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设备的运维范文

医疗设备的运维精选(九篇)

医疗设备的运维

第1篇:医疗设备的运维范文

摘    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检验、诊断及治疗类医疗设备的研制与开发也在不断进步。医院拥有的大型医疗设备数量与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水平。大型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是医院高效运行的基础,可保证临床工作正常开展、促进医院科研水平提升。目前,大部分医院对于大型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措施相对滞后。该文围绕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的现状展开,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供广大医院管理人员进行探讨和借鉴。关键词:医院 大型医疗设备 管理 维护目前,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的数量不断增加,为医疗和科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如何确保此类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医院管理者和设备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医疗设备长期高负荷运行,同时缺少合理的管理和维护措施,易导致故障频发,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本文围绕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的现状展开,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减少医院在设备维护方面的财力消耗,保证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现状1.1 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有待商榷(1)目前,大部分医院对于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仍停留在重采购、轻管理、轻维护的模式中,在对预算中的设备进行采购论证时,重点关注其功能、性能及价格,对于设备运行后的维护、维修服务内容和条款不重视,导致设备在需要维护和维修时,医院没有足够的话语权。(2)设备投入运行后,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对设备使用人员和工程师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工作进行约束,设备通常处于长时间、高负荷的运行中,导致设备在发生故障后被动维修,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增加了医院的运行成本。(3)管理和维护制度对于工程师的工作分配缺少合理性,目前大部分医院仍以区域划分工程师的工作范围,但随着医疗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加和细化,各类设备的工作原理千差万别,日常维护、维修的方式方法也大不相同,以区域划分工程师的工作范围大大降低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不利于保证设备良好的工作状态。1.2 医院管理者对于医院自主维修力量的提升不够重视(1)医院从事设备维修的工程师人数过少: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三级甲等医院,配备加速器、CT、磁共振、各种X线机等大型医疗设备数十台,各种检验、生化类医疗设备数百台,还有数以千计的监护仪、输液泵等小型常规医疗设备,但从事设备维护和维修的工程师往往只有十几人,甚至不超过十人,完全不足以保障全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工作的正常开展。(2)工程师在工作中,少有机会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技术培训:医学工程部门一直被列为后勤保障部门,管理创新能力弱,主动服务意识不高,导致医学工程部门的科室地位旁落,管理话语权减弱[1],因此,医院管理者往往容易忽视对设备维修工程师的培训工作,导致医院自主维修水平停滞不前,无法适应医疗设备快速发展的趋势。(3)对设备维修工程师缺少合理的奖惩、绩效机制:大部分设备维修工程师的薪资与其所承担的工作不对等,承担更多的管理或维护任务无法在工程师的业务收入上有所体现,这也使不少工程师对工作存在消极情绪,不利于设备管理、维护工作的高效开展。1.3 国外厂家在大型医疗设备领域的行业垄断和技术封锁加重例如,在各大进口厂家的大型放射类医疗设备的维修过程中,需要厂家工程师的账号密码登录,再进行“密码狗”的身份认证后方可进入设备的维修模式,进而查看设备的详细报错信息及故障代码。这种维修模式使院方工程师难以在第一时间了解设备故障的具体情况,报修后只能被动等待,客观上延长了设备的故障时间,也不利于医院工程师维修技术的提升。另外,随着技术的进步,现今大型医疗设备的集成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设备维修过程中,确认设备的具体故障后,厂家多以整体配件的更换代替传统意义的维修。例如,在某院某品牌CT的维修过程中,判断故障为检查床的升降电机皮带断裂,厂家提出的维修方案为整体更换升降电机,且旧件需由厂家收回,报价数万元,但若能对皮带单体进行替换,即使使用原厂配件,节省的维修费用也是相当可观的。旧件收回也使医院工程师无法自主准备配件,若再次出现相同故障,仍然只能以高昂的维修费整体更换原厂配件。1.4 大型医疗设备的研发实力不足目前,我国医疗设备产业发展迅速,产量也已跃居世界前列,但整体技术水平偏低[2]。我国医疗设备的专利申请方面,表现出技术创新较为活跃,但科技含量较低的特点。而绝大部分的大型医疗设备,特别是大型放射、放疗类医疗设备,基本依靠国外公司的研发和制造。核心技术的缺失和制造工艺的落后使得自主维修进口大型医疗设备困难重重。因此,我国在保持中低端医疗设备发展水平的同时,应进一步致力于大型医疗设备的技术探索和创新,摆脱对进口医疗设备的依赖,谋求高端医疗设备的全程自主化研发和生产。医疗设备研发和制造水平的提升,将从根本上提高行业水准,带动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质量的高速发展。

2 对策与措施2.1 完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在进行采购论证时,采购人员应对拟采购设备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设备的各项参数和指标严格把控;同时,应让维修工程师参与到设备调研中,对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成本进行核算,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使制定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和维护方案针对性更强,进而降低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支出[3]。(2)根据医疗设备类型合理划分工程师日常的维护、维修工作,尤其是各种大型医疗设备要有专职工程师负责;相同、相似类型的医疗设备工作原理相近,进行日常巡检和故障排查时可触类旁通,工程师专注于同类型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3)转变设备管理模式,制度上强化大型医疗设备日常巡检和预防性维护工作,配合合理的奖惩机制,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设备故障后的被动维修难以避免,但更需要主动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观察、记录,通过预防性维护减少故障的发生。例如,某院某台血管造影机,由于长期在手术室使用,手术服和病员服常有棉纤维脱落,导致设备计算机散热口堵塞,计算机多次在术中出现过热保护、死机现象,致使手术中断,影响医疗质量,带来医疗风险,针对该情况,工程师每季度在手术空档期对该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拆卸机箱,清理散热口和主板,此后近一年内,设备未发生相同故障。总之,日常巡检和预防性维护有利于工程师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将部分故障消除在萌芽阶段;此外,配合合理的奖惩机制,一方面可提高工程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保证制度长期有效落实,从而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2.2 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自主维修能力(1)增加维修工程师配备,引入专业能力较强的维修人员:大型医疗设备集成化程度高,工作原理复杂,故障类型多,从零培养一位维修工程师,周期长、收益慢,而引入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专业能力强的维修工程师能在短时间内提升维修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成本,同时可以带动医院自主维修力量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科快速、可持续发展。(2)建立健全维修工程师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学习,将丰富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鼓励维修工程师与同业者加强交流;随着大型医疗设备的迅速发展,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维修工程师必须不断学习,才可能满足医疗设备维护、维修的要求;在提升维修工程师业务能力的同时,逐渐减少对原厂维修的依赖,从根源上降低维修成本[4],促进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良性发展。(3)加强对医疗设备使用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一些医院不重视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也是医疗设备不良事件和人为故障发生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之一[5];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培训,并对参加培训人员开展考核,确保考核合格人员才可取得医疗设备使用资质。2.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实时更新有利于保存重要资料以供后续查阅[6],并为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提供依据。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从采购、装机到投入使用后的定期保养和故障维修,以单台设备为单位建立档案,可实时追踪设备的使用状态。目前,医院多采用纸质材料记录医疗设备档案,与当前信息化发展趋势和互联网医院建设的总体目标尚有差距。据了解,现已有多家大型医疗设备公司和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公司提供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用于录入、记录和更新医疗设备的各项信息,包括设备厂家、购置金额和购置时间、使用状态、保养和维修记录等。构建完整全面的医疗设备信息化档案,便于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医疗设备的基本信息和使用状况,督促工程师按时进行巡查和检修,保障医疗设备的高效利用,降低设备故障率。2.4 积极探索与第三方维修服务商的合作,推动市场合理竞争目前,第三方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商的出现已经撼动了原厂维修的稳固市场地位。第三方维修服务商凭借其合理的价格和高效的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7]。尽管在设备发生重大故障时,原厂的维修服务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第三方维修服务商足以较好地处置和应对大部分常规维修和日常保养工作。因此,积极探索与第三方维修服务商的合作,有利于医院减少维修开支,推动医疗设备维修市场的合理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3 小结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大型医疗设备的不断创新和更迭,大型医疗设备也为医疗和科研的进步铺平了道路。设备在采购、管理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及时总结和应对,用合理的制度予以约束,建立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进行管理和维护,使其高效地服务于临床工作,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参考文献[1]夏蕾,曹德森,应俊.大型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保障目标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9):141-144.[2]范德增.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8,14(2):60-64.[3]徐杰.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疗装备,2018,31(15):79-80.[4]陈嬛,刘珍才,汪兴旺.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思考和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2,9(2):52-54.[5]魏生峰.大型医疗设备维护保养的风险与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20,4(16):56-57.[6]王峰,刘吉东.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0):21-23.[7]陈成效.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问题探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5):91-93.

第2篇:医疗设备的运维范文

关键词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问题;管理方案

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一般属于精密仪器,购买费用高、工作环境要求严格,因此需要设备维护人员做好日常维护、维修工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维护成本,确保仪器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为人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但现实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不到位,维修人员对该工作重视度不足,使得医疗事故增加,最终阻碍医院的良好发展,从而影响到医院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因此医院设备管理部门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提升设备维护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并制定完善的维护制度,以确保医疗设备工作质量。

1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常见问题

1.1医疗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

医疗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当前阻碍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医疗设备维护制度不完善。许多管理人员在对医疗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时没有相关制度作为依据,使得他们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第二,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分工不明确。不同医疗设备其管理、维修方式不同,需要维护人员做好分工并对相关仪器时时检修,但现实中由于维修人员分工不明确,部分仪器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维修,从而导致医疗问题的出现。第三,医院缺乏相应奖惩制度。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维修人员会逐渐失去工作兴趣,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医院大型医疗设备运行质量,进而不利于医院良好发展。

1.2医疗设备维修技术较落后

医疗设备大部分属于精密仪器,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维修,但现实中我国许多医院医疗设备维修技术比较落后,维修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较差,再加上其他原因的限制,使得医院医疗设备不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可能会增加医疗事故发生率,不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除此之外,受维修技术落后因素的影响,许多维修人员工作量比较大,他们无法及时排除医疗设备故障,从而降低维修工作效率,无法更好为医院患者服务。

1.3维护人员维护工作不到位

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应该保持连续性,这样才可以确保设备运行状态,才能提升设备工作效率。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许多医疗设备维护人员的维护工作不到位,他们没有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维修过程中无法严格要求自己,导致一些维修问题的出现,进而给医院医疗工作带来巨大风险,不利于今后医院的稳定发展。还有一些医院由于维护人员数量较少,专业医疗设备多,导致维修人员工作量加大,一些设备可能无法得到有效维护,容易出现各种设备运行问题,最终无法达到医疗工作目标。

2提升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水平的策略

2.1提升维护人员岗位责任意识

医疗设备的维护的意义与其他设备维护不同,它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维修人员要更加谨慎,工作中要时时保持严谨态度,这样才能减少设备维修失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精准的医疗服务,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提升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第一,要提高他们对该岗位的忠诚度,比如要做好物质与精神的激励,让维修人员感受到领导对他们的关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以提高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第二,要提升维修人员的责任心,比如要做好职业培训,让他们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在自身岗位上能始终保持兢兢业业的态度,从而提升医疗设备维护质量,满足今后医院医疗工作的相关需求。

2.2建立健全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提升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医院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在开展相关工作时,管理人员要积极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首先要对维修人员的维修行为进行规范,比如对医疗设备维修时间、维修登记、维护操作流程等做出详细规定,明确维修人员自身行为,使其意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从而确保医疗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其次要建立系统化的维修管理系统,将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纳入到现代化管理工作中,将一些重要信息录入信息系统,并对这些医疗设备进行时时监控,一旦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解决,以提升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最后要做好医院设备的监督工作,比如要做好医院其他部门与维修人员的配合,发现医疗设备故障问题后能及时上报,使设备问题能得到有效处理,以降低医院设备运行风险,提升医院医疗工作质量。如笔者所在医院一台赛科希德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SA-7000在日常工作中毛细管路(图1)突然报错,在之前的样本检测过程中均为正常使用,未发现故障隐患。根据以往经验维修人员拆机后,优先检测机器右侧的毛线管路区域,经检查毛细管加样泵、排水泵、负压泵都正常运动,根据经验,大部分毛细管路区域报错在泵无故障情况下,一般都是毛细管测试板(图2)的供电故障。而后我们对测试板进行拆卸,但是拆卸后经多方测量,发现测试板没有问题,只好再次带电测试,故障依旧存在。一位前辈提醒我们查看负压泵的水路,最终我们在毛细管测试组件内找到一片非常薄的胶状物,胶状物在负压吸水的过程中,导致负压泵工作不正常,清洗液吸取不彻底,而后造成了此次故障,清理后设备运行正常无报错。图2最终验证那片胶状物质为橡胶手套的破损角。如果我们的设备工程师认真对待日常巡查保养维护工作,根本不可能发生日常工作使用的手套边缘物质掉落到毛细管测试组件中这样的问题。

2.3合理运用和拓展设备维修技术

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在进行维修时需要相应的技术与之配套,这样可以确保维修质量,也能够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维修技术,并做好相应培训工作,让维修人员掌握专业化的维修技巧,以确保医疗设备的精确度,更好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管理人员还要转变维修人员陈旧的工作理念,提高他们对医疗设备定期维护工作的认识,要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处理,从而将医院的医疗风险降到最低。我国某家大型医院内一台飞利浦IU22彩超出现故障,主要表现为偶尔会自动关机。开始时维修人员认为是因为线路故障问题,但是经过检测未发现线路问题。然后通过与设备使用人员交流发现如果使用过程中用风扇吹着设备,自动关机的故障现象会减少。因此医疗设备维修人员认为该设备可能是因为长期使用过程中设备自身散热能力下降,热量无法排除导致设备温度上升而触发设备的自动保护系统。维修人员通过清理设备内部滤网上的灰尘,并深度清洁设备相关电子板块,然后借助外界环境来加大排热力度,最终解决了该故障,使得该医疗设备能够正常运转。此外医院在购进国外先进医疗设备时就可以同时深化设备内容,让维修人员全面把握国外先进设备结构、部件等,合理运用维修维护技术,从而实现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我国某医院内一台GE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出现故障后无法开机,但是在前一天是还能够正常使用,也没有出现数据报错。这可能是由于该机器受到当地潮湿天气的影响,空气中的水汽遇到机器后冷凝成水,从而导致机器内部电路故障。为解决上述问题,维修人员将设备的外盖打开,并用热吹风机来风干设备内部的水,使医疗设备恢复正常。

3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工作质量与人民的生命健康紧密相连,维修人员需要做好日常维护、维修工作,发现问题后能及时解决,从而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率,以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可,为医院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医院在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时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工作职责,不断改善和引进先进的维修技术,做好对设备维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达到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护工作目标,为医院医疗工作提供设备保障,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现代化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金阳光.现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32):156-157.

[2]冯淑琴.浅析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的现状与管理策略研究[J].医疗装备,2013(12):53-54.

[3]胡戈.当代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维修存在问题与对策探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4(5):182.

第3篇:医疗设备的运维范文

关键词:医疗设备;预防性;意义;方法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地位的提高,医疗设备的作用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医疗设备在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起到了尤为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相比与资本主义的世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医疗设备的研发技术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进口的t疗设备的数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进口的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高昂且耗费时间。为了有效地保障医疗设备的使用性能,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便不可小觑。

1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的必要性

1.1 维护保养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由于目前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维护的工作人员对设备的维修意识还停留在旧时代,因此对于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处于被动状态,只有当医疗设备出现问题和事故了,才真正的去维修医疗设备。这样不仅耽误了病人治病,造成医疗事故,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疗设备的维修成本,浪费了时间和金钱,拉低了经济效益。

1.2 维护保养是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的有效手段

医疗事业是有其特殊性的,就医看病是无法预知和不可耽搁的,医院和卫生所必须随时保障医疗设备的功能性和完好性。假如在病人看病和治疗的过程中医疗设备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仅会给病人的人身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而且也会给医院的声誉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便会大大降低此类情况的发生,及时挽救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针对不同的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做好预防性工作[1]。随时了解和记录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磨损程度、上次的维修时间等详细的情况,及时、准确、具体的掌握每台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好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评估。

1.3 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可以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当今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谁掌握了最新的科技谁就提前赢得了经济效益,医疗事业也是如此。医疗行业的设备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同行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医疗部门在想方设法缩短成本回报期,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利益。因此,这就要求医疗设备在使用期内维持最佳的运行状态,尽可能在其工作使用过程中发挥其最大的功能性,从而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

2 提高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的措施

2.1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流程中的结合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互联网时代,是计算机高度智能化的时代。因此,应加强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流程中的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与智能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在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越充分,那么其预防准确性就越高,维护成本就越低廉。人力的工作能力必定是有限的,这使得他们很难满足医疗事业的突发性和未知性,因此,借助于计算机技术智能化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医疗设备监控的效率以及延长了最佳状态工作的持续时间,降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

2.2 做好维护记录和保养计划

由于目前我国的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做好维护记录和保养计划是加强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直接保障。针对维护记录和保养计划的设置,医院的相关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做到不同的维护记录和保养计划,因为不同的设备有着不同使用频率和耐损率,昂贵的设备与低廉的设备耐损率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说在尽可能节约预防性维护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和保证医疗设备的工作性能。应做好完善详细的日常计划:具体时间的安排、指定保养的设备、指定维护的工作人员等。保养安排应涉及的内容有:对设备的清洁、除尘、加油、刷漆、紧固、局部检查等。落实计划,实行计划的监督责任制,规定到人,对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规定的人员应进行一定的惩罚,减少此类错误的再次发生。

2.3 提高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素质

目前先进的电子医疗设备涉及了多种学科,例如电子、生物、化学、物理等,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维护人员必须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是严谨的,医疗事业更是崇尚严谨和认真,因此,他们必须具备过硬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在工作中从容不迫应对各种医疗设备的维护。现在又是互联网时代,因此目前大多数的医疗设备都与互联网相结合。由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医疗设备操作和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的考验,因此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提高医疗设备维护和维修人员的工作素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真正专业的维修人才才能意识到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能够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医疗设备的运行状况,对何时需要维护设备可作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大大降低医疗设备出现运行故障的概率。

3 结束语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必须严肃对待,提高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维护工作人员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至关重要。因此,将先进的医疗设备与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做好维护记录和保养计划不仅是做好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城市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第4篇:医疗设备的运维范文

【论文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疗仪器设备已经成为医院的生命线,医院现代化离不开医疗设备的现代化。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除了靠有一支水平过硬的医护队伍外,还离不开先进的医疗设备。而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正常运行,降低成本,使医疗设备更有效地为临床诊断服务,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医疗器械人员的服务宗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认为怎样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医院医疗器械数量增加的同时,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使器械的维修问题也日益凸显。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有极大影响,可以设想,如果医疗设备经常坏,完好率很低,精度不可靠,结果可信度差,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就会影响诊断、治疗。由此看来,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必须建立自己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2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医疗器械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2.1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2.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2.3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并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2.3.1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1)建立专职的维修组。建立维修组,人是第一因素,不仅需要懂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懂管理的人,它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2)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如果只依靠少数的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原工作的前提下,联手承担。

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仪器维修也要做成本效益核算,医疗器械设备品种多、品牌多,促使医院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维修工作能力,否则就影响医院诊治。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医院领导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地安排维修人员到设备的厂家或公司进行定期培训,或到学校等脱产学习,或上岗培训、技术交流、自学等在职学习。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2.3.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要求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和验收、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主体,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只要医院肯支付钱,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

第5篇:医疗设备的运维范文

【摘要】 建立有利于医院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体系,通过管理体系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设备质量、运行状况和检测维修情况;通过已建立的医疗设备档案,确定医疗设备购置与否,最终避免重复购置,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完善设备维修档案,并付诸实施,实行建档和管理相结合,有利于进行医疗设备使用效益分析;通过互联网建立统一的医疗设备档案库,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有效应对突发事和紧急事。

关键词 医疗设备 档案 医患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在服务医患过程中的全部历史记录,它是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追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院在积极创建三甲医院过程中,初步建立了符合三甲要求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体系。其中,经笔者之手整理的医疗设备档案百万元以上的有6卷,10万元以上的有130卷宗,万元以上的有206卷宗,5000元以上的有20卷宗,共计362卷宗。这些档案为我院当时争创三级甲等医院奠定了基础。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三甲”成果,变重视创建目的为重视创建过程,使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发挥积极作用,笔者体会如下。

1 要强调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医疗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购进档案和设备维修档案。平时工作中,较为重视的是建立和整理设备购进档案,如何把设备的需求、论证、验收、运行、维修等情况真实地反映在设备档案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我们还要探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新规律,对设备档案管理工作要有一个新认识。这就是医疗设备档案要适应医院发展,医院发展要适应市场(患者)需要。要达到这一点,很有必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更有利于医院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体系。在设备档案具体管理工作中,要把医疗设备档案视为晴雨表、跟踪器,使设备档案管理真正地融入设备购进、临床使用、故障维修的整个环节和全部过程。通过医疗设备档案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设备质量、运行状况和检测维修情况,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设备档案在服务医患中的积极作用。

2 要突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功能

医疗设备档案是以“购置、验收、使用、维修、报废”等方面为基本内容整理和建档的。如果今天我们仍然滞留在最基础的和最一般的层面上进行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势必跟不上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形势,必然走过场、图形式。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积极作用在于发挥它有效监督功能,变存放在档案柜里的“死”档案为走出档案柜的“活”档案,直接为医患服务。通常情况,医疗设备档案一般分类为,诊断设备、治疗设备和辅助设备三大类,医患的需求,最先反映在设备档案之中,它是医患需求的第一信号,它能为临床科室是否购置新设备提供可告、有用的依据。在这三大类中,哪些急需采购、哪些暂时不购、哪些坚决停购,通过查阅设备档案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在三大类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我认为,整理和建立诊断设备档案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一所综合性医院尤为重要。宜昌常见病、高发病为结石病、结核病、肝炎及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病,这些病例需要更新换代较快的先进医疗诊断设备来诊断。正确选购诊断设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盲目和重置设备必然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浪费。但是,在利益的趋动下,医院各科室有可能出现多头报告重复购置设备的情况,此时此刻,设备档案需要发挥有效监督作用,通过已建立的医疗设备档案体系把好第一关,确定购置与否,最终可避免使用科室重复购置,为医院把关,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3 要拓展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领域

医疗设备档案的服务是多方面的。本节所指的是通过医疗设备的使用记载,查阅设备的技术状况???完好率、利用率、维修率、报废率,从而提前报告和督促有关维修科室及时进行医疗设备维修。在我们前段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有些临床科室没有很好地坚持把设备运行状况的有关情况纳入设备管理系列,做这方面工作,虽然有一些麻烦和难度,但做好了,可以拓展和延伸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服务的范围,为医院降低成本,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平时我们工作中所见,有些科室为了获得短期经济效益,对使用率较高的医疗设备长期使用磨损,无记录无记载、拼设备拼消耗,一旦出现故障,维修起来十分因难,有些因维修费用高昂而提前进入报废行列,其结果是影响病人继续诊断治疗,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维修档案(设备使用登记薄),并有效地付诸实施,做到建档和管理相结合。我从实际中看,要从以下三方面强化落实。一是落实设备一级保养,二级保养的具体时间、保养项目和保养人;二是落实设备经常性检查和定期检查的具体时间、检查内容和检查人;三是落实设备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以及强制维修、定期维修、预防维修、事后维修的情况。如果我们把以上几个方面加强了,虽然增加了设备档案管理和设备运行管理的工作量,但有利于各方开展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分析。通过效益分析,帮助使用科室综合分析设备运行状态,开发设备的新功能,提高设备的利用价值。

第6篇:医疗设备的运维范文

【关键词】医疗设备;有效使用;管理

如何使购入的设备,发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能靠对医疗设备使用与维修管理来保证。本文从如何处理好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与维修的关系,树立以预防性维护保养为主的意识和观念入手,以我院开展预防性维修工作的实践为例,探讨开展预防性维修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

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完好率,这项工作不仅与具体使用者有直接关系,而且与管理者水平有关,两者要相互配合。

1.1对新购设备进行现场使用培训

一台新购设备到货、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后,首先要对操做人员进行现场使用培训。内容包括: 设备的各项功能,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参加培训人员应在两人以上,通过培训做到能正确使用设备,才能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我院过去忽视了设备使用前的培训,造成设备运行故障频繁,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近十年来,我院加强设备使用前培训工作,落实到使用科室,建立了不参加培训禁止使用设备的制度。明显改善了设备运行多故障状态,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有了显著提高。

1.2建立健全操作使用规程

根据说明书的内容及厂家工程师的要求,由器械科维修人员建立操作规程卡并挂在设备旁。操作者每次开机应按操作步骤进行。防止人为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1.3对大型及精密设备实行专人专管制度

对这些设备的使用,科室应指定专人管理,建科室及使用者要按医院有关规定赔偿。

1.4做好全院医疗设备完好率的统计工作

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定期进行技术鉴定,进行维修、质控、计量,对性能不达标的设备,对于诊断结果不准,治疗效果不佳的设备,及时作报废处理,以确保设备安全有效使用。

1.5使用医疗设备要注意环境条件

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能否正常工作及使用寿命,安装时按要求配置相应的辅助设备。使用时应注意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防止灰尘、外界干扰等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2 医疗设备的维护管理

加强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是保障医疗设备的完好率的另一个重要素,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维修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

医疗设备现已进入高科技时代,涉及很多领域,如微电子技术,核磁物理技术等,其技术含量高,复杂,故障难以查找和修复,这就需要一些高素质的维修技术人员,他们在学校所学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不但要求他们参加继续教育,还要进行定期专项短期培训。同时还可以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进行内部交流和学习。对于一批高精尖设备,在购买设备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求厂家进行维修专项培训,派技术素质较高的人员去厂家学习维修技术,以适应维修工作需要。在提高专业学习的同时,维修人员还要树立一切为临床、服务的思想,做好保障工作。

2.2建立建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的保养与维护对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用。设备除了使用者进行日常保养外,还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做定期的检查,对在用的医疗设备实行每周下科室巡回检查制度,发现故障及时排除。对万元以上设备,按照保养规程,进行每半年或一年整机保养。使抢救设备的完好率达 100%,常规设备的完好率达 95% 以上。对于需强制检定的设备进行计量检定,以保证设备的精度和准确性。

2.3购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和维修工具,建立维修配件库

许多医疗设备都是现代高科技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最新成果,维修这样的设备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维修人员除了具有常用的维修工具外,还应该有专用的检测仪器,如电路测试仪,信号发生器,专用测试设备应有专人管理,以保证检测仪器的完好性与准确性。同时有些专用工具一定要由生产厂家提供,在签订合同时约束。建立健全维修配件库,以保证及时修理。备件库除了常用元器件如电容、电阻、三极管、集成块外,还应备有一些专用易损配件。对高档设备的维修配件,因价值昂贵不便备用的,及早与厂家联系,落实维修配件所在地,以备设备出现故障及时解决。

2.4医疗设备的外修管理

在维修管理工作中,总的原则是要立足于自修,凡是自己能修的绝不外修,不能自己修的,采用外修或内外结合维修的方式。在送修设备时,首先要确定故障部位,了解维修的大概费用,由维修人员向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填写送修单,内容包括设备型号、出厂编号、随机附件等。严禁任何个人和使用科室私自送出维修。对于需要来院维修的设备,厂家工程师到达维修现场后,一定要有本院技术人员陪同,以学习他们的维修经验。外请工程师维修好设备后,要填写维修报告单,装入技术档案。

2.5配置专职维修工程师

对于设备比较集中的科室应考虑配备专职维修人员,如化验科,手术麻醉科,放射科的设备正常运行不仅与设备的性能有关,而且与操作者有很大关系。维修工程师不但要懂电子技术知识,而且要掌握设备使用操作,以便设备出现故障能随时得到解决。

2.6对于科室设备的维修应采取收费管理制度

为了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科室管理和使用设备者责任心,维修人员应收取一定的维修费。收取的维修费用大部分做为基金,用于购置维修配件及检测设备,剩余部分可按一定比例提取维修奖金给维修人员,以提高他们工作积极性。

总之,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对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被动医疗设备故障维修变为主动预防性维护,可降低医疗设备故障率,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医疗设备正确使用与预防性维护是保证医疗设备高效、安全运行以及使医疗设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赵运立,韩秀霞. 本地区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现状与对策[J]. 中国医疗设备,2012,(6).

第7篇:医疗设备的运维范文

关键词: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维修技术

医疗器械作为医院主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其中电子设备维修管理,属于保证医疗器械正常使用的重点,同时也是确保相关顺利进行的关键。然而,就当前医院发展现状发现,对于医疗器械中电子设备进行维修时,普遍存在重视力度不足,或者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致使医疗器械使用效率不断下降,最终影响医疗器械各项功能的发挥,需要维修人员对其予以高度重视。

1分析医疗器械中电子设备的维修作用、管理现状

1.1维修作用

由于医疗卫生事业与人们密切相关,并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存在直接联系,因此,人们逐渐加大了医疗器械和设备的重视力度。在医疗基础设施中,医疗器械和设备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关系到医疗整体水平情况,在此基础上,医疗器械中电子设备维修,除了需要满足设备实际需求之外,还应将其作为临床诊断、治疗主要保障,特别是部分大型医疗器械,应由专业维修人员开展定期检测工作,以保证设备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由此得出,保证医疗电子设备具有完整性特点,不仅可以确保临床工作正常进行,而且还能减少整体投入,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为医院长远和稳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2管理现状

在医疗器械中,电子设备作为重点,若是设备存在问题,除了会造成器械使用率的下降,而且还可能危害医院患者的安全,因此,对医疗器械中电子设备进行维修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加大管理力度等措施的应用,更好对电子设备予以保护。然而,就当前维修管理现状总结发现,其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如电子设备功能的忽视,或者缺少有效维修管理等,最终导致医疗器材长期为超负荷现象。对于医疗器械而言,其使用属于长期过程,若是未对其进行科学维修与管理,往往会造成器械使用寿命缩短的情况。另外,在对其进行维修管理时,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会相对较高,避免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维修管理需求,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多数医院没有落实检修制度,且在设备管理方面,主要是以“事后维修”为主,为医疗器械的使用迈向较大安全隐患,从而对医院医疗器械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2医疗器械中电子设备的维修技术

在医疗电子设备不断完善和优化下,使其设计逐渐呈现复杂化特点,使许多计算机技术运用在医疗器械,基于此,在对医疗器械进行维修时,对于相关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能有效实现降低相关费用的目的,针对磨损零部件进行及时更换等,以保证医疗器械中电子设备更好满足使用标准,而通常情况下,医疗器械中电子设备的维修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2.1观察技术

一般情况,小型电子设备能利用直接观察的方式,对故障进行针对性分析,在对其进行观察时,观察范围除了需要设备表面之外,还应对设备内部各部分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在电路板方面的检查。当对此类设备进行故障维修时,可以将其具体分为其他类型进行,比较常见故障为设别错误、磨损,而开关异常、继电器损坏同样较为普遍,需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除此之外,利用直接观察进行设备故障检查时,可以具体对设备电阻与电容等异常情况进行直接联系,此方法比较适合丰富工作经验维修人员。

2.2逆程分析对于逆程分析方法而言,也可以将其称作反向分析方法,在对该项维修技术进行运用时,通常应用于中型、小型设备中,其原因为:此类设备的运行原理比较简单,在电路图方面,更是没有大型设备复杂,所以,在进行此类设备的维修时,可以根据设备运行原理、目的方面进行,在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后,研究设备运行环境条件情况等,通过对故障原因的详细查找,以便于更好发现设备故障部位,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维修,以全面提升电子设备的维修效果。

2.3电路分析

在进行大型医疗电子设备的维修时,对于精度的要求相对较高,应通过电路分析的方法,对设备给予检测、维修,以保证设备可以正常使用。另外,该方法在维修人员方面的要求也会相对较高,即电路原理方面,维修人员应该按照电路图和工作框进行设备维修,通过设备功能的全面检查,及时对故障予以排查,确保故障产生原因可以得到及时明确。与此同时,针对进口电子设备而言,维修人员应具备专业外语知识,对扳级故障进行维修时,可以通过与厂家的积极沟通,对其给予及时更换,如果元件级零件发生异常情况,则应对原件进行更换,以保证设备能正常使用,使其具有较高安全性。

2.4其他维修技术

在医疗器械中,对于电子设备进行维修时,除了以上几种维修技术之外,还包括排除法和替代法等维修技术,在对此方法进行设备故障维修时,其所占据的作用比较明显。其中排除法主要是指:根据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对其故障原因给予分条列项,并利用逐一排除的方式,对设备故障制因进行明确,通过针对性的维修,以保证设备可以正常使用。替代法是指:现在更多的设备都是模块化,如故障设备维修时,对故障设备的模块予以替换,在对故障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后,判断设备故障具体部位,具体模块,找相同的设备的模块进行替代更换,如故障排除就可确定是哪个部位故障。对于该项维修方法而言,其应用相对比较广泛,快速,同时可以达到预期维修效果,当进行正常设备和故障设备相关参数的对比时,发现两者间存在的差异性,以保证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确保医疗电子设备可以正常运行,但这种方法适用于医院有同样的设备多台,或者有备用的模块。

3结束语

总之,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医疗器械作为重要工具,对其进行维修管理属于保证医疗器械高效应用的关键,特别是在电子设备方面,需要对其认真做好维修管理,同时通过相关检查工作的开展,对设备问题进行全面检查,以保证各种故障得到有效解决,使其电子设备使用率得到全面提升,从而充分发挥医疗器械中电力设备维修技术,有效提高其维修水平。

参考文献:

第8篇:医疗设备的运维范文

关键词: 医疗器械; 维修;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17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技术不断在医疗设备上得到运用,医疗设备往往是多学科技术的结合,自动化程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就给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管理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已成为医院质量评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如何使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既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规定下运作,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医疗设备维修和管理的费用,是一个值得深思探讨的问题。

一、医疗器械维修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在现代的诊疗活动中发挥着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各医院医疗器械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高科技含量也不断增加,器械的使用维护修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医疗器械的维修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有时也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做好医疗器械维修质量的保证和控制,对诊断、治疗工作影响极大,可以设想,如果医疗设备经常坏,完好率很低,精度不可靠,结果可信度差,无法提供科学的数据,就会影响诊断、治疗。由此看来,医疗器械维修工作是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保证,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维修队伍。

二、医疗器械的维修检查

医疗器械的检查,属于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设备维修的主要形式。

(一)日常检查

医疗器械的日常检查是一项经常性的维修工作,是设备保养的基础,可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一般是由使用人员进行。细致的日常维护保养,对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日常保养主要应做到:保持仪器表面清洁;使用前应检查电压、电源或稳压装置是否正常;检查相应的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水路不通畅的应及时进行冲洗;使用中注意观察仪器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填写使用记录;仪器设备关机后应及时盖好防尘罩;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除做好必要的记录外,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不得私自拆卸。

(二)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是医疗器械周期性的预防性维修,其目的是考查设备的精度、性能、状态和修理前检查。这是减少设备的损耗,消除故障隐患,保持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的防范措施。一般这项工作应由维修人员进行。为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应根据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与维修人员一起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除尘和清洁,并进行性能检测,定期运转部位,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检查电路、光路及水路是否正常、通畅,检查大型或精密医疗设备的稳压状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等。

(三)医疗器械的维修工作管理

医疗器械的科学管理对提高医疗器械的完好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机构和手段,很难搞好维修工作,更谈不上获得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关的人体生理参数以及从工程生物学和基础医学方面研究人体的结构和生理机能。

1. 设立必要的维修机构

(1)建立专职的维修组。建立维修组,人的素质是第一位的,不仅需要懂技术,同时懂需要懂管理,其任务有两条:一是承担医疗器械的日常修理;二是负责医疗器械的管理。

(2)建立兼职的维修队伍。由于医疗器械的种类多、数量大、分散,如果只依靠少数的专职人员是难以承担这些任务的,因此组织各科室的使用人员在不妨碍工作的前提下,联手承担。这样就充实了维修队伍,优点是利用自己的维修队伍投资少、见效快,提高设备利用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仪器维修也要作成本效益核算,医疗器械设备品种多、品牌多,促使医院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维修工作能力,否则就影响医院诊治。笔者认为对中低档、医院使用量大、可替换多的设备,医院领导要鼓励工程人员自修或与专业维修公司合修,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维修能力的目的。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医院领导要重视维修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地安排维修人员到设备的厂家或公司进行定期培训,或到学校脱产学习,或上岗培训、技术交流、自学等在职学习。现代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于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维修水平。医院领导还应给予维修部门充分的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营造适合维修人员发展和施展才能的条件,为保证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而提供组织保障。

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工作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维修体制的改革,影响着维修行业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要使医疗器械的维修行业与使用方协调发展,就必须构建适宜的维修体制。

(1)要加大行业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制定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和标准,使维修工作程序、验收和计量有法可依,有据可凭,加快向依法管理型目标发展的步伐。

(2)积极营造医疗器械维修行业多元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合并和重组力度,改变维修企业性质相对单一的现状。

(3)促使医疗器械维修行业从专业分立向资源共享方向发展。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对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能维修单一品种的维修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重复性投资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拥有少量维修资源的企业,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配置不同层次的多专业、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扩大技术、设备和人才规模形成技术密集型产业,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医院依靠厂商或商维修的技术支持能自己独立完成所有设备的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目前生产厂商或商的售后服务是各医院医疗器械维修的主体,他们占据着掌握技术、配件和专用维修工具、维修经验等优势,只要医院肯支付钱,他们就能提供高效和较好的维修服务。医院可以签约的方式要求厂家或商提供一定时间或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配件,但要因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地区视不同情况来对待;如对中、大型高档设备、急救类、治疗类以买厂家的保修服务为主,对中档、医院可替换的仪器,以专业维修公司承包或散修为主等。

第9篇:医疗设备的运维范文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是指设备未出现故障时,工程技术人员对其采取不同的预防性维护方案与程序、技术与方法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手段与措施[3]。一般包括日常维护、一二级预防性维护以及大修等方案。通过更换消耗性、易损配件以及对设备进行安全性能检测等方式,达到缓减机械磨损、避免或减少故障发生、延长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维修周期,使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有效与安全状态。另外,通过预防性维护保养还可以发现一些故障苗头,为下一步制订针对性的维修计划提供依据,也是预防性维护的目的所在。由于国家对医疗器械管理方面的政策与法规缺失或相对滞后,加之医院内部在用人制度、职称晋升、人才培养以及生活待遇等方面存在轻工重医的现象,由此而造成人才流失、责任心不强、素质偏低、技术落后、工作效能低下、缺少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4]。这就导致医院里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专职维修人员相对稀少,设备在损坏后不能及时修理维护,造成日常工作不能进行。因此,医院必须建立健全专职维修机构,保证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正常维护。因为专职维修机构是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维修工作实施的重要基础,对专业化发展、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建立定期的保养制度,以减少仪器故障发生率;(2)建立巡视制度,以防设备带病运行;(3)建立储备易损通用零配件制度,保证常用维修配件的供应。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技术档案是一台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设备的全部历史,它包含了该设备的所有文字资料。具体包括:(1)仪器卡片;(2)科室申请购置报告;(3)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分析表;(4)医院审批表;(5)定购合同;(6)验收记录;(7)操作规程;(8)图纸;(9)维修保养记录;(10)报废审批表。建立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技术档案,有利于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管理维修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该设备的正常使用;有利于作为新设备购买申请的依据,对医院的正常运行具有一定作用。由使用科室和操作人员完成。它是一项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应该制度化。它的内容应写进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科室选派1名维护人员协助和指导操作人员做好这一工作。维护人员应根据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故障状况决定采取何种维修对策,如可以采用设备诊断程序对故障部位进行判断;采用观察状态指示灯、闻气味、听声音等方法查找故障部位;运用专用检查工具检测电压等。加强和设备厂家、第三方维修公司等的技术人员合作,保障设备正常运转。由专职维护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它是一项不断循环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维修措施。这有利于掌握仪器的运行规律,有利于出现故障后的查找。其次要做好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软件和数据备份。现在很多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都是由计算机来管理和控制的,利用软件和数据备份,可以在设备软件出现故障时及时还原,避免数据丢失[5]。如医院可以对设备软件在本机上作备份,并对重要的病人资料数据等采取刻录光盘存储,另外在设备科专用电脑上进行备份,切实保障软件和数据的安全。对落后的或老化的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进行改造。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使用年代久了就会老化,从性能和先进的角度看已无使用价值,但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改造就会使其发挥功能,并为医院节约财力,同时更好地提高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连续使用率及使用年限。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

数字化影像医疗设备报废工作是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不进行设备报废工作,不利于明确医院固定资产的情况,造成医院的资产不清,影响整个医院的运行及管理[6]。因此,必须重视设备的报废工作,凡符合设备报废条件之一的,首先由使用科室负责人提出报废申请,即填写医疗设备报废申请表,再由设备使用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组成的设备报废鉴定小组进行鉴定。经鉴定后,确实需要报废的设备,报院长或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予以报废处理。报废后的设备处理原则:(1)可将一部分尚能使用,不影响诊断治疗,只是机型落后的设备,无偿的支援给附近的县、乡医院,或者支援扶贫工程;(2)对几乎没有利用价值的设备,按废品处理;(3)对具备一定残存价值的设备,可拆件或折价卖给需要的单位;(4)有放射性、传染性的设备,联系有关部门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