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家乐设计范文

农家乐设计精选(九篇)

农家乐设计

第1篇:农家乐设计范文

一、发展现状

为准确掌握全县农家乐的基本情况,镇10月份组织对全镇农家乐经营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统计调查。全镇现有农家乐共计24户,涉及三个行政村,其中村有13户,村有11户,村有2户。从投资规模上看,全镇农家乐投资合计约133.54万元,其中村农家乐平均每户个体投资3万元共计39万元,村农家乐平均每户个体投资1万多元共计10万余元,村有农家乐1户,投资约30万元。从经营状况上来看,全镇农家乐经营状况总体较好,其中村农家乐每户每年平均收入4万多元,经营最好的一户能达到10万多元;村由于人流量相对较少,农家乐经营状况一般,每户每年平均收入6000多元,经营最好的一户能达到2万多元。从接待能力上看,全镇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共计2.4万人,其中村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村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4000多人。从吸纳劳动力情况来看,村农家乐户均吸纳劳动力3人共计39人,村农家乐户均吸纳劳动力2人共计20人。从人均纯收入情况来看,村农家乐经营户年人均年收入3万元,厨师年人均收入1.5万元,服务员年人均收入9000元;村农家乐经营户人均年收入6000元,厨师年人均收入4000元,服务员年人均收入2000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营管理观念不活。镇农家乐经营仍处在一种粗放经营的发展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农家乐经营者经营观念不活,发展眼光短浅,缺乏投资意识与创新意识。全镇24户农家乐经营户中有20户为季节性经营,没有作长期经营打算,品位不易提升。

二是服务水平不高。镇“农家乐”主要是家庭式经营,从业人员的培训跟不上发展的形势,服务不规范,文化水平偏低,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了解不深。服务人员没有严格的、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游客稍增就疲于应付,服务不到位。

三是市场拓展较难。镇农家乐客源市场定位级别较低,没有供游客住宿的宾馆,缺乏娱乐设施和娱乐活动,难以吸引高端客源市场。

四是政策支持较少。县、镇对农家乐的发展没有统一的规划,支持农家乐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资金和培训方面的政策。

三、发展对策和措施建议

一是强化规划,提升水平。建议县上相关部门重视农家乐的发展,要从发展布局、经营层次、经营规模、经营特色上进行整体规划,将农家乐的发展纳入全县整个旅游市场进行规划和规范管理,纳入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规范管理,从而全面提升我县农家乐的经营水平。

二是强化管理,规范服务。县上应明确农家乐的主要牵头管理服务部门,协调好与农家乐发展密切相关的旅游、工商、卫生、商务、城管、物价、安全等部门的管理责任落实。建立和完善上下连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对农家乐经营实施有效管理和高效的服务,促其增添必要的卫生设施,落实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和生活环境,促进农家乐经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轨道。为农家乐业主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对本地风土人情、典故传说、农业生产知识等进行统一包装和推介,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强农家乐的经营特色。对农家乐经营用户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增强管理经营经验,对农家乐的厨师进行培训,以丰富农家乐的菜肴品种,增加特色,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对农家乐的服务人员进行陪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部分干部群众到其他农家乐发展较成功的地方学习和考察,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另外,还可以将农家乐经营户组织起来,成立农家乐协会,实行行业自律。

第2篇:农家乐设计范文

关键词:规范管理;提升发展;农家乐;浙江

引言

浙江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五年来,给浙江农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仅2009年,全省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6 412.1万人次,直接营业收入达44.34亿元,游客在农家乐购买农产品等收入达4.7亿元。为了加强和改善对农家乐的管理,推进农家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浙江省先后出台了《浙江省省级农家乐特色村认定办法》、《浙江省省级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认定办法》、《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等政策文件;还积极培育发展农家乐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旅游服务中心等组织,制定会规民约,营造公平环境,规范竞争行为,充分发挥其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作用,对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规范化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许多管理和发展问题还存在无法可依的现象,或者是原有规定不合时宜;同时,农家乐规范管理的监管也存在许多空白。因此,农家乐行业标准和运行规则,监管方式以及农家乐自身发展条件等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一、规范管理对提升浙江农家乐发展的重要意义

浙江省农家乐数量不少,单体水平全国一流,但整体效果一般。因此,规范农家乐管理、提高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是实现浙江农家乐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规范管理对提升浙江农家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培育精品农家乐整体提升农家乐形象。农家乐休闲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态,兴起时间比较短,农家乐项目中成规模、有影响的还比较少,相当一部分旅游者还不是很了解,只是在媒介上了解到,市民对农家乐休闲旅游缺乏感性认识,大部分农家乐休闲旅游区处于同质化,影响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培能精品及高星级农家乐有利于整体提升农家乐形象。

2.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集群发展。零散发展只能让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步履维艰,各级各部门要扶持建设一批“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乡镇”、“农家乐特色精品示范区”、“农家乐精品线路”等,推进农家乐集群发展,发挥集群效应。

3.健全协调机制规范服务监督。农家乐休闲旅游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对卫生、安全、消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农家乐休闲旅游管理涉及到农业、旅游、工商、卫生、消防、公安、环保、文化等多个职能部门,而在实际工作中,目前还未形成较为健全的协调机制,因此,出现了发展不规范、服务不规范、监督不规范的现象。

4.加强环境保护解决清洁卫生问题。部分地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卫生状况难以令人满意。一些农家乐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畅,各种生活用水随意排放;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这种发展状态对农家乐休闲旅游来说实际上是一种破坏性力量,必将导致环境的恶化,乡村风貌的破坏,产品质量的低劣。

二、浙江省农家乐规范管理现状分析

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多次专题开会、下发文件部署工作。2010年8月26日,赵洪祝书记在全省村庄整治建设现场会上,明确提出“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培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的大产业”。吕祖善省长也提出,“要鼓励农民发展服务业,特别要支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庭院经济等特色产业”。浙江省各县市也普遍加强了对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协调组织,出台政策措施,安排专项资金。

(一)农家乐规范管理的积极作用

1.品牌培育有力。规范管理使得农家乐经营者品牌培育意识增强,大力发展品牌,促使一批龙头示范和带动作用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农家乐向精品农家乐发展,推进了浙江农家乐特色品牌创建。

2.服务水平提高。规范管理要求从业人员进行旅游接待服务基本知识培训,并设置旅游服务质量投诉电话和意见簿,促进了农家乐人性化交流式服务发展。

3.安全管理重视。农家乐经营者根据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要求,制定游客安全事故及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等,使农家乐的管理更加规范和安全。

4.设施建设改善。农家乐经营者加强了对经营场地建设,改善了农家乐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条件,使游客有了一个更舒适、良好的旅游环境。

5.环境保护加强。农家乐经营者对生活污水及垃圾进行集中收集有效处理,保护好经营服务活动周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特色建筑物。

(二)规范管理中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系滞后。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营管理体系滞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而且管理及工作人员主要是以当地居民为主。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导致服务质量较差,生态环境意识淡薄。

2.配套设施不全。旅游区内参与性的娱乐项目相对较少,在有些农家乐休闲旅游景区内游客只能“走走、看看”,不能亲身体会农业劳作与收获的乐趣,达不到农家乐休闲旅游全面放松、休闲的效果。

3.集群发展不足。目前,浙江省大多数地方农家乐布局比较分散,即使相对集中的区域,也缺乏整体策划和规划,缺乏明确的主题,各家农家乐之间缺乏有机关联和分工协作,难以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4.瓶颈制约严重。浙江省多数农家乐远离城镇,往往在建设用地规划红线以外,甚至在农用地中间,按照现有规定,土地利用规划和成片出让都很难办到。

5.带动能力不强。一些农家乐纯粹是路边饭店,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也没有与农业、农民、农居等形成产业链,在“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中,后三项内容开发不足,仍停留在吃饭打牌的初级阶段,带动能力不强。

6.清洁卫生较差。通过调查发现游客比较关心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状况,对部分地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卫生状况难以令人满意。园内水池中果皮、纸屑随处可见,而且园内也没有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所,这些都会给景区的生态形象大打折扣,降低游客的旅游兴趣。

三、浙江省农家乐规范管理提升发展的对策建议

规范农家乐经营管理,有利于调动农家乐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有序的农家乐发展环境,推动农家乐提升发展。本文在分析农家乐规范管理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农家乐规范管理提升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充实各级农旅办管理人员。近几年来,浙江各级农旅办的建设在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完善机构建设,健全工作网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经营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内容涉及规划设计、信息宣传、报表统计、精品培育、评星授星、项目批复等,农旅办一般设在农办系统经济发展处(科),经济发展处(科)工作量大,而人员编制只有三四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量事加强农办系统经济发展处(科)队伍建设,壮大农旅办工作队伍。有条件的可以在农办单独设立农家乐产业处(科),强化队伍建设,增强工作活力,是做好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工作的基础。

2.完善农家乐服务标准体系建设。首先要注重农家乐的标准化工作建设,标准化工作的推行对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经营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保证农家乐的健康发展。农家乐的规范和提升应从准入制度入手,从颁布标准入手,将鼓励与发展相结合,避免走弯路。其次要完善星级农家乐划分与评定内容和质量标准,分门类别细化评星内容,逐步建立完善适应不同类型星级农家乐发展的标准体系,提升规范化水平,引导和促进星级农家乐业标准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

3.引导农家乐丰富营销手段。农家乐休闲旅游以家庭、商务人员为主要对象,对旅游时间的选择,多在双休日、节假日,因此,对国内旅游者来说,春节前后、元旦前后、“五一”前后、国庆前后以及学校放寒暑假期间,成为休闲旅游的主要时间。农家乐经营者要会选择时间宣传,采取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紧密结合起来,扬长避短,策划一些活动,扩大知名度。如与电视台、报社、广播电台等媒体合作,做一些专题采风;与旅行社联手,组织主题旅游或亲子体验活动;到长三角大中城市,开展专场推介会,展示民间文化魅力;根据产业特点,举办四季农事节庆活动;利用“浙江农家乐”网站、浙江农民信箱和其他旅游网站等网络平台,促进供需对接;与汽车4S店、车友会、俱乐部合作开展激情自驾游活动等,让游客全方位了解农家乐,打响浙江农家乐品牌。

4.做好农家乐精细化产品。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拉动了农产品消费,文化娱乐、运动休闲、农业特色街等成为休闲消费的时尚。现阶段,要让客人回头,就需要把规范化、个性化和情感化服务有机地结合在每个环节上生产精细化产品。农家乐休闲旅游要与农耕文化、农民技能运动等融合在一起,抓好主题公园、体育休闲旅游、专项休闲旅游、购物休闲旅游等农家乐休闲旅游的产品,让消费者在玩乐中增加阅历、陶冶性情,享受人生、健全体魄。农家乐经营者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社团、年龄层及教育程度的游客设计不同的产品。产品因每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爱好不同应实施多元化战略,采取“中档优先,兼顾低高档”的模式,既满足大众需求,又满足高端消费者的个性化农家乐休闲旅游需求。

5.着力从软硬件上下工夫。要根据不同地区改善农家乐基础设施条件,培育发展一批环境资源优越、主题特色鲜明、乡村风味浓厚、经营服务水平较高的农家乐经营点。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形成不同档次、不同形式、能够有效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农家乐业态。要科学规划布局,创新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升规范发展水平。要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增加投入,优化支持环节,创新支持方式,整合利用相关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对农家乐集聚发展区,要协调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配套跟进,加大交通、旅游、卫生、安全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改善农家乐发展条件。

参考文献

[1]葛慧君.在全省农家乐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R].浙江省人民政府,2010.

第3篇:农家乐设计范文

论文摘要:简述了庆城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庆城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1 现状

从2000年开始,毗邻周祖陵的几户村民利用自家的院落窑洞,以简单的农家特色饭菜办起了“农家乐”小院,周祖陵游客的吃饭休息问题得到了解决。2006年,在庆城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村依托地处城郊和紧靠周祖陵风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兴建了周祖农耕文化饮食一条街,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几年来手工臊子面、土暖锅、炖土鸡、炒土鸡蛋等清淡素雅、风味独特的乡村小馔已成为周祖陵“农家乐”的品牌。游客们在体验“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学农家艺、享农家乐”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其乐融融。截止目前,周祖陵景区的“农家乐”已发展为13家,直接从事“农家乐”的农民已达150人,经营床位100多张,年收入达50多万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广大农民对发展“农家乐”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农民主动开办家庭“农家乐”。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周祖陵“农家乐”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农家乐”建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卫生条件较差,设施简陋,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许多问题。另外,特色不突出,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等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周祖陵“农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2.1 经营理念上,业主只重视特色,忽视了人居环境、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部分业主在利用农家小院、治理美化环境、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上投入较少,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 自然 、协调的基本原则,使整个“农家乐”设施失去了原有农家生活的优势,严重地制约了“农家乐” 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

2.2 旅游产品质量低,类型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 “农家乐”旅游配套设施不全,卫生状况较差。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没有水厕,排污排水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此外,“农家乐”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还很少。

2.3 安全缺乏保障 在用电方面,由于开办“农家乐”旅游,导致农户家用电器增多,负荷加重,而一些 农村 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电走火;部分“农家乐”接待点房前屋后堆满各种杂物,消防设施缺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农家接待点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尚无必要的制度和规范。

2.4 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农家乐”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农家乐”旅游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 科学 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2.5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家乐”的业主大多环保意识淡漠,将大量残羹剩汤、纸袋酒瓶等生活垃圾随意到处倾倒。因此如何把脏、乱、差隔绝于农家乐之外,帮助“农家乐”走上健康环保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6 “农家乐”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周祖陵“农家乐”季节性较强,游客基本都集中在每年4~10月份,其他时间较少,主要原因是没有一年四季都有可玩赏的风景和可参与的节目。二是对周祖农耕文化、歧伯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黄土风情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

3 规范的措施

为了促进庆城县“农家乐” 旅游 这个新兴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 发展 ,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3.1 理顺“农家乐”旅游的管理体制 尽快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全面激活“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关键。从“农家乐”旅游现状来看,“农家乐”旅游一般为农民自发开发建设,对“农家乐”的审批立项和规划建设,旅游部门基本上没法插手,不能对“农家乐”旅游进行很好的行业管理和对外宣传。因此,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旅游规划指导和规范管理方面参与备案审批,以真正形成行业对口管理,推动全县城郊乡村“农家乐”旅游的管理工作。

3.2 广开财路,加大资金投入 当前“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农民自发投入, 经济 实力普遍较差。因此,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群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同时,政府应针对“农家乐”这一现象专门出台真正具有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快速发展。

3.3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农村 旅游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和方式,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并注意精心培育当地最佳窗口形象,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的提高。

3.4 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 “农家乐”旅游之所以在短期内快速兴起,其中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得益于其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所以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对于促进今后“农家乐”旅游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第4篇:农家乐设计范文

从2000年开始,毗邻周祖陵的几户村民利用自家的院落窑洞,以简单的农家特色饭菜办起了“农家乐”小院,周祖陵游客的吃饭休息问题得到了解决。2006年,在庆城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村依托地处城郊和紧靠周祖陵风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兴建了周祖农耕文化饮食一条街,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几年来手工臊子面、土暖锅、炖土鸡、炒土鸡蛋等清淡素雅、风味独特的乡村小馔已成为周祖陵“农家乐”的品牌。游客们在体验“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学农家艺、享农家乐”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其乐融融。截止目前,周祖陵景区的“农家乐”已发展为13家,直接从事“农家乐”的农民已达150人,经营床位100多张,年收入达50多万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广大农民对发展“农家乐”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农民主动开办家庭“农家乐”。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周祖陵“农家乐”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农家乐”建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卫生条件较差,设施简陋,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许多问题。另外,特色不突出,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等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周祖陵“农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2.1 经营理念上,业主只重视特色,忽视了人居环境、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部分业主在利用农家小院、治理美化环境、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上投入较少,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使整个“农家乐”设施失去了原有农家生活的优势,严重地制约了“农家乐”经济的进一步发展。WWw.133229.COM

2.2 旅游产品质量低,类型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 “农家乐”旅游配套设施不全,卫生状况较差。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没有水厕,排污排水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此外,“农家乐”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还很少。

2.3 安全缺乏保障 在用电方面,由于开办“农家乐”旅游,导致农户家用电器增多,负荷加重,而一些农村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电走火;部分“农家乐”接待点房前屋后堆满各种杂物,消防设施缺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农家接待点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尚无必要的制度和规范。

2.4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农家乐”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农家乐”旅游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科学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2.5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家乐”的业主大多环保意识淡漠,将大量残羹剩汤、纸袋酒瓶等生活垃圾随意到处倾倒。因此如何把脏、乱、差隔绝于农家乐之外,帮助“农家乐”走上健康环保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6 “农家乐”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周祖陵“农家乐”季节性较强,游客基本都集中在每年4~10月份,其他时间较少,主要原因是没有一年四季都有可玩赏的风景和可参与的节目。二是对周祖农耕文化、歧伯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黄土风情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

3 规范的措施为了促进庆城县“农家乐”旅游这个新兴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3.1 理顺“农家乐”旅游的管理体制 尽快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全面激活“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关键。从“农家乐”旅游现状来看,“农家乐”旅游一般为农民自发开发建设,对“农家乐”的审批立项和规划建设,旅游部门基本上没法插手,不能对“农家乐”旅游进行很好的行业管理和对外宣传。因此,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旅游规划指导和规范管理方面参与备案审批,以真正形成行业对口管理,推动全县城郊乡村“农家乐”旅游的管理工作。

3.2 广开财路,加大资金投入 当前“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农民自发投入,经济实力普遍较差。因此,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群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同时,政府应针对“农家乐”这一现象专门出台真正具有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快速发展。

3.3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农村旅游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和方式,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并注意精心培育当地最佳窗口形象,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的提高。

第5篇:农家乐设计范文

(一)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家园

1、强力推进“六边三化三美”行动。完成省级交办“两路两侧”、“四边三化”问题清单7个,市级问题清单409个,县级清单402个,乡镇(街道)自查清单1850个,省市级交办任务完成率为100%,县级交办任务完成率为95%,乡镇(街道)自查任务完成率为70%。重点建设高速公路沿线以及入__通道的__村、__村、__村、__村、__村、__村、__村等“5+2”精品村。共拆除“六边”区域可视范围内各类违法广告2313块(条),面积9250平方米,清理牛皮癣10890处。集中组织自拆助拆违法建筑782处,累计拆违24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754处;改造或拆除菇棚530处,共8.9万平方米。

2、加快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建立路段长、街长和弄长管理机制,分别由县领导和各部门单位负责人担任,负责辖区的全面整治工作。在美丽乡村风景线沿线__村、__村等建设景观节点15个。按“处州民居”的风格,推进风景线18个村庄农房外立面改造,完成改造3467户,111万平方米,超额完成总工程量。抓好公路绿化,种植大乔木4000多株、小乔木39000多株,种植灌木和花球40000多平方米,建设花坛150处,共4000余平方米。

3、落实“5+2”帮扶机制,建设精品村。县委书记联系的__村完成公园建设90%,村便民服务中心内部装修,公厕瓷砖铺设,实行垃圾减量化处理,完成通村桥梁建设和村委综合楼道路两侧花坛绿化,五彩稻田水稻种植,瓜果长廊建设,花样农家创建等工作(外墙搭设花篮);__村完成竹海公园、古树公园等观光休闲亭4个,建设游步道900米,鱼塘边砖砌花坛及绿化300平方米,建设观光鱼池6个以及湖边(鱼塘)古建景观长廊,发展农家乐22户,启动800多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建设。县长联系的__村完成一期新村路面硬化、排水管网、村内绿化施工设计、环村道路基础工程建设以及新村各景观节点初步效果图设计。新村二期道路硬化项目已完成,面积10000多平米;第三期建房基础工程、老人照料中心基础工程已完成,老人照料中心项目主体建房工程实施中,便民服务中心基础工程已完成,主体建房工程施工中。其他县领导联系的精品村整合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各类项目顺利推进当中。

4、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15年省里下达我县143个村、16380户的治理任务。我县总结2014年治污工作经验,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按照省、市时间节点安排,有序、有力、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143个项目村全面开工,完成投资1.33亿元,建成污水处理终端180个,铺设主管29950米,铺设支管61460米,铺设接户管166160米,农户接入16480户,安装检查井和清扫井2095个,实施农村卫生改厕5873户。

5、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首批__重点村完成项目建设并通过验收。第二批__重点村河道整治已完工,景观道路拓宽至13米,人行道完成35%,省保单位“卢福庙”维修工程顺利完工,村口文化广场、__溪景观提升、道口游园、__等工程进入项招投标程序。__重点村实施沿线房屋外立面改造,完成外墙喷砂8万平方米,铁艺花架安装2000米,樟子松护栏安装1900米,各类花艺摆放2500盆,水墨墙画1500平方米,店招牌安装100平方米。其他电信、电力等网线迁移、环村绿化、接待中心、渔人码头、界碑等工程紧张施工中。另外的13个一般村的项目正有序推进中。

(二)发展美丽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全面实施第二轮24个特扶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8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02%,其中省特扶资金报账1.67亿元,报账率83.5%;启动6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建设,实现农家乐直接营业收入6434万元,同比增长33.5%;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6432人;实现农村电子商务销售收入3.1

2亿元;全县来料加工点271个、经纪人240人、加工队伍稳定在3万人以上,发放加工费2.2亿元。预计全年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3000元,增幅10.5%,低收入农户现金收入8100元,增长18%。1、全面完成“消除4600”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全面消除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群体的贫困现象列入县政府2015年十件实事之一,做到早部署、早落实、早完成。通过产业扶贫、结对帮扶、政策兜底、社会扶贫等扶贫帮困措施,实施精准帮扶,合力推进人均纯收入在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的脱贫工作。全县共发放保障资金1327.5万元,安排扶贫切块资金667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扶贫信贷贷款1765万元,消除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6916户15107人,全面完成了“消除4600”工作任务。

2、深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续建的__新村、__、__等安置小区加快建设进度,__新村一期安置房申购工作有序进行。制定出台了《__县深入推进生态搬迁扶贫改革试点方案》,对选择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的搬迁农户实施分类补助。全年完成农民异地搬迁任务677户2072人,其中整村搬迁682人。

3、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总结__和__艺农家乐综合体创建经验,安排资金加大对__、__、__等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力度,建立了县委书记和县长联系制度,加快了__和__农家乐综合体的创建进度。建成__“溪岸图”、贤良“懒猪窝”等一系列主题民宿,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点赞。全县共有农家乐特色村(点)19个,星级农家乐民宿经营户(点)110家,床位900张,餐位10338个,从业人员887人。全县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32.86万人,同比增长37.8%;直接营业收入7985万元,同比增长33.73% 。全年共举办贤良亲水季等民俗体验活动20余场,乡村旅游迸发勃勃生机,农家乐民宿经济成为我县农村发展的亮点和农民增收的重点。

4、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加大“菇乡师傅”、农村电子商务、来料加工等培训力度,利用农村文化礼堂、村会议室等资源,积极创建第一批19个“农民讲习所”,对生产型、经营型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种养殖户、留守农民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6432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417人,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165人,农民普及性培训3850人。

(一)“六边三化三美”协调推进难。群众作为主体的参与意识不强,给“六边”区域的整改任务带来较大的压力,洁化、绿化、美化后的点位容易反弹;资金紧缺问题突出,现有的县财政要保证全面推进“六边三化三美”工作资金有困难、压力大,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等。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施工难度大,建后运维管理不到位。一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涉及设计、地形图测绘、预算、财审、招投标、物资采购、施工建设等一系列工作,程序繁杂。二是政策处理、部分设计与现场情况不符等问题的出现,影响工程进度。三是建后运维主体住建、环保等部门还没真正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后日常维护、水质检测等纳入工作范畴。

(三)古村落保护与农户生活改善的矛盾突出。农民向往城市与生俱来,做为农户本身生活需求来讲,房屋破旧,屋内光线不足、阴暗潮湿、房间窄小、无卫生间、无洗澡间、布局不合理等情况,不适合现代居住生活要求,为改善居住条件,相当一部分居民在原址进行改建或新建,一些砖混结构房屋的出现在所难免。

(四)农家乐综合体(民宿)发展基础薄弱。受交通和区位等因素制约,我县农家乐综合体(民宿)存在起步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按照农家乐综合体(民宿)的高标准、高要求,具备创建雏型的点不多,要以现有的条件打造功能齐全的农家乐综合体(民宿),难度较大。二是工商、民间资本参与少。目前受整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工商、民间资本参与农家乐综合体(民宿)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后继发展乏力。

(五)农民增收任重道远。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连续7年实现两位数的较高增长,但新一轮扶贫,我县有扶贫重点村222个,低收入农户23588户59721人,今年虽然全面消除了46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但我县农民的增收渠道仍然不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正常增长机制,每年要达到增长10%左右的目标要求存在一定的困难。

2016年,__农村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美丽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精准扶贫,为建设中国避暑胜地,加快打造“寻梦菇乡、养生__”作出贡献。

(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1、深化“六边三化三美”行动

(1)重点落实市里交办任务整改销号。根据市委、市政府“六边三化三美”工作“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检查、一月一点评、一月一核查”交办任务清单,全县上下以高度政治责任感狠抓整改销号工作,明确每个整改项目责任主体、责任人和完成期限,确保整改任务圆满完成。

(2)深入推进“六边”区域洁净专项行动。结合“洁净乡村”、“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无违建县”创建等工作,组织力量深入开展“六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清除公路、景区和河道垃圾,达到“六边”洁化的良好结果。进一步完善“六边”区域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明确人员、经费和管理制度,防止整治效果出现反弹。

(3)重点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及精品村。打造县城至__镇__村、县城至__镇__村2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推进S329__线省道,__3条乡道的沿线整治工作。深入推进__村、__村、__村、__村、__村、__村、__村 “5+2”县领导联系帮扶村等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并推进__村、__村、__村、__村、__村、__村等6个村要按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的要求进行建设。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16年,我县将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属地为主、规范管理、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计划完成66个村、8190户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到年底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0%以上,收益农户80%以上,建立起以县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的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3、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工作。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科学发展。一是做好首批重点村__村及屏都街道洋背村、__镇__村、__乡__村等3个一般村项目省级验收工作。二是加快__村、__村、杨楼村等3个重点村和黄皮、__、葛田等10个一般村项目进度。三是强化建后经营管理与发展,将盘活古村经济做为历史文化村落建后经营管理与发展的重点,加大

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发展民宿、农家乐、古村休闲旅游、民间工艺作坊、乡土文化体验等历史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四是积极组织申报2016年度省级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村落重点村和一般村。4、花样农家创建工作。根据《中共丽水市委办公室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花样农家”创评活动的通知》(丽委办发[2014]37号)文件精神,紧密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通过宣传发动、创建典型、示范带动等措施,全力打造一批花团锦簇、花开四季的新农家—“花样农家”。2016年度,评选乡镇(街道)级花样农家500家,县级精品“花样农家”50家,推荐评定市级精品“花样农家”10家。力争到2017年,全县5%左右的家庭打造成为“花样农家”。

(二)扶贫开发工作

1、精准扶贫,做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以低收入农户是“哭了”还是“笑了”为标准,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扶贫力度,精准扶贫,切实做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

2、深入实施第二轮特扶项目。认真编制好2016年特扶项目实施计划,确保规划的25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同时,结合我县实际,积极谋划好下一轮省特扶项目。

3、深入推进生态搬迁扶贫改革。加强政策宣传,深入推进生态搬迁扶贫改革试点,完成异地搬迁2000人。

第6篇:农家乐设计范文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北京成为世界瞩目的一个焦点,北京农村的发展更是成为北京发展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充分保证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北京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才能完全实现现代化城市化,因此北京周边的“农家乐”旅游也成为北京农村发展的一个亮点,“农家乐”的发展,对促进农村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家乐”的发展,不仅给农民带来了较高收入,还为他们带来了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家乐”成为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农家乐”的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新思想、新观念,使农民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开办“农家乐”的农民经常到旅客中间调查市场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更加贴近市场。现今,“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现今农村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北京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环境及原因

近年来北京市“农家乐”快速发展,而其快速发展必然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支撑,因此下面从“环境分析”和“发展原因”两方面对“农家乐”现今状况进行分析。

(一)环境分析

北京曾为六朝古都,沉淀了几千年的文明和文化,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积聚了深厚的乡村文化,尤其是其丰富多趣的乡村民风民俗,这些极具京味儿的文化素材为北京“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极大的发挥空间。

根据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和经营者所提供的信息,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农家乐”都建立在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农家乐”的发展离不开地理位置的因素。在一些远郊区县有的地方有着青山绿水环绕的优势,每逢节假日,城市中大量的人都会到郊区度假,“农家乐”自然是郊区度假必不可少的地方。例如房山的十渡,这是一个风景秀丽,山清水秀的地方,每逢周末就有大批的游客来此游玩。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农家乐”随之而起,在短短几年内“农家乐”迅速发展,现在在十渡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经营着自家的“农家乐”。

除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优势,还有些地方是紧靠旅游胜地发展起来的,例如在昌平的十三陵地区。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所在地,每年会有大批的中外游客前往该地,欣赏文物古迹。为了满足游客吃,住的需求,十三陵地区的“农家乐”也随之产生并不断发展。目前,该地区每个村子发展的“农家乐”各有特色。在不久前的“北京旅游美食大集”上十三陵镇的“四大名宴”(长陵永乐宴、康陵正德春饼宴、悼陵监烙糕子宴、上口马武寨驴打滚宴)齐齐亮相。这种带有地区特色的“农家乐”不仅体现在昌平区,在北京市的其他区县也都各有特色。例如密云以依靠密云水库,以烤鱼宴而闻名;延庆以柳沟豆腐宴而称名,有白豆腐、黑豆腐、嫩豆腐、老豆腐等。

(二)发展原因

如果说“农家乐”的兴起是因为这些自然原因,那么“农家乐”发展起来就是缘于现代社会的需要,具体如下。

1.城市人对田园、自然和健康生活的向往

从心理感受方面来看,“农家乐”的出现是后工业文明社会渴望己久的回归自然的旅游主题。在现代社会,高楼林立、人口膨胀、污染严重、交通堵塞,这些严重的城市问题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城市中的人们紧张、烦躁。而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花香对久居城市的人形成强烈诱惑。另外,农村生活节奏缓慢,能化解现代都市人的紧张心情,舒缓社会的情绪,给压力大的都市人一个突破口,其实也是缓解了整个社会的情绪,有利于稳定。

2.国家政策的支持

除此之外,“农家乐”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颁布一系列有助于“农家乐”发展的措施,对按规定办照经营的“农家乐”业主,免收管理费,对规范经营、信誉良好的经营户免予年检。经批准建设的农家乐特色村、休闲山庄将享受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优惠政策等。政府的支持促进了“农家乐”的快速发展。

二、北京市“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为了更加深刻地分析现阶段北京郊区“农家乐”的发展状况,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消费者和经营者两方面开展调查。本次调查的主要范围为北京周边各郊区的“农家乐”,调查共收到针对消费者的有效问卷300份,针对经营者的有效问卷30份。下面是对两类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

(一)农家乐消费调查之顾客分析

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顾客进行了了解。

1.顾客基本特征

在调查中约有80%为中青年人,男女性别没有明显的区别。这说明对于“农家乐”消费的主力军为城市中青年人。中青年人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同时在家庭里也属于中流砥柱,承担着繁重的生活压力。因此,他们非常乐意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郊区休闲放松,享受“农家乐”的田园风光和独具特色的农家美食。

2.顾客出行特征

在调查中,约有70%的消费者选择自驾车形式出游。北京郊区的“农家乐”最初分布在近郊区县,近年来向远郊区县扩展,但与城区距离都在自驾车出游的范围之内;另外,目前北京城区居民家庭的机动车拥有比例大幅度提高。因此,选择自驾车出游,既能满足消费者灵活方便的休闲需求,又不至于太过劳累,因而成为北京城区居民进行“农家乐”旅游的首选出行方式。

3.顾客对农家乐的认识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大部分消费者了解“农家乐”是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虽然有许多北京城区居民喜欢周末到郊区去旅游休闲,但是对“农家乐”的概念及内涵并不是非常了解,这一数字达到了80%。这表明无论是政府还是相关的旅游企业和媒体,对“农家乐”的宣传还不太理想。但在调查中,那些对“农家乐”不太了解的人群中约有高达90%的人表示愿意去了解“农家乐”,对“农家乐”的发展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由此可见,北京郊区的“农家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互联网对于“农家乐”的宣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因此,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旅游企业还是媒体,均需要增加“农家乐”在互联网上的内容和营销力度,使“农家乐”的概念深入人心,并推动“农家乐”的良性发展。

4.顾客对“农家乐”的展望

消费者在“农家乐”旅游中最关注的内容离不开吃、住、卫生以及娱乐项目等几个方面。因此,在问卷调查中针对上述内容开展调查,结果表明:1)吃:要突出乡村特色,食品一定是绿色无公害产品,且定价合理。2)住:应进一步提高房间的卫生情况,尽量营造安静优美的居住环境,服务人员的态度要亲切,服务要周到。3)卫生:乡村的整体卫生情况还有待改进。4)娱乐项目:应适当增加体验性和参与性强的娱乐项目,要在强调参与性及互动性的同时增加新鲜花样,丰富娱乐内容,如:沿着安静乡村线路的“骑车游”。但是要注意设计娱乐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安全性。

(二)“农家乐”消费调查之店主分析

在问卷调查中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农家乐”经营者――店主进行了解。

1.店主基本特征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经营“农家乐”的店主文化程度进行。经统计,店主中初中学历占80%,高中及中专学历占20%,没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经营者。这说明,“农家乐”的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家乐”的发展。

2.店主经营“农家乐”的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旅游旺季,春季和秋季旅游的人数各占30%,夏季占40%,在旺季的时候每天的人流量大约都在50人以上。游客之所以选择夏季去“农家乐”旅游,大多是因为夏天的农村比较凉爽舒适。春秋也是人流量较大的季节,春天大家会到郊区踏青,秋天会赶上几个小长假,因此人们会选择到郊区旅游。

3.“农家乐”为游客提供的服务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农家乐”店主可以为游客提供特色食品品尝,农家生活体验,农家文化感受,土特产品购买,以及采摘、垂钓、干农活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基本上满足了城市居民休闲、放松以及体验的旅游需求。但是也有被调查者表示,希望“农家乐”店主进一步丰富旅游休闲的项目,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提高“农家乐”旅游的品质。

4.“农家乐”的发展情况分析

针对“农家乐”经营者的营销情况和收入情况,调查统计结果如下:1)宣传方式:经营者中借助旅行社进行宣传的占10%;通过报纸杂志广告信息的占10%;通过宣传册进行营销宣传的占40%;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宣传的比例为40%。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家乐”的宣传方式日趋多元,这为广大消费者了解“农家乐”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和途径。如果经营者能够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平台,进一步扩大在互联网上的宣传营销力度,将会对“农家乐”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2)收入情况:在被调查的“农家乐”经营者中,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10%,收入介于3000元-5000元的占20%,5000元-10000元的占50%,收入超过10000元的占10%。由此可见,“农家乐”不仅给北京城区居民提供了闲暇时间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同时也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家乐”促进了旅游文化的发展,为消费者和经营者创造了双赢的局面。

三、北京郊区“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北京郊区“农家乐”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农家乐”的发展大都凭借的是优美的环境,而其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其周围美丽的自然或田园风光。

(一)北京郊区“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优势

1.北京城市化的快速推进

都市化社会的出现,为“农家乐”旅游提供了充足客源。截至2010年,中国城市共有663个,城市总人口约为3.879亿。[4]城市环境、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很希望到农村观光旅游,欣赏大自然的美感。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城区每年有67.3%的家庭到郊区休闲旅游,其中有16.9%的家庭每年到郊区旅游3-5次。全市有15.3%的市民到郊区旅游5次。这一资料表明,北京郊区“农家乐”旅游发展的优势明显,未来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预测,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城区居民会更加频繁的到郊区旅游。

2.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人均经济收入增加,这为城市郊区发展“农家乐”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旅游需求急剧膨胀,但主要是观光性旅游的需求。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将基本形成对休闲的多样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度假需求就产生。以北京市为例,2009年北京市人均GDP已达10070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已达30674元,城镇人均消费支出25413元,恩格尔系数降至32.2%。城市人在满足吃、穿、住等基本需求以后,其消费倾向将逐步转向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多样化、高级化和个性化,而且这一消费群体会越来越大,成为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游客。

(二)北京郊区“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北京郊区“农家乐”旅游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势头也比较好,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家乐”所带来的问题也不断的暴露出来。

1.生态环保意识的缺乏,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北京周边的“农家乐”主要集中在房山、昌平、延庆、密云、平谷等远郊区县。大部分“农家乐”都建立在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有些甚至在风景区内。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批游客涌入,“农家乐”在环境卫生方面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大多“农家乐”经营户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他们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在“农家乐”周围,随处可见残羹剩汤、纸袋酒瓶等生活垃圾。一些“农家乐”也慢慢突显出了“脏、乱、差”的特点,与周边优美的景致极不协调,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不得不考虑的严重问题。

2.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清洁卫生有待改善

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受长期以来的卫生习惯及卫生基础条件欠缺等原因,“农家乐”的卫生状况不是很令人满意,状况较为糟糕。例如,在有些“农家乐”的内屋里结有蜘蛛网,部分“农家乐”未使用冲水厕所,硬件设施亟待加强。另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还有一部分的“农家乐”没有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农家乐所提供的食品也令人担忧。

3.经营者文化水平偏低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农家乐”的经营主体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群体,“农家乐”的开发和发展缺少科学理论指导,也缺乏科学的规划,对环境的爱护和保护不够重视。由于受文化水平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家乐”经营者缺乏富有创意和新颖的经营之道以及营销推广的渠道;相关旅游管理部门或乡镇政府对“农家乐”在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方面的管理和指导也存在一定的缺位现象,加之配套基础设施跟不上,影响了乡村的自然环境。而且,经营者盲目开发“农家乐”旅游,规划性弱,导致资源浪费。

第7篇:农家乐设计范文

扶贫工作总结

一、认真组织实施,按期完成重点扶贫项目

1.在省国土厅的帮助下,筹资158万元,全面完成村级办公场所建设任务,目前全乡32个村均拥有活动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规范化办公场所,实施了宽带村村通工程,搭建了农村远程教育平,推进了农村信息扶贫。其中,省国土厅帮助解决33万元。

2.在省国土厅的帮助下,积极实施了百村饮水工程,共筹资75万元,完成了东溪、田洋、四岙湾等11个村的饮水工程建设。其中省国土厅帮助解决11万元。

3.在省国土厅的帮助下,大力发展高山蔬菜2700亩,省国土厅补助27万元。

4.在省国土厅的帮助下,完成了生态乡规划编制,省国土厅帮助解决4万元。

5.在省国土厅的大力扶持下,总投资62万元,在全国乡镇级第一个完成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调查项目,查明矿泉水水源地3处、可开发利用页岩和玄武岩储量180万立方、富硒富锗山地36000亩。

6.完成了31户、91人的梯度移民。

7.全面实施了等村的千亩耕地垦造项目,启动了等村的900亩标准农田建设和等村的50亩农居点整治。

8.推进了12个村、总长40多公里、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康庄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路基路面24多公里。

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1.在省国土厅的大力扶持下,我们重点抓好1000亩红茄、1000亩稻田养鱼、1000亩高山西瓜、1000亩景观林为重点的生态高效农业生产体系建设,抚育管理好5000亩高山杨梅、3000亩高山蜜梨、1500亩有机茶、1000亩高山板栗,引导冬枣、牛蛙、日本藤稔二代葡萄等特色种养殖业的发展,进一步打响上张绿色农产品的品牌。目前,全乡已初步形成了高山蔬菜、高山水果、竹笋两用林、有机茶、稻田养鱼等8大高效生态农业产业链,总面积超过20000亩。

2.鼓励、引导、扶持农村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目前全乡共有农业专业合作社10家、农业龙头企业2家。主要从事高山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竹木、中药材等贩销,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市场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动力素质培训,拓宽农民就业致富门路

抓好6个村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共举办培训班5期350人,其中高山蔬菜3期190人;技能培训2期160人(洗衣师1期49人,工艺品加工1期111人),不断增强农民综合素质,拓宽了就业门路,加快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四、严格管理使用好扶贫资金

省国土厅共下拨扶贫资金230万元(其中2005年资金155万元,到位75万元),以及电脑、办公桌等物资共30多万元。扶贫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如下:2005年的155万元,主要用于村级办公场所建设(42万元)、旱地垦造(72万元)、基础设施建设(20.4万元)、开发农业(21.6万元);的75万元,主要用于村级办公场所建设(33万元)、开发农业(27万元)、自来水改造(11万元)、生态乡规划编制(4万元)。

扶贫工作计划

是贯彻县党代会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的第一年,我们将进一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山区乡镇实际出发,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势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突出规划好、引导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深化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构建和谐乡村,全面推进全乡两个社会建设。

一、立足山区实际,强势发展生态农业

1.继续抓好1000亩高山蔬菜、1000亩稻田养鱼、1000亩高山西瓜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在1000亩高山蔬菜基地建设中,一是在全乡不同海拔高度试种西兰花,二是全力抓好米坑村、田洋村、坦头村200亩生态蔬菜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三是在苗辽建设留种马铃薯基地。

2.强化立体生态农业发展。以等村立体生态农业为重点,发动家家户户进行“种植水果、养猪、养鸡、养鱼”和“优质米种植+养鱼”等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每户养鸡(全放养)不超过30只、肉猪不超过3头(禁止用饲料),并把它培育成我乡特色优势产业带。

3.进一步做好林业开发工作。重点做好现有13000亩竹笋两用林和5000亩杨梅的抚育管理工作,新增、改造竹笋两用林1000亩,试种香榧100亩。

4.注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导,在现有10家合作社的基础上,争取培育1至2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挖掘资源优势,突出规划好、引导好“农家乐”旅游业的发展

一是加快制订出“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与县里有关优惠政策相配套,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二是重点抓好以六亩田为中心的农家乐旅游业发展,计划新增经营户5户、床铺50张。三是积极实施观光型、农事实践型、休闲避暑型等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旅游,努力把六亩田村建设成省级认定的农家乐特色村。四是强化农家乐旅游资源的整合,完善服务功能,把上张农家乐建设成吃、住、玩、乐都能体现“三农”特色、并为农民带来增收的特色服务项目。

三、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建设新农村

1.在巩固等9个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落实好等11个村环境保洁机制,配齐保洁员,实行门前四包和垃圾袋装化。继续加大公厕建设力度,力争二年内消灭露粪坑。

2.继续实施重点工程,改善生活环境。投资100万元,实施集镇街道拓宽、亮化、绿化工程;继续开展百村饮水工程,完成4个村建设任务;加强交通建设,完成12个村、路基20多公里、路面29公里康庄工程建设;加大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加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管理;实施电视村村通工程,丰富山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3.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抓好41省道沿线生态景观林的抚育与管理,着力做美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四、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构建和谐乡村

一是切实加强乡党委的自身建设和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二是切实加强依法治理和公民道德教育;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四是统筹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各项事业。

,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扶贫开发项目

1.计划投资150万元,抓好3000亩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其中自筹资金120万元,资金缺口30万元。

2.计划投资30万元,试种香榧100亩。其中自筹资金20万元,资金缺口10万元。

3.计划投资50万元,新增、改造竹笋两用林1000亩。其中自筹资金35万元,资金缺口15万元。

4.计划投资100万元,实施集镇街道拓宽、亮化、绿化工程。其中自筹资金70万元,资金缺口30万元。

第8篇:农家乐设计范文

[论文内容提要]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良策。我国近年来农家乐开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应当充分肯定,但大发展与大浪费、大污染并存,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深刻反思近年来全国农家乐开发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出路,对于促进我国农家乐旅游又快又好地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家乐”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已成为世界潮流。它源于欧洲的西班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些西班牙农场把自家房屋改造装修为旅馆,用以留宿过往客人,并为客人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农家乐”旅游的先河。此后,农家乐旅游在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日本、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农家乐”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农家乐”旅游以其浓厚的乡土、田园文化气息,逐渐发展成为旅游产品类型中一个新的亮点,满足了当前我国城市居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吸引了许多城市游客的眼光。一些地方随之也兴起了“农家乐”旅游的热潮。在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上海等省市“农家乐”已形成了产业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一是“农家乐”经营户认识模糊,对发展乡村游的前景未抱乐观态度,只讲当前利益,不讲长远发展。经营上不够主动,缺乏技巧和营销意识。二是急于求成,破坏性开发现象严重。受急于求成思想的影响,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科学性和生态性原则被忽视,主观意志占了上风。在农家乐旅游开发中,要坚决反对绝对商品化,要坚持农家乐旅游开发的生态性和有限性,不能一味地强调经济性。三是贪大求洋,贪大贪快。近年全国上下兴起了一股建“农家乐”项目的热潮,一些乡镇甚至有村村建“农家乐”的态势。但不少项目由于环境缺乏打造,尤其是自身缺乏特色,打着开展农家乐的旗帜,建筑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片面求大、求洋,旅游方式缺乏参与性,让人感觉乡村出游与在城里住行没多大区别,降低了“农家乐”的吸引力、影响力,这种情况显然并不科学合理。 

2.规划设计科学合理性原则的缺失。一是相当多的农家乐旅游规划存在“城市化”倾向。农家乐的优势在“农”字,农村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这些才是吸引城里人的法宝。而在当前,一些“农家乐”定位不准,建筑装饰城市化,乡土环境氛围不足,吃的是城里买的菜,住的与城里价格一样的标准间,多数时间也只是玩牌、聊天,片面求大、求洋,旅游项目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文化内涵,农家乐活动存在“城市化”倾向。 

二是未能很好地贯彻因地制宜原则。农家乐开发随心所欲,特别是郊区农家乐大多按长官意志办,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忽视农家文化的深度挖掘,造成项目设置的单调性和同质性。经营户普遍各自为政,片面追求面的扩张,各类资源和要素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农家乐经营项目还比较原始单一,品位不高,仅局限于展示农家活、农家菜、农家景,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谷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利用;局限于“凡座茶楼、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 

三是“农家乐”项目设计缺乏地方特色。由于无知和商业的利益驱使,农家乐旅游中,“乡、野、土”三味不浓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有一些景点为了迎合旅游者的口味,在原有的旅游方式中“瞎编”农家乐;还有的景点所谓的开发者为了降低成本,自己想当然的编造农家乐;也有一些地方打着开展农家乐的旗帜,不考虑资源、市场等情况而任意开发、建设,导致农家乐缺乏品位、泛滥化、庸俗化。 

3.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施工混乱无序。一是有规不依的现象比比皆是。农家乐旅游规划未能得到严格实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存在;随意更改和违反规划盲目建设的现象屡禁不止;零星建设,禁而不止,农家乐旅游综合开发率低的问题仍在不少地方存在。二是忽视地域性的生态要求。农家乐旅游资源一经开发,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就难以复原。如果开发失当,事后再来纠正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然而,各地的农家乐旅游资源蕴藏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景点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经营者破坏环境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农家乐开发一哄而起、遍地开花。农家乐休闲旅游迅速发展,带动了新一轮农家乐热,一些农户看到农家乐生意火爆,在没有统一规划、市场预测的情况下,仓促上马,盲目开发,存在乱搭建、滥开发的现象。加上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特点,如果缺乏空间布局规划和发展体系规划的引导和指导,势必造成个别区域整个农家乐产业的发展处于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局面。 

4.农家乐保护与管理的缺位。一是对农家乐旅游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不严。由于没有统一的旅游开发规划和开发监管机制,在开发中政府引导乏力,各地各自为阵,导致农家乐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致使部分旅游资源开发过度,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开发的许多项目雷同,模拟照搬别人的项目较多。还有一些农家乐景区虽然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但也只停留在规划文本上,不依规划办事。二是规划管理体制层面上的混乱。农家乐旅游规划一直未能纳入到旅游规划管理职能部门的审批管理之内,而是由农业或林业部门一手操办,形成管理上的两张皮现象,因此,有些管理不规范的地方就会出现农家乐之间、农家乐与饭店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这类现象在景区的旅游饭店与农家乐之间尤为突出。三是存在破坏资源和环境现象。大部分农家乐的生态环境都比较好,随着农家乐的大力发展,游客大量的涌入,一些农家乐环境卫生条件越来越脏乱差,随意处理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和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这与回归自然这一旅游主题相背离。加上旅游立法、环境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开发者把农家乐旅游当成一种标签招徕游客,许多农家乐旅游点一开发就变味,理不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这不仅造成农家乐旅游资源的永久性破坏,还对旅游者产生误导。 

 

二、出路和对策 

 

1.端正认识,规范政府的主体行为,走节约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农家乐旅游开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但农家乐旅游项目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急于求成将于事无补。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抓住机遇,切实加强对发展农家乐旅游的领导,将发展农家乐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将发展农家乐提升到培植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位置来抓,把发展农家乐旅游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当地现有农家乐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在现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农家乐中扶持培育龙头,让其发挥标杆、示范作用。通过组建农家乐专业协会,提高其组织化程度。通过市场运作,行业规范,引导当地农家乐有序竞争,良性发展,逐渐形成气候。 

2.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开发农家乐旅游资源,应树立长远观念,正确认识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确立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共同开发的战略,强化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增加旅游文化内涵。因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真正把文化特色融入农家乐旅游中去,农家乐旅游才能持续发展。要通过文化的挖掘、整理、弘扬和保护,将零星分散的地方文化和景点串联起来,形成旅游项目群,形成供游客可参与的旅游产品,留住游客。同时,还要科学、合理、适度地开发利用资源,使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 

3.提高农家乐旅游规划设计水平。科学规划是农家乐开发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彰显特色又是提升规划水平和品位的基础。农家乐是一个投入较小、市场较大、收益较快的旅游项目,要避免项目雷同、一哄而上、盲目竞争、无序发展的现象,就必须按照农家乐发展的趋势和旅游发展的大环境进行精心的规划,既要适应大众消费,又要体现不同层次的消费要求,要根据不同地域、自然环境及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有序地发展,避免相互效仿、雷同,而培育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又是其中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必须以差异和特色确定主题,以民俗和建筑体现风格,以淳朴和温馨营造氛围。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深度挖掘农家乐的内涵,充分开发农业旅游、生活体验、绿色饮食、乡村度假等多样化功能,突出农村天然、朴实、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趣、闲趣、野趣,尽力展现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绝不能走“公园化、景区化”的道路。 

4.打造农家乐精品,塑造区域整体品牌。按照农家乐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当地农家乐景区和旅游线路的特色,确定各自的具体主题,组织开发农家乐产品,将农家乐资源与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努力形成对旅游者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区和旅游线路。开展农家乐既不能为满足少数客户要求而使之“城市化”,也并非越“土”越好,而要花大力气,逐步把现代化的服务和设施与农村古朴民居、民风、民俗紧密结合起来。城乡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农家乐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其差异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大。因此,各地发展农家乐要与民俗旅游、健身旅游、劳动休闲旅游相结合,推出精特节目,提升旅游品位,扩大农家乐的活动内容,增加农家乐的趣味性和参与性。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如植树节,土地日、环境保护日等吸引旅游者参与其中,加深游客的印象和受教育的效果。 

5.加强农家乐建设施工管理,确保农家乐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农家乐项目施工建设环节直接影响到农家乐的质量和效益。针对近年来农家乐项目建设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农家乐项目建设环节应做好施工管理。一是农家乐建设项目要严格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建设。二是加强对农家乐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三是坚持项目建设生态化原则。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应与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增建建筑不得个体突出,独具一格,破坏整体氛围和美感,即所谓“开发建设性破坏”。建筑材料以土、木、石、竹等乡土材料为主,其色彩、体量风格应与周围环境和村落整体气氛协调一致,村景交融,意味隽永,尽量降低白瓷砖建筑所占份额,控制使用有害或对环境不友好的石棉、杀虫剂以及有毒、腐蚀性和感染性物品,避免使用不可回收使用的一次性产品和塑料容器。建筑施工标准达到生态环保标准的“农家乐”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占有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6.加强对农家乐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农家乐旅游产业整体效益。农户在申请开办农家乐时必须四证(卫生许可证、安全许可证、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证、经营许可证)俱全。“农家乐”协会有规范该项目的管理、促进有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确保游客合法权益及村民基本利益合理体现等义务。协会应制定章程规范服务行为,坚持五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授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宣传促销。对提出申请的农户坚持以“政治思想好、个人素质高、居住环境美、配套设施全”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考察和审批,并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对不符合要求,不达标准的经营户进行摘牌并停止营业。可借鉴星级宾馆评定办法对农家乐进行等级划分,从基础条件、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资源与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质量要求和选择项目等几个方面对农家乐进行综合评价。农户家中的客房在面积上必须达到规定标准,干净整洁、明亮通风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9篇:农家乐设计范文

农村创业项目计划书

摘要

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主要产品/服务) 2. 项目现状 3. 预期效果 4.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由来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开始将目光投向农村,寻求一种有别于城市的静谧、安逸、健康的休闲方式,以达到亲近自然、放松心情、返朴归真的目的。同时,广大农民为应对日益加剧的人多地少矛盾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等方面的挑战,开始尝试依托农业田园景观和自然生态环境,开拓新的增收致富渠道。正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 农家乐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现代都市人陶冶心灵的天然牧场。

专家表示,乡村发展农家乐,让农民赚城里人的钱,有利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收致富,也有利于加速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升农村产业层次。同时,农家乐的出现,还为旅游业增添了新的内容。农家乐增强了城乡之间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是一条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不仅是成年人喜欢那种清净淡雅的环境,就连孩子们也仿佛投入到了一个广阔自由的天地中,身心都得到了一种难得的放松。生活在喧嚣声里的都市人,远离城市森林的压抑憋闷,取而代之的是徜徉在蓝天白云之下,呼吸着乡野的泥土清香,踮着脚摘下一串串葡萄放入篮子如此惬意的农家乐,已经成为都市人一种心灵减压器。 亲近自然,换换脑筋,不仅是成年人的需要,课业繁忙而又天性活泼的孩子也喜欢农家乐。

农家乐这样的旅游项目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度假方式:消费者不必收拾厚重的行囊,不必为买不到车票而烦恼,享受原汁原味的农家菜,感觉简洁朴素的乡村生活,在参与中享受乐趣。 我们村汇南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子,村子自然环境优美,水域面积广,水质清洌,适合种养殖业的发展。是我镇葡萄种植第二大点,种植面积达1500亩。省级公路芙蓉大道通过我村,建成后将大大加强我村与外界的联系,交通便利。综上,我村完全有条件发展农家乐。

2、项目具体方案

(1)活动策划

作为新兴的旅游项目,农家乐得发展很是迅猛,但存在的问题是娱乐活动内容大多雷同, 而且更多的是关注大人而忽视孩子。我村农家乐得定位是亲子活动,在设计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需求,加入更多的带有参与性质的活动内容和文化元素,适合全家总动员,在玩乐中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我村是个葡萄大村,可以以葡萄为契机,开展葡萄节活动,全家一起采摘葡萄,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比赛,在比赛中增进全家的凝聚力。

举办愿望树活动。可以让小客人种植一棵树,许下愿望,让他的树 伴随孩子成长。愿望树会给孩子一个动力,从商业角度也是在培养潜在的回头客。

我村水域面积较多,可以以此为依托,建立水上乐园,大人们可以垂钓,孩子玩儿,两不耽误,避免孩子被忽略情况的发生。 我村以前有养蚕的传统,村里好多老人有丰富的种桑养蚕经验,可以适当开发,形成展览室,让客人参与抽丝纺织过程,也不是为一项文化传统的恢复,同时让孩子们对养蚕纺织这一文化遗产有切身的感受。

葡萄园里放养鸡鸭鹅,让客人们在品尝新鲜果蔬的同时也能吃到正宗野生的葡萄家禽。利用人物以稀为贵的心理,坚持野生放养,限量供应,宁缺勿滥。 将葡萄进行适当的包装,制作成糕点或者糖果,进一步创造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2)基础设施

农家乐普遍存在设施简陋,餐厅住宿条件不理想的情况。我们要在保留农屋

风格的基础上加强设施建设,保证餐饮、住宿的卫生安全。 农家乐餐饮既要纯香,又要干净。在餐馆建设方面,要走市场化经营道路,通过招商引资办法,让懂经营想经营的农户带头建设几家示范性餐馆。

(3)宣传

我村离常州比较近,可以常州的景点如恐龙园联系,形成旅游专线,互惠互利。 建立村级网站,以网络为平台,推介农家乐经营户和农家乐旅游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村。

(4)管理

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情况的出现,影响了农家乐旅游的深度发展。这种状态呈现出接待能力不强,特别是接待一些旅游团队显得力不从心,活动内容少而单调,对游客吸引力不强,由此可能制约农家乐发展。为了顺应发展的需要,应在政府的帮助指导下,建立起农家乐服务中心站,实施了统一包装对外促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品牌。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经营中互相协作、互相补充、互相协调,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问题,增强经营能力。

二、项目现状

我村是葡萄种植大村,种植面积达1500亩,生态环境良好,没有污染。可以以葡萄为契机,举办各项活动。 我村已建成垂钓中心,面积达350平米,水质良好,养殖的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适合休闲垂钓。同时已建成几座别墅式村屋,配备基本设施供客人休息。

具备发展农家乐的基本条件

三、预期效果

现阶段城镇居民的乡村旅游消费都是冲着农字而来的,农家乐旅游由于适应市场需求,利用自身现有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投资小、回收快。景点资源几乎是就地取材,稍加建设就能投入使用,餐饮资源自产自销,游客参与农事活动把农活的劳作又转化为娱乐而创收,成本低而资源利用率高,边际效应大,由此总体的收费收费相对较为低廉,对较大范围的游客的吸引力大。 以农家乐为起点,以点带面,带动我村经济发展。为村民提供工作机会,增加村民收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让村级环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有:

1.我镇尚没有规模农家乐,没有经验,需在探索中发展。市场需求不明,需做进一步调查。

2. 资金来源,需要招商引资。

3. 经营许可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