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科普教育范文

小学生科普教育精选(九篇)

小学生科普教育

第1篇:小学生科普教育范文

我国的“开展和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一直为政府部门和全社会所倡导,而且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发挥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结合中小学教育改革多形式、多渠道地为青少年提供科普活动阵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目前中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然而,据媒体报道,我国农村小学科普教育不容乐观,一是缺乏专业教师;二是不少学校不够重视,没有营造一种良好的科普教育环境和氛围;三是缺乏检查、监督。有些农村小学甚至还未设置这一课程,小学科普教育活动处于空白状态。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很多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的重视。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小学科普教育有效开展存在的困境,并为小学科普教育的有效开展进行正确的路径选择。

一、农村小学科普教育开展的三重困境

在我国发达地区的小学科普教育已开始实行,但就全国范围来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我国农村,有些地区甚至根本还未设置这一课程,小学科普教育尚处于空白。究其原因,当前小学科普教育有效开展存在以下三重困境:

1. 观念困境。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近些年小学生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产生了偏颇,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轻个人能力的培养;重知识灌输,轻学生自由探索;重课内培养,轻课外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使得学校、家长以及学生对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在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书本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成为学校要求学生、家长教育子女的紧箍咒,使与升学和考试要求尚有一定距离的科学普及教育活动得不到学校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在家长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小学生每天都被大堆的作业所拖累,哪里还有时间去阅读科普教育方面的课外书,进行一些基本的科学试验。久而久之,导致了小学生一提起科普教育就没有多大兴趣。即使学校开设的科普教育实践课程,小学生也只是应付着听一听,根本没有把这门课当回事,认为这门课学不学和以后的升学没有多大关系。

2. 资源困境。科普教育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教育,包括一系列科学技术认识与科学实验行为操作教育,还包括方法、观点、意识、信念、精神等一系列意识形态教育。前者的重要性对多数人来说容易理解;对后者,多数人却难以理解,更谈不上实施了。而目前小学科普教育的困境就是资源困境,首先是来自师资困境。当下小学的科普教育师资及其缺乏,很多讲授自然科学课程的老师都是退休返聘教师,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小学科普教育价值观的理解不全面,以为科普教育就是讲讲科学知识,参观一些科学博物馆,而对于怎样应用科普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却是摸不到边际。任课教师科学技术教育素质跟不上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好多小学科普教师都是一些除了教语文、数学、英语主流课外的老师,这些老师不能担任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流课程的教学,但是也不能闲着,于是就安排教科普教育课程,如自然和科学课程等,严重影响了科普教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外,农村小学缺乏科普教育教材,好多小学还没有安排正式的科普教育课程,也不开发科普教育的校本课程,至于正式的教材和教法就更谈不上。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科普教育课程,但也是形式主义,更谈不上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教育了。

3. 评价困境。教学的含义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应当为“学”服务。小学生科普知识学习的过程,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科普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然而,小学生究竟在科普教育方面学得好不好,谁来评价,怎么评价?而且,目前连正式的科普教育课程体系都没有形成,又何谈能够很好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目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只看学生在主干课程中的成绩,至于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属于隐性能力,当然不好评价。所以,小学要开展好科普教育,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普教育教学服务,首要的事情是建立一套正式完善的小学科普教育课程体系,并配以正确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至于教学师资,也应该选择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师资进行教学,这样科普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农村小学科普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选择

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韦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个创新型国家必然是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民组成的,是一个具有创新文化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大力提高国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培育创新文化。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而且必须从娃娃抓起。”因此,要培养出更多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就应该对小学科普教育有效开展进行正确的策略和路径选择。

1. 更新科普教育观念,认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红头文件,强调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及实践的紧迫性,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贯彻《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等文件精神,真正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提高的是全民的科技素质、创新能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科学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因此,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科技素养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合格者,就需要从小学抓起,从娃娃开始接受科普教育。广大的科普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以国家出台的文件精神为指导纲领,从观念上改变以前对于科普教育不正确的看法,将精力集中到科普教育教学中来,努力探讨小学的科普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科普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第2篇:小学生科普教育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实践;科普基地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122-02

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整体质量状况,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在新的发展时期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1]。中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培养提升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助于我国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需要我们探究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及科普实践能力的途径措施。

1 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强化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1 应试教育的弊端决定了需要转变教育理念,着力开展科学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在此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形成了家长,教师过度注重学生学生成绩,学校以升学率作为单一教育目标的教育局面,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抑制了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发展。随着应试教育的弊端的显露,国家着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公众科普教育,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着眼点和基本宗旨,涌现了一批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中小学生科普意识也日渐提高。

1.2 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及科普实践能力,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保障,要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素质,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全面型人才,需要从中小学生做起。一方面这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众多成就,既源于国家科学先进的方针政策,也源于我国科技的进步及普及。在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当代社会,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开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2 从中西方发展经验,分析科普教育的可行性及实效性

从中西方的历史发展来看,科普教育是促使科学技术得以有效转化成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会促进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2]。英国较为重视科技发明创造,以蒸汽机为标志,英国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极大提升了欧洲的经济增长效率,使西方世界最快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作为我国邻国,日本早期处于闭塞孤立的状态,自“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在中小学教育中普及科学知识,实现了国家的飞速发展,成为亚洲的重要经济体之一。我国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后,也积极推行“科教兴国”战略,换来了经济的大腾飞,大发展,在经济发展速度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种种发展经验表明,科普教育是提升国家经济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且必要的途径,科普教育具有突出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3 提高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的途径方式

3.1 学科教学中,注重科普知识的传授,发挥重点学科的带头示范作用

中小学生科普意识及科普实践能力的提高,既要依托课外科普实践场所及活动,也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科普知识,通过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类的学科案例设计,发挥这类学科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从中小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出发,设计出符合中小学生探究兴趣的物理科学实验及各类科技制作,以调动中小学生对科技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中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彩色影子”为案例,开展科普知识教育。首先,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对形成的手影加以任意创作,然后提示学生思考影子的形成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最后教师提出具有较强科普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一,影子有色彩吗?是否一定就是黑色?二,一个物体是否就只有一个影子?在抛出问题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及认知经验,对这两个问题加以思索,让学生自由讨论,并留出特定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后,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实验仪器,进行彩色影子的演示,在演示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然后将学生加以分组,进行分组实验操作,在实践中验证自身思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在实验完毕后,教师让每组学生进行实验结论的汇总,教师与学生一道,揭示彩色影子形成的原因。

3.2 学校要依托教师资源,创建科普实践平台

学校作为素质教育及科普教育的主要阵地,要充分借助自身教学资源优势,积极为中小学生打造科普知识宣传及科普实践的平台[3]。组建“科普实验班”及“科普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组织,点燃学生的科普知识研究热情。“科普实验班”与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要做到有机统一,既不占用专业课程时间,又要保持其连续性,可选在周末开课,在课程内容学习上,诸如平面镜成像、光的颜色、太阳能利用、光谱等都可以作为科普重点内容加以研究,在科技制作上,可以相应的进行万花筒、太阳能风车、魔盒、潜望镜等方面的实践操作。

学校要组织一定数量的教师开展科普案例的研究制定及科普教具的制作工作,以有效配合学科教学及科普教学的实施。

3.3 联合相关单位,开辟中小学生科普实践基地

我国自实施“科教兴国”及“科学发展观”战略以来,颁布实施了《科普法》,并加大了科普公共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组建起了覆盖范围广泛的科普单位组织体系,各种科普馆所遍布全国各地区[4]。学校可以联合这类科普单位,开展一系列的科普实践活动,开辟出中小学生科普实践基地。

例如,南宁市的众多中小学联合了广西科技馆,在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共同开展实施了一些科普实践活动,诸如“物理科技展”、“科普大探险”、“玩转科学”等形式多样的科普实践活动,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参与,在取得了良好社会评价的同时,又形成了充足的科普案例,能够为学校科普教育所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3.4 博物馆、科技馆、少年宫等科普机构组织要切实发挥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

科普馆所,诸如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科技活动中心等,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普教育作用,一方面向中小学生提供科普知识读物和科普产品展览,做好科普知识宣传,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源建设,为中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相关实验创造条件[5]。

山东省科技馆注重强化自身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包含物理、地理、海洋、材料、能源等多方面学科内容的科普展品,还着重强化了青少年科技产品制作、科普产品展示交流等方面的功能,在科普工艺活动组织开展上也卓有成效,取得了较好的科普教育效果,成为科普馆所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典型范例。

4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时展,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更加凸显出自身重要性,在此形势下,国家、教师、学校、科普单位都要重视科普教育的重要地位,通过完善科普知识宣传及实践渠道,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科普意识和科普实践能力,以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显军,丁忠芬.以学生信息技术和科普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3):8-10.

[2]吴浪.全民科普时代青少年向前进[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2(9):18-21.

[3]钟承江.开展科普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师道・教研,2013(6):11.

第3篇:小学生科普教育范文

培训课程设计和培训主要方式

在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基地根据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特点,坚持以现代培训理念为指导,突出先进性、实践性与实效性,着论文联盟眼于科技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理论,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教师设计分层递进的培训方案:有的着眼于高端人才培养需求,重点培养和打造基础教育的领军人才,带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有的旨在培养坚持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教师,有效促进基层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有的针对在校大学生,为科技教育培养新一代青少年科技辅导员。

在培训实施过程中,依托天津师大教师教育中心实验室与中小学、青少年宫、科技场馆等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在培训中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强调问题情景下的深入学习,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师生研讨、调查研究、参观学习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员在学习中积极思考,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培训环境

“全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坐落在天津师范大学新校区,依托天津师范大学教学资源,环境优越、功能现代,有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网络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培训案例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培训

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

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发设计并实施的科普实践活动。

基于实验与实践基地的培训。

培训主要课程

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概述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的目标、原则、内容、途径、模式、类型和方法,使科普志愿者(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后备力量)具有从理论高度把握科学普及教育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教学。

优秀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案例评析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我国科学普及教育改革中优秀的活动实例为案例,以“解读”的形式回答学生关注的问题,如什么是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原则,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的一般格式等。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优秀案例成功的经验,达到使学生初步了解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指导方案基本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本课程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师生研讨等方式。

利用科技场馆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科技场馆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培训学员通过参观、研讨,学习如何利用科技场馆教学资源进行科学普及教育的方法。

教学方法:听取天津科技馆专家讲座,小组到天津科技馆实地参观、考察,学习研讨如何利用科技场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普及教育。

天津中学科技教育理念、活动设计与实施

中小学是实施青少年科学普及教育的主阵地,本讲座对天津中学的科普教育先进经验进行了梳理,希望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从中汲取营养,能够站在较高的视角审视青少年科学普及活动。

讲座主要内容:

四个基本理念:“向生活学习”、“自主学习和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活动体验中成长”。

目标系统:建立了以有责任感、会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会交往等12个基本目标为核心的目标系统。

内容体系:设计了“主题—专题—问题—课题”四题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学习策略:形成了情境中学、体验中学、探索中学、交往中学、反思中学,五个学习策略。

基本做法:形成了“深度交谈、个别化指导”、“成果交流展示”、“出版研究成果集”、“高年级

转贴于论文联盟

学生做低年级学生的小导师”等彰显课程育人价值的六种基本做法。

评价方式:建立了“即时评价”、“成果作品评价”、“综合表现评价”课程学习的三种基本评价方式。

科技活动指导方案设计

在一线教师的指导下,从中小学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论文联盟实际教育环境中选取活动主题,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分小组研究制订科技教育方案。

实践教学

参与培训的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收获

本次科普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未来的小学科学教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有待提高……同时也要深深地思考对于科学教育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

我们有过争论、有过困惑……活动结束我依然在反思,在这次活动中,我是否太过强势,是否应该让组员们发挥更多?是否限制了组内同学个性、优势的发挥?我们认识到在活动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是必要的。如果有下一次活动,我相信,我们能做得更好。

作为指导者的我们,更是感受到了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制作的乐趣,遇到一个个小问题,一起讨论解决,一起收获辛劳的成果。之前紧张的情绪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消失,尤其是当他们亲切地叫我们“老师”时,心里更是觉得暖暖的。

我们作为未来的科学老师应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并且我们有责任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智力,使小学生成为有创新精神、敢于挑战的新一代的青年。

2012年培训计划

“天文科学课程”培训班时间:2012年4月18-20日

培训对象:中小学科技教师(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00人(其中全国各地区科技辅导员50名、天津市科技辅导员50名)。

“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与实施”培训班

时间:2012年10月下旬,计划5天。

培训对象:青少年科技辅导员150人。

培训团队

杨宝忠: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实验中心主任。中国教师教育学会小学教师教育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初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

石增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学硕士点学科带头人,原教学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主任、水彩专业委员会会长。

杨书远: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原科学教育系主任。天津市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工程”基地实践领衔专家;天津市“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小学科学课题指导专家。

张兆瑞:天津市和平区青少年宫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天津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副主任,全国校外教育书画名师,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会特聘专家,天津市和平区首席美术教师。

第4篇:小学生科普教育范文

一、组织制度健全,队伍结构合理

为发挥科普教育基地对外服务功能,切实扩大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影响,给全市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外科普教育活动场所。__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遵循服务青少年的宗旨和公益性原则,成立了科技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充实了科普教育基地工作人员队伍,建立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养好的专兼职辅导员和管理队伍,明确了责任分工,建立健全了科普教育工作制度,并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宣传、工作措施,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与学校学生沟通工作,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增进学生对科普知识的了解,市教育基地又建立了同各中小学校的联系制度,每年不定期深入学校开展科普宣传,同时,长期保持了科普工作人员校外兼职制度,基地又有2人被市三中聘为校外科技辅导员。

二、科普宣传形式多样,活动突出特色

为积极加大科普对外宣传力度,丰富科普教育内容,我们在全免费形式的基础上,采取“迎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对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宣传。

一方面认真接待来访的青少年学生。自成立以来,__市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全天候免费开放,先后接待了4000余名中小学生参观学习。如3月21日,市科普教育基地就一次性迎来了500多名中学生前来参观学习的,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了自动气象站、地震监测台和科普走廊等,并采用幻灯片等形式给同学们讲解了气象、天文、地理、地震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面对自然灾害开展综合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国庆假日期间,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开放,接待来自全市10多个不同小学的学生参观学习。世界气象日前后,全市多所中小学校约千余名学生应邀来到市科普教育基地学习,基地工作人员通俗易懂地向给学生们详细的讲解了气象、天文、防雷减灾等方面知识,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并表示:通过到气象科普基地的学习,进一步开拓了学生视野,增长了学生见识,丰富了学生科普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非常值得推广。

另一方面积极加大“送出去”宣传力力度,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气象科普知识宣传。每年,市科普教育基地都将组织3-4次防雷、天气预报、气象科技服务等专家为全市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宣传。在的科技宣传活动周中,受市地理学会和__三中的邀请,市科普基地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封明亮同志还亲自为__三中400多名学生和部分市地(来源:文秘站 )理学会会员做了一次生动的气象科普知识讲座,受到热烈反响。

三、软硬件设施完备,有效整和资源

基地硬件建设方面,在保证基本活动场所——气象观测场和多功能活动室的基础上,又将市气象综合业务会商室和市气象影视中心和市气象科普宣传文化走廊纳入科技教育基地范围,进一步拓宽了科技教育基地范畴,使前来参观的学生活动空间更大,并能了解到更多科普知识。同时进一步加大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在保证青少年活动专项经费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教育活动经费,制作了专门防雷、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气象科技服务、综合防灾减灾等知识的宣传展版,添置了投影仪、笔记本、数码相机等宣传用品,强化了基地配套设施。

在基地软件建设方面,安排了专门的科普宣传员和解说员,负责科普知识宣讲。为进一步提高宣传效果,更多、更好的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市科普教育基地又进一步加大了对基地工作人员和科普宣传员的培训力度,在组织系统培训的同时,积极派出科普人员到北京、南京等地学习经验。

第5篇:小学生科普教育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大力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取得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到2010年,全市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的问题,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防震减灾、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明显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初步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开展四大主要行动

根据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在“*”期间实施以下主要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1.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针对幼儿园、小学、中学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定全市中小学生科学素质建设实施计划,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机制,把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2.开展课外科技教育活动。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等知识。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快乐科学校园行”、“科普大篷车”、科技专家进校园、中学生进科研院所(实验室)等活动。

3.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把科学素质教育成效纳入“五好文明家庭”、“文明职工”等评比标准,鼓励重视子女的科学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母亲素质工程”、“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活动。

4.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水平。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校外活动场所的科普教育功能;积极利用科技场馆、科研院所的科普功能,建设社会化科普教育基地。

5.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教育考核激励机制。把科学教育实施情况及其成效作为合格学校验收、星级学校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期间,推荐评选一批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推荐表彰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实施农民培训工程。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围绕科学生产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开展农民培训工程,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提高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创业致富、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能力。“*”期间力争达到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0万人、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创业培训3.5万人,农业从业人员基本轮训一遍,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前普遍接受一次职业技能培训。

2.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建立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全面提升广大农户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种养水平。“*”期间,力争全市每年新增科技示范户5000户,辐射带动农户10万户,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定期举办科技活动周暨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社科宣传周、送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通过举办科技下乡、科技大集、专家讲座、科技入户和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保护耕地、清洁生产、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观念和知识,在农村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4.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和人才队伍。培养一支专群结合的农民技术员队伍,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支持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促进农村科普体系建设。以“一站一栏一员”(乡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员)建设为重点,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队伍,不断增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一批集推广、培训和示范于一体的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适应城镇化加速的新形势,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将劳动人口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课程内容和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形成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共同投资职业培训的机制。

2.开展城镇劳动人口技能培训。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继续教育,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期间,力争培训城镇劳动力30万人次以上,其中,再就业培训10万人次以上。

3.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培训、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充分发挥企业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广泛开展“文明职工”、“讲理想、比贡献”、“职工职业技能大练兵”等活动,全面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

4.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科普示范城区、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市民学校、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阵地作用,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宣传,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加强对干部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着力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实施“5+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全面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增强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到2010年将科级以下公务员轮训一遍。

2.建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技教育和培训机制。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校(行政院校)要将提高学员科学素质列入教学计划,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落实。

3.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普及。举办讲座、报告会等科普活动,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要积极参与科普活动。

三、实施四大基础工程

配合上述行动计划,“*”期间重点实施以下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开展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工作,重点培训县及县以下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

2.加强科学教育辅导员与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各级学会、协会的作用,动员组织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建立中小学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重点开展对农村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和学生会的作用,积极组织大学生担任中小学科学教育志愿者。

3.加强科学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的要求,促进科学课程的完善与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4.加强中小学校科学教育设施建设。中小学校要创造条件建立科学实验室,省三星级高中要创造条件建立技术实验室,确保技术课程的开放。在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中,要确保科普书籍占有相当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因地制宜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及科普教育基地。

5.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科普场馆、社区学校等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增强行政院校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等单位的科学教育和培训功能。构建不同职业、不同工种、布局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1.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力度。鼓励和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调动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普创作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科普创作、科技传播专业团体发挥作用。

2.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中国数字科技馆,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校校通”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集成国内外现有各类科普信息,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服务,不断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针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组织编制简明生动的科普资料送到基层。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1.加大各类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增加电视台、广播电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综合性报纸科技栏目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等,向公众传播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在市县电视台推广《科普大篷车》电视栏目。

2.扩大科普出版物发行。加强网点建设,推进科普出版物在基层和农村的发行工作。

3.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科普宣传。提高各类媒体对公共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向公众进行科普宣传,指导公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应对突发事件。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加强科普设施建设。要把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科普场馆网络格局。拓展和完善现有基础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面向群众、充实内容、改进服务、激发活力。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捐赠、资助、投资兴建公益性科普设施和参与经营性科普场馆建设。

3.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创建一批部级、省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推动各类科普示范基地设立公众开放日、科普接待日,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研发机构和生产车间等场地设施。

4.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在城乡社区建设科技活动中心、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远程科普宣传教育终端设备等设施。加大青少年校外科普场馆、基地建设,加快“农家书屋”建设,使其成为农村重要科普阵地。

四、建立和完善四大支撑体系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政策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制定表彰奖励政策,表彰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成绩优异的集体和个人。

(二)健全经费投入体系。坚持政府引导,鼓励社会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要根据承担的科普任务,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通过有效运用政府的引导资金,促进全社会增加对科普事业的投入。落实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构建人才队伍体系。专兼结合,建立志愿者队伍,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全面提升在职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好科普专职人员技术职务评定工作,提高专业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逐步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四)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全市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的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全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加强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程的监测评估。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地区、本系统年度常规统计,根据监测评估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实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制。市政府负责领导《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工作,成立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检查监督。各级政府也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要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业绩考核。

第6篇:小学生科普教育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科普教育;现状;对策

0 引言

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措施。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1]。在我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启动,科普工作的地位已从法律高度得到确立[2]。在此情势下,科普教育的开展就是普及科学知识与技术,扩大科学知识传播范围,提高公众科学认知力,提升社会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大学生作为受众,是新时期社会高等教育事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多年的受教育经历促使其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然而就现阶段情况看来,大学生科普教育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1 大学生科普教育现状

1.1 科普教育发展有限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科技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被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组织大量科技教育人才实施项目攻关,多年来科学研究与教育探索获得了长足进步。由于科教事业涵盖面广,涉及领域多,短期之内难以确保综合的全面的政策落实。以科普教育为例,其推行与普及工作当前多集中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也就是受众多为小学、初中阶段的学生。高中学生因为学习科目较多、高考压力较大等因素,科普教育在高中阶段难以有效落实,多停留于科目教材的学习层面。进入大学后,专业教育的深入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普教育的推广。

1.2 科普教育缺乏重视

目前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在高等教育的专业分化与课程设置方面,充分突出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力求发挥教学师资特长,进一步深化专业人才培养,希望培养出“学有所长”的毕业生。在强调专业性教育的同时,对于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关注度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科普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课程设置以专业教材教学为主,缺乏科普教育的课程保障。高校图书馆以专业性读物为主,综合性的科普类图书资料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同时,由于科普教育方面不存在相关的考核机制与措施,学生希望了解与学习科普知识的积极性不足,学校在经费、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客观难题阻碍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1.3 科普教育保障不足

当前,为了确保科普教育的推广和切实惠及于民,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了科普教育基地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求,一方面鼓励社会大众前往教育基地接受学习教育;另一方面,联系各类学校组织广大学生不定期参观学习。纵观当前科普教育工作,多存在经费投入不足、维护工作欠缺、工作人员科学素质有限等短板。以科普基地建设为例,其问题可概括为:一是政策措施配套跟不上;二是政府财政经费投入跟不上;三是科普基地人才队伍配置跟不上;四是科普基地对自身蕴含科普内涵的认识跟不上;五是管理和运行机制跟不上[3]。此类问题的出现制约了大学生科普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间接影响了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使其自身全面发展失去保障。

2 大学生科普教育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教育方面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覆盖辐射范围逐步扩大,国民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进步。与此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普教育仍处于亟待加强的阶段[4]。

2.1 提升重视程度,增加各项投入

国家和政府应就科普教育工作做出新的规范与规定,扩大科普教育的覆盖范围和实施领域,将科普教育贯穿国民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全社会范围内鼓励、支持、营造一种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在大学生科普教育方面,常规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开设科普教育相关课程,并纳入学生考试考核体系,借助于以教带学、以考促学的形式提高大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提升其综合科学人文素质,增强甄别科学信息真伪、理性应对科学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领域的财政支出中,增加科普教育一项的专项专用资金,拨付各高校、科研单位、科普基地等科学企事业单位用于开展科普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科普教育,并积极创造机会,让有所学、有所知的大学生参与科普教育宣传实践,举办“科普教育进社区”、“科普教育进校园”等活动,让有意愿的大学生将科学知识送到社区、中小学校园,从而传播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认知,巩固学习成果。

2.2 丰富教育形式,引导学生参与

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图书馆内购置科普类图书资料,为大学生科普阅读提供资料保障;引导并支持大学生成立科学知识学习社团与协会,通过集体学习的方式更大程度上发掘兴趣,增强学习的动机与驱动性。相关科研单位要紧密结合时代热点,捕捉科技前沿信息,根据自身科学研究擅长领域的实际情况,就近与各地高校相联合采用“以讲促学”的形式开办“科普教育进高校”的系列活动,例如大学生科学常识竞赛、大学生科学学术论文比赛、科学知识讲座、自然科学实验演示等活动。

利用科普类网站开展科普教育是实施科普教育的一个新的途径。网络传播形式的共享性、即时性将提高科普教育的效率和效益[5]。各省市科技厅局单位组织建立科普教育网站,通过网站中的视频、论文等资料帮助青年大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科学类、教育类媒体单位可借助于报纸、电视等大众传媒以及微信、微博等信息平台,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时就社会热点科学问题作出科学解释,以此提高大学生及大众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官坤祥,林涵.我国大学生的科普教育[J].科技资讯,2011(14):175.

[2]李成芳.关于加强大学生科普教育的几点思考[J].理论观察,2013(2):119-120.

[3]陆朝光,郑德胜.广东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与对策[J].科普纵横,2014(2):35-37.

[4]万超凡.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对策[J].科技视界,2015(3):162.

第7篇:小学生科普教育范文

关键词:气候变化 科普教育 素质教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6-001-02

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性的全球问题,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青少年有理由关心这个问题,并为之付出努力。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近50年变暖尤其明显,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为2.5毫米,山地冰川快速退缩,并有加速趋势。2008年一份在中国七所高校的1500多名学生中开展的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大学生对当前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有高度的关注,愿意为节能减排身体力行。2007年国家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包括家庭社区行动、青少年行动、企业行动、学校行动、军营行动、政府机构行动、科技行动、科普行动、媒体行动等九个专项行动。其中青少年行动和学校行动主要内容是积极开展以节能减排为内容的学校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树立节能环保意识。因此,加强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如何加强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教育?笔者认为,要从三个方面下工夫。

1 加大气候课堂教育项目的推广力度

学科课程渗透是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的主要渠道。

(1)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有利于气候变化的渗透点,开展气候变化教育。目前全国不少中学都以地理、生物、化学、社会课程教学为主,同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和节约教育。一些地方,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纳入中小学校有关课程和课外教育内容,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2)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课堂教育项目在我国的实践。2010年11月17日至19日,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举办了“中英国际气候课堂教育论坛”。本次论坛主要围绕“青少年与气候变化”、“如何在学校成功开展气候课堂项目”、“气候变化教育教学方法”、“本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学校的气候变化教育”等五个议题开展专家讲座、经验分享及分组讨论,并对当地两所学校进行考察。专家详细介绍了气候课堂项目及其实施细则,阐述了气候课堂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北京、天津、重庆等地的三位老师在实践层面,从课内资源、课外资源以及网络资源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开展气侯变化教育的情况,用真实的案例阐述了学生社会实践中所做的工作,介绍了学生在推进气候课堂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解决办法。论坛最后签署并宣读了《气候课堂中国宣言》。

如何积极参与气候课堂项目,真正把气候变化教育落到实处?1)积极与全国气候课堂项目中心联系,成立组织,制定计划,建立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气候课堂的素材、方案。并积极开发本土资源。2)在各级中小学校本课程上、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上打开思路,进行落实,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友好学校联系,交流经验。加强校际交流,积极推广并培养示范校、重点校。3)结合教学工作,进行气候变化访谈,尽可能利用课余时间、假期进行教学设计、活动设计。4)成立学校气候变化协会,以起始年段为主要成员,开展社区活动,向学校、社区提供建设性意见、建议。

(3)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科协、教育局编印《应对气候变化》普及读本,将该读本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介绍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各方面基础知识,作为中小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全省范围内各中小学的课外读物中,必须有相当部分指定书目是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类读物。应对气候变化也具有丰富的国情教育内容,应由科技局、科协、教育局牵头,会同有关宣传主管部门和气象部门,开展协调规划和安排,整合有关信息资源,将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转化为教师、学生和普通大众容易获得和应用的形式,达到普及和宣传的目的。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自然、地理和生物课教学中加重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教育;编制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系列丛书作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课外必读物;在各大院校普遍设立应对气候变化学科的选修课,加大对大学生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教育的力度。

2 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的独特作用

科技场馆在科普教育中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它的教育对象主要是青少年。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馆在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教育的作用。目前,我国有300多座科技馆,据了解,大多数科技馆在展示内容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教育展项设置不多,缺少这方面科普知识的教育。为此,笔者建议在科技馆的展示内容方面要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教育的展项内容,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和公众到科技馆接受应对气候变化科普知识的教育。

探索整合社会资源兴办专业化的科普基地。如充分开发利用气象科普资源和基础设施,提高科普基地的科普服务能力及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更好地发挥在科普宣传教育方面的示范作用。规范科普基地建设的管理,每年年初制定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主动接受科普基地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参加科普工作的经验研讨会和培训等活动。落实开展的项目经费和人员,争取纳入本单位的年度工作任务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明确规定了气象等部门开展科普工作,《全国气象科普基地标准》及《全国气象科普基地管理办法》为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基地建设规划提供了政策依据。要将科普基地建设纳入第十二个五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加强科普基地建设经费维持经费投入,实现科普基地建设健康发展。

3 加大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科普教育体验活动组织参与力度

要使中小学的科学教育真正体现出“主渠道”的作用,除了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外,还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校长和教师要具备大教育、大科普的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学科学教育不仅局限于学校内,而是学校、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消除障碍和隔阂,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定位,注意相互衔接,形成完善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社会体系,也即是科普的社会体系。这对于从多元化的途径培养青少年的科技素质,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提供青少年体验模式。在这方面,美国科学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全球变化等科学实验的一些做法给了我们启示。在向中小学传播过程中,通过课程讲授、校外辅导、参观实验等方法可以传播气候变化科普知识。传统的讲授式也被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个案研究、实验、野外考察、参观博物馆 (科技馆)等方式所取代。也就是说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体现在科普知识的学习与宣传,更体现在积极参与宣传环保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使青少年受到影响,在未来从事与环保有关的工作,让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和行动落实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层面。

(2)探索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俱乐部和创新竞赛等系列活动,抓好青少年科技活动站活动。共同构建一个青少年科普的社会体系,从而能够提供多元化的科普途径和学习机会,以满足不同类型对象的科普需求,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第8篇:小学生科普教育范文

社区科普工作室:青少年动手动脑的乐园

社区科普工作室,是渝中区科协为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而着力打造的“科普体验点”。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配备有科技体验器材、益智玩具等物件和科普书籍,相当于一个微小型的“科技馆”。为了充实青少年朋友的暑期生活,各社区科普工作室加大力度,精心组织了“动手动脑?创意手工”、“水培蔬菜”讲座、“科学我体验”、“四点半学校”、类培训及趣味赛等特色科普活动,还提供青少年假期科普体验式托管服务。

大黄路社区科普工作室组织了社区小朋友,亲身感受太阳能电池、动态潜望镜、电子显微镜等科普设备,使他们实地体验、感受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领事巷社区科普工作室组织青少年到一起看书,读报,辅导作业,写科普征文,定期开放社区科普大学电教室,放映健康知识科普电教片、自然和人文电影,以及爱党爱国题材教育片;人和街社区科普工作室,充分利用工作室内显微镜、油画棒、拼图、棋类、彩泥等活动器具和科普图书,开展“人人动手 普及科技”活动,组织青少年们搭建飞机、轮船等模型,阅读科普图书,举办各种科普讲座、趣味比赛。

目前,渝中区科协已建立社区科普工作室10个。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吸引了青少年的踊跃参与,成为他们动手动脑、体验科普趣味的乐园,社区小朋友自豪地称赞:“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社区科普图书室和科普教育基地:让青少年畅游知识的海洋

渝中区12个街道科协、77个社区科普站均建立有科普图书室,实现了全覆盖,社区科普图书室藏书约1000册。为了充分发挥科普图书的宣传育人作用,各街道、社区坚持全天开放,社区青少年学生一有空闲就来到图书室,阅读自已喜爱的书籍。

区科普基地重庆书城和市少儿图书馆发挥优势,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重庆书城专门开辟了暑期青少年科普图书专柜。市少儿图书馆于7月29日,开展了一场“我是巧手小绣娘——不织布制作现场竞赛”亲子活动。邀请手工老师讲解不织布制作的技巧和搭配知识,为30个家庭的参赛队员进行手工作坊培训,让小朋友动手动脑,自己创作,在老师指导下创作出一个个漂亮的作品。现场还进行了专题手工图书展览,共展览图书124种、337册,涵盖编织、拼布、烘焙、刺绣、手绘等方面。参赛小朋友可凭借书证把图书借回家阅读。

区科协联合区市政管理局、区少工委举办了首届“快乐渝中小主人”2012年暑期青少年夏令营。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青少年们参观了区环卫三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实地见证了粪便变为清水的过程,学到了环保科普知识。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放飞梦想的平台

渝中区通过举办“渝中区青少年科技节”、开展“渝中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审等,搭建青少年活动平台和载体,着力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渝中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至今年已举办第七届。为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评审办公室于6月份向渝中区各中小学下发了通知,指导辖区中小学,特别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开展好活动。7月25日,区科协牵头召开了评审会,组织专家按照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办法对上报参赛作品进行了评审,分别评选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5名、提名奖5名、入围奖3名。同时,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推荐参加重庆市和全国的大赛。在8月13日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渝中区人和街小学的项嘉华同学的小发明“指环输液器”,勇夺创新大赛创造发明一等奖。

今年5月挂牌的渝中区青少年创新学院,是由渝中区科协、区教委、团区委共同建立的。创新学院主要负责全区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指导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并组织相关科技活动。7月下旬,在山东省枣庄市举行的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落下帷幕。渝中区青少年创新学院组织了7件作品参加此次比赛,最终7件作品全部获奖,取得了3个金奖、4个银奖的优异成绩。同时,东华观小学的林安菊、曾泳老师和渝中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训中心的周畅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青少年主题科普活动:溶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

丰富多彩的主题科普活动,能够使青少年拓展科技视野、体验科技魅力、激发探究热情、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吸引了广大青少年踊跃参加。

8月15日,在区科普基地市少年宫室内运动场,区科协指导12个街道、体育局等《纲要》小组成员单位,举办了科普趣味运动会。运动会设有科普知识问答、1分钟跳绳、原地拍球、齐心协力运气球、投篮共5个比赛项目,着重突出科普知识和趣味性。由于是假期,科普趣味运动会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参加。10岁的参赛者余翰洋小朋友开心地说:“参加这次的科普趣味运动会,我最喜欢的就是科普知识问答,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心里特别高兴”。

渝中区科协、区教委开展了一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知识讲座。提出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指导学校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自得其乐的能力以及乐观向上的态度。同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帮助校医、保健老师更好的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帮助青少年化解“心结”,走出心理阴影,珍爱生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化龙桥街道科协组织了一场科普知识问答竞赛,涉及生活小常识、食品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寓教于乐,受到青少年朋友的喜爱。街道科协还举办了科幻绘画和手工比赛,让青少年朋友用多彩的画笔为假期再增添一抹色彩;菜园坝街道科协举办了一场“三峡大讲台?渝中讲台”亲子教育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向家长传授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暑期学习计划;南纪门街道科协结合“7.23”特大洪水等鲜活实例,向孩子们讲解、传授避灾自救知识和居家日常安全知识,帮助青少年学科学,防意外。大溪沟街道科协邀请了部级心理咨询师张鲁青,为辖区百名青少年开展了一场以“学会爱”为主题的青春健康知识讲座,以实例和故事的方式教育大家应该如何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地球,教育青少年在成长中学会爱。

第9篇:小学生科普教育范文

关键词:科普读物;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工子女;科学教育;作用

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外来工子女进行科学教育,就需要充分发挥科普读物的作用。科普读物能够将抽象的科学概念与生动的故事相结合,使读物更具阅读性,并且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小学中高年级的外来工子女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对新知识的理解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将科学知识与故事相结合,能更好地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减少这些外来工子女对科学的畏惧。

一、科普读物在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工子女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1.开阔学生视野,w会科学文化知识

科普读物中涉及很多科学知识,包含着世界上的很多内容,小学中高年级的外来工子女通过科普读物能够进入缤纷多彩的科学世界中。外来工子女是从不同的地方来的,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并且不同孩子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可以为这些孩子提供不同国家的儿童科普读物,注重科学的客观性,有助于强化儿童的观察和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小牛顿爱探索》《可怕的科学》《美国国家地理》等,这些科普读物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娓娓道来,将人文气息散发出来,阅读这些科普读物,能够让外来工子女感受到来自不同的科学文化知识,使这些孩子的眼界得以更加开阔。

2.为孩子提供更加容易研究科学的方式

对于很多人而言,科学是比较难理解的,儿童科普读物是比较生动的,学生理解和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将科普读物与学习相结合,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科普读物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通过幽默的故事吸引外来工子女的兴趣和注意力,在书中还存在很多有趣、简单的小实验,学生可以借用相关道具完成科学实验,对科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探究。科普读物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将科学概念呈现给外来工子女,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使外来工子女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科普读物的种类不同,能够满足不同外来工子女的阅读需要,让外来工子女了解科学方法,提高对科学的兴趣,掌握科学领域的知识。

3.使孩子从多个角度进行科学学习

适合小学阶段的科普读物有很多种,比如《十万个为什么》《DK儿童百科全书》等,涉及地理、天文、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含有丰富的科学知识与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科普读物进行科学拓展研究,使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实验,实现科学知识的共享。科普读物中还设计了很多科学实验,如《101个有趣的实验》等,选择合适的科学实验,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对科学的探究过程进行体验。《科学家工作大揭秘》等图书中介绍了科学职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职业,认识科学家具备的特质,在今后的成长中,这些孩子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二、科普读物在科学教育中作用发挥的策略

1.为学生列书单,鼓励学生阅读

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书单,从而更好地鼓励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使科普读物应用到科学教育中,让学生阅读更多课外材料。书单中可以含有学生学习的一般话题,如某领域的科学家、科学领域的职业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学习兴趣。在科学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阅读与当前学习有关的知识,阅读科学知识热点,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认识科学世界。

2.让学生自由阅读科普读物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阅读科普读物,不要对学生的阅读给予严格的时间限制,要形成自由阅读中心,为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工子女提供多样化的科学图书、期刊等,学生可以自由组建成组,阅读之后,相互之间对科学概念进行交流,实现科学知识的共享。

3.利用现有的研究话题书籍指导学生讨论

教师可以选择有研究话题的科学书籍,将书的内容进行划分,分配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对科学书籍中的章节内容以及概念等进行讨论。能力强的学生阅读比较复杂的章节,短的、简单的章节分配给能力稍弱的学生,从而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科学书籍阅读需要,使学生能够共同完成阅读内容。

总而言之,科普读物在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工子女科学教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科学地选择科普读物,使其满足外来工子女的阅读需要,更好地在科学教育中发挥科普读物的作用,强化外来工子女的科学知识与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