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软件测试学习计划范文

软件测试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软件测试学习计划

第1篇:软件测试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教学改革;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60-02

一、引言

为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软件测试人才,适应卓越软件工程师培养要求,软件测试课程亟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笔者结合自己10余年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经验,分别从教学内容组织、实验教学改革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论述《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课程改革的措施和体会。

二、国内高校在软件测试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年软件测试教学实践和调研,发现国内高校在软件测试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材选择取舍两难

企业要求软件测试工程师掌握软件测试及软件质量保证知识及技能。但是,在售中文图书中(以2014年6月7日当当网在售中文图书作为基础数据),与软件测试相关的书籍居多达300多种,软件质量保证方面图书有10种,同时包含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保证知识的中文图书仅有6种。分析仅有的6种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教材,发现这几种教材都偏重软件测试理论和方法的讲解,很少涉及软件测试工具、软件测试项目实践等,难以适应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实验教学存在知识点遗漏

统计分析与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相关的中文图书发现:作为发现软件缺陷最高效的静态测试技术现有的中文图书很少系统讲述。除了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考试培训教材之外,其他图书均未阐述软件测试人才必需的专业外语知识。在内容组织上,上述教材普遍均未按照软件测试项目实践的过程进行系统化的组织,兄弟院校在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上述知识点遗漏情况。

(三)思维锻炼不足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软件测试新的方法、技术和工具,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软件测试环境;逆商是积极应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逆商培养有利于学生积累软件测试项目实践的经验教训,从而促进其软件测试工程师职业素养的形成。但是,国内高校在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教学时,很少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逆商的培养。

三、教学改革内容

在卓越工程师计划驱动下,以软件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和国家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要求为导向,我们整合已有的校企合作课程资源,按照软件测试三要素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教学环节,采用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改革

1.教材选择。我们选择同济大学朱少民教授编写的《全程软件测试》作为课程教材,该书按照软件测试项目实践的实际过程组织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技术以及最佳实践等知识,为学生系统化学习软件测试技术、开展软件测试实践提供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指南;选择NIIT培训教程《Software Test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Student Guide》,作为专业英语教程,学生阅读该教程可以了解印度在软件测试职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提供便利。

2.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组织方面,围绕软件质量,把课堂教学内容划分成软件质量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测试基础和软件测试技术等课程模块。(1)软件质量管理模块,介绍软件问题的分类、软件缺陷管理、软件质量基础和软件质量管理等知识;(2)软件质量保证模块,讲解常用的软件质量保证措施(包括软件质量保证团队的组织、软件质量管理措施、软件质量标准、项目早期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软件开发维护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等),让学生认识到软件质量的提高需要综合运用软件质量保证的各项措施;(3)软件测试基础模块,介绍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软件测试原则、软件测试过程模型、软件测试停止标准、软件测试类型的划分、软件测试自动化以及软件测试人才的职业素质等。(4)软件测试技术模块,突出软件测试用例的作用,按照软件测试项目实施过程组织,包括软件测试计划、测试设计(包括测试过程设计、测试用例设计、驱动模块及桩模块的设计)、测试实施(包括测试脚本编写、编码实现驱动模块和桩模块)、测试执行、测试评估、软件缺陷管理等知识点。软件测试执行方面,根据软件测试执行的层次划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

(二)实验教学改革

如何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最大限度地加深学生对软件测试技术的理解,增强其软件测试实践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根据软件测试项目实施过程编排教学内容,突出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的基本方法、原理和业界常用工具的使用,以反映中小企业软件测试项目实践的经验。

1.基于Microsoft Project的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项目计划及进度管理,既是软件质量保证中重要的管理部件,也是开展软件测试活动的前提。为此,安排软件项目计划实验,要求学生使用Microsoft Project建立软件项目计划。实验内容包括使用“资源工作表”定义软件测试项目所需的各类资源、使用甘特图制定软件测试计划、运用跟踪甘特图跟踪项目进展,等等。

2.软件测试与软件调试。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系统中潜在缺陷,而缺陷解决则通过软件调试手段实现。本次实验以员工工资核算软件Employee作为测试对象,要求学生在Eclipse开发环境中用Java语言描述软件测试过程,发现Employee中人为注入的软件缺陷,然后应用Java调试器的断点调试功能,结合回归测试手段修订所发现的缺陷。

3.BugFree软件缺陷管理。软件缺陷管理贯穿软件测试项目的始终,记录软件缺陷从发现、修复、回归测试直至关闭软件缺陷的全过程。“BugFree软件缺陷管理”介绍开源缺陷管理软件BugFree的软件缺陷管理思想,要求学生掌握BugFree安装与配置、软件缺陷管理等技能。

4.软件静态测试。软件静态测试是软件测试技术中发现软件缺陷效率最高的技术。我们安排“软件静态测试实验”,讲解软件制品阅读、静态分析的技巧,还介绍如何运用CheckStyle、FindBugs等静态测试工具分析程序源代码、目标程序中潜在缺陷。

5.JUnit单元测试。“JUnit单元测试”实验要求学生编写Triangle类描述三角形问题,使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边界值分析方法为三角形问题设计测试用例,把测试用例编码成为基于JUnit框架的测试脚本,执行测试脚本以发现潜在缺陷。推荐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JMock,综合应用JUnit和JMock进行对Java应用系统进行集成测试。

6.QuickTest Professional功能测试。安排“QuickTest Professional(简称QTP)功能测试”实验,要求学生为机票预订系统设计测试用例,录用人工测试的过程形成机票预订系统的测试脚本框架,把测试用例中软件预期执行结果和测试实际执行结果的比较编码成为QTP检查点,产生测试脚本。然后,在回放测试脚本,产生功能测试执行报告。

7.LoadRunner性能测试。该实验讲述如何运用HP Mercury LoadRunner对Web系统进行性能测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虚拟用户技术,掌握基于LoadRunner的性能测试技术的过程及技巧。

(三)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开篇即向学生介绍软件测试人员的就业前景、能力要求。利用我校网络课程平台BlackBoard把讲稿、实验讲义、实验视频、参考文献等课程素材到BlackBoard,要求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课程扩展任务,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临时调整实验地点,要求学生在新的测试环境中快速完成测试环境构建,引导学生渐进地解决测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锻炼学生的逆商能力。

四、结束语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通过十余年的建设已形成了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十多轮的授课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本课程作为软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已进行了2轮教学,最近一轮的课程教学评价学生评分为98.19,教学效果较好。

当前,我校正转型应用技术大学,这将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鉴于此,本课题的教学团队正积极更新课程体系,以适合长三角地区中小型软件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翔,鞠小林.卓越计划驱动下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教育,2013,(13).

[2]张红,刘京志,胡景凡,侯霞.软件测试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计算教育,2013,(24).

第2篇:软件测试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软件测试 课程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12-02

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人们使用各种各样的软件产品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事务,比如查看天气、交通导航、撰写报告、统计业绩等。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软件开发投入增多,同一主题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面对消费者挑剔的眼光,软件供应方必须不断提高软件的功能性、智能化和友好程度,尽可能地降低出现bug的机率。这就必须要在产品前,进行严格的科学测试。因此,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面对软件企业需要大量软件测试人才的形势,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软件测试这门课程的教学,培养出大量优秀的软件测试人才。

1 高职院校《软件测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软件的开发过程一般根据瀑布模型分为问题定义、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与维护,软件测试通常只作为软件工程的一部分内容来讲解。但由于近年来软件测试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高职院校把这部分内容独立出来作为一门课程,一般由担任软件工程教学的老师来承担软件测试的教学。但承担教学的老师往往缺少企业工作的经验,他们按照传统的方法来讲解:测试概述、测试过程、测试方法、测试工具与测试管理等。先做好PPT,演示书上的内容,课后布置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学生为了应付期末考试,也只能照搬照抄,死记硬背一些理论,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还停留在老师教,学生跟着学的填鸭式教学,缺乏信息化时代教学的多样性。

1.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缺少能动性

软件测试按照过程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与验收测试。由于软件测试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很难找到合适的教材,现有的教材都是对这一测试过程进行理论性的介绍,没有对一个软件产品进行完整性测试,缺少规范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文档的编写,对于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测试工具也是一笔带过。学生学完主要内容后不能对一个软件产品进行测试,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很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需要的团队协作能力。

1.3 整体课程认识不足,缺乏前瞻性

很多软件专业的学生临近毕业时,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没有办法选择软件开发方面的工作,认为软件测试无非是找找软件产品的错误,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等到真正开始做测试工作时,才发现规范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完全不会写,简单的测试工具也不会使用,又匆忙去找培训机构开始培训,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

2 《软件测试》教学对策探讨

2.1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切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案例,采用情景模式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5个教学情景,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第一个情景为制定软件测试计划:包括选择什么样的项目进行测试(可以是每个小组自己在前期的学习中编写的项目,也可以是老师推荐的项目,或者是自己在网络上下载的项目),编写测试用例,测试要达到的目标等。第二个情景为黑盒测试:主要讲解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法、因果图法、决策表法、正交实验法与错误推测法等;会使用QTP进行自动化测试。第三个情景为白盒测试:主要讲解逻辑覆盖法与路径测试法;会使用Junit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第四个情景为性能测试:使用Loadrunner工具进行自动化测试。最后一个情景为测试报告的编写:完成功能测试的bug汇集与性能测试的负载情况分析等。

2.2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学生完成软件测试学习后要能胜任软件测试员或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工作,因此,为了契合他们以后从事岗位的基本能力,对于课程的考核,应从多方面进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60%)、规范文档的编写能力(10%)、PPT的制作能力(10%)、上台讲解的能力(10%)、团队的协作能力(10%)等。理论知识的考核主要针对每节课后的作业是否能够准确按时地完成;规范文档的考核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规范地编写一个项目的测试计划、测试用例以及测试报告;在每一个教学情景完成后每个小组要制作PPT并上台讲解完成作业的情况,是否能够正确地收集bug并进行分析,是否能正确录制脚本并进行回归测试等;通过完成作业的情况及上台讲解的能力能反映出一个团队的协作能力。

2.3 建设专业的实训环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更真实地体验企业环境,授课地点放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实验室进行,专门为软件专业学生所搭建的实验平台,安装软件企业通用的一些测试工具,如Loadrunner、QTP、Junit等,并且有专用的网络可供学生上网查询问题。学生可以随时进实验室进行实践,老师也方便指导学生。这种专业的实验环境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丰富师生教学的组织形式,促进学生知识多元化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不足。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应定期选派一些优秀的教师到软件公司的测试部门实习,学习对一个完整项目的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过程,在公司允许的情况下,将测试项目引入到教学中,可以丰富实践教学,促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另外,可以聘请一些软件公司的软件测试负责人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还可以定期邀请一些行业专家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最新前沿知识,为学生最终进入软件企业实习做好理论与实践上的铺垫。在学习中,学生组建3人小组,1人任测试组长,2人为组员。可以固定小组成员完成全部课程内容,也可以按教学情景确定小组成员,让同学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

3 结语

软件测试与软件产品的质量息息相关,要做好软件测试,就需要大量的软件测试人才,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要与软件企业紧密结合,做好输送人才的基地。我们要建立为企业服务、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从教材的建设、实验室的搭建、师资的培养、对学生的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寻找培养优秀人才的最佳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帅,朱彬,李丽萍.软件测试课程建设的几点措施[J].计算机教育,2010(8):66-68.

第3篇:软件测试学习计划范文

摘要:本文从“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出发,从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改革、实验大纲的设计、立体化教材建设和考核体系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对于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的课程建设情况。

关键词:软件测试;软件质量;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产品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软件质量的保证是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软件开发者想要高质量的软件产品,用户更希望能有稳定、方便、有效、经济的高质量软件产品。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途径主要有过程控制和软件测试。高校对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测试人员的培养担负着主要责任。对于软件学院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挑战是如何解决计算机专业特别是软件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

本文分别就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改革、实验大纲的设计、立体化教材建设、考核体系的设计等方面来阐述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的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级软件人才。

2 师资队伍的建设

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是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框架体系。“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既需要丰富的实践项目经验又需要深入的理论知识。按照以上思路,我们的师资队伍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外籍教师、本校教师、企业技术主管。其中,企业技术主管主要是来自道富公司的质量保证、测试经理。这门课的分工大致是外籍教师负责理论教学;企业技术主管负责学生的课程实践和项目培训;本校教师负责整个课程建设、联系以及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是指导英语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学生。

另外,学院对于教师的再学习与培训也提供很大的支持,如支持教师参加国家软件测试中心的相关技术培训、国内外关于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学术交流等。

3 教学内容及其改革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是为软件学院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按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的原理、软件测试技术和实践三部分组织内容,包括软件工程概述,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思想和方法,各种测试的方法和技巧,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如何组织和管理软件测试项目、如何进行软件质量分析,最终建立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基本上了解并掌握有效的测试策略、方法和技术,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自动化的应用,测试团队的建立和测试项目的管理,更清楚、准确地报告测试缺陷,对软件产品质量的正确评估以及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的关系和区别。

我们现行的教学大纲由理论学习和课程实践两部分构成。浙江大学将每年分成4个学期,每学期8周上课时间,而这门课的时间为一学期,总学时为48,按照2比1的学时来配置理论与实践部分,即课堂时间为32学时和上机时间为16学时。

目前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4 教学方式改革

教学方式的改革主要遵循以下两条原则进行:

(1) 以案例教学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质量保证概念、测试方法等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注重研讨式、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寻找资料解决问题。

(2) 加强综合性实验项目的训练,全面锻炼学生的团队组建能力、团队沟通合作能力、测试计划编写能力、测试用例设计能力、测试能力、组织文档能力。

5实验大纲的设计

本课程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我们学院特别聘请道富公司质量保证、测试经理来培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除了布置适量的白盒和黑盒测试外,还专门布置设计了2~3套完备的全英文综合性实验设计、需求分析文档、各种支持文档、评分方法和政策。对于实验大纲的设计,我们还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综合性。以实际项目为背景,贯穿多个知识点,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参与,学生可掌握质量保证的概念和过程,测试计划的制定,测试用例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执行、测试报告的书写、测试Bug的分析和描述。

(2) 团队合作。实验采用分组的形式完成,每组由5~7名成员组成,其中一人为组长。组长负责项目进展、分工协作、测试计划的制定等工作,其他组员分别就相关模块进行各自的测试策略、测试用例设计以及完成测试报告等。然后通过角色交换,充分发挥学生的沟通能力。

(3) 鼓励创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各种测试方法进行尝试,在最后报告中要求写出具体的思路和分析结果。

6立体化教材建设

完善多媒体教材和教学资源(包括电子书籍、技术文档、实验平台、在线交流等),进一步加强网络资源建设,特别是教学素材库的建设。现有课程主页上的内容主要有:课程信息,包括教师队伍、课程描述、课程政策、详细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每节课的详细PPT课件;各类作业、解答以及往年的作业、试卷资料等;课程实践项目(project)的各种信息、支持文档,实验平台的链接等;网络资料库,包括电子教材、文档的收集以及与课程紧密相关的各种资料、网站等;在线留言版,与学生互动的模块,学生可完全匿名发表任何意见、建议和提问答疑,今后可进一步就该课程中学生容易疑惑的地方建立FAQ。

现在我们采用外教选编的电子课件、讲义作为主要教材并推荐相关英语教材。课程实践项目我们采用道富公司的实际项目对学生进行培训。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

(1) 编写一本中文实验指导教材。

(2) 编写一本双语教学教材。

7考核体系的设计

软件质量保证与预测课程的考核将一改传统的由一次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情况,这是因为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对于考核体系的设计我们的具体思路如下:

(1) 改革课程考核,采取多因素评定学生课程成绩,而不是仅凭一次考试评定学生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最终成绩由课程实践项目(40%)和期末考试(60%)组成。

(2) 强调评分的客观、公平和透明性。开学初就给定课程考核的政策和每个课程项目的详细评分标准。

(3) 学生参与评分。课程实践项目、尤其是分组项目,教师难以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表现,但可以给整个团队评分,具体每个成员的分数则由学生参与自评。

参考文献

[1] 古乐,史九林.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古乐,史九林. 软件测试案例与实践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杨根兴,蔡立志,陈昊鹏,蒋建伟. 软件质量保证:测试与评价[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4篇:软件测试学习计划范文

自2014年11月外国语学院与东软睿道公司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之后,双方积极努力开展了本次软件测试培训课程,旨在培养“外语+涉外服务外包”方向的中高端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在本次的软件测试课程培训过程当中,外语专业学生踊跃参加,积极互动,获益匪浅。

【关键词】

涉外服务外包;软件测试;外语

一、研究背景

2014年9月,东软集团下属子公司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动与沈阳大学日语系联系,希望日语系能够派送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去东软(大连)分公司进行毕业实习,人数越多越好。但是我们却缺少一个平台在我们和企业之间架一座桥,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个新兴行业,进而给我们以后的实习就业多提供一个选择。通过本专业学生与相关企业的洽谈沟通,在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方向之后,再将这一信息反馈给即将毕业实习的学生,从而构建一个连结学生与相关企业之间满足互相需求的桥梁。结合本专业的课程改革,创造性的解决了“语言+技能”的结合问题,促进了外语专业由原来的只培养单一的语言人才到应用技术型涉外工程人才的多方面培养,使得在毕业实习、就业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选择机会。这样的信息服务平台是具有极大的新生命力,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其次,它不是假想和虚拟的项目是一个已经正在进行和有了受益者的项目。另外,本项目的首个合作者—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正规的IT企业并拥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能够给予该项目一定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并能确保该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树立完成。该项目的最大意义在于解决了长期困扰外语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即“外语只是工具,不是专业”。不仅有利于我们日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培养,而且更有利于我们学生的前途发展。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根据IT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采取学生团队和企业合作的方式,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创立一个“学校培养学生技能———学生团队提供相关实习就业信息———学生在实习阶段准确找到相关企业实习就业”的模式。给要参加毕业实习和就业的同学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促进外语学习者的就业。具体来说,我们在培训课程的最后一节课进行了问卷调查,填写之后当场收回,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25份,教师调查问卷1份。

(二)调查研究的目标此项目的内容是通过我们团队与国内的知名企业比如像东软集团这样的大量需要涉外服务外包人才的机构进行协商洽谈,收集相关企业的人才招聘信息,以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为基点,向即将要参加实习的同学提供准确信息。促进培养面向涉外服务外包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提高日语专业毕业生的涉外工程运用能力,实现人才从单一的“语言”到”语言+技能“模式的转型。了解外语专业学生对软件测试课程的理解及掌握情况,了解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今后课程的建议。

二、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一)主体情况分析从接受课程的对象来看,96%为大二和大三学生,说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在目前的阶段中对以后的职业规划有了大致的轮廓,同时认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去辅修一门其它的专业,为自己未来的就职提供保障。参加此次课程的大一学生仅占4%,大一的学生初入大学,还没有对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参加课程培训的学生中有80%的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及市场需求了解一般,处于模糊状态。说明在当今大学课程中,没有将课程和就业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二)数据分析及问题归纳在调查学生中有28%的学生对软件测试工没有有兴趣,但是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有40%的学生提升了对软件测试相关工作的兴趣。这说明学生在此次课程培训中,有很好地了解软件测试工作的意义,及明确了软件测试在以后工作中的作用。但是毕业之后想从事计算机方面相关工作的学生仅有12%,还有76%的学生不确定是否从事软件相关方面的工作。说明很多学生对以后的职业规划还不是很清晰,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就业的发展空间。从学生对本次课程培训的反映来看,有76%的学生认为此次课程意义重大,但是仅有8%的学生对软件测试有了明确的了解,还有56%的学生对软件测试概念模糊,掌握内容有限。这说明我们在课程设计中没有很好的去对学生进行测试,忽视了学生的掌握情况,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测试,及时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牢固并能够很好地运用。有36%的学生认为此门课程开设时间晚,不利于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软件内容。说明软件测试课程应及早的和学生的相关专业结合,明确未来的职业规划,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掌握并且很好地运用软件测试的相关课程。从学生的出席情况来看,有64%的学生按时出勤,36%的学生存在缺席情况。这说明在课程中应对学生施展强制的出席规范,同时对课程加以调整,提升学生的上课热情,吸引学生能够主动地出席,以保证很高的出席率。

(三)课程效果与反思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软件测试课程和外语专业的结合在学生中有很好的反响,能够帮助学生明确以后的职业选择。也可以看出在学生本专业的课程上加上软件测试课程,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及发展前景。此外,上学期完成计算机相关方面的培训课程,日语专业12级10人获得证书,13级6人获得,14级1人,其余8人为英语专业二外为日语的学生。本学期的微运营的培训已经开始,并接近尾声。共有46名学生参加。另外,截至目前,我们团队已经收集到了一定的涉外服务外包的就业实习信息。已经提供给即将进行毕业实习的12日语和英语的同学。对于该课题研究,在2015年5月、6月、9月和10月全体组员进行开会,讨论项目的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和遇到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与此同时,又与东软的企业专业人士联系,共同探讨此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的得注意事项。积极督促项目组成员收集与涉外服务外包行业相关的实习和就职信息。在10月份的会议上,建议组员建构一个微信平台,设计微页,在毕业生中宣传。得到了组员的一致认可。他们现在正在积极推进微页的设计。在指导的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存在的消极和惰性问题,通过主动与学生联系,耐心细致地谈话和指导,消除了这些现象。

三、加强涉外服务外包人员培训积极性,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第5篇:软件测试学习计划范文

一:20xx年工作回顾及总结

回顾20xx年这一年来的工作,我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公司要求,比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和工作,工作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工作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现将这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总体来说,2016年我主要完成了“……银行系统”、“……渠道管理平台”、“……”、“……”、“……”“……”的日常测试以及质量控制工作;“……”已经稳定上线运行6个多月,“……”即将上线。

2、日常我主要负责项目测试工作、测试文档编辑、参与功能需求设计、协调开发进度、总结经验分享、完成所需知识积累、工具学习及研究、兼容性软件测试。就在银联项目工作来说,主要的工作内容有:a、测试项目案例、测试用例的设计与编写;b、对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沟通,并提供意见;c、设计业务功能流程,提供参考意见,绘制关键业务流程;d、进行主要功能的界面测试、功能测试;e、按照测试用例执行测试计划;f、进行需求验证工作。

3、知识的总结与分享,完成客户端在安卓4.0/4.1,IOS6.0以上系统上出现的兼容等问题,完成了兼容性测试案例的编写以及兼容性测试的培训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兼容上重大问题,在测试部门群中分享。

4、完成所需知识积累,学习所需知识、工具以及技能。在工作中学习了银行业务流程规范、学习公司研发规范、参加了公司组织的技术培训、学习了各种测试工具的使用。

二:对公司的建议与意见

对公司和部门建设上,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对员工进行金融知识的系统培训,让测试人员了解银行业务流程,有助于测试人员更加详细了解业务流程,测试过程会少走很多弯路。

2、部门内希望多组织技术交流讨论,促进测试工作的开展和提高。一年至少有2次这样的交流。

3、公司在项目开发前期,希望尽可能的明确需求,尽可能的详尽需求说明书内容。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很多项目缺少需求说明书,需求说明书不明确或者需求说明书内容错误,误导了开发和测试,浪费了时间,影响了项目进度。

4、建议项目需求设计可以有测试员参与讨论。

5、公司管理有点混乱,个人感觉公司对每位员工的重视程度不够!节假日公司应该给每位员工一定的福利和关心。

6、个人感觉平时的效率比较低,希望测试部门能够有所调整。希望公司能制定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开发、测试工作流程,让开发更好的了解测试的流程,增强开发团队与测试团队的配合,提高工作效率。

7、加强部门测试成果的积累与沉淀,提高团队测试水准,希望我们的团队能够做的更好,能够已团队的形式参与软件项目的开发,而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中毫不起眼的小小测试员。

三:20xx年工作计划与学习计划

20xx年工作计划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们的产品更加完美,让自己在软件测试技能上有所提高,更多的关注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做到与用户的需求一致,提高公司软件产品用户满意度。

具体来说20xx年工作计划有:努力提高自身测试水准,努力学习金融知识以及业务流程,学会需求分析,掌握需求分析在测试中的作用,参与公司更多的开发项目的测试工作。

第6篇:软件测试学习计划范文

自2014年11月外国语学院与东软睿道公司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之后,双方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和实习就业工作,同时还建立了东软实训室。旨在培养“日语+涉外服务外包”方向的中高端应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参加东软集团的毕业实习和实践活动,并对相关领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

关键词:

涉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就业

一、研究背景

2014年9月,东软集团下属子公司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动与我院联系,希望能够派送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去东软(大连)分公司进行毕业实习。进过与企业的沟通和实地考察调研,2014年11月外国语学院与东软集团下属子公司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协议。截至目前,我院共派遣日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37人到大连东软和东软进行毕业实习。在两年友好合作的基础上,外国语学院又与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商谈共建东软实训室事宜,在将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由东软睿道提供50套电脑设备,外语学院提供场地、投影设备和桌椅,一个崭新的50个座位的东软实训室建设完工。有了这个专门的校内实训室,有力地保证了软件课程的授课和质量,收到双方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从2015年10至11月下旬,就是在这个实训室,又有47名日语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免费参加了由东软睿道开设的《微运营》课程,其中15名学生获得了由东软颁发的《微运营》课程实训证书。这是继2015年上半年《软件测试》课程后的第二次免费培训,共有25名学生获得了东软颁发的《软件测试》课程实训证书。东软实训室的建立,不仅极大促进了外语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拓宽了专业领域,为解决了外语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日语+技能”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人才培养

根据IT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采取学生团队和企业合作的方式,结合课程教学改革,创立一个“学校培养学生技能———学生团队提供相关实习就业信息———学生在实习阶段准确找到相关企业实习就业”的模式。2014年12月—2016年3月共有36名学生参加大连东软的实习。给要参加毕业实习和就业的同学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促进外语学习者的就业。此项目的内容是通过我们团队与国内的知名企业比如像东软集团这样的大量需要涉外服务外包人才的机构进行协商洽谈,收集相关企业的人才招聘信息,以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为基点,向即将要参加实习的同学提供准确信息。促进培养面向涉外服务外包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提高日语专业毕业生的涉外工程运用能力,实现人才从单一的“语言”到”语言+技能“模式的转型。了解外语专业学生对软件测试课程的理解及掌握情况,了解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今后课程的建议。

三、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我们分别对两个培训课程进行了问卷调查,填写之后当场收回,共发放学生调查问卷40份,教师调查问卷2份。

(一)软件测试问卷调查及分析

从接受课程的对象来看,96%为大二和大三学生,说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在目前的阶段中对以后的职业规划有了大致的轮廓,同时认为外语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去辅修一门其它的专业,为自己未来的就职提供保障。参加此次课程的大一学生仅占4%,大一的学生初入大学,还没有对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参加课程培训的学生中有80%的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就业情况及市场需求了解一般,处于模糊状态。说明在当今大学课程中,没有将课程和就业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没有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在调查学生中有28%的学生对软件测试工没有有兴趣,但是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有40%的学生提升了对软件测试相关工作的兴趣。这说明学生在此次课程培训中,有很好地了解软件测试工作的意义,及明确了软件测试在以后工作中的作用。但是毕业之后想从事计算机方面相关工作的学生仅有12%,还有76%的学生不确定是否从事软件相关方面的工作。说明很多学生对以后的职业规划还不是很清晰,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就业的发展空间。

(二)微运营问卷调查及分析

从接受课程的对象来看,60%为大三学生,40%为大二学生。高年级学生依旧占大比例。在调查学生中有93%的学生对未来是否要参加计算机相关工作不是很确定,但是对于微运营是100%感兴趣。也对老师的授课表示100%有用,90%以上的同学对微运营的了解还不足50%。说明很多学生不是不喜欢这方面,相反的是他们了解的太少了。通过本次的学习,学生100%觉得提高了自己微运营的兴,所以需要在以后的课程中增加此类相关课程,,帮助学生日后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就业的发展空间。从学生的出席情况来看,有86%的学生按时出勤,14%的学生存在缺席情况。这说明学生对相关可还还是抱有浓厚兴趣。

四、就业指导

第7篇:软件测试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软件测试;企业需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11.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随着软件产业迅速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软件测试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显得突出,它是软件产品质量控制的具体实现环节及其根本保证[1],社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量剧增,对软件测试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由于我国的软件测试技术起步比较晚,并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在大学计算机教育中,软件测试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无法达到《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也无法满足业界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

一、教学现状

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虽然《软件测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但大多数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仍会忽视强调测试理论和相关基础的重要性。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测试的基础教学,在培养过程中更多地停留在知识传授,忽视软件测试职业素质的培养,实际上,一个合格的测试人员除了具备测试专业知识外,严谨的工作习惯、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是软件测试人员所必需的[2]。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味依赖教材的理论内容,忽略思考的智力技能培养,所设计的实验内容不符合现实需求,软件测试的实践教学存在同社会脱节。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很低,自主学习能力较低。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总结一些思考和心得。

二、思考和实践

(一)重视并渗透理论教学

重视软件测试课程的理论教学,基础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了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性。在制定课程大纲时,加大理论课时的分配,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理论在课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再简单的认为软件测试只是简单的“点击”等操作,而是一门对思考和逻辑要求很高的课程。好的软件测试人员拥有高敏感能力,高发散能力,高分析能力,而这些都是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前提的。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以教材为理论传授基准,应结合项目中的实际测试场景和案例,加深对各个理论点的理解和运用,以树型结构串联零散的知识点,注重知识的内部体系结构,使学生系统的掌握测试的理论知识,锻炼思维发散和思考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进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

将软件测试的思想深入广泛地渗透到所有的专业课程中。例如在各类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中引入单元测试的思想,在软件工程课程中,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增强软件质量管理意识,在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课程中,强调测试和开发并行并重的思想[3]。

(二)以企业需求作为实验教学的目标

1.以企业项目为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软件测试实验的内容通常只单纯的利用教材上介绍的不同测试方法来“设计”实验,所设计的实验内容泛泛化,不仅不符合企业的需求,而且不符合项目测试中的完整性和规范化。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项目中所涉及到的测试技术和方法,以及这些技术的重难点,都很难在现有的实验教材中得以体现。而以项目为实验教学的方法,是以企业的需求和实践流程为出发点,在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展开,以测试的流程由浅入深,把相关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将项目完整的进行剖析,循序渐进[3]。

2.重视文档和流程

在企业的实际测试工作中,文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以一个符合现实性的完整B/S模式的“图书管理系统”作为测试案例,该项目涵盖课程的主要知识要点和基本技能,项目大小和难易适中,提供给学生系统的代码、需求分析、概要设计书、详细设计书等必须文档[4],只有具备以上资料,才可真实的模拟实际工作模式。通过文档,使得学生明白所测软件提供什么功能?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设计是否合理,结果与设计是否一致,通过文档,使得学生一边熟悉系统一边思考软件研发者在设计过程中的遗漏点。文档,不仅是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之间沟通的直接桥梁,而且这种彼此的不断沟通以及思考,直接影响了软件测试的最终质量。同时,除了以项目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并强调文档在项目中的重要性,还要严格按照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项目组分别设置测试经理、测试负责人、测试组员等角色,各尽其责。这种强调文档,各尽其责的项目教学方式,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并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8篇:软件测试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案例库;教学模式;可扩展实践平台

[前言]我校软件工程课程群包括“软件工程”“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高级软件工程”“面向对象设计方法”“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等多门课程,面向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任职培训等多个层次,课程门数多、内容交错、衔接紧密,培训要求差别较大。为使软件工程系列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协作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我们积极开展实践平台和案例库建设,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等。通过设计不同粒度、不同类别的案例,构建软件开发全过程案例库,以适应多层次多类型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项目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使得每个学员都能参与到项目开发过程中,保证了软件工程实践的规范化;同时建立基于框架的可扩展实践平台,学生自主设计开发软件程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一、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提炼,构建软件开发全过程案例库

为了将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实例化,案例教学对于保证软件工程课程授课效果至关重要。案例教学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存在较大不同,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主要是教员向学生传授知识,沟通的渠道是单向的,而案例教学不仅有教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还有学生之间的沟通,沟通的渠道是多向的。同时,讲授教学侧重理论,并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案例教学则侧重启发式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因此,探索软件工程类课程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总结、提炼、归纳、设计相关的教学案例,构建一个贯穿始终、设计合理、资源丰富的软件开发全过程案例库十分必要。

(一)案例的选取和设计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和设计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好的教学案例应该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同时在维度、粒度和内容上精心设计,既要相互衔接,体现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要求,又要大小适中,适合单个教学模块的教学需求。从实际工程项目中精心选取、提炼、设计开发涵盖软件分析、设计、测试、项目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教学案例库,可为软件工程系列课程的案例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撑条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的设计应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群各模块知识点的所处阶段、应用场景和授课目标的差异,既要有覆盖具体知识点的基本案例,又要有体现全生命周期工程化要求的系统案例和综合应用案例。案例内容包括软件过程中的工程案例、管理案例,贯穿全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

案例的选取应以全生命周期软件项目为主,从实际工程项目中挑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能突出授课要求的素材,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和补充开发,最终构建满足教学要求的系列案例。如从自主研制的“软件过程管理平台”中选取典型模块作为测试对象,针对不同测试类型的教学实验需求,对软件代码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异和缺陷注入,编写对应的测试需求、测试计划、测试设计和测试报告,形成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单元测试等测试案例。

软件工程课程要强调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对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方法进行讲解时,除了要有设计合适的案例,还可以通过当前主流工具(如软件设计的RationalRose建模工具、单元测试的JUINT工具、功能测试的QTP工具等)的演示,使学员加强对软件设计和软件测试过程的可操作性的理解,并将其运用于实践项目中。

(二)案例库规范化设计

软件工程课程群的多门课程需要多样化的案例,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映射出不同的知识点。为了规范这些案例,需提取其公共要素,定义案例库规范化设计的基本元素。

案例库规范化设计基本元素中的“案例表现形式”可将案例设置为文档、代码框架、原型系统等。如在本科生的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案例是为学生搭建的一个OpenFrame框架,即一个半成品的代码框架,学生可从半成品框架中学习相应开发技术,然后自己完善半成品的代码框架,将学习与实践过程融入案例中。

案例库规范化设计基本元素中的“案例类型”可分为工程类案例、管理类案例、支持类案例等。工程类案例包括不同项目不同阶段的工程类开发案例,如客户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软件代码、软件测试计划和测试报告。管理类案例包括项目策划、项目监控、风险管理、需求管理等。支持类案例包括配置管理、质量保证、测量分析等。根据案例的规模及适用情况,可将案例分为:基本案例、模块案例、系统案例。基本案例覆盖一个知识点,简单、清晰地通过一个实例展现知识点的具体应用,适合于基础理论知识传授阶段;模块案例覆盖多个相关联的知识点,通过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将知识串起来,适合综合理论知识的应用阶段;系统案例覆盖的是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通过完整具体的实例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适合实践教学阶段。

例如,在“软件测试”中,通过判定三角形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等价类划分法,这是一个基本案例,穿插在知识点讲授过程中。在三角形实例中补充边界值法、错误猜测法等测试用例,形成黑盒测试案例,这就是一个模块案例。而系统案例内容多、设计比较复杂,例如功能测试案例的设计,要包含测试计划、测试策略、测试设计的方法、测试用例的生成、测试用例的执行、自动化脚本的设计、测试运行结果分析以及测试报告等内容。

二、融合多种教学形式,紧密衔接理论和实践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员在课堂上讲授软件工程方法、技术等理论知识,但由于这些理论较抽象难懂,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传统的实践教学主要是采用分组模式进行项目开发,但由于没有过程监督控制,通常是由一个能力稍微突出的学员完成所有过程,缺乏讨论、协作,最后往往把精力放在代码实现中,提交一套漏洞百出的代码。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笔者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先进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应用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加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耦合度,培养学生工程化理念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问题产生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用案例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并逐步上升到理论,用理论来概括、归纳、指导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以鲜活生动的实例吸引学员,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从案例中吸取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以“做中学”为指导,以实际案例项目的生命周期为主线,通过搭建的实践平台和设计的实践项目,使学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技术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自身的实战素质能力。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通过借助来源于实际工程的典型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工程项目情景之中,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贴近实战的学习环境。

(二)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将工程项目与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有机融合,以工程项目为牵引,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同步开展生命周期相应阶段的各项任务实践,实现了创新实践与工程认知导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次上课要求学员分组,各组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后续根据授课进度按阶段完成该项目的整个开发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做足需求分析,选取项目时,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需求场景熟悉的项目,如公差勤务系统、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等。如果是从零开始的项目,需要多方面多手段进行软件需求分析,并重点做好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另外,选做的项目也可以是已有软件,因为大部分软件开发工作是在老版本的软件基础上进行改进的,已有软件可以是网上开源软件或往届学生留下的作业,要引导学生分析其功能上的缺陷后对其进行改进。通过项目牵引,可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深刻理解软件工程基本理论知识。

(三)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项目研讨式教学模式

学生以团队协作方式进行项目开发,通过扮演团队中客户、软件需求人员、软件设计人员、编码人员、软件测试人员等不同角色,完成特定任务,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对项目开发进程和工作产品进行研讨和评审,真正体验一种有序、可控和协作的软件开发过程。描述了软件过程中角色职能及软件开发各阶段的工作产品,并将项目开发活动和项目管理过程映射到课程各知识点,使学员在动态角色参与的项目演练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针对实践能力培养需求,构建基于框架的可扩展实践平台

软件工程学科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对提高课程整体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部分学生系统设计能力较弱,加之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程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在现实教学中急需加强学生动手实践环节的时间投入和条件建设。

传统实践教学通常要求学生全程自主完成程序开发并提交相应实践报告。这种“从零开始”的实践教学模式受到学生编程能力、实践学时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同时,学生缺乏大型项目的工程实践经验,如果仅以小规模程序为对象开展实践教学,也会严重制约其对软件工程思想的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构建了基于OpenFrame框架的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该平台采用当今主流的面向对象技术和框架进行开发,既实现了跟系统结构紧密相关的核心公共模块,又支持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灵活添加符合接口规范的功能应用模块,从而完成整体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有效支持学生根据小组任务分工快速开发上层应用功能模块,协同完成整体系统的设计、开发与集成。该开放式教学实践平台将教师课堂授课与学生情景体验有机结合,使得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同时既能让学生了解到框架技术、敏捷软件开发等面向对象新技术,又能培养学生基于公共体系结构进行团队化工程开发的能力。

通过搭建满足教学需求的实践平台,设计合理有效的实验项目,构建“做中学”的环境,使学员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在实践过程中快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不断积累实战经验,培养专业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我们鼓励学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学员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参与、实践,引导学员更深刻地体会和理解软件工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任务、技术和方法。

四、基于项目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软件工程课程考核存在着实践考核不足、学习效果测试不及时、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可采用多元考核和评价方式,弱化期末考试成绩,加强过程考核,着重考核项目开发过程中学员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包括期末考试和实践项目两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占30%,采用开卷笔试方式,实践项目成绩占70%,采用阶段评审方式对各小组阶段产出的工作产品进行评审,通过学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团队成绩(40%)和个人成绩(30%)。学员分组进行讲解、答辩、成果演示,学员和教师分别对各组进行整体评价,获得团队成绩,个人成绩由组长根据组员在项目开发中的表现以及对项目的贡献大小获得。

五、结语

通过梳理软件工程课程群理论知识点,构建软件开发全过程案例库,并在案例库基础上,对实践教学方法进行研究,融合、应用基于案例的情景体验教学、基于项目牵引的工程实践教学、基于角色扮演和团队协作的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加强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耦合度,并构建了基于框架的可扩展实践平台,通过项目牵引和角色扮演使学员将学到的理论直接应用于实际项目开发,培养了学员的工程化理念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学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软件工程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邹红,王健,苏丹.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12).

[2]张爱玲,周世生.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8(6).

[3]伍春香,刘斌,李小红.基于能力培养的软件工程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8).

第9篇:软件测试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软件测评 测评过程 测评方法

1 审计信息平台介绍

为了落实制约机制和监督权力作为审计的核心,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的要求,需要建设审计信息平台。该平台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实用”的工作信息系统,使其成为总公司及所属单位审计人员开展日常审计的平台,成为总公司和所属单位信息共享和信息交互的通道。审计信息平台系统主要是以信息化手段实现总公司及所属单位部分审计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固化业务流程,辅助各级领导和审计人员管理业务工作,衔接工作界面,细化操作实务,辅助审计工作,提升工作质量。

对于这样大规模的应用系统,具备了相当高的复杂程度、技术水平和开发成本。如果该系统存在缺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都将造成不良影响。软件测评就是帮助用户解决应用系统的质量问题,作为系统上线前检查必要的质量保证手段,从而提高系统质量。软件测评不是系统开发方内部测试,也不是用户测试,而是由具有相关资质的独立的第三方测评机构,根据被测系统方的需求,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对被测软件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价。

2 软件测评

软件测评主要是利用人工或者自动化的方式,站在客观、第三方的角度,系统的尽可能多的发现被测系统中的错误,检查被测系统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或是达到预期结果,从而提高被测系统的质量。

软件测评相比软件测试更注重评审过程,在测试的每个阶段以及产生的相关文档都需要组织专家对其结果进行评审,对测试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制定应对措施积累经验。根据软件测试质量控制体系对测评活动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因此要确保软件测评的充分性,获得良好的测评效果,建立一个完善的软件测评体系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 审计信息平台软件测评过程

针对审计信息平台的项目特点,根据越早测试越好的原则,本次软件测评的过程按照:软件需求制定、测评项目建立、测试需求分析和策划、测试设计和实践、测试执行和回归测试、测试总结和交付归档来进行。

3.1 软件需求制定

软件需求为软件开发奠定了基础,也是软件测评的重要依据,一份完善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对开发和测试工作都是至关重要的。测评项目组引入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国家标准,并根据本企业和本项目特点对国家标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了落地,通过多方评审确定了最终版本。通过讨论会对需求规格说明书反复修改,协助研制方按照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逐步完成需求规格说明书。

3.2 测评项目建立

测评项目组按照测评任务和合同情况建立测评项目。首先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项目组长与质量保证人员共同制定质量保证计划;项目组长与项目组配置管理员共同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然后项目组接受被测件,梳理测评需求,建立需求基线并进行配置管理。同时,质量保证人员对项目建立阶段进行符合性检查。

3.3 测试需求分析和策划

测评项目组开展测试需求分析,确定测试类型及其测试要求,分解测试项。建立测试项与测评需求的追溯关系,通过需求追溯表的形式实施。项目组进行测试策划,确定测试策略、技术方法、测试工作产品等。

3.4 测试设计和实践

该阶段主要是设计并编写测试用例。建立测试用例与测试项的追溯关系,通过需求追溯表的形式实施。按文档编制要求进行测试计划文档的编写。测试计划完成后需进行评审,并对经评审的测试计划进行修订,填写测试问题处理单进行变更控制。此外要对测试环境、测试工具等测试设备进行确认,对测试设备的配置、状态进行确认。还需开展就绪评审工作,对测评需求、项目进度、测试设备等情况进行跟踪,确定是否可以转入测试执行阶段。

3.5 测试执行和回归测试

测试执行阶段由测试执行人员在系统实际测试环境中执行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测试人员需判定测试用例是否通过,对不通过的测试用例进行判定,确认是否为软件问题。对于确认为软件问题的测试用例,经研制方修改后,测试方接收修改后的被测件。测试项目组复用或新增回归测试用例,开展软件更改的影响域分析,实施回归测试。质量保证人员对测试执行阶段进行符合性检查。

3.6 测试总结和交付归档

全部测试执行完毕,测试项目组整理测试记录并分析测试结果:编制需求追溯表,建立测试执行情况、软件缺陷与测试用例的追溯关系。之后测试项目组对测试工作和被测系统进行分析评价以及测试总结评审工作,包括对测评需求、项目进度、测试设备等情况进行跟踪,为编写测试报告做准备。准备完毕按照文档编制要求进行编写测试报告,并对报告评审。最终向客户交付测试报告正本,测试项目组对本项目全部文档记录进行整理归档。

4 审计信息平台软件测评方法

由于审计工作流程的复杂度高,因此对该平台的易用性要求也相应提高。故测评的测试类型主要体现在功能性、效率性、安全性、兼容性和易用性等质量特征上。

4.1 功能性测试

功能性测试主要检测软件是否符合《审计信息平台业务蓝图设计报告》和《审计信息平台系统开发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提出的用户功能需求。对于一般的用户测试而言,用户仅测试自己关心的功能点,且是正常使用,测试覆盖率往往只能达到20%左右。而对于非用户方和非开发方的第三方测试者来说,需要尽可能多的发现和使用软件的全部功能,对需求文档中的功能性需求逐项进行测试,要求输入值覆盖正常值的等价类、非正常值的等价类和边界值。因此,测试者不但要深入了解审计信息平台的各项功能用法和目的,还要熟悉审计业务流程。

根据审计信息平台系统功能特点,本系统分为综合管理模块、审计模块、内控制度管理模块和举报模块四部分。根据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了保证测试的充分性,经过分析共有功能性需求27项。其中,审计模块为该系统的核心功能,在加强反腐败治理工作的今天,审计业务流程更为复杂、重要。审计管理主要包括审计项目管理、审计作业管理、审计治理管理、基础数据和统计报告五个功能。由此设计的测试项共16个,包括审计计划、项目归档、项目启动、人员考核、审前调查等。

4.2 效率性测试

效率性测试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的目的主要是获取审计信息平台在不同压力下系统的性能数据,寻找系统的瓶颈点;验证审计信息平台在30并发用户下系统的性能表现。在测试之前需要进行需求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制定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根据用户提供系统交易量占比最高的前10个功能、业务逻辑比较复杂的功能,设定测试场景。例如:用户登录响应情况,大小附件上传下载,审批业务流程,以及上述场景的混合场景,混合场景的测试更能模拟系统在实际使用时的情景。测试时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测试环境要求与生产环境一致,否则测试结果就失去意义。因此需要在系统开发完毕,功能测试之后系统上线之前,在生产系统进行测试,且测试时测试系统需要与其他系统隔离,避免对其他系统造成影响。

4.3 安全性测试

企业的生产运行活动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很多重要的信息资料都在网络上传输,由此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得到人们关注。不论是为了设计,还是为了实现所产生的安全漏洞,对于用户来讲都是无法容忍的。在审计信息平台系统上线前,对其进行安全测试是十分必要的。采取的测试安全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利用Fortify进行静态的代码安全扫描,找出底层代码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利用AppScan进行动态渗透测试,这种方法是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模拟黑客入侵,从而找到系统在运行时会出现的安全漏洞,找出的问题真实有效。

4.4 兼容性测试

目前大多数办公软件都不需要安装,通过浏览器使用。审计信息平台用户只需在浏览器输入系统地址可直接登陆系统。因此对该系统的兼容性测试需测试: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和浏览器的兼容性。

操作系统的兼容性主要是测试Windows平台和Linux平台。浏览器的兼容性主要是测试IE浏览器、火狐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一般在测试时,在不同平台和浏览器上,首先系统功能能够正常使用,其次界面和操作应基本相同。

4.5 易用性测试

审计信息平台作为审计监察部日常的办公软件,其易用性是不可忽视的。用户之前习惯使用监察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和内审作业管理系统。整合、统一后的审计信息平台应该符合用户已经形成的使用习惯。同时是否满足相关文档如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易用性要求,符合一般软件操作的隐含易用性要求也是需要测试的。在测试中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考查人机交换界面的设计,以非常规操作、误操作、快速操作来检验人机界面的健壮性。

参考文献

[1]王峰,郑彦兴,包阳.软件第三方测评[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45):345-350.

[2]古乐,史九林.软件测试技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沈昌松,朱建方等.软件测试用例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1,17(2).

作者简介

田雅(1982-),女,江苏省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为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