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即时通信模式范文

即时通信模式精选(九篇)

即时通信模式

第1篇:即时通信模式范文

【关键词】即时通信 专有协议 XMPP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突出,例如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实现交互双方之间语音、文字以及图像等信息的通信。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受通信供应商专有协议限制,信息的传输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满足总体应用需求。因此,即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XMPP进行研究设计,提供请求-应答服务,实现企业即时通信系统通过网关与其他IM系统互联。

1即时通信系统分析

即时通信即可以实现即时发送与接受互联网信息的业务,现在所用即时通信系统具有电子邮件、音乐、博客、电视以及搜索等功能[1]。在计算机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即时通信系统以及发展成集交流、搜索、咨询、娱乐、电子商务以及办公写作等客户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如现在常用的腾讯、微软、Yahoo等通信供应商,均可以提供利用手机等终端接入互联网的即时通信业务,这样用户就可以利用手机终端,以及安装响应客户端软件手机或电脑来收发消息。以企业级用户来说,即时通信系统在应用时为公开状态,即用户只需要知道另一个用户即时通信地址,就可以完成信息的传输,并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展开。并且即时通信系统需要在两台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并不需要任何第三方服务器中转,同时也增大了用户信息交换的监控难度,是企业级用户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2即时通信系统通信方式分析

即时通信系统常用通信方式有两种,即点对点直接传送模式(P2P模式)与客户机/服务器传送模式(C/S模式)。如果在设计时选择用C/S模式,则终端传输的数据通过服务器来进行监听,在即时通信客户端启动后,会采取主动的方式与服务器监听端口连接,然后由服务器派生新工作线程对一个客户端所有网络请求进行处理与回应。在两台终端请求通信时,就可以通过已经与服务器建立起的连接,由服务器作为中转部分,将发送方的网络数据包传输给接受方。其中,服务器一般会设置在公网内,具有独立的IP地址,这样就决定了无论即时通信终端是否在内网内均可以与其相互连接,这样与服务器通信以及与其他终端通信均可以利用已经建立的连接来完成。

如果在设计时选择用P2P传送模式,与C/S模式不同,其可以直接实现不同终端之间信息的传输,取消了服务器的中转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服务器的负载问题。另外,如果即时通信双方终端有任何一方在内网中,通信的过程就会受防火墙的保护,以及NAT的控制,经常会因为发送方传输的网络数据包无法找到对方地质而发送失败,存在NAT穿越问题,是系统设计需要解决完善的问题。

3基于XMPP即时通信系统设计措施

3.1系统结构

以企业级用户为服务对象,在对即时通信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基于实际工作对基础功能的需求,即内部实施信息交互、企业短信中心、语音视频交流以及自动存档等,确保设计后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管理性与便利性。一般系统结构中会设置多组服务器,核心为企业数据库服务器与组群服务器,另外还有多组会话服务器、认证服务器以及多组文件服务器等。其中,群组服务器通过TCP连接实现与即时通信终端的衔接,实现文件传输功能,并数据库利用UDP连接来完成所有数据的存储。同时,通过应用服务器,能够实现EIM的所有功能,如内外部信息交流,并对信息进行备份[2]。一般企业内部均会有自己EIM服务器,并通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与外网安全连接,满足移动用户应用需求。设计时需要设置XMPP客户端与XMPP服务器,实现内部以及私有即时通信;XMPP服务器与XMPP服务器,实现与不在同一服务器其他企业的即时通信;XMPP服务器与其他非XMPP系统,可以实现与QQ、MSN服务网络的通信。

3.2流程控制

XMPP服务器利用5222端口上TCP套接字连接,与终端用户进行即时通信。如果不存在用户会话进程,则需要初始化一个用户登录认证过程;如果存在用户对话,则消息被直接发送到XMPP会话管理组件。会话管理组件将在服务器配置文件中来寻找目的服务器的域名,一般情况服务器配置文件中会对域名解析内容进行记录,这样寻找过程比较简单。对于部分不存在记录的情况,DNS解析组件则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与端口,最后将网络信息包传输到服务器对服务器组件,被顺利发送到目的服务器或者Transport。

3.3服务器端

遵循简单易懂以及易扩展的原则进行设计,以核心协议为依据,通过设计来实现接受并管理客户连接、解析XML数据流以及处理XML数据流等基础功能[3]。主要包括会话池、XML解析器、数据段队列、数据段处理器、Messaging模块、GroupChat模块、Roster模块、Presence模块以及Public IM Gateways等,不同模块所负责的内容不同。如会话池主要负责管理客户机与服务之间对话内容,包括连接地址信息、管理连接等;数据段队列主要存储与取出XML数据段;数据段处理器主要对流入数据段进项处理,包括目标寻址、信息传递以及回应信息生成;Presence模块主要责任处理用户在线信息。

4结语

在对即时通信系统进行设计时,需要掌握其特点,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积极应用各项新型技术,对现有系统结构进行优化,降低专有协议对即时通信效果的限制,提高实际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丹.即时通信系统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5.

[2]杨@会.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2002.

第2篇:即时通信模式范文

关键词:JXTA;对等网络;即时通信系统;对等体;对等组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近年来,对等网络模型P2P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热点技术。P2P就是peer to peer,也叫对等网络或对等连接,它与传统的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或客户端/服务器(c/s)最大的不同是降低了对服务器的依赖,并且在P2P网络中各peer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peer同时具有client和server的特点。P2P模型无需依赖集中式服务器或资源就可以直接通信,进行文件传输。

   (3)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应用的实现,例如 P2P 即时通信、文件资源共享、P2P电邮系统、娱乐内容管理和传递、分布式拍卖系统以及其它很多应用程序的整合。应用层和服务层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3. 基于JXTA的P2P即时通信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本系统是一个建立在JXTA平台上的P2P即时通信软件,其功能类似于目前常用的即时通信软件,如QQ、ICQ和MSN等软件。本系统要求能够实现局域网内的即时通信功能,具体的功能有对等点的发现、对等点之间的一对一通信、对等点之间的文件传输和视音频传输以及对等点到对等点组的一对多通信,同时要求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3.2 网络模型设计

因为JXTA平台本身基于P2P技术设计,可以避免大量信息通过中心节点造成过度负载而引起的系统变慢和崩溃的情况,因此非常适合用于即时通信应用。另外,由于程序基于Java Applet开发,网内节点都必须通过中心服务器获取程序,为了体现P2P 的负载分散特性和 C/S结构的集中式同步节点状态的优点,这里采用P2P的非完全集中式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中所有节点都与服务器相连,上下线信息均通过服务器同步和分发,节点在获取组内其他节点的在线状态后可以不通过服务器而直接与节点相连。

3.3 模块设计

通过分析,本系统从功能上分为用户界面(GUI)模块、通信模块、资源模块等三大模块。其中资源模块涵盖产生和存储应用需要的所有资 源,主要有用户的各种管道广告信息、本机网络资源和国际化资源。如图3所示,三大模块相互协作构成本软件的基本框架。

初始状态下,程序通过入口函数传入用户名等信息,同时完成通信模块和用户界面模块的初始化。接下来将详细介绍用户界面模块和通信模块的设计。

3.3.1 用户界面模块

用户界面是软件和用户交互的最主要方式,本软件作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使用Java applet实现,设计的原则要求简单明了,另外由于是嵌在网页中的程序,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因此本界面设计尽量简洁,其总体结构如图 4所示。

本界面使用Swing工具包进行开发,它以抽象窗口工具包(AWT)为基础,可以使跨平台应用程序使用任何外观风格。同时,Swing开发人员用很少的代码便可利用Swing灵活丰富的功能和模块化组件创建出优雅的用户界面。

3.3.2 通信模块

通信模块是程序与外界交互的最重要的部分。本程序的通信机制是在JXTA 协议基础上开发的,而JXTA的节点发现机制(Discovery)中发现新节点需要很长时间,非常不适用于局域网,因此本系统重新设计新的节点发现机制。JXTA协议中用于通信的组件主要有Pipe和Socket,其中Jxta BiDi Pipe用于节点之间的文字通信和信令传输,Jxta Socket用于节点之间的字节流传输,本系统中用于文件传输,Jxta Propagated Pipe用于对等点组内的广播型文本通信。

   (1)发现机制的设计

JXTA提供了对等点发现协议(Peer Discovery Protocol),对等点之间利用这个协议来资源信息以及发现被其它对等点出来的JXTA资源信息。

网络中的发现工作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一种是在本地网络上发送多播信息;如果本地没有想要的节点就会采用第二种方式,即使用集合点(Rendezvous Peer)之间的通信来发现外网的对等点。

由于JXTA中查找采用多播的方式,网络规模较大时容易产生网络风暴,同时,因为所有的地址信息都通过哈希函数转化而来,物理上相近的节点可能转化后在遍历顺序上相距甚远,从而导致发现效率的降低。在实际使用JXTA发现协议过程中,发现已上线的节点需要10秒甚至更多的时间,使用效果不佳。因此,选择自己设计更适合的发现机制来完成节点的信息工作。

在设计的发现流程中,对等组内所有节点的用户信息和在线状态信息都储存在服务器里,节点和服务器通过建立JxtaBidiPipe进行通信,避免了因多播产生网络风暴的风险。一个节点首先通过已知服务器的通告与之建立BidiPipe并传送其上线信息,随后服务器更新在线列表,并将上线信息分发给组内其他的节点, 其他节点根据获得的信息与之建立连接,最终对等点间的通信便可进行。

4. 结语

随着P2P应用的普及,P2P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而其中专门用于P2P计算的开放性网络计算平台的JXTA技术,解决了当前分布计算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实现了统一、互操作以及异构的应用,提供了一整套开放协议和开源实现,解决了己有P2P系统的一些缺陷,使人们开发P2P系统变得简单自如。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设计了一个在JXTA平台上开发P2P应用系统的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即时通信系统。但是由于时间仓促,且实验条件的限制,程序在稳定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信息安全方面,本系统采用了建立安全管道的机制进行通信,一定程度地保护了消息,如果采用比较成熟和主流的数字签名、消息验证码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保护消息则更优。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即时通信系统在商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其安全性和互通性也将成为人们重点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朱浩然,安海燕,刘治波.在VPN上架设P2P的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08(9):10-12

[2] 舒忠梅.基于P2P的视图维护架构及方法研究[D].中山大学, 2005:1-2

[3] 郭庆玲.JXTA仿真分析及其在P2P移动流媒体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 2008:1-2

[4] 李蓬.JXTA框架下P2P即时通信系统的设计[J].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8(4):61-63

[5] 姜超.JXTA分布式计算技术[J]. 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05(1):31-34

[6] 刘居亮,潘郁.P2P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 微处理机 ,2008(6):75-77

[7] 詹晓亮.P2P局域网文件共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西华大学, 2010:1-2

作者简介:

范伟(1977- ),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P2P技术;

韩双霞(1970 - ) ,女,河北藁城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无线传感与通信控制;

叶冬芬(1978- ),女,浙江衢州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P2P技术。

基金项目:

第3篇:即时通信模式范文

关键词:智能交通控制 物联网 嵌入式 模糊控制

中图分类号:U4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015-02

1 物联网概念及结构组成

物联网(theIntemetofthings)在维基百科的定义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隧道、铁路、建筑、电网、公路、桥梁、供水体系、大坝、油气管道以及家用电器等各式物体上,并接入互联网,用特定的软件程序运行,实现远程控制。

物联网有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二维码、传感器等实时地获得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结合,实时准确地将物体的各种信息传达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控制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分析和处理物体进行智能化地控制。

2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是在比较健全的道路硬件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集成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所建立的一种高效、准确、实时、全方位、大范围发挥作用的交通管理系统它是充分利用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能力,增加运输效率,保证交通安全,减少交通拥挤的有力措施。

世界上公认较好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是SCOOT(英国)系统和SCAT系统(澳大利亚),这两种系统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经被我国引进引,但实际效果并不乐观。两种系统的基础均为精确的数学模型或预设的方案,而我国城市的交通车辆种类繁多、随机性大、影响因素多,尤其是中小城市,很难通过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

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多智能体系统,其目的是将复杂的大系统构造成简单的小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为能够相互连接、相互协调,便于控制管理。进而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可以通过子系统的自治和相互协调来解决。正是由于城市交通网络的实时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应用多智能体系统结构进行智能控制是一种比较明智的选择。本文按照该结构设计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进行车流量信息检测利用的是RFID技术,结合嵌入式技术设计开发交通信号控制器,通过各种智能算法之间的比较,最终采用模糊控制。在该结构图中,路口信号控制器能够实时更新单个路口的车流量数据,并给相连接的路口提供交通流数据用于信号配时;区域信号控制器通过分析区域交通流信息能够使路段之间交通流达到动态平衡;信号控制中心管理智能体统一协调各区域交通运行。

3 RFID技术的概述和发展

RFID(RadioFrequencyxDentifie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它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辨识目标获取相关的信息。射频识别技术的优点是:无需直接接触、无需人工干预、无需光学可视即可完成数据的通信和处理,并且便于操作。能够广泛应用于生产、物流、交通、运输、医疗等需要大量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应用领域。

RFID最早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它被应用在空中作战行动中进行敌我识别。因此,RFID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它在国外的发展比较迅速,RFID产品种类很多,像摩托罗拉、德州仪器、西门子等世界著名厂家都生产RFID产品,而且都各有特色。虽然我国的RFID技术的开发较晚,但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已经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

4 交通信号机

交通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交通信号机,且交通信号控制算法的硬件载体也是交通信号机。随着32位单机的功耗和价格的不断走低,国人对它的认可越来越多。实时多任务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使用也被应用到各种领域,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应用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产品市场也日趋活跃起来。今后市场的主导必然嵌入式系统在智能交通控制领域上的应用。本文目的是建立一种基于RFID技术和ARM处理器为对象的嵌入式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对城市交通进行实时高效的智能控制。

本系统的信号控制采用的是嵌入式模块,处理器选择的是拥有200 MHz的ARM920T内核的EP9315处理器,它是高度集成,能够满通控制高效实时运算要求。该模块集成了多种通信接口,与流量数据检测设备,信号控制机的通信可以通过串口或者CAN口实现,由以太网接口完成与控制中心的通信。人机交互部分是工作人员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进行现场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输入部分包括8×8键盘阵列,PS/2接口和触摸屏,输出部分包括LCD,VGA显示器,IDE和CF卡槽以及USB接口。JTAG及串口调试部分提供了系统开发调试时实现程序下载、运行调试等功能。

5 模糊控制器

模糊控制(FuzzyControl)是以模糊化的语言变量、模糊化的集合论以及模糊逻辑推理为基础,它是智能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设计方法主要来取决于操作员的实际经验,对于处理一些非线性的系统,模糊控制是非常合适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包括:确定模糊控制器的结构,即根据具体的系统确定其输入、输出变量;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化,即把输入、输出的精确量转化为对应语言变量的模糊集合;模糊推理决策算法的设计,即根据模糊控制规则进行模糊推理,并决策出输出模糊量;对输出模糊量进行解模糊判决,即通过各种解模糊方法完成由模糊量到精确量的转化,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

交通需求通常用路口停车线前的排队长度即停车线前相隔一定距离(通常为80~100 m)的两检测器之间的车辆数来表示。建立模糊表如表1和表2所示。

6 结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交通控制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已经是大势所趋,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事业的一场革命。通过有效的结合与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最优的方式呈现,进而实现高效、准确、实时、安全、节能的目标。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为:通过对物联网和智能交通知识的学习,了解了物联网和智能交通领域的新技术,新概念,了解了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学习RFID技术,了解RFID的发展和特点以及优势,设计了基于ARM嵌入式系统的交通信号机,并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交通信号灯进行实时高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吴功宜.智慧的物联网一感知中国平日世界的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81-90.

[2] 胡振文.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现状与发展构想[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3(2).

[3] 张国伍.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4] 周晓光,王晓华.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5-7.

[5] 董丽华.RFD技术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60-71.

[6] 陈颐.AR刻嵌入式技术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

[7] 周立功.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8] 蔡教武,蔡延光.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的交通灯控制系统[J].仪表技术,2010(9):32-36.

第4篇:即时通信模式范文

【关键词】I/O口;SPI时序;主器件;从器件

1.引言

SPI(SeIial Peripheral Interfa即串行设备接口)总线技术是一种高效率的串行接口技术,主要用于扩展外设和进行数据交换。在许多单片机中,已经作为一种标准配置。但某些应用非常广泛的单片机并不带标准SPI接口,这样就限制了在这些系统中使用带SPI接口的器件。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使用单片机的普通I/O口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实现SPI串口通信,以满足应用需求。此外,采用标准的SPI接口有很多局限性,在设备开发和扩展增加负担,而通过I/O口模拟实现SPI通信将不受这些限制,可轻松实现其开发和扩展,灵活性更大;通过I/O口模拟SPI通信,其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强,实现简单、方便。

2.SPI总线概述

SPI通信的总线形式一般采用4线制,即为使能控制线SN、始终控制线SCLK、主出从入线MOSI和主入从出线MISO。可实现一个主控制器挂接多个从控制器,如图1所示,为SPI总线框图。

使能控制线SN完成对从控制器的片选,当需要与某个控制通信时,将SN置于打开(高或者低,根据不同芯片分别对待)状态,使从控制器处于可通信状态,同时时钟控制线SCLK用于控制SPI通信的时序,该时序需与从控制器的SPI时序保持完全一致,这样才能保证SPI通信的实现。主出从入线MOSI为SPI串口通信数据输出线,主入从出线MISO为SPI串口通信数据输入线。

当主控制器MCU只与一个从控制器通信或所选从控制器无使能控制端时,使能控制线SN可不用,即3线制SPI通信,也可实现模拟SPI通信。

3.SPI通信时序控制

相对于标准的SPI通信接口,通过I/O口模拟的SPI通信,其模拟时序要求很严格,即主控制器模拟的SPI时序必须与从控制器的SPI通信时序保持一致,否则会导致在通信时出现接收不到数据或是接收数据错误的情况。SPI通信的时序控制是通过时钟控制线SCLK来模拟完成的。所以说,严格、标准的SPI时序是完成SPI通信的关键。

时钟控制线SCLK可以是高电平触发也可以是低电平触发,该模式由从控制器的触发时钟决定,不可随意改变。SCLK触发1次,在对应的MOSI或是MISO输出或是输入1次,即1位(bit),其以移位寄存器的方式进行操作,完成1个字节(byte)的读或写需循环进行8次。数据传输时是高位在前,低位在后。

假如某芯片即从控制器的工作时序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将其使能置低时有效,即片选成功可进行SPI通信。该芯片在SLCK上升沿是完成读操作,即主控制器完成输出操作,在SCLK下降沿时完成写操作,即主控制器完成输入操作。当SCLK制造第1个上升沿时,主控制器输出数据的最高位即Bit7;当SCLK制造第2个上升沿时,主控制器输出数据的Bit6,依此类推,8次上升沿触发后就完成了1个字节的输出。同样的原理,当SCLK制造第1个下降沿时,主控制器读取数据的最高位即Bit7;当SCLK制造第2个下降沿时,主控制器读取数据的Bit6,依此类推,8次下降沿触发后就完成了1个字节的读取。

4.SPI通信实现

通过第二节对SPI通信时序控制的描述,可以非常简单的实现模拟SPI串口通信。笔者将以两种较有代表性的单片机与某磁传感芯片的软件实现为例,给出通过I/O口模拟实现SPI通信的例子。需说明的是,例程中在MSP430例程中的读操作按1次读1个字节完成;而在JN5148例程中的读操作按1次读2个字节完成。以下2个例程全部已用于实际产品研制中,通信可靠,完全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4.1 基于MSP430单片机

首先,我们先定义模拟SPI接口所需的I/O口,定义P4.4为输出MOSI,P5.0为输入MISO,P4.5为SCLK信号,软件实现如下。

数据输出的代码为:

代码说明:⑴循环8次,即输出1个字节;⑵P4.5输出0,SCLK下降沿;⑶data为输出的字节,若其高位为1,则输出1,否则输出0;⑷P4.4输出1;⑸否则P4.4输出0;⑹P4.5输出1,SCLK上升沿;⑺数据data按位右移;⑻循环8次,即输入1个字节;⑼数据data按位右移;⑽P4.5输出0,SCLK下降沿;⑾读P5.0端口,若其高位为1,则输入为1,否则输入为0;⑿读取数为1;⒀读取数为0;⒁P4.5输出1,SCLK上升沿。

4.2 基于JN5148模块

与上节类似,我们先对I/O进行初始化。定义DIO_9为输出MOSI,DIO_10为输入MISO,DIO_11为SCLK信号。软件实现如下。

数据输出的代码为:

此处与3.1节中类似的代码将不再详细解释,只择重点说明。⒂DIO_11输出0,SCLK下降沿,函数DIO_ONorOFF(DIO_11,1)的意思为将DIO_11输出1,即置高;⒃DIO_9输出1;⒄读所有DIO数据;⒅取DIO数据的第10位的数,即输入。

5.模拟SPI通信时需注意的问题

模拟SPI作为一种串行设备接口用于数据交换,在实际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点。

(1)模拟SPI通信必须严格时序,否则会出现无法读取或是写入数据,不能完成数据交换;或是出现读取数据不完全,即数据错误等情况;

(2)SPI接口芯片数据的读写发生在时钟信号的上升沿或是下降沿。在进行编程时应保证数据足够的处理时间,即数据处理稳定后再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以免出现数据读写不完全而出错;

(3)在进行数据交换时,应注意通信字节位发出的顺序,即是高位在前,低位在后还是高位在后,低位在前。

6.总结

基于单片机的普通I/O口,通过软件模拟的方式实现的SPI串行通信,其实现简单方便。在广泛的实际应用中,也验证了其功能的可靠性、稳定性。而且,模拟SPI通信在不同的单片机或是微芯片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移植性,可完全取代标准SPI接口。

参考文献

第5篇:即时通信模式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用户模式;盈利模式

1 传统电信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应用,我国传统电信业务的资费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但电信行业的增长速度却出现了不小的反弹,尤其是移动数据业务收入以及宽带接入成为了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多数产品和应用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APP化的趋势,这一新型的APP业务创新模式对传统电信业的基本业务模式、商业模式和资源发展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该模式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云和端的直接对接,而且对智能终端和即时通信类客户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自即时通信类软件在2011年一经推出,软件的客户规模一再出现井喷,预计在2016年能够达到12亿人次。一个客户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多个即时通信软件,采用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微信、米聊、飞聊等短信聊天软件,通过无线网络实现短信功能。此类应用使得传统的点对点短信和彩信的业务量和收入不断下降,而即时通信类业务量和VoIP类业务量将不断增大。根据摩根士丹利统计的移动数据流量发展总体趋势可以看出,移动视频将会对2014年移动流量的总量起到最为重要的作用,估计占总量的66%。此外,其它移动互联网应用(如移动游戏、音乐、图片、QQ农场等)也将带来数量流量的大爆发。根据Ericsson最新的报告[1]可以预测,在2016年之前,全球的移动数据流量将会以每年60%的速率快速增长,移动数量流量将会达到传统语音业务流量的30倍。因此,实现从传统电信业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是市场所需,势在必行。

2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DA等)为接入手段,以无线接入方式,通过各种网络接入互联网。移动互联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技术到业务的融合。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各个国家由于政策法规、市场竞争条件、技术发展水平以及运营策略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不尽相同。一些电信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市场规模。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成效显著,凭借着出色的业务吸引力和资费吸引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在国内,三大运营巨头均已将移动互联网业务作为今后公司发展的重中之重。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应用和IPV6的实施,国内的移动互联网正逐步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在深刻改变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但任何一个新兴产业在给大家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在其发展初期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难题,如手机上网资费高、速率低,计费方式相对单一等。在诸多难题中,运营商数据业务普遍存在增量不增收的现象已经成为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2008到2013年的五年时间里,全球移动数据业务的数据流量增长达17倍,但同期的数据业务收入增长仅有1.8倍。与此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和便携式移动宽带上网的快速普及,数量流量也出现了空前的增长速度,在整个网络中的比例升至83.5%,而盈利价值则降到0.01美元/兆[3]。这意味着,数据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流量的增长速度,全球的电信业面临着增量不增收的尴尬局面。

增量不增收问题的关键在于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选择。如果采用的商业模式不符合实际,那么所有的运营商和企业将不会盈利,移动互联网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新兴产业即使再美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怎样建立可盈利、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商业模式,找到自己的位置与营收方式已成为大家目前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3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关键在于能否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目前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尚无统一的标准定义。但多数学者普遍认为,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其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选择是否正确。其中,用户模式主要为了创造客户价值,盈利模式则是使得企业获利[4]。如何进一步丰富和改进用户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内容,将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3.1 协调好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和用户时间之间的关系,改进用户模式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用户模式往往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传统的电信业务多数是从盈利模式开始考虑的,一定是有利可图、想清楚了盈利模式才会去做这个生意。但在移动互联网行业,企业必须首先要将重点放在集中精力考虑用户模式。首先考虑如何扩大用户规模,然后再考虑占领用户的时间份额,即注意力经济。全球的互联网业务都是存在竞争关系的。谁能够把握足够多的用户,谁就占领了时间份额,谁就会是通信市场未来的巨无霸。由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上网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业务之间竞争的核心就是用户时间。在未来的用户模式中,我们可以在扩大用户规模、提升用户活跃度和占领用户时间三者之间进行有效协调,使其达到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用户模式的优化改革。具体如下:

⑴调查客户的实际需求并开发相关产品,迅速扩大用户规模。这个过程所获得的用户对企业来说往往是匿名的,企业并不知道用户是谁,具有什么特征,而只是通过相关业务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流量规模。也就是说,这个过程一般只卖流量。

⑵通过内容丰富、功能优化来提升用户活跃度。企业可以建立用户的真实档案信息,真正了解和掌握用户的特征并切实的拥有用户。一般来说,抓住客户的,都会带来信息流量。

⑶通过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度来占领用户在线时间份额,最终创造客户价值。

3.2 采用衍生收费的盈利模式,占领客户的钱包份额

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中最为关键的子模式。目前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往往只局限于 前向模式和后向模式。前向模式是向使用了相关服务和内容的客户收钱(开通-保障-计费),如各大运营商向用户收取的移动网络流量费用等;与前向模式恰好相反的是后向模式,是向内容和服务的提供商收费,即向企业收钱(吸引客户,客户使用,有人付费),如通过各种衍生的广告模式来进行广告分账,包括CPC、CPR、包月收费等各种流量分账方式。企业如果采用单一的盈利模式并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盈利。为了更好地占领客户的钱包份额,企业可以将前向模式和后向模式黏合起来,形成“衍生收费”的双模模型。即服务提供者通过用户模式所形成的用户黏度,吸引用户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向新产品服务提供商收费的模式[5]。

4 结束语

传统电信业的商业模式要求电信业务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该业务获取盈利。而新兴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业务实体和时间上不再高度耦合,可以实现分离,即为客户创造价值和为企业获得收入的业务可以不是同一业务。企业可以先提供业务,创造客户价值,再利用客户规模创造盈利,最终实现移动互联网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卓,贺石昊.移动互联网迈入2.0时代 加速与传统行业跨界融合[J].通信世界,2014,1(2):41-42.

[2]庚志成.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J].移动通信,2008,32(9):20-21.

[3]刘伟.四网协同发展研究及移动互联网转型思考[J].广东通信技术,2012,25(4):53-54.

第6篇:即时通信模式范文

检验仪器数据通信系统设计:

1普通模式仪器的通信程序模式

普通模式仪器的通信程序模式即串口通信方式,仪器通过串口线和电脑连接,电脑连入院内网络。这种方式下的仪器通信程序安装在此电脑,仪器通信程序采用COM接口工作模式和仪器进行通信(图1)。目前,绝大多数的LIS系统采用此种模式与仪器设备进行通信,仪器通过串口线与电脑直接连接,这种通信方式对电脑的依赖性较强。在实际应用中,电脑由于某种原因发生故障,是会经常碰到的。如电脑中了某种病毒(木马等)或安装了某个软件,导致电脑无法启动或与仪器通信程序冲突等。在这些故障中,硬件出故障的机率一般要小于软件,电脑硬件本身的稳定性已经非常可信。但无论是软件出问题或是硬件出问题,必然会引起业务的中断。因此,必须考虑更加可靠的通信方式。

2串口服务器

串口服务器是为RS-232串口到TCP/IP网络之间完成数据转换的通讯接口转换器。提供RS-232终端串口与TCP/IP网络的数据双向透明传输,提供串口转网络功能及串口转网络解决方案。串口服务器,一般内部集成IP、TCP、HTTP、UDP、DNS等协议。RS-232串口转换提供数据自动控制。提供数据双向透明传输,实现串口转网络功能可以让串口设备立即连接网络。串口服务器的工作方式有:服务器方式、客户端方式。通讯模式有:虚拟串口模式、网络通讯模式(工业级串口服务器,一端连接串口,一端连接网口)。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仪器通过网线可与网上的任一台电脑连接通信,增加了连接的灵活性。通信程序安装在其中一台电脑上,当这台电脑出现硬件或软件故障时,与之通信的仪器仍不能正常工作,即存在单点故障。如何对这种通信模式进行优化,这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3改进的仪器通信模式设计

第7篇:即时通信模式范文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71-04

在数字图书馆中,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是通过网上虚拟平台对读者咨询进行解答的信息服务模式。其服务内容是以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为基础,并以全程式的方法把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及时、准确地提供给广大用户。目前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采用的是具有B/S或C/S模式的软件,也就是说,系统交互的数据以及信息资源等都是使用集中式服务器进行处理的[1]。数字图书馆用户在不断增加,但是带宽和服务器并没有以相应的速度增长,所以会出现网络拥塞的现象,会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Peer-to-Peer简称P2P,通常也被称为对等网络计算,一般来说为计算机资源和服务的直接交换和共享。近些年来,P2P伴随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进步,其功能包括共享文件、分布式存储、搜索、计算和即时通信等。在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应用先进的P2P对等服务理念[2],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给网络中的用户,避免网络设备、数字资源以及服务器的制约,提供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P2P可以把服务在短时间内提供给网上的所有用户,随时随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所以,充分结合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以及P2P技术,可以把新的活力注入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服务当中去。

1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的模式分析

1.1 同步参考咨询服务模式

图书馆参考馆员在虚拟环境下可以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同步数字参考咨询”,面对用户提问,采取即时回答的服务方式,通过实时交流技术形式如网络聊天、视频会议以及网络呼叫等形式实现交互,又可称为交互式参考咨询服务,依托的技术软件为网络联系中心以及即时信息传递等[3]。同步数字参考咨询能使时滞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但对数字化参考源较为依赖,要求参考馆员具有较高的素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网络实时咨询。通过chat技术可以实现实时聊天,也就是说通过PPT(点对点信息传输)可以把用户所需的个性化信息向该固定用户发送,以免垃圾信息堆积在其他在线用户空间中。2)网络化协作参考服务。截至目前,网络化协作参考咨询服务项目主要有:图书馆信息咨询中心,该项目的发起单位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该项目是2001年由上海图书馆推出的;重点学科导航库,该项目是由CALIS组织开展的。对于图书馆提供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来说,在数字化空间中,实现专家、资源以及服务的共享是终极目标[4]。

1.2 异步数字参考服务模式

非即时的专家回答和用户提问即为异步数字参考咨询,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现方式有电子邮件、常见问题解答、Web表单等[5],在图书馆提供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这种服务模式应用最为广泛,也最为简单。

(1)常见问题解答(FAQ)。这种问题解答形式为通过编辑较为常见的问题及其答案并集中公布在网站上实现的。

(2)电子公告板系统。具体来说,用户通过图书馆网站,在系统中对问题进行自由地提问并在网页上,图书馆参考馆员通过对网页的定期浏览,对用户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果问题在馆员能力范围之外,也可以在讨论组中问题,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寻求。这种系统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包括问题与解答、BBS、网上咨询以及常见问题解答等[6]。

2 P2P网络模式

2.1 P2P与C/S模式的对比

C/S模式具有中心化网络结构,其服务器和客户机节点都是已经预定义的,服务器作为高性能的计算机不仅带宽较高,而且用户的处理能力较强。与多样化的服务软件相配合,可以实现大数据的集中存放,把各方面的服务提供给客户机。相较于传统的C/S模式,P2P模式具有非中心化的结构。在C/S模式基础上架构的分布式网络其实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分布,只是一个中心化的体系。P2P网络有别于传统的多层服务器或C/S模式,网络中的主机使对服务器的分散控制和依赖等大大降低,可以实现彼此间的通信、信息的共享和交互。P2P网络因为具有非中心化的体系,可以把传统模型没有的额外特性提供给用户,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分布式计算。

2.2 P2P的主要网络模式

根据不同的集中程度,可以从集中和非集中对P2P系统进行结构类型的划分,图1为具体的模型结构示意图,其中(a)的P2P模型服务器带有查找、发现以及内容,(b)中P2P网络结构较为纯粹。

图1(a)的P2P模型中,占有支配地位的是服务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存储有全部的对等点共享资源。当其中一个对等点向其他对等点发出信息请求进行资源共享时,不需要直接与满足要求的对等点连接,只需对服务器进行访问即可获取共享的资源。该结构除了要向服务器提交共享信息内容之外,与传统的C/S模式结构更加接近。所以,其缺点也与C/S模式更为相似。

图1(b)的P2P系统较为纯粹,不同于混合P2P系统的是:系统中并没有中央服务器,是独立存在的,在网络中主要依托交互式个人成员。不需要服务器提供任何帮助即可完成相等点之间请求的发送、文件的下载以及响应的接受等通信指令。在传统的C/S模型中,通信方式是在服务器基础上设定的,而纯粹的P2P系统打破了这一规则,用户还可以对自己的规则进行设定。

3 基于P2P的数字图书馆虚拟参考服务系统的模式构建

3.1 系统模式结构

本文在以上思路的引导下,在P2P技术基础上构建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模型,图2给出了具体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在构建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模型中,每一个节点都与一个图书馆员/专家或者用户相对应,这些节点对应的用户可能属于同一个图书馆,也可能属于完全不同的图书馆,甚至可以是公众网或者外部网的用户[7]。在P2P技术基础上构建的虚拟参考咨询网络中,所有的节点组合在一起构建完成了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群,在节点和节点之间通过虚拟参考咨询网络对服务器进行查找和发现,能对信息和数据进行互通。在上图的系统模型示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所谓的超级节点。这是因为在网络中,节点和节点之间具有不同的实用性、处理能力以及带宽,如果赋予所有节点平等的地位,在任务的分派过程中对每一个节点都同等对待,可能会浪费资源,甚至有瓶颈产生,对整个网络性能产生危害;网络的支柱可以交给高性能的节点,把网络负担分担给有能力的节点,根据不同的节点性能把任务适当地分配下去,使资源具有更高的利用率。不管是在哪一个图书馆,超级节点其实就是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网络中的中心服务器,在中心服务器可以对超级节点进行认证,并在任意的超级节点之间完成P2P链接的架构。

3.2 系统功能描述

在P2P技术基础上构建的图书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体系作为一个服务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的,能抛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信息资源查询、专家咨询以及为用户答疑解惑。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分布式FAQ库、咨询管理、实时在线咨询、专家库以及咨询管理。图3给出了详细的系统功能模型示意图。

(1)分布式FAQ库。用户在咨询图书馆馆员之前,可以对常见问题知识库也就是FAQ库进行访问,参考其中的相关内容。

(2)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可以把图书馆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推送给用户,便于用户对图书馆动态实时了解。

(3)资源推送跟踪。通过分析专家、咨询馆员和用户的基本信息,系统综合其咨询经历,可以把更加个性化的界面提供给用户,而且定制及修改机制具有灵活方便的特点。

(4)问题获取分析。在问题内容和方式方面,系统会给出一定的限制,同时也会规定问题的格式,便于问题不符合规定的现象出现以及系统对问题的自动分析。

(5)咨询管理。在咨询过程中,咨询管理模块主要起到管控作用,保障用户的问题能得到解答。在该模块中,角色包括咨询馆员、管理员和用户。

(6)专家库。按照特长和专业可以对咨询馆员进行分类,组建专家库,有助于高效地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

(7)过程管理。系统能自动地记录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并逐渐形成机制,科学有效地管理咨询过程跟踪、咨询结果分析以及对人员的培训。

(8)合作参考咨询。合作化以及全天候的虚拟参考咨询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联合多个系统,把各自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对服务时间进行合理的协调,把全天候的服务提供给用户。

3.3 系统工作流程

首先,在虚拟参考咨询服务系统中,用户通过连接中心服务器进行系统的登录,若为首次登录,要先进行注册登记。其次,根据个性化的信息需求,用户有针对性地对功能模块进行使用;然后,如果用户遇到的问题在常见问题知识库中找不到答案,就可以使用实时在线咨询模块,从专家库中选择一名专家或参考咨询馆员进行沟通答疑,得到满意的答案之后即可停止该次咨询,馆员也可以异步回答未回答的问题。最后,完成咨询之后,用户可以通过咨询评估表单的填写对咨询满意度进行评价。

4 基于P2P的数字图书馆虚拟参考服务系统特色

4.1 文件交换

在P2P系统中,文件交换是其最为重要也广为人知的应用。在传统的WEB方式中需要有服务器才能实现文件交换,首先在特定的网站中上传文件,然后在该网站用户对所需文件进行搜索和下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性。文件的自由交换在P2P模式中得到了真正的展现。通过P2P技术人们实现了交流信息和共享文件,即便没有中心服务器,也能独立自由地运行各个节点。作为其中一个节点,服务器可以直接对所需信息资源进行下载,这种模式带来了更加高效直接的数据传输方式。在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应用文件交换技术,不仅能带来更加通畅的交流方式,实现信息的共享,同时参考咨询馆员的工作效率也得到极大提高,有助于原文传递、馆际互借以及信息推送等工作的开展。

4.2 协同工作

在用户与用户之间开展协同工作,通过协同计算平台用户可以实现计算任务共同完成、互相协同以及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等,即便参与者不在同一地点也可以同时开展工作。传统概念里的协作系统都是在客户服务器基础上架构完成的,组员通过服务器进行协作,该服务器把工作相关的共享区提供给组内成员,进而共享文件和信息,灵活度不足是这种体系结构的缺点。拥有越多的协作用户,服务器就需要愈加强大的功能。P2P技术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不需要使用中心服务器就可以把任意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联系,进而扩展到多点的交互应用,形成虚拟子网。通过简单的P2P软件操作,用户可以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或多个VPN,使用数字图书馆中的各类资源。VPN具有个性化、专业化以及开放的优点,可以连接相同兴趣的人们,更加便利地开展信息的获取和交流。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通过P2P还可以面向专业构建虚拟参考咨询网络,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协作。

4.3 即时通信

网络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即时通信软件也随之广泛地应用到各个方面,拥有较多用户的包括QQ、MSN以及微信等[8]。但是这类软件并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C/S/模式,依然需要依托中心服务器完成用户间的通信,容易出现通信瓶颈的问题。在P2P基础上构建的是非中心化的网络,各对等点身兼两职,不仅是服务器,同时也作为客户机而存在,在网络中拥有对等的地位,网络自主权是完全独立的,避免服务器拥堵带来的问题。基于P2P构建的通信软件可以实现点对点的通信,随时掌握对方的在线状况,中心服务器的作用只是认证用户信息以及初始互联节点,用户和参考咨询馆员通过即时通信软件可以直接在线开展沟通和交流。

4.4 深度检索

人们目前在进行信息检索的过程中依赖于搜索引擎,虽然具备较快的搜索速度,但是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障,在全中文搜索引擎中,最出色的搜索网络资源也只有20%―30%。在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中通过P2P技术的引入,可以在对等点之间实时开展节点间互联关系的搜索,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馆员可以不受宿主设备和文档格式的限制,对文档进行深度检索。参考咨询馆员通过P2P软件可以同时给其余十位对接点发送用户的搜索请求,以此类推,几分钟就可以把数百万台电脑上的信息资源搜索完毕。当对接点收到搜索请求后,不仅可以搜索自身资源,还可以传递搜索信息,通过路由的优化搜索,返回符合请求的结果。在短时间内可以把搜索范围扩大至几何倍数,从理论上来说可以对所有开放资源进行搜索,采集到兼具有效性和实时性的信息。P2P技术对用户较为重视,用户可以按照个人习惯搜索周围计算机的次序,根据用户当前所在位置系统选择与用户间的通信方法,罗列出常用节点列表,使搜寻命中率和速度都得到极大的提升。

第8篇:即时通信模式范文

【关键词】CDMA远程切换模式绿波带

一、系统开发背景

在大城市的交通高峰时段出行,车辆被堵在路上已不稀奇,交通的“上下班高峰期”并不陌生,这让我们深刻的感觉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私家车数量的大幅增长和人们的越来越频繁的出行给交通路况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交通灯前的拥堵情况也越发严重了,由此,我们想到,交警部门如果可以在交通高峰期等有需要的时刻,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及时调整交通灯的亮灭时间,即更换模式,那将可能在某些交通高峰时刻缓解交通问题。

二、系统组成与功能

整个系统由上位机软件、下位机软硬件、CDMA通信模块三大部分组成。

(1)上位机

上位机采用C#编程,采用的是图形界面编程,程序界面清晰明了,易操作,配有说明文档,可根据提示进行路口数量选择、红绿灯数量选择、红绿灯定时时间以及工作模式确定,通过设定好的参数,系统可软件模拟出交通路口情况,为保证最基本的安全,所设计的系统可以自动判错,如果使用者设置得有问题,比如会使某两个方向的车可能相撞,系统会立即提示有错。

界面有两种设置方式,一是通过拖动时间条的方式,分别控制各个路口的红绿黄灯亮灭时间,二是通过填表方式,按照提示输入各个灯的亮灭时间,全部设置好以后,系统会判断是否有错误数据或是否有危险,若有,系统则不执行本次改变,用户可以随即更改数据,以设置出没问题的数据,在系统运行。

软件界面可以根据使用者的设置模拟出整个路口的情况,并且可以通过串口通信方式给下位机传送数据。

为了防止设置过后的数据被遗忘,上位机软件有自动保存数据的功能,也可以从文件中读取已保存和使用过的数据来设置。

(2)下位机

下位机分为软件和硬件两个部分。软件部分是采用C语言编程控制单片机,一是要实现与上位机和通信模块的通信,下位机受上位机的控制,还要通过串口通信方式从上位机中接收数据,并保存在下位机中,所以下位机软件中必须含有识别上位机指令和保存数据的部分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二是要控制演示模块的执行情况。下位机的信号可以传给驱动模块,驱动模块驱动交通灯。

下位机硬件中除了有一些功能芯片外,还留有演示模块的接口,设计时在控制器周围装配有一套演示系统,此演示系统较美观,可灵活根据需要摆出路口形状,在设置好模式并导入下位机后,下位机可直接控制演示系统,以此模拟交通路口的交通灯的亮灭时间,这样可以很清楚的呈现交通路口的情况,并很方便的模拟交通情况,下位机硬件是上位机中设置的交通情况的实物演示。

(3)通信模块

通信模块采用的是CMDA模块,它可完成普通手机的大部分功能,系统主要用到的是它的短信功能,通过短信实现随时远程切换交通灯的模式,以此临时改变交通灯的参数,以随时适应车流量变化。通信模块是实现功能最重要的模块,这使远程切换模式成为了可能,使交通灯模式的改变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方式,当然,这也需要系统中其他所有部分的配合才能完成的。

三、系统特色

第9篇:即时通信模式范文

关键词:网络;宽带电话voip;发展

voip近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管制政策的限制和运营商的抵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voip的发展,移动通信资费的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ip电话形成了替代。本文重点研究了voip三种模式h.232ip电话、vobb宽带电话和即时通讯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并给出了趋势预测。

1.voip用户群概述

voip是一种以ip电话为主,并推出相应的增值业务的技术。voip最大的优势是能广泛地采用internet和全球ip互连的环境,提供比传统业务便宜、丰富的服务。voip可以在ip网络上便宜的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internet呼叫中心、internet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

从个人用户来看,voip的低资费是初期吸引用户,并在发展期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增长的重要原因。从长远发展来看,低资费并不能成为voip市场持续发展的本质动力,voip将演变成家庭综合信息服务的一部分,成为家庭信息服务解决方案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这个综合的家庭信息服务将会向用户提供包括语音通信、家庭娱乐、家庭安全等一系列服务。

voip在以其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众多个人用户的同时,也受到企业用户的青睐,这其中以大量拥有长途业务的中小企业、拥有涉外业务的对外贸易公司、驻华机构办事处,拥有诸多分支机构的大型企业为主。这些企业用户对voip的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1.1长途语音业务需求量大,企业节约成本需求明显

对于涉外的中小企业来说,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对外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支付能力却有限,希望能以更低的价格获得长途通话业务,voip业务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对于大型集团公司来说,因为拥有很多的分支机构或办事处,集团决策的下达和子公司工作的汇报都对长途通话业务产生了较大的需求,虽然这些公司拥有较强的支付能力,但voip更便宜的资费让他们也多少有些偏爱。

1.2对voip增值业务有着较强的需求,希望能建立一体化的通信信息服务系统

建立在voip系统之上的数据通信、视频会议等大大加强了企业内外部的管理和沟通,同时基于voip系统的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等加快了企业业绩的提升,对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多数企业希望voip系统的建设能和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结合在一起,一方面避免了多系统带来的麻烦,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1.3语音和数据业务相融合,实现voip系统与企业内部网的统一

企业用户使用voip系统不仅仅是为了节约费用,他们希望voip系统能与其它数据应用结合起来服务于自己的管理及业务拓展流程,提升生产效率。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如何将voip系统和企业内部网相结合的问题。伴随着这个问题的解决,it和电信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最终形成企业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这个融合了voip的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将大大加快企业的运作流程,加快资金的周转和资源的配置,同时也使企业内外部的沟通、谈判和交易更加便利。

2.voip业务模式分析

目前voip常见的业务模式有三种,分别是:h.323ip电话、vobb宽带电话和im即时消息。其中h.323ip电话又包括:ip电话卡、特服号码、专线ip电话等,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voip语音通信模式。

2.1h.323ip电话

h.323ip电话是基于h.323协议的ip电话系统,h.323是在包交换网络上提供实时视频,音频和数据通信服务的一个里程碑技术。它规定了在包交换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的网络组件、协议以及过程。包交换网络包括基于ip的网络(包括internet)或者基于ipx的局域网,企业网,城域网和广域网。h.323可以应用在很多环境中,比如只有音频(ip电话),视频和音频(可视电话),音频和数据,音频、视频和数据。h.323也可以用于多点多媒体通信。h.323提供了很多服务,因此可以应用在很广阔的领域中-如消费、商务和娱乐。

2.2 vobb宽带电话

vobb宽带电话(voiceoverbroadband)是基于ip技术,以宽带传输网络和ip终端为载体,是融合了语音和数据的新型电信服务平台。vobb宽带电话可以保障话音质量,一般以免费或固定资费(包月)的方式提供,资费低廉,得到家庭和企业用户的广泛青睐。

2.3 语音即时通讯

语音即时通讯是voip的另外一种应用形式,是在即时通讯软件中加入语音聊天的功能,目前几乎所有的即时通讯工具都支持语音聊天的功能,常见的有腾讯qq、微软msn和雅虎messenger。即时通讯的语音功能以其便捷的pctopc的方式赢得了年轻一族的青睐,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语音业务形成了替代。

目前国内外即时通讯的语音功能基本上是以免费的形式向用户提供,用户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能够获得像传统长途电话一样的话音质量。即时通讯免费的特性大大促进了用户数的发展。

3、voip三种模式在国内的发展

我国h.323ip电话业务市场已进入成熟期,资费优势是长途电话ip业务增长的直接原因,但随着传统长途电话资费的下降和移动长途电话漫游费的改革,h.323ip电话业务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仍会保持超过传统长途电话的增长率。商务企业用户依旧主要被ip专用交换分机(pbxes)占领。在未来,普遍被中小型商务企业所采用的voip语音网关通信市场的收入将超出来自pbxes市场的收入。

在国家对voip的管制政策放松之后,vobb宽带电话将获得快速的发展。各类isp和itsp,包括电信运营商也会加入这个行业,而且用户的需求会随着宽带速率的提高而增加,所以vobb将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即时通讯市场将会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新的移动im的诞生会对传统的即时通讯工具产生一定的市场压力,但即时通讯的免费形式使它一直不能有一个好的盈利模式,但随着融合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将会逐渐走向标准化、移动化和多媒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