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

问题启发式教学精选(九篇)

问题启发式教学

第1篇: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式;探究

一、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一般来说,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得到提高,进而培养为创新性的人才。在初中阶段,数学担任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数学成为很多学生的难题,相对比较难学。如果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实现思维能力的飞跃。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教材涉及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能接受的知识,从而转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目前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的片面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些教师在驾驭课堂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学生能够考高分,这样的思想是不会重视启发式教学的,也很难采用这种教学。同时,教师在对问题的启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是能够提出问题,就能对学生产生启发的作用。可以说,不管是他们提问的质量怎样,在每节课上,教师的提问都成了必修课,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产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这种提问能够恰到好处,并能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影响。

(二)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认识不足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在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将这些知识完全传授给学生,然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得到发展,甚至还可能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认为的启发式教学,通常会在课堂上不断提问学生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这样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认识不够。也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不管质量的好坏,都会进行提问,但是实际上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还会限制启发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只关注结果,忽略过程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教育往往存在只重视结果,不关注过程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教师在为学生设置问题前,就一定具备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答案,因此能够诱导学生不断学习和思考。这样的教学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还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这样只注重结果的启发是很没有意义的。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力,将知识隐藏在一定的背景下,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新的知识。在初中数学中,启发式教学通常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能在这种背景下主动地认识数学问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任务是能真正地学到知识,爱学,学会。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下,不断进行探索。可以说,教师在教材的帮助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定的环境,并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会学习,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保持耐心,不能急躁,要不断给学生以鼓舞,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让学生能在积极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另外,教师还要能通过启发式教学,展现课堂的趣味和与众不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环境,还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更加主动地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会学习,并引导学生得到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他们的求知欲望一定会得到提高,这样教师既不能死板地要求学生追求知识,而是应该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能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如果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始终保持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一定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良好的效果,并形成一种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可以说,采用启发式教学,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就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探索,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学习。

(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有针对地开展教学

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结构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使得学生的层次存在很大的差距。可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让学生能够接受知识,并能针对知识点的简单和复杂来不断探究问题,使学生能在问题的启发下,进一步地思考和学习。而教师在对问题的设计中,通常要从问题的难易程度出发,并进行考虑和区分,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程度差的学生可能很难回答的话,就可以将问题留给比较优秀的学生。总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该能把握问题的简单和具体,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提高,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结语

第2篇: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是教师根据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是所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启发式教学的本意在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具有获得知识技能的强烈要求和独立发展自己意识的迫切      愿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前提,也是启发式教学的结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实际问题,数学应用,学习兴趣。

 我们教育者都知道: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学生离开学校后能继续学习,保持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逐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那么,数学教学中应如何以“问题”为主线,盘活启发式教学?

首先、将导入问题化,启发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需要一定的情境,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土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得以顺利学习的必然条件。教师采取有效的知识呈现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对学习内容可以产生很大兴趣。

1、预设启发情境。只有知识融于情境中才能显示出活力与美感。知识产生的时候是鲜活而生动的,而象征知识的符号是抽象而枯燥的。在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抽象的文字符号,将知识的内涵生动的再现出来。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情景中去,知识才会鲜活起来,把具体的事物与抽象的文字符号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意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2、捕捉启发时机。在授课过程中,随着学生思维的开动,课堂气氛会不断活跃,这时,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启发。

例如:我在传授三角形全等知识时,得出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时就有学生提出,那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全等吗?我首先对这名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表现进行表扬,然后拿出教学用的一副三角板,让学生也拿出他们用的一副小三角板,进行互相比较,结果发现这两副三角板的对应角确实相等但它们显然不全等。在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后,我同时告诉大家,这样两个三角形在数学上称为相似三角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其次、将知识生活化,应用数学,带着问题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中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诱起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例如:在讲合并同类项时,一些教师只知结合教材,判断课后哪些是同类项,哪些不是,再怎么样合并同类项。实际上,我们在讲完同类项知识时,可这样提问启发:生活中大家看到哪些地方存在同类项情形?教师再提这样的问题:50人与30元为什么不能加在一起?50元与30元为什么能够相加?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同类项的知识,并且对数学也逐渐有兴趣了。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灵活处理教材,使例题生活化,易学易懂。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转变“教教材”和“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应用教材时,要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第三、将训练多样化,一题多变,培养创新能力

1、游戏中学习知识,突破难点,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习热情。

为了训练学生的互动,在读完多项式升降幂排列后,完成游戏:将事先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写在一块硬纸板上,抽几名学生上讲台一人一张面向其余同学,再抽一名学生上来指挥,使他们手中的单项式组成这个多项式,按某字母升幂排列,这样做,学生兴趣浓,交换某些项时,符号也随之交换,因为符号是学生易错的地方,再抽一名学生把这个结果记在黑板上面,老师评价。然后再抽一组同学按此游戏方式完成降幂排列。这样在游戏中学习了知识,也突破了学习的难点,训练了学生的胆识,组织能力。

2、变式训练,将知识延伸并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课改背景下,题海战术已经被广大教师摒弃,因此变式训练的功用显得十分突出。变式训练就是多角度、多思路地从不同的方面改变基本概念、原理、与规则的应用情境,让学生理解其最本质的东西。它是基于学生熟悉问题的背景,是对问题的现象和本质的延伸与拓展,是师生共同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与途径,可以使问题的解决层次化、灵活化、巧妙化、多样化。因此变式训练有利于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转换、举一反三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cm,高为10cm(A、B两点分别是圆柱最大矩形截面两角上的点),蚂蚁从A点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学生沿过点A的一条母线剪开得到侧面展开图后,容易求出最短路程就是圆柱侧面展开图中线段AB的长度,待学生完全理解后,教师将习题进行变式,提出下列问题:

(1) 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时为什么要将圆柱展开?

(2) 如果半径和高均为6cm,最短路程又是多少?

(3) 如果将点B移到点A的正上方,最短路线是哪一条?

(4) 如果从点A绕圆柱表面一周建一悬梯到达点B,则悬梯的最短长度是多少?

(5) 在(4)中,为了减小坡度,点A需绕圆柱两周到达点B,则悬梯的最短长度又是多少?

这样不断变换题目的条件,使问题层递拔高,学生要想正确解答出来,必然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正确地空间想象以及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问题(4)、(5)虽然较难,但问题(4)可仿照原题的思路解出,而问题(5)可以将其转化为问题(4)来解决。

第四、将数学应用化,适应社会,享受学习乐趣。

面向全体的数学教育应当是学生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现实背景的,具有趣味性和富于挑战性的。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是源于学生的生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学生进一步发展需要的,应当摒弃那些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内容,因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开展实践活动,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相似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相似的例子,相似图形的性质在实际中应用也很多,直接应用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来解决生活中不能直接测量物体长度的问题(测量金字塔高度问题、测量河宽问题、盲区问题)。在教学中,要通过这些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加以解决,提高他们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这样学生培养养成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

2、数学应用在其它学科之中,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

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应该和其他各种文化是相互融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正是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不同的学科可以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汲取。因此,我将其它学科与数学结合起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运用。

艺术课参与教学,使数学课堂更精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与黄金分割、黄金比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赞叹《蒙娜丽莎》之美的同时,深深感到这美却来之数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密切联系方差等知识决定射击选手谁参加比赛。物理中的电功率问题、压力、压强、速度问题、密度问题和杠杆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结合起来。化学中溶液配制问题也是数学问题。真的可以说,在数学中,科学身影无处不在。从以上来看,学科综合不仅开辟了数学新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数学与其他学科综合是大势所趋,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3篇: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实验教学改革

1.引言

步入21世纪初几十年来,数字化智能控制技术浪潮正在迅速席卷全球,以单片机作为典型代表的嵌入式系统迅速发展成为现代电子系统中重要的智能化控制工具。无论是在尖端科技,如军事、通信、能源、机器人、交通、IT,还是在现代工业、农业、仪器仪表、汽车电子系统、家用电器、玩具及个人信息终端等诸多领域,单片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具有广度化、深入化特点,单片机技术也一直是很热门的职业技能。[1]

2.单片机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方向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现在很多高校采用的是各大教仪公司生产的实验设备,很多学生实验处于实验验证阶段,学生实验的过程就是复制程序代码在实验设备上验证一遍,出来现象就算完成了。这样的实验其实根本没有效果,如果让一个中学生按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一步步操作也能完成。但是他们往往不懂为什么,更不懂如何去灵活应用。这种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单片机行业人才的需求,必须对单片机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教师应遵循面向信息时展要求、面向社会市场需要、面向学生能力培养的原则,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单片机实验教学创新引导方向,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单片机技术的理论学习走向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达到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课程建设目标。[2]

3.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的改革理念

“问题教学法”的改革理念就是实现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

启发式问题教学就是激励学生去“疑”去“问”,教学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为一个以问题为核心的循环过程。

一般来说,教师首先演示一个实验现象,或展示一个实物作品功能,进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整个课程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然后,在老师的基础性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实验教材和理论参考书,发现、理解、讨论问题。教师根据大家对问题的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正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去纠缠繁琐的单片机基本概念、单片机内部硬件之类的东西,而是只讲应用层面上的重点、难点,并给学生指明自行钻研的道路。每次课列出问题、明确重点、诱导提问、分析辩论,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是老师陪学生一起“探索、求证、颠覆、创新”的学习过程。

4.启发式“问题教学法”在单片机实验教学中应用的关键

(1)实验课题的选取和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内在启发性。

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顺利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加强对学生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题的选取要遵循“由简单到难,由技术单一到综合设计,从基础到能力”的基本原则,每个实验课题的教学重难点设计要分明。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一要指向明确;二要难度适宜;三要反映先进的教学理念;四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有内在的启发性。

例如,第一个实验可以选取“如何通过KEIL联机在串行静态显示模块上显示12345或HELLO或89S51等内容”,这个实验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KEIL软件的基本编程使用过程与联机在线调试过程。显然,没有必要对串行静态显示的源程序代码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学生作为初学者也听不懂,只需要先演示一下数码管显示“89C51”的实验效果,重点在于借助这个实验现象强烈的感染效果与震撼力演示一遍KEIL软件的基本操作过程、调试过程,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面学生会自己去仿做,老师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如何让它显示12345或HELLO?”让学生自己做一些思考和分析,老师给予一些引导性的帮助,例如分析“数码管显示1的8位译码数据来历”,这样学生就会自己顺着思路分析程序,在老师的提示下,做些修改,最终会做出自己预期的效果。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感艰辛,又特别兴奋且充满成就感,之后,学生愿意学也主动去学。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给出新的实验课题与启发性问题,让学生不断地保持这份探索的兴奋感与成就感。

(2)教师要善于总结、启发,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学习贵在创新,知识贵在探索。问题式教学,鼓励学生尽可能找到更多的方法,注重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经过引导和讨论探究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总结重点内容,对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再进行重点讲解,把知识按内在联系进行系统整合,考虑到知识体系的有序性与完整性、知识结构的优化性与前瞻性,以确保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知识。

(3)问题式教学的基础是教师自身的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是成功上课的学术基础。教师要及时地掌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借鉴吸纳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学院的实际教学境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工作,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地设计问题,准确地解释问题。大学的教学,有其学术性和严谨性,无论何时,最终能给学生以启迪、教益。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在问题式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5.结语

单片机技术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要以学生“能够”和“需要”为前提,正确处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设计,力争合理、可行,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工程素质与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第4篇: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应用

0.引言

“启发式”是近些来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在物理教学发展中具有一定程度上考验学生的逻辑能力。而随着现在课程的改革,物理新课程要求将“被动”转化为“主动”,而启发式教学更是应随了这一点。因此,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怎样实行启发式教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理念还处于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过于单调,使得学生只能通过单一的渠道来进行物理学习;第二,当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只重视教科书上的内容,并且在课堂教学中,都保持着老师“讲”,学生“听”的一种常见教学模式。从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接受知识的能力程度;第三,教学评析处于“表面化”,并且评价方式传统单调,过度地在乎结果,致使学生仅此只是为了考试而去学习,并没有真正发自内心对物理产生热情,这不仅让学生没有去真正“懂”物理,也使得学生物理成绩难以提升,并极其地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1]。

2.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模式

眼前的高中物理新课程主张在教学中积极引领学生“调查、研究”等相关条件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具有个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求物理教学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启发式教学”它直接揭穿了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要求“以人为主体”的本质,它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主动性,善于激发学生愿意去思考,自觉实践,孰能生巧地掌握物理学相关知识与技能,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的目的。启发式教学完全地展现了新课程的思维方式。高中物理教学要想通过实行“启发式教学”取得有效的成绩,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第一,自觉性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具有浓厚“好奇心”的状态,让他们自己愿意去发现、挖掘,使他们能够成为知识形成的“参与者”与“发现者”;第二,合理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一定要让教师发挥出“引领”作用,抓住知识的核心,在重点内容上加以强调,合理地指导学生,使其能够获取显著的启发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去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第三,独立思索原则。通过启发式教学,老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独立去思考问题,发散自己的思维,从而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等相关步骤,让学生能够有属于自己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兴趣,诱导他们丰富的内动力[2]。

3.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首先,直观的实验启迪。接触过物理实验的人都知道,其具有“真实、形象”等相关特征,助力学生深刻地认识物理现象及探索规律,培养学生乐于观察、自主动手及处理信息、数据等相关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克服难题的可嘉精神,比如在做物理电流相关方面实验的时候,通过多次反复接触电流,才知道怎样更容易通电。其次,情境启迪。“创造情境”是情境启发的有效基础,它不仅仅是一种“构思模式”,更是一种注重“参与”的过程。它需要老师进行相关的“点拨、指导”[3]。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创建情境的常见为“影片、录像、文字”等多种方式来创建物理情境,另外,老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或者利用学生的资源构建物理情境,这也是最直接简单的一种。事实上,老师还可以按照新课程要求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创造“实践”情境;比如说,老师可以通过在学校课堂上带领学生们怎样去研究“推力、拉力、阻力”的具体应用。第三,进行归纳、演绎启迪。所谓的“归纳”启迪,就是让老师去知道学生开展归纳性的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归纳得出结果。老师必须要引领学生进行相关问题分析,获取形成“正_归纳”的条件。“演绎”推理启发是针对教学中所接触到的演绎推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老师来完成,而是由学生自己进行推理;第四,形象的比喻启迪。“比喻启迪”是启发式教学中普遍被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根据物理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形象生动、易于理解、贴近生活”的合理巧妙比喻,比如人坐在公交车上,为什么要两脚挪开,并且人在吊着车上把手的过程中使受到了什么力的作用等等都可以通过物理现象解释出来。这样可以使得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更“直观、鲜明”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简单化,从而达到助力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鼓励学生善于积极思索,开动脑筋、发散他们的思维,最终实现启发式教学的实效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文针对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定缺陷进行了说明,并且合理地出了给出了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的一些原则及体现价值。我们知道,实行“启发式教学”是一个要求全面及持续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材、教案、课程设置”等相关环节的支持,更不可缺少的是老师的“智慧”及“勇气”,老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地开展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及课堂教学活动,善于启发引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充分地调动并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提升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准。

参考文献

[1]周晓丽.高中物理教学中若干问题思考与对策[J].科技资讯.2012.(3):205.

第5篇: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问题驱动;启发式;评估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72-02

一、引言

研究生评估类课程是解决社会、经济、工程、军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重要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培养研究生运用评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课时限制,课堂内只能讲授基本的评估方法及其应用,而随着数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评估理论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对就需要研究生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总认为这是一门理论课,内容体系庞杂,数学味道较浓,不知道如何运用评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兴趣不高[1]。因此,评估类课程教学模式急需进行改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2]。传统启发式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掌握知识的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健康地发展[3]。启发式教学方法已在“软件工程与应用”、“高等数学”及法学等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3-5]。

针对研究生评估类课程人数少的实际情形,在传统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研究生的科研探索兴趣,而且科研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

二、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与价值

1.内涵与价值。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开始之前(简称课前),将下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分配给学生相关的参考文献,要求阅读文献并撰写文献阅读报告;课中引导学员采用合作与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教师针对学员理解错的地方重点讲解,基于师生和生生互动讨论的方式完成本节课内容的讲解,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新问题,由此加深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与传统启发式教学方法相比,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特征:①提前分配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将新知识的学习隐藏在这些问题之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新知;③问题是核心,学为主体,教为主导;④问题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拓展的一系列过程之中。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将教学内容凝练成若干直观易懂、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以这些问题为目标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避免学习的麻木性,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学生课堂学习目标明确,课堂问题讨论深入,课堂效率得以提高,同时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新知,而且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方法和途径。③坚持课外自主学习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教师启发引导与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2.设计理念。在“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始终以把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和学员认知思维过程相结合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为主线,以问题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拓展的一系列教学过程,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将新老知识联系起来,通过问题的解决揭示理论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理;以问题求解为纽带和出发点,基于师生和生生互动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对新知有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案例讲解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自主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三、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步骤

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课前)。设计并提出“问题”是“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法”的关键点,因此“问题”的设计须兼顾针对性、趣味性与复杂性以及层次性。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创设与下节课学习目标相关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问题,给学生分发相关参考文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献并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在文献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已初步形成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并带着疑惑进课堂,避免学习的麻木性。(2)课代表收集归纳各个学生在文献阅读过程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以此为参考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设计教学重点及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等。

2.解决问题,层层递进(课中)。(1)针对疑难问题,引导课堂讨论。教师将课前提出的问题作为课堂解决的目标,尤其重点关注学生阅读参考文献中存在的疑惑。教师以问题为驱动,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信息循环流动,思想火花不断碰撞。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与学生会发现更多更深层次的新问题,针对新问题不断进行探究,循环往复,直至解决新问题,不断加深对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2)课堂小结,获得新知。教师引导学员对本节课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本节课的新内容和知识点,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明晰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难点。总结的过程非常重要,是一个知识提炼与升华的过程,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到理性转变,培养学员能从具体问题中总结一般规律的能力和素养;其次,必须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很多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答案并非唯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活跃气氛;最后,教师须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出中肯的评价和总结,针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和肯定,针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要进行鼓励,总结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科研态度。

3.课后拓展,探索研究(课后)。针对基础一般、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分配的作业即可;针对学有余力和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引导他们针对课中提出的创新拓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供相关文献资料,撰写科研论文,鼓励质量好的论文向高质量的期刊投稿,并作为平时成绩的加分项,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

四、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存在的难点

1.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讲授围绕着这些问题逐步深入展开,因此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这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对课堂内容进行高度提炼和概括,提出的问题须符合以下要求:①问题目的明确,即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教学目的服务的;②问题内容难度适中,过难的问题不仅会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而且挫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③“问题”的设计须兼顾针对性、趣味性与复杂性以及层次性。因此,问题的设计非常具有挑战性,其设计的好坏关系到整个课堂的实施和最终的效果

2.如何启发诱导学生也是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法的难点,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工作,全面分析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疑惑的问题,以此为参考,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其次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难免会跑题或不解,教师要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发现新问题,对学生不明白的内容要重点讲解。

3.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法以学习的课前预习和文献阅读为基础进行展开,全程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足够的学习时间,研究生一般均有充足的科研时间,因此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习惯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②课堂讲授内容可能和某些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不一致,导致部分研究生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如果问题设计恰当,如何激发那些研究方向与课程内容不一致的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小结

在分析研究生评估类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传统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研究状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详细介绍了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与价值、设计理念和以及主要实施步骤,最后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在实施基于问题驱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时存在的难点。

参考文献:

[1]马正平.论高校开设评估课程的重要意义[J].陇东学院学报,2009,20(3):104-106.

[2]姜鸿.评估类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科学教育,2008,(03).

[3]袁子厚,石先军.高等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意义的模糊分析[J].大学数学,2005,21(5):7-11.

第6篇: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问题意识 创新意识 教学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高分低能的学生正逐渐被淘汰。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中来。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是被人们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当前探讨“启发式”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溯源

追溯“启发式教学”的历史渊源,我们就会发现,在我国教育史上首倡“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孔子。孔子在教育史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其弟子颜回称赞“夫子循循然善诱人”的绝招——启发式教学即为其贡献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育思想,即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意思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要把问题搞通而又没有搞通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要说而又不能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一个角,他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角,就不再教他了。

“启发式教学”的“启发”一词也源于孔子的经典性论断:“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孔子关于“启”、“发”的经典阐述成为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渊源。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启发式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主导为前提,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动力,以获得最大限量的知识为目的。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学会教育。

在西方,启发式教学最早始于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思维的“产婆术”,他讲学一般采用交流方式,交谈时他只提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提出,要比孔子晚几十年。孔子和苏格拉底的这些思想和方法,为古今中外历代教育家所重视,经他们的阐发、论证和发展,便成了今天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或根本方法。

二、“启发式”教学的教学宗旨

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启发式教育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一种“话到嘴边留半句”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师不是把所要讲的知识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是故意设“障”布“疑”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启发式教育法是一种弘扬人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和必然选择。与灌输式教育法相反,教师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要使受教育者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能动性,这就是启发式教育的宗旨。

三、实施“启发式”教学,强化四种意识

作为一种古老而常新的教育理念“启发式”教学,在当今实施,必须强化四种意识:

1.情感意识:启发式教学旨在启人心智,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情感意识。启发式教学强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晓之以理”,更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教师的情感意识主要体现在对职业的珍爱,对学生的热爱,以其特有的情感力度移情于学生,从而使师生情感形成“共振”。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体性,求知欲的催化剂,是启发的根本前提。启发式教学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形成亲切、民主、融洽的教学气氛,焕发出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2.问题意识:问题是思维的触发剂,启发总是针对问题而言的。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化问题意识。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各种问题,或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或聚焦为牵动教学的敏感区。解决问题,教师应抓住“愤悱”之机,巧设思维支点,或引导学生读书、或类比旧知识、或联系生活经验,使问题解决在教师的巧“启”之下。其目的在于启发思维,打开知识的心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内动力,使思维逐级深化,思考问题由表及里。而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具有广博的学识和科学传授知识的能力,善于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特点及学科特点,能适时适度地对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相信自己能行,鼓励学生的成功感。通过启发教学,使学生在把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加以内化的同时,增强问题意识,这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

3.模式意识:“教学有法”,可以是方法,也可以是模式。启发式教学应根据不同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注重模式建立,使启发的全过程在科学规范的轨道上运行,从而发挥其较强的整体模式综合效应。“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对“讲、记、背、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目标、内容、形式及手段上的根本否定和变革,但它并非是一种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基本的教学思维模式。启发式教学的思维模式表现为:“启情诱思——发问尝解——释疑激创”的结构序列,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不同阶段的不同方法的组合呈现了多种方式的类型。谈话法、讨论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有机穿插,将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充实和丰满。

4.创新意识: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还必须强化创新意识。教师一定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21世纪,世界进入了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全球一体化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知识的发展关键在科技,科技的发展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核心作用,以激发其创新激情、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对同一教材,不同教师应有不同的正确理解和处理,启发式教学最忌刻板,而崇尚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相机点拨,常用常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独立评价事物、独立表达观点的独特思维方式,不囿于书本;同时,教师凭着自己厚实的知识和智慧,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充分体现、展示相互间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创新,可以说是启发式教学最高的审美追求。

第7篇: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240-01

就高中生物教学而言,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物知识、经验和思维水平出发,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情境以及思维点拨与方法指导,揭示矛盾,诱发深层次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逐步达成教学目标。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还是启发学生思维,启发式教学都有了新的涵义和更高的要求。但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出现了诸多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对此,有必要研究这一“低效”现象的成因,并寻求克服这些现象的有效对策,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生物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谓问题情境,简言之,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只有把知识和情境有机结合起来, 思维才会表现出高度集中,对学生才能有强大的吸引力。

但时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有过于追求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倾向,而忽视生物的自身特点,不能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生物知识出发。精选的问题情境给人以外部强行嵌入之感,未能实现与新学习知识内容的自然整合。存在着重外在问题情境启发而轻内在问题情境启发的偏差,从而造成启发式教学的低效。事实上,并非每一个生物内容都要找到现实原型,在无合适的实际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学习内容有自然、内在逻辑联系的已有生物知识和观念,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来进行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相当多的教师认为在生物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就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一些教师认为教师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是衡量启发式教学运用效果的标准。生物教学过程中,常会看到一些生物老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进行所谓的“启发式教学”。

由于一些教师认识上存在偏差,启发式教学在实践中往往演化成简单的问答,而且大多数问题直接指向学生的认知活动,很少能够激活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启发式教学呈现“形似神散、貌合神离”的状况。这种形式上的认知提问会使学生被动地接受问题的设计,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低效。事实上,问答只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并不在于多问多答,而在于教师能否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从听懂一个知识、弄懂一道题来看,结果启发式效率较高。但是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的角度来看,过程启发式更重要。学生一旦掌握了思考方法就能举一反三,灵活地解决新问题,知识迁移能力也会增强。过程启发式教学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考方法进行指导,能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但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对问题有一个预设的答案,启发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步逼近教师期待的结果,出现了重思维结果而轻思维过程的现象,从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如此实施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得到的仅仅是“金子”,而不是点石成金的“指头”。 下次出现同类问题时,学生往往又不知如何解答,不能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注重启发学生获得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加以启发,使学生能体验和感悟到生物思维的精神,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方法。

思维起于疑难,疑难起于情境。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对于实施启发式教学至关重要。问题的设计应关注生物自身,设置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在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失衡状态,造成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之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心向和认知需求,最终有效地把握生物本质。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情境的创设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于花哨的问题情境也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指向产生漂移,从而掩盖生物本质,削弱生物自身的魅力。

启发式的最高水平是:启而有发并且最终不需要启发。过程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的提问指向思考过程而不是答案,让学生受到思维过程上的启发;让学生学会自己向自己提问,自己启发自己的思维过程。弗莱雷也曾经对教师的提问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提出能激起思考的问题;要能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学生不仅仅会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对答案提出疑问。”

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解决问题的挑战性、问题解决的成就感相互融合,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第8篇: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 启发式 大学教学 途径

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理论画卷中,启发诱导思想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论述,到 2006 年 9 月颁布的新《义务教育法》将启发式写进法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现代教育改革中,启发式的教育思想已发展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指导教学实践的重要理论体系,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倡导和使用。

一、现代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对启发式教学众说纷纭,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但有一点是大体一致的,即基本上是将启发式教学视为一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不是单指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格式和环节,不等同于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是启发;在课堂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些悬念和问题让其实践或讨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启发。启发式教学可以由课堂中的问答、讲习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联想而实现。所以说,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又可以扩大为一种教学类型、教学原则,甚至成为一种运用教学方法的教学指导思想。尽管人们对“启发式教学”下的定义表述不一,但内容大同小异。概括起来,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引导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可见,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现代启发式教学在大学教学中实现的途径

启发式教学应贯串整个教学的始末,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备课过程中要体现启发式

教师通过备课来掌控所教学科的内容。备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教材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对于启发式教学来说就是要在教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大学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它所使用的教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且有时并不强制用哪本教材,可参考多本教材,但对于教师来说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需要选择一本适合学生的教材,教材是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的,而学生却各有个性。因此,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进行因材施教。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动机情绪,治学态度,以及学习中的具体的困难和问题等。了解到了这些内容,教师在备课中才能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做到每一堂课、每一席话都能围绕教学目的要求,恰到好处地激发疑问,启发诱导,起到促其深思的作用。所以说,我们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设计出适合学生参与形成的最优教学方案。

2.课堂中要体现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是一个重要而关键的环节,这直接涉及到备课中的蓝图是否能被实践。如何更好地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注意几点。

(1)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意识。首先,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启发诱导学生大胆自由的猜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适时地结合有关内容补充教材中缺乏的、又是生活中常见实用的、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在一些实验教学中也可以启发学生对有关实验进行小改革、小设计,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意识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教师应该不断根据社会发展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设法适应和满足学生合理的正确需要。现在学校教材教法与资讯科技相结合,迈入多媒体教学,提供启发式、互动式、双向交流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这些良好的网络设施和教学资源,避免了枯燥单调的讲解,克服了时间、空间、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将教学内容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运用充满逻辑性和富有感情的表述加以引导,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以达到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拥有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才能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涉猎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2)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人们常说:“思维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意思是说,思维活跃在问题有待解决的时候。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带着问题去学习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让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来主动形成知识。创设问题的情境,则是打开学生心灵之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如果教师能够按照思维活动的规律,在教学中不断提示矛盾,创设出问题情境,使学生时时感到许多新鲜而有趣的问题必须思考,自然就会引起他们的高度注意,促使他们联想有关的旧知识,对比新知识,思考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设想诸种解答的方案,积极进行分析综合。创设问题的情境有多种手段。譬如:从典型的案例入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引发思考,激发求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联系学生身边的现象进行启发,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并且这些知识较直观,形象,易为学生理解接受。

(3)加强方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好比鱼和渔的关系。法国的社会学家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点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大学的学习主要是自学,而学会学习就是大学生所必须必备的一项能力,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可接触的学习资料很多,如何学会筛选,如何学会摄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如何更有效的学习,这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启发式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培养自学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会学习的人。

参考文献:

[1]忽江华.浅论启发式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27,1

第9篇:问题启发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启发式思想政治应用

自从两千多年前我国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的教育思想以来,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启发式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有人从教学理论角度出发,认为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或教学原则;也有人从方法论角度出发,认为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方法。笔者认为这些都反映了启发式的不同侧面,有其合理之处。1 启发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思想启发式作为教学指导思想,是同“注入式”教学指导思想根本对立的。二者的对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学生观的对立。启发式教学要求我们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而不能只把学生看作机械、被动的灌输对象;其二是学习观的对立。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智力的提高,强调学生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应该有机结合,“智”重于“知”,要让学生在“活学”的过程中“学活”,变得越来越聪明,而不是让学生在一味地死记硬背后成了书呆子;其三是学习效果的对立。启发式教学强调学以致用,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紧密结合,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赵括式的空谈家。2 启发式教学法渗透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我们不能仅仅把启发式当着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或教学原则,而否认它是教学方法,这样一来就会使其缺乏可操作性,从而降低其生命力。启发式作为教学方法,首先要看到它是一种总的教学方法,它对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起指导作用,它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之中。在此仅以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为例,谈一谈启发式作为一种总的教学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2.1 启发式在讲授法中的应用。讲授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又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必须贯彻启发式,避免照本宣科、一讲到底,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昏昏欲睡。2.2 启发式在讨论法中的应用。讨论法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较常用的教学放方法,课堂上教师会经常组织和指导学生围绕马克思主义某一理论问题或社会现实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从而使学生求得正确认识。2.3 启发式在练习法中的应用。启发式应用于练习法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引起学生对练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练习的自觉性。为此,练习题的设计要巧妙;要使学生了解练习的意义,明确练习的要求;要注意指导学生练习的方法。3 启发式教学法直接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启发式既是总的教学方法,又是具体的教学方式。启发式作为具体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恰当运用。以下所述只是几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较常用的具体启发方式。3.1 动机启发。这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部诱因”,使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学好”的愿望,又有“学好”的追求的一种启发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发展的状况,对学生指明哪些山头值得攻打,突破口在哪里等等,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动机的诱因。3.2 设疑启发。这是教师有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问题,使学生善于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的启发方式。疑是思之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觅有疑,多做对“自明性”的分析,有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和趣味性兼备、难易度适中、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疑难问题,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提问等手段,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逻辑思路,步步深入,求得疑难的解答,完成教学任务。3.3 比较启发。这是通过比较揭示事物的矛盾,发现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启发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见真伪,比较见异同,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可开阔学生思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对事物的本质认识更深刻、更准确。除此之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采用较多的启发方式还有情景启发、类推启发、研讨启发、提示启发、归谬启发、直观启发等。每一种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需要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和总结。

参考文献[1]吕洪良.启发式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J].天津:学习月刊,2004(2).P43~50.[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杜海清.对启发式教学的思考[J].伊利:伊利师专学报,2004(3).P86~97.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 能增强其实效性,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