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第1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教学改革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教学案例和案例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讨论、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通过探究案例来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参与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分为五个步骤:

一、案例选取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选择的案例要 “例”“理”“德”相结合,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案例要尽量涵盖教材的概念和理论。案例教学法是在引导学生探究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掌握、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教师所选择的案例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应尽可能多地涵盖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论,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案例过程中掌握全面的、更多的知识。

2.案例要来源于现实生活或至少和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环境相类似,又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才有真实性更有说服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教学效果。

3.案例要新颖、典型,要有时代性、代表性、思想性和教育性。案例要和国家当前的时政热点有关,或是大家共同关注感兴趣的或是体现健康思想有教育意义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实施智育和德育并举,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增强教学效果。

二、案例展示

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案例的热情,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或情境)去探讨课本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打开思路的大门。

教师在展示案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展示的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争论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描述给学生。有的案例复杂要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先阅读思考或提出问题,或写出分析提纲和思路或就案例自发进行初步讨论。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是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或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题量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题”、寓“理”“情境”之中。

三、理论学习

学生带着初探案例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问题化提纲化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解决简单的知识点,记录好个人学习的疑难点,然后让学生同桌或前后桌之间进行互学探讨,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合作,把疑难理论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自学互学的信息,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并面向全班学生精讲讨论存在的疑难点及重点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或情境)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四、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是其他课外的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组织案例讨论可分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其他小组提出补充意见或是反对意见,也可从其他方面另行分析 。然后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或辩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达到以“例”明“理”,以“理”释“例”,以“例”明“德”,以“理”导“行”的目的,在实行智育的同时实施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老师点评

第2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一、“案例式”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当前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关注程度较低,学习的热情不高,许多专家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的“罪魁祸首”,因此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去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去探究成了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而“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主动性恰恰具有解决上述问题的“天然优势”,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成了扭转以往局面的有效可能和有益尝试。

二、“案例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斯莱文的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合作学习往往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它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构建出全班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学习的教学动态组织系统,通过师生、生生的多向互动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也让学生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案例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案例式”教学的课前准备。

(1)确立教育教学目标。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这三项教育教学目标既是教师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案例式”教学中,教师教学活动所进行的一切选择都需要与此紧密关联,依此为本。

(2)精心挑选案例。一般来说,案例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案例中必须要有有趣的情节,要能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②案例应是真实和通俗的,学生能对案例所反映的情景感同身受。③案例的选择还必须考虑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澄清理论上的是非,解决认识上的迷惑;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素。

(3)精心设置问题。有了好的案例并不一定就能够成功实施“案例式”教学,只有教师设计的问题有悬念、有逻辑、有梯度,案例才会被学生接纳。这就需要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讨论要难易适度,所设置的问题太简单则没有讨论价值,太难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问题的设置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提出的问题必须紧扣教学的中心和案例的主题,防止漫无边际的争论。

(4)课堂教学预设。教师应对整个教学过程作细致的预设,其内容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包括:第一,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探索性自学,做必要的理论准备;第二,在课堂教学阶段以什么方式来呈现案例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第三,在案例讨论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理解偏差及如何引导使其“重新归位”。

2.“案例式”教学的课堂实施阶段。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堂上,教师通过案例的呈现,创设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达到调动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热情的目的,并通过案例中的真实情节以及问题设计中的合理悬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他们对案例保持高度的注意,并对此进行思考、探索和分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分析案例问题时抓住热点信息、疑难信息、模糊信息等,为接下来小组有目的的讨论做必要的内容准备。

(2)小组讨论,分享借鉴。小组讨论的具体做法是每4人一个小组,每组设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记录小组讨论。小组中每个成员可以说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的质疑供同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力争实现信息共享。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其中,了解学生的普遍困难,以便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课堂发言,全班交流。课堂发言的具体做法是各小组选派1―2名学生展示他们所属小组讨论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急于表态,让发言充分进行,让各种观点在课堂中碰撞,让学生共享各个小组的讨论成果,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对所有观点进行初步筛选。

(4)总结升华,落实教材。讨论结束后,教师需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的方面,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较大偏差,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教师在总结时还应注意案例与理论知识的联系问题,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案例研讨与系统的知识学习统一起来,将感性认识、具体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一般认识。

3.“案例式”教学的课后巩固阶段。

案例教学的课后巩固阶段,可以运用“案例―理论―案例”的检查模式,通过全新案例与相似问题的设置,来检验学生是否牢固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四、“案例式”教学的实践意义

1.“案例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向学生提供真实、趣味性的社会实例,有效缩短了理论和实际之间的距离,使得刚一开始就能“抓人眼球”。另外,案例分析过程中,民主和谐的讨论气氛使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交流;不追求标准答案的教学特点,使得学生能够在没有压力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和保持。

2.“案例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

第3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应用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活跃课堂氛围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来讲。其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如果单单只靠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单讲那必然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兴趣。那么,如果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能够用生动且幽默的案例来为学生创设出逼真的环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般的感觉。让学生对政治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在这样的和谐且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讨论,从而提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缩短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

出了学校之外社会也是学生学习的―个课堂,而一系列的案例则是诸多现实问题的―个缩影,它能够把社会中的一些真实的问题引入到学校的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所展示出来的一些真实且典型的案例,能够深入其中进行体会,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样学生不需要真正地深人到社会实践中,便能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很多实际问题,从而使得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大大缩短。学生也更加容易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一)案例选择

对于案例选择来讲,它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之所在,教师所选择的案例是否恰当,和教学实施的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那么教师在挑选案例的时候。要遵循着以下的三个原则:

1.要符合趣味性原则

对于理论性十分强的品德课程,学生普遍都会产生厌倦感,那么,利用有趣的案例来进行教学,必将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学会合作》这一课内容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三个和尚这一动画片,让学生在有趣的动画以及熟悉的音乐中提起学习这一课文的兴趣,在放松中学会知识。

2.要符合真实性原则

把社会中的一些真实现象引入到课堂中,能够为学生提供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处理的机会,从而来使政治课堂的现实意义得到增强。如:教师在向学生教授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概念的时候。可以选用一些高官受贿无视法律的性质比较恶劣的案例,在案例中要把其所受到的严重法律制裁予以体现出来,用这种真实的案例来讲课,必定比灌输式的教授要有效果得多。

3.要符合实效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以及教学对象等等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那么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必定要应该是不断地进行变更的,不然就和社会的实际相脱节了。

(二)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

1.案例展现

教师选取了好的案例之后,必须要能够较好地把案例向学生展现,只有这样,案例才能把其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实现教学效果,那么具体的案例展示方法也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教师用幻灯片,采用文字叙述的方法来进行,这一方法是简单且容易进行的,只是教师制作出简单的幻灯片文字课件来把案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过对于这一方法来讲,仍然显得过于简单。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不是很明显。第二种方法是教师用多媒体把案例展示在学生面前,这一方法主要就是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课件。再加上F1as的演示来进行,能够使所选的案例更为的生动。第三种方法就是小品展示法,这一方法是通过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来把案例呈现出来,在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

2.案例分析

对于案例分析来讲,就是在教师设疑的基础之上,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就所呈现的案例进行讨论,它是整个案例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分为个人分析、小组讨论以及全班互动,对于个人分析来讲就是学生自己进行案例的阅读,来对案例中较为重要的材料进行思考;对于小组讨论来讲就是把全班学生随机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在个人分析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不同见解进行讨论和探索;对于垒班互动来讲就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之上。各个小组把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交流,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来进行。

第4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案例教学法是兰德尔首创,他编著的《合同法案例》是世界上第一本案例教学法的教科书。哈佛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和实施,使得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现列举两种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柯瓦斯基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我国学者谢树平教授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情的现场,深入角色,组织学生学习教材,分析研究案例,进行价值引导,发展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具体的生活事件中,分析、研究和讨论案例,使学生领悟书本知识,陶冶情感意志,开启创新思维,提升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 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

“对于道德教育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活动也许是这种事例研究讨论。”[4]=4\*GB3 思想品德课的知识特点及初中生的思维与情感特点也决定了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必须倡导案例教学。

1. 案例教学的特点

谢树平教授归纳了案例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高度情境性、深刻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主体参与性。[5]=5\*GB3

(1) 高度情境性。案例教学以案例为载体,将典型生活事件真实再现或模拟出来,可以将书本的抽象内容还原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使课堂真正回归生活。

(2) 深刻启发性。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一种问题情境,不仅可以给人以暗示启发,而且可以给人以理想思考。

(3) 突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是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入真实的事件中,充当相应的角色,进行实际演练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主体参与性。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案例教学的优点

(1) 它可以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发展。

(2) 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把握、理解这些概念、原理,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习的动力。

(3) 可以大大缩短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

(4) 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和合作意识,并能强化竞争意识。

3. 使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 案例教学容易出现误区,表现在:课堂上引用了案例,但其方式仍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有的教师上课时不评价,不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预期目标;有的教师把案例教学当作讲故事。

(2) 案例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它不仅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而且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班级掌控能力等。案例教学法并不适用所有的学生,案例教学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思辨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显然不适合中下等的学生,同时,案例教学对班级人数也有一定要求,它不适宜人数过多的班级教学。

(3) 案例教学法的推广存在着一定的阻力。案例教学的缺点之一是培养的学生基础不够扎实,考试成绩不太理想。这与我国目前考试制度及各级部门的评价理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无疑阻碍了案例教学法的推广。

三、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1. 展示案例,指导学生阅读

案例展示的方法有:① 利用多媒体展示案例,它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同时也可活跃课堂气氛,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一节中就用多媒体展示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信心。② 给每个学生发一份文字案例 ③ 教师口头展示案例,对于简单案例或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案例,我常采用口头阐述的方式展示案例。④ 通过小品等形式展示案例,在维护受教育权案例中我就请班上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分别扮演“爸爸”和“小梅”。案例展示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的需要,可以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总之,教师要通过多元化方式将精心选择的案例展示出来,并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案例,为分析讨论案例做好准备。

2. 分析讨论案例

案例展示之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预先设计好的问题(问题串),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案例分析、研究和讨论。这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这一匡的案例教学中(案例见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本八年级上72页),我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中学生能否冒然和陌生网友见面?为什么?如见面可能会有那些结果?这些结果又会产生什么影响?你若遇到这种情况准备怎么办?初中生如沉溺于网络会产生那些后果?遇到不健康的网络我们如何才能保护自己?有人认为网络交往是自由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网络交往要不要遵守相应的规则?你打算如何遵守这一规则?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学生分析、研究和讨论案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要做到实事求是、全面客观、以案论理,切忌就事论事、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创造机会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讨论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先分组讨论再将各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3. 总结和评价

第5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一、案例的收集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想要找到与教学内容相符且有鲜活性的案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平常多留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做好相关的收集和摘录。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收集案例资料的方法。

1.网络搜集法

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互联网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它可以提供来自各个方面的资料。同时,互联网不仅拥有巨大的信息量,并且查询起来方便快捷。例如,通过谷歌、百度等一系列搜索引擎来进行相关搜索,这样便能够很轻松地获取典型的案例。网络搜集最大的一个优点在于其更新速度快,所搜索的信息因此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报纸杂志查阅法

教师最为常用的收集资料方法之一便是阅读报纸、杂志等相关的材料。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可以使教师接触到大量具有实效性的新闻,特别是能引起社会、理论界关注且有争议的新闻案例,它不仅可以对一般的问题进行理论说明,同时还可以显示出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盲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得到强化。

3.生活实践搜集法

思想品德课最具有生命力的教学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它也是我们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就要善于将生活实践融入教学中,在收集案例的各种方法中生活实践便是最有效的渠道。因为在具体案例的经历过程中,能够切身体会到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这样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便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将知识讲解出来,进而使教学与实际的结合更为紧凑。此种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比如,学习《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就可以收集一些自己或学生亲身经历的消费故事。

二、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实施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从中展现出自我的思维能力,从而将自己融入案例中以成为案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问题作出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分析。这样一来,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要做的就是确立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所选案例内容不仅要与课程的目标相符合,还要使之能够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所选案例要隐含丰富的知识与基本技能,并且该案例能够将知识与技能做出有效的拓展与延伸。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择和使用案例。

1.案例的选取要注意其真实性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劳伦斯曾经说过:“一个好的案例是一个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使教师和全班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工具。”好的案例才可以将课堂讨论围绕着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展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案例的真实性,提高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切身体验到教材中的知识点。如在学习《做意志坚强的人》这一课时,可以用中国达人刘伟的事迹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刘伟10岁时因一次触电事故而失去了双臂,打破了他当足球运动员的梦想。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失去双臂的他热爱上了钢琴,没有双手,只好用双脚来弹奏乐曲,那是一般人不能做到的,但是,刘伟却克服了重重困难,练成了这个特殊的本领,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通过对这一真实案例的探讨,教师可以引出意志坚强的人具有哪些表现、坚强意志的意义以及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等知识点。同时通过这个案例的生动形象的讲解或多媒体视频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在对案例的细细品味中感受到真实生活中人性的光辉。注重案例教学的真实性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德育课堂上受到启发,同时也能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2.选取时效性强的时事为案例

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所选案例要紧跟当前形势,要具有时代感和新鲜感,不要总是反复提起陈年旧事。学生往往会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参与讨论的热情。比如,在学习《责任与角色同在》这一课时,可以选取“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进行案例教学。2012年5月29日的中午,吴斌驾驶大巴客车载着24名乘客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一块数斤重的铁片从天而降,击碎前挡风玻璃后直接砸中他的腹部。

此后1分16秒里,吴师傅强忍剧痛将大客车缓缓减速、靠边停车,拉好手刹、打起双闪灯、打开车门疏散旅客。最后一刻,他还不忘叮嘱乘客“别乱跑,注意安全”。因为伤势过重,6月1日,48岁的吴师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的事迹感动了数万网民,吴斌被赞为“最美司机”,多家媒体报道了他的感人事迹。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吴师傅最后一刻的视频,在短短的几分钟视频播放中,

学生已经被深深震撼了。老师适时抛出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探讨:一般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是什么反应?是什么力量促使吴斌去完成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呢?吴斌的事迹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在学生探讨分析的基础上引出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责任与角色的关系、履行责任的意义等相关知识。

3.灵活使用正反面案例

案例选取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由于初中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如果课堂上过多地使用社会中的阴暗面、丑恶的反面例子,容易迷惑和动摇学生思想,从而吸收一些有害的东西,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正面的案例教学有利于给学生树立榜样,弘扬社会正气,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例如,在学习《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这一课的时候,在教学中可以列举东南网9月17日刊登的一则新闻:有一位大概七十岁的老爷爷拿了一个麻袋和一个竹席准备上车,却被司机制止。当时,车上乘客都认为应该让老人上车,但司机却表示,老人是捡垃极的,手里提的是垃圾,乘客表示不介意,可司机却说:“如果他上车,我就走!”随后有乘客把老人扶上了公交,这时司机当即弃车离去。从总体上看来,这是一个反面案例,反应了当前社会所存在的冷漠,弱势群体遭受不平等待遇,甚至不被尊重的情形。教师先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在学生分析出此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后再由教师引出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即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不可辱,侮辱罪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谴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分析完这个案例中所反映的课题后,教师还要适时向学生指出案例中积极的一面,例如许多热心乘客都愿意帮助拾荒老人,体现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帮助。正确使用正反面案例,有利于提高学生辨别、分析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6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教学案例选择与设计要科学合理,凸显教学重点与思维方式

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与选择的质量影响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在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案例的选择时,一定要注重对案例形式与案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着重突出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重点与思维训练要求,实现教学案例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2.案例教学过程中关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在运用案例来组织与引导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时,老师还必须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关心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与思维分析效果,使得教学案例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与互动性,保证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有效思考。

3.教学案例展示与组织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学案例的展示与组织形式也是案例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老师必须要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多样化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案例的引入、展示、分析、解决,促使学生可以在形象化、思维化、丰富化的教学形式中正确理解案例内容,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二、如何优化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1.立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来设计案例问题,提高案例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在利用案例教学组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立足于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重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来设计案例教学问题,提高案例本身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性,让教学案例不再是无根之水,而是有目的、有方向、有侧重地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点进行理解性展示与形象化拓展,提高案例教学的实际指导效果。

2.采用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来进行案例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为了提升案例教学的互动效果,老师还可以主动利用问题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进行案例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思维性。比如,老师在进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教学时,老师引入案例后就设计了一个如“案例中有哪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或是“如何维护案例中消费者的权益”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

3.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与生活情境教学理念来创设案例教学过程,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以及生活情境教学理念来创设案例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立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环境中加深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指导性与教育性。比如,在进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环境破坏的视频图片资料或是学校周边的环境卫生问题来进行案例创设与展示,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知识点,进而丰富课堂案例教学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4.巧用社会热点来导入案例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认知兴趣与实践意识

第7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法;动机;理解

所谓“案例教学法”,即指教师将特定的案例巧妙融入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之中,促使学生透过该案例所体现的细节性内容实现对所学知识点深刻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下仅以“消费者的权益”这一节内容为例,就“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的优点展开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发现,动机对个体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引、导向功能,动机越强烈的个体越能展开积极的个体行为。因此,要想使学生持有踊跃、主动的学习行为,确保其具备明显而强烈的学习动机格外必要。而“案例教学法”由于贴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对于有效刺激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在教“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这一内容时,笔者在一上课就向学生列举了如下社会案例:李奶奶去菜市场购买蔬菜,在拿起一把芹菜之后,发现并不是特别新鲜,便把芹菜放回到了原摊位上,打算去另一个摊位看看,却被该摊位的摊主叫住了:“你拿了我的菜就得买,不买不行。”

随后,在呈现该案例的基础上,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上述案例中摊主的行为合不合理?”学生根据自身的现实生活经验很快就给出了“不合理”的回答。紧接着,笔者又询问:“为什么不合理呢?摊主的不合理行为侵害了李奶奶的什么权益呢?”面对笔者这一高层次的提问,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趁势,笔者讲道:“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这一知识点,相信通过学习,大家能轻松回答出老师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在案例的铺垫以及笔者有意识的引导下,学生纷纷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一点从他们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学习状态中就可以看出来。很明显,学生具备了“通过学习找到问题答案”这一学习动机,充分证明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诱发学生产生积极学习动机的可实施性。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

初中思想品德内容虽然较为浅显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不具备较难掌握的理论知识点。以“消费者的权益”这节内容为例,其中涉及众多消费者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学生稍有不慎,便会混淆、错误记忆,这成为制约该节内容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就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借助具体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实现了对其背后所蕴含消费者基本权利的深刻领会与认识。如,在教学“消费者的知情权”时,笔者就特意为学生列举了如下案例:

张华看到路边上有出售菠萝的小贩,询问其价格,小贩指了指其菠萝旁边立着的广告牌“一块二毛”。张华选购了五块菠萝之后,支付给小贩一元钱,小贩却坚称“菠萝是1.2元/斤”,张华认为小贩故意欺骗,小贩却表示自己明明已经在广告牌上标示了菠萝的具体价格,双方因此引发了冲突。随后,我结合该案例对消费者的知情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8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享有知悉其相关情况的权利,应当将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信息告诉消费者,而不能做一些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在该案例中,小贩利用模棱两可的广告宣传菠萝,使得张华在不知道菠萝具体价格的情况下进行了消费活动,并由此承担了一定的损失,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知情权的案例。

再如,在教“公平交易权”时,笔者为学生列举了如下案例:李亮的父亲是一个水果摊贩,却经常在称重的称上做手脚。有时消费者购买的一千克水果实际上仅仅有900克、800克,甚至是700克。以此案例为基础对“消费者所享有的公平交易权”进行了阐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利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的条件,这是消费者所享有的公平交易权。在上述案例中,李亮父亲的行为使得顾客所购买的水果重量并不符合其实质所支付的费用,这是对购买水果的顾客公平交易权的一种侵害。

……

如此,通过不同案例的列举,学生就得以对其背后所蕴含的具体消费者基本权益形成了更为直观的深刻感知与认识。在轻松突破该节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基础上,很好地确保学生切实获取了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

当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并不仅仅只有案例教学法,还有许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此,我们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对案例教学法及其他先进教学方法进行综合、灵活地运用。如此,才能切实推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实际教学效率及质量的优化与提高。

第8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首先,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状态。虽然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章节,但是由于采用“满堂灌”的说教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得不到有效地提高;其次,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不当,致使学生听课效率不高,学生大都感觉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所以他们宁愿上课做其他的事情,也不愿意听课,思想品德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1.秉承案例,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通过案例教学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思想品德教材来为学生们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尤其是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案例。由于这些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得到有效地激发,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想品德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在案例选择方面,教师需要本着实践性、实效性、针对性和方向性原则。例如,教师在讲授有关“诚信”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选取学生在考试中作弊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学历造假问题等来作为课堂教学的案例。又如在讲授有关“爱国主义”方面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问题、中日以及中美关系等问题作为教学的案例,由于这些案例均与当下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也会更有争议性。通过学生们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的诚信和爱国主义教育将得到切实地落实。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创新。在开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重视学生个体思想的交流和表达。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式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同时,学生们对案例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他们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争执,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对于相关思想品德知识的认识,在无形中塑造其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再次,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充当学生的辅助者。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组织一些适合学生讨论的课堂条件,并适时引导学生学习的思路。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要积极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心得交流,深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可以以报告、辩论或者演讲等形式来开展班级间的交流,教师再对这次案例做最后的点评,在理论的高度上给学生们进行恰当的指导。

2.强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案例选取的实效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价值观念、道德意识以及人生理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授有关“承担责任,服务社会”方面的知识时,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选择的案例要特别注重实效性,如学生应对社会、家庭负责等,同时也可以引入当下社会和网络中的一些素材,通过对不良信息的剖析使学生明辨是非,远离不良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模式来开展思想品德教学。传统的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因此,除了要在案例内容上注重实效性外,还要选择多种教学手段。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思想品德学习方式相结合,并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科技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想品德学习中的单调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合作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可以自主投入到学习中。

三、结语

第9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范文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深厚的基础和显著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对象一致

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一致的,即“育人”,可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都是初中学生,同时两者也都集中在对初中生道德、情感的引导和教育方面。

2.教育内容存在交叉

虽然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两者的教育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对学生情感、意志、认知等心理层面上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则更注重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观念的引导与教育。但两者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性和一致性,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且都是从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认知层面实施教育。

3.教育目的一致

初中教育的对象尚处于青少年阶段,在此阶段学生的思想、情感、身体健康均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做好心理引导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的所在。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整和改善,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以及健康的人格,而思想品德教育则是通过人文熏陶和引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两者虽在途径上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却均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共同目的。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以下方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情境体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体验式教学就是通过假设或模拟真实场景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体验并获得个人感受,再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交流经验与感受获得知识和经验,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的过程。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与青少年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而运用情境体验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其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思想和态度。例如,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某同学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把自己的强项科目考砸了,回到家受到了父母的批评,此时应该如何表现?教师可引导同学将自己发泄情绪、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表演出来,再开展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借这一情境体验教会学生合理控制情绪和发泄压力的方法。

2.通过案例启发式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教学法即通过一个真实的或假设的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启发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中有着很强的可行性。例如,苏教版思想品德课程八年级上册《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案例:小丽看到小明的父亲开车接小明放学,回到家冲自己的父母大发脾气,抱怨父母不能开车去接自己放学。请同学就这一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请同学举一些事例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最后教会学生如何转移对生活的不满并使之成为自己奋斗的动力,同时学会感恩父母,关爱父母。

3.开展小组讨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组讨论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当学生之间观点矛盾时可能引发争论,关于道德、情感等话题的争论有利于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纠正自己在道德和情感上的偏差。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应贯穿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始终,对于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教师应选择那些涉及心理健康因素的话题、案例、情境等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小组讨论,并请小组代表总结讨论的结果和产生的矛盾,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要对创造性的观点表示肯定,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分析那些错误观点,尤其是指出消极的情绪和态度对人们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的错误思想得到及时纠正,进而促使其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