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前景范文

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前景精选(九篇)

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前景

第1篇: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前景范文

在人生的历程中,人们的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人们自身的努力,依靠自己的勤奋、自我修炼、自我磨练和自律自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审计工作鉴定五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审计工作鉴定1我在银行任审计员工作一年来,在领导的带领下,在大家的帮忙和配合下,我认真履行审计员工作职责,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按照审计员工作职责开展业务检查,根据检查资料下发整改通知书并监督落实整改情景,有效防范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全行全年安全核算无事故、无案件。现将工作情景述职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按照审计员的“政治坚强、业务精通”的要求,自年初以来,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坚持把学习放在首位,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一年来,我能够认真学习相关文件制度等有关规定,掌握了核算办法和流程,增强了业务分析本事和解决问题的本事,提高了审计水平。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学习,在学中提高,在学习中提高,从实际需求增加自我学习的自觉性。经过学习,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掌握了先进理念,拓宽了视野,增强分析问题、检查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

二、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我作为员工,一年来,亲身感受了银行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使经营理念从过去的只注重量的扩张转变到注重质的提升,以及由此带来的岗位分工和收入分配的变化。各种制度的出台,对我们银行规范经营管理提出了许多更为明确和细化的要求,工作中注重细节的管理、精细化的管理。针对违规行为,也有了更多的预防和惩戒措施,内控部门是全行监督部门,深感自我职责重大和工作的重要性,我要扎扎实实做好检查工作。

(一)、认真履行审计员工作职责,检查了支行及网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和业务操作情景,及时发现和纠正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落实整改情景。对岗位轮换、离任审计、财务检查、合规手册撰写等工作。

(二)、求真务实、尽职尽责,做好检查工作。

认真履行审计员职责,做好审计工作。在检查中认真仔细,精益求精,认真检查每一项工作资料,做好纪录,对发现的问题出整改意见,提高了网点的核算质量,增强了内控管理水平,防范了操作风险的发生。

三、回顾检查自身存在问题

一是学习不够。当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新情景、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科学不断问世,应对严峻的挑战,缺乏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二是工作较累的时候,有过松弛思想,这是政治素质不高,也是自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高的表现。

四、针对以上问题,今后的努力方向是: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对前台金融业务的熟悉不能代替提高个人素质更高层次的追求,必须经过学习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二是增强大局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克服自我的消极情绪,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进取配合领导和同事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工作中。虽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仍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将得到逐步改善,并充分发挥审计员的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审计工作鉴定2时光荏苒,转眼间已从事审计工作近三年。认真回顾鉴定这充实而紧张的三年,感受颇深,所获良多,现浅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完成“两大转变”

“两大转变”一是由社会在职人员向审计机关公务员的主角转变。机关工作讲原则讲纪律,重视做事的严谨细致;企业工作讲成本讲收益,重视做事的速度效率。经过公务员初任培训,多位教师从不一样方面讲述提点,以及一年的试用期后,基本能全面适应审计机关工作环境,完成主角转变。二是由非财务专业工作向审计专业工作的转变。首先需要按照审计署要求进行知识结构调整培训,系统学习审计学、会计学、管理会计等课程。不断积累,努力完善知识结构,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弥补审计专业知识不足。其次,跟随实务导师,多参加审计项目,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提高。另外,也是最重要的,需要自觉自主多渠道多元化学习。

二、加强业务学习

对一个从事审计工作的非审计专业人员,加强学习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是审计背景知识学习。首先需要我们准确掌握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免疫系统理念的'内涵和实质,在对审计工作准确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工作中还要坚持对自身专业和审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动向的关注,学习被审单位历史沿革和业务流程,增加自我的知识广度和深度,使自我的知识结构更为合理,更适合工作需要。

二是审计实践学习。亲身感受、掌握了解实际情景,亲历项目从审前调查、进点会到现场调查、材料审查,再到构成审计取证单、审计工作底稿,最终构成审计报告的全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同时,加强思考,创新意识,提高观察问题、综合分析问题的本事,做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效果。

三是向身边人学习。与单位领导、同志一同工作,近距离接触,发现他们身上的很多优点都值得学习。如不轻信书面数字而注重实地调查的严谨独立的工作态度,对被审单位公正严明的工作方式和对审计业务的精通,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接人待物的细致耐心等,都是值得去学习的。

三、坚持梦想与信念

三年来,我没有停止过思考这两个问题: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我们心中的信念与职责又是什么始终坚持思想的独立性,坚定梦想与信念,应当成为我们青年人看待问题、说话做事的永恒基准。我想我们应当立足于本职,不断完善自我,不惟书不迷信不盲从,增强职责感、使命感与紧迫感,坚定梦想与信念,坚持独立性,使之成为我们的力量之源。牢记审计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按原则办事,凭公心办事;坚持洁身自好,严于律己;心中警钟长鸣,严格保守秘密,谨小慎微,真正做到仰不负党、俯不愧民。

审计工作鉴定3审计部的工作鉴定与工作计划

一、制定内审工作程序,重新修改审计部岗位职责制

年初公司对审计?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弊髁讼嘤Φ髡菹钟腥嗽奔澳甓壬蠹萍苹陌才牛蠹撇恐贫瞬棵拍诓可蠹乒ぷ鞒绦颍⒅匦滦薷牧松蠹撇扛谖恢霸鹬疲韵钟腥嗽弊髁司咛宸止ぃ霸鹇涫档饺耍酉麓锷蠹仆ㄖ⑾殖∩蠹啤⒉菽馍蠹票ǜ娴缴蠹谱柿系恼砉榈刀加勺ㄈ烁涸穑龅搅酥霸鹈魅贰⒐ぷ餍视兴岣摺?/p>二、下属企业经营业绩审计和合同审查

1、年初对下属企业__年度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审核,审核结果提交公司考核小组,为公司对下属企业的考核供给了依据。

2、今年于4、7、10月分别对下属企业一、二、三季度的经营业绩进行了审核,我们针对一季度审核中发现的下属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公司经营预算与实际账务处理口径不一致等问题,分别向公司企管部和计财部提出提议报告,并提交给公司经理办公会,据此公司对各下属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企管部和计财部也对经营预算与账务处理口径作了相应调整,计财部还及时出台了《会计工作指导意见》,对下属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进行规范。

又于今年12月份对各下属企业10-11月份的经营业绩进行了预审,待各企业年终财务决算后再审核12月份经营业绩,并汇总出具审核报告提交公司考核小组。

3、合同签订与履行情景审查

根据公司经理办公会的要求,在对经营业绩进行审核的同时还对下属企业一至三季度的合同签订与履行情景进行了审查,异常对租售房收款合同及大额工程施工合同的收付款情景进行了重点审查,发现了各企业在合同签订与履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公司合同主管部门在合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分别向各下属企业和公司合同主管部门提出了改善意见和提议共12条,公司据此下发了整改通知,各下属企业已将整改措施及整改落实情景上报企管部,企管部也根据审计部的提议,草拟了《分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对分公司的合同管理进行规范。

三、下属企业主要领导人离任经济职责审计

__年先后对津滨物业公司董事长杨钟环,精采软件公司董事长于景伟,总承包公司总经理刘宝铭,津滨投资公司董事长江连国、总经理朱贤方,新材料公司董事长房大海,磁电分公司总经理杨公,二分公司总经理朱贤方的离任进行了经济职责审计,出具的8份审计报告中针对以上企业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议27条,公司据此对相关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审计部已对此进行了整改意见落实情景的后续审计。

四、工程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

1、金融街一期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

经过与外审长达8个月的配合工作,金融街一期的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于__年10月全部完成,并已经公司经理办公会审议经过。经审计,金融街一期工程实际完成投资额36873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30595万元,土地费3312万元,资本化利息1695万元,开发间接费1271万元。在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的审核中审减工程造价103万元,为公司节俭了工程成本。

2、高科技园二期工程结算补充审计和财务决算审计

__年初,科技园二期工程结算审计完成,结算造价4570.66万元,审减额68万元。在对该工程进行财务决算审计时,一分公司发现尚有26万元的工程直接费用未报外审,经过与分公司、外审的三方协作,于9月底完成此项工程的补充结算审计,至此,科技园二期工程的结算造价为4596.81万元。10月份正式开始进行科技园二期的财务决算审计工作,目前决算审计报告的初稿已出具,准备征求一分公司意见后上报公司领导。

3、高科技园三期工程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工作

科技园三期工程的结算审计工作于__年11月完成,结算总造价为8256.36万元,审减额1.57万元。该工程土地合同刚刚落实,一分公司正在进行财务决算,审计部对该工程的财务决算审核工作也同时进行。

4、软件大厦工程结算审计工作

软件大厦工程结算审核,一分公司除内装修工程(美图装饰有限公司施工)结算外,其他资料均已报外审审核完毕。根据一分公司预算部供给的结算工作说明,该内装修工程一分已经与美图公司核对完结算,但美图公司不认可最终结算价,所以一分公司至今未报外审该部分结算资料,并影响了整体工程结算报告的出具。

五、下属企业改制审计

__年共进行了5项改制审计,包括物业公司清算审计、精彩软件公司转股审计、总包公司转股审计、投资公司改制审计以及数字电子公司改制前审计,核实了被审企业的资产及潜亏情景,为领导决策供给了准确的数据,并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企业存在的会计基础及核算上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提议10条。

六、调研审计

为进一步揭示企业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内部潜力,找出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环节,__年对磁电分公司进行了产品成本核算的调研审计工作,目的是寻求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和潜力,以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并为公司今后的战略决策供给参考依据。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了磁电分公司对在产品核算不真实的问题,及时上报公司领导,成立了财务整顿小组,对其实物资产进行清查核实,并针对其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发了整改通知。

七、负责对下属企业财务总监的管理工作

遵照公司领导的安排,本年度1-10月我们负责对下属企业财务总监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工作。主要有:

1、支持财务总监开展工作,发表独立意见;

2、提出带有指导性的意见,建立一些可行的规定和办法(财务总监例会制度、报告制度);

3、按月审阅总监报告,对财务总监的报告在不改变观点的前提下提出对资料和文字上的修正提议;

4、对财务总监的月度报告,摘录要点汇总上报公司领导。

八、部门制度的修订、补充、完善工作

根据公司要求,对我部门原有制度不贴合公司现行制度和实际审计工作操作流程的部分进行了修改,并将修改后的制度上报公司总经办以待上会经过;配合公司ISO质量认证年检工作,于上半年修改了部门的工作手册,对手册中的岗位权限和工作程序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使之更贴合审计部现行的实际工作操作流程。

九、对公司下发文件责令整改的津滨造纸公司、磁电分公司进行了落实审计整改意见工作,帮忙下属企业搞好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十、按照公司的严格要求,完成了审计档案整理和归档工作。

十一、根据公司党委的部署,完成了数字电子公司专项调查工作。

十二、根据公司领导的指示,

对公司本部__年货币资金管理和核算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及职工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计提和缴纳情景进行了审计,并向公司计财部提出审计提议7条,审计报告已在公司经理办公会通报。

十三、对公司有关职能部门及下属企业供给服务支持

审计部在对公司本部及下属企业进行监督的同时,还供给了关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对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或下属企业所拟定的制度和规定,以及下属企业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讨论,提出我们的意见和提议,多条意见和提议被采纳。主要有:

1、参与计财部“会计工作指导意见1-3”的拟定和修改;

2、对计财部修改的“津滨公司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资料根据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提出了修改意见;

3、对一分、二分、三分公司今年以来相对独立后制定的各项制度,异常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制度,我们都认真的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和提议;

4、在对下属企业经营业绩的审核和合同审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向企管部通报情景及提出我们的提议;

5、对“二分公司”会计核算不规范的地方与公司计财部、二分公司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进行多次交流,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广泛性问题,计财部出台了“会计工作指导意见之3”;

6、针对下属企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多次书面向计财部、企管部提出我们的提议。

综上所述,审计部较好地完成了__年全年的审计工作。__年内审工作应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基础,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尝试经营决策审计,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审计意见的落实,体现审计价值。所以,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内控制度审计为基础,促进公司内控制度健全和完善。

1、先是要完善公司内审制度,__年已对现行的内审制度进行了修改,__年为使审计工作有标准可依,根据现有审计业务的类型,准备建立《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办法》、《公司合同管理审计办法》、《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委托社会审计管理办法》四项内审制度。

2、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保障资产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促进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进行而制定的一种内部协调、组织、制约、检查的控制系统,包括对与会计记录、会计业务处理直接有关的会计控制系统和间接有关的管理控制系统。

__年内审工作就应当建立在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其执行情景进行检查和鉴定,主要是鉴定内控是否健全、有效,可依靠程度如何;鉴定在其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可依靠的前提下,在运行中是否得到认真的贯彻和执行,是否有利于公司的经营活动、促进公司的发展等,以便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从而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有针对性的提出审计意见,促进下属企业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保证其经营活动正常运行。

二、以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结合经济职责审计,尝试经营决策审计。

内审必须以公司经营业绩审计为中心,主要是对下属企业的每季度经营业绩审计,经过经营业绩审计不仅仅要查错防弊,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逐步实现由发现型向预防型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影响业绩提高的主要因素,分析原因,抓住关键,提出提议和意见,进而促进下属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开展经营业绩审计时,内部审计应注意的问题是:经营业绩审计必须要与经济职责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经济职责审计也就是对下属企业经营者年度或任期内的经营目标、经营任务完成情景以及真实性进行审计。不仅仅要搞离任审计,还应搞任中审计,注重对下属企业领导干部任中经营绩效的鉴定,以此作为津滨公司选择、任免下属企业经营者及经营目标考核兑现的依据或参考。

在以上两项审计的基础上,内审还应尝试经营决策审计。经营决策审计,即对决策程序是否完整并贴合公司规定、决策方法是否科学、依据是否可靠、效果是否良好等实施审计。经营决策审计包括审计参与决策的过程和决策实施后的跟踪。经过经营决策审计,提高下属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为津滨公司总体决策供给参考依据。

三、在审计部内部实行审计项目组长负责制,规范操作程序,狠抓审计基础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精心组织好对公司本部及下属企业的各类审计。

在今后的审计中,从审计项目开始实施到审计档案的归档,都由专人负责,并且岗位定期轮换,这样既做到了职责明确,又提高了审计人员的业务本事。为下属企业供给好服务,又为公司领导当好参谋,应精心组织好对公司本部及下属企业的各类审计。

1、对各下属企业的经营业绩审核

在对各下属企业__年1至11月份经营业绩审核的基础上,对12月份经营业绩进行审核,并汇总出具审核报告,提交公司考核小组,作为对各下属企业考核的依据。

2、对银行存款大宗项的进出进行跟踪审计。

银行存款是反映公司经济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容易在此发现一些违规问题线索,所以在审计中应作为重点进行审计。审计时要结合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必要的话对原始凭证和原始票据进行核对或跟踪审计。

3、对往来款项的跟踪审计。

往来款项是公司本部及下属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资料,也是最容易出现违规的地方,所以我们在审计中应对往来款项进行重点审计。对那些数额较大、账龄较长的应收、应付款项应逐个进行跟踪审计,异常是对已经核销的应收款项,应延伸到对方单位进行跟踪审计,以对其经济活动和核销手续的真实、合法进行审查,确保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在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中进行跟踪审计。

津滨公司本部已经与各下属企业签订了经营职责书,将各项成本费用纳入了下属企业绩效的考核。所以,对下属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进行审计,也是我们审计的重点资料。不仅仅要对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以及帐务处理进行审查,还要对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原始票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对大宗支出去向进行跟踪审计,以确定下属企业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合法,为津滨公司制定整体考核职责目标供给详细资料。

5、对合同签订及履行情景的审计

合同审查可采用事前、事后两种方式进行,事前审计是依据津滨公司有关规定由各能各部门联合审批的合同,审计部要严格审计监督,做好审计记录;事后审计是审计部采取备案合同抽审办法,即每季度对下属企业签订的合同进行抽审,可采取结合其他审计项目和单独

抽审的办法进行。

6、做好工程项目的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

工程竣工结算审计均聘请具有甲级工程造价资质的咨询公司进行,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原则上由审计部自行完成,特殊情景由公司领导批准聘请外部审计。__年应完成的工程项目审计有以下五项。

(1)、津滨高科技园三期C区工程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

(2)、金融街二期工程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

(3)、津滨雅都天元居工程阶段性结算审计。

(4)、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程审计。

7、做好下属企业改制前的审计工作

对需要改制的下属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潜亏情景进行审查,协助下属企业摸清家底,加快企业改制进程。

四、依照“审而要究、审而要改、审而要用”的原则,建立审计结果落实反馈制度,加强对审计意见落实情景的跟踪,并定期组织开展审计成果运用执行情景的检查。

对下发整改通知责令限期整改的下属企业,要及时进行回访,监督审计意见的落实,使企业存在的问题逐渐减少,同样的问题不重复出现,从而到达查违纠偏、防范未然、强化管理、规避风险的目的。同时,与津滨公司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财务总监室要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工作沟通,将审计部掌握的相关信息及时通报,避免监督、考核脱节。

五、加大宣传力度,改善内审环境,加强审计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我们要利用司刊宣传内审,报道一些经过内审使被审计单位增加效益的事例,或定期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企业老总、相关部门进行座谈,让所有员工明白内审在企业中的作用,异常是让下属企业领导从了解、重视到全力支持内审工作,为内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更好的基础。另外要对现有的内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审计工作鉴定4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审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各项工作重心,以促进我市经济健康发展为审计监督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服务意识,坚持廉洁从审。在全体审计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今年市委、政府和上级审计部门交办的各项审计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思想、工作、学习和廉洁自律情景报告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政治敏锐力、政治鉴别力和政策水平,增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一年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市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经过学习,增强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我的头脑、共产主义信念,时刻牢记“八荣八耻”,坚持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坚决贯彻、自觉抑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侵袭,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

同时,还注重审计业务理论学习,除参加了地区审计局组织的审计业务培训班的学习外,还比较系统的自学了计算机ao审计系统、财政改革相关知识、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写作等资料,异常是参加了7月份自治区审计厅举办的“以培代审”固定资产审计调查。经过学习,理论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梦想信念更加坚定,审计工作思路更加开阔。

二、注重党性锻炼与修养。

自觉遵守“审计人员工作纪律”,以此来规范自我的行为;不断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地与市委、政府坚持高度一致,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在处事为人上,坚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感做好审计工作;在工作关系处理上,比较注意把握自我的主角定位,自觉地维护大局,维护团结。

三、依法审计,求真务实。

在审计工作中,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审计法》赋予的审计权限,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工作方针,始终能够做到:科学审计、礼貌审计、廉洁审计、客观公正,对自我分管负责的工作能够尽职尽责。一是能够深入审计一线,及时协调和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帮忙年轻的审计干部尽快成长;二是,对一些热点、难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审计项目,能够亲自深入到基层进行审计调研、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能够进取配合局长做好各项审计工作,大力弘扬“依法、求实、严谨、奋进、奉献”的审计精神。

另外,对负责的妇委会工作也能够尽心尽力,我局是一个以女同志占大多数的单位,所以,我局班子历来很重视、关心女同志的身体、工作和生活等情景,只要是女同志的节日,必须会尽力安排。

四、廉洁自律、清廉从审。

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能够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是我们审计机关的生命线,并深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年来,认真学习贯彻《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精神,始终对自我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加强自我的品德修养,能够自觉地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方面的学习,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恪守审计的职业道德,时时刻刻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规范自我的言行。注意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念,常修为仕之德,坚持把轻名利、远是非、正心态和纳言、敏行、轻诺作为自我的行为准则,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审计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强化了依法从审、廉政为民的思想意识,增强了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本事和反腐败的道德防线。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以来最为迅速、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化”、“知识经济”、“电子商务”、“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数字地球”、“电子政府”、“加入世贸”、“西部大开发”等新名词、新事物不断涌现,要深刻意识到知识更新之快,要有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就赶不上时代的潮流、不学习就要被历史淘汰的危机感。所以,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的自主创新本事,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尤其是提高宏观层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把审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用发展的眼光分析经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可行的审计提议,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审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审计工作鉴定5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一个年头又已过去。跨越20__,憧憬20__,崭新的一年已经到来。20__年是紧凑而又紧张,平淡而又收获的一年,虽说没有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战果,却又有很多所感所悟。

作为审计新人,在经历了20__年的税审工作后,20__年的工作中各方面都有所改善,包括:进场前做好准备工作、审计的程序、审计软件的操作更加熟练等,在这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及在20__年需要改善之处:

1、没能与软件公司的客服及时沟通,以致报告版本没有能及时更新,导致报告需人手进行修改部分资料;

2、更加认识到自我审计知识的欠缺,对审计程序、审计底稿、审计重点、要点的掌握不够。

第2篇: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前景范文

一、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运行现状

(一)不同层次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不均衡,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的国情决定高校发展所需资金基本依靠财政财务拨款,虽然很多高校发展多元化产业依靠贷款,但最后的担保人也是政府,而政府管理学校存在所有者缺位现象。尽管目前有主管学校的局长、市长等政府领导人,但主要管理学校的人是校长,而校长大多数采取轮换制度,这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甚至影响学校的公众形象和学生对学校的信心以及高校正常的办学经费和人员工资。还有一些高校校长不顾学校发展的现实情况扩大产业,增加其在校政绩,甚至将学校当做企业进行集资,学校的教书育人性质发生改变,办学经营风险和偿债的财政风险增加。国家拨给学校的办学发展资金属于政府公共财政,社会公众才是资金的唯一所有权人,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国家审计有权也有责对拨给高校发展的财政财务专项资金进行审查评价和鉴证,通过审计发现学校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审计时间和成本的限制,国家审计并没有对高校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和相关决策的经济效益审计,高校发展主要是校长负责制,没有进行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财务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发现的问题也没有追究到具体的责任人,这让很多高校国家审计形同虚设。国家审计职能发挥不足现状和社会审计缺位的现象要求高校必须发挥内部审计及时性的优势,对高校发展的每个环节进行把关。

内部审计部门作为高校管理的重要机构,能够凭借发现问题的及时性监督评价高校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性和揭露违法乱纪行为。但目前很多高校发展的根据不同,内部审计设置的层次也不一样,有的依附于副校长,有的依附于工会主席,还有的高校为了节省成本或者因经济业务不复杂,内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职,并没有认同内部审计对高校健康发展的作用。推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主要动力是学校管理层的理念,但由于高校领导者管理经验匮乏使其没有从主客观上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不重视对内审发挥作用的及时性监督。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内部审计对高校从事的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鞭长莫及,且由于内审附属层次的地位比较低,很多涉及高校发展的重大机密事件内部审计也没有机会涉及到。目前很多内部审计部门并没有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不能很好地预测到高校发展的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事后审计的特点没有从根本得到根治。内审附属管理职能理念未得到更正,导致内审职能的发挥被大大削弱。

(二)高校内审机构设置独立性不够,职能发挥领域受限 审计的精髓是独立性,只有具备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内审机构才能发挥监督与服务双重角色。但现在很多高校不重视内审机构设置的独立性,领导重视度不高与职能弱化的现象更让内审机构独立性欠缺。高校内审的主要工作仅限于财务上的查错防弊,审计的初级职能仅限于事后监督检查,与内部审计发展新理念的管理审计、增值审计、风险预警等多功能的发挥有很大的差距。高校与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不同,除了普通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外,还必须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但目前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形同虚设。内部审计公开公允的发表真实审计意见,必须获得真实合法的审计证据,编制合理的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但目前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基本是有问题就审计,没有问题不去主动审计,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单位在发表审计意见前,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发现问题,虽然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能够反映某些领导的经济本质问题,但独立性欠缺的现状使得内部审计对待审计工作态度松散,再加上审计事项多,如果事无巨细进行审计, 不但成本高, 成效也会非常小, 所以高校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在高校健康持续发展中很难做到独立定位。独立性薄弱的现状让内审监督变得非常不力,发挥作用的领域非常有限。

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不仅需要独立性,更要求建立健全高校的内部控制,这样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效率才会得到提升。但现在很多高校的内审很少涉及到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财政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资金绩效审计欠缺在教学建设项目中体现尤为明显。有些学校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高校的管理体制没有良好的循环。权威性不足、取证受限、定位层次较低,这些因素都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不利,所以必须对高校内部审计自身的理念、层次进行要素改革和层次性改革。增强高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重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发展中的良性互动。

(三)高校内部审计对象复杂,详细审计成本高,抽样审计风险高 高校除了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外,还包括高校经营活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涉及的经济业务非常复杂;且由于资金运用额度增长较快,高校内部审计对象也非常复杂,内部审计机构不可能将这些业务进行全面彻底的审计,内审团队的专业能力和业务背景也很难胜任这些业务的全面审计。详细审计成本高,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只是采取抽样的方法,这需要内审人员作出客观公允的职业判断才能提高内审质量,但人少事多的现状在众多高校非常普遍,而且内审都采取传统的手工抽样,风险导向审计、控制基础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这些科学的审计方法基本没有在内审实践中得以利用。内审人员的素质和非专业性也制约这些科学审计方法的应用。高校内部审计除了进行传统的查错防弊外,还主要进行科研经费审计,但很多高校科研经费都属于项目负责人制,使得内审人员在审计这些票据时只认项目负责人的签字,不问经费开支与项目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甚至不少高校存在突出花钱现象。内部审计在监督、 审查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显得苍白无力,内审机构没有对科研经费等所涉及的项目从内部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并防范风险,更不用说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责任和绩效审计。

二、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不力的原因

(一)高校内部审计宏微观环境不佳 当前,对开展高校内部审计的立法等级是极低的,只有在《审计法》中有一条原则性的规定,即各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使用国家财政资金必须进行内部审计,与高校内部审计有关的制度,仅仅是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行政法规,这种先天权威性不足现状造成内部审计开展工作的环境不佳。目前,很多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内审机构。内审部门依附层次越高,发挥的作用越强,但现在很多高校内审机构都没有依附到学校主管领导。并且学校领导只是在任期内管理学校,并不存在剩余控制权。很多高校的一把手尽管都是教育科研上的佼佼者,但不懂管理,更不谈懂审计,认为内部审计只要能查出假账、假发票,在外部审计和政府审计检查时能够配合工作就够了,不了解管理增值、战略管理、风险预警,对内部审计在自己任期内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更是无法理解。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领导都采取聘用制,学校无论经营好坏,校领导都能领取固定工资,内部审计能够查出多少就查出多少,这与内部审计自身机构的局限性不谋而合,先天性不足、后天不够重视,学校内部审计开展工作前提不具备,重视性不够,自然动力性不足。

(二)教职员工对内部审计职能认识存在偏差 教职员工普遍认为,内审机构就是挑毛病,而且对下不对上,监督印象根深蒂固,员工普遍认为内部审计作为学校行政部门之一,发现错误舞弊是自身的职责,所有矛盾都应该提交给校领导,不应该干涉其他部门更多的经营活动。内部审计作为普通的行政职能部门本身提出的建议对其他部门约束力不强,主要是查找资金的筹集、使用方面的问题,涉及的各级利害关系人非常多,关系也非常微妙,而且内审机构本身就是学校职能机构的分支,当内部审计涉及到切身利益时,人际关系容易陷入困境。同一单位不同工作性质的限制会对被审计人心理上造成暗示,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会让内部审计取证工作受到很多阻碍,顺利开展本职工作非常艰难。并且内部审计查出的问题基本也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学校效益并没有因为内部审计的存在而明显改善,各种各样的经济、管理、人事问题仍然是层出不穷。内审机构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性职能,与其他的学校行政职能部门相比没有在工作分工上形成具体特色。内审人员擅长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由于有具体的内部审计准则作为依据,开展起来比较顺利,但增值服务、咨询服务等,内审部门则以不擅长为理由拒绝。内部审计没有形成专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没有与其他的社会审计、 政府审计形成监管合力,审计的手段和方法也都是常规性的。

(三)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冲突 我国高校办学的显著特征就是“管办合一”,即政府既是高校的投资者,也是高校的事实管理决策者,校长作为所有者的人履行受托财产的代言人职责,但校长并不具备独立的管理权力,高校本身也没有获取独立的法人地位。政府一方面控制着高校办学资源,决定教育投资的方向,另一方面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方针政策。高校的现实局面让高校内部审计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主要是作为政府审计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履行监督财政专项资金运用的真实合法性,服务高校的当前发展。但随着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中关于内审职能定位的明确提出,内部审计除了发挥传统的监督职能外,更要为强化高校管理、提高高校效能、提高高校价值而服务。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与其定位存在冲突,导致内审在实际开展工作中很难适应先进的内审理念。

三、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建立健全高校内部审计运行机制

(一)内部审计定位学校管理的“内向服务”,提高监督服务多重理念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作为学校的管理机构,要求内审发挥监督和服务职能的双重理念,从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入手对会计资料进行查错防弊外,还要对学校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对学校的整个内部控制体制进行评估,协助管理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适应创新的社会管理背景,接受高校管理层委托对高校公共资金进行审查评价,委托机制涉及三方面:审计委托人(高效管理层和治理层)、被审计人(各级行政职能部门)、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人接受委托对高校各级行政部门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审查评价,对高校从事的经济活动进行风险预警和评估。发挥内部审计监督服务职能,构建内部审计成果报告与运用机制。通过科学的内部审计执行机制,将委托机制中关乎各方利害关系人的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贯穿运用。内部审计委托、执行、成果运用机制是内部审计参与高校管理经营活动的传输平台,通过内部审计报告与结果运用将国家审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发挥内部审计对高校发展的正向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要树立为学校健康发展服务的理念,制定周密的内部审计计划,选择科学的审计方法。发现问题不是主要目的,最主要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有的放矢地提出可参考性建议。从被审计单位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消除审与被审的对立地位,落实并追究相关责任人。强化内部审计执行力度,及时为学校经济活动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内部审计只有不断强化对发现问题的落实程度,才会在高校健康发展中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内部审计的审计层次,提升所从事的工作的前沿性,强化审计结果的权威性,树立科学的“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为高校的增值、风险预警服务。

(二)发挥内审事前审计优势,结合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进行风险预警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决定着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如果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就很难保持客观公正,其审查评价的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就差,而相关当事人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其利益也将会受到不必要的损害。同时,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也可能会造成高校经济发展秩序的混乱,市场经济正常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内部审计独立性有助于维护高校的健康发展,保护高校利益相关者,维护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自身公信力。

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加强管理和提高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必须履行好自身职能,根据高校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对所有的活动和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审计可以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但为了发挥内部审计的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及时性以及服务的内向性,一定要全力推进内审关口前移。发挥内审优势,促进高校经营及有关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不仅着眼于专项资金的真实、合法性审查评价,更为主要的是,在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高校面临的具体情况和传统的经济背景有所不同,产业经济多元化,经济背景复杂化,要求内部审计必须审时度势,对高校面临的经济活动有清醒的意识,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规避风险,为高校整体经济目标的实现提出建议和意见。如对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校基建工程及大额投资项目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极力将内部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内部审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一定要适合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高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周密细致的审计计划,确定可接受的内部审计风险水平及审计重要性水平,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发表客观公允的审计意见,并将审计结果客观表达给相关的利益关系人,体现内部审计不仅仅是为了监督,更多的是为被审计单位更好的服务的职能。内部审计就是在总结和沟通审计与被审计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审计理念,提升内审价值,尽量将内部审查监督的关口前移。既重视财政专项资金的真实合法性审计,又对高校新经济背景下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效益性进行监督审查,还有必要对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评价,既对事,又对人。发挥内部审计审查评价经济活动的及时性,对高校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出纠正、处理的意见,改善高校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提出正确处理的意见,不惧怕权威,不,这样的内部审计才能体现为高校全方位服务的理念。此外,还要注意提出内部审计意见的落实情况。内部审计如果想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还必须进行跟踪审计服务,落实审计意见,对审计意见执行不力的责任人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内部审计作用高效服务的良性循环。

(三)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高校要抓住内审工作重点,提升内审人员素质 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发挥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的理念,构建科学的高校内部审计运行机制,作用于高校经营活动各方面,不仅机理极为复杂,而且很难自我实现,需要借助内部审计行为主体、审计对象、审计信息使用者采用多种手段和机制协调内部审计意见和结果的落实,协调好内部审计目的、执行及成果运用之间的关系,提升高校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既不能脱离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高校面临的整体制度的宏观调控,又必须发挥内部审计自身独具特色的运行范式。通过内部审计结果和问责机制提升高校整体宏观制度的落实情况,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高校整体制度的落实情况和责任人的问题落实情况。

由于内部审计人员面临的高校经营活动非常复杂,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一定要在合理的重要性水平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突出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尽管理论上可以将内部审计所有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审计视野,但由于审计人员有限,受到内审成本因素的制约,内部审计在具体的审计实践活动中,根据学校的治理结构、管理体制等有关内部环境和审计资源状况,区分经济活动金额大、重要性高的项目,把握学校发展整体,突出审计重点,统筹学校宏观和微观情况,加强内部审计后续跟踪审计力度。如果内部审计提出的意见不为被审计对象所接受,一定要及时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协调,突出对学校的前景、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提高内部审计效果。内部审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可以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和控制基础审计相结合的方法,着眼于本单位的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各方面,重视被审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设立的科学性和健全性。对被审计部门设立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提出修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在内部审计部门协助下,高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更为有效的执行,这对内部审计部门以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内部审计部门和高校的其他职能部门应有机协调起来,服务于高校的整体目标的实现。同时内部审计一定要将高校的外部审计的结果共享,为了提升审计效率,内部审计还可以与外部审计有机协调在一起,既可以及时发现高校本身在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外部审计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借鉴于内部审计实践中,提高内部审计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理的能力,增加内部审计为高校服务的能力,先进的风险导向外部审计方法和审计结果也可以为内部审计方法、结果所借鉴。

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高校经营活动非常复杂,内部审计的价值理念和服务水平提升也不能一蹴而就,理念的提升、重要性有待于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的提高。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虽然已被各大高校所重视,内部审计作用的更广泛发挥同时需要提高高校从事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采取科学的内部审计方法,科学的运行机制的运行,以及与外部审计进行有机配合。这样内外审计合力的配合才能让内部审计在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在高校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海珍:《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简析》,《中国审计》2004年第6期。

第3篇: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前景范文

一、圆满完成企业景气调查年报、季报工作和制造业非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月报工作

1、按照国家报表制度要求,精心设计景气调查问卷,对全年调查工作做出统一要求。

按照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总队报表工作要求,一方面我们认真组织学习和研究了国家统计局下发的报表制度,根据景气调查的专业特点设计印刷了不同行业不同颜色的景气调查问卷,并在问卷首页用醒目的字体对企业家的上报时间进行了人性化的温馨提示。另一方面我们印发了《全省企业景气调查XX年年年报及2010年季报具体要求》手册,对基层调查单位的调查工作做出了统一具体的要求,保证了全年景气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召开全省企业调查年报工作会议,对基层调查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进行培训。

为了传达好全国景气调查工作会议精神,布置安排全年的景气调查工作,我们组织召开了全省企业调查工作会议,按照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企业景气调查制度,结合XX年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全省基层企业景气调查人员和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了关于调查方案、报表制度、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把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在年报、季报上报之前,为做好景气调查各项调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建立数据审核查询制度,确保数据质量。

为加大对基层数据的审核工作力度,我们建立了数据审核查询制度,特制了《景气调查报表审核查询记录表》,确保基层上报的数据质量。各市的报表上报后,采用程序审核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填写《景气调查报表审核查询记录表》,进行逐项登记,并针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基层调查单位和企业进行查询,使每个审核出的问题都有处理结果。

4、编印实用手册、完善采购经理名录库,保障采购经理调查网上直报率。

为保证采购经理调查工作顺利进行,提高采购经理调查网上直报率,我们召开了全省采购经理培训会,对网上直报程序进行了培训,并对直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讲解。印发了《国家统计局采购经理调查企业联网直报安全认证管理系统常见问题解答》手册,发放到每一个调查企业,并对企业在直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电话解决或上门服务。在月报工作中,随时更新、完善采购经理名录库,加强与企业采购经理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保证采购经理调查网上直报率。

在今年的报表工作中,我们按时上报了企业景气调查XX年年年报和2010年1-3季度企业景气报表和简要分析、访谈、报告等相关分析资料。圆满完成了2010年1-9月份采购经理月报网上直报工作,企业网上直报率达到99%以上。

二、重点推行《实务工作制度》,强化源头数据采集工作

为保证企业景气调查源头数据的真实可信,及时准确地完成国家布置的企业景气调查任务,今年我们在杨润广总队长的亲自领导和严格审核把关下,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充实、完善,重点推行了《山西省企业景气调查实务工作制度》的实施。真正从源头上促使企业负责人、企业采购经理亲自填报调查问卷,保障对景气状况的判断、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判断真实可信, 这个实务制度的重点在于强化源头数据采集上报,特别是制定了保障源头数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亲自填报问卷的景气调查措施。它包括源头数据采集上报实务制度、源头数据采集监督制度、数据审核汇总上报制度、企业景气调查基本情况台帐设置制度、景气调查管理制度、景气调查年报、季报工作流程图等六个方面的具体制度。

在源头数据采集上报实务制度中,我们对源头数据采集原则、采集上报要求、采集上报内容、采集上报方式等都做出了新的统一的要求,为准确完成国家布置的企业景气调查任务,确保源头数据采集上报真实可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源头数据采集监督制度中,我们明确了源头数据报出人员的职责,明确了基层调查队监督检查职责,确保企业景气调查源头数据采集上报严格、规范、有序。

在数据审核汇总上报制度中,从调查数据的审核和调查数据的汇总上报两个方面,强化对景气数据质量审核工作的力度,确保景气调查数据及时、准确上报。

企业景气调查基本情况台帐制度,对于把握企业的基本资料信息,对于以事后实际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验证景气调查的准确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及时整理景气调查季报、年报和历史资料的主要指标台帐,建立实用的景气调查基本情况台帐,我们设置了三类台帐,一是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二是分专业的景气台帐,三是企业景气调查数据与事后企业生产经营走势对照情况差异记录台帐。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我省景气调查资料,奠定了扎实的史料基础。

  1  

企业景气调查管理制度,从管理、开发、考核、培训和执法五个方面,加强对企业负责人、企业联系人及调查员工作质量的管理与考核,确保景气调查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景气调查年报工作流程图及季报工作流程图,是在积累了这些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工作流程进展图表。以准备阶段??数据采集阶段??数据审核录入阶段??数据汇总上报阶段??数据归档阶段为主线分别贯穿于年报和季报工作中,将所有要完成的各项工作任务,以非常清晰、直观的流程浓缩于一张图标上,便于基层调查队自我监督检查,提高全系统景气调查工作的科学性和积极性。

我们相信,通过对国家景气调查制度的不断探索与完善,这套《企业景气调查实务工作制度》,必将促使我省景气调查工作始终走在不断开拓创新的轨道上,并对今后的景气调查工作中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建立景气调查数据库,提升调查服务水平

1、完成全省景气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为历史数据的开发应用提供数据保障。

2010年,山西调查总队把各专业数据库建设确定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景气调查专业以此为契机,不分昼夜、午休及公休时间,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重新汇总整理了我省1999年-XX年年共9年36个季度的企业景气调查资料。结合企业景气调查特点,完成了历年分季度、分行业、分规模、分经济类型、不同运营指标、特殊分组等多种分类方法共计2500多张表的数据整理、加载工作,从而建立了自1999年全国历史数据转换后至XX年年的一套科学、完整的景气调查历史数据资料库。为提升景气调查数据公共服务能力,扩展景气调查数据服务的渠道,为历史资料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保障,受到了总队领导的多次表扬和嘉奖。

2、加强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提升调查服务水平。

根据2010年全省统计调查工作的部署,统计调查研究工作的重点就是努力提高调查调研和调查信息服务社会的水平。我们按照总队要求,根据企业景气调查年报和季报数据,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经济热点,及时编写了27篇统计调查快报和4篇统计调查报告,分别被省两办、总队外网和国家统计局内网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服务效果。

四、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提高企业依法统计意识

为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基本方略,保障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秩序,切实维护企业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2010年4-5月份总队对全省11个市的30家企业进行了以企业源头数据质量为中心的统计执法检查。历经半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对抽选的企业景气调查企业的年报报表和季报问卷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通过检查,宣传普及了统计调查法制知识,在企业中树立了依法调查观念,优化了景气调查的法制环境,为确保景气调查源头数据质量提供了法律支持。

五、企业景气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企业景气调查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为各级党政领导进行宏观管理与决策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参考依据和咨询建议,对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困扰景气调查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1、调查程序有待更新完善。现在全国使用的景气调查程序是XX年以前就开发使用的,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审核工作的需要。比如说一些电力、供水、供暖企业本来就不存在产品订货、库存等问题,但在审核过程中程序长期会出现提示性错误;另外期待国家在年报审核程序中,进一步完善对企业规模的判断审核标准。

2、调查结果采用率不高。由于近两年来物价指数不断上涨,经济热点逐渐向价格方面转移,加之“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视,因而各方面对景气调查的重视度下降,景气调查结果的采用率受到一定影响,影响了基层同志的工作积极性。

3、建议季度景气调查报告署名形式适当改进。国家服务业调查中心在使用各省提供的季度景气调查报告时,通常是以服务业调查中心的名义向国家局内、外网提供,建议增加各省总队的署名,以便于景气调查专业参与当地的年度考核。

六、新一年开展企业景气调查的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调查数据质量建设,确保调查数据真实可信。

认真落实国家统计局的工作部署,按照山西调查总队制定的《企业调查专业务实工作制度》的要求,切实加强源头数据质量管理工作,保障调查数据真实可信。

第4篇: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云会计;审计;框架结构;信息技术

一、前言

在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各种新型技术的发展,会计行业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云会计已经成为各大企业会计工作所争宠的对象,而云会计也有效促使企业会计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一大步,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大数据类型多样,数据量大,有着更快的处理速度与更大的商业应用价值,将其应用到企业会计工作中,可以让企业更快、更准地做出运营管理决策,因此大数据也成为企业加强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在大数据背景下,云会计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得到广泛关注,对传统的会计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关于云会计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会计环境方面,而关于云会计的审计框架结构研究则比较少,而本文则对其框架建设进行了一定的深入研究,阐述了在这一框架结构中开展审计业务的详细流程。

二、云会计对企业审计工作的影响

对于审计数据有着充分、深入的了解,对审计技术有着更好地运用,这将会让现有的审计模式得到很大的转变,而且也会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面对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企业也应当迅速适应市场变化,跟上时展潮流,加大对大数据、云会计等新型技术的运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样就会对审计范围、审计数据、审计风险、审计技术以及审计人員等造成很大的影响。

1.对审计范围的影响

在先前的审计当中,过分依赖样本抽查,通过样本检查得到的结果作为整体的数据结果,而随着大数据云会计的发展,这一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在先前的审计中,受到时间、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对所有数据进行收集处理,所以得到的审计结果难免大打折扣。而大数据技术则能够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将所有数据收集起来进行分析,所以大数据技术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分析能力要求,需要审计人员高效处理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在电脑中,为审计信息化发展打下基础。

2.对审计数据的影响

在之前那种审计模式中,审计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所获得的财务数据、财务信息等内容,结合大数据技术对于审计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但是对于各类报告或者制定规章制度时,却没有大量有效的数据处理结果作为支撑,仍然需要审计人员亲自翻阅来加以分析研究。而在大数据环境中,数据存储容量得到极大提升,很多非结构化的数据类型,如文档、图片、音频等都可以通过云会计进行存储,这些非结构化数据种类繁多,内容差别很大,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存在着更多的困难,所以审计工作人员需要转变工作思路,从以结构化数据为主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云会计技术得以实现并得到广泛应用,把审计模型纳入到云平台当中,能够让数据更加真实有效,这样也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出更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快地处理数据,得到的结论也是建立在更多数据论证的基础之上,所以结论也更加真实可靠。在大数据环境中,审计工作将会由传统的审计模式转换为数字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互为一体的新型审计,云会计也必将成为未来审计工作发展的方向。

3.在审计风险方面的影响

运用云会计技术,审计人员能够建立起更好的网络平台,保证数据能够得到更好地处理、存储与传输,让审计人员以更为便捷、高效的方式进行审计工作。然而,云会计也会导致审计线索寻找难度增加,数据安全性受到威胁,审计风险控制无法得到根本性的保证,这样也会出现很多审计问题。

4.在审计技术方面的影响

在先前那种审计工作中所实施的审计技术已经无法达到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发展需求,在之前主要是运用审计线索跟踪技术,其中包括检查、函证、询问等方式,但是面对新的审计背景,审计线索无法预见,且审计线索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发展,所以审计人员就要掌握新的审计技术,在云环境中能够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来获得审计证据,保证审计质量。但是现在审计舞弊技术多种多样,仅仅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所具有的查询分析功能,运用审计软件、联机分析技术等类型的审计数据处理技术,就无法完全发觉那些隐藏的审计线索。在大数据环境中,数据量呈现指数级倍率增长,面对海量数据,需要有更高水平的数据处理技术。在云会计中,审计人员要运用云技术与数据仓库技术,利用云平台对审计线索进行追踪,找到那些隐藏的审计证据。

5.在审计人员方面的影响

在先前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一般都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财务、审计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多数都是通过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审计。但是面对大数据背景,以云会计为基础的审计模式对于审计人员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审计工作人员不但要掌握数据的变化、数据分析技术,同时也要可以及时有效地从大量数据中找出和审计业务有关且重要的数据,得到最合适的审计证据。另外,审计人员还要掌握审计软件设计、研发以及运用维护所需的知识,而且最好还要对目前的经济形势有着一定了解,关注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三、基于云会计的审计框架建设

在大数据背景下,要想很好地开展基于云会计的审计工作,首先就要构建起一个审计支撑平台,可以对审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云平台中,需要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进行审计工作,把审计内容与数据挖掘技术协调起来运用。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对需要进行审计的企业运营中产生的数据加以分析研究,对于审计数据加以挖掘、筛选,得到初步的审计线索。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本文构建出了一个基于云会计的审计框架。

1.审计准备过程

审计部门当接受客户委托进行审计时,首先要分析审计目标、审计业务范围;其次要了解被审计企业的运营规模、组织结构、运营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等,同时还要对以往的审计情况有所了解;最后审计部门要制定出审计方案,并且报给上级部门进行审批,通过后就可以实施了。在云会计背景下,审计部门需要获得被审计企业运营流程方面的审计证据,按照所制定出来的审计方案分析审计业务,将企业审计需求转变成具体的数据分析问题。

2.审计实施过程

审计实施过程主要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审计数据库建立以及审计业务分析等内容。其中,数据采集是整个审计过程实施的准备阶段,主要是通过被审计企业的erp系统获取和企业财务、运营业务相关的数据,并上传到共享平台中,对数据进行筛选后得到数据层;数据分析处理主要是借组于互联网、物联网、云会计等手段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审计数据库属于审计框架建设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如果没有建立起审计数据库,那么以云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工作就无从谈起。数据库主要是让数据通过相应的模型进行重组、排列,然后在数据仓库中再加以储存并管理;大數据环境中,基于云会计的审计工作核心内容就是利用云平台对审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通过云平台将原始数据转换成审计所需的信息,然后审计人员再借助于云平台得到处理过的数据,并将其与设定值进行对比,确定审计业务特性,得到审计结果,从而就可以判断被审计企业的经济活动真实、合法与否。

3.审计终结过程

审计人员按照所需审计企业的经济活动所得到的数据,利用一定的审计模型方法进行处理以后得到审计证据,然后对审计证据进行筛选、归纳,对所需审计的企业进行综合性评估,出具审计报告。在这期间,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主要有:期后事项与或有事项的检查工作、评估企业持续运营能力。然后将审计报告上报给上级部门进行审查,确认无误后得到最终版的审计报告。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报告并给出审计意见以后,被审计企业就要执行审计意见。

四、结论

总之,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审计行业进步,云会计的出现对审计工作而言不但有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审计部门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云会计技术有效运用到审计工作中去,建立起基本的审计框架结构,保证审计数据科学合理、准确无误。本文主要研究了云会计对我国审计行业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审计实施框架结构,明确了基于云会计的审计工作流程与框架,这对我国的审计工作可持续化发展意义非常突出。相信随着我国审计行业对云会计、大数据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我国的审计行业必将会引来全新的发展春天,保证审计质量与效率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宁. 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可信性评价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 

第5篇: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 审计 策略

一、引言

在金融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商业银行要想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量,就必须要适时地做出改革,提高相关金融业务的创新,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同时还要进行商业银行的管理审计工作的改革,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但是在商业银行进行管理审计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管理审计人才的问题、管理审计风险防范的问题以及管理审计创新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制约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因此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要改善目前的基本管理审计的发展现状,然后进一步推进业务转型发展。因此,本文将主要从进行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分析的重要性、商业银行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策略等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促进商业银行的管理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进行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分析的重要性

进行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分析,不仅仅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整个金融业的发展而言,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开展相关的银行财务审计工作,可以调高银行审计工作的基本效率,推动商业银行发展;除此之外,进行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分析的研究,可以针对目前银行审计工作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策略,推进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管理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合理配置

对于部分商业银行而言,尤其是位于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商业银行来说,他们在进行内部财务管理审计的时候,并没有十分专业的审计人员。而这些审计人员的不专业,往往会对银行的审计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对银行的财务管理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面对部分商业银行在审计人员的安排和配置方面的不合理的问题,必须要进行合理地解决。

(二)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

在进行银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如果没有遵循一定的风险防范机制,那么同样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很多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意识,这就使得很多风险管理部门在风险管理机制上存在较大的问题,进一步弱化了商业银行资金审计管理。所以,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缺乏相应的风险防范的现状,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和处理。

(三)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工作缺乏创新性

商业银行审计工作,还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银行的审计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但是对于目前的银行审计管理工作而言,由于对互联系统的设置以及管理不到位,所以导致了银行审计管理工作的缺乏创新性的问题,并且这不利于银行的审计工作与社会发展接轨。因此,面对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工作缺乏创新性的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进行处理。

(四)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系统不完善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审计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同样对银行的审计管理工作有着至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银行审计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就非常有可能造成银行工作的失误,或者是一些审计的纰漏,这些对于银行审计管理工作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管理审计问题。因此,面对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系统不完善的现状,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

四、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策略

(一)优化商业银行管理审计人员的专业配置

为了推进商业银行的管理审计工作的发展,就必须要优化商业银行管理审计人员的专业配置。首先,对于银行审计管理人员来说,必须要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及银行业务管理培训,提高这些银行审计人员的基本工作素质;之后,银行就要对这些人员进行一个合理的审计工作安排,保证商业银行管理审计人员的优化配置,提高银行审计管理工作的发展效率。通过银行审计人员基本工作素质的提升以及合理的岗位安排,就可以推进银行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管理审计风险防范机制

商业银行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审计风险防范制度。首先,要建立相关的工作监督约束机制,通过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来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和完善审计风险防范机制。通过对各种金融风险进行一定的规范和处理,来提高银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减少审计问题的出现。

(三)促进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

审计工作不仅仅需要银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需要通过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来推动审计的改革。尤其是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银行的审计工作也需要随之做出改变,提高互联网背景下的银行审计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所以,为了实现银行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就必须要促进商业银行管理审计该工作的创新发展。

(四)完善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系统

在电子科技的发展背景下,银行的审计管理系统需要进行定时的更新处理,通过不断更新审计工作的相关设备,来减轻审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更好地提高银行审计工作的基本效率,推进审计系统的升级与创新,促进银行审计工作的科学进行。

五、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的发展中,部分商业银行并没有对自己的管理审计过程,进行一个明确的规划和安排,导致商业银行的管理审计很难有十分明确地效果。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更好地促进现代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的发展与改革,促进商业银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改变不合理的经营现状。

参考文献

[1]范贝蕾.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管理审计现状及创新展望[J].商业经济,2014,(01):34-40.

[2]许鹏远.现阶段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金融管理审计研究[D].安徽大学,2014,01(05):23-27.

第6篇: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江苏自贸区;环境治理;环境审计

1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2017年党的报告为我国下一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报告将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战的一项重要内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思维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唯有严格控制工业污染,保护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政府环境审计,环境审计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江苏自贸区于2019年正式设立,涵盖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2020年7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将省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的确定、危险废物经营许可、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审核、固体废物申报登记确认等权力事项下放到三个片区。片区需对各片区的企业环境污染进行严格的管控,而管控是否到位就需要审计机关对其组织开展环境绩效审计。本文尝试针对政府审计机关如何有效地针对江苏自贸区开展环境绩效审计,为环境污染治理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发挥环境绩效审计的效能。

2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对政府环境审计展开理论研究。林业进(2015)就“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审计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后指出,目前我国虽已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环保审批制度不完善,资金违规使用等情况,给审计项目效能的发挥造成了阻碍[1]。徐薇、陈鑫(2018)指出,政府环境审计是国家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尚没有一致的评价标准,环境会计制度不完善,审计价值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2]。王爱国、张志(2019)指出,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环境审计。我国在生态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强制性披露做的不充分、信息碎片化严重的问题[3]。王乔羽(2014)指出,现代环境管理的方法之一就是环境审计,这同时也是评价、监督、检验环境保护工作优劣的指标之一,我国环境审计工作目前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存在着对环境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复合型环境审计队伍等问题[4]。于连超等学者(2020)在理论上拓展了政府环境审计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在实践上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例如政府应择机出台政府环境审计准则及相应的操作指引,建立健全政府环境审计制度,强化政府环境审计制度的执法刚性,不断完善政府环境监管机制,强化政府环境监管的监督力度等,为更好地发挥政府环境审计的环境治理作用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政策参考[5]。郭靓举(2020)从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和政策大背景出发,提出执行前统一环境审计制度标准,加强环境审计队伍建设,执行时实施环境审计“两统筹”,运用技术创新环境审计工作方式,执行后通过联动合作提高环境审计成果应用效率,健全环境审计信息披露制度[6]。但是在我国资源环境审计中,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者之间并没有完全搭建出较为完善的协同机制,导致审计过程中资源的浪费以及审计执行效率的低下。为此,马雪慧(2020)探讨了资源环境审计中三大审计主体协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通过审计力量进行协同[7]。该研究对整合审计资源、构建以资源环境审计为主体的协同机制框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且为资源环境审计协同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可以看到,国内学者已认识到了开展环境审计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在环境审计实务开展上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问题,本文尝试对环境审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环境审计实务更好地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和指导。

3制度背景

1999年,我国将环境审计纳入审计理论研究。2008年,审计署在文件中指出,着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资源环境审计模式,2012年初步建立起资源环境审计评价体系。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2014年《环境保护法》重新修订,2018年生态文明思想正式确立,均表明了我国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

4环境审计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环境审计队伍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财会、审计相关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仍是环境审计队伍的主力军,具备环境科学相关背景的少之又少。环境审计专业要求高,相比于传统审计,环境审计对审计人员在环境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环境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多方面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但考验着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更是影响着环境审计的效率和质量。目前,我国环境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还不足以适应环境审计工作的需要,与环境资源审计需要的专业队伍存在着较大差距。

4.2技术方法缺乏,环境审计依据不足、评价标准不明确

目前,我国在环境保护相关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不少实施细节有待明确完善,审计人员在执行环境审计过程中缺乏明确指导、无据可依。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现阶段我国的环境审计仍以传统的财务审计为主,重点审查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排污费的收取、使用等,审计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审计效果不尽如人意。

4.3审计重视程度不够

近几年,政府虽然加大了环境保护宣传的力度,但在环境审计方面的重视程度仍有所欠缺,政府环境审计缺乏广度和深度。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缺乏,导致环境审计的权威性不足,在实施时可能审计单位配合程度低。江苏自贸区在审计过程中同样存在同类型的问题。根据中国江苏省自贸区总体方案,江苏省自贸区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以及保障机制都未提及对环境的保护。江苏省自贸区的发展目标中,包括形成更多更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要求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中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涉及对环境的污染。故江苏省政府应当在追求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同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及对其审计工作的实施,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方面的工作齐头并进,打造更高质量的自贸区,以更好地实现自贸区建设和发展。

4.4审计对接不畅

江苏自贸区有南京、苏州、连云港三大片区,各片区、各部门存在制度规范的差异,导致审计时可能出现匹配混乱,各部门难以进行对接合作。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审计机关都成立了专门从事资源环境审计的部门,了多项环境审计相关的制度细则,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对接不畅和无法适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缺乏跨地区、跨领域的协作机制。特别对于刚设立不久的江苏自贸区,各制度还不甚成熟,审计主体多元化,审计时易出现漏审、重复审计的情况。环境审计的实施需要农业、国土、财政等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涉及众多与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相关的部门,持续时间长,投入金额大且治理方式复杂,这给相应的环境审计增加了困难。环境审计需要形成统一的制度规范和协调机制,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审计项目进行组织和评价。

5促进环境审计的对策建议

5.1增强专业培训,寻求专业帮助

环境审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审计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解决专业方面的难题,短期而言,审计机关可以对自贸区环境审计人员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相关培训,使审计人员熟悉环境政策法规,强化自贸区环境审计队伍的知识背景,必要时聘请科技工程技术专家、律师等专业人士的协助,与相关部门如资源部、环境部、律师、内部审计、会计主管部门联合,缓解技术、人力资源上的欠缺问题,取得专业上的支持。长期而言,环境审计人员队伍需要优化,审计机关可注意适当吸收更多环境科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多方面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可以考虑组建一支专家队伍,利用在专业领域遇到困难时积极寻求专家的协助,提高环境审计的效率、效果。

5.2联动协作,资源共享

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加强和上下级机关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并构建审计资源共享平台,共享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按照“统筹规划、全面审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要求,对江苏自贸区不同片区分别确定审计重点,包括重点项目、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点内容,协同相关部门高效开展审计工作,有侧重、有方向地进行集中审计。

5.3将环境审计进行量化

在环境审计的量化上,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的刘答朱、王本强、陈基湘在审计技术方法上提供了指引。他们指出,可以适当将环境项目与政策的经济评价理论运用到环境审计,因地制宜灵活运用适合的环境估值方法,并以此确定出相关环境效益和成本,为环境审计提供数据支持[8]。但是也应注意,考虑到环境影响往往具有长期性,量化的方法仅能够提供短期内的参考,将量化结果直接运用在长期,得出的结论必然是有失偏颇、甚至是错误的。

5.4创新环境审计工作方式

环境审计应当运用信息技术与方法开展审计创新工作。环境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相比,具有更高的专业和技术要求,审计人员需要运用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等多种检测手段,高效快速地获得所需审计资料,并依此制定出高效和准确的审计工作方案。构建环境审计项目数据库,对生态环境的持续追踪,有助于观测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并及时发现和整改。

5.5健全环境审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环境审计成果应用效率

我国审计机关应注重环境审计成果的应用方法和效率,结合成果中的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客观公正地评价和监督环境项目,保证审计成果的应用质量,审计机关在根据审计成果作出项目评价时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保证评优与处罚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树立审计的权威性,有效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建立健全环境审计信息披露制度,一方面,将大大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有助于环境审计工作更好地开展。另一方面,强化环境审计信息的披露将更容易让社会根据披露信息了解环境状况,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7篇: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审计;问题;对策

一、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审计存在的问题

审计信息化,顾名思义就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创建审计信息化平台,共享审计信息资源,提高企业审计工作效率,使得审计过程更加科学化。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很多企业例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进行了审计改革,但是在改革初期仍然有很多问题出现,主要有下面几点:

1.企业审计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

相比其他核心业务来说,企业对于审计信息化的硬件基础建设投入过少,不能保证审计系统稳定的运营环境,甚至会影响审计的准确性、高效性和时效性。另外,建设审计信息化缺乏合理准确的整体规划,虽然开始改革企业审计体制,但审计工作者仅是从某一个角度或方面实现信息化,从来没有从整体的层面考虑过企业审计信息化,这无疑是不利于企业审计系统化、科学化。还有一个方面,对于审计信息资源没有完全实现共享,很多资源数据可能出现冗余或者不全等情况,这大大减弱了计算机技术给企业审计带来的优势。

2.企业审计信息化增加了审计的风险系数

审计信息系统本身的风险显著加大了企业审计的风险系数。互联网和计算机本身固有的风险比如木马病毒等入侵,这些都是会给企业审计系统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其具体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各种各样软件和系统带来的风险。现在国内用于审计信息化的软件参差不齐,很多软件技术都不成熟,自身就有很多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再加上电脑系统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问题,这些都无疑会给审计带来风险隐患。第二,程序控制引起的风险。计算机运行的依据是事先编好的程序,程序控制的弊端就是肉眼没办法察觉失误,这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计算机系统,因此这样的控制环境存在很多安全漏洞。

3.企业审计信息化过程中缺乏综合型审计人才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审计系统变得相当复杂,审计工作同时需要计算机专家参与,如果仅有出色的审计人员介入审计信息化系统,这很难完成。所以,在改革企业审计系统进程中需求复合型人才,既掌握传统审计知识,又熟知计算机网络技术。然而,当前真正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审计人员很少,这就局限了审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审计知识很丰富的审计人员偏老龄化,而他们当中接触计算机的更是少之又少。

二、建设信息化企业审计系统的对策

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优势,完成企业审计信息化改革,下面就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设性的对策。

1.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首先,树立新财务审计新理念,审计不再是单单的监督职责,在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审计更要以企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应该从思想上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审计信息化的重视度,突出重点、整体规划、注重效率,做好审计信息化的科学规划。其次,从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数据库建设两方面来加强投入,网络的便捷性使得资源共享无障碍,信息化后的数据库考虑到了企业各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性,更是减少了数据冗余,提高了数据库的利用效率。

2.建立并完善审计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运用信息化审计系统之前,做好风险评估,提前防范,可以减轻审计的工作量。另外,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建立审计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对重要业务及重要的风险点统一管理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增强审计的能动性。还有,可成立风险管理组定期核查监督,按照有关的标准核查报告,分析各个风险点的风险系数,检验是否符合标准。

3.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培养。

审计信息化最关键的因素是复合型审计人才,应当开设审计人员计算机培训班并健全业务培训体系,同时增强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另外,在培训上面,更应该针对审计人员的个人特点和自身的工作能力来区别训练。对计算机知识完全不通的审计人员,应该加强其计算机能力的培训,对一些office处理软件必须熟练掌握,同时还要熟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网络安全知识。相反地,对于有好的计算机基础的审计工作者,应该将培训重点放在软件开发、审计系统开发和程序设计上。

三、结论

审计是企业稳定发张的重要前提,信息化大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信息化变得越来越重要,提高财务审计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有显著作用,同样对于企业经营风险的预估和化解都是有较大帮助的。企业审计应该跟上计算机时代的步伐,建立更加专业化、更加系统化、更加科学化的审计管理模式,完善企业审计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松林.信息化环镜对内部审计产生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2(11).

[2]杨帆.信息化背景下内部审计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2013(01).

[3]陈燕.浅论如何推进和深化信息化审计[J].理财,2014(2).

第8篇: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前景范文

关键词:审计判断;框架效应;实验研究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11(02)-0118-06

一、引言

1979年卡尼曼(Kahneman)与特维斯基(Tver-sky)合作,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揭示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和决策的真实模式。前景理论有三个基本原理: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大多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前景理论揭示了人们为了避免损失,而情愿非理性地冒比实现收益大得多的风险。前景理论为现实中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人们如何做决策提供了一种框架。研究发现,受益时人们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而受损时人们选择风险较大的方案,这种因决策环境的变换而导致行为主体对同一问题选择偏好的改变所示范的效应被称为框架效应。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对同样信息采取不同的语言描述形式,是否会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和决策,值得深思。

现代审计是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抽样审计。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从“优化”角度做出评价,另一是从“风险”角度做出评价。从“优化”角度,内部控制越健全有效,则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资料的可信度可能就越高,审计人员选择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可能就会越少。相反,则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的可信度可能就越低,审计人员选择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可能就会越多。从“风险”角度,内部控制风险越高,则被审计单位的有关资料的可信度可能就越低,审计人员选择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可能就会越多。相反,则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的可信度可能就越高,审计人员选择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可能就会越少。

注册会计师从不同角度对内部控制做出评价,进而判断实质性测试的数量时,是否存在框架效应呢?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以库存内部控制体系为实验任务,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判断决策中的框架效应进行了检验。

二、理论背景与文献回顾

(一)理论背景

1979年卡尼曼(Kahneman)与特维斯基(Tver―sky)合作,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用以替代期望效用理论,揭示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和决策的真实模式。前景理论是描述性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阶段。在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frame)、参照点(re~rence point)等采集和处理信息。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和权重函数(weighting function)对信息予以判断。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一是不对称,呈现s形。受益区呈现凸形,表明风险厌恶(损失区呈现凹形,表明风险追求)。二是不同斜率,同样损失的效用大于同样受益的效用。受益区平坦,损失区陡峭,在参考点处变化最大,如下图:

卡尼曼(Kahneman)和特维斯基(Tversky)的前景理论有三个基本原理: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前景理论为解释框架效应提供了主要理论框架:

(1)对受益和受损进行中立的描述;

(2)可能的结果被定义为受益或受损;

(3)通过S状价值函数描述人们的选择。

(二)文献回顾

有关框架效应,最早是由Kahneman和Tversky(1984),Tversky和Kahneman(1981,1986)提出的,暗示决策有可能受语言的描述方式的影响。也就是说,对环境的判断认知是可以通过问题的语言描述方式来影响的,进而可能影响到最终判断或决策。研究发现,受益时人们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而受损时人们选择风险较大的方案,这种因决策环境的变换而导致行为主体对同一问题选择偏好的改变所示范的效应被称为框架效应。

心理学家对框架效应及其产生的理论背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Tversky和Kahneman(1981)借助“亚洲疾病问题”向人们显示了决策者的风险偏爱依赖于选项被如何描述,即框架。亚洲疾病问题是框架效应的典型案例,其中决策者被要求在生还(正面框架)或者死去(负面框架)的情境下,对一个确定选项和一个概率(风险)选项进行选择。然而,Tversky和Kahneman实验研究发现:用正面框架(生还)和负面框架(死去)叙述相同的问题,人们选择的结果却大相径庭。结果显示正面框架下多数人(72%)选择保守方案,负面框架下多数人(78%)选择冒险方案,即人们在正面框架下表现出受益时偏爱规避风险;负面框架下表现出受损时偏爱追求风险。以上受益时偏好保守而受损时偏好冒险的抉择行为打破了“不变性原则”,即对一抉择问题做相等的阐述应该引出相同的偏爱顺序。

在审计领域,尤其是在审计师的职业判断方面,国外很多学者对审计判断决策中的框架效应进行了深入的实验验证。这方面的研究从Tshton(1974)的“一个内部控制判断的实验研究”就开始了,以往的研究基本是从“优化”的角度描述内部控制系统。但是,内部控制系统同样也可以从“风险”的角度进行描述。McNeil,Pauker(1982)等人发现,并非只有外行非专业人员会有框架效应,即使专业人员也很容易受框架效应的影响。

Kida(1984)以持续经营审计判断为实验任务,负面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审计师在持续经营审计判断中是否存在框架效应进行了检验。Kida将被试的审计师分为两组,首先给两组被试审计师提供完全一致的公司相关资料。然后要求其中一组被试审计师预测该公司持续经营(正面框架)的可能性。要求另一组被试审计师预测该公司经营失败框架的可能性。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审计师的判断结果差异不大,因此,Kida认为在持续经营审计判断中不存在“框架效应”。Trotman和sng(1989)在Ki―da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研究发现,当公司经营条件良好时,持续经营审计判断中

的框架效应显著,当公司经营条件恶劣时,持续经营审计判断中的框架效应并不显著。

除了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有学者以其他审计判断案例为实验任务,对审计判断中的框架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其他审计判断中也存在框架效应。Emby(1994)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审计师在进行实质性测试决策时是否会受到内部控制系统框架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审计师在进行实质性测试决策时会受到内部控制系统框架效应的影响。实验首先要求审计师在阅读了公司的基本介绍和库存内部控制基本信息后,对库存系统的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做出一个初步决策。然后在考虑了库存内部控制系统中7项特定的附加信息后,审计人员被要求对库存内部控制系统做出判断,并且对实质性测试数量决策做出修正。实验结果显示:在“风险”框架与“优化”框架下,审计师在实质性测试的数量选择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在“风险”框架下,审计师选择进行实质性测试的数量显著多于“优化”框架。并且,那些在实验中处于“风险”框架中的审计师平均更倾向于对实质性测试的决策进行修正。

上述在审计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多数支持了框架效应理论和前景理论的预测。在审计职业判断中,容易受框架效应的影响。但是,上述研究成果主要是以美国的环境及人员为基础形成的,在我国,关于审计判断方面的实验研究刚刚起步,大多数只是一些规范性的研究成果。张继勋,刘成立和杨明增(2006)对审计判断质量进行了实验检验。杨明增,张继勋(2007),张继勋,杨明增(2008)以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为背景,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判断中的锚定效应和代表性启发法下的偏误进行了研究。上述研究均未涉及框架效应问题。杨晓磊,代文娟(2009)简单介绍了框架效应对审计判断的影响,但缺乏实验证据,显得美中不足。

三、研究假设

本实验的“框架”是将内部控制系统描述成“优化”与“风险”两种不同的框架。“风险”的框架可能会通过强化危机和弱化优势来影响决策。根据前景理论,“风险”的框架可能会让审计人员感到处在一种损失的情境中,而“优化”的框架可能会让审计人员感到处在一种收益的情境中。在前景理论中,卡尼曼(Kahneman)认为在不确定性状态下进行风险决策时,通过一个不对称的S状价值函数来描述人们的决策。价值函数在受益区呈现凸形,即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在损失区呈现凹形,即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收益区平坦,损失区陡峭,说明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因此,“风险”的框架可能会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存货时,需要更多的实质性测试。这种设想就得出了本文的假设1:

H1:审计人员在不同框架下进行审计判断和决策时,会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因此,处于“风险”框架下的审计人员初步判断时往往会选择更多的实质性测试。

现代审计是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抽样审计。根据现代审计的特征,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充分调查和了解,并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做初步评价,初步判断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如果经过初步评价的内部控制合理,拟信赖的话,审计人员有必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实施控制测试,根据初步评价和控制测试的结果对内部控制做出综合评价,修改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因此,对于审计人员,实质性测试数量的判断依赖于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并且随着对被审计单位了解的加深,获取信息的增加,修改实质性测试的决策。这就得出了本文的假设2:

H2: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对实质性测试的数量进行决策时,处于“风险”框架下的审计人员获取新的信息时平均更倾向于对实质性测试的数量进行修正,选择更多的实质性测试。

四、研究方法

(一)实验设计

本文以Emby(1994)实验设计为基础,结合中国的审计环境设计了一个对库存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判断和决策的实验任务,在该任务中要求审计人员根据相关信息对客户的库存内部控制系统做出初步评价和综合评估,并对需要的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做出初步判断和最终决策。

本实验采用组间设计。因子“框架”是在什么样的决策情景下,将信息传达给被试。该因子的目的是考察在不同的语言描述方式下,如何加强或减弱被试的判断认知。在本实验中,对每个实验小组,对库存内部控制制度的描述都是相同的,内部控制系统实际上也是相同的。但要求被试一是从“风险”角度判断,另一从“优化”角度判断。

本实验之所以选择该项任务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对库存内部控制评估进而判断存货实质性测试的数量是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常规业务,多数审计人员都比较熟悉;二是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存货审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

(二)实验任务

实验要求被试阅读实验的背景信息。首先,原始材料的描述对所有的被试者都是一样的,这些材料涵盖了对虚拟客户公司的简单介绍和客户公司的库存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特征的描述。被试看完这些材料后,被要求根据他们对客户公司库存内部控制体系的初步了解,分别从“风险”和“优化”角度判断需要多少实质性测试。上述判断用7分制的里克特量表测量,1-代表认为只需要最少的实质性测试,7-代表认为需要做详细大量的实质性测试。处于“风险”框架下的被试,备选项从7-l排列,处于“优化”框架下的被试,备选项从1-7排列。

处于“危险”和“优化”情境下的被试对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做出初步判断之后,再发放一些与存货内部控制相关的其他信息给被试。被试者在阅读了这些附加的信息后,被要求对实质性测试的合适数量做出最终决策。该项决策同样用7分制的里克特量表测量,1-代表认为只需要最少的实质性测试,7-代表认为需要做详细大量的实质性测试。处于“风险”框架下的被试,备选项从7-1排列,处于“优化”框架下的被试,备选项从1-7排列。

(三)被试和实验过程

实验的参与人员是来自全国性和地方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从业人员,共96人,平均审计工作年限为4.2年。我们把实验案例资料采用随机的方式分发给现场参与实验的审计从业人员即被试,然后由被试完成实验任务,被试完成任务后还要填一个简短的问卷,主要内容是关于被试个人任职资格、从事审计工作时间等,待其全部完成后收回。

五、实验结果分析

由于实验是单因子组间设计,因此,采用方差分析方法(ANOVA)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单因子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表2、表3、表4、表5和表6。表1、表2是对假设1的检验;表3、表4、表5和表6是对假设2的检验。

从表1描述性统计的“均值”一栏可以看出,处于“危险”框架和“优化”框架下的审计人员对实质性测试数量的初步判断是有差别的。在“危险”情

境中,所有被试者所判断的实质性测试的数量的均值是5.4375,而在“优化”情境中的均值是5,前者高于后者。从表2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框架对被试初步判断的影响是很显著的(F=12.05759,p=0.000781),由此表明以上两种框架下的均值的差异是显著的。

表1和表2的数据分析表明,当审计人员根据对库存内部控制体系的了解初步判断实质性测试的数量时,处于“风险”和“优化”框架下的审计人员做出的初步判断确实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处于“风险”框架下的审计人员初步判断时选择了更多的实质性测试。实验结果支持了假设1。

从表3描述性统计的“均值”一栏可以看出,处于“风险”框架下的被试在接受附加信息前后对实质性测试数量的初步判断和决策是有差别的。接受附加信息后,所有被试者所决策的实质性测试的数量的均值是6,而初步判断的均值是5.4375,前者高于后者。这里从表4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风险”框架下的被试在接受附加信息前后对实质性测试判断的数量变化是显著的(F=36.02839,p=3.62E-08),由此表明处于“危险”框架下的被试在接受附加信息前后对实质性测试判断的数量均值的差异是显著的。

从表5描述性统计的“均值”一栏可以看出,处于“优化”框架下的被试在接受附加信息前后对实质性测试数量的初步判断和决策是有差别的。接受附加信息后,所有被试者所决策的需要实质性测试的数量的均值是5.229167,而初步判断的均值是5,前者高于后者。从表4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优化”框架下的被试在接受附加信息前后对实质性测试判断的数量变化不显著(F=3.647851,p=0.05919),由此表明“优化”框架下的被试在接受附加信息前后对实质性测试判断的数量均值的差异不显著。

将表3和表4及表5和表6的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情境下的实验都表明了一个结论:当审计人员接受了附加信息后,往往会增加他们所判断的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当审计人员获取更多有关库存内部控制的信息,处于两种框架下的审计人员,平均都对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做出了修正,增加了实质性测试的数量。所不同的是,“风险”框架下的均值变化是显著的(F=36.02839,p=3.62E-08),“优化”框架下的均值变化不显著(F=3.647851,p=0.05919)。实验结果支持了假设2。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上对实质性测试的数量进行决策时,处于“风险”框架下的审计人员获取新的信息时平均更倾向于对实质性测试的数量进行修正,选择更多的实质性测试。

上述数据分析表明,实验结果支持了前景理论(Kahneman和Tversky,1979)中关于框架效应的预测,被试的判断过程与前景理论中描述的依赖价值函数(value function)对信息予以判断相符。与Em,by(1994)在美国背景和审计专业背景下的研究结论相符。

六、结论、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研究结论

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和心理学中框架效应理论认为,人们在不确定状态下进行风险判断时,往往会受问题的语言描述方式的影响,容易产生框架效应。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为背景,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从业人员的被试,以库存内部控制系统为实验任务,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判断决策中的框架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判断决策时确实存在框架效应。当审计人员根据对库存内部控制体系的了解初步判断实质性测试的数量时,处于“风险”和“优化”框架下的审计人员做出的初步判断确实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处于“风险”框架下的审计人员初步判断时选择了更多的实质性测试。当审计人员接受了附加信息,处于两种框架下的审计人员,平均都对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做出了修正,增加了实质性测试的数量。所不同的是,“风险”框架下的均值变化是显著的,“优化”框架下均值变化的不显著,表明在对被审计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是对实质性测试的数量进行决策时,处于“风险”框架下的审计人员获取新的信息时平均更倾向于对实质性测试的数量进行修正,选择更多的实质性测试。

(二)局限性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仅采用库存内部控制为实验任务,在其他审计判断任务中是否存在框架效应也有待于进一步验证;被试来自几个会计师事务所,结论能否在更广泛的范围成立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本研究的实验还要求审计人员个人独立完成任务,这就限制了审计人员之间相互协作做出决策。

(三)未来研究方向

1.挖掘影响框架效应的因素,缓解或消除框架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仅仅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开端之一,作为一个有益的尝试,采用单因子组间设计,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判断决策中的框架效应进行了检验。后续研究可以在影响框架效应的因素方面进行挖掘,探究哪些工具哪些技术能够缓解甚至消除框架效应。

2.增加样本的数量,提高样本质量。本研究限于资源的限制,样本数量不多,范围也不够广,所以样本的代表性受到一定限制。今后的研究可以先通过问卷或访谈的方式对被试相关的知识和经济作相应的了解和测试,在大样本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更为严谨的模型和统计方法,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参考文献:

[1]Kahneman D,Tversky A.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rica,1979,3:263-291.

[2]Tversk A,Kahneman D.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psychology of choice[J].Science,1981,1:453-458.

[3]Tversk A,Kahneman D.Rational choice and the framingof decisions[J].Journal of Business,1986,10:251-278.

[4]Kahneman D,Tvemky A.Choice value and frames[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4,4:341-350.

[5]Tshton R H.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ternal controljudgmen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74(Spring):143-157.

[6]McNeil B J,Pauker s G,Sox H c.On the elicitation ofreferences for alternative therapies[J].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1982,306:1259-1262.

[7]Kida T.The impact of hypothesis-testing strategies onauditors'use of judgment data[J].Journal of AccountingResearch,1984(Spring):190-201.

[8]Trotman KT,Sng J.The effect of hypothesis framing,priorexpectations and cue diagnosficity on auditors'informationchoice.accounting[J].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9,14:565-576.

[9]Emby c.Framing and presentation mode effects in profes-sional Judgment:auditors’internal control judgments andsubstantive testing decisions[J].Auditing:A Journal ofPractice and Theory,1994,13:102-115.

[10]张继勋,刘成立,杨明增,中国审计判断质量的实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6:45-49.

[11]杨明增,张继勋,审计判断中的锚定效应研究[J].审计研究,2007,4:43-47.

[12]张继勋,杨明增,审计判断中代表性启发法下的偏误研究[J].会计研究,2008,1:71-78.

[13]杨晓磊,代文娟,框架效应对审计判断的影响,会计之友,2009,1:30-31.

[14]Kuhberger A.The influence of framing on risky deci-sions:a meta-analysi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8,75:23-55.

[15]Hamilton R E,Wright W F.Internal control judgmentsand effects of experience:replications and extension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2(Autumn Pt.11):756-765.

[16]Johnson P E,Jamal K,Berryman R G.Effects of fram-ing on auditors’decision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10:75-105.

第9篇:会计行业和审计行业前景范文

(一)信息化系统自身固有的风险

在信息化系统的环境下,审计过程是借助于计算机及信息化技术,这将其与以往的纸质媒介、手工作业区别开来。纸质化的手工财务信息很容易追根溯源,获得一些原始的审计信息依据。而在引入信息化系统之后,财务信息被计算机汇总整合,方便了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同时抹去了原有可探寻的线索痕迹,在便利了审计人员获得审计数据的同时加大了审计数据泄露、盗取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很难被察觉和快速排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数据很容易被修改、删除、外漏,必然会导致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信息化操作下相关人员业务生疏的风险

在信息化审计条件下,面对更加严格的审计要求和更加专业的审计操作,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尤为重要。审计人员不仅仅需要熟练掌握审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网络技术、电脑操作等具备相关业务水平。这种复合型的素质需求无疑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要求,而当某一部分专业技能出现缺失,就会极大影响审计活动的效率及质量。

(三)信息化环境下的检查风险

在信息化系统审计下,传统检查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系统化内部控制的审查与处理。这主要因为检查方法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端口,这使得原先有迹可循、直观可视的会计核算变得不再那么容易。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很容易忽略某一环节的检测,从而不能实现对企业整体性的把握。

(四)利用计算机舞弊带来的风险

计算机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方便了那些别有用心之徒。对比传统审计舞弊行为,信息化系统下利用计算机舞弊更加具有隐藏性,破坏性也更大。企业的审计往往需要依附于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一旦计算机失控,就相当于从企业内部打开了缺口,更加难以控制。

(五)审计数据采集及内控制度上潜在的风险

传统审计过程不需要考虑审计数据采集的线索路径问题,因为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立即返回源头查缺补漏。而在信息系统下,数据采集往往自动化,这就导致了责任承担的缺位,也给企业的内控制度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

二、信息化视角下国有企业规避审计潜在风险的对策

(一)及时更新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避免系统落后的风险

企业信息化系统软件的及时更新成为企业紧跟时代大潮、避免被信息化淘汰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要想保证本企业内部审计的计算机系统能够获得及时的更新,就需要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需要本企业培养或引进专门的技术人才。无论何时,人才都是企业得以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只要建立起一套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那么不论是在企业系统的日常维护、及时更新方面,还是在遭受黑客攻击、发生意外情况、系统重建等问题时,都能够第一时间的找出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维护企业计算机系统的良好运行。二是要加强与专业软件研发公司的联系,从而在第一时间获取行业内的最新信息。一旦出现本企业内部队伍无法应对的局面,也可以及时获得外援支持,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经济损失。

(二)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企业面对变化多端的审计风险所必须的投入。之所以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再培训,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审计队伍的组成特点所决定,另一方面则受限于如今复杂多变的审计大背景。在我国,具备丰富经验、在各企业担任要职的审计骨干往往年龄偏大,这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尤为明显,审计队伍已经趋向于老龄化。这样的审计队伍构成在面对审计信息化系统革新的挑战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一大批极富传统手工审计经验的审计人才对信息化系统审计不够熟练。另外,计算机系统的更新换代、审计软件的不断创新、审计内容的日益复杂等都使得审计工作需要学习型的复合型人才。企业组织审计队伍集体培训学习有利于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也能够保证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经验的传承与发扬。在培训中,审计人员可以借此提升在会计处理、计算机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从而获得全方位的提高。总之,在系统化审计的宏观背景下,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大型集团化企业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地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转变审计人员的原有手工思维,在知识层面上更新换代,适应信息化审计的要求。

(三)采用适当审计方法避免检查风险

传统审计作业中,审计人员需要对纸质资料的数据采集与调取查阅相关审计资料,对某些信息进行反复的核查与计算,并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而在信息化系统审计背景下,一旦还将审计方法割裂开来,单独程序单独使用,往往不能满足当今审计的需要。在信息化系统中,原先的审计方法有些已经滞后,而一些新的审计方法的采用则超越了原先的审计程序流程。例如,在目前审计背景下,对系统操作员的权限设定已经成为了审计工作的重点,一旦权限设定不明,就会发生授权混乱的局面,审查工作也就不可能有效进行,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日常现金流等资金管理上出现巨大漏洞,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加大对利用计算机舞弊行为的审查与惩处力度

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行为是计算机系统所独有的风险类型。一旦出现审计人员或其他相关犯罪人员利用手中权力进行计算机舞弊以达到自己的非法目的时,就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埋下巨大隐患。加强对计算机舞弊行为的审查和惩处,一方面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教育教导,加深审计队伍对这种违法犯罪行为的认识;另一方面则需要企业构建内部监督体系,企业可不定期地采用传统审计形式与系统化审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可聘请无利益相关的计算机专业人士定期对企业的计算机系统或审计系统进行测查,在日常的事务处理中注重对系统日志的留存备份等,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行为的发生。

(五)健全和完善审计规章,强化企业制度规定

审计工作需要相关法律法规、审计规章的指引,企业内部也需要据此强化有关内部审计制度的规定。在信息化审计革新的背景下,政府颁布的审计技术规范可能随时改变。大型集团企业要在国家的审计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基础上,不断完善企业本身的审计制度和相关规定。企业可在政府重大审计理论政策时,组织业务精英进行学习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将其一并与政府文件下发到下属公司单位。除此之外,企业应该加大对内部制度规定的执行力度,从而从制度源头上保证企业的向心力与一致性。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