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精选(九篇)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

第1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呼吸道的管理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成功的关键。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状态时,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气管内的痰液堵塞而致窒息,加重脑缺氧而危及病人的生命,可见重型颅脑损伤呼吸道管理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01~2011-01,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约136例,男100例,女36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 (GCS≤8分),136例病人,105例因呼吸道梗阻行气管切开,占77.5%;并发肺部感染43例,占32%;死亡51例,占38 %;死于肺部感染8例,占5.8%。

2 护理

2.1有效吸氧,纠正低氧血症: 颅脑损伤早期可因伤后颅内压增高,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重型颅脑损伤并发NPE的患者,由于降颅压使用脱水剂,使气道分泌物增多且粘稠难以咳出,易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引起肺不张和加重缺氧。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是必不可少的救治步骤之一。

2.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防止误吸。

2.2.1重型患者护理: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应采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便于口腔或鼻腔分泌物体位引流,口鼻腔内分泌物和异物应及时清除,防止误吸或窒息,协助患者翻身,叩击背部,翻身时注意各种导管以防发生脱管。拍背应自下向上,从边缘到中央,手成勺状以增加共振力量,使痰松动,同时嘱患者咳嗽,将痰咳出。遇有呼吸窘迫、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者立即告之医生及早行气管切开,解除呼吸困难,改善脑缺氧。

2.2.2吸痰:吸痰是呼吸道护理的关键,尤其是对分泌物阻塞的病人,吸除分泌物是一项主要的治疗措施。

在吸痰前、后分别给予高浓度纯氧1~2min,可以增加肺泡肺毛细血管的氧浓度梯度,促进氧合,防止肺泡氧分压在吸引时降至基线以下。

2.2.3重者吸痰注意事项:感染严重者,痰多要及时吸出,每隔2~3h,翻身叩背一次,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发绀,应立即停止吸引,无自主呼吸者,给辅助呼吸或接人工呼吸机。待循环改善,再谨慎将痰吸出。对呼吸困难的病人,吸痰前可给5~6L/min氧气吸入,以提高血中氧饱和度。为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吸痰管插入超过气管导管0.5~1cm,再与负压相通,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s,负压不要超过50mmHg。

2.3气管切开后湿化液的选择及使用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脱水剂的应用,呼吸道较干燥,痰液黏稠,给予超声雾化和气道内滴湿化液,稀释痰液,防止呼吸道感。

2.3.1人工气道湿化

(1)湿化液的应用:常用的湿化液为生理盐水痰液黏稠者用生理盐水加入沐舒坦效果甚佳。(2)湿化方法: 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如液体入量不足,即使呼吸道进行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会因进入到失水的组织而仍然处于失水状态。因此,呼吸机治疗时,液体入量必须保持2500~3000ml/d。①雾化吸入法::通过超声雾化器定时进行雾化吸入,4~6次/d,雾化液中适当加入地塞米松或支气管扩张剂,以利于痰液排除和降低气道阻力。②持续给药法:输液管滴入法是将前端软管插入气管切开5~8cm,并用胶布固定,以持续滴入。微泵持续滴入法是将50ml注射器内抽吸湿化液,连接一次性延长管或静脉头皮针(去针头),同样深度的插入气管套管内,并将之置于微泵上,可根据痰液选择注入速度。痰少且稀者,速度可4~6ml/h;痰稠多者,速度8~20ml/h,以保证充分湿化,使痰液稀释。

2.3.2湿化满意标准:

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引管,导管没有结痂,患者安静,呼吸道通畅。

2.4 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口腔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呼吸系统的并发症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细节,要有充分的急诊意识,敏捷的思维,对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做到熟练准确地判断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早期表现及处理措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 考 文 献

[1]范春亚.创伤性颅脑外伤护理[J].中国当代医学,2008 ,7(8):123-124.

第2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肺结核;大咯血窒息;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89-01

窒息是肺结核大咯血最严重的并发症,其来势凶猛。患者往往在几分钟之内窒息而死,而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早期预见大咯血的危险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0月1日,共收治肺结核大咯血病人57人,入院后发生大咯血13人,大咯血次数达30人次,发生咯血窒息2人,抢救成功1人,死亡1人。经过临床观察,大咯血发生在夜间及早晨的次数为19人次,明显多于白天。

1.2 方法

1.2.1 加强责任心,勤巡视病房,对大咯血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对大咯血的预见性认识,清除或避免可诱发的因素,重点防护以下患者:①病程较长,肺组织广泛毁损者。②年龄较大的心肺功能不全者。③有其它疾病的大咯血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④以大咯血收入院,在家曾多次咯血者。以上患者收入院后,将病人安排在抢救室或靠近抢救室的病房内,准备好抢救药品、器械,检查电源设备,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1.2.2 心理护理 通过入院宣教,向病人介绍咯血的原因,症状,突然发生大咯血时,医务人员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告诉患者不要紧张,有痰血及时咳出,不能屏气或下咽,以防血液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咯血停止后用冷开水为病人漱口,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1.2.3 咯血时的卧位 咯血病人入院后,立即采取患侧卧位或者平卧位,咯血停止一周后逐渐离床活动。若出血部位不明确或双肺毁损者取平卧位,中等量以上咯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头低足高位,大咯血窒息时取倒立位,用手或压舌板清除口腔内的积血,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1.2.4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大咯血病人要保留一条静脉通路,以利于抢救药品的及时应用,通常用5%葡萄糖注射液(0.9%盐水)加入垂体后叶素12单位缓慢维持静点。

1.2.5 保持大便通常,预防便秘 咯血患者卧床后宜清淡易消化软食,预防便秘时用力诱发咯血,绝对卧床患者可空腹吃香蕉,便秘者可肛入开塞露,以保证大便通畅。

1.2.6 保持正常的咳嗽反射,避免使用不恰当的镇咳剂,特别是病人痰多且较粘稠的患者,禁止使用镇咳剂,以防抑制咳嗽,致使血痰排出受阻而发生窒息。

1.2.7 保持体温稳定 咯血患者体温超过38度时,给予温水擦浴,禁用酒精擦浴,药物降温可用消炎痛栓肛入,肌注羚羊角或复方奎宁,禁用复方氨林巴比妥类药物,以防诱发咯血。

1.2.8 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掌握每位咯血病人的病情变化,病变部位,咯血次数,颜色.量等,以及情绪波动原因,及时安慰患者。交接班护士做到床头交接,同时检查抢救药品是否齐全,抢救器械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当患者突然发生大咯血时,立即通知医生,在医生未到达时,果断的采取急救措施,如清理呼吸道.交叉止血.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吸痰等。

2 大咯血窒息的抢救措施

2.1 立即恢复呼吸道通畅 一旦发现咯血病人出现血液排出不畅,呼吸变浅变快,口唇紫绀,张口瞪目,大汗淋漓即提示患者已发生窒息,应立即抢救,解除呼吸道阻塞,恢复呼吸通畅,牙关紧闭者用开口器撬开紧闭牙关,用压舌板或手抠出口腔.鼻腔.咽喉部的积血,用电动吸引器吸出气管内的积血,必要时采取倒立位,控出深部气管的血翳,恢复自主呼吸功能。

2.2 刺激喉头引起患者咳嗽,解除支气管痉挛,使凝血咳出,恢复呼吸通畅。

2.3 高流量氧气吸入4-6升/分。

2.4 交叉止血 用止血带交叉止血,左上肢和右下肢.右上肢和左下肢近心端,交替轮扎,每次3-5分钟,目的是减少回心血量,降低肺动脉压力,减少出血。

2.5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

2.6 肌注或静滴呼吸兴奋剂,肌注氨茶碱缓解支气管痉挛。

2.7 上述措施无效时立即行气管插管。

2.8 心脏骤停者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3 讨 论

通过对57位病人的临床观察,肺结核大咯血的发生多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白天与夜间发生的比例约为1:1.72,夜间明显多于白天,而夜间陪护人员疲劳困倦,注意力放松,同时由于医护人员少,力量薄弱,一旦发生窒息,会给抢救带来困难,正确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的减少大咯血窒息的发生,降低因大咯血窒息而导致的死亡。

第3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儿;静脉麻醉;气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5―0938―02

由于小儿呼吸道的特殊性,氯胺酮静脉麻醉术后护理极为重要,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儿的康复,能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6年12月收治96例患有直肠息肉、脱垂经氯胺酮静脉麻醉术后患儿,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全部患儿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6年12月对小儿患有直肠息肉、脱垂96例,男59例,女37例,年龄0.5~7岁,所选患儿全部无心肺疾病,尤其是无上呼吸道感染。术前禁饮食,1~6个月禁食4h,0.5~3岁禁食6h,3岁以上禁食8h,术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鲁米那5mg/kg,建立静脉通路,对患儿不合作者,肌肉注射氯胺酮4~6mg/kg,能合作患儿于手术前静脉注射1~2mg/kg。手术时间5~30min,并持续给予低流量氧,术中监测患儿心率、呼吸、SPOz,术后由麻醉医生护送回病房,患儿取去枕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给氧,监测心率、呼吸、SPOz等护理措施,患儿无1例出现呼吸抑制,1例患儿在30min后将清醒时出现呕吐,经过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面罩给氧后病情稳定。所有患儿住院时间为2~5d,平均3d。痊愈出院。

由于新生儿口咽部肌肉发育差,鼻孔较窄,需用鼻呼吸,双侧后鼻孔或粘液的分泌物引起的阻塞可导致完全性气道梗阻;婴儿和7~10岁的儿童,气道最狭窄的部分在环状软骨,气道直径较小,微小的变化即可引起明显的气道阻力增加。结合小儿气道的解剖与生理特点,笔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控制感染后再施行手术,可以避免由于麻醉后患儿出现呼吸抑制,口咽分泌物增多造成呼吸遭阻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通过监测心率、呼吸、SPOz等护理措施,患儿无1例出现呼吸抑制,1例患儿出现呕吐,经过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面罩给氧后病情稳定。所有患儿住院时间为2~7d,平均4d,全部患儿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一般准备 协助医生了解病情及检查目的,有无禁忌证,评估小儿全身情况、营养状况和实验室检查有无异常,作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2.1.2 心理护理 根据不同年龄患儿对问题理解程度的差异,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对3岁以上的患儿要做好心理护理,用亲切、童趣的语言,和蔼耐心的交谈,使患儿产生亲近和依赖感,并产生良好的前馈反应利于接受治疗,同时解除其家长的疑虑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和理解。

2.1.3 肠道准备 预约时,根据患儿年龄给家长以不同的治疗确认治疗须知单,以保证治疗无误,与家属讲解手术和麻醉的风险及意外,并签字确认同意手术。3岁以上患儿可用开塞露清洁肠道。

2.2 术后护理

2.2.1 ①:麻醉后未清醒的患儿,回到病房,将患儿取去枕平卧,或颈部下垫一小枕,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②持续低流量给氧,氧流量为2~4 L/min。

2.2.2 监测心率、呼吸、sPoz等护理措施,观察神志、面色,有无腹痛、腹胀、便血,婴幼儿注意脉搏、呼吸、唇色的变化。床边备有负压吸引器,若患儿口腔有分泌物,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免造成呼吸道梗阻。

2.2.3 建立静脉通路,前臂输液处用小夹板固定,以免活动造成针头脱出或穿破血管液体外溢造成皮下组织肿胀,静脉输液速度为9ml・kg-1・h-1。若出现意外时也可通过静脉给药进行处理。

第4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肺心病;护理

我病区共有床位50张,年收治肺心病达60%以上,肺心病抢救率为95%,做好护理是抢救肺心病患者的关键。肺心病是常见病、多发病,85%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可逐渐发展到肺心功能衰竭,从发病到死亡可长达数年或几十年不等,期间常伴有急性发作,反复住院抢救治疗。现将通过几年的临床工作对肺心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男60例,女10例,年龄65-91岁,导致疾病加重的原因:呼吸道感染30例,哮喘发作20例,其他10例。经治疗护理,结果显效30例,好转35例,无变化5例。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

因为患者多为老年人,病程长,病情复杂,难以治愈,多呈明显的抑郁状态和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治疗缺乏信心。为此,要及时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要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肺的结构和呼吸病理生理,介绍病情及治疗康复措施,克服患者心理障碍,减轻患者的恐惧感。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因长期患病,对治疗失去信心,护士应经常与患者谈心,解除对疾病的忧虑和恐惧,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同时要解决患者实际困难,使其安心治疗。

2.2呼吸护理

合理吸氧,目的是为了改善由组织缺氧引起的症状和减轻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恰当的氧疗是抢救肺心病的关键措施之一,而其护理不当,也能危害患者,因此正确的氧疗操作尤为重要,常以鼻导管给氧,持续低流量,浓度控制在25%~30%,伴二氧化碳麻醉者给予呼吸兴奋剂。注意氧的温化和湿化,注意湿化瓶及氧气导管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3饮食护理

肺心病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暴饮暴食,宜多吃蔬菜水果,依据患者电解质监测结果调整食盐入量。要保持大便通畅,切忌费力排便。不能进食者可行静脉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减轻心脏负担。

2.4排痰护理

肺心病患者气道分泌物多且不易咳出,有造成窒息的危险。给予平喘、祛痰剂,引流等措施。对清醒患者要鼓励其咳嗽、咳痰,无力咳出者,翻身拍背行引流,用空拳侧部以腕力有节奏地叩击患者胸背部,以加强排痰效果。粘稠痰液常诱发顽固性咳嗽,加重呼吸衰竭,给予丁胺卡那或庆大霉素雾化吸入,湿润呼吸道,有利于痰的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患者有效的自主通气,对神志不清者要吸痰,及时清理口腔内分泌物。

2.5活动护理

肺心病患者因害怕活动时加重呼吸困难,就避免活动,甚至卧床不起,从而产生多种并发症。患者心肺功能代偿良好时,可让患者适当参加体能锻炼,但不宜过度活动,还应注意休息。要向患者介绍适宜活动的必要性和正确的方式方法,并帮助进行。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浮肿等症状加重时、心肺功能失代偿时,应绝对卧床休息或半坐卧位,抬高床头减轻呼吸困难,给低流量持续氧气吸入,生活上满足患者需求,做好生活护理,加强巡视病情。

2.6 控制感染

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措施。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可给氧气吸入,痰多时可行雾化吸入,无力排痰者及时吸痰,协助病人翻身;按医嘱给抗菌素,注意给药方法和用药时间,输液时应现用现配,以免失去疗效;做好24小时出入量记录,对于全身浮肿患者,注射针眼处应压迫片刻,以防感染。用利尿剂时,需观察有无水电解质紊乱及给药效果。

2.7密切观察病情

提高对病情的观察能力要认真观察神志、紫绀,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率变化,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20~30滴/分为宜,以减轻心脏负担。护士夜间加强巡视,因肺心病的死亡多发生夜间O~4时,询问病情要详细,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及肺性脑病的征象,警惕晚期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所以护士在抢救治疗肺心病患者中起着重要作用。

2.8加强基础护理和自身保健指导鼓励病人多饮水

因肺心病患者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而使血液浓缩,间接地使痰液变得粘稠而不易咳出。因此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使痰液稀释。咳嗽应护胸轻咳,大便保持通畅,以预防发生气胸。

2.9避免产生过敏及降低药敏,控制液量,滴速。

2.10健康指导

第5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呼吸衰竭;重症肺结核;二氧化碳潴留;护理

作者单位:475003开封鼓楼区结核病医院重症肺结核所致呼吸衰竭是由于肺结核病导致呼吸面积严重减损或合并继发感染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紊乱的综合征[1]。

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均因重症肺结核引起呼吸衰竭。男20例,女10例,年龄34~69岁,病程15 d~6个月。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并呼吸衰竭6例;浸润型肺结核并呼吸衰竭患者14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患者10例。经积极治疗并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28例患者病情好转,2例死亡。

12临床表现[2]除结核病症状,机体缺氧时,出现呼吸困难及紫绀现象。

12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外,同时具有缺氧·高碳酸血症及酸中毒的临床表现。表现为:点头或提肩呼吸,缺氧加重时,患者出现烦躁不安,谵妄、昏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甚至休克,导致患者死亡。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呼吸抑制,血管扩张,表现为头痛、嗜睡、脉洪大、四肢温暖多汗、瞳孔缩小,严重时出现扑翼样震颤,甚至昏迷。但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昏迷比较少见,一般易在吸氧条件下出现。

122紫绀紫绀是缺氧的典型症状。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可在口腔黏膜,舌面,指甲出现紫绀。当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氧饱和度大于85%时紫绀更明显,严重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即使动脉血氧分压正常,也可出现紫绀。紫绀也受皮肤色泽心功能的影响。

123神经系统症状急性缺氧时表现为头疼,烦躁,精神错乱,昏迷,抽搐等症状。如合并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嗜睡,表情淡漠,扑击样震颤,以至呼吸暂停。

124循环系统症状早期可引起心率加快,严重低氮血症, 酸中毒时可引起周围循环衰竭,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血压下降,心搏停止。

125消化及泌尿系统症状因肝损害而出现厌食、嗳气、腹胀,转氨酶升高或其他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出血。出现肾功能障碍的表现:少尿、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及管型,尿钠排出量减少,甚至出现氮质血症。

2护理

重症肺结核发展到呼吸功能衰竭时,由于病情变化快而死亡率高。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氧,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现就护理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

21一般护理

211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呈半卧位休息。昏迷患者要侧卧,头偏向一侧,以免咽喉分泌物堵塞气管,气管插管切开患者应取仰卧位。

212饮食护理慢性呼吸道疾患患者,因病程长、体制弱、食欲差,应鼓励患者多进食、进少量多餐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合并心衰时应控制钠盐和液体的摄入;咯血患者不易进食过热等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引起再次咯血的可能;昏迷及精神障碍拒食患者,应插胃管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213密切观察呼吸衰竭程度及呼吸,血压,脉搏,尿量,神志变化。

214消毒隔离病室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必要时进行消毒隔离。痰液的处理:痰液可煮沸,焚烧,化学药物等物理灭菌。

22合理使用氧气

由于小气道堵塞,妨碍气体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此时呼吸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不敏感,而低氧血症是刺激呼中枢的一个因素,因此应掌握好氧流量和氧浓度。

给氧原则是:呼吸衰竭发作开始时,采用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08~1 L/分,氧浓度20~25%,待缓解后,给予低流量低浓度间断给氧,氧流量1~15 L/分,氧浓度

23保持呼吸道通畅

231排除分泌物,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一般采取鼓,转,拍,吸,雾五项措施。①清醒患者,鼓励其咳嗽、咳痰。②经常变换,利于痰液排出,对昏迷患者在翻身时应先吸净口腔壁咽部的分泌物,以免转动时痰液流动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一般1~3 h翻身一次。每次翻身时由下而上,顺序轻轻拍打患者胸背部,通过拍打的震动利于痰的排出。③若痰液粘稠,可行雾化吸入,使痰液稀薄利于排出。雾化吸入时氧流量不易过大,以每分钟3升为宜,时间不宜过长,从而避免因低氧血症解除,二氧化碳潴留而造成呼吸中枢麻痹[3]。④对于一些极度虚弱又无力咳嗽或昏迷患者,可用电动吸引器吸痰,吸痰过程中,功率不可过大,吸引时间不可过长,防止引起患者反射性心律紊乱甚至心脏骤停。

232咯血所致的气道堵塞表现为咯血量不断增加,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颜面发绀,意识丧失甚至窒息而死亡。抢救措施是:在患者咯血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顺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患侧卧位,甚至头部或上身俯向床下,防止血块堵塞气管,利于血块迅速排出体外,若发生窒息时,立即采用头低足高位,迅速吸出口鼻及气道内的积血,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吸引,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用止血镇静药物使出血停止。

2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41生命特征的观察尤其是呼吸频率的观察,如频率大于25次/分,常提示呼吸功能不全。定时测T、P、R、BP,注意有无呼吸困难,脉搏增快,心律失常,意识障碍及瞳孔的改变。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242观察皮肤温湿度,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发绀情况。

243准确记录24 h出入水量,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

25口腔护理长期卧床极度虚弱及昏迷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以防口腔炎症的发生,清醒患者坚持饭前、饭后、晨起、睡前漱口,昏迷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按时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26备好各种急救用物和药品,利于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向患者和家属做好卫生宣教工作,将本病的病因、复发因素及复发时的一些紧急处理常识告诉患者和家属,使其心中有数;配合治疗,指导患者缩唇呼吸,改善通气;告诉患者病愈后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定时复查,戒烟酒。

4心理护理

经常和患者谈心,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解决住院期间的一些实际困难,在护理过程中,认真负责,练好基本功,解除患者顾虑,减轻其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体会

通过本组30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体会到:根据个体特点做好评价,通过对症处理,护理上严密观察病情,采取合理用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初乃惠.肺结核并呼吸衰竭.中国医刊,2001,40.

第6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肺心病 呼吸衰竭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137-02

肺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当合并呼吸衰竭时,因严重呼吸功能障碍、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以致不能进行有效气体交换导致肌体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储留,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紫绀 、痰液粘稠、意识恍惚。

我院从2006年1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48例肺心病呼衰的病人。其中3名病人并发肺性脑病,2名经治疗好转出院,一名因合并严重的感染死亡。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好转出院。

1 一般护理

病室应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根据病情,选择不同,一般半卧位,昏迷患者侧卧位,头转向一侧,以免咽喉分泌物堵塞气管,气管切开插管患者取仰卧位。

2 神志精神变化的观察

患者出现表情淡漠、神志恍惚、性情改变、头痛、躁动或思睡、嗜睡等,往往合并肺性脑病的前驱症状。很多病人白天神志尚清,短暂的神志变化只是在夜间发生,这主要由于迷走神经兴奋,呼吸变慢、变浅,二氧化碳容易积蓄之故,对此常被忽略,所以夜班护士,尤其应加强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人精神神志的变化情况,及呼吸频率。

3 对眼球结膜水肿、充血的观察

患者出现眼球结膜水肿时,往往脑细胞由于缺氧导致水肿,压迫视神经,使眼结膜血管扩张而水肿,严重时引起出血。故在为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其眼球结膜有否水肿、充血易很重要。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对咳嗽、咳痰的观察与护理

呼吸道堵塞,可引起通气功能障碍,从而造成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储留。因此,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呼吸通畅,改善呼吸功能,是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维持呼吸道的通畅,一般采取鼓、转、拍、吸、雾五项措施:

4.1 鼓:神志清醒患者,向患者讲清咳嗽咳痰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咳嗽,并教给患者行之有效的咳嗽方法,如深吸一口气后用力咳,这样主动咳嗽可加强气管和支气管的纤毛上皮运动,使附着于管壁的分泌物便于咳出,有利于气体进入肺泡,以维持氧张力。

4.2 转:经常转换,能改善肺部血液循环,保证支气管各方面的引流,以利于支气管分泌物的排除,但对昏迷患者在翻身前应先吸净口腔、鼻、咽部的分泌物,以免变动时痰液流动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一般1―3小时翻身一次,并做好褥疮护理,防止褥疮的发生。

4.3 拍:每次翻身时,用于掌轻轻的拍打患者的胸背部,由下而上,顺序拍打,通过拍打的震动使痰易于咳出。

4.4 吸:咳嗽无力,不能自行咳嗽,呼吸道又有痰液堵塞的患者,应立即采取口腔或鼻腔吸痰,吸痰时如痰液粘稠,堵塞导管,不易吸出,可滴入等渗盐水少许,或化痰药物,并配合拍打胸背部通过振动,使痰液易于吸出。吸痰时呼吸道粘膜很容易受到机械性损伤。在吸痰过程别需要注意减少和避免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和损伤。

4.5雾: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速分流,在雾化中使药液呈雾状喷出,而进入患者体内、支气管与肺泡,直至解除支气管痉挛,并使痰液稀释便于排出。雾化时,雾粒大小适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吸入20min,必要时,可酌情延长吸入时间。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

5 给氧

紫钳是缺氧或周围循环障碍的表现。持续而严重缺氧是引起肺心病合并呼衰的重要因素,(如、口唇、指甲、皮肤、耳垂处、发纤)。一般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1-2L/分钟,给氧浓度在30%―35%。合理给氧可增加肺泡内氧分压,提高氧弥散能力,以纠正缺氧。吸氧浓度,不可过高(不超过50%)。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氧气中毒。但如果吸氧浓度过高,可导致肺性脑病,甚至出现CO2麻痹状态,而危及生命,所以在吸氧时应注意吸入气体的加温和湿化,合理吸氧。同时要设法加强通气,促进CO2排出,保持气道通畅,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当发现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烦躁不安及睡眠颠倒时,为肺性脑病的先兆,要及时报告医生,且不要随便调节氧流量和停止吸氧。如病人呼吸困难减轻,心率下降紫绀减轻,则表示缺氧纠正有效。

6 心理护理

肺心病患者由于病史长,反复发作和长期治疗,易出现疑虑消极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为此护士要耐心疏导,及时与他进行交流,了解其家庭情况,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多关心体贴患者。向患者介绍治愈或好转的病例,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指导患者出院后,要坚持呼吸功能锻炼,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防治呼吸道感染。

7 饮食护理

加强饮食护理,对费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肺心病患者因长期卧床和活动少,使消化功能低下,食欲减退,因此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饮食知识,告诉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鼓励患者多吃蔬菜和水果,保证最够的水分,热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保持大便通畅。

总之,精心的护理、细致的观察是提高治愈率、预防肺心病并发症及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8 讨论

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指肺组织或肺动脉系统的原发病变,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加重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而呼吸衰竭是许多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由于呼吸功能障碍所致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特别是当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诱因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氧流量控制不当、排痰无力、不能及时清除呼吸道粘液等,所以在治疗护理方面,护士应认真做好严格护理措施,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改善通气功能,合理给氧,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 留,这是抢救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关键。

费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大多年龄偏大,体质差,病情重,因此护理人员在业务方面应精益求精,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正确处理好医护患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患者的思想情感,尽量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达到康复延长生命及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10版

[2] 夏建辉: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1):1997

[3] 张乐平,徐永乐,113例老年慢性肺心病的临床分析,临床肺科杂志,2002.7.(3):18

第7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b)-163-01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是产前、产时、产后吸入羊水、胎粪、乳汁所致,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宫内窘迫、过期产、窒息、异常分娩等相关,常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按病因分羊水吸入、胎粪吸入和乳汁分泌物吸入三类。其中胎粪吸入性肺炎病情最重,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本院2007年9月~2009年9月收治90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现将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90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男42例,女48例;均在出生时至1周内发病,其中3 d内发病者72例;入院时日龄最小30 min,最大6 d;异常分娩产儿36例,出生时有窒息者40例。

1.2 临床诊断

全部病历均符合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诊断标准,羊水吸入性肺炎58例,胎粪吸入性肺炎16例,乳汁吸入性肺炎16例。

1.3 合并症及预后

90例患者中有合并症者22例,呼吸衰竭2例,心力衰竭1例,轻、中度缺血缺氧性脑病4例,硬肿症4例,咽下综合征5例,先天性食道闭锁1例,高胆红素血症5例。本组患儿经治疗护理后,治愈72例,好转出院12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80%。

2 病情观察

2.1 一般观察

患儿意识、反应、体温、心率、血压、尿量及皮肤黄疸、硬肿的进展情况,呕吐物的量、性质,有无惊厥及腹胀情况,详细记录24 h出入水量、热量及体重增减情况。

2.2 呼吸观察

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改变,四肢末梢、口周发绀程度,有无点头呼吸、样呼吸、鼻翼扇动及三凹征,注意呼吸困难有无进行性加重,监测血氧饱和度,及时作血气分析[2]。

2.3并发症观察

注意意识、反应、肌张力的改变,及时发现颅内出血、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频繁呕吐胆汁者考虑消化道畸形,口吐大量泡沫样分泌物应考虑食道闭锁,呕吐咖啡样物提示咽下综合征或消化道出血[3]。及时准确观察病情变化,正确诊治。

3 护理

3.1 保暖

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易受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波动,置远红外辐射台或暖箱,给予适宜温度、湿度,可减少氧的消耗,有助于改善缺氧。注意衣物遮盖,不可全身。保持室温20~24℃ ,湿度50%~60%。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选择型号合适的吸痰管,动作轻柔,以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呼吸道分泌物粘稠者和胎粪吸入患儿,每天雾化吸入3~4次,方法:生理盐水注射液2 ml,盐酸氨溴索15 mg压缩雾化吸入,在患儿安静、进食后1 h进行,雾化后叩背吸痰,勤更换,勤叩背,促进分泌物的排出。

3.3 改善机体缺氧

面罩、头罩吸氧,呼吸衰竭时可使用辅助通气治疗。根据血氧饱和度或血气分析,及时调节氧流量及相关参数。使用呼吸机时做好气道管理,防止相关并发症。

3.4 洗胃并保留胃管

呕吐明显或胎粪羊水者给予洗胃,选择6#的硅胶胃管鼻饲,用20 ml注射器抽净胃内的羊水及胎粪,用1%碳酸氢钠溶液洗胃,观察洗出物的量及性质,保留胃管。吸吮无力和呼吸急促患儿可行鼻饲喂养,少量多次,每次鼻饲前检查胃管,观察胃管位置,观察有无胃潴留发生,并注意加强口腔护理[4]。

3.5 镇静

烦躁患儿可给予镇静药,观察疗效。

3.6 建立静脉通道

采用静脉留置针、注射泵给药,既方便又避免因输液过快造成心力衰竭,还可减轻对患儿的刺激,保证各种药物定时应用,达到最佳疗效。给药过程中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药物外渗,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留置针使用时间3~4 d,需及时更换,避免静脉炎的发生[5]。

4 小结

通过对本组90例患儿的观察与护理,体会到病情观察很重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供可靠信息,对症处理,避免贻误时机。加强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各器官、组织缺氧状态及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

[2]周广云,杨坤.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4):468.

[3]顾旭芳,邵华芳.新生儿窒息与多发脏器损伤的临床观察和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4):508.

[4]劳美琼.高危新生儿家属心理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6,16(11):643.

[5]黄兆敏.布地奈德在治疗新生儿肺炎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13.

第8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婴儿[1],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早产儿和过期产儿,他是人类发育的基础阶段,又是胎儿的继续,恰处于宫内外环境转变阶段,体内各脏器发育尚不完善,患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须加强监护和护理。由于基层医院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有限,常常使患危重症疾病的新生儿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延误病情。我院作为市重症新生儿救护网络中心和120急救网络医院,保证了本地区重症新生儿得到最优良和及时的救治,无1例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现将转运中的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1~2010年12月我院共接受基层医院转诊的新生儿736例,其中市区医院转诊106例,县级医院转诊567例,乡级医院转诊63例,男415例,女321例,早产儿382例,出生时间最短30分,时间在24小时的216例,入院后抢救成功率97%。

2 护理

2.1 转运前的护理

2.1.1 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估计途中可能插管者,应在开车前作气管插管,并固定好。

2.1.2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保持途中药物的及时应用。

2.1.3 如有低体温,低血糖应适当处理,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再转运。

2.1.4 电话与科室联系,做好抢救的准备工作,如新生儿保温箱的预热等,以便新生儿入院后,能迅速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

2.2 转运途中的护理

2.2.1 保持呼吸道通畅:新生儿常常是反应低下,无力将痰咳出,仅表现青紫加重,呼吸不好或暂停,为此,护理观察就显得格外重要,及时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的必要措施,也可变换,促使痰液快速排出。另外,早产儿颈部向前弯或食管受压,均可发生呼吸暂停,因此,转运中可将患儿头肩略垫高,使腹腔内脏下降,增加腹腔扩大的机会,同时也减轻了心脏负担和颅内高压。其次,新生儿胃容量小,呈水平位,胃底发育差,贲门肌弱,幽门肌强,呕吐物常从口鼻同时喷出,容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

2.2.2 保温:保温是新生儿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中枢发育未成熟,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容易散热,若环境温度改变超越机体调节能力则会造成体温过低或发热,可使新生儿发生低血糖中毒,心肌功能低下,微循环障碍、凝血机制紊乱、呼吸功能受阻,甚至引起死亡;而当环境温度过高,又可使体温升高引起汗液蒸发,出现脱水症。保温过高过低,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很大影响,因而能否给患儿保持恒定的环境温度,使婴儿维持正常体温,而耗氧量也最小,是抢救的重要因素,也是基础的护理措施之一。所以,要使新生儿体温稳定,保持在36~37℃,我们在途中可用热水袋,水温55~60℃,用布包好,放在被下,避免烫伤。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注意降温,可打开包被。

2.2.3 保持氧气管道通畅 吸氧是十分必要的抢救措施,根据缺氧程度选择相应的给氧方法。吸氧可保持有效氧浓度,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呼吸困难,但要控制氧流量,最好把氧气先湿化后再吸入,并观察紫绀消失程度,定期检察氧气管道是否通畅,防止鼻腔分泌物阻塞及鼻导管脱落,影响给氧效果。

2.2.4 保持静脉输液管道通畅:患儿头皮静脉细小,穿刺难度大,因此,途中要看护好,以保持静脉输入所需药物和液体量,保持液体流畅,注意液体外渗,输液中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量,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衰及肺水肿。

2.2.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2.5.1 对生命体征的观察:随时注意呼吸、心率变化,有无呼吸不规律、表浅、双吸气、样呼吸,有无心动过速或过缓,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5.2 对面色的观察:正常皮肤颜色红润。有光泽,若面色青紫、苍白或灰暗,表示患儿缺气,病情危重。

2.2.5.3 对啼哭的观察:生理性哭闹声音响亮而连贯,并有一定的节奏,这是机体的本能性反应,而病理性哭闹因病因而异,常合并其它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颅内出血为阵发性尖叫,并伴有抽搐和瞌睡,急腹症的哭闹,常为阵发性大叫嚎叫,并伴有面色苍白等表现,另外,对不吃不哭的新生儿,更须注意,常为重症的表现。

由于患儿小,病情重,一切微小的病情变化都需要医护人员的细微观察,医护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勤观察,早发现,快处置,这样才能保证患儿在转运途中的安全。

第9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范文

脑出血;急救;转送;护理

脑出血患者起病急骤、病情重、并发症多。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陡直上升,为成年人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病。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对60例脑出血患者在转送途中正确实施了各项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来院的60例患者,均经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23岁,平均61.5岁。血压最低为110/70 mm Hg,最高为230/130 mm Hg,出血量最多为160 ml,最少为10 ml。昏迷38例,神志模糊5例,清醒17例。既往有高血压病42例,糖尿病8例,脑血管畸形4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1例,肾病2例。并发脑疝9例,消化道出血8例,心力衰竭3例,心律失常20例,高热3例。60例患者均能安全、迅速地转送。

2 运送途中护理体会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

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首要措施需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因颅内压增高通常伴有呕吐,有呕吐物堵塞呼吸道的危险。因此,在运送过程中,应积极预防窒息,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充足氧气供给,维持有效通。

措施:①患者一般取平卧位,解开衣扣,将头偏向一侧,有舌根后坠者,应使用口咽通气管,有活动假牙者应将其取下,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②抽搐或烦躁的患者应给予镇静剂,如地西泮10 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防止其因躁动或抽搐时将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同时抽搐也可增加颅内出血量,严禁使用吗啡类药物,以免加重呼吸抑制;③备齐气管插管用物,一旦窒息发生或出现呼吸停止,应尽早进行气管插管。

2.2 维护心脏功能,平稳降血压 措施:①给予连续的心电监护,及早发现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并予以纠正;②根据医嘱正确使用各类强心、利尿、降压、抗心律失常药,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③严密监测血压,防止血压骤升骤降,使之平稳地降至病前基础水平。

2.3 运送途中保持适当

在脑出血患者运送过程中,不适时地移动患者、过度变更可妨碍抢救、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措施:①无论在移动患者或者转运途中,均应制动患者的头颈部;

②将患者头部置于车头,脚向车尾,以约束带相对固定患者躯体。

2.4 维持静脉输液管道通畅,确保抢救药物顺利使用

脑出血患者在院前急救时通常需要快速静脉滴注脱水剂以及其他各种抢救药物,以尽快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抢救患者生命,预防和减轻并发症。

措施:①尽量选择上肢近心端静脉进行穿刺(应避开关节部位),可使药物较快到达心脏,在最短时间内发生疗效;

②常规使用套管针,连接三通管。使用套管针可避免患者在搬运过程中和救护车行驶时颠簸、或是患者烦躁、抽搐而致输液针头刺破血管,造成输液故障,延误抢救;使用三通管可随抢救需要,同时使用各种抢救药物。

2.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脑出血患者起病骤急,并发症多,加上运送途中需要一定的时间以及路途颠簸,病情变化更难以预料,运送途中应密切观察,预见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的先兆,为抢救治疗提供依据和时机,保证患者能安全地被运送至医院。

措施:①严密监测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②注意患者头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伴有呕吐及呕吐的性质;③观察患者情绪和心理的变化,积极做好心理护理;④监测尿量并记录,同时观察患者有无大、小便失禁做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