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企业形象营销范文

企业形象营销全文(5篇)

企业形象营销

第1篇:企业形象营销范文

中小企业是当前国内经济较快发展的生力军,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中小企业在国内企业比重中占到了99%以上,创造了60%的国内产值,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完成了65%的专利发明,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不仅在解决城镇劳动力就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还在技术创新、培育卓越企业家、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成长也面临着众多问题,呈现出高死亡率和低成长率现象。民建中央专题调研报告指出,中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3.7年,其中8成以上是家族企业[1]。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对中小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客观分析其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并不断给予正向强化,优化企业成长环境。

二、中小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成长更容易受发展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及法律、财税制度、融资环境、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能力。

(一)国家政策及法律

对于任何企业的发展,宏观政策及相关法律体系对其影响都是巨大的。一方面,完善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给予中小企业发展的坚实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对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政策优惠,体现了对不同行业、产业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态度及支持力度。目前,尽管已出台和颁布了许多与中小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尚未形成针对性较强的完善法律体系,且整体存在着执行性差、政策不到位的现象。

(二)财税制度

通过财政、税收渠道来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政府通常采用的措施,但现阶段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财政方面,主要体现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和支持自主创新的科技投入方面。专项基金每年提供的总规模很少,在使用上还存在多头管理、缺乏统一协调的弊端,不能发挥基金最大功效;科技投入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去甚远,资金使用缺乏监管、浪费贪污现象时有发生,投入结构不合理导致成果转化率低等。税收方面,现行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税制不尽合理。税收优惠政策上,中小企业所能享受的优惠力度和范围比较小,方式单一,局限于税率优惠和减免税,缺乏对中小企业创新方面的税收激励,部分税收政策带有歧视性,未能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另外,当前的税制不利于中小企业的资本积累,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及中小企业核定征收税额的方式使得中小企业承担的税负较重,对其发展成长是一种制约[2]。

(三)融资环境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产少、负债能力低等特点,导致其在融资方面遭遇很大劣势,融资渠道窄。直接融资方面,尽管已经有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但这相对较低的门槛对于大多中小企业来说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导致直接融资的效果不佳。在信贷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融资次数多、金额少及其经营不稳定性,加大了银行成本和贷款管理难度,打破了银行风险和收益的平衡,难以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即使获得信贷资金,也由于缺乏抵押资产,融资担保机构不健全,使中小企业流动负债比例过大,企业经营处于一种维持生存的状态,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3]。

(四)人力资源

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人才是唯一具有能动性也是最宝贵的资源。我国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储备方面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尽管很多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受限于资金和规模,难以形成可操作性的人才战略规划;企业整体经营稳定性差,人才总量少且易于流失;很多中小企业还处于企业主“人治”阶段,管理水平低,激励机制单一,难以做到人尽其才;缺乏一套完善的“选、育、用、留”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才仅仅局限于使用环节,陷入“资本雇佣劳动”的误区,不能够为人才提供合适的晋升渠道、培训计划,导致员工难以找到归宿感。

(五)技术创新能力

对于资金积累相对短缺、整体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来说,很多并不涉及技术创新。这些中小企业日常经营多是一些服务性质工作,包括简单代工或提供劳务等。而一些致力于以技术生存、发挥灵活迅速特点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又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结果不尽人意。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重视度不够、研发投入不足或经济条件不充裕等问题,大多企业没有独立的设计研发部门;自主创新比重过低,有量无质,过分依赖于引进模仿,缺乏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支持性外部环境不足,包括促进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信息服务体系等不完善,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渠道不健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打消了部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三、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政策、法律支持体系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持体系。政策方面,依据宏观经济政策,对符合经济发展趋势的行业或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遵循“多支持、少干预、帮助与自助”的原则,以“开发性”扶持为主,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用市场检验发展成果,不搞扶贫性救济。法律方面,应依据现有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加快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基本法的立法,明确中小企业的法律形态和地位,加大对中小企业引导、保护和扶持的力度,使得中小企业在获得各种信息、资源和发展平台方面,与大中型企业拥有平等的机会,依法保障中小企业的各项权益。在此基础上,各地政府可依据基本法构建适宜本地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

财政方面,首先从整体上加大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办法及管理机制,切实将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企业创业支持体系、发展贷款贴息、科研创新补助、企业人才培养以及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区建设等方面。其次,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对中小企业实施支持和政策倾斜,包括为中小企业预留部分政府采购份额和区别对待大、中小企业的竞投标方针,在产品功能相似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中小企业的产品或服务[4]。最后,要提供资金支持来帮助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发展链条,协助中小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实施完善的产学研发展模式。税收方面,首先需要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税负,扩大增值税和所得税的优惠范围和力度,消除税收歧视。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要优化其征税特点和管理办法,提高纳税起征点、降低征收比率;提高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减少税款,积累资本;放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限制,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其次,重新界定中小企业纳税标准。根据实际发展需要,细化不同中小企业适合的税种及税率,营造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环境。最后,通过税收政策选择,建立税收激励政策。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人力资本(尤其是科研人员)等方面的投入提供优惠政策和保障,对这些经营活动造成的亏损,允许其按一定比例冲抵以后年度的应纳税额,对其取得的收益用于再投资的部分免征或少征所得税。

(三)创造更具支持性的融资环境

融资难对于国内外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普遍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逐步完善融资政策,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融资政策主要指政策性融资方面的法规,旨在提供优质高效的融资服务,主要界定金融机构应承担的职责、操作标准以及构建专门服务融资的机构体系。完善的融资政策是中小企业进行融资行为的依据和基础,需要加快推进建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改善单一融资手段。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过分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借贷不情愿的现状导致中小企业经常处于资金匮乏的窘境。这一方面需要金融机构积极推行融资政策,提高实际服务效果,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包括民间借贷和直接融资渠道。民间借贷方面,需要发挥政府的桥梁作用,尽快将其合法化,切实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直接融资方面,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中小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创业板市场,降低标准,使中小企业能够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满足生产发展的资金需要。

(四)建立长效人才维护体系

中小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需要自身不断发展,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遇。第一,变革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企业主应加强企业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提高思维高度,逐步淡化个人影响力,充分运用现代企业规章制度来规范日常活动,变“人治”为“法治”;加快职业经理人运营企业的步伐,赋予人才更多的责任,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第二,成立专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优化企业绩效考评、薪酬激励与晋升机制。科学合理的薪酬及晋升制度,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要形成一套公平、透明的激励和约束制度,使员工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做到人尽其才和能者上、庸者下的更新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利用优秀人才的进入所带来的新思维和方法,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和生命力。第三,建立学习型企业和人才成长培养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本的潜能。一方面,要打造一种能够包容、接纳新事物并且不断学习的学习型组织,以人为本,倡导终身教育,促进人力资本不断增值。另一方面,在各种投资中,人才教育及培养方面的投入产出比是最高也是最有效的[5]。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时更新员工知识储备,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大幅度促进企业的成长进步;依托人才培养体系,还能够实现企业人才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建立人才梯队,帮助企业进行人才储备。第四,打造优秀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凝聚力。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大都处于初创阶段,受企业领导者综合素质的影响很大,需要企业领导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根据企业特点寻求一种共同的经营理念与愿景。中小企业要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不断激发员工热情和集体感,充分发挥员工能动性和组织协作能力,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企业的凝聚力,使所有员工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持续努力。

(五)不断推进企业创新

创新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关键,能够帮助企业把握和引领市场需求,提供合适的产品与服务。推进创新需要从企业内外共同做起。从内部来讲,中小企业必须营造至上而下的浓郁创新氛围,加强创新意识;加大创新投入,引进高素质人才和先进设备,提供充裕的研发资金,并确保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保证产出质量;建立现代化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为创新人员提供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在初期创新路径的选择上,可采取引进和创新相结合的模式并逐步向自主创新过渡,培养创新能力。从外部来说,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和行业的大力支持。不仅包括提供各种政策优惠营造一个激励创新、支持创新的大环境,还要加快实施扶持创新的科技计划,加强知识产权及专利保护力度,切实维护创新者的权益。在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筹措方面,要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充分运用风险投资基金,使风险投资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资金来源,促进企业创新。

四、结论

第2篇:企业形象营销范文

【关键词】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工作绩效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都在强调构建社会主义的公平性,不少专家和学者都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社会公平性的问题,但是却很少有人站在管理学的角度,讨论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问题。公平和公平的待遇是所有员工共同的需求,薪酬管理是否公平,影响到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系到员工是否满意、忠诚于企业。只有建立企业薪酬管理的科学制度,才能促进员工工作绩效的提高。

一、薪酬管理公平性的主要内涵

1、结果公平,一般指的是可以公正合理地评价薪酬水平和薪水增幅情况,根据美国学者的公平理论看来,因为员工通常会比较自己和他人的薪资情况,同时形成自己的认识。但是除了公平原则以外,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丰富进行公平评价的标准。一方面,坚持平等原则,平均分配员工的薪酬。另一方面,坚持需求原则,这个原则是企业在个人需求的基础下,对员工的薪酬进行科学分配。

2、程序公平。在企业薪酬管理方面,程序公平性主要指的是企业的员工对薪酬的管理程序和方式进行评价。有学者提出了程序公平的六大注意事项,主要是一致性、代表性、准确性和道德性、纠错性、无偏向性。同时,员工在对企业薪酬管理程序公平性进行评价时,可以依据管理人员和员工自身的真实情况,还要参考薪酬制度的透明度情况。

3、交往公平。管理人员管理员工的方式会影响到员工的公平感,英国著名学者提出了薪酬管理交往公平的三大要求:一是要管理人员在管理薪酬程序时,要真诚对待。二是薪酬管理人员在管理薪酬时,或者在做出重大决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员工的需求,要特别避免对员工的心身造成伤害。三是企业在和员工沟通时,应该结合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人员要及时通知员工公司的具体方案,对于员工难以理解的概念,应该耐心解答。

4、信息公平。信息公平概念主要是由美国学者格林伯茨提出来的,这个概念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提供丰富的薪酬信息,帮助员工理解薪酬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详细解释薪酬管理的环节。

二、企业薪酬管理公平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

1、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是员工工作绩效的基础。在考虑到各种类型的因素后,应该明确企业薪酬管理的概念,薪酬公平性是企业首要实现的目标。只有实现薪酬管理,才能顺利完成员工工作绩效的基本要求。应该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首先,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会影响员工对于企业的满意度,科学的薪酬管理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心,但是,不合理的薪酬管理则会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不满。其次,如果员工能够感受到企业薪酬管理政策带来的福利,就会乐意接受企业的管理,有助于激发员工为企业贡献自己所有的力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速企业的发展壮大。另外,薪酬管理公平可以促进员工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的价值。另外,薪酬管理公平性可以促进企业形成优良的企业运行环境,让企业快速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目标。

2、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制定。在制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时,应该考虑到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影响。因为只有充分理解薪酬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熟悉其要求,才能正确地制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标准,并且保证其在企业中顺利实施。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有利于落实员工工作绩效的相关要求。另外,在保证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的前提下,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也应该具备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同时,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可以帮助员工理解到自身岗位的重要价值,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的重要促进作用。只有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员工工作绩效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3、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执行效率。通常情况下,薪酬分配应该在员工岗位价值的基础上进行,并且对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进行考察。企业的员工来自各个不同的阶层,有管理层的,也有一线基层员工,还包括其他相关方面的工作者。有效地协调各个不同阶层员工的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重要的工作。所以,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应该制定更高的标准,具体说来,就是企业快速经营发展的趋势下,企业管理者应该承担更重要的工作责任。企业自身也面临着危机,因为员工是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源,员工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果企业薪酬管理缺乏公平性,就会引发企业的危机,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也很难提高。同时,在具体的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管理中,如果不坚持公平性原则,就会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执行产生很多障碍,大大降低员工绩效管理的执行率。

4、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可以优化员工工作绩效管理。企业在日常管理的工作中,通常难以实现员工工作的准确量化。因此,企业员工工作绩效更应该坚持薪酬管理的公平性原则,把薪酬管理的公平性作为重要的支柱,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薪酬公平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绩效,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薪酬公平也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理论中的内容,只有坚持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才能强化员工工作绩效管理的人性化开展,凝聚员工力量,使员工在合理的薪酬分配中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刘畅.浅谈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向导,2010(07)

[2]纪淑琴.浅谈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创新[J].新疆有色金属,2010(04)

第3篇:企业形象营销范文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工作绩效;相关性;预测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从事编辑工作;就业期刊类型是科技期刊,如省级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次调查。排除标准:从事编务或排版员工作;从事报纸、图书和音像制品等非科技期刊编辑工作。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调查资料包括编辑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编辑工作年限、期刊级别。(2)职业韧性量表[4],有12个条目共3个维度,成就目标有5个条目、调整适应有4个条目、探索精神有3个条目;采用Likert6级评分法,总分范围12~72分,得分越高说明职业韧性水平越高。本研究测得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95。由于各维度所含条目数不一致,采用得分指标[5]来评价各维度得分水平。(3)工作绩效问卷[6],有13个条目共3个维度,工作奉献维度有3个条目,任务绩效维度有5个条目,人际促进维度有5个条目,总分13~65分。得分越高说明工作绩效水平越高。本研究测得工作绩效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89。

1.2.2调查方法

2017年6月20—30日,采取现场调查和网络2种方式,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份,问卷回收有效率85.83%。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基本情况

103名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男33名,女70名;年龄:18~29岁19名,30~39岁65名,40~49岁15名,≥50岁4名;学历:大专及以下2名,本科46名,硕士有45名,博士有10名;职称:编审3名,副编审11名,编辑68名,助理编辑14名,无职称7名;编辑工作年限:<5年34名,5~<10年37名,10~<15年24名,15~<20年4名,≥20年4名;期刊级别:北大核心科技期刊25名,非北大核心科技期刊78名。

2.2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和工作绩效得分情况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总分为56.93±7.36,得分指标为79.07%,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绩效总分为55.52±5.76,得分指标为85.42%,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韧性和工作绩效各维度得分。

2.3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和工作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职业韧性总体与工作绩效总体呈正相关关系(P<0.01),表明职业韧性水平越高的科技期刊编辑,其工作绩效水平越高,职业韧性与工作绩效显著相关。职业韧性各维度与工作绩效各维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

2.4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对工作绩效的预测

作用以工作绩效为因变量,以职业韧性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就目标、调整适应进入回归方程,提示成就目标、调整适应对工作绩效均有预测作用(P<0.05),解释了工作绩效总变异量的33.90%。

3讨论

3.1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有待加强

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即科技期刊编辑在遭遇与工作相关的挑战、压力及困难时对外部的积极响应[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得分指标为79.07%,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说明部分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较脆弱,当面对工作困难或挑战时对出版和科研工作缺乏信心与热情,这种不良工作状态长期持续,较易导致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幸福感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甚至出现职业倦怠、离职或转行的现象[7]。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较脆弱原因分析:首先,工作压力较大,大部分科技期刊编辑并非出版专业出身,尤其是医学期刊编辑毕业于医学专业[8],缺乏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业务能力。其次,有一定科研压力,随着科技期刊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期刊编辑间评优还是职称评审[2],科研成果尤其是科研数量和层次成为科技期刊编辑评价的核心要件,如发表的论文论著和申请成功的科研项目,与科技期刊编辑评优、职称评审和科研成果紧密挂钩,使得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的编辑感到较大压力,甚至部分青年编辑耐不住学术研究寂寞和成果积累的时间[9],也使得部分科技期刊编辑失去本来的科研乐趣和价值感。

3.2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绩效有待提升

本次调查显示,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绩效得分指标为85.42%,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说明部分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绩效水平并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根据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内容和特点,同时考核指标较多,考核期刊编辑品德、能力和业绩[10]。另一方面,根据编辑工作环境特点,编辑面对工作压力、困难及挑战也越来越大,当今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迅速发展,处于“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的革命,不仅要求科技期刊出版升级,也对科技期刊编辑的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思维提出更高要求[11],要求科技期刊出版编辑力提升,从编辑的职业素养角度出版编辑力包括策划力、选择力、资源整合力、组织力、加工力、媒介融合力及创新力等综合职业能力[12],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的计算机技术能力、互联网思维及职业能力高低直接影响其工作绩效。

4建议

4.1提升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成就目标以提高其工作绩效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成就目标维度与工作绩效总体呈正相关关系(P<0.05),成就目标对工作绩效有预测作用(P<0.05),说明编辑成就目标维度得分越高,其工作绩效得分越高。提升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编辑个人需增强自我职业效能感,编辑职业自我效能感水平较高,即使在工作困境和挑战面前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并胜任工作,并善于自动学习借鉴他人工作经验,为了达到自己职业目标[13],不但较好完成本职工作同时帮助同事,对期刊发展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与实用性的意见,在完成任务绩效同时提升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水平。其次,组织或单位需给予编辑工作安全感,个体需要一份提供薪水的工作来维持其生存,对工作存续性处于风险之中或受到威胁产生的无力感与不良情绪体验,会导致个体和组织的工作绩效降低[14]。工作安全感是编辑对工作稳定性和持久性的良好感知,为了实现自己职业目标并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提升职业自我效能感[15],同时编辑对工作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会对同事帮助、期刊发展更为积极主动,不但提高任务绩效同时提升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水平,最终提升工作绩效水平并在现有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达到自我实现需求。

4.2提升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调整适应以提高其工作绩效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调整适应维度与工作绩效总体呈正相关关系(P<0.05),调整适应对工作绩效有预测作用(P<0.05),说明科技期刊编辑调整适应维度得分越高,其工作绩效得分越高。提升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1)科技期刊编辑需增强心理韧性,高水平心理韧性编辑在工作上面对应激或困难时能较好调整自己情绪,并能使用幽默、放松的技术和乐观的想法来培养积极的情绪[16],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应对能力[17],能够减轻工作压力,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使编辑主动承担自己工作范畴以外的任务,与同事协调合作并帮助同事,对工作有持之以恒的热情,能有效处理工作压力或紧急事件,进而提升其工作绩效。(2)期刊领导者或管理者提高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心理资本[18],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心理资源。期刊管理者需帮助与鼓励编辑努力提升内在的积极心理能力,培养编辑在职业中潜在的自信、乐观、韧性、创新、合作等正向能力[19],同时期刊管理者或领导者需给予编辑精神上的关怀、认同、成长空间、自我实现等有效支持途径,让编辑能在组织中不断成长与发展,领导和同事的理解与支持可以促进编辑在工作中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不断调整适应工作并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20-21],让科技期刊编辑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始终能维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提高个人及组织工作绩效促进期刊长远发展。

4.3提升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探索精神以提高其工作绩效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探索精神维度与工作绩效总体呈正相关关系(P<0.05),科技期刊编辑探索精神维度得分较高,其工作绩效得分较高。提升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1)个体层面,科技期刊编辑需提高创新效能感,高水平创新效能感的编辑有创意地克服工作挑战与困境,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期刊中获取持久竞争力,对学术发展有前瞻性,对新的学术动态有敏锐的观察力,对职业领域发展更感兴趣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22],同时面对困难任务时确信自己能创造性完成,以致提升工作绩效。(2)组织层面,组织给编辑提供培训学习机会,让编辑处在精神文化的最前沿,不断培养创新意识。组织给编辑营造融洽与信任的人际和工作环境,有利于编辑在宽松和谐环境中更专注投入工作;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和奖惩机制,在出版专业领域上获得研究项目或取得研究成果的编辑给予适度的奖励,以此激发编辑敢于探索的内在动力,当期刊面临具有挑战的创新任务时,编辑对困难解决方法的追求和投入工作的动机会更加积极主动,进而促进工作绩效提升。总之,本文初步了解广东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和工作绩效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相关性并提出对应策略,对编辑本人和期刊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次调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科技期刊编辑职业韧性对工作绩效预测作用,通过提升科技期刊编辑成就目标水平、改善调整适应状态和增强探索精神,使编辑更好完成组织或单位要求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具备主动性、积极性、团队精神、助人与合作、支持和维护组织目标等职业素质,在完成任务绩效同时提升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水平,提高期刊综合质量及核心竞争力[23],充分发挥编辑工作的独创性和新颖性,为科技期刊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提升期刊影响力和促进编辑职业发展达到共赢。志谢感谢广东省出版专业继续教育培训班学员、广东省科技期刊学会QQ群的编辑同仁对本次问卷调查的大力支持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米加德.编辑工作绩效内隐观初探[J].科技与出版,2010(12):51-54.

[2]魏荣.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现状和改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77-79.

[3]黄小乐.高校辅导员职业韧性的内涵、职能及培养策略[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83-88.

[4]宋绍文.企业员工职业韧性内容结构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3:36-43.

第4篇:企业形象营销范文

关键词:税制改革;中小企业;优惠政策;影响

一、中小企业简述

中小企业是一个与大型企业相对的概念,它在法律中有着明确的定义,在生产经营中也涉及了各行各业,可以说是一个数量规模庞大的群体。主要有规模有限、资金薄弱、经营灵活、分布广泛等特点,还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小企业迸发了空前活力,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为国家税收贡献了重要力量,也为我国城镇就业压力的缓解做出了突出贡献,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高效毕业生等就业人群吸纳到了企业当中。中小企业还是我国创新的主力军,不断刷新着各项专利发明、产品开发的数据,许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但是,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都有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和困境。据一些调查数据表明,中小企业普遍认为融资困难、生产经营成本过高、人才流动性大、政府配套政策较少、税费较高等因素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其中,税费较高是指中小企业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国家规定的税,还有缴纳社会保险费、教育费附加等各部门的行政性收费以及其他名目的一些不合理收费,这些多种多样的税费为企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对小企业的发展甚至生产也有不小的影响。因此,我们是否应该思考现行税制改革之于中小企业的一些影响。

二、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持续推进

在我国,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调节税收政策,包括调节税率、税种、税收优惠等内容,来应对多变的经济发展形势,以求我国经济能够平稳有序地发展。比如,国家为了鼓励创新、支持创新性企业的发展,就会制定相关的税率优惠,对一些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施行15%的优惠税率进行征收。这样,国家通过给予特定行业税收优惠,就能帮助和扶持该行业纳税人,并促进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税制改革仍在持续发力,助力中国经济发展。近年来,以营改增为主要内容的税制改革由试点走向了全面推广,对我国大部分企业来说既是减压的福音,也是发展的动力。基于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各项财税政策都有所倾斜,现行的税制改革也惠及到了众多领域的中小企业。当然,除了一些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一些其他普惠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也都适用于中小企业。

(一)国家为中小企业专门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有明确的规定,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也具有针对性。一是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一方面国家鼓励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并给予了金融企业在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相关税收优惠,这一举措为中小企业在融资的道路上降低了难度;另一方面国家对于符合条件的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的创投企业给予了税收抵扣,进一步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二是针对中小企业负担较重状况,国家重点减轻了小型微利企业的税负,给予了小型微利企业更低的优惠税率,也将减征范围扩大到了十万元,为小型微利企业的发展留存了更多的利润。三是针对中小企业对于下岗职工的吸纳,国家给予了企业相应的税收抵扣,以求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继续发挥作用。另外,对于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国家也给予了相关的免税或退税的优惠政策。

(二)惠及所有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环保节能相关产业、农林牧渔业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发展一直秉持支持的态度,因而,针对这些领域的税收上也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经过认定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进行相关的税收减免。另外,不能不提的是我国营改增税制改革,通过改变营业税,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税负还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现行税制改革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税收制度是国际公认的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现政策目标的有力杠杆。税收制度的变革会波及方方面面,小到企业融资、用工等管理问题,大到企业产业升级、改制等生存发展问题。现行税制改革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毋庸置疑的促进作用,对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促进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些影响。由于中小企业往往规模不大、业务产品单一等自身因素,导致中小企业对于税制改革的反映更加敏感。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之于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营改增税制改革由试点一步步过度到全面推广实施,无疑是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税制改革当中的诸多问题一个一个被破解,这种新型纳税模式也逐渐被人所接受。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也间接促使他们寻求新的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经营模式。营改增税制改革更多影响的是从事服务业和建筑业的中小企业,通过改革降低了这部分企业的纳税负担,借助进项税额的抵扣来减轻企业负担,给小规模纳税企业的减税幅度甚至达到了40%,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道强有力的福音。营改增促使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等有所变动。在营改增税制改革之前,企业的营业税以营业税额为基础进行计算,税改之后,企业以增值税进行计算,由于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并不计入存货成本当中,核算时,存货的价值变低,税费也就相应降低,进而可以引起企业利润的提高促进企业的发展。营改增开始实施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税率为3%,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税负大大降低,同时在国家税务部门放开许多限制并提高上限额度后,小微企业也享受到了更多更大的利益。当然,中小企业要想从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中获利,还应该有着完善的增值税抵扣程序、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能力等。

(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现行税制改革可以间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通过对投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税收的优惠和减免,来刺激他们对于投资中小企业的欲望和力度,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现状。

(三)税制改革对中小企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税收对于生产者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有较大的影响。如果一种商品税收过高,企业在生产时获得的利润就会有所减少,当利润太低时,企业对于该商品的生产积极性便会降低。相反,企业会对于低税负甚至是免税商品的生产更加积极。我国现行税制以流转税为主体,税负具有转嫁性,消费者间接成了税负的承担者之一,因而,税收的变动也会引起商品需求的变动,引起企业利润的波动,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利润的波动就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生产结构调整。

(四)税制改革间接促进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

税制可以间接影响到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欲望。当前我国对于创新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于创新的鼓励政策也不断颁布,关于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也有所出台。除开鼓励创新的相关税收优惠措施,我国实行的税收结构对于企业的创新意识也有所影响。比如,以直接税来说,主要为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利润总额来算的,也就是说企业在盈利的情况下才会交纳;以间接税来说,企业缴税却是与企业盈利没有必然的联系,不管企业盈利与否都要进行交纳。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更乐于在直接税的情况下开展技术创新。

四、税制改革仍有一些不足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各方面政策不断更新,税收作为国家大计方针政策的一部分,它的改革就更加地“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在不断探索中完善税制改革。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税收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抓住税制改革机遇实现企业发展。与此同时,现行税制改革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税收政策落地执行效果不佳,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实际得到的支持有限。现行税制具有实行的普惠性,内容规定与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差距,具体实施当中有一些难以界定的内容影响了税制的落实。比如针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实施起来也遇到不少尴尬,如许多小微企业并不了解相关政策,也有许多认为条件比较苛刻而且手续繁琐,无形中也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也有因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税收不能落实的情况,一些中小企业人员简单,小微企业甚至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导致企业的财务核算不健全,那么税务机关在核算时就会有可能认定为不符合优惠条件,进而造成税负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又如国家为了帮扶创新型中小企业,出台了针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看似减税优惠力度比较大,应该会刺激许多创业投资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投资,但实际情况确是这条政策很少得到运用。综上所述,税制改革不断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小企业应当及时了解学习税制改革政策,关注与企业息息相关的政策变化,在发展自身实力的同时积极应对税制变革,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持续性的发展壮大,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金荣.“营改增”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6(16):90-91.

[2]贾康.中国的税制改革[A].第二届中国财富论坛论文集[C].2006.

[3]刘植才.运用税收政策杠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J].天津经济,2004(8):55-58.

第5篇:企业形象营销范文

会计信息失真性问题在宏观上会扰乱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危及经济稳定性,严重会引发金融危机,同时还给经济犯罪、贪污腐败等带来生存空间。在微观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不实的会计信息将导致相关的信息使用者不能够根据信息做出准确的决策,在经济发展循环中进而导致国家税收部门的征税受到限制,最终也会发展到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本文就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进行研究以期探索出完整的措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关键词】会计信息;金融危机;宏观经济;中小企业

0.前言

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已经引起了会计人员以及理论研究者的重视,在对会计真实性的问题研究中一致认为具有高精确性的会计信息将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帮助企业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能够帮助企业间的相互合作顺利展开,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双赢。基于中观层次来分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将信息的真实性主要导向于相关产业的发展,一个产业的发展稳定性也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真实性。为国家总体经济战略权衡,会计信息真实性也不可缺少。因此在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管理中,有大量的制度规范来保障如:会计核算规范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等监管措施,但是基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会计真实性措施还缺少细则规范。

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对经济活动中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准确反映,真实性受到会计人员的主观性认知和客观的复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到各个企业中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影响因素又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外部约束机制的弱化和内部管理监督控制失效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与传统的企业结构模式相比,主要不是由政府或者主管企业的部门来任命企业经理,这就使企业摆脱上级的约束获得自主发展的独立性,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动态来发展生产,同时这种条件也导致了企业经营主体法人代表拥有了较大的权力。当内部与外部制衡机制弱化时,企业经理人有可能出于“经济人”的利益偏好来定位公司发展战略,甚至在发展过程中谋取自己的利益。在中小企业中工作的会计因为要接受企业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因此就会不自觉的扭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能向外界提供准确的财务状况信息。

1.2产权关系不清晰导致受利益驱动

产权关系到个人以及企业在发展中的利益保障,当产权关系不清晰甚至没有得到法律保障时就会导致市场主体相互的恶性竞争,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但从整体上来考虑这种情况时就会发现最后双方利益都因产权模糊得不到保障。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会计的工作行为规范程度都将波动市场的稳定性。在我国尽管有法律规定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企业发展中也有相关的法律和市场制约机制,但是在实际的市场环境中仍会出现企业市场法人主体资格的缺位。在利益的引导下,企业经营以及管理和企业职工都会因产权关系模糊故意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2.会计信息质量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将影响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资源在市场上的合理利用。当会计信息失真时,资源在错误的市场信号的指引下导致调节的失衡,而从企业内部而言,会计信息质量将严重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中小企业经营战略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的发展规划。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位决定企业在发展中的前景,当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损时,企业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要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在客观实际的目标指导下,企业将在安全环境中稳定的经营,而制定目标的前提是能够依据准确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整体的发展布局,在企业的整体布局中要对业务量以及业务水平进行准确的预算,合理界定企业发展空间,企业发展市场的开发以及发展方案的规划都要求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2对中小企业经营决策的影响

经营决策决定企业发展的好坏,当一个企业法人代表根据市场信息做出合理高效的经营决策将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效益的提高。而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是衡量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企业经营归结还是资金的经营与管理,将资金合理的投放到生产中就会产生经济效益,企业在市场投资中获得利润就能带动再次生产投资。在企业的筹资以及投资中,会计负责做好资金的管理,一旦会计信息不实,经营成本与利益不能准确变现出来,就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与会计财务管理的有效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一切的企业经营活动都是和会计信息的支持相关的。企业要在竞争中实现快速的发展就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3.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管理

会计信息真实性在随着企业经营的进一步市场化发展中作用更加明显。注重对会计信息的改善也是对经营效果进一步优化的一个方面。在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可以采取外部与内部两条路径来改善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

3.1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外部监督

在以盈利为目的的中小企业中,企业的发展要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才能够确保企业经营在合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一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企业不能因为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要求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加大对信息造假者的处罚力度,同时要对其进行法制理念与法制精神的教育宣传,增强市场经济下的法制意识。同时政府各部门应该尽快建立健全会计监督网络,在外部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监督时,政府应该发挥其主导性的作用,主动协调各部门间以及政府与社会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各部门可以根据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结果按等级进行分类,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尽快的做出经营决策。同时在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监督时要发挥社会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监督作用。

3.2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保证最主要的还是需要从内部着手,首先这本身对企业也是有益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可以帮助企业在复杂的财务管理中能够清晰完整的呈现生产经营的会计信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内部建立会计控制制度能够强化经营管理,控制企业经营的风险。这种制度要建立在合乎相关法律法规、成本效益以及权责对应的原则基础上。从货币资金、采购、固定资产、销售以及存货等具体的业务上进行会计内部控制。同时重要的是明确会计从业人员的责任,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培养上要通过合理的渠道聘用合格的人才,并采取培训、轮岗、考核、奖惩等方法,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在中小企业内部实行会计控制制度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以及工作人员的阻碍,要保证其顺利的执行,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监督制度措施。在会计控制执行的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及时的总结问题所在,按照制度规范处理相应的问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3培育有效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管理还延续着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竞争中,会计信息主要是为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所以说中小企业还没有能够有效监督会计信息供给质量的需求力量。在市场经济中将利益的良性导向作用发挥到实践中需要主体自觉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这样就要求在社会上培养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在市场环境中孕育出来。在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培养中,中小企业要改变家族管理模式为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与投资相分离。加强银行等金融融资行业对中小企业财务的透明度监督功能的建设。

4.结束语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中小企业经营效果,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是确保市场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中小企业作为市场最重要的主体,要积极的融入市场竞争中,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性,便于采取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扩大生产。

【参考文献】

[1]金海芳.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J].科技与经济发展,2012(10).

[2][美]泽夫等.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问题与争论(第1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曾宪云.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2,13.

[4]刘立国等.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

[5]王滨.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问题[J].现代商贸工业,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