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隧道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隧道安全监理细则精选(九篇)

隧道安全监理细则

第1篇:隧道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关键字:围岩监控量测 沉降分析 施工技术

Abstract: Based on the new railway from LiuZHou-NanNing V bid section LiuKan 1 # tunnel of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surrounding rock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for the specific analysis, from the point of theory, the key link, construction process control,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of tunnel monitoring measurement result data induction, analysis, summary, for future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unnel construction.

Keywords: surrounding rock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analysis of settlementconstruction technology

0引言

隧道工程施工掌子面前方地质构造不由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控风险较多,施工工法常需根据不同围岩情况灵活调整,如何平衡隧道安全、优质、高效施工是广大参建工程师都要面临的课题,而这一切基础技术数据的来源,就要在施工过程中,使用专用量测仪器、设备对已开挖地段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进行观测,并及时采用科学合理的判定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对施工安全性、稳定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并有效指导下一步施工,这就是常说的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技术。现在就围岩监控量测技术在六坎1#隧道台阶法施工中成功应用,对该技术控制要点进行论述。隧道施工围岩监控量测技术

1、工程概况

六坎一号隧道全长1389m,进洞里程为DK724+926,出口里程为DK726+315。全隧位于右偏曲线上,人字纵坡变坡点里程为:DK725+400,坡度为上坡3 ‰,下坡10.5 ‰。

本隧属低山丘陵地貌,海拔高程90~250m,山坡自然坡度20~50°,隧道属整体浅埋型,地形起伏较大,覆土较薄,最大埋深仅80m,个别风化层深达洞身,地质构造属昆仑关复式背斜内,岩层产状变化较大,岩体节理很发育,基岩裂隙水较发育,地质情况较差,其中Ⅳ级围岩400m,Ⅴ级围岩989m。

2、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2.1围岩监控量测技术要求

2.1.1监测目的:及时验证初期支护的有效性,确保开挖安全和支护稳定,为调整支护参数和开挖方法提供数据支持;监测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确定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时间,确保安全施工和工程结构的长期稳定;分析、积累量测数据,也可为类似施工提供依据。

2.1.2监测技术准备:按六坎一号隧道设计资料提供的围岩级别、开挖方法、支护参数、周围环境、工程特点、具体监控量测目的,明确围岩监控量测计划。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实施细则,报请监理和业主审批,细则中明确围岩监控量测小组成员及分工,配备设备,监测项目,内业记录、分析、处理方法,反馈制度等。

2.2监测重点项目: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监控量测项目必须随施工工序及时进行,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监控量测项目和内容。

2.3围岩监控量测具体实施及控制要点

2.3.1围岩监控量测人员及设备

项目部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测量队骨干为组员的专职围岩监控量测小组进行日常隧道施工中各监控数据动态收集、整理和反馈工作。主要监测仪器及配套设备如下表1:

表1投入主要监测仪器及配套设备

2.3.2地表沉降观测

2.3.2.1 纵向观测断面布设 浅埋段隧道开挖前,要按照已批复的实施细则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纵向断面并埋设观测桩,观测断面要与隧道内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纵向观测断面与隧道埋深H0和隧道开挖宽度B有关:H0≤B,纵向测点间距5~10m;B<H0≤2B,纵向测点间距10~20m;2B<H0<2.5B,纵向测点间距20~50m。

2.3.2.2 横向测点布设 每个纵向观测断面的横向测点间距按2~5m布设,隧道中线附近适当加密,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0+B。测点采用φ22钢筋、顶部打磨并刻十字线;观测基准点要在地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埋设,开挖尺寸20cm×20cm×30cm,测点周围用水泥砂浆固定并做好保护。

2.3.2.3 观测及分析 地表沉降观测围岩监控量测采用精密水准仪、铟钢尺进行测量;要经常对基准点进行校核复测,确保点位准确。结合六坎一号隧道,根据图纸和围岩监控量测实施细则,对:(DK724+937~DK724+990、DK725+280~DK725+370、DK725+740~DK725+980、DK726+060~DK726+313等)浅埋段开展地表沉降观测,观测点在隧道开挖前布设,并于洞内观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里程,布点观测断面不少于64个。部分观测断面图示如2。

图2隧道进口浅埋段一组地表沉降测点布置总平面图

2.3.3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

2.3.3.1测点布设

六坎一号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拱顶下沉监测点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考虑施工安全,每组净空变化观测断面间距按围岩级别确定:Ⅴ级围岩5m一组,Ⅳ级围岩10m一组,III级围岩30-50m一组。保证每个台阶布设一条测线。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严格按设计观测断面里程布设测点,不同断面的测点布置在相同部位并尽量对称分布,便于数据之间相互验证。测点采用外露面已锯成斜面朝向进洞方向并刻十字线的φ22钢筋打入基岩,填塞锚固剂确保打入质量。为保证围岩初始状态的准确性,测点埋设控制在初支喷锚完成3小时内快速完成。具体测点位布置见图3。

图3 台阶法施工监控量测断面测点布置

2.3.3.2观测方法

使用全站仪三维变形非接触式量测的方法(固定一个能反光的且能满足精度要求的靶心)量测精度为±1mm。每次测量前,先安置仪器,并对仪器进行调校,使仪器处于最佳状态,精确定位整平后,对仪器进行气压和温度的气象改正,按围岩量测参数规范要求对仪器各项参数进行调试。

左站测量:安置仪器后照准目标点先进行盘左观测,观测时采用3次重复测距,记录数据后,将仪器设置盘右同样进行3次重复测距,即每测站上分别用2个盘连续照准3次目标,然后取平均值为一次设站观测结果。即正道镜观测法取平均值。

右站测量:左站测量完毕后,仪器搬至右侧测站同左站测量顺序一样进行右站测量,检查左右测站同一测点的数据,若发现左、右站的测得同一测点的信息相差较大,对这一测点重测。

2.3.4量测频率及基础数据采集

2.3.4.1 具体观测断面地表沉降观测、拱顶下沉和净空变化的监控频率主要依据位移速度和测点距开挖面距离而定,原则上采用两者较高的量测频率值进行量测控制。元件埋设初期测试频率每天观测2次,随围岩渐趋稳定,量测次数逐渐减少,反之增加量测数;净空变化量测、拱顶下沉收敛量测初读数在3~6小时内完成,其它量测在每次开挖后12小时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24小时,且在下一循环爆破前必须完成;因测点和测线不同,位移速度不同,以产生最大位移速度来决定量测频率;观测2~3周以后用围岩监控量测值绘制时态曲线,预测最终值,达到设计值方可停止观测;当岩层产状为挤压性围岩时,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适当延长量测时间,直到位移速率0.5/d时即可结束量测。

2.3.4.2量测频率及基础数据分析

及时校对、整理和分析现场量测数据,及时对一些异常数据进行补测校正,绘制U-T时态曲线,一般选择双曲函数回归曲线预测最终值并与控制基准比较。曲线图中尽量详细注明开挖方法,施工工序和测点距开挖面距量等详细信息,便于准确进行数据回归分析并对隧道受力状态作出判断。如下图4正常情况围岩监控量测回归曲线

图4正常情况围岩监控量测回归曲线.

特别注意如果图中曲线出现上翘反弯,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应及时通知施工管理人员,该段支护须采取加强措施,确保隧道不坍方;严重时施工人员须迅速撤离施工现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

二次衬砌施作应在监控量测达下列标准时进行(断层破碎带、浅埋段施工除外):隧道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拱顶垂直位移小于0.15mm/d;隧道周边收敛速度,以及拱顶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施作二次衬砌前的累计位移值已达极限相对位移值的90%以上;初期支护表面裂隙不再继续发展。

3、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控制基准、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

3.1监控量测控制基准 应根据现场实际揭露地质情况、施工安全性,隧道结构长期稳定性等因素制定,包括隧道内位移、地表沉降等。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可参照不同围岩级别、B和H0,选择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和拱顶相对下沉比率。位移控制基准随测点距开挖面距离不同而变化:距离开挖面1B,允许值U1B为65% U0;距离开挖面2B,允许值U2B为90% U0;距离较远,允许值为100% U0。地表沉降控制基准应考虑地层稳定性、周围结构物的安全要求,取最小值确定。

3.2数据处理:根据实测位移值与位移控制基准值之间的数值关系,隧道施工可划分为三级管理等级(如下表5)位移管理控制及工程安全性综合评价

3.3信息反馈 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小组要坚持监控量测动态控制及信息反馈制度。每天要根据量测数据及时分析,适时确认掌子面围岩级别,判定围岩稳定性,验证设计参数,支护结构工作状态,在满足围岩稳定的同时开展方案优化,确保施工工序、工法合理性,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分析原因,进行实时分析,提出相应工程对策和建议。

同时,也要按周、月做好阶段分析,总结数据变化规律,为二次衬砌施工最佳时间,编制实施性施工计划等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工序交接的科学性;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对周围环境影响程度,提交阶段分析报告,对指导后续施工也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结论

六坎一号隧道已经顺利贯通。整个施工在满足实体安全、质量前提下,根据围岩监控量测小组的信息反馈资料,完成围岩变更七次,开挖、初期支护等工序转换及二衬施工快速有序推进,实现了良好的成本控制和工期控制。通过在六坎一号隧道施工中的成功应用再次看出,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技术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TB10121-2007,〔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中国铁道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二七年七月十八日

第2篇:隧道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盾构隧道;既有线路;线路交叉施工

中图分类号: U45 文献标识码: A

盾构穿越既有地铁线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的盾构施工中有很多的案例,但在承压水粉细砂层中近距离(约2.07m)下穿施工仍无相关经验,且本工程下穿位置位于交通主干道正下方,一旦失控,后果极为严重。目前,武汉地铁2号线在试运营期间,施工的地铁3号线王家墩北站~范湖站盾构区间需要下穿地铁2号线范湖站~汉口火车站区间,是武汉轨道交通网络首个“地下立交”,在未进行加固承压水粉细砂层中近距离下穿,亦属首例。

1.下穿段相关参数:

1.1下穿段地质:2号线位于3-4粉质粘土夹粉土、3-5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层中,3号线全断面位于4-1粉细砂层中;地下水位根据现场实测,约为地表下9.8m;

1.2位置关系:3号线王~范区间隧道埋深约为18.1m,隧道底板为地表下24m,2号线范~汉区间隧道埋深约为10.1m,结构底约16m,隧道间净距为2.07m~2.5m;

1.3线路关系:王~范区间左线隧道在里程右DK17+210.790下穿2号线范~汉区间右线隧道,在右DK17+224.730下穿2号线范~汉区间左线隧道;王~范区间右线隧道在里程右DK17+217.760下穿2号线范~汉区间右线隧道,在右DK17+231.920下穿二号线范~汉区间左线隧道;平面交叉角度约114度;

1.4地表环境:交叉段位于青年路范湖转盘下,为青年路与常青路交叉口,为江汉区交通主干道之一,车流量极大;地表有10Kv高压电缆、直径600mm自来水管、中国移动通信光缆群等重要管线。

2.下穿既有隧道施工的关键性技术

由于下穿隧道离既有线路较近,在施工中必须采取切实可靠的技术措施,确保既有地铁2号线运营安全,必须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技术细节:

2.1 高水头承压水粉细砂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掘进参数尤其是土压力、出土量、同步注浆压力注浆量、二次注浆压力及量的参数控制,以及渣良技术;

2.2 对既有线路隧道进行的补充加固体系及相应参数,主要为软弱基底上的隧道二次注浆加固和隧道内钢结构整体加固两大部分;

2.3 既有线内沉降监测及隧道结构收敛监测技术,地表建构筑物沉降监测。

3. 风险分析

本工程需进行既有线的下穿,其最大的难点是对既有线的保护(主要为运营线路列车轨道沉降控制、隧道结构收敛控制),在实际的盾构掘进穿越过程中存在如下风险:

3.1由于盾构机刀盘到达下穿影响范围后对周边土体的挤压,可能造成既有线的偏移;

3.2穿越中盾构掘进参数如:土压力控制不当、原状土扰动过大,可能造成既有线的隆起或沉降,穿越后同步注浆(或二次注浆)不及时,亦可能造成既有线的隆起或沉降过大;

3.3土压平衡盾构机在承压水粉细砂层中掘进本身存在的盾尾、螺旋漏水漏砂风险;

3.4其他因操控不当,造成既有隧道结构拉裂、变形、导致地铁线路停运、地表道路塌陷等重大工程风险。

4.下穿既有隧道技术工艺原理

下穿既有线隧道,是采用常规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对已加固或者未加固的隧道进行穿越,并保证既有线隧道结构安全、线路列车轨道沉降受控的地下立体空间施工技术。

5. 下穿既有隧道施工顺序及准备

5. 1 施工顺序

既有隧道注浆加固―既有隧道钢环加固―既有线内监测点及检测系统布置―盾构试验段掘进(确定掘进参数)―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及监控测量―下穿完成―补充注浆加固及监控测量―稳定。

5.2 施工准备重点

5.2.1 盾构机准备:盾构机进入下穿影响范围前,按照论证后的专项方案进行停机检查,主要包括:

主机工况:推进系统、液压系统、拼装机、同步注浆系统、盾尾密封、测量等系统设备正常运行及检修管理;

掘进参数复核:土压传感器准确性复核;推力、仓压、扭矩、刀盘转速等数据的匹配性;类似地层出土量与同步注浆量、注浆压力与地表沉降的关联情况;渣良添加剂种类及添加量;同步注浆浆液配合比。

后配套设施:编组列车工况及轨道;龙门吊工况及故障排除;拌合站检修。

5.2.2 既有线路准备

既有线路准备主要包括既有线路隧道的相关调查及预加固。

(1)既有线注浆加固

武汉地铁2号线范~汉区间隧道在设计及施工时未考虑后期有隧道下穿,因此,被下穿段地层为原状土(主要为3-4粉质粘土夹粉土、3-5粉质粘土夹粉土粉砂层软弱地层),考虑到隧道内已铺设了道床,隧道底部的5个点位注浆孔已被0.9m高道床覆盖,不能注浆。

因此,在2号线隧道内对与三号线相交范围的管片靠近道床的左右两侧共4个吊装孔进行二次注浆,对3-4、3-5软弱地层进行加固,提高地层密实度、整体性和承载力,减小后期施工影响隧道沉降。

加固范围:2号线左线49环到70环,右线44环到66环,左右线共计45环;每环如图5示4个点位。

加固参数:双液浆水玻璃使用模数2.4~2.8,浓度35~4°Be,与水泥配合比为1:1.15。

注浆压力:控制在1.5~2.0 MPa。

单孔注浆量:1~2m3。

(2)既有线型钢加固

由于设计为3号线下穿既有的2号线隧道,因此,2号线隧道会因3号线施工对周围承载的土体扰动造成局部应力集中而产生管片或结构破损,因此应增加2号线隧道整体稳定性来抵御盾构施工产生的应力变化,减小管片或结构变形量。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螺栓检查及复紧。

②防止环与环间错台的管片环向加固:2号线左线40环到70环(31环),右线45环到74环(30环),左右线共计61环,采用25mm钢板制作成内径为2.7m,长、宽为0.5m的弧形钢板,分成26块进行拼装(每块重65.84kg),安装在相邻两环管片的接缝中间,防止管片不均匀沉降使管片螺栓拉断。

③防止隧道轴线方向拉伸的管片纵向加固:2号线左线41环到78环(38环),右线36环到74环(39环),左右线共计77环,利用管片的吊装孔固定槽钢将受影响区域管片拉结为整体。根据隧道内管线的安装情况,可有6个螺栓孔(管片一周16个点位)进行16b槽钢管片拉结,可使得出现沉降较大位置的管片的沉降在相邻的管片的拉结下能均匀沉降,以减少隧道管片出现变形较大及破坏的风险。

5.2.3 监控测量准备

为保证地铁3号线王~范区间隧道下穿地铁2号线范~汉区间隧道时,能及时掌握隧道变形监测数据,考虑到地铁在试运营时人工监测将受到限制,采用隧道纵/横向沉降(电子水平尺)自动监测+隧道收敛(激光)自动监测。

6. 易发问题及应对措施

6.1 既有线沉降超过控制值

6.1.1 盾构机到达预警区

(1)调整盾构掘进参数(如上升则适当减小土仓压力、增大盾构出土量,沉降则相反)。

(2)掘进过程中向土仓内加量注入泡沫剂、膨润土等提高碴土的流动性和止水性,也可确保停止掘进时的保压性。

6.1.2 到达风险区及危险区

(1)在盾构机盾体通过二号线过程中,如监测显示二号线有沉降,则说明盾体周围空隙处气压消散,此时需要迅速使用二次注浆机通过中盾上的径向注浆孔注入Na基膨润土。注浆压力不超过土仓压力,如土仓压力明显升高,则立即停止注膨润土。具体注入膨润土的注浆参数还要根据实时监测反馈的数据及时进行调整。

(2)组织快速推进,盾尾到达沉降较大位置后进行同步注浆补浆。

6.1.3 盾尾脱离危险区后

(1)提高同步注浆压力,加大同步注浆量,使管片背后尽量填充饱满,

(2)沉降速率相对较大时,则要迅速通过管片上预留的注浆孔进行双液注浆,同时根据监测数据随时调整注浆参数。

(3)加大对二号线监测频率,随时观察变形动态,并以监测信息指导应急措施。

6.1.4 漏水漏砂

(1)合理控制盾构机姿态,防止尾刷破坏,同时,加强盾尾密封油脂注入的管理和监控,尤其是在4-1粉细砂层中,防止盾尾与管片之间漏浆、漏水漏砂。

(2)对长期用于砂层掘进的盾构机,下穿前检查舱门及密封情况,防止砂性土长期对仓门板磨损导致螺旋舱门关闭不严的而漏水漏砂的情况。

(3)结合试验段及以往施工经验,注入膨润土等改良材料对土仓内土体进行有效改良,形成良好的土塞效应后合理控制螺旋出土口回转压力,防止出现喷涌现象。

6.1.5 意外停机

(1)除在计划停机期间进行设备隐患全面排查外,在下穿期间机械设备人员跟班分别负责地面设施(龙门吊、拌合站)、轨道运输(编组列车、轨道)、盾构机进行实时保障,确保影响盾构掘进的因素第一时间排除,减少意外停机时间。

(2)领导井下带班,在地面、井口及洞内安排专职管理人员对盾构施工循环内各环节进行监管和疏导,减少影响时间,确保连续。

(3)结合掘进情况,确保不增加盾构机负荷的情况下建立实土压,防止意外停机后仓压损失过大。

7. 效果检验:穿越完成隧道稳定后监测数据

王~范区间左线隧道2012年9月10日始发,2012年11月24日至11月28日盾构机成功下穿通过2号线隧道,经电子水平尺监测2号线隧道沉降最大为-2.74mm。

王~范区间右线隧道2012年10月3日始发,2012年12月25日至12月29日盾构机成功下穿通过2号线隧道,经电子水平尺监测2号线隧道沉降最大为-3.2mm。

8. 效益

克服了高承压水、砂层、深埋隧道盾构接收的地质困难,地表管线、交通影响大的施工环境困难,提升了既有地铁二号线安全系数的同时,缩短了施工工期。

通过对特殊地质条件及环境下下穿既有隧道施工技术的研究,探索了穿既有隧道加固及保护的施工方法,总结了盾构掘进相关施工参数、过程控制要点、重难点将进一步提高我公司技术水平,并在国内地铁市场增大知名度,为后续类似施工积累丰富的经验,进一步开拓了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国标GB/T1 9000标准

(2)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3)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范(TB10304-2009)

(4)建筑工程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0)

(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J417-2003)

(6)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7)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第3篇:隧道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1 引水隧洞工程监理的概述 

1.1 引水隧洞工程监理的目标 

引水隧洞工程的目标主要就是确保工程施工的人员财产安全以及质量达标。其各环节具体目标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1)投资监理目标。主要为监理单位通过对工程合同、投资金额、技术工艺等进行严格地审核把关,确保工程投资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避免出现盲目投资、违规投资等问题的发生,保障引水隧洞工程的顺利开工。 

(2)质量监理目标。主要是监理单位通过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细致、规范地监督控制,确保各环节项目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建造标准,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 

(3)进度监理目标。主要是监理单位监督施工单位按照签订的相关合同如期完工交付,避免因工期延误造成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延期等违约。 

(4)安全监理目标。主要是监理单位在施工现场进行技术、人员、管理等全方面监控,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1.2 引水隧洞工程监理的内容 

监理单位在对引水隧洞工程进行施工监理时,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投资、工程进度、质量、施工安全以及合同管理、组织协调和信息管理等。 

1.3 引水隧洞工程监理的流程 

监理单位在对引水隧洞工程实施监理时,其工作流程一般包括7个部分,具体表现如下所述。 

(1)依据引水隧洞工程的实际施工要求,设立专门的工程监理小组或部门。 

(2)监理人员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对引水隧洞工程的相关合同资料进行熟悉。 

(3)在工程施工前进行监理工作交底。 

(4)按照合同及相关文件,进行开工通知的、施工质量监理、工序交接检验、工程设计变更处理、工程款支付核签、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工程竣工验收等监理工作程序。 

(5)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理、归档各类资料。 

(6)参加验收工作。 

(7)向建设单位提交有关档案资料、监理工作报告。 

1.4 引水隧洞工程监理的难点 

在对引水隧洞工程进行监理时,其难点问题主要包括5个方面,具体如下所述。 

(1)进口段山体方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要通过山体喷护、排水等手段确保隧洞进口段山体的稳定性,以便更好地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2)掌子面排水方面。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及时对掌子面的积水进行排出,以便确保低孔装药及光爆的效果,避免工期延误。 

(3)排水方面。引水隧洞工程在进行排水利施工论文时,必须要尽可能地将水一次性排出洞外,以便更好地开展后续施工。 

(4)隧洞光爆方面。由于受到爆破工具、岩石级别、周边孔方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隧洞在进行光爆时容易出现意外,给施工人员安全以及施工质量留下隐患。 

(5)长距离隧洞通风方面。隧洞中的空气由于受到爆破、机械设备等影响,给施工人员留下安全隐患,通常采用压入式通风以确保隧洞施工期间的通风安全。 

2 加强引水隧洞监理的措施 

监理单位在对引水隧洞工程实施监理时,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2.1 加强对施工图纸的监理 

在隧洞工程正式开工前,监理单位要联合施工单位对施工设计图纸的内容进行逐一、仔细地研究和探讨,充分理想和掌握图纸设计的意图、内容和标准,尤其是在爆破方法和支护措施等涉及施工安全质量的环节上,必须要施工人员对设计图纸有准确、清晰、规范的认识,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2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监理 

监理单位要对工程进场材料设备等进行严格把关,特别是雷管等具有危险性的爆破工具,更需要加强监管,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对其进行选购、运输、储存和使用,避免因人为疏忽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或事故。 

2.3 加强对施工工序的监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要对隧洞各环节、各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实时跟踪和检查,对已经完工的项目,要及时地进行检查验收,一旦发现质量或安全问题,必须立即予以返工,待通过二次审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4 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理 

监理单位要积极扩大对引水隧道工程在施工中项目监理的范围,不断提高和优化监理技术和方法,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工程监理监测技术,树立品牌监理观念,加大工程监理执行力度,从而更好地提高引水隧洞工程监理的效果和水平,确保隧洞工程的施工质量。 

2.5 加强对施工造价的监理 

在隧洞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需要着重加强对设计变更问题的监管和控制,尽量确保图纸问题在会审阶段完成,避免出现返工或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设备等成本的监理,坚决杜绝偷工减料、暗箱操作、弄虚作假、以次充好以及铺张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 

2.6 加强对竣工验收的监理 

监理单位要配合验收单位对引水隧洞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并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验收细则和标准对工程各部分的质量情况进行规范审核和验收,对质量不合格的施工项目予以驳回并责令其整改,以确保引水隧洞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监理单位还要督促施工单位做好财务结算和资料汇总工作,并将相关的档案资料及时移交给相关主管单位。 

3 结语 

地下工程具有隐蔽性、复杂性、风险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必须针对其特点采取相应的监理原则对工程进行监控。监理工作是引水隧洞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对确保隧洞施工自始至终处于安全正常的工作状态、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进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工作开展中,监理单位需要从施工材料、技术、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对引水隧洞工程进行全过程动态化的监督控制,积极执行和落实相关的监理规范,从而更好地保障引水隧洞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整体的使用性能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爱峰.某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质量和进度控制问题剖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0):129-130. 

第4篇:隧道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1.1梅花山隧道

隧道全长13780m,为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最长的隧道,本标段施工出口端4869m(DK224+881~DK229+750),最大埋深688.21m。根据梅花山隧道的地质条件和现场实际,初步拟定了该隧道的风险清单16项,其中,有5个严重影响施工安全的风险事件,即:突水涌泥、围岩坍塌、岩爆、大变形、高地温。通过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全隧初始风险等级为极高度风险,施工过程通过一系列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残余风险为高度风险,预警等级分为Ⅱ级(严重,橙色)。2011年8月,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四方初步评审为高风险隧道。

1.2石笋山隧道

隧道全长4812m,进口里程DK229+945,出口里程DK234+757,最大埋深564.3m。根据石笋山隧道的地质条件和现场实际,初步拟定了该隧道的风险清单13项,其中,进口端DK229+945-DK230+090为梯田,地层松软,地下水发育且水位高,洞顶地表有当地村民房屋20多户,开挖后易产生开裂,甚至倒塌,因此,突水涌泥、第三方损失为“极高度”风险;围岩坍塌、岩爆、大变形、高地温为“高度”风险。通过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全隧初始风险等级为极高度风险,施工过程通过一系列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残余风险为高度风险,预警等级分为Ⅱ级(严重,橙色)。2011年8月,建设单位组织评审时确定残留风险等级为中度,2012年8月14日后,要求按高风险隧道管理。

1.3将金山特大桥

全桥长567.65m,施工里程为DK234+759.5~DK235+327.15,孔跨布置为1×32m简支梁+1×(60+4×100+60)m连续梁。根据该桥的设计情况及所处的地理环境,初步拟定风险清单9项,其中,高空作业、高边坡或深基坑坍塌、挂蓝施工、大跨连续梁施工为主要的风险事件。初始风险等级评定为“高度”风险。2012年8月14日后,按高风险工点进行管理。

2风险管理主要措施与落实情况

2.1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指挥部成立了以指挥长为组长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项目总工、副指挥长、安全总监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各项目负责人为组员。风险管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标段内所有在建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指挥部安质环保部。安质环保部为指挥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配备专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2人。各项目部均独立设置安质部,配备专职安质工程师;每一施工作业班组配备了施工经验丰富、安全工作责任心强、享有一定威望的一线生产工人任兼职安全质量巡查员和群众安全生产监督员,对本班组的作业场所进行安全质量风险监督检查。

2.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为加强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有效规避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安全,依据国家、铁道部、南昌铁路局及建设单位的风险管理相关要求,指挥部编制了《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实施细则》、《铁路建设工程高风险管理实施细则》、《高风险工点领导带班作业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明确高风险工点管理程序的通知》等制度、办法,明确管控责任和要求,定期落实检查、考核措施,有效促进了风险管理和现场管控工作。

2.3严格落实安全包保、干部带班作业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有效规避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安全,针对高风险隧道、大型基坑、高陡边坡、特殊结构桥梁、地下工程、临近既有线及既有线施工,地质灾害及其他高风险工点,采取“评估先行、分工明确、抓好源头、专家指导、高效联动、齐抓共管”的风险管理评估机制,落实了指挥部领导、部门负责人、项目部负责人对梅花山隧道出口、石笋山隧道、将金山特大桥等高风险工点实行安全包保和带班作业;高风险工点严格执行技术和安全管理人员跟班作业制度。

2.4开展风险评估,强化现场风险监控管理

本标段不良地质主要是有:特殊岩土、岩溶、采空区、高地温、高地应力、岩爆、断层破碎带、富水区、岩性接触带、节理密集带、软岩大变形、放射性岩体、煤系地层瓦斯、环水保敏感区等,根据上级单位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有关要求和规定,该标段对所有到图的工点组织超前地质预报专业单位和各单位技术人员都进行了地表周边调查,对施工过程中将受影响和民房、厂房、水渠、道路、溪流、高压电塔、供水管路、设计地质等进行了评估;在周边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对该标段的风险评估进行了指导,形成了14座隧道、22座桥梁的风险评估,经监理审查后报建设单位备案。

2.5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技术指导现场施工安全

为有效落实各阶段施工风险安全管理,编制并报监理单位审批了72个高风险工点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现场严格按批准的方案组织实施。其中,梅花山隧道有26个,石笋山隧道有16个,将金山特大桥有30个。在完善施工方案的基础上,三个高风险工点形成作业指导书(清单)51份、及时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共147份。

2.6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保安全

管段内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存在不良地质,主要有高地温、岩溶及采空区、断层破碎带、硬岩岩爆、软岩大变形、地下水等风险。为做好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公司择优选择第三方单位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把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纳入施工工序管理,采用地质调查法、超前水平钻探法、加深炮孔探测、地质雷达法、TSP长期预测预报、红外线探测法等主要方法,着重进行断层及断层影响带、软弱夹层、岩溶、围岩级别变化、工程地质灾害、含水构造体、煤系或矿区地层采空区等方面的探测,综合监测结果,及时提出对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以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程质量和运营安全。

2.7实施风险动态管理

在施工阶段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环境和地质条件、施工工艺、设备、施工水平、经验和工程特点等,对新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分级,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批准的隧道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对工程自身结构及环境风险进行全面监测,提前识别和预测地质风险因素,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将隧道安全距离、开挖步距、桥梁模板验收、支架验收、特种设备验收等作为红线管理,纳入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

2.8建立风险预警、响应机制

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实时监测数据、施工情况、环境巡视和作业面异常状态等,确定预警级别、形成异常状况报告;并对可能发生重大突发风险事件的预警状态,立即启动相关预案,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理措施,确保人员、机械设备安全。根据风险源识别,针对高中度风险源制定各种专项应急预案16份,针对涌水突泥、隧道坍塌、驻地防洪、物体打击、防火安全等组织应急演练17次,通过应急演练的开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形成了指挥部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急接口,与上级单位应急接口,与指挥部所属各单位衔接的应急体系,有效地提高了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

3结语

第5篇:隧道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隧道;监控;量测;

U412.36+6

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正处速发展阶段,然而,在山岭地区修建高等级公路通常采用隧道方案,以缩短里程,改善线形和保护环境。因此,隧道就成为高速公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结构。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经常会造成围岩失稳,甚至可能发生大的塌方,给工程带来不可弥补的经济和工期损失。现场监控量测如必测项目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量测能直接获取现场隧道围岩动态信息,以数据为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预警,预防塌方,为工程把关,起到优化设计、安全施工、保证质量、保证工期等作用。

一、监控量测方法及实测数据分析

1.概述

某高速公路隧道双向四车道80 km/h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隧道形式为分离式,采用单洞限宽10.25 m,限高5.0 m,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该隧道围岩主要为水平走向,节理发育,岩性为砂质泥岩和砂岩,稳定性较差,隧址区地质条件复杂,断裂破碎带较多,围岩总体较差,约有60%的Ⅳ和Ⅴ围岩,按照规范要求对该隧道进行监控量测。

2.量测方法

由于观测断面形状、围岩条件、开挖方式的不同,测线位置、数量亦有所不同,本项目拟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布线。图1为常用的收敛测线布置图(三测线)。周边位移采用数显收敛计进行数据采集,拱顶下沉采用高精度全站仪配合反光贴片进行数据采集。量测频率及断面布设按照规范相关要求进行。

图1周边位移测线布置图

3.量测数据分析

在对该隧道K1+376—K1+404Ⅴ级围岩支护区段日常量测时发现,量测断面K1+390(测点空间关系见图2)周边位移计拱顶下沉数据发生异常,6 d累计位移达到-31.64 mm,日均6.3 mm/d,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变形速率加大,无收敛迹象,且该断面附近左右拱腰发现纵向裂缝,裂缝宽度达2 mm,初衬混凝土出现剥落现象。

图2测点空间关系图

该区域监控量测数据汇总如表1。

表1监控量测实测值mm

二、位移管理等级判定

根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位移管理等级的要求,实测位移值不应大于隧道的极限位移,并按相应的位移管理等级施工,位移管理等级见表2。

表2位移管理等级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值 施工状态

Ⅲ U

Ⅱ U0/3≤U≤2U0/3 应加强支护

Ⅰ U>2U0/3 应采取特殊的措施

注:U—实测位移值;U0—设计极限位移值。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该处Ⅴ级围岩支护区段预留变形量为60 mm,截至26日K1+390实测周边位移累计值为31.64 mm(60/3≤31.64≤120/3),处于规范要求的Ⅱ级管理等级,K1+393区域围岩位移速率仍呈加速上升趋势,相应施工状态为“应加强支护”。

三、处置方法及效果

由量测数据可以看出,该处周边位移累计值较大,位移速率变化呈上升趋势,拱顶下沉、侧壁挤出显著,且该处围岩富含裂隙渗流水,拱脚及侧壁积水浸泡,存在坍塌的风险,处于规范要求的Ⅱ级管理等级,实际施工中采取了以下加强支护方法:a)首先进行拱脚处理,增设拱脚锁脚水平锚杆,单根增加为两根,锚杆改为钢管,长度由3 m增加为6 m,同时进行环向注浆,有效抑制水平位移后尽可能快地施作仰拱;b)分段半幅施作仰拱,仰拱一次开挖不宜过长,以2~3 m为宜,开挖后及时封闭,及早闭合;c)尽快施作套拱,即在原有锚喷支护内侧再立拱架、喷射混凝土;d)加强排水、防水工作,尽量减少积水浸泡侧壁及拱脚。

经过以上措施加强支护后,继续对该区域位移值进行观测,以评价支护效果。实测数据显示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得到有效抑制,位移速率明显趋缓,观测16 d后,数据趋于收敛,累计位移值为-2.65 mm,表明处置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加强支护后该区域监控量测数据见表3。

表3监控量测实测值mm

结束语:

隧道的监控量测是最直接、最有意义、最经济和最常用的量测项目,它能直接观测出支护及围岩稳定状态,具有直观、快捷、及时、反应灵敏等特点。此外通过数据回归分析,可以预测和确认围岩最终稳定时间,指导施工顺序和二衬施作时间。

总之,隧道监控量测与信息反馈是新奥法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现场分析、处理,提供分析资料,直接服务于隧道施工,对大跨度隧道的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飞,丁文其,朱合华,等.公路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5):79-83.

[2]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JTG 042—9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

第6篇:隧道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1.1勘察设计阶段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山区高速公路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穿行,并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应该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1.2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本阶段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利用遥感资料(卫片和航片),编制中比例尺(1:5万或1:10万)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图上标注大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断层)、重大的地质病害体,分析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发生条件,进行初步的地质灾害评估,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1.3施工图设计阶段——详查工点地质条件通过初步设计阶段的各种地质工作,已经基本查明路沿线的地质条件,但是工作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本阶段应详查工点地质(桥位、隧道、深路堑、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支挡构造物),进行重要工点1:2000地质测绘。采用调查、测绘、槽探、坑探、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查明场地岩土体组成、性质、分布以及风化层、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工程地质条件在路线纵横方向的变化。

1.4施工阶段——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周期的制约,有些复杂场地(岩溶、破碎带、岩性纵横向差异大的地区)或地形困难场地(陡坡、鱼塘等)在设计阶段难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也要补充勘察。应该把施工期间的勘察工作视作设计期间勘察工作的重要补充。

2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控制

2.1高填路堤的质量控制控制高填路堤的施工质量主要是确保高路堤的稳定性。高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路基填料、边坡坡度、地基性质和水文状况,所以在高路堤填筑时采取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为:①设计时,应对高路堤进行稳定性验算;②高路堤填筑前仔细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彻底处理下卧层确保地质承载能力;③通过试验检测选择适宜的路基填料;④严格执行路基施工规范,加强对密实度的控制与检测;⑤加强对高路堤的沉降观测与监控;⑥加强高边坡的超前防护。

2.2桥梁施工的质量控制除了传统的质量控制外,对桥梁特别是大型桥梁采取施工控制措施。桥梁施工控制是确保桥梁施工宏观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大型桥梁施工控制是一个施工量测判别修正预报施工的循环过程,施工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物的安全,其次必须保证结构物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影响桥梁施工控制的因素主要有结构参数、施工工艺、施工监测、结构分析计算模型、温度变化、材料收缩与徐变、施工管理等,所以,必须建立完善、有效的控制系统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2.3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根据公路隧道建设的实践,应将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隧道施工监控测量作为主要质量控制目标,公路隧道的质量控制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2.3.1严格实施信息化施工公路长大隧道主要按新奥法设计与施工,新奥法是一种现代先进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方法,基本特征是采用现场监控、量测信息来确认和修正预设计的依据,并对隧道施工方法、断面开挖步骤及顺序、初期支护参数等进行合理调整。

2.3.2加强隧道地质勘察,超前预报水文地质情况为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和事故发生率,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对开挖工作面前方一定距离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验证,及时超前预报,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措施。预报内容是尽可能采取各种手段探明前方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涌水、溶洞、断层、瓦斯等地质灾害,并分析其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

2.3.3安全生产,制定险情预案隧道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地下工程,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组织管理体系,层层检查落实,每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人员和工程安全。

2.3.4综合治水隧道病害大多与水有关,隧道施工中防水、治水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隧道的运营安全。公路隧道防排水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上应遵循“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防治。

3山区高速公路的质量监督措施

3.1加强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这里所说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质上就是质量保证体系与行为和意识的统一,与合同履约的统一。在工程合同中,对业主、监理工程师、承包商在工程质量上的权利和义务予以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质量行为的检查,就是对这些承诺的核实。行为的规范,是质量保证的基本要素。

第7篇:隧道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隧道;塌方;监测;地质超前预报;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U45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5-0067-02

1 工程概况

连霍国道主干线(GZA5)宝(鸡)天(水)高速公路牛背至天水段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GZA5)在甘肃境内的重要路段,燕子关隧道上行2220m,下行2205m。该隧道工程除了单口掘进特长外,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风险有隧道内岩爆炸、隧道内断层破碎带、涌水、塌方等,本文主要分析隧道塌方。

2 隧道塌方的监测与预报技术

隧道塌方是有预兆的,是可以防止的。所以,对易塌方地段应加强监测和预报工作。引起塌方的主要不良地质有断层破碎带、岩溶陷落柱。燕子关隧道洞身要通过SK71+000~SK71+290、XK70+953~XK71+248两处断层破碎带。其岩性主要由断泥层和构造角砾岩组成,胶结性极差,岩石破碎,完整性差,局部含水,成洞性较差,易产生掉块和坍塌以及大变形。

2.1 断层破碎带塌方的可能性判断

断层破碎带塌方的判断,主要包括断层破碎带塌方影响因素的正确分析和塌方即将发生前兆的及早发现。

2.1.1 影响断层破碎带塌方的地质因素

主要有断层上下盘岩性和岩石力学性质、断层的力学性质、断层复合与复合特征、断层破碎带厚度、断层破碎带物质组成和固结程度、断层破碎带的围岩结构、断层破碎带的产状及其与隧道隧洞的空间关系和地下水、地应力影响八个方面。

2.1.2 塌方即将发生的前兆

大规模塌方的发生前兆主要有:顶板岩石开裂。裂缝旁有岩粉喷出或洞内无故尘土飞扬;支撑拱架变形或发生声响;拱顶岩石掉块或裂缝逐渐扩大;干燥围岩突然涌水等。发现上述征兆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2.2 隧道监控量测和地质预报

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隧道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判定围岩稳定状况、选择支护时机以及评价支护效果的主要依据。本标段隧道设计要求按《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的有关规定实施监控量测,结合隧道具体的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及量测目的编制详细的量测计划,成立专门的量测小组实施量测计划、及时反馈信息,通过量测数据指导施工,选择二次衬砌的施作时机,同时也是作为变更围岩类别、调整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

监控量测的项目、方法和频率及测点布置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除必测项目外,还应备齐选测项目所用仪器、设备等,当监测工程师及设计代表认为有必要时,立即实施选测项目。

本合同段围岩条件较差,在施工过程中需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探明开挖前方围岩特性、软弱地层段、断层破碎带等情况,根据得出的结果、信息反馈,为正确的选择施工方法等提供依据,指导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有工程地质法、物探法和超前水平勘测法等,对断层的地质超前预报主要采用TSP203型地质探测仪进行地质超前预报,以准确掌握前方断层破碎带的详细情况以及围岩节理裂隙、破碎的发育程度。

3 隧道塌方的防治措施

隧道在施工中,一旦发生塌方,将对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故在已知了程地质条件下,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的施工方案均以确保工程体的整体安全为出发点,对于不良工程地质地段的施下方案及方法。贯彻预防为主、查明情况、处理及时、措施稳妥的原则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塌方,维护施工顺利进行。

3.1 预防施工塌方的措施

实施施工全过程的丁程地质超前预报工作。通过工程超前预报,提前预测,发现前方不良丁程地质状况,及时制定施工方案,呈报业主、监理丁程师审批,确保施工方案的正确可行。

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围岩量。对已施工地段围岩及支护状况的安全、稳定作出定性、定量分析,反馈指导于施工。为维护围岩深层稳定,必要时建议增加预应力锚索,确保巳开挖地段的工程地质体的稳定。

严格实施光面爆破施工技术,确保开挖周边轮廓的平整及顺直,并严格控制初期支护的施工质量,确保初期支护及时可靠,严格执行掘进爆破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的规定,使围岩与初支护及时组成一个承载体系,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

3.2 处理塌方的措施

施工中,万一发生了隧道塌方,将采取下述措施进行处理:

(1)及时撒小人员及设备,确保施工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派出现场安全监察哨。组成以项目总工为组长、以安全检察长、隧道工程师、施工队长、施工技术员为组员的抢塌方领导小组,全面分析产生塌方的原因及所影响的范围。制定处理塌方的方案,并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呈报审批。

(2)根据已制定的方案进行塌方处理,首先是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方地段的延伸。如为小量岩体沿节理面下滑形成的塌方,围岩整体较稳定,则及时清理塌方,对塌方处埋设中空预应力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进行支护;如为大塌方,已形成隧道堵塞,则应先对塌体进行注浆固结,然后用大导管或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通过时增加预应力锚杆及钢支撑、网喷混凝土,并及早进行该段的被覆,被覆时预留混凝土泵送口及注浆口。以便对塌穴用同级混凝土回填,确保丁程安全。具体步骤如下:

1)先加同坍方附近未坍塌的部分,采用喷锚支护和小管棚(小:60 nlln一80 mm的钢花管)对未坍塌的边墙及拱部进行加固,以防止坍方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2)利用坍方发生后围岩处于相对的暂稳定状态,抓紧时间沿坍塌面设外层初期支护,其支护参数:

锚杆:L=3,5m-4,5m,公=22turn。间距],omx!。om-1.5mx1.5m。

钢筋网:采用+8或中Ⅱ2的钢筋,网格间距20emx20em。

喷射混凝土:分两层,第一层5,0 em~8,0 cm,然后施作锚杆和挂网,再复喷第二层10,0 cm,15,0 em。

3)因坍腔的横断面矢跨比H/B:!,8,2,8,0,7,故不设(也难以设)内层初期支护,但在坍腔内需设置横向和竖向的支撑杆件:采用7.5#角钢横向和竖向支撑两侧及顶部的坍塌面。竖向间距8.0m-10.0m,纵向间距2.0m~2.5m。角钢的两端与锚杆头进行焊接。

4)清碴:从洞口向里逐步清碴,同时逐步进行二次衬砌。

5)待二次衬砌完成之后,设置防水层,预埋注浆孔。

6)施作1,0m厚的混凝土护拱。

7)设土石缓冲层,厚度1,2m一!,5m。

8)衬砌背后注浆(即填充注浆)。

第8篇:隧道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以高速公路施工管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具体的高速公路建设施工项目相结合,运用精细化管理原则对其进行相应管理,并对应用结果进行总结,最终提出了在高速公路项目施工过程中精细化管理在具体应用中的关键点,以此提高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

关键词: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施工水平;工程质量

0引言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各种风险。笔者常年从事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施工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1高速公路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精细化管理是指对涉及到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的所有过程进行无缝管理,并且能够形成从精细化管理到精细化施工的管理方式。在整个项目开展之中,要全面贯彻科学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工程效率和质量,通过在关键点、难点、重点等处进行管理,提高我国高速公路施工管理水平,在施工的各个环节、工艺实施环节都要做到全面精细化[1]。

2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1)建设项目的管理单位应该在项目的整个过程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要严格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施工程序、工艺制定、施工准备等进行监督管理,要做到文明、安全施工。(2)在设计阶段也要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行。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遵循动态的设计理念,确保设计结果能够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要通过多次的现场勘查,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梳理开展具体的设计工作,确保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做到没有任何遗漏和错误之处。(3)建设管理处要重视施工计划的落实,制定合理的作业指导说明书。针对全新的工艺和施工方案,对每一个具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保证由上到下能够了解到具体的施工环节和质量控制方案,保证施工工艺和工作质量的提高。(4)强化控制施工具体质量和工艺质量,在施工图纸中提前制定紧急处理预案。确保施工规范化和安全化。(5)对于现场施工的所有工序环节和具体施工步骤都要系统考虑,然后通过科学的方式编制施工计划,生产工作要均衡安排,保证各个施工环节的执行是在最佳时机[2]。

3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3.1路基及绿化工程

(1)在路桥、路隧等结合部分,工艺安排要能够合理,良好地处理好隧道、桥梁与路基之间的承接关系,通过对工序进行优化,提早进行施工准备,然后开始隧道洞口和桥台的施工工作,这样能够延长路基的沉陷时间,同时减少断点。(2)强化保护路基与优化排水系统,对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严密的监测,确保工程中核心内容的安全性,路基边坡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周围边坡环境的实际情况,打好防护基础,既要安全牢固也要兼顾美观[3]。(3)边坡施工时要按照由上到下并且挖掘之后马上防护的原则进行施工,不能够出现野蛮挖掘工作,导致大面积的边坡坍塌。路基临时排水工作也不能够松懈,要形成较为系统的排水工程,以防在雨水的冲击下出现坍塌的情况。排水过程中要注意高接远送的原则,将水流运送到桥梁坡脚或者路基边坡的范围之外。(4)实际的路基涵洞地点要能够与实际地形相结合,并且考虑汇水面积等因素。在挖方短的路基盲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盲沟方向、深度等,需保证排水顺畅。(5)对于“三背回填”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全面结合大型压路机和小型压实机,增强质控力度。(6)路基工程中,诸如路缘石、水沟盖板防护工程混凝土构件等,其标准、工艺应当统一化,生产必须工厂化,确保构件高质量。(7)绿化施工时,整个工程内的绿化种植要季节化,种植绿化期间应选择适应的绿化品种进行种植[4]。

3.2桥梁工程

(1)针对某些跨度较大且高墩的桥梁,需增强其监督力度,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施真空压浆技术,此外,也可使用超声波检测方式,对真空压浆技术实施的效果进行检查。(2)架设桥梁完成且转换体系之后,应当安排专业检测人员,对工程支座进行拍照、检测,便于排除其中不合格的支座,更换合格的支座。(3)在跨径较大且高墩的桥梁工程中,进行浇筑、梁板预制时尽量使用自动喷淋技术,对桥梁进行定量定时养生[5]。(4)顶梁预制时需遵照工程设计方案的有关要求标准,对桥面铺装层钢筋网进行预埋,固定钢筋,对桥面铺装层钢筋网保护层的厚度、标高定位进行严格控制,钢筋骨架预制加工期间,要求钢筋制作规范化、波纹管定位标准化,保证定位准确,降低失误率。(5)桥梁工程两头的排水孔需连接落水管道,汇集雨水于一处,统一排出,避免雨水冲刷桥梁锥坡。严格监督混凝土施工工艺,避免混凝土出现坍塌事故,外观上不能出现蜂窝、麻面以及水波纹等现象,要保证混凝土表明平整光滑。(6)确定桥梁施工中的混凝土防护栏标高,严格控制其线形,对桥梁、路基以及隧道的防护栏进行优化,确定其结构形式,保障连接顺畅。此外,需高度重视桥梁伸缩缝施工质量,并予以强化监控。

3.3隧道工程

(1)隧道洞口开挖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早进晚出”的准则。隧道工程在进洞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勘察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大体原则是仰坡不能开挖,而且开挖过程中植被的保护也非常重要。开始施工时,要进行地质情况的超前预报,就围岩而言,提前判断也非常重要,隧道开挖要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动态调整施工工艺。在隧道口要做好生物和工程防护工作,确保安全的同时注意美观效果。(2)隧道开挖后应该进行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保护工作,防止因为围岩形变太大而出现塌方的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优先对隧道洞门进行施工,及时处理仰坡和周边的绿化,确保在竣工时隧道洞口能够与仰坡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3)设置隧道洞门顶上的排水沟应该偏向于隐蔽性设计,要保证其美观的需要。对于隧道防水排水工程的施工也要重视,防止隧道出现渗水情况,通过打通排水的方式进行。在初期支护表面要紧密安排排水管,保证纵横交错的排水管能够得到良好连接。(4)隧道防水板工程实施之前,要严格验收隧道初期支护的厚度、空间、排水系统以及强度,确定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5)高度重视施工安全,挖掘隧道应依照围岩类别、隧道挖掘方案进行施工,并做好施工人员的逃生策略,保证安全施工。

3.4路面工程

严格控制路面原材料的质量,沥青路面上面层必须采用水洗碎石。为了防止集料中0.075mm的颗粒含量过大而影响填料的添加量,应在矿料掺配时用粉胶比进行控制,其允许偏差为±1%。路面面层施工必须防止层间污染,特别是中央分隔带、绿化、路肩等施工不得与沥青路面施工交叉作业,以保证路面的强度、整体性和均匀性,并加大质量控制和抽检力度。

3.5交通机电工程

(1)在实施交通安全设施之前,确保能够合理地安排和使用交通标志,使其具有良好的视线以及合理的距离,不能够被其他物体遮挡。(2)对于互通立交而言,应该在其内环匝道上设立限速的警示标志。较长的大下坡应该加入相关的图形提示标志,注明坡长和坡度。对于中央分隔带等特殊位置,可以设立太阳能引导标志。防眩板应当实施加密措施。将减速标识设置在大纵坡段落比较明显的地方,可以适当增加超速抓拍系统,提高安全性能,确保能够科学合理地运营。(3)提高各建设项目机电工程设计图的深度,一旦完成招标和评审工作,就不会有第二次设计的机会存在,如果机电产品没有出现兼容性问题,则不能够违背原则地去更换厂家,防止出现质量不过关的情况。

4结语

本文研究探讨了高速公路建设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以管理经验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纳入精细化管理,并针对施工期间使用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分析总结,除此之外,在高速公路建设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中,也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几点关键之处。

参考文献:

[1]文耀华.浅述高速公路企业精细化管理[J].江西煤炭科技,2010(2):133-135.

[2]王鑫.浅析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分析及其应用[J].江西建材,2013(6):256-257.

[3]赵剑.浅议公路桥梁检测技术分析与应用[J].中国水运,2013,13(6):253.

[4]高珊.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J].河北企业,2008(5):15.

第9篇:隧道安全监理细则范文

关键词:浅埋暗挖;监理;安全要点

引言

暗挖工程安全监理风险大,内容复杂,是监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监理工作的难点之一。在地下隧道施工阶段,近年来,施工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监理如何做好施工安全控制工作,是监理项目部应着重研究和重视的工作,现就某道路暗挖工程安全控制要点做一浅述。

1工程概况

某道路地下联络通道全长921.1米,位于海府路和宝华路十字路口,分为2段,长度分别为16m、12m,分布在竖井东西两侧。联络通道暗挖工程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暗挖断面埋深16m,覆土深度9.3m。本项目地质主要为海相淤积地层,隧道洞身顶部处于淤泥质土层,中部处于粉质粘土层,底部处于砂砾层,地质条件对暗挖施工影响极为不利。联络通道暗挖工程采用结构自防水和柔性防水层全包形式的防水,联络通道暗挖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采用咬合旋喷桩止水帷幕,全断面注浆进行土体加固,初期支护主要由超前大管棚、小导管、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钢架组成联合支护体系,二衬采用C40混凝土。

2监理安全控制要点

监理在开工前编制安全规划及安全监理细则。建立监理机构体系,确定监理人员职责分工,对工程进行危险源分析及制定应对措施,明确旁站部位及旁站监理的要求等具体的安全计划工作,并对现场监理员进行安全交底。

2.1事前控制

督促施工单位开展专家论证,对施工单位报监理的施工方案,监理总工程师组织监理工程师进行初审,逐条细致审查,对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或不够详尽的地方监理列出清单,请编制方修改补充完善。随后,施工方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论证,专家组出具《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表》,根据专家审查意见,施工方完善后,监理签署正式审查意见,同意按方案施工。监理审查施工方案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浅埋暗挖法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浅埋暗挖法施工方案是否符合设计、相关规范、规程的审查。一是井口周边有无防护措施,二是通风设施是否完善,有无按规定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措施;三是有无采取防坍塌与地下流水流砂措施;四是交叉作业的防护要有针对性;五是动火有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六是导洞每次开挖长度应控制在0.5m,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撑并尽快封闭;七是隧道开挖前有无完善降水及排水措施,确保隧道开挖无水作业。(2)起重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流动式起重机严格执行“作业令”制度,竖井内起重吊装区及人员行走区严格分区,确保施工安全。本工程采用起重机提、放吊斗通过竖井出土,起重机械布置在基坑支护设计允许范围内,且废弃土料不能堆放在竖井周边,要求施工单位做到平面布置合理。提、放吊斗,必须有专业司索指挥人员负责指挥,否则严禁吊装。起吊时,竖井内作业人员要躲避在竖井、隧道安全处,若吊斗上粘有泥土,需要铲除时,必须将吊斗放在地面上铲除,严禁将吊斗悬空铲泥。对所有用于提升的挂钩、挂环、钢丝绳及绳卡等进行定期检测、检查和标定。(3)临时用电施工方案的审查。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各项施工高峰期最大用电功率350Kw,工程设备用电功率大,工期紧,多专业同时施工,交叉多、施工时泥水多。通风机和空压机需保证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安全用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审查时严格按照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特别要保证一机一箱一闸。作业前全面检查开挖的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4)浅埋暗挖工程变形监测方案的审查。本工程隧道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审查监测方案是否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编制。本工程对基坑位移、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隧道拱顶沉降等监测数据进行监测,超标的如观测期间测区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建筑物沉降异常等强烈因素时,应及时进行检查、分析原因、采取处理措施。(5)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查。结合本标段特点,防范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造成较大危害。工地预备足够的防洪物资及设备。做好施工场地排水系统的方案,以保证水流畅通、不积水,并防止周邻地面水倒流进入场内。发生土体移动、地面或建筑物沉降异常,立即根据应急预案组织现场自救。根据本项目特点,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有定期演练计划,包括火灾、塌方、涌水、急救等。(6)施工方编制程序审查。一是审查编制人员是否有编制资格;二是审核审批人员是否有资格,施工总包方内部审查审批签章是否完备;三是审查各种方案中的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有规定的上岗证件;四是监理审查后签认初步审查意见,让施工方修改后,再报监理签审签署正式意见。

2.2事中控制

本工程暗挖隧道施工,共设置2个施工掌子面,分别设置于竖井东西两侧。施工开挖采用多导洞断面开挖,挖、运、喷、衬等工序采用一条龙机械化施工。按照以下施工顺序组织施工,临建施工地面预加固竖井施工隧道多导洞开挖初期支护初支背后注浆隧道防水施工二衬二衬背后注浆洞内路面及装修回填地面恢复。事中控制是各项监理方案具体落实的主要阶段,所以监理的重点是过程控制,即事中控制。基坑施工监理事中控制的重点主要如下。(1)日常巡视。监理人员每日对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通风、照明与排水、导洞开挖后的临时支护、基坑安全防护情况,针对发现的安全问题,按其严重程度及时向施工单位发出相应的监理指令,责令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每天填写安全日志,主要内容有安全检查情况(包括旁站监理情况)及处理措施。(2)安全检查。按企业“三层三级”的施工安全联检制度(即建设、监理、施工“三个层次”,以及施工企业工程安全小组日检、项目部安全周检、施工企业月检“三级”联检)执行。项目监理部组织与施工项目部的周检查活动,对模板体系、施工荷载、现场临边洞口、临电消防等安全检查。每周对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及周检工作质量进行评价;项目监理部每月组织施工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专项检查;针对各项检查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项目监理部及时发出书面监理指令。(3)旁站监理。对隧道导洞开挖、竖井出土吊运作业过程作为安全监理工作重点,采取全程旁站监理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基坑周边防护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基坑周边施工荷载是否超出规定;检查基坑工程完成后是否报验验收;工程出现险情或发生安全事故时及时下达暂停令,协助施工单位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措施。(4)监理指令。在施工安全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通过日常巡视及安全检查,发现违规施工和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立即发出监理指令。监理指令分为口头指令、工作联系单、监理通知、停工通知四种形式。在安全监理工作中,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状况,发出监理指令。(5)监理例会。在定期召开的监理例会上,分析检查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及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