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项目建设方案范文

医疗项目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医疗项目建设方案

第1篇:医疗项目建设方案范文

一、建设目标

实现“智医助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提高乡村两级(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下同)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能力和效率。着力破解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短缺、技术水平有限等“短板”;优化面向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变基层诊疗模式,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电子病历规范化;优化县域慢性病管理与服务,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电子健康卡使用,实现医疗信息互通共享。

二、建设原则

(一)需求导向,创新服务。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为牵引,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率,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二)顶层设计,统筹建设。统一制定“智医助理”建设规范,明确系统架构、系统功能、安全保障等建设内容;各单位遵照统一规范,结合实际情况,组织项目建设、评估和验收等工作。

(三)整合资源,共建共享。统筹结合“智医助理”建设和电子健康卡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发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中心枢纽作用,实现地区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四)强化标准,确保安全。遵循国家、行业颁发的数据标准,逐步建立统一的“智医助理”标准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制度,加强涉及居民隐私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实现信息共享与隐私保护同步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智医助理”系统

1.辅助诊断子系统。建设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辅助诊断子系统,依托医学认知智能技术和医学知识体系,在诊疗过程中辅助基层医生全面了解疾病信息并提供所需的知识、经验、方法,协助基层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判断,逐步提升基层医生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降低漏诊误诊率;实现与电子病历业务系统无缝对接,减轻基层医生负担。

2.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建设乡村两级慢病智能管理子系统,利用电子健康卡的身份验证功能,并通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检验检查、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辅助基层医生进行慢性病分类、分级管理,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分级,形成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提供预约、随访、健康指导、满意度调查等智能化服务,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

3.远程会诊接入系统。将“智医助理”接入现有的远程影像、远程检验、远程病理、远程心电等远程会诊系统,借助电脑或智能移动终端,实现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实时远程会诊。通过电子健康卡核验患者身份后,上级医生可在线实时查阅患者的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检验检查等资料,制定诊疗方案,及时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为县域分级诊疗提供支撑保障,最终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诊的良好就医秩序。

4.移动终端。每个基层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下同)配备一台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在移动诊疗场景下的智能辅诊、医学知识检索、共享调阅、慢病智能管理和远程视频技术援助。前期项目建设已有移动终端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再重复配备。鼓励以“智医助理”为载体,特别是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将医疗信息化其他建设工作嵌入集成其中,统筹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

(二)完善信息支撑体系

加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夯实智慧医疗应用基础。升级完善基层HIS系统,推进电子病历录入方便快捷。实现“智医助理”和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电子健康卡、医疗便民服务平台、医学影像云对接,实现数据互通共享。积极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实现检验检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等核心数据实时推送。更换淘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旧电脑,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保护居民隐私信息安全。

四、经费概算

“智医助理”项目概算不超过400万元(含市级“智医助理”支撑系统建设硬件费用)。我区建设经费由省与市财政按7:3比例分担。

五、职责分工

(一)区级相关部门职责。区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智医助理”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采购、软硬件安装部署工作;负责升级完善基层HIS系统,协调“智医助理”和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对接;负责完善信息支撑体系建设,完成网络环境改造,做好与市级平台接口联调和网络互联等工作;制定本地“智医助理”信息系统使用相关政策、制度和规范;负责组织开展“智医助理”培训应用与评估验收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落实“智医助理”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和后期运维费用;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配合做好项目招标采购等相关工作。

(二)服务承建商职责。经招标确定的服务承建商负责开发建设“智医助理”系统,其中“智医助理”系统分级部署在省、市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智医助理”与基层HIS系统、公卫系统、基层LIS系统、基层PACS系统对接,负责信息系统的升级完善和运行维护;负责开展集中培训和个性化培训;招标文件确定的其他职责。

六、实施步骤

1.项目启动(2020年4月)。制定下发项目建设方案,启动项目建设工作。

2.项目采购(2020年5-7月)。完成“智医助理”项目采购和网络环境改造。

3.部署联调培训(2020年5-10月)。完成“智医助理”部署和本地化改造,开展系统应用培训、上线运行及其他相关系统的对接联调等工作。

4.跟踪评估及验收(2020年8-12月)。区卫生健康委开展全程跟踪评估,对跟踪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完善;建设完成后及时启动项目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卫生健康委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智慧医疗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工作。倒排工期,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相关单位要确立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压实责任。

(二)加强培训推广。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基层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培训,确保受训人员熟练掌握和使用系统各项功能。

(三)落实资金保障。区财政局根据建设需要,积极落实项目建设和运维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开展、按时完成。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第2篇:医疗项目建设方案范文

一、总体思路

(一)建设目标

聚焦肺炎疫情暴露的发热门诊收治能力、可转换传染病区收治能力、可转换ICU收治能力、实验室能力、传染病检测能力、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急救能力等“七个能力”不足和重大疫情救治、应急医疗物资、应急医疗资源启用预案等“三个保障”短板,立足防治急需,着眼长远发展,调整优化区域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平战结合能力,强化中西医结合,集中力量补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短板弱项,用2-3年时间构建基本完善我县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救治能力,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立足严峻复杂局面,防患未然、常备不懈,按照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设标准,积极谋划项目建设,全面提升疫情防控救治能力。

二是坚持合理布局。着眼疫情防控需求,结合我县脱贫攻坚任务,统筹医疗资源配置,加快补齐县域医疗卫生短板。

三是坚持中西医并重。着眼我县经济社会和卫生健康发展实际,加快县中医院中医药服务及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切实改善中医药疫情防控救治基础条件,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建立中西医结合的应急工作机制。

四是坚持平战结合。既满足“战时”快速反应、集中救治和物资保障需要,又充分考虑“平时”职责任务和运行成本,推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

五是坚持防治协同。推动疾控机构、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整合协同,促进区域医疗资源梯次配置、开放共享,实现预防和医疗协同发展。

二、建设任务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结合国家《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省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和《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及相关建设标准,强化“七个能力”、完善“三个保障”、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提升。

(一)强化“七个能力”

1.发热门诊收治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需设置发热门诊,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要求,具备为发热病人及时开展传染病检查复查的能力,确保应设尽设、全部达标,筑牢传染病患者收治的第一道关口和重大疫情预警监测关键哨点。

建设内容:一是根据《发热门诊设置和管理规范》,改善发热门诊条件,确保可以与其他区域物理隔离,设有直接对外的出入口,尽可能留有足够的室外场地,为快速扩建提供便利条件。二是配备符合规范标准的检验、影像、急救、核酸检测设备,建设集接诊、化验、影像、观察等功能于一体的发热门诊。三是按照传染病医疗流程和安全等级要求,落实“三区两通道”设计要求,合理布局诊室、留观室、候诊区,扩大等候间距,配齐筛查所需的设施设备。四是加强乡镇卫生院传染病哨点建设,强化与本级疾控机构和医院发热门诊的联动衔接,提高疫情监测和处置能力。

建设任务:实施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组合类医疗专项工程、县医院诊断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县中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确保如期完工。

完成时限:2020年年底前。

2.可转换传染病区收治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落实“三区两通道”设计要求,加强传染病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升级,扩大传染病集中收治容量,全县设置传染病床位不低于20张。县中医院占有一定比例病床。

建设内容:一是坚持“可转换”原则,优化医院建设布局,确定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病区、房间,合理配置门急诊、检验、检查、手术、重症监护、住院等医疗功能,提前设计预留好“三区两通道”区域。二是在隔离设施、医疗设备和人员配置方面做两手考虑,既要考虑平时承担常规医疗服务的需要,降低运行成本,又要考虑到疫情期间独立运行、封闭管理的要求,确保设施便于改造、设备便于进出、人员便于调换。

建设任务:一是县医院谋划包装传染病楼建设,推动项目尽快实施。二是加快推进县中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实施。

完成时限:2021年年底前。

3.可转换重症监护病区(ICU)收治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县级公立医院按照编制床位的2%-5%设置ICU病床,取下限,县人民医院按照300张床位计算需设置6张ICU病床;县中医院按照130张床位计算需设置3张ICU病床。并配置呼吸机等医疗设备。

建设内容:一是加强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按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床旁监护系统、呼吸机、心肺复苏、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相关设备。二是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区设置一定数量负压病房和负压手术室,或预留出可紧急进行负压改造的条件。

建设任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实施重症监护病区(ICU)建设。

完成时限:2022年年底前完成。

4.实验室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全面改善疾控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标建设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实验室,具备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和国家卫生标准实施所需的检验检测能力。

建设内容: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和《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查缺补漏、填平补齐,建设功能完备的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点提升疫情发现和现场处置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设备配置,满足现场检验检测、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需要。鼓励县中医院建设P2实验室,健全完善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科研支撑平台。

建设任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购置检验检测所需设备,提升快速检测能力。推动县中医院建设P2实验室。

完成时限:2020年年底前完成。

5.传染病检测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县人民医院作为传染病定点医院具备已知传染病的常规检测能力。

建设内容:一是县人民医院配备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等检测设备,建立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二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满足突发疫情时的检测能力需要。

建设任务:一是加快实施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组合类医疗专项工程,确保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完善县医院检验检测能力。二是根据疫情发展需要,采取政府委托、市场化运行方式,购买第三方企业(机构)开展PCR检测服务。

完成时限:2020年年底前完成。

6.医疗废弃物处置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总体上,现有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要扩容50%,进一步健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国家将出台具体指导意见)。

建设内容:一是参照《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确保医院配套建设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置设施,并与医院其他建设内容要同步完成。二是完善全县各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转运体制,采取委托、市场化运行方式,购买第三方企业(机构)开展医疗废弃物处置服务。三是科学谋划,适时实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

建设任务:加强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置设施建设。

完成时限:2022年年底前完成。

7.急救能力建设。

任务目标:将急救能力建设作为本地“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依托现有医疗机构、加强急救体系统筹谋划,推进急救能力建设。

建设内容:一是加强急救设施配置,设立统一的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依托各类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急救站点,完善120急救网络,提升呼叫满足率、缩短响应时间。针对重大疫情,足额配备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二是加强急救队伍建设,依托县人民医院,组建传染病、呼吸、重症医学、院前急救等专业医学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协调和联合作战能力,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加强县中医院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承担紧急救治任务。加强中医院急诊科建设,设置布局合理的医疗区和支持区,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配备必需的仪器设备、急救器械及药品,满足日常急救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需要。将中医院纳入全县急救医院网络,确保院内急救与院前急救无缝衔接。

主要任务:实施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应急能力建设,购置负压救护车和负压担架等必要的医疗急救设备,建立统一的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

完成时限:2022年年底前完成。

(二)完善“三个保障”

8.重大疫情救治保障。

任务目标:完善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并在省域内其他地方发生疫情时,第一时间发挥快速支援和应急医疗物资储备的作用。

完成时限:2022年年底前。

9.应急医疗物资保障。

任务目标:统筹做好疫情发生时医疗机构所需的防护物资、重点药品等应急物资储备。

主要任务:一是做好各级各类防护物资、重点药品、救治设备的储备,充实实物储备品种规模。二是建立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物资储备,确保医疗机构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医用口罩、隔离衣、眼罩等防护用品,原则上满足不少于10日用量。

完成时限:2021年年底前完成。

10.应急医疗资源启用预案保障。

任务目标:一是以投入换机制,建立普通医疗机构转化为应急医疗救治设施的预案,真正起到“平战结合”的作用。二是结合人口分布情况,选择1-2处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作为应急状态时转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或后备救济救灾场所。三是借鉴方舱医院和人防工程改造经验,推进体育场馆等公用设施两用改造,在相关设施新建或改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应急需求,完善场地设置、通风系统、后勤保障设计,预留管道、信息等接口和改造空间,具备快速转化为救治和隔离场所的基本条件。

主要任务:一是全面梳理县域内各类医院以及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可以转化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方舱医院情况,形成一个应急医疗设施分布图、一张启用次序清单表。二是建立详细可行的应急医疗资源启用预案。

完成时限:2021年年底前。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任务目标:统筹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形成县域内医疗救治、中医药服务和疫情防控合力。

建设内容:落实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主体责任,按照国家要求和标准,建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传染病防控相适应的基础设施,配备相关医疗设备。根据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将维修改造和更新替换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给予充分保障,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

主要任务:推动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救治能力建设。

完成时限:2020年年底前。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主体责任

一是建立由县卫生健康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业务科室、医疗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工作专班,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调度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全面完成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目标。二是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反应速度。三是抓好防治力量区域统筹,加快建立中西医高效协同、优势互补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四是强化医疗机构生物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加强实验室和聚合酶链式反应仪(PCR)等大型仪器平台相关环境、试剂等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二)加强项目储备

一是按照区域卫生规划以及国家和省有关建设标准,立足地方工作实际,按照“平战结合”原则,聚焦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重点围绕“七个能力”、“三个保障”任务目标要求,着眼当前和长远,加大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坚决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疫情防控救治第一线,确保储备项目符合防控救治能力建设要求。二是严格按照国家医疗机构有关建设标准以及中央管理要求,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严格按照人员编制和床位编制核定业务用房面积,确保项目符合实际、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满足公共卫生达标建设要求。严禁借机盲目上马与疫情防控工作无关的项目。

(三)加快项目实施

聚焦我县公共卫生防控救治短板,推进实施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组合类医疗专项工程、县医院诊断救治能力提升项目、县中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确保如期完工。

(四)严格项目管理

一是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批复的建设规模、内容和建设年限加快推进实施,确保项目早日建成使用。二是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程序,严格履行项目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三是认真履行监管主体职责,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保障相关资金专款专用,杜绝挤占、挪用和截留现象发生。

(五)多方筹措资金

一是建设所需资金由中央预算内投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筹措安排。各级资金安排重点支持疫情防控救治急需、各项条件成熟、能够在短期内建成投入使用的项目。二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三是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入库和资金争取工作。四是加强与本级发改部门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衔接,积极争取省级各项资金支持。五是强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造血功能,尽最大努力自力更生,将自有资金更多用在疫情防控和救治上。

(六)加大人才培养

一是加强应急卫生救治队伍管理与培训,加强与国家、省市疾控机构联系,积极邀请高水平救护专家、检测专家开展医疗检测人员培训锻炼,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二是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信息共享机制。三是加大人员招聘力度,加快补齐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检测人员缺口。

第3篇:医疗项目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科研档案;重要价值;现状问题;管理对策

档案是准确、完整记录历史信息的重要资源,在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中,科研档案是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可以真实、具体地反映医院科研工作的基本状况,为医院科研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推动医院科研项目顺利进行,对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极为有利。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的时代环境下,医院相关人员应正确深刻领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明确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要求,在实践中以多元化举措全面提升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为医院科研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信息资源助力。

一、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共享管理的重要作用概述

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者应基于医院档案工作发展实际,积极推动科研档案共享管理工作开展,既可以大幅度提升医院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价值,又可以为高质高效地开展科研项目提供信息支撑,以此推动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发展。1.有效控制医疗科研成本医疗科研项目的有序进行,可以实现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共享目标,进而可以为医疗科研人员展开科研工作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文献资源和档案信息资源支撑,且便于科研工作人员借鉴科研档案资料中记录的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优化科研工作,从而可以保障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同时,有效降低科研成本。在此过程中,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对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提高科研档案资源利用率和价值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为科研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支撑,从而有利于医疗科研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进而可以为医院各项工作的高效率开展提供优质服务,使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价值得以全面提高,最终有利于医疗科研工作的现代化发展。3.推动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在于挖掘有价值的科研资料,为医务人员临床科研工作提供资源支持,进而整体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在当代网络信息环境中,积极探索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手段的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化共享管理模式,可以为医疗工作人员参与临床科研工作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参考,在提高科研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同时,有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提升,使得医疗科研工作能够高质量、有序进行,最终有利于全面提升医疗综合服务水平。

二、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科研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分析

信息网络时代,医疗档案信息共享是实现档案资源利用价值增值和档案管理水平提升的主流趋势,对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事实上,当下的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共享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使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增值难以成为现实,总结医疗科研档案管理现状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建设落后于医疗技术发展在科技发展支持下,医疗技术成果日新月异,尤其是信息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等普及应用在医疗卫生领域,为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传递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中小型医疗卫生机构在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方面,建设成效不高,即使在医疗科研档案管理领域引进信息化技术手段,也由于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没有正确深入地认识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领域中应用的积极作用,使得其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信息技术发展思想观念僵化,观念守旧,不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医疗科研成果的支持密切相关,一旦在信息化环境中没有加快推进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单纯凭借纸质科研档案,显然难以实现医疗科研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直接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对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极为不利。2.科研档案缺乏规范性科研项目活动是医疗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与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密切相关,始终在医疗临床经验总结、医疗技术创新、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医疗科研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在于缺乏规范性的科研档案管理,不仅会影响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还会对科研成果的转化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事实上,当前我国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其中科研档案缺失规范性是突出问题之一,主要原因在于相关医疗机构在运营中一味重视科研工作,片面地认为科研工作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但科研档案工作只是简单记录科研工作内容,缺乏实用价值,这使得相关医疗机构在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要求来规范做好科研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从而出现科研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科研档案信息失真等问题,难以提高科研成果准确性的同时,使得科研成果丧失了利用价值,还会影响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后续利用,最终影响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3.科研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和素养有待提高现阶段,医疗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集中体现在科研档案管理业务能力和素养等方面,使得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难以高质高效开展。与此同时,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在具体的工作中未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展开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使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质量和效率,难以发挥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不仅如此,当前从事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是兼职人员,并非专业领域出身,从而存在巨大的人员流动问题,难以全面了解医疗科研档案,且无法建立稳定性高、综合素质高的档案管理队伍,直接影响科研档案管理水平。此外,由于相关医疗机构缺乏稳定性高的专业档案管理队伍,不仅难以解决医疗档案管理中的具体问题,还难以在科研档案管理理念上与时俱进,与新时代科研档案管理事业发展观念相悖,最终会影响科研档案管理质量和效率,不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

三、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对策分析

如前所述,在医疗科研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缺陷,集中体现在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档案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等,不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充分发挥。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应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并立足于科研档案管理实际,从建设高效信息化平台、加强监督、规范化管理科研档案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医疗科研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1.建设高效的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医疗卫生领域,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高效开展,以及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都需要医疗机构相关领导和档案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因此,医疗领域的领导者应该在思想层面重新认识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深入理解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势的基础上,立足于医疗机构发展实际,基于医疗机构长远发展目标、医疗档案信息共享等,重视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并要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医疗机构常态化管理工作范畴,不断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质量和效率。在实践中,相关医疗机构应基于医疗科研档案特点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要同步配套建设软硬件设施。在硬件方面,相关医疗机构应配套完善的相关存储和交流设备。在软件方面,相关医疗机构应建立开发高效率的网络软件支撑平台,并要结合医疗科研档案事业发展需求,开发系统功能完善的软件,具体包括操作、管理等软件。通过完善建设科研档案管理软硬件设备设施,助力提升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为医疗科研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切实提高医疗档案信息的共享程度,彰显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推动科研档案事业健康、长远发展。此外,在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大前提下,可以快速推动新医疗成果及医疗技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以此提高科研成果利用率,从而既有利于医疗科研档案事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医疗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2.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研档案管理规范化是医疗科研档案信息高度共享,并充分发挥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的重要保障和基础。针对当前医疗科研档案管理缺乏规范性的实际问题,应加强多方监督,实现科研档案管理的规范化。首先,以时展和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要求为立足点,牢固树立科研档案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意识和观念,加快推进科研档案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新形势下科研档案归档范围、构成要件等系统建设,使得科研档案应归尽归,以此保证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而为科研档案后续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有效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其次,以科研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实现科研档案的全面公开、透明,鼓励科研档案信息交流与利用。最后,加强科研部门与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明确责任。针对医疗科研部门,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还要重视科研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旨在保障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应在科研项目进行中,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方式,抽查科研文件资料,一方面可以有效把控科研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并指出科研档案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便于科研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共同确保科研档案工作的规范性,进而为医疗科研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提供支持,最终为科研档案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夯实基础。3.创新科研档案管理,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首先,相关医疗机构要积极创新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以传统科研档案管理功能为基础,深入开发科研档案管理利用价值,建立多样化科研档案信息数据库,完整呈现科研项目数据、成果和科研过程信息等,并要在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支持下,提供便捷且多元化的档案信息查阅服务。其次,创新和丰富科研档案利用模式。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使得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具有海量化的特征,只有加强科研档案信息的多元化处理,才能为相关医疗机构今后科研项目的高效开展提供大量信息资源,最终有利于科研事业的发展,并有利于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最后,拓展科研档案应用范围。医疗科研档案应用价值集中体现在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医校教学实践等方面,这要求积极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积极创新科研档案管理,切实发挥科研档案信息利用价值,最大限度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4.基于医疗档案信息要求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养相关医疗机构要想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应强调信息化优势在科研档案管理中的充分发挥,为医疗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全面且准确的科研信息资源,这无形中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相关医疗机构应对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且全面的针对性培训,具体包括计算机、部门交流与协作、档案业务等培训,以期通过专业且深度的针对性培训,持续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综合素质满足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需求,切实提高科研档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相关医疗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高标准要求,要求正确认识科研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缺陷,积极从建设高效的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为科研档案信息共享提供支持,有效提高科研档案信息资源价值,推动医疗档案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佞,卿粼.内控视角下公立医疗机构科研经费管理[J].质量与市场,2021

[2]陈栋.基于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科研档案管理对策[J].办公室业务,2021

[3]黄艳.科研档案管理工作对医疗机构科研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

[4]黄艳.福建省医疗机构科研档案管理现状的横断面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

[5]苏凯.医疗档案信息共享下医院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2020

[6]刘春.医院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9

[7]陈明喜.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9

[8]廖宇红.医疗档案信息共享背景下的医院科研档案管理[J].兰台内外,2017

[9]刘慧萍.医疗检测机构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研究[J].医疗装备,2017

第4篇:医疗项目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字: 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成本控制;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F763文献标识码: A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国家的综合国力日渐提升,社会的进步节奏也逐渐加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逐渐对医疗生活方面的要求与认可水平有了广泛的重视。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在医疗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无可替代的角色。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医疗资源的范畴,医疗资源决定着医院的前景发展、社会良好形象的树立、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是医疗患者评价医疗服务的基准。如何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可持续性的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

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存在的情况

医院本身是一个医疗设备齐全,服务设施完善的有机整体,而医疗基础设施是决定着医院能否正常运营的阀门,关系着广大患者的人生安全和疾病康复的时限。目前来看,我国现阶段的医疗基础设施并不是十分完善,例如,现有的医院住院区域面积明显不足,不能满足需要住院治疗的人们及时入住;医院的房屋老化,结构设计并不合理;一些医院的医疗设施较为陈旧。因此,改善医院的就医环境、更新配套基础设施是当前医疗基础建设有待于改善的现状。

二、医院基础设施成本控制的原则

2.1广泛参与原则

对医院基础设施成本的控制,是为了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这与机构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每个员工和领导都应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2.2完善基础工作的原则

在完善医院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可以对已经完成改善的基础设施进行统计与记录,详细核对相关数据,并且做好分析,从而建立起一套较为健全的收集、操作以及总结的系统。

三、降低医疗基础设施成本的措施

3.1现有基础设备精选重复利用

建造一所新的医院无疑是解决当前患者人满为患的最佳方法和措施,多数医院也会选择原地扩建的方案,这样做不但推动了医疗事业的健康持续的稳健发展,同时又可以保证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所以,选择最佳优化的设施建筑方案,充分利用具有使用价值的、完好保存的基础设备建筑设施,保留其合理的布局结构或者使用配置组成结构,在有限的医疗建设资金面前,我们要做到原有的、完好的、可以重复利用的基础设备的最大化、最优化使用。

3.2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进行成本控制

对于项目工程来讲,决算的质量同成本投入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在项目决策阶段,成本控制工作分为两种:其一,动态投资;其二,静态投资。对于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是选择投资方案的重要依据。所以,需要加大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力度,保证资金使用安全、合理。

3.3在项目的设计环节进行成本控制

在进行基础设施设计期间,首先,通过招标或竞标方法选取设计企业。利用此方法能够拓宽设计的范围,科学选择经济适用、结构科学、技术合理、功能完善、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设计方案;其次,通过限定额度的方法,促使设计企业改善管理结构,优化设计内容,能够把整体项目遵照功能划分为多个单元,设计从业者依据限定额度对比方案,从而对成本进行控制;最后,实行设计全过程跟踪。想要确保设计内容的经济性、美观性及适用性,并且操作性较强,预防出现施工期间的设计变更问题,就需要选择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对设计进行跟踪,及时找寻设计期间存在的不足,并调整项目方案,进而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3.4在项目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便需要对成本进行控制,如若想达到提高成本的控制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控制建材原料的使用量及价格

在医院的基础设施施工期间,建材原料的费用一般占据整体项目费用的70%左右,所以,需要细致对比各个建材原料的质量及价格,选出物美价廉的材料,从而提高成本控制质量。

(2)加强项目的管理力度

对项目变更加大管理力度。在医院基础设施施工期间,因为施工时间较长,所以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设计变更、材料变更、施工方法变更等经常发生,从而对项目预算造成影响。所以,应创建完善的变更审批标准,对变更的价款进行控制,进而提高成本管理的力度

(3)对合同进行管理

保证合同的管理质量是提高施工期间成本控制质量的重要方法,所以,在签订施工合同过程中,需要对所有的可能进行细致考量,将可能引发的纠纷问题、索赔标准等都划归到合同内容中,从而预防因为合同内部不全面、不清晰而造成的工程纠纷。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期间,项目管理人员、概预算人员、建材原料及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财会从业人员等均应熟练掌握合同内容,从而确保合同全面落实,降低不必要的现场签证情况,提高成本控制的质量。

医疗设施的建设在施工阶段是尤为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掌握好控制成本的方法,就能形成良好的效果。

3.5在项目竣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

对于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来讲,竣工结算工作也是控制成本的重要环节。在确定项目成本期间,应始终遵循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内的计价标准,依据项目竣工图、配合施工现场的签证及设计变更内容对项目结算进行审核。项目的审计从业人员不仅需要熟练了解工程量的计算方法,额定子项目的构成内容,定额资金的计价形式等,同时还需要了解其编订的原理、内部关联,保证项目成本核算内容精准、合理。

总结:

总而言之,在进行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期间,想要提高成本的控制质量,就需要深入分析当前成本控制期间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缩减医院基建项目的施工成本,实现资源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刘建平.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划设计并管理医院基础设施[D].研讨会论文.2007(6).

[2]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肖昌琦.科学协调精心施工建设一流医疗基础设施[N].徐州日报.2008(6)

第5篇:医疗项目建设方案范文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的总体要求

党的十七大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确定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新要求,指明了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改革方向。全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认真组织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从党的十七大对卫生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出发,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即:必须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通过学习,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认真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深入开展。

二、严肃政治纪律,强化监督检查,确保中央、市委、区委和区卫生局各项决策的贯彻落实

全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区委对以“责任与创新”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总体安排,结合卫生系统实际深入开展“责任与纪律”学习讨论活动,促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党性观念,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委、区政府和区卫生局各项决策部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严格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卫生改革措施和党风廉政建设、行业作风建设各项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努力在卫生系统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干部职工的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化狠刹“五风”专项治理,认真开展作风建设年“回头看”活动,努力实现干部职工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服务意识、行政效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明显改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即将出台,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管理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防治消极腐败现象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力度,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优良的党风、政风、行风保障改革顺利推进。

三、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为重点,运用形式多样的手段和方式,加强党风、党纪教育,加强示范、警示教育,加强行业作风和医德医风教育。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突出“学习党纪条规、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的主题,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和优良传统作风教育;突出“转变作风、服务人民”的主题,加强对职业道德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突出“读书思廉”的主题,扎实开展读书活动,推进医疗卫生单位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中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牟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重点要做好以下7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决禁止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以及以和交易等形式收受财物、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收钱敛财;二是规范领导干部证券投资行为,严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获取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三是禁止领导干部超标准建房、多占住房、违规购买经济适用房,坚决处理领导干部违规违法收受房屋的问题;四是纠正和查处领导干部放任、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其职权和职务影响经商办企业等问题;五是坚决禁止领导干部违规插手招标投标、土地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市场交易活动谋取私利;六是大力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风,坚决反对和制止奢侈浪费,严禁违规发放津补贴,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超标准配备公务车辆;七是严肃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坚决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干部成长和发展环境。八是坚决落实局机关公务接待公示制度、局机关和区直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下乡“误餐券”制度、乡镇卫生院公务接待费“零”预算制度,

四、强化纠风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坚持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领域不正之风作为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要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医学伦理、人文素养教育,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弘扬救死扶伤精神,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要严格执行廉政档案制度和医德医风档案制度,将医德医风状况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绩效工资、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等直接挂钩,并把医德医风建设纳入医疗卫生单位评价和领导干部考核之中。二是严格收费管理,坚决制止医疗乱收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策,严禁自立项目、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等违规行为。严格实行费用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健全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收费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对乱收费问题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三是进一步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服务流程。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开展处方点评工作。规范高值耗材、贵重药品和医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推行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四是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规定,建立公开制度,完善公开措施,改进公开方式方法,重点做好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药品以及耗材价格等信息的公开,保证公开事项的真实、及时、有效,方便服务群众,接受社会监督。五是加强医疗机构监管。严格执行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医务人员执业注册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医务人员收入不得同医疗服务收费直接挂钩。坚决取缔科室出租、承包、开单提成等违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违法医药广告。六是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促进政风行风建设。

五、立足长效机制建设,继续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

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今年要在继续抓好宣传教育和查办案件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一是完善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防止独断专行,凡属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二是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三是完善行政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受理、评审、许可等各环节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行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规范卫生执法行为。四是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对“权、钱、人、项目”等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监督,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资金管理、干部人事和项目招投标,以及医疗机构的药品设备采购、基建、财务和后勤管理等重点部门、岗位和关键环节,要建立和落实权力分解、监督制约、人员轮岗交流等制度和措施。五是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区直医疗机构要积极参与全市统一组织的药品挂网采购。完善乡镇卫生院药品集中询价采购制度,加强对集中询价采购工作的全程监督。六是制定医药购销中不良行为记录实施办法,对依法认定的具有商业贿赂行为的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禁止其行为发生地的医疗机构两年内采购其产品,严肃处理收受医药生产经营企业或其人财物或其他利益的卫生从业人员。七是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强化对招投标行为的监督。八是严格执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和基本建设管理等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和监督。特别要加强对疾病防控、社区卫生服务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各种专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

六、加强举报工作,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要继续加强举报工作,拓宽举报渠道。坚持“谁受理、谁处理、谁负责到底”的原则,认真分析和梳理群众来信来访,对反映问题较多、举报线索清楚的均要认真调查核实,确有违法违纪问题的一定要严肃处理,上级批办的案件要做到“批则必办、办则必果、限时办结”,决不能有案不查、压案不报,更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坚持“七个一”工作法,提倡和鼓励实名举报,切实维护和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利,严肃查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要狠抓案件查办,形成和保持对违纪违法行为的强大威慑力。结合卫生系统实际,重点查办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权钱交易的案件,在医药购销、卫生基建工程中发生的商业贿赂案件和医疗卫生系统发生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风案件等三方面的典型案件。案件查办工作中,要严格把握政策,遵守办案纪律,改进办案方式方法,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增强办案的综合效果。对瞒案不报、有案不查的,要严肃追究领导者的责任。要宽严相济、惩防并举,立足教育、保护,惩处违法犯罪者、保护干事创业者、追究诬告陷害者,力求做到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第6篇:医疗项目建设方案范文

(一) 重点工作或项目

1.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创建“三乙”进展情况。

一是根据上周专家提出的意见、对照指标和任务开展自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二是进一步规范、完善各类迎评资料,迎接8月下旬省卫计委的评审。

2. 卫计项目推进情况。

一是2017年拟实施项目天台山镇等7个卫生院改扩建项目与规划局对接进行设计方案部门会审。二是临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用地整合方案上规委会。三是贫困村村站建设开展前期工作(审图、编制清单)。

3. 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一是继续对重点指标数据进行收集、核定、汇总;二是进行中医药工作专题片的拍摄。

(二)其他工作

1. 继续开展医疗机构、公共场所执行检查;对违法案件进行立案查处。

2. 做好7.11世界人口日流动人口宣传工作,督促镇乡按要求开展以“人口流动健康同行,计划生育倡导文明”为主题的多形式宣传服务活动。

3. 集中抽查1-2个镇乡2017年新申报计划生育奖特扶对象资格确认、工作程序等情况。

4.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宣传月活动。

5. 7月11-12日联合四川省退伍复员军人医院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救助工作。

6. 继续做好专项治理“微腐败”整改落实阶段相关工作。

7. 对心电会诊和影像会诊管理平台进行验收。

8. 开展健康镇(村)创建培训,督导各创建单位开展卫生创建。

9. 7月10日,特邀省院内分泌科专家张学军主任医师在大同进行慢病诊疗培训。

二、 上周总结(7月3日—7月7日)

(一)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创建“三乙”进展情况

7月5、6、7日邀请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研究所评审专家对创建“三乙”评审细则进行解读和培训。

(二) 卫计项目推进情况

1.“十三五”提升工程项目:继续推进2017年拟实施项目天台山镇等7个卫生院改扩建项目,设计单位根据成都市卫计委下发的文件(成卫计发〔2017〕42号)对设计方案做局部调整;对临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土地整合方案进行细节完善。

2.其他项目:邛崃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楼及辅助用房建设项目,正在第四层主体施工。

(三)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推进情况

一是对重点指标进行收集;二是制作相关展板、资料;三是与成都卫计委、中医药管理中心就邛崃中医医院二甲扶贫有关事宜进行对接。

(三)其他工作

1. 卫计执法工作:重点开展医院、诊所医疗质量整改执法检查;开展游泳场所的执法检查;立案查处医疗投诉、违法案件两例。

2. 7月6日迎接成都市卫计委医改工作检查。

3. 组织开展公立医疗机构夜校培训班。

4. 完成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检查。

5. 在孔明乡组织开展献血活动。参加约150人,献血成功约20人。

6. 组织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第三版解读培训。

7. 对14个血防镇乡血检工作能力进行核查。

8. 召开2017年二类疫苗恳谈会,进行免疫规划培训。

9. 迎接部级暗访组对我市创国家卫生城市进行前期暗访,并对我市创建过程中重点部位进行指导。

10. 7月4日,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单位负责人和药房人员开展“两票制”培训。

11. 7月5日陪同成都市卫计委环保督查工作小组,检查市医疗中心医院医疗废物、医疗污水管理情况。

第7篇:医疗项目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工程教育;协同创新;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

1、数字医疗软件产业前景及就业机会

数字医疗是由先进的数字医疗软件、数字化医疗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平台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其中,数字医疗软件是决定医疗综合信息系统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促进数字医疗软件产业健康快速地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大了对该产业及其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例如,国务院新颁发的《新医改》明确指出数字医疗软件是数字化卫生信息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许多知名企业(如IBM、西门子、GE、东软和迈瑞等)将数字医疗划定为重点发展的核心业务并进行人才储备;在地方政府方面,以广东省为例,粤府【2012】7文件和【2012】88文件对落实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实际意义。HC3i调查显示:未来几年全球医疗信息系统的发展意味着就业机会和市场储备潜力不可限量。

2、我国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均达不到市场需要。当前医疗软件毕业生主要来自少数传统的医学院校,不仅数量少而且大多处于刚刚起步的摸索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尚不成熟。以广东省为例,培养此类人才的本科院校仅有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和广东药学院3家院校,专业设置以“生物医学工程”为主,每年的毕业生仅几百人;高职院校仅有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下属的软件学院开设了此专业。通过调研发现,全国其他省市区域的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在培养规模上同样也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在培养质量方面,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在医疗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都有待进一步改进。通过对全国多家院校进行调研,我们发现现有医疗软件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如下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扭曲。基于IT专业知识进行定向培养的毕业生对医疗业务知识缺乏系统地了解,无法适应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专业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对“热门专业”盲目追求,导致现有培养模式并未真正实现校企“零对接”。

(3)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始终围绕“学生培养质量”这个中心问题,而是片面强调“就业率”。

(4)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教师队伍能力建设不足。目前“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而且培养机制存在诸多弊端。例如,培训项目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与行业主流标准、技术和设备存在较大的脱节等。

(5)人才培养体系中现有的3类实训模式存在弊端。以学校为主导的实训存在封闭性,无法真正实现与企业工作项目的有效对接。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训存在“状态分散,管理不便;少数学生参与实训,难以普适推广”等问题。以培训机构为主导的实训存在“师资动手能力不足,缺乏实战;费用昂贵,品牌大于内涵;难以实现互惠与持续合作”等问题。

数字医疗行业迅速增长的产业规模和旺盛的专业人才需求,使得探索医疗软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成为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笔者针对上述问题,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展开高职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

3、人才培养目标与基本改革思路

2012年国家启动“协同创新计划”。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

协同创新理念对促进高职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笔者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软件学院进行医疗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例,介绍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目标,系统地阐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思路和具体实施办法。

3.1 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目标

我们依托广东食品药品职教集团,以广东区域一体化医药卫生职业教育体系为基础,紧密围绕“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中心原则,以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构建高效的、服务于医疗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的协同创新主体,探索协同创新主体的运行机制,进行医疗软件人才协同培养体制、人才能力训练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通过构建“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协同培养的创新平台”,实现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创新。

3.2 基本改革思路与具体实施办法

1)基于协同创新的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培养主体模式改革。

主体模式将转变以往以专业教研室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突破部门、院校和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培养主体中创新要素的积极性,在不同的主体之间打开一条高效互赢的人才合作培养渠道,构建一种以协同创新中心为主体的跨平台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数字医疗软件人才协同培养主体构成如图1所示。

2)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主体体制与机制改革。

基于协同创新的医疗软件人才培养主体是一个跨机构、跨学科、跨地域的人才协同培养合作体。为了保证协同创新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拟进行一系列体制与机制改革,具体包含5个方面:①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②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③健全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④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⑤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

3)医疗软件人才培养的能力训练体系改革。

人才能力训练体系不再是单纯地调整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实训模式改革,而是转向以学生能力训练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整个体系的课程设置全部为项目实施服务。学生在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用到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一门课程知识也会贯穿在学生多个学年的项目学习阶段。每堂课的课程知识点应服务于当前实训案例的对应模块,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学案例来源于产业一线的成果,案例学习注重CDIO的“实施”和“运行”两个环节。

此外,能力训练体系所采用的实训模式并不关注学生所在的训练场所,而是注重构建标准化的项目案例实训平台。在专业教师、企业培训讲师和企业高级工程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一个虚拟的软件公司里逐步完成真实的项目案例。实训的质量由每个案例配套的考核点保证。

4)人才协同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改革。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引入教学质量控制概念,使用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重要、关键的环节进行跟踪,不过关的学生不得进阶。此外,我们还建立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以确保教学质量。

4、实施方案

4.1 构建人才协同培养平台

人才协同培养平台的主体以本校的省示范性软件学院所属的创新团队形式存在,由职教集团成员企业、学校主要院系、中软、浙大网新外包服务集团、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校政行企”单位组成。平台要素的汇聚是平台构建的首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软资源汇聚。软资源汇聚主要涉及团队构建、团队能力建设、培养方案建设、教学案例库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等方面。

(2)硬资源汇聚。硬资源汇聚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实训设备和校内外实训场地的建设。

(3)建设资金汇聚。除了协同创新中心专项建设经费以外,计划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以及企业联合建设经费的支持。

各个创新要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制度进行耦合与分工,共同构建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共建学院、专业、队伍、实验实训基地、课程与课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真正实现“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医疗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4.2 人才协同培养平台的运行机制与体制建设

创新平台的运行体制与机制建设包括5个方面:人才培养创新主体成员之间的协同机制建设、人员考评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建设、科研组织协同机制建设和资源成果协同机制建设。由于本文关注的重点是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层面的研究,上述5个方面可分别作为专门的问题进行阐述,因此在此不作展开论述。

4.3 人才能力训练体系设计

医疗软件人才能力训练体系设计的重点包括课程体系设计、标准化资源库建设和实训体系建设3个方面的方案及具体实施办法。

1)课程体系设计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课程体系包括专业素质课程、业务素质课程、思想品德素质课程和文化素质课程四大块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的完整性。我们以专业素质课程子体系(如图2所示)为例阐述构建方法。

从图2可知,在医疗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中,可以临床信息管理系统课程为核心,突出该专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此课程展开。结合课程设计,实训项目的RIS系统将采用C/S和B/S两种架构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实训过程中对两种架构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两种架构的优缺点。

2)标准化的资源库建设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资源库建设将从实训教学需求角度对软件工程研发流程中产生的系统文档进行分类整理,按专业知识点对系统模块进行切割,形成操作性强、考核性强的实训案例资源。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将若干真实的工业级医疗软件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各课程的学习都围绕软件项目进行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医用软件业务流程、技术细节等方面的理解;在分析知识模块之间衔接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增强主干课程学习的粘度,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以放射信息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System,MS)为例阐述资源库的建设方案。该系统已经在多家大型三甲医院成熟运行,如图3所示。完整的RIS包括从病人进入放射科开始的一切文本信息记录、放射科的日常工作管理、病例的统计和科研的需要。RIS系统主要功能包括HIS接口、检查登记、病历查询、报告书写、报告查看、诊断库维护、图像浏览、临床浏览等。整个教学过程将始终围绕着MS开展教学活动。

3)实训体系建设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法。

整个实训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由基础项目、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构成。实训过程具有高度“工程化”的实践性。

基础项目来源于标准化的案例资源库,帮助学生理解和熟练掌握成熟系统的开发过程、开发技能及业务知识。学期项目是多门专业核心课程运用的载体,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工程实施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具体实施时间以前4个学期为主。毕业项目是学生在正式到岗前阶段的学习载体,主要是医疗软件专业群的真实工业项目,承载着工程技术人员的全方位训练,具体实施时间在第5、6学期。

4.4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仅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质量监控,而且有利于人才协同培养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协同创新平台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再以行政评估为主,而是由一系列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指标构成,如文献提出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列表。评价指标的制订不仅突出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凸显专业特性,而且以开放评价渠道的方式协商评价方案和交流评价信息,进一步增强和完善评价体系的功能。

5、结语

第8篇:医疗项目建设方案范文

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是宁波“十二五”建设智慧城市十大应用体系的首个试点项目,也是“智慧浙江”的首批试点项目。宁波市的整个建设背景主要有两个依据,其中一个就是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

2011年,宁波市政府了《关于推进宁波市智慧健康保障系建设的通知》,提出了“五个统一、六项任务”主要建设内容。其中,“五个统一”是指统一的医疗专网、统一的数字化集成平台、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以及统一的居民就诊卡(社保卡);“六项任务”是指以完善疾病防控网络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推进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区域协同医疗;以公众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提供全面、连续的信息服务;统筹实施卫生管理信息化,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等。在2013年9月6日举行的宁波市智慧城市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上,包括“智慧健康”在内的23个智慧城市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为131.88亿元。

作为智慧健康保障体系的一部分,2013年1月23日,全国首个掌上“移动医院”亮相甬城。该项目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得到落实,“移动医院”不仅将原有的网上服务(医院导航、自助挂号、化验结果查询等)全部移植到了手机软件中,还新增了智能导诊、健康档案、健康百科、健康课堂等新功能。

在区域医疗建设方面,宁波市已经建立了七个区域影像中心。患者在基层拍完片子以后,可以通过PACS系统传送到县级、市级医院,然后县级、市级医院医生的诊断会再回到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该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县级、市级医疗资源。

项目点评

宁波市卫生局局长 王仁元

宁波市卫生局局长王仁元在“2013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将宁波智慧健康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总结为“在顶层设计下取得的成功”。

卫生局专门建立了基于千兆和百兆的联通和电信的高效健康卫生专网,同时建有一个四级的卫生数据中心机房,总面积200多平方米,总投资约2000万元。卫生专网基于“一单位一网络、统一出口、承载多个业务应用”的基本原则,统一规划、顶层设计,建设高效安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县(市)区-医疗卫生单位”三级网络,切实保障了各医疗卫生业务信息系统之间安全、快速、稳定的信息交换。同步推进安全体系建设,确保信息安全。

数字化集成平台被卫生局作为核心项目进行实施。卫生局旨在打造市和县(市)区两级智慧健康信息交换平台,以此集成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信息系统。

通过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大基础信息库的建立,整合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临床信息资源,实现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共享,从而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降低居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成本。

根据规划,宁波市计划在2015年前建立全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信息交换平台,推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和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行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实施就诊一卡通,推行区域协同医疗、远程医疗,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保障水平。

王仁元表示,卫生局今后会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进行建设:

一是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加强建设,工作重点是要防止“信息孤岛”。

第9篇:医疗项目建设方案范文

 为深入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开展中医医院或康复医院的康复服务和研究能力建设,加强中医康复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丰富中医康复临床服务技术和方法,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推进中医康复医疗服务信息化及规范化建设。根据《海南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17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琼财社[2016]2155号)和《海南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7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琼财社[2017]31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在原有康复科建设基础上,通过改造或扩建的方式,整合资源,建设中医康复单元,以中风病为重点病种,并拓展其他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配置一批中医康复设备,提高中医康复技术水平,建设一支康复人才队伍,加强中医康复服务流程优化和质量管理,建设中医康复数据库,提高我院中医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项目承担单位和内容

(一)项目承担单位。

三亚市中医院。

(二)项目内容。

 1.建设中医康复单元:三亚市中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11年,有独立的门诊和病房,病房面积1600平米,床位46张,功能用房面积紧张,康复治疗大厅150平米,其他功能用房不足50平米,病房空间拥挤,远没有达到《康复科建设标准》要求,门诊面积40平米,所有开诊内容都集中在一个房间,没有单独的康复咨询室。通过呼吁医院改建、扩建等方式,促进中医康复场所规范改造、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和流程改进,整合多学科资源,集中设置相关中医康复技术和人员形成中医康复单元,以中风病为重点病种,并拓展脊髓损伤、项痹、腰腿痛、儿童脑瘫、中风病亚病种、骨折术后、心脏病、肿瘤等疾病的综合康复治疗。提供便利的综合性、一体化中医康复服务。坚持中医理论辩证论治的特点,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以改善和促进患者功能障碍恢复为开展工作的归宿点,重点着手于长期优化康复治疗和防治方案、拓展康复使用范围的临床研究。在建设过程中,以建立康复科重点病种辩证论治规范、临床疗效评价、医疗质量控制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扩展康复科疾病谱,开展康复新技术,提高康复服务水平和能力。

 2.配置中医康复设备:康复科目前部分陈旧、老化的医疗设备,我们将按照《中医医院康复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和《三级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备齐全的中医康复设备,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康复服务。目前康复治疗的开展主要是以一对一的这种粗放的形式开展,现代科技下诞生的高端康复医疗设备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确实起到很大作用,但在我们科室并没有得到体现。为了紧跟时展步伐,逐渐缩小我们与省内、国内大型康复机构的差距,在“填平补齐”中医康复设备的同时,也需要购进部分现代康复设备。

 3.提高中医康复技术水平: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实现专科可持续发展,力争建立多病种一体化治疗中心。完善康复护理队伍建设,开展中医特色的康复护理服务。完善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康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以改善和促进人的功能,维护和提升人的健康状态为目标,充分发挥中医康复技术优势,走“中西医结合康复之路”,开展康复医疗、康复护理、康复咨询等领域的康复服务。实现基于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有效结合的分层级、分阶段康复,促使中医康复技术与服务向社区与基层的覆盖与辐射,形成完整的康复医学网络。

 4.开展人才规范化培训:通过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形成一支梯队合理的康复团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培养专业的康复人才,促进业务水平的提升。积极承担系统的中西医康复专业人员培训任务,培训三亚市辖区内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构建中医康复人才队伍,向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输送人才,能够达到辖区内全覆盖,并促进中医康复技术与服务的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

 5.建设中医康复数据库:争取5年内将我院康复科建设成为“设施设备先进、技术服务一流、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中心。该中心集临床、教学、科研、培训于一体,服务于本市60万人口并向外辐射周边县市,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康复基地。建立优化康复治疗、中药防治中风病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建立和完善康复亚专业-周围神经损伤、骨折术后等康复的康复治疗方案,完善信息来源,建立康复治疗辩证论治规律,建立康复疗效评价标准和康复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康复防治本专科重点疾病的资料库,确定疗效确切、经济实惠的方案,以便推广应用。

三、项目组织实施和资金安排

(一)组织实施。

省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卫生计生委负责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三亚市中医院按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合理制定采购品目、规格和数量,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招标采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