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医药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医药专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药品质量、品种、数量和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来看,以高科技开发为依托的医药行业属于朝阳产业。
2、水利专业:水利事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好,随着三峡工程等一批大的水利工程上马,水利及其相关的一些专业需求量明显增加。
3、通信类专业:国内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以及国外相关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人才就业前景广阔。除传统的电台和电视台之外,通讯公司等企业也是吸纳毕业生的大户。
4、建筑专业: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中高级人才十分缺乏,亟需补充。近年来建筑类、土建类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一直名列前几位,尤其是建筑学、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受欢迎。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医疗;器械;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H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7-0073-01
1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前景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的诊断,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医疗器械已经成为医药保健品类商品中第二大进出口商品。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继续快速增长,出口额高达36.79亿美元,同比增长32.48%;进口额为37.8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区医院的发展需要购置新的仪器和设备,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
2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内在动力
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医疗器械的需求;②医院信息化引发了医疗器械需求增长;③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④加入WTO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外向度加大,加入国际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的增加,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总数达17.5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只有1.3万家,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较差,亟待提高,这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 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据统计,我国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900多家,可生产47个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12000余种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但是,在令人欣喜的数字背后,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却也存在着不小的隐忧。例如在发达国家,药品与医疗器械的产值大体相等,而我国后者仅为前者的20%,甚至更低。不仅行业规模相对偏小,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更令人担忧。技术水平的落后表现在终端,医院除了一些简单的消耗性材料外,大量的设备都采用进口的产品。
4 建议
(1)增强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行业竞争实力。①政府主管部门要从具体项目入手,扶持一批市场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好、带动辐射作用强、具有创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发展民族工业,实现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②建立国家医疗器械发展基金,建立工程与医学临床密切结合的新体制,加强医疗器械工业共性技术和研究开发,鼓励已具有名牌效应的大型机电企业从品牌、资金实力入手,快速培育成为医疗器械名牌企业。③引导和加强行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国际OEM配套,充分发挥各行业的优势,把握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提高技术开发能力和产品性能质量。④对量大面广的医疗器械,特别是一次性消耗产品,以规模经营为目标,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兼并联合,淘汰一批小规模、低素质的生产企业。
一、节能环保
气候变化形势严峻、能源危机日渐凸显、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等诸多问题,给人类的发展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也在证明着,人类发展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并且,人们也已经意识到了发展节能环保的必要性,各类节能环保项目开始迅速崛起,获得了比较好的发展前景。譬如,净水器、空气净化器、节能电器、室内净化等,如今都深受大众关注,在市面上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可见,现在做节能环保事业是不错的。
二、特色餐饮
餐饮行业需求广阔,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很多人也对餐饮业的发展产生了质疑,觉得竞争太大,生意难做,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依旧有人能够做餐饮成功,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甚至会发展成为一个众人皆知的餐饮连锁品牌,这又是为什么?因为他的餐饮项目有特色,在餐饮店林立的市场中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所以有好的生意。
三、汽车美容
现在,汽车和房子,早已成为了标配,不仅城市中的家庭都会购买小汽车作为通行工具,就连农村,有汽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无论汽车价格高低,总是希望拥有一辆。汽车的不断增多,也大大促进了汽车美容行业的发展,对于众人而言,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商机。
四、VR体验行业
3D电影和2D电影相比,你比较喜欢哪一个?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前者,因为3D电影,让景象更加逼真,如临其境,观影效果更佳。而VR体验,就是运用VR技术,虚拟现实,让人如临其境,可以带来触觉、听觉、视觉等方面的震撼,在当下的市场中备受推崇,做这样的行业生意,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五、教育
教育行业在现代,甚至是未来都会非常备受重视,无论是儿童、大学生、再教育,亦或是老年教育,都会受到普遍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学历的重要性,技术能力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与互联网结合的在线教育,在近年来的行业发展里,也是突飞猛进,成了一股重要力量。
六、健康医疗
中国老龄化问题凸显,中国老年人口越来越多,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越来越多,这也不得不使社会和国家更加注重医疗健康问题,将会带动起医疗设备、医药、智能医疗、VR医疗等行业的发展。
除了老龄化问题以外,各年龄段人口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保健、运动、健康饮食方面也备受关注。
七、新能源
我国一直很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无论从环保、政治、经济发展各方面讲,新能源的发展都是必然的。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
八、理财、保险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2.001
中图分类号:R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2-0001-03
近年来,医疗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其规模增长迅速。面对医疗旅游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很多国家开始把医疗旅游作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之一。其中泰国、印度、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的医疗旅游产业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有明确的国家战略。
我国拥有丰富的医疗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发展医疗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我国的医疗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笔者现就我国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作一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医疗旅游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1 中国发展医疗旅游产业的必要性分析
1.1 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医疗旅游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朝阳产业,但其历史却源远流长。有观点认为,医疗旅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埃皮达鲁斯,当时是宗教、医疗中心和矿泉区;也有观点认为医疗旅游的渊源可追溯到“spa”,即早期流行于西方国家的传统温泉旅游度假地[1]。对“spa”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1326年现比利时南部与德国交界的一处作为疗养地来治愈病痛的含铁温泉。可见,医疗旅游的起源历史悠久。
作为一种将医疗服务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医疗旅游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据估计,目前全球医疗旅游规模每年已超过数百万人次。全球医疗旅游业产值增长迅速,2004年该产业全球产值为400亿美元,2006则增长到600亿美元,2012年医疗旅游产业全球产值达到1000亿美元[2]。由此可以推定,医疗旅游将是今后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行业之一,市场前景广阔,因此越来越多具备医疗旅游发展潜质的国家逐渐开始把医疗旅游作为一种高产出的项目予以扶持和发展。
1.2 中国未来文化旅游前景
我国许多省市在医疗旅游服务实践方面进行了摸索与尝试。上海出现国内首个医疗旅游平台,探索医疗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可能性,取得显著效果;北京早期已兴起“快乐人生健康游”,其开展的中医院与旅游景区相结合的医疗旅游是国内中医药旅游发展的典范;杭州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推出健康旅游;
基金项目: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人文学(医院文化)项目(2010年)
四川以九寨沟等旅游景点为基础,积极推动健康旅游;海南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推出健康旅游,打造“健康岛”品牌,成为开展医疗旅游的理想地区之一[3]。健康长寿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文化性动机是自古以来旅行游览活动的核心动机。医疗旅游作为以医疗、养生保健、体检、康复与护理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将健康理念和养生文化融合到旅游活动中,将成为我国未来文化旅游的趋势,并带来广泛的经济效应。
1.3 中医药国际化的内在动力
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瑰宝,是国家大力培育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是国家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战略定位和新兴内涵。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医药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正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医疗旅游将中医药文化融合在医疗旅游产业中,为中医药的传播提供载体,可以使消费者在享受医疗旅游的同时感受到中国元素和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走向国际提供内在动力。
1.4 发展第三产业、转换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主要依赖“高能耗”的发展路线。为改变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我国“十二五”国民经济规划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医疗和旅游都属于服务业,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医疗旅游更突显“无污染、低能耗”的特点,并且,医疗旅游作为集医疗、养生、保健、康复、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项目,包含医院、酒店、翻译、餐饮、保险、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多个利益相关方[4],覆盖范围广,增长潜力大,产业关联性强。因此,发展医疗旅游是我国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2 产业分析
2.1 国家政策为我国医疗旅游的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2009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医疗健康旅游、邮轮游艇旅游”。国家旅游局将2012年的主题定为“欢乐健康游”,积极推动健康旅游的发展。医药经济与服务经济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医疗旅游将医疗与旅游相结合,在旅游活动中注入健康的理念,其发展对于我国医疗服务、旅游等大批相关产业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目前,我国处于“十二五”规划发展时期,在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鼓励服务产业发展中,医疗旅游作为一种低能耗、高收益的新兴朝阳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2.2 经济水平的提高为中国医疗旅游发展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迅速增长,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的资金投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因人而异的消费水平为医疗旅游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消费者可通过采用医疗旅游的方式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寻找相宜的医疗服务。
2.3 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催生中国医疗旅游
传统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当今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期望更为丰富的旅游活动。医疗旅游正是顺应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和消费潮流而产生,将传统旅游业与医疗服务业相结合,越来越受到青睐。开展医疗旅游顺应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满足了更多人群特别是有医疗需求人群对旅游的需求。此外,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针对老年消费者集医疗、养生保健、康复护理、旅游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中医药医疗旅游必将受到欢迎。
2.4 中国发展医疗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和环境优势
中医药作为当今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内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工艺和技术等一系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治疗过敏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皮肤疾病、骨科疾病、胃肠疾病等方面有独特疗效;并且,中医以预防、休养、保健为主的养生理念非常符合当前旅游发展趋势中注重健康的观念,传统的针灸、刮痧、拔罐、气功、太极拳、按摩、药膳、药酒、温泉浴等都是可供选择的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保健旅游项目。
在地理环境方面,中国旅游资源富集,具有开展医疗旅游的条件。截至2013年6月,中国共有45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7处,世界自然遗产10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5]。此外,我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海陆位置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疗养胜地,有著名的四大避暑疗养胜地――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还有厦门鼓浪屿、海南三亚等滨海型疗养胜地等。
2.5 全球化和欧美自然疗法的兴起为中国医疗旅游提供机遇
随着全球化和欧美自然疗法及受“回归自然”潮流的兴起,以及化学合成药物存在开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问题的影响,全球正在兴起一股天然药物热,传统药物的价值正在被重新挖掘。近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也将给我国医疗旅游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确立以中医药为特色的中国医疗旅游战略意义
3.1 开创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新途径
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近年来,中医药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目前,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而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医疗旅游的兴起为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当前的医疗旅游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全球化趋势,发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医疗旅游,有助于提升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医疗服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加深世界各国对中医药的了解,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开拓了一条新思路、新途径,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3.2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医疗和旅游都属于创汇率很高的服务贸易,中医药医疗旅游将二者联合起来,在国家医疗技术设备和旅游资源不移动的情况下直接创汇。国外消费者在享受医疗旅游并为此支付医疗和旅游服务费用的同时,也增加了吃、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的消费,并由此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医疗旅游可为目的地带来多方面的经济效益。统计数据显示,印度超过17亿美元的医疗保健行业贡献了约13%的国内生产总值[6]。
3.3 有助于中国元素与国力的提升
中医药文化不仅体现中医药的本质与特色,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文化对软实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文化交流与传播,以及国家在各领域、各层次的对外活动、行为等来实现的。因此,发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医疗旅游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具有间接的文化意义,有助于中国元素和软实力的提升。
另外,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已日趋多样化,有关“文化力”和“绿色GDP”等全新的衡量综合国力的概念和理论被不断提出。其中,“文化力”已被较普遍接受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做出示范,如美国充分利用其发达的文化产业,通过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的输出,不断在全世界播撒美国式的快餐文化。医疗旅游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有助于传播本民族的先进文化、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方式等,提高国家和民族在世界的知名度,从而直接扩大本国在世界经济发展和政治事务处理方面的影响力。
4 建议
医疗与旅游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医疗旅游作为将医疗服务和旅游相结合的新兴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具有可观的经济效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需求将更加多元化,对健康的关注将不断增加,融合健康观念的医疗旅游的优势也会日益凸显。我国旅游资源和医疗资源富集,具备发展医疗旅游多方面的条件,并具有特色的中医药资源优势,发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医疗旅游不仅拓展了旅游业的内涵,而且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国元素及软实力的提升和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当然,目前我国的医疗旅游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发展。为此,笔者对我国医疗旅游产业的今后发展现提出两点建议:①亟需制定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医疗旅游国家战略。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医疗旅游将中医药和旅游融合为一体,是生态旅游中重要而又极具特色的一种类型,其出现和发展是人们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推动的结果,又与我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悠久的中医药文化分不开。民族传统医学可为医疗旅游的发展增加砝码,中医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发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医疗旅游具有鲜明的优势。中医药旅游不仅是自然之旅,又是文化之旅,更是健康之旅,制定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国家战略迫在眉睫。②加强宣传推广,积极营销。我国医疗旅游的发展不应停留在国内,而要面向国际市场。在医疗旅游过程中,独具特色的医疗旅游服务是吸引医疗旅游者的关键因素,而明确的营销策略是将医疗旅游服务推广出去的有力手段。我国的医疗旅游产业刚起步,为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需要制定明确的营销策略,加强宣传推广,积极营销,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医疗旅游者。
参考文献:
[1] Connell J. Medical tourism:Sea, sun, sand and surgery[J]. Tourism Management,2006,27(6):1093-1100.
[2] John Z. Developing nations pour cash into attracting medical tourists[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9,339(34):535.
[3] 徐菊凤.北京文化旅游:现状・难点・战略[J].人文地理,2003,18(5):85-88.
[4] 侯胜田.中国医疗旅游的发展前景与挑战[J].中国医院,2013,17(5):27-29.
[5] 胥晓璇.图表: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5处[EB/OL].[2013-06-22].http:// /jrzg/2013-06/22/content_2432055.htm.
[6] Richman BD, Udayakumar K, Mitchell W, et al. Lessons from India i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A tale of two heart hospitals[J]. Health Affairs,2008,27(5):1260.
关键词医疗网站远程医疗网络服务
人类跨入21世纪后,IT技术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世界各地的各行各业都具有了划时代性质的变革,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为自己服务。医院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象征的载体,越来越显现出它在社会上的重要地位和职能,并且也同其他行业一样受到了这股网络浪潮的冲击。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前的单一的病人亲自去医院看病的模式已经被逐渐改变,代之的是以网上健康咨询、远程诊断等形式获取医疗信息。医疗网站就是基于网络技术、现代计算技术和知识工程的,面向社会的为其客户提供全面的医疗信息的服务平台。
1医疗网站的历史以及现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医疗网站陆续开始建立。尤其在“非典”浩劫过后,形形的医疗网站如同雨后春笋数不胜数。据粗略统计,在短短几年内,网上新出现了可以提供网络医疗服务的网站数千家,而事实上目前国内医疗网站除少数有能力进行远程会诊外,其余大部分都只能提供简单咨询服务,内容包括医疗保健知识,介绍产品信息及进行药品推销。
总体来说,现阶段的网络医疗市场虽然在改变人们传统医疗观念上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以后开拓网络医疗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现阶段网络医疗市场整体比较混乱,优质网站为数不多,可信任度不高。
2医疗网站的可行性分析
2.1技术分析
(1)国内外技术发展环境简介。美国是开展远程医疗研究较早的国家,最早研制的远程医疗系统用于对宇航员进行无创伤性监测和战场伤病员急救。此后,医疗机构开始应用远程医疗,并逐步开展了远程会诊、远程咨询、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控制手术等项目。其他国家如西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对远程医疗的发展也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远程医疗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国外远程医疗主要应用于:开展远程会诊和治疗,利用各种通信线路(如ATM,ISDN,PSTN等)借助电视会议或其他通信系统进行医学服务;进行医学资料计算机管理和网络化,共享医学数据;目前一些西欧国家已研制并试用包含基本医疗信息IC卡,使任何一家联网医院都可以得到有关患者的最新治疗信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远程医疗的探索,近年来发展迅速。1982年首次通过email进行病历会诊,这是最早的远程医疗实践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成功应用远程系统诊断患噬肌肉病菌疾病的山东姑娘和重金属铊中毒的北京女大学生,由此远程医疗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远程医疗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国家卫生部、中国医学基金会和总后卫生部先后启动了金卫网络工程、中国医学基金会互联网络和军卫Ⅱ号工程(远程医疗网),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医院都成立了远程会诊中心,与全国上百家医院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工作,目前已可为各地疑难急重症患者实施可视实时专家会诊、传输共享诊疗数据、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等。
(2)技术模型简介。模型及流程说明见商业模型(见附图):
用户群:消费者可根据拥有的终端设备通过相应通信网络将自己的基础医疗数据以人工、自动方式按需要进行采集并传送给服务提供方。
虚拟服务提供方:在网络支持下以主动轮询方式检测具备终端条件的消费者,消费者以服务提供方的信息自行处理或按照提示到就近实体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服务方向用户群提供通用的电子病历。
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固定电话,计算机及配套的医疗数据检测产品如已商品化的电子温度计、血压计、计步器、心电仪等,以及待开发的各种传感器,用于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命迹象监视器、药物释放等应用器具。
服务方式:用户群可以基于移动终端sms、wap等方式由用户自己测试医学数据后人工或运用个人计算机输入到移动终端发送至服务提供方。
互联网络的应用业务平台sms:其为网络医疗示意模型的核心部分,sms的基本功能是依托互联网以实际或虚拟的方式完成用户群与虚拟服务提供方之间所有信息的传输、交换、数据资料的存储、管理、安全、保密等以及网络管理业务。简而言之,其技术核心在于依托不断演进的互联网络以及配套的终端产品,利用已商品化和不断开发面向个人的医用电子测量器具,满足用户群对疾病预防、健康保健需求。以医院为后台支持,用实际的和虚拟的方式组成“网上医疗”,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深层次医疗、保健服务。
2.2市场需求分析
2.2.1传统求医看病方式的弊端
从目前中国的医疗体制来看,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是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严重不足,且分布极不均衡。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的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二是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存在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因此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普遍存在。一方面是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即增加了就医困难,又加大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根据第三次全国卫生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从1998~2003年分别上涨了57.5%和76.1%,远远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使得看病成了很多人的难言之痛。2.2.2医疗网站的优势分析
在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的时候,对于具有受众面广、信息获取便捷的网络来说,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医疗网站可合理的配置医疗资源。以北京为例,北京拥有国内60%的一流医疗设备和70%左右顶尖的名医,按照北京1300万常住人口计算,这些高度稀缺的医疗资源基本上配置在和服务于国内1%的人口。即使按国内3亿城市人口计算,国内仍然有95%的人很难享受到这些资源。而网络具有信息成本低廉、受众面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若能将网络这个无形的沟通桥梁搭建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话,可以预见的是,网络可跨越由于时间和地域造成的阻碍,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得到享有稀缺的医疗资源的权力,从而能实现医疗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目的。
(2)医疗网站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可有效地降低看病的成本。相信在大医院看过病的人,都对看病这个过程的艰辛深有体会。往往一次病看下来,除了承受病痛的折磨外,还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若利用网络医疗网站,可以想象一下,在网络上可以提前将病患的资料以及基本情况通过网络及时传输于医生,经过分析后,病患可再与医生提前进行门诊时间的预约。通过这样简单的过程,医生即可对病患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而病患也省去了往返于医院之间所需的时间和精力的消耗,同时病患也可对门诊时所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前进行了解。通过网络往往几分钟便可解决的问题,却大大降低了看病的成本,实现了加强病患和医生之间沟通的目的。
(3)医疗网站可对医院以及医生起到宣传作用。以实现网站、医院、医生共赢的目的。在看病的过程中,医疗网站可设置“论坛”等性质的服务反馈板块,通过此板块病患即可将自己的看病心得以及对于医生服务的评价发表于网络上,通过查询其病患的留言以及对医生的满意程度即可对其看病的医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因此,医生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必将加强其服务的态度以及医术水平,以提高自身的名誉度。然而在医生提高自己的名誉度的时候,医院以及网站也到达了宣传自身的目的。
2.3医疗网站的投资分析
就目前医疗网站的收益情况来看,多数医疗网站主要是以广告以及医药为主要的收益来源。其中经营医药的网站利润十分可观,据赛迪顾问预测,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的交易额近3年内年增长速度约为300%,如果以医药市场份额为1500亿计算,假设有25%的采购会在网上进行,平均交易费率在1.2%左右,就会形成5亿元的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先期进入市场的公司将获得很高的收益。最近的财务报表显示,海虹在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毛利润高达70%。
2000年在中国800亿人民币的IT软件产品中仅有1.5亿的产品是为医疗服务机构开发的,不到0.2%。即便加上数字化医疗设备产品市场,也仅为6亿元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行业基本稳定甚至已经饱和的市场,年增长率为两位数的中国医疗服务消费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结论及建议
网络医疗是市场的新宠,其技术环境已经成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医疗网站主要是针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推广,同时提供医疗信息服务的网站存在同质化比较严重的问题,其共同弱点在于缺乏整合度较高的品牌化网站。
因此,在网络医疗网站正处于走向成熟的初期,为能在此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主要在于能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差异化服务,从而提高网站的竞争力,以达到树立网站的品牌效应的目标。同时,在品牌的推广时期也要注意产品推广的风险以及服务模式被模仿的风险,针对此类风险可加强营销策略的推广并及时地加强服务的升级换代,以达到强化顾客的忠诚度、降低风险、巩固其市场地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庐生,唐惠明.从信息技术看我国远程医疗的发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
2朱士俊.我国远程医疗发展现状、难点以及对策分析[J].中国信息界,2006(2)
1.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2.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 通过研究福建省医药会展业行业现状、深入访谈参与医药会展业的相关利益方,了解各方对医药会展的态度和发展前景的看法,并对福建省医药会展业进行SWOT分析。针对福建省医药会展业发展内部存在问题及外部面临挑战提出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文化产业;医药会展;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5(b)-0044-02
会展业作为经济与文化的产物,越来越成为服务贸易领域中的一大亮点,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提升等作用。会展业与许多行业密切相关,例如对交通、运输、旅游、商业、餐饮、住宿、广告等行业,其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扩大就业,拉动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医疗器械药品会展业属于会展经济中的一种专业会展,是医药文化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医药产业发展和实现当地经济新增长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合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对福建医药会展业的发展进行研究,旨在系统深入剖析福建医药会展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医药会展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为医药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根据福建省地区经济发展及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地区,选择省会中心城市福州、经济特区厦门以及在国内民营医疗机构投资方较多的莆田,作为调查地,从中国会展网、e展网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福建分会、福州经贸委、莆田经贸委、收集医药会展的资料,了解福建省医药会展业的产业政策和会展行业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法 通过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和收集,通过网络查阅医药会展业的产业政策和行业现状。
1.2.2 深入访谈法 通过对参与医药会展的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各群体(主办方、参展商、参观者)对医药会展的存在态度和发展前景的看法。
1.2.3 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对系统或机构的优势、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分析,寻求最佳的趋利避害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以充分利用发展机遇。
2 结果
2.1 福建省医药会展业的发展现状,福建主要医药会展如下所示
2.1.1 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 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在福建医疗界是比较权威的展会,在福州举办,也是福建唯一每年都有开展的展会。每届展会组委会都会向全省9600家医疗卫生机构寄发参观邀请函、请柬、参观券,以及电话邀请等。而且该展会自1995年首届举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22届。通过22届的积累,展览会组委会建立了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地区以及下属的85个区、市、县的1400家医院、卫生院和8000家门诊部及诊所的资料数据库。2012年展会主题以展示产品和介绍方向往低成本和环保方向衍生为目标,并且邀请了台湾1000余家医院、卫生机构前来参加订购[1]。
2.1.2 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厦门) 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是商务部重点支持和评选出的“A级展览会”之一,在厦门举办,是我国医药健康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行业代表性最强的药品交易及新药市场化宣传、贸易、学习和交流平台。汇聚了国内知名的制药工业龙头企业,其中很多是排名百强的综合大型制药集团。展示范围包括化学药、中成药、天然药物、生物制药等。2012年47届参展商超过1000家,设置标准展位1500个,展出面积40000平方米,吸引了约七万余人次专业观众到会参观洽谈[2]。
2.1.3 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 福建莆田东庄人在全国经营医院2000多家和各类门诊2万多家,目前上规模的民营医院约有80%以上为莆田东庄人所有,这些医疗机构正蓬勃发展和不断壮大,形成了许多实力雄厚的集团公司,其固定资产投资约600多亿元,行业年创利润20多亿元,年药品器械交易额达200多亿元。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顺势而生,自200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八届,8000多平方米的专业展览馆,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内设400多个标准展位,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参展商踊跃参展,展会规模逐年扩大、盛况空前,已成为面向全国民营医院最好的展销平台。参展范围包括:处方药 、各类西药、片剂、新特药等,经国家批准的各类非处方药(OTC),各种中药、中成药等,各类医疗器械、治疗仪器设备等[3]。
2.2 对部分参展商、承办方及会展行业协会人员访谈结果
福州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认为,很少参加省内的相关行业展会,主要由总公司参加,因为摊位很贵啊,一平米就要好几千。福建省某生物技术医药有限公司认为参展也不是真期待能签成什么合同生意,就是想去学习,希望展销会获取新的信息。福州某医用设备有限公司认为公司都有参加福州的医药会展,成效有但与期望的有差距,相比没有省外的,比如深圳的好。某展览有限责任公司认为毕竟省内医药会展业起步晚,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还很缺乏,管理方面还急需提高。福州市会展行业协会某负责人认为,我省关于医药展销会举办情况,目前还不受政府重视,与福建省其他会展如海西饮食交流、旅游会展相比,它们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大。
2.3 对福建省医药会展业的SWOT分析
2.3.1 内部环境 优势:医药会展为我省相关部门医疗服务行业和行业间进行学习、交流、沟通与政策解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作为福建省唯一每年都有开展的展会,每届展会组委会都会向9600家医疗卫生机构寄发参观邀请函、请柬、参观券,以及电话邀请等。并且通过展会主题,以展示产品提供最新产品和信息,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会展规模及档次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的展会经验积累,我省现已拥有作为我国医药健康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大、行业代表性最强的药品交易及新药市场化宣传、贸易、学习和交流平台的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拥有每年都有开展的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成为面向全国民营医院最好的展销平台的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
劣势:我省展馆服务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比起一线展会城市(如上海、深圳),我省会展行业起步晚,会展行业管理不健全,服务配套不够完善,会展专业人才缺乏。尤其缺少高素质的会展策划、设计与营销人才,造成会展的组织和管理不利的影响,使会展的质量和效益表现不佳。
2.3.2 外部环境 机遇:我国正进入会展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会展业与房地产业、旅游业并列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无烟产业,被誉为“城市名片”,它是衡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契机,福建省发挥近台优势,突出“海峡”特色,推进海峡经贸交流发展,近年来,大批台湾企业或行业团体组织来闽参展参会十分踊跃,取得较大的成效。展馆规模不断扩大,设施不断完善,会展展馆建设相对完备。
挑战:国内各省的行业竞争:我国各省会展业竞争激烈,一线会展城市的快速发展,对福建会展业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国际性的医疗保健相关行业展会在国内举办的情况:2010年是62个场次,2011年是84个场次,2012年是84个场次,2013年是63个场次。其中,仅2011年,在福建省举办的有2个场次[4]。
3 讨论与建议
3.1 坚持医药会展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
福建会展市场,像投洽会、台交会、海交会等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的展会多是由政府主导,对一些经市场培育已相对成熟的专业展会,应该有选择充分发挥市场运行机制。制订医药会展业奖励扶持政策,制定会展奖励,鼓励办展、参展,通过对来本地省市举办医药会展业的展会公司以及参展商提供一定的奖金奖励,提供优惠的配套服务,赠送当地旅游劵、购物劵等。提高展会公司和参展商来本地办展参展的热情,促进本地医药会展业的积极发展。会展业作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无烟产业”,对相关行业如住宿、交通、旅游、餐饮等有极大的促进,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5]。加强医药会展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新闻出版(版权)局、工商局、广电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要加强对参展作品、产品的展前知识产权审核和展会现场投诉受理工作,会展项目的主承办单位要建立起会展业侵权投诉机制,加强监管,做好服务,保护参展作品、产品和参展企业、机构的合法权益。
3.2 加大医药会展的宣传力度,打造会展品牌,推动产业集聚
充分利用我省的展馆资源,通过举办展会、推介会、媒体宣传、网络推介等多种形式,提高医药会展业认知度,从而扩大医药会展业的影响。针对我省从事医疗行业的目标群体,推出一批有产业支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医疗器械药品展会、论坛和投资洽谈会。如根据我省莆田地区社会资本在全国各地投资民营医疗机构的特点,打造莆田医疗器械药品会展品牌,把莆田建设成为国际、国内医疗器械药品会展中心,不断扩大会展平台效应。要通过医药会展平台,加快周边城市和台湾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向莆田集聚,并作为重点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不断壮大产业集群,使产业集聚和会展业互为依托,相互促进,良性发展[6]。
3.3 加强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展合作
福建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充分利用我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地位,先行先试。发展医药会展业,必须充分利用对台优势,用好“海峡”资源,利用台湾医疗资源和医药产业优势,吸收台湾办展先进经验,以创建海西医疗器械药品会展名城为目标,以产业优势、海峡西岸区位特点为依托,以会议、展览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闽台医疗器械药品会展业合作。
3.4培植会展主体,培养专业人才
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志于会展业的各类经济实体组建专业会议展览公司,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特别是国际著名会议展览机构来福建设立分支机构。通过联合、参股等形式,培植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面向全国招聘有专业办展经验、有较强组织策划能力的人才。塑造一支熟悉医药会展业务、富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专业队伍,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议政府应重视对会展业人才的培养,可在本地院校开设会展专业或在普通高校相关专业中设立会展科目,培养出一批善策划、知医药、懂经济、会管理,精于会展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
参考文献]
[1] 2012年第23届福建国际医疗仪器与设备展览会3月[EB/OL](2013-04-21)[2013-05-21]maigoo.com/news/303177.html.
[2] 第47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EB/OL].(2012-06-06)yuemei.com/20120606/8766.html.
[3] 2013第九届中国(莆田)医疗器械药品展销会[EB/OL].(2012-11-06)[2013-05-21]qgyyzs.net/zhanhui/html/20121106160529.shtml.
[4] 医疗保健展位信息[EB/OL].(2013-03-01)[2013-05-21] eshow365.com/zhanhui/26-0-0-0/0/.
[5] 唐瑀晗.基于文化视角下会展发展问题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33):115-116.
【关键词】预约挂号服务;整体框架;发展前景
1 总体目标
根据医院实现内涵建设和品牌拓展的发展方向,利用预约系统进行门诊流程的优化管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预约优先的前提下大大缩短患者在门诊滞留的无效时间,从而改善了门诊秩序和门诊服务质量。实现分时段预约,划分出候诊时间,减少患者在医院滞留,有利于维护门诊正常工作秩序。以减少跑号、炒号现象的发生。充分利用医院人力和物力资源,拓展个人品牌医疗市场,提高医院医疗效率,在统筹预约前提下使医疗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2 系统种类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预约方式也是不同的,为了方便患者选择,各大医院通常都会让患者可以通过现场预约、网络预约和移动短信预约等3种方式进行预约挂号。
3 整体框架
3.1 系统构成
现场预约:现场预约是由院前预约中心针对有预约需求的患者提供的现场服务。它能及时为患者提供专家咨询,解答患者预约挂号的有关问题,帮助患者正确挂号。通过挂号人员提供的人性化服务,给患者以亲切感、信任感。
网络预约:患者通过网站上的虚拟医院可实现挂号预约。网站丰富的医疗资源介绍为患者提供选择医生的平台,患者在登录预约挂号模块之后可选定相应的科室、医生及预约日期。患者使用就医一卡通卡号和密码作为预约账号完成网上预约,实现了预约实名制和预约扣费的功能。
短信预约:开发针对广大移动手机用户的短信预约服务,患者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医院提供回复短信服务,包括预约挂号确认、就诊信息查询、医院、科室及专家简介等。
3.2 系统功能
患者预约管理:该功能主要包括患者预约挂号、预约确认、退号和弃号的实现。
号表同步:实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服务器与预约服务器之间数据的双向同步功能,包括号别同步、号表同步、预约信息同步等。
统计查询:该功能主要是完成患者预约以及退号、弃号、成功就诊等信息查询和各类报表统计。
权限管理:按预约挂号人员、门诊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预约系统权限的分级管理。
3.3 系统流程
预约挂号系统可以通过网络、短信、现场等3种方式实现,上文已对此进行了具体介绍,但不论是哪种方式其基本流程都是一致的。现以网络预约为例进行说明:1)患者来到预约中心进行预约挂号;2)预约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患者需要预约的时间和诊疗的病症进行相关诊室的预约;3)预约成功后进行收费并打印预约单;4)在预约后患者如需要退号可取消预约并退费给患者;5)就诊当天患者凭预约单到预约中心或各诊区分诊台进行预约确认;6)预约确认后患者信息进入HIS 系统并打印出挂号单;7)患者信息自动进入排队叫号系统,然后进入诊室进行就诊。
4 讨论
当前,国内有许多实施预约挂号服务的医院,以及从事相关服务的公司,但在系统的标准化、管理的制度化、使用的方便化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缺陷,甚至部分个人或团体以此作为巨额利润的源泉。为此,预约挂号服务不仅没有方便病人就诊、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相反,还为许多病人和医院工作者所反感。
为了规范和推动预约挂号服务,卫生部日前在其官方网站了《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挂号服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在推动医院开展预约挂号工作的同时,提高对预约挂号服务工作的认识、加强对预约挂号服务工作的管理、并认真做好相关组织工作。坚持以方便群众就医、提升医院服务水平,成功地定制了网上预约挂号系统。手机上网、手机短信、自助预约机、热线电话等多种预约渠道正在进一步开发中,患者可根据自身习惯,选择网上完成预约操作。
5 发展前景
随着预约挂号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意识到预约挂号服务的优势,它不仅拓宽了门诊挂号的渠道,节约病人看病所需时间而且缓解医院门诊挂号窗口的压力。这些优势让人们把看病提前预约挂号当作一种习惯。推行预约的双赢结果也越来越明显,,患者挂号也方便起来,医院的资源更是得到了优化。预约挂号系统将是医院服务发展的大趋势,也是解决挂号难的有效手段。目前,医院的预约挂号系统只是迈出了探索实践的第一步,以后将向更广、更完善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张莹,李韶斌.医院预约挂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1,4:57-59.
[2]周琳,李刚荣,等.预约挂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医学管理,2009,38(11):1413.
【关键词】中医;社区;影响因素;对策
1中医进社区的影响因素
1.1中医力量后劲不足:许多中医院校,在向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方向发展,对中医学生的培养越来越 少;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填鸭式理论学习, 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指导,这种培养模式与中医是种非常私人化的经验医学实际相背离[1];现有中医人员多为中老年医师,后继乏人;社区中医人员因工作苦而报酬低,流失严重,使得中医阵营越发萎缩[2]。
1.2中医理论深奥抽象,缺乏完善的科学评审体系: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难以像西医那样形成形象化思维,对其作用机理的阐释也难以像西医那样“形象、科学”。中医实验研究也难以简单地盲目套用现代统计学评价体系进行评估,所以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中医常被认为不科学, 其发展前景受到质疑。还有人用现代科学思维来理解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技术,导致对中医理解简单化、片面化,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发展。
1.3中医药学得到社会理解与认同不够:在现代科技全球化大环境下,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弱化, 现代医学对疾病预防和救治水平不断提高, 中医药原有的一些优势领域受到严峻挑战,又由于对中医药知识正面宣传和普及不够,而诸如“中医不科学”、“取消中医药”的负面宣传却一度甚嚣尘上,导致人们对中医药学理解与认同度降低[1]。影响了中医进社区的步伐。
1.4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与中医发展相比,中药产业发展滞后,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中药培植与研发基地缺乏,中药资源总量不足,利用不充分,对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欠缺。名厂、名店、名药缺乏,满足不了社区居民需要。出口的中药植物提取物只是原料形式中间产品,没有终端产品。
1.5中药房没有与中医同步走进社区医疗机构:一些社区点甚至中医示范点,虽然引进了中医科室,但是却没有自己的中药房。病人拿到处方后,要到医院外药店去配药,这一方面给病人带来看病与抓药分家的不便,另一方面,也给病人带来一定风险:药物质量难以保证,同时,难以避免因理解差异而导致外面药店错配药物现象。另外,因为医院与外面药店信息不相通,还可能出现一个药方,要到几家药店去调配,甚至出现某些中药市场缺货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麻烦,有时病人宁愿多花钱而选择西医西药,从而影响了居民对中医的选择。
1.6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医疗市场不规范,医院运行机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不相称,导致医疗机构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因短期的经济效益,而拒绝疗效显著而收费低廉的中医适宜技术。
1.7政策支持不力:中医药管理部门对试点还存在被动、畏难情绪,抱有观望态度;部分地区政府、卫生部门领导思想观念的转变跟不上大卫生观要求,对中医药进社区服务的必要性理解不够全面,宣传不力,政策保障和体现政府行为不够全面、持续[3,4]。虽然不少地方已经将中医药纳入医保范围,但是却有种种限制。
1.8居民对中医药需求不足:居民对中医药需求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正面宣传不到位,居民对中医药认识不足,还缺乏信任度。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医学界一些学者大肆宣扬的中医不科学,是伪科学,应该取消等言论的负面影响,导致居民对中医药产生偏见和排斥心理。
2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作用的对策
2.1采取多种方式将中医药引进社区:(1)中医院延伸办社区医疗机构,并选派技术过硬的中医师定期前往巡诊。(2)大的中医院建立由名中医领衔的专家工作室,与社区医疗机构结对子,签订“名中医进社区”协议,定期到社区巡诊。(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名中医到社区坐堂,并定期到基层巡诊。通过上述种种方式,让名老中医进社区轮流坐诊,使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专家服务。(4)开展 “专家课堂”活动,请专家定期到社区讲课,传授养生保健之道,发挥中医药知识在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5)根据中医理论,随着季节的变换,制做四季养生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定期举行宣传义诊活动,手把手教居民如何煎药、合理配餐,不断提高居民健康行为[5]。
2.2加速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引进: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首先,必须重视适合于社区的中医药学生的培养。(1)优化课程结构:因地制宜,按需设课。(2)改革现有的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体现特色,保证教学质量。注重临床与实践,抓好传帮带工作。针对针灸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示范指导来加强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准确把握。其次,要加大对社区中医药人才引进,并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各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2.3政策倾斜,改革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加大中医药在医保中报销比例,缩小限制范围。各级政府还应加大对中医进社区资金支持力度,使一些看似不挣钱的中医适宜技术能被利用起来,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规范中医医疗服务市场, 制定、完善中医药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改革社区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使其与医疗服务的公益性质协调发展;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体现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与发展前景[6]。
2.4促进中医与中药房协调发展:政府要加大对社区的资金支持与监督,使有中医科室的社区医疗点能拥有自己的中药房,以保证居民安全、方便、及时就医抓药。
2.5注重中医中药在社区中的作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统一思想,提高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认识,提供政策支持,进行中医进社区网络化管理。将中医技术融入“六位一体”的每一环节,制定慢性病、常见病中医药预防及辩症治疗方案。定期在社区举办中医保健讲座,针对社区内亚健康人群,制定中医药健康处方,做到未病先防[5]。
2.6采取措施,提高中医药对居民的吸引力:(1)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提升居民对中医药认同和信任度,提高居民对中医药的需求。(2)通过“升”、“转”二种途径提高社区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技术水平。升:加强在岗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转: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高技术中医药人才到社区。随着中医药技术人员水平提高,居民对中医药认可度自然也就提高。
2.7协调发展中药产业:加强中药材培植与研发基地建设,加强中药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研发并掌握提取中药植物终端产品技术,使中药材得到充分利用,为社区提供充足中药产品。重点开展中药生产关键共性新技术、中药产品创新、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研究,提高我国中药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
2.8端正视听,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学术继承与创新发展:近年来,一些人不顾中西医之间的差别,试图套用现代西医研究方法来扭曲中医理论,得出“中医不科学”言论,并大肆宣扬要“取消中医药”,混淆视听。对此应该加强对公众正面引导,以正视听。其实,中医学典型的治疗是将多味中药组为复方进行辨证治疗,这种治疗体系与西医完全不同,与病愈之间的因果联系暂不能用现代科学加以解释。中医有其独特的病因概念、诊断与治疗理论体系,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它强调整体与宏观把握,所以不能简单地用西医理论来评价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实际上,每一种科学方法都是局限于某一种科学范式、科学体系、甚至生活形态中,只有在这个体系里面才有效。现阶段,科学发展水平尚不足以使中西医学互解通约,直接用西医学方法进行所谓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显然是不科学的,对中医本身发展不利[7,8]。所以,不应盲目套用西医研究模式来开展中医研究,而应通过揭示现代科学研究的客观指标与中医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二者在中医研究中达到真正融会贯通,以更好地推动中医学发展。
3一些制约着中医进社区的深层次的尚待挖掘和解决的问题探讨
3.1组织对中医药继承发展问题的战略研究: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标准化、新形势下中医进社区模式、中医药师培养模式、中医药理论技术创新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同时,在其引进、管理和操作指导上,也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
3.2中医药科研体制改革问题:如何建立科学的评审指标体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科研评估机制,以推进中医医疗机构、中药企业从事中医药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如何促进中医药科技工作通过创新、竞争和合作,走医教研结合、产学研结合、中医中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的道路,使中医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是加快中医进社区又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3.3针对中医特点,完善中医药评价体系问题:如何在现代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以状态调整为导向、个体化、复杂干预的特点,完善现代中医药评价体系,用科学的数据对辨证论治疗效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9]。
参考文献
[1]周蕊.中医难, 中医姓“中”更难[eb/ol]:ki.net,2006-09-16
[2]曾永秀.中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06,4(5):53-54
[3]陈伟.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问题与思考-赴广东省、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专题调研报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2,12(2):15-23
[4]刘晓敏.浅谈中医药在社区中的发展[j].中医药学报,2006,12(8):122-123
[5]杜文建,张晶卉. 发挥中医药优势 努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j]. 社区医学杂志,2005,3 (5 ):30-31
[6]王晓燕.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保健杂志,2004,6(3):14-15
[7]伊凡. 非随机研究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华夏医药杂志,2006,(5):395-396
【关键词】微生物;制药;进展;发展远景
1微生物制药的特点
多样性是微生物最明显的特点,也是因为这个特点,临床医学的生物制药也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微生物制药的方法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开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主要包括了微生物转化制药、直接利用微生物菌体制药、利用微生物酶制药这几种类型。与化学制药相比,微生物药物具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微生物本身的生长周期一般都比较短,而且选育菌种比较容易,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其次,微生物药物具有专一有效的特点,其可以完成有机合成难以实现的反应;再次,微生物的来源非常丰富,在筛选的过程中不用特别考虑先导化合物,而且筛选的几率也比较大;最后,通过微生物药物合成改造可以提升微生物药物的生产能力,也更加便于新微生物药物合成。
2微生物制药的研究应用
2.1微生物在生产维生素类药物方面的应用
维生E的生产V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生理活性相对显著,可以在光合细菌中进行合成,纤细裸藻能将一生育酚有效的聚集在一起,并且能获得高密度细胞,而且,由其合成的生育酚提取也比较容易。尤其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生产力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高,而且与其他微生物比起来,裸藻的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更好,当然,随着科技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相信将来通过代谢和基因工程等手段以及在培养系统和反应器等方面上的优化可以有效生产生育酚,必将实现维生素E的工业化生产;其次就是维生素C的生产,现阶段,微生物在生产维生素C的技术上已经相对成熟了,在这其中“二步发酵”法中生物合成的优势尤其令人瞩目,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VC的收率,且目前细菌合成VC法的研究正仍然受到外界的大量关注,发展前景是比较好的,但是与之相比,在利用真核微生物生产VC的研究方面,仍然存在这一些空白,这也是今后业界研究的重点。
2.2抗癌药物的生产
许多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都具有抗癌的活性,比如紫杉醇,该化合物现在抗癌药物中被广泛的应用,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表明:来源于纤维堆囊菌的埃博霉素紫杉醇有着相似的作用,而且与紫杉醇相比,其水溶性更佳,且分子量相对较小,结构也比较简单,不仅如此,其对耐紫杉醇类的肿瘤细胞还具有比较高的活性,一度被认为是紫杉醇的更新换代最佳产品。在国内,陈良华等人通过对黑曲霉和构巢曲霉两种真菌对福建绞股蓝皂苷的微生物转化研究发现,这两种真菌转化产物有着明显的抗癌活性。不仅如此,近年来社会关注的D一阿洛糖对治疗癌症的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且现在的科研工作者在利用微生物酶法生产D一阿洛糖上也有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将来有希望实现D-阿洛糖的大量生产,从而将抗癌药物的研发进程推向另外一个阶段。
2.3医用酶制剂的生产
医用酶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人多的体内缺乏某种酶的时候,人的新陈代谢反应及其发展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且一旦这种阻碍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人类的一些疾病。所以,医用酶及其制剂用于临床研发也是酶工程发展中一个重要热点课题。不仅如此,微生物等均产生溶菌酶在清除致病菌方面还有着良好的效果,这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生物技术措施。在未来的时间内,如果能实现其与抗生素的联合使用,抗生素的疗效相应的也会提高。此外,微生物只要还在高效溶栓酶的生产研发方面有着比较显著的推进作用。根据相关资料统计,现阶段中国每年患血栓病的人数总计达上百万余人,而且由这类疾病引发的死亡率非常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重大的威胁。这些年来,各国致力于研发高效溶栓酶,微生物本身的某些酶都是治疗血栓的有效药物,并已进入临床实用,并且已经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看好。
2.4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生产
现如今,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在医药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此外,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一种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也是人体内所必需的元素。就目前来看,DHA还主要来源于鱼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也可以通过微生物产生DHA,而且,海洋微生物被医学界认为其是潜在的DHA的重要来源。此外,一些生物可以在无光条件下实现异养生长,并且这种生长过程比较容易控制,在一年中也可以产生恒定质量的DHA。
3研究展望
可以说,微生物制药在新药研发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当然,除了上文提到的维生素生产以外,其在抗癌药物、医用酶制剂及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等领域也有着很大的药用开发价值。而且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微生物制药作为一种新型的制药技术,其可以在帮助我国解决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利于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践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微生物制药在医药领域的份额与传统的制药技术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国内,仍然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尽管如此,微生物制药在医药领域上的地位还是不可撼动的。而且,根据现有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微生物制药与传统的一些制药方法相比已经取得了更好的收益,所以说,微生物的制药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对微生物继续深入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健钱.微生物制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生物化工,2016(02):61-63.
[2]吴俊杰.微生物制药研究状况及应用展望[J].科技展望,2016(17):311.
[3]陶阿丽,苏诚,余大群,郭乔乔,曹玲玲,曹殿洁,冯学花.微生物制药研究进展与展望[J].广州化工,2012(1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