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服务业发展范文

服务业发展全文(5篇)

服务业发展

第1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家政服务;供需;行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城乡居民对家庭服务的有效需求逐年增加[1]。家政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行业发展不规范、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

一、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起源和发展

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最早起源于80年代初期。2009年,全国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后,于当年建立了市级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联席会议组织,并正式纳入政府引导和宏观管理。201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后,秦皇岛市家庭服务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截止到2019年10月,全市累计有家政服务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培育和发展家政服务连锁网点近200家,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1万人,其中,在京津冀地区就业近5000人,基本形成了以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各类家政服务业企业为骨干、服务门类和品种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的多层次家政服务体系。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经营模式呈现明显的单一性特征,基本都是以中介式管理模式为主,基本没有实行员工制的企业,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和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具有公益性的非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不到50%。当前,秦皇岛市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务消费在全部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城市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人口的老龄化和生活的现代化以及家庭在子女教育、个人健康、居室环境、休闲方式、社交往来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对包括家务、照顾老人等方面的家庭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此外,家政服务业是就业容量非常大的行业,特别是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孕育着无限的商机。根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调查,目前我国城镇现有1.9亿户家庭约15%的家庭需要家庭服务,根据北京家政服务协会测算,北京600多万户家庭中,至少有200万户需要家政服务,其中老人陪护、病患护理、婴幼儿看护将是北京需求量最大的家政服务业态,尤其是高端家政服务业需求今后将快速增长。因此,发展家政服务业是促进秦皇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促进行业转型发展、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秦皇岛市家政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秦皇岛市家政服务行业总体上处于探索和上升阶段,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个性化的家政服务产业尚未完全形成,家政服务产业的发展面临不少的矛盾和问题。

(一)整体行业组织化程度偏低。目前,秦皇岛市家政服务公司经营模式呈现明显的单一性特征,基本都是以中介式管理模式为主,基本没有实行员工制的企业,仅有少数企业兼有部分员工制、准员工制。“正规军”只有两类,一类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一类是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具有公益性的非企业。目前两类家政服务占有的市场份额不到50%。此外,受当前税制和社保政策影响,家政企业业绩无法做大,很难培育出产业化发展的家政上市企业。以一个育婴员月服务费4000元为例,通常管理费收入为10%-20%之间,如按10%计算,其中有3600元是代收代付的家政服务员工资,企业实际收入金额应为4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按照企业收取客户的服务费全额征税6%,营业税金达240元,占企业实际收入佣金额的60%,家政公司无法承受。现在通用的办法是直接少报收入,或者采用要客户直接只支付给家政公司管理费,由家政公司代收代付的家政服务员工工资由客户直接支付给家政服员工。如家政公司给家政服务员购买五险,需向社保部门支付713元/月的社保费用,全部管理费帮家政服务员工缴社保费都不够。家政企业因为不能为家政服务员工购买社保,就只能与家政服务员工签订中介劳务合同,家政服务的标准化、职业化、规范化、产业规模化很难推行,整个行业很难实现产业化大发展。此外,秦皇岛市除较大的家政服务企业建有培训机构外,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培训部门,常常是老员工带领新员工现场实习几次就直接上岗,标准化、职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很亟待进一步加强[2]。

(二)行业偏见与市场供需矛盾交织。长期以来,家政从业人员的工作地位一直处于较低层次,社会对家政服务行业普遍存在偏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家政从业人员与雇主在生活环境、文化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雇主对家政从业人员形成了随意支配的优越感,所以使得大部分人认为家政服务工作低人一等。与此同时,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家政从业人员构成中以女性为主,家政公司和雇主也倾向于招聘女性,让女性包揽家务活,这就导致家政服务行业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造成该行业性别比例失衡,难以在短时期内摆正社会对家政服务工作的观念。此外,目前家政服务供需总量和供需结构上都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总体上服务需求大于用工供给,劳动力市场与家政服务企业之间出现断桥现象。一方面,居民对家庭服务需求迫切,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服务人员;另一方面,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家政服务供给都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特别是高端家政服务领域的供给更是稀缺,部分家政服务企业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三)市场秩序和企业不够规范。当前,中介制和会员制是家政服务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具备成本投入小、运营风险低的特点。在这种企业组织形式下,企业员工来源渠道单一,只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务合同,而不签订劳动合同,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十分松散。在家政服务企业的运营中,尚未针对从业人员、家政服务质量、客户管理等层面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得家政服务水平难以提升,品牌建设相对薄弱。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家政服务企业为了获取暂时的利润,存在着乱收费、无证经营、欺诈等现象,导致社会对家政服务企业产生了信任危机,不利于家政服务市场的有序发展。家政服务的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滞后,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签订服务协议,三方的纠纷和争议时有发生,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而且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和健康有序发展。家政服务行业没有形成行业监督管理机制,服务机构良莠混杂,中介机构超范围经营、无证经营现象比较普遍,家政服务的街头广告、楼道广告随处可见,违规操作和短期行为比较严重。(四)家政服务人员从业素质不高。农村妇女和城市困难家庭人员是家政从业人员的主要来源,他们的文化程度、技能素质、道德修养较低,对现代家庭服务理念知之甚少,加之家政公司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系统化培训,从而使得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家政服务行业专业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文化程度方面,家政从业人员多为高中以及其以下学历,大专以上学历极为少见。在技能素质方面,大部分家政从业人员只会做日常基础性家务,如买菜、做饭、洗衣、接送孩子、照顾老人等,而没有能力胜任高层次的家政服务工作,如家庭教育、理财、营养配餐等。在道德修养方面,家政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道德认识程度偏低,缺乏良好的道德情操,难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3]。

(五)法律保障不完善。家政行业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新兴行业。我国家政服务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与该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使得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欠缺规范性。虽然一些地方为了拉动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却仅停留在宏观指导层面,很少针对家政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技能水平等方面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对家政市场的约束力不足。同时,家政服务人员需要进入客户家庭提供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易出现诚信、纠纷以及人身安全保障等问题,在缺乏相关制度规范的情况下,不利于保障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4]。截止目前,秦皇岛市也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定,行业缺乏有效的纠纷、意外、工伤等处理机制,一旦家服公司、家庭服务消费者或者家庭服务从业者之间发生纠纷,很难找到法律上的依据。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和家政服务消费者即使受到侵害也很难为自己维权。尤其是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从业人员的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权益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加快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家政服务业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且亟待发展的新兴行业。推动家政服务业长足发展,必须从加强政府引导、规范市场秩序、强化政策执行、加强培训鉴定、强化法律保障、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综合施策。

(一)强化政府引导,营造良好环境。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对于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作用至关重要。在促进家政服务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应发挥职能、共同参与。省、市政府应尽快完善落实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出台地方性配套措施,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沟通,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协商解决家政服务业遇到的各种难题。发展改革部门制订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涉及的重大产业政策、项目规划。商务部门拟订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按行业管理承担监管责任,负责监督管理家政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指导协调行业标准、合同文本规范和服务矛盾纠纷处理工作。人社部门承担统筹协调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的责任,落实职业培训、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劳务对接等政策措施。民政部门负责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协助监督管理家政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财政部门负责研究提出有关财税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并与相关部门共同落实支持保障措施。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联系群众桥梁纽带的优势,在人员培训、职业推荐、权益保护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二)培育市场主体,畅通对接渠道。巩固家政服务业企业发展成果,加快培育居家养老服务家政服务业企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创办各类家政服务业企业,引导各类家政服务业企业走现代企业发展之路,支持家政服务业企业采取连锁经营扩大规模,按照市场细分原则,促进企业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服务质量高、示范作用好的品牌企业。

(三)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企业管理。一是依法规范家政服务机构从业行为,开展行业清理整顿,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坚决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确保市场规范有序。二是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积极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加快建立全市家政服务运营监测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家政服务机构信用档案,建立诚信记录信息申报征集和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三是制订家政服务机构资质规范,建立家政服务机构或其他从事家政服务经营的行政准入制度。四是大力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市场,推动家务劳动社会化。

(四)强化职业培训,提升人员素质。家政从业人员是家政服务工作开展的主体,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家服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此,应当从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入手,不断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5]。

第2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一、服务业载体不断完善

2021年,无锡金融服务业增加值1159.9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672.42亿元,新增14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176家。全市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0家,保险机构82家,证券期货机构184家,VC/PE股权投资机构144家,融资担保、典当、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组织141家,基本形成银行、保险、证券等各业并举,国有、民营金融机构并存发展格局。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完善。2021年,规上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758.54万元,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7.2%、连续9年领跑全省。加大科技孵化载体建设力度,新增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创载体26家。物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2021年,规上物流业营业收入309.37万元,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6.3万吨,快递业务量达到9.7亿件。依托内河港口、铁路货站、专线资源,推进公铁、水水、铁水等两种及以上多式联运模式发展。完善功能设施配套,邮政长三角集散中心投资700万元,实施大件包裹分拣线改造工程。继续织密国际货运航班,新增无锡至芝加哥航线,成为省内唯一洲际货运出港通道。

二、服务业品牌持续擦亮

信息服务集群效应初显。2021年,无锡全市软件业完成申报销售超1754亿元,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数字经济年增长1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突破6000亿元;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68.4亿美元、增长16.3%,执行额119.2亿美元、增长8.6%。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无锡(国家)软件园、惠山软件园产业园获评省级软件名园首批试点。“无锡会展”品牌持续擦亮。2021年,全市共举办会展活动123个,其中展览43个,会议76个,节庆4个,展览面积56.94万平方米。无锡市先后获评“2021年度金五星优秀会展城市奖”“最具影响力绿色会展目的地金手指奖”等奖项。根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出版的《2020年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报告》,无锡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大会暨展览会等传统展会各有不同特色亮点,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太湖购物节、会展目的地建设大会等活动首开先河。

三、服务业体系融合发展

第3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养老金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

一、养老服务业政策梳理

2019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养老服务业的政策。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从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宽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扩大养老服务消费、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六个方面提出28条政策措施。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等要求。2019年,江苏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大养老服务多元投入,拓展养老服务融资渠道。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支持培训疗养资源转型发展养老,加强对护理型民办养老机构的政策扶持等。

二、我国养老服务主要模式

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分别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近年来,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医养结合、旅居养老模式等新兴养老模式正逐渐发展起来,为老年人生活带来更多选择。

(一)居家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的养老过程。老年人的子女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扶助、抚养义务的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需要由社会提供服务的,老年人家庭应根据服务项目的性质和数量承担相应费用。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

(二)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的家里或者社区的养老机构里,可以享受到社区在日间提供的养老照护服务,同时也能继续得到家庭成员照顾的一种养老服务形式。社区养老模式更加贴近中国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日间可选择在社区照料中心获得相应的养老照料,晚间则回归家庭享受天伦之乐。近年来,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正在逐年增加与完善。未来,社区养老将成为居家养老的重要辅助模式。

(三)机构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是指通过专门的社会机构如福利院、养老院、托老所等为老年人的饮食、清洁、生活、健康和娱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养老综合化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根据民政部于2020年10月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约22万个,床位数790多万张,但我国养老机构供给主体仍以公办养老机构为主。随着社会养老需求的增加,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社会养老机构数量逐年增加。

(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很高,同时随着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具有医疗和养老的双重需求,且这些需求在不断增加。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已成为重点培育的新型养老模式。目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模式。一些原本规模较小或者医疗水平一般的机构转型为医养结合的康复医院或护理医院。本身规模较大、医疗水平较高的大型三甲医院、综合性医院通过增设老年科室、养老病房来提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二是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模式。养老机构增设老年康复训练馆、诊室、输液室等,与当地大型医院开展合作,定期邀请医院的医师坐诊指导,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提供个性化的养老服务。三是医疗机构与社区合作模式。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配备基础医疗设施,专家定期出诊。

(五)旅居养老模式

旅居养老既是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也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主要客户群体为刚刚退休或身体状态较好的“活力老人”群体,为老年人提供旅居度假、健康养生等养老服务。项目多数建在风景名胜区,集生活居住功能、医疗养生功能、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2018年我国老年旅游市场规模约为12520亿元,老年旅游消费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7000亿元,增速超23%。目前,我国老年人旅游、旅居比例占旅游市场的20%左右。虽然老年旅游人数逐年增长,但国内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旅居服务的专业机构并不多,老年旅居养老市场还不够活跃,整体处于初步阶段,还未形成较成熟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

三、养老服务业的金融需求

首先,资金需求较为迫切。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服务水平、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建设仍需加强,而养老服务业尤其是养老机构投入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多、不确定性高的行业,养老机构的融资较为困难。因此,资金需求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尤其是养老机构创建、运营过程中最迫切的需求。其次,需要大量的长期资金。养老机构资金需求按照资金性质和投入阶段可区分为筹建期战略投资(股权)和建设期及运营期信贷资金(债权)。筹建期的战略投资不仅能为养老机构提供资本金,而且能注入投资方的资源优势,是养老机构的孵化器。在养老机构项目的建设开发期主要依赖重资产投入,后期运营服务也需要充足的现金流予以支撑,而养老机构靠运营服务获利,回笼资金周期长,对金融资本有着长周期依赖性。再次,养老服务业数字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养老服务市场已经或即将进入行业整合期,需要通过并购整合形成头部企业引领行业发展。未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将向平台化、智能化趋势发展,在服务平台的搭建与整合以及5G、AI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智能化资源的供给等方面都具有资金需求。最后,老年客群具有资产管理投资等需求。养老服务业服务的是老年客群,而老年客群也是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客群之一,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同时也有资产管理投资等方面的需求,金融机构和养老机构具有共同关注点,双方可以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实现互补互利。

四、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国内外实践

(一)日本养老服务业的金融支持情况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养老服务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如今已经有遍布全国的商业养老院,发展十分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日本政府主要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产业发展,同时提供了完善的养老服务业融资方案。比如,成立了专门的信贷援助机构,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和金融机构三方的优势,共同支撑和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法律制度是商业银行能够持续支持产业发展的保障,鼓励金融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业的产品研发和项目建设,因此日本很多商业银行将养老金融作为重点业务,不断开发和改进针对养老服务行业的金融产品,不断适应养老服务市场新的变化。同时,日本各大商业银行还推出了许多针对老年人的专项贷款产品以及便捷支付等金融服务。

(二)美国养老服务业的金融支持情况

美国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上也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美国专门制定了《美国老年人法》,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对养老产业的财政支持持续增加,养老产业通过获取政府拨款、申请养老相关基金以及收取服务费用等方式获取资金。美国还推出了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制度,拥有自有住房的老年人将产权抵押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按月或按年支付委托人养老资金,合约结束后,商业银行可将该房产进行处置。

(三)我国商业银行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

我国商业银行主要围绕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以发展企业年金业务为基础,推动养老金业务发展,同时在此基础上拓展养老服务业业务范围。例如,在银行业养老金业务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探索方面,建设银行实现了公司化专业运营,成立了养老金管理公司,获得了主管部门颁发的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三项业务资格,成为同时拥有三项业务资格的非保险金融机构。在开展企业年金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联合养老行业全产业链优势企业,覆盖项目建设、项目运营、医疗卫生、介护培训、康复器材、养老服务等专业企业,打造一个整合和优化行业资源配置的养老产业联盟式平台。

五、商业银行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要持续推进金融创新,切实改善和提升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水平。

(一)做好对公信贷支持

优化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信贷管理机制,结合行业发展导向和经营特点,专门制定养老服务业信贷政策;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制度,开发针对养老服务业的特色大额度、长期限信贷产品,在资产(设施)抵押和应收账款质押的基础上拓宽抵质押担保范围,探索收费权、使用权质押等多种抵质押方式,对养老项目开发建设、养老项目改造装修以及养老机构日常经营周转给予专项信贷支持,满足养老服务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利用普惠金融优惠政策以及产品和技术优势,积极支持养老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

(二)为养老服务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养老项目具有投资周期长、盈亏平衡点实现较晚但盈利稳定、持续的特点,需要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例如,建设银行设立的养老金管理公司既可以作为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养老产业基金,向全社会募集资金,投资到有融资需求且成长性较高的优质养老机构中,也可以参与各地方发起的养老产业引导基金,拓展产业客户,培育成熟业态,形成高价值养老生态圈,在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获得资金回报。进一步,可以直接参与养老机构设立、运营,利用信息、资源等优势为企业提供支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引入战略投资人,同时可监督企业运营,防范经营风险。

(三)提升老年群体金融服务水平

第4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关键词:黑龙江;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增速持续上升,成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工业订单需求减少、农业成本增加、经济增长持续吃力的情况下,推动本省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增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对于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提高全省经济增长速度及优化产业结构和吸纳人口就业等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政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质量,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引导,有利于全省现代化服务业向专业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有利于向现代服务业价值链顶部迈进。

1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后期,基于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建立在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上的新型服务业态,大致可以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类。狭义上,现代服务业仅指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衍生出的新兴服务业;广义上,现代服务业包括运用数字化技术、现代管理方式升级和改造后的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呈现出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技术密集度高和能耗低、投入低、污染低的“三高三低”行业特征,核心是为生产者、消费者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现如今,将现代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是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手段。

2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状况良好,呈稳定上升趋势。第一,从发展规模来看,黑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3796.5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6721.1亿元,本地生产总值占比从34.5%增加到50.1%;2019年全省服务业对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高达66.2%,成为驱动本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中,现代服务业中具有代表性的软件业收入由2012年的10.7亿元跃升至2019年的55.9亿元,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由10.0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32.88亿元,房地产业利润总额由2012年的61.0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0.18万元。第二,从就业人口数量来看,全省服务业吸纳劳动力数量2012—2019年增长了1.2倍,就业人口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占比较低,而且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服务业、智能物流业、金融业和软件服务业。第三,从各地区发展程度来看,省内的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等主要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良好,当前行业内细分行业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

3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1现代服务业产值规模较小

近年来,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产值增长迅速,但是占据的市场份额较小,产业发展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可替代性强、产值低、劳动密集度高;而以知识和技术为特点的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链中的核心产业发展不足。目前,全省现代服务业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行业类型分布分散,大型现代服务业数量次之,行业龙头企业匮乏,形成了行业产值规模小、行业种类不齐全、竞争力不强的局面,严重制约着全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与此同时,全省现代服务业内部主导产业、重点产业缺失,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分布体系不科学、不合理,产业集聚现象不显著,无法引起集聚效应,进一步制约了产业发展规模。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全省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结合不足、数字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研发设计、商业咨询、金融服务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而且主要集中于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其他城市行业发展迟缓,区域发展不平衡。

3.2现代服务业从业人才紧缺

人力资本作为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投入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前景。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特征需要大量的人力作为基础支撑,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职业技能高低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黑龙江省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其现代服务业人才紧缺的问题来源包括如下几方面:其一,由于全省现代服务业起步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及时培养所需要的从业人员,如信息技术人才、金融从业人员。其二,由于营商环境不优、政务透明度低导致外省服务业企业对本地投资谨慎,行业人才难以流入。其三,本省的人才政策和落户政策缺乏吸引力,导致人才流入困难;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加剧了行业科研人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高校毕业生的外流,恶化了本地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四,相比气候宜人的南方省份,寒冷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地区就业偏好,导致了全省人力资本整体存量低。

3.3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产业融合程度低

全省的制造业、农业与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程度不高。现代服务业按照服务对象可以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与农业生产前期提供市场需求调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中提供技术升级改造方案及其他辅助生产性支持,仓储和销售环节提供数字化管理、市场营销宣传、现代物流运输,加快了制造业、传统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结合速度,以迅速实现产业效率的改善。根据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模式的指导性分类标准,可以发现黑龙江省在发展智能工厂、“互联网+”工业及柔性化制造生产和工业旅游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对于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引入程度较低;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方式,更多的集中于农业观光、采摘旅游业及智能化培育,融合范围窄。2021年,本地首批拟认定的关于制造业和农业的智能工厂分别有5家和3家。

3.4现代服务业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小

全省实施的产业政策偏向于工业与农业领域,缺少对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的重视,特别是有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政策。现代服务业产业政策主要是针对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意见,集中于居民的健康医疗与养老服务、文化体育服务和法律教育服务业,而对与制造业连接紧密的生产性服务业政策不明晰,没有对研发设计、信息技术业、货物运输和仓储流业及生产性租赁和产业金融服务在先进制造业和农业中的融合方式、结合方向给出指导性意见。另外,对于现代服务业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支持和减免标准界定不够细化,招商引资工作宣传不够,优惠政策力度不大、吸引力不强。

4促进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建设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提高现代服务业集聚度

加快推动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第一,加快对产业种类的补充及产业布局的优化,鼓励产业集聚发展。针对现代服务业,应加紧在全省各市建立相关开发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对企业提供福利政策,吸引企业入驻。第二,立足省内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现代服务业规模,进行科学、细致地规划,正确选择和培育不同的现代服务业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发展,填补短板产业,形成合理完备的产业链条,发挥产业间的联动效应和优势行业的引领作用,增强产业竞争力。第三,在产业园建立合作交流服务站和人才招聘管理点,带动园区内人才流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强企业间学习交流和经营管理模式借鉴,对促进产业内企业的协作发展,引导现代服务业朝着专业化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四,注重园区内的品牌建设,形成品牌效应,增强影响力,有利于带来正向的外部效应,拓展服务范围,宣传服务品质和服务方式,吸引优质客户来访。

4.2深化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制造业融合程度

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建设水平,需要加强现代服务业与各个产业的全面融合,有利于在制造业与农业内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丰富产业向专业化和多样化方面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快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引入,提升工厂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互联网工业和现代化农业,建设智能化物流系统,提高融合度。另一方面,划分开发区,积极引进金融服务、营销推广、研发设计、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入驻,完善配套服务功能,促进先进制造业、农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其实,现代服务业在制造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作为一种“软投入要素”,是提高产业融合的关键。

4.3应用数字信息技术,提高现代服务业效率

加快数字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技术赋能减少产业中的“非进步行业”数量,提高“进步行业”数量,使现代服务业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以文化旅游业为例,第一,将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阶段。将互联网与教育行业、旅游行业等相结合,在产品中嵌入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收集消费偏好以投放产品。第二,将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传播阶段。互联网的低成本传播,使得文化旅游产品普及度变高、利润率提高。第三,将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消费阶段。利用数字技术的反馈评价机制进行信息识别,使得消费者的需求更好得到满足,从而使现代服务业效率得到提高。

4.4建立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以生产知识、提供技术服务为主的产业,所以,汇聚产业所需人才、培养产业储备人才,是解决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不大的重要方法,也是推动本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首先,省政府有关部门应提高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的吸引程度与执行力度。其次,倡导学习牡丹江技术学院的政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联合企业与高校进行定期研讨,联合培养对口专业毕业生,及时有效反馈市场服务业对不同技能人才的需求,向企业提供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政策性补贴等。再次,充分发挥本省现代服务业联盟的作用,联合政府、企业和高校制定产业人才选定标准与现代服务业技能培训科目、范围,建立正规化、合理化的选拔机制筛选高端人才,合理配置人才,优化产业人才结构。最后,鼓励现代服务业在企业内部选拔培育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加强职业技能和行业素质培训,提升企业员工整体水平,每年举行企业间跨区参观、交流学习、合作等社会活动,时刻关注产业发展动向。

4.5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在振兴本地工业、提高农业效率的同时,应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制定好各区域间产业差异化定位,指出现代服务业对于农业和制造业的促进作用、赋能作用,引起市场主体重视。对于现代服务业,应该逐步实行改革,放松具有垄断性质服务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市场竞争,提高现代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建立专门的政策、解读窗口,及时向市场宣传、解答现代服务业政策含义、发展方向,为其营造一个优良的商业环境。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方面入手,对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进行财政和投资支持,对新兴服务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政策;鼓励本地企业以投资、收购、兼并等商业模式,对本地现代服务业进行填补和发展;本地有关政府部门应聚焦重点现代服务业项目,积极释放发展信号,主动联系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中部核心城市服务业内的龙头企业,开展定向招商,引进现代服务业项目。

参考文献

[1]范龙升,王宁.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8):147-148.

[2]高立秋,李宏伟.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9):12-14.

[3]俞军,李德才,王书珍.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路径选择[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6):32-38.

[4]胡晓鹏.嵌入互联网的现代服务业结构升级研究[J].企业经济,2020,39(11):5-12+2.

[5]费丽明.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J].唯实,2019(12):8-11.

[6]寇静,朱晓青.新时代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新思路和新战略[J].新视野,2018(1):43-49.

[7]孙永波,甄圆圆.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5(2):70-75.

第5篇:服务业发展范文

廊坊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现代服务业是廊坊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廊坊市的商贸发展战略以及区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已经使廊坊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现代服务业走廊”这一战略布局初现雏形。廊坊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廊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12.0亿元,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2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880.2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557.6亿元,增长11.3%。2012年4月,廊坊市广阳区28个重点项目集体开工,总投资213亿元。其中,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三产项目,总投资达到203亿元。现代服务业在广阳区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廊坊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现代服务业定位于高端市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在金融保险业中,以引进多种金融机构为重点,加快发展银行、证券、保险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后台服务;在网络经济方面,大力引导家具、建材、食品等大型专业市场,建立现货网上合约交易、网上银行结算、第三方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网上交易平台,突破地域空间、交易对象和交易时间的局限,扩展市场辐射力;在康体休闲产业中,依托廊坊分布密集、品质优良的地热温泉资源,全力培育以温泉为重点的康体旅游产品和旅游景区,重点推进投资300亿元的霸州国际老年温泉健康城项目、投资16亿元的天赐温泉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同时开发农业观光园、农业采摘园、农业生态园为主题的农业生态观光项目,打造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特色的乡土民俗休闲产业建设;在现代物流方面,重点培育燕郊、廊坊、霸州三大物流节点和燕郊开发区、廊坊开发区、广阳、霸州、文安五大物流园区,基本形成包括交通运输、包装加工、仓储配送、信息网络等多环节组成的现代物流大循环系统,把廊坊建设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物流转换枢纽之一。

廊坊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

现代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优点,是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廊坊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要依据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适合廊坊的现代服务业。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和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产业结构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活动以单一的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劳动力在就业总数中占绝对优势;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第二产业大规模发展,工业实现的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三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则经历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最终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对照工业化阶段规律,服务业结构演变同样具有规律性。一般来讲,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以发展住宿、餐饮等个人和家庭服务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在工业化社会,与商品生产有关的生产性服务迅速发展。在工业化初期,以发展商业、交通运输、通信业为主;在工业化中期,金融、保险和流通服务业得到发展;在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型业态开始出现,广告、咨询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旅游、娱乐等服务业发展较快,生产和生活服务业互动发展。在后工业化社会,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业等进一步发展,科研、信息、教育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崛起为主流业态,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根据廊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内容,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廊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围绕四个方面进行战略建设。

(一)利用区位优势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和新的服务模式

廊坊素有“京津走廊之明珠”的美称,环渤海经济带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廊坊市地处该经济带的中心区域,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廊坊应利用区位优势拓展新的服务领域和新的服务模式,在新的服务领域中,要突破消费性服务业,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形成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在新的服务模式下,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产生新的服务业态。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提升民生改善的各项指标,推动廊坊服务业的升级改造,促进廊坊市产业的合理布局。

(二)增大现代服务业比重

“十二五”期间,廊坊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由2010年的35%达到2015年的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由2010年的14%上升到20%。这就需要廊坊不断深化改革,强化需求导向,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与其他行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潜在需求大,发展空间广阔,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廊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商业餐饮、房地产开发、邮政电信、社区服务、文化体育业等服务业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利用外资发展现代服务业

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特别是西方国家经济增长出现低迷,而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外商的眼光对准了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盛行,流向服务贸易的外资也日益增长,现代服务业逐渐成为外资直接投资的热点。此外,作为WTO的成员国,在外资进入中国服务业的市场准入及国民待遇方面均增大了开放程度,流入我国服务业的直接投资大幅增长。廊坊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外资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既可以弥补投入资金的不足,还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学习国际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廊坊在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科技水平,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