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龄化商机范文

老龄化商机精选(九篇)

第1篇:老龄化商机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受医疗服务改善、预期寿命延长、出生率下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国自21世纪开始就已进入老龄化国家。国家统计局2012年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65周岁及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4%。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于商业金融机构来说,这种养老金“私有化”无疑创造了巨大的商机,而做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最主要参与机构,商业银行应该依靠自身的优势,紧紧抓住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金市场化带来的机会,从养老金金融发展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为了顺应养老金“私有化”,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即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的需要,所以对于研究人口老龄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之前学者关于人口老龄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之间关系并没有进行直接研究。王刚以某商业银行2004年对北京市经济影响的数据分析,得出2020年前,北京市居民的储蓄率仍将保持增长趋势,2020年后,人口老龄化对北京市居民储蓄率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石莹、赵健以国际数据为经验,探索人口老龄化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商业金融需求,提出商业银行介入养老金金融业务,既可以规避由于“金融脱媒”带来的收入风险,又可以通过加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进而提供专业的养老金服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徐丹通过分析我国老龄化社会对养老金融特殊需求以及现阶段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表明我国养老金融处于“零散”发展状态,养老产业涉及较少以及产品服务较弱的不足,并且指出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很可能是导致上述情况的直接原因;陈煌生、陈天玮结合国内人口现状和人口老龄化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影响的分析,认为随着老龄化的推进,居民的储蓄率会下降,贷款需求将放缓,从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会大大提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相应地提出策略与建议。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人口老龄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表现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受限,居民储蓄下降,贷款减少,从而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加强。因此本文所要分析的变量应包括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居民储蓄率、商业银行流动性等。1.人口老龄化指标。根据国际通行的老龄化衡量标准,为避免人口老龄化预测数据与实际情况的偏差,选取老年抚养比(ODR)作为参数。2.商业银行流动性指标。本文采用张雪芳、王妙如所介绍的贷存比(CDB)来反映商业银行流动性。贷存比越小,则流动性越大;反之,则流动性越小。考虑到数据可得性,本文只分析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数据来源方面看,ODR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CDB的数据来源于国研网数据中心。ODR均选取1996~2012年的年度数据,并进行相应处理;CDB选取1996~201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年末数据,并且进行处理。为了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情况,将上述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变化后的变量相应为LODR、LCDB。

(二)变量平稳性检验

由于经济变量中绝大多数的时间序列数据并非是平稳性的,这样所研究的结果存在伪回归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先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了ADF检验法对上述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1单位根检验结果变量LODRDLODRLCDBDLCDBADF统计值-2.2195-3.98690.9869-3.9045临界值(5%)-3.5875-3.5950-1.9539-1.9544伴随概率P0.31310.02230.90980.0004结论不平稳平稳不平稳平稳注:DLODR、DLCDB分别表示LODR、LCDB的一阶差分从表中的检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LODR、LCDB的ADF统计值的绝对值小于5%水平下临界值的绝对值,这说明这三个序列在95%的置信水平都是非平稳的。进一步检验显示,DLODR、DLCDB在95%的置信水平上都是平稳的。

(三)协整检验分析

协整检验是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由单位根检验中可以得知,LODR、LCDB都是单整序列,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进一步,采用了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多变量序列进行向量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协整检验结果中的迹检验统计量大于5%显著水平临界值以及伴随概率0.0362,可以看出在95%的置信水平下拒绝无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这说明我们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进一步对应原假设最多一个协整关系,我们在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其相对应的伴随概率为0.4643大于0.05,说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接受原假设,因此可以得出各变量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由分析可知标准化后的均衡方程为:LCDB=-0.0830*LODR+2.7216   (1.2315)   (0.1683)(1)从长期来看,人口老龄化与贷存比存在负相关相关,其中人口老龄化每加剧1%,将引起商业银行贷存比降低0.0830%,这与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导致储蓄率下降,使得商业银行的贷存比下降的事实相符合。

(四)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分析只能说明人口老龄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稳定关系,但是不能说明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经济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为了确定人口老龄化与商业银行流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文中的各个变量之间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在5%的显著水平下,商业银行流动性不是人口老龄化的Granger原因,说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对人口老龄化并没有显著的影响;另外,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Granger原因,说明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具有显著影响,事实也正是如此,1996~2012年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加剧,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贷存比也是逐年减少,并且在2005年以来贷存比都低于75%的界限,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五)VEC模型估计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但是这一均衡并不是不变的,而是一种动态的均衡。当均衡系统受到冲击,这种均衡会被打破,而系统又会通过一定的误差校正机制逐步恢复到均衡状态。在此,笔者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VEC)来考察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短期关系。通过检验发现VEC模型的所有特征根都落下单位圆内,如图1所示,因此VEC模型分析的结果可靠。由于本文重点讨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在此仅讨论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短期方程,得出VEC模型如下。DLCDBt=-0.1189ECMt-1+0.0220DLCDBt-1-6.7736DLODRt-1+0.0946DLCDBt-2+1.7034DLODRt-2-0.0144(2)在短期内,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而言,贷存比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系数值为正,协整关系的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所以当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出现过剩时,误差修正机制将会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减弱。对人口老龄化而言,虽然老年抚养比滞后二期的系数值为正,但是老年抚养比的滞后一期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滞后二期的正面影响,因此在短期内人口老龄化会降低我国商业银行贷存比,也就是说在短期内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具有正面影响。

(六)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用来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能够比较直观地刻画出变量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及其效应。由于上文建立的VEC模型经检验是稳定的,因此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图2给出了LCDB、LODR对LCDB的冲击响应图,其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阶数(单位:年),纵轴表示响应的大小。图2(a)给出了我国商业银行贷存比对自身的脉冲响应。在第1期对贷存比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贷存比脉冲响应会在第2期达到最大,然后开始下降,在第5期后稳定,并且从响应图上可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贷存比对自身冲击所带来的响应都是正向的。从图2(b)中可以看出,在第1期对老年抚养比一个单位的正向冲击后,商业银行贷存比脉冲响应会在前3期出现下降的负向作用,并且在第3期达到最低点,表明当期老年抚养比对贷存比的抑制作用达到最大,从第3期后,脉冲响应开始上升,并且在第6期达到负向作用的稳定状态,从而可知,在长期老年抚养比对商业银行贷存比具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人口老龄化会加剧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总之,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贷存比的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与上文的协整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结论与启示

第2篇:老龄化商机范文

一、刻不容缓的老龄化形势

1.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人口就已经多达2.22亿,在全国总人口数中的占比为16.15%,国际一般认为,老龄人口超过10%就步入老龄化,而国际上各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水平分别为美国为12.5%。德国为21%,日本为25.9%,中国呈现出未富先老的趋势。随着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龄老人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在未来的很多年里老龄化趋势还将愈来愈严重,据预测2020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2025年六十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多达3亿,步入超老年社会。

2.据数据统计显示,由于计划生育的推行2005-2010年中国0-14岁的青少年人口逐年下降,而与之相反的是近十年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从计划生育到近年来的单独二孩再到去年以来国家重新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变化,所以二胎政策仅仅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缓解人口老龄化的一方面,而且这种缓解需要的周期时间也比较长,化解老龄化问题还需要从根源上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现代化的养老保障制度。

3.当前我国延迟退休年龄已化解老龄化问题的策略,多年来引起了不同社会阶层人士的激烈争论,一方面由于牵动了我国占到70%的蓝领阶层的利益,使得延迟退休年龄不能一刀切,另一方面出于对当前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压力的考虑,我国只能推行弹性的延迟退休年龄的制度,该方案还不能很有效的解决当下的问题。

二、发展健全现代化完备的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1.随着上世纪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我国的家庭人口规模锐减,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国家,年轻人的负担加重,大的养老负担下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由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转型时期,指在调解带际负担的公平性和未来时间内的老龄化问题,社会养老,企业养老和个人养老成为我国城镇养老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商业养老保险将逐渐成为我国养老保险的主力军之一。

2.养老金由国家机构和国家工作人员管理,在利益的驱动下滋生出大量的腐败问题,养老金暴露出巨额遗失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当下我国政府的养老金支付危机,所以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养老基金的健康运行成为必要趋势,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可利用其专业优势,科学管理并投资,促进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3.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身体机能的衰老,抵抗力的下降。加之现行生活的自然社会环境带来的大量的重疾,将有更多的老人需要医疗消费,而退休的他们,不能再依靠工资收入来支付自身的生活更别支付高额的医疗费,这种激烈的矛盾,就催生了对于养老保障的迫切现实需要。

4.在当下的医疗保险制度下,由于制度法律的不完善,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如小病大医,以药养医的现象,谋取私利,造成了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加大了财政的压力,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5.老龄化形势下,随着高龄老人数量的增加,相应的由于高龄会带来失能老人的增加,据预测我国失能老人规模有望由现阶段的625万人以200%的增速在2050年时达到的1875万人,社会劳动力人口减少,意味着更高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政府一方面面临着税收收入的减少,一方面面临着财政支出的增加,养老问题单靠政府力量不能有效解决,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养老已经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口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三、商业养老保险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广阔的发展市场的矛盾,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因为发展起步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表现为我国现阶段的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很少,经营的保险产品种类也相对单一,存在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产品市场急需要创新。同时商业养老保险收益低,不足以应对未来几十年里的快速增长的通货膨胀率和物价水平,使得商业养老保险无法获得人们的信任,很难赢得人们的关注度,面临着怎样扩大市场份额的难题。

与此同时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面临着各种竞争,与我国的养老保险相比,外国的保险显示出免体检,保费低,风险管理体系更完善,保险收益高,保障范围全等特点,导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到国外疯抢保单,据报道,2016年内地客户赴香港投保的保费再创新高,达到301亿港元,我国保险业如果不能及时提高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客户流失,同时国家也将面临这国内资产的大量外流,不利于国内的投资和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建立以城镇职工保险,城镇居民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基本保险制度,促进商业养老保险?l展的对策,提供多种多样的保险服务代替只给付保险金,有利于避免养老金交费期长而回报时间晚,有利于解决严重的通货膨胀风险的问题,使得人们投保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低的问题,增加人们的投保率,减轻国家、家庭养老的的负担。

建立商业性质的老年健康医疗保险制度。 由于老年人更加需要医疗保险,化解老人缺乏收入来源与高额的医疗费用需求的矛盾,使得养老保险的形式更加具体,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建立于各层次医院的合作,实现共赢,使得老人享受更加便捷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也减轻短期内对大量保险金的需要。

第3篇:老龄化商机范文

2012年7月11日,全世界将迎来第23届“世界人口日”。全球人口的列车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飞奔,截至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目前有将近7亿人口的年龄在60岁以上,这一数字预计到2025年将翻一番,并在2050年达到2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世界人口正以不可逆转的速度步入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危机与商机并存

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同时还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不到25年的时间便进入欧洲用了近一个世纪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状态,成为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总量为1.7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3.26%。记者探访了北京石景山区北重西厂小区的人口老龄化情况,据社区居委会主任介绍,作为一个较早的社区,该社区目前总人口数为3600人左右,而60岁以上的常住老人则为600多人,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6.7%左右。人口老龄化在中国已是一个严峻的客观现实。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原新教授指出:人口老龄化在中国经济社会的现状是“未备先老、未富先老”,国家必须在经济、社会制度方面做好准备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危机。然而,人口老龄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国家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对众多的企业来讲,更是一座藏金蕴银的大矿藏,无限的商机正等待着企业的开发和利用。由于这个市场的消费主体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于是美其名曰“银发市场”。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2012年世界卫生日纪念大会上指出,“我们真的需要改变对60岁以上老年人群的看法,过去形成的那些观念已不再适用。当一个百岁老人去年成功跑完马拉松时,我们就明白,必须改变对‘老年’这一概念的定义了。”银发老人在向社会贡献其青春年华之后,不但成为重要的社会和经济资源,而且引发和推动了银发市场的大发展。

据《中国(含全球)银发族服务产业发展研究与前景分析报告》一书指出,预计到2020年,全国老年人将达到2.43亿,占总人口的17%,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预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将不少于8000万人。民政部的调查数据表明,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到2030年将达到13万亿。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陈勇鸣教授认为,“银发产业是中国经济新的内需增长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逐步推进,在老年人人口数量及其收入同时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如果能合理、有效开发,“银发市场”必将大放异彩。

银发市场蕴藏巨大发展空间

岁月催人老,老人需关爱。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经历一生沧桑之后,老年人都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希望能从家人、社会获得较多的关爱;在时间、精力及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随时寻找机会弥补过去因条件限制而未能实现的消费欲望,尽量给自己安排一个满意的晚年生活。因此,从内容来看,银发市场所涉及到的,并不局限于专属老年人使用的特殊生活用品,如老人床垫、浴盆、手杖、按摩器、治疗仪、测量器、轮椅、老花镜、助听器、假牙、假发等商品。随着老年人市场需求的日渐强烈,银发市场领域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可观的商机,如老年社会服务业、老年医疗保健业、老年家庭服务业、老年保险业、老年金融服务业、老年职业培训、老年旅游业等。可以说,银发市场是应“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社会需求而生,不仅涉及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康复保健,还包括老年人学习、娱乐、休闲、理财、保险和婚姻等。银发市场成为众多商家瞄准的一块大蛋糕。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四二一”模式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作为唯一的养老责任主体,在稀缺的养老资源支持下,繁重的生活、工作压力的影响下,子女对家中老人的日常护理常常力不从心,因此催生了老年护理家政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养老机构的巨大需求。各大城市的家政服务公司都开设了老人护理服务,并且经常季节性地出现供不应求的现状。一位73岁高龄的退休老人吴老太太告诉《中国新时代》记者,她家所在的那栋楼里,已经有三位常年需要家庭护理的老人,“退休工资基本上都用来支付护理工资了”,“最怕遇到不勤快、手脚不干净的家庭护理员了。” 吴老太太说,她家隔壁楼上有位75岁的老伯在一年中连续换了三个护理人员后,半年前搬去了一家养老院,“那里有他的表妹,只要交钱,吃、住有专人管,还能有伴一起玩,也算不错了。”

第4篇:老龄化商机范文

论文摘要:在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所带来公共养老金支付膨胀的背景下,“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成为21世纪全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巨额的养老基金缺口使得第二、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明显滞后。因此,如何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并完善中国现行“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将是我们亚须解决的问题。

一、养老保障体系的‘.三支柱,"( three pillars )

“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结构是世界银行1994年在《防止老龄危机:保护老年人即促进经济增长》报告中提出的,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派对于养老保险的一些政策主张。可以说,针对全球性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公共养老金支付危机,“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对于解决养老问题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方案设计。

1.第一支柱。即公共养老保险,由政府主导并强制执行,覆盖全社会,目前,大部分国家采用现收现付的筹资模式,属于社会养老保险范畴。其目标是有限度的缓解老年贫困,提供各种风险保障,体现了社会互济原则。

公共养老保险在规模上应该适中,以便给其他两个支柱留下较大的发展空间,并应实行现收现付制,以避免出现国家公积金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2.第二支柱。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是一种完全积累制的并由私人管理的养老金计划,它既可以是强制执行也可以是自愿实施。完全积累制会促进资本积累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会使公共支柱的筹资更加容易,如果第二支柱运作的比较成功的话,将会减少人们对第一支柱的依赖,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很多国家的第二支柱一般采用个人账户储蓄积累的筹资模式,如美国的雇主补充养老金计划,澳大利亚的职业养老金保障制度。这一支柱养老基金的运营管理市场化,一般由商业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金融机构运营管理基金。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将这一层次的养老保险计划列人商业养老保险的范畴。

3.第三支柱。主要是个人储蓄性养老计划,为那些想在老年得到更多收人及保险的人提供额外保护,一般由商业保险公司办理,个人自愿投保,政府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人们把钱存进养老金储蓄账户。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第三支柱主要是个人在人寿保险公司购买各种商业养老保险计划,并享有特定的政策支持,如美国、德国等国家都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

归纳起来,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保险体现社会公平,第二、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包括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和个人储蓄性养老计划,体现效率和个人的自我保障责任。这三大支柱有机的将社会公平与效率、政府与市场、社会保障责任和个人保障责任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养老保险的三大功能—收人再分配、储蓄和保险。收人再分配和储蓄的功能是分离的,保险功能则由这三大支柱共同提供(如下图所示)。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所带来公共养老金支付膨胀的背景下,尽管各国养老保险改革在内容和形式上尽不相同,但从总体土看基本思路大致相同:构建并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注重鼓励和发展商业养老保险。

二、中国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紧迫性

1.人口老龄化让我们“未富先老”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982年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所界定的人口老龄化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

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8 821万,占总人口比重为6.96% ; 200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已占全国人口的11%(见表1)。因此,中国已经进人了老龄化社会。

蔡舫等学者研究发现,发达国家是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进人老龄化社会,属于“先富后老”,而中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属于“未富先老”。

从表2可以看出,总的趋势表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虽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不同过程,各自具有本身的特点和规律,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它们的变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般规律表现为经济越发达,人口老龄化程度越严重。此外,在一些老年型人口的国家或地区,人均gni胡}高,如,日本、美国、法国等。但是人均gni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函数关系。在一些人均gni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并不一定高,如西亚一些国家,人均cm较高,但是人口结构上属于年轻型;而东欧一些国家或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但人均gni也并不高。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也属于“异常”范围,人均gni 1100美元左右,这是由于中国实行二十多年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转变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2.巨额的养老基金缺口

“未富先老”带给中国养老问题的挑战,还因为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同时发生而变得更加严重。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养老金筹集模式也由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转变,体制转轨造成了巨大的养老保险金缺口。同时,由于“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混账管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的现象比较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近8 001〕亿元,并将在未来的30年里以每年净增1 000亿元的速度持续扩大。

目前,尽管中国在建立“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但现行体系仍然是以现收现付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的单一支柱体系。根据国际经验,支撑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老保险需要三个条件: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有效率的税收体系和有效安全的基金管理和治理机制,而这些条件在中国不完全具备。所以,为维持养老保障体系正常运转而产生巨额的基金缺口就不可避免了。2005年5月,世界银行公布了一份关于中国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2001-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根据2007年相关数据测算,如果按照全国社会平均工资30%支付基础养老金,每年总需求为13 037.8亿元,占当年gdp的5.29%;按照各地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性支出的50%支付基础养老金,总需求为3 797亿元,占gdp的1.52%。此外,随着通货膨胀和消费价格指数的提高,养老金水平也必须相应提高以确保足够的实际购买力。

3.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发挥强大的补充作用

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只能是“广覆盖,低水平”,只能满足人们的基本保障需求,因而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以分流日益增长的老龄化人口所带来的养老压力。此外,随着基本养老保险金替代率不断下降,这也在客观上要求商业养老保险发挥越来越大的补充作用。据预测,三十年后中国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只能达到30%,这意味着退休前后的生活质量将产生巨大差异,而要弥补这样的差距,必然要靠商业养老保险来填补。同时,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则可以在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借助商业保险的社会互助机制,把养老保险覆盖到社会保险还没有覆盖到的农村和城镇人口,以扩大养老保障的覆盖面。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2.8亿城镇就业人口中,基本养老保险仅覆盖1.88亿人,参加农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仅占农村人口总数7.22 %,而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面势必将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

三、中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第二、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也逐步建立起来,但其发展仍然滞后。由于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偏高,不仅给企业增加了经济负担、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竞争力,还挤占了企业参加补充养老保险的缴费能力和空间;缴费率的偏高也意味着个人将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依赖性过高,从而降低了个人参加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据中国保监会统计,2006年中国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人为626亿元,占gdp比重不足0.5 %,人均保费不到50元,而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相关费用占gdp的10%以上,人均保费超过5 000美元。从国际比较看,中国2007年底人均长期商业寿险保单持有量为0.1件,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件的平均水平。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原会长王在2008年表示,中国人均商业养老保险保费大约是431元,仅为国际平均水平的1 /10,为美国的1/70。从中国整个养老保障体系来看,根据国家规划,商业养老保险应占到个人养老保险的10%~20%。而在养老保险成熟的国家中三支柱各占总养老金的比例是:基本养老保险约占养老金总数的30%,企业年金占比为30%,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计划,包括保险、基金、股票、银行储蓄、债券、房地产等,约占养老金总数的40%。在欧美国家,养老保险占欧美人寿保险收人已达60%以上。

从表3可以看出,中国寿险公司每年个人年金保费收人水平仅为美国的1/10左右,个人年金在所有年金保费收人中的占比也远低于美国的水平。不难看出,中国商业养老保险的作用还远未充分发挥出来,“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仅仅成为名义上的,作为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负担过重。因此,促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使其充分社会管理和保障职能,并不断完善中国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是现今最为关键的。

四、促进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几点建议

1.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从国际经验来看,工业化国家企业年金计划和储蓄性养老计划的迅速发展,与这些国家采取和实行程度不同的税收制度安排政策密切相关。如,美国政府为鼓励更多的人参与雇主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给予税收延迟优惠政策,其中以401(k)计划最具代表性。该计划因可以享受美国税法(internal revenue code)第401条k款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得名,它由私营基金管理公司、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设计建立,雇主可以免除部分税收,雇员也可以控制缴费金额并投资于资木市场获利,因此401(k)计划的参与率高达80%。此外,为鼓励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的发展,政府对个人开设退休账户也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当前,中国商业养老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外部税收政策的支持。税收政策依然是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尤其是企业年金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安排能够激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商业养老市场中来,也体现了政府在养老保障中的职能。目前,各国最流行的是“先免后征”的延迟税收制度,即允许雇主和雇员从他们的税前收人中扣除养老金缴费额,并减免养老金投资收益所得税,在养老金领取时征收个人所得税。这种制度安排在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进行了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期养老金储蓄在生命周期里收人再分配的真实性质。为了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及最大程度的保证商业养老保险市场化运作,中国税收政策安排可以富有弹性。此外,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初期给予更多的税收安排,以鼓励企业和个人缴费的积极性,尽可能扩大商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等到其逐渐发展成熟后,可以适当的降低税收优惠的幅度,更多是通过利用市场机制来调节。

2.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首先,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国际证监会组织( iosc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文件表明,高效率的证券法规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法律框架来支持。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相关的法律框架明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不能提供稳定、有效、规范的市场制度,如,至今尚未出台竞争法,对垄断行为的处理无法可依;对证券市场的争论解决体系,即公正和有效的司法体系的建设尚有很大缺陷等等。因此,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比如修改《公司法》,以促成真正股份制企业的建立并按股份制进行运作;完善《证券法》有关规定,理顺监管体制,赋予证监会、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明确的法律地位,各司其职;尽快出台竞争法等法律法规逐步完善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其次,发挥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作用。监管部门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在自身能力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抓住监管的主要对象及关键点,并且要有明确的监管目标和原则;重点保证信息的披露完整、及时和准确,这一点对证券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大力推进机构投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要求管理层依照监督思路国际化、监管理念法制化、监管手段市场化要求,以第三方的立场严厉查处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内幕交易、操纵股市等违法违规行为,将保护投资者利益,营造公平、公开、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为监管工作的重点,最大限度地维护市场的公平与效率。最后,改善资本市场的外部环境。股票的发行与上市必须回归市场,减少中国证券市场有的计划经济色彩,适时推进国有股、法人股以净资产为基础向流通股股东配售;以市场选择机制取代资产重组的行政选择机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使政企分开,让企业真正成为资产重组中的市场主体;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并规定上市公司退市的硬性标准,细化退市规则,从制度上消除行政干预退市的可能性。

3.健全商业养老保险的监管体系

第5篇:老龄化商机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业;养老机构;服务体系建设

人口老龄化激发了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并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生成与发展。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培育。本文通过对商洛养老服务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促进商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以此为该市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亿,占总人口的13.3%;预计2020年将达到2.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将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生活照顾等造成巨大压力。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在整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远远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需求与社会供给矛盾相当突出。

陕西省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09年老龄化程度(按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计算)达到12%。商洛的老龄化起步时间和达到老年型的时间均比全国、全省晚了4-5年,但发展速度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国进入老年型后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年递增3%,而商洛则为4%,这就是说,商洛仅用了6年时间就走完了全国、全省10年的老龄化历程。根据2009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市总人口243万,60岁以上老人30.59万,占总人口的12.59%,65岁以上老人20.45万,占总人口的8.42%。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推动了商洛养老服务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但同时也给商洛养老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推动商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当前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稳定、促进老年群体和谐相处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养老机构、老年照料服务、老年旅游、老年保健康复、老年文化体育事业等等。它既包括满足老年人的物资生活的需求,也包括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要求。这项产业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为目的,以开发老年消费市场为途径,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是集老年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二、理论基础

“代际伦理关系”理论,就是人类代与代之间伦理关系和伦理规范的总称,是社会伦理关系和伦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代社会的家庭养老职能正在逐渐被社会养老职能所取代,但在中国现代社会,有两个基本因素制约着这一过程,一是文化的因素,即传统孝道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道德观念;二是现实的因素,即社会经济条件使完全由社会来承担养老职能的能力十分有限。代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对我国的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

“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是以社会共同责任为理念基础,通过社会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社会化和服务队伍的社会化,实现福利对象的公众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原本由政府单方面承担的社会养老服务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养老需求,针对社会福利事业资金渠道单一、服务对象狭窄、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不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民政部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概念和设想,依靠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过去,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基本都可以在家庭内部得以实现,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不强烈且可以在家庭内、家族内就得到部分满足,但这三种需要往往是作为生理和安全需要的补充。家庭户均人数的减少,一代户比重上升与二代户比重下降同时发生等家庭结构小型化现象越来越常见,表明更多的老年人可能不再与其子女生活在一起。当老年人面临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健康状况欠佳、高龄老化和空巢家庭等问题时,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在小型化结构家庭中常常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更不必提其他更高层次的需要了。家庭照顾功能在弱化,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如果仍要维持原有水平或者提升至更高水平以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向家庭之外寻求更多的支持就成为必然。

三、商洛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商洛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逐步从单一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向为全社会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社区服务、医疗护理、精神慰籍等全方位服务的方向发展。

(1)养老服务机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87家,床位5663张,其中光荣院1家,床位12张;县级中心敬老院1家,床位320张;乡镇敬老院79家,床位5050张;五保集中供养点6处,床位281张。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基本建成尚未正式投入运营以及已立项筹建的养老机构12家,总床位2810张。其中:县级中心敬老院5家,床位数1600张;乡镇敬老院3家,床位450张;老年公寓4家,床位760张。到工程全部竣工时,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将达到8473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将达到26.6张。

(2)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初步启动。依托部分村、社区老年人协会,组织志愿者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如打扫室内卫生、拆洗被褥、洗衣、理发等简单服务。乡镇、街道办事处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已在部分县(区)建立。商南、商州正在个别重点乡镇和城市社区筹备建设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试点。全市社区服务的工作规范、服务标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探索。

(3)老年医疗保健逐步完善。全市已建成老年医院1家(市老干诊所),床位25张,商山老年公寓被陕西省确定为“爱心护理示范基地”,拥有护理床位50张。在市县中心医院、中医医院、农村区域医院设立有老年专科门诊、老年专科病房的4家,老年专用病床86张。全市有老年护理床位161张,占老年人总数的0.5‰。全市农村共有乡卫生院159家,卫生服务中心4家,标准化村卫生室1690家。依托基层卫生组织普遍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为其进行每年一次健康检查。

(4)老年文化丰富多彩。目前,全市共有老年人协会1078个,会员11.9万人;老年学校3所,在校人数740人;乡镇老年活动站、健身广场72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城镇社区和农村老年活动室633个,农家书屋1452个,配送出版物价值2904万元,平均每个书屋有图书1600册;配送音响、锣鼓乐器、演出服装等价值1900万元;在城镇和重点村活动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如商南县167个村(社区)中,已有100个建起了活动室,除省市投入外,县上累计投入150多万元为其配制了图书、音响、钟鼓乐器、服装和健身器材,并统一制作了标志牌和规章制度牌。

四、商洛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商洛养老服务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商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养老服务仍然处在一个相对较落后的水平,根本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养老服务需求。

1.养老机构需求。希望能多建立一些养老机构,同时降低养老院收费标准,增加养老床位,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

2.医疗卫生需求。希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各社区、各村都建立医疗点,方便老年人治病;适当减免老年人医疗费用;经常举办健康讲座。

3.养老金需求。希望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现在领取的养老金无法满足养老需求。

4.精神生活需求。希望开办老年大学,老年人艺术中心,定期举办文娱活动,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陕西省商洛市的一些敬老院进行实地调研,从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机构发展两个角度考虑,从中发现以下问题:

1.养老服务资源紧缺,供求失衡。从数量上看,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有104家,床位5007张,收养4682人,集中收养床位数仅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5%。其中商南县有五保对象2504人,现有11所乡村敬老院,集中供养院民222人,集中供养率仅有8.9%。养老服务资源紧缺,供求关系不平衡,是制约商洛养老服务业做大做强的首要原因。

2.部分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尽管商洛市下发的重要文件都提到了要重视和发展养老服务业,但很多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缺乏具体配套的政策。即使在已出台的相关政策上,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部门利益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落实难的问题。例如,在养老服务机构享受水、电等优惠政策时,自来水和电力企业的效益谁来保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不配套。这种不配套会制约相关政策的落实,导致水电等相关部门的优惠打折扣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3.服务人员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好、热情高的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关键。目前,商洛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和志愿者队伍严重缺乏,现有服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难以满足开展养老服务的要求。

4.群众接受程度低,养老服务配套设施落后。受传统的养老模式影响,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专业养老机构,对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存在一些偏见。养老服务配套设施落后主要体现在老年人看病难,养老机构没有匹配比较专业的医疗机构,给老年人看病带来很多不便。

五、商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1.三个“结合”

(1)生活照料与心理慰藉相结合。发展养老产业不能仅局限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上,更要注重为老年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

(2)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府应制定合适的政策、法律和规划,充分发挥综合引导的职能与作用,为养老服务业的参与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养老产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产业,尤其是服务类别的行业,比如精神安慰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等等,必须始终坚持为老年入服务为宗旨,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但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方针,决不能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

2.加强养老机构建设

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一批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康复的老年公寓和养老院。市级和各县区要各建成一处代养能力达百人以上的示范型养老服务中心,并带动社会力量创办各种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等代养服务机构,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发展。

3.政府的引导与扶持

养老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它是一项全社会范围内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和政府起主导作用。建立养老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养老产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商洛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文件,让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章可循。老龄部门要编制养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规范》等,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

4.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引导资金筹集多元化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发展养老服务业经费投入机制,市财政、县区财政制定老龄事业专项经费预算标准,分别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视财力情况逐年增加。市、县区发行的福利公益金要按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金融部门应增加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下转第57页)(上接第54页)利率优惠。发展多元投资主体,改变政府投资模式为政府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模式,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兴建养老服务机构,实行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形成合理的投资收益机制。寻求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团体的社会捐助,使养老服务得到充分的财力支持。

六、结论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更离不开民间的广泛参与,只有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妥善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建国.榆林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87).

[2]市、区统筹巧规划 社区服务人人夸――榆林市和榆阳区统筹规划养老事业,开创社区助老服务新途径[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84).

[3]方世信,张兴国.对民办养老机构应当进一步优惠政策优化环境[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86).

[4]宝鸡市渭滨区老年学学会农村调查组,冯玉良.农村经济大发展 老年人越活越幸福――宝鸡市渭滨区马营镇农村养老情况调查[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84).

第6篇:老龄化商机范文

关键词:中国;老龄化社会;机遇

中图分类号:C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90-2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已经不是新鲜话题。根据联合国颁布的标准,中国已经毫无异议的跑步进入了这个行列。

人口老龄化问题之所以在最近几年备受关注,原因在于人们担忧中国经济会被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拖慢了增长速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社会的养老负担,不利于个体家庭的物质资本积累;(2)教育投资率下降,资源过多地向老年一代转移,人力资本积累受到影响;(3)老龄化将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整体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投入不足,从而致使经济增长潜力变小;(4)社会负担加重还将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水平降低。

事实上,中国社会处于转型阶段,还没能做好相应的社会准备,这也加剧了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社会现象频生,老年人遭遇欺诈,城市空巢老人比率增加,养生保健品肆虐等诸多问题随之而来。实在是“穷国患上了富国才有的人口病”,就目前的国家经济能力,要满足这样庞大的老人群体的需要是力不从心的。

据人口经济学家分析,世界通行的养老产业,按照社会功能分类,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老年服务业。不管是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养老服务是目前老年行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第二,老年产品制造业。包括机械、器具、用品和视频的制造和销售,都是众多企业分相进军的行业。

第三,老年房地产业。包括老年公寓、退休者居住小区和健康设施等。

第四,老年金融保险业。包括老年人资产的管理和运用,各种老年险种。

第五,老年休闲文化服务业。其中,老年旅游和老年婚恋发展较为成熟。

很多国家在养老产业发展上,已经有了经验积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就将养老问题纳入社区。让老年人加入到社区照顾的模式中,包括:生活照料、物质支援。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还计划构建一种全智能化老年公寓。通过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将电子芯片装置安装在地板和家电中,从而实现远程监控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

日本建立了良好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以此为基础日本的老龄人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在日本,具有无障碍设施的住宅产品、具有看护性质的住宅产品、与家人共同生活的住宅产品很受老年人欢迎。这与其他有出租、出售性质的住宅混合设计在一个生活区里,更能突出老年人住宅的自助自理性。

自助养老社区是目前丹麦最流行的养老方式。在社区里,老年人可以尽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可以约着自己的老朋友,或者志趣相同的朋友住在一起,一起运动、聚餐、聊天,共同建设他们自己的家园。这种独立住宿空间,共同生活空间,个性化配套设施,都是老人们梦寐以求的,住在这里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还可以得到共同租用的特别护理服务,而且价格也不过是每月1000欧元。

始建于1960年的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太阳城,原本只是建些住宅供美国寒带一些农民在冬季农闲时到这里度假,结果来此度假的基本是老年人。太阳城的建筑规划完全按照老年人的需求建造,无障碍步行道、防滑坡道、低按键、高插座的设置,低层建筑成为社区的主流住宅。在社区内,空间导向性被强调,并且强调了方位感、交通安全性、道路可达性,对于人车分流做了严格区分。还采用CCRC精细化服务,满足老人在不同生理年龄阶段,对居住和配套服务的不同要求,老人不需要搬家就可以在社区中安享晚年。

老年如何养老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并非单个家庭的矛盾,我们可以发动社会的力量,例如,有的国家就有“储存时间”的养老机制,发动年轻人去照顾社会上的老人,等自己老了,同样可以享受对等时间的照顾。甚至有时,老人之间可以照顾老人,因为并不是所有老人都不能自理,就看社会如何调动这些力量。

我国政府机构是养老市场上的最大运营商,但随着政府要于2015年末将机构养老床位供应增至600万的这一目标提出,近年来,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私营机构参与其中。可是,由于政府对提供中档设施的养老机构缺乏支持,运营商还未能成功地发展出一套针对大众市场的商业模式。同时,在业务和营运方面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其中包括市场的接受程度和负担能力、资金和受训人员的匮乏,以及难以将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进中国市场。

尽管困难重重,但由于中国人口老化加剧,以及高层政策的配合下,确保了养老机构的长期稳定需求,故很多投资者和国外运营商对中国的养老市场深感兴趣。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有更多在规模、设计、经营模式和地理位置上更精准、更成熟的老年住宅项目推出中国市场,并最终成功地把这个银发产业变为金色商机。

在国际上,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独特的老年住宅模式,政府对老年住宅产业的支持形式各有不同,但支持针对各个方面,包括实施详细的管理规则,规定老年护理设施应怎样为老年住户提供对应和合适的服务及设施。同时,还有认证计划,定期对各个机构的表现进行评级,没有通过评级的,很难吸引到住户。相反,中国针对老年护理的许可申请,只制定了非常基本的要求,并且尚未推行有系统的认证,从而导致目前运营商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但是,政府和行业必须首先为老年住宅建立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才能让这一产业在中国大陆成功崛起。

现有大多数的福利型护老院只能是满足基本的老年人的需要。同时,这些现有的护老院也存在很多管理问题,其中包括设施陈旧、床位不足、护理人员缺乏等。而且很多老年人不能入住护老院还有一些社会的负面的信息,更有人认为将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行为。

我国现阶段高级老年住宅项目进行缓慢,其中原因众多:政策支持欠缺、管理不健全、缺乏开发经验和开发商、投资商进入市场准入资格过高等因素。应对此种局面,政府应在整体规划进程中将老年住宅项目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同时,给予老年住宅开发商政策支持,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土地,建立一套服务准则从而规范私营护理服务。

第7篇:老龄化商机范文

关键字:银发产业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市场广阔

正文: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4亿,并正以每年3%的速度急剧增长。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购买能力总和也相当可观。目前我国老龄产业每年市场潜在消费能力高达3000亿元。“银发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城市老人中有42.8%的人拥有存款。目前每年老年人的离退休金、再就业收入、亲朋好友的资助可达3000亿元至4000亿元,这将使老年市场成为未来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消费市场之一。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收入将呈不断增长之势。有关专家预测,仅退休金一项到2010年就将增加到8383亿元,2020年为28145亿元,2030年为73219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项怀诚表示,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相当于现在欧盟15国的人口总和;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

根据中国国家老龄委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老年人用品市场的需求量为4000亿元(每年仅老年人的服饰穿着消费潜力至少也有1000亿元),到2010年将达到10万亿元,而现阶段全国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离市场需求差距很大。

近几年来,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也引起了各有关方面的关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本公表示,200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4.37亿,之后将一直维持在三四亿的规模。到2100年总量仍高达3.18亿,占总人口的31.09%,“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我国现在虽然还处于劳动力黄金时期,但60岁以上人口超过14%,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按照国际社会标准,已经跨进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而去年5月,世界银行公布了一份关于中国未来养老金收支缺口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2001年到2075年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此外,许多学者也认为,老龄化问题将从多方面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

老龄化社会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但是从某些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也会给我们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其中最大的机遇就是老年人群消费所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在一些发达国家,老年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银发产业”也成为市场的宠儿,有人认为“人类在18世纪发现了儿童,19世纪发现了妇女,20世纪发现了老人”。我国的“银发产业”也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有专家甚至指出,“银发产业”将与汽车、房地产等产业共同构成21世纪“最赚钱的十大行业”。

虽然“银发”市场有潜力,但市场大不等于回报高,商家自然不会忽视行业的风险。除了回收期长的问题外,投资老年市场也要考虑到竞争,从环境竞争到服务竞争,再到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如发展中国家的老年公寓要达到完全成熟,还有一些特殊的问题要解决。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和养老金制度也相对不如发达国家成熟,因此发展中国家老年服务市场的风险大于老年商品市场。但发展中国家可以面向国际市场,如为欧美国家提供家政和护理人员服务等。

目前,我国“银发产业”受到的最大制约就是老年人消费能力较弱。因为我国农村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是靠子女赡养,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消费自由。对于现阶段的城市老年人来说,工作时期处于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的阶段,没有充裕的积蓄,基本上是依靠退休金维持生活,而目前我国的退休金标准偏低,在大部分地区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因此消费能力有限。可是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老年人的退休金也将不断增加,老年人的经济实力和消费能力将显著增强。预测表明,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的退休金总额将达到8383亿元;到2020年时将达到28145亿元;到2030年,将增加到73219亿元。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储蓄额也会不断增加,例如日本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而储蓄存款额却占其储蓄总量的55%。

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大多经历过历史上的困难时期,生活十分节俭,不愿意在生活必需品之外消费。而随着新一代人口的老龄化,他们的独立消费能力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不再固守“能吃饱穿暖就行”的消费观念,愿意为自己的健康和娱乐支出更多的费用,老年市场的服饰、保健、娱乐、休闲产品需求量也将随之不断增大。

应该看到,老年人的消费品位将不断提高。现在社会较高收入的中年群体具有与上一代不同的消费特点,他们的消费更追求生活品位和质量,汽车、旅游、住宅、健身等市场的发展主要依靠他们在支撑。随着这部分人群的逐步老龄化,将整体提高中国老年人的消费品位,提升“银发产业”内各类产品和服务的档次,也必将推动“银发产业”的迅速发展。

当然,“银发产业”不应当仅仅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项产业,也应当发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保障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社会功能。特别是对于其中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却难以盈利和吸引投资的行业,政府应当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的进入,借助产业发展缓解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老年人生活方式的进步,中国对智能化、人性化、对象化的涉老产品和服务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开发一些适应“银发族”的事业,是大有前景的。当前,可开发的有8种产业。

一、老年人自费安养机构。市场化、现代化、城市化促使家庭功能缩小,老年人的家庭照顾发生困难。老年人的经济情况较以前为佳,老年人自费的安养机构,已成为老年人的新宠。

二、中老年人百货公司。当前老人购买自己生活及医疗用品,总是要跑上好几家商店,市面上很需要一些老人专用购物中心,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衣、食、住、行、乐、医疗保健等器材与用品,这些东西需要一些特殊材料设计与制作,为符合中、老年人身心之需要。

三、老年人疗养机构(康复机构)。针对瘫痪、卧床及其他慢性病者的需要,兴建合乎现代化设施、小型疗养设施(康复设施),也是目前老年人社会的需要。这类机构需要医师、护士、服务人员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提供生活、医疗、护理及社区服务,养生、送葬均需俱全。

四、中老年餐厅。由于老年人一般味觉不好,对饮食品味与消化均不如青年,中老年的食物配方均需针对其生理配方有所调整,如能针对这些因素提供餐饮服务,想必会受到“银发族”的喜爱。

五、中老年服务机构。如中老年人咨询顾问公司、健康及康复中心、交友服务、文娱康乐及旅游服务、职业训练及再就业服务。

六、老人专用辅助器材产业。例如,老人专用床、浴缸、淋浴器、马桶、尿壶、保温电瓶、书桌、电话、电动轮椅、按摩器材等等。

七、金融、保险服务业。退休之后,完全依赖退休金养老,日子可能会过得较清苦,不如在中年时期买一些终身保险单,等老年后可定期领到一些保险金额补贴老年生活的不足。保险公司可开展多项保险业务,如医疗、意外伤亡以及老年投资、资产管理、生活融资等等。

八、社区居家老年人服务公司。此类公司所提供的为老人服务,正迎合老人家庭中子女上学、上班人手不足情况的需求,一般来说如老人生活上所需的清洁、淋浴、购物、煮炊、医药、护送看病、读书(读报)、写信、聊天等等的家事服务,以及卧病者(老年人)的护理和紧急事件的处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只能说是刚刚起步。目前我国老龄商品主要以老年保健营养品为主,其他老年人专用品开发得很少。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老年人用品市场的开发。厂商为了迎合老年人的需要,千方百计发展老龄商品和服务市场,从药品到宠物食品、家居防盗安全系统、适合老年人假牙咀嚼的口香糖、自动配药服药定时器等都很受老年人的青睐。

老龄产业能否真正发展起来,取决于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因此专家认为,提高老年人的保障水平和收入水平至关重要,贫困不会有老龄产业的发展。国家通过政策调整,增加老年人福利,提高老年人养老保障水平,是发展老龄产业的消费基础。

据了解,目前我国一些保险公司盯上了养老保险这一商机,开发了多种适合老年人的保险品种。在北京召开的“2005年中国金融形势预测、分析与展望专家年会”上,瑞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裁曾冬漉认为,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引导国人在年青时即要着手有节奏地储蓄投资,以保障自身晚年的财富安享,从而协助国家政府建立健全的个人经济保障体系。

曾冬漉认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着严重的“421”家庭问题(即一对夫妇要承担赡养四位老人、一个孩子的家庭负担问题),解决方案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地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另一方面,国内保险企业也要开展互的活动,提供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长寿社会的保险化生存”解决方案。曾冬漉认为,“保险企业有责任和义务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保障、投资产品,但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则是要强化人们对‘长期储蓄投资’观念和意义的理解。”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如何解决中国“未富先老”的问题,保证中国未来长寿社会的和谐发展,商业保险尤其是那些倡导长期理财观念的保障和投资的保险产品,无疑将承担着一定的历史使命。据了解,瑞泰人寿自2004年1月成立以来,就一直倡导建立个人经济保障体系的长期理财观念,而瑞泰的外资方——瑞典斯堪的亚保险集团在全球所倡导的“长期储蓄投资”的理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帮助人们建立起自己的个人经济保障体系一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的老龄产业目前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对商家有诱惑力的消费市场,而且老龄产业是面对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的,某些方面带有社会福利的性质。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在初期阶段,国家和政府应制定一些优惠扶持政策,促进老龄产业的发展。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包括市场准入制度、业务范围约定、对口管理方面等内部统一的行业评估标准。

有关专家提出,今后不仅要加大老龄产品和服务的宣传力度,而且要扩大老龄产品和服务的宣传范围,积极引导老年人更新消费观念,不断扩大老年消费市场在总市场的份额。此外,引入市场机制,才能进一步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比如老年家政和护理服务、老年用品、老年公寓建设等都是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朝阳产业。

参考:

第8篇:老龄化商机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少子化;养老保险;广东市场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0088

1我国老龄化与少子化现象的形成与现状

我国于20世纪70 年代末制定的人口政策经过 30 多年的严格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不是人口总量的迅猛增长,而是低生育率导致的适龄劳动力不足,以及逐步显现的“老龄化”与“少子化”等问题。我国人口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峰值,自从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推行后,出现了出生人口不断减少、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的情况,少子化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使我国人口数量不断趋于减少,也加速了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人口年龄结构将严重不合理,呈倒金字塔形,导致人口比例的失衡和人口质量的整体下降。

2少子化、老龄化问题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的形成给我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首先,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制执行下所产生的少子化直接导致我国人口不断减少。当未来进入严重的少子化社会后,人口均衡将难以恢复,人口衰退也将不可避免。其次,少子化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后劲乏力,势必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最后,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保险负担本已沉重。因此我国现有的政府推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地区必将受到来自老年人养老问题的严重挑战。

3广东省某地区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

在笔者进行调研的某村,通过走访村部,查看相关村志和本村现有的人口资料等文献,结合与村民、学校相关负责人的访谈,笔者了解到,某村现有住户156户,户籍人口约有571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占到13%,而0~14岁的少年儿童共有113人,约占19%,因此,根据对某村的调查发现,该村老龄化与少子化现象均比较突出。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该村中青年,无论男女,外出打工现象盛行,绝大部分中青年男女均会选择外出务工,以赚钱养家。那么该村中的养老和育子责任如何保障?笔者针对广东省某地区农村的老年人希望选择的养老方式进行了调查(见下图),其中希望依靠子女养老的老年人有 39%,打算依靠自身养老的老年人有 21%,打算依赖政府救济养老的老年人口有 10%,打算依靠养老保险的政策措施养老的老年人有 27%,还有 3%的老年人甚至对自己将来依靠什么方式来养老还很迷茫。在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下,大多数老年人都考虑过将来的养老情况,但是在农村老年人群体中将养老寄希望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比重不到28%,而希望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养老的老年人有72%,这也反映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还不完善,农村老年人也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对我国养老保险的作用缺乏足够的信心。各地虽然都将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保险作为保险公司社会保险制度市场扩大覆盖面的主要对象,但在这个庞大的近两亿人的群体中,老年人参保率依然偏低,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拥有养老保险的不会超过3000 万人。

4存在问题的分析

41教育受限,老年人对于商业性社会保险的意识低

在农村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w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的问题,小学毕业甚至文盲等情况较多存在。这一代老龄群体对于社会养老保险认识度低,且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观念深居其心。

42子女外出打工,过度满足农村老人的物质需求

随着子女进城务工,收入的持续增加提高了农民家庭生活水平,也因此,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农民生活得到较为可观的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生活资料得以不断地丰富。

43经济收入低的不舍心态

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群体一辈子受苦受穷的经历,使得他们对于所获收入的钱财比较珍视,舍不得花费每一分钱,哪怕是他们自己生病,都延续着以往的小病熬、大病扛的心态,对于养老未知风险的预防的金钱花费,他们就更不能接受了。

44商业养老保险难以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

由于中国保险业的快速恢复和发展是在城市,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忽视了农村养老市场的保险需求,简单地把在城市销售的养老保险产品直接运用到农村市场,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要,而且保费相对较高,大多数农民无力承受。

5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的对策分析

51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参保意识

为了加强老年人群体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信任,我们必须加强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使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体对商业养老保险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为他们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建立信心,之所以许多农村地区没有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人们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不了解。另外,针对更新农村老年人的传统观念而言,他们认为依靠子女养老才是最稳妥的养老方式。但在老龄化和少子化形势严峻的今天,要加强农村老年人对于社会新形势的认识,加强农村地区信息更新和传播的速度,强化商业养老保险的概念,增加农村地区老年人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意识,更新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化老年人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认识并鼓励购买的消费行为。

52鼓励发展商业保险

随着城镇化建设,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也不断上升,得到较大的改善,普通的社会养老保险提供的生活保障是农村地区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对保险失去信心的原因之一。所以要充分把握这个有利的机会来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来满足农村养老保险需求。为此,政府也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积极鼓励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积极开拓发展农村市场,建立和完善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李俊华,刘均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探析[J].甘肃农业,2016(3):60

[2]朱勇少子老龄化背景下的我国机构养老问题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第9篇:老龄化商机范文

【关键词】和谐社会 老龄化 养老地产 九宫格

一、我国老龄化社会概况

据《多种文字人口学辞典》(联合国人口委员会人口学辞典编写委员会)的定义, “当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比例增大时,我们称之为老龄化。”根据联合国1956年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社会含义》对老龄化的划分可知:当一个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及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及以上时,可以说这个地区已步入老年型社会。

我国于2000年年底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而根据我国2010年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可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说明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就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状况而言,根据中国老龄化办公室的统计数据及预测可知,中国老龄人口发展趋势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2-2000年,成年型社会过渡成老年型社会;第二阶段,2001-2020年,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2.4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6.6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10.85%);第三阶段,2021-2050年,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并达峰值(在2049年左右达到峰值,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达34%);第四阶段,2051-2100年,老年化程度趋于平稳(老年人口始终维持在30%左右的比例,并将会一直持续到21世纪末期)。伴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在整体国民经济和养老体制发展较为完善时进入老龄化社会而言,中国所面临的却是“未富先老”的尴尬局面。

二、国内外养老地产发展现状

1.国外养老地产发展现状

关于老年地产的定义,笔者比较认同陆秋虹和邓用林的观点:“养老地产是指在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由房地产开发商或相关机构推出的适合老年人居住、符合老年人心理及生理特点的,并能够满足老年人社会活动需求,为老年人的健康提供帮助且具有无障碍设施保障的老年人居住产品”。

欧美等部分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而随着老龄化时代所催生的养老地产行业发育成熟,逐步成为一个具有规范性、社会性和普遍性的老龄产业。如: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步入老龄化社会,用立法的形式,从国家层面在法律上、经济上保障并促进养老地产的发展;英国自20世纪2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住宅问题成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确立并完善“老年居住建筑分类标准”,按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日本作为目前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结构相对完善、种类比较齐全的老年人住房体系,既强调老年服务的专业化,又注重满足老年人的精神追求,在居家养老模式和经营模式等方面有较成熟的体系。

总体上看,国外发达国家老年地产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发育成熟,主要特征表现在具有市场规模、社会功能、从业人员水平专业化、生产技能以及技术装备先进等方面,并且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生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2.国内养老地产发展现状

国务院2011年12月份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指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起与老龄进程相适应、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在政策扶持方面,将老龄产业纳入国家扶持目录,制定引导老龄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龄产业,积极鼓励、引导和规范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参与老龄产业的发展。

自世纪之交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楼市略显疲软,养老地产成为朝阳产业,越来越多的地产商相继进入。但是,由于体制和企业开发经验尚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足够健全的养老地产开发体系。因此,在分析国内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的案例时,很有必要进行一些相应的总结归纳,对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处理和分析,以便早日寻出一套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养老地产服务链。

在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温州模式”和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温州模式”就是以政府为力量主导、举办单位多元化、资金筹集多样化、城乡一体化的养老机构模式,它的优势在于政府作为主导作用,在老年机构兴办过程中发挥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在资金、场地、税费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吸引私有企业进入。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是一个以老年人为主、适合各种家庭类型、具有全方位服务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整体建筑体现了全龄关怀的设计理念,同时在社区的功能设计上突出了老年人为主题的设计风格,满足老年人居住的无障碍设施保障,配套服务设施较充足。

因此,反观国内老年地产项目建设的发展现状,相比较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而言,发展相对落后很多,模式较为单一,没有形成相应的模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昭示着这个朝阳产业的潜在商业价值;所以,在现有和谐社会背景下,探索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养老地产开发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三、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瓶颈制约因素分析

1.从政府层面看,缺乏宽松的政策环境及必要的政策支持。现有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具体表现在:没有出台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以此来引导市场正常发展;政府干预过多,影响了民营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的积极性;对于土地出让金及相关税收优惠没有实际落实,仅仅是项目水电费按民用价格收取;其次,对于造价相对高于普通房地产项目的50%至100%的老年地产项目来说,前期的资金筹集存在较大困难,政府对于该类福利性事业没有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2.从企业层面看,开发商对养老地产项目的开发经验不足。模式单一,开发规模相对较小,影响项目整体功能发挥。国内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大多是开发商参照国外模式进行照搬建设,模式单一,没有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相应的问题;其次,开发商由于趋利性进入该行业,事先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再者,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自身资产不足,筹集资金困难,无法开发建设规模较大的养老地产项目,影响项目整体功能的发挥。另外,已开发的养老地产项目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知识结构不合理,老年人服务人员有待培训。

3.从项目层面看,养老地产项目本身存在较大的开发难度。一方面,养老地产是带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另一方面,又是商业项目,需要为投资者带来投资效益回报。由于老年住宅需100%无障碍化建设,养老地产项目造价偏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低,导致投资者采取消极和观望的态度。另外,老年人收入普遍偏低,而建成后相关的服务成本也无法降低。

4.从市场层面看,现有市场经济机制运行不够完善和规范。没有给养老地产提供一个较好的市场环境,缺乏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养老相关产业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链。

5.从消费层面看,消费群体在认知和消费能力上存在差异。消费群体存在地域性和差异性,老年人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社会对此类消费的关注度还不够,且社会上还没有形成对老年地产的统一认知。

四、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养老地产发展建议设想

1.和谐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内在诉求解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体表现在: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这都与和谐分不开。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接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和谐社会理想,建设各阶层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和谐社会背景,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表现在人自身的和谐,即人自身内部的协调,具体表现在身心健康方面,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只有在保证了人自身和谐的基础下,才能开展与外界环境的相关活动,以满足人自身的内在需求。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自身和谐和与外界环境的诉求关系,包括学习、使用、认知、创新等方面。

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充分考虑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对外部的诉求关系,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对于开发老年地产项目的意义在于:开发商在开发建设养老地产项目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本着以服务老年人的需求为宗旨,开发设计出符合和谐社会背景为前提的老年地产项目。

2.我国养老地产发展建议

针对我国老年人口众多及增长迅速的特点,通过借鉴上述国外成熟养老地产的开发经验,汲取国内养老地产的失败教训,基于老年地产项目开发的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剖析,笔者从以下三个角度对养老地产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1)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和相关行业标准。对相关优惠政策进行落实,鼓励民营企业进军养老地产行业,对企业在开发养老地产项目的过程中进行监督,避免出现“挂羊头,买狗肉”项目。政府在养老地产项目开发方面要起到引导作用,对于有利于民生的工程,在项目开发时对选址、土地出让金、相关税费等方面要给与必要的支持;同时,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要及时帮助解决。

(2)开发老年地产项目时,要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当地老年人的分布结构和趋势。开发商在进行老年地产项目开发时,要注重自身团队的综合能力,包括项目设计人性化、服务团队专业化、配套设施完善化、服务管理有序化。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注意利用闲置资产,盘活不良资产;注重开发经营模式的创新,形成一套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开发管理模式。

(3)金融行业加快开发出适用于养老地产行业的金融产品。养老地产较于一般地产项目而言,存在造价更高、回报周期更长、回报率更低等特点,所以,对于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养老地产金融支撑体系的市场而言,普通民营企业更难直接进入该行业并推动发展。

3.“九宫格”项目设想

之所以将该设想项目称之为“九宫格”,是因为该设想将一个普通的养老地产项目分为九个部分,即分为普通住宅Ⅰ区、普通住宅Ⅱ区、普通住宅Ⅲ区、老年住宅Ⅰ区、老年住宅Ⅱ区、老年住宅Ⅲ区、医疗保健区、商业学习区、休闲生活区等九部分。并且,该项目的选址需满足距离最近的大医院10公里以内,以满足紧急情况的发生:

(1)普通住宅Ⅰ区:该住宅区为一般性住宅建筑,无需设计无障碍设施,可减少单位造价成本。该住宅区主要提供给家中无老人,或者家庭成员趋于中年型,身体较为健壮,行动尚且方便,尤其是一些在城市上班的年轻夫妻和只需抚养子女的家庭。

(2)普通住宅Ⅱ区:该住宅区为居家养老型建筑,主要提供给老年人由于习惯居家生活或者子女不愿和父母分开住并且有时间照顾老人的家庭,无障碍设施100%覆盖。该类户型设计主要是满足一些传统的居家养老家庭,且每户都会对相应的房间进行无障碍化设计,满足老人居住需求;一楼可配置相关的服务中心,用于满足部分老人的需要。

(3)普通住宅Ⅲ区:该住宅区为有父母不同住类建筑,主要满足一些不愿和子女一起生活或者子女没有时间对老人进行照料的家庭。该住宅区只需在相关过道上进行无障碍化设施覆盖,即可以减轻建造成本,又可以使这些老人不定时的回家团聚。

(4)老年住宅Ⅰ区:该住宅区为老人生活完全自理型建筑,无障碍设施100%覆盖,主要满足一些生活尚能独立,喜欢和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

(5)老年住宅Ⅱ区:该住宅区为老人生活半自理型建筑,无障碍设施100%覆盖,并且多为底层建筑,满足那些子女没有时间照顾的老人,每两个老人至少配备一个专业护理人员。

(6)老年住宅Ⅲ区:该住宅区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型建筑,无障碍设施100%覆盖,每个老人都必须有一名专业的护理人员24小时看护。

(7)医疗保健区:该住宅区主要为社区医院和健身场所,有开发商自带的物业公司聘请的专业医护人员,有相关的老年健身器材和场地。

(8)商业学习区:该住宅区主要分为超市、银行、幼儿园、邮政、商铺和老年人学习中心。

(9)休闲生活区:供社区居民进行休闲娱乐的场所,例如广场等。

在项目的经营管理上,应该注重后期的持续经营;在销售方面,前三个部分根据实际造价情况进行出售,发放完全产权证;对于老年人居住部分,不出售产权,以租赁为主,费用按月支付,社区的医疗设施服务对老年人实施优惠报价。另外,该项目在开发过程中遵循规模化、标准化和合法化建设要求,即满足一次性入住大批各种老年人;销售方式人性化,依据不同老年人家庭情况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出让模式,旨在满足大部分人需求。

【参考文献】

[1]麻凤利.中国老年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6.

[2]孙陆军.中国涉老政策文件汇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1.

[3]台恩普.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