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经济开发区网络教育范文

经济开发区网络教育精选(九篇)

经济开发区网络教育

第1篇:经济开发区网络教育范文

一、区域网络经济的崛起激发了对高性能信息网络建设的需求

首先,外向型经济发展引人注目。2002年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实现出口总额924.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1%,与全国相比,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28.4%,比上年提升了O.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反映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同时,由于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投资环境的日趋完善和区域内的有效协调,其经济辐射地域不断扩大,已成为海外资本进入大陆市场的首选目标。到2002年,长三角合同利用的外资总额超过15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400多家落户长三角。有专家预计,未来十年内将会有数十万外商投资项目在长三角落户,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服务的网上交易比例将迅速提高,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高性能信息网的支撑。

其次,协作型经济进一步加强。近几年来,随着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发展加速,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间相互依赖度加强,区域内合作经济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的跨区域合作迅速发展,上海企业到江苏、浙江投资的各类经济合作项目3947个,占上海与全国各地合作项目总数的50%左右,总资金约45亿元;江浙两省到上海投资设立全资及控股企业4412个,占全国各地到上海投资项目总数的50%左右,注册总资金203亿元。聚集长三角区域内的大中型城市,各自在区域内的价值链上寻找自己的位置,重树自己的竞争优势,相互建立比较稳定的、内部协调的竞争伙伴关系,形成以实现双赢为目的的竞争联盟。区域内依靠自然禀赋资源和资本所建立的竞争优势正在弱化,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正逐步发挥着核心作用,信息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为共享信息资源,加速资源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共建一体化高性能信息网络已势在必行。

再者,服务型经济发展迅速。近十年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金融保险、通讯、信息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三产内部结构正趋向高度化。从以下图表的产业结构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到,虽然,区域内第二产业仍处基础地位,但是,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直逼第二产业,逐渐成为地区的主导产业。(见图1)今后,随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先发效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将更加明显。网络经济是服务型经济,信息化社会的服务经济是以一体化高性能信息网所营造的网络经济社会环境为基础的,优先发展高性能信息网,为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经济创造力,实现整个社会财富的迅速聚集和飞跃发展提供信息化平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最后,网络经济凸现。长三角地区各省市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已形成以有线光缆为主,卫星、微波为辅的专用传输网络。近年来相继建立了电子政务、远程教育、社区信息、电子商务、城市地理、医疗卫生信息、社会保障与公共安全信息等系统,为网络经济逐渐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打下了基础。长三角地区在我国互联网应用中突出,远远超出全国发展水平,其发展规模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中比较也是处于领先发展水平。据2003年初的统计资料显示,江苏、浙江、上海网民数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8.1%、5.5%、7.1%,都进入我国前十名,与全国水平相比,长三角地区占全国比例高达20.7%;与我国其他经济发达区相比,遥遥领先环渤海湾,珠三角,不仅跃居全国首位,而且增长速度快,增长趋势明显(参见图2)。只有优先建设发展高性能信息网络,才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基础,整合现有网络资源,连接“信息孤岛”,突破信息流量持续增长的屏障,满足长三角区域急剧增长的信息网络应用市场的需求,顺应长三角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势态。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长三角区域内网络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的信息化,促使区域经济增长模式从传统经济向网络经济的转换,必然首先要求先进生产力的变革,要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性进展等内在因素的改变。优先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对区域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跨越发展有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高性能信息网络的前沿技术特征及其对区域战略发展的影响

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技术之所以能对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以及区域内外的关系产生深刻影响,是由其区别于一般技术的,高度的战略性、创新性、前瞻性、和渗透性等特性所决定的。

首先,具有高度的战略性。以超大容量、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是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具体表现。在1991年进入商业应用以后,从此国际互联网的发展迅速扩张,给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由于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技术能直接对区域的政治、经济以及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21世纪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清楚地表明,谁能拥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经济快速增长的长三角地区已具有承载国际先进技术的能力,率先开发利用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技术不仅可为长三角区域在国内、国际战略地位的确立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与长三角区域国际化发展战略方向是相结合的。

其次,具有高度创新性。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技术主要来源于大规模科学研究,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和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不只是在原有技术道路上的简单积累。高性能信息网络的建设,将带动同网络相关的一批新兴IT服务产业的兴起,如网络运营,网络内容,咨询,软件设计等,这些新兴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所提供及制造的服务产品,已全面渗透到国民经济的一切领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驱动了传统制造业的变革。因而,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的广泛应用所产生的经济增长,将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和经济效益,也必然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的科技、生产、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再次,具有高度前瞻性。当前全球Internet规模和业务量以每6-9个月翻一番的速度飞速增长。在我国,预计未来10年骨干网所需的容量将至少是今天的数十、上百倍。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的建设,将为整个区域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以更快速度提升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率先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高起点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再者,具有高度渗透性。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技术处于综合性、交叉性强的技术领域,因而能广泛渗透到各个传统产业部门,直接影响到长三角区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渗透,推动了传统产业两种根本性的变革:一种是生产技术变革,另一种是作业组织管理变革。随着传统制造业信息化程度不断升级,迅速增加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呈现出加速向资本密集型、智能效益型、信息服务型方向发展的趋势。高性能信息网络的建设将为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日趋普遍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加快区域技术力量雄厚,综合配套能力好,劳动生产率高,产品竞争能力强的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形成,推动区域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

三、高性能信息网络的多业务融合共生的特点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

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技术的可衔接性与可持续发展性,使得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的建设既能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通过信息网络前沿技术对现有网络资源的整合,数字化与光纤通讯网的完善,以及卫星的利用,提供巨大的网络容量和低廉的传输成本,使大量信息的实时、双向传递成为可能。又能有力的支撑不断扩大的网络规模和不断增加和创新的业务和应用的发展。高性能宽带信患网络技术将现有Gbit带宽提升到Tbit,带宽增长了1000倍,能突破业务流量持续增长的屏障,各种高保真音像信息都有望在技术上成为可能,能够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新闻、在线直播、网络广告、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实施视频会议等许多对传输带宽和速度要求较高的业务,市场潜力将是巨大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的建设将促进区域产业的深度融合,引发区域互联网产业的急剧扩张,成为区域较强动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首先,带动IT产业全面快速增长。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能为长三角地区提供强大的业务支撑平台,创立多赢的商业模式。打造网络产业价值链,构架以网络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产业生态系统,带动区域内网络设备商,网络建设商,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内容运营商以及最终网络用户的共同发展。(参见图3)2002年,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长率达到84%,是同期GDP增长速度8%的1O.5倍。2002年宽带网络用户数增长率为268%,专家预计2003年-2007年互联网业务增长率仍高于摩尔定律。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的建设,将进一步拉动网络接入业务和数据业务的急剧增长,将继续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多媒体、流媒体业务需要高清晰度的终端设备,这将带来长三角区域新兴IT制造业的新一轮发展机遇。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其次,拉动信息商品和服务的高端消费。基于高性能宽带网的应用层是面向最终企业用户或者大众用户的,多媒体、流媒体业务的不断开拓创新,将驱动巨大的信息网络业务的市场需求。这种广泛的需求,一般可分为信息类、娱乐类、通讯类、服务类、广告类业务。信息商品与服务,既是最终产品,又是中间产品,既可以用于居民消费,又可以作为生产及其管理的投入。人们愿意购买和消费信息产品及服务,因为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为人们带来高效率、高效益、高智能,而且也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提高人们工作与生活的质量。韩国近年来在经济低迷的困境中,大力发展互联网,开发网上的成人节目,教育节目,电视剧点播,以及网络游戏使得宽带业务实现了盈利,成功地拉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预计2003年多媒体商务的大发展,可为其带来20亿美元的收入。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高涨,需求水平进一步提升。建设高性能信息网络将增强信息商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的市场潜力无限,这种巨大的需求引将成为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再者,拓展网络教育的发展空间。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的实时、双向沟通、互动的业务特点将促进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不仅冲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还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式教育的格局,使传统的教育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变革,也为区域经济增长开拓了巨大的新空间。90年代中期至现在,宽带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美国的远程教育产生了质的飞跃,以惊人的速度在规模、层次和水平上不断向前发展。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所公布的数据显示:1998年,通过网络接受学历教育的人数已超过100万,开设远程教育的高校占高校总数44%,主要对象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美国已成为目前世界上网络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步淡化了资金的推动作用,却突出了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量。中国拥有最多的劳动力资源,但受过训练的人才却只占总潜质人才的一小部分。人力资源开发的落后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并最终会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育已列入我国“实现小康”的四大目标之一,中国对高等学历教育、证书培训和其他非学历教育的需求十分巨大,孕育着无限商机。自1998年教育部批准,到2000年,我国获准开展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院校已达67所。国家已投入资金3.6亿元,社会资金达10.7亿元。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使得远程高等教育市场成为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已接近100万,其中普通高校达到十几万;而预计在明年远程普通高校的学生将翻一番。对教育市场来说,这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长三角丰富强大的教育科研资源是网络消费用户群体的主力军,既拉动了对高性能宽带网的需求,也是开拓网络教育市场的基础。通过高性能宽带网络的建设,共享教育资源,推动网络教育的蓬勃发展,使其成为区域内的优势行业,为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增长拓展新的空间。

四、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的无边界市场特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以太网的发明人麦特卡尔夫(METCAIFE)认为,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由于互联网络边际效益递增、边际成本递减特性,使其具有规模效应,表现为运营、使用成本的倍减和入网计算机效益的倍增。也即,网络连结的国家与个人越多,覆盖面越广,网上资源越丰富,所能提供的业务和服务越多,接入的计算机越多,每台计算机的功能就越是成倍增长,单台计算机联网的外延效益也呈指数增长。从市场的角度看,信息网络接入的市场规模越大,单位成本也就越低,具有规模效益,才会有较大的降低服务费用的空间,为经营者和使用者带来的利益也越高,反之,又促进了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信息网络价值的大小与其互联性成正比,信息网络越是扩大,互联性越宽广,其价值越高,该网络也越能吸引更多的用户。长三角地区域共建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为区域内一个个信息孤岛搭桥建路,形成遍及区域每一角落,连通世界五洲四海的长三角信息高速公路,可在更大空间满足政府、企业及家庭信息化的需求,形成基于网络的无边界虚拟市场,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必然为区域经济增长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全方位效益。

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是一个无边界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上,网络贸易、网络金融、网络企业等商务活动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交易,所有与商务有关的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无边界的贸易整体。企业群体在统一市场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竞争环境中的合作,必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络所构建的无边界市场,具有高渗透性,不仅淡化了长三角区域内的行政约束,使区域内市场融为一体,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交易成本,而且将区域内市场向边缘推进,最终使区域市场融入全球市场。网络交易的虚拟性,具有跨越时空限制、强化市场聚集的功能,提高了区域市场与全球市场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资以及信息资本要素的流通。大大加快了区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进程,增强了区域与各国的经济依存度,逐步融入全球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五、结论和建议

第2篇:经济开发区网络教育范文

关键词:五大理念;成人网络高等教育;改革

一、概述

(一)五大理念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强调科学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提出了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第一,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论、文化、科技、制度等各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全社会形成大众创新的良好氛围。第二,坚持协调发展。整体把握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方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加强整体性发展。第三,坚持绿色发展。必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发展良好的生态文明,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第四,坚持开放发展。顺应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坚持互利共赢的经济开放战略,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同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以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第五,坚持共享发展。贯彻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激发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的积极性,使人民团结一致地迈入全面小康社会[1]。五大发展理念在中国的改革创新、发展进步中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同时,为我国成人网络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支持,促进了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2]。

(二)成人网络高等教育

网络教育是在多媒体网络技术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网络教育的灵活性、开放性使受教育对象的范围更广,作为普通教育的补充,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成人网络高等教育为对象进行研究。成人网络高等教育是指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的网络教育,主要是针对成人学习者开展高等教育,是成人学习者通过磁带、光盘等传统的学习资源,以及网络学习平台中的课程学习课件、教师辅导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平时,学生也可以自愿选择定期与辅导教师和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为了保障学习效果,规定成人学习者必须定期提交作业和自我测试,成绩要计入总评成绩。包括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网上课程开发系统、网上教学资源管理及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等系统[3]。它是构成现代远程教育这个大的新型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成人网络高等教育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新形式、新领域,各高校主要面向从业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高等教育招生工作的规范管理,确保现代远程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在近几年,通过政策支持、明确定位、规范管理,我国成人网络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成人网络高等教育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战略措施。在学习型社会中,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成人来说,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和更新技术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但是由于成人的特殊性,他们没有系统的时间去学习,而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的开放、自主性正好迎合了成人学习者的特点,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五大理念指导下的成人网络高等教育改革

(一)积极创新发展,探索新教学

五大发展理念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成人网络高等教育中要积极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给成人学习者提供更加直观、高效的学习,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培养出与时俱进、充分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综合素质的高规格人才,保障成人高等教育的持续性发展。首先,创新网络教学内容。简单明了的网页内容以及便捷的操作步骤有利于成人学习者方便、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同时加强内容的针对性和案例教学的设计,并适当加入网络学习技能的辅导;除同步呈现网络教学中播放课件的内容外,还要搭配简明的讲解以及与主题相关的精选网站,这样有利于提高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学内容多是运用多媒体形式呈现的,因此,可以利用静态的文字、图像与增加动态的音频、视频以及3D动画进行实时交互的学习形式;还可以加入大量的开放资源列表供成人学习者进一步扩展学习视野,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超链接技术予以展示。[4]其次,创新网络教学互动。在成人高等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成人学习者在空间上是分离的,缺少交流和沟通,因此除了网络视频课堂外,利用固定时间增加实时语音课堂或运用交流软件创建班级交流群等,在这样的氛围中,会加强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会产生对学习问题的探讨,从而通过情感的沟通获得自我归属感,这样不但有效消除时空隔离的交流障碍,也激发了成人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创新教学方式。在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多以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为教学主题,并且事先要准备解决现实问题所需要的素材并熟练运用相关网络技术引导成人学习者进行思考和探讨,通过引导使他们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相关知识,而且也亲身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更加有利于提高他们通过网络学习的积极性。成人网络高等教育要以“成人”为基点,既要以职业和实践为方向,着重于职业知识技能培养,又要结合网络的“导学”、“助学”和“评学”三段式教学设计。最后,创新网络个性化教学。运用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对每位成人学习者的基本资料和学习过程实行系统记录跟踪,系统可根据成人学习者的记录资料,针对不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以此调动成人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给每个人最大的发展空间,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创新个性化成人高等网络教学。

(二)注重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目前我国成人网络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使我国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要注重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一方面,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还不能在大范围内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成人网络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发展还非常缓慢。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的极不平衡,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和部分欠发达地区中的许多地方硬件条件不完善,而且没有接通网络,教育资源的分布更是严重不平衡,导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成人网络高等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的试点院校中,西部地区只有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非常有限的几个大学;而大部分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因此,政府应大力优先发展西部和中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从而建设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当地的网络教育。同时在中西部地区大力宣传成人网络高等教育,使人们认识、了解、认同网络教育,使人们认识到通过网络教学能有更多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机会。实行高校成人网络高等教育连接,发达地区的高校直接把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的资源分享给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可以实行高校成人网络教育的“一带一”,推动欠发达地区的成人网络高等教育发展[5]。另一方面,成人网络高等教育内部应促进各专业课程建设的协调发展。在各专业协调共进的基础上突出特色,才能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对于专业发展中的“短板”要着重建设,可以吸收其他高校在优秀专业中的网络课程。同时协调网络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配置,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达到最佳效果,提高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三)推进绿色发展,建设和谐环境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从成人网络高等教育视角出发,要推进网络环境绿色健康的发展;和谐环境建设可以视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关系的建设。一方面,注重绿色文化建设,创设文明的网络氛围。在信息网络时代,知识总量膨胀,更新速度加快,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充斥着整个社会,在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的过程中,经常有纷乱复杂的信息干扰着成人学习者,造成恶劣的网络环境,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优势,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不沉溺于虚拟时空,把握好网上学习与娱乐的关系。要选择安全通道绿色上网,严格遵守网络规则,不登录不健康网站,如在学习网页上遇到不良信息要及时举报,维护网络文明健康发展,在绿色健康的网络氛围环境中学习。另一方面,成人网络高等教育是合作学习需求的强化引发了的学习共同体,因此,和谐人际关系也是促进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由于物理空间的分散性,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模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学习共同体。由于网络学习具有交互性,因此,教师和成人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起的交流机制更好地促进共同学习[6]。在网络学习平台中每周均有名师讲座、课程学习辅导、学习经验交流等板块。成人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任何问题,均可通过论坛、邮件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效率。成人学习者之间也可以自愿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沟通交流,彼此之间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互相帮助和鼓励,共同学习并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他们拥有共同的目标、兴趣,彼此平等相待、相互依赖,形成了团结、互助、和谐的人际联系。

(四)强化开放发展,扩大教育范围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实,开放发展也是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繁荣发展的他山之石。用开放发展理念推动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的开放,成人网络高等教育要开放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育要素、教育场所和时间,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帮助人们随时随地学习,使全民共享优秀教育资源,满足成人学习者选择性学习需求,而且推动着网络教育的创新,是多赢之举。首先,教育观念的开放性。教育信息化是终身学习社会的重要内容,转变传统的成人网络高等教育观念,树立开放的成人网络高等教育观念,顺应社会随时的发展变化,迅速转变传统的观念,确立平等、民主、公平的教育观念[7]。其次,教育手段的开放性。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成人网络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采用开放化教学手段,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来传递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及视频信息,将真实世界与虚拟现实相结合。高校可以提供“实时”与“虚拟”课程相结合,成人学习者在网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可以随时通过微信群或聊天室与教师作同步交流。同时高校可以与数字图书馆、联机书店达成合作协议,资源随时供学习者查阅和下载。再次,课程结构的开放性。根据市场经济和社会的需求,逐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强高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高度社会化的特征,网络学科课程与社会实践协调并进,形成二位一体的开放课程结构。总之,要及时全面地反映社会发展状况,有助于开放、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最后,教学要素的开放性。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开放性,教育者不应该只局限于高校的教师,可以广泛聘请企业和社会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网络教学活动。制作网络教学资源时,可以预定方案,分工合作,集体完成。在高度信息网络化的教学环境下,可以更多地向企业、社会开放,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扩大教育面,使更多成人成为受教育者[8]。

(五)坚持共享发展,分享最优资源

五大发展理念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全体社会成员“一个也不能少”地享受优质均衡的教育成果,让人们更快捷方便地共同享受丰富的学习资源。一方面,共享的发展理念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公平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落实并深化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学改革,增加入学人数,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和多媒体的建设,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把丰富的教育资源送到教育欠发达的地区,促进不同地区的成人学习者都能够公平地享受成人网络高等教育[9]。另一方面,任何一所高校都不是完美的,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和教师都是最优秀的,转变过去认为共享外校资源会削弱竞争能力甚至丧失品牌的传统观念;政府也应该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政策制定、标准制定和资金支持;加强技术基础,确保各高校的资源在不同的平台上能够顺利运行,从技术层面保障资源的共享。各高校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课程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促进各地区间的网络教育交流,使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同样可以接受高水平的网络教育,最大限度地共享各种资源,达到各大高校共享最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

作者:钱玉凤 单位:河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传柱.用“五大理念”引领老年教育发展[J].理论与研究,2016(2):11-12.

[2]朱文新.用“五大理念”引领“十三五”教育改革发展[J].今日教育,2015(12):8-10.

[3]王茜婷.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网络教学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5:7.

[4]秦磊.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28.

[5]李伟国.我国成人网络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探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30.

[6]陈巍.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开展网络教育的实证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0(5):27-34.

[7]李伟国,广东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2007(1):43-53.

第3篇:经济开发区网络教育范文

关键词 体育 网络教育 资源建设 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同时,也在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下,多媒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在教育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于高校体育,就需要广泛应用体育教育网络信息技术,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然而,就目前的网络教育资源现状来看,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对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

1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分布及发展变化

“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快速发展,但在各个地区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其建设水平也差异明显。本文通过对2011年度和2015年度我国各地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情况的一项调查,来研究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分布和发展情况。采用网络调查法来获取相应的调查数据,登录各个院校的体育教学网络教育平台,了解并统计其相应的体育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资源特色以及设计水平等。再将两个年度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组统计并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1)从时间上来看,2011年至2015年,我国各个地区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已建成资源高校数量随之增加,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水平也不断提高。从地区上来看,高水平资源建设院校主要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院校类型上来看,高水平资源建设院校的比例存在不均衡态势,其中综合型院校高水平资源建设高于一般类院校,师范类体育专业学院高水平资源建设高于普通高校。由此可见,各个类型的高校对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视度、人力财力的投入力度是不同的。

(2)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网络资源拥有量和建设水平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高水平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所占比例差异最为明显,一般水平所占比例和中等水平所占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受到经济水平和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建设水平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而2011年和2015年相比,我国各个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拥有量均在增长,且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超过东部地区,说明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开始重视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并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2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对策

高校体育实现网络教育有很多优势,如体育教学模块,利用高校体育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更好地对高校体育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和辅助。该模块中包含课程简介、电子教材、教学教案、网络课件、网上教学等内容,教师将授课的信息资源上传至该平台,学生就可以随时对体育课程进行了解,从而进行自主化的体育学习。所以,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尤为重要,其主要发展对策为:

(1)不断推进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对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在教育过程中加入多媒体网络技术,对教学方法、教师培养等进行创新,并结合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从而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需求。(2)要形成体育网络教育资源的专业性特点。当前,我国各高校体育专业的网络资源还不是十分丰富,尤其缺乏原创性资源。为此,不能仅仅依靠体育教师的力量来进行资料的开拓,而是应该将体育理论专家、网络技术者和体育教师的力量结合起来,相互协作。(3)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经济优势和资源优势,引导并带动周边和其他地区高校的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从而形成稳定的网络应用平台,为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近年来,我国对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给予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但是,这种高校体育网络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仍未改变。因此,今后,国家应该一如既往地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促进该地区高校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的提高。

3结语

我国高校体育网络教育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网络教育资源地区不均衡,而真正拥有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更少。在我国,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建设地域差异明显,中西部地区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数量少于东部地区,其中,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教育资源也相对比较匾乏,体育教师队伍也远远不及东部地区。但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有利于改善这一问题,利用其平台资源共享的功能可以有效弥补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的缺陷。就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其资源数量每年都在增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其地区差异仍然较大,资源不均比较明显。因此,今后国家有关部门、高校与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不断改善高校体育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发展态势。

第4篇:经济开发区网络教育范文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在即将到朱的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要有新的策略,要改革成人教育的结构,注重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要建立学习型社区;成人学习具有了新的特点,要重视素质教育,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社会中,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因为其自身的明显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成人学习者的欢迎。这是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擘习”学术研讨会所探讨的主要问题。

继2000年在苏州召开的“海峡两岸成人教育”学术讨论会之后,由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举办的海峡两岸“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4月1日至4月2日在扬州举行。

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会议讨论的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知识社会与教育发展、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知识社会与终身学习、知识社会与远程教育、知识社会与社区教育、知识社会与人力资源开发等。阳春三月,美丽的瘦西湖畔,来自海峡两岸的近百位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工作者聚济一堂,听取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于云秀教授(知识经济与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台湾成人教育学会顾问郭为藩教授《网络大学体制化的商榷》、台湾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黄富顺教授(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吴康宁教授(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等专题报告,并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和讨论、对知识社会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的新特点及发展趋势等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一、知识社会的特点及其挑战

黄富顺教授在其主题报告《知识社会与成人教育》中详细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特征、他指出,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知识社会,知识社会是强调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其特征是:(1)知识生产的速度前所未有,崭新的知识充斥整个社会,形成知识的爆炸;(2)知识的寿命快速缩短,知识老化日益加速;(3)知识的传输迅速,取得容易,储存方便:(4)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5)知识型劳动者主导生产,他们不断开发脑力,激发创意,更新产品,提高品质,提升竞争力。

江苏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陈乃林在《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的专题论文中对知识社会的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知识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及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管理为纽带的社会:知识社会也是学习社会。

于云秀教授在专题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和智力为支撑的经济。知识社会的到来.也就是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它意味着学习意识的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的社会化.意味着终身教育体系的真正确立、意味着教育的社会化、民主化、国际化和个别化。这些无疑对传统的成人教育观念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成人教育的适应与成人学习的转型

成人教育如何适应知识社会以及知识社会成员的学习要求,是本次研讨会的丰要论题之一、黄富顺教授认为,知识社会成人教育的重点工作和策略是:(约倡导成人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2)推动成人自学的运动。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唤起民众参与学习,激发成人自觉、主动地学习。(3)加强成人的在职进修与训练.增强他们获得、积累与转化知识的能力,进而激发其创造知识。(4)普遍提升成人的素养。(5)鼓励成人学会学习。(6)扩展网络学习。

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胡凤英明确提出了知识社会呼唤成人教育结构性改革的命题。她从办学体制的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社会性、灵活性.教育功能的多样化、服务性。教育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本土化、国际化等方面阐明了成人教育结构性变革的主要任务。

江苏省成人教育研究室陈东瑜副研究员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阐发了我国为迎接知识社会到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思路:一是按照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努力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二是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为知识社会构建扎实的人才资源基础:三是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四是教会成人学会学习,努力提高数字化学习能力。

不少专家关注到社区教育在知识社会成人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教育委员会张利民的交流发言通过玄武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积极整合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做到横向联合。纵向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有、共享的实践.介绍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做法:(1)廓清思路,加强社区教育理念的整合;(?)完善网络,加强组织资源的整合;(3)专兼结合,加强人力资源的整合;又})积极引导。加强物质资源的整合;(5)开展活动.加强人文资源的整合。

吴江市成人教育协会王建平探讨了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问题二他认为,城镇学习型社区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或形式,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科技人文素质和生存质量、促进城镇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教育活动的总和。他分析了营造城镇学习型社区的障碍.井指出,开展城镇社区教育要注意加强城镇社区教育理论框架、管理体系、活动设施、网络队伍和经费给付体制的建设,推进城镇学习型社区的建设,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

海门市教育局黄志豪则关注知识社会中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问题:他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的问题十分突出。远远一下能适应知识社会的要求。因而,必须重视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创新。首先.要转变农村成人教育观念.实现由单一的成人教育思想向全方位、多功能的大教育思想的转变,由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主向大力培养农业骨干为主的转变。由教育部门独家经营的体制向一校多牌联合办学的体制的转变,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转变.由传统的学校模式向三教统筹、农科结合的教育模式的转变。以迎接知识社会的到来:

知识社会的特性决定了成人学习在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转变。吴康宁教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知识社会中“工作成人”学习的基本特征。他认为。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客观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技术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准人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功利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开放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个体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知识社会赖以立基的知识是“速变性知识:.“工作成人”学习的“全程性”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个人要在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成人教育还要十分重视成人的素质教育,帮助成人提高素质.获得完满的发展。如何在成人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呢?镇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校长祝诚教授在交流发言中提出:首先,要在成人教育中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改变部分成人学习目的的直接功利性。第二,实施成人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是远程开放教育,其开放性、网络化的特征,使它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促使每位学习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第三,要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第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五、要在成人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知识社会以知识为核心,而阅读则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台湾师范大学林振春教授对知识社会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他在交流发言中分析了知识社会的知识特性,把知识分为资料、信息、知识和智能4个层级;阐述了积累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消遣性阅读、专题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探测性阅读、实用性阅读、交叉性阅读等l1种阅读类型的不同特点和功用;提出了4种有效的阅读方法:01}4R法、SQ3R法、问题阅读法、十步阅读法;并认为,在知识社会中,有必要扩大阅读能力的范围,培养阅读能力应该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4个方面。

三、远程教育、网络学习是知识杜会成人教育的最佳形式

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社会,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教育的需求、要求明显提高、而传统的教育,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式等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接受教育人群的学习的需要二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应运而生、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欢迎,尤其受到存在求学障碍的成人学习者的青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以其自身明显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成人教育、成人学习的最佳形式。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对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优势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于云秀教授分析了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情况,对知识社会中国电大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若干思考意见。他认为,首先,要加快办学体制改革,逐步实现计划经济体制下固有的办学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灵活办学模式的转变。第二,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第三,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教学质量。第四,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办学,参与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第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把好教育质量的源头。第六,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七,充分发挥电大系统的优势,在竞争中以整体优势取胜。第八,加强远程开放教育的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教学实践:

南通市电大如东分校缪新华探讨了县级电大在知识社会的作用问题,提出了知识社会县级社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模式建设意见。他认为,县级电大作为县级社区学习中心、有中央及省、市电大作支撑,通过有选择地引进高校的优质资源.必将发挥学习资源中心、学法指导中心、学习信息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学习评价中心和学籍管理中心的作用,并在知识社会成人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郭为藩教授的主题报告探讨了网络大学体制化问题。他认为,在21世纪的知识社会,网络大学必定会有很大的发展。而目前网络大学还很不规范,教学品质参差不齐,开设的课程缺乏大学应有的多学科性,更重要的是、迄今为止网络大学尚未制度化。(1)在经济全球化、教育交流日趋颇繁的形势下,网络大学将率先实现跨国合作、成为国际大学的先声。所以,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具有公信力的制度,维持其应有的学术水准及机构规模二(2)网络大学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或资源中心,有现代化的传播科技与教学科技设备,并拥有一支网络科技与传播科技的专业团队,配备相当人数的全时助理人员来支持繁重的教学辅导工作。(3)从成本效益的角度看,网络大学必须跟既有的大学合作,分享现成的师资与教学设施资源:在现阶段全部课程采用网络教学实为大多数学府力所未逮、所以部分科目采取其他教学模式,包括电视广播、面授、教学套装对教学品质并不见得有降低之虞。网络大学的起飞,尚需一段时间。

台湾中正大学成教系扬国德教授则在他的交流发言中,着重分析了欧美国家网络学习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网络学习的优势明显:弹性学习的时间与地点;具有地球村与世界性的发展潜力;可以调适与应用不同的设备与资源;快速提供新发展的学习材料;容易更新内容与增加资料;以较低的成本就可以发展不受时空限制的有效学习方式,特别是提供师生之间很多的互动。欧美国家正在努力地运用这些优势,发展成人教育。就正规教育来看,提供网络教育的机构有4种模式:与传统大学结盟、纯粹的网络大学、传统的开放大学和传统大学的延伸。网络学习的设计有2种模式:单一模式,即全部为远程教育而设计,如英国等设立的开放大学;多元模式,即指一般大学机构在进行校园教学的同时提供远程教育课程,在美国、澳洲、加拿大、法国,瑞典等以已相当盛行。就非正规教育来看,各种公私立机构,特别是企业界.运用计算机网络,规划在职进修教材,提供超越时空的学习与练这种新兴的媒介,由于国际网络的普及与运用已成为未来工作与学习的时代趋势。

第5篇:经济开发区网络教育范文

关键词:规划区域教育信息化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的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的程度已成为现代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也明显在加快,为了促进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许多学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力图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新的世纪里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许多中小学校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校园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但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区域内--这里特指大城市的区或县一级的行政区域,各个学校单独建网,存在许多缺陷和局限,例如,在网络管理维护和资源组织建设上,会遇到许多单一学校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所以,在一个区域内统一规划教育信息网络的建设,并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各个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优势十分明显,这是一条既经济又合理,且能更好地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城区,在区域教育网络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已经分别结合本区域整体信息网络建设规划,作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并在规划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今后其他地区的网络建设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他一些地区也正在或准备进行类似的规划。通过对典型规划的分析,我们认为一个区域的教育信息化规划应该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位和意义: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其最大的实际用途将越来越集中体现在两个领域,一是电子商务,二就是教育。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络建设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所以,每个地区在规划本地区综合信息网络建设时,不把区域教育网络的规划工作考虑在内,是不可理解的,至少是有缺陷的和不完备的。可见,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在整个区域的信息化进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版权所有

但是,如果仅在区域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案中体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不够的,因为教育网络与其他网络的建设有比较大的区别,应该相对独立地进行规划;同时,教育信息化规划是总体规划的视野和基础,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规划水平的高与低,不仅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区域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所以将这个规划喻为区域现代化的显示度和标志毫不为过。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规划是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没有好的规划,信息化的进程就会受到大的影响,甚至事倍功半。因此规划的重要地位和意义,不仅应该用文字明确表述,还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

二、现状与需求: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教育的发展水平、速度和目标都不一致,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在制定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时,必须首先很好地分析当地的各种现实情况,既要分析教育发展的现状,更要分析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各种需求目标。例如,在规划中应对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数,在校各年级学生和教职工数,教育经费,普通教学设施以及其他信息化教学硬环境--包括计算机总台数、多媒体教室个数、校园网建设情况等作一个详细的统计,同时,要对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信息化知识应用水平作一个客观的评估;除此之外,还要摸清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尤其是信息产业和商业网络建设和发展的情况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总之,应对各方面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现实情况、规划年限、教育发展的前景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提出一个既具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的且有本区域特色的总体需求目标。当然,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三、分阶段目标体系的规划:

一般来说,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少则三年,多则十年,甚至更长,所以应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将一个相对较长的规划分割成几段,设置每一阶段的目标和实施方案。与总体目标比较起来,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目标应制定得更具体。例如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制定的教育信息化近期规划中将阶段目标分解成七个方面,并对实现区域教育决策管理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师资培训信息化和教研科研信息化七项指标作了详细的定性说明。

四、战略重点:

这一部分是规划的难点和核心。由于规划中需求目标大多为定性说明,在规划的实施过程还应有定量的指标作为目标实现的参照和指导,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就是根据规划要求,将目标分解成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而且各项指标中能量化的应规定具体数据,有些不能量化的指标则必须定性准确。

1、设立规划实施的指挥决策系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工程量巨大的综合系统工程,没有一个精干、高效的指挥决策系统,规划将成为一纸空文。系统中除了建立区域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外,还应建立其他相关的工作组织,各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2、对区域教育主干网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内部网络的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其中的内容包括网络的功能需求、网络协议和标准、网络系统组成和系统设计、接入因特网、网络系统和客户端软件运行平台、网络的管理(网站和网管中心)等。由于主干网建设受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应在大框架内设计,但要考虑教育方面的特殊需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之间在类型、规模、档次上存在差别,信息化需求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规划应对区域内各学校校园网的建设进行分类指导,按不同标准和要求分步实施。

3、区域教育总体信息化建设的最大益处是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所以区域内应考虑设立教育资源中心,专门负责从基层学校和其他地方(网上下载或购置)收集和整理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和维护教育资源库;管理区域中心网站和各校园网上的所有资源;上传下送各种有关的教育信息;研究和开发适合本区域交流的各种教学软件;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师生服务等。

4、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培训基地的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造就信息化人才,提高区域内干部、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规划应涉及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等;信息化普及教育--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信息化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开办网上学校开展远程教育等;信息化师资培训--培训的目标和原则、对象和内容、方法和考核等;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人员配备、培养和引进、进修和提高等。

五、保障体系:

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以保障实施。这里包括政策、法规上的保障,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以及建立合理的投资体系。

政策、法规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例如制定工程招、投标的有关法规,可以确保工程投资的合理以及工程建设的质量;建立教育资源开发及使用制度,可以保证开发者的合法利益,鼓励各校及师生开发利用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制定培训学习的奖惩制度,可以鞭策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努力提高信息素养等。

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也是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要明确机构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奖惩条例,对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机构的顺利运行。

建设区域信息化工程是一项投资额较大的工程,需要有大量的经费投入,而且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维护经费也不是小数目,即使在经济发达地区,要下这样的大本钱,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些人认为地方财政无法负担这样大的投资,所以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尚为时过早,待经济发达了,财政富裕了再搞不迟。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仅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而且对工程本身的性质也没弄清楚。事实上,区域教育信息化工程不是一个纯粹的消费工程,它的投资来源,并不一定完全依靠地方财政,可以有多种形式的投资方法和多条投资渠道,可以发动社会广泛参与,甚至可以作为产业模式运行。例如,某大集团公司在某地区与当地教育部门以股份制形式合作,拟投资数百万元(全由集团出资)进行校网建设,建立网络公司。在总股本中,教育局占51%,集团公司只占49%,因为教育本身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有经济头脑的人士会看到投资背后的巨大潜在利益。我们在规划前,首先应对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研究,落实经费来源,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六、评价、检测机制:

第6篇:经济开发区网络教育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资源库、社区网、教育信息化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在建设校园网时提出了“建网、建库、建队伍,队伍先行;分层、分步、讲效益,效益第一”的思路和原则,强调应用,重视软件、硬件、队伍协调发展。在选择方案时,是建设“豪华型”投资几百万的校园网,还是建设经济型、实用型、普及型投资几十万的校园网我们选择了后者;我们还提出了建设社区教育网即教育区域网的概念。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要保证校园网建设的科学、合理以及网络的扩展性、开放性、互联性,开始就要进行统一科学的规划,否则一个学校一个模式,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往往是网络公司牵着学校的鼻子走,这样的校园网以后在互联和资源共享等方面问题很多。因此我们专门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小组负责对全区学校的网络进行统一规划、方案制订、论证、实施,小组中的主要成员都是懂网络、懂技术的业务骨干。

二、网络方案经济实用、网络建设分层分步

中小学校园网要更多的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和可扩充性,不能盲目地追求先进性,要紧紧抓住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点,华而不实的功能越少越好。有的领导出于节约,希望网络建设一次到位,这只能是不切实际的良好愿望,信息技术发展一日千里,设备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追求一次到位只能造成更大的浪费。另一方面我们要考虑到教师对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普遍偏低;还有目前用于教学的软件资源还不够丰富,因此制订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我们选择了建经济型、实用型投资几十万的校园网而不是建投资几百万的“豪华型”样板工程。在实施时不搞一刀切,对那些校领导重视,基础较好的学校先建,而且要根据基础和经济能力分期建,不能建得太快,边建边用,根据使用需求的增长,逐步扩充,切忌一步到位。

1、校园网中的主要功能模块

我们将校园网从功能上分为四个主要模块:

教师备课、多媒体制作室棗用于教师学习、培训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电子备课,上网查询,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这是校园网中首先要考虑的模块,有了它,教师就有了学习实践的基地,教师队伍计算机应用水平就可以很快提高。因此我们在每个校园网中都有6-12台多媒体电脑加完整的多媒体制作设备构成的课件制作室。

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块棗为教师多媒体辅助教学创造应用环境,教师在备课制作室制作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必须要有地方去播放、去运用,需要液晶投影仪和多媒体计算机。以往多媒体课多在综合电教室上,但随着应用的增多,综合电教室就不够用了,而且建综合电教室的投资费用高,我们提出采用便携式投影仪加笔记本电脑构成流动式的播放方案,在普通教室实现多媒体教学。这样的优点是灵活、使用效果好、设备利用率高,缺点是使用时设备连接比较麻烦,但只要对教师进行简单的操作技能培训就可以了。

网络互联,区域网、国际互联网模块棗校园网间如果不互联、不接入国际互联网校园网的作用和功能就非常有限,就没有发展的空间。因此校园网在一开始就必须接入国际互联网,使教师能在更大的范围与教育同行交流、沟通,能访问互联网上巨大的教育资源库。接入方案可根据当地网络的情况选择经济实用的接入方式。

教育教学管理模块棗用于办公文档的处理、公文、通知的流通,上传下达;学生学籍、教师人事等信息管理。这里要强调的是,一些信息系统比如学籍、人事、图书数据格式要考虑和上级系统的兼容性和一致性。

2、校园网络拓扑图(见图一)

1)网络布线:千兆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由于光纤成本的降低,根据学校地理布局选择两个网络用户密集的地方作放置两个主交换机作为网络的主交会点,主交换机间光纤连接使网络具有更好的扩展性。根据网络用户的分布,设立若干二机交换点,实现结构化综合布线。根据学校的经济布线工程尽可能一次到位。

2)信息点的设置:每个教室、多功能室各设置两个信息点,为以后电脑进课室做好准备。教师办公室设置两个信息点,为教师在办公室使用网络提供方便。

行政办公室设置一个信息点。根据学校规模总共设置150-200个信息点。3)网络设备的选型:主交换机选用业界著名的CISCO公司的千兆交换机3524带光纤模块,分支交换机选用性价比较高的DLINK 1024,并根据学校的应用情况分期投入,直至所有信息点交换到位,充分体现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经济实用,边建边用的建设思想。

3、设备配置

笔记本电脑(PⅢ500/64M/6G/12擳FT),数字投影仪(1600流明以上)组成的移动式播放设备1-2套,用于多媒体教学播放

DELL 2400( PⅢ667/256M/18G/100M网卡/1000M网卡),DELL 1300(PⅢ667/128M/9G/100M双网卡)服务器各一台

CISCO 3524两台,DLINK 1024 4-6台

PIII多媒体电脑(国产品牌机PⅢ500/64M/10G/100M网卡/15敚?8-24台,其中多媒体课件制作室6-12台,行政办公用6台,教师办公用6台,A3彩色喷墨打印机一台,A4彩色喷墨打印机6台

多媒体制作设备一套(扫描仪、刻录机、采集卡、数码相机、数码摄象机各一台)

多媒体触摸屏展示台一套

网络布线,千兆主干,百兆交换。

4、资金

按以上配置的校园网建设约需资金40-50万,其中布线工程7-10万,交换设备、服务器10-13万。可独立增加、扩展的设备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配备。

三、项目实施程序化、规范化

为防止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腐败现象,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项目实施过程必须规范化、程序化,我们的做法是:

学校向主管部门申请

主管部门下校考察调研学校、主管部门共同制订方案,主管部门组织论证最终方案报招标中心公开招标,资金由招标中心管理中标公司执行项目建设主管部门协同学校对工程实行监理主管部门协同学校对项目验收主管部门对学校的应用和效益进行追踪评估。

四、软件、硬件、队伍协调发展

校园网不仅仅是网络硬件建设的一个项目,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通俗地说包括"路"、"车"、"货"和"驾驶员"四方面的建设内容。

网络系统是路,应用系统是路上的车,而基础数据是车上的货,学校的领导、教职工和学生就是驾驶车的驾驶员。要想使校园网真正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作用产生效益,使校园网不成为供人观赏的花瓶,以上四个方面内容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建设校园网的网络系统本身并不困难,只要资金到位可以很快建成,但建设网上的应用系统、基础数据、教育资源库和人员队伍则是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开发校园网络应用,建设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库绝非某个学校某个地区的局部行为,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我们主张走由政府组织、规划管理,中小学校,专业公司,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参与共同开发的路子。教育部有关部门正在制订有关基础教育资源开发规划,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教育资源贫竭的状况将会大大改善。但是目前我们不能坐、等、靠,要尽其所能,广泛收集、整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校园网的应用。

我们在软件方面的建设主要遵循下面的思路:

1、以教学为中心,从市场上选择比较成熟的校园网软件模块作为校园网中的基本应用层。

2、统一为全区校园网开发集中式共享资源。以建立开放资源、共享资源为基本出发点,与兄弟省市、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以侧重基础教育的集件、素材为重点,收集整理现有的软件资源放置于区域网资源中心服务器上以WEB方式对全区校园网实行共享。

3、收集国际互联网上基础教育相关的资源网站、归类列表,在中心网站上建立链接。

4、在中心网站上开发基于数据库的动态信息模块,实现教育新闻、通知的自动;BBS在线交流,为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交流提供方便。

5、在中心资源网上建立基于数据库的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素材资源查询管理。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坚持:

将教师培训,队伍建设作为长期的重点工作来抓。 对全体教师实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全员过关培训。 按基础、年龄对45岁以下教师进行提高培训。 对计算机教师、学科骨干教师不断进行专题知识培训:多媒体、网页、现代教育技术理论、FLASH、互联网、网管…… 5、 经常举办各种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参加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学习。

五、连接校园网、建设区域网

校园网如果仅仅局限在一个学校内,孤立封闭、与外部网络没有联系,每个校园网都五脏六腑俱全,不仅会造成大量的重复投资浪费,而且网络的作用、应用的开发、资源的共享都将大大受到限制。因此利用现有的公共网络线路以最低的代价将地理上相近或一个行政管理区域内的校园网联接起来组成社区网也叫区域网,利用网络划分技术构成内部VPN(虚拟网)在国内外已成为网络建设的一种趋势,许多城市正在建设的光纤宽带IP网,有线电视数据网,ASDL等宽带线路为建设教育社区网奠定了物质基础。

我们经过组织专家论证确定选用有线电视数据网构成我区的教育区域网。见图二,

图中每个校园网都通过CABLE MODEM接入有线电视数据网,通过路由器(可用软件方案实现如FREE BSD)实现校园网互连,使用VPN技术在公网上构成区域内的教育虚拟网,通过防火墙和服务器接入国际互联网,每个校园网只需投资一万元左右(包括CABLE MODEM 和路由设备)。

第7篇:经济开发区网络教育范文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一)苏州市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现状为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苏州市牢牢把握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通信产品形成了移动通信基站和手机、光通信产品以及交换机等产品链。集成电路、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现代通信、数字音视频、软件等五大重点产品群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重达到90%,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1月7日宣布,批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业界期待多年的3g牌照正式,随着3g业务的推广与应用,必将带来大量的通信类人才的需求,因此,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二)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发展与升级,拓展了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的岗位

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未来发展中,已有的电子信息制造等主导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园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园区新兴产业则属于电子信息和通信网络技术与其他产业融合产生的新业态。

苏州工业园区现有通信企业90余家,2008年产值78亿元,其中,传统通信设备制造企业20余家,实现销售64亿元,包括安德鲁电信、康普科技、诺基亚、天一、迈特等国内外知名公司,主要产品以天线、连接器、电缆等通信设备配件和第二代移动通信基站、终端制造为主;以融合为特征的下一代通信企业70余家,实现销售14亿元(含中怡科技11亿元),创新产品300余个。WWW.133229.COM这一批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大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并呈现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10余家研发型企业2009年的产值超过1000万元,有望形成一批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小巨人企业。

园区形成了初具特色的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产业链,涵盖了芯片、网络设备、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增值业务及数字化等内容,并在芯片设计、网络设备等产业链环节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优势,拥有各类核心发明专利80余件,9家核心企业产品技术水平先进,如万兆高性能交换芯片、高性能宽带无线局域网(wlan)芯片、40g高速光通信模块等一批产品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重点培养在计算机网和通信网领域从事通信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管理及增值服务、软件开发售前、售后服务,具备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终端融合、产业融合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园区教育局文件和国家3g业务应用,为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使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的岗位得以拓宽,高新技术岗位将不断增加,人才培养规格将不断提高,新的职业岗位群将不断涌现。因此,培养中职层次的毕业生已远远满足不了园区产业发展与升级的需要,设置五年制高职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是大势所趋。

通信网络与设备

(融合通信)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一)园区产业发展急需信息技术(融合通信)类人才

随着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产业规模的扩大及产值的大幅度增长,从业人员需求从2008年的0.5万剧增到1.5万。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比为70%,其他技能型人才占比为30%,要求技能型人才具备“现代通信工程与网络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新兴专业的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更是匮乏。

为加强园区对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应积极引入北邮、南邮等国内知名通信类高校的教育资源,建立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人才教育与实训基地;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承办或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打造人才交流的平台。

企业急需的是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人才。因此,要充分发挥区内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的优势,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培训,重点包括科技创业、企业管理、科技

转贴于

创新政策、科技金融、专业技术、产业发展,着重提升企业管理运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产业市场拓展能力和技术转移能力,对部分高端人才“但求所用,不求所有”。

(二)建设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是我校信息技术专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的需要

园区“3+5”产业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纳米光电新能源、软件与动漫游戏、融合通信、生态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到2012年末,园区将初步形成五大新兴产业集群,新兴产业产值将达350亿元。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信类人才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趋势。

调查发现,强大而有活力的园区信息类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了高技能人才,我校作为园区内唯一的一所中专学校,担负着为园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在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规格数量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规模,继续加快推进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始终将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急需人才的培养摆到优先保证的位置上,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为抓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快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学生求学的决心及家长的愿望是我校开设高职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的有力保障

我校在苏州地区的职业教育影响力日益扩大,与苏州工业园区内的大型企业的合作日益深入,家长和企业都希望我校能够开设相关行业的高职专业,满足企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满足家长期望子女学到独当一面技术的期盼。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希望能够进入高职阶段学习,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今后的深造和终身学习提供动力,真正做到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保障。

通信网络与设备

(融合通信)专业建设的可行性

(一)建校以来专业发展的成就为开设高职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提供了丰富经验

从2005年成立至今,学校已建成数字化校园,拥有一批先进的实验室及校内实训基地。2007年,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被评为江苏省示范专业,2008年,学校被认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改革实验点。根据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及结构调整的要求,我校信息技术中心积极进行专业开发和实训室建设研讨论证工作,经过专家论证,结合园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考虑到我校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应用专业与园区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的实际情况,一致认为我校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升级为五年制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很有必要。

转贴于

(二)发展高职教育的意义以及园区政府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定了我校开设高职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的决心

发展高职教育,对于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促进社会就业,解决“三农”问题,增强综合竞争力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高职教育是人类社会工业化的产物,现代工业企业既要有管理、科研人员,也要有现场操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要有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准确无误地将设计图纸转化为产品。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科技发展、技术升级都离不开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再好的技术发明也要通过人的操作才能转化成产品,再先进的机器设备也要靠人来操作。在开放的、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中,最充分地拥有职业技能人才的国家,才能在激烈的经济和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园区政府在《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今后5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是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数要达到万人左右。加快发展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专业特点,依托现有职业学校适度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it产业和装备制造等行业紧缺人才。加快专业建设和两个基地建设。结合园区实际,做精长线专业、做优传统专业、做强特色专业,优先发展面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服装、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生物工程、商贸流通、水产品加工、城建、服务外包等行业的专业。

发展高职教育的意义以及园区政府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定了我校开设高职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的决心。

(三)苏州工业园区行业的支撑为开设高职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园区建立了全国首家ip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联盟。苏州工业园区依托集成电路产业优势和软件产业基础,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产业,成立了苏州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产业联盟,ip联盟正在推进“两基地、一网、一标准”建设。“两基地”是指在独墅湖高教区展厅内的示范性应用系统、技术方案、研发产品展示和应用体验中心,已建设完成;ip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开放实验室已到位建设资金900万元,即将完成一期(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建设。“一网”是指规模为10万人的ip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准商用实验网,一期项目已完成基础网络建设,进入核心设备招标过程。“一标准”是指形成基于soa的行业标准。联盟成立至今,已有成员31家,其中核心成员11家。2007年获国家科技部专项拨款300万元,属于联盟ip通信产业集群专项资金,4家联盟核心企业项目获得2007年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2.工业园区科教创新区将建设成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示范区。结合园区信息化建设,将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建设成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示范区,推动园区无线城市覆盖、数字城管、融合体验中心等示范项目,联合运营商,加强区域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三网融合试点,在国内打造首个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示范区。

(四)开设高职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我校已具备相应的基础和条件

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建设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我校于2008年通过了江苏省“四星级学校”评估,根据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及结构调整的要求,我校信息技术、电子技术中心积极进行了专业开发和实训室建设研讨论证工作,经过专家转贴于

论证,结合园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考虑到我校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园区42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的实际情况,一致认为我校建立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条件成熟,开设很有必要。同时,融合通信实训基地已作为江苏省2010~2012年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立项项目,为本专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开设五年制高职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提供了人员保证

我校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中青年相结合、教研成果丰硕。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选拔高校优秀毕业生、从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员,培养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踏实进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及实训课基本上由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承担。师资是实施专业教学的保障,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才能保证专业教学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目前已配备了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整体水平较高、能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业课教师10人,兼职教师3人,专职教师中具备高级职称的2人,占20%;具备中级职称的2人,占20%,“双师型”教师4人,占40%。完全满足开设五年制高职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的需要。

(六)良好的教育教学设施为开设五年制高职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1.通信网络与设备(融合通信)专业设置的专业论证定名、确立培养方向、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实训等一整套总体设计方案,都经过专题调研、反复论证。其中,根据专业开设的基本要求,搞好专业基础建设,为专业教学提供条件是一项重要内容。学校高度重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了加强计算机实训与实习的教学,先后投入资金进行计算机设备的购置和改造,使计算机教学的硬件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保障了实验、实训的教学条件。学校现有各类各型计算机100余台,建有计算机实验、实训室及4间多媒体教室。学校网络建设基础良好,实验条件完备。

第8篇:经济开发区网络教育范文

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的原则,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全区上下贯通、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把*区政务信息网络建设成为高档次和高水平的优秀区域性信息中心。

二、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

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中心,即*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实施四大工程,即*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数据库建设工程和网络经济工程。

(一)建设一个中心

就是建设*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区信息化的技术体制和标准选择,信息网络的总体设计,局域网站点设置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设置,为全区各种信息网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对全区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的监控和管理等。

(二)实施四大工程

1、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外网)

*区政务公众信息网于20*年8月份试运行,它不仅是我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众的公用信息平台。主要用于对外信息,介绍和宣传*;公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办事程序、工作要求、工作信息、服务承诺,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工作服务水平;公布公益事业、公用设施建设规划和使用管理情况以及其它公用信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逐步建设各类网上交易专业市场,如土地使用权、矿业权、林权、公用设施使用权拍卖市场等,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网上交易平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吸纳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是我区信息资源的重要集散地,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全力密切协作。政府各部门要集中精力搞好各类政府信息、地域资源信息和当地政治、经济及文化等自身信息资源,努力把*区政府网站建设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准确及时、信息量多、综合性高、实用性强、吞吐量大的“知名码头”,使其成为*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商业贸易的桥梁、公众教育的学校、经济发展的引擎。

(1)网络框架:以区网管中心为龙头,首先实现楼内各办公用房光纤直连;其次,计划3年内楼外部门、街道、重点企业实现光纤直连,在区内达到纵向、横向互通互连。

(2)网络内容:主要围绕为上级服务、为同级服务、为基层服务的要求,以数据库为核心,将各个数据库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服务型数据库。

2、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内网)

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电子政务,对于各级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增强监管能力,打破垄断分割,实现资源共享,增加行政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并将有效地带动整个信息化的健康发展。我区计划在外网正常运行后,尽快开通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络运行后,区委、区政府、区直各部门、各街道相互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双向传递,如发送公文、表格、会议通知以及其它办公事务信息,区直各部门、各街道可以根据权限查阅区委、区政府、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各类文件、区内重要会议资料、常用办公资料等信息。同时,根据上级政府安排,逐步将区内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接入全国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实现国内政府系统办公业务的资源共享和办公信息资料网上传递;根据需要逐步推进网上交互式办公,逐步实现电子信息自动化和无纸化办公,初步建成“电子政府”。

3、*区数据库建设工程

以市场信息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经济、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重点建设经济、金融、政策、科技、教育、党务、政务、区域经济等23个数据库。各数据库从总体上分为历史年鉴(静态)和月度观测(动态)两大类。

⑴综合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阶段性宏观经济形势分析预测等。B、全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街道办事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历史年鉴和月度观测。C、全区改革的基本情况。分别由区发展计划局、区统计局承办。

⑵农业和农村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概况,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B、各街道办事处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情况,耕地、水利、林业、畜牧及农作物、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情况,街道办事处和各行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历史年鉴等;C、全区气象情况,历年降雨情况,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等。由区农业局、区水务局、区林业局、区畜牧中心、区农机中心承办。

(3)工业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工业概况,包括全区工业企业门类、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B、工业运行、特色工业等情况;C、技术进步、名优产品等。由区经贸局承办。

(4)个体私营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基本情况,个体私营大户概况(含个体私营者照片)、产品、价格、销售情况,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B、各街道办事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情况。由区工商分局承办。

(5)商贸流通数据库。A、全区商业网点的分布、人员等情况,市场建设情况;B、整个流通系统经营情况;C、全区物价情况。分别由区经贸局、区工商分局、区物价中心承办。

(6)企业与产品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企业的基本情况,10大企业集团的主页,包括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B、8个街道企业的基本情况、重点企业概况、产品品种规格及价格目录、技术进步项目和合作意向、供求信息等。由区经贸局、各街道承办。

(7)招商引资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外资企业、对外贸易、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B、重点三资、独资等企业的概况、产品规格、品种及价格目录、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意向等;C、全区招商引资的项目、优惠政策、服务机构、办事程序等,由区外经贸局承办。

(8)财税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财政、税务系统的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能等基本情况、财政税收各项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街道办事处财政的基本状况、财政税收主要指标的历史年鉴、月度观测。分别由区财政局、区国税局、区地税分局承办。

(9)金融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金融运行状况、金融主要指标(具体到各金融部门)历史年鉴、月度观测;B、主要金融市场、外汇、期货、股票行情等情况;C、金融形势和运行态势分析等。由区财政局牵头承办。

(10)科技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科技工作基本情况、人才科技政策、科研攻关项目、产品开发项目、科技引进项目、科研产品推广、科技成果转让及科技人才(拔尖人才)、技术市场等情况。由区科技局承办。

(11)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主要包括:A、新一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情况,全区城市建设概况、重点工程项目及人文景观和各街道小城镇建设的情况;B、全区交通公路网规划情况,道路、油路里程、交通运输情况;C、电力、电信、邮政、广播电视等情况。D、全区环保工作情况。分别由区建设局、区公路分局、区交通分局、区供电部、区网通公司、区移动公司、区联通公司、区铁通公司、区邮政分局、区广播电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

(12)土地矿产环保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土地管理的基本情况,土地管理的主要政策法规,各街道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管理情况;B、全区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储量和可开采利用量,开发项目等。C、全区环保工作。由区土地分局、区环保分局承办。

(13)教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各类学校师资、在校生和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各教育概况、布局、投入、师资、在校生、教研等情况,历年输送大中专毕业生情况;B、民办教育政策、民办名校概览。由区教育局承办。

(14)医疗卫生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布局、床位、设备、技术力量等情况,120建设情况,预防保健情况,医疗科研成果等;B、各街道医疗卫生机构、床位、设备、技术力量情况,行政村卫生室的分布等情况,防保情况。由区卫生局承办。

(15)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库。主要包括:A、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B、各办事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情况等),各行政村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指标;C、区直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情况;D、计生要情、计生服务、计生信息和计划生育责任等。由区计生局承办。

(16)文体旅游数据库:A、全区文化事业的基本情况、文学艺术家介绍、文艺创作情况等;B、全区旅游资源布局、景点开发等情况。分别由区文体局、区旅游局承办。

(17)社会保障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区职工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财保、人保等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等情况。由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民政局、财保公司、人保公司承办。

(18)党务数据库。A、党委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副局级以上干部简历;B、区委领导重要讲话,区委常委会议纪要、区委和区委办文件、《*信息》、《党务督查》等;C、《*区党史》。由区委办公室、区党史委承办。

(19)政务数据库。主要包括:A、政府系统机构设置、工作职能、人员编制、干部职工简历;B、区政府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C、区政府领导重要讲话、区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区长办公会议纪要、区政府和区府办文件、《政务信息》、《政务督查》和《参考资料》等;C、《*年鉴》。由区政府办公室、区史志办承办。

(20)政策法规数据库。主要包括:A、国家、省、市近几年出台的主要法规、规章和经济政策;B、近几年区政府出台的农业、工业、个体私营经济、城市建设、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的规章、政策等规范性文件。由区政府办公室承办。

(21)体制改革数据库。主要包括:A、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任务目标、改制效果等;B、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C、农村改革、教育改革及改革动态等。由区政府办公室、区体改办、区财政局、区经贸局、区教育局承办。

(22)区域经济数据库。主要包括:A、街道区划、概况(含书记、主任照片,代表本办事处特色的照片2—3张)、经济综合指标、财政、金融、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科技、城建、土地、矿产、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凡与区直部门承办的20个数据库中一致的项目,项目内容要吻合起来);B、各行政村区划、概况(含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照片、代表本村特色的照片1张),村办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农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科技、村庄建设、土地、矿产、学校、卫生室、计划生育等具体情况。分别由各街道承办。

(23)公众服务数据库。主要包括天气预报、电视指南、列车时刻、邮电服务(含电话号码、邮政编码等)、网络服务、学习园地、旅游服务等。由区网管中心承办。

4、网络经济工程。主要是积极组织企业上网交易,动员有进出口权的外经贸企业、生产企业、三资企业争取上外经贸网、因特网,开通电子信箱,使用电子邮件;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加入“中国企业产品数据库”;组织企业办好自己的主页,并争取挂靠中经网等大港;积极参与国家部委等单位举办的各类网上招商活动,通过因特网、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等多种形式对外招商引资信息;大力倡导企业实施企业内联网建设和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步实现生产、管理、决策智能化,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三、政务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

1、切实搞好网络组建工作。按照科学合理、节约效能的原则,组织有关专家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具体设计方案进行规划论证。各单位要按照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及时配备本单位组网设备。要按照受益负担原则,由所有参加组网单位共同承担网络建设、维护费用。充分发挥网络整合优势,对区内机关单位现有网络要进行集中清理,能并入区政务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改造后并入,确实不能并入的,要按要求使用,不允许在因特网上传输机关公文资料。新上网络,要经区网络管理机构批准,避免各自为政,重复投资。

2、加强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更新录入管理工作。为保证数据库各类数据和有关资料的可靠性、时效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各单位要严格数据库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数据库的结构格式、把关审核的责任、录入处理工作的程序等,切实搞好数据的搜集、审核、处理和录入。同时要认真研究确定上网的内容和范围,做到既把能上网公布的内容都公布出去,增加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又要符合保密工作要求,保证不泄密。要转变观念,学会利用网络公布信息和采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工作成果。

第9篇:经济开发区网络教育范文

关键词: 西部农村中小学 网络教育 发展现状 发展对策

网络教育所提供的方便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学内容、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及网络学习社会空间的构建,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时代[1]。网络教育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的、广阔的学习世界,为任何愿意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与传统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形式相比较,网络教育使教育资源共享变为现实,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条件,有助于实现交互式学习。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的发展,为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1.我国西部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现状

1.1国家远程教育项目实施取得明显成效。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在我国的普及,我国政府开始重视中小学网络教育。2002年,为全面推进和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步伐,把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尽快送到农村中小学校,教育部推动各地实施“农村中小学运用多媒体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项目,为已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农村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2009年3月9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了《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09年工作要点》,要求“把加强中小学信息化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重点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工作”[2]。经过几年建设,我国涌现出《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小学教师网》、《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人教网》等大型中小学网络教育服务平台网站,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该项目实施以来,试点工作在西部12个省区开展,覆盖西部25%左右的农村中小学。

1.2西部农村中小学教育资金投入现状。

西部地区有5000多万农村中小学生,但教育经费却严重不够。以公用经费为例,陕西2009年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400元/年,新疆2009年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为420元/年,而东部各省则超过1000元/年,东西部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水平相差悬殊。以云南和上海2007年生均公用经费为例,云南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307.88元,上海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3863.61元,两者相差11.55倍[3]。西部地区有三分之二的中小学网络教育基础硬件环境建设投入不足50万元,其中,73%的资金被用于硬件投入,14%的用于软件平台建设,8%的用于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

1.3西部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硬件条件与师资现状。

按样本的统计计算结果,教师用机的人机比例平均为1∶11,其中东部地区的教师用机的人机比例为1∶8,西部地区教师用机的人机比例为1∶15;学生用机的人机比例为1∶27,其中东部地区的学生人机比例为1∶22,西部地区学生用机的人机比例都为1∶31。西部地区中小学专职网管人员平均每校仅0.7人,专职信息技术教师只有1.97人。我们对天水市秦城区农村初中学校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发现,2008年秦城区农村初中有13所,信息技术教师有18人,其中7人为本科学历,11人为专科学历。每所学校计算机的拥有量平均为37台,平均约38人一台。以初中建网学校比例为例,东部地区平均为61.8%,西部地区平均仅为26.8%,相差35个百分点[4]。

2.西部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硬件环境薄弱。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就要求中小学建设卫星接收和多媒体网络系统的学习环境。但西部地区地域广阔,人烟稀少,经济十分落后,缺少网络教育的基础设施。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普遍较差,缺乏必要的现代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条件。虽然政府和社会各界,包括国际组织都提供了资助和支持,但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仍不能满足要求,限制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2.2维持网络教育资金不足。

网络教育的软、硬件投资是一笔相当大的教育投入。要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就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在西部农村靠自身内力解决教育信息化的资金需求是不现实的。即便依托项目的部分资金投入,但经费的最大部分都用于购置硬件设备,很少投资在软件和教育资源建设;人员培训和后期管理、更新维护、运行和技术支持的经费就更少[5]。一些学校依托项目资金为教师建起了电子备课室,但由于无力支付昂贵的上网费而被迫停止使用;有的学校设备受损,却无力支付维修费用以至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有些农村中小学由于负债多,资金不到位,虽然有了校园网,但仍处于半工作状态,因不能及时投入而无法完成后期工程,造成资源浪费。

2.3从事网络教育的教师数量少、水平低。

目前,西部中小学校普遍存在计算机教师严重短缺现象。有些农村地区,几所小学校只配备一名计算机教师,几所学校的学生共用一个计算机实验室。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师普遍未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及网络教育,绝大部分是其他学科教师转行的,难以承担网络教育任务。教师自身网络技术应用不够成熟,不能运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及时督促、控制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网络教学难于驾驭。

2.4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素养。

网络管理及信息技术教师配备人数少,教师对网络和计算机的使用极不熟练。据调查资料显示:教师对操作系统能够熟练运用的只占22.4%,教师对Word文档处理熟练运用的只占21.9%,只有12.90%的教师对上网浏览能熟练运用。另外,教师自身网络道德素养较低,教师上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具体的教学任务,把网络教学课等同于平时上网,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扰乱了学生网络学习的环境。

3.发达国家中小学网络教育的经验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对网络教育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试图通过教育优先战略获得人力资源优势地位,从而走在社会发展的前列。

自1993年美国正式拟定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以来,经过多年努力,美国现在已经发展成世界上网络教育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截至2005年,美国99%的学校都已接入因特网,网络已经遍布美国的主要教育机构,几乎每所学校都能开展网络教育。英国一直重视信息技术革命,1995年在全国中小学开设有关信息技术的课程,政府推出了全国学习网计划,投资近12亿美元建立全国教育网络,让全国的学校与因特网联通。目前,英国各级学校几乎都建起了自己的网上学校。澳大利亚也十分注重信息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政府大力推进全国各地网络教育进程。澳大利亚国家公共资源管理局已于1996年初开通“澳大利亚教育网”,该教育网不仅包括全部高等院校,而且要覆盖全澳大利亚的所有中小学。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出一项九年行动计划,拟为全部中小学配备多媒体软件和硬件,训练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以支持先进技术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进入21世纪以后,日本更加重视对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发展,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中提出,到2005年,全国中小学所有科目实现计算机和因特网授课的具体目标[6]。

4.西部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对策

4.1制定促进中小学网络教育发展的政策。

西部农村经济落后,基础条件差,信息技术薄弱。根据国际经验,政府的政策支持是西部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快速发展,消除东西部“数字鸿沟”的关键。

4.2加强师资培训。

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信息意识及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运用决定着网络教育的效果。因此,西部农村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教师培训,重建教师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我们应努力健全培训体系,制定科学的培训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建立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并重的中小学网络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教师把信息技术有效整合于各学科教学、深入课堂的能力。

4.3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由于远程教育、信息化教育硬件设施装备的耗资较大,农村中小学无力承担,为此希望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争取中央和地方专项经费,完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物质载体及环境建设。硬件的投入不一定要高档、全面,更不能充门面供参观所用,应真正为教学一线服务。“再穷不能穷教育”,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和学校财力,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办教育,多方筹资,完善网络教育基础设施。

4.4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普及和长效机制建设。

网络教育通过网络的协作学习系统、网络讲座、网络辅导与答疑、网上在线交谈等,使得师生之间的交互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西部农村中小学应该试点建设网络教室,购买计算机和电脑设备及配套软件,然后这种做法逐步地向全国普及。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增强责任感,狠抓落实,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制度,增加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建设类似于美国的网络教室和网络设备管理制度,以保证网络教室的经常开放和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转,并让教师和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入网络教室。

参考文献:

[1]曾祥翊,庄秀丽,刘德亮.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其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4.9:57-60.

[2]沈洪.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和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7:107-108.

[3]司晓宏,杨令平.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形势分析[J].教育研究,2010.8:13-19.

[4]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