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

第1篇: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且可以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这就需要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地位价值。在企业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定的衔接问题,因此必须要针对其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实施 衔接问题 全面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型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解决了我国就业难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我国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在企业实施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针对其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实施中的衔接问题

1.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我国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一般都是依照我国的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可以方便会计人员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但是大部分的企业还是没有很好的实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是有的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已经采取了会计电算化,国家在颁布新的准则后会使企业原来制定的核算管理(软件)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企业需要花费相应的成本或者是时间去进行财务软件的升级,从而给自己本身添加了一定的负担;其次就是我国制定的会计准则一直都在改善当中,每一次准则都是不同的,需要会计人员去学习或者是改变技术,使得技术人员很难去接受;最后就是大多数小企业的领导者和财务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知识相当匮乏,对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给企业带来变化,不关注,不了解,他们只注重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税收政策的变化,从而导致企业在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时,由专业人员自行其是的局面。

2.税收部门的协同监管滞后

通常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国家财经法规的执行,只关注企业的税收方面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查账征收的小企业,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的管理者最在乎税收部门怎样要求。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税收部门对小企业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实质上的协同监管作用。按照国家要求,《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期实施,而税务部门在纳税软件上的修改和要求,在4月份才开始实施。

3.缺乏完善的培训传导机制

一些地方管理者为了促进各型企业贯彻落实《小企业会计准则》,融汇我国财务部的提出的精神,从而加强了对各个企业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但是在对企业进行培训工作时,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由于我国小企业众多,培训工作很难全覆盖。另一方面,作为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很多时候是通过考职称或执业资格的方式以考逼学,但我国现行的职称考试和执业资格考试基本上是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这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并没有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纳入需要进行考试的内容当中,导致一些小企业的财务人员不是非常了解和明确这项准则,从而并未按照这项准则进行财务管理。因此,没有完善的培训工作,也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实施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实施中的衔接问题对策

1.加强企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

当前企业中呈现的主要一个现象就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普遍比较低,企业、领导者没有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有着足够的认识,因此,必须要加强度企业上下工作人员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因此,当地的政府部门可以组织一系列的活动积极宣传和加强培训工作。首先,当地的政府部门积极的与相关的干部培训中心相互配合,积极的对领导干部进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工作,从而提高领导干部对此准则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企业领导干部也要在企业内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其的认识,同时要积极开展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活动,认真讨论《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会遇到的哪些问题,并且也要针对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2.加强财政部门对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工作

2011年11月15日,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同志,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全国师资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贯彻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监管到位,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财政监督检查机构要对小企业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调研。对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切实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小企业,在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前提下,要加大财税、信贷扶持力度,促进这些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对执行差甚至违法违规的小企业,要不留情面地予以曝光,加以惩处。可见,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督工作,是顺利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必要措施。

3.建立健全会计机构,增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企业要加强会计岗位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要提高在岗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技术知识水平,建立完善的财务工作制度,明确每个会计人员的具体责任、权利和工作义务以及目标。同时也要对会计人员做定期的考核工作,实施轮番上岗制度等方法,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会计水平。另外,企业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他们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使得他们有足够的素质水平和工作能力,去更好的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总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保证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我国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实施中,依然存在了一定的问题,所以必须要针对其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实施应用,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祥山.试论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企业中的应用.国际商务财会.2012,35(10):56-58.

[2]马贵兰.《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向导.2013,35(08):12-15.

第2篇: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为规范我国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行为,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财政部于2011年10月18日正式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随后,国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及银监会等五部门联合了关于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指出: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更是为我国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二、《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概况

财政部曾于2004年4月27日颁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并规定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一部根据小企业的特点,在《企业会计制度》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而制定并实施的,但其执行效果并不理想,这一简单、适用的制度并没有得到普及。吴敏艳、周英(2008)在对常熟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其执行率低于40%;侯翠萍、韩素云(2009)对忻州市属小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63%的企业未进行制度转换,仍沿用分行业会计制度。整个小企业群体所采用的会计法规参差不齐,导致财政、税收、审计等部门对小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管产生了巨大的难度,整个小企业群体会计行为规范化程度受到严重影响。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未能有效实施的原因

《小企业会计制度》颁布施行已近8年,但其并未得到有效实施,我将其原因归为两大类,分别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原因。首先从企业本身来说,我国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大都为私有企业,行业跨度大,企业群体自身管理水平有限。同时小企业管理人员对会计工作缺乏重视,为降低成本不设立会计机构或者会计机构不健全,会计人员无法配备到位,整个小企业群体会计基础薄弱,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有些小企业会计人员配备到位,但管理人员考虑到经济利益问题也不会花太多的资金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的训练与培训,加之《小企业会计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强制执行时间,从企业会计人员本身来看,他们大多数已经习惯了原有的会计制度,也就缺乏学习新制度的动力,因此许多小企业仍继续沿用原行业会计制度或选用《企业会计制度》。

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因为政府对《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许多企业管理层或者会计人员不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而且虽然我国会计培训体系较完整,但是在整个会计培训与考试体系中都没有涉及到《小企业会计制度》,相关培训的缺乏也阻碍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普及。二是政府、银行等相关部门对小企业的存在发展不够重视,政府部门将大多注意力集中于上市公司、大中型私有企业及国有企业,没有及时建立健全对小企业的服务指导体系,同时财政部门也缺乏对小企业会计行为的有力监督,很少顾及小企业的会计规范化程度和会计制度的实施。从银行方面来看,银行天然追逐低风险、高回报的公司,而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限制无法引起银行的重视。由于政府、银行等的忽视,小企业的管理层对本身会计行为的规范化程度也就不重视了,《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普及困难重重。

四、《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的条件及其保障

由于以上原因《小企业会计制度》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施行,但也给《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施行提供了经验和启示,只有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努力,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施行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必要的条件,才能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一,财政部门、会计师协会等相关部门应当完善会计培训与会计考试体系。《小企业会计制度》颁布施行近8年,但整个会计培训与考试体系中依然没有《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这是阻碍《小企业会计制度》普及的外部原因之一。因此为了给《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提供条件,财政部、会计师协会等相关部门应该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与具体应用融入到会计培训与会计考试体系中,加大对小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协助小企业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为《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效施行提供知识。

第二,小企业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强化企业会计基础。小企业应当以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契机,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第一,小企业管理人员应当提高对企业会计行为规范化的重视,完善企业会计机构,补充企业会计力量,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奠定基础。第二,企业应当认真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深入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小企业负责人依法管理会计工作的自觉性。第三,企业应当做好会计科目的新旧转换、会计信息系统改造等工作,确保新旧会计准则的顺利衔接和平稳过渡。第四,企业应严格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务管理,全面提升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依法纳税,不断提高企业的对外融资资质和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五,企业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应当及时向财政部门反映。

第三, 各相关部门加强宣传,营造《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良好氛围。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宣传培训力度,使得《小企业会计准则》深入人心,为下一步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地财政部门应当会同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银监局等,对本地小企业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加强政策宣传,讲明执行要求,明确执行程序,督促小企业尽早执行。同时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座谈会、经验介绍会等形式,采取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宣传手段,向广大小企业宣传《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重大意义和执行要求,积极引导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各相关部门还必须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密切关注对本地区《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的宣传报道和媒体反映。

第3篇: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思考;实施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对于中国市场经济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对促进小企业发展也给予了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自从2013年1月1日,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最新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应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被废止。本文对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深入的剖析,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背景的基础上,探讨这项准则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1.有助于促进小企业税负公平。我国的税务机关在实施小企业的税负的应纳税额的确定、征收方式的核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确定依赖于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质量是税务部门的征收的重要参照。根据我国税法规定了税务机关的征收所得税一般按照查账征收方式,但是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70%的企业是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会计信息的质量较差的原因。另外,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于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按照减20%的税率征收,目的是为了复制小企业的发展,但是这项优惠政策必须是在能够建账核算应纳税额的基础之上。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健全小企业的财务制度,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帮助小企业减免税负压力,更好的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2.有助于加强政府的经济管理水平。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政府不断的进行职能转变,通过制定政策法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扶持中小企业的科学健康发展。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可以帮助企业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实用性,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统一的会计规范。这为政府的监管部门和管理经济的部门提供具有科学性的考评标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帮助企业加强技术革新,提高创新水平;也有利于政府的绩效考核,有利于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实施,规范市场秩序。

3.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目前中小企业虽然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依旧存在困难,其中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资金的不足。为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国家出台了相关的中小企业就业促进法,规定了央行对加强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指导,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推行中小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征集和评价体系等。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出台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制定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能够改善中小企业的信贷,减少企业的信贷融资方面的风险。中小企业在自身建设方面通过不断的规范核算程序,促进企业的信息质量的提高,通过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促进企业在融资方面的资质的提升,帮助企业更好的获得融资贷款,促进企业发展。

4.有助于改善小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小企业良好的财务管理观念的树立,对于中兴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而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强会计核算是关键。中小企业通过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制定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能够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改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为企业的科学管理提供支持。

二、准确把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

1.把握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总体框架。小企业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在一个基本的准则框架下进行。基本准则框架包括了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两个子系统,这就形成了我国统一的会计准则体系,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共有以下部分: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应用指南是为标准的执行提供操作性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在企业处理会计实务的实际操作环节中提供标准。

2.做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衔接。中小企业在实际的会计工作过程中应该按照实际情况采用相关的会计处理的准则。一般而言,只有当企业符合相应的小企业资质才能够使用小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同时也可以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由于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情形,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企业的会计准则也应该随着企业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总体而言企业的会计准则的具体实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性质进行运用。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企业的小企业准则也应该转变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已经执行企业会计准则,那么就不可以再转换执行小企业会计尊重,会计准则的执行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进行有效的衔接处理,保证企业会计执行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把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减少对企业的发展的主观判断,不断的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制定的水平。首先,简化性原则。例如,中小企业在进行会计计量的时候,应该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则不再要求,根据企业所得税法所规定的标准进行认定资产实际损失;在企业的财务报表方面,简化了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列报以及披露,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财务信息披露,在财报中的附注部分增加对纳税的调整说明,对企业的股东权益变动表不做要求提供。其次,统一性原则。一般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处理要求采用统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方法;对会计差错和会计政策变更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等。最后,一致性原则。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小水与税法的差异,保持与税法相一致,摊销年限以及长期待摊费用等的核算内容应该和税法相适应。

三、对有效实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思考

1.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的推广。企业的负责人、财务人员、政府部门、银行单位等工作人员都应该加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改进,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企业的会计软件系统。

2.加强领导,提高会计准则的执行力。组织领导的有效性为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提供有效保证。财政部门应该出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小企业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帮助企业会计核算的有效衔接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促进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衔接和平稳过渡。在多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下,保证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有效的推广和执行。

3.加强内部控制盒监督,保证准则的有效执行。在新的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的实施推广阶段,应该加强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工作,保证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问题的及时发现,并且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培训工作。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作为加强对中小企业监管和年审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支持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为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的执行提供依据。在执行准则的过程中,企业的领导应该增强企业的会计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提高企业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改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帮助企业实现内部控制和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4.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提高法律法规的约束力。相关的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审核关,在对实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进行一定的税收政策的优惠,对于不按照规定执行的企业组织实行惩罚措施,例如不提供贷款或者不允许通过工商年检,提高企业会计报表的编制,保证会计准则在中小企业的执行的有效性提升。另外,通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建立并且实施,帮助企业加强和规范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的规范性和性,防止企业财务人员的违法行为如偷税漏税和虚假财务报表的行为发生。为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和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四、结束语

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会计准则的完善和支持的支持。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企业的发展和扶持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制定中小企业的会计准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帮助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强化企业发展战略实施,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第4篇: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特点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产生的背景及目的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产生背景

1.小企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小企业的数量达到97.11%,从业人员占到了一半以上(52.95%),资产总额也占到了接近一半。我国小企业是培养标准、国际化企业的试验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它是我国新一代的生力军,不仅能扩大我国的就业范围,也同时提高国民收入。

2.国家政策鼓励小企业发展。小企业的发展一直就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植,2003年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5年相继出台了《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帮助小企业的发展;2009年9月,国务院又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11年,国务院新国九条支持小微型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小微型企业的发展。

3.小企业面临诸多问题。小企业管理水平有限,缺乏监督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没有规范和完善的企业制度;人才缺乏,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已有的会计制度核算复杂,没有建立会计制度;融资难,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与银行的信贷通道不通畅,很难获得直接贷款;政府给予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少。

4.会计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标准体系有所发展,但还需进一步完善。起初企业不论规模,根据行业性质执行会计制度,1992年先后出台了13个会计制度,工业企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金融、农业企业等会计制度;之后根据企业规模和内部管理,2004年出台《小企业会计制度》,适合小微型企业,但核算难度仍较高,2007年出台《企业会计准则》,适合用于那些业务面广、核算复杂、要求具有高素质财务人员的大中型企业;到2011年,政府更多的考虑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同时为适应经济形势出台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而此次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核心思想就是简化核算,与国际接轨完善我国的会计标准体系。

5.财政部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产生前做的准备。首先,2009-2010年,财政部开展调查研究、两次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一年实施模拟验证;其次,2011年3月,全国人大提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最后,2011年6月,国际统计局、工信部、财政部等联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企业划分为大中小微,有利于分类指导、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目的

1.健全企业会计体系。是企业会计准则的延续,健全企业会计体系;根据企业规模,规范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统一财务报告数据口径、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质量和效率。

2.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小企业会计准则》通过准则规范其会计信息确认、计量、报告行为,从会计管理方面引导小企业改善其经营管理,规范会计行为,增强信息的真实、透明。

3.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帮助。税务部门:尽量减少小企业会计和税法之间的区别;在保证会计信息有用性、可比性的原则下,降低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的工作量;根据会计信息,给予税收优惠,促进小企业实行查账征收;银行:通过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小企业在信用评价方面会有所改进,有利于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管理与风险防范。

4.简化账务处理难度。简化实务操作难度、工作量;在遵循会计计量原则的同时,小企业核算和税法协调一致。

二、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对比分析

1.小企业会计准则使核算变得更简单。与2004年的会计制度的不同之处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收账款不再计提坏账准备;捐赠所得,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小企业的资产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而是在实际发生损失时计入营业外支出;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均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大大简化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帮助小企业在得到货款或收款权力是简化确认程序;尽可能做到使核算与税法向统一,方便了审计人员对账目的核查和税务部门的监管。

2.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更多的行业。首先,增加了对农、林、木、渔业的会计核算,即消耗性生物资产核算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核算,例如产畜或役畜淘汰后转为育肥畜的应按照转群时其账面的价值和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按其原价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其次,支持建筑业施工单位的业务核算,增加工程施工、机械作业成本类科目。而2004年制定的制度中没有这几项科目。

3.小企业会计准则加强核算的规范性。第一,其中财务报表要求列报信息更加明细,如资产负债表存货栏目需要列明细。利润表营业税金及附加需要列举各种税明细金额,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支都需要列示明细。资产负债表提供三张附表,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明细表和利润分配明细表;同时要求小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要求披露短期投资、存货、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固定资产项目等信息;第二,无形资产设置了累计摊销备抵的科目,能更准确的核算无形资产;第三,周转材料代替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更加全面;按次摊销时,设置在库、在用、在摊明细科目,核算过程更清晰;第四,材料采购科目根据实际成本入账,核算小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4.小企业会计准则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小企业会计准则》增加递延收益科目,核算政府补助收入,按期分摊;去掉了“预提费用”科目,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直接对应相应负债,如应付利息、应付房租等;固定资产允许增值税抵扣,与税法保持一致;已提完折旧资产改建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简化核算过程,费用分摊更合理;将政府补助、捐赠收益、汇兑收益、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原材料的盘盈等计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的内容有所扩大,将原计入管理费用的原材料盘亏损失和坏账损失、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和股权投资损失、捐赠支出和赞助支出均计入营业外支出,增加了营业外的收入和支出。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1.内容完整、通俗易懂。小企业准则会计包括:运用统一标准规范各会计事项;规范日常交易或事项处理方法;总共分十章讲述,规定如何确认、计量、报告。应用指南包括:提供具体的规范性操作;给出具体的会计科目的设置方法;提供账务处理方法、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等。内容简练、完整且易懂。

2.简化处理。首先,准则减少了科目,会计科目设置66个,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减少了近100个;其次,只规定主要业务或常规业务,存货、应收款、应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收入、政府补贴、外币折算、长期投资、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所有者权益、费用、利润及分配、财务报表等;最后,常规业务中降低核算难度,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计提坏账准备,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变更均要运用未来适用法来进行解决,而长期股权投资也只采用成本法解决,简化了处理方法。

3.尽量消除与税法的差异。一方面,倾向于以税法为导向的原则,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另一方面,在不违背会计原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消除税法与会计处理的差异,减少计税过程中的纳税调整事项。同时,既能降低税务部门的计征成本,也有利于会计人员掌握和运用。例如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不计提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折旧方法可以考虑税法规定,合理确定资产使用寿命和净残值。

4.差别报告、定量化分。小企业会计准则主张不同的企业遵循不同的会计准则和差别报告的原则,根据企业的规模,其会计目标、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不论组织形式和产权关系的不同)进行选择;定量划分则只适用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小型企业根据企业规模,将企业划分为中、小、微三种类别。

5.为主要信息使用者提供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这一特点是以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的,而小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主要是指税务部门和银行,而不是投资者、债权人。税务方面,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提供的信息帮助税务部门在征税方法、金额、优惠策略等方面做出合理的选择。同时会计信息减少了与税法的差异,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比的前提下,降低了纳税申报调整的工作量。在银行这方面,银行则根据会计信息做出贷款决策,资质考核,授予信贷额度;因为财务报表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所以可以直接被银行征信系统使用,有利于企业的贷款。

6.自由选择、各有分工、有序衔接。自由选择:符合定量标准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各有分工:我国会计准则主要从企业规模的角度进行划分,企业会计准则适用大中型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小微企业。有序衔接: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有规定的,按照此准则执行;未规定的事项一旦发生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执行。

7.涵盖的行业范围更广。一方面在农、林、木、渔业增加了消耗性生物资产核算和生产性生物资产核算。另一方面支持建筑业施工行业,增加了工程施工、机械作业成本类科目;规范了合同建造时发生的人工、材料、二次搬运费、工地间接费用的归集、结转;工程价款结算,独立核算施工单位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设备机械作业的核算方法。

四、结束语

财政部通过对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的重新制定,在与我国会计准则具有共同目标之下,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更简单、范围更广、更加精细和更实用的特点,对于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和加快我国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小勇.《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比较[J].会计之友,2012(8).

2.黄蕴洁,肖绍平.《小企业会计准则》特点解读[J].财会月刊,2012(10).

3.熊莉.《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比较[J].财会月刊,2012(13).

第5篇: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推行 不利因素 执行机制

一、问题提出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遵守基本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充分考虑我国小企业规模小、业务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较为简单的实际情况,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同时,《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制定理念、计量属性、核算原则等方面,都考虑了税法的规定和税务部门对会计信息的揭示要求,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的差异,简化了所得税的计税方法。这对于提高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促进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小企业管理水平和会计基础较差,财会人员素质较低,在理解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方面存在诸多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缺乏一套推动《小企业会计准则》顺利实施的科学机制。一套准则能否顺利实施,不仅取决于准则本身是否健全可行,更重要的在于是否有一套科学的执行机制。鉴于此,本文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进行研究,并试图建立科学的执行机制,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推行扫清障碍。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调查

为了完成本研究项目,课题组于2014年初对山东省100家小企业对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截至2014年3月收回有效问卷88份,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整理情况见表1。由调查结果可知,调查对象中绝大多数小企业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所了解,但了解程度不高;约一半的小企业未派出人员参加《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已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有51个,所占比例约为58%;领导重视程度一般;推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最有效的外部实体是税务机关。部分企业未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原因多种多样,依次为:没有强制要求执行、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成本过高、不适合本企业情况等。关于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难点,回答企业不认可的有45个(有些已经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其次为领导不重视、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等。

由以上分析可知,从总体上看,山东省的小企业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效果不容乐观。截至2014年3月底,约有42%的小企业尚未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原因主要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有关部门没有要求强制执行、会计人员素质偏低和执行成本较高。当然,即使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有些也是表面上执行,具体执行过程中不一定严肃认真,甚至存在弄虚作假现象。下面根据调查分析结果,结合笔者的理解,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推行的不利因素予以分析。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推行的不利因素

(一)小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

由调查结果得知,大多数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经营目标比较短浅,往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太重视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这样,会计在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就难以有效发挥,小企业的领导对于执行什么样的会计准则也就不太关心。

(二)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偏低,法制观念比较淡薄

从总体上看,小企业规模较小,效益较低,员工待遇较差,对优秀财会人员的吸引力不强,从而导致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偏低,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比较薄弱,许多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由经营者或其亲友担任或兼任。同时,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小企业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比较淡漠,往往根据经营者的意志行事,会计的监督职能受到削弱。这些情况导致了小企业在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方面有些障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积极性不高,会计造假的可能性较大。

(三)税务部门和债权人缺乏推动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动力

税务部门和债权人是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外部使用者(这一点与调查结果有出入)。就税务部门来讲,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职责是按时足额征收税款,关注的重点是小企业的账簿记录是否真实体现纳税信息,至于小企业执行什么样的会计准则,并不怎么关心。就债权人来讲,前些年,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其债权人主要是经营者的亲友和企业员工。《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相对容易一些,但经营者的亲友和企业员工依然是小企业的主要债权人。这些债权人比较关注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偿债能力,对执行什么样的会计准则,也不怎么关心。因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缺乏外部推动力。

综上,这些不利因素成为《小企业会计准则》推行的主要障碍。要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推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从宏观层面建立《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建设

所谓执行机制,即为落实或完成某项事物的机理与制度,这种机理与制度与所要完成的事物的性质、特点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应当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性质和特点建立,由一系列保证《小企业会计准则》得到严格遵守的规则所组成,并形成一个自我维系的系统。一个良好的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一)健全清晰的会计准则

与《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在适用范围上具有灵活性,简化了会计核算方法,减少了职业判断,减少了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简化了所得税的计税方法,有利于提高小企业的会计核算质量和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小企业的税收征收管理,促进小企业的税负公平。这充分说明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健全清晰,具有可操作性。

(二)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小企业的会计队伍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者,其素质状况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有着重要影响。当前,我国小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业务水平较差,成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一大障碍。为顺利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必须加强小企业的会计队伍建设。这不仅是小企业自身的事情,而且是关系到《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否全面顺利实施的全局性问题,财政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发挥好组织、管理作用。具体地说,一是要充分尊重小企业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等方面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使其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做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工作,要求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必须参加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颁发结业证书,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补考,直至合格为止;三是要维护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挺身而出,为其保驾护航;四是要做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咨询服务工作,为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理解和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答疑解惑。

(三)强有力的会计准则实施的推动机构

在我国,会计工作的主管机构是财政部门,会计准则的组织实施机构也应当是财政部门。各地财政部门应当将所辖区域内《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推行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通过行政干预等手段,指导和监督所辖区域内的有关小企业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并做好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工作。

(四)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否得以顺利推行,归根到底取决于小企业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而小企业是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与小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有很大关系。只有提高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小企业才能充分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职能与作用,对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小企业会计准则》才能得到严格执行,而不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面对当前小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有关部门要向小企业的经营者宣传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为其提供培训、进修和参观机会,从而提高小企业的经济管理意识,重视企业管理工作。

(五)详细的解释和应用指南

《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当《小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公告》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指导和帮助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理解和应用《小企业会计准则》。

(六)严格的审计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体质量不高,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尤为突出。小企业的审计机构一般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这些事务所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竞争力较弱,为了生存和发展,可能会违反职业道德,不认真审计,或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不予揭露,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有关机构应当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从而保证其在对小企业的审计过程中,照章办事,提高审计质量,进而提高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

(七)有效的监督和奖惩

财政部门、税务部门、银行和会计师事务所是小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外部监督机构,这些机构应当履行政府的监管职能或社会责任。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推行责无旁贷。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对所辖区域内《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政策。税务部门对于所辖区域内的小企业,应当监督与服务并举,帮助小企业积极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并将其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纳入税务登记证年检,对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效果较好的小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银行应当对经营较好、管理水平较高、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较好、会计信息质量较高的小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积极帮助小企业推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可以帮助小企业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密切与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且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顺利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对于不听劝告、拒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拒绝为其提供审计服务。

(八)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

财政、税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院校,做好所辖区域《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有关院校也应当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向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传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知识,使其毕业后能够胜任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

参考文献:

1.杨伟强.简析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J].会计师,2013,(4):21-22.

2.吴东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09.

3.肖胜菊.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问题及对策――基于湖北省小企业的调查[J].绿色财会,2013,(2):43-45.

作者简介:

第6篇: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最近,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进一步规范了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意味着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衔接规定方面,财政部要求,在《准则》施行日之前已经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应当按照《准则》进行追溯调整,追溯调整不切实可行的除外。新《准则》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自实施之日起,财政部于2006年的38项具体准则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同时废止。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会计准则7月起施行

最近,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1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在现有准则披露基础上对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进行了整合、补充和完善。新《准则》明确规定,披露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目的是帮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评估企业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性质及相关的风险,以及这些权益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准则》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在境外上市的企业提前执行。

财政部规范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会计处理

最近,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要求,财政部制定了《金融负债与权益工具的区分及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对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财政部指出,相关企业应当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规定》,对发行和持有的优先股、永续债等金融工具进行会计处理。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未来可能有更多形式的金融工具出现,其会计处理应当适用相关企业会计准则和《规定》。

会计师事务所可设自贸区分所

最近,财政部《关于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分所并开展试点工作的通知》(财会[2014]20号),明确了进一步扩大开放、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分所的有关政策。《通知》明确提出,支持合伙制或者完成特殊普通合伙转制满一年、内部整合到位且运行平稳的会计师事务所先行试点,在上海自贸区设立1家分所,允许其使用含“上海自贸试验区”字样的分所名称。《通知》规定,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分所,暂按跨省级行政区划设立分所审批办理。拟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分所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向上海市财政局提出申请,并由其依法审批。

2014年会计资格考试考务日程确定

最近,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关于2014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务日程安排及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2014年度全国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全面进行无纸化考试试点,定于今年9月份举行;中级资格、高级资格考试采用纸笔方式,定于今年10月份举行。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官网“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和“会计行业管理网”网上报名系统开通时间为2014年4月1日至30日,各省具体报名时间由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在上述时间段内自行确定。

IASB就披露动议相关修订公开征求意见

最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了《披露动议――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的修订(征求意见稿)》,向全球公开征求意见。为深入主动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推动我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财政部要求相关单位针对征求意见稿中所列问题提出意见,并于2014年7月1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财政部会计司。财政部将在整理、汇总和分析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反馈中国的意见。同时,财政部也鼓励各单位以自身名义直接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反馈意见。财政部要求反馈意见不限于文中所提问题,并要注意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最好能有案例支持。

IFRS基金会2014版分类标准

最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基金会了2014版IFRS分类标准。IFRS分类标准是IFRS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版本。2014版IFRS分类标准囊括了自2013版IFRS分类标准以来,所有已过的IFRS分类标准暂定修改建议,主要涉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对冲会计处理及IFRS第9号,IFRS第7号以及国际会计准则(IAS)第39号的修订内容),非金融资产可回收金额的披露(IAS第36号的修订内容),两套IFRS年度改进内容(2009年-2011年周期和2010年-2012年周期)以及一些反映行业实务的新概念。IFRS基金会通过分析房地产及电信公司所编制的IFRS财务报表,提炼了这些通用的业务概念。2014版与2013版在架构上有所不同,2014版分别为IFRS通用准则、中小企业IFRS以及IFRS实务公告管理层评述设置了独立的模块。

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出新规

最近,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商务部制定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指出,专项资金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办法》明确,专项资金安排专门支出支持中小企业围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及高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增强资本实力、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业务规模;支持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服务成本、增加服务种类、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优质服务。

央行创设支小再贷款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下发通知,正式创设支小再贷款,专门用于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同时下达全国支小再贷款额度共500亿元。《通知》明确,支小再贷款发放对象是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四类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贷款条件设定为金融机构须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即上季度末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期限设置为3个月、6个月、1年三个档次,可展期两次,期限最长可达3年。为体现对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给予利率优惠,支小再贷款利率在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减点确定。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调整

最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34号)。《通知》明确,自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10万元(含10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通知》所称小型微利企业,是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

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形成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问题明确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了《关于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形成的资产损失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18号)。《公告》明确,自国发[2013]44号文件之日起,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形成的资产损失,不再上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核。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的《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同时废止。企业因国务院决定事项形成的资产损失,应以专项申报的方式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扣除。专项申报扣除的有关事项,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规定执行。《公告》适用于2013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

出口退(免)税逾期未办可延期

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逾期未办理的出口退(免)税可延期办理的公告》,规定企业在2013年12月31日前出口的货物,如未按规定期限申报退(免)税,2014年6月30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举证材料,仍可提出延期申报申请,并要求税务机关在规定申请期限截止之日后的20个工作日内办结。《公告》还延长了《委托出口货物证明》电子信息读入时限,针对企业按规定报送的电子信息无法导入至出口退税审核系统,其出口的货物面临按规定视同内销征税的问题,《公告》明确,2013年委托出口的货物,委托方如果在2014年3月15日前已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委托出口货物证明》且被受理,由于节假日等原因未及时读入信息的,可在2014年4月10日前将信息读入出口退税审核系统。

第7篇: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差错更正;未来适用法

一、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八十八条规定:小企业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所谓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差错发生或发现的当期更正错误的方法。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后,对于以前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或者其他会计制度、准则的小企业而言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不再确认

小企业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会计制度、准则时,需应用追溯调整法、追溯重述法,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将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表批准日之间发生或发现的报告年度应调整、应更正事项采用未来适用法。用调整、更正报告年度下一年账务和财务报表的方法,作为对报告年度应调整、应更正事项的最终处理,不再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二)财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不再调整

小企业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会计制度、准则时,会计政策变更或前期重大差错更正,亦需采用追溯调整法、追溯重述法进行调整、更正,多数情况下需要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年初数、利润表的上年数。但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无须也不应当再调整财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

(三)“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不再设置

以前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及其他会计制度、准则等各类会计制度体系,都规定设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以用于会计政策变更、重要的前期会计差错更正时采用追溯调整法、追溯重述法对往年损益进行调整,以及用于确认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时的处理。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后也就不再采用追溯调整,显然“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也就无须设置。

(四)财务报表前期比较信息可稳定过渡

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制度、准则的企业,当年发现以前年度会计政策变更或重要的前期差错时,应该对上年年报期末数和本年数进行调整,按照调整后的数据作为本年财务报表的前期比较信息(年初数,上年数)。这样,本年财务报表列报的前期比较信息就未必等于上年财务报表的年末数和上年数。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下,无须调整当年财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该两组数字直接按照上年年报的期末数,本年数过入即可。为此,每年报表的前期比较信息向新年度过渡时显得稳定而准确。

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小企业会计的“制度”向“准则”的过渡尽管有科目的合并、分拆、增设、舍弃等情况,但由于采用了“未来适用法”整个转换不作追溯调整,因而不变动所有者权益,也不涉及损益。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简便、务实的理念。但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将应在以前年度列报的数据纳入当年处理和列报,也就直接影响了当年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可信度。特别是涉及以前年度调整、更正的数额较大时更为明显。由此可见,现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所倡导的简便、务实也是一把双刃剑。

二、会计政策变更

(一)会计政策的定义及其判断

所谓会计政策,是指小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只有对会计政策进行正确判断,才能采用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会计政策的判断通常应当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计量属性以及两者相关的处理方法、列报要求等确定相应的会计政策。比如:

1.资产要素的会计政策:存货的取得、发生和期末计价的会计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及其减值政策;金融资产的分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商业实质的判断;长期股权投资的取得和后续计量模式;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及其后续计量等。

2.负债要素的会计政策:借款费用资产化的条件;债务重组、预计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和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的分类等。

3.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政策:权益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混合金融工具的拆分等。

4.收入要素的会计政策:商品销售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条件;建造、租赁、保险、贷款等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5.费用要素的会计政策:商品销售成本及劳务成本的结转;期间费用的划分等。

除此,财务报表的列报方面涉及的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判断;分部报告中报告分部的确定也属于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所谓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列报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即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1.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要求变更

主要包括(1)如因《小企业会计准则》(第13条)规定:小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原来以“后进后出法”结算发出存货成本则应改为准则规定可以采用的会计政策。(2)因法律规定变更导致会计政策的变更,比如现行《公司法》取消企业按补亏后净利润的百分比之五计提法定公益金,会计上也随之取消公益金的计提与核算。(3)因行政法规或部门规章规定变更导致会计政策变更。比如国务院批准在部分省、市实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财政部下发财会([2012]13号)《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修改了营改増后相应的会计处理。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如对房地产企业来说一直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若现时能够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估计,则应将其后续计量方法由成本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从而更好地反映其价值。倘若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及客观情况的变化,使小企业原采用的会计政策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不能恰当的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在这种情况下应变更原采用的相关政策,以便为管理层、投资方和债权人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但在年报附注中应对相关会计政策变更的理由、条件、变更的数额以及变更对当年效益的影响进行详细披露.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相关会计处理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应当正确认定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一经确定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对于变更前按照原有会计政策来进行的会计处理一概“既往不咎”,在具体操作上要求在变更日不调整原先的会计帐薄纪录和财务报表,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而从变更日开始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

三、会计估计变更

(一)会计估计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定义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不少交易或事项不能精确地计量只能加以估计,如:①坏账;②陈旧过时的存货;③应折旧资产的寿命;④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等。但是会计估计确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如果赖以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取得了新的更加可靠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认为不得不对原先估计进行修订,于是便发生了会计估计变更。

所谓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期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系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从而对资产和负债的帐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系会计变更的实质)。比如,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的会计估计变更,将会使固定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折旧)得以调整。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取未来适用法:(1)以前已按原估计处理的交易或事项一律“不究既往”;(2)从新的会计估计确定时即变更日开始,按照变更后的会计估计对以后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四、会计差错更正

(一)会计差错的定义及其类型

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和列报的错误或应用会计政策,进行会计估计时所产生的错误。其中,发现的使本期或前期的财务报告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称为重大会计差错;而对不足以影响财务报告的会计差错称为非重大会计差错。

会计差错的类型包括:

1.前期差错。它是指计算错误或运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和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等。主要包括①计算错误包括纯粹的数字计算错误,亦包括运用会计处理方法错误而相关数据随之错误,以及会计基础工作操作上的错误。比如,编制记账凭证时科目用错,方向颠倒、金额写错、登记账簿时串户、余额结错,以及科目汇总和编制财务报表错误等。②会计政策错误是指使用了适用的会计准则中所不允许使用的会计政策。③会计估计错误是指进行会计估计时,原来赖以估计的信息基础就错误,或者依据变更的信息错误,或者所积累的经验本来就不正确。④对事实的疏忽或曲解以及舞弊如对某项建造合同按确认商品销售收入的原则确认收入而来未按建造合同规定的方法确认营业收入。

2.当期发现当期(当月、当季、当年)的会计差错,以及当期发现的以前会计期间的差错。

(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外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差错更正统一采用未来适用法,但对于具休的会计差错虽然“既往不咎”,但也是“有错必纠”。不过具体操作时,不象以往采用追潮重述法时调整以前年度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而是①不变更差错发生的会计凭证、账薄记录和财务报表。②不论差错性质属于重大会计差错或非重大会计差错,也不论具体差错发生在以前年度或当年,均按照本期发现的本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只调整本期的相关项目,使之原发生的差错得以更正。③对于发现的如前所述的属于会计基础工作操作期间发生的差错,仍应当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方法进行更正。比如:对于当期发现当月发生的错误,属于抄写错误以及记账凭证填错的应作废重填。对于账户结错余额,记错数字的可以采用划线更正法。对于记账错误且已登记入账的可采用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对于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进行更正时只能采用兰字分录进行更正。对于本年前期或以前年度账务记录错误,或者凭证编制错误,在本期更正后应在原账务记录或原记账凭证摘要空白处加注:“本处账务记录(或本凭证)差错已于某年某月某日第某号凭证更正,使之日后仍然能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第8篇: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新兴经济体;国际会计趋同;差异原因分析

一、引言

国际上对制定一套高质量国际会计标准的呼吁已持续多年。国际会计理事会(IASB)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建立一套高质量,易理解,执行力强并且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国际性财务报告准则,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世界上已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单一的财务报告准则可以降低成本,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国际投资和经济发展等(Daske,2008;Erickson,D.,Esplin,A.,andMaines,2009)。然而,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国际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新兴经济体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却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判与质疑。一些研究发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Zeff,2013)。一些学者指出,虽然一些国家宣称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仍然有部分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容没有被采用。另外,国际财务报告在标准上的统一未必能保证会计实践的统一,财务信息表面上的统一可能会隐藏其背后实际会计操作操作和经济制度上的差异(Peng,S.,andBewley,K.,2010)。尽管我国曾一度被认为是最不可能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之一,财政部在2006年新颁布了一部与国际财务报告高度融合的企业会计准则,意味着我国成为国际财务报告家族中的一员。我国的加入进一步提高了国际会计准则在国际上的认同度,强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财务报告趋同的进程。2014年,财政部新增了三项企业会计准则并对此前的五项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虽然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很大程度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融合,但仍存在着不小差异。研究发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最大的差异在于公允价值计量的采用(Peng,S.,andvanderLaanSmith,J.,2010)。本文通过对比我国最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研究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采纳和实施问题。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采用程度

我国曾在1998年首次允许企业在债务重组,投资和无形资产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然而,由于大量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利润操纵,这一政策在三年后终止了。2006年,我国财政部又一次引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比于此前的引用,这一次财政部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采取了更加严谨和保守的态度。2014年,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修改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并且新颁布了第39号企业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了更加详细和全面的解释。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41个具体准则。表1总结了公允价值计量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根据表1,在41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中,有27项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应用。其中,有18项准则在初始计量阶段、10项在后续计量阶段、12项在资产减值测试中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另外,有19项准则在会计计量和财务报告的披露、成本分摊等方面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应用。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公允价值应用方面的比较

表2列示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14)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会计的融合程度。表2详细地对比了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定义、层级,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减值测试中的应用,和在公允价值的披露以及在其他情形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根据表2,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很大程度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融合,特别是在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后续计量中的应用,公允价值的披露要求和费用分配等方面,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一致。但在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的公允价值层级与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方面二者存在差异,最为明显的差异是在非金融资产的初始和后续计量方面。造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公允价值方面的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类:第一类,市场环境不成熟。首先,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体,我国的市场环境还不足以支撑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应用。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于1979年,至今还未达到成熟的阶段,因此,我国的市场竞争并不是完全的。在现实中,我国市场常常会出现市场不活跃或是无序交易的情况。然而,公允价值计量的有效应用依赖于高度成熟和自由的资本市场,活跃的市场和有序交易是决定公允价值的基本条件。因此,对于资本市场不完善,“公允价值”不可靠的资产,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没有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是采用其他更符合我国市场环境的计量方法来保证会计和报表信息的相关性。例如,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强调,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和生物资产,只有在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且能够取得可靠的市场价格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的情况下,才能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却强调,只有在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无法取得可靠的公允价值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第二类,利润操纵。主观的判断和输入值的使用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企业操控利润的有效工具。另外,监管体系不健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为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虚抬资产价值,操控利润和腐败行为提供了条件。我国在1998年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大量公司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操控利润,财政部不得不停止对公允价值的采用。因此,虽然2006财政部再次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对于公允价值使用的范围和条件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例如,第三号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当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其差额应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能计入当期损益,并规定,已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以此来限制房地产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虚抬企业利润。类似地,为了防止企业滥用公允价值模式提高资产价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第三类,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由于国际会计理事会旨在建立一套单一的全球通用的财务报告准则,因此,对于一些国家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经济事项不能完全兼顾。国际会计准则主要考虑了大型股份制公司的合并问题,并没有考虑到我国大量存在的大型国有企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没有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做出特别规定,所有的企业并购均使用购买法,以收购日的公允价值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而我国的准则制定者考虑到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一特殊情况,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使用权益集合法,以财务报表的账面价值为初始成本。第四类,语言差异。除了一些由于我国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特殊的经济事项造成的差异以外,还有一些差异是由于语言方面的差异造成的。由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以英语制定的,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制定者为了使准则的实践者更好的理解,在某些准则的用词上并没有一字一句的翻译,而是使用了更利于我国会计准则实践者理解的文字风格或是加上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和指导。例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要求大部分的资产和负债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而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一般被描述为“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2014企业会计准则01号-存货)。事实上,这两种表述没有实质上的区别。类似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文件———投资性房地产中明确禁止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中由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转为成本模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虽然允许公司在转换模式能使财务报表信息更可靠、相关的情况下由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但是在条款后面特别强调了,这种可能性极小(IAS40.31)。虽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表述不同,但是却给出了相同的倾向性。

四、未来我国会计准则全面采用公允价值的可能性

第9篇: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摘 要] 《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契约理论、遵从与博弈理论、认知理论、寻租理论以及期望效用理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是小企业外部推力、企业素质和内部动力共同作用产生合力的结果。尤其需要注重调动准则实施的内部动力,提高外部监管的有效性,严格规范会计行为。

[关键词] 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机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02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008- 03

1 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的理论基础

1.1 契约理论

小企I会计准则本质上是一种小企业经营者与税务机关、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缔结的公共契约,既然是契约,那缔结契约的各方当事人都拥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对小企业经营者而言履行准则是他不可推卸的契约责任和义务,但是由于利益相关者往往不能有效地参与到小企业的经营之中,所以契约双方或多方常态性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准则的监管方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处在信息获取劣势的地位,因此,为了达到管理得目的或是保护自身的利益,利益相关者自然需要担负起监督、检查企业经营者契约履行情况的责任和义务。契约可以分为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两种形式,显性契约必须表现为正式的监管制度,比如财政部门会计检查制度、税务检查制度、企业内控制度等,它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明示性和强制性,对契约执行中出现的机会主义现象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它的缺点是契约内容很难完备,契约履行成本高、缺乏灵活性。隐性契约建立在契约各方充分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契约的履行主要依赖于各方的自主性而非被动的强制性,它表现为一些没有书面条款的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会计声誉、会计职业道德等,隐形契约因为能够有效克服显性契约的不灵活和不完备性,因此它和显性契约结合共同促进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此外,会计准则既然是一种契约,它的履行就会产生成本,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契约各方当事人要做出科学的成本效益分析,同时契约本身具有一定的刚性,新旧契约(新旧准则)的转换需要有一个适应与调整的过程。

1.2 遵从与博弈理论

企业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管理性社会规范,是由社会权威机构制定与推行的,因此它本身先天具有强制性特征,也就是说大多数企业会迫于权威压力而遵从此社会规范,但是如果规范遵从的条件苛刻、程序复杂、成本较高甚至有损企业利益时,企业就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加之社会规范的违规成本较低时,自然出现形式化遵从、变通性遵从甚至不遵从的情形,这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博弈状态(见表1)。表中,R1代表经营者因不遵从行为而获得的收益,R2代表监管者监管行为获得的收益,C1代表监管者的监管成本,C2代表经营者选择不遵从而支付的成本,如偷逃税罚款,行政罚款等。出于经济自利性的动机,企业经营者总会在政策选择的博弈中做出使自己获利最大化与成本最小化的决策;出于管理性的动机,权威机构也会相应做出监管或不监管准则执行的选择。

1.3 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认知歪曲是引起非适应行为与情绪不良的主要原因,通过矫正认知歪曲可以使情感与行为障碍得到有效好转。同样的,如果没有对准则准确的认知和把握,企业经营者或会计人员的行为就会阻碍准则的有效实施,因此,政府等权威机构对准则积极有效的宣传与培训是实施准则的前提和基础。[1]动机认知理论还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具有主动权,在期待、注意与评价等影响行为决策的认知变量中,期待是行为决策的先行因素,而强化期待效果的方式存在于奖赏与惩罚之中,所以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实施中,政府推行机构及会计信息使用者还需要设置影响企业行为动机的有效的奖惩措施。

1.4 寻租理论

寻租是指在市场经济中,自利的经济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利用、改变甚至违背制度规范所进行的非生产性、非公平性的财富转移和配置行为,这种行为在导致一部分人改善福利的同时,减损另外一部分人的福利。[2]在会计寻租活动中,企业通常会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或利用会计政策选择余地来获取财富和资源,对于小企业而言,更有可能因为其会计核算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以及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原因而增大其会计寻租的空间,达到逃避监管和税收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寻租行为同样有可能出现在政府执法者或监管者身上,他们可以利用对准则模糊条款的认定权限和执法腐败来获取不正当收益。

1.5 期望效用理论

期望效用原指在不确定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获得的各种结果的效用加权平均数。如果用P与1-P来表示两种结果W和Q发生的概率,那么期望效用函数可以表达为公式EU=PU(W)+(1-P)U(Q),期望效用原理用于判断不同的人对待风险不同的偏好,人们可以根据期望效用的大小来对自己的未来决策做出选择。[3]对于小企业而言,假设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获得的收益为V1,执行成本为C1,另设设t为所得税率,因为新准则下小企业纳税调整的事项较少,可以将净收益等同于应纳税所得额,则遵从会计准则的税后净收益为(1-t)( V1-C1)。当其选择不遵从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将面临监管机构处罚的风险,设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被查获的概率为p(0≤p≤1),企业的违规处罚支出为C2,不执行准则下企业的获利为V2,则此时影响小企业做出是否执行准则决策的期望效用公式为:

maxEU= (1-t)(V1-C1)+(1-p)U(1-t)(V1-C1)+pU[(1-t)(V2-C2)]。

2 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的机理

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任何一项主体行为的产生都是主体因素与外部环境互相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作为一项以小企业为主体的社会经济行为,同样不是一个偶然的由单因素决定的过程,它受制于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的共同作用和影响。这就有力解释了在调查中出现的一类重要问题:为什么在同样的准则实施外部环境下,有的企业顺利实施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而有的企业却没有;为什么同样实施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效果却有差异。我们尝试从外部推力、企业素质和内部动力三个方面构建出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机理模式(见图1)。

在以上机理模式中我们看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是小企业外部推力、企业素质和内部动力共同作用产生合力的结果,其中外部推力起推动与约束作用,它主要包括政府制订的相关政策制度以及监管行为、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社会机构服务等;企业素质起保障与支撑作用,它主要包括经营者意识、人力资源素质、会计核算水平等;内部动力则起激励与诱导作用,它主要源自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预期能够得到的利益,包括能够得到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银行贷款等。我们从前面的相关理论分析以及对准则实施现实情况的调查分析看到,在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机理的所有因素当中,内部动力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或说是准则实施机理的核心,如果没有了内部动力或是内部动力太过虚弱,即使外部推力和企业素质再强,也会因为小企业的反感或抵制使准则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内部动力源自于经营者及其员工对小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不懈追求,准则实施之前对实施后利益的预期会诱导经营者作出是否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决策,准则实施后,预期利益的逐步实现会激励企业更加规范相关行为,并扩散诱导其他小企业加入实施的行列之中。因此,要提高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效率和效果,增强利益导向,实现外部推力和企业素质到内部动力的高效转化显得尤为重要。

3 几点建议

3.1 注重调动准则实施的内部动力

小企业实施准则的内部动力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会计核算制度的健全,有利于企业自身财务成本管理和内控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更好的获得外部投融资的机会,以及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二是外部利益的诱导,这些利益主要存在于税收、贷款、财政补贴等方面,比如,税务机关要加大查账征收的力度,对于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设置较高的起征点或免征额,相应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也只有在会计制度合规完善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兑现。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贷款方面要积极向会计制度健全的小企业开放,要以真实完善的账簿报表信息作为信用基础,而不只是关注它们的抵押和保证能力。财政部门还可考虑对于小企业在会计制度转化中发生的人员培训费、软件支持等给予一定的补贴。

3.2 提高外部监管的有效性

政府相关机构的监督与检查是会计制度实施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是我们从2005年《小企业会计制度》推行的情况和效果来看,外部监管存在力度不足、针对性不强等缺陷。比如虽然财政部门强制将新制度的内容列入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的内容,但这只是新制度实施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即不代表学习了新制度就会实施新制度。在后续的监管当中,虽然认识到了税务机关的利益制约作用,但以税收征管为己任的税务机关的配合度不高,大量小微企业采用实行定期定额征收制度,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新会计制度不遵从行为的发生。还有对记账机构疏于监管,大多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采取不开放姿态等等,这些情形如不改善,同样会大大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外部监管的有效性。

3.3 严格规范会计行为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小企业因为规模较小以及节约成本的考虑,委托外部机构或人员为本企业办理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业务,作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软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会计服务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近年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2005年财政部就颁布实施了《记账管理办法》,对会计者及其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但是为稳定客户关系,追求自身利益,一些机构和人员违背职业道德与委托方串谋进行财务造假、规避监管、偷逃税款等违规违法行为,加之习惯性认为行为本事具有临时或短期性,因此者会对会计制度的转换采取敷衍态度,这都影响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因此,政府应严格会计行业准入制度,加强执业过程规范与诚信考核,实施方连带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违规违法处罚力度,积极建立完善会计行业信息平台,小企I可以在信息平台上自主选择到优质的机构、人员与服务,从而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利芳,曲晓辉.会计准则执行的理论解释:整合与建构[J].当代财经,2011(4):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