造成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之间不能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在此基础上,会计信息化的运用效果也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三、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若干对策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现代信息经济时代,但是我国的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与其还相差甚远,这就要求政府、企业、社会各组织以及个人应该全力合作,加强互动沟通,实施以下几方面的相关对策,从而使我国会计信息化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

(一)政府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

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它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若是整个社会生产力不够充裕,实施环境以及基本信息设施相对也比较匮乏,社会人员没有足够的信息意识,那么我国想要使会计信息化全面实现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已。在社会行为中,政府发挥着引导和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用长远的眼光促使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加快发展的速度,为企业信息化管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从而使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完善和健全。

政府对于其职能部门的调控手段应该充分地利用起来,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它的主要工作可以体现为以下几方面:制定全面的信息化发展策略,统一安排每一个领域信息化的相应发展方向;使信息化的法律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重点开展自身信息化建设,从而成为每一个领域信息化的榜样;对组织、协调、宣传、动员、试点示范、普及等各种手段进行充分地运用,使其在每一个领域中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使信息化得到全面的发展;通过自身的信息化,使办事效率得以提升,行政成本得以降低,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从而使企业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二)改变企业人员的认识

我国会计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化是其面临的又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企业中,不管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会计人员,都应该积极正确地应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并且与其相适应。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观念和认识还是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不管是企业的高层,还是企业的普通员工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样一来,只有在咨询公司和软件公司的不断努力下。传播和转移知识才能得以完成。通过两者的不懈努力,使企业人员的全面信息化整体观念得以转变,将咨询提供商的工作方法、思路等各种相关规范和方法作为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依据和条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人员必须要明确地认识到,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范围包括热爱自已企业的所有员工,而咨询公司只不过发挥着对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提出一定意见和建议的辅助作用,他们在信息化团队组织方法、团队运作方法的基础上,使企业清楚地认识到应该怎么样配置咨询项目的组织。除此之外,还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大力宣传和教育,从而使企业全体人员在思想上对会计信息化所体现出来的重要性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整个会计理论研究而言,它也是一次全面的改革。

(三)全面提高会计信息化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5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思考

1 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成为一种潮流不可阻挡,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已是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企业是经济运行的主体,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企业必须加快实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信息的共享与利用,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向技术进步、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方向转变。

2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

管理信息化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着知识化、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变革,企业的竞争力日益与企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作为一种资源已不仅仅支撑企业战略,而且还有助于决定企业战略,信息战略已成为企业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改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3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内容形式

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档案管理模式从以面向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数字化信息的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心的转变过程。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高度共享;四是将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

今后的档案,依然有数据型、信息型、知识型等不同类型。数据型主要产生于生产物流系统和财务系统,信息型主要产生于情报系统、办公系统。知识型的产生面最广,将关键准确的数据及时传输给相应的决策人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4 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档案工作的意义

4.1 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信息化企业成本的下降,其实质是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充分利用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4.2 促进了信息资源的流通利用和共享,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为实现与下属各企业、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流通利用与共享,建立了多部门的局域网,各部门通过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了档案信息微机标准化著录工作,建立了目录级数据库,对部分档案进行了档案原件的计算机扫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4.3 促进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更加先进

档案信息管理中大多采用电子文件,企业按照各种业务流程、各个管理层次的权限予以信息支持。传统的组织结构被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结构所取代。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实现了动态管理,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发挥出了流程化管理的最佳效率。

5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5.1 对档案管理信息化思想认识上相对匮乏

信息化的结果是使企业管理环节更透明,将为企业打造一个全新的管理体制,重建企业生产系统和组织结构。出于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所限,一些人对于新技术、新流程不去主动学习接受,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5.2 缺乏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理论实践结合不够

由于我国多数企业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尚未掌握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战略缺乏考虑,因此很难在推进本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好总体规划,这就直接影响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实施。

5.3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进行

一些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核心生产系统由多个设计单位完成,各系统间数据的提取和共享难以转换,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系统的低效运作,必然会造成有些企业在信息系统软硬件完成后,档案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对接共享。

5.4 部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盲目性

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软件公司对企业特点、业务流程、管理特色、个性化需求缺少专业的了解,有些企业采用拿来主义,照搬套用,方案论证过程中缺乏系统的需求分析,实施过程中又缺乏量身定制的二次开发能力,使得所建的信息化系统没有因企业的个性而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施后效果不理想。

5.5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有待提高

从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不少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系统功能求大求全,使所建造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大相径庭。同时相应的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不足,缺乏对现代化管理科学和计算机功能的高层次认识。

6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6.1 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特征,做好信息化建设基础工作

企业领导决策层必须首先实现观念的转变,充分认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明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认真抓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从全局上权衡、协调、审定、决策及组织实施。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正确处理循序渐进与整体提升的关系,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6.2 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工程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分阶段地逐步推进管理信息化,减少投资风险,提高成功率,从而使得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企业生产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等信息系统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充分衔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支持企业的经营发展。

6.3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

每个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决策,符合自己的日常业务需要,对档案管理信息化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将有限的资金合理应用,挑选符合企业所处行业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软件公司协助开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尽量不走弯路。

6.4 大力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

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以及扎实的现代科技管理知识。每个企业都应当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知识的认识和技能,让档案工作人员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现代化科学管理档案的本领。

6.5 加强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质量

企业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制定特定、完善、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规章制度,从而有效保障数字化档案建设安全有序地开展。相关部门应制定出操作性强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设立专业人员负责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延长档案的寿命,最广泛、最快捷地提供档案信息来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针对电子档案存在不安全、易修改等特性,可采取以电子介质归档为主,纸质归档为辅的做法,将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同存储,在保存时效上予以分别规定,将二者有机结合,实现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同时,要加强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不给蓄意窃密者有机可乘,对企业运行的各项信息系统设定防护措施和应急方案。

参考文献

[1] 曾晓萱. 企业创新文化——现代企业发展之魂 [M]. 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缪惠. 信息工作与档案管理 [M].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曹国法等.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 [M].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1.

第6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应用发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1

一、研究目的

国内众多企业,对于信息化有一种常识性的误区,认为一上信息化,企业内部的许多管理、销售、营销、财务、生产等等问题都迎刃而解,可是一到现实,真正使用ERP的地方却感觉数据库在企业中的应用只是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并非是所预期的目标。

国内外目前充斥许多基于数据库应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公司,国外的有SAP、ORACLE,国内有用友、金蝶,当企业面对如此众多的软件公司时,已经不知如何面对每一家软件商,一个企业要选择的软件商一定是一家能够与企业相配的软件商,根据自己企业规模,选择有着长期经营历史、有着整体解决方案、有着非常现实的软件案例的软件商,而最为核心的是选择一家可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软件商。

在信息化项目选型时,很多企业不根据自身的企业现状,只是一味要求项目全面、长远、领先,但是往往忽视最重要的问题、适用。如在选择ERP系统时,会考虑选择一个大型的ERP系统,最好是集团型的ERP,或者是大型的数据库支持的,如ORACLE,并没有结合实际来观察是否适合。

二、研究意义

分析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和忙点为的就是要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加快企业发展,利润最大化,创建健全机制,利用20%的使用效率去带来80%的收益,在中国企业中实现信息化可以提升在竞争中的整体实力,例如: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所以说,企业的决策者们在制定企业发展的宏观战略时,应该将信息系统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从长远战略的角度,把企业的信息化当作经济发展的“倍增器”来抓。

三、理论发展现状

1.企业信息化概念

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大部分的共识是企业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还分成许多外延部分 ,如下描述:

(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5)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包含了人才培养、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过程。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常用的分类方式有按照行业、企业运营模式和企业的应用深度等进行分类。

①按所处行业分:制造业的信息化、商业的信息化、金融业的信息化、服务业务的信息化等。

②按照企业的运营模式:离散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流程型企业的信息化。

2.数据库的应用发展

对于数据库,现在还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定义,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数据库即为存储数据的仓库,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StorageTek公司首席执行官Patrick J.Martin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3.数据库应用与企业信息化关系

信息是数据经过提炼筛选以后所得到的对使用者有效的可利用的数据,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必须要通过各方面的数据支撑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数据库的应用是对企业信息化十分重要的支撑,首先要有数据的集成才能完成后续的知识集成和人的集成,在实际当中数据库的应用和配套使用在客观要求上相当大程度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成效。

第7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范文

开幕辞

郭戈平:做强企业 加强信息化至关重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郭戈平会长(图1)出席了此次大会并致开幕辞。

她认为,近几年来,连锁经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一方面店铺数量和营业面积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竞争日趋激烈,经营成本逐步提高。企业迫切需要改变粗放式增长,增强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在去年召开的第八届中国连锁业年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提出了“做强才能做大”的观点。

郭戈平说,我们认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做强”有三个基本标准,即:从企业自身看,要有持续盈利能力;从市场发展看,区域份额大,顾客忠诚度高;从外部关系看,和谐发展,社会责任感强。

同时,在企业做强的过程中,信息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信息化提升供应链效率。

供应链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决定了商品周转速度的快慢、资金占用水平的高低、满足消费者需求能力的强弱等多个方面。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快速消费者反馈(ECR)、联合计划预测和补货(CPFR)、供应商管理库存(VMI)、越库配送(CROSS-DOCKING)、B2B业务平台等,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强大的信息系统基础上,没有信息系统,我们的很多管理工作都会停留在原始的层面上。

从历史上看,信息化每一个新理念的产生,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带来了供应链管理的革命性变革,也带来了供应链效率的大大提升,例如条形码的发明、POS机的广泛使用、RFID的发明和应用。

可以说,没有信息系统,就没有供应链管理。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意味着较高效率的供应链管理。

第二,信息化推动差异化经营。

差异化是社会经济和零售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必然选择,消费者的分化和企业间的竞争都需要企业差异化经营。

信息化对于零售业实现差异化经营意义举足轻重。从市场的角度看,差异化的前提是要对消费者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收入水平、购买行为、购买频率等方面进行组合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管理。没有有效的IT工具,这些分析和管理无从谈起。我们看到,客户关系管理做得好的企业,往往也是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

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看,差异化的重点是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确定适合企业定位的商品结构和价格组合。在多达几万种,少则3、5千种商品中,如何确定合理的商品配置和有效的商品价格带?选择适宜企业自身状况的信息技术才是解决之道。

第三,信息化实现精细化管理。

从粗放式扩张向内涵式扩张转变,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实行精细化管理,要对成本有严格的控制,落实到店,具体到人,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要对效率有及时的掌握,发现不足,分析原因,形成对策;要科学决策,形成依据数据来决策的文化,打破拍脑袋决策和长官意识决策。

所有这些工作,都越来越需要依靠IT的力量,因为在零售业的“海量数据”面前,无论是效率还是准确性,人工都越来越无能为力。例如,企业统计分店在某一时段的销量,几年前大部分是靠店铺下班结账后把数字报给总部,总部再进行人工统计,现在绝大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网络的实时沟通。在其它很多方面,信息化帮助企业实现了越来越多管理需求,如对货架进行有效管理,对品类进行绩效比较,对选址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等。

第四,信息化提高服务水平。

零售企业的服务对象包括消费者和供应商,两类客户在一定程度上都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信息系统可以提高企业对两类客户的服务水平。

对消费者的服务水平,企业逐年提高,有的企业建立了较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不同客户群的分类管理和营销;有的企业改善了POS配置,加快了收银效率;有的建立了终端查询系统,便于消费者及时了解商品信息和促销信息。

对供应商的服务也有明显改善。有的企业建立了B2B商务平台,部分实现了自助补货和网上对账结算,降低了双方的成本,加快了结账效率。

分场研讨

不同议题 精彩纷呈

6月14日上午,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分场研讨。分别由来自零售企业、IT企业、管理咨询及研究机构的管理者、专家就三个议题做了专题发言并进行了讨论。

第一个议题:专业店的信息化管理策略

此专题由东方家园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映强先生主持,讨论的题目是“软件如何推动专业店的管理”、“药店的信息化管理经验分享”、“高端专业店的信息化管理”。 各位代表从自身企业的实践出发,共同探讨了专业店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方面应该采取的策略。

第二个议题:IT提高供应链的业务指标

此专题由原上海联华超市CIO、CCFA信息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现鸿俊讯息技术公司总经理陈爽女士主持。来自各行业的专家围绕如何建立高绩效的供应链管理、连锁行业KPI数据库介绍、如何运用IT创新和购物篮管理有效提升零售业经营绩效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对代表们关心的问题一一作答。

第三个议题:有效数据分析实现科学决策

此专题由宝洁(中国)公司信息决策与解决方案副总监徐晶女士主持。内容分别是:零售业应对市场变化以及信息分析的解决方案;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信息技术和业务提升。北京翠微集团的CIO高光敏女士(图2)作了“利用数字营销细化管理”的专题发言。她讲道:数字营销可以使企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从数据中发现各种关系、规律,从中提取知识,并利用知识进行科学管理,可以不断适应市场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翠微正是以CRM系统为主线实现数据营销,以数据信息为依据进行企业经营调整的。她认为,当前数字营销的概念非常宽泛,它可以实现对任何客户的精准营销,可以对营销中的主要部分进行精确控制,数据营销最简捷、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就是要有一套完整、快捷、合理的计算机系统的支持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数字营销、细化经营对中国零售业来说是竞争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主会场

分享经验探索企业未来发展

14日下午是本次峰会的主会场,苏宁电器集团总裁、CCFA信息技术委员会主任孙为民先生(图3)作了题为“采用健全的信息系统,强化企业流程控制”的发言。广百集团信息总监毛祖铁从零售企业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企业从事信息化道路中的经验;埃森哲大中国区零售业部总监许佑宏先生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国际优秀经验和案例对国内企业的借鉴、刚刚加盟“甲骨文”的林守常先生则从信息供应商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如何建立信息分析与流程控制的正确联系。

我国零售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世界的瞩目,将企业做强是当前的主要课题。来自零售业的演讲嘉宾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信息总监唐心社先生将自己在利用信息技术中的经验“如何突破技术瓶颈来推动信息和业务的提升 ”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他认为,一个企业的建设和扩张,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农副产品基地的开发,这是支撑家家悦迅速扩张、占领区域市场的重要手段。他说,顾客的需求就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无论是战略决策还是日常运营,都要以顾客为中心,这已成为零售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连锁零售企业数据的应用是经营决策的依据,这一理论的内涵在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信息系统建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京客隆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是: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网络;子系统之间功能的有机结合;完善的信息服务功能;实现经由型无库存配送工厂化产品生产系统管理;做到了结算无障碍的结款。该公司副总经理高京生(图4)先生在谈到数据应用系统建设的体会时说:“零售业的数据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数据应用的建设上,戒目标不明,要注重优先顺序且目标必须明确;戒顺序颠倒,要面向多个数据应用方向,首要的是企业范围的基础化报表系统;戒基础不实,必须要注重基础化建设,必须重视企业级数据仓库的建设质量;戒好高骛远,规范的数据应用意味着管理文化的改变,有更强的渐进性特征;戒沟通不畅,比较其它信息系统项目,这一项目存在目标上的诸多歧义,更需要沟通。

信息系统的应用决定企业的成败,IT企业的老总们对零售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探索向更深层思考。富基旋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颜艳春先生(图5)将丰田公司的管理理念运用到零售业中,他的“精益流通――零售业的丰田模式”演讲和SAP中国售前顾问总监于志伟先生的“CIO的视角――全面集成的信息化挖掘与应用”演讲与参会代表产生了共鸣。

主会场的最后环节,是由德利多富零售业总经理、CCFA信息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杨德宏先生(图6)主持的现场论坛,参与论坛的嘉宾有东方家园有限公司副总裁赵映强先生、利群集团总工程师狄同伟先生、翠微集团信息部部长高光敏女士、宝洁(中国)公司信息决策与解决方案副总监徐晶女士。在杨德宏的主持下,各位代表从自身企业的实践出发,介绍了企业在数据挖掘方面的经验。

零售企业的管理者们清楚地认识到,数据、信息、决策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关键。进行数据分析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未知并且有价值的规则和模式。同时,结合市场经营,建立科学、合理的业务分析模型,这是数据分析长期有效的保证。准确、一致、完整的数据源是有效数据分析的基础,因此,要注重提高数据质量,加强IT项目建设的规范 、加强IT日常使用规范的管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第8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应用与发展

0前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随着施工企业改革目标的不断深化推进,为了更快适应时代前进的趋势,在企业向着“又好又快”的发展方式迈进的过程中,必须要打破分散的、独立的、信息互不对称的现状,集中优势资源,提升协同综效,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将来发展的重点。

1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各施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工程的范围从本地逐渐向发展,公司本部对于在外项目的管理随着距离的变大则逐渐减少,传统的管理方式中的沟通不畅、业务流程混乱、信息传递不及时等一系列的弊端显得更为突出。如何更为有效地进行公司的管理和监督,这已成为施工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信息技术是通过信息与计算机技术想结合的产物。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地球上分散的、独立的个体相互连接,达到信息资源的集合与共享。建筑工程的管理就需要这样信息技术的支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技术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并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2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施工企业信息化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信息、网络设备和现代化通讯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施工的各个环节上实现全部信息电子化及数字化。它包括信息收集和储存的自动化、信息交换的网络化、信息利用的科学化和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这是一场综合应用高新技术对传统施工企业进行改造的重大变革,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企业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优化,它包括企业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施工、材料、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管理等环节。

2.1项目管理系统

施工企业的基础就是项目,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根本。通过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运用动态控制原理,企业对项目管理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方面的实际值于计划值相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从而达到控制效果。

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无法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控制,而工程项目信息化无疑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有效途径,它遵循精细化管理的有关原理,以项目的基础数据为中心,可以随时反映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项目的异常情况提出预警,从而实现项目的监督、管理和控制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通过对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平台,我们可以将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与安全这些重要因素加以有效控制。

2.1.1地铁12号线11标的数字化建设

该项目通过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片质量保证数字化以及物资设备科追溯性数字化进行项目施工的跟踪与监控。

⑴安全生产数字化监控系统

项目部将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中的中禁系统、初步监控系统结合数字化REID人员定位考勤系统结合,形成了数字化管理平台。施工佩戴的安全帽中安装了特制芯片,里面包含了使用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合同签署情况、社会保险、体检情况、工种、操作证等信息,只有在以上信息全部确认后才允许人员进出施工场地。该芯片还有定位功能,在监控室中可反映出施工人员的位置、工种、进入施工区域的时间和停留时间;在井下移动也可通过读卡器,实现在井下施工人员的全方位轨迹跟踪。数字化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人的动态管理实时定位控制,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提供便捷。

⑵管片质量保证数字化跟踪系统

进场管片验收时,只要施工人员手持终端器扫描实现在管片安装的芯片,管片型号、环数号码、施工日期、管片合格信息、操作人员信息、管片整圆度情况及管片推进时注浆量情况等信息就一览无余,与监控中心终端同步,而且所有信息可以在后台进行分析处理。每天施工人员通过控制终端将施工参数动态输入,可以将施工质量动态信息及时反馈,既可实现对管片渗漏、碎裂的实时监控,也可实现对隧道推进轴线和地面沉降的即时控制。

⑶物资设备可追溯性数字化管控系统

所有进场设备都安装芯片,管理人员将设备进场验收资料等信息输入芯片,对与安全生产相关的重要设备设置专门的检验点,实行数字化模块管理。管控系统对重要设备及关键要素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就可实现对设备信息及运行状况的详细了解。这样一方面确保了对现场材料物资的数据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为工程成本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材料物资管理的可追溯性也可到了保证。

2.1.2 全天候扬尘监控

该监控系统把包括噪声传感器、风向风速仪、实景摄像采集头、温湿度传感器以及颗粒物采样头。它把项目所在地无组织颗粒物污染排放源进行在线监控,通过手机、iPad等可以实时监控其污染物排放数据,甚至可以视频实时查看、抓拍。不但实现了对项目工地扬尘污染的全天候监控,而且为管理部门加强施工过程监管、为企业了解扬尘治理措施的效果、为政府制定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提供依据。

2.2过程控制系统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检测系统的广泛运用,建筑施工过程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得以有效提升。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统,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也得到了加强,并使得建筑企业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我公司的综合管理系统中的项目进度管理,其中包括各项目的总体计划工作量、月计划工作量、周计划工作量以及项目总体的横道图。通过各项目实时更新结合目客户端的视屏监控,公司管理部门通过现场实际完成量与计划值的对比,对项目的进度做好控制,或发出调整的预警或对于进度滞后的项目直接进行管理和协调。

又如公司管理系统中的项目合同管理,各项目部将要签订的分包合同进行自主上传,通过平台的分包名录库直接将一些不合格的分包单位剔除,在合格分包名录中继续审核该单位是否复核工程所需的资质以及要求,在符合各项要求的前提下,审核合同的规范性,以此逐级上报逐级审批,最终形成合同文本。

就是这样,公司通过收集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结合项目端摄像的现场情况,结合业主的计量以及财务一体化系统的整合,企业可以对项目的前期准备、过程管理、材料采购、档案资料等全过程加强了解,优化施工过程,而且可以帮助财务部门发挥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的作用。

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当发现情况时能够快速反馈至企业决策层,避免因信息不流畅而导致的决策延误,把项目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从而有效提高企业风险防范水平。

2.3 办公信息系统(OA系统)

信息流通不畅一直是大企业的固有弊端,而办公信息化管理的根本就是要推倒原本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墙”,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往来频率,提高各部门之间合作的工作效率。例如“公司公文流转”、“网上合同审批流转”、“网上文件报批”、“公司重要信息”等,将原本繁琐的流转程序变得简单便捷,不但可以节约办公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避免了数据和信息失真,提高了工作的质量。

同时通过公司现有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的整合,可以实现财务的高效集中管控,使企业的财务同企业的各环节完全集成,并产生互动,实现资金的集中监控、资源的集中配置、信息的集中共享。

2.4 企业资源系统

历史资料的积累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快捷及时的信息传递是企业的制胜之道。通过信息平台,各类施工规范、专业知识、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都可以集中进行整合;通过与现有OA系统的衔接,及时传递企业最新要闻和各类动态;可以通过与技术部门的衔接,完善“施工技术库”的建立, 将好的施工经验和工艺流程进行汇总和推广,这些大数据的积累能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3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对于施工项目来说,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模型(BIM)的建立是将来的发展趋势。BIM将工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数据都集成在了一个模型里,可以实现基础设施设计、施工、运维全过程的“数据信息集成系统”,改变由原来只从单一项目角度独立进行数据分析的方式。

通过BIM技术,工程参与各方在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可实现及时沟通、共享信息;通过分析信息,作出决策,改善工程项目的交付过程,通过协同,使项目得到有效的管理,避免反复作业,生产效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伴随BIM技术的推广,企业项目全面数字化的趋势必定加强,信息系统的科学性的以及市场导向性也将不断进行优化,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改造也将不断深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为企业的发展不断加力。

第9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范文

移动信息化排头兵:政府、金融、运营商

实际上在移动信息化方面,企业的脚步还是迈得小了点。你可知道,现在移动信息系统应用最多的是谁?政府!答案是“政府”。调查数据显示,政府在移动信息化方面遥遥领先,其次是金融行业和运营商。近几年,政府一直在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交警、海关等由于自身业务的特殊性,其信息化建设就凸显了“移动”这一特性。在越来越被人们所使用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则是金融行业移动信息化的典型代表。而运营商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推动移动信息化的强劲力量。

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移动信息化

你可知,现在移动信息化的最重要推动力是企事业单位的高管。由于这些高管经常处于移动办公状态,其对移动信息化的需求最为强烈。加之其处于决策层,更容易推动移动信息化的部署。而普通员工、业务人员对于移动信息化的需求就不那么明显了,有些业务人员虽然也经常移动办公,但一方面其不具有决策权,另一方面其也担心移动系统不够稳定、不够安全,非但不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反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另外,现在移动信息化的主要应用方向绝大部分集中在了企业的OA系统,其他诸如移动CRM、移动财务、移动ERP、业务系统所占比例极低。移动信息化在企业内部还没有得到普及,特别是没有触及企业的核心业务。所以,可以说当前的企业移动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移动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BYOD促进企业移动信息化发展

当繁多的APP应用开始迷乱用户眼睛的时候,企业也发现APP应用是实现企业移动信息化的一个好办法。APP模式具有很好的易用性,而且支持离线操作。半数以上的企业将APP模式作为其实现移动信息化的首选方案,选择虚拟化方式,在移动终端建立虚拟企业业务系统的比例也达到了32%,还有15%的用户选择了WAP方式。不过,虽然虚拟化技术可以快速将信息化系统迁移到移动智能终端,但是可用性较差不易被接受,虚拟化模式仅可作为移动信息化的一个过渡阶段。相信随着移动信息化的逐步成熟,虚拟化模式将面临被淘汰的可能。

企业在移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小心谨慎的态度,大部分企业都依据其业务特点和需求选择了“部分移植”的思路,也就是仅将最迫切需要移动信息化的业务移植到移动终端,循序渐进。也有部分企业特别是新兴企业则是一步到位,直接在移动终端独立建设全新业务系统。由于移动终端与传统PC终端的巨大差异,将企业业务整体移植到移动终端,会面临极难解决的兼容问题。同样由于移动终端小巧便携的特性,使得当前的企业移动信息化主要集中在输出操作,而非输入操作。

作为移动信息化的主要载体,企业在推进移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移动接入终端设备问题。现在许多企事业单位出于统一管理的考虑,采取了统一采购的方法,但这也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好消息是BYOD给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指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这些设备包括个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在更多的情况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这样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现在许多企业允许员工携带自己的移动终端接入企业业务系统进行办公,这很大程度地节省了企业在移动信息化上的成本投入,促进了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发展 建设。

移动安全:企业移动信息化的首要问题

其实,移动设备问题并不是企业移动信息化里最主要的问题。移动安全对企业移动信息化的影响最重要,其次是建设成本问题、业务效率提升问题、网络稳定性问题等等。

企业希望通过移动信息化提升企业业务效率,带来更多业务发展空间,但也不希望移动智能终端的接入给企业业务系统带来安全隐患,甚至造成重大损失。调查中,高达96%的用户都十分关注移动安全问题。企业非常担心由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接入,使得企业机密数据“获得”新的泄密途径。或者由于某些重要数据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存储,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慎遗失而外泄。实际上,超过半数的用户都会在移动智能终端保存数据,所以数据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企业部署移动应用系统的首要考虑因素。另外,BYOD所引起的设备管理问题、移动办公所涉及的身份安全问题、政策合规性问题,也是企业所重视的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