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

第1篇: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1)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建筑企业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当务之急。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处于“高产值、低利润”的状态,国内建筑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虽在20%以上,但是平均利润率却一直维持在3.6%以内,处于较低的行业利润水平。与国外建筑施工企业相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现代管理理论和观念较少、管理思想与理念较为传统、产业组织结构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化需求和符合建筑产业的基本特征、管理手段落后的问题。虽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劳动力和设备装备成本水平较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建筑业普遍缺乏新技术、新材料和科技含量较高的成套专业化设备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突破口。根据1999年英国Latham报告指出,英国建筑业在5年内,通过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方法、加强培训等可节约30%的建筑项目成本。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业务迅速扩张、工作地域大大延伸,企业管理跨度也不断加大。当企业进入高效运转状态时,传统管理方式难以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领导决策缺少依据,管理效益和风险并存。这也使得分工细致、劳力密集型的建筑业对信息的依赖度愈来愈大,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资产,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妥善的保护。通常,每项建筑工程包括立项、设计、施工至维修保养等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需要多个位于不同地点和具有不同性质的公司和机构参与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的全过程往往需经几年才能完成,参与人数众多,工序繁复,期间涉及大量的文件及图纸往来,急需协调管理。特别是大型智能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在内、外部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包括设计阶段的各种图纸、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人员、物料、进度、质量和经济等数据,以及各类政府批文和法律文件等等。建设单位繁多,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管理,已成为优质完成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关键之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建筑业信息化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2)建筑工程信息分类符合建筑工程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七个平台管理系统,符合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要求。a.OA管理平台。OA平台是指在OA(Office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电脑、手机的强大功能来管理底层设计,使之具有全新的开放性、拓展性和兼容性,并实现跨系统、跨数据库的应用。目前,很多的施工企业已经广泛运用OA管理平台,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总承包项目管理平台。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工程总承包的具体方式、工作内容和责任等,由业主与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合同中约定。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建筑工程招投标、合同、分包、进度、质量、成本、技术安全、决算管理。c.物资—财务一体化平台。该管理平台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以供应链为核心,基于流程的管理思想,与传统的基于职能岗位的管理思想完全不同,流程的规范化是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必备条件,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物资、财务管理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物资的计划、招投标、合同等内容。d.人力资源管理平台。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人员的招聘、合同、培训、人事异动的管理。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物资、财务管理的核心功能,主要包括物资的计划、招投标、合同等内容。e.财务管理系统。该管理平台是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进行财务管理,结合OA系统管理平台来实现领导对财务状况的指挥。f.视频电话会议及远程监控平台。各级管理层、职能部门到分公司、项目部检查时使用的,主要明确责任人、事项、时间的具体点。g.智能IC卡系统。对于大型的施工企业必须对单位的员工进行智能管理,实现所有人员的费用管理。

2建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程序

1)成立领导组及办公室,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督促、实施。

2)信息化建设规划:根据升特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建议聘请咨询公司协助实施。

3)找长期合作伙伴:即选择一家业务水平高、服务到位的软件公司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合作伙伴。在软件开发时就融入公司的实际情况,使信息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

第2篇: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 农村信用社 经营理念

一、何谓企业文化

什么是企业文化?目前学术界对企业文化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研究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科学,是企业的“灵魂立法”,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它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次向更深的文化层次发展,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和竞争的深化,竞争的方式、内容也表现为企业文化竞争。

二、农村信用社之企业文化

农村信用社是集体合作金融企业,本文就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粗浅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发展目标,企业精神、行业风气、服务规范、企业形象以及金融法制、制度文化和传播文化、金融文艺等很多方面。农村信用社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升华,也是新时期战略调整的理性选择,农村信用社独立运作以来,创造了许多值得好好总结的文化理念、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如以人为本、以农为本、以社为家、诚信合作等方面。这些都是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实践和探索。对全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了很大的导向,凝聚、整合和培育作用,是农村信用社的灵魂工程、民心工程、动力工程和智力工程。

三、农村信用社如何走好企业文化之路

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规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因此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具体的说,分为远期和近期目标。

远期目标是建设“四个一流”的,具有“中国农信人”特质的长效型现代化农村合作金融企业文化。

近期目标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认真总结、提炼、创造出农村信用社核心价值观,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创优服务、转换机制、改进作风等有机结合起来,下大力气夯实基础,增添亮色、整章建制、规范行为、重塑社魂,进一步提升经营和管理层次,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1.将企业文化建设与规范员工行为、工作作风有机结合。树新农信形象,创新农信精神文化。促进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并进一步创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采取统一培训与岗位练兵、业务技术比赛相结合,培养大批熟练掌握现代金融知识及相关产业经济理论和精通计算机操作及网络管理系统的专门人才。并将服务用语、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岗位职责等一系列行为规范汇编成《员工手册》作为广大信合员工的行为准则,并在广大信合员工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体活动,并抓好人生观教育、敬业爱岗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化无形为有形,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2.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结合起来。提速发展新业务,创新农村信用社物质文化。搞好市场定位:坚持以农为本、为农服务、与农共舞、与农共赢。呈现出“农信塔台、农民唱戏”共同致富的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3.将企业文化建设与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提增品牌效应,创新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并以“敬业、诚实、守信、创新、效益”作为信贷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4.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创优服务结合起来。提升服务层次,转变服务观念,创新农村信用社行为文化。

服务是一切创新的手段、方式及其过程,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服务是一切创造利润和财富的手段,客户是效益生长的源泉,员工是创造效益和财富的主体。作为农村信用社的领导实践“三个第一”服务思想,就要强调“态度第一、关系第一、团队第一”。态度决定一切,它决定立场、方向和成功。关系是市场经济的神经,理顺关系,建立长效发展机制是领导组织要求;团队是主干,带好团队是领导天职,要重视天时地利人和,发扬农信人“诚信、团队、牺牲、创新和奉献”精神。

作为员工,要坚持“学习第一、执行第一、创造第一、”不学习,就不能贯彻和执行,不执行就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创造就没有发展前途,就不能实现最佳效益的这三者的辩证关系。

第3篇: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策略

ABSTRACTThelessonsandexperiencesintheconstruction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forelectricpowerenterprisesaresummarized.ThecoordinatedconfigurationbetweenhardwareplatformandsystemsoftwareofMIS,therelationbetweentheconstructionofhardwareplatformandthedevelopmentofapplicationsoftwareareanalyzed.TheprincipleforMISconstructionwhichshouldbefollowed,i.e.,constructionbystages,effectivenessforagivenperiodandendurance,isputforward,thebasisoftheprincipleandtheresultofapplyingitinpracticalworksareexpounded.

KEYWORDSMIS;construction;strategy

电力企业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MIS)工程的组织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一条符合我国电力企业特点,能满足电力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电力信息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之路,是从事这一系统工程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的职责。本文在结合组织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工作的实践,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建设原则,并用以指导东北电力信息网络及MIS建设实践,带动各基层单位的MIS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管理的手段与工具。

1正确认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利用图1所示的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提出的“诺兰(Nolan)模型”来分析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单位所处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可以发现大部分单位处于初、中级阶段,少部分单位处于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之中。其表现是:

(1)分散的、独立运行的事务处理(TPS)较多,应用之间交换数据多数是采用手工方式,只有少数单位设有数据转换口或共享数据库。

图1企业MIS发展阶段的诺兰(Nolan)模型

(2)少数单位有小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MIS),还没有中等规模的(即能覆盖几个职能域、信息共享的)MIS,而且单位内部的数据还缺乏规范化。

(3)全系统的信息联网困难很大,除了通信和计算机设施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全系统的信息标准化管理。

(4)人们的信息观念、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传统的管理方式阻碍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图2为90年代初的研究成果“米歇(Mische)模型”,它进一步指出,企业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更新阶段。这些阶段的特征不只表现在数据处理工作的增加和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面,而且涉及知识、哲理、信息技术的综合水平及其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信息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成本效益的实时性好的解决方案的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应从5个方面来衡量发展阶段:

(1)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状况及支撑力度;

图2分析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米歇(Mische)”模型

(2)企业核心业务应用和集成程度;

(3)数据库和存取能力;

(4)信息技术组织机构和企业信息意识;

(5)全员文化素质、态度和信息技术视野。

在相当长时期内,由于未能按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办事,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例子不多,因而使一些企业领导心有余悸,从事这项工作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信心也不足。

2企业MIS实用化困难原因分析

在我国开展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工作的难度大,成功率低。经研究分析认为有以下原因:

(1)人类经济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农业型经济阶段,工业型经济阶段,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型经济阶段,同时向信息(知识)型经济阶段过渡。信息化起步较美国晚25~30年,较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晚10~20年。我国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观念、意识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差距较明显。

(2)自从1946年美国应用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始,从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布线,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从生产到网络协议、规约、规范、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各种应用平台软件投放市场、更新开发不断升级、不断改进等,几乎全是按照西方人的习惯而研制和开发应用的,并均由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这对于东方人,特别是以汉语为母语、写方块字的中国人来说,在应用开发、网上信息交流等方面困难很大,加之我们对此认识较晚,汉化的工具开发研制没跟上,信息交流的难度就更大。

(3)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对象或服务对象是人与运行机制,这与电力工业信息化的其它方面如调度自动化、无人值班变电所、火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和机炉协调控制系统(CCS)、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计算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信息化诸方面的研究对象和设备或系统相比,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呈现多变性、随机性的特征,因而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实际应用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

(4)我国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是世人可见的。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适应,企业组织机构、机制、人员等多方面的变化,使得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后,应用效果不理想,造成浪费。虽然一些单项应用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大型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成功地用于生产实践的范例很少。

(5)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同时,没有进行企业数据环境建设,没有按照自上而下、面向数据的方式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和建设企业数据环境,进而指导自下而上,面向对象进行MIS系统集成开发。一些MIS扩展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就难以运行和管理,数据加载难度大,应用无法实现数据共享与及时交流。

3坚持MIS建设“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的原则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遵循信息工程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地确定发展目标,采用信息工程方法,科学地实施MIS工程控制策略,是作好这一工作的关键。本文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阶段性、时效性、持久性”原则,并以此较好地指导了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MIS建设的阶段性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市场价格在不断变化,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平台开发工具在不断升级,而人们对信息网络系统及MIS的认识与需求尚未达到成熟阶段,网络设备与信息资源开发组织也还不够协调,在此情况下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全系统信息管理的统一标准是不可能的,应分阶段进行。在初级阶段,采用集成与开发相结合,或先将原有设备与信息资源进行集成,为第二阶段实现统一标准、较高的数据共享打下基础。确定目标时一定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大型企业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包括企业全面业务信息过程管理也是不可能的,要集中精力解决企业领导最关心的、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和效率、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突出矛盾以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和内容。例如MIS实用化验收的必备子系统就是第一阶段的基本要求。此阶段内所建设的项目不必多,但要用好,以提高企业领导及各类人员的认识。在资金投入、人员素质提高等方面可以逐步加以解决。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是要应用,要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急需。一旦目标确定就应在总体数据规划指导下,尽快组织开发,形成成果并迅速组织应用,成熟一个应用一个,使繁杂的日常工作不断地被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所取代。调动和激励业务技术人员主动参与MIS建设的积极性。衡量阶段性成果好坏的标志,就是集成开发的系统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逐步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

(2)MIS建设的时效性

由于我国企业目前处于改革的新时期,新、旧机制的转变,机构、人员变动较大,因此一个MIS开发的周期越长,成功的概率就越低。这就要求在一个相对稳定时期内抓紧工作,在短期内实现阶段性目标并尽快投入实际应用,待用户需求提高后重新起动,保持经常性的使用。这样,企业领导就会感到投资效果好、见效快;应用者就会感受到确实解决了实际问题;对开发者来说其工作成果得到了社会承认,增强了信心。这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3)MIS建设的持久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复杂、实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各级干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信息工程开发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

1)企业领导的支持与重视,是这一工作成败的关键。企业领导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指导参与程度,直接影响MIS形成后的可用程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深度。

2)有一批热爱这一工作,熟悉本企业业务和具有较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软件开发能力的骨干,以不断进取、埋头苦干的精神使MIS得以不断完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保证。

3)企业进行MIS建设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较大,约束条件较多。由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快,因此就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以保证开发、维护和管理的费用,使固定资产发挥作用。否则投资虽较大,作用越来越小,将造成前期投资的浪费。

4实践与成果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现代通信网和计算机信息网,以及信息资源网和网络化的管理系统。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实现更困难。需要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人员、编程人员与各专业部门的专家相结合,互相学习,才能不断地完善MIS的集成开发成果。同时必须协调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信息主干网络与广域网建设的关系,系统软、硬支撑与应用软件系统应用的关系,原有子系统的集成与新系统的开发的关系,总体数据规划与应用子系统开发的关系,集团公司与基层单位MIS实用化的关系,近期MIS建设与长期MIS建设目标的关系等。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于1998年初适时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百日工作,抓住机遇,全面组织培养信息化意识,努力压缩“起步”、“蔓延”和“控制”各阶段时间,采用领导动员与专业技术讲座相结合、系统分析人员与业务代表相结合、集中研讨与分散交流相结合等方法,配合总体数据规划工作的同时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在全局范围内进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培训。整个工程经过22名系统分析人员和36个部门的70多名业务分析人员奋战100多天,产生了由47个主题数据库和280个基本表组成的13个系统中的全域数据模型。

在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中,注意了系统网络的建设与机关干部、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同步进行。根据原有子系统的应用情况和工作急需程度,选择一部分子系统进行先期集成开发。在集成开发工作中,充分利用总体数据规划阶段性成果,减少后期修改。在信息资源开发和数据库工程中,强调了总体数据规划成果对后续应用开发的指导作用,由信息中心专业人员和程序设计人员以及业务专家组成56人的集成开发队伍,各个子系统开发小组结合各阶段的工作重点,提出了每周的工作计划,多次滚动修正,确保总体目标的完成。课题领导小组定期对工程进度、质量进行全面协调与检查。1998年9月底,东北电力集团公司MIS的20个子系统中已经部分或全部投入试运行,平均数据加载已达60%,初步应用效果已经得到用户的肯定,完成了第二个100天的工作任务。现在东北电力信息网主干网络已联接38个部门1050台桌面计算机和82台网络打印机。广域网络联接国家电力公司和吉林、黑龙江省电力公司及电力企业有关单位的82个局域网,联接桌面计算机达28000台,基本构成了跨省、跨地区的超大型企业信息网络系统。

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注重企业数据环境的建设,在总体数据规划的规范下,建立了适应生产、经营和管理需要的数据库系统,形成了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体系。集成了办公自动化、计划统计、电网实时信息等20个子系统,积累了3至10年的主要历史数据,运用Internet技术,建设了Internet站点和“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了综合信息的浏览查询,利用先进的系统平台与软件实现了对系统资源及网络系统的在线监视管理。1998年11月18日,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了由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实用化验收,并被授予MIS实用化达标单位的称号。

5结束语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工程组织的各种关系如何协调处理,直接影响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的成败。

(1)前期准备粗、细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提出总体方案。由于因素影响多,现状调查和业务目标分析只能作较粗的处理,但目标与任务必须明确,资金与进度要有一定的裕度,以利于实践中进行修正。

(2)服务器、网络设备与操作系统、数据库的选择要匹配,否则就影响其中某项功能的充分发挥。要优先选择当前市场主推产品、成长性好的厂家,软、硬件支持与技术服务良好的供应商作为合作伙伴。

(3)进行企业总体数据规划是搞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性选择。总体数据规划过程也应成为企业领导和业务人员提高信息意识、观念的过程。要正确处理好总体数据规划与数据库设计及子系统应用开发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总体数据规划对应用系统集成开发的指导作用,同时应用开发也要不断补充与完善总体数据规划。

(4)一旦工程项目确定,则应尽快组织网络建设。网络水平是通过应用来检验的。网络建设可分期进行,只要具备条件就应立即运行公共网络信息,例如Intranet浏览器、E-mail、FTP、办公自动化等,这样既可检验网络平台建设水平,又可以起到计算机应用人员在网上自我培训的作用,增强使用者利用网上进行信息交换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支持数据库及子系统开发的数据加载、系统调试等工作。

(5)在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中,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主干网的建设,适时开通广域网,使网上信息资源尽快交流。通信网络建设也要尽量超前,如果专线通信条件不具备,也应使现有通信信道联网运行,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4篇: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资源;规划;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 A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信息化率仅为0.027%,与世界平均水平的0.3%信息率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针对全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率的统计调查也表明我国大中型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率相对较低,仅有近40%的企业达到信息化辅助管理应用水平,大部分企业依然处于应用简单支撑软件或者办公文字处理阶段,总体来说,信息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结合建筑企业工程对象单体性、产业结构分散性,以及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信息协同性差的管理特点看,改善提升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也是提升其运营效率和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概述

为切实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发展战略,必须加强对信息资源规划这一核心环节的管控,在建设工程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其核心问题并不是如何建设计算机通信网络,而是如何加强对各节点分散、孤立资源的有效整合,以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加强对各类辅助支持信息的充分合理使用,国内外的相关运作实践也充分证明了搞好信息资源规划在建设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建设工程领域,信息资源规划工作都涉及具体的项目工程,其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提升改善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资源的积极有效共享。因而,对于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无论是开发还是引进都应该以项目信息资源规划为切入点,做好先导性、奠基性的信息资源规划工作,以便更好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集成功能。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也需对业主、监理、承包商等不同主体的权责关系加以准确定位,站在项目全程管理的角度整合抽象出业务管理模型,满足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需求。

二、工程项目信息资源规划实践探索

就笔者就职单位工程项目信息资源规划管理实践看,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常常需要重点考虑如下几个问题:项目工程与软件系统的管理模式差异,依据软件系统对业务流程加以重构的风险,软件系统应自主开发还是外部引进,如果软件系统是外部引进的,那么需要多少个数据接口,这些接口最终由谁做,这些都是建筑工程企业在项目信息资源规划中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结合具体工作实践看,工程项目信息资源规划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规划总体思路和要求

结合对企业信息资源的分项建设开发需求,在集团信息化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首先应确定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工程总体解决方案,充分集中集团公司的资源优势,协调建设好IT基础设施、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工程,并加以充分有效的规划协调。对于信息资源规划核心工程的项目管理系统而言,其总体设计目标应该以计算机网络和中心数据库为基础,实现对各类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存储共享和查询报告,将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积极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过程,及时有效的提供各种决策辅助信息,协调好各类管理人员的工作开展。结合项目工作管理实践中质量、进度、投资、安全及技术要求,建设规划好各生产阶段的数据库,切实保障其在设计、采购、监造及运输等领域的功能发挥,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要求。

2、对应模块的功能分析

结合建设工程管理信息资源规划的总体思路要求看,需要重点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系统规划工作:管理信息系统职能域分析,结合IEM的发展要求,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工作要么面向全部职能域,要么面向部分重点职能域,这也是在对当前机构部门加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通常关注机构、进度、投资、设计、文档、制造、采购、质量和合同等9大领域的内容,而成本、质量、进度更是关注的重点;各职能领域的业务流程分析,结合IEM要求加强对系统本质的认识并把握好项目的总体结构和业务流程,依据“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层次结构进行系统全面分析,这也是做好系统功能分析工作的重要前提;各职能领域的数据流分析,透过用户视图强化对主体数据库的研究,弄清职能域内外、之内以及之间的数据信息流,并结合一级数据流程图加以量化分析;与此同时,还应建设信息资源规划标准,这也是大型企业集团信息化的关键,建立生产经营主系统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机构模型,并做好各子模块信息资源的有效集成。

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资源规划中的应用软件为例,结合总体规划的功能建模需求进行软件系统设计,并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加以实施开发。在开发实施环节,可以采用“三维模块定位”分析业务模型,准确定位系统模块的管理层次、应用范围和信息加工深度,划分好各子模块的功能定位和具体职能,结合总体规划阶段的系统开发目标设计对应的系统框架,结合系统各子模块的功能定位识别可重用模块,在建立通用类库的基础上构建对象模型,为各具体模块的软件开发工作提供积极指引。与此同时,还应提供多层次的安全控制功能,包括对操作日志的监控、用户权限的授予以及联机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等等。

结语

企业信息化总体方案的制定应该切实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计划,而其中的核心和关键便是信息资源规划,涵盖涉及企业管理的各项业务和管理要素。本文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例,结合实践应用需求对其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展开初步探索,然而很多核心开发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也需要广大信息技术人员进一步展开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谢 斌.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资源规划[J].科技资讯,2010(11):161

第5篇: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1、提升工程总承包能力

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关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开拓国际承包市场,带动我国技术、机电设备及工程材料的出口,促进劳务输出,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工程总承包方式为未来建筑施工工程的发展方向,它将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策略及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和赢利能力。所谓工程总承包,顾名思义,就是把工程的设计、发包、施工的工作委托给一个公司全权负责。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是对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的进步,由“施工”越升为工程,“工程”二字扩大了“施工”的范围,这个扩大的范围就是设计与施工紧密相连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这是一个关节点。过去建筑施工的传统作业情况通常为: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无法与专业的建筑施工企业充分沟通,所做出的设计通常没有从施工的角度来加以考虑,往往发生所做出的设计不容易施工的情形;但是如果能够以工程总承包方式来做规划与设计,在设计阶段除了能将建筑、结构、机电、景观、灯光等设计做水平整合的外,更可让规划、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原本需要垂直作业的工项在设计阶段即能事先做好垂直整合,使工程能够规划的更完善,设计和施工准备得以同步进行。由于总承包公司有施工经验及技术,提早介入设计,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设计,并减少不同阶段衔接的时间,有助于大幅节省工期,工程质量与建筑施工成本也因施工单位的提早介入而能更加改善。工程总承包模式反映了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必然趋势和业主规避风险的客观要求、必将得到业主和市场的认同,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一种重要的承包模式。

1.1 需要加强咨询服务、设计和融资功能建设

(1)咨询服务。工程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回收期长、涉及面广的重大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增加咨询功能对施工企业打造总承包企业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承包商尽早参与项目提供了机会。

(2)设计。如果没有相应的设计能力,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总承包是不可能的。施工企业增加设计和咨询服务功能可以通过修改其组织结构,增加设计和咨询服务部门来实现。

(3)融资功能。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特别是承揽国际工程,需要企业具备很强的融资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另一方面也对企业如何建立宽泛的融资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建立健全适应工程总承包的管理体制

我国绝大多数施工企业在服务功能、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工程总承包的要求。所以,施工企业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工程总承包组织结构形态,形成对接市场的运行机制,二是要建立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岗位职责、程序文件、作业指导文件、工作手册等方面都要健全并形成体系。

1.3 完善基础工作,提高标准化程度

工程总承包更为重视的是总包协调和整合能力,对市场资源的掌握以及对分包单位的管理是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核心能力。只有很高的标准化水平,才能保证企业高层能够对很大的管理幅度进行有效监控。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编码体系和定额体系是工程总承包企业基础竞争力的体现,这是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的必然选择。

1.4 完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工程总承包要求企业对于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的速度和广度大大加快,采用先进、实用和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进行总包管理是一项基本举措。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总承包企业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吸引和招聘社会上优秀人才的机制,完善企业内部培养制度,并形成长期性、根本性的解决人才的制度。培育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

2、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过去建筑施工行业的工作环境给人脏乱的印象,而脏乱不仅会遮盖质量且会制造危险,因此,提供安全文明施工的工作环境是非常必要的,除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地现场发生事故的风险外,对提高施工质量与工作者的劳动条件,有显著的作用;再者,产品质量的优劣,与企业整体形象有极大的关系,尤其建筑施工质量的优劣更是会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财产保障,只有坚持“安全文明施工”与“质量”,才是建筑施工业基本的生存法则。

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有两大要求:一是提供安全的环境。二是严禁不安全的动作。要拥有一个安全的建筑施工工作环境,首先需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文明施工规章制度与设施并落实要求,而要避免不安全的动作则要严格要求,对违反者予以严厉处罚,让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宁可多流一点汗、少流一点血”的道理。另外,加强工地现场文明施工,除了保持施工环境的整洁,提供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和良好操作环境外,还可以大幅提高施工效率。实践证明,良好的建筑施工环境,对施工效率提高可达 15%.因此,良好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不仅无须额外花费成本,还可对降低成本支出。

要确保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方能保持良好的安全文明施工状况,持续改善工地的安全文明施工环境,并能预防事故的发生使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达到适时沟通、迅速应变的目的。另外安全文明施工的教育,应通过公司文化传达到每一个职工,使全体职工都具有安全文明施工的知识与意识,并赋予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绝对权力与责任,使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政策认真彻底落实。

3、不断创新与研发

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必须从创新与研发着手,才能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不断的创新,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创新与研发关系到企业的根本竞争力,良好的管理可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但要拉大与竞争者的差距则只有加强创新与研发。过去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投入创新与研发者较少,但在竞争不断加剧的环境下,对创新与研发较为重视的企业,就可显示出其竞争优势,充分发挥技术管理领先的经济价值。目前创新与研发的方向可朝自动化的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和工法创新着手。同时重视技术的开发和引进,加大科技进步的力度。主要是加强与研究机构及大专院校的联合,建立有效的科研转化体系,围绕提高工程质量,降低项目成本;在施工及设

计项目上加大应用"四新"的力度,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将现有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用技术保持成本上的优势。为了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应加快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将技术服务、合作承包等作为国际引进的重点。

创新与研发最终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益。

4、加强信息科技的应用

在信息科技发达的今日,各行业无不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以达到有效管理、快速沟通的目的。信息科技的运用可将信息准确快速的传递,可以即时有效沟通,大幅缩短以往文件传递所需要的冗长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信息系统可将人员和各类其它资源作最有效率的调度,充分的运用企业资源,进而大幅度提高自身竞争力与获利能力。

4.1 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管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施工企业都使用了计算机进行办公管理,包括日常文件管理、财务管理、投标报价和标书的制作等,有的企业还建立有人员、材料等数据库,进行信息的采集和统计。通过计算机的应用,节约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但这里仅仅是将计算机作为工具在使用,并没有体现出管理的功能。

4.2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

随着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出现了以下的趋势:

(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应用,主要包括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合同管理4 个子系统,这是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最基础的应用。

(2)基于局域网(LAN)的工程项目管理。利用局域网和计算机,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局域网进行信息交换,使项目管理者可以随时掌握工程进度,调配资源和人力,实现资源共享;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可以自动流动,效率得以提高。

4.3 三维施工布置图的应用

所谓三维施工布置图,就是利用计算机三维成像技术,将施工的构件和工序顺序立体的呈现出来,形成直观的图像,便于复杂工程的施工安排和配合。

一个建筑施工工地,可视为一个大型的现场生产及组装工厂,在任何时刻都有数十、甚至数百个工程项目同时进行。传统建筑施工管理模式是串联式的想法,将工程井然有序的一项一项完成,工期的快慢与否决定在单一项目的施工速度,以及前后工作的衔接。这种过时的建筑施工观念应予以改进,新一代的工序安排是平行化处理,或是重叠化、并联化,可大幅度节省施工时间。若要发挥同步工程的效益,就必须在施工组织时,经过严密的事先计划和周密安排,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土建、安装、装饰等工作的三维空间组织安排变得相当的重要,利用三维施工布置图,使得施工效果完全以图像展现,各工种与班组在施工时能有所依循,可同步作业。对水电配管而言,更可以通过三维施工布置图,布置出最佳配管线路,对管线质量提高与成本的降低,有显著效益。

4.4 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

随着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普遍采用定单生产与全球化运作模式,此时企业需将资源予以整合,其中包括公司的人事、财务、物料、技术、信息、生产,并结合上下游企业成为完整的供应链模式,于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 应运而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可以使管理者随时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与绩效,提供及时性的整合及最佳企业流程来拟定策略并提出整合解决方案。ERP 系统的使用除了与其它领域接轨外,最重要的是如何提供给管理者作资源应用的参考,而整合资源形成企业的优势,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一体化系统或集成系统,它进行的信息管理是从总体出发,全面考虑,保证各种职能部门共享数据,减少数据的冗余度,保证数据的兼容性和一致性。信息依靠管理系统实现收集、分析、应用、共享;只有集中统一化,才能成为企业的可用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只是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只是工具、是硬件,关键是靠各类管理软件的支持。管理信息系统也不是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它是企业的神经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是每个企业都不能没有的分析决策系统,其重要职能是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流程化和现代化。

5、提高服务水平

任何产品都需有顾客消费,产品才会有市场需求,而任何企业想要达到持续发展,就必须研究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满足顾客 (业主) 的需求,而提高服务水平就是使产品达到顾客满意的最佳手段。良好的服务必须以诚恳方式解决顾客投诉的问题,对于客户的反映,要承担责任,要及时处理。同时,检查自己让客户不满意的产品或流程,找出自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反馈以后的生产中,改进工作,以长期让用户满意为依据与准则。提高服务水平还在于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以用户目标为施工管理方向,做到维护用户利益的同时实现施工企业的长远利益。

对于建筑施工产品而言,质量可分为看得见的质量与看不见的质量,如何让顾客对看不见的质量有充分认知,是取得顾客认同的重要关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向业主进行汇报,包括例会、书面报告报表等,就属于服务的重要工作。工程汇报可满足顾客的四大权力:安全、被告知、选择和表达意见。通过汇报向业主说明施工情况可满足顾客被告知的权利,使业主了解其并认可所购买的产品(工程)的真实质量,及其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绝对可以符合安全的要求,而在工地会议中与业主交流,可使业主充分地表达意见,对建筑施工工作有进一步认知与认同,对施工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

6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面对严峻的挑战,提高产品质量是必经之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首先,需培养工程总承包能力,建立水平与垂直整合的模式与架构。再次,强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环境提高施工环境安全性与效率。再次,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与研发,从设计到施工,从工法到材料,从技术到管理,从空间到时间,都要进行研发创新,以提高竞争力。最后,需要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业主的提出问题,并将相关问题的解决反馈到工作中去。以上是未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竞争力所需努力的方向,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华 夏,王 宁。“入世”后中国建筑业国际工程承包中的信息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2):4-5。

第6篇: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一、稳步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为提高企业征信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金融机构,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运行的基础上,20****年人民银行启动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与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相比,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取全国集中式数据库结构建设,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数据由各自总行一点接入,数据采集项由原来的300多项扩展到800多项,除包括商业银行目前办理的与借款人相关的各项业务信息外,增加了借款人的账户信息、外债信息及其与借款人相关的非银行信息等内容,信息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升级系统除保证向商业银行提供查询服务、为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提供信息服务外,也为将来依法向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服务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从蚌埠市来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农发行已于去开底通过各自总行接入了全国统一数据库,徽商银行蚌埠分行目前正在徽商银行总部的统一安排下做信贷核心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迁移工作,5月13日新系统上线,6月份将以徽商银行一点接入总行数据库,三县一郊联社也在人行的指导下进行存量数据的录入工作,5月15日实现向省联社报送存量数据,省联社也将于6月份一点接入总行数据库。届时,我市金融机构接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工作将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二、征信市场管理工作取得进展

人民银行总行在征信立法滞后的情况下,就如何履行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的职责,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保持征信市场稳定发展,提出了以市场方式管理市场行为、以业务管理规范机构行为的工作思路,确定了国内五家评级机构从事银行问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资格。同时,针对我国借款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突出问题,结合培育评级市场的总体规划,在全国八个省份开展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在稳步推进、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又计划在包括**省在内的九个省份进一步深入开展试点。

蚌埠市做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城市,我行按照上级行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积极牵头组织,推动评级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主动向市政府报告,取得了政府部门的理解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长助理任副组长,成员由人民银行、市发改委、市经济委、各金融机构组成的蚌埠市企业信用评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我行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组。

在人行合肥中文征信处的指导和市评级试点领导小组的部署下,召开了蚌埠市企业信用评级动员推介会。参加推介会的有分管市领导、市发改委、市区县经济委、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54家重点企业的负责人,同时还邀请了人民银行合肥中文征信处领导、以及大公国际、中诚信以及联合资信等三家全国性评级公司的评级专家参加。会后,由我行和市经济委分别收集了参会企业的评级意向。同时,为抓好信用评级结果的落实,我行调查了解了各金融机构的授权授信情况,具体掌握各单位的投信审批权限、利率定价权限等,为下一步切实做好各行的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结合、评级结果与授信挂钩做好准备。近期将重点做好具备较成熟评级条件企业的再动员工作,启动企业和评级公司的评级签约。

三、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仍需各部门支持配合

非银行信息采集对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企业信用信息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集中征集、加工、使用,全面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覆盖范围,更影响到企业对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功能的发挥。为此,我行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同时也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文持,有关部门也与我行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如蚌埠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将全市个人交纳个人住房公积金以及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数据提供给总行数据库,蚌埠市也成为全国65个向总行数据库报送公积金数据的城市之一。下阶段,我行将借助蚌埠市信用体系建设的契机,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进一步扩大信息共享的范围,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共享方案。

四、广泛开展征信宣传工作

第7篇: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道德为基础,以守法遵章为准绳,以企业自律为重点,培育食品工业企业的诚信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者行为,通过政府指导和推动,逐步建立起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订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我县食品工业企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重点推进、稳步铺开”的原则,在全县食品工业企业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重点在肉类、米粉类食品等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诚信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加快诚信信息平台建设,营造食品行业诚信氛围。

三、工作任务

(一)启动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我县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步伐,按照省市工信委下达给我县诚信体系建设试点企业名单,启动我县惠康肉类食品有限公司的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二)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企业的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弘扬诚信传统美德,增强企业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质量诚信意识,逐步形成以守法、履责、诚信为核心的企业诚信文化。

(三)建立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体系。以市食品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逐步建立我县食品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食品工业企业信誉评价、企业资质、合同履约、不良行为、黑名单等信用记录,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信息,逐步实现与全国统一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信息管理平台的对接。

(四)开展诚信管理体系评价工作。一是组织诚信管理体系建设的试点企业,开展达标自查自评活动。二是推动企业开展诚信管理体系建设活动,按照《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CMS)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评价准则》的要求,加快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原辅料进货管理制度,生产过程及仓储管理制度,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产品追溯、召回、申投诉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及考核、关键岗位人员诚信信息等相关记录档案管理制度等等。推动我县食品工业企业逐步建立诚信教育、企业失信因素识别、企业内部信用信息采集、自查自纠改进机制和失信惩戒公示等运行机制。

(五)加强行业自律机构建设。一是引导食品工业企业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生产经营,倡导文明诚信经商,提高企业和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形成有效的企业自律机制。二是在先期开展建立诚信管理体系的肉类、米粉类食品等企业建立内部失信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四、工作要求

第8篇: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一)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集团。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扶持政策和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加快培育本地的知名企业、品牌企业和骨干企业。鼓励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兼并或参股区内外的企业,拓展市场空间;鼓励中小型建筑企业以产权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组建企业集团;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管理,提升效益,拓展融资渠道,提高综合竞争力。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出一家特级资质施工企业和一家施工产值超百亿的大型企业集团。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全市建筑业由单一型向多元综合型发展,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在巩固和发展主业的同时,促进建筑业向房地产、交通、水利、电力等行业延伸,构建集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电力工程等专业为一体的大建筑业格局。建立建筑业与新型建材等有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机制,加强产业合作,延伸产业链。到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超过100亿。

(三)加快行业组织结构调整。构建以高资质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专业承包企业为主体、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覆盖全行业的、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提升总承包企业资质等级,合理调整总承包企业规模,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鼓励低资质的总承包企业向专业承包企业转化,扶持专业企业做专做精做特,加快提升在高端建筑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施工能力。适当放宽条件、简化程序,扶持劳动力资源富裕的乡镇、苏木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

(四)大力开拓外埠建筑市场。继续巩固提高我市建筑企业在本市和市外传统建筑市场的占有率,鼓励企业开辟外埠市场,稳步提升市外建筑市场的占有份额。对开拓外埠市场成绩突出、积极回乡纳税、带动本市劳动力就业多的企业要给予奖励,在本市的建设工程招投标中予以加分。各级人民政府及市住建委驻外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管理职能,为企业牵线搭桥,提供服务,积极帮助建筑业企业开拓外埠市场。

(五)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重点培养建筑经济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科技应用与创新、工程预决算等建筑业各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形成高层次人才优势,促进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企业要不断优化人才资源的配置与组合,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并有针对性地放到施工一线锻炼、培养,蓄积建筑业发展的后劲。要采用高薪引聘等方式,引进区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层次人才,创造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机制和环境,加速形成建筑业高层次人才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完善建筑业统计制度。各旗县区、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大建筑业的概念,加强对建筑业的统计工作,充实统计内容,扩展统计渠道,完善统计方法,统一统计口径,全方位科学统计建筑业有关数据,为建筑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营造促进发展的良好环境

(七)认真开展建筑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在工程建设实施中出现的不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工程质量低劣、质量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我市工程建设项目依法实施建设。

(八)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市外工程勘察、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工程监理、招标、工程造价咨询等企业进入我市承揽工程业务,需到市住建委办理入境备案手续。建设工程招标文件要明确提出,参与投标的市外施工企业要承诺中标后在赤峰设立独立纳税机构(分公司),并将其作为合同条款在合同中写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发放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时,要核验中标的市外施工企业已在我市设立的独立纳税机构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

(九)规范招投标管理工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招标投标活动行政监督的职责分工意见的通知》(〔〕34号)文件规定,做好本地区的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招投标制度,消除人为因素,采用综合评分法评标确定中标人,严禁以抓阄形式确定中标人,全面推行无标底招标。加强合同备案管理,招标人和中标人须在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签订书面合同,并在7日内由中标人将合同送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十)明确依法招标工程规模。全市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项合同额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工程项目,必须通过依法招标确定中标人,其招投标活动,必须依法进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建设工程招投标服务交易中心(有形建筑市场)进行交易。

(十一)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计价规范,按季指导价格,合理控制我市的工程造价水平,特别是要按季、按旗县区制定商品混凝土的指导价格,保证价格公平合理。

(十二)全面落实工程总承包企业负总责制度。总承包企业要对建设工程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农民工工资支付、合同履行等负总责;凡在招标文件或承包合同中约定可以分包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应将工程分包给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订立分包合同后,应到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十三)严格注册建造师和项目总监变更管理工作。在工程实施中,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中标的施工企业的建造师和监理企业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不允许进行变更,如建造师或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确因身体等特殊原因不能上岗,应出具相关部门的证明材料,由施工企业或监理企业向招投标监督部门提出增补建造师或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申请,增补人员的资质条件和业绩等要与中标的建造师或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基本一致,但原中标的建造师或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自离岗之日起,在该工程未履行竣工备案手续前不得再参加其他工程项目的投标活动。通过邀请招标方式中标的建造师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申明理由进行变更的,应由资质等级一致的建造师或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接替其项目管理工作,但原中标的建造师或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自变更之日起一年内不得参加其他工程项目的投标活动。

三、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夯实建筑业发展的基础

(十四)完善市和旗县区两级质量监督体系和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加大工程质量检查和建筑材料抽查力度,积极推行工程质量巡查和差别化管理制度。根据工程类别、重要性、工程参与单位的业绩、信誉、质量保证能力等情况,实施分类监督。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与企业及项目经理部质量保障体系监督并重,严厉打击工程建筑质量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查处质量责任制不落实、项目部执业人员人证不符、随意脱岗、离岗等问题,着力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行在岗建造师离岗告知制度,在岗建造师离开施工现场两日以上,要由本人书面申明理由,经施工企业负责人和监理企业负责人签署意见,并报承担本工程监督任务的质量监督站、安全监督站备案。复岗后要及时到备案部门办理手续。建造师离岗期间,施工单位要指派一名资质条件与其一致的建造师临时代行其职责。

(十五)突出质量监管重点。强化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责任行为监管和工程实体质量检测,重点监管住宅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以及道路桥梁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认真开展以建筑节能保温材料及其施工质量为主要内容的工程质量专项整治工作,抓好框剪结构工程填充墙裂缝等质量通病的治理,切实抓好建筑工程地下车库防水施工质量。

(十六)全面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各旗县区政府所在地规划区内,要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全面使用商品混凝土。没有设立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旗县,要在6月底前完成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资质报批工作。

(十七)建立企业争先创优激励机制。对获得国家、自治区和市级质量奖的企业及其项目负责人,可在招投标中予以奖励加分。实行建设工程优质优价制度,对获得国家鲁班奖的企业,可以试行奖励工程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住建委制定。

(十八)切实加强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建设。认真开展以深基坑、高支模、脚手架和建筑起重机械等为重点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强制推行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加大定型化、标准化安全防护设施的推广和检查力度,规范建筑施工现场防护设施。推行施工现场防护用品免费抽样检测制度,确保施工现场使用的防护用品合格,真正起到安全防范作用。积极开展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专项行动,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从源头上杜绝安全管理漏洞,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四、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推行履约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

(十九)建立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统一的诚信标准和管理办法,对管理范围内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进行检查、记录与公示,并载入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诚信档案,同时将不良行为记录信息及时报送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原则,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管理、表彰评优等工作中,充分利用已公布的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行为信息,依法对守信行为给予激励,对失信行为进行惩处。

第9篇:企业信用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一、建筑管理信息系统发展

近年来,随着通信网络的普及,传统的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内联网(Intranet)、外联网(Extranet)和互联网(Internet)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向如下方向发展: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商务(E-commerce)、使用计算机的后勤支援系统(CALS)和企业再造流程等。

国外建筑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以项目管理软件为龙头,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技术日渐成熟。

“1T项目管理控制系统”,用来联系全公司的办公室以及管理专业的员工,其系统非常简单,但十分有效。运用标准的微软视窗平台,建立公司和子公司系统,传输电子邮件,及建立相应的局域网或广域网。

项目管理控制系统使管理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运用公司人员的经验和专长进行管理。它保证管理人员在有效的管理上,维持准确有效的数据,数据管理可以满足管理人员选用适当的管理方法,以及最好的系统管理方案进行管理。它能够使项目管理公司的各个项目经理互相协作,分享信息和共同工作,并可向业主提供国内知识和全球资源的有效结合。(1T系统设置见图1)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具有多层次、全方位、全面的特点,建筑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由于体制而导致的组织结构的不同,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和建筑企业管理与国外同类组织相比有特殊性,但在工程项目管理上接近,所以对比国内外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工程管理上的应用是有意义的,国外计算机辅助项目管理软件已很成熟,国外建筑企业利用信息系统将企业总部与在各地的工地联系起来,汇总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开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综合应用及总部一体化决策管理。目前,正逐渐将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智能制造系统(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虚拟制造( Virtual Manufacturing)、精良生产(Lean Production)、敏捷制造(Anile Manufacturing)、柔性生产(Flexible Productions)等成功应用于制造业的管理理念或管理信息系统,移植到建筑企业和工程项目管理中去,而建设项目全寿命信息集成化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和开发的热点。

我国建筑管理信息系统也已涉及到建筑管理的各个层面,但总体看,由于业务管理落后、生产方式落后、支撑技术不配套、应用基础薄弱,建筑管理信息系统存在不少问题,成为我国建筑管理信息化的障碍。

二、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涵层次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就经营管理而言可分为四个层次,即:业务运作层、战术管理层、运作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其中事务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属于业务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以及与经营管理有关联的生产控制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等有关部分;属于战略管理层的有主管信息系统、主管支持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等。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主要任务分解为: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和主导流程做好战略数据规划;调查分析信息需求和数据流,建立主题数据库;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性规范、标准及编码体系;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框架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信息体系结构模型;开发并应用企业独特的软件系统。

三、我国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建筑企业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两条途径――引进国外和自主建设两方面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引进国外MIS问题。一方面软件水平落后。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引进的软件跟不上变化的环境,如需要特定的设备或只能使用指定的计算机语言,成为引进的障碍;另一方面软件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用面窄。由于我国文化、规章制度与西方不同,引进的软件需要修改后才可使用,而修改的效果却难以把握,导致各类软件应用程度不均衡,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更谈不上对其消化。

2、自主建设问题。一方面单位项目开发较多,系统集成较少。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涉及到各方面的管理业务,但大部分是单向低水平开发,工作重复,不能形成信息集成、资源不能共享;另一方面系统有效性差。虽然花巨资建立了系统,但因基础工作跟不上而不能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使得大量冗余数据和信息重复存储于各个子系统中,综合性能难以实现,系统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四、建筑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

针对我国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存在的问题,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1、实现建筑行业管理信息化。要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制定出一个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和阶段规划,尤其是企业信息化的近期计划,该计划既要满足企业近期开展业务需要,又要符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满足未来的需要。

通过政府行业管理信息化来建立统一和权威的信息流通媒介支持系统,建立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的综合数据库系统,建立政府工程的综合数据库系统。

2、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注意吸收先进的MI5理论和方法,通过高新的信息技术和利用便捷的通信网络,改变传统的管理组织模式,重新设计和优化管理业务处理流程,使建筑企业管理朝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发展EDI、EC、BPR等,更好地共享信息、利用信息。建筑企业必须要承担起信息化和工业化建设的双重任务不能以信息化建设代替工业化建设,也不能只搞工业化建设而忽视信息化建设。

3、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中目标失控,往往是由于信息隔断的环境造成,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做了大量研究,开发了不少信息系统软件,但都是以子系统形式进行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形成信息孤岛,影响信息共享。所以,要重视系统集成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按职能将上述各子系统集成起来,形成统一、综合的MIS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还要充分利用高科技下智能化网络的信息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分析技术,使信息资源真实可靠、有效利用。

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管理软件,管理软件的本质是企业知识、业务数据、管理思想的载体。建设信息系统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信息系统应以数据为中心,应用开发应该面向数据,而不应该面向处理过程。同时,信息系统强调高层规划,即以总体数据规划为中心的总体规划和总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