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服务礼仪培养全文(5篇)

服务礼仪培养

第1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针对近几年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80%的同学选择酒店管理专业都不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爱好,而是或者分数不够自己理想的专业,或者在可选择的几个专科专业中这个相对容易就业,或者根本就不理解酒店管理专业将来的职业方向,这就决定了大部分同学没有做好为客人服务的思想准备,并且现在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使他们没有了集体荣誉感,每位同学的个性都很强,都想得到别人的给予,而自己却不想付出更多,为别人服务的理念没有.另外,现在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书本理论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更大程度上忽视了服务理念的灌输,导致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上心理落差过大,因为酒店对员工的要求不仅仅是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为客人服务的理念.

2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2.1确立服务意识教学内容

2.1.1做好入学教育入学教育是大学的第一课,上好这一课对学生今后几年的大学生活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开学初,班主任就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强化服务人员的价值理念.

2.1.2开设服务意识课程目前,酒店管理班开始的主要专业课是《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而没有开设《服务意识》课程,在这些核心课程中,主要内容是酒店的运营与管理及一些具体的实务操作,缺乏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这必然会造成教育与实际工作需要的脱节.笔者认为,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服务意识》这门课应该放在必修课中来,并且在其他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以客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其服务意识.

2.1.3在校园内外,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是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大好机会,这时可以安排酒店管理班学生来布置会场、安排座次、提供会议服务.这期间都有老师进行监督指导,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又如,每年的新生入学时,都安排酒店管理班的学生进行迎新活动,培养他们为别人服务的理念.这些都是学生的“实战”过程,也是工作经验积累的过程.

2.1.4加强与酒店的接触第一,要多邀请酒店高级管理人员来校给学生做讲座,传授酒店的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由于他们都是酒店行业的成功人士,学生对他们的话语比较信服,也容易产生职业自豪感.第二,要多带领学生参观高档酒店,了解酒店服务人员的工作流程,深入理解“顾客就是上帝”的信条,体会酒店的工作人员是怎样把服务理念贯穿于工作之中的.第三,建议学生利用暑假、寒假去酒店实习,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结合.

2.2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

由于长期受到“学而优则仕”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多人认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以后从事比较“体面”的工作.而酒店服务业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只为别人服务的行业,认为酒店服务就是每天为客人“端盘子”、“洗马桶”,是“吃青春饭的”,是一种被社会瞧不起的行业.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每个人都是服务员,同时也在享受着别人的服务,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行业,但是“行行都能出状元”,作为一名酒店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仅仅成为一名服务员肯定不是我们的最终追求,但是不管将来的职位有多高,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经验积累.

2.3服务意识的培养

需要学生家庭和社会的重视酒店作为国家的第三产业,属于服务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他人提供服务,是个人价值体现的重要途径,学生家庭和社会必须对此有深刻的理解,支持子女从事服务行业,而不要把酒服务当成“伺候人”的工作.

2.4服务意识贯穿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第2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关键词:儿童创意;培养及孵化;服务设计

一、问题背景

儿童时期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科学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会对其后期创意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部分儿童培训机构把手工制作和绘画技巧作为训练的重点,对于创意能力的培养则稍显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服务设计的方法研究儿童思维创意培养中的利益相关者,构建儿童创意能力培养的服务系统,为儿童的创意能力培养提供平台,可以实现儿童创意的产品化落地,在创意实现的过程中,一步步挖掘、锻炼儿童的创意能力。

二、服务设计方法和工具

服务设计是近几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服务设计的全局性视角能够帮助设计师从全流程体验的角度重新思考复杂的问题,形成独特的设计切入点。服务设计中的很多方法和工具借鉴了社会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相关方法与工具。这些方法和工具在设计语境下,能够帮助设计师重新解构问题。服务设计常用的流程分为共创、构思、概念、原型、测试五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产物,把复杂的设计对象拆解,可以洞见用户及利益相关者的核心需求;构建服务系统,满足用户需求,最终表现接触点;通过制作原型和方案测试,完善服务设计,最终交付执行。在不同的设计阶段,设计师可以灵活选取不同的设计工具展开分析和研究。如:在共创阶段,设计师常利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集体速写等工具;在构思阶段,设计师常利用用户画像、用户旅程图、利益相关者地图、接触点矩阵等工具;在概念阶段,设计师可以使用故事板、问题卡片、系统图、服务蓝图等工具。

三、设计调研

通过桌面调研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儿童普遍具有想象力,很多想法具有创新性。但是,儿童的想法通过绘画等方式表现之后,如果没有后续的渠道对其进行进一步深入和孵化,儿童的想法就容易停留在绘画作品的阶段。在调研阶段,笔者发现可以通过增加社会渠道的投入,让家长和社会机构帮助儿童更好地完成创意能力的锻炼。在此基础上,笔者研究了用户及其利益相关者,制作了用户画像(图1)。通过用户画像可以发现,儿童需要家长持续支持他们的创意,需要专业的机构帮助他们完善创意、拓展知识、实现想法。家长需要可以辅助自己更好地培养儿童创意能力的机构,家长在其中可以承担与儿童沟通、鼓励儿童的职责。设计师可以通过儿童的思维和创造力为自己的设计提供思路,同时能够在设计方向上引导儿童充分表现他们的创意。设计企业可以通过孵化儿童、设计师的创意,为产品提供更多元的创意。

四、设计概念

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儿童创意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一个以设计师为核心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儿童创意能力培养及孵化的服务系统。家长可以在平台上儿童的创意绘画作品,设计师可以挑选其中有价值的作品进行设计改良,在保留儿童核心创意的基础上,考虑设计的可实现性,并通过手绘、效果图等方式,将创意绘画作品转化为概念设计方案。在此期间,家长可以与设计师及时沟通,让儿童参与设计方案的全过程。经过改良的概念设计方案在平台上后,企业可以选择有价值的概念设计方案进行产品化,制作模型或实现量产。通过这一过程,儿童将获得从设计草图到设计产品的全部设计流程的熏陶和培养,有效提升创意能力。

五、App设计表现

该App平台取名“创意集”,由“大脑”“问号”“蜘蛛网”的图形结合而成。App用户主要分为家长、设计师和设计企业三类群体,不同的用户在注册后会进入不同的版面。在进入使用界面之前,用户同意“遵守个人知识产权保障协议”方可进入。App设置有专门的朋友圈、工作台、市集和个人信息版面。朋友圈可以让自己关注的朋友查看动态,也可以针对用户的需求予以相关推荐。工作台上有儿童创意、手绘作品等相关图片。设计师平台、企业平台能够上传照片、视频、进行聊天和沟通。市集主要是供用户进行作品、概念方案和产品的线上交易。针对用户群体,App建立了精简的交互架构,主要遵循简洁的设计原则,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界面的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图标比文字能够更加直观、有效地建立起信息图形与用户认知的映射关系。在色彩选择上,用户界面主要以干净、清晰的白色为背景,采用明亮的颜色搭配,形成有序、指向清晰的色彩系统。

六、设计实践

设计实践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导儿童进行发散思维并利用绘画表达创意。第二阶段,设计师与儿童沟通交流,让儿童的创意思维更加明确,鼓励儿童将创意以手绘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三阶段,设计师利用效果图等形式,改良用手绘表现的儿童创意。第四阶段,邀请儿童参与模型制作的全过程,使儿童了解设计制作的步骤,以开阔儿童的视野,增强儿童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并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增强儿童的创意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2)。为了检验设计概念的可行性,笔者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实践和测试。设计团队赴济南明睿小学、青岛黄岛区隆美美术体验馆、青岛黄岛区蒙娜丽莎美术培训学校,分别进行了多次儿童创意能力培养的工作,利用头脑风暴、思维发散等方法,收集到儿童的创意作品方案100余张。之后,设计团队招募了山东青年政治学院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与儿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在此基础上,对儿童绘画作品进行再设计。很多设计方案经过设计师的转化形成了效果图,部分设计方案在模型阶段转化为实物。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通过多次的沟通,使儿童的创意更加完善,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激发了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在手绘、建模、制作模型阶段,设计团队邀请儿童、家长参与设计,利用多方的资源实现创意能力培养及孵化。基金项目:2018年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于儿童思维创意的产品设计和开发”;2018年度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设计选修课工作坊式教学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韩少华,陈汗青.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理论核心的系统性文献综述.创意与设计,2016(2).

[2]胡鸿,郝代涛,白斐然,等.基于服务设计思维的酉州苗绣品牌升级研究.包装工程,2019(6).

[3]佟佳妮.设计启发——儿童电子绘本设计的创意思路构想.美术大观,2018(5).

[4]宋瑞波,孙晓彤.基于用户体验的莱芜“一线五村”古村落旅游服务设计.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4).

第3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礼仪教育;模式

在我们日常生活交往活动中,礼仪是必不可少且不可或缺的,礼仪是中华民族所追求的,被社会共同认可,能够表达相互尊重。在人际交往中,良好的礼仪能够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在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旅游业是服务行业的一种,在旅游的过程中,消费属于附加行为,同时消费大部分是精神消费,精神上的满足是游客的重要需求,换而言之,消费能够为顾客提供有助于改善个人形象、气质以及举止等服务。因此,在礼仪教育中,应加强对于礼仪服务的重视程度。

1、礼仪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1.1实现旅游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政策的实施者,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培养的有效性。旅游业其实主要提供无形服务,作为提供服务的主体,在与客人进行直接的接触的过程中引发旅游服务,礼仪行为作为最主观的表现,能够决定顾客的好感。因此,应保证良好的礼仪服务,目的在于加强与旅游者之间良好的关系,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服务内容。总体来说,旅游人才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是礼仪,他不仅仅是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要求,更能够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核心素质、核心技能,礼仪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保障。我国加入WTO以来,旅游业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其变得更加开放,同时随着全球多样化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以及普遍,礼仪服务愈发成为了重要的因素,因此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相关行业礼仪人才的礼仪知识足够丰富,同时应保证在服务过程中,保证高尚的礼仪素质、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以及娴熟的礼仪服务技能等。

1.2.专业教育的基础和主线

在旅游服务行业,旅游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不仅对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还对服务能力以及礼仪服务技能进行培养。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对于其专业素养的培养与体现,礼仪教育应作为专业教育的基础开展教学,并且根据学生培养目标与实际就业要求,使其贯穿整个教学周期,开展系统化的学习。

2、礼仪教育的现状

2.1.无完整的课程教学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课程主要是《旅游业务》《前厅服务与管理》等课程,课程的共性是单一的针对某一服务岗位进行教学,存在知识点分散、课程重点不突出的问题。针对目前部分设立旅游专业的高职学校在专业能力培养方向上的不完善的情况,应对课程教学内容展开调查。

2.2.礼仪教育脱离旅游职业技术教育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礼仪课重视实践性,更加注重与对职业礼仪习惯以及礼仪服务技能的培养。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依赖于教师讲授的过程,有限的案例分析和讲练结合,并不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职业环境中。

3、改善礼仪教育的措施

3.1.加强专业教学,培养职业意识

专业教育应该贯彻到学生学习的整个周期内,入学时,应进行旅游专业介绍,扩展学生对旅游就业岗位的了解程度,介绍的内容包括各岗位的职责,胜任工作所需的职业技能及专业素养。在整个专业素质的培养过程中,专业见习、课程教学、模拟实践、实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目的在于通过不间断的教学过程培养职业意识,培养相应的沟通能力以及从业人员个人形象、言谈举止等方面的培养。

3.2.建立环境育人策略

环境对于职业素养的形成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他能够有效地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习惯,包括生活、学习环境、礼仪环境、校园文化等的。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能够有效地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技能的教学,能够充分地使学生培养自身的能力。

3.3.改进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旅游市场的全球性以及专业性使得旅游服务重要性以及专业性越来越强,在此基础上,对于旅游礼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加强对于旅游礼仪的重视程度,并在课程教学中进行体现,提高酒店礼仪、商务礼仪、会展礼仪、会议礼仪等内容的教学,并且应进行情景教学的形式创新,通过师生互扮角色模拟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模式进行礼仪知识与专业操作的教学。

3.4.融入军训与体育教学中

在开学军训的过程中,应加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包括对于学生的行为、体能、意志等进行锻炼。依据旅游专业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对学生军训中的军队训练模式适当改进,引入适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独特培训模式。军训的模式也可以加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科学持续的训练,才能够保证形体的塑造,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设置相应的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形体训练项目为主,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能力。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提升的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对于礼仪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职院校中,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应加强对于礼仪教育模式的研究,不断地完善相应的教学管理过程,包括建立礼仪文明的大环境,加强礼仪教学的比重等,深入的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相应行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润钢.反思我国饭店职业教育[Z].湖南省首届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会议参考资料.

[2]杨宇.酒店服务类专业礼仪教学模式探析.职业技术,2015,(5).

第4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改革

旅游业是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优秀的人才更是求贤若渴。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了迎合旅游行业的需求,必须培养适合各大旅游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各种类型的课程中,“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设置,显得更加重要。这门课程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素质;塑造、完善个人形象;提升企业形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旅游服务行业培养知礼仪、懂礼仪、遵守礼仪规范的优秀的应用型旅游服务人才。这门课程针对性强、实践性明显。

一、“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现实背景

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对硬件旅游服务设备、设施的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但对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培养依靠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胜任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景点景区讲解和旅游行政管理的服务型人才。所以展示良好的服务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展示个人的良好形象,增加服务竞争力方面至关重要。

(三)市场背景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薪假期的增加,人们外出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多。“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来源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各行业竞争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学习“旅游服务礼仪”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进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四)专业教师

旅游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要深入到一线的企业当中去,掌握第一手的资料,才能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实践教学环节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丰富了教学内容,为教与学,理论联系实际铺设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同时使任课教师真正走出课堂,了解旅游行业的真实的问题,提高旅游管理教师的专业素质。[1]

二、“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视程度较弱,进而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的重视程度也不够,“旅游服务礼仪”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基础和保障。但大部分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将“旅游服务礼仪”设置为选修课程,在课程的安排上以理论讲授为主,原来的“礼仪服务礼仪”课程一学期16周的课时,每周2小节课,由于场地和师资等客观上的原因,根本没有实践环节,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二)日常教育管理松懈

从旅游管理专业的日常教育管理来看,“旅游服务礼仪”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肤浅服务形式的教育上,根本没有什么“礼仪社团”、“礼仪协会”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组织的课外活动,所以学生得不到实际锻炼,与社会的服务类企业联系也很少,所以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论教育,导致学生的服务技能、服务技巧和应变能力极其薄弱,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礼仪素养教育欠缺

首先,很多院校将礼仪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或公选课,学生自愿选择学习,这样导致无法对礼仪知识深入、系统的掌握;其次,教学资源不完善,许多院系没有专门的礼仪课程实训教学的教室,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在教室里,而大多数的教室都没有多媒体,这样同学们只能单纯地听任课教师讲授礼仪知识,缺乏直观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另外,有些教师本身也是半路出家,教师素质本身就不达标,这些非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明显带有原专业的色彩,而大部分教师在仪态示范课时,自身的形体和示范就不符合标准,很难给学生以正确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四)没有统一的旅游服务礼仪教材

作为全校公选课程的礼仪课,没有统一的教材,只是任课教师讲授什么知识,学生就听什么,知识体系混乱,不系统、不完整;专业课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教材,也不统一,每学期都换教材,致使每届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学习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不一致。而其他专业开设的“旅游社交礼仪”、“旅游营销礼仪”都是临时确定教材,也是频繁更换。教师必须以教材为依据来讲授课程,频繁地更换教材,学生很难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系统。这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在大一开课,其他的学期,就不再开设了。相关的礼仪课程也没有开设,学生大一学完,到大三或大四毕业时,基本的知识都遗忘了。

(五)重理论轻实践

“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与实践教学脱节,是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原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的讲课模式还是以“满堂讲、独角戏”为主要的模式,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旅游服务礼仪”的课堂教学只是单一地停留在理论讲授层面上,教师用空泛的理论传授知识,学生单纯地记笔记。单纯的授课方式,“问答式”教学模式,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学生仅仅是观众,没有演出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不复存在,理论知识只是浅层次地停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谈不上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最后出试卷,考核形式单一,仅仅以理论考核为主,缺乏实践环节的成绩。学生以追求打高分作为他们结课的标准,严重忽视了参与实践的重要性。[3]

(六)校企合作机会少

高等院校缺乏实践教学基地和相关的合作企业。学生学习的知识无处用,时间长了,就忘记了。在校期间缺乏“仿真”的模拟场景,另外,也没有企业愿意长期合作,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的人才出现了脱节,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一切都得重新开始。

三、“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改进措施

(一)“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从大一入学的第一学期,学习礼仪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二学习专业礼仪知识,引导学生热爱专业课程,大三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旅游服务礼仪”课程设置成专业必修课程。

(二)成立礼仪培训学生社团组织

以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主,积极鼓励其他专业的爱好者,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定期举办大型的服务礼仪表演或礼仪竞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重视礼仪课程

首先,解决专业师资队伍的问题。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必须把知识学扎实,要到相关企业进行岗位培训,把企业需要的相关人才培训的需求带到课堂上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真正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学生也感觉学有所成。其次,把各个系院开设的跟礼仪相关的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也要求所有的在校生(各个专业)在校期间必须学习一门必选的公选课“礼仪训练”。提高对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把全校学礼仪的思想意识深入贯彻下去。最后,建立健全“礼仪训练”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形体训练房,保证所需的设备、设施齐全。开设的礼仪课程一定要用多媒体授课,保证图文并茂,既形象又生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四)确定一套好教材

首先,专业课程的礼仪教材,最好结合专业的特点和需要来确定,而且要完整、有序,层层深入,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确保其实用性;其次,礼仪课程最好每学期都开课,这样能引起学生重视,促进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五)理论和实践并重

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认为“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是同等重要的。首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改变课堂上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

(1)参与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课堂讨论、指导训练、讲故事、角色扮演、辩论等方式。[4]

(2)案例教学模式。这是比较容易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讲授典型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或学生自己来讲解相关案例,让其他同学去理解、感悟,启发思考,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出一般的规律或相关的知识点。[5]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以相关的任务为依据,分相关的几组模块来组织课堂教学。将相关的内容放在一块,以一定的任务为目标,让分组的每组学生来完成既定的任务,最后教师整合教学内容,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这样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模拟导游礼仪的训练,就可以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6]

(4)实践教学模式。“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特点就是实践性强。在校园内成立的各种社团、协会,充分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比如:酒店接待比赛、导游服务比赛等。还可以到企业去参加义务的宣传讲解,真正地学以致用。

(5)专家讲座教学模式。聘请旅游服务行业的专家、经理现身说法,讲授相关的实践知识,弥补实践环节的不足。另外,在课时量比较充足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教学模式,或“讨论式教学模式”等。

(六)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学习一定的知识后,到企业实践一段时间,再重返课堂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发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人才,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锻炼,知道自己哪方面知识欠缺,重返课堂后,会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旅游服务礼仪”这门课程根植于中国礼仪文化传统教学,立足现代旅游服务业。使当代的大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新人,再到专业能手迅速成长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现代教学改革的潮流要符合时展的需求,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知识渊博和实践能力强的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宏宇.新旅游服务礼仪教学方法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135-136.

[2]符江红.《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训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31-133.

[3]刘坤梅.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西藏教育,2014(9):43-46.

[4]伍艳玮.论高校“旅游服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J].现代商贸工业,2014(5):150-151.

[5]谢芳.案例教学方法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的具体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48-150.

第5篇:服务礼仪培养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教学方法

1礼仪教育的相关理论

1.1酒店礼仪

酒店礼仪,是通过了解酒店服务接待工作中的礼貌、礼仪、礼节等常识,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让其学会并且能够熟练掌握酒店服务中可能会用到的服务用语、养成礼貌待客的习惯,来真正地实现酒店的优质服务。

1.2礼仪教育

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在当代社会中,知书达礼,以礼待人应该成为每个人都要有的基本素养。在现在的社会中仍然存在很多不懂礼仪的人,懂得礼仪却不知道遵守的行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礼仪问题表现得极为严重。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应更加注重礼仪教育,才能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

1.3礼仪教育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酒店行业是服务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在校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学生具备酒店业基本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具有运用酒店管理理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胜任工作,成为合格的员工。因此,礼仪教育是培养酒店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2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

21世纪,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酒店行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是高素质的管理者,而高素质的管理者,是在礼仪教育中结合实际操作不断地进行改进做到的。现在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并不能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酒店服务礼仪的教育。使学生走出校园后不能适应酒店的工作环境,对从事酒店行业的热情度不高。

3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

3.1礼仪教育缺少传统文化的内容

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在发展中渐渐被西方的礼仪所替代,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在礼仪的教材中有很多西方的礼仪教育,但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的内容的提及却很片面,并不能展示出我们传统礼仪的魅力所在。中国传统礼仪的“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的教育严重缺失。

3.2礼仪教育缺少实践技能的培训

礼仪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校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自然就缺少了实践技能的培训。在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并没有统一的课程与教材,教材都是由酒店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们自己决定的,对理论课与礼仪课在教学学时上比重的划分是不合理的。

3.3礼仪教育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在我国教学中,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与单一的卷面考核让学生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这样的教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尤其在酒店管理专业中,这样的教学方式过于片面,只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与丰富礼仪教育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改进方法

4.1加强中国传统礼仪的教育

中国传统礼仪对人类文明的促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增强中国传统礼仪教育就要把传统礼仪教育引入到课堂里,课堂教学是学习与训练最重要的决定,是提高传统礼仪教育的有效保证。

4.2开展校企联合活动加强实践教学

学校可以与酒店集团开展校企结合的活动,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去酒店实习,让学生知道酒店从事相关工作应该达到怎样的素质标准,以后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样校企联合的培训才能达到酒店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4.3丰富礼仪教育教学方法

4.3.1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教学就是在一堂课中,教师对本节课中礼仪的重点掌握进行讲解,让学生做一些与相关的礼仪练习,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进行现场的考核。这样可以让学生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来提高教学质量。

4.3.2双向式教学法

教师可以提前分配内容,让学生对其任务内容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在课堂上对其他同学进行讲解,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好的学就是教,只有自己真正的掌握了知识才能教其他的同学,让同学们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4.3.3视听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电脑等视听设备播放视听教材进行礼仪教育的培训,这种教学方法不是单纯靠理解,其借助了感观去理解,感染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4.3.4情景模拟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