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汇编精选(九篇)

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汇编

第1篇: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划分县乡政府财权和事权,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做大做强县乡财政“蛋糕”;强化乡(镇)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促进县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积极稳妥、简明规范的原则。调整和完善县、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乡(镇)事权和财权,从体制上保证乡(镇)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等基本支出需要,加大对乡(镇)的扶持力度。

(二)强化管理、注重效率的原则。强化对乡(镇)财政预算的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和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三)“三权不变”的原则。即维持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乡(镇)在保证基本支出后结余资金首先用于安排还债。

三、改革模式

在保证乡(镇)对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的预算编制和会计核算方式同时进行改革,把乡(镇)作为县级财政的一级预算单位、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级统一管理,统一实行“预算县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管理模式。

根据公共财政的总体要求,按照“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调整原有的体制框架,打破长期以来由乡(镇)自主核算的分散的管理模式,采取“收入整体上划,支出分类管理”的改革办法。

(一)执行收入上划县级统一管理的规定。乡(镇)各项收入全部上划县级统一管理,乡(镇)政府承担协助组织收入的职责,年度税收目标任务统一由县级人民政府下达县国家税务局和县地方税务局组织征收,取消以乡(镇)为单位的收入考核办法,对乡(镇)的经济发展目标考核激励机制由县人民政府另行制定,以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二)支出按性质分类管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的变化,在明确划分县乡政府事权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乡(镇)支出的范围。乡(镇)承担的主要支出有:工资性支出、机构运转支出、社会稳定支出、偿债支出和村级支出等必要开支。乡(镇)上划县支出主要有:一是调整工资支出。主要指政策性增资和调整工资。二是事业发展支出。包括财源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支出。由乡(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分轻重缓急,经乡(镇)人大主席团审议后,向县人民政府提交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县财政以年初预算或专项资金的形式下达乡(镇)。

四、改革内容

在确保乡(镇)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预算县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预算管理方式,由县级财政直接管理乡(镇)财政收支。乡(镇)财政所作为县财政局的派出机构,人、财、物上划县财政局,履行县财政赋予的相关职能,人员管理实行以县财政局为主、乡(镇)政府参与管理的“双重”管理体制。

(一)预算县编。乡(镇)根据预算定额标准和办法编制预算,县财政根据审核后的预算,汇总编制县乡财政收支预算,报县人民政府审核,经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由县财政批复各乡(镇)执行。年度执行中需调整的预算,由乡(镇)提出申请,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账户统设。除上级财政部门规定开设的专户外,取消乡(镇)及所属各部门在各金融机构开设的所有银行账户,由县财政局为各乡(镇)统一开设“零余额账户”、“专项资金专户”、“村级资金专户”和“收入汇缴专户”。“零余额账户”用于核算乡(镇)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专项资金专户”用于核算县级各职能部门向乡(镇)拨付的各类专项资金;“村级资金专户”用于核算乡(镇)代管的村级资金,继续实行“村财乡管村用”;“收入汇缴专户”用于核算乡(镇)组织的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三)集中收付。税收收入由税务部门征收后按规定缴入县级金库;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汇缴县级金库;预算外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缴入县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乡(镇)所需支出,按照批复乡(镇)的预算,由县财政按进度拨付或支付。

(四)采购统办。乡(镇)在年初编制支出预算时,根据统一的标准和办法,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年度执行中,由乡(镇)根据县财政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提出采购申请和计划,由县政府采购中心按政府采购程序实施统一采购,政府采购资金由县国库按规定的程序支付。

(五)票据统管。乡(镇)使用的财政性票据,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财政部门,乡(镇)票据采取“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的管理办法,做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严禁坐收坐支。未经财税部门监制和印制的票据均视为非法票据,一律不得使用。

五、配套措施

(一)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在积极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明确县乡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明确县乡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取消各职能部门要求乡(镇)配套资金的规定,切实减轻乡(镇)负担。

(二)严格预算管理。认真贯彻执行预算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综合预算、部门预算等预算编制的改革,细化支出预算管理,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的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预算编制实行全口径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透明度。预算执行中,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三)建立乡(镇)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一是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锁定历史债务,消化存量,控制增量,采取多种措施综合分类消化债务。二是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对乡(镇)债权债务实行“双重管理”。在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加强县对(镇)债权债务的管理,取消乡(镇)政府的举债权,杜绝乡(镇)举借新债。三是建立乡(镇)偿债基金。采取财政预算安排一点、乡(镇)预算外收支结余筹集一点的办法,专项用于还债。

(四)建立健全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为避免收入上划县级直接管理后,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效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由县人民政府制度定相应的目标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健全机构,充实业务人员。根据《*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财政局所属乡(镇)财政所职能配置、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配齐各乡(镇)财政所人员,在西洒、兴街、法斗、鸡街等4个乡(镇)各设所长1名,会计1名,行财专管员2名,其余乡各设所长1名,会计1名,行财专管员1名。同时,在县财政局预算股和国库股分别增设业务人员1名,以保证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正常开展。

六、实施步骤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分五个阶段,各阶段工作可交叉或同时进行,确保在2009年8月底完成改革工作。

一是制定方案(2009年6月19日—25日);二是宣传发动(2009年6月26日—7月1日),组织召开动员会,印发宣传资料和有关文件,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宣传发动;三是清理清查(2009年6月26日—7月10日),组织人员深入乡(镇)清理银行账号户、债权债务、财政性票据及编制和人员,做好改革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四是具体实施(2009年7月11日—8月25日),确定人员岗位和职责,完善县乡计算机网络,开展业务培训。开设银行账户,按照统一软件对乡(镇)收支进行核算;五是总结完善(2009年8月25日—31日),对改革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提出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七、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的领导,确保改革工作如期顺利完成,县人民政府成立*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财政局,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组织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第2篇: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改革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全面实行“乡财县管乡用”。通过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监督乡镇财政收支,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确保乡镇既得利益,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在确保人员工资、机构运转的前提下,确保重点支出;进一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加强管理,提高理财水平,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不合理增长,防范和化解乡镇债务风险,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促进县乡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财政分配利益向乡镇倾斜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加大对困难乡镇的扶持力度,从体制上保证乡镇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等基本支出需要。

(二)统一模式、积极推进的原则。各乡镇要按照全省统一改革模式积极推进改革,确保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三权不变”的原则。即乡镇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

(四)坚持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原则。乡镇原有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乡镇在保证基本支出后的结余资金归乡镇所有,优先安排用于清欠历史债务。

三、改革模式

(一)收入上划县级管理。原来由乡镇支配使用的各项收入,包括地方财政收入、税收返还收入以及上级下达的各项转移支付等,全部上划县级财政,同时取消体制补助、体制上解和各项结算项目。乡镇不再承担组织收入的职责,年度税收目标任务统一由县政府根据税源情况下达县国税局、地税局执行。改变以乡镇为单位的考核办法,县政府另行制定对乡镇经济发展目标考核激励机制,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二)支出按性质分类管理。根据农村税费改革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要求,在明确划分县乡政府事权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乡镇支出范围。乡镇承担的主要支出有:工资性支出、机构运转支出和村组支出等必要的开支。乡镇上划县级支出主要有:一是调整工资支出,主要指政策性增资和调整工资;二是事业发展支出,包括财源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支出。乡镇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对项目分轻重缓急,经乡镇人大主席团审议后,向县级财政提供项目和资金报告,并附可行性研究报告。县级财政实行项目库滚动管理,综合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财力情况统筹安排,以年初预算或专项资金的形式下达乡镇。

四、主要内容

在“三权”不变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实行“预算县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县财政直接管理乡镇财政收支。

(一)预算县编。乡镇财政所上划县财政局管理,乡镇财政所作为县财政局的派出机构,代县财政履行相关职能。乡镇的预算由县财政结合财力实际,按照适当向乡镇倾斜原则,考虑历史支出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和相关办法。乡镇根据县财政制定的标准和办法编制乡镇财务收支计划,报县财政审核后统编县乡财政收支预算,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由县财政批复各乡镇执行。年度执行中需调整的预算,由乡镇提出申请,县财政局提出审核意见,报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账户统设。取消乡镇及所属各部门所有银行账户,由县财政国库股统一开设规范账户。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的乡镇,由县财政国库股在各乡镇具有开户资质的金融机构为各乡镇统一开设“零余额账户”,核算乡镇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未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的乡镇,由县财政国库股为各乡镇统一开设“基本账户”、“专项资金专户”、“收入汇缴专户”和“村级资金专户”。“基本账户”用于核算乡镇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专项资金专户”用于核算国债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及县级各职能部门向乡镇拨付的其他专项资金等;“收入汇缴专户”用于核算乡镇组织的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以及预算外资金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同时为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后村级资金的监督管理,增强村级资金使用安全性,统一开设“村级资金专户”,用于核算乡镇代管的村级资金,由乡镇农经站承担代管职责。

(三)集中收付。乡镇的各项收入统一纳入县级财政管理,乡镇的各项支出统一由县级预算安排。乡镇的税收收入由税务部门征收后按规定缴入县级金库;应纳入预算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汇缴县级金库;预算外收入、捐赠收入、企业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由乡镇通过“收入汇缴专户”集中缴入县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乡镇所需支出,按照批复后的乡镇预算,由县财政按进度拨付或支付;预算外资金支出由各乡镇根据存量及需要,提出用款计划,报县财政审核后核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采购统办。乡镇在年初编制支出计划时,根据统一的标准和办法,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年度执行中,由乡镇根据县级财政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提出采购申请和计划,由县政府采购中心按政府采购程序实施统一采购,政府采购资金由县财政按规定的程序支付。

(五)票据统管。乡镇使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罚没票据等财政票据,其管理权全部上收到县级财政部门,乡镇票据采用“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的管理办法,做到以票管收,票款同行,严禁坐收坐支。未经省级财税部门监制和印制的票据均视为非法票据,乡镇不得使用。

五、机构设置

(一)县财政局因改革需要,增加预算股、国库股编制各2名,按照“预算县编、帐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直接监督管理乡镇财政收支。所需编制在县乡财政系统编制总量内调剂解决。

(二)各乡镇财政所统一上划县财政部门垂直管理,为县财政局派驻乡镇单位,人员编制统一上划县局管理。名称统一为“*县财政局*财政所”,机构级别为股所级,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人员按照公务员制度管理。

(三)各乡镇财政所的编制不得低于3名,具体岗位为所长1名、乡镇一级预算单位会计1名、出纳1名,人员统一由县财政局调配。

六、组织领导

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稳妥推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成立*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领导小组。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财政局,和秋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人员从成员单位抽调,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领导,确保我县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七、配套措施

(一)完善县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实现县乡和谐发展

完善县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是解决乡镇财政问题的关键所在。一是要理顺行政体制,明确县乡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二是要理顺财政体制,确立“统收统支加激励”的管理体制,明确县乡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权力和义务,尤其是明确县乡事权范围内的支出责任,避免“上级点菜,下级买单”。三是各职能部门要真正从全局利益出发,采取有力措施遏制为小团体谋利益的行为。要取消各职能部门要求乡镇配套资金的规定,切实减轻乡镇负担。四是要认真清理从各职能部门安排给乡镇的各类专项资金,通过整合县对乡镇的各类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的补助力度,提高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通过调整和完善县对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县乡和谐发展。

(二)严格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

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预算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综合预算、部门预算等预算编制的改革,细化支出预算管理,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财力,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的调控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在编制预算时,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在预算执行中,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切实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三)建立乡(镇)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

建立乡镇债务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一是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锁定历史债务,消化存量,控制增量,采取行政拍卖或法律的手段收欠还债。通过承兑还债、折卖还债、划转还债、置换还债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分类消化债务。二是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对乡镇债权债务实行“双重管理”。在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加强县对乡镇债权债务的管理,突出财政在政府融资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加强财政对债权债务的集中管理力度,特别是要取消乡镇政府的举债权,杜绝乡镇举借新债,从根本上堵住债务盲目膨胀的源头。乡镇确需举借新债的,必须上报县财政严格审核,由县政府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乡镇偿债能力审批后统筹安排。三是建立乡镇偿债基金。由县财政在每年组织的地方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偿债准备金,专项用于还债,逐步消化债务存量。同时,对乡镇预算外收入扣除县级统筹和本级支出后的结余部分全部作为偿债基金用于还债,以解决乡镇债务严重、偿债能力差的问题。四是对增加乡村负担的事项实行县级集中管理。杜绝向基层摊派、乱伸手、乱干预行为,严格控制各类达标升级和检查评比活动。凡是增加乡村负担的事项,一律报县级审批。

(四)建立和健全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

为避免收入上划县财政直接管理后,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有效地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县政府将制定县对乡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明确乡镇政府的责、权、利,建立和健全乡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目标考核体系,选取乡镇政府的财源培植、企业发展、区域经济等指标进行单项或综合考核,对节俭支出、集中财力发展农村经济、化解乡村债务较好的乡镇给予奖励。

(五)严肃改革纪律

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对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的认识,加强领导,规范操作,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财务检查。不准在实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之前私分资产、滥发钱物,一经发现,除全部予以没收外,还要追究乡镇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如发现有使用违规票据、私设小金库、擅自开设银行账户、坐支收入等现象,县财政将在机构运转经费中直接扣划违纪资金,并由有关部门追究乡镇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实施步骤

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工作分为以下4个阶段实施。

(一)制定方案、准备工作阶段(2009年5月10日至5月20日)

1.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有关配套措施,成立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机构。

2.县财政局向政府提交改革方案。

3.县政府召开动员会,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4.县财政局向县编办提交人事编制改革文件。

5.乡镇政府做好改革前准备工作。

(二)实施、检查阶段(2009年5月21日至6月30日)

1.工作组下乡,清理规范银行账户,清理财政所资产,锁定债务,清理编制和人员。

2.县财政局作业务培训,明确乡财政的责、权、利等关系。

3.县政府制定县对乡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

4.下乡指导工作。

(三)方案上报阶段(2009年7月1日至7月10日)

将《*县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方案》及实施细则上报上级财政部门征求意见,并根据意见结合我县实际进行修改。

第3篇: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一、税源调查的组织及有关情况

这次调查涉及金县每个纳税户2000年的经营和纳税情况。为保证调查质量,我们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坚持分步实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县政府加强了对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全县税源调查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常务副县长杜振棋担任,副组长分别由政府办副主任、监察局长、审计局长、财政局长、国税局长、地税局长担任,下设办公室。同时,分别从财政局、审计局、国税局、地税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了11个督导联络组。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调查组,组长由乡镇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副乡镇长担任,成员由财政所、国地税务所负责人组成,主要任务是按要求负责本乡镇税源调查,如实填报各种报表,向县税源调查活动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这样,领导小组负责整个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联络组负责调查工作的检查、督导及具体调查活动中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各调查小组负责具体的调查工作,在组织机构上保证了这次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实施方案。为了保证调查工作按计划进行,县政府制定了《无极县税源调查实施方案》,发至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对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查的目的,各阶段的时间、内容、调查的方法及具体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列出了详细的调查提纲。

(三)设计调查表格。为保证这次调查活动规范、科学地进行,并便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我们在反复研究,广泛征求国、地税领导及征管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共设计了包括分乡镇、分村、分行业、分税种等调查表格11种,分析汇总表格18种,使整套报表自成体系,叉相互衔接,能够全面反映我县经营业户的规模和结构等基本情况。

(四)培训税源调查人员"首先,由国、地税领导对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税种从政策和业务两个方面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其次,由财政局负责对调查表格的填报、各调查表之间的衔接关系及如何汇总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同时对调查人员的责任心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实行了严格的责任制,保证了参加调查人员在政策上、业务上和技术人人达到要求。

(五)实地进行调查。

1.对县直企业的调查。首先由各企业按要求实事求是地填报2000年资产情况、销售收入情况、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等情况调查表,报调查小组,然后,由调查组根据企业所填报的调查表,深入到企业对照企业账目、报表、凭证进行核实,并在核实的基础上,弄清5个底数:一是2000年企业实际交纳的流转税数额;二是企业的房屋、建筑物账簿登记数与实际拥有数额;三是企业实际拥有车辆数量与交通稽征部门统计数;四是企业2000年资产负债和经营获利情况;五是企业2000年实际交纳的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等数额。同时,弄清两个税务局对不同企业的税收征收管理方式,以及企业所上缴的增值税数额,分清开增值税发票和开一般发票征收的数额。

2.对各乡镇税源情况的调查

(1)自填报表。首先由各乡镇、国地税所、工商所按要求依据征收的原始票据,按月填报分乡镇、分村、分行业、分税种、分业户的税源调查表及乡镇财政收入来源明细表,报县财政局。

(2)“三堂会审”。由督导联络组和税源调查组对国、地税、工商及乡财政上报的调查表分村、分行业进行汇总分析。通过汇总查找两方面问题:一是查找漏管户。方法是分别将国税所上报的2000年管理户数表和工商所上报表进行核对;地税所上报2000年管理户数表和工商所上报表进行核对;国税所管理户数和地税所管理户数表进行核对。汇总出工商所管理而国税所未管户,工商所管理而地税所未管户,国税所管理而地税所末管户,地税所管理而国税所未管户。在此基础上,查找出国税所漏管户、地税所漏税户、国地税所共同漏管户。并依据各乡镇、各行业应税业户实际纳税情况,计算出各乡镇不同行业实际纳税户的平均纳税定额。二是查找漏管月和漏管金额。方法是根据工商所,国、地税所上报的分乡镇、分村、分行业、分业户、分月纳税费情况表,分别将三家上报表按以上次序交叉核对,按同一业户、同一月份交纳国、地税及工商费情况,查找出交工商不交国税、交工商不交地税、交国税不交地税、交地税不交国税的月份和金额,进而汇总出各乡镇、各村、各行业平均漏管月。

(3)入户调查。为检验报表的准确性,各督导联络组和各乡镇调查组,按汇总表逐村进行核对,采取个别座谈,征求村代表及有关人员意见,入户调查等形式。重点弄清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2000年业户的纳税情况,看是否欠税;二是看是否同时交纳国、地税;三是征管人员的征收情况,看是否存在征人情税、关系税、征多开少、不开票或以物抵税等情况;四是国、地税和各项税费的配比情况,看征收比例及纳税定额是否合理。

(六)细编收入预算。

1.根据对各类企业纳税情况调查的数据,细编出2001年县直企业的收入预算。一是以企业2000年实现的流转税为基础,按照国家规定税率,测算出企业应缴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数额。二是对每个企业的房屋、建筑物账簿登记与实际面积相对比,分别测算出企业应缴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三是结合交通稽征部门,对企业现有车辆的数量及种类进行分析,分不同情况,测算出所有应税车辆的应征税额。四是实事求是地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测算出企业应税所得额,进而计算出应纳所得税额。五是对企业的营业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按国家税法规定的税率,测算出基本应征税额。

2.根据对乡镇经营业户纳税情况进行调查的数据,细编出乡镇的收入预算。一是对各乡镇填报的分村、分行业、分税种等基础调查表进行技术性审核,各相关表格之间数据衔接一致后,进行汇总合拢。二是采用定额比较法测算出漏管业户的纳税定额,方法是:根据各乡镇同类行业、同等规模业户的平均月纳税定额和国、地税汇总出的漏管业户,测算出各乡镇各行业漏管的定额业户2001年应纳国、地税额,进而汇总全县漏管户应纳税额。三是根据各乡镇汇总表中各行业平均纳税定额和实际平均纳税月数与该行业全县各乡镇最高实际平均纳税月数进行比较,求出差额,计算出该乡镇、该行业因漏征月数,应增加的纳税额。四是调整部分行业纳税定额。将全县11个乡镇,按照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分三个档次,分别计算出每个档次不同行业业户实际平均纳税定额,与各乡镇同类行业业户纳税定额进行比较,求出差额,依据该行业户数,测算出应增加纳税额。五是测算一般纳税人应交地税数额,用综合类比法,根据各乡镇一般纳税人实际交纳地税数额占交纳国税的平均比例,测算出各乡镇一般纳税人应缴地税的税源,扣减实际交纳的地税税额,求出各乡镇应增加的地税税额。六是按全县各乡镇实际交纳的车船税户数占总户数平均比例,推算出各乡镇应纳车船税税额。七是依据上述调查测算出的流转税额和国家规定的税率,测算出各乡镇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附加费,扣出2000年实际交纳数,即为2001年度增加数。

经以上几个步骤对各项收入预算的细编,县直企业应交地方税在2000年实际完成基础上增加了150万元,各乡镇经营业户应缴税金在2000年基础上增加了625万元。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主要摸清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摸清了全县及各乡镇的增收底数;二是摸清了我县乡镇工商业户的底数及分布情况;三是摸清了两个税务局对业户的征管情况;四是摸清了业户的行业结构情况;五是摸清了乡镇税费比例;六是摸清了税收征管存在的症结。

二、完善我县税收征管体系的建议

1.搞好纳税定额管理。一要对不同行业的经营业户根据其经营规模、所处地理位置、经营环境等标准进行分类,实行分类定额,对同二类的经营业户采取同一纳税定额。二要联合制定定额。对经营业户的纳税定额应该在政府的协调下,由国、地税进行综合定额测算,由同行业业户互评,制定出分档次的定额标准。定额一旦确定不能随意变动,在实际执行中如果确实不合理,需要变动,必须按定额制定程序办理。三要建立报表制度,每月国、地税所要向乡镇财政所以表格的形式,对本月的征收情况进行汇报。四要实行定额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4篇: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关键词】乡镇;管理;财政预算现阶段,管理

国家财政已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能。县镇作为国家财政的基层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实现乡镇财政正常运行,达到乡镇财政的合理配置,完善财政结构的合理化,是今后一项长期在而艰巨的任务。

一、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做好乡镇财政管理预算工作,在解决乡镇财政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缓解财政紧缩状态,而且也可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乡镇具备天然的优质资源,理应合理利用资源,使乡镇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是,由于缺乏财政预算管理,却出现了乡镇财政管理混乱,甚至出现了亏损的结果。因此,合理进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对乡镇未来的的支出做出规划,就会让乡镇的每一笔钱发挥最大的作用,保障乡镇财政的正常运行,实现本乡镇经济的逐步发展。因此,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在现阶段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编制不够规范乡镇出现财政预算不够规范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科学化和精细化两个方面。首先,由于乡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同时缺乏理论指导和专业化培训,这就造成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工作与实际情况脱轨;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财政预算管理不够科学等现象。其次,乡镇财政涉及范围较广,传统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只是制定出一般情况的处理方案,没有针对某一特殊情况制定解决的措施,这就导致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无法以最优方案进行。这些现象都可能会影响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执行能力不强执行力在任何情况下都发挥重要作用,而在现实工作中,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却有待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对管理人员的责任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出现了问题,地却没有人员承担责任,甚至会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此外,乡镇财政部门的绩效考核也有待完善。绩效考核是制定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及完成程度的标准,也是激励工作人员努力工作的动力,但乡镇出现了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健全,考核标准不够细化的现象,这就导致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执行力度不强,最终影响了乡镇财政管理的规范运行。

(三)监督机制尚未完善我国规定政府要有专门负责监督的部门,但现实的监督仅停留在静态监督层面,缺乏实际行动。因此,乡镇财政进行预算只侧重于审批这一环节,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监督环节。这样。在工作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如财政部门的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给某些人趁虚而入的机会,可能会导致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就无法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提供后期保障,不利于乡镇未来持续健康的发展。

(四)人员意识有待提高人员意识主要体现在民众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方面。人民群众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最好的参与者和监督者。但有些乡镇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缺乏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没有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导致在进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时,发生了不符合标准的事情。另外,各部门领导虽然对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越来越重视,但相关人员意识不到风险的严重性和破坏性,不管实际情况,进行超出预算的支出,造成了财政预算支出的随意性,使得乡镇财政面临巨大的风险,随时处在崩溃的边缘。

三、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管理编制工作良好的编制方案是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的关键,是一切考核标准的依据,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首先,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的基数增长原则,建立零数增长标准,根据地域,环境等特殊因素进行实际情况的预算,实现管理编制的科学化;其次,要将编制工作进行精细划分,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都要进行全方面考虑,对财政预算所涉及范围都要进行具体编制,实现乡镇编制工作的整体性和全面化,避免传统管理的弊端;最后,要对编制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明确要求,在进行编制人员招聘时,重视专业化编制素养,选择符合此工作的人员,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定期进行培训,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达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的步伐。

(二)重视执行力度执行力度是财政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针对传统管理模式下出现的不足,乡镇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确保责任到人的制度,明确每一位管理人员的责任,并将奖惩制度加入考核标准中,奖励表现好的人员,而对工作态度差、工作不到位的人员采取惩罚制度,如口头批评,扣除奖金等措施;第二,实行分层绩效考核,将年绩效分为季度绩效,月绩效,周绩效和天绩效,逐层进行划分,可以明确工作任务,更准确的进行考核,使考核标准更加规范化;第三,为预期的调整工作规定专门时间,将规定时间通知到各相关部门,同时其他期间一律不进行调整工作,除非在特殊情况下,以此来规范管理工作,实现较强的工作执行力度,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

(三)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实现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完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入手。内部监督主要是在乡镇财政预算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人员之间进行相互监督,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管理领导进行汇报,并将监督加入绩效考核中去,对敢于汇报情况的人员实行奖励制度,不仅可以使内部人员的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也降低出现异常情况的可能性;外部监督主要是由人民群众和上级部门两部分组成,人民群众应该行驶作为公民的监督权,对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有异议的群众,应该向相关部门反映,若发现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过程中有信息不透明现象,群众有向上级部门举报的权力。同时,上级部门应该改变传统静态监督模式,实行动态监督和实时监督。只有健全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运行。

(四)提高综合素质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起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执行力”的人才队伍。通过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待遇来招募具有专业化的相关人员,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并组织进行定期培训学习,以保障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要树立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在工作之前进行关于风险的专业培训,避免因缺乏风险意识造成的预算不足现象,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人员进行党风建设,防止贪污现象的出现。

第5篇: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一、乡财县管改革的主要成效有哪些?

*县实行“乡财县管”后的主要成效:

(一)规范了收入征管,挖掘了收入潜力。实行“乡财县管”,不仅规范了农村税费改革后的税收征管,而且有效遏制乡镇财政支出需求的膨胀,明显减少了乡镇不合理不合规的支出,从根本上治理了乱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同时,通过加强账户、票据的管理,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将“票款同行”、“以票管税(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实处,既从源头上杜绝了乱收费、乱摊派现象的发生,又有效防止了乡镇截留挪用、坐收坐支和滥收滥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综合预算,统筹安排乡镇预算内外财力,有效保证了乡镇的基本支出需要。

(二)加强了支出管理,确保了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的资金需要。通过实行“乡财县管”,使公共财政支出改革进一步延伸到乡镇,在乡镇初步建立了符合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的财政管理框架。通过制定统一的支出范围、统一的定额标准、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加强了支出管理,规范了支出行为,乡镇支出有据可依,财务核算规范透明,审批制度约束有力。支出应严格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保障乡镇工资正常发放,杜绝出现拖欠工资的现象。实行乡财县管后,在加强支出管理的同时,严格控制乡镇财政供给人员,乡镇不仅不能随意进人,还对原有的不在编人员进行了清理清退,清退人员财政一律不再供给。

(三)有效遏制了乡镇债务,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乡镇财政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债务负担太重、窟窿太大。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不能随意举债,有效扎住了乡镇“举债”的口子。改革后,通过彻底清查乡镇债务,对乡镇债务“先刹车、后消肿”,遏制债务膨胀。

(四)堵塞了管理漏洞,提高了管理水平。实行乡财县管改革,在坚持乡镇“三权”不变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四个管住”,即管住了乡镇乱收费、管住了乡镇乱花钱、管住了乡镇乱进入、管住了乡镇乱举债,从根本上堵塞了收入截留、流失和支出挪用、浪费的漏洞,扎住了乡镇进入和举债的口子,极大地提高了县乡财政管理水平。将改革前乡镇财政管理水平比较低,收入无预算,支出无标准,票据不合规,账户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特别是乡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得以扭转,不仅加强了乡镇财政管理,还规范了村级的财务管理,节约了财政资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目前在财政管理上对乡镇分为哪几类?未实行乡财县管的有哪些乡镇?

20*年起,所有乡镇实行乡财县管。在财政管理上对乡镇划分为二类,一类是上解乡镇,一类是补助乡镇。

三、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财政所及县(区)财政局相应设置了哪些机构和岗位,其主要职责和相互关系?

实行乡财县管后,财政局设置了乡财政股、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农村财政管理局等股室单位,乡镇财政所设置了财政所长(包括指导员、副所长)、税收征管员、财政补贴信息员、乡镇财务结算员、项目资金专管员、乡镇农村经营和村级财务管理员、农村社保信息员等岗位。乡镇财政所及县财政局对应股室相应职责和相互关系是业务上有联系的岗位,如乡镇会计中心设主任、副主任、总预算会计、记账会计、出纳、档案管理等岗位,农村财政管理局设局长、涉农补贴发放、税收征收管理、村级资金管理等岗位。

四、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统一设置哪些账户?各类账户的开户行、用途及使用规定?

取消了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一切收支账户,乡镇所有预算内收入、非税收入、上缴县级国库(人民银行)。所有支出由县金库拨到乡镇核算中心支出账户,根据支出性质(工资、经费)按规定办理支出(商业银行)。在不改变乡镇资金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的前提下,对乡镇财政性资金实行集中管理核算。

五、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职能由乡镇财政所承担还是由县(区)财政局设立独立机构承担?总会计原始凭证归哪里保管?

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职能由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和乡镇共同承担。总会计原始凭证资料由乡镇核算中心负责核算、整理、装订,进行归档。原始档案在乡镇中心保管2年后,退回乡镇保管。

六、目前纳入乡镇财政供给的有哪些行政事业单位?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能由各单位分别承担、乡镇财政所承担、乡镇政府指定专人集中核算还是归县(区)财政局设立独立机构承担?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原始凭证归哪里保管?

我县从20*年2月开始,对乡镇党委、政府、人大等行政单位和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站、土地村镇建管所、经济信息服务站、计生服务站、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教站等事业单位进行了“乡财县管”。从09年元月起,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站、土地村镇建管所三单位垂直上划,由县本级管理。

乡镇会计职能由乡镇统一安排工作人员负责办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原始凭证资料由乡镇核算中心负责核算、整理、装订,进行归档。原始档案在乡镇中心保管2年后,退回乡镇保管。

七、乡财县管的模式主要分几种?每种模式的收、支、凭证及业务流程?〔请分别用流程图的方式详细说明乡镇税收收入、非税收入、预算外收入的征缴流程,乡镇财政总预算的经费领拨流程,乡镇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性支出、机构正常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包括乡镇自行安排的专项经费、上级追加的专项经费)的审核、领拨及支出流程〕

乡财县管的模式:县财政成立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按“票据统管、采购统办、集中收付、账户统设、预算共编”模式管理。

乡镇税收收入征缴流程:

1财政所(耕地占用税、契税)、国税所(增值税)、地税所(营业税等)收入—>2缴入县金库(乡财政股统计);

非税收入征缴流程:

1乡镇收取—>2缴入县金库—>3拨到乡镇中心支出户—>4乡镇申请支出;

预算外收入的征缴流程:

1乡镇收取—>2缴入中心专户—>3乡镇申请支出;

乡镇财政总预算的经费领拨流程:

1县金库拨款—>2进入乡镇支出账户—>3工资部分进入工资支出户,月底打卡发放到人—>3公用经费进入经费户,由乡镇随时办理支出;

专项经费领拨流程:

上级安排的专项经费:

1由相关单位拨到乡镇中心专项资金专户(中心分乡镇、用途记明细账)—>2乡镇申请支出—>3按专项资金用途和各自要求审核后办理支出;

乡镇自行安排的专项经费流程:

1乡镇收取—>2缴入专项资金专户(中心分乡镇、用途记明细账)—>3乡镇申请支出—>4按专项资金用途和各自要求审核后办理支出。

八、乡镇财政体制对收支范围、基数核定、收入分享方式及比例(包括按税种分享、超收分成、收入包干等等形式)、上解补助等是如何确定的?是否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是否建立了县对乡镇的转移支付制度?

2009年起,为进一步理顺县乡分配关系,促进乡镇财政改革和发展,我县下发了《关于调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意见》按坚持财权与事权相统一,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合理配置乡镇财力,简明规范、分类指导,与改革政策相配套原则对乡镇收支范围进行了确定。收入范围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其它收入等地方收入。支出范围包括乡镇机关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人员经费、机关正常运转经费,以及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支出。保证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同县直单位相同的水平。公用经费根据乡镇规模全县划分为二类;事业经费以乡镇上年统计人口数按人均5元计算。考虑区域位置的特殊性和承担的部分交叉事权,在保证收入任务的前提下,对县城所在地进行了专项补助。

《意见》明确继续深化乡财县管改革。从2009年起,所有乡镇要编制部门预算。要加强对乡镇机构、编制、人员、资产、财务等基础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立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库,力求全面准确掌握预算单位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清理核实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掌握部门资产底数,保证预算分配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实物资产基础之上,逐步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收入管理。凡当年完成地方收入目标任务超收部分全部留给乡镇,并奖励超收部分的10%,主要用于消化本级财政形成的债务,弥补乡镇正常运转经费和社会事业经费不足。要严格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乡镇组织的各项非税收入,按规定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考评制度,实行激励机制。公用经费实行每月均衡拨款。事业费实行与当年收入任务挂钩的考评办法。加强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管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机构编制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的增长。切实加强机构、编制和财政供给人员的管理,认真清理核实财政供给人员,对不属于财政供给范围的人员要坚决予以清除。严格控制和化解县乡政府债务。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积极采取措施,清理核实和消化县乡政府历史债务,化解债务风险。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控制债务的约束机制和化解债务的激励机制。坚持厉行节约,实行政府采购。乡镇政府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各项支出必须控制在限额内,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准超限额支出。房屋购建、办公设备、交通工具购置等资本性支出要实行政府采购。

九、乡镇预算如何实现“县乡共编”?编制的具体内容、程序和编制方法?乡镇预算是否报乡镇人大审批?年初预算是否作为核拨经费的依据?

2008年底,我县编制2009年县乡预算时,要求“县乡共编”,全县19个乡镇、办事处、场均按要求进行了部门预算的编制。每个乡镇按一个部门进行编制,收入、支出按2009年县乡财政体制意见确定收入、支出范围。编制预算统一使用“E财”部门预算编制软件,由财政局乡财政股汇总后下发到乡镇,乡镇财政报各乡镇人大审批后执行。该预算作为核拨经费的依据之一。

十、乡镇财政的预算指标如何管理?乡镇财政是否编制部门决算和财政总决算?是由县(区)财政局统一代编还是乡镇财政所按统一格式自行编报?

乡镇财政的预算指标按年初编制并经乡镇人大审批的数据确定,乡财政股据此公用经费按月均衡拨款,不在预算或体制内的的公用支出年终办理追加,人员经费按月拨付。乡镇财政年终分别编制部门决算,并编制乡镇汇总财政总决算。乡镇部门决算由乡镇会计中心统一代编。

十一、乡镇收、支月报如何编制?乡镇如何掌握收支情况?县对乡镇收支进度如何考核?

乡镇金库收入由乡财政股每月编制,由于乡镇金库撤消,数据来源是从财政、国税、地税三部门提供。其他乡镇收入、支出由乡镇会计中心编制并反馈给乡镇政府。县政府每年下发三部门收入目标建议数,严格按序时进度考核。

十二、如何保障乡镇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和机构的正常运转?乡镇工资发放水平是否与县直单位一致?乡镇各单位的公用经费水平是县统一核定还是由各乡镇自行确定?

为保证乡镇工资的及时发放和机构的正常运转,我们对乡镇的各项基本支出逐人逐项进行了测算,统一工资和津贴、补贴发放标准。根据乡镇收支规模和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公务费定额。明确乡镇支出范围,健全各项开支标准,完善财务审批程序。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原则,优先保证人员工资正常发放,严格控制会议、招待、小车、电话等费用开支,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在保证县乡工资水平一致、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制定激励措施,强化目标管理,调动和保护乡镇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给乡镇充分的自,鼓励乡镇增收节支,积极处理旧欠。对乡镇人员工资,实行乡镇申报、人事审批、财政打卡发放。乡镇各单位的公用经费水平是县统一核定,根据乡镇规模全县划分为二类,白杨林场、范集工业园区为一类乡镇,其他为二类乡镇。以支出项目办公费、邮电、报刊费、水电费、交通燃料维修费、会议招待费等确定支出限额,除外还安排乡镇上年统计人口数人均5元的事业经费,用于乡镇事业发展支出。

十三、如何规范乡镇专项资金的管理(可分别不同的专项资金逐一说明)?对乡镇的专项资金,是否制定了管理办法?对县(区)直接列支但在乡镇实现支出的专项资金,乡镇财政所是如何参与管理的?

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县出台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办理程序,对在县直接列支但是在乡镇实现支出的专项资金,在上级下拨后进入乡镇统一开设的专户,然后根据上级对各个资金用途的不同要求,布置到乡镇,县乡镇中心按专项资金不同的用途,分类核算,乡镇具体负责实施落实,不允许截留、挪用。

十四、目前乡镇有哪些预算外收入?各项预算外收入及其支出是如何管理的?

实行“乡财县管”和20*年财政部新旧科目转换后,目前乡镇预算外收入已经不多,主要是各项工本性收入和零星的对口的困难捐款等,对这部分资金仍旧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按财务制度办理支出。

十五、乡镇财政新增财政供给人员如何办理审批手续?执行中存在哪些问题?

我县乡镇财政供给人员,由人事、编办、财政等部门共同组织进行,严格乡镇人员编制管理,严禁超编进人,严禁在编制外使用人员。对于清理清退范围的各类超编人员、不在编人员和自聘人员,财政不供给经费。对乡镇中新增人员,统一由县进行录用,根据县文件和人事工资套改标准,进行打卡发放。对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政策性支出,由县统一进行代扣代缴。对于工资发生的变动,由乡镇申报,在下月及时进行调整和办理,争取变动不过月。

十六、乡镇政府及其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新增债务如何办理审批手续?执行中存在哪些问题?

“乡财县管”后,全面清理乡镇银行账户和票据,摸清乡镇收入家底。认真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并逐一登记造册报县备案。严禁新增负债,确需增加的,报县政府同意后方可办理。督促乡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消化现有债务。每年年底县财政都安排了一定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但由于数额巨大、债务原因复杂、牵涉面广,解决难度很大。在实际执行中,部分乡镇仍发生部分新增债务,对于控制新增债务和消化债务,没有好的有效的解决办法。

十七、村级账务是否由财政所代管?财政对村级的补助资金是由县(区)财政局统一管理还是由乡镇财政所管理,支出的拨付程序?

村级账务实行县农村局统管,乡镇财政所报帐制。村级补助资金按照资金支出顺序:五保户补助、村干部工资由农村局通过“一卡通”方式打卡发放;村级办公经费实行报审制。支出的拨付程序为:村级支出经村民理财小组签章,村负责人签字后,由村报账员报乡镇财政所初审,乡镇财政所审核汇总报县农村局审核拨付。

十八、乡镇财政所是否实行县(区)垂直管理?目前乡镇财政所(分局)承担的工作职责主要有哪些?

乡镇财政所于20*年8月份实行县级垂直管理。根据《*县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蒙编[20*]8号),目前乡镇财政所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贯彻执行有关财政、税收、农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编制、报告乡镇年度财政预算草案、财政决算,并组织执行、管理乡镇各项财政收支、办理乡镇财务报账;管理、监督各种专项资金,并实行报账,组织到逾期资金回收;管理乡镇非税收入资金;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政策,组织耕地占用税、契税的征收;做好各项财政涉农补助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工作;承办县财政局和乡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九、县乡财政是否已经实现联网?联网的具体方式?县和乡镇是否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了解收支状况?

我县“乡财县管”改革工作积极推广应用网络技术,为适应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需要,应用财务管理软件,县财政局与合肥金蝶电脑公司、省爱普公司等合作,建立了独立的区域网,并请他们代为开发了一套适应新的会计科目和本县情况的系统软件。运用几年来,基本保证了基础数据的录入、查询、会计核算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做出了贡献。但是没有实现县乡联网,乡镇也不可以通过网络即时了解收支状况。

第6篇: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的不断增加,惠民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改进民生服务工作,提升民生服务能力为核心。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理财观念,理清新时期财政工作思路。一是创新财政支持发展方式。紧紧围绕镇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积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主动当家理财,进一步整合各类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突出财政支持发展重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向农村倾斜,向公共事业倾斜,向民生倾斜,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重点。

二、创新乡镇财政管理工作

1、加强乡镇财政监督管理和为民服务职能财政干部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定期对干部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树立“为公理财、为民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管事、用制度管钱。认真做好村、社区账务乡镇、资金乡镇管理工作、服务农村、服务农业和服务农民工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进一步履行会计管理职能,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团队。

2、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对各种报帐原始凭证的审核、把关进一步加强,做到先审核再报账,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堵塞支出漏洞,防止虚报冒领行为。一是统一编制综合预算。按照先收后支的原则,严格执行年度综合预算,实行综合预算包干。根据年初综合预算各单位每月申请拨付资金,按支出序时申请该月用款计划。二是实行非税收入直达制。非税收入的单位统一到镇财政所开票缴费,财政所负责收费票据管理,所收款项全部缴存财政专户。三是村财乡管村用管理机制。对上级部门补助村级组织的专项经费进行专账核算;建立健全资产购买、处置、登记和台账制度,定期进行核对,做到资产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相统一。四是乡镇政府债务监督机制。对乡镇政府性债务建立规范、全面、科学的统计制度;为了便于对乡镇政府性债务进行监督、控制和考核,建立乡镇政府性债务报告制度;对违规担保、盲目举债、搞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的损失、浪费,截留、滞压、挪用项目资金,或因工作失职,造成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债权债务管理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制止发生新的债务,利用村级财务信息平台,建立乡村偿债机制和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

3、统一服务平台利用政务信息网,实现乡镇财政之间的联网,建立财政信息畅通机制,规范操作使用财务软件,将资金纳入动态监控系统监管,乡镇财政、民政、社会保障、农经、统计等业务及基础信息管理整合在一个平台内,做到“上下连接、左右贯通”,逐步实现县乡财政信息数据自动汇编、及时共享,提高财政管理效率。

第7篇: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关键词:乡镇财政;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 主要取得的成效

(一)乡镇财政收支运行状况明显改善

近五年来,弥勒县在认真实践“乡财县管“的同时,也围绕推进财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提高基层财政保障水平两大主题,加大了对乡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乡镇政权运转支出纳入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范围足额保障。一方面,“乡财县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乡镇债务的扩张,缓解了乡镇财政困难;其中部门预算对乡镇人员、公用经费、项目支出等作出了严格的限制,对支出的安排上做到量入为出,这样对乡镇政府形成了较有力的预算约束。另一方面中央、省州县对“普六”“普九”等办教育形成的乡镇主要债务逐步化解及发文件规定乡镇不能随意举债建设,否则问责主要领导。

(二)财政管理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健全

“乡财县管“改革,促进了公共财政改革向乡镇延伸,增强了乡镇政府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改革覆盖所有12个乡镇,进一步规范了财政管理、强化了预算约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县乡财政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实现资金支付电子化、会计核算电算化,打破了传统的手工支付和核算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农村财务监管,乡镇单位财政收支管理和服务不断改进,有效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进一步巩固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三)遏制了乡镇债务的膨胀

通过清理以前的债务,认识到自己的“债底”,并制定对应的措施逐步化解;同时不能随意举债,遏制了乡镇债务,降低了乡镇财政风险。

(四)规范了乡镇财政支出行为

改革后,控制了财政供养人口,形成有机构有编制进人,对超编、编外、临时人员无经费可言,支出也不再领导一句话,也没有出现乡镇收入乱集资摊派的现象。改革前,乡镇财政预算约束软化、监督乏力。上级下达的各类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现象尤为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极大地影响了乡镇及村级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行“乡财县管”改革后,统一管理和核算乡镇财政资金,各乡镇的重点支出得到了保障,支出结构得到了优化,各项专款实现专款专用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保证工资的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

(五)堵住了乡镇收入的漏洞

改革前,由于乡镇财政收入管理水平低、乡镇财政收入管理不规范,致使不少收入游离于财政的监督之外,“收支两条线”改革未全面得到落实。实施“乡财县管乡用”改革后,县财政局以票管费,“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实,实行专人负责,可以直接监控各乡镇的收入状况,有效地堵住乱收费、坐收坐支,确保了财政收入的及时入库,防止收入流失。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财县管”改革后,将乡镇视同一个部门来编制财政预算,这样,就涉及到如何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问题,否则,预算共编将因缺乏依据而无法开展。因此,需要及时研究解决县乡之间财权如何界定、事权如何划分、支出责任如何明确以及乡镇增收节支积极性如何调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县乡财政体制的核心内容,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改革的顺利实施。县乡两级预算共编,将乡镇纳入县级部门预算管理范畴,实行部门预算管理,这样,县财政工作的侧重点是什么,如何维护 “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的法定要求,处理不好极易造成县里包揽一切,乡镇顺势推托的局面,导致乡镇预算编制责任主体不明,主次不分,程序混乱,影响到财政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从而削弱了预算的约束力。

三、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改革工作的建议

(一)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关心、支持乡镇财政的深入改革。

(二)依法严格认真编制预算。乡镇预算的编制在乡镇财政,编制的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县财政不能越位,不是县代编乡镇预算,县财政的工作重点是根据县乡财权事权范围,制定切合实际的预算编制指导意见,结合财力明确预算编制的原则、重点、支出的安排顺序。编报、审核程序上可采取三步走:第一步,乡镇编制预算草案,交县财政部门初审,初审的重点是对乡镇编报的预算草案进行合规性审查,审查预算草案编报的收入是否合理合法,审查支出安排的标准、项目是否合理合规,然后提出审核意见;第二步,乡镇根据县财政部门初审后提出的意见,对预算方案进行修改,再报县财政部门汇总后,交县人民政府审核;第三步,乡镇财政将县政府审核的预算方案向同级人大报告,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按法定程序审批。三步程序各有重点,步步相扣,明确了县乡两级之间的责任和任务,从而增强了预算编制的严肃性。

第8篇: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一、财政所建设基本情况

(一)乡镇财政机构建设情况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的通知》、《中共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的意见》、《省乡镇财政建设规划(2011—2015年)》、《省财政厅、中共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公务员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在全县18个乡镇中选择了呷尔镇、汤古乡、乃渠乡、乌拉溪乡、踏卡乡、烟袋乡、魁多乡、湾坝乡、俄尔乡9个乡镇为试点,率先成立了财政所,财政所按乡镇行政区划单独设置,统一机构名称——“县xx乡(镇)财政所”。根据计划,剩余9个乡镇将于2014年底完成组建。

(二)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组成情况

按照《会计法》、省财政厅要求和《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在呷尔镇等9个乡镇设立财政所机构的通知》文件规定,我县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为3人,编制在现有乡镇编制中调剂使用,设所长1名(由乡镇副科级干部兼任),会计、出纳岗位各1名。

(三)办公场所建设情况

全县已建的9个乡镇财政所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办公设施齐备。一是在乡政府办公室大楼内安排了3间办公室挂牌成立乡镇财政所(其中:所长办公室1间,会计出纳办公室1间,档案室1间);二是于2015年9月,为各财政所配备了2台电脑、1台激光打印机、1台数字密码保险柜;三是开通了互联网和金财网,乡镇财政所有资金实行网上申报和查询,推行信息化管理。

二、财政所工作开展情况及初步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县委县政府对财政所创建工作高度重视,认真听取了财政局的汇报,大力支持乡镇财政所建设工作。县财政局把财政所创建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和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并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为确保乡镇财政所的成功创建,去年8月,由局长亲自带队,组织9个乡镇财政所所长到近临地区—西昌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了西昌市各财政所的软硬件设置情况,并乡镇财政所总结为“岗位职责清晰、政策执行有力、业务操作规范、日常管理有序、内务环境优雅、干部务实敬业、团结和谐进取、服务周到热情”8句话,为财政所的建立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有力指导。

(二)统一岗位职责,夯实创建基础。按照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县内乡镇财政工作的实际,去年,我局对乡镇财政所职能职责进行了明确。乡镇财政所承担的主要工作是:贯彻执行各项财经纪律、法规和制度;负责编报年度乡镇财政收支预算、决算并组织预算执行;协助税务机关和非税收入执收部门征缴财政收入;协助有关机构代收代缴各类社会保障资金;负责各项强农惠民补贴资金的审核发放和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负责管理乡镇国有资产和政府性债权债务;指导、监督乡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接受委托代管村级财务、债权债务和集体资产;负责乡镇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同时,在各乡镇财政所统一设置所长、会计、出纳3个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实行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定位管理,为全面推进乡镇财政所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健全工作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为达到内部管理标准化,我们参照蓬安、仪陇、南部、西昌等地先进经验,先后建立健全了乡镇财政岗位责任制度、收支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公示制度、工作效能制度、干部廉政制度等六大类三十二项乡镇财政所制度。通过严格执行这一系列管理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确保了乡镇财政所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四)严格业务管理,规范财政行为。乡镇财政所及其人员实行县级财政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以乡镇为主。乡镇财政所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一是各乡镇政府根据县财政局的指导意见,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并按程序报批,做到预算共编。二是乡镇的账务支出统一集中在乡镇财政所,实行统一核算。三是乡镇财政支出实行网上申请、审核、支付和查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四是村级财务实行乡镇财政所代管,县财政局负责监督指导。

第9篇:乡镇财务管理制度汇编范文

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实行“乡财区管乡用”,促进了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降低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区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乡镇财政;资金管理;财政预算;乡财区管乡用;监督检查

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乡镇是基层政权组织。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统筹城乡发展。2008年以来,我区积极探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实行“乡财区管乡用”,促进了乡镇依法组织收入,确保乡镇基本支出需要,缓解乡镇财政困难,降低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和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区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财政预算不规范、不科学

多数乡镇预算既不全也不细,操作性不强,编制程序不规范,资金分配不透明。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充分认识到乡镇财政预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预算编制时根据往年支出情况稍微修改,以支定收,不是根据测算的可用财力安排支出。预算编制时认为预算是编不准的,编的越细越麻烦,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调整也是到年终根据支出数调整。导致预算执行变形走样,谈不上预算调整,权大于法的现象比较普遍,使乡镇人大监督大打折扣。

二、乡镇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负债现象严重

近几年,乡镇财政困难较往年有所缓解。但财政收入相对于乡镇事业发展来说,资金缺口仍然较大。过去几年乡镇不根据本乡镇实力、财力、盲目搞建设,大部分的乡镇向金融机构贷款、结欠工程队大额的工程款。造成沉积多、偿还难的沉重的债务负担。

三、专项资金管理不到位

近几年,乡镇项目增多、资金量大,未按规定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各项目之间互相调剂、挤占,很难有效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甚至有的乡镇由于工作经费紧张,挪用作办公经费开支。虽然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检查多,但大多监督流于形式,而处罚和整改措施少。

四、财务管理制度、财务队伍有等健全提高

乡镇政府机关财务管理模式不一。有的整个乡镇政府机关一套账,有的却多达四套账。有些乡镇财务人员更换频繁,手续交接不清。多数财政人员都兼职下乡包村工作,有的乡镇财务人员连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有。严重影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五、对于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1.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一是乡镇财政应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规定,明确预算是由镇人大审查批准,严格执行法定文件,要强调预算的法律效力,依法履行预算追加程序,完善预算调整手续,增强“预算法定”的观念,切实发挥乡镇人大对本级财政的监督作用。二是乡镇要真实全面地反映财政收支情况,对政府性收入应全面纳入财政核算中,确保财政收支的完整性;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及时批复各项经费,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坚决杜绝人为调节财政收支的行为,提高预算约束力。三是乡镇应努力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要将预算编制当作镇党委、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杜绝随意调节预算收支现象。

2.继续推行“乡财区管乡用”模式。采用总预算模式。对实行“乡财区管乡用”的乡镇,取消乡镇财政在各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所有账户,由区财政为乡镇开设“基本结算户”,各乡镇财政所按区财政局的批复在镇金融机构开设“经费支出专户”、“工资专户”、“专项资金专户”,不得再设任何账户。乡镇所有收入全部上解区级金库或区财政专户,纳入预算管理。区财政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原则进行分配。支出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根据乡镇申请从“基本结算户”拨到“经费户”、“工资专户”、“专项资金专户”三个账户,再拨到用款单位。乡镇使用的票据由乡镇结算员到区财政局领取,严格实行“限量领用、定期核销、票款同步、以票管收”的办法。

3.增收减支,平衡财政收支。首先要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强化改革意识,积极转变理财观念,狠抓财源建设,增加财政收入。其次要大力压减人、车、会、出国考察和往来招待等一般性支出,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各项社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机关正常运转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4.加大对资金监管力度,落实整改措施和处罚。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加乡镇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对于监督检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限期整改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对单位收缴违纪违规资金、罚款并追究有关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进一步完善制度、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完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乡镇财政所所长、结算员、行政会计以及出纳员的岗位职责,建立互相制约机制,规范财务核算。将熟悉财务知识、精通业务、素质好的人员选拔到财务工作岗位上来,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为财务人员学习、更新知识提供机会,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考试考核等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

六、结束语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为了充分发挥乡镇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明确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对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乡镇财政应该在农村公共财政建设当中充分发挥出承上启下的作用,以确保在乡镇新时期下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在财政工作上保障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持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全.刍议乡镇财政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商业,2010(05).

[2]朱永行.国内外汇率风险管理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