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范文

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精选(九篇)

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

第1篇: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范文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制度建设方面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强化医疗废物环境监管,做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工作,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安排,我局转发了省卫建委《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XX局转发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与技术指南(试行)>》、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xx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集中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下属各医疗卫生单位严格贯彻落实,严格医疗废物信息报送制度。

(二)规范化医废暂存点设置和上交方面

为确保医疗废弃物集中化、规范化处置率达到100%,2020年,全县20家医疗卫生单位均设置了具备防鼠、防蝇、防蟑螂以及防渗漏和雨水冲刷等安全措施的医疗废弃物暂存点,和平凉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中心签订了《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协议》,各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辖区的所有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个体诊所签订了《医疗废弃物集中上交协议》,平凉市医废中心每月3次到各医疗卫生单位集中收集医疗废弃物,并出具《医疗废弃物运转联单》,做到了辖区医疗废物集中、规范处置,有效防止了医疗废弃物外流和污染等问题的发生,指标完成率100%。

(三)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备案方面

为严格落实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备案管理制度,2020年在县生态环境局备案的35家产生医疗废弃物的医疗卫生单位,按照相关要,在规定时限内均在甘肃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平台上及时进行备案、登记,并全部申报了2019年医废信息。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第2篇: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范文

关键词:医疗废弃物 危害 管控 处理

中图分类号:X799.5 文I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149-02

1 医疗废弃物带来的危害分析

表1是对医疗垃圾的分类及特征归纳。

2 医疗废弃物的管控现状分析

一是医疗废弃物容易与生活垃圾混淆,很多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时,对于传染性的医疗废弃物,在简单地进行化学和消毒处理之后,甚至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就与生活垃圾混合后拉走。二是医疗废弃物在包装与运输设备方面存在诸多亟待规范的地方,在医疗废弃物处理时,仍存在不按技术标准采取分类包装和管理,加上包装袋较薄,其密封盒的密封性差,经常导致污染泄漏的情况出现。而在运输设备方面,在自动化与专业化水平上有待提升和规范。三是虽然很多医院配备了小型医疗焚烧炉,对可燃的医疗废弃物进行了分散处理,加上处理量较少,且运行成本较高,所以其利用率较低[2]。

3 处理技术

3.1 卫生填埋技术

这一处理技术是处理主要医疗废弃物的最终方法,主要是把医疗废弃物埋入地下之后,利用微生物的长期分解的作用,将其分解成无害化物质。但是医疗废弃物的填埋系统应设置相应的防渗系统,预防医疗废弃物中的病原体和有毒有害物质随着雨水进入土壤之中,避免有害物质从食物链进入人体,确保人体的健康。这就需要强化卫生填埋场,对其科学选址,尽可能地利用高密度的聚乙烯和粘土进行防渗层的铺设,并设置好收集与输出填埋气体的管道。因而在填埋处理时应十分慎重,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强化医疗废弃物的预处理之后才能填埋。

3.2 高温焚烧技术

在医疗废弃物中,包含的有机碳氢化合物最多,也就是其具有较高的可燃性和较高的热值,采用这一方式进行处理时,实际就是深度氧化的过程,由于受到高温火焰的影响,在焚烧设备内的医疗废弃物,通过对其实施烘干与引燃以及焚烧3个环节,把医疗废弃物转化为残渣与气体,从而有效地破坏医疗废弃物内的有害物质与传染源。因而在对诸多传染性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必须确保其炉内的温度较高,氧气混合工况良好,且气体的停留时间足够,并在烟气排放以及残渣处理上实现对其的无害化处理。

3.3 高温蒸汽灭菌技术

这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在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拣与破碎的基础上,在100 kPa和121 ℃的环境下运行20 min之后,确保压力蒸汽能从物体的内部穿透,且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形而被杀死,当医疗废弃物被处理之后才能进入卫生填埋场或者采取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且这一方式能用于受污染的注射器、工作服以及微生物等的消毒,而不能对病理性的垃圾进行处理,且在化学垃圾与药物垃圾等方面的处理效率较低。

3.4 热解技术分析

这一技术在医疗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医疗废弃物内的热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在缺氧或无氧的条件下对其实施加热蒸馏,从而将有机物进行热裂解和冷凝之后生成多种固体、液体和气体,并从中提取相应的燃料、燃料油以及油脂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同时发生了诸多化学反应。

3.5 化学消毒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把医疗废弃物破碎后和一定浓度的消毒剂进行混合,且确保消毒药剂的接触面积与接触的时间达标,并在有机物消毒时将微生物进行进行杀灭和将有机物进行分解。确保医疗废物和消毒药剂之间的接触面积足够,最终确保其得到有效处理。

3.6 焚烧炉在医疗废弃物处理中的综合应用

焚烧炉具有两个热解汽化炉、二次燃烧室,这两个热解汽化炉之间交替工作,分别用于燃烧和装料。一是热解汽化焚烧炉的燃烧温度在450 ℃~500 ℃之间,且二次燃烧室的温度在850 ℃~900 ℃之间。二是烟气的停留时间至少应在2 s以上。三是焚烧的残渣在热灼减率在3%之内。四是燃烧率应在99.95%以上,而烟气内的氧气浓度在8%±2%之间,二f英浓度为0.27TEQng/m3[3]。

4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医疗废弃物处理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为了强化对其的处理,人们应紧密结合各区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强化对其的集中处理,针对性地采取技术措施,才能确保其得到无害化和高效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张瑞霞,孟晖.医疗废弃物的处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6 (5):327.

第3篇: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范文

扬州市政府危险废弃物的管理机构设在扬州市环保局污控处,负责全市危险废弃物的日常管理,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发》和《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对危险废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三化原则,实行预防为主,集中控制,全过程管理和污染者治理的防治措施,并建立了危险废物的申报登记制度,对固体废物的有毒有害的废物的产生,实行全面的动态跟踪管理。

危险废弃物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其目的是改变废弃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减容,固定有毒有害成分和解毒等。目前一般采用两种路线,一是填埋:填埋是一种把危险废弃物放置或储存在土壤的方法。对危险废弃物来说,填埋往往被认为是减少和消除危险废弃物危害,在对其进行各种方式处理之后所采取的一种最终处置措施。对于危险废弃物的处理主要是存置,而不是处理或解毒,并且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因此有其局限性。二是焚烧:焚烧作为一种处理处置方法,适用于那些不能再循环、再利用或安全填埋的危险废弃物。焚烧温度很高,是一种热氧化的过程。其中危险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气体和不易再燃烧的固体残渣。所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后排放,固体残渣须进行安全填埋处置。对于医疗废弃物的处置一般采用焚烧的方法,不应采用同生活垃圾混合填埋、堆肥、分选再生利用等其他处理方法。

我市已建仪征福昌危险废弃物处理中心一座,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已于2004年底开工建设,采用高温、高压灭活技术,日处理能力达10吨/天,该设施运行以来,使我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理率达到100%。

目前我市的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理程度跟苏南发达地区相比并不算高,且大部分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处理场地已面临饱和的困境,为了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议采取措施如下:

1、 鼓励大型化工企业如扬农化工等对本企业的工业危险废弃物进行处置,完善仪征福昌危险废弃物处理系统,确保达标排放。建立日处理能力40吨的扬州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采用先进工艺集中安全处理各类工业危险废弃物,确保我市工业危险废弃物综合利用安全处置率达100%。

2、 建立健全规范我市医疗废物集中收集、收费、处置体系:医疗废物的处置设施均应符合国家《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和《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污染控制标准》,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建立完善的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机制,并尽快出台《扬州医疗废弃物治理管理办法》。

3、 完善危险废弃物管理控制系统。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发》和《江苏省危险废物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强化辖区内的重要污染源的管理和对危险废物的识别。做好危险有毒有害废物事故的风险防范工作,防止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加强化工废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的监测管理,确保安全处置率达100%。

4、 建立完善危险废弃物处置收费制度。通过经济杠杆作用促进企业减少危险废弃物的产生,推动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从源头控制减少各类废物的产生量。同时为建设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筹集资金,保障中心的正常运行。

5、 加强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置运营体系的管理。废弃物综合处置是人体健康和环境风险较高的行业,不但设施投资高,而且需要高素质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这就需要运营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制度和措施以确保处置设施的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 鼎永丰.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

2. 黎汝深.危险废物处理的市场动态分析

第4篇: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范文

关键词 医疗废物 规范 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的废物;通过不断的完善各类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保护了医院及周边环境,杜绝了有害物质的流散;现将管理的措施报告如下。

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按照《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要求,成立了由医院感染委员会主任为组长,医务处、护理部、院务处领导及医院感染办专职人员为成员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并成立了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监控员为成员的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小组,各自在管理范围内做好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1],根据国家和本地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规、条例,医院感染办负责拟定全院医疗废弃物处置规定,具体组织实施、督查[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护水平

为提高大家对医疗废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制度、医疗废物分类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方法及要求、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知识的培训,举办专题讲座,制定张贴医疗废物收集流程图,要求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处理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操作过程中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防护用品,如有液体或熔融物溅出危险时,还须配戴护目镜。并对收集站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消毒方法、管理方法、防护技术的培训,要求其工作时切实做好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认真交接,登记完整。每年1次进行健康体检,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对其进行免疫接种。

落实医疗废物的管理措施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处理规定实施细则。

要求做到:①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规定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②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必须分类收集,不得混合收集。③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紧密、严密的封口方式。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帖标签,注明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重量或数量以及经办人等警示标识。④隔离的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传染性排泄物,按照规定严格消毒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使用双层黄色包装物及时密封并做明显标记。⑤药物性废物应由药剂科统一回收、集中处置。⑥病原体的培养基、微生物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先采用耐高温塑料袋打包,放入灭菌器后,打开袋口或在袋上多处戳洞,以便蒸汽穿透,在实验室内采用内循环式压力蒸汽灭菌消毒,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⑦保洁公司指定专人专车专线每天下午4时负责收集各科室医疗废物,与科室负责的护士进行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并实行双签名。⑧禁止各科室和个人转让、出售医疗废物(如输液器、药瓶等)。⑨保洁公司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与医疗废物回收公司认真交接登记,并负责医疗废物周转箱的使用保管。

组织督查,及时整改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定期检查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医院感染办负责医疗废物日常监督、检查。个别医护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认知不够,如为了图方便,随手将医疗垃圾丢弃在生活垃圾袋内或进行医疗操作后未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造成医疗废物混放等现象。对科室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主任及护士长,要求督促整改。并将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纳入绩效管理方案,不符合要求每次扣0.5分,与当月科室收入挂钩(每增减1份暂按60元计算),做到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医院交叉感染,避免院内、院外环境污染。

医疗废物因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和其他有害物质,因此如果对医疗废物不加以严格规范化管理,可能发生污染性物质、有害化学物质的流散,因此科学管理医疗废物,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是保护医院环境不受污染,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第5篇: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范文

据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办公室主任郝德明介绍,在医师定期考核中,医师登录医师定期考核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填报信息,完成职业道德和工作成绩评定,并通过业务水平测评,合格者可向考核机构人事部门提出申请,由考核机构通过系统查询,并下载打印《医师定期考核结果通知书》,经相关卫生行政部门盖章认证后生效。执业(助理)医师完成考核且合格者,考核机构应当在该医师的《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记录栏”粘贴考核合格防伪标贴。受卫生计生委委托,防伪标贴由中国医师协会统一制发和管理,各省级考核管理部门可向全国医师考核办提出书面申请免费申领。

医师完成并通过考核后,定期考核结果通知书由系统自动生成,并存在网上可供查询,当医生调动、出国或上法庭处理医疗纠纷时可上网下载、打印、盖章,以示执业证照齐全。防伪标贴是考核合格的标识,是应用于卫生执法检查的有效证明。

防止医用汞污染普及环保型合格血压计

“汞”是一种有毒的银白色物质,长时间暴露在高汞环境中可以导致肝、脑、肾的严重损伤。2013年1月19日,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通过了《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公约要求2020年后禁止生产和进出口传统的汞柱血压计和温度计等含汞产品。

为防止汞污染,创建绿色医疗环境。提升血压测量和高血压综合防治水平,由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防止医用汞污染,普及环保型合格血压计绿色健康行动》(简称《绿色健康行动2020》)于2013年6月7日正式启动,《绿色健康行动2020》将通过专家论坛、临床试验、医生培训、健康教育、公益宣传等一系列活动,以“开展绿色健康行动”为主题,唤起人们“爱护环境,守护健康”的意识。

宣城

个体诊所医疗废弃物统一处置

2012年11月,安徽省宣城市唯一具备资质的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机构正式运行。截至到目前为止,宣城市城区已有70多家个体诊所与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机构签订了委托处置协议,占全市城区个体诊所的九成以上。卫生监督部门与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单位积极沟通,督促处置单位工作人员按规定时限与要求,主动上门收集医疗废弃物;统一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登记记录,督促各个体医疗机构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包装、处置与登记。同时将医疗废弃物处置工作纳入年度校验,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得通过医疗机构年度校验。据《中国日报网》

郑州

为医联体内多点执业立规矩

河南省郑州市卫生局近日出台政策,为医师在开展医疗合作的机构中多点执业立下规矩:医师多点执业实行备案管理,原则上由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集体向执业登记机关办理。该市卫生局规定,医师第一执业地点所在单位要向联合体理事会或医疗集团牵头医院提交医师多点执业申请及相关材料。申请成功的多点执业医师由第一执业地点所在医疗机构定期考核,凡在任一执业地点被处以暂停执业以上行政处罚的,在其他所有执业地点的执业活动均被暂停;医师第一执业地点变更出所在联合体、医疗集团后,其所备案的多点执业地点同时失效。据《新华网》

赣榆

实施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

近日,记者从江苏省赣榆县卫生局获悉,该县全面启动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活动。该县卫生局要求加强村卫生室房屋设施、设备条件建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强化合理用药,实现机构统一设置、人员统一调配、制度统一建立、药品统一配送、建设统一标准、行为统一规范。截至目前,该县已对8家卫生室进行了撤并,对12家卫生室进行了改扩建,一批建设、管理与服务不到位、不规范的卫生室正在逐步整改。

据《健康报》

黑龙江

药品集中采购并全程监控

近日,黑龙江省卫生厅出台《全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监测工作方案》。全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中标企业及配送企业的供货情况全部纳入监测内容,包括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的网上集中采购。基本药物部分主要监测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二、三级医疗机构集中采购的品规数及金额,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基本药物比例。中标企业及配送企业供货情况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结算情况。非基本药物部分主要监测全省医疗机构网上非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品规数及金额。网外采购药品情况,中标企业供货情况和医疗机构药款结算情况。

第6篇: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范文

[关键词]工业固体 生活垃圾 医疗废物

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中最受关注的是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电子废物和一般工业废物。有关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量为2.48亿吨左右;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04亿吨;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1171万吨;医疗废物在2009年已达187万吨。目前我国尚有大量的电子废物急需处理,以实现回收利用。

一、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95%来自矿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食品饮料及烟草制造业、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物制造业、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组成大致如下:尾矿29%、粉煤灰19%、煤矸石17%、炉渣12%、冶金废渣11%、危险废弃物1.5%、放射性废渣0.3%、其它废弃物10%。

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华北、华东和东北三个沿海地区产生的固体废物占全国总量的71.09%。排放量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是华北、西南、中南,占全国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的70.64%,其中华北地区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33.50%,排放率为8.52%;西南地区固体废物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19.37%,排放率为14.76%;华东地区排放率最低,为2.14%。各省市区的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由该地区的工业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和资源结构决定。如山西省是煤炭大省,产生量最大的固体废物是煤矸石、尾矿、粉煤灰、高炉渣和锅炉煤渣,占全省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86.82%;黑龙江省盛产煤炭和粮食,因而产生量最大的固体废物是煤矸石、尾矿、粉煤灰、锅炉煤渣、粮食及食品加工废物,占全省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90.45%;上海市产生量最大的固体废物是高炉渣、粉煤灰、锅炉煤渣、钢渣和工业粉尘,这五种废物产生量占全市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75.40%。

二、危险废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各种毒性、易燃性、爆炸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和传染性的废物,分47大类共600多种,成分复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危胁。被称为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的“杀手” 的废电池、废灯管和医院的特种垃圾,都列入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由于我国危险废物的管理起步较晚,在管理法规、处理技术和处置设施的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对危险废物的源头了解不清楚,危险废物的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集中处理率低,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简单贮存或直接排放状态,还有部分危险废物混入生活垃圾,给社会造成了巨大隐患。2002年,危险废物的处置率仅为24.2%,临时贮存量达383万吨。2003年,危险废物的处置率为32%,临时贮存量为423万吨。从1996年~12003年,全国累计贮存量高达3056.9万吨。我国现有的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设施的处置能力不到所需要处理废物量的5%,大部分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水平较低。

三、医疗废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2009年,全国医疗废物的产生总量约为187万吨,平均日产生量为1780吨。预计到2010年,医疗机构床位数将比2008年增加5%。为了规范我国的医疗废物管理,国务院相继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和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基本上覆盖了医疗废物的定义、分类、收集运送、包装标识、处理处置和贮存等管理和处置环节。

四、城市生活垃圾排放及处理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垃圾正以5%~8%的速度逐年增长。200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年产量已达2.58亿吨左右,比2007年的1.97亿吨增加了12.8%。2008年,全国共有垃圾处理厂775座,其中垃圾填埋场657座,垃圾焚烧厂93座,垃圾堆肥厂58座,分别处理垃圾约21.2万吨/日、1.95万吨/日和1.8万吨/日,年处理总量达到9278万吨,垃圾处理率占全年垃圾产生量的50%左右。

五、家用电器废弃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家用电器废弃物为固体废弃物的一种。部分家用电器含有重金属、卤族化学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及生活环境构成危胁。比如,电冰箱的制冷剂和发泡剂以及空调器的制冷剂都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废电视机的显像管属于易爆性废物;废弃的荧光屏、日光灯以及水银高速继电器都含金属汞;废油会污染环境;废旧线路板中含有的重金属会对水质和土壤造成严重危害;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的外壳及涂料对人体的影响也很大。这些废弃家电如不经处理直接进入环境,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或通过植物、动物进入人们的生活。如果对这些废弃家电只进行简单的处理,处理不当也会对大气和水体等造成二次污染。

结束语:2009年从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环保企业有了大规模的发展,特别是各种类型焚烧炉的开发研制和生产销售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从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企业较多,但大部分的企业规模较小,产值利润不大。现阶段,为了推动固体废物处理行业的发展,必须加强法规建设的科学基础研究;调查固体废物的源项;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污染控制标准;加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建设,提高危险废物的处理率和处理水平;加强各类固体废物示范工程的建设和引导。

参考文献:

第7篇: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范文

一、农村垃圾危害

时时处处都在说垃圾是人类的公害,其中,来源于农业废弃物中的固体废物比“白色污染”问题更是严重。它们降解时间甚是漫长,影响到好几代人。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占用土地,损伤地表,污染水体,大气。目前,由于处理水平不先进,农村采取了收集、清运、自然堆放的处理方法。这样就侵占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妨碍环境卫生,更可能破坏地表植被,破坏了其优美景观。如果进入了河流的话,水体极易被污染。(也污染了地下水)。

2、危害健康。固体废物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疾病;更能造成大多数地区蚊蝇孽生,老鼠猖狂。保护土地,防治“白色污染”,栽培经济作物推广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它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它与塑料袋一样,由于缺乏有力的回收措施,造成废旧品残留积累量逐年增多。由于目前使用的地膜主要是聚乙烯,在自然环境中很难分解。

二 、 原因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有它的历史原因,它受到当地的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我分析了其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私倒、乱倒垃圾者比比皆是。由于人口不够集中,垃圾车运力不足,垃圾场吞吐量极其有限,导致一大部分群众利用晚上或清晨等不易被人发现的时间段里偷倒垃圾。尤其是偏远山区随便把生活垃圾倒入小溪中,小动物的尸体在水中漂浮、腐烂等。

2、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包括处理的方式不当,垃圾分类不当和垃圾场选址不科学。一次我去某乡镇,看到那里垃圾场里的垃圾:塑料、破衣服、废纸、废弃电器、旧电池、剩饭剩菜等堆积在一起;这时一个老人正在用塑料袋点火烧垃圾,问他什么原因,他说:“这样岂不省事?”他哪里知道焚烧塑料会产生致癌物――二恶英?

3、居民协作能力差,意识薄弱。他们大多自扫门前雪,不但不会去管别人的瓦上霜,有时反而把自家的雪扫到别人的门前去。我就曾听说由此而产生的群众纠纷。

4、牲畜粪便没有专人收集,农村厕所没有密闭。农民施农家肥的时候,整个村子臭气冲天,真是臭不忍闻。

三、对策

原因找到了,就好对症下药。经济方面的原因固然重要,但它不是我们可以解决的,但人们的行为习惯,则需要通过政府等部门的宣传、教育和强制执行来得以保证,尽量做到进一步推进农村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根据村庄的经济状况、交通情况、环境容量来分类指导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探索多样化垃圾处理模式。对于位于城镇周边以及交通便利的村庄可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方式;而位于山区交通不便的边远村庄则可利用地形、环境容量的优势采取填埋、焚烧的就地处理方式;可建立垃圾分捡场:有机垃圾堆沤场、无机垃圾填埋场和建筑垃圾堆置场,由农村保洁员将统一收集的垃圾分为建筑垃圾、可回收废品垃圾、纯垃圾和有机垃圾等类别处理,建筑垃圾回填机耕路面等。

2、农村污水处理。因地制宜地在农村畜禽污水、生活污水和农副产品加工生产有机污水治理中进行示范和推广污水沼气净化技术,把污水处理与改厨、改厕、改圈工作相结合,处理后的污水达标排放或用于灌溉等,以点带面。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有条件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农村住宅小区,可铺设雨污分流收集管网,接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处理,鼓励应用高效系列化的组合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进行污水处理;针对大量居住分散、收集管网难以铺设的农村,鼓励应用户用玻璃钢生活污水净化器进行污水处理;针对农户有家庭畜禽养殖的村庄,采用人畜污水进沼气池的“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处理模式,既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又提供了清洁能源,同时又促进了农村庭院经济发展;

第8篇: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范文

关键词 医疗废物 管理 医院感染 环境保护

产房是医院产生医疗废物的重点科室,每天可产生大量的废物。血液、胎儿附属物等医疗废物污染性强,且污染面积大,清洁消毒难度大,我院非常重视对产房医疗废物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1~12月我院产房实施分娩400例,收集胎盘、死婴、检查手套、产垫、大棉枝等医疗废物共820kg;生活垃圾45kg;助产士被血液、羊水喷溅达40多人次。产房废物主要包括:①医疗废物:注射器、针头、输液器等;②感染性废物:血液、胎盘、羊水、死婴、检查手套、大棉枝、冲洗液、产垫、产包布等;③被污染物:产床、胶单、被单等;④部分生活垃圾。

实施方法:加强培训管理措施。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以及市卫生局相关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成立了由业务院长、后勤院长、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层负责的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职责明确,制订各级人员的工作要求,制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如《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制度》、《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制度》、《登记及消毒隔离制度》,制定的制度落实到位,责任明确到人。组织各级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管理意义;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与暂存;医疗废物的危害;职业安全防护;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医护人员是参与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关键[1],科室指定感染小组组长,指导工作人员按要求分类、收集及运转,准备各类容器,并注明废物种类,定位放置,要求保洁员对医疗和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不过夜。

严格自我防护、分类收集和运转:助产人员接生时戴帽子口罩,穿隔离衣,隔离衣外穿底层不透水外层吸水好的一次性接生衣,衣袖套进手套内,脚穿一次性鞋套。衣服溅到血液或羊水时清洗前先浸泡消毒,皮肤受污染时先用消毒原液反复擦洗;严格区分一般废弃物、医用废弃物、特殊废弃物,并分别放置。设置3 种以上颜色的污物袋及容器[2],使用的污物袋采用坚韧耐用不漏水的可降解胶袋。接产前应认真检查容器连接是否妥当,有否漏水;产床先用大胶单包好,再用一次性不透水的产垫套好备用。接产时使用一次性产包;对有传染病的产妇安排在隔离产房分娩,助产士接生完毕把所有废物分类处理,统一收集转运;梅毒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产生的医疗废物用双层不漏水红色袋子密封盛装在专用桶里,并在包装袋外按要求注明物品名称及产妇床号、姓名、接生者、日期,同时做好登记以便查对,并统一密封运送焚烧;各类废物待污物装满 3/4时封闭袋口;所有垃圾容器每日做清洁消毒处理,各种输液(血)器注射器针头、采血针、留置针针芯、玻璃安瓶、缝合针、刀片、备皮刀等集中放置锐器盒内,利器盒每日更换,盒内盛装的锐器不撒漏,不能刺穿利器盒,注明“损伤性医疗废物”警示标识,运输销毁过程中避免损伤工作人员,降低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机会,做好自我防护,提高防范意识,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接触医疗废物前要穿好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发现手套破损应及时更换;收集和运送废物时要做好防护措施。每天运送医疗废物的运输车和容器及时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擦拭消毒。

结 果

由于组织制度健全,注重培训和强化法规意识,监控措施完善,工作人员在处理产房废物时有章可循,使我院产房医疗废物能规范管理,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通过医疗废物管理的学习实践、强化培训,工作人员严格自觉执行标准预防,杜绝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同时也降低了医务人员被感染的职业风险,减少因医疗废物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

通过进一步完善产房医疗废物管理,达到产房清洁、消毒、隔离的目的,使母婴和工作人员健康安全得到有力保障,防止疾病传播同时防止环境污染,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讨 论

产房是控制和监测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医疗废物管理是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产房医疗废物中有大量的血液、羊水和会阴冲洗液,流动性大,容易泄漏,处理时必须按规定严防二次污染。工作人员必须正确认识产房医疗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在产妇生产前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看化验单,对确诊传染病者或可疑者均采取隔离分娩,并做好交接班工作;进行各项操作必须做到一人一物防止交叉感染,按规定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对产妇产生所有污物进行规范化处理,彻底切断传染源和传染途径。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严格分类、收集、登记、管理,防止医疗废物回流市场危害社会。在实施过程中,每天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并称重、登记、双签名,具体做好医疗废物规范管理的工作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第9篇:医疗废弃物的处置方式范文

近年来,由于相关部门对医疗垃圾管理不严、处理不当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使得人们对医疗垃圾的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医疗垃圾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HW01号危险废物”,其对环境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因此,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垃圾管理、处理法律制度。而我国对医疗垃圾的研究及系统管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先后颁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示规定》《医疗废物行政处罚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我国的医疗垃圾进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我国的医疗垃圾管理仍然存在着相关法律规定滞后、管理执法不严、监督体系不完善以及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我国对医疗垃圾处置技术的研究投入也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完善我国医疗垃圾管理法律制度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为我国医疗垃圾科学、无害化处理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一、对医疗垃圾的界定

(一)医疗垃圾的定义及特点

医疗垃圾亦称医疗废物或医疗废弃物,目前,在世界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此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卫生保健废物是指卫生保健机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产生的所有废物及各个分散点(如家庭卫生保健所)产生的废物,并将卫生保健废物分为一般性废物和危险性废物,而危险性废物又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组织、体液)、锋利物、药物性废物等[1]。美国环保局采用医疗废物的称谓,将其定义为在诊断治疗病人和动物及相关研究、生物实验及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废物[2]。在日本则采用感染性废物的称谓,其在法律上是指医院、诊所、动物医院、研究机构等医疗机构产生的含有或可能含有病原体的废物,包括血液、手术后废弃的病理废物、残留血液的锐利物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用培养物、器具、残留血液的手套等[3]。我国采用了医疗废物的称谓,在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将医疗废物定义为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俗称“医疗垃圾”。它主要包括传染性废物、病理废物、利器废物、制药废物、基因污染物、化学品废物、放射性废物等。与一般的生活垃圾相比,医疗垃圾的环境污染风险更大,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环境受到污染,还会形成危险的疾病传播源。医疗垃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度传染性。医疗垃圾不同程度地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收集、贮存、运输等环节若稍有不慎,这些医疗垃圾就会成为传染病传播、流传的重要源头。二是生物毒性。医疗垃圾含有多种病原菌和各种有机、无机化学成分,这些都可能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伤口、黏膜、体液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三是多样性。医疗垃圾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各分类中又包含多种小的类别,体系纷繁复杂。四是二次污染性。由于技术、资金限制,在医疗垃圾的处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一部分细菌残留而产生新的危害性物质,这都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而且用于处理医疗垃圾的消毒物质清理不干净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二)加强医疗垃圾管理的必要性

医疗垃圾对环境造成污染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管理上存在漏洞、非法利益的驱动。例如:由于我国医疗垃圾管理工作起步比较晚,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管理体制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导致一些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医疗垃圾流入生活垃圾之中,这对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由于利益的驱使,很多人从事医疗垃圾的非法买卖活动,更有一些黑心商贩将经过简单消毒或者未经消毒的医疗垃圾再次利用并以成品的形式流入市场,对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因此,在规范医疗垃圾的处理中,既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体制以及良好的法治环境,来预防其对环境造成污染,这是防止医疗垃圾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医疗垃圾量逐年增多,2010年我国产生的医疗垃圾已达100万吨以上,如不加强管理,任其流散到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就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无论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卫生防疫的角度,加强对医疗垃圾的科学管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医疗垃圾管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先后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行政处罚办法》等多项法律法规以规范医疗垃圾的管理工作,并建设了大量的医疗垃圾处置设施。但在实际中,医疗垃圾管理现状堪忧,医疗垃圾污染环境、传播疾病的报道和投诉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医疗垃圾非法买卖在有些城市甚至成为公开的商业活动[4]。由此可见,我国在医疗垃圾的管理、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完善、环保意识的增强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缺陷。

(一)医疗垃圾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不能满足医疗垃圾全过程管理处置的要求,还存在许多法律上的漏洞和不足。尽管我国先后出台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医疗垃圾的管理工作,对医疗垃圾的产生、运输、储存、处置等过程做了相应规定,但是这些规定都过于宽泛,缺乏实施的细则。《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垃圾的分类过于笼统,对不同性质的医疗垃圾的分类过于模糊。例如:国内因胎盘、死胎是否为医疗垃圾而引起的纠纷已见诸报道[5];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产生的污水目前没有列入医疗废物的分类目录中;现行有效的GB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中尚无疾控、检验等相应机构的污水排放标准及化学性医疗废物处置或排放标准[6]。此外,对于医疗垃圾管理处置过程中的登记制度,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缺乏严格的执法力度。医疗垃圾的登记制度应当包括对产生医疗垃圾的医疗机构的登记、医疗垃圾的登记以及处置产业资质的申报登记。现阶段我国法律对此都有相应的规定,各省、市也对登记制度颁布了相应的政策和办法,但还未对这些登记形成有效的监督,存在不少漏登、错登的现象。例如:很多个体诊所未申报登记医疗垃圾处理,而将产生的医疗垃圾私自处理或混入生活垃圾之中;一些不具有医疗垃圾处置资质的企业逃避申报登记。对于这些违反登记制度的行为,法律并未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些不法行为。此外,在相关配套法律制度上,缺乏对医疗垃圾处理程序的相应技术规范,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医疗垃圾处理处置者的任职要求没有明确的限制、对医疗垃圾的正确处理也没有明确的标准等问题,这些都是我国医疗垃圾法律体系中亟待完善的问题。

(二)医疗垃圾的管理主体职责不明确

1.医疗垃圾行政管理主体职权划分不合理医疗垃圾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环境、社会公众利益、经济和技术等多种因素,涉及的权、责、利的行政部门有卫生防疫、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34、35条规定了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与医疗垃圾处置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可见,各部门之间职责不够明确,存在着执法交叉冲突的现象,这是一般环境行政执法中经常遇到的老、大、难问题。由于政出多门,使得医疗垃圾的监管工作更趋复杂、效率更加低下。2.医疗机构管理者消极行使管理职权一些大型医疗机构的医疗垃圾处理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而大部分中小医院和乡镇医院、个体诊所以及乡村卫生所的医疗垃圾处理问题比较突出。一般情况下,部分医疗机构只重视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医疗垃圾的处理。医疗机构的领导往往由于处理医疗垃圾的成本太高,而政府又无相应的贴补政策,导致其对医疗垃圾的管理抱有消极的态度,使医疗垃圾管理处置制度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此外,各类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医疗垃圾分类混乱,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医疗垃圾常常与普通生活垃圾混杂在一起,有的医疗机构把医疗垃圾承包给缺乏处置能力的个人或者其他单位处置,医疗机构的相关管理者消极地行使其管理权。

(三)医疗垃圾处理收费标准不统一

在我国,医疗垃圾的收集和处理都是有偿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31条明确规定,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定支付的医疗废物的处置费用,可以纳入医疗成本。但是法律却未规定一个明确的收费标准,导致各地医疗垃圾处理的收费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是按照实际床位数或实际占用的床位数收取医疗垃圾的处置费用的,例如,杭州、湖州、深圳、珠海、广州、西安等医院,大约按每床1.7~2.5元收取[7]。有的医院则按产生的医疗垃圾的重量来收取,例如北京等地,收购1kg的垃圾应向处理中心缴纳3元的处理费用[8]。收费标准的不统一增加了医疗垃圾的管理处置难度,不合理的医疗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重了医院的负担,若盲目地将医疗垃圾的处置费用纳入医疗成本,也可能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四)缺乏科学有效的经济效益刺激机制

医疗垃圾是一种高度危险的废物,它的收集、运输、处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疗垃圾处置产业属于公益事业。公益事业是政府的一揽子工程,从投资到建设、运营以及监管都由政府承担,这样的处理模式存在低效率、高成本的缺陷。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相对薄弱,在医疗垃圾处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各地医疗垃圾处理发展水平不平衡。一些中小城市的医疗机构虽然建立了医疗垃圾的焚烧设备,但由于资金有限,设备大多简单、粗陋,很难达到《医疗垃圾焚烧环境卫生标准》的要求,一些地方医疗机构甚至并未建立专门的回收处理机构。资金投入较少也使得我国在医疗垃圾处置的科研力量培养和技术成果研究等方面相对落后,严重滞后于人们对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的迫切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机制,以调动全社会投资医疗垃圾处置产业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其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并为医疗企业提供哪些优惠条件等成为有效处理医疗垃圾问题的关键。现阶段,各地医疗垃圾收费标准不统一,使得一些医疗垃圾处置产业出现一定程度的亏损,有的难以继续经营,现行的法律法规或地方政策也未对这些处置产业有相应的扶持,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投资热情。同时,一次性医疗器具二次利用过程中的高额利润使得许多处置产业不惜铤而走险。缺乏科学、有效的经济激励机制,医疗垃圾处置产业就难有健康的市场环境。

(五)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医疗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但医疗垃圾处理的监督机制还未健全,医疗垃圾的产生机构、监督管理机构、处置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的分工不够明确,法律责任不够清晰,导致监督管理机构缺少对医疗垃圾处理的有效监督措施。此外,设施建设完工试运行管理程序以及相应监测的可靠性、验收程序的可操作性还存在一些问题;医疗垃圾处置设施运行监督管理还缺乏足够的依据,缺乏完整的执法监督体系,缺乏持续的、全面的、严格的、规程性的监督管理手段,难以保证有效的监督管理[9]。一旦监督机制出现漏洞,医疗垃圾的收集、贮存、运输体系就会相继出现问题,致使医疗垃圾不能得到科学无害的处理,反而流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为不法商家回收利用,成为传播病毒和细菌的重要污染源。同时,我国大部分公众对医疗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医疗垃圾的管理缺乏群众参与和主动监督。虽然我国在2003年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但是根据某地的调查资料显示,公众对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管理的认知、了解程度为:4%完全了解、30%基本了解、39%了解一点、27%完全不了解[10]。因此,公众遇到某些医院不合理处理医疗垃圾的情况时,往往不能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或者采取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态度,在接触有医疗垃圾的环境时不能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致使自身健康或日常生活环境受到医疗垃圾污染。

三、完善我国医疗垃圾管理法律制度的思考

(一)健全医疗垃圾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1.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制订相关的实施细则医疗垃圾立法既属于环境立法范畴,也涉及产业立法领域,要通过立法来促进医疗垃圾的合理、科学化管理及其处置产业的发展。医疗垃圾的管理体制、技术标准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等都应当通过法律的规定使之明确化,完善医疗垃圾管理的法律体系,使医疗垃圾处理做到有法可依。例如:德国在1972年通过了第一版《废弃物法》,提出了建设无害化的处理设施,随后在1986年通过了第四版《废弃物法》,首次提出了垃圾的回收利用,在1994年再次对该法进行了修改,提出要遵循物质闭合循环的废弃物管理,实在不能利用的,则要采用环境无害化的方法处置[11]。此外,还应当对相关规定进行细化,如医疗垃圾的分类应当更加明确、具体,将医疗废水、死胎、胎盘等纳入医疗垃圾范畴中,明确规定可回收利用的和不可回收利用的医疗垃圾;制订详细的《医疗垃圾处置标准》及实施细则,保证医疗垃圾的科学化、无害化处理;制订《医疗垃圾处置技术规范》,将环境保护制度中的“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纳入其中,对医疗垃圾处理设施的标准和程序、医疗垃圾处理者的资质认证都应有详细的规定。2.明确医疗垃圾管理处置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医疗垃圾管理处置过程中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以及刑事责任,不仅涉及行政部门,还涉及产生医疗垃圾的医疗机构、医疗垃圾处置企业以及一些个体商户等。任何一个机构违反了国家或地方有关医疗垃圾的法律法规,都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医疗机构违规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行政部门在监督过程中放纵违法行为,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一些个体商贩违法倒卖一次性医疗器具的,应根据主体的性质、违法行为的性质、造成危害的后果等,确定其应承担的责任,违法主体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国《环境保护法》第41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赔偿损失。可见我国环境法中对污染环境的行为人采取无过错责任的原则,这项原则同样适用于医疗垃圾的管理处置过程。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既有事前的警示和预防作用,又有事后的惩罚和补救作用,可避免由医疗垃圾处理不当而引起的事故或灾害。

(二)加强对医疗垃圾的规范化行政管理

1.对医疗垃圾的管理坚持减量化、集中处理化、无害化原则医疗垃圾处理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减量化、集中处理化和无害化的效果,许多国家的医疗垃圾处理已经达到这个标准,他们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并且开发了相应的处置装置和技术。欧共体在医疗垃圾的处理问题上设立了特别委员会,提出了欧共体各国共同遵守的规定,如:确定医疗垃圾包括切除的人体脏器、血液、体液、排泄物及实验动物尸体等;床位在100个以上的医院设立专职的管理人员;将医疗垃圾分类为安全的和危险的两类,危险医疗垃圾要完全消毒焚烧,并对焚烧炉的构造和使用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贮存、运输以及有关的技术等程序都制订了详细的规章制度[12]。我国更应该在医疗垃圾的管理与处置过程中坚持减量化、集中处理化、无害化原则,并将这些原则贯彻始终。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医疗垃圾管理模式,逐步改善我国医疗垃圾管理落后的局面,形成国家立法指导、专业公司社会化服务、行政部门监管的医疗垃圾管理新模式[13]。同时,还要加强技术研发,引进先进的处理技术,确保做到无害化处理,并集中处理,节约资源,有计划地建立相应的规模化的处理中心。2.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监督《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得医疗垃圾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相关行政部门除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还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医疗垃圾处置的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可由卫生防疫行政部门负责医疗垃圾产生的管理工作,由环卫部门负责医疗垃圾的贮存、运输、处置过程的管理工作,由环保行政机构负责全过程的监督工作,定期抽查、检查等。同时,各级部门间的行政关系也要明确。市、县级的相关行政部门负责当地医疗垃圾的管理处置工作,省级相关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协调、组织工作。各部门之间责任明确,分工细致,就可以避免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3.完善医疗垃圾处理的登记制度和收费制度针对医疗垃圾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应当制订详细的登记规则,相关的行政机构应严格把好登记关,由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各医疗垃圾产生者的登记工作,包括私人诊所、乡村医院等,由环保部门做好医疗垃圾处置企业的申报登记工作,而医疗垃圾的暂时贮存则由医院的专门部门做好每天的登记工作。还要不定期地抽查登记记录,有错登、漏登现象的要及时更正和补充。医疗垃圾的收费应当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可采取按床位计费为主、按重量计费为辅的方式收取医疗垃圾处理费用。按照医院的规模、级别确定交费方式,如大型医院、传染病医院等产生医疗垃圾量多的就采取按床位收费,一些个体小诊所、精神病院等无床位或者产生医疗垃圾少的就按重量收费。具体的收费数额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部分大型医院为逃脱高额的处置费用而将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中。同时,环境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负责收取医疗垃圾处置费用,并将大部分费用交给处置单位,其中一部分费用用于医疗机构分类收集和暂时贮存医疗垃圾的工作,例如用于购买装医疗垃圾的特殊垃圾袋、桶,建设符合标准的暂时贮存点,对负责收集、贮存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培训等。这样既能保证处置产业的运行成本,又能减轻医院的经济负担。4.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保证资金投入,支持医疗垃圾处理技术改革医疗垃圾的处置设施、技术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除了处置单位应当加大投资以外,政府也应给予一定的补贴,并且利用行政手段保证资金的顺利到位。医疗垃圾的处置涉及的不仅仅是医疗机构与相关行政部门,还关系到我们生存环境的质量和广大群众的健康。因此,医疗垃圾的处置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应当发挥政府职能,保证该项事业的顺利开展。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争取一些国际合作的机会,引进国外的先进处理技术,并采取一些奖励性措施,鼓励关于医疗垃圾的科研项目,鼓励开发、使用新技术,从而减少处理过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也可以实现一些可回收医疗垃圾的再利用,减少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经济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医疗垃圾的处理模式基本是政府监管、医疗垃圾处置企业负责运输和集中处置,这种模式也是最为可行的。但是医疗垃圾处置产业属于公益事业,具有投资大、回报小、风险高、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倘若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经济运行机制,投资者便会缺乏热情,处置单位则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利润而不愿意改进技术,使得医疗垃圾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置。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是推进医疗垃圾可持续管理的必要支撑手段。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围绕工程建设、设施运营环境等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商业化协作、财政补贴、减少税收、低息贷款等一系列政策,鼓励投资者对医疗垃圾处置产业的投资,并且将回收利用权交给处置产业,增加企业的利润回收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投资热情,同时减小企业对技术投入的压力。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如下可知,将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垃圾交由处置产业,处置产业严格做好分类,将可回收利用的医疗垃圾予以回收利用,由此获得的经济收益成为其利润的一部分;对于不可回收利用的,就直接处理掉。医疗机构所缴纳的医疗垃圾处理费,则由行政部门(环卫部门)收取,收取后将大部分费用划拨给处置产业,剩余部分用于医疗机构分类收集和暂时贮存工作。同时,政府制订相关的财政补贴、减少税收、低息贷款等政策,提高处置产业的投资热情,相关行政部门予以监督。这样的运行机制,既减轻了医疗机构和处置产业工作者的负担,减少了医疗垃圾的流失,并保证了医疗垃圾集中处置单位得以正常运转,同时又可获得可观的利润,政府也能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发挥监督管理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