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上市的要求范文

企业上市的要求精选(九篇)

企业上市的要求

第1篇:企业上市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 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战略

在我国的现阶段,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受到国内企业的影响,同时受到国外企业的影响,使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在多年的市场营销中虽然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却不能够及时的更新市场营销观念,而传统的、陈旧的市场营销观念与方式会导致企业很难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发展,尤其是当今企业发展的主流是创新,如果企业不能够及时的创新,很难得到长久的发展。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的转变营销观念,通过多种方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其要注重对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从而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我国企业在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现在的市场营销方式当中,很多企业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的策略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对于市场的开发能力有所欠缺,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并且企业的营销手段过于陈旧,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够;其次,很多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观念和管理方法上有些欠缺,由于市场营销的观念与战略比较滞后,使企业的市场营销得不到现代规范化的管理;再次,在很多企业中,市场营销人员的个人素质与专业能力都比较欠缺,从而使企业的市场营销队伍素质不高,在市场营销的道德与素养较薄弱,降低了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二、企业创新市场营销战略的主要措施分析

1、分析市场目标,树立营销理念

在现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企业的生存状况与发展状况都会直接的影响着企业能否继续发展,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状况的主要就是市场营销工作。要使一个企业更加具有生命力与竞争力,就需要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与网络营销方式当中,建立一些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制度,从而能够激励销售人员把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现在的企业市场营销就需要更好的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要想具有更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积极的履行社会责任,在社会中塑造更有益的形象。而企业产品的需求量是由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和规模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与区域性。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并不只是企业产品的竞争,也包括着产品所包含的附加利益上的竞争,企业一般生产出来的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所以在选择与生产时就需要调查市场需求,从而明确市场营销的主要目标。由于产品的价格并不仅仅需要考虑到企业本身生产所需要的成本与所获得的利润,还需要考虑到消费者认为这种产品是否有价值,或者能否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因此,市场营销策略就是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战略,企业需要发挥营销力量,首先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之后从消费者的情感与行动等多方面的角度来制定企业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不断更新企业的营销理念,从而方便消费者的购买与使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产品。

尤其是在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个性化的时代,企业要想创立自己的名牌、更新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价值链的关系,就需要不断的创新市场营销战略,使商品的层次越来越高,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市场营销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竞争对手以及中间商等方面的影响。而市场营销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价格,需要把产品的设计理念与价格都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之上。企业为了实现更多的社会价值,就需要使用当前的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顺应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营销方式,满足市场与消费者的需求。

2、发掘潜在市场,树立企业品牌

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当中,需要注重环境对市场营销的重要作用。企业应该根据市场定位来制定出更加适合的市场营销战略,然后在制定出产品和定价的策略。企业要想在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就应该利用多种途径来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需要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服务、售后等多方面进行认可。企业应该秉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不断进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安全便利并且解决资源的商品,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胜,其先决条件就是要制定出一个良好、合理的营销方案与营销策略。同时,企业需要增强自身的市场适应能力,满足更多消费者不同的习惯与喜好,不断地更新产品的理念与营销观念,从经营方式与经营作风上做出改进,才能够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使企业能够更加长远的发展。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应该有意识的、从最大限度上来满足消费者目前的需要与潜在的需求,从产品自身、产品的定价和促销活动等方面进行市场营销,既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也能够不断的协调买卖双方的供求矛盾。但是要想创新市场营销的战略,就需要不断的坚持,由于不同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同,所面对的市场状况也有所不同,企业需要掌握更多相关的特征与市场形势,才能够制定出更好的营销策略,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3、转换营销模式,建立营销体系

由于市场营销是有规律可循的,企业只要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并结合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就能够促进两者共同的发展。企业需要不断了解市场营销的规律,包括产品的销售市场、产品的市场竞争份额、产品的市场增长率以及产品可能会面临的变化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竞争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企业如果仍然使用传统的销售策略与销售方式,就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势,所以企业不仅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也需要关注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从而不断地对营销模式进行调整,调整成为以满足消费者的主要需求为目的,以不断变化的市场为中心,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策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朝着买房市场所转变,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与提高,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时,就需要综合企业中的各项要素和生产环节,深化销售人员对于市场营销的认识,使企业的营销策略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心理需求与购买动机等方面来制定,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步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而在市场竞争当中,消费者也会随着产品性能、价格等方面的改变而发生着忠诚度的改变,企业需要认识到市场营销的过程和规律,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各方面的需求。

三、结语

总之,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之中,会受到企业自身的生产发展和市场外部的环境变化的影响,企业需要不断地分析自身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用于面对挑战,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创新市场营销战略,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霞.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战略体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1.32.60-61.

第2篇:企业上市的要求范文

一、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重要意义

对区域而言,上市企业的多少已成为衡量地方综合实力强弱和产业经济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有利于资金引进,增加项目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合作机遇,提升城市形象。从而拉动地方经济,促进集群发展,建设税源经济,形成区域资源要素集聚“洼地”。“化工”成功上市,大大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对推促我市企业上市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

对企业而言,上市也是企业自我提高和完善的累进过程。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拓宽融资渠道,降低经营风险,实现再融资;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产权制度;三是形成以股权为核心的完善的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核心管理人员以及关键技术人才,增强发展潜力;四是提升企业形象和美誉度,促进品牌建立;五是投资者通过股票交易实现资产的自由退出,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

二、企业上市的分类、要求与程序

(一)企业上市形式和途径

企业上市主要是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来实现。按上市地点可划分为国内上市和境外上市。国内上市是指企业在国内证券交易所实现上市;境外上市是指企业在国外(包括我国香港地区)的证券交易所实现上市。按上市方式分可划分为直接上市、间接上市和其他形式。

直接上市是指企业以自己的名义向投资人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并且该股票在公开的证券交易所流通转让。直接上市的主要方式是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IPO)。

间接上市是指企业借助其他企业,以非本企业身份的过渡形式达到上市目的。间接上市的方式主要包括买壳上市、借壳上市和造壳上市。

其他方式主要指以发行存托凭证形式进行上市融资,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美国存托凭证(ADR)。

目前国内上市的主要途径:一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A股和B股);二是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以及即将启动的创业板上市。而国外上市对我国企业而言较多的是采用在香港联交所、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以及新加坡交易所等上市。相对于我市企业而言,则推荐香港证券交易所比较合适。

(二)企业上市的基本要求

1、国内上市要求。目前,国内上市主要是上海主板市场(A股和B股)和深圳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一般说,总股本较小的公司多安排在深市上市;总股本较大的公司多安排在沪市上市。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国内证券市场对企业上市的基本要求为:上市的主体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期限最少三个会计年度;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三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或现金流量净额超过5000万元;高管三年内无重大变化,等等。与主板相比,今年推出的创业板,在政策导向上鼓励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如:对净利润额的要求相对放宽,看重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无形资产比例最高可至50%,等等。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企业上市的准入门槛,为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2、境外上市要求。境外上市主要以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中的造壳上市为主。境外直接上市的工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国内重组、审批和境外申请上市。境外间接造壳上市则一般是国内企业在境外注册一家公司,由该公司对国内企业进行控股,再以境外控股公司的名义申请上市,筹集的资金投向国内,从而达到国内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的目的。证监会规定,申请到香港及海外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净资产不少于4亿元。而香港交易所则要求企业过去三年合计盈利5000万港元。

3、境内外上市成本对比。从上市成本来看,海外市场比内地市场要高出不少。据估算,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直接融资成本一般约占融资额的5%以上,而在国外这一比例一般为10%~20%,且境外上市规范性要求高,上市后每年的维护费用也较高。同时,境外公司涉及国内权益购并,受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的严格约束。特别是2007年以来,境外上市的审批程序更加烦琐复杂,控制较以前更加严格。

(三)企业上市基本程序

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以及其他上市法规要求,企业要实现上市,必须进行完成改制设立、上市辅导、发行申报与审核、股票发行与挂牌上市四个阶段。

1、企业改制与设立。在这一阶段,企业所必须完成的项目有:一是账目清理。即聘请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根据企业上市要求,对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账目进行清理、评估,确保企业各项指标符合企业上市要求;二是明晰产权。按照上市方案要求,对经清理评估的企业资产进行股份确权。三是按照公司法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造,新设或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上市辅导。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在提出发行股票申请之前,企业应当聘请具有保荐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以及其他经有关部门认定机构作为保荐人,开展为期1年的上市辅导。辅导内容主要是:一是拟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持有5%以上(含5%)股份的股东(或其法定代表人)的合规性知识学习和培训;二是拟上市公司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基础建立;三是股份公司改造过程中的合规性情况核查;四是股份公司的独立运营性和核心竞争力检验;五是规范与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的关系;六是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内部决策和控制制度,形成有效的财务、投资以及内部约束和激励制度;七是建立健全公司财务会计管理体系,杜绝会计造假;八是形成明确的业务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计划,制定可行的募股资金投向及其他投资项目的规划;九是对公司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协助开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准备工作。

3、上市申报与审核。企业完成辅导期后,由保荐机构对企业上市条件再次进行自核,符合条件的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制定申请文件及材料,向证监会尽职推荐。证监会有关部门对申请文件进行初审,征求发行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的意见,并由审核委员会审核。证监会依据法定条件做出予以核准和不予核准的决定并出具相关文件。

4、股票发行与上市。发行审核委员会同意企业发行股票后,根据证监会规定的发行方式公开发行股票,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办理股份的托管与登记,挂牌上市。

三、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的现实问题

(一)对上市显性意义和内在作用的认识还较模糊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底全市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中,约有50多家达到国家创业板上市的规模、利润要求。但企业的上市积极性却不高,不少业主对上市的认识还停留在“股市圈钱”的陈旧观念之中,相当一部分企主则觉得自己企业现在不差钱,企业有良好的信誉,资金不足可以通过银行融资来解决,不需要把企业交给社会公众来监督和分红,没有认识到比上市本身更具深层意义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在的、长远的利益,这些误区对推进企业上市相当不利。

(二)企业上市成本大风险高

1、企业改制成本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因账务调整增加利润,要补缴企业所得税。如对企业在规定会计年度内,得到的政府扶持政策(中央政策规定免收的除外)必须进行全额反映,并缴纳调增利润相应所得税;在资产评估中,企业资产增值部分需作为利润增加列入企业公积,缴纳企业所得税;二是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所涉及的资产重组、产权变更企业要缴纳相关的税费(如契税和营业税);三是企业在改制前使用的土地,如为行政划拨或租赁,而改制时要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缴纳土地出让金;四是因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企业原有净资产必须予以股份化,并对产权进行明确,对其中分配到个人的股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五是企业用工行为的进一步规范,也增加企业对职工社保、福利等方面支出。上述费用均是属于企业在改制阶段必须支出的改制成本,根据对我市现有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的不完全调查表明,我市企业实现改制所需增加的税收方面成本约在500万元-3000万元之间(一些享受过政府政策扶持企业成本相对更高)。

2、企业上市成本高。企业上市的固定费用(中介费、股票发行佣金等)相对较高,国内上市成本一般占到融资额的5%以上,而香港上市的固定费用至少1000万港币,平均费用为融资额的10%-20%。企业在支付如此多的改制成本以及中介费用后,对上市的可能性却不明确,风险很大,导致企业对上市望而却步。

(三)企业历史性“追溯”风险增加

由于历史性政策原因,我市现有绝大多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均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规范问题,比如税收不规范、劳动关系不完善、社会责任缺位等。由于上市上述问题就会集中反映出来,一是企业历史纳税漏洞显露,需要承担偷税漏税责任风险;二是可能引发劳资矛盾,形成劳动人事纠纷;三是增加了不少原来没有显露的其他社会责任负担,如企业在环保、安全生产、节能等方面的缺陷也会暴露,需要承担新的成本。

综合以上原因,企业在上市融资问题上,虽充满激情却难以落实到行动,国家出台创业板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四、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上市的几点建议

从我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提升发展需要出发,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是势在必行的一种趋势。为更好的推动我市企业上市,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快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凝聚共识,坚定方向。要树立“抓企业上市就是抓机制创新,抓经济结构调整,抓招商引资”的理念。要深刻认识企业上市过程中,股权重组、发行股票、增资扩股等本身就是引进股东、引进资本,而且是低成本、大范围、高层次的增量蜕变过程。企业上市,为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了道路,也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创造条件。要进一步增强政府有关部门单位、重点企业、关键人员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尤其要在企业主、股东、企业高管人员中普及资本市场知识,领悟借助资本市场提升企业发展层次、实现企业裂变扩张的战略意义,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上市途径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和管理飞跃。

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建议市政府尽快成立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牵头责任部门,配备专业人员,落实专项经费,做好企业改制上市的指导和协调。通过建立企业上市专家库,聘请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方面的证劵专家,为我市具备一定上市条件的骨干企业“诊断把脉”、摸底排队,找出“硬伤”,提出整改方向。制定企业上市培育规划,确定上市培育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督查进度。对已具备条件、启动上市程序的企业,建立市级领导挂钩联系制,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企业上市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确保企业实现既定的上市目标。

3、分类指导、梯次推进。企业上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按照“改制完善一批、培育储备一批”的原则,不断加快企业上市推进步伐。一是确定一批运作规范,主业突出,成长性好,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为拟上市改制企业扶持对象。如恒亮蜂产品、红火集团、变压器等加快股份制改造。二是从我市现有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企业中,筛选出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科技含量高、产权比较清晰的后备企业进行培育,推进企业规范运行,制定上市规划,储备上市资源。

第3篇:企业上市的要求范文

论文内容摘要:市场细分在企业营梢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是企业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的前提和基拙。本文通过分析市场细分对企业经营战略选择的重要影响,指出了通过市场细分能帮助企业寻找市场机会,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制定符合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的营销战略和策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市场表现为消费需求的总和,它包含着不同的、千差万别的需求形态。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其规模如何,它所能满足的也只是市场总体中有限的部分,而不可能予以全面满足,不可能为所有的消费者都提供有效的服务。因此,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先寻找其目标市场,并确定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合自己产品的细分市场,然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组合战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市场细分,企业能够向目标子市场提供独特的服务产品及其相关的营销组合,从而使顾客需求得到更为有效的满足。

    市场细分的概念及必要性

    市场细分的概念是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r.smith)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所谓市场细分就是指按照消费者或用户的欲望与需求,把一个总体市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共同特征的子市场的过程。同一细分市场的消费群体,其消费需要和欲望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属于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群体对同一产品或服务的需要和欲望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如果采用的细分依据越多,其细分结果大不相同。市场细分的结果将极大地影响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从而表明了市场细分在企业制定营销策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进行市场细分,选择适合本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需要决策者具有独到的眼光,机遇总是降临给那些能够洞悉市场发展趋势的人。善于从表象看到本质,把握市场脉搏,是选择市场定位的秘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财富快速增加,不断有新经营者加入竞争行列,引起竞争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消费能力,对企业提供的商品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改变原有的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渐趋成熟。但追新求奇等消费心理影响着企业为求得自身生存需要而不断推出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现实是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企业越来越难以把握消费者心理,判断消费趋势的难度大大增加,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巨大压力。于是,许多企业并不把通过市场营销战略来准确制定企业经营策略,通过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特别是市场定位等营销手段来研究发现、寻找潜在顾客,准确把握未来市场机会当成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环节,不愿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未来市场消费趋势的分析上,而是注重短期行为,注重眼前利益,一味地追逐市场热点,盲目生产市场热销产品,哪些产品好卖就一哄而上,盲目跟随,从而导致市场信息失灵,产品供求失衡,企业效益并无好转,企业生命周期大大缩短。

    应当说,在注重企业长远发展的同时,企业追逐短期热点,赚取短期利润实质是高额利润也是整体经营策略的组成部分,但缺乏长远营销战略规划和策略,必定会导致企业经营难以持续、经营困难的问题。因此,为了求得企业长远的生存与发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通过大量、艰苦而细致的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的收入状况、需要与欲望、购买行为、购买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性细分市场。随着市场上新的竞争对手的不断加入和产品项目的增多,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市场细分将有助于企业投资于能够给其带来经济效益的领域,从而避免因盲目投资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市场细分将有助于企业通过产品的差异化建立起竞争优势。即使在较为成熟的行业里,市场机会仍然存在。企业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细分将会发现尚未被满足的顾客群体,如果企业能够根据这一顾客群体的需求特征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服务产品肯定会获得巨大成功。制订有针对性地营销战略和策略并加以调整,最大程度地减少盲目性,把短期利润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有了目标,利润与效益就有了保证。这个过程就是市场细分,发现市场的过程。由此看来,市场细分是企业营销战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决定企业营销成败的关键性问题。

    市场细分在营销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一)为选择目标市场、明确战略定位创造条件

    市场细分是选择目标市场的重要前提和手段,是企业进入目标市场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市场细分的特征是同中求异。通过对目标市场差异化分析,可以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并制定围绕这一方向的营销总体经营战略和策略。如当企业根据心理标准确定消费者大多喜欢“价廉物美”的商品为市场定位的依据时,以价格战抢地盘是许多中国企业营销不约而同的战术选择。事实上靠着这一利器,企业抢过不少的销售额。这种价格战对企业自身的损伤非常明显。导致忽视营销为了盈利的目的而大打价格战终归会失败,因为人才、营销、制造、贸易等方面的成本在不断上升,利润空间会缩小甚至亏本,企业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与必要;与此同时,当客户对我们的认可定位为“超低价格”时,那么企业再想提高售价、增加利润就十分困难,转变这一认识要有一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所以,当企业向国内外高端市场扩张时,企业必须改变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向“中国制造”、“质优价廉”转型,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长久利润。因此,企业应根据市场细分标准,认真分析消费者的多面需求。

(二)促使企业选准合适的未来发展方向

市场细分是企业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主动活动,是企业根据现有资源状况、生产能力、管理水平、销售数量等因素,选准与企业实力相适应的未来发展方向。

    企业根据市场的要求,全面考虑各种内外要素如市场环境、企业实力、产品差异、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竞争对手等,权衡利弊,慎重决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不同的消费者正在通过不同的销售网络系统追求个性化的产品。消费者需要更加方便、简捷、实用、时尚的产品,需要更加安全、舒适、健康、充满人性化的个性服务,人们追求物质利益,追求精神享受,寻找自己的爱好和空间。所以,进行市场细分可以帮助找到企业的目标市场,利用现有资源,提供“个性化”、“专业化”、“一站式”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对已选择的细分市场进行评估,充分考虑细分市场的盈利性、可测量性、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可入性等异质指标,为企业找准目标市场,把握潜在消费需求,发现市场机会。对企业来说,市场细分只是发现了市场机会,但并不等于就是“市场机会”。

   因此,发现和选择与目标市场相一致,与企业的经营目标相一致,与企业的任务相一致的市场机会,是正确制定企业战略计划,保证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不断寻找市场缝隙,对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可以很快产生效益,可以自如进出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许多企业通过市场细分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目标市场的需求差异越小,采取的经营方式和营销手段越灵活,就越容易找到市场的落脚点。因为技术不一定是最先进,适合目标市场就行。要真正进入一个行业并找到好的切入点,还需要经营者认真研究整个行业的现状和机会,尽可能地细分出每一个确实存在的细分市场,并全面考量。

    (三)市场细分是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特点制定营销战略的重要前提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虽然企业费尽心机,采取种种促销手段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但由于其采取的经营方式并不被消费者所认同,因而很难激起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迫使企业依据市场细分的基本要求,在对消费者的适应性上下功夫。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条件,合理选择竞争策略,尤其是要关注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措施,使企业取得主动。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主动对细分市场进行调整,在自己已开辟的市场领域内,引导消费潮流,把握消费趋势,不断开发引进新的产品,营销创新,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由此看来,如何细化经营、细分市场,在竞争中取胜,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不断发掘消费者潜在个性化需求与欲望,不断改进和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根据需求变化主动调整营销策略,而不能等待竞争对手赶上或超过时才被动应战,或以“别出心裁”的概念与手段来“创造”短命市场。由于消费者具有“喜新厌旧”的本性,任何一个品牌如不经常进行维护、注入新的元素,就很容易老化,进而被消费者抛弃和遗忘。

    显然细分市场有许多方法,但是并非所有细分方法都能行之有效。因此,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制订市场营销战略的出发点,研究并认识消费者行为的特点以及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各种因素十分有必要,市场细分的标准已经变化,很多企业还是简单根据人们的年龄、性别、职业等进行细分,但是是否有效?好像一万种产品都是沿用同样的细分标准。实际上,市场细分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效性!因为,“销售获利是营销的本质”,要建立一切围绕消费者出发的经营理念,不断给予消费者最充裕的购买理由,让产品的使用舒适性成为核心卖点,这才是营销攻坚战中无坚不摧的利器和制胜的法宝。

第4篇:企业上市的要求范文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统计应该是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以企业发展为目标的企业管理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目前企业统计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统计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企业统计的服务方向不能完全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目前企业统计的服务方向依然是以为上级服务为主,企业的统计工作往往也只是填一填统计报表而已。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实践,这种企业统计模式、统计内容和统计地位与企业进入市场后对统计的要求大相径庭。

(二)企业占有的统计信息不能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目前企业占有的统计信息仍以纵向为主,并且信息量小,超前性、预测性信息比重小;缺乏从动态上评价、分析、监督、预测市场及企业运行过程,难以满足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企业统计方法、统计分析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要求

大多数企业统计仍以搜集、整理内部数据为主,缺少对外部市场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加工分析,不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难于通过统计来控制和协调企业与环境的平衡,达到企业在变化着的环境中协调发展的目的。

(四)企业统计基础建设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的信息工作快速、及时、准确,才能抓住机遇,在竞争中取胜。由于长期以来企业统计主要为国家宏观管理服务,企业统计的基础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如地位低、队伍不稳、素质差、数据质量不高、硬件投入不足、软件开发不够等,使得企业统计与在市场激烈竞争条件下信息灵敏、工作高效的要求不相适应,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五)统计指标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

国家和行业统计部门制定的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是为满足宏观经济管理需要服务的。企业是微观管理,企业为确保经营决策的正确性,需要更全面、更具体、更准确的统计信息,而现行的统计指标体系不能做到这一点,影响了企业对统计信息的信心。

二、企业统计改革的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为企业全面走向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市场竞争又是激烈的、无情的,从而对企业和企业统计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充分发挥统计在企业中的作用,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调整服务方向,以内为主,内外兼顾

企业作为自主生产、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济实体,必须了解市场,随时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本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统计的服务方向也要随之转变,一方面要与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相统一,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与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相统一,满足市场主体――企业经济运行的需要。在两方面统一的过程中,要以内为主,内外兼顾,充分发挥企业统计的职能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企业必须更新观念,变要我统计为我要统计,重新认识统计的职能和统计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到企业的统计行为源于企业的利益,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保证政府基本统计数据的获得、加工等前提下,随时采取符合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统计行为,准确、及时地为企业提供外部市场信息和内部管理信息,为企业制定正确的生产、营销、竞争和应变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将企业的生产型统计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统计,将专业型统计转变为综合型统计,通过实施各种行之有效的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发挥信息主渠道的作用,使统计真正成为企业科学管理的工具。

(二)转换工作职能,充分开发和利用统计信息资源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化管理的发展,企业统计工作的任务必须从单纯的信息、咨询、监督、服务等职能进一步向预测、监督和参与企业决策职能发展。首先,企业统计一方面要按企业信息流转程序建立内部统计信息系统,形成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另一方面,应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企业外部信息联系,通过对原材料供应、产品的价格、产品的市场定位、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的发展潜力等进行量化分析,使企业的决策者能够掌握大量的内部和外部信息。其次,根据市场经济特点,采用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调查方法,开展市场调查和企业外部环境统计,搞好市场分析,知己知彼地参与市场竞争。

(三)按照“快、精、准”要求,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快”是“快速”,就是要快速提供统计信息,这是市场经济对统计工作时效性提出的更高要求。“精”是“精炼”,指的是所提供的统计信息精炼而有针对性,是经过提炼的统计精品。“准”是“准确”,指的是要把统计数据和信息搞准,实事求是,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快、精、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工作的基本准则,体现了市场化大趋势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三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要搞好统计工作,发挥统计的作用,必须做到“快、精、准”结合。企业统计应提高统计分析深度,树立企业统计新意识,对数据资料加大科学预计量,对经济形势加强预测分析,按“快、精、准”的要求为领导决策及早提供资料建议,使统计真正起到“雪中送炭”作用。

(四)健全企业统计机构,加强企业统计力量

统计工作不仅要能够直接联接企业内部各生产机构,而且要直接联接企业决策机构、管理机构、营销机构,更要广泛联接与本企业有关的社会机构,企业统计机构必须是企业领导人直接管辖下并直接为企业发展决策服务的专门综合管理机构。搞好企业统计工作,需要懂信息技术、熟悉市场,并能进行市场调查和搜集市场信息的“外向型”统计人员;需要熟悉政策,具有统计预测能力,并能进行科学统计分析研究的统计人员。企业统计人员应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精通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手段,能够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信息搜集、处理和信息传递,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管理、决策搜集信息,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发挥统计的预测、监督、调控等各项职能,使企业统计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础。

(五)强化企业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建设

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企业统计中,就可以使企业统计工作建立在精确、快速、高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之上,实现统计报表处理和统计分析研究、报告写作计算机化。这样不仅能高质快速地完成上级统计部门布置的统计报表、普查等任务,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让企业统计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方面去,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市场动态,发现市场机会,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六)建立适合本企业经营管理的统计指标体系

第5篇:企业上市的要求范文

中国高科技企业融资包含四方面 内容 :第一,中国高科技企业融资的渠道;第二,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策略,亦即如何结合各种融资渠道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融资;第三,中国高科技企业海外上市的策略和要求;最后,中国高科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一、融资渠道

目前 ,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创业资本、资本市场和银行贷款。最近一段时间国内谈论最多的是创业投资和公司上市,企业能否在国外上市,应该上市还是另外谋求融资或银行贷款等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实际上在不同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资金需求或者在不同市场情况下,为了不同的目的,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融资策略;不能一概而论,也没有统一的答案。

作为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家,应该了解不同融资渠道的特点和要求。首先是创业资本的特征。创业资本是由专业人士管理的基金,用于新建高速成长和极具发展潜力企业的股权投资,创业资本只占投资企业的少数股权,但它不是一个被动的投资者。创业投资家往往会亲自参与企业管理,凭借其以往的投资经验来协助企业发展,以获得最大的企业价值。创业资本的投资周期一般较长,三到七年的时间,需要以退出的方式结束他们的投资。退出是一个通过套现获取回报的过程。一种退出方式是企业上市或收购兼并:上市企业的投资资本可以在市场上出售;收购兼并是将投资股权转让给企业创立者或其他投资者。由于创业资本所承担的风险较高,所以期望的投资回报也相当高。当今众多成功高科技企业,比如微软、英特尔、太阳、康柏、苹果等发展的初期都曾通过创业资本获得投资。

中国高科技企业融资问题在今年才获得广泛关注,国际适用的融资工具也是刚刚被国内高科技企业了解,因此外国创业资本在中国的投资案例屈指可数,只有四通方利、金蝶科技、爱立信和瀛海威等少数几例。中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建立专门的创业投资机构,如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和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等,为高新科技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和担保;一些地方政府附属机构和地方政府发起的投资公司也开始从事创业投资;此外,中国各高科技园区设立的创业中心也具有创业投资性质,然而,目前中国还未形成成熟的创业投资体系。主要问题包括:

第一,不同于西方以私人为主的创业资本体制,中国创业投资的机构以官办为主;

第二,创业的资本来源不足,规模较小,高科技园区的创业中心更缺乏实力;

第三,投资方式以信贷和信贷担保为主,不同于西方创业资本以股权投资为主;

第四,缺少市场化的投资机制,既缺乏高科技项目的来源,又缺乏筛选、鉴定高科技项目的能力,创业资本缺乏一个灵活有效的套现机制。

资本市场是高科技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之一。对于中国高科技企业而言,A股市场仍然是目前主要可以利用的市场。从1997年A股市场掀起了高科技热潮以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在A股市场上市,如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清华同方,另外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也通过买壳上市,四通、方正和联想等公司以红筹股方式在香港上市。除主板市场以外,香港将在今年推出创业板市场,适合处于创业阶段的高科技企业上市,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将拓宽中国高科技企业在海外上市的渠道。美国的NASDAQ市场为推动美国高科技的发展作了重大的贡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其成功上市的案例。据报道,NASDAQ正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商讨今年挑选三到六家企业上市。

另外一个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商业银行的理想贷款对象是经营稳健、财务风险较低的企业,而高科技企业尤其是处于创业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承担的风险极大,银行贷款的收益只是固定的利息,在风险和收益不兑现的情况下除非创始股东有足够的资产作为抵押,否则创业高科技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另外中国高科技企业规模比较小,资产额也较低,其中不少是民营企业,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即使获得商业贷款,其成本也很高。中国政府为推动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已采取措施鼓励银行向民营高科技企业贷款;因此,中国高科技企业的贷款环境将会有所改善。成熟高科技企业在具备了稳定的产品和市场,良好的前景和稳健的财务状况后会有机会获得银行贷款。

三种融资渠道各有其特点,从风险回报的角度来看,不同的投资者应承受的风险不同,要求的回报也不一样,风险资本是高风险高回报,股票投资的风险高回报也高,银行贷款只能承受较低的风险,要求的回报也比较低,一般只有固定的利息收益。

从资金规模来看,资本市场汇集了基金、机构投资者和散户的投资者,所能提供的资金规模比较庞大;风险基金由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小部分投资者提供,规模比较小;银行贷款根据不同情况提供少量或大量资金。

从参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者往往要积极参与公司的管理,股票投资者一般不会参与公司日常的业务,商业银行也绝对不会参与公司的管理。

从退出变现的角度来看,风险资本以上市和转让投资退出,股票投资者在市场上投资股票,商业银行以回收本金利息退出。

中国高科技企业在确定融资策略时可考虑的范围很广,包括经济和非经济的因素。经济因素包括外界因素,如企业未来的融资优势,吸引力以及价值;这里还有一些主观因素,如高科技股东对融资成本的判断和接受的程度。就非经济因素而言,高科技企业股东会可能会考虑自己投资价值的变现、资产和投资的安全性、提高企业知名度以及对员工利益的照顾和奖励等,这些非经济因素有时会对高科技企业选择融资产生重大 影响 ,但过多考虑这些非经济因素,忽视企业发展最根本的目的,对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融资策略

股东在选择不同融资渠道时,应该衡量自己企业的特点、优势和对资金提供者的吸引力,考虑不同融资方式对企业融资量、筹集资金所需时间、融资成本的影响。

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成五个阶段。第一个是创立阶段,在这个阶段,新发明和新技术已经产生,需要对产品和市场进行可行性 研究 。企业尚未投入生产,资金需求量比较小,但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大;第二个是研究和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经过对新产品的不断研究和开发,产品已经符合市场需求,企业资金需求量比较大,风险也很高;第三个阶段是市场导入阶段。在这个阶段新产品进入市场并被不断推广,发展潜力已经初步显现,企业开始获得销售收入,风险减小,但仍然需要大量资金来扩大生产和组织销售;第四个阶段是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新产品被市场接受,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企业开始盈利,风险降至很小,但是需要巨额资金来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第五个阶段是成熟的阶段,市场已经稳定,企业大量地盈利,资金需求相对稳定。

高科技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融资渠道的特点进行融资:创立阶段由于风险巨大,难以吸引外部投资者,但由于资金需求不大,一般创业者个人投资就可以满足,也有一些风险基金在这个时候进行投资,这被称做种子投资;研究和导入市场阶段由于风险大,上市和银行贷款几乎不可能,风险资本正好可以满足这个阶段对资金的需求;增长阶段由于业务发展迅速,企业开始盈利,前景已经很明朗,风险比较小,企业有机会进入资本市场获取大量资金,以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此时一些商业银行愿意提供贷款,同时一些风险资本也进行投资,上市以后,风险资本一般会退出;成熟阶段高科技企业和其他行业的成熟企业类似,以资本市场和银行贷款作为融资渠道,风险资本基本上套现退出。

基金需求量也是高科技企业寻求融资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应针对企业特点,根据资金需求量来确定融资策略,未雨绸缪,作出资金预算,并根据不同融资方式所需时间和市场情况来进行策划。例如,创业阶段所需资金量不大,融资可以通过担保或抵押获得银行贷款解决;创业者还应考虑融资的成本和回报因素。银行贷款、债务融资和可换股债券要求固定回报,这些资金的提供者不会与创业者分担风险,但也不能共享收益。创业投资承担高风险又追求高回报,有苛刻的要求,对创业者来说,风险基金投资者对企业的股值一般很难出现偏高甚至失重的情况,相比之下,上市的企业股值最高,融资成本最低,而且筹集基金量最大,但是资本市场投资者也对上市企业有严格的要求,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合上市。

在确定融资策略时,创业者还要考虑融资所需的时间和灵活性。一般来说能否取得银行贷款,取决于 企业 的资产状况和还贷能力,较少受外界资本市场因素的干扰,而上市时机较易受外界资本变动的 影响 。由于从开始筹备到上市发行一般需要四到六个月的时间,国际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因素更加重了上市的不稳定性。风险投资也需要一定时间进行项目评估和取得内部审批。虽然不象上市受外界资本市场影响那么大,但很多风险投资都以上市作为主要套现方式,所以对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预测,对风险投资者的投资决定来说非常重要。高 科技 企业创业者在作出融资计划时,需要全盘考虑,甚至准备在某些情况下牺牲短期利益以获得长期较大的利益。经常有些企业界人士和我们商讨企业在海外上市的可能性,我们坦白的告诉他们,现在不是上市的好时机。这家企业应该在现阶段引入风险投资,争取在未来一两年内上市。因为有些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业绩不够稳定,市场份额不大,管理不够成熟,基本结构不合理,根本难以达到短期内上市的要求,利用风险投资则可以提高效率,对企业长远 发展 和未来上市大有好处。有些风险投资基金侧重于较长期的投资,希望通过注入资本金、改进管理和开拓市场使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规模的发展,然后上市套现获取厚利;表面上看与上市相比,风险投资者以较低价格入股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创业者付出了较高的成本,但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无形影响,如提高知名度,对投资者大有裨益。

三、 中国 高科技企业海外上市的策略及要求

了解如何利用海外上市融资非常重要,不仅对正在操作上市或者打算在短期上市的企业有很大的意义,而且对正在策划风险投资的企业也有密切关系。如上所述,许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时,都要考虑未来一段时间投资企业上市套现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甚至会影响到投资项目价格的评估。我将从香港市场独特的优势,国际投资者对上市企业的素质要求,上市应当注意的 问题 ,以及上市时机的掌握等四各方面加以介绍。

香港市场上市获得的独特优势包括:第一,全球主要的投资基金和机构都集中在香港,把香港作为在亚洲、特别是大中华地区的投资基地;第二,香港与大陆在 经济 、贸易、文化和地理上的联系最为密切;第三,香港的专业机构如投资银行、律师、 会计 师、评估师大都熟悉中国业务,香港媒体对大陆的经济和其他方面有广泛的宣传报道。可以说香港市场已形成一个红筹股和H股等中国股票的板块,有大量专门的中国股票销售人员和 研究 人员,所以中国股票在二级市场流通性比较高,远远超过同期在纽约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上市挂牌的股票。以往香港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以 金融 、房地产、贸易服务为主,为了改善香港的经济结构,提高香港的长期竞争力,香港政府计划建设数码港,推动香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世界上一些重要的高科技公司纷纷看好香港高科技发展的前景,微软公司和香港电信宣布了合作计划;英特尔公司总裁认为香港在金融、贸易、基础、电信、基础设施、人才、基金等方面的优势使香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极具潜力。随着香港高科技产业的起动,香港市场上与高科技或与 网络 有关的股票受到投资者追捧。香港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科技类股票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选择在主板市场还是在二板市场上市,相对比较简单,企业只需要把企业状况同主板市场和二板市场的主要要求相对照,符合那个市场的条件就可以在那个市场上市。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业务发展、财务状况和组织结构都比较成熟,二板市场上市公司一般是创业阶段的公司。在主板市场上市的要求比较严格,二板市场的要求相对较宽松,但在信息披露、公司管制等多方面有进一步的要求。中国高科技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大部分高科技企业还在创业阶段,二板市场将会成为主要的关注点。

有些人认为只要是高科技,上市就会成功,但是事实并不尽然。一个企业要想上市成功,必须满足投资者的基本要求。投资者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行业、业绩、前景和管理四个方面。不同的行业在不同时期都会受到追捧,这代表了投资者口味的变化。 目前 高科技股票容易受到投资者追捧,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缺乏真正的高科技企业,因此中国高科技股票上市应该比较具有吸引力。高科技牵涉很多行业,包括:网络、电信、生物化学等。投资者会 分析 各企业所处行业和产品的不同情况进行决策。此外,上市公司对其优势、弱点、机会和威胁的分析也可以使投资者更容易相信企业发展的潜力。

业绩方面,通常认为企业赚钱就能吸引投资者,但并不一定。企业有强大的盈利能力固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盈利的数值和资产负债的稳健性。营业数值往往体现为业务是否稳定增长,若营业额稳步增长而营业比例同样向上,则表示企业业绩比较可靠。除此以外,主营业务必须突出。财政状况是否健全主要来自对资产负债的分析,所以创业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往往盈利较小,甚至于没有盈利,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业绩。只有那些行业概念比较突出,营业额和盈利前景显示可以高增长的高科技公司才会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企业的前景好表现为所处行业具有发展空间,企业本身在该行业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多更强的优势。

管理方面必须要做到:一是管理专业分工,企业内各主要部门由不同的专业人才负责;二是管理层必须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变化;第三,管理层、骨干技术人员保持稳定。

四、海外上市应该注意的问题

公司的架构必须简捷,企业的股权变化必须清晰,以避免出现不正当的关联交易和不易披露的问题。披露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是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运作最直接的 方法 ,披露资料时,要做到不夸大、不遗漏,决不能有不尽不实的披露。为了确保招股书 内容 的正确和董事责任的保障,企业应配合保荐人和律师进行验证。企业盈利增长可分成两大类:有机和无机增长。有机增长指公司本身业务的内部扩张,是 自然 的发展趋势,也是吸引投资者的关键;无机增长指公司通过收购兼并产生的规模上的增长,但收购兼并的机会不可强求,投资的回报率依据收购价格而定,故无机增长很难测试;很多高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收购兼并一些具有特定技术优势的小企业,这类收购如果能比企业自身研究开发产生更大的效益,也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筹集资金的用途必须明确和合理,并且可以为公司带来显著收益。使用资金的回报必须有合理的测算。公司上市后要依据招股书的披露使用筹集资金,紧密遵从联交所的要求进行有关资料和股东董事的披露,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和兴趣。发行股票的时机和效果,对发行的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掌握上市时机非常重要。把握良好的上市时机不但可以提高发行使用率,而且公众认购的反应也比较热烈,反之就会导致发行定价低甚至发行失败。企业上市必需的准备很多,包括重组 法律 、会计方面的准备,监管机构和联交所的审核等,企业必须尽量配合各中介机构的按时完成。优秀的财务顾问和保荐人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企业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和掌握上市时机。

第6篇:企业上市的要求范文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市场营销是企业管理中的命脉,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现代营销战略家阿尔。拉依斯曾经论述:“市场营销是一场战争,敌人是竞争对手,顾客是赢得胜利的基础。”从早期的快餐业、饮料业到近年的电脑业、汽车业以及房地产业,都反映出市场营销的“战争”特性。这种战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以价格、渠道、媒体、促销等为武器的战争。它的胜负不取决于武器的先进,而取决于正确的营销策略以及高效的营销管理能力。

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观念,企业应当采取恰当的营销策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争取在技术、产品和服务上能够独树一帜,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拾遗补缺策略,避开与强大竞争对手的直接对抗,将其位置定于某市场空隙,开发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人生产经营,但消费者确实需要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实践证明,积极地寻找市场空隙,充分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利用经营机制灵活的特点,进入其他企业尚未涉及的新兴的市场领域是企业在竞争中得以继续生存并成功的原因之一。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企业只有从事有特色的营销才能站稳脚跟。实际上,特色就是优势。在营销过程中,企业要想方设法保住自己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内的优势,并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优势,形成优势经营,莫因小而不为。第一,突出产品上的特色。在产品的型号、规格、花色、包装上另辟蹊径,使产品表现出差异性。在实体产品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或是以开发具有特色的新产品取胜,或是靠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企业形象取胜,或是以物美价廉取胜等。如我国向西方国家出口的玩具,现代化的玩具目前尚不能与西方各国抗衡,但具有民族特色的玩具――布缝小狮、小猴、熊猫等,小巧玲珑,别具风格,深受各国儿童的欢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第二,突出技术上的特色。如拥有专利技术,专有技术或多年研究出来的精良技术,永远处于领先地位,其他企业无法跟上。第三,突出市场上的特色。比如占领特定的目标市场。有家经营平淡的小型女装店,在改为专门产销中老年妇女服装后,从此生意红火起来;如与客商关系融洽化,使客户非我莫属;保持客商多元化,东方不亮西方亮,保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其次,要加大力度做好营销管理工作。市场营销策略侧重于企业整体目标战略,但最终仍然是要通过产品的销售来实现的。因此,在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之后,我们更应注重高效的运作能力,进一步加强营销管理。对企业来说,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企业最长久的保障。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企业还要发掘需求,引导消费的潮流。其次要满足经销商的需求。所以企业在制定营销政策时要知道经销商的需求是什么。经销商是要长远发展,还是要短期赢利。企业制定政策时候,要考虑到经销商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从企业自己出发,毕竟在有些行业,经销商是不可或缺的。经销商也有发展阶段,他在创业阶段需要你给他指点与支持。当他的网络已经形成,管理基本规范时,他最需要的就是利润。不同发展阶段,他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企业要针对经销商实际需要不断制定出符合经销商的销售政策、产品政策、促销政策。再次要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有那些呢?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说白了就是可持续赚钱。企业可以短期不赢利,去扩张,去追求发展,但最终目的是赢利。所有的人员、资金、管理等都是为企业实现持续利润的手段。按照营销理论,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有不同的需求。市场孕育期,企业开发了创新产品。企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要迅速完成资金的原始积累,另外要迅速打开市场。所以此时企业可能采取急功近利的操作手法,可能采取的政策是高提成、高返利、做大户等。市场成长期,企业飞速发展,出现了类似的竞争对手。因此企业要用比对手快的速度,扩大市场份额,占领市场制高点。可能采取的措施是开发多品种、完善渠道规划、激励经销商等。市场成熟期,在市场成熟期,企业需要延续产品的生命周期。企业要追求稳定的现金流量,同时还要开发其他产品。这时企业要不断推出,花样翻新的促销政策。市场衰退期,企业要尽快回收投资,变现。从上面简单的生命周期描述中,我们看到,不同时段企业有不同需求,满足企业需求是第一位的。营销管理是对企业需求的管理,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根本。所以作为营销决策者首先要考虑:公司现在需要我做什么?股东需要我做什么?”然后在具体落实企业需求的过程中。另外就是要满足终端的需求。很多企业强调“终端为王”,终端也确实成了王。某些特殊地位的“超级终端”索取进场费、店庆费等就不说了,有些中小终端---超市动不动就玩倒闭。按照目前的渠道发展趋势,终端不做不可,关键是如何去做。所以很多企业都有终端策略,制定区别于经销商的终端政策,满足终端的需求。做终端的办法,很多企业不一样,宝洁公司的市场人员就只做终端的维护和支持,而不管窜货、不管价格。在宝洁眼中,终端比经销商更重要。毕竟是终端的三尺柜台决定了厂家的最终成败。任何营销政策,最终都靠销售队伍来贯彻,销售代表执行力度的大小,可能比政策本身的好坏更重要。营销竞争是靠团队的,所有的经销商、终端、消费者的需求,都要通过销售队伍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有哪些呢?无外乎生存和发展,销售队伍对合理的待遇有需求,对培训机会有需求,对发展空间有需求。因此企业要在不同阶段,发掘销售队伍的需求,尽量来满足他们。在上面说述几个需求中,消费者需求是根本,是营销管理的出发点。其中营销商的需求、终端的需求是串联的,一个环节没满足,就会使营销政策的执行出现偏差。做为营销管理者,要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来考虑营销问题。优秀的营销管理者,要善于分析这五个方面,善于平衡这五个方面的关系,取得营销的最佳业绩。

因此,对于现代企业,我们应科学的加强管理,探寻企业最佳经营管理方法,实现经营最佳管理。

第7篇:企业上市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云南石化企业;市场营销;制约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26-02 有效的市场营销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然而,云南石化企业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对市场竞争经验的积累十分缺乏,市场营销相对滞后,在当前国内石化市场逐步放开的情况下,一系列制约因素也显现出来。为应对挑战,提升石化企业市场占用率,石化企业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更新营销观念和手段,完善市场营销网络,提高营销服务水平,培养和引进高端营销人才,建立完善的营销创新激励机制,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消除制约石化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推动石化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1 云南石化企业市场特征分析

1.1 典型寡头垄断型企业市场结构

目前,石化企业属于垄断行业局面,云南石化企业也不例外。尤其是中国石油企业,尽管国家已经逐渐放松对石化市场的管制,引进竞争机制,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石化市场门槛依旧很高,所以,石化企业依然属于典型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

1.2 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从国内需求来看,近年来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势必带动石化企业发展,增加市场需求量。从国际需求市场上看,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有20多条出境公路,是全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又是我国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及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对石化产品需求量巨大。由此看出,云南石化企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2 云南石化企业市场营销的制约因素

目前,云南大多数石化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市场营销的本质,缺乏市场营销意识。比如中石油,如今油价节节攀升,外资石油企业持续渗透,民营资本积累逐渐雄厚。存在着一系列制约云南石化企业发展的因素。

2.1 观念因素

营销观念淡漠,调研意识缺乏。目前,云南石化企业处于垄断地位,重生产,忽视营销,市场营销工作相对滞后,市场营销观念也非常淡漠。同时,缺乏市场调研能力,一些石化企业从未真正做过系统、深入和专业的市场调研工作。对竞争对手的信息不了解,对顾客的需求不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误解与矛盾。这一因素已经成为制约石化企业发展的最大内部阻力。

2.2 人才因素

营销人才紧缺,人才机制不健全。石化企业没有完善的组织架构,对大型销售活动难以进行统筹管理,各营销部门工作难于协调、配合力度不够。另外,石化企业营销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专业营销人员紧缺,不能适应市场开拓需要,大多营销人员不能做到既了解企业产品的性能,又懂得市场营销技巧,不善于进行市场调查和售后服务。同时,由于缺乏相关人才激励机制,一些石化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不够,导致有经验的营销人才流失。

2.3 产品因素

主营产品单一,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随着石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迅速改变,对石化企业的产品要求也逐步趋向多元化。一些经销商采取多种营销策略,如低价、赊销、返利、赠品等,又进一步加剧了石化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从成品油市场来看,成品油消费涉及民生,我省成品油价长期维系在高位运行,与国际油价波动呈现跟涨不跟跌的态势,使得石化企业备受媒体和舆论关注。一旦消费者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或者在销售服务中出现问题,石化企业便容易陷入舆论漩涡。

2.4 服务因素

服务意识差,缺乏主动式服务。目前,石化企业处于垄断行业地位,尽管国家已经逐渐放松对石化市场的管制,引进竞争机制,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石化市场门槛依旧很高,大多数石化企业缺乏主动服务意识,总是等待顾客上门购买自己的产品,其它关联产业产品服务更是不能满足顾客需求,比如:云南大部分地区加油站没有云南特产销售服务、便民充值服务等。石化企业的服务意识较差这一因素会导致企业失去市场营销宣传优势,从而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2.5 网络因素

网络宣传不给力,电子商务没搞活。目前,许多石化企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展示了企业形象,更新了企业自身的行业信息和新闻信息,部分企业进行了网上营销活动。但在具体的网络营销活动中,显现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石化企业关于产品信息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容易被忽略。根据调研,大部分的石化企业对于网络营销的认识与概念相符,但网络宣传力度不够,一些企业领导人认为只要在企业网站上展示了自己的企业形象、提供一些相关信息等就是网络营销,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开展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营销活动,不应与传统的营销活动脱离开来,它属于企业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的营销活动我们也要在网络中大力宣传,尤其是电子商务方面,云南石化企业根本不重视电子商务营销,没有让电子商务活动开展起来,以盘活整个营销活动。

3 解决石化企业市场营销制约因素的对策建议

针对石化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上述制约因素,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进行应对。

3.1 更新营销观念,做好市场调研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石化企业不可能长期处于优势地位,必须转变观念,尤其是更新营销观念。(1)树立全员营销观念,市场营销不能认为是营销部门之事的理念。应该是多部门联合齐抓共管。企业所有员工必须积极参与到市场营销中来。(2)树立市场营销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双赢关系”的理念。市场营销工作从来不是企业内部的事情,它涉及到员工、顾客、企业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市场营销本质就要与这些利益相关者构建长期的、稳定的、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不断给利益相关者提供增值服务。

石化企业必须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收集重要市场信息,通过对市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把握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趋势,而且将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分类并传递给产品开发部门,以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收集市场信息也是石化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开展营销活动、参与市场竞争前提和基础。从市场调研中提炼出反映市场和营销活动特性也反映了企业的软实力,具有一定规律的数据与信息也将会对经营决策起到指导和参考作用,方便企业及时挖掘商机,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3.2 健全营销机构,培养营销人才

营销管理机构要不断健全,才能适应外部环境,应对市场变化、市场需求,营销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协调和控制各部门的功能,使市场营销效益最大化。营销机构完善,才能将企业产品推销出去,让企业获取最大利益。

人才是石化企业发展的关键,石化企业应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技术人员充实营销队伍,并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管理,要规范企业的营销行为,提高营销效率。如:建立基层营销干部凭业绩晋升机制,建立“管理干部能上能下、末位淘汰”机制,建立员工定期培训、建立员工激励奖励等机制。从而优化企业队伍结构,提高营销人员素质,留住营销人才。

3.3 直面消费需求,推出优势产品

营销活动是从了解用户需求开始,到满足用户需求结束的一个循环。市场营销全部活动的出发点是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石化企业来讲,必须直面消费需求,推出优势产品,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留住用户(消费者),留住用户就等于保住了市场,企业也才能最终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我国石化企业可以借鉴跨国企业的一些先进做法。例如,壳牌石油公司在我国设立的加油站,尽管其油品来源、零售价格同国内石油企业一样,但在产品的创意上却让人感到了创新意识,国产的93号汽油和国产柴油,在融入了添加剂并经过一番积极改良后,更名为“超劲93号”和“超爽柴油”。这种营销方式对顾客的消费心理影响很大,我国石化企业在这些方面应该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通过市场调研征询客户意见和要求,并积极进行技术革新,推出更加经得起市场考验、更受消费者青睐的优势产品。

3.4 优化服务理念,打造服务亮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更倾向于优质的主动式服务。石化企业若只重视产品的生产质量而轻视售后服务,就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需求。所以石化企业必须在生产出优势产品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推动企业发展。首先,要在优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上下功夫,把“至诚服务,确保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追求,大力弘扬“今天的质量是明天的市场,企业的信誉是无形的市场,用户的满意是永恒的市场”的价值观,使全体营销人员更加关注客户需求,改进工作态度和方法。其次,要把服务作为一种产品。在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同时,要凭借卓越的服务理念,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规范化的售前售后服务,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例如,可以在有条件的加油站逐步开设换轮胎、地磅、EXPRESS特快店等便民服务。同时,石化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将客户需求与内控管理的目标紧密结合,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将优质服务呈现在外延式发展中,改善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多元化服务。打造亮点服务、特色服务,丰富便民服务,从而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从而将石化企业的优势产品和优质服务营销出去,最终达到增加营业额的目的。

3.5 充分开展网络营销,拓宽销售渠道

当前,常用的网络营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搜索引擎注册与排名、交换链接、病毒性营销、会员制营销、网络广告、网店销售、信息、电子邮件、个性化营销等。石化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以上常用网络营销方法,加大力度开展网络营销。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方式:(1)提升搜索引擎排名。搜索引擎排名靠前,能拓展企业的知名度、更好的展现企业形象以及增加商机。(2)丰富网络广告。石化企业不能一味使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应从网络广告方面进行多方位宣传。(3)开设网络商店。当前石化企业已基本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却没有开设自己的网店,电子商务营销活动较少,没有搞活电子商务营销。开设网店可以很好地进行网上交易,购买加油卡,从而可以大量将资金融入生产,推动石油企业发展。(4)VIP客户营销。VIP营销即会员营销,许多行业均采用会员制营销策略,石化企业也应该采用并加强会员制营销,为企业建立相当一批VIP客户。让这种有效的电子商务营销手段为石化企业带来效益。

网络、电子商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石化企业生存的另一关键所在。凭借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石化企业可以减少商务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拉近石化企业与用户的距离,提高用户的满意度,节省大量的费用,从而提高了整个石化行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扩宽了石化企业的销售渠道,增加了石化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第8篇:企业上市的要求范文

关键词:企业市场营销;创新途径;品牌

一、企业市场营销环境浅析

通常来讲,企业市场营销环境是很多因素的集合,这些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市场以及和企业有关的销售。从整体上对企业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所谓的微观环境指的是对企业营销有直接的、具体的各因素的集合,微观环境中的因素通常对市场营销活动起直接作用。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微观环境包含的对象有: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顾客、销售商、企业内部的员工等;所谓的宏观环境是与微观环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宏观环境同样是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多要素的集合,但是这些因素与微观环境中的因素不同,这里的因素主要是影响到企业市场营销一些大方面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这些因素一般来讲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比较间接但是非常重要,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经济形势、市场需求、自然条件、文化氛围等。

不管是微观环境还是宏观环境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来说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也有可能给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带来很大的冲击。企业市场营销环境一直处于不断地变化当中,这就要求企业能够迅速识别这些变化,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指引下不断对自身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做出调整。

二、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的必要性

全球化背景下的时代性以及选择性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必要性的集中体现。

首先,无可置疑现在的经济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家或者某几个国家,随着全球化程度越来越深一个国家的本土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的竞争,同时国内企业也渐渐的走出国门深入其他国家。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仅仅依靠我国传统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已经不足以应对被国外企业冲击的市场,毕竟国外企业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营销形式、营销活动比我国要先进很多。因此进行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各个企业要重新自我审视以及对市场环境进行审视,寻找新时代下适合大背景的新型营销战略。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地成熟,信息技术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信息技术在企业市场营销中必然是一种时代的选择。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企业市场营销立于不败之地,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去改变传统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促进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与转型。

三、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途径

1.开发潜在市场,树立品牌效应

营销活动不是孤立的,它的存在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伴随着产品销售、服务的推广等活动产生的,环境、活动都会对营销的开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一个企业的市场定位指引了营销活动的方向,包括产品的销售策略、定价策略的制定。想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胜对手,企业需要依靠核心竞争力取得优势,而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得可以从树立品牌着手,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等。从企业长远的角度来看,当前为树立品牌付出的成本在得到消费者、社会的认可后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收益上,还能提升企业形象,稳定企业市场地位。一个好的营销方案,也是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条件,并且也要求企业对于瞬息万变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快速做出响应。消费者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企业要不断开拓创新,开发潜在的市场,吸引消费者选择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挖掘市场潜力,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提高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

企业品牌的树立首先要从改变陈旧的观念做起,改进现有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通过市场营销做强、做大企业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充分占有消费者。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也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捷径,而市场营销能够让企业更快、更好地去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产品销售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等活动,协调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供需关系,缓和供求矛盾。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发展、进步的过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产品是有差异的,应根据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市场营销计划,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市场营销的作用。市场营销贯穿于企业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整个过程中,产品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否更好地符合消费者要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和市场份额。

2.细分营销市场,改善营销理念

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企业的生存环境的改善和竞争潜力提升,在过去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的实践中,大多数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环境、消费者需求等的改变,现代市场营销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市场营销推崇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企业要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出发,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要对直接利益相关者负责,还要关心间接利益相关者,在社会公众面前展现企业充满活力、正能量的一面,提升企业形象,这将成为企业前进过程中源源不断的动力。大多数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是一定的、有时间区分的,一个区域市场容量的预计需要考察该市场消费者的购买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总的来说是综合能力的竞争,其中更直观的体现在消费者对于企业产品、服务的热衷程度,因此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市场营销目标,针对有些市场需要细分开来。对于不同的市场,要从消费者收入、感觉、情感、行动等角度考虑,为了实现中长期目标,还应制定一系列的短期目标,方便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构建新型营销理念,最大程度的发挥市场营销的作用。

市场营销推动了企业和消费者之间价值链关系的更新,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被更好的满足,也是市场竞争和商品交易发展到更高层次的表现。市场营销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供应商、零售商、制造商、价格等多个方面,价格是营销的重要手段,结合企业文化和竞争环境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运用科学的营销方式,实现企业目标和价值。市场营销活动的创新,还依赖于企业对于整体市场把握的情况,利用有效的营销工具,使市场营销活动有序开展。市场营销战略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方式,仅仅依靠企业领导和员工来推广,还可以让消费者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包括消费者参与企业产品的设计等,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够增强营销活动效果,还能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企业、走进企业,从情感方面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评价市场营销方案的是否是最优的,主要看市场营销活动是否有助于推动企业预期的发展目标,然后看是否有利于消费者的利益的实现。提高企业产品、服务交易的活跃度,刺激消费者需求的增长,要求不断创新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

3.对企业营销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自身的市场优势

企业市场营销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整体的战略进行决策,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与创新要围绕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与企业整体的战略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对企业的价值,同时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产品刚刚投放市场之初要特别注意对企业品牌的建立,让企业的品牌深入消费者的观念之中,这样一来在以后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就能够比同行业竞争对手更有效、更低成本、更有利地满足目标市场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随着人们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以及人们对产品质量以及产品功能的要求越来越挑剔,进一步来说随着消费者的整体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习惯也不断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要及时的进行创新以适应这些变化,消除这些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除了上文提到的品牌以及产品质量,在营销组合中,服务是产品的一个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企业应当通过对现有营销渠道不断整合,再融入一些创新的营销形式、营销方法,突破原有的企业市场营销方式积极地、主动地面向市场,在先进的营销理论的指引下建立企业自身的营销战略,并在企业自身的营销战略指引下充分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对企业中的各种营销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在整合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新型的营销资源实现企业市场营销资源的充分化,最终实现企业自身的市场优势。

对于一个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来说,提高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推广的专业性、高效性、低成本性对于企业能否最大程度的拓展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如今,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以及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指引下进行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每个企业都应该慎重考虑的问题。对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企业市场营销决策管理体系,使得企业在能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中获得持续的市场竞争优势。

4.创新营销模式,建立立体化的营销体系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营销理论存在是因为企业市场营销是存在规律的,理论学家们通过对存在企业市场营销中的规律进行探寻、总结、提炼得出各种各样的营销理论。同样的消费者心理及行为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了解企业市场营销规律、了解企业市场营销中消费者的心理,最终掌握消费者的需求,然后企业要以市场为中心、以消费者为导向,采取各种营销战略组合以及营销方式组合去占领市场。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现如今的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中消费者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企业生产的产品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营销也必须与企业的其他要素进行整合与协调。在对营销各个要素进行整合建立立体化的营销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影响企业市场营销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同时还应该密切关注营销变量与非营销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化对企业市场营销规律及其本质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理论对企业市场营销实践的指导。对企业市场营销的运作水平、运作程度、运作效率受到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共同作用,在现有环境下企业之间产品的竞争已经超出了产品的本身扩充到企业产品本身所能带来的附加值。企业市场营销的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是企业为满足消费者现实和潜在的需要所实施的以产品、定价和促销为主要内容的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

在商品经济社会,企业市场营销系统中的各个要素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在市场营销战略的指引下实施市场营销活动的时候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双向沟通过程到达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要以质量为基础,树立企业形象和鲜明的企业经营理念,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运用各种途径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表达出来,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在对市场营销本质的认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市场营销理论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创新营销模式,建立立体化的营销体系,才能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总结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企业市场营销战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市场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对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不断地创新,然后在市场营销战略的指引下构建企业自身的营销体系,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洁.分析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J].电子制作,2013(06).

[2]周兰.探析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1).

第9篇:企业上市的要求范文

一、政府对企业的制衡机制

(一)政府对企业制衡的特点

政府是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的执行机构或公共服务机构,在法律界定上,既作为公共权力主体享有国家的行政权,又作为私有权力主体代表国家享有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其基本的行为取向是在履行公共职能的过程中寻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从政府的角度看,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的制衡特点表现为:

(1)政府不能直接干涉在公序良俗范围内运作的企业行为;(2)在“市场失灵”的情

况下,政府应该而且有可能依靠政府手段帮助市场回归平衡;(3)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主要是通过间接宏观调控得以实现;(4)政府对企业的制衡主要是通过对市场的调控来进行。

当然在分析政府对企业的制衡中,我们不能排除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个量调控”,即政府直接面对企业。这种直接面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个量调控”,一般要看企业是否严重违背了政府的宏观设计和合理的经济秩序,如果企业没有违背,也即企业仍在“公序良俗”的范围内追求自己的利益,政府就只能允许认可,否则,政府就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法治基础,最终必然导致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紊乱。

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与政府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企业既要接受政府的直接调控,又要面对其间接调控;既要承受着政府的行政手段,也要面对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既要关注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又要注重政府的微观调节政策。企业执行或顺应政府的相关政策,就会得到鼓励,取得收益,促进发展,如不执行或违背政府的相关政策,就会受到惩罚,丧失既得利益甚至失去生存权利。政府同企业的这种不平等关系的原因在于各自所拥有的权利性质不同,政府属于公权主体拥有行政权,可以代表国家行使社会管理权力;企业属于私权主体拥有商事权利,因而只能在民商法关系内从事商务活动。政府对企业的制衡是最强有力的。虽然政府与企业法律地位不平等,但两个法律主体在各自行使相应权利时也要贯彻经济行政权主体法规、内容法定和发动程序法定原则。政府不能违法行政,脱法行政,无法行政,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行政。企业只要遵守法律,遵守国家经济秩序,遵守民俗民德,就应该受到保护。从长远来看,政府对企业的依法制衡,实际上是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二)政府对企业的制衡作用

1.按法律给予企业应有的尊重

意思自治原则包含了商法自治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它给予企业在法律规定和社会道德允许的范围和限度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权利。政府对此只能予以确认和保护,而不能干涉和妨碍。这一精神是法律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需要和体现,也是现代商法和经济法的共同基础。在当前条件下,政府行政机关转变职能,从原来企业的“父母”角色,转变成了能够尊重企业法人财产权和企业经营自由,并积极推动企业主体商人化、法人化和平等化,推动企业行为市场化、自由化、契约化、竞争化,公平化、公正化,规范化的“长者”,这将使政府从原来直接硬性管制企业变为间接引导企业,完成政府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角色转换,为实现政府职能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我国现实的经济生活状况和国家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制衡角度看,强调企业自治,实现政企分开,实现商事权利由政府回归企业,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也即市场个体自我调节机制调整微观经济,将是政府对企业的最佳制衡方式。

2.保证企业公平竞争与公正交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受干预的意思自治,随意的经营,并不能保证全部企业守法。在不良动机驱使下追求不法利益可导致假冒伪劣、限购排挤、贿赂欺诈、虚假广告、非法传销、倾销搭售、围标垄断的丑恶商事现象滋生蔓延。没有健全的市场管理法治,就不会有公平竞争和交易的市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信号也会失真,从而误导企业行为。政府应当坚决制止和反对损害消费者和公平竞争者利益的无法和不正当行为,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和交易秩序,努力培育和维持一个开放、诚实、公平有序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市场。

3.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国家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对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调控以追求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目标,其调控的直接对象是市场而非企业,但对市场调控的结果必然对微观经济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所以政府宏观调控行为仍然是对企业的主要制衡手段。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方式主要有政策引导、经济杠杆引导、信息引导、市场准入规则的制定、行政指导、法律监督。这些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不是互相孤立的,它们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协调、互相衔接地使用,使宏观调控成为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

4.保证企业享受法定权利和利益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责任促成和帮助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果,这种促成和帮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提供企业决策和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和咨询;协调企业与相关单位的关系;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为企业正常的并购、投资、融资等活动提供方便;清除地方政府和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不正当干预;为企业摆脱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政府在帮助企业净化微观经济环境和创造优良条件方面有许多事情可做,但在执行时一定要掌握好尺度,不能越位干预。

5.向企业提供特殊经济政策

政府有义务为了推动整体社会性经济利益(如鼓励开发落后地区、鼓励开发高科技产品、鼓励出口创汇、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等)而向相关企业提供政府补贴和奖励,这种奖励有出口补贴、退税、贴息、减税等等。政府还可以通过直接向企业提供政府订单,与企业签订政府订购合同等方式参与市场经济的运行(这种政府定价方式将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国家干预市场活动的有效手段)。政府向企业提供的特殊利益实际上是在特定条件下对企业实施的一种制衡措施,这种制衡只能在符合国民经济的整体利益时使用,不能为了企业的个体经济利益而使用。

二、市场对企业的制衡机制

企业生存的环境是市场,市场的状态,市场的运行机制、市场的构架、市场的体系等都会对企业的生存、成长、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只有认识到市场对企业的制衡机制,才能正确地谋求企业的生存之道。

(一)市杨经济的特性及对企业的制衡

同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的特性及对企业的制衡主要表现在:

1.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及对企业的制衡。市场主体是指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法人和自然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拥有独立的产权,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和竞争主体。它们有独立的物质利益,不受任何形式的侵犯。市场主体的自主性特点要求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建立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内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自我调节的能力。

2.市场关系的平等性及对企业的制衡。参加市场交换活动的当事人在身份上是平等的,通过等价交换原则,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反对任何行政的、宗法的、财产的特权。这种特性要求尊重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同时也要求企业尊重消费者权益,合法经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为社会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

3.市场活动的竞争性及对企业的制衡。竞争是商品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竞争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对商品生产经营者起着激励和鞭策作用,给经济带来繁荣。这种特性要求企业具有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善抓机会,敢冒风险,不断创新,及时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竞争力。

4.市场发展的开放性及对企业的制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国家之间互相开放,打破一切地区、所有制的割据和封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这种特性要求企业放宽视野,走出区界、国界,熟悉各种市场环境,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

5.市场运行的有序性及对企业的制衡。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有一个正常运行的秩序,进行公平交易、平等竞争,保证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制止一切不法经济行为。这种特性要求企业了解和遵守市场规则,规范合理地经营,同时运用各种法律法规有效地保护自己。

(二)市场规则对企业的制衡

市场规则是每个市场主体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市场规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权威性、公开性、明确性、相对固定性。它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市场进入规则,它回答公民和法人在具备什么条件下可以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其进入的基本原则是自由进入、机会均等。进入规则包括禁止人为垄断、禁止封锁市场、禁止拥有国家权力的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入市场;二是市场交易的规则,它回答市场主体之间应该怎样进行交易,其基本原则是诚信无欺、信守合同。三是市场竞争的规则,它回答市场主体之间可以怎样开展竞争。竞争的规则包括禁止破坏竞争对手的贸易机会和禁止利用贸易条件增加自己的贸易机会两方面。上述三个方面的市场规则包涵着市场对企业的多方面具体约束,如垄断、封锁市场、哄抬物价、权力介入、权钱交易、欺行霸市、欺诈无信、制假贩假、泼皮耍赖、诋毁他人商誉、愚弄消费者等不法行为、不道德行为均会受到市场规则的制衡。健全的市场规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制衡因素。

(三)我国国有企业在适应市场制衡机制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在适应市场制衡机制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同其他一般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这种不适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1.从经营出发点看、一般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基本动力和最主要的目标之一是追求利润,而大多数国有企业除了利润目标,还要承担提供公共产品、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等社会目标,其生产经营的出发点不可能完全以利润的大小为转移。

2.从经营自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该拥有充分的经营自。但是,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代表,必然会以所有者的身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进行干预。国有企业的自往往取决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开明程度和授权大小。

3.从调节机制看。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出现优胜劣汰,因此企业必须要适应这种竞争机制,自我承担市场竞争的风险。但国有企业能否做到自负盈亏,怎样实现自负盈亏,在实践中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如果国有企业发生亏损,仍然由国家来承担责任,市场经济事实上就不能构成对企业的压力。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就很难解决国有企业低效率的问题,市场调节和各种经济杠杆就可能失灵。

4.从资源分配看。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产权可以进

行交易和转移,国有企业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权交易,存在一系列特殊的问题,我国目前还缺乏一套明确的规范的制度。如果国有企业的生产要素不能顺利流动和转移,产权交易存在障碍,就难以对国有资产存量进行有效的重组和调整,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种种不适应都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类矛盾的表现:第一类矛盾是与国有企业的数量及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小有关的矛盾。我国国有企业数量过多,经营范围过大,是与市场经济一个很现实的矛盾。第二类矛盾是与政府效率及政治体制有关的矛盾。如何改善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提高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效率,目前在我国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第三类矛盾是国有企业本身的机制或性质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上述矛盾的存在使得许多国有企业缺乏效率。

(四)企业适应市场制衡机制的对策及生存之道

面对复杂的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管理者要睁大眼睛盯住市场,随时准备抓住稍纵即逝的市场机会,对外要勇敢地面对市场,对内要修炼内功。从企业的经营来看,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1.确定生存和发展的道路

怎样使自己生存和发展,也即企业的发展扩张问题。有两个途径可走,一是外部扩张。通过资产收购、并购、重组,将别的企业拿过来使自己迅速扩大起来。外部扩张目前在国际上是一种趋势,那些跨国集团动辄就拿出百亿或数百亿美元并购其他巨型同行企业,使重组后的企业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对制高点,扩大市场占有率,增长竞争优势,这种并购是大型企业扩张的一个捷径。但外部扩张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如果并购重组后的企业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水平、管理水平等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不能扬长避短、互相融合,也即企业不能进行有效地整合,那么企业内耗会放大,轻则重新分手并购失败,重则拖垮核心企业,双双落败。兼并自然不会成功。二是内部扩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通过资产并购重组来扩张自己是比较困难的,市场机会远远少于大企业。那么长大的方法主要靠内部扩张,内部扩张是通过资本积累,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向相关产品、相关企业发展。这种扩张的速度可能快一些,但比较坚实稳固,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迟早会成为一个市场上不倒的巨人。这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确定回避市场风险的方式

一般来说,企业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从资本经营的角度讲,大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经营风险,更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但企业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规模不经济问题;多元化经营也可能因战线拉得太长而疏于管理或各企业不精使市场竞争力下降,而企业不能够保持或不断提高竞争力才是面对市场的最大风险。企业要在多角化和专业化方面进行正确的战略选择,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市场,另一方面要不断地修炼内功,提高管理水平。

3.确定保持不断创新动力的途径。

市场环境经常发生变化,企业经营者必须深刻认识市场,随时掌握市场竞争的新动向,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就要跟着改变自己的经营战略,不能一味讲求单纯在产品经营上下功夫,忘记创新。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策略,创新经营,这是一个企业保持不败的根本。企业家要用更完整、更全面、更深刻的思维方式来寻找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要使企业经营行为从原始的摸索状态变为首先就从理性上科学合理地构造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创新适用的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不断创新的动力。

三、道德文化对企业的制衡机制

企业的生存发展,除了受制于政府和市场外,还有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制衡因素,那就是道德文化。道德文化是与经济、政治并列的社会生活三大范畴之一,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支配供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复兴思潮开始改变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经济制度除了需要一个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合作、公平、正义等方面有良好的道德文化的人去作这个市场。市场经济中的道德文化问题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为了认识道德文化对企业的制衡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内在作用方式和机理。

(一)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美国伦理学家R·T·诺兰在《伦理学与现实生活》中曾指出:每一种经济体制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础,或至少有自己的道德含义。这种道德基础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既已形成,它相对于社会制度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也就是说:无论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必须执行市场经济内在的道德文化标准。

我们知道,现代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特征;一是依靠市场和价格的供求规律来分配资源和收入;二是经济利润作为生产和投资决策中的指导力量居支配地位。这就要求社会的产品、劳动、知识、资本和产权实现商品化,商品交换高度发达。而市场交换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第一,等价交换原则,即在卖者与买主之间遵循有支出就有回报的等价补偿原则。第二,自然交换原则,即市场价格是在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等各方的意愿之下通过协商形成,任何商品交换和权力的让渡与转移,都不能出于交换各方的非自愿和被迫,这就要求经济行为主体必须把自身利益的愿望与交换另一方的利益结合起来,不但要关心自己的支出所得,还应该使他人的支出也得到相应的回报。同时,现代市场经济已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人们可以自愿、自由地选择进行市场交换的对象,消费者自觉咱主的消费意识业已形成,在这种条件下,谁要想通过市场为自身谋取更大的利益,就必须在更好地满足他人的需要上作出更大的努力,否则,自身的利益将难以实现、因此,现代市场经济并非以自私自利的极端利己主义为道德文化的基础,而是以自利与利他相结合的互利主义为道德文化基础。因而,权利平等、自由竞争、公平交易、诚实守信、遵守法律便构成了维系市场经济有序运作的基本道德文化观念。现代市场经济的这些内在的道德文化观念要求每个企业都要遵循这些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现代企业文明。

(二)企业道德的功能

企业道德作为市场经济道德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其他道德无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尚不发达、法律规范的权威地位尚未真正确立起来的历史条件下,充分运用企业道德的社会功能,是维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武器。

企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大致有:

1.自律功能。道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约定俗成,并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发挥作用。它对于行为者来说是一种客观要求,道德要靠人们的自觉意志和自觉精神去实践。因此,道德既是一种他律,又是一种自律,是他律和自律的统一。企业道德同样具有这一属性。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同时也是一种道德自律经济。如果社会的法律规章不能获得企业在道德上的认同,并渐渐变成企业的自律的选择,那么不论人们花费多大的成本来严肃法制,法律的实效也会削弱甚至消失。作为生产方的企业和作为直接使用者的消费者和间接使用者的社会一方,在信息占有上往往是不对称的。如果企业不能在不对称的信息占有方面坚持自律精神,也即企业没有良好的道德自律,就有可能隐瞒对消费者和社会生态环境不利的信息,隐瞒与现代法律规范相抵触的信息,将商品推向市场牟取暴利,从而最终对社会消费者造成严重的伤害。

2.导向功能。道德现象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社会现象,就在于它是以利益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善恶关系。企业道德与其他道德一样,实质上是一种善的价值,它的另一项主要功能是对社会进行善的价值导向。现代传播手段的企业化和商业化,是其行为和产品能够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主要原因。当企业产品通过现代传播手段介绍给公众时,也就是企业影响人们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的过程。这种导向对社会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道德在约束企业向社会提供真善美的价值导向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整合功能。企业道德能够提高企业对其成员的凝聚力,良好的企业道德能抑制个人主义对企业集体的离心倾向,增强人们的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感,而全体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成为企业战无不胜的强大动力。企业道德对企业的整合功能还体现在“活血化瘀”之上。一般来说,企业组织内部人员众多,业务复杂,各式各样的利益冲突和意见分歧在所难免。企业若不能及时消除分歧,化解矛盾,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形成各种各样的“瘀肿”,最终致企业于死地。而企业道德正是企业“活血化瘀”的一剂良药。

4.激励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并非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唯一动力,崇高的道德理想是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和奋斗的重要动力。企业运用道德机制激励员工,更能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出单纯物质刺激所不能产生的强烈效果。

5.造型功能、企业要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其关键在于企业有高水平的道德素质,在于企业能否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信誉质量。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并不仅仅依赖于最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最精密的计量检测工具,更依赖于企业高水平的道德素质。这是企业对真善美的道德追求的具体体现。企业自身的道德境界越高,就越能向顾客提供更完美的产品。而这种包括伦理美在内的美的形象,才是永远有生命力的企业现象。从另一方面来看,与塑造良好的外部企业形象一样,塑造内部员工喜欢的企业形象同样需要良好的企业道德,正如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所说:全体人员参与和没有对立情绪的合作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相互信任又只能在完全诚实的基础上实现。假若一个诺言没有得到信守,假如道德标准未能坚持,假如经理们出尔反尔,那么在今天为求生存所需要的战略简直就无法实施。所以,无论对企业的客户还是对企业的成员,企业道德都是企业形象的根本支柱。

(三)企业商事行为的生存基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长期推动本企业发展的群体意识,以及在这种群体意识的驱动下出现的企业一切行为和所创造的一切成果。企业文化强调要通过深层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因素的作用来管理企业,通过优化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来发挥它的导向、约束、凝聚、激励作用。因此,一个企业在自己成长发展的漫长过程中,一旦形成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将对企业内在因素、企业聚合的各种要素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

1.目标导向作用。组织文化的整体优势使得组织中的个体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相一致,成为个体目标发展的导向。

2.团结凝聚作用。组织文化发展组织成员对组织的集体认同感,形成组织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组织的向心力,指导着人们的行为,提供了言谈举止的标准,是一种社会粘合剂,有巨大的内聚作用,把整个组织聚合起来。

3.激励振奋作用。组织文化建立了一种精神目标和支柱,可以激励全体成员自强自信,团结进取,形成组织成员对统一意志,这种意志形成了自身的发展机制,并产生激励效应。

4.约束教育作用。组织中成文不成文的法规和价值准则,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

为,对员工的思想、性格、情趣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比起权威、命令的效力更大。

5.适应和辐射作用。组织文化指导员工如何迅速地对顾客需求或竞争对手的行动作出反应,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自己的方式作用于社会。

总之,市场经济运行除了依靠良好的制度和与其相适应的法律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与它相适应的道德文化基础。市场经济中的道德文化是控制市场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是市场运行的基础支持力量。企业运行于市场,自然要受这支手的控制。不讲道德的企业无法长久,没有文化的企业绝不会壮大,企业道德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必备因素,企业的行为必然受到这只无形的手的制衡。

四、政府、市场、社会伦理对企业制衡的关系

(一)制衡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制衡是事物之间相互制约平衡的过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生存发展都少不了其他事物的制衡。而企业就其生存意义本身来说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首先企业能否适应市场环境的要求,追求到最大化的利润要受到市场多因素的制约,比如,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是否够大,资源(包括人才、资金、物资、技术、信息等)是否充裕,市场规则是否公平。由于资源是稀缺的,而市场的狭小与广阔是相对的,市场的制度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这些要素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压力,同时又给了企业无限生机,市场的竞争环境不断淘汰不适应的企业,同时又为能够生存的企业创造了发展条件。其次,由于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保证每一个经济人都能公平地寻求“阳光下的利润”,因此,政府作为一种国家力量应该而且能够在制定市场规则、规范企业行为、为企业生存创造条件上有所作为。政府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直接而又强有力的制衡。例如,没有政府出面制定相应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少数实力雄厚的企业可能会垄断市场,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控制消费者并获取超额利润,这样会伤害其他企业的利益,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时造成社会进步的停滞。政府对市场的适度干预和由此产生的对企业的制衡是广大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最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在寻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方式,走什么道路,制定什么方针战略是企业的自由。虽然企业会受到市场规则、社会资源、竞争环境的制约,但市场环境仍然会培育出拥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道德、企业哲学的经营者。纵观那些“百年企业”,那些能够在一方热土上根植于民众并不断成长、壮大起来的大型企业集团,哪一个不是通过合理的经济行为去实现自身的逐利欲望?哪一个不是将市场与环境的制约转化为企业的自律,形成良好的文化道德并使其融入企业经营活动,成为自身成长的精神力量?这种企业精神、文化和企业道德,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能够健康持续发展企业所必需的。

(二)三大制衡因素缺一不可

首先,企业逃避市场将无容身之地,故而市场对企业来说是其存在的基础,由此形成市场对企业的基础制衡作用。其次,企业躲避政府制衡,无异于躲避所有的法律法规限制。对于现代企业制度来说,法律规定是市场经济秩序得以保持的必要条件。无法无规就不会有现代市场经济,也不会有企业的存在,因此政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同时也是必要的制衡力量。最后,企业受道德文化的制衡。企业失德运行必然破坏市场经济的公平自愿交换原则,使市场秩序遭到破坏,引出市场的第二只看不见的手——道德之手将其逐出市场。没有文化的企业无法生存,企业自成立之日起,就必然带有不可磨灭的文化观念,好的道德文化会引导企业从小到大茁壮成长,并帮助企业认识市场,适应市场;不好的文化思想会导致企业早衰夭折。因此我们说,道德文化的无处不在的特性决定了它成为企业最为深刻的制衡要素。

(三)三大制衡因素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