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纠纷培训方案范文

医疗纠纷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医疗纠纷培训方案

第1篇:医疗纠纷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急诊护理;避免纠纷;注意事项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急诊科是医院中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且病种最多的科室,同时担任着抢救等重要任务,因此急诊科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科室[1]。本文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通过研究既往案例寻找造成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队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的概率,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例急诊护理中的护理纠纷事件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发生的,其中车祸重伤抢救无效身亡者4例,坠落伤2例,服药自杀患者1例。其中无因医疗事故造成的纠纷,多为患者家属情绪激动所致。

1.2方法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当时的记录及发生护理纠纷患者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2.1造成急诊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

1.2.1.1医患沟通不足,患者家属的医疗期望值过高,患者大多预后极差,患者家属容易产生落差感,造成护理纠纷事件的发生。

1.2.1.2护理人员规范操作意识不强,进行护理工作时不规范,操作流程记录不足,一旦出现纠纷,护理人员很难拿出有力证据来证明医疗无差错。

1.2.1.3医疗费用问题,对于许多急危重症患者,仍需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才能实施抢救过程,为了明确诊断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检查方法,这就造成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医疗费用,如果患者经抢救仍然死亡,常使患者家属感到难以接受,认为花了钱却没有抢救回来患者,造成心理落差,造成急诊护理的纠纷。

1.2.2避免护理纠纷的对策 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加急诊科医务人员数量,分担工作量,提高工作质量。

1.2.2.1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规范医疗记录。医疗记录是重要的证据,如果其过程详细合理,没有漏洞,将会极大的有利于医护人员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每一个细节,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1.2.2.2针对医患沟通方面的培训,急诊护理的纠纷都存在患者及家属过激的情况,①是因为失去亲人,或者亲人病重带来的焦虑和痛苦的影响。②就是对医护人员抢救流程的不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多安慰,同时安抚患者家属情绪,使之避免出现过激情绪。

1.2.2.3增加急诊科医护人员数量,在原来科室配备的基础上增加住院医师一名,护师两名,急诊科有人流量分时段集中的现象,增加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可有效提高工作质量。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由SSP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策实施后,统计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急诊科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的概率,仅有1起,占所有接诊患者的比例为0.19%,比之前的7例,0.57%,有显著下降,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之前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为(74.75±9.7)分,实施对策后的护理满意评分为(91.33±8.1),提高明显,结果具有可比性(P<0.05)。

3讨论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闹,伤医事件时有发生,造成这样局面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对于医护人员工作的不理解。医患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途径,护患关系和谐对防范纠纷至关重要[2]。而急诊科是护理纠纷事件的高发科室。因急诊具有突然性,患者集中性、危重性及复杂性,所以急诊科的患者或家属容易出现激动、焦虑、情绪波动大等情绪问题[3]。这时候必要充分的医患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护理纠纷一旦发生,要学会用法律知识来维持自己的行为,不触犯法律,要保证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法律依据[4]。我院通过实施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问题的强化培训,增加急诊科医护人员等对策,成功降低了急诊护理中的纠纷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磊.急诊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124-127.

[2]范巧珍.改善护理职业环境的若干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02-403.

第2篇:医疗纠纷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疗隐患;原因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105-02

医疗隐患是指因医疗和护理活动中存在的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以及医疗利益的因素,即有可能成为医疗纠纷的因素。医疗安全隐患是引发医疗差错事故的根源,医疗隐患广泛存在于医疗和护理各个环节,包括住院、用药、沟通交流、仪器使用、陪护工管理及垃圾处理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处置不当可酿成突发事件,产生后果是引发医疗纠纷,故医疗隐患的安全问题是每个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前医患关系处于微妙时期,医疗隐患的问题就像悬挂在医务人员头上的一把利器随时可能掉下,引发突发事件,患者出现身体伤害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时,往往是引起严重医疗纠纷导火线,现分述如下:

1 病案管理环节

1.1各类医疗文件如病案,是医务人员在病人住院期间对病人实施一切医疗活动的综合记录,同时又是医疗事故鉴定会裁决的重要法律依据。李超乾报道,某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的医院2006年1至9月间的76例死亡病历分类统计发现:病历书写(A类)不合格占57.89%, 存在安全隐患的病历占77.63%。病案的书写依据是卫生部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根据我国医疗卫生法规《医疗机构管理规定》,病案可作为重要的直接证据用于法律上医疗纠纷的判定。完整、详细的病案,反映病人病情的变化情况、医护工作者高度的责任心和谨慎务实的工作作风,同时分清和证明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徐林报道某医院9个病区医疗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医疗安全隐患65项,其中病案信息记录不到位;各类重要医疗文件记录不完整或签字缺失;医疗治疗、护理操作、药物仪器使用后无记录等问题较常见。近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因医护人员记录不全,无法准确举证和鉴定医疗事故的性质及责任,最后判决多由医院方承担法律责任,故各级医疗管理部门和医务人员都很重视但由于工作繁忙,还是会出现。

1.2因病案可以准确鉴定事故责任人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力度还有待于加强,要定期培训,抽检病案记录,高度重视这类医疗隐患,养成良好职业习惯,如治疗或操作后,及时完整、准确记录,不可伪造记录,做到“写我所做的,做我所写的”。培训知识要增加法律宣传教育,明确法律责任,强化医疗护理岗位职责,认识到病案记录的重要性。

2 安全用药环节

2.1药物在疾病治疗中运用广泛,安全科学的用药促使患者恢复健康。根据调查发现,基层医院用药不合理或者处方有误,在抽样处方调查中占较大比例。基层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及群众用药安全存在用药不合理、药事管理制度和管理功能缺失、药学人员缺乏、药品储存条件差、超范围使用药品等问题和隐患。医生诊疗水平有限,处方错用药物、错用剂量、发药环节失误、过期的药液未清查,与未过期混放,使用中未仔细查对有效期等等时有发生,在基层医院比上级医院多见,由此导致治疗无效、增加感染风险或造成严重医疗事故,使病人生命与健康受到伤害。王桂兰等报道某医院2568份输液记录的输液滴速与实际滴数有误差,药物输入顺序不正确,未按时巡视,记录内容有涂改、签名缺漏、签名难辨等情况。故医生下医嘱和处方时务必谨慎仔细,护士发药、用药时务必小心认真。

2.2医疗机构各级医务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培训和进修,提升专业素质,了解最新医药信息,重视安全、规范的用药。严格按照“三查八对”进行用药查对,能及时有效发现隐患,减少该环节造成的突发医疗事故。医务人员具备的医疗专业知识和药物知识对减少药物引起的医疗隐患也非常关键,培养高度责任心和风险防范警觉性至关重要。

3 治疗护理操作环节

3.1不正规的操作医疗隐患在各级医院情况不一,重灾区是基层医院,如:腹部手术前灌肠,因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不够、解释遗漏,病人未执行禁饮、禁食医嘱,造成术中呕吐、误吸,术后感染等风险机会增加;术中未按规范操作要求清点器械,出现遗漏器械、纱布等物在病人体内;未按无菌技术要求进行伤口换药和静脉输液及注射等操作,使感染发生率增加;没有注意配药禁忌和药物使用特殊要求配置药物放置过久失效和污染;配药注射器重复交替使用;各类器械消毒记录不全,浸泡器械的消毒液未及时更换或时间过期;各种穿刺包、换药包消毒登记等管理环节漏洞等等,使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对病人身体和生命造成危害,造成不良后果。这类隐患如未及时纠正处理,容易引起医疗纠纷。2000年根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部对全国326家大医院医疗纠纷调查显示:一年内有98.7%的医院发生过医疗纠纷;发生纠纷后,患者及家属到医院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者占73.5%;而诉诸法律途径解决的仅占10.8%。医疗纠纷使医护人员工作环境恶化,心理压力加大,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医疗护理工作,在社会上也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3.2医院管理层不但要设置机构专人监督,管理机构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各级责任人,安排定期和突击抽检,并把结果及时通报全院,定期举行相关的培训和考试,与职称效益挂钩,奖惩分明,使各级医护人员高度重视,才能有效地减少医院隐藏的各类医疗隐患。

4 医疗器械使用环节

4.1近年来国内各级医院热衷于进口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和大型仪器设备,部分仪器设备不是专门针对我国医院的设施配套生产的。高静等报道医院进口的一些仪器产品其说明书和包装标识上没有配中文,特别在基层医院,医务人员使用这些设备时,因为翻译理解有误,容易错误使用和操作,产地遥远,没有国内维修点,器械设备出现问题常无法及时解决,有的擅自更换问题零件,有的将外国插头换成不匹配的中国插头,造成仪器运行异常和漏电等安全事故。目前我国各级医院管理层对此安全隐患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充分。

4.2医疗管理机构和各级医院在购买进口医疗器械及设备时,应该制定严格的采购规章制度,评估购买仪器厂商的资质,重视维修、养护配套服务。设备必须具备符合我国法规规章要求的中英文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包括安装使用的规范流程、禁忌及注意事项。在使用进口设备前,应该培训医护人员规范的操作,设备安装人员应接受正规的安装和仪器维护培训,才能有效地杜绝对这类医疗隐患事故的发生。

5 陪护管理环节

5.1陪护工是医院里的一支特殊队伍,我国护理人员人力不足,陪护工在病房里承担着照顾病人日常生活的任务,危重病、老年病、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均需要陪护照顾。陪护工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医院感染防护和自我防护意识。工作中经常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体液、排泄物,容易给自身带来感染隐患,与亲朋交往时传播病原给他人或下一个病人。医院对陪护工管理不到位,会给医院带来很多医疗隐患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5.2医院必须专门设人设岗,对陪护工进行登记管理,与医院合作的陪护公司要求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集中宣教。医护人员也应该介入管理和培训工作中,如对陪护工说明病人病情、照顾工作特点及注意、禁忌事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清洁洗手、清洁消毒生活用品分类放置、病房垃圾分类和正确处置、自我保护,既照顾好病人又防止病房的交叉感染。

6 医疗垃圾处理环节

6.1垃圾应当分类放置,如混在一起,易造成疾病传播。医疗垃圾的处理严格得多,若未被消毒放入生活垃圾箱,按生活垃圾处理,将造成周边社区环境污染,对健康人群造成潜在危害,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将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如医护人员在病房操作完,将一些医疗垃圾如棉签、针帽、器械包装袋、用过的针头等放入病床前生活垃圾袋或未及时送走处理,在病房中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有的把锐器和其他医疗垃圾放在一起,处理垃圾的护士和清洁人员则容易被刺伤和导致感染,对人身安全危害较大。据报道保洁人员接受专业培训极少,多无自保意识,是医院感染隐患的高危人群。

6.2医院管理层应该高速重视,针对上述环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对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应该严格分开放置,对医疗垃圾进一步细分、妥善放置和处理,病房操作完带走所有废弃物,把锐器、输液器、药瓶和注射器筒分别放入不同的垃圾袋,处理垃圾后必须洗手才能接触其他病人和物品。病房生活垃圾袋清洁工应及时送走,保持病房环境安全,减少上述医疗隐患的发生。

除上述几类情况外,非法行医的医疗隐患和医护人员缺乏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当等也会引起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医疗纠纷发生。据调查在发生医疗差错时94.6%的患者认为医师应当坦诚告知医疗差错,说明患者对发生的影响其自身健康的医疗差错有着强烈的被告知的要求。

医护人员应有正确的认识,要仔细认真地对待病人,关注细节,潜在的医疗隐患往往存在于细微之处,善于总结经验、自我反省,不能存有丝毫侥幸,按照医疗规则和制度标准做事,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对医疗隐患造成不良后果不要一味地遮掩、推卸责任,坦诚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尽快平息突发事件和避免事态扩大。政府执法部门也已关注并重视这一问题,正着手制定相应法规,应对恶意扰乱医疗秩序和社会治安的问题,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必须强化执业技能以外的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心理学、社会伦理学、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人文素养,寻找医疗服务的创新点,更好地与病人沟通,为病人服务,减低医疗隐患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超乾.某医院76例急诊死亡门诊病历医疗安全隐患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三届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2006,10.

[2]宋秀华.完善病案信息,减少医疗隐患[J].中国病案,2010,02.

[3]徐林.临床工作中常见医疗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初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5.

[4]骆寒松.基层医院医疗纠纷中护理工作存在的隐患问题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08,15.

[5]姜援朝,王佐德.基层医疗机构用药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建议[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19.

[6]王桂兰,王秀兰.输液卡临床应用存在的医疗纠纷隐患及对策[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03.

[7]谈在祥,韩晓平.医患纠纷成因及司法解决机制探析[J].南方医学教育.2011,3.

[8]高静,赵卫新.警惕进口医疗器械带来隐患首都医药[J].2011,18:9.

[9]欧彩华.加强陪护工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老年慢性病区医院感染.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95-296.

[10]张琳.加强保洁员培训与监督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J].西南军医,2012,14(1):191-192.

[11]杨阳,杜治政,赵明杰,等.患者视角:医生应该告知医疗差错吗?[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

[12]狄杰斌.医疗纠纷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泰山卫生,2005,29(5):9-10.

第3篇:医疗纠纷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疗安全;医疗缺陷;合法权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维权意识提高,医疗纠纷事件不断增多,而原本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也不断增加,有效的处理医疗纠纷有助于医院按照正常秩序进行,减少医院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1 医疗纠纷的概念、发生原因及特点、处理方法

医疗纠纷是患者和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基础上,双方对医疗行为的需要、采取的手段及期望的结果产生分歧,并以损害赔偿为主要请求的行为。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很多,首先有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和服务观念不到位,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出现了态度蛮横粗鲁等现象;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造成误解;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对医护知识缺乏,不知道疾病的危重程度,一味把治疗效果不佳归罪于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缺乏相应的医疗知识,对医护人员及院方作出的解释不能够理解;故意通过造成医疗纠纷形式,目的是减免医疗费用。上述原因可能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医疗纠纷产生后,患者或家属可能通过此形式来获得医疗赔偿或者减免医疗费用;或者采用人多要挟形式强迫院方满足提出的要求;采取殴打辱骂等形式,殴打或辱骂医护人员、堵塞医院大门等,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目的是让院方满足其提出的要求;或者患者通过专职医闹机构、等。

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途径主要是调解、医疗事故鉴定和民事诉讼。调解是在卫生行政机关、第三方法人或者自然人,或者在法院的主持下,当事人之间针对医疗纠纷进行的裁决行为。医疗事故鉴定是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鉴定。民事诉讼是案件当时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通过人民法院的开庭审理,在查明事实及适用法律情况下,对医疗纠纷进行裁决[1]。

2 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

医疗纠纷的妥当处置不但有效的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同时也能更好的维护医护人员合法权益。

2.1 成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组织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有利于提高各级领导对医疗安全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在医院内可成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组织,以业务院长为组织的主要领导,医务处、门诊部、护理部、学科带头人等为成员,在各个科室设立医疗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此组织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实施医疗安全教育,组织医疗安全查房,定期通报医疗安全情况,处理医疗隐患,作出防范,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强化医疗安全意识,并对无差错或差错少、无事故或者事故少的科室或者个人给予奖励。

2.2 完善医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医疗安全管理实施制度化、标准化,目的是为了有效的防范医疗缺陷。可根据医院情况制定医院安全管理规定,制定对危急重症、疑难病例、手术患者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制定输血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等,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充分结合科室收治患者特点,目的是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对医疗安全的重视以及执行的标准化,避免无制度可依等杂乱管理。

2.3 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是有效的方法医疗缺陷产生的医疗纠纷。首先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执行医疗行为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查对制度,这样可有效的避免医疗缺陷发生。再者,加强病案管理也是减少医疗缺陷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医护人员做好对病情分析,做好记录,为医疗鉴定时提供准确完整的病案资料,这样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和有助于处理医疗纠纷[2,3]。

2.4 加强医疗安全关键环节管理

针对医疗行为中的医疗缺陷相关多发及好发因素,对医疗安全的关键环节进行有序有效管理。在对关键环节管理过程中,严格加强三级查房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要从医院管理部门到具体临床科室部门,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制度严格实施,确保岗位责任制实施。加强医疗安全关键环节的所涉及人员管理和培训,提高上述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加强此类人员的技术培训,对于责任心缺乏、技术水平差等人员要调离此岗位。对于医院捏的手术操作、输血、护理、院内感染等关键环节加强管理,落实到人。

2.5依据法律规定保障医院正常工作秩序

为了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除了有效合理进行医患沟通外,同时要根据法律规定做好医疗纠纷处理,医院建立健全医疗纠纷接访程序和制度,成立医院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办公室成员要掌握医疗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相关法律知识培训等形式提高办公室成员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做好医疗纠纷调解。

总之,医疗纠纷的产生因素和特点较多,不能一一罗列,但是做好医疗安全管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方法,及时发现医疗缺陷,有利于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有利于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持医院正常工作秩序,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建波.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兼谈正确处理司法鉴定与医疗事故鉴定的关系[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 (03):46-48.

第4篇:医疗纠纷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急诊;医疗纠纷;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47-01

急诊科是说明医院综合水平的标准和抢救场所,由于情况紧急,症状严重,病种多样,情况多样,意外多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急诊科向来是大型综合性医院风险较高的科室。根据统计,综合性医院发生在急诊科的医疗纠纷比例高达整体10%~30%。所谓医疗纠纷,指的是医患双方对诊断治疗、护理情况等不能达成一致,以至向医院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提讼的医疗方面的争议事件[1]。病人多、环境噪杂,病情紧急、病种复杂,陪同人员及患者情绪焦躁,心情沉重,对各种意外都极其敏感,这些原因极易导致医疗纠纷和投诉。因此,认真分析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及讨论有效的对策,对医院建设和完善医疗服务和提高护理质量都是非常有益的。本文对某医院急诊科30例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防范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30例医疗纠纷中,涉及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60.7±10.4)岁;疾病类别:心血管系统疾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内分泌代谢疾病3例,神经系统疾病2例,创伤2例,泌尿系统疾病4例,病因不明或其他3例;涉及纠纷的医生,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5.4岁。

1.2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医疗纠纷患者资料、调查患方对医疗过程中的不满、医方的意见,分析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

2 结果

3 0例医疗纠纷中主要原因中前5位分别是急诊科医生急救技术不熟练或因知识不足造成漏诊、误诊;医务人员医生有章不循;患方医疗知识欠缺或病情特殊等患方原因;沟通不充分;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这五种原因所占比例高达94.4%

表1 30例医疗纠纷原因构成

3 讨论

3.1 发生急诊科医疗纠纷主要原因

3.1.1 生急救技术不熟练或因知识不足造成漏诊、误诊

急诊科患者常因紧急状况来就诊,具有病情多危急、且预见性低、病种广泛、情况复杂等特点。而急诊科的医师绝大多数不能固定,多是由其他各临床科室抽调而来,且存在一定数量的医师没有经过急诊专科培训,综合医学知识不足,抢救技能不够扎实,,基本操作不合格,导致发生误诊、漏诊现象。这是引起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中有10例医患纠纷是由于此原因造成,所占比例高达33.3%。

3.1.2 医务人员医生有章不循

急诊患者的救治关键在于 “快”,有时不可以按照常规门诊的处理方式来处理急诊患者。但在急诊救治的整个过程中还是应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常见的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包括病历记录不全面,病例修改,未严格落实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等等。本组有6例患者由于对医生违反规章制度不满造成医疗纠纷,占总数的20%。

3.1.3 患方医疗知识欠缺或病情特殊等患方原因

有些医疗纠纷错处在于患者或患者家属。患方往往对救治期望过高,且因其医学知识严重缺乏,通常指用自己的常识判断,常具有片面性,局限性。对于突发的危急情况认识不够,预见性差,接受度低,在这种情况下,若医生在达不到患方的要求时,患方常常情绪激动,这极易引起医疗纠纷。还有些个例,家属拒绝尸体解剖,造成无法明确死亡原因,家属因此对医生不满,引起纠纷。还有的患者认知有误,认为医生就是要收红包才会认真看病,抱着这种对医生厌恶的负面情绪前来就诊,给医生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和精神压力,导致医生不能正常诊断和医治。本组有5例患者由于患方原因造成医疗纠纷,占总数的16.7%。本组有4例患者由于沟通不充分造成医疗纠纷,占总数的13.3%。

3.1.4 沟通不充分

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医生与护士有效沟通不足。护士在对患者病情并未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随意与患者谈论病情,病情出现变化而未及时与医生沟通,且无法预见与患者发生纠纷的可能。另外,有些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因责任心不强而导致护理记录与病情发展不一致,出现纠纷后医护的说法不一致等等都会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第二,医生对患者及患者及患者家属解释不够耐心,不详尽,过度使用专业术语,使患方不能充分了解病情,又时也会忽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情感,没有及时告知患者检查、治疗方案存在的医疗风险。有些医生甚至对患方报喜不报忧,这及易导致在患者病情恶化时,家属难以接受。美国的相关研究表明,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医生并非引起医疗技术最差而是由于其沟通技巧最差[2]。

3.1.5 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

医务人员常因责任感不强,工作不认真,不细致,导致观察病情不详细,或由于一时疏忽导致某种药物或仪器准备不足,影响抢救,导致患方不满。有些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佳,态度生硬;对患者的咨询,不能做到耐心解释,甚至以对方不懂医疗知识为由训斥患方,引起纠纷。

3.2 防范对策

3.2.1 强化急诊的岗前培训以及普及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急诊医生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应对急诊人员统一培训。除了强化急诊科医生岗前培训外,还应抽调各科医生组成固定的急诊科医生,这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专业水平整体提高才可减少因知识不足造成漏诊、误诊,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其次,要经常性的学习急诊规章制度、并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与病人沟通。

3.2.2 落实各项医疗制度

急诊科因患者常常病情紧急,往往有医生不大重视病情记录,致使自己确实采取过的救治行为因没有文字凭证而导致医疗纠纷后败诉。此外,处方,化验单等单据的书写应详尽准确,采取多人核对的方式减少错误率,减少因此类错误引起的医疗纠纷。要将医疗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

3.2.3 制定应对医疗纠纷的预案

医院应配以专人解决医疗纠纷问题及防范措施的落实。应深挖可能存在的隐患,防患于未然。当出现纠纷时,应首先与患者做好充分沟通,达成谅解,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不能化解,则要彻底调查产生纠纷原因并提出处理方案。要以法律和事实为基础,维护患者,同时也要维护急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3.2.4 重视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

这不仅仅要求医务人员及时详尽的将病人病情解释给患方,同时要考虑到患方的地域差异,文化水平,以求得到患者及家属最大程度的理解。其次要学会应对各种不同的病人,始终保持冷静,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平和的口吻接待每一位病人。

总之,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是所有医院面对的挑战。从30例医疗纠纷发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急诊科应从强化急诊科的岗前培训以及普及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各项医疗制度以及制定应对医疗纠纷的预案等方面做好防范医疗纠纷的工作。维护患者合法权益,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应从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开始。

参考文献

第5篇:医疗纠纷培训方案范文

1.1对象

2010年2月—2011年12月对31名手术室在职护士进行案例分析法安全教育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年龄:24~41岁,平均29.3岁;工龄1年内新护士5名,1~5年9名,6年及以上17名;学历:中专3名,大专24名,本科4名;职称:护士14名,护师13名,主管护师4名。

1.2方法

1.2.1收集案例

由护士长组织全科人员参与收集自2008年以来发生在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和差错事故,案例可以来自网络、报刊、兄弟医院或科内等。

1.2.2分类整理

由护士长和安全质控组组长对收集到的25个案例进行分类、整理,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20个,涉及用药、物品清点、医院感染、标本管理、精密器械仪器管理、收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制作成PPT形式,配以图片,命名为《手术室护理案例汇编》,并不断更新。

1.2.3培训

将《手术室护理案例汇编》作为每年科内护士培训的内部资料和安全教育的内容之一。具体培训:由护士长和安全质控组组长负责,组织所有护士一起讨论总结。通过对案例的剖析,讨论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及防范措施,使大家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差错事故再次发生。采取定时培训和随时培训相结合:所谓定时,就是科内每月组织1次全科人员参加的护理安全会议,会议除总结分析当月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生的不良事件外,选择1~2个与当月发生的不良事件相关的案例进行培训和学习,学习后再进行讨论;随时培训则是在工作中碰到的与之有关的隐患进行现时说法。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将案例与科内制度、工作实际相结合,如:在培训“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和流程”时,穿插与标本管理有关的案例来举例说明,即医院和科室为什么规定这么做,不这么做就会发生类似于某案例中的安全问题等,以更好地帮助科内护士特别是新护士理解一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3评价指标

(1)护士考核情况。考核分为2方面,一是安全知识考核,二是案例分析能力考核,均采用百分制进行计分,各占50%,最终成绩为两者之和。考核时间为培训前(2010年1月)及培训后(2012年1月),无法参加科室统一考核的病产假护士,在其上班后单独组织考核,成绩计入科室平均分。(1)安全知识考核:护士长对有关安全知识和制度流程进行命题,组织统一时间进行闭卷考试。(2)案例分析能力考核:护士长选出一些典型案例编号装入密封袋内,每名护士随机抽取1个案例,写出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列出改进措施,由护士长对上述指标进行评分。(2)科内差错事故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士的安全知识及案例分析能力考核情况比较

培训前、后护士参加考核人数均为31名,培训前成绩为(78.66±7.66)分,培训后成绩为(92.05±4.43)分,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76,P<0.01)。

2.2手术室护士接受案例分析培训前后2年护理差错比较

我科2008—2009年共有护士29名,其中新护士4名,2年的手术总量14831例次,较前2年增长15.039%,2年中发生护理差错和纠纷5起,其中与新护士有关的4起;2010—2011年共有护士31名,其中新护士5名,2年的手术总量为18138例次,较前2年增长22.298%,2年中发生护理差错和纠纷3起,其中与新护士有关的1起,护理差错和纠纷发生情况较2008—2009年虽无明显减少(P>0.05),但在工作量增幅较大的情况下,其发生率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

3讨论

3.1在手术室护士安全教育中应用

案例分析法加强了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巩固了护士的安全理论知识手术室涉及专科多,工作节奏快,同时患者病情复杂、意外情况多,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出现医疗事故的可能性较大[3]。培训仅仅以授课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手术室护士安全教育的需求,也无法充分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发生在身边的案例再现教育,给护士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料和安全课堂,营造了安全护理文化,引导大家将“安全第一”作为护理工作的首要价值取向,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识,全科护士的安全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培训后安全知识考核成绩较前显著提高。

3.2在手术室护士安全教育中应用案例分析法提高了护士识别风险的能力

讨论分析的过程,可以让护士刻骨铭心地记住一些深刻的教训,少走许多弯路,如同给护士建立了一道安全屏障。另一方面,案例分析更加形象地帮助护士找到可能影响到患者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护士辨别、规避风险的能力。如:一名护士在讨论时说,每次洗手清点物品时就会想到发生在某院的物品遗留引起的医疗事故,所以会特别仔细认真,可见案例再现教育对护士起到了很好的安全警示作用。

3.3在手术室护士安全教育中应用案例分析法降低了护理差错、纠纷发生率

护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重复性,在反复单一的重复劳动中容易麻痹大意,并且护士本身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存在的风险缺乏评估和预见能力,如何让护士“不要在同一个地方摔倒2次”,“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错误有时是最宝贵的财富,通过案例再现教育,用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教训来敲响自己的警钟,让其主动参与,在互动中掌握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形式的安全教育,使大家明白互助协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增强了科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了安全第一的理念,保障了护理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科内自进行案例分析培训后,虽然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比较无差异,但在工作量增长的情况下,差错和纠纷发生率未上升反而降低了。由于新护士对工作环境、业务不熟悉,理论结合实际的工作能力差[4],故发生差错的概率相对较高。另一方面,新护士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在工作中反倒比老护士胆子大,易莽撞[5]。我科2008—2009年发生的差错纠纷大多与新护士有关;2010—2011年发生的与新护士有关的差错纠纷明显减少。

4小结

第6篇:医疗纠纷培训方案范文

1.1评价指标教学结束后(2013年6月)对学生进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操作考核量表采用我院临床技能教学小组制定的临床技能操作评价量表比较两组学生技能操作掌握情况的差异。临床能力主要包括临床处置能力(查对制度、洗手原则、操作用物收拾整理)、沟通交流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态度、交流技巧、获取患者及家属支持能力)、操作技巧、人文知识、法律知识5个维度,共18个条目。由1名固定的授课教师对学生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在学生操作正确的条目后打钩。

1.2统计学方法问卷采用Excel录入数据,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比较两组学生操作能力情况(以胃肠减压为例)。运用情景模拟医疗纠纷组学生的临床处置能力、操作技巧、沟通交流能力、人文知识、法律知识等各维度相关知识点的操作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技能学是一门新兴临床基础学科,是知识转化技能的钥匙,也是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交流技能、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为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模式的融入是临床技能课程的优先选择。情景模拟医疗纠纷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体现了整合知识点、注重技能训练的理念,教学目标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独立思考、解决及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灌注多启发少、学生学习主动性发挥不足等弊端。而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模式,在问题解决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巧妙地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调动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海量信息进行甄别和吸纳,灵活整合各种资源、多方途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拓展思路,唤起求知欲,激发独立思考和分析决策能力,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模式,契合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核心能力要求。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临床技能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模拟医疗纠纷组的学生临床处置能力、操作技巧、沟通技能、人文知识、法律技能等各临床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说明通过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为学生创设情景和角色演练能让学生真正了解临床医疗环境和氛围是十分复杂和多变的,能在高压力工作环境中提高临床处置能力、操作技巧及沟通交流能力、自我保护意识及医疗纠纷防范意识,达到技能培训的真正目的,增强学生的角色适应能力。在临床技能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从学生转变为医师的临床氛围,使其尽快熟悉“真实”医疗环境,有利于提高其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和医患沟通技能,且培养了其对临床技能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情景模拟医疗纠纷教学需要所有学生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去收集资料、查阅文献、分析案例、参与讨论、归纳总结,并根据医疗纠纷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把学生置于临床实际具体工作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相互配合、积累经验。这使学生对技能方面的理论知识也有一个重新认识,通过学习-思考-操作-再学习-再验证-再反思等系列学习实践模式,真正体会了不同角色在临床技能实践中的作用,体会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意义。

第7篇:医疗纠纷培训方案范文

1医疗纠纷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现状

1.1医疗纠纷自力救济缺陷自力救济是指权利人的权利遭受侵害在国家机关未能提供及时保护的情况下以个人的力量进行保全性自救的行为[4],是在法律不禁止情况下的救济。虽然纠纷双方对自力救济高效、快捷的和解效率给以认可,成为了主流,但是纠纷民事主体是由复杂的个体组成,每个纠纷案例又具有很大的差异,使纠纷的解决具有很强的严肃性、复杂性、差异性。纠纷自力救济存在严重利益冲突,具体表现在医患双方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公平合理性保障方面、医方所遭受的非理性伤害、纠纷双方心理层面打击、国有资产可能面临流失现象[5]。

1.2医疗纠纷公力救济缺陷在医疗纠纷化解中,国家推崇司法途径解决。据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过去两年医疗纠纷司法审理数据统计显示:医疗纠纷案件初级审理至判决书执行周期平均为十四个月。现阶段医疗纠纷民事诉讼标的偏高,法律费用也有所递增,诉讼审判程序中每年赔偿金额也逐年递增,导致司法维权经济和时间成本加大。如果遇到案件审理时限过长,医疗责任参保保险公司又发生更迭,非保险期限内理赔款项将拒付,则会加重了院方经济负担。其次我国医疗损害鉴定体制存在制[6],一方面是医疗损害责任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另一方面是司法鉴定。二者在鉴定机构成立依据、内容、程序、结论各不相同、各有优缺点。医疗损害责任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临床医学行为的鉴定,鉴定人员有稳定的专家库遴选机制,活动即科学又专业,属于一级学科(含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对医疗鉴定具有高度专业性。其鉴定内容符合《侵权法》规定的医疗损害责任认定的内容,但是鉴定结论没有使用法言法语详细分析医院过错和明确的责任比例、参考度等。法院法官以医学会鉴定人不在鉴定结论上签字和不出庭质证为由不予采信,故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效力逐渐淡出,尤其在北京等地区更加突出。司法鉴定为法医学类的鉴定,属于基础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鉴定人员是由法医、法官、律师等其他人员组成,临床医学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人员构成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且很不稳定,司法鉴定结论也没有严谨的三级负责制。又因属于营利性组织,企业为了生存往往以患者为弱势人群和医师告知不足为代价,鉴定费用、鉴定责任比例、参考度远高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费用。法官又无法判断专业性很强的医疗纠纷事由,完全依赖司法鉴定,审理中法官采信了司法鉴定责任度上限裁定纠纷,医方实际承担了较高的鉴定责任,严重影响了人民法院纠纷判决中法官的裁量权。纠纷双方的大部分医疗纠纷在综合考量后多采用自力救济解决纠纷。

2完善医疗纠纷自力救济质量控制

2.1畅通医疗投诉渠道以医疗纠纷自力救济“人本医疗”理念为指导,重视患者合理需求。全市试点在2013年8月设立“住院服务中心”集中管理全院各科住院床位,减少了患者住院难引发的各种医疗投诉即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在2014年5月全市试点启动医疗投诉直通车,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形成了开放统一医疗投诉接待窗口,由门诊办公室负责,门办、社工办、医保办、咨询各自抽调专业熟练懂政策、懂管理人员接待患者,将医疗投诉接待关口前移,综合办理医疗投诉事宜,对医疗纠纷进行早期防范。

2.2医政管理隐患排查在重大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作者认为医疗技术是影响医患关系的核心问题[7]。2013年我院首先建立了医疗主管院长负责的行政管理查房制度,由医务部牵头,医务处、社工办、门诊部、护理部、临床科室等部门中层管理者组成,查房主要内容是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干部深入临床科室现场办公,针对医疗管理不到位科室进行医政管理综合会诊,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与预警,特别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方案予以专业质量管理指导;同时每季度对全院各科进行医疗纠纷隐患排查,例如:科室自查与长期滞留患者监控、征询相结合,分析原因进行早期有效干预,事后对整改干预手段、措施、结果进行效果评价。大力发挥医政综合管理优势,提高全院各科管理层防范与处置医疗纠纷能力,将早期预警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2.3医疗纠纷节点纠错在医疗纠错管理中要求各科主任从源头上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分别把守医疗纠纷处置中涉及医疗专业关口问题的解释权,建立科主任直接领导下的医疗纠纷负责人制度,使医疗纠纷处置中医疗专业问题解释与答复更加精准到位;加强全员医务人员定期法律法规教育、培训、考核力度,例如:每年定期聘请资深律师、法官、卫生法学专家进行典型案例解析与相关知识培训,打造医务人员成为具备业务精湛、服务到位专家,并且能够正确认识与识别医疗执业中法律底线,成为法律底线的守门人;我院还定期修订医院医疗纠纷处罚管理规定,制定了详实医疗纠纷处罚条款,对不称职员工进行训诫和严厉处罚,增加了重大医疗纠纷案件涉及管理者和个人的纠错成本,警示提升全员风险意识。

3医疗纠纷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关联要点

3.1医疗纠纷自力救济有效沟通民事纠纷双方权利维护与权力正确应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纠纷双方权利和权力正确识别是纠纷化解的前提,也是维护了纠纷双方对依法所享有民事权利中处分权。例如:在重大突发患者意外死亡家属接待中,负性心理使患方家属产生非理性的判断,加之各种主客观原因易引发过激行为,导致医疗纠纷危机状况出现[8]。在医疗纠纷协商前:要掌握医疗纠纷的全部病案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认真阅读病案中有质疑点的诊疗记录,同时熟知与死亡患者有直系法律亲属关系和赡养关系人信息,熟知民事人身医疗损害案件中赔偿标准。医疗纠纷协商中:首先在家属集体约谈中做到耐心倾听、态度诚恳、措辞谨慎;其次仔细观察家属负面情绪由来,要做到始终把控维稳协商氛围;其三要认真听取患方核心话语权人所表述主要诉求,对具体赔偿款上下限和协商难度进行评估(即纠纷双方权利和权力);其四为协商中要循序渐进有理、有力、有据,对医疗纠纷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权限和利弊正确表述,告知患方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引导家属选择对纠纷双方有利的救济方式。特别要注意,在呈递医调委医疗纠纷质证陈诉材料时,要充分认识到质证材料严谨完整的重要性,还要积极配合、认真准备、与协调员充分沟通。

3.2医疗纠纷自力救济与公力救济对接契合当代医学科学突飞猛进新技术广泛应用,法律法规条款必然存在严重滞后性、局限性。医疗纠纷双方当事人具有完整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纠纷处理的复杂性、差异性,使重大医疗纠纷处置难度加大。例如:医赖行为是以医疗纠纷为由,长期霸占病床等医疗资源,拒绝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民事诉讼等法定争议解决途径,并要求高额补偿的非暴力手段寻求的救济和义务规避[9]。患者医赖行为侵占了医疗优质公共资源即其他患者的使用权,同时也损害了医院正当权利。为妥善解决此类纠纷首先将组织召开院内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科室主任、医疗专家联合讨论,多方听取专家对诊疗过程分析见解,逐层剥茧找出用原词医疗纠纷解决的突破口,确定诊疗过程医疗行为有无过错,过错与患者人身与财产损害后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以及过失大概责任度三要件,以民事诉讼法中现行公力救济中医疗损害人身赔偿标准为准绳,发挥自力救济沟通协商技巧主动进行纠纷谈判;其二引导患方在医调委进行纠纷裁定,将纠纷调解结果进行三方确认签署调解协议;其三医调委因该机构属性决定了协议只具有合同确定力、无强制力;应将该调解协议与公力救济对接契合一次性解决纠纷(基层法院:绿色通道进行司法裁定、司法调解的确认),避免医疗纠纷后续遗留问题司法审理一事再理发生。典型案例一:产科某患者女性32岁高龄高危妊娠分娩时发生新生儿重症窒息后夭折,患者已高龄对能否再次受孕表示怀疑,在出院检查中未确认一定有这种可能,但患者仍要求高额赔偿,拒绝司法鉴定、拒绝结账不出院;典型案例二:某患者男性56岁高空坠落致粉碎性腰椎骨折,择期行腰椎骨折锥体复位弓根内固定术,手术非常成功。由于患者是高能量性损伤,且对治疗方法均无良性反应,导致术后患者出现伤口感染再次清创,经治疗后下肢功能恢复近80%,家属认为与期望结果相差甚远,故长期占据医院床位2年之久。我们大胆尝试了上述措施,有的放矢,在不违反强行法条规定下最大程度优化当事人有效合法权力和权利,成功地化解了类似医疗纠纷案例。降低了纠纷双方时间、经济成本,提升了公立医院优质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和效用。

4结论

第8篇:医疗纠纷培训方案范文

一、医政医管工作

(一)医师资格考试、医师执业注册和医师定期考核

1、做好医师资格考试和医师注册工作。对全县个人申报材料进行严格认真审核,提高材料送审符合率,提高工作效率,并按市考试中心要求于4月23日对我县174份审核材料按时送审。认真把好医师执业注册关,对不符合要求的或材料不齐全的不予以注册。

2、医师定期考核。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按照全国统一时间,组织实施2019年度的我县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制定考核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从6月初开始,年度需考核人员44人,其中经过简易程序10人,一般程序34人。一般程序要经过业务水平测试(考试),考试将于6月22日按国家规定时间集中人民医院采取网络APP系统进行。

(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行动计划督导工作

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反映比较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大力推进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和质量,通过三年时间左右的时间,不断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等措施,实现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各医疗机构工作开展进度如何,将组织对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

(三)疫情防控医院感染督导工作

为加强和规范我县基层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进一步优化就医环境,保障群众安全就医,根据市卫计委工作要求,组织感控专家组成检查组,开展全县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专项督查,检查从组织管理、基础措施、重点部门等内容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存不少问题,检查中发现存在问题当场指出,及时予以纠正,需一定时间整改的限期整改,促进就医安全。

(四)创建平安医院和医患纠纷处理工作

结合改进医疗服务工作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创建 “平安医院”建设,强化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完善防范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坚决制止吃回扣、收红包等行为,住院病人均签订拒收红包协议,深入推进医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维护患者利益,

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强化安全生产及防火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隐患,年度未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及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处理医患纠纷,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患纠纷原因复杂,处理起来棘手,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参与医患纠纷行政调解工作,在医患双方见证下对医疗机构病历资料进行封存,对医疗机构有无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为了更好的化解医疗纠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积极配合县司法部门,调解中积极引导医患双方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上半年共参与调解医疗纠纷案件4起,得到妥善处理,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

(六)疾病应急救治

协调各医疗机构,加强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增强应急救治能力,集中力量,加强手足口病救治工作。

二、医改工作

2019年,全县派出28名医务人员下沉到被托管11家乡镇卫生院进行支医帮扶工作。诊疗患者1665人次,指导手术85例,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97次,教学查房144人次,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84余场次,11家受援乡镇卫生院临床业务、收入等均有不同程度增长,门诊量和住院病人数平均同比分别增长1.8%和0.9%,同时接收乡镇卫生院进修人员53余人,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卫生院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基层卫生工作

为了解我县政府举办村卫生室运行情况,充分发挥村卫生室作用,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服务,满足基层群众一般医疗健康保健服务需求,与卫生监督到各乡镇进行督导检查,于2019年6月20日-21日召开村医培训会议,强化工作责任,促进村医从业规范化管理。

四、基本药物和药政工作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利于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减轻群众负担,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为了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贯彻好,切实维护当地群众健康公平可及。按要求派员参加市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含视频培训),对各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药品采购情况督导检查,制定检查工作方案,组织人员督导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杜绝药品采购商业贿赂,保证满足医院药品供应及时到位,同时,对广西药械集中采购网进行监控,对各医疗机构上报短缺药品提出处理意见。

五、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

指导基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马山县中医医院承担全县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做好全县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开展以中医为主的医疗、护理、医学教学与研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保健与健康教育等医疗卫生服务。2019年派出的中医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民族医药适宜技术培训4次,采取到乡镇点集中培训的形式进行。授课及实地培训内容为中医药民族医药适宜技术中的针灸、艾灸、穴位贴敷、中药烫疗、刮痧及拔罐等七大常用技术及临床常用中成药的应用。

活动结果:共培训医护人员265名,参加培训医护人员熟悉常用适宜技术的操作,同时分发试卷考核,考核全部合格;

六、开展卫计系统无偿献血活动

根据广西首府南宁献血委员会《关于开展2019年驻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献血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我县2019年“医务人员献血月”无偿献血活动,制定本县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无偿献血及宣传活动,截止2019年6月21日,全县卫计系统参加献血活动人员320人员,最终献血人数,217人,献血量72300ml,充分体现卫计人员大爱无疆、纯洁高尚、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卫计人员新风貌。

七、医政其他工作及上级安排其他工作

1、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工作。

2、各种报表工作。医改月报、季报表,各类医疗质量相关报表、平安医院数据上报、医疗卫生信用信息收集上报等。

3、行政审批工作。

4、上级下拨各项相关资金的分配划拨申请工作。

5、局办和上级领导交办其他工作: 配合相关部门市场整治。

八、存在困难和问题

1、人员严重不足,有的新业务工作刚展开,尚在探索中,耗力耗时。

2、除医政医管工作外,还分管其他工作,由于很多业务没有很好归口,一些业务也放到医政股,工作量大,有顾此失彼现象。

九、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医疗质量管理,继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活动计划督导工作。

2、创建平安医院、抗菌药物等专项督导工作。

3、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依法依规执业。

4、继续抓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中医名医名家走基层行动计划。

5、加强医患沟通,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配合与县医调委,加强医调委的人民调解作用。

6、参加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单采血浆站监督检查。

7、做好年度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第9篇:医疗纠纷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病案质量;质量管理;重心前移

病案质量是指病案书写质量,其重点是内涵质量,即突出病案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及时性〔2〕。病历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病历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多年来我们一直探索和实践病案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经验和体会简单介绍,以供参考:

1强化法律意识,注重案例分析

保证病案质量是依法解决医疗纠纷的基础和关键。病案质量管理本身就是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3〕。病案作为合法的法律文件,其书写质量关系到患者和医生双方利益,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4〕。因此从法律高度规范病案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是医疗安全的基本保障。我院不定期的邀请知名法律专家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和宣传,对身边或院外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警示分析,宣传病案质量的法律举证地位,定期开展“精析病例”、“精湛医术谈”等系列精品报告会,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自我维权意识和证据意识。

2健全质控体系,规范病案管理

为规范病案管理,我院建立了多层次、多角度、互动式的四级病案质量控制体系。一级体系为院级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由业务院长及医教部主任牵头组成,其任务是确定病案质量管理发展方向,对重大问题提出决策意见。医教部质量管理科作为二级管控体系,负责执行病案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制定病案管理的具体计划与执行各项管理措施,负责病案形成过程的全面、全程质量监控。三级管控体系是院病案质量督查专家库,主要对病案内涵质量进行评审和把关。四级管控体系为科室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科室质控组长、科室质控医师构成,负责病历归档前质控。三年来我院甲级病案率一直保持良好势态(>95%),未按时限要求完成病历书写现象、病历缺陷问题、终末病案乙级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杜绝丙级病历。

3重视环节质量,质控重心前移

3.1强化科室质控小组职能随着收容量的逐年增加,单靠质控医师的大范围全面监控已不现实。遂将质控重心前移,使原先以质量管理科为重心的质控模式,优化为以科室质控小组为主的质控模式。科主任是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对提高病历质量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每月仔细评审出院病历不小于5份。科室质控组长主要负责该病区的所有出院病历质控,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予以修正完善。死亡病历、疑难危重病历、重大手术病历、纠纷倾向病历科室内必须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进行重点质控,每月形成《科室病历质量控制月报表》,上交医疗质量管理科。

3.2加强运行病历质控力度我院实施电子病历系统以来:可以随时监控所有在院病人的医疗记录,从而使质量控制的重点从终末前移到具体的诊疗环节中, 特别是医疗文件的及时性、书写内容的准确性及书写的规范性。还可以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 充分发挥事前提醒预防、事中跟踪监督控制,及时发现缺陷、及时解决问题,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

3.3改变终末病历质控模式

3.3.1按照国家军队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终末病案质量的控制我们做了大胆探索和改进,取消既往为片面追求甲级病案率而进行返修现象,杜绝了临床医师对终末病历返修的依赖性,促进病案质控重心前移到各科室。

3.3.2院病案质量督查专家库由18位本院四级以上知名专家组成。对死亡、疑难危重、非计划二次手术、纠纷等重点病案进行例例质控,逐项把关,查找内涵质量缺陷,形成病案质量评价报告,全院通报。

4加强医师培训,规范病案书写

医教部质量管理科每月举办一批“住院医师病案书写及质量控制培训班”,由具有丰富临床管理经验的高年资医师和专家进行病案质量的专题讲座,解析病案缺陷的原因,阐述减少缺陷,防范纠纷的有效对策。严抓岗前培训制度,对进修医师、研究生、新招聘住院医师实施上岗准入制度,病历书写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临床工作。

总之,病案管理应当遵循客观真实、准确规范、注重质量、依法管理的原则〔5〕。良好的病案质量不仅反映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且也体现医院诊疗和管理水准。所以,提升病案质量,是提高医院整体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施婉玲,病历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J].中国病案,2007.8(7):16-17.

[2]赵阳,加强病案管理,提高病案质量[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21(5):280-281.

[3]朱娅娅,金丽君,许文玲.加强病案管理 促进医疗安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1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