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服务业研究范文

服务业研究全文(5篇)

服务业研究

第1篇:服务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服务业;企业税负;企业绩效;

一、引言

税收是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和实现载体。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作出“降低税负”的宏观战略性决策。以减税、减少行政性收费、降低企业社保缴费率为代表的“减税降费”成为供给侧改革中“降成本”的核心内容。特别是2020年初,多数行业都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而遭受重创,在危急关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疫情期间免征或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至5月底,免征湖北省境内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其他地区征收率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此举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大大推动了复工复业进程。税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企业来讲,税收负担不仅会影响税后利润、现金流量和利润分配,还会牵引企业调整研发创新和产品升级的投入,改变企业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影响企业绩效水平。现代服务业是近年来国家扶持的重点,其技术型轻资产企业占大多数。轻资产企业的特点就是企业的客户资源、服务模式、治理制度、管理流程等轻资产取代厂房、设备、原材料等重资产,成为企业获利的主角。因此对于现代服务业企业来讲,现金流稳定是重中之重。但是如果税负较高,则会加重服务业企业的资金负担,甚至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为了能够正确地认识国内服务业企业的税收负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回归模型,以269家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企业实际税负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且从股利分配,研发创新,投资机遇,资本流动等方面对税负影响企业绩效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服务业企业切实有利的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根据国家2003年印发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及2019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将服务业分为15类,分别为教育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国际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由于2019年所选上市企业的数据与前几年相比波动较大且部分企业存在退市情况,故本文所选数据年份没有加入2019年;由于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各企业经营情况和盈利水平都呈现明显不良态势,但不能代表各上市企业正常经营水平,因此本文所选数据年份没有加入2020年。故本文以2013—2018年的我国服务业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wind数据库,运用stata13.0进行回归分析。为避免由于数据缺失和异常情形造成的影响,对原始数据样本作了一些处理:(1)剔除金融业数据,避免此类行业的盈利模式和会计处理不同对结论的影响;(2)剔除ST、*ST和PT开头的企业;(3)剔除数据缺失样本;(4)剔除极端数据。按照上述标准筛选相关数据后,本文最终选取了沪深两市共269家服务业上市公司在2013—2018年6年的面板数据,累计样本总数1614。

(二)变量定义

1.因变量。本文将企业绩效水平作为因变量。由于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都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总体绩效,本文选取ROA、ROE两个指标衡量公司绩效。这两项指标越高,则企业绩效越好。

2.自变量。本文研究的是企业税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选择用企业实际税负水平(Tax)作为自变量。由于存在退税、税收优惠、税费合并等情况,本文将企业所得税金额作为实际税负。因为企业的所得税直接体现了企业利润的分配,且所得税是企业缴纳的主体税种之一,对企业经营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用企业所得税衡量企业实际税负。

3.控制变量。控制变量主要包括:(1)企业规模(Size):期末资产总计的自然对数;(2)利润总额(Pro):企业利润总额的自然对数;(3)销售净利率(Nps):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例;(4)资产负债率(Deb):企业总负债与企业总资产的比率;(5)研发强度(RD):研发支出占营业总成本的比重。相关变量的定义和度量见表1。

(三)回归模型构建

为了检验前面提出的研究假设,本文构建以下待检验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ROAi,t/ROEi,t=β0+β1×Taxi,t+β2×Proi,t+β3×Sizei,t+β4×Npsi,t+β5×Debi,t+β6×RDi,t+εi,t其中,ROAi,t/ROE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企业绩效;Taxi,t为解释变量,表示企业实际税负。控制变量有五个:Proi,t表示企业的利润总额;Sizei,t表示企业规模;Npsi,t表示企业的销售净利率;Debi,t表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RDi,t表示企业的研发强度;i表示269家服务业上市公司;t表示时间趋势。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对所涉及的企业绩效水平、实际税负、企业规模和研发强度等主要变量和控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二)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企业税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我们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本研究分别以ROA和ROE为被解释变量,进行了两次回归,其分析结果均显示企业税负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5%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税负越重,企业绩效越差,假设得到验证。(三)稳健性检验为了证明上述分析结果不是特定变量组合得出的结果,我们通过逐步引入不同的控制变量,组合成不同的模型来检验上述回归结果的可靠性。表4和表5分别为以ROA和ROE为因变量的三种不同模型的回归结果。表4的三种模型中,自变量都为Tax,但控制变量组合有所不同。模型1的控制变量为研发强度;模型2为企业利润总额和资产总计;模型3为企业利润总额、资产总计和资产负债率。表5的三种模型中,模型1的控制变量为企业利润总额和资产总计;模型2为利润总额、销售净利率和研发强度;模型3为资产总计、资产负债率和研发强度。在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变量的组合结果,和上述回归结果无差异,即企业税负仍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影响,没有因为控制变量的不同组合而发生变化。证明上述回归模型是稳定的。

四、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以2013—2018年服务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在考虑了各种控制变量组合的情形下,量化了服务业上市公司税负水平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服务业企业税负与企业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在当前的税收政策下,服务业企业的生存压力日趋加重。企业税负的担子越重,对企业的绩效水平影响越大,越阻碍企业的升级进步。这是因为企业会根据不同的税收政策调整其经济行为。在当代的税收政策下,绝大多数企业追求的终极财务目标都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现代服务业也是如此。当税率较高、优惠较少时,企业会采取消极的经营策略,如减少研发投入、减少投资行为、调整股利分配等等,这些行为都会影响企业收益率的提高。且税费作为一项支出,在计算净利润时应该被扣减,本就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税负水平对企业绩效的负影响是显著的。税负抑制服务业企业绩效提升,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在财务报表中,税费作为计算净利润的扣除项,会直接影响企业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且可能导致企业改变其股利分配政策。企业员工和股东由于分红减少,导致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呈悲观态度,可能会影响股东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其次,服务业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可能会放弃一些投资机遇,改变既定的市场战略布局,调整自身的经济行为。这些都会对服务业企业绩效造成较大的影响。最后,如果税负增加,企业会缺乏经营活力,民间资本也会缺乏流动性,经济市场呈现消极态势。而市场越消极,企业越会采取紧缩的经营策略,导致恶性循环。

在控制变量中,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服务业上市公司想要保持有活力的持续发展的能力,便要有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尤其是服务业企业,一般固定资产较少,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较多。因此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而公司规模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当一个企业规模过大,会使信息传递过慢,导致信息缺失或真实度降低,以及管理官僚化等弊端,最终导致企业绩效降低。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是与税后利润相关的刻画企业绩效的指标,都考虑了税后净利润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力。政府如何在满足国家税收需要的同时,缓解服务业企业税负压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营造积极良性的市场环境,是提升企业经营水平,推动服务业行业向以技术进步为核心驱动力的高新技术模式转型的关键。五、政策建议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降低企业税负,提升服务业企业发展水平:

(一)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业企业,采取“因地制宜”的税收措施

要继续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应有功能。对于计算机服务、交通运输、批发零售、文化旅游、家政等不同的服务业企业,应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税收举措。例如,物流和商贸流通等服务业企业,通常要经过产品供应厂商、中间物流商、大型市场、中小型超市、个人收货商等多个关卡,中间可能存在着多重征税、重复征税、收费不规范等问题,因此针对这类企业,应简化税收程序,制定更加贴合企业运营流程的税收制度。

(二)鼓励传统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我国现代技术型服务产业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归功于一些传统服务业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服务在已有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实现了服务业转型升级。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更建立起服务企业数据库,使企业运作更加高效便捷。正是这种转型企业推动了我国服务行业从高成本的传统产业升级为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产业,推动了企业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共享。但目前对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改造的税收优惠还没有特别重视,只对本身就属于高新技术型的企业给予优惠。因此应重视对传统服务行业向高新技术改造的优惠力度,使其成为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推手,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三)进一步加强服务行业费改税

目前在减税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已有所下降,但如果把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制度交易成本、制度外各项费用等都考虑进来的话,企业肩上的担子还是比较沉重的。尤其是服务业这种以服务增值为主的第三产业,经营中各项收费占支出的比重较大。如国家行政部门提供特定服务时收取的补偿性规费(如工本费、登记费和手续费等)和使用费,事业单位具有“准价格”性质的经营性收费(技术咨询费、检验费等)等等。如此种类繁多,名目繁杂的收费,给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和转型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因此应进一步落实“费改税”措施,使企业可以清晰明了地选择和缴费。

(四)鼓励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

近年来由于物联网、互联网、AI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兴起,现代服务业也趁着这股东风,发展态势势如破竹。在生产性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两业”融合等重点关键领域,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较强拉动作用、对服务业发展具有战略导向意义的政策。并且在税收优惠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于应用科技创新的服务业龙头企业给予专项税收优惠或补贴,树立企业榜样,鼓励服务业企业信息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蔡昌,田依灵.产权性质、税收负担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J].税务研究,2017(06)

[2]陈海声,冯素晶.产权性质、企业税负与并购绩效[J].财会通讯,2015(18)

[3]林志帆,刘诗源.产权性质、税收负担与企业研发创新:来自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J].财政研究,2017(02)

[4]孙秀凤,王定娟.企业税收负担与绩效的相关性分析[J].经济论坛,2006(16)

[5]田彬彬,王俊杰,邢思敏.税收竞争、企业税负与企业绩效:来自断点回归的证据[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5)[6]王婕敏.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7.

第2篇:服务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泰安市;现代农业;服务业;耦合发展;层次分析法;AHP

泰安是山东省的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虽然稳中有进,但是与一、二线城市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泰安市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推进产业融合,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的耦合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选择。

1泰安市农业与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泰安市位于鲁中地区,总面积约7762km2,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2020年泰安市农业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农业增长204亿元,同比增长3.5%。“绿满泰安”国土绿化行动的实施促进了泰安绿色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泰安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服务业凭借旅游资源优势和相关政策支持得到了充分发展,服务业增长值大约占据生产总值的二分之一,服务业对泰安市经济增长率贡献巨大,在推动泰安市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泰安市服务业增长值达1386.4亿元,同比增长3.6%[1]。同时,泰安市服务业转型升级也正在加速推进,全市服务业在稳步中前进。

2层次分析法简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tarry提出的,是一种多准则的科学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可实用性强,计算过程简便。首先,将决策的目标、因素和决策对象分为方案层、准则层、目标层;然后,通过各个因素之间的两两对比,并根据专家打分量化,还要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根据因素重要性的综合排序得出结论。层次分析法的应用面广,能够对多目标和多准则的系统进行评价,是一种便捷实用的系统分析工具。文章将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数据的主要来源为《山东统计年鉴》《泰安统计年鉴》。

3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泰安市农业与服务业耦合发展的验证

3.1准则层设计

3.1.1政策支持。现代农业的协同发展需要有政策支持,政策的支持能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应该正确引导和支持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做好服务工作,支持现代农业的优先发展[2]。3.1.2资金投入。资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资金投入情况直接影响到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充足的资金投入是促进现代农业区域化经营的基础,是提高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的关键。3.1.3劳动力水平。传统农业是生产者利用简单的生产设备,依靠以往生产经验,进行小规模的生产,而现代农业则是利用科学技术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农业生产,这就对劳动力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3.1.4科技水平科技水平是促进现代农业资源合理配置,降低现代农业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对现代农业的贡献率也日益增大。

3.2方案层设计

3.2.1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农业与服务业融合是将农业与文化、旅游和生态相融合,促进农业生产价值的提升。泰安市积极推动三产融合,陆续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2.2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是以农业为中心,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发展。该方式的关键在于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丰富农产品的销售种类。3.2.3农业内部产业融合农业内部产业融合是在农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比如将养殖业与种植业、水产业进行结合,能有效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推进养殖业废弃物的有效利用,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以此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3.3构建层次结构

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农业内部产业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都对泰安市现代农业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为验证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耦合发展的必要性,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产业耦合发展进行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专家咨询,从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劳动力水平、科技水平四个方面讨论以上三种形式哪一种对泰安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大[3]。根据层次分析法将各个因素分为方案层、准则层、目标层,形成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

3.4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在构建完各准则层的指标后,要将目标层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形成判断矩阵,在这里要先引入矩阵判断标度(如表1),以便对各要素的重要性进行定性描述。将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科技水平、劳动力水平四个指标分别用C1、C2、C3、C4表示,将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农业内部产业融合、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三种形式分别用P1、P2、P3表示。对每一列进行归一化:由表2可得=4.015516998,=0.0052,RI=0.89,CR=0.0058<0.1,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同理,构建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如表3~表6。由表3可得=3,=0,RI=0.52,CR=0<0.1,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由表4可得=3.005538701,=0.00276935,RI=0.52,CR=0.0053257<0.1,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由表5可得=3.003696668,=0.00184833,RI=0.52,CR=0.0035545<0.1,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由表6可得=3.01420059,=0.00710029,RI=0.52,CR=0.0136544<0.1,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3.5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泰安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权重如表7。根据一致性检验,CI=0.00370307,RI=0.52,CR=0.00712129<0.1,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三个权重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P1>P2>P3,可以说明P1即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对泰安现代农业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最大,因此,推进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的耦合发展是促进泰安现代农业和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4]。

4关于泰安市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耦合发展的建议

4.1加大政策支持

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的耦合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对产业融合实施税收优惠,创设有利于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耦合发展的条件,引导农业农村实现农业生产、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功能的深度融合;最后,要适应时展,推进促进产业融合的“放管服”落地,对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耦合发展给予便利,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4.2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是生产运营的血液,产业园区建设、设备设施更新、人员培训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农业生产的设施设备需要及时升级,因此政府方面应该增强财政支持,给予贷款优惠政策,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及生产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耦合发展要加大建设产业示范园区的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仅在量,重点在质,要将资金用在刀刃上,促进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4.3提高劳动力水平

劳动力水平和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的耦合发展有着直接关联,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耦合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因此,要加强对劳动力的专业培训,组织劳动力积极参与定期考核,能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具体工作实践中;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聘请专家进行“云指导”,对于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进行线上咨询,对于一些基础知识与技能,可以开设相关网络课程,进行系统高效的学习,进而提升劳动力的水平。

4.4提升科技水平

提升科技水平,就要加强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的基础研究与基础性工作,鼓励创新创造;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作用,与其建立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定技术标准,构建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共享科技资源。

5泰安市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耦合发展的意义

推进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的耦合发展是促进泰安市进一步发展的有效举措。第一,农业与服务业耦合发展,是促进农业专业化的手段,能够改善农业的生产结构,促进服务业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二,现代服务业向农村的拓展可以帮助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提高农民收入,减少部分生产要素向城市转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三,现代服务业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有利于现代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5]。

6结论

泰安作为鲁中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文章通过AHP方法验证了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耦合发展对于泰安市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耦合发展是泰安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徐鹏.基于多功能农业理论下江西省乡村振兴综合绩效评价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

[2]喻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D].安庆:安庆师范大学,2021.

[3]申佳美,王拥兵.层次分析法在智慧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4):436-438,457.

[4]邵冬晨.湛江现代农业发展评价研究[D].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20.

第3篇:服务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素养,大学生就业创业

0引言

家庭服务业是一项由来已久的服务行业,也是一个新兴发展的潜力行业(杨平,201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和二孩政策的放开,家庭服务业已成为很多城市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求。近年来,人们对家庭服务业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品质和专业技术的良莠不齐导致供求严重失衡。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也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在高校尝试对大学生进行家庭服务业方面的就业创业指导,使其了解该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进而在毕业后参与到这一领域中,既可以扩充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又能促进大学生就业,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激发高校服务地方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以服务地方为导向,提升高校自身建设能力。

1家庭服务业研究背景及现状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近代的家庭服务业研究起源于美国。美国学者在十九世纪初就有关于家庭服务业的著作问世,在二十世纪初建立了第一个家政学术团体。早期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家政服务行业的定义、职能、内容等,而后期倾向于对本行业的规范化、产业化、规模化建设以及针对家政教育学的研究。我国对家庭服务业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多将关注点集中于该行业作为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形式。千禧年之后,随着人民生活需求的增加,我国学者对家庭服务业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该行业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内外的研究都从家庭服务业本身的概念,逐渐转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管理和从业人员素养方面,以期满足家庭生活的更多需求,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和社会整体幸福感。

2家庭服务业行业现状及政策背景

传统的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多来自于下岗女工、失学青少年和农民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家庭工作有人代办即可,而是需要科学指导下的、高质量的服务效果。因此,家庭服务业的就业市场对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此外,当今社会对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不仅限于专业素养,更看重其道德品质。因此,无论从专业的学习能力方面或是优秀道德品质的培养方面,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的素养都比传统的从业人群略胜一筹。2015年12月,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召开全国政协第4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时提到:(家庭服务业)坚持市场主导,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制定多种办法,不能靠一种办法包打天下;政府要高度重视,落实扶持政策,发挥政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各部门分工协作。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社会合力。要加强平台支撑,鼓励创新;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中提出“引导家政企业将员工学历、技能水平与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岗位晋升等挂钩”。这些政策都是促进大学生在家庭服务业稳妥就业和本行业提质扩容的有效保障。

3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1年到2019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已经接近900万人,但是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就业市场的供需能力不足,就业岗位的竞争加大,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情况。教育部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共计约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40万人,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无形之中给下一年的毕业生就业也带来了压力。在校大学生是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潜在人群,除了一些职业类高校设置了相关专业,很多高校并没有家庭服务业的课程。就业失败的学生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而中小城市家庭服务业的市场需求仍然很紧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带来双赢局面,可以利用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类课程给大学生讲解家庭服务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就业前景,并引导学生以此为立足点进行就业创业,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并缓解就业压力。因此,在高校探索引导大学生在家庭服务业领域就业创业十分具有可行性。

4利用公共校本课程增强学生就业创业意识路径探索

4.1就业指导课

高校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根据学科的特殊性发展,并结合当下社会市场的发展与人才整体需求,作出更为细致的专业性划分,为学生指引更为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杨翔宇,王永铨,2021)。就业指导课是在校大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与未来职业生涯相关的课程。其开设的目的:首先,在于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当今社会形势,以形成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其次,教师可以在课上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式,并根据其专业方向及相应的就业岗位教授学生求职技巧;最后,就业指导课还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面向一些就业目标并不明确的专业,就业指导课教师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之后,对社会的岗位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向学生进行说明讲解,避免其眼高手低的就业心理,最终提升其就业能力,帮助学生顺利进入社会。但在新形势下,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法律意识、健康完善的职业心理以及对工作岗位和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就业指导课一般在大三下学期开始,时间较晚,课时安排较少,且受到师资队伍的限制,课程覆盖的内容不够全面。在此种情况下,有一定导向的校级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就可以作为有效补充。

4.2公共选修课

高校开设公共选修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大大高于其他课程,按照授课内容可分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类别,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其知识面,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不是必修课程,一些学生会出现“选而不修”(郭瑾莉,2020)的情况,为了保证学生的出勤并且能够学到相关知识,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教师通常会选择比较新鲜有趣的教学材料进行授课,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所收获,且大学生入学后很快就可以选课,因此相对来说公共选修课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时间更早,持续时间更长。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从社会基础类知识入手。如:针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学校可以相应开设“大学生社交礼仪及修养”、“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与沟通艺术”等课程;针对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够,“法律与生活”、“大学生与法律”等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与自身相关的基本法律条款。家庭服务业除了专业技能外,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人与人的交往难免会出现摩擦,也许会导致心理问题,所以心理学相关课程的开设,也是十分必要的。除这些基础学科的公共选修课外,也可以开设与家庭服务业直接相关的课程,这样,学生能够更早更直观的接触到这个名词以及这个行业。公共选修课可以为学生熟悉当今社会中家庭服务业的重要性并获取打下良好基础。

4.3创新创业项目

目前各个层次的创新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带给了学生更多认识并了解未来就业市场的机遇。一些文科类专业的就业面较广,但就业面广同时也意味着就业并无明确导向,因此,很多学生对自己未来能做什么工作非常迷茫,创新创业项目无疑给这些学生带来了希望。对于学生来说,创新创业项目是打破以学习为主体的大学生活壁垒的、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活动。通过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可以走出象牙塔,对社会现实有更真实直观的认识。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大学生会对家庭服务业对于社会的意义和当前市场需求有更清晰的认识;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家庭服务业各地市场的不同需求入手,积极探索多种就业创业途径。高校通过以校本课程作为理论基础,以创新创业项目作为实践平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使学生改变对家庭服务业的传统偏见,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同时解决人们对高品质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需求的问题。

5结语

第4篇:服务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数字支付;税源管理;现代服务业;增值税

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也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投顾问《2021—202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上下卷)》显示,2019年服务业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9.4%,同时该研究报告还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5.4%,同比增长了0.3百分点。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不断蔓延情况下,加剧了数字经济全球化,同时不断加速数字支付的普及应用,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国新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并且随着数字支付不断渗透到各个行业,数字支付的“数字化、移动化”等特性,给支付行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也丰富了人们的日常支付行为。但也正由于其便捷性及其新的用户体验,也给现代服务业的税收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字支付迅速发展背景下,一方面税源管理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手段;另一方面依托数字支付而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如数字产品交易等,其税源及其税收制度也不够完善。因此,现代服务业的高速持续发展,亟需要解决由于数字支付等新型支付手段所带来的增值税税源管理难题,其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地监控和管理税源,完善数字支付环境下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源管理等问题。

一、增值税与税源管理概述

(一)增值税

增值税是我国主要税种之一,属于流转税的一种。它是以商品或应税劳务在流转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增值额作为应税依据的。作为我国最大的税种,增值税征收由税务局统一负责。从收入看,非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有一半上交财政部,一半作为地方政府收入;而进口环节增值税则由海关负责征收且全部上交中央财政。

(二)税源管理

税基的控制管理取决于税源管理过程。税收收入的增长依赖于加强税源管理;稳定的税源,才能更好地刺激经济持续上行,从而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繁荣。因此,在税收征缴过程中,税源管理工作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税源管理是否科学也将影响税收收入。科学、高效的税收管理,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税源管理为前提,它是高效征缴税收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税源管理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改革。税源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是实现专业化、细致化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更是推进我国税收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具体实践。在税源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和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税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推进税收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税源管理改革不仅是理念创新,更是一种管理工具的创新。税源管理模式创新,既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日益完善的标志,更是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历史性变革的重要途径。

二、数字支付时代下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源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数字支付时代下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源管理现状

数字支付是以一定媒介进行支付的新型支付方式,具有很强的便捷和隐蔽性。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及修理修配劳务、销售服务、销售无形资产或不动产、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应当依照增值税条例缴纳增值税”。因此,除了另有规定除外,凡符合以上规定的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的活动,无论采用何种支付方式进行结算都需要依法纳税。数字支付目前主要包括数字支付背景下传统交易以及新商业模式背景下的新型业务交易。

1.数字支付背景下传统交易的税源分析

从传统交易形式而言,数字支付的出现只是支付工具的创新,就其交易本身与传统方式没有实质区别。但是由于数字支付方式的隐匿性,也出现了增值税税源的一些新问题。从传统交易的资金流动而言,销售活动与资金流动相对。与传统结算方式的销售没有本质区别的是,即使采用数字化支付方式,资金流动也会在企业的银行账户上有所体现,企业需要向购货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纳税地点为企业所在地。但是如果企业采用数字支付进行结算,由于其支付的隐蔽性及其便捷性,使得其买卖双方所在地也可能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同时若以其产品配送中心为提货点、仓库等分支机构形式存在,以提供完备物流体系作为依托,则一旦总机构和分支机构地点不同,将会导致纳税地点确认出现困难,从而可能造成增值税税收征管上的困难,也间接造成增值税税源管理困难。假设总分支机构分别在A、B两地,须在所在地缴税,通过数字支付方式,总部可在A地直接收取B地货款,实现销售后开具发票给购货方。然而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4条规定,“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应视同销售货物,征收增值税”。这样企业可能会利用目前税收上的漏洞来逃避缴纳税款,但税务征管部门可以通过监控其增值税税源来实现税收收入。

2.数字支付背景下新型商业模式的新型业务交易税源分析

新经济背景下,不断地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商业模式,也不断地出现众多新的业务类型。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无形产品,如在线阅读的报纸刊物,可供直接下载的音乐、软件等,对传统的有形产品概念提出了挑战。对于数字化产品或服务,若难以核算清楚,将按照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硬件以及机器设备等的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不予退税。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享受低税率增值税税收优惠的货物中,包括电子出版物,一般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该类货物时增值税税率为13%。数字产品的增值税可以参照该税收条款进行征收,但是现代服务业数字化、交易模式数字化、支付模式的数字化后,则其数字支付背景下新型商业模式的新型业务交易涉税问题将难于界定,其增值税税源监控也难于实现。

(二)数字支付时代下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源管理问题

在我国,税源管理具有如下特性:首先,税源结构较简单,税源大多以中小纳税人为主,个体税源数量占比大,但分布广而散,征管难度大,征收成本高,税收贡献率也不高,对新兴行业关注较少,重点仍在传统行业上;其次,税收收入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应积极发展新税源和加强监管老税源,以此不断补充税收收入;再次,各地也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税源管理方式,但大多分级指标都比较简单,且不具备推广性;最后,我国的税源管理模式虽然已经向管数制发展,但当前却依然是以管事为主。在国家倡导的“互联网+税务”的号召下,各级税务主管部门应积极探索不同的改革方式,以大数据为着力点进行管理。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若干问题,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三、数字支付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增值税税源管理问题及原因

剖析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交易完成便利化提供了条件。但是商业交易在享受了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将从交易本身、交易双方和税源管理者三个角度来分析数字支付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源管理困惑。

(一)数字支付方式下交易现象分析

数字支付几乎突破了交易时间、交易地点、交易人等因素的限制,它打破了原有支付的硬件限制,比如原先需要持有现金,商户需要有POS机才能支持刷卡,消费者需要实际线下进行支付等。但是数字支付则打破了原有的物理空间限制,也打破了时间的局限性。

1.数字支付方式下交易真实性分析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一方面新型的商业模式出现新的交易业务,而这些新型商业模式下的新型交易业务则很难判定其交易事实;另一方面数字支付方式下也很难界定其交易结算本质。数字支付的方式较多,如微信有转账、红包等方式,这些方式均可以用于生活间的私人资金往来,也可以作为商品或服务的支付手段,这就难于确定是消费者与商户之间的正常消费,还是两个人之间的由于其他事情而产生的非交易性转账行为。而这些行为都是难于判断其交易行为是否纳税的重要依据,因此如何在数字支付的背景下确定交易是否确实发生则是难于解决的难题,其税源的真实性也难于界定。

2.数字支付方式下交易实质性分析

数字支付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由此带来了以下问题:第一,由于新的商业模式及其数字支付可突破其交易空间限制,从而使得税收征管部门在进行交易事实涉税中难于确定其交易的发生地,即难于确定其税收缴纳地及其纳税行为;第二,由于新的商业模式出现新的交易业务,从而使得税收征管部门在进行交易事实涉税中难于确定其交易事项的实质,也难于对其交易的实质进行有效的监控,即难于确定其交易实质的金额或估值;第三,由于新的商业模式及其数字支付可突破其交易时间的限制,从而使得税收征管部门在进行交易事实涉税中难于确定其交易的发生时间。另外,数字支付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及其交易的多元性和分散性。此外,交易者还可能通过网络技术进行修改交易时间等事项。因此,导致税收征管部门在其涉税行为中,难于进行纳税行为和税源的确定。数字经济背景下新商业模式迅速发展,在数字支付方式下进行经济业务交易,造成其税源难于确认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其在新商业模式下进行数字支付的交易事项,突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及纳税人之间的界限和交易人之间的资金往来界定。此外,税收征管部门目前还难以对新商业模式下的新业务交易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二)数字支付方式下交易双方的主体分析

1.数字支付方式下的购买方分析

从增值税链条关系上可知,交易的购买方是增值税纳税人,若购买方是最终的消费者,则其是最终的增值税承担者。一般情况下,交易事实发生后,只要交易完成,增值税就会直接转嫁给了消费者。然而在数字支付方式下,由于其支付的隐蔽性和交易对象的虚拟性等特性,消费者虽然承担了增值税,但是企业则利用新型的商业模式及数字支付方式进行有意或无意的逃避缴纳税款。

2.数字支付方式下的销售方分析

增值税是流转税,其通过商品的流转实现增值税的转嫁。商品的流转过程中,其商品的销售方为增值税的缴纳人,而消费者为增值税的负税人,而且现在税收管控上是通过“以票管控”方式进行税收管理。因此,在新型商业模式背景下,通过数字支付进行交易事项,企业可以有意或无意地与消费者进行充分沟通协商,并以无发票形式进行实现“双赢”交易。因此,在新型商业模式背景下,以数字支付方式进行交易,体现出交易双方的纳税意识有所欠缺;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在新经济体系下的税收监管制度及手段的漏洞与不足。

(三)数字支付方式下税源监管机关分析

1.数字支付方式下税源管理制度分析

在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通过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导致新的商业模式不断产生及应用,而数字支付方式也在广泛普及。由于在新型商业模式背景下,以数字支付方式进行交易,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交易主体的多元性等特性,使得税源管理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然而,目前我国税源监控和管理的制度都存在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新经济体系下的税源管理制度。

2.数字支付方式下税源监管手段分析

在新经济体系不断迅速发展下,当前税收管理部门增值税税源监管手段不足。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原有的税源监管手段勉强可以应对。但是对于隐蔽性高、灵活性强、突破时间和空间束缚,甚至具备可篡改性的数字交易等,现有的税源监管手段显然能力有限。因此,在数字支付背景下,需要不断地完善税源监管手段。

3.数字支付方式下税源管理队伍分析

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及应用下,当前的税源管理队伍能力显得明显不足。目前,税源管理队伍主要是税务相关专业出身的专业人员,但是数字支付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税源管理,既是税源管理问题,更是技术问题。数字支付对于信息化技术要求极高,而税源管理队伍中缺少精通信息技术和税源管理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导致税源管理在数字支付领域缺乏专业性。因此,如何系统地提高现有的税源管理队伍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税源管理上的应用,成为目前提高税源管理人员能力的首要任务。

四、数字支付时代下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源管理的优化思路

(一)不断完善数字支付领域的增值税税源管理制度

税收制度是各种税收法律的总称,是一个国家税收的保证。在数字经济快速全球化下,数字支付不断渗透到各行业,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及税收管理部门应该针对新经济背景下增值税税源管理出现的新问题,加快完善数字支付时代下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源管理制度。在现有的增值税税源管理制度中,增加针对数字支付为基础的税源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现有的税源管理体系,从而保证新经济体系下的增值税税源得到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同时能让制度适应新的时展背景,适应新的产业需求,从而使得国家财政税收收入得到保障,继而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税源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加快完善数字支付领域的税源管理法律制度

数字支付不断普及应用到各领域,而我国数字支付体系下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源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为了适应当下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应加快研究并完善适应数字支付背景的现代服务业增值税税源管理制度及其相关配套政策。同时,税收相关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快探索完善新经济体系下的税收管理制度,尝试建立一个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以适应新经济快速发展及全球化。

2.加快完善数字支付领域的税源管理优惠政策

尽管数字支付不断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我国数字支付体系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也还处在发展的萌芽期。因此,从国家税收征收管理角度来说,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税收管理制度,特别是税源管理制度,从而减少国家税收流失;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制定税收政策,从税收角度给予进行数字支付的交易优惠政策,从而鼓励其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对特定领域实施适当的优惠与激励,能更有效促进整个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3.加快完善数字支付领域的税源监控制度及惩罚力

由于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支付体系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加上很多公民的纳税意识及相关法律意识不强,很多纳税人会有意或无意地利用数字支付的税源管理存在的灰色区,进行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因此,税收征管部门需要加强纳税义务的宣传教育,从而有利于树立全民的纳税意识;同时,税收征管部门还需要通过加强抽查力度,对增值税税源进行有效监控,打击个人账户进行交易行为,并加强惩罚力度,树立反面典型案例,引导纳税人依法纳税。对于纳税人,一经查出有逃避缴纳税款行为,可以与其单位或个人的信用挂钩,纳入信用体系进行管理。

(二)不断优化数字支付领域的增值税税源管理手段

1.不断优化数字支付领域的增值税税源管理模式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数字支付时代下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税源管理应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税源管理上的应用,加强税源数据的共享,完善“互联网+税务”的管理模式,从而实行优化税源管理及创新管理。

2.不断优化数字支付监控手段

随着数字支付迅速普及应用,税收征管部门应不断加强研究新领域背景下的税源监控手段。因此,税收机关应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不断完善税源监控手段,以期实现实时监控、全网稽查;加强国际合作,联合打击国际化避税漏税行为。

3.成立专业的税源管理机构

第5篇:服务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省2005年正式进入老龄社会,比全国晚了五年时间。但黑龙江省老龄化速度却非常快,65岁及其以上人口的比例在2014年前低于全国水平,2015年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2016年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同时,由于人口大量流出又导致养老金等社会支出面临严峻的可持续压力。从养老服务体系的供给和需求来看,供给侧是提供照护服务的养老机构和政府以及社区和家庭内的亲属;需求方是有照护需求的老年人及其家庭,目前显然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显著存在。政府主要职责是提供政策制度设置以及这些制度组织的经济支持,包括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以及部分社会服务;社会机构和社会力量主要提供养老服务。

一、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2019年黑龙江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黑龙江全省2018年年末共有常住人口3773.1万人,比2017年末减少1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9%(2018年全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重是11.9%)。可见,黑龙江省在1990年到2005年大约15年的时间从成年型社会步入老年型社会,这比全国其他省份都要快,用时都少。由于整个黑龙江省近些年受人口流失和低生育率的影响,老龄化水平还会持续走高。

(一)老龄化与年轻人口和老年人口相伴南下黑龙江省的人口结构变化除了受到人口发展的自然规律影响之外,还受到国家发展战略变化的影响。建国初期,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原油的开采和粮食、森林资源的大力开发,在我国经济恢复发展阶段,大量劳动力流入,据统计在建国至1979年间,黑龙江省累计净迁入人口达700余万人。同期,中国人口的两次生育高峰叠加影响,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同期。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老工业基地亟待振兴,再加上东北高寒的气候特点,人口大量外流成为导致黑龙江省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的重要原因。1990年以后,随着南方在市场经济中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年前劳动力离开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纷纷南下到沿海城市。截止到2000年,人口净迁出达23万人。进入到21世纪以后,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生态建设的不断重视,采矿业和林业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出又进入一个高潮阶段,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黑龙江省净流出人口达126万人。2011年以后,人口流出又趋于平稳,平均净流出量为10万人每年。无论是改革开放初的人口回迁还是市场经济下的劳动力流动,流出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年轻人。即使是老年人,随着经济水平提升,物流交通发达、通讯快捷方便等社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大量的老年人选择到气候环境更加适宜的南方温暖的沿海地区居住,这无疑直接加剧了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速度,这些特殊变迁更加导致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动力不足。

(二)国内第一个养老金出现亏空的省份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历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看出,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发展趋势越来越不乐观,虽然导致养老金出现收支缺口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还是人口数和养老金领取时间。即提前退休问题导致的提前支取养老金和人口老龄化导致的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相对减少。相比全国,东北提前退休的人数更多,这跟近年来东北经济的结构以及发展不景气密切相关。从全国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总体平稳,以2016年为例,结余约3200亿元,累计结余3.86万亿元。从全国总体看,养老保险基金仍保持收大于支,而且累计结余保持增加态势,有力的保障了全国职工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但是,地区之间的差异却十分显著。地区差异巨大,2015年广东结余最多,黑龙江等6省份收不抵支,2016年黑龙江养老保险支出比收入多了320亿,不但花光2015年结余的88亿,还欠账232亿元,黑龙江成为了全国首个养老金结余被花光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国统筹迫在眉睫。

二、黑龙江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黑龙江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2014)《关于支持民办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提升养老质量的实施意见》等十余分政策性文件,以及《黑龙江省养老服务机构质量》、《候鸟式养老服务规范》等地方性行业标准。在全国首推服务清单制度,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2017)。

(一)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近几年,黑龙江省高度重视养老产业,在政府推动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黑龙江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黑政办发〔2016〕121号)(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高龄老人补贴覆盖率达到10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医养结合”型服务床位数达到17张以上;2020年底,全省民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新增床位达9.8万张,占全省机构养老床位的70%,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张等一系列量化指标。要求省内规模在2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配备内设医疗机构;规定二级以上医院要与养老机构建立医养合作关系;社区卫生机构要把社区居家老人最为服务对象;“养老+互联网”行动计划也在积极开展中,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把养老服务的供需信息链接起来;实施社区、社会工作、社会组织“三社联动”,引导以社区为基础,委托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和专业化入户服务等项目的推广工作。

(二)持续完善的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服务体系养老机构项目建设迅猛发展。在公办养老机构建设上,推动全省建成公办养老机构18个,新开工建设14个县级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基本消灭了县级公办养老机构“空白点”。在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建设上,180多个民办机构动工建设,目前,全省已新增各类养老床位2.65万张,全省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了30张,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细化服务体系的供需对接,推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目前,全省30%以上养老机构配备了医疗内设机构,50%以上养老机构与就近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开通老人绿色通道;社区卫生机构服务项目已经覆盖到90%以上的社区老年。全省新增10多家大型“医养结合”机构,催生出多种“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并依托示范化“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开发了“医养、康养”系列产品,在推进养老服务业与健康产业结合发展上走出了路子。

(三)积极培育市场、扶持社会化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积极引导市场开发养老市场形成旅居养老、医养结合、“互联网+”等多种新养老服务产业模式,许多高品质养老服务项目脱颖而出,例如:哈尔滨福寿阁“智慧养老社区”、大庆“幸福为老服务大联盟”、中医大二院“爱心养护康复中心”等一大批优质养老服务产业项目。另外,依托黑龙江地域特点,打造龙江文化游、中医康复疗养等一系列专门面向老年人的旅居养老路线,利用电商推广、参加全国展会等形式线上线下推广,吸引了国内外老年朋友来黑龙江旅居养老,体验黑土文化和享受自然资源。为充分发挥我省夏季气候、整体生态、特色旅游等优势,围绕“整合资源、宣传推介、优化服务”三个环节,推动养老服务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

三、养老服务业面临的困境

(一)人口流失,老龄化严重,抚养压力大低生育率和严重的人口流失和高城市化率导致黑龙江省面临更严峻的抚养压力。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各地的差异性也非常大。高的省份人口抚养比10:1,即10人养1人;低的省份人口抚养比是1.2:1,负担是不一样的。人口流动更加加剧了黑龙江省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现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的大量人口流出,人口抚养比还会持续变化。养老服务的需求给家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社会服务的供给急需补充。

(二)政府财政压力大,养老金亏空严重养老压力和负担持续加重。一方面是未富先老。2010年,全省老年抚养比(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为10.4%,2016年上升至15.0%,需要赡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黑龙江社会经济发展缓慢,靠地方政府无法提供充足的财力、物力、人力用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虽然一直在改革完善中,但是目前仍然没有实现全国统筹,而且城乡差异巨大。未来黑龙江省社会保障基金体系运行将面临更大的财力支撑风险。

(三)快速发展的服务业总体水平依然滞后中国老龄化进程的第二个特点是未备先老。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空巢老人增多,农村留守老人现象比较普遍,传统式的家庭养老功能正在弱化,社会养老负担随之加重。虽然黑龙江省养老机构的数量不少,近年来发展速度也比较快,甚至在某些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其养老服务产业仍然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养老产业发展规律研究不深入、专业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因此,积极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引导养老产业创新发展。黑龙江省是我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对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定位上必须要由政府牵头组织,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行业发展。当前,有很多企业家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在努力寻找新的商机来进一步开拓自己的产业。黑龙江省具有独一无二的气候特征,适合发展候鸟养老服务、旅居养老长夜、生态养生农业,黑龙江省夏季凉爽宜人的天气也适合老年人的避暑、休养。发展旅游、康养、生态相结合的养老产业不但能够带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还能发挥溢出效应带动银色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扶持养老服务产业协调发展黑龙江省“银色市场”、“银色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新型养老模式虽已进入探索发展阶段,但是老年人力资源、金融资源、文化资源等的开发利用体系还没有协调同步,必须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并加大这方面的舆论宣传和引导,充分利用好特殊地理、自然优势、进一步丰富旅游和健康养老内涵,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产业。推动科研院所加大与科技、工信等部门,以及省内大型医疗机构、教育科研院所合作,首先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方面深入研究挖掘龙江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潜在优势与不足,制定长远规划,有步骤的、可持续的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其次,在研发老年人用品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日常照料、医疗康复产品的开发与研制,重点扶持与老年人需求相关的传感器,机器床,机器人,远程遥控等产品的小微企业的发展。第三,科研院校在提供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智力支持。高校还可以发动青年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为社区、居家和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提供独特的精神层面的养老服务;医疗机构为医养结合和人才培训提供支持;互联网+为医疗、旅居和养老服务提供大数据支持。

(三)规范服务标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多元发展黑龙江省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寒地气候、冰雪旅游以及独特的关东文化等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化养老服务元素。黑龙江省也先后提出了“南有三亚,北有林都伊春”、“冰城夏都———哈尔滨”、“国际老年人友好城市———齐齐哈尔”等众多的养老服务宣传口号,这都能够充分地突出黑龙江省独特的自然、理以及气候等优势。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尽快实现养老模式的多元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型,保证政府有足够的财力、物力、人力用来完善的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尽快出台规范养养老服务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志达,王悦.新形势下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8(1).

[2]刘惠音.积极构建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养老服务供给发展为例[J].学会,2017(3).

[3]赵丹.黑龙江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潜力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4).

[4]施巍巍,罗新录,唐德龙.福利经济学视角下老年人养老方式的选择决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齐齐哈尔市的三个区为例[J].学习与探索,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