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龄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老龄创建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老龄创建工作计划

第1篇:老龄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2011年,我市老龄工作在省老龄办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按照站在新起点,采取新举措,实现新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创新老龄工作理念为统领,以实施“银龄工程”为重点,以开展基层老龄工作促进年活动为抓手,以改善和提升老年民生为落脚点,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老龄工作实现了新跨越、新发展,去年被省老龄办评为全省老龄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银龄安康工程先进单位。

一、2011年老龄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党委政府更加重视,老龄工作环境越来越好。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全面规划了我市老龄事业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政策体系。为将《意见》精神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两办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实施意见重点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将所涉及的惠老内容全部进行了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单位,分别在电台、电视台、报社、《调研》等主流媒体予以播发刊登,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市政府在连续三年将老龄工作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同时,3月31日,第6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又听取了老龄工作情况汇报。市人大已连续三年对老龄工作进行视察和调研。5月8-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一行28人到我市就《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对我市创新老龄工作,构建大老龄工作格局,强力推进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老龄事业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春节、老人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市、区、镇各级党政领导在百忙之中都亲自走访慰问老党员、老模范和高龄老人,给他们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据统计,去年各级主要领导参加老龄活动达120多人次,创历史之最。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老龄工作的重视支持,对进一步动员引导各级各部门更加重视老龄工作,推动老龄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城乡统筹,养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在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去年7月份,又将处在新农保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间的近8万名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也纳入了政府养老保障范畴,至此,全市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2011年,全市15.17万60岁以上农村居民每月领取55元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达到每月1527元,居全省前列。二是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府补助标准,由人均100元提高到200元,增加财政支付7000多万元,而且有28000名老年人获减免个人参合费近40万元。三是完善新型农村五保供养机制。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2800元、1400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5%以上。

(三)多措并举,推动“银龄工程”健康发展。一是全力推进“银龄安居工程”。为了推动村建老年公寓的顺利实施,在与市规划局、国土局、建委联合下发建设老年公寓的基础上,市政府已连续三年将规划建设社区老年公寓纳入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和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同时,紧紧抓住实施“两新”工程的历史性机遇,细化目标,分解任务,特别是通过采取召开督导会,情况通报等形式,加强指导,强化协调,搞好调度,使社区老年公寓建设进入了高标准、快速推进的新时期。去年计划完成20处,实际完成23处,超额15%完成目标任务,共有2100多名老年人免费入住。截止目前,全市已累计投资3.26亿元建设村居老年公寓112处,有22000名老年人免费入住,为实现居家养老社会化、社会养老居家化找到了一条新路。二是大力实施“银龄安康工程”。银龄安康工程是按市场化理念为老年人开办的一项惠老工程,在认真总结前两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在增量扩面上下功夫,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力做好银龄安康工作。一是与市直机关工委第二次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城乡牵手共建中实施银龄安康工程的意见》,采取共建单位投入、发动机关党员干部奉献爱心等方式,积极为共建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购买保险。二是与市保险公司修订奖励办法,明确了乡镇级的奖励标准。三是加大了对各区实施“银龄安康工程”的调度督查力度,推动了工作的开展。莱城区政府高度重视,分管区长亲自进行督导,区政府办公室对各乡镇完成情况实行季通报制度,调动了各乡镇工作的积极性,投保率比上年增长73%;钢城区采取集中突击的办法,深入一线进行督导,确保了任务的完成;高新区、雪野旅游区、泰钢工业园采取发动机关公职人员献爱心和企业捐助等方式为老年人购买保险,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去年全市完成投保费、投保额分别较前年增长了64%和67%。

(四)重心下移,不断夯实老龄工作基础。基层老龄组织规范化建设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村居老龄工作做好了,老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才有坚实的基础,对此,我们将2011年确定为基层老龄工作促进年。一是开展“示范村居创建”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基层老龄工作示范村居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把示范村创建纳入城乡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时,坚持重点培育,对确定的创建村居进行重点培育,促其完善提高。对符合标准的11个村居(社区)颁发了“市老龄工作示范村居”荣誉奖牌,从而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实施维权活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意见》,在镇以上机构设立了24个老年人法律援助接待站,配备专(兼)职法律援助工作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去年共为120名老年人提供了法律援助,减免费24万元。三是基层老年优待工作得到了加强,城乡低保、失地老年人补贴、计生家庭扶助金等各项优待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实,同时,加大推动集体养老补贴制度的实施,目前,全市已有250个行政村实行集体养老补贴制度,享受养老补贴的老年人达4.6万人,每年发放补贴金1800多万元,初步构建起了市、区、镇、村四级养老保障体系。

(五)实施品牌活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一是帮扶活动品牌。在机关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城乡牵手共建结对帮扶”活动,近万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结“穷亲”、送温暖。据统计,仅此一项为老年人送去慰问金和生活用品的价值达280万元,不仅让老年人得到了实惠,更主要的是弘扬了扶老济困的传统美德。二是爱心志愿服务品牌。去年先后组织开展了“青春辉映夕阳红”、“红领巾为老年人送温暖”、“空巢老人爱心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3月份举行了“爱心敬老院”项目启动仪式,由爱心企业自愿结对服务一个养老服务机构,签订爱心服务协议,开启并建立起了我市敬老爱老长效帮扶机制的全新模式。目前,已有15家企业与养老机构签订了“爱心敬老园”协议书。5月份启动了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志愿者深入社区、养老机构、广场等广泛开展为老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年人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有力地推动了基层老龄工作的开展。

(六)强化宣传,进一步优化敬老助老的社会环境。继续按照强势宣传老龄工作的思路,充分挖掘各种涉老宣传资源,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系统化、多样化、主流化的老龄宣传格局。一是强化党政主导意识。自2008年以来,市老龄办与市委宣传部每年都联合制定下发“全市老龄宣传工作要点”,对老龄宣传工作进行通盘谋划,精心安排。二是强化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去年市日报社鲁中晨刊免费开办了《夕阳红》专栏,市电台开办了《老龄之声》栏目,市电视台创办的“银龄之家”老年专题节目正在筹划之中。市电台、电视台分别于5月和11月份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养老服务工作进行了深度采访,并针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发展快速的特点,分别制作了“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和“社会养老,路在何方”的专题节目,在电台、电视台《新闻》栏目中连续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积极向省以上老龄媒体报送信息稿件,今年被省以上媒体采用稿件155篇,较好地完成了对外宣传工作。三是强化重大节日组织开展老年文体活动。去年先后成立了“市中老年舞蹈家协会”、“市老摄影家协会”,为开展老年文体活动培育了载体,搭建了平台。同时,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和敬老月活动,各协会深入到基层进行艺术指导,联合开展文艺演出、红歌比赛、健身表演、书画摄影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对展现老年人风采,激发老年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热情,推动全市老年文体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七)加强队伍建设,为做好老龄工作提供组织保证。为强化队伍作风建设,一是实施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坚持周一例会和周五学习制度,做到个人学习经常化、集体学习系统化。去年,在全市组织开展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市老龄办总结出的“四个创新”工作法被市委评为全市15个典型案例之一,并被推荐参加全省的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二是开展评优树先活动。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通报表彰了14个“全市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和23名“全市老龄工作先进个人”。三是实施目标绩效管理。将干部职工的工作实绩在目标绩效管理网络系统中予以记录,做到了日(周)清、月评价、年考核,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转变,提升了行政效能。

总之,2011年我市老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与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总体情况看:一是老龄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部门和单位对老龄工作和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的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大。二是基层老龄组织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三是老龄事业的投入不足,机构养老发展滞后,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等。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和克服。

二、2012年工作重点

2012年是实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老龄工作将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科学发展老龄事业为主题,以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为主线,以落实两项政策为根本,以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口,以提升三项水平为目标,努力推动常规工作抓创新,重点工作求突破,整体工作上水平,不断推进全市老龄工作创新发展,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

(一)明确责任,着力将两项政策落到实处

一是着力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印发后,市委市府两办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实施意见重点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对各区和有关职能部门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列入年度工作重点和年终考核内容,采取得力措施抓好落实。计划下半年对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是着力抓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按照省老龄办的部署,去年5月份,我们已全面启动了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对接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方式,广泛征求各成员单位、基层老龄组织和服务对象的意见与建议,形成规划草案并上报市政府。经过协调会签,目前,文件已经正式印发。各区、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其职能对“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部门单位。各级老龄委要充分发挥老龄部门的宏观指导、综合管理、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职能,切实做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工作。

(二)真抓实干,强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和大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人人想招商,齐心协力抓招商的良好局面。要围绕发展养老服务业,拓宽思路,突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招商,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及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促进一批大型养老服务项目落地,努力提升我市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确保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

二是着力抓好“银龄工程”。今年重点抓好“银龄安居”、“银龄安康”等工程的组织实施。在做好原有老年公寓规范化使用管理的基础上,今年新规划建设社区老年公寓20处,力争30处。要突出抓好银龄安康工程,今年确定为“银龄安康跨越年”。一是在指标分配上实现新跨越,就是确保参保率44%,力争50%,人均投保份数不少于2份。二是在推进措施上实现新跨越。首先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市老龄办《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银龄安康工程的意见》已由市政府转发,下一步准备与市政府督查科、人寿公司组成联合督察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区工程进展情况予以督导,并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将工程纳入到建设“大爱”活动之中。第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专人负责,明确工作责任,列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要制定和完善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三是在加大宣传上实现新跨越。加强与日报社、市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合作,通过典型回访、案例讲解等方式密集宣传,不断增强老年人的风险防范意识、子女关爱父母安康的孝心意识,努力形成党政机关积极带头、干部职工率先垂范、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推动工程实现跨越式发展,各级要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切实把氛围造得更浓,把劲头鼓得更足,把弦绷得更紧,争取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硬的手段,坚定不移地推动银龄安康工程顺利实施。

三是着力抓好基层老龄工作。在开展基层老龄工作促进年、推进年的基础上,今年确定为“基层老龄工作突破年”。首先,抓好基层老龄组织建设。各级要结合换届,调整充实各级老龄组织机构,把那些热心老龄事业的同志充实到各级老龄办事机构。要切实加强村居“老工委”机构建设,落实好“老工委”成员的政治经济待遇,提高基层老龄工作者的积极性。第二要继续抓好敬老示范村创建活动。在总结前两年开展创建敬老示范村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将联合市文明办对创建标准和验收程序进行修改,对验收合格的,由市文明办和老龄办颁发“市老龄工作示范村居”荣誉奖牌。三是要扎实开展创建“敬老文明号”活动。为调动各级涉老部门、为老服务组织的积极性,从今年开始着力抓好“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引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标准,制定规划,抓好整改,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四是开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老年文体活动。重视和加强基层老年文体活动,计划成立市老年艺术联合会,下设五个分会,分别为:市中老年舞蹈家协会,市中老年摄影家协会,市中老年戏曲协会,市中老年书画协会和市中老年乒乓球协会。继续开展送戏、送字画下乡和基层老年文体骨干培训,加快提升基层老年文体活动质量。五是加强对基层老龄工作的指导,加大引导检查力度,通报表彰一批基层老工委先进典型,推动基层老龄工作上水平。

四是着力抓好老年文化建设和老龄宣传工作。大力发展公益性老年文化事业,保障老年人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城乡基层老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喜迎“十”、颂歌献给党为主题开展老年人系列文化活动,举办老年文化艺术周。要加强老龄宣传工作。一是要继续抓好“敬老月”活动。在“敬老月”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报社、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强势宣传作用,不断提高老龄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二是继续办好老龄网站和《老龄信息》,积极为全国、省、市主流媒体提供信息稿件。三是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不断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宣传质量。突出与日报社、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合作,不断提高宣传质量和宣传效果。四是举办第三届“十大孝星”评选表彰活动。通过以上措施,大力宣传全市老龄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老龄工作的经验做法,宣传尊老敬老养老助老典型,引导各级各部门更加重视老龄工作,更加关注老年人,不断提高全社会参与老龄事业的积极性,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真心敬老、热心助老、一心为老的良好氛围。

(三)不断提升三项水平,努力推动老龄事业跨越发展。

一是要不断提升老龄队伍的履职水平,努力打造高素质老龄工作队伍。当前,老龄工作的体制机制,决定了老龄工作部门职权有限、责任无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老龄工作队伍。要以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开展活动,真正使思想进一步解放,境界进一步提升,作风进一步转变,效率进一步提高。要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当前重点加强党员干部对有关老龄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把握政策、统筹规划的能力,同时,要熟悉相关部门的业务工作,掌握综合协调的艺术,提高督促检查抓落实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外出考察学习、下基层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老龄队伍的履职水平。

第2篇:老龄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二、大力开展老龄宣传工作,营造老龄工作良好氛围。

为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重视老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半年来我们把老龄宣传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主要是:

1、开通某老龄网对我市老龄工作进行全面的宣传报导。为及时客观的反映我市老龄工作各阶段进展情况,宣传报道我市老龄工作的动态信息,市老龄委于今年三月精心筹建开通了《某老龄网》,旨在让电子化、网络化融入到老龄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创新我市老龄宣传工作的机制,不断总结老龄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可以说,该网的开通为我市的老龄工作及老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宣传阵地。为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的社会新风,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将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2、抓好春节期间敬老宣传活动。春节期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部门都做到了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全面发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开展尊老敬老和《老年法》的宣传活动,市镇两级及各部门的领导还分别慰问高龄老人和特困老人,并通过新春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促进敬老意识的提高。

三、进一步加强了镇老龄工作目标考核。从2007年起,我市对各镇(区)老龄工作实行年度目标考核,今年初,为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检查与督促,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针对新的形势和近几年目标考核存在的不足原创网站,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重点,联合下发了《2007年各镇老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从规划与投入、组织机构建设、老年维权、老年教育等十个方面制定出具体工作内容和百分制标准,要求全市各镇加强目标管理,年底对照考核内容进行考核。

四、抓措施落实,不断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

1、网络机制进一步健全。为推进“老龄工作进社区”工程,市老龄办对各村(社区)老年协会进行重新登记备案,各镇、村(社区)也进一步健全了老龄工作网络,完善了依法维权、思想教育、生活关爱、文体活动等组织体系,进一步开展了精神慰藉、社区助老、法律服务、老年互助等项活动。

2、突出重点,关爱老人,加强为老服务工作。一是逐村逐户走访慰问了全市43名百岁老人,发放长寿补贴25200元,并为他们进行了体检;二是及时为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做到随到随办,上半年发放老年优待证4071份,并经常检查为老年人优待服务的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有关矛盾。三是动员老年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落实老有所医,并经常组织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据统计,上半年市老龄办发放老年保健资料800多份,各镇、村(社区)免费为老年人举办老年保健知识讲座25场次,授课老年人105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农村家庭养老义务书》签订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各镇(区)在切实做好《农村家庭养老义务书》签订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签订养老义务书的过程中注重树立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如溧城、后周、新昌等树立表彰了一批子女孝顺父母的典型,并将其事迹在村老年活动室内张榜公布;二是督促义务书的兑现落实,许多村老年协会在年初对义务书的兑现情况进行了检查。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落实了子女的养老责任,强化了家庭养老功能,弘扬了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到目前全市已有90%的村完成了养老义务书的签订工作。

4、老年维权工作稳步发展。据统计,上半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共接受老年人法律援助3件,市老龄办调解涉老纠纷5件,大营巷社区成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站,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各镇、村(社区)加大了尊老、敬老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各级老龄组织还加强了老年人的来信来访接待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中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

五、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1、以市老年大学为龙头,强化老年教育工作。一是组织好市老年大学办学工作,今年春季市老年大学报名学习的老年学员共计448人,788人次,开设11个专业,19个班。二是办好镇、村(社区)老年学校,订计划、抓落实,把老年教学与开展形势教育、邀请镇、部门领导讲解发展规划、开展法制讲座、组织公民道德建设讨论相结合,效果比较明显。

2、老年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牢固占领老年人这块思想阵地,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我们通过基层老年协会、老年学校开展各种形式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目前全市有200多支老年文体队伍常年活跃在基层老年人中间开展各项活动,经常性加文体活动的老年人达40000多人,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活跃在社区各类老年健身组织,坚持每天早晚组织老年人在市人民广场,各公园,以及各社区健身点舞剑、打拳、做健身体操,成为某一道亮丽的风景。

六、认真做好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为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服务提供有效保障:上半年,市老龄办在溧城镇范围内进行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需求调查,旨在摸清溧城镇60岁以上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从而为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服务提供有效保障。目前调查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将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七、组织了全市老龄班干部培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作为为老年人谋福利的各级老龄组织理应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支不可出少的力量。为使镇村老龄干部能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内含,某市老龄办于5月25日举办了镇村老龄干部培训班,来自全市各镇及部分村的76名老龄干部参加了这次培训,培训班上,某市委党校的老师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概念、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新农村建设该走怎么样的道路及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为老龄干部作了深动的讲解;上黄镇周山村委作了在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同时,全力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让老年人同步跨入小康的经验交流。最后市老龄办希望全市各级老龄组织要从老龄工作的职能出发,积极宣传,参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为老年人谋福利,

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市老龄办基本完成了既定的工作目标,下半年,根据工作安排,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编制出台《某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省、常州市关于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根据我市实际,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抓紧编制出台某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同时在对规划进行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及时提出目标任务的分解意见,将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任落实到各镇、各单位,并督促实施。

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创建活动。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创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活动的实施意见》(溧政发[2007]121号文件)要求,根据省老龄委部署,抓好以“党政领导重视、工作机制健全、老年政策法规落实、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老年服务设施健全活动经常、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敬老宣传教育广泛深入”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全省、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活动。以创建为载体、以组织建设为核心、以阵地为龙头、以制度为保证、以活动为纽带、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的,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

1、巩固提高已验收的敬老先进村(社区)的创建成果。基层党政组织要加强对老年协会的领导,使老年协会在党政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带领老年人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同时要积极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及时做好家庭赡养纠纷的调解工作,救助特困老年人,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创建工作的水平。

2、新创建的敬老先进村(社区)要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做到“五化”。一是组织建设网络化:村民委员会(社区)要调整健全好老年协会,并选好一个带头人,组织健全是做好老龄工作的核心。二是阵地建设社会化:有条件的村委会(社区)要充分发挥现有房屋的作用,办好老年活动场所。没有房屋的村(社区)要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动员和鼓励致富带头人向老年人献爱心,走社会捐资创建老年活动阵地的路子。只有加强阵地建设,关爱老年人才能落到实处。三是制度建设规范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老年人的各项活动需要制度作保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创建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活动形式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解决了温饱之后,老年人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强身健体、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当代老年人的普遍愿望。基层老年协会要按照就近就便、小型多样的原则,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五是宣传工作经常化:各老年协会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省实施〈老年法〉办法》;大力宣传尊老敬老,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的典型,弘扬正气;大力宣传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的好典型,发现典型、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典型经验,使老年人受到社会的尊重,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老龄事业的良好氛围,推动创建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各镇要把创建敬老先进村(社区)与文明村建设结合,做到合格一个验收一个。

三、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的纪念活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我办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老年法》的贯彻实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作为老龄工作的主题,进一步加大老年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全社会依法开展老龄工作、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提高广大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并提请市人大加强对《老年法》贯彻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老年维权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启动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试点。在完成空巢老人居家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以溧城镇各社区老年活动室为依托,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工作。溧城镇现有老年活动室73家,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开展老年人各项活动的重要载体。溧城镇各社区要牢牢抓住这一阵地不放,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社会化服务,形成生活照料服务、医疗康复服务、文体娱乐服务、安全守望服务、精神慰藉服务、法律援助服务“六位一体”,家庭、社会、政府“三段联一线”的全方位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同时,市将根据常州市的要求,适时启动政府购买服务,资助部分对象居家养老,促进“老有所养”的落实。

五、精心组织好纪念我市老龄工作20周年及第十九个敬老日系列活动。以我市开展老龄工作2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好纪念我市老龄工作20周年及庆祝第十九个敬老日系列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氛围。市老龄办将安要求组织开展好系列庆祝活动:一是市领导走访慰问活动,二是组织老龄工作20周年成果展,三是组织开展老年文艺汇演,四是组织开展老年大学学员书画展,五是组织好二年一次的老龄工作先进表彰

六、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服务工作。2007年初,全国老龄办等国家21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体现了国家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怀,体现了“为民解困、为老服务”的创新理念,对指导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全市各级老龄组织要认真组织学习《意见》精神,领会精神实质,抓好落实;市老龄办将进一步掌握、了解并积极协调全市老年人优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我市的老年人优待政策切实落到实处。

第3篇:老龄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一、要进一步提高搞好社区老龄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社区老龄工作是社会转型、管理中心下移的需要。社区内生活着大量的老年人,社区内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搞好社区老龄工作,搞好老年人的管理和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实现基层稳定,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稳定,实现社会转型、管理中心下移,就必须加强社区老龄工作。

二、搞好社区老龄工作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社区老龄工作的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城市社区老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老年人的安养问题在社区得到基本满足;实现社区老年人与其他人群之间代际和谐,促进社区团结和政治稳定。

社区老龄工作的任务是:建立和完善社区老龄工作体系和工作队伍;建立健全具有社区特色、功能齐全的老年服务设施体系,动员和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推动社区增加老年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服务;组织老年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做好老年人的思 想政治工作;动员社区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认助认养特困老人的救助活动;动员组织社区低龄健康老人特别是各类老年专业人士参与社区建设,使更多的老年人在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卫生、教育青少年等方面发挥作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增强社区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根据社区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当前要抓好:

1、要抓好涉老组织网络的建设。老龄工作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要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社区要成立老龄工作领导机构或在社区两委班子里指定专人负责抓老年人的工作。社区要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原则成立社区老年人的组织,也就是老年协会。订立章程,推选热心老龄工作、身体健康、善于联系群众的老年人进入协会班子,特别要注意选好老年协会会长,会长由有威望的,有群众工作经验的,群众拥护的老同志担任。社区内还要抓好老年体育组织、关工委、老年学校队伍建设,可以实行几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方式,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作用。老年组织的经费来源问题,根据我市多年老龄工作经验,可以采取会员交一点,财政拨一点,社会捐一点,有条件自己创收一点的办法。

2、搞好硬件阵地建设,就是要搞好“星光计划”的落实工作。具体讲就是“四室一场一校”。要从本社区的实际出发,首先要解决老年活动设施,包括各老年组织的办公地点。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可以学习梅列区圳尾等社区的经验,开展共建和资源整合,实现共驻共建资源共享,解决硬件建设问题;也可以学习永安龙岭社区的办法,开展社会集资、自建自用的办法;也可以在社区办公大楼建设中规划建设一块老年人活动场址。总之要因地制宜从自己社区的条件出发千方百计地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近二年我市民政部门安排了一些为老服务“星光计划”项目,各地抓紧建设同时要加强管理,使之长期、有效地为老年人服务。

3、构建社区为老年服务体系。社区老年人服务需求是多方面的,有医疗保健、商业购销、旅游交通、文化娱乐、法律咨询、精神心理等方面。有的来自政府福利性公益性服务,有的来自市场方面有偿服务。因此构建老年服务体系政府要有责任,市场要有作为。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要把服务向社区延伸,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当前,要按照省市关于加强社区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切实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个”到位,建立社区老人健康档案,侧重孤老家庭。从社会方面讲,为老服务要走社会化,产业化的路子。发展为老服务中介组织,按照“有偿、低偿”的原则,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就近的服务。我们还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排忧解难,提供多种服务。也提倡组织低龄老年志愿者为高龄老年人服务,等到自己成为高龄老人时,又有新的低龄老年人为自己服务,逐步形成良性循环。

4、老龄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老龄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老年人的工作要从老年人的特点出发,各项活动要符合党和政府制定的关于老龄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要求,老龄工作必须坚持经常化与制度化,使社区内老年人的事有人管,老年人的困难有人帮,老年人的作用在社区能得到发挥。就是要按照“六个老有”的要求,把社区老龄工作摆上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日程常议常抓。在社区形成维护老年人权益、尊老敬老、关心老年工作的氛围;要创造性地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的各类老年人活动,发动和组织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建设,积极支持做好社区的计划生育、关心下一代、文明建设、社会公益等各项工作,同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工作。

三、加强对社区老龄工作的指导

1、 抓好“星光计划”这个切入点。“星光计划”是为社区老年人办的实事之一,深受老年人欢迎。根据市民政局安排,我市今年各县城区所在地都会有“星光计划”项目。民政部门要有得力的领导负责抓好这项工作,要加强检查指导督促,老龄办要搞好协调配合工作。大家抓住这个机遇,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社区老龄各项工作。

第4篇:老龄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按照会议安排,我向全体会议报告“十三五”以来全省老龄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十三五”以来全省老龄工作主要情况

  “十三五”以来,全省各地、各成员单位以党的精神和关于老龄工作重要讲话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履职尽责、真抓实干、主动作为,老龄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一)老龄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和改善老年民生。省政府相继出台了《***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发展养老产业 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各成员单位加强政策创制,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健康老龄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省进一步加强老年法律维权工作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并扎实开展贯彻落实工作,在合力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活动,开展敬老主题教育,各级涉老部门、为老服务组织、公共服务窗口行业争创“敬老文明号”,关爱老年人的意识和老年人的自爱意识大幅提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

(二)老年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础养老金标准增长至每人每月108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四连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万人、*****万人。特殊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二连增。符合低保和“五保供养”条件的老年人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老年人优待工作不断加强,在医、食、住、行、用、娱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经济补贴、优先优惠和便利服务。落实高龄津贴和失能补贴政策。

(三)老年健康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元提高到***元。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最高支付限额逐年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以上、70%以上,有效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设立老年病专科、老年病床医院不断增多,专业康复护理机构不断增加。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持续提高,老年人慢病防控工作得到加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将老年人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加快融合,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全省医养结合型床位达到****张。组建医养结合专家智库,国家医养结合、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稳步推进。社区护理、健康管理、远程医疗服务快速发展,老年人健康养老的迫切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

(四)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全省各类养老机构总数达到***所、床位****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张。全省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达到!!!个,开展“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健康旅居养老示范基地项目考核,确定了***家单位为示范基地。推动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齐齐哈尔市成为国家评定的十二个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之一。在大力宣传推进“候鸟式”养老的同时加大招商工作力度,2018年来我省旅居的省外老年人超过***万人,全省养老产业涉及的相关行业增加值达到****亿元,GDP占比达到***%。

(五)老年人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形成部门维护老年人权益工作合力。省老龄办广泛开展老年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协调省移动、省联通、省电信共计发送防诈骗宣传短信2000余万条。2018年我省老年人群体被骗占全部电信诈骗案件被害人的6.22%,同比2017年下降17.1%。各级检察机关注重对被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维护。省高院在民事审判庭探索设立了“老年维权办公室”。全省公证行业实施法律援助,共减免老年人公证费****余万元。2018年全省司法部门办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件,为老年人挽回经济损失****万元。文化旅游部门指导各类景区加强老年旅游设施建设,落实老年旅游优惠政策。省总工会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救助力度。团省委推动志愿者为老服务的法制化制度化。省妇联重点关注老年妇女特殊需求。

(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老年文体教育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全省建成老年大学##所,在校学员@@@万余人,街道(乡镇)、社区开设老年学校近千所,近@@@万人参加学习。全省@@@个文化馆、@@@个公共图书馆、@@@个街道文化站、@@@个乡镇文化站、@@@个社区文化活动室、@@@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全部向老年人免费开放。各地组织开展的文化广场演出、体育健身交流展示等活动,有效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全省建有老年协会@@@个,城乡覆盖率分别达到@@@%和@@@%。全省建立@@@@个老年志愿服务队,老年志愿者@@@人,活动参与率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老龄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全社会对老龄问题的严峻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有待提升;老龄委大平台的优势和作用发挥不好,未形成联动互动机制;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内生动力需要进一步激活,政策落实存在较长的“时间差”;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老年人在日间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刚性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

二、下一步全省老龄工作安排

2019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四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之年,是打基础、补短板、谋长远的关键时期。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万,比重达到@@@%,做好老龄工作责任重大。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落实好国家顶层设计。深入学习贯彻老龄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国家有关生育、就业、养老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做好省级层面的制度设计,及时制定出台相关贯彻落实细则,重点做好我省《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的起草和贯彻工作。开展老龄领域有关政策研究,尤其是贫困、失能、失独、空巢老年人的关爱问题以及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等重点问题研究。对政策空白领域进行创制,特别要推动成员单位加强老龄健康政策创制及落实工作。

(二)推进“十三五”老龄规划实施。持续推进《***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健康老龄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实施。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评估,组织相关部门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项督查,确保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按时完成。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在贯彻落实规划过程中形成的典型经验和做法。适时启动“十四五”老龄专项规划的预研究。

(三)持续改善老年民生。巩固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继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障水平。加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全面实施临时救助,重视解决老年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积极推进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等工作。总结推广齐齐哈尔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探索建立多层次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完善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积极为老年人提供优先优待和照顾服务,让老年人共享龙江振兴发展成果。

(四)加快建立健全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优化老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包括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的综合性、连续性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医养结合发展步伐,建立健全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夯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营造公平营商环境。继续贯彻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意见》,落实财政支持、税费减免、土地保障、人才培养等各项优惠扶持政策。

(五)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继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孝亲敬老主题教育。完善公共文化、教育和体育设施的为老服务功能,加强基层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广泛开展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活动,继续打造“龙江美  桑榆情”老年文化品牌,改进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发展老年教育,协调推进各类教育机构开放及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老年教育,开展远程老年教育,努力解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问题。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重点针对独居、留守、失能、失独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和志愿服务,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5篇:老龄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一种政策,该政策的出台是建立在我国早期人口基数过大的基础上的,希望通过节制生育来控制每年的出生率以最终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但前期的计划生育政策虽以强制性的措施控制了人口的出生率,却忽略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我国逐步进入未富先老的格局中。“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计生方针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有的人口状况,近年来国家逐步对计生政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希望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新时期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计生工作的创新与宣传,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与人口总数之间的密切关系,创新具体的计生工作策略并加大宣传力度,以让科学的计生工作深入人心。

一、加强计生工作创新与宣传的重要性

自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并强制性贯彻以来,我国的人口数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逐步意识到了“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深切意义,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更有条件为幼儿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新时期仍需要加强计生工作创新与宣传的重要性体现在:首先,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了人口的基本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国的人口结构,有利于推进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其次,科学的计生工作宣传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改变人们传统繁衍后代的观念,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为其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培养了更多优秀人才。

二、计生工作的创新

适当调整现有的计生政策。伴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中国式的“4+2+1”家庭逐步成为世界探究的焦点,即一对独生子女组成家庭后要承担赡养四位老人、抚养自己孩子的责任,极大的增加了年轻夫妻的压力,因而新时期有必要对计生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首先,运行经济好的家庭养育二胎。经济的发展、物价的飞涨极大的增添了抚养孩子的压力,因而多数家庭迫于经济压力选择放弃要二胎,所以计生工作的创新中要制定出严格的二胎标准,将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与生二胎的权利紧密挂钩,还可以对一些条件优秀的年轻夫妻进行适当的鼓励,以适当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

构建倾斜化的计生政策。目前,针对生育问题上存在三种观点:其一,南方部分地区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很多贫穷的家庭孩子却有好几个,严重影响着其经济生活与孩子后续的受教育程度。其二,部分家庭习惯丁克生活,认为孩子会对其自由的生活带来影响而选择不生养孩子。其三,大多数家庭跟着政府的政策走,所以这些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计生工作的创新中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贫穷落后地区严格执行原有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帮助改善家庭、甚至是地区的贫困面貌;在经济发达地区适度推行二胎政策,帮助缓解未来社会发展的老龄化问题。

三、计生工作创新与宣传

拓宽计生教育宣传途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深入发展,计生教育工作的宣传可以适当摒弃发宣传传单、写标语等传统手段,实现教育宣传的创新:首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开通相关的教育平台,推行手机短信平台,将计生教育工作更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其次,以电视节目为媒介,地区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可以加强与地方电视台的联系程度,制作并推出相应的宣传教育节目,聘请专家对国家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深入的解读,让越来越多的人对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全新的认识,从而改变其原有的生育观念。其次,加大走基层力度,深入到全国各基层地区,在与基层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人的有效沟通并充分了解其生育观念,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容易被山区人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宣传,例如将宣传教育片以放电影的形式播放出来,将人口过多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具体的演绎出来,以生动的形式让山区民众接受计划生育观念。

创新并完善计生宣传工作机制。从各地区对计划工作的重视情况方面分析,部分地区计生部门已经处于半停滞状态,结合人口老龄化问题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已经没有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所以新时期各地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计生宣传工作的机制: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实现联合,经过对地区发展情况的综合探究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宣传实施方案,并将工作以指标的形式进行细化,以便将宣传工作具体分配到各单位及其下属部门,确保各部门对工作的落实程度。其次,构建以计生部门为主,教育、工商、妇联、卫生等各部门为辅的宣传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宣传方面的优势,以主题教育的形式深化计划生育知识的教育与宣传。

构建计生宣传人员的素质考评机制。从事计划生育宣传人员的素质主要体现在职业素质与道德素质两个方面,很多人员认为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没有实施的必要而没有及时落实上级传达的宣传工作,所以有必要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全面深入的培训,聘请专家进行演讲或开展专题讲座,培训过程中突出实例的重要性,结合计划生育方面的实例进行有深度的教育,从而让工作人员意识到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创新与宣传的重要性。最后,有针对性的构建计生宣传人员的素质考评机制,定期对每位宣传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考评,这样一方面对宣传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另一方面对工艺的宣传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以促使其更好的为本职工作服务。

第6篇:老龄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1.把老龄工作当作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两个率先”的高度来认识,把老龄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经常听取老龄工作情况汇报,及时解决老龄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切实加强村(社区)老龄工作班子建设,老协会长若有变动,要及时调整补缺。努力开展争创老龄工作先进镇、敬老模范村(社区)活动,把老龄工作落到实处。

3.认真落实《镇老龄事业发展计划》精神,按文件要求,我镇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3360人,按每位老年人5-8元的标准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实行实报实销,确保老龄工作活动正常开展。

二、落实老年政策法规,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4.认真贯彻《老年法》和省实施《老年法》办法,继续执行市政府颁布的对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的12个方面优惠优待政策。

5.镇有关部门要在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中的用地、用房、用水、用气及税收等方面,根据上级规定并结合我镇实际,制订好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民间组织、私营企业和国内外人士投资建造老年服务设施。进一步巩固提高绿卡企业,大力发展助老企业。

6.认真接待老年人的来信来访工作,各村(社区)及时调处涉老纠纷,做到矛盾不上交。如不积极主动调处纠纷、上交矛盾的,在考核中要扣分。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增强维权意识和法律援助,决定举办一期维护权益学习班,各村(社区)老协会长参加,请法庭庭长吴子东讲课。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7.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搞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为主体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85%,大病医疗保险100%,各村老协会长要高度重视,确保广大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8.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确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老年人“应保尽保”,达到100%。认真做好被征地农民和征地拆迁户中贫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和权益保护工作。

四、加快老年设施建设,规范老年服务设施管理。

9.加大对老年服务设施的投入,调动社会各界支持老年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把老年福利设施纳入镇村公共设施建设范畴。镇老年活动中心面积为2500平方米,各村(社区)老年活动室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并以20%的比例逐年改造,使村老年活动室村村达标,不断改善老年服务设施条件,加强规范管理,发挥好老年福利设施的作用。

10.积极实施“社区老年服务星光计划”,从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拓展老年服务项目,扩大服务内容,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老年服务体系。

五、开展老年文体活动,营造健康老龄化的氛围。

11.继续开展老年文化先进镇活动,达到“五个一”:即有一所老年学校;有一个老年活动中心;有一支文艺演唱队;有一支健身骨干队伍;有一片老年门球场。积极引导老年人开展科学有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健康老龄化社会环境。

12.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建立健全镇、村(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落实老年教育经费,办好镇老年学校。全年计划办班4期,党员150名。第一期学习全会精神和《老年法》,第二期卫生保健课,第三期维护权益课。第四期安全保卫课,确保老年人入学率20%。

13.认真开展乒乓、棋类、门球、健身操、太极拳等项目的训练,以社区居委为中心,组织骨干培训,扩大健身队伍,健身活动场所设5个点。大力开展老年文艺活动,积极参加市第四届老年文艺会演活动。

六、搞好敬老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敬老意识。

14.深入宣传《老年法》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加大对创建老龄工作先进镇活动的宣传。充分发挥电视、广播和宣传栏在老龄宣传中的作用。社会服务窗口和设施要有老年人优先优待的明显标志。认真搞好通讯报道,将街巷里弄和乡村农舍中涌现的尊老敬老先进事例,积极向新闻媒体发稿,形成良好的敬老氛围。

15.把敬老爱老助老的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校思想道德课程,积极参与读敬老书、做敬老事、写敬老文为主要内容的“全国青少年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评选老龄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敬老好儿女、敬老助老先进单位等活动。认真组织搞好“万名志愿者为老服务系列活动”。

第7篇:老龄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人口 老龄化 比较 抽样调查 面板数据

一、研究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开始大幅度下降。通过人为控制人口快速增长的方式,我国逐渐缓解了人口总量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衣、食、住、行以及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预期寿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老龄人口规模逐渐增大,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让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已成为各界关心的话题。

如何实现民众老有所养又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既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紧迫的现实课题,也是一次提升基层治理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历史机遇。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受到近40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人口结构完成了从“三高”(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转变过程,走完了发达国家经过上百年时间才完成的向现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根据《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披露,截至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到总人口的16.1%,老年人口已经接近印尼全国总人口,超过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总人口数量。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老年人口数量将超过4亿人,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看,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经济建设尚未完成现代化的情况下,提前进入了老龄化阶段。是典型的“未富先老”,这与多数发达国家的“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现象存在显著差异。2015年,我国人均GDP仅为8280美元,全球排名第73位,与美、日、德、英等发达国家3.7万美元以上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截至2014年底,我国8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4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万人;预计到2050年以后,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会保持在1亿人这个规模上。在老龄化进程中,高龄老年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将对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与巨大的养老需求相比,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养老护理人员数量缺口达千万。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工作人员不足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2万人。按照国际标准,3名失能老人应当配备1名护理人员,我国共有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接近4000万人,至少需要1300多万养老护理人员;养老机构数量短缺严重,国内2014年收留抚养老年人口数量,仅相当于全国65岁及以老年人总数的2.1%,仅相当于全国失能老人总数的8.5%,急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关注老年生活,完善养老服务,发展养老产业,是中央、省、市的政治要求

自2006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意见》以来,国家相继颁布了诸多关于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改革的文件。如:2011年12月l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2013年9月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1月民政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多个部门联合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均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建设。2016年8月26日,随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也成为今后15年乃至更长时期“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点,包含养老产业等在内的大健康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深圳市也相继出台了《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意见》、《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资助试行办法》等。

福田区作为深圳的中心城区,有着担当改革试验田,贯彻政策排头兵的责任与义务。2012年福田区委、区政府出台《福田区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开展了区重点改革项目――“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出台《福田区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提出,养老服务业是多元化养老体系的延续和拓展,是以老龄服务事业为核心的产业。探索发展养老服务业,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体制,完善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是福田区贯彻国家政策,完成省、市民生服务的必然选择。

二、福田区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分析

(一)福田区人口老龄化概况与增长预测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状态。国际上通常观点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为了便于描述,本文以第一个标准为主,即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10%作为人口老龄化的标志。

目前福田区人口出生率为7.86,死亡率为0.76,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8.85%,距离老龄化的标准10%仅一步之遥。预计2020年60岁以上老人占比将达到12.52%,将正式进入老龄化阶段。对比全国数据,截至2015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为16.1%,福田区的“人口老龄化”比全国晚到了将近10年。

图1为福田区人口年龄分布情况②,可以看到该区主要以年轻人为主,其中25-29岁年龄组最多,构成了人口分布上的一个尖顶,20-34岁的中青年是人口结构的主体,随着这部分人群的定居生子,10岁以下年龄组的人口也明显增多。对比发现,60岁以上各组的人数都较少,而且相对稳定,但是60岁以下年龄组的人数逐渐增加,这部分增量将在不久的将来,构成养老服务的新增需求。

图2是根据目前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测算的未来福田区60岁老年人口变化情况。由于60岁以下年龄组的人群逐渐老去,带来的老年人口增量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2055年前后,老年人口的增速才会放缓,总数达到一个平台期。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持续释放,相关产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

(二)福田区老年人口结构分析

1.性别结构分析。如图3和图4所示,从性别比例上看,深圳市及各区差异不大,关内与关外各区的性别构成比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从总人口的性别比例上看,深圳市各区的男性人口均高于女性人口。但是老年人口的性别比例具有一定的特点,即各区的老年女性人口数量均超过男性。

这与大多数国内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老年女性人口比例较大,具有其生理和自然方面的原因。首先,男性的自然寿命普遍要比女性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的预期寿命延长幅度要大于男性;其次,多数女性有嫁给年龄比自己大的男人的倾向;第三,男性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承担更多的工作责任、劳动强度、家庭负担和交际应酬,长期的精神压力和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会严重影响男性的预期寿命。

女性老人比例增加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虽然女性的寿命更长,但是由于要照料家庭,职业生涯常常被打断,导致退休后的养老收入不如男性多;在中国由于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老年妇女文化程度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导致“老年妇女”问题突出,晚年生活缺乏保障,给家庭其他成员带来负担;老年妇女丧偶后难觅老伴,心理问题凸显,对精神生活需求提高。因此,需要对弱势老年妇女给予关怀和保护,保证老年妇女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

人口抚养比通常被用作判别人口红利的首选指标。“人口红利”(population division)最先出现在1997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和联合国人口基金的《世界人口状况》等报告中,认为在人口转变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所谓“中间大”,是指15~64岁的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大;“两头小”,是指0-14岁的青少年人口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小。一般把抚养比小于50%作为是否进入“人口红利期”的标准。

2.年龄结构分析。由表l可见,深圳市及下属6个区的年龄结构,是典型的“中间大、两头小”的结构,15-59岁所占比例达到80%左右,15岁以下人口占比为12%-15%之间,而老人比例在10%以下,总抚养比均在30%以下,因此深圳目前处于非常明显的“人口红利期”内。人口红利为深圳发展带来三大效应,一是创富效应,即充足低廉的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发展动力,有利于创造出较多的社会财富;二是投资效应,即人口年龄结构年轻,促进储蓄率升高,发达的金融资本市场可将储蓄转为投资,加速经济增长;三是积累效应,即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到来之前,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三大效应共同作用下,深圳经济维持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并率先实现了产业升级和化转型。

福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8.85%,老年抚养比为11.41%和总抚养比为28.83%。这三个指标上均列于全市各区之首,福田即将迈入“老龄化城区”。在未来5-10年内,福田必须提早准备,迎接老龄化浪潮的来临,为辖区老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保障措施和养老服务。

3.学历结构分析。福田区作为市政府机关所在地和最重要的商务中心区,不仅聚集了大量年轻的高学历经济金融人才,即使在老年人群体中,学历素质水平也在全市各区中遥遥领先。统计结果表明(见图5),深圳市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老人,有55%选择定居于福田区,而具有本科和大专学历的老人,有36%和37%的比例选择定居于福田区;除此之外,南山区的老年人学历素质也相对较高,聚集了全市20%的研究生学历、32%的本科学历和31%的大专学历;与之相比,关外各区长期以来多是工厂林立的低成本加工制造业密集区,老年人学历水平有限,宝安区、龙岗区和盐田区具有高中、大专、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老人占比均不超过10%,绝大多数老人学历集中在初中以下。高学历高素质的老年人口,一方面对于福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年轻人的培养和传承,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另一方面也对养老服务的供给,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满足基本养老服务的前提下,会增加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三)辖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分析

老人生活质量的包括三个方面含义:一是老人的身体健康状态,主要指生活是否能自理,身体机能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二是老人的精神生活的状态特征,主要是指老人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交娱乐生活的满足程度;三是老人物质保障和生活环境,包括老人的经济收入、社会保障状况和居住环境的满足情况。在本文中,我们从健康状况、收入来源、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四个维度测评辖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福田区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比较乐观,如图6所示,身体状况健康和基本健康的老人比例为65%和30%,即辖区内绝大多数老人目前健康状况良好,现阶段可以生活自理,不需要家人的过多照料。

福田区老年人口的主要生活来源为离退休金养老金,其次是依靠家庭其他成员的供养,二者合计占老年人口总数的88.1%(见图7)。晚年仍具有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高净值老人群体比例不高,而需要社会救济,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度日的困难老人群体也极少。在性别差异上,男性老人相对女性老人,具有更多的劳动收入且较少需要其他家庭成员供养,该结论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老年妇女”问题的存在,以及女性老人作为一个社会弱势群体的事实。

四、政策建议

(一)梳理政府权责,制定行业标准

从宏观整体看,目前养老服务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养老服务力量属于政府主导的公建民营机构,大部分社会力量处于积极筹备,寻找人市渠道的状态,少部分已介入市场的养老机构已经开始盈利,其它前期亏损的机构也正处于扭亏为盈的过程中,整体产业态势良好,处于上升势头。为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养老服务业,充实产业服务类型、产品种类,打造多元化养老体系,福田区于2012年了《福田区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扩大机构养老规模、创新养老方式和创新养老政策等任务,在制定社区养老服务标准方面,政府应进一步狠抓落实,规范流程,发挥牵头者的作用。

一是厘清政府服务标准,梳理办公流程。积极落实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权责清单”改革项目,梳理与养老服务业相关各主管部门权限与职责,即工作制度标准化,缩短审批时限,实现责任落实到人,程序规划到“步”,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养老服务业上下游各类产品生产者、服务提供者营造更舒适的政策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

二是划定政府监管范围与方式。设立监督机构或借助第三方机构,定期对辖区内养老机构、产品或从业人员进行抽查、评级,与政府诚信系统或企业黑名单项目对接,向社会公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内容等信息,确保老人的服务质量、基本权益得到保障,打造高品质的综合营商环境。

三是制定政府扶持标准。基于国家、省、市的现有政策,形成标准化的扶持政策,如:老人补贴标准,机构扶持政策,社保、医保报销政策以及针对“保基本”、“自营性”、“高端型”等不同层次类型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标准等;界定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承担的免费公益服务与盈利性的收费服务;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答疑解惑,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做出详细说明与指导,对市场起着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制定养老服务业统计指标。根据2014年民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文的《关于开展养老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中的“养老服务业统计指标框架”,建立起辖区养老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并开展统计工作,实时监控辖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状况,找出不足及“价值洼地”,为政府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二)加大政策扶持,引入社会资本

数量庞大的养老床位的投入,需要巨额资金,全部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的方式难以为继。因此,要发挥社会力量建设流程短、效率高的优势,达到扩大辖区养老服务设施规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的目的。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和补贴力度。福田区可在《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资助试行办法》的基础上,出台相关资助政策,提高资助标准,加大对辖区内民办养老机构的资助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专业养老机构和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尽可能为社会资本兴建养老机构,提供优惠的养老产业用地,降低运营成本。对符合兴建条件的养老机构,将给予一次性床位建设补助;对于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按照实际入住人数和服务人数给予运营补贴;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务的,按照收住对象轻、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运营补贴分别上浮50%、100%和200%以上;对各类日间照料中心、日托站、托老所、社区养(助)老服务站等社区居家型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日常运营补贴。

二是积极探索民间资本创办普惠型养老机构的模式。通过土地规划、税费优惠、财政补奖、股权投资、PPP等方式,鼓励、支持民间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组织和服务团队参与管理运作,逐步实现由政府一手包办向服务外包的转变。加大力度推进福利中心改造进程,通过政府公开采购的方式,吸引社会力量运营区福利中心分中心,加快福利中心改造进程,同时激活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实现管办分离。

(三)加强统筹协调,健全保障体系

积极落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统筹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大力支持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发展,尽快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

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推动养老社区保险建设,促进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发展;大力发展商业保险,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产业链整合;鼓励保险机构加大高品质的保险服务供给,发展高端医疗保险、家财保险、教育保险等。通过政府财政补贴、保险机构让利和个人购买三者结合的方式,补充没有社保或收入较低的贫困老人的保障。

解决人才引进过程中的老年家属安置问题。对现有的“英才计划”、“福田英才荟”计划进行完善和升级,对于有重大贡献的高级技术人才、领军人才和杰出人才,除了给予重用重赏和优厚条件以外,还应关注其家属老人的安置问题,在落户调档、推荐就业、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关照,为其提供便捷高效的民政服务通道和优质的生活保障。

构建基于性别视角的社会养老救助体系,关注孤寡老年妇女这一双重弱势群体的养老问题。根据前文分析,老年妇女普遍存在收入水平低、保障不健全、身心健康状况不佳等问题。建议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系统和大数据技术,将辖区内没有收入来源或收入来源不足、符合低保条件的老年妇女名单筛选并报送民政部门,争取实现辖区贫困老年妇女的全覆盖。鼓励社区医院对孤寡老年妇女进行体检,并在常见体检项目以外,增加乳腺、子宫等妇女专项检查项目。对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由政府统一接管,安排在就近的老年服务中心或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四)创新服务模式,推广医养结合

完善“互联网+养老”模式的政策措施。“十三五”期间福田区正着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成为创新环境优良、创新资源丰富、创新团队活跃的“双创天堂”。养老等相关产业应借此良机,在政策制度、管理体制、运营模式的创新,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互联互通、个人信息安全、养老服务产业标准等关键问题上完成突破;深刻把握“互联网+养老”的市场化本质,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健康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和非盈利组织等社会资本参与相关领域的开发和竞争;重视人才培养,鼓励创新创业,采取校企、院企合作办学等办法,加快培养、引进一批既懂互联网技术,又熟悉养老服务行业的紧缺人才,为推进“互联网+养老”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第8篇:老龄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医疗保障;退休金

哈尔滨市位于中国东北部,是黑龙江省省会城市。2000年“五普”时哈尔滨人口老龄化指数已超过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为此,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形成原因、应对措施的分析,为哈尔滨市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哈尔滨市人口老龄化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就导致了在哈尔滨市的总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大,老龄化程度不断增强。因为哈尔滨市人口老龄化的起始时间是在1998年前后,所以本文在探索哈尔滨市人口老龄化历程时将抛弃对第一、二次人口普查的分析,从第三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开始。

1 第三次人口普查

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哈尔滨市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6.09%,65岁及以上人口占3.81%,比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增长112.79%,占总人口的4.32%,1964年上升1.66百分点。说明当时哈尔滨市区人口较年轻化。

2 第四次人口普查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哈尔滨市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了7.01%,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4.91%。比1982年上升了0.59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的5.58%。虽说老年人口比例略有增长,但总体上仍呈年轻化。

3 第五次人口普查

哈尔滨人口年龄结构1997年开始进入老龄化发展阶段。截至2000年底,哈尔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99.2万,占人口总数的10.62%。五年来,哈尔滨市计划生育工作有效开展,年轻人口数量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人口基数相对缩减;同时,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得老年人平均寿命增加。截至2005年底,哈尔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13.9万,占总人口的11.69%。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75.6万,占总人口的7.75%。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为12.5万,占老年人口的10%以上,老龄化程度高于11%的全国平均水平。

与全国相同的是哈尔滨市的人口老龄化是人口金字塔低部和顶部同时作用的结果,是在社会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完成的,属于“未富先老”。金字塔两端收缩,上部急剧收缩主要是因为解放前高死亡水平的作用,底部收缩是因为人口计划生育水平逐步下降,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缩减型。截至2005年底,哈尔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1.69%。据预测,按照每年3%的增长速度,2010年哈市老年人口将达到130万,2020年将达到170万,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增强。

二、人口老龄化原因

1 死亡率降低,平均预期寿命增加

建国后消除了战争对人口死亡的影响。政府采取措施减少或根除了饥荒、疾病、溺婴、社会剥削等因素,基本上控制造成人口大批死亡的霍乱、天花、疟疾,还着手完善和提高了医疗、卫生设施和保健服务水平。哈尔滨市人口的平均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10.6‰,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5.2‰。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1990年的69.82岁。人口平均出生率从20世纪50年代的42.2‰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13.9‰,1998年下降到9.72‰。2000年以来进一步下降到9.0‰以下,自然增长率更降至5.0‰左右。人口再生产模式完成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在平均寿命延长的初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婴儿和儿童。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前的200%左右急剧下降到两位数,这就使得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绝大部分婴儿有更为良好的生存机会活到老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国男女平均寿命分别为71岁及74岁。

2 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高生育率的影响

建国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一五”时期,全市大规模经济建设,迁人大量青壮年人口,这包括外省市的人口,也包括县城和大量农民等寻求生存的人,这是导致20世纪50年代人口机械增长的原因之一。在此之间,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过去在战争时期受到抑制的生育率产生反弹,与全球这时期的“婴儿热”一样,结婚生育出现高潮,哈尔滨市人口出生率处于40‰以上的高水平,死亡率在10‰以下,自然增长率保持在30%o以上的高水平。当时每对夫妇平均生育子女数一度超过七个,这些人口群体绝大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步入老龄人口行列,从而增加了老年人口比例。

3 “文革”期间人口生育的无政府状态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负责计划生育的机构取消了,人口生育又处于无计划、无控制状态,在此期间出生率基本处于30%以上的较高水平。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到10‰以下的低水平,而自然增长率基本保持在20‰的较高水平。这期间出生的人口数量极大,到目前其年龄结构基本在40—50岁左右,为哈尔滨市今后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的步伐打下了深深的伏笔。

4 “文革”后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

1973年哈尔滨市恢复了计划生育组织机构,群众对计划生育有了新的认识,哈尔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于1979年首次降至8.9‰,受人口惯性作用的影响,出生率始终在20‰左右,死亡率保持在5‰左右的低水平,自然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以下。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哈尔滨市人口出生率保持稳步下降,1991--1999年人口出生率在9‰~12‰之间。2000年以来,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到9‰以下,自然增长率更降至5‰以下,人口再生产模式完成了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

三、人口老龄化应对措施

1 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经济

一方面。哈尔滨市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土壤肥沃。但由于自然条件所限,粮食作物均为一年一熟,劳动生产率较低。因此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更好地满足扶养老人的各种需求,才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经济的承受能力。西方国家由于经济水平极其发达,人们从出生到去世都享受着高福利的政策,而中国的老龄化却是发生在低经济水平之下的老龄化。许多研究都做过对比:发达国家出现老龄化时,人均gdp已经达到5 000美元-1万美元以上,就是“先富后老”;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即“未富先老”。

哈尔滨市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实现的。因此。根据实际情况,要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要大力发展经济,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来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2 提高全民敬老养老的社会责任感

老年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曾创造了宝贵的社会财富。现在步入晚年,社会理应予以回报。因此,全社会都应充分重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日本作为世界“长寿第一”的国家,把每年的9月15日作为“敬老日”,以示对老年人的尊敬,这很值得我们学习。要进一步积极救助贫苦老人,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况。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养。

3 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老龄事业投资体制,完善养老办法

在哈尔滨市,一些企业、特别是老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多,企业养老包袱严重。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使一些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难以搞好养老工作。哈尔滨市应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制。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社会福利,体育筹集资金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和外商投资老龄事业。

4 加快以小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

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哈尔滨市各生活小区养老应成为城市工作的重点,小区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越来越迫切。这个体系的建设,需要在城市小区规划和设计中,从老年人口的需求出发,做好小区建设规划;老年福利设施要有一定的标准,以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加强疾病医护,生活服务,精神慰藉,文化体育,老年参与社会等硬件和软件建设;老年人住房要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进行建设。要完善服务体系,增加服务项目,抓好物业管理队伍、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以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

5 尝试弹性退休年龄制度,并为退休老人创造再就业的机会

第9篇:老龄创建工作计划范文

镇办事处位于克拉玛依东南九公里北连217国道,镇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居民总人数13000多人,,外来人口3000多人,辖区单位44个,助镇单位15个,办事处下设五个社区,八个小区,是克拉玛依市、新疆石油管理局、新疆油田公司的主要石油工业炼化生产基地,是一个重要的石油炼化区。其中: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约908人,男性504人,女性404人;汉族845人,民族63人。60—69岁的老年人782人,70—79岁的老年人118人,80-89岁以上的老年人7人,90—99岁的老年人0人,100岁的老年人1人。近几年,为了切实加强××镇办事处的老龄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从2006年开始,一方面区委、区政府以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宗旨,将老年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突破口进行部署和安排。自从2006年6月国家民政部在全国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至今,除了区政府上下拨的30万以外,办事处为各社区建设了一批老年服务的设施、活动中心和老年学校,使老龄工作的“六个老有”目标基本能够落实到社区。另一方面注重老龄工作的实践,积极协调各部门离退休干部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较好地完成了每年区交办的各项老龄工作任务。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镇办事处先后获得了“自治区级社区建设示范区”、“自治区级文明城区”、“自治区级卫生红旗城区”、自治区级“天山杯”城市竞赛先进城区、“自治区级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先进县(市、区)”、市局级“社区建设先进街道”等多项荣誉称号。6月18日,克拉玛依市召开了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后,区委、区政府认真按照上级要求,经过各项筹备于9月4日正式召开了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上传达了李岚清副总理、胡家艳副书记在全国及自治区老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阐明了重视老龄工作的意义,并向各成员单位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要求,由于领导重视,今年的老龄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组建组织机构,设立专门办公室。为了加强领导,确保我办事处老龄工作的顺利进行,并按照委员会职责、办公室职责、成员单位职责、联络员职责、有关会议制度。同时重点安排了2006年下半年主要任务、敬老月活动计划。加大了硬件投入力度。自开展社区建设工作至今,几年来通过各方筹资累计投入30万元用于改造人居环境,并投入60余万元用于配置和完善社区各类服务设施。仅今年用于新建和改造社区活动场所及办公场所投入约300万元;用于改造人居环境投入约15万元;设备和完善社区各类服务设施20万元。重点改造了8个小区;建设一个休闲广场;新建5个社区居委会;××医院医疗设备的到位,这些都将为我们下一步老龄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3.落实好区政府的各项工作。《关于开展敬老月、老人节活动的工作安排》;今年8--10月克拉玛依市举办了首届老年文化艺术节及水节等活动,从8月15日开始区文化局、街道办事处、社区、离退休管理站组织了书法、摄影、民间手工、健身娱乐、老年太极剑,老年秧歌,老年腰鼓队等系列活动及大型老年文化艺术节的闭幕式。比如:在敬老月期间,通过组建的多个社区文化体育骨干队伍,开展了签定“助老协议”,慰问、帮困、法律、医疗服务等活动,办事处还自筹资金设立了“敬老基金”,另外,还建立了办事处体协、组织体育指导员队伍、兴建晨晚练点。老人节期间,广泛开展了敬老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报纸、标语、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社区及离退休管理站都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和慰问活动。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敬老捐助、敬老座谈会、茶话会、联谊会、游园活动、观看文艺表演、老年书法赛、老年人健康讲座、义诊及入户慰问等,还重点慰问了辖区内80岁以上老年人、百岁老人,孤寡老人、病困老人和革命前辈。较有特色的有:石化厂参加了敬老月活动,共计捐款719元,其中7家个体业主与办事处签订了长期敬老助老协议书,个体业主与工商及办事处领导还一同慰问了辖区特困老人,并送去了鲜花、清油、牛奶、大米等慰问品。办事处还发动学校的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员开展敬老助老活动,主动在敬老月期间帮助老人清扫卫生等活动。为活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各社区居委会成立了中老年健身、太极拳、剑、扇子舞、秧歌舞、腰鼓队等18支文体活动队伍和书法、绘画、手工等兴趣小组。在敬老月期间办事处举办了一次敬老联谊会,联谊会上社区文艺爱好者为老年人代表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老年人也唱起了自己喜欢的革命歌曲。办事处组织本辖区老年人参观了大农业基地、游玩了西郊水库、九龙潭等地,开阔了老年人的视野,增进了老年人对克拉玛依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性认识……4.以示范和争创为载体,丰富老年文化,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按照全国老龄委《关于在全国开展创建老龄工作先进区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准备、创造条件,严格按照创建的六条标准确定示范城区和社区。各社区搭上了“星光计划”列车,广泛开展实施了“孝心工程”,开展了十大块工作:(1)社会福利保障服务(2)星光孝心服务(3)便民利民的抵偿、全偿服务(4)康复防残的社区医疗(5)强身健体的群众体育(6)自娱自乐的社区文化(7)安居乐业的创安工程(8)扶贫帮困真情服务(9)美化城区的创卫工程(10)提升综合素质的教育工程。5.基本体会:近几年由于克拉玛依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企业对老年服务的工作正趋于弱化局面,所以,今后我们继续加强坚持将老龄工作与星光计划、城市低保、社区建设“四位一体”,相互推进。主要工作方法是有:(1)继续争取辖区各单位的支持和参与,提供一定资金和物质上的帮助,全面形成了区-街-居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2)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继续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伸、以人为本的工作方法。主要为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团、民间团队作用,增强凝聚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升老龄工作质量;二是在内涵建设上。继续以服务为龙头,在基础设施投入上不断满足需求,丰富内涵、提升档次;三是在外延建设上。继续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共驻共建、完善社区功能,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四是发展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服务促发展,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支持和关心老龄事业。不足之处:通过半年多的努力,我办事处的老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由于这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刚刚起步,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老年各项工作的发展不够平衡,活动项目偏少或利用率偏低、管理未能跟上,未能及时总结和推广一些好的工作经验;开展专业调查的工作滞后;奉献精神强,但工作能力有限,需要加大培训;另外,基础设施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老同志的需求;在进一步落实“六个老有”工作目标中,要加强按照“四个结合”(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同精神文明建设、同解决老龄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同充分发挥老年人作用相结合)开展社区老龄工作争创活动,以此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总之,与其他先进城区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差距,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在努力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过程中,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将在已有的“示范区”的基础上,不断朝着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迈进,为我市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