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精选(九篇)

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第1篇: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亚健康人群;保健护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74-01

处在疾病和健康间的“第三状态”,就是所谓的亚健康状态。据报道,目前大约有百分之五十的人正处于亚健康状态当中,同时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症状,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心绪不宁、健忘、食欲不振、头痛等[1]。如果人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就会严重影响其身体与心理的健康,从而引发各种心理和生理的疾病,甚至会引发代谢性疾病、恶性肿瘤病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针对亚健康人群进行有效的保健护理,有助于帮助人们形成合理的生活方式与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其他疾病的出现,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护理分析,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64例亚健康患者,其中有34例男,34例女,年龄在30-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8±7.8岁,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健忘、失眠、头痛、精神萎靡以及食欲不振等。

1.2 方法 主要通过生理、心理与行为等方面进行给予患者保健护理,并分析患者进行保健护理之后发生症状的变化情况。

2 结 果

64例亚健康患者通过行为、心理以及生理等全方位保健护理后,其出现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减弱,甚至是消失。

3 讨 论

亚健康人群保健护理分析。

对于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护理,首先需要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在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中,需要正确看待压力,将它视为正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有效的减压措施,把握合理,确保具备良好的身心健康。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注意劳逸结合,确保足够的睡眠,及时调整具备规律性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2]。一般情况下,需要确保在2-3d之内进行更换鞋子,尽量将脚部的舒适感进行提高,防止鞋子出现变形现象,将脚步的保健方法进行进一步加强。注意保持卫生,尤其是手部的卫生,需要经常洗手,维持手部时刻干净。同时,需要保持适量的户外体育锻炼,但是不能剧烈运动或者过度运动。

其次是关于充足的营养保健护理。给予患者合理的日常饮食,保证补充丰富的营养,每天的膳食注意均衡。在人体正常运转当中,必须具备的营养元素就是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则其中的维生素A,可以将人体糖蛋白的合成与释放速度进行加快,而细胞膜表面蛋白中的重要构成物质就是指糖蛋白,以此同时,它也是人体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类型[3]。针对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及铁等维生素与矿物质,在人体内是没有办法自然合成,所以需要采取口服维生素片的方法进行补充。此外,对于各种不同的微量元素,比如:维生素B2、B1、锌、硒等,在某一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于长期面对电脑工作的人群,极易产生电脑综合症,比如:精神不振、视力模糊等等,因此需要加强补充维生素A,这维生素A在人体营养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这是由于维生素A在人体新陈代谢当中产生相对比较大的消耗量,很容易将人体内的营养导致失衡,因此,患者必须保持口服维生素A,1粒/d。

最后就是大量饮水,通常情况下,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不能少于三杯[4]。由于茶水具备醒脑提神、解渴利尿、润肺生津等的作用,所以人们在进行午睡之后,应该先饮一杯清淡的茶水;由于白开水具有改善排泄、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解毒能力以及促消化、促进循环等的作用,人们在睡觉之前进行饮一杯白开水,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也需要适当的饮用白开水,从而将人体内的疾病抵抗能力进行提高。

矫正患者不良行为也是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护理中有效方法之一。主要的矫正内容有限制、加强、自我监测等。其中的限制就是将某些导致人们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不良行为进行限制,比如:生活无规律、酗酒、吸烟等,通过限制的方式进行矫正。而加强就是将人们的行为给予优化改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不断加强。自我监测就是把自己的行为通过记载和报告的形式,从中寻找不良的行为,并及时纠正。

心理调节保健护理法,也可以有效防止亚健康状态的出现。在产生疾病的过程中,患者的情绪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好坏直接影响亚健康状态的正常转归。在现代生活当中,最常遇见的消极情绪有紧张、郁闷以及压抑等。如何才能有效解除压抑,需要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持着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而紧张就是造成亚健康疾病的产生,只有通过心理学的方法进行调节。首先分析引起不良情绪的原因,通常有工作性质、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以及人格特征、家庭等方面的因素,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改变环境等,才能有效调整心理产生的紧张现象。此外,需要及时预防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刺激,其中导致心理刺激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工作发展不顺利,家庭不和睦以及朋友、同事之间产生矛盾等[5]。需要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对待这些不利的因素,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将以下四个良好做好:劳动实践良好、自我意识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良、人际关系良好等,这样就会有效的进行预防心理刺激,让这些不利的因素逐步演变成有利的因素,作为努力奋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丁言浩.大学生亚健康的预防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1(03):67-70.

[2] 罗蓝芳.现代亚健康的保健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2,4(27):13-17.

[3] 闫萍,赵光禄.亚健康状态对大学生的危害及护理干预[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6(08):54-60.

第2篇: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

一、健康管理的概述

健康是指无疾病(不虚弱),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健康管理指的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动态过程,是基于个人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性管理服务,也就是建议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实现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其目的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的检测、评估、分析,提供健康咨询和知识,制定健康计划管理,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防患未然。

二、 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

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活方式、心态、体质和体检。

1.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包括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与长时间的饮食不合理、没有进行科学的运动、心态的不平衡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良生活方式的积少成多,则会形成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我们要对健康进行学习,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坚持多做运动,注意休息,远离不良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才能够健康。其中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包括吸烟、酗酒、过度饮水、失眠等。

2.心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所带来的舒适生活和各种便利的同时,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精神压力。在这个生活节奏快速增长的社会里,心理健康也逐渐上升为核心地位。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缓解精神压力,预防各种疾病的产生。因此,我们要进行适当运动来调整自己的情绪,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走向更加健康美好的新生活。

3.体质。“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揭示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运动健身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机体康复,有助于缓解身心疲劳。运动能够给身体带来健康,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知识,但是运动的适当不适当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长期的运动过少会造成新陈代谢的减弱,血液循环减慢,容易引起肥胖,因而我们要经常运动锻炼。运动在坚持的基础上显得更加完美,所以我们要保持好坚持每天运动的心态。

4.体检。面对最主要的健康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建立以问卷、体检和疾病诊疗档案为基础的一些信息,实现以预防为主,逐步建立患者慢性病人的完整档案;其次我们要建立健康查体管理模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第三还要普及更多的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大力向人们宣传经常性健康查体的益处;第四要让人们多深入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医疗信息;最后把亚健康管理列入重要议程。

三、体质概述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综合稳定的特征。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它反映了生命活动和身体运动的水平,是人类的自然属性,是健康的重要前提,是人体机能强弱的标志。

四、体质锻炼的方法与途径

从运动的精髓看,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运动等运动中都能体现出体质锻炼的方法。有氧运动是一种运动强度低、持续时间长、有一定的节奏、方便易行、易于掌握的锻炼方法。体质的锻炼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同时,要结合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在进行力量运动练习时我们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五、结论

1.人们对健康的认识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着,健康不仅仅指身体健康,它还是自身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

2.健康管理主要包括生活方式、体质、心态和体检等内容。运动健身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机体康复,有助于缓解身心疲劳。

3.合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可以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等。

4.无论运动、膳食、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体质锻炼是防治疾病最根本的手段,是任何药物都无法取代的,要坚持“适度运动,贵在坚持,张弛有度,因人而异,动静结合”的方法,才能达到体质锻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继平 中外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11),11-16。

[2]唐月香 从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11),193-194。

[3]陈志岗 大学生体质影响因素与改善方法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03),312-313。

第3篇: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妊娠妇女;心理健康;结构方程

【摘要】 目的 调查与分析上海市静安区孕期女性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模型研究。方法 整群选取孕期8~40周为入组对象,采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srs(社会支持自评量表)、scs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孕期女性的心理健康受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直接影响,同时心理健康又通过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等因素间接影响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和应对方式消极因素。结论 孕期的心理健康保健是优生优育重要保障之一,城市孕期保健工作应加强孕期家庭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减少应对方式的消极因素是促进孕期女性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妊娠妇女;心理健康;结构方程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the pregnant female’s mental health, ssr, scs in shanghai jing’an. methods we randomly chose the pregnant women from 8 weeks to 40 weeks as the samples, and we used the scl-90, ssrs,scsq as the tools.result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had been influenced directly by ssr and scs, meanwhile indirectly influenced the ssrs’s use and scsq’s negative factors.conclusi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pregnant female. to enhance the family and social support meanwhile reduce the scsq’s negative factors are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key words] pregnant female;mental health;sem

妊娠被认为是一个提示性的可预见事件,是向成熟化、成人转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女性的人生发展的重大生活事件[1]。由于内环境及外在生活环境等的改变,妊娠也可能成为一种危机,妊娠经常导致状态失衡,产生焦虑、抑郁情绪[2]。有报道显示:孕妇心理状态与孕妇处世表现、情绪控制、流产史、与父母关系、对分娩心理准备、家庭角色认同因素等有关,其中与父母关系不和,对分娩心理准备不充分,恐惧紧张及疑虑是影响孕妇心理状态主要的因素[3]。因此本研究探求影响怀孕女性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以及相互的关系,为今后加强妊娠妇女心理健康保健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数据,并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在静安区妇幼保健所怀孕建卡的孕期8~40周的妊娠女性为入组对象,由经过调查培训的妇幼医生以及精神科医生,进行现场发放、指导、填写、回收并核查。本调查为2007年7月-2010年7月于本妇幼保健所建卡、就诊和随访的孕期女性,随机整群抽取3200份问卷,有效问卷3167份,问卷有效率98.97%。

1.2 调查工具

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工具主要包括:(1)孕妇基本情况调查表:为孕妇的基本人口学及孕期资料。(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共90个条目,包括10个症状因子,采用五级评分(1~5):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根据各因子分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评分越高说明身心症状越重,表示心理健康水平越差。统计指标为总均分及各症状因子分。(3)社会支持自评量表:该工具由18个条目组成。记分根据受试者回答的“没有”记0分,“有时”记1分,“经常”记2分,累计。最后若总分>26分,可视为异常。分值越高,越说明其社会支持越缺乏,本量表特别强调在孕期期间的社会支持作用[4]。

1.3 统计学处理

本调查采用epi.data 3.0进行建库、数据录入,采用spss for windows 16.0,amos5.0统计软件对本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调查共3167名妊娠女性,孕期平均为12.89±10.89周;年龄20~47岁,平均为30.45±10.96岁。

2.2 结构方程模型研究

2.2.1 模型假设

本研究设定的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孕期女性心理健康作为外生潜变量,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作为内生潜变量,显变量躯体化、强迫等作为心理健康的外生标志,显变量主观、客观和利用度作为社会支持的内生潜变量的内生标志,显变量消极、积极作为内生潜变量应对方式的内生标志。

为进一步了解孕期女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因子关联性,探索心理健康水平与孕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本研究采用amos5.0统计分析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modeling缩写为sem)验证本研究中的模型假设。图1 孕期女性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模型假设

2.2.2 孕期女性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模型评价

依据相关研究假设,对图1的模型假设进行了初步的检验[5]。主要以卡方值(χ2)、自由度(df),拟合优度(goodness-of-fit index, gfi),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 cfi)、增量拟和指数( incremental fit in-dex, ifi)以及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mean squared residua,l rmsea)作为评定模型拟合度的修正指标。一般而言,gfi、ifi、cfi在0. 90以上,rmsea值小于0. 1表示好的拟合,低于0. 05表示非常好的拟合。采用斜方差结构模型的极大似然法对假设结构模型进行估计和检验,经修正调整后模型中,χ2=511.102,χ2/df=3.932,p<0. 000,各修正指标gfi、ifi、cfi等似然指数均大于0. 90,rmsea=0. 078,为可接受模型。修正模型的拟合指数,其标准化路径图及各因素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见图2。

由模型可见(图2)孕期女性心理健康与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素皆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孕期人际敏感直接影响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效应值:0.75,p=0.000),孕期抑郁、焦虑直接影响应对的消极方式(效应值:0.77,0.69,p=0.000);孕期社会支持直接受主观(心理感受)和社会支持利用度的因素影响(效应值:0.67,0.78,p=0.000);孕期女性应对方式直接受应对的消极和积极因素的影响(效应值:-0.37,0.63,p=0.000);孕期心理健康又直接受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效应值:0.32,0.28,p=0.000)。心理健康通过抑郁因素对应对方式有正性间接影响:效应值:(-0.77)×(-0.39)=0.3003,p=0.000;心理健康通过焦虑因素对应对方式有正性间接影响:效应值:(-0.69)×(-0.39)=0.2691,p=0.000;心理健康通过人际敏感因素对社会支持利用度有负性间接影响:效应值:(-0.75)×0.78=-0.585,p=0.000。图2 孕期女性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模型关系

3 讨论与建议

3.1 孕期女性多因素关系要求新的社会支持模式

本次调查研究孕期女性心理健康直接受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与原假设模型还是有不同的。孕期女性的客观社会支持因素并未进入方程模型,即可看出较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或组织、团体的交际等所获得的程度,个体更容易受到社会的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的影响。同时心理健康又通过人际敏感(即人际敏感的孕期女性获得社会支持力度更差)间接影响社会支持利用度。现代医学要求新的医学服务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的服务模式,强调以人为本,要从单纯的医疗处理到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全面支持。因此本研究干预也着重针对性地使用了孕期支持性心理咨询方式,给予孕期女性更多的主观情感支持和共情。

3.2 孕期心理健康间接影响社会支持与应对

近些年上海市出台的妇幼保健工作计划中均提到加强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要求各医院设立孕妇学校,上课内容均有这方面的内容宣教,但只是进行医学知识宣传、集中授课这种传统的教育手段,讲授内容多为营养保健以及胎教、心理基本知识等方面知识,缺乏对孕期如何进行心理调节的具体指导并没有对抑郁和焦虑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也没有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估,无法知道这种方法是否有效,以及能够对孕妇起到什么切实的帮助。 根据本次调查研究,从本组资料可看出,初孕妇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怖情绪和躯体不适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负性情绪,这与蒋玉卉等[5]报告的资料相符,心理健康通过抑郁因素对应对方式有正性间接影响,通过焦虑因素对应对方式有正性间接影响,通过人际敏感因素对社会支持利用度有负性间接影响,即孕期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孕期社会支持利用度和应对方式越差,从而会增加孕期女性生理和情绪不适的风险。据德国调查资料显示[6],由于孕妇紧张、恐惧而分娩的畸形儿是德国统一前的10倍。斯托特对1300名儿童及家庭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妊娠期间彼此反目、口角频繁的孕妇,心理压力大,所生孩子在躯体和精神上出现缺陷概率大。余展飞等[7]指出,孕期过度紧张、恐惧、悲伤等情绪,可使血管痉挛,肾血流量减少,影响母体内分泌和胎儿血液循环,证实恐惧不安使血中出现硫苯二酸衍生物,从而影响胎儿发育。李慕军等[8]认为: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与脐带绕颈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有些研究报道表明,分娩前有焦虑、抑郁的表现,其产科合并症发病较高[9],产妇的精神状态能够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是影响分娩的四个重要原因之一[10],最终导致宫缩紊乱或乏力,致产程延长,造成难产[11]。因此积极应用孕妇学校与心理支持(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相结合,探索积极缓解孕期女性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干预模式。国内朱丽丽[12]、李岩等[13]学者都在各自的研究报告对心理健康干预及孕妇学校的心理辅导进行了效果评估,结果都得到了支持性结果。

孕期的心理健康保健是优生优育重要保障之一,城市孕期保健工作加强孕期家庭和社会支持利用度,减少应对方式的消极因素是促进孕期女性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每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不同,来自家庭经济及工作压力、婆媳关系、对新生儿性别的期盼、分娩后经济、社交能力以及孕产妇自身性格的内在、外在表现等因素均可导致孕产妇负性情绪的产生,孕妇学校的普及应用,为广大孕妇提供了优生优育、自我监护、孕期营养等知识培训,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孕期心理的压力,但由于其缺乏针对性,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孕产妇的个体心理需求,从而减轻其困扰。为此,运用心理指导联合孕妇心理放松操来探讨积极的综合干预对改善产后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积极应用孕妇学校与心理支持(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相结合,探索积极缓解孕期女性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有效干预模式,结果都得到了支持性结果。

【参考文献】

1 白克镇,李宗恒,陈冬寓.临床孕妇心理卫生状态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20.

2 栾荣生,罗小辉,奚祖庆,等.生活事件及其影响因素的人群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1):15.

3 袁浓根,赵苗青.孕妇产前心理状况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82.

4 张明因.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6

5 邱浩政,林碧芳.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

6 蒋玉卉,方润领,郎海燕.180例初孕妇女心理状况调查.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4):434-435.

7 华嘉增.妇女保健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65.

8 余展飞.心身医学与心身疾病.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65.

9 李慕军,冯启明,陈悦,等.脐带绕颈孕妇的焦虑抑郁病例对照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4):528-529.

10 徐俊冕,严和?,吴文源.医学心理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10-211.

11 陈华,王雅珍,郑营,等.孕妇心理因素对分娩的影响.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29(1):45.

第4篇: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

论文关键词:城市,人口将康素质,亚健康,对策



国民健康指标是衡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1月11日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把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并提出“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的口号。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4年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概念。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互相帮助的城市。开展健康城市最重要的特征是使政府、群众、志愿者们通力合作,关注城市的健康,并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处理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城市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人们的认识,动员市民与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以此形成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从而改善环境和健康状况。目前,建设健康城市已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目标,而人口健康是健康城市的首要指标。因此,对人口健康素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口健康素质的科学内涵剖析



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之初(1948年)便在其宪章中对健康下了明确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满(complete)状态。1989年WHO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新标准,内容包括:“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行为。”这就是“健康四维“观念。



世界卫生组织的多维健康概念不但在学术界,而且也在普通人群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健康作为一种完美的境况更应看作是一种理念和追求。健康是多维的,亚健康也必然是多维的。目前,对亚健康状态尚无一个公认统一的定义和判断,国内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世界亚健康学术大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亚健康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起草小组提出了亚健康状态的最新概念。其概念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的诊断标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亚健康状态的界定标准:



①排除疾病源因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



②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病前状态(中间状态)。



③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



④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二、人口健康素质的结构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理想状况”。由此可见,没病、没痛、没残障,准确来说并不就等于完全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上的良好表现同样是健康的重要指标。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虽然给出了健康定义,但问题是如何解释健康?什么状态可以视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理想状况”。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到底何为健康,按健康的标准来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如果把人体的健康水平用一条直线来表征,健康与疾病可谓是直线的两端。健康到疾病之间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图1 个体健康水平一维表征图



如图1所示,个体健康水平除了疾病、健康两个状态以外,还有第三状态--亚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全球调查结果告诉我们,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为疾病的人也只占20%, 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999年,WHO宣布:亚健康与艾滋病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敌人。目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已把持续和症状突出的亚健康状态(严重疲劳、肌肉疼痛、失眠等)作为一种疾病来对待,法国把亚健康视为“人类的新传染病”。我国近10年才开始重视和关注亚健康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在人群中与日俱增的情况。初步调查显示:高级知识分子、企业家、艺术家的亚健康发生率高达70%以上;城市中新兴行业如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IT业、新材料业、广告设计、新闻及行政机关等行业或部门人群中高达50%;步入中年的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接近50%。当前国民亚健康问题加剧,全国老龄人口快速增加,急需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宣传疾病防治及自我保健知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亚健康防治,关注健康长寿。



本研究对通过对亚健康状况情况进行的大样本调查,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人亚健康测量问卷》,人口健康素质可以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等三个维度来考察,具体见下图:





图2:亚健康问卷结构



三、提高城市人口健康素质的对策及政策建议



(一)建立动态的心理监测预警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建设期和发展期,我国大中城市也同时迈入了“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高发期,尤其是经济发达沿海城市。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做好心理健康,必须建立一个反映灵敏、准确的心理监测预警系统,应对个体及群体心理危机的发生。



1.建立专门的心理监测预警机构。



由点及面,由上至下,层层铺开,为预防和处理心理危机,有效地协调多个单位和机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性医院、公共卫生机构、120、110、热线电话、学校、妇联、青年团、老年人团体、媒体和其他机构;在居委会、社区街道、城镇等部门,由公共卫生医疗部门设立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或专人负责心理监测预警,从而在整个社会编织起一张生命健康的安全保护网络。



2.加快队伍建设。



一方面,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从医疗卫生、教育等行业进行人员选拔,建设一支由心理学专家、公共卫生研究人员及精神卫生控制工作人员组成的心理队伍;另一方面,支持现有人员提升素质,并加快选拔和培养有志于心理工作人员的力度;第三,向不同类型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建立心理监测预警的信息队伍。



3.加快制度建设。



逐步完善和健全社会心理监测预警的法规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和保障干预活动的有效进行。尤其对于危害程度较深的突发灾难事故的心理干预,更需要制订周密科学的应急方案,明确宣传部、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公安局、教育局、民政局、交通局、气象局、民航局、安全生产监管局、铁路火车站、科协、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建立完善的配套的应急机制。同时,对已经接受心理监测预警介入的人员进行心理动态跟踪。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媒体和其他方式获得公众对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工作的支持,提高公众的精神卫生意识,促进有心理问题的人尽早寻求帮助。通过建立医疗、卫生、公安、教育、消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救助网络,设立专门网站,定时通告社会注意和帮助高危人群。特别针对压力巨大、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行业,通过讲座、培训、辅导等各种措施,提高心理监测预警的覆盖面。同时,要树立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理念。思想上,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认识理解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对象上,要面向全市公民;策略上,要立足预防为主;方法上,要坚持教育性、系统性、常态化。



5.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网络。



心理监测预警,必须动员各方的力量,构筑全方位、多途径工作网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市政府—危机干预专家指导小组—社会各类基层部门”等立体网络。



6.提高危机干预的效果。



在危机干预时,需不断评估干预措施是否产生了预期效果,以便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做出调整和修改,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周期性的开展“心理体检”,将其纳入健康检查体系



通过定期体检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与习惯。不过一个人的健康实力与健康管理范畴还不止于此。WHO关于健康的定义,除了生理健康,还有心理与社会适应力水平,而这两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品质与健康实力。



因此,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工作压力、情感困惑、抑郁等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主要“心结”。而一些压力和情绪长期得不到舒解则可以导致躯体化症状:如腹痛、胸闷、背部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耐受某种食物、气促、心悸、头晕、等症状。有调查显示,到医院就诊的患者,超过半数并未见生理性病变,而更多是心因性疾病。因为心理状况隐藏在内心,人们只知道自己心情不好,却很少像身体状况那样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项调查显示:全国精神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调查局部地区各类精神疾病总患病率在14%到17%。然而,实际上到医院就诊的比例,远远低于发病率。



生理体检是为了能够主动掌握身体的情况变化,对可能发现的问题及早治疗。“心理体检”也一样,许多心理疾病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也具有生理疾病所常有的“潜伏期”,如果尽早通过心理测评等手段及早发现,则可以防止心理问题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且有利于生理功能的全面健康。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内有一种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力量,即良好的情绪的力量。70%的病人只要消除了恐惧和忧虑,病就会自然而然地痊愈;98%以上的疾病会因为心情愉快而出现明显好转。



心理体检并不是生活中的奢侈品而是如跑步、健身一样是日常就可以进行的基础服务“心理体检”应该定期或者根据个人情况不定期地进行,从大健康的概念出发,整合考虑躯体、心理与社会适应因素在健康中所起的作用,在身体体检的基础上,加入心理体检。



(三)增强身心健康的保护因素,减少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



1.危险因素



凡引发人们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被称为危险因素。如:治安不好、居住环境差、文化氛围不好等。



2.保护因素



凡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因素被称为保护因素,如幸福感、对市民的认同水平等。



(四)加强身心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行为改变。诚然,改变行为与生活方式是艰巨的、复杂的过程。许多不良行为并非属于个人责任,也不是有了个人的愿望就可以改变的,因为许多不良行为或生活方式受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经济条件、卫生服务等影响,更广泛的行为涉及生活状况,如居住条件、饮食习惯、工作条件、市场供应、社会规范、环境状况等。因此,要改变行为还必须增进有利健康的相关因素,如获得充足的资源、有效的社区领导和社会的支持以及自我帮助的技能等,此外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帮助群众了解他们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做出自己的选择以改善他们的健康,而不是强迫他们改变某种行为,所以健康教育必须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六)建立城市健康促进计划



健康促进的概念比健康教育更为广义。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宪章》中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这一定义表达了健康促进的目的和哲理,也强调了范围和方法。



《渥太华宪章》并提出了健康促进的五点策略,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超越了保健范畴,它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使他们了解他们的决策对健康后果的影响并承担健康的责任。



1.健康促进的政策由多样而互补的各方面综合而成,它包括政策、法规、财政、税收和组织改变等。



2.创造支持性环境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对健康采取社会-生态学方法的基础。健康促进在于创造一种安全、舒适、满意、愉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任何健康促进策略必须提出:保护自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



3.强化社区性行动健康促进工作是通过具体和有效的社区行动,包括确定需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做出决策,设计策略及其执行,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核心问题是赋予社区以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4.发展个人技能健康促进通过提供信息、健康教育和提高生活技能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群众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健康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并做出有利于健康的选择。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卫生部门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临床与治疗服务而必须坚持健康促进的方向。调整卫生服务方向也要求更重视卫生研究及专业教育与培训的转变,并立足于把一个完整的人的总需求作为服务对象。



综上所述,健康促进的概念要比健康教育更为完整,因为健康促进涵盖了健康教育和生态学因素(环境因素和行政手段)。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健康促进是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球战略的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郑康生,汪晓阳.人口健康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与健康教育[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张彦军.增强知识分子健康意识的现实意义[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3):38-40.

第5篇: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

【健康教育;股骨骨折;护理

随着整体护理在医院开展的不断深化,为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1],护理人员正积极将护理技术、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融为一体,以确保“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落到实处,满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要。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患者的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协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给予适当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协助康复,为患者提供全面身心护理;更重要的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出具有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计划,选择适当的时机,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多种多样的形式,深入浅出、分阶段性地教给患者和病情相适应的健康知识,为患者提供和治疗、康复相关的护理指导和咨询,在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护理有充分熟悉的基础上,调动起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工作,使治疗效果更加明显。我科在2003年1月~2005年6月收治195例股骨骨折患者,通过运用护理程序,根据对患者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方面状况进行的评估,找出健康教育的重点,制订健康教育处方,提供适合患者个体健康需要的阶段性健康教育,让患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和康复护理,并融会贯通,使健康教育在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中都能得以持续进行,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95例,男120例,女75例;年龄最大96岁,最小15岁;平均住院天数23天。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61例,股骨干骨折48例,股骨颈骨折38例,股骨下端骨折19例,股骨髁骨折19例,股骨头骨折10例。

2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的实施

2.1入院初期的健康教育

2.1.1入院指导患者入院时,及时地给予热情的接待,引领他们来到病床边,为他们倒上一杯热茶,用亲切的语气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病室环境,负责的医生、护士,以消除患者的生疏感,减轻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建立有利于治疗和护理的护患关系;同时为他们整理好病床单位,指导患者按病区要求放置好生活用品,以保持病室整洁、美观和空气流通,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有一个平安、清洁、舒适的休养环境。然后评估患者的情况,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为确立护理诊断/新问题及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护士应系统、连续地从患者、家属或病历、已有的检查记录等多方面收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非凡注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需要,确认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新问题,包括籍贯、职业、文化程度、脾气、性格、喜好、病史、过敏史以及对相关疾病的熟悉和所持的态度,分析评估资料,从而确立护理诊断/新问题,重点突出专科护理的特征,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具有个性化的护理计划,采取护理办法,选择适当的时机,应用相适应的健康教育形式、语言和方法对患者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

2.1.2心理护理患者多为意外受伤,在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尤其是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反应不够灵活,活动不便,卧床时间长,生活不能自理,经常会自责,加上疼痛的刺激以及顾虑手术效果,担忧骨折预后,易产生焦虑、惧怕心理。因此,我们应给予耐心开导,从患者的思想顾虑入手,和患者进行具体的交谈、沟通,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关股骨骨折的护理知识宣教,介绍骨折的非凡性及治疗方法,使患者从多方面、多层次了解到骨折在治疗及护理方面的健康知识,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新问题,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此外,在生活上还要给予悉心照顾,多关心体贴患者,从细微处入手,如协助喂食、口腔清洁、指导便器的使用、翻身的方法等,使患者感觉舒适;和此同时,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向他们介绍医院的设备、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同病区治疗效果好的病例,请他们现身说法,相互交流经验,从而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及惧怕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这样将有利于治疗、护理和康复。

2.1.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1]。饮食以易消化、清淡为主,忌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腹胀和便秘。

2.1.4指导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保持正确是治疗的重要办法之一,以取得配合[2]。患肢的正确位置摘要:髋关节屈曲15°,外展3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注重勿外旋、内收,以免重复受伤机制而加重骨折移位。尽量避免搬动患肢,如确实需要则应平托肢体。

2.2术前预备期的健康教育

2.2.1术前指导根据患者的非凡治疗、检查、用药观察及护理的特征和健康新问题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说明术前检查的必要性和配合方法,以消除患者怕痛怕动的心理,减轻心理负担,丰富健康知识,提高患者住院适应能力和配合治疗的能力,积极配合,争取尽早手术。

2.2.2手术预备期指导向患者说明手术前皮肤预备的范围、配合方法、麻醉方式以及术前禁食的意义、禁食的时间等,减轻患者手术前的紧张和焦虑,提高手术适应能力,主动进行配合。

2.3术后康复期的健康教育

2.3.1术后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后的要求、治疗和护理的配合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能力。患肢仍为外展中立位,不盘腿,仰卧时在两腿间置放软枕或三角形厚垫[2]。若行人工股骨头、髋关节置换术后,则要向患者说明正确卧姿和搬动是减少潜在并发症——脱位的重要办法,以提高熟悉和重视,并具体加以指导,以避免置换的关节外旋和内收而致脱位。如注重翻身,应用简易接尿器以免移动髋关节;放置便盆时从健侧放入,以保护患侧;侧卧时向健侧,在两腿间置三角枕或大枕头,以免在变换时发生脱臼;非凡提醒患者注重摘要:若患肢髋关节内旋内收、屈曲>90°,则有发生脱臼的危险。指导正确坐姿摘要:双下肢不交叉,不盘腿,坐凳时让患肢自然下垂,不坐低椅。

2.3.2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及时教会患者和手术相关的适应行为练习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的行为练习,以及术后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等,使患者主动配合,积极参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术后1日可做深呼吸,并开始做小腿及踝关节活动,由小到大,由轻到重。术后2~3日进行健肢和上肢练习,做患肢肌肉收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拔除伤口胶管引流后可协助床上坐起,摇高床头30°~60°。1周后可做膝关节伸屈运动,并加强踝关节的伸屈及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以预防关节僵直、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3]。2周后拆线,可在人扶持下扶拐下床,患肢不负重以防跌倒。如用双拐,应注重调节双拐高度和患者的肩部相平。架拐支撑体重时,健肢跨前一步,使两拐间距离和健肢保持等边三角形。以后逐渐不加扶持,但要在后面跟随,待行走稳妥后,方可独立架拐行走。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患肢逐渐负重,进而先撤患侧的拐,架健侧单拐行走,以后再移向患侧,最后弃掉双拐。

2.3.3术后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骨头汤、牛奶、鸡蛋、黄豆制品等,防止骨质疏松,促进康复。

2.4出院的健康指导指导患者促进康复的相关知识,正确用药及注重事项,有关饮食、睡眠、活动、环境、情绪对健康的影响等,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熟悉,提高患者自我保健、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对患者的照顾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使患者知晓复诊的时间及需要寻求医护人员帮助的途径。嘱患者出院后仍需加强营养,补充钙质,以促进伤口愈合,骨痂生长。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由轻到重,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患肢半年内不要负重,按医生指导继续服药及定时每月复查X线片1次,观察骨痂生长情况。一旦发生不适,应立即制动,并及时到医院治疗。

3效果

3.1增加了患者对骨折治疗、护理及健康状况的熟悉,从而能积极配合,增强了遵医行为阶段性持续健康教育,在不同时期教会患者既有别于前段时间,而又相互配合的康复知识,消除了患者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使其把握增加营养、预防便秘、预防褥疮、保持正确及正确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从而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并能及时向医生和护士进行反馈,使医护人员能及时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的动态变化,把握患者在每一个阶段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时调整健康教育处方,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所需要的健康指导,充分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患者的自理、自查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患者把握的患肢护理知识、架拐知识、患肢功能锻炼等健康知识,在出院后将能应用于家庭护理中,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3.2增强了患者对自己所服主要药物的功能和副功能的了解,并能正确服用和自我观察通过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用药宣教,提高了患者对服用药物的熟悉,使其能自觉服用,自己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时向医护人员进行反馈,有利于治疗。

3.3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足度本组195例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和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均无发生并发症,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通过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强化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和自查能力,使患者和家属把握需要复诊的日期和需要进行再次医治的指征和途径,使康复护理从医院内延伸到了院外,弥补了患者从医院护理过渡到家庭护理的环节,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新问题[4],建立起良好的护理关系,提高了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足度,有利于医院对患者的追踪和提供连续性的服务,保留就医人群。

【参考文献

1贺爱兰,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骨科分册.长沙摘要: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

2李曼琼,罗艳华.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学.北京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

第6篇: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工作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我们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建设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维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全面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构建“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1.落实领导体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于2005年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中心,于2007年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小组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工作的规划、部署、协调和督查,并负责建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考核、奖惩机制,以确保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落到实处。学校定期听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汇报,研究部署工作任务,解决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以上举措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健全规章制度,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完整、成熟、合理、科学、先进的制度,反映了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理念及工作机制,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的思路、模式与方法,同时也反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境界与综合水平。我校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实施办法》《心理咨询中心工作制度》《学生心理档案管理规定》《心理委员工作手册》等系列工作制度,为做好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制度保障。

3.加大经费投入,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物质保障

学校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心理咨询设施、心理咨询场所建设上给予充分的保障,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目前,中心有预约等候室1间,个体咨询室2间,沙盘治疗室1间,团体辅导活动室1间,心理测评室1间。同时配备了瑞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系统,箱庭(沙盘)治疗设备、心理减压训练系统、情绪宣泄(调节)系统等先进的管理软件和管理系统。良好的环境和先进的设施,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注重队伍建设,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人员保障

队伍建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我校对此始终高度重视,在政策、制度、资金上予以大力支持,力求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首先,加强专职队伍建设,发挥咨询中心专业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支撑作用;其次,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加强学生骨干和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二、构筑“五维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1.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构筑“教育”维度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立足正面教育,主要围绕“四学”开展了以下工作。

(1)课堂牵引规范学。2005年,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所有新生入学后必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校还面向学生开设人际交往心理学等系列公共选修课,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

(2)主题教育引导学。自2007年以来,我校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为契机,连续成功举办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站、校报、板报、橱窗、网络等宣传媒介,广泛开展多项富有创新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并蕴含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特色活动。

(3)新型媒体拓展学。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职能,巩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阵地,心理咨询中心利用网络等新型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在网上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从心理专题、心理测评、心理知识、趣味心理等多个角度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在校报开设“心理氧吧”专栏,刊登相关指导性文章;在校广播站开辟“心灵有约”栏目,畅聊大学生心理话题。通过对新型媒体的充分利用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受到学生的关注,成为学生学习心理知识的新平台。

(4)课外实践锻炼学。2004年,我校学生自发组织成立了“舒馨心理协会”,心理咨询中心一直给予协会很大的支持,让其成员协助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积累经验。经过几年的发展,“舒馨心理协会”不断成熟、壮大,在学生中的影响日渐深远。

2.坚持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有机结合,构筑“咨询”维度

心理咨询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最具体和最直接的工作,对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的作用。我校多年来坚持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体咨询与团体咨询服务,及时化解潜在危机。

3.坚持三级工作网络有机结合,构筑“服务”维度

实践证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走专兼职人员相结合、咨询师与辅导员相结合、教师与学生骨干相结合的道路。近年来,我校一直着力构建三级工作网络,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级网络:心理咨询中心;二级网络: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三级网络:学生“心灵使者”“心理委员”。三级工作网络的建立不仅弥补了当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数量的不足,更有助于实现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的转移,真正过渡到以发展性、预防性为主,矫治性为辅的工作目标。

4.坚持心理普查与危机排查相结合,构筑“排查”维度

为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我校始终坚持心理普查与危机排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问题,并实施动态监控,真正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5.坚持理论研究与问题解决相结合,构筑“研究”维度

我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始终坚持政策上倾斜、经费上支持,鼓励教师开展心理学相关课题研究。2007年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共承担相关课题17项,公开60余篇,获奖成果3篇。同时,在教育教学研讨方面,咨询中心每周进行一次专题讨论,每位教师将各自工作中的特殊案例、上课心得、中心活动等方面的收获进行交流和分享。

多年来,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心理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结合时展特点及当代大学生心理变化特点进一步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与方法,努力开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真正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

[2]陈丽云,樊富珉,梁佩如.身心灵全人健康模式:中国文化与团体心理辅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第7篇: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力,是幸福快乐的基础,是国家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和谐的象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然而,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在带给人们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

与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膳食不合理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已成为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大敌。面对不断增加的生活方式病,最好的方法是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摒弃不良习惯,做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为此,水湖镇富华社区发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并向社区居民倡议:

一、追求健康,把投资健康作为最大回报,将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作为行动准则。

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保持公共秩序,礼貌谦让,塑造健康、向上的公民形象。

三、合理搭配膳食结构,规律用餐,保持营养平衡,保持标准体重。

四、加强运动,适度量力,不拘形式,贵在坚持。

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诚实待人。

六、营造绿色家园,创造整洁、宁静、美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七、传播健康知识,反对、抵制不科学和伪科学信息。

八、将每年9月1日作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不断强化健康意识,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在追求健康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愿人人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壮的体魄,实现全面发展,拥有幸福生活!

健康社区倡议书二: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生活幸福快乐的前提,也是国家文明的标志、社会和谐的象征。然而,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在带给人们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与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伴随而来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素质的大敌。

面对不断增加的生活方式疾病,我们希望通过创建健康促进社区活动,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也希望通过此次创建活动,为社区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为此我们向广大居民发出以下倡议:

1、追求健康,学习健康,管理健康,把投资健康作为最大回报,将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作为行动准则。

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公共场所不喧哗,保持公共秩序,礼貌谦让,塑造健康向上的形象

3、合理搭配膳食结构,科学用餐,保持营养平衡,维持健康体重。

4、科学运动,适度量力,不拘形式,贵在坚持。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诚心待人。

6、营造绿色社区,创造整洁、宁静、美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7、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反对抵制不科学和伪科学信息。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康的体魄,实现全面发展,拥有幸福生活!

第8篇: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五保户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54-01

五保户是指《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二)无劳动能力的;(三)无生活来源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阻塞性、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内三科收治多为农村五保老人,大多没有亲人照顾,生活质量较差,内心孤独,知识缺乏。而COPD由于反复发作加重病情,对五保户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治疗效果,并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1]。老年COPD目前只能控制,无法治愈,他们必须通过接受健康教育来学会增强信心、学会自理和调整生活方式。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对稳定COPD患者的病情、延长患者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确实有效[2]。内三科对60例老年五保户COPD患者实施一整套健康教育,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内三科自2013年10月到2014年3月,收治老年五保户COPD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5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4岁,平均住院天数14天。

2 健康教育方式

由于五保老人心理缺乏安全感,生活质量较差,知识缺乏,记忆力较差。首先,我们要尽量多的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心理状况,多和患者交流沟通,关心尊重患者,使患者信任我们。其次,我们在充分了解患者需求的基础上,汇集文字和图片资料、动作示范等,使抽象的内容更为具体。五保老人文化水平较低,注意力相对不集中。我们充分利用直观的图片、动作,多方式、多感官的刺激,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健康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第三,根据所处阶段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征求患者意见,不断加以修改、补充完善。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一对一重复多次讲解,将教育内容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中,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定期评价。第四,举行健康讲座及患者经验交流会,运用示教与反示教的方法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与自我护理能力。患者之间可以互动,进行经验交流,并起到互相督促的的作用,提高学习的兴趣。第五,出院后随访指导,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健康行为。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避免诱发因素 劝其戒烟,避免或防止粉尘、烟雾及有害气体的吸入。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过劳等诱因,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

3.2加强心理指导 五保户老人由于缺少亲人关爱,内心孤独,长期受疾病困扰,生活质量下降,社会交往明显减少,而易出现焦虑、抑郁、失落等心理障碍。实践证明[3],对COP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其抑郁及焦虑情绪。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关心尊重患者,教会患者缓解焦虑的方法,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做好长期的心理康复护理,鼓励患者坚持康复训练,以增强自身抵抗力。从而能更有效地配合医生进行干预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3.3饮食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多并发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以使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降低,易发生呼吸肌疲劳,而导致呼吸衰竭。因此,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并补充维生素A,应摄食绿色新鲜蔬菜、水果、瘦肉、牛奶、鸡蛋等。如血二氧化碳增高,糖的摄入应适当限制,避免过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和过高热能摄入,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病情。应注意低脂饮食,尤其是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

3.4 保持呼吸道卫生的方法 ①保持口腔清洁:中老年人的肺部感染多由口腔不洁引起,患者每天3次刷牙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可保持口腔清洁,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COPD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②咳嗽、排痰训练:方法有深呼吸、有效咳嗽、胸部叩击以及引流等。鼓励患者多饮水,使用祛痰剂或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湿化气道使痰液易于咳出。

3.5呼吸训练指导 教会病员呼吸训练的方法,包括 ① 腹式呼吸训练 ② 缩唇呼吸训练。 可以在腹部放置小枕头、杂志或书帮助训练腹式呼吸。如果吸气时,物体上升,证明是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每天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腹式呼吸需要增加能量消耗,因此只能在疾病恢复期或出院前进行训练。

3.6用药指导 向患者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时间、注意事项及有关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周艳馨[4]调查230例患者,86%想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向病人讲解滥用抗生素和激素药可导致药物依赖、耐药等不良后果和其他一些毒副作用,应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喷激素药后要漱口、洗脸。讲解止咳祛痰药用法,原则上应采取祛痰为主、止咳为辅的策略,指导患者当出现咳嗽、咳痰时不要盲目使用镇咳药,避免应用强力镇咳药诱发痰留而加重病原微生物感染和增加气道阻力。

3.7氧疗的强化指导 强调每日用氧至少15小时的必要性、目的、注意事项,注意安全,供养周围严禁烟火,防止氧气燃烧爆炸。氧流量1~2L/min,低浓度25%~29%,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

3.8出院指导 嘱病人注意防寒受凉,在潮湿、大风、严寒气候时避免室外活动,坚持氧疗,严格遵医嘱用药。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继续进行呼吸功能和运动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不疲劳为宜。

3.9院外教育 了解患者健康状况及要求,检查患者遵医遵护行为,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4 讨论

健康教育解除五保户COPD患者的心理问题,调整心理状态,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健康教育提高了五保户患者对COPD的认知能力,掌握更多的自我保健基本技能。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引导五保户COPD患者养成有利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对五保户COPD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谐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使护理人员作为健康教育的传播者,其自身价值充分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 何权瀛,周新,谢灿茂,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部分城市患者生命质量和经济负担的影响。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4):253-257。

[2] 崔妙玲,钟小宁,刘剑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保健状况及健康需求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8):659-697..

第9篇: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

从现代心理学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刘志超老家湖北,因早产而自幼体弱,上中学时还有神经衰弱。由于接触武术较多,为了强身健体,他从小就开始练气功、武术,大一点以后开始关注生命和健康,这些与他后来学习心理学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不无关系。中学毕业刚到福建上大学时,刘志超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而且神经衰弱、慢性咽炎、肠胃炎比较严重,加上长期练习散打导致的伤痛,他吃不下、睡不着,异常痛苦。逼着自己吃东西的同时,他感受到散打这种运动过于剧烈,开始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健身方法。在老师的指引下,他开始练习太极拳和静坐。一两年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很多老毛病都不知不觉地消失了,由此更激发了他坚持练习的信心和决心。

毕业后,刘志超成了一名职业心理咨询师。工作中,他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心理是健康的重要方面,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之间相互影响。在面对心理问题时,西方心理学有很多方式方法去改善、去疗愈,但有时也收效甚微,远远不足以解决问题。在对生命和健康进行深入探索、对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和学习之后,2008年他明确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出的整体健康观更吸引他,更加深了他对健康的理解。从那以后,他将中国的传统养生保健方法与西方的心理学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太极加静坐,修身养性

刘志超介绍,太极拳、静坐、按摩等传统养生方法,注重呼吸、动作、意念相配合,从而保持人体气血通畅,达到由内而外的一种和谐状态,起到健身健心、修身养性的效果。

多年来,刘志超一直坚持锻炼,一般每天早晨5点起床,静坐一小时,练太极拳一小时,以达到动静结合;晚上则以静为主,静坐一小时,9点就入睡。对于常人来说,这样的锻炼很难做到。其实,时间长短并不是最重要的,哪怕只有三五分钟闲暇时间,也可用来静坐,让自己呼吸缓慢、均匀、柔和,大脑排除杂念、安静、专注。同样地,太极拳对场地、时间的要求也不高,完全可以利用零碎时间进行。

除了动静结合,刘志超也非常注重睡眠和饮食。睡眠方面,早睡早起,尽量回归朴素自然生活。饮食方面,荤素搭配、以素为主,注重营养丰富全面,尽量每天吃到20种食物,早餐、午餐七八分饱,晚餐少吃或不吃。

推广养生知识,传播健康

因工作关系,刘志超经常接触社区居民,他借此推广传统文化和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自我保健按摩、太极拳、茶道等,很多居民从中受益。如:有一位阿姨肩膀不舒服、腿疼,刘志超教给她几个简单的按摩方法,她坚持一个月左右,症状就得到了明显改善。刘志超说,当初他和居民分享这些按摩方法时,很担心这些方法太简单,大家不重视、不坚持,结果很多中老年人都能够坚持,效果相当好。对于太极拳,刘志超想提醒的是,很多人对太极拳有一种误解,认为太极拳似乎就是表面所看到的太极操、太极舞,其实太极拳是一种内在的气血运动,练习时不仅要注重动作,更要注重呼吸和心态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