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

中外礼仪文化比较精选(九篇)

中外礼仪文化比较

第1篇: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

一、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的意义

1.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有利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都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伦理道德以及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把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积极学习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我国有着丰富而宝贵的礼仪文化遗产,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益于弘扬我国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是落实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

2.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天的中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必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通过对中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培养善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奠定基础。

3.文明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具体途径和载体

礼仪属于德育范畴,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范畴,教会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对中学生实施礼仪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所以说,礼仪教育是中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德育,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好的方法途径。学校也要组织类似的活动,比如说我校组建礼仪队,经常培训,带动全校学礼仪,懂礼仪。开设校本课程,定期开展中学生文明行为调查问卷,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礼仪教育也是对学校德育内容的完善补充。但目前受到家庭文化礼仪素质偏低,多数家长及学校都偏重知识学习和传授的大气候的影响,出现了德育的薄弱偏差问题,也就出现了受教育者在人生成长过程中人格、道德素质不完善的问题。如今,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是对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心理、艺术等方面教育的完善与补充,是提高德育教育时效性的有效途径,对构建和谐社会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

我们将会把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的探究

一方面,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礼仪素质偏低,在学生的最初教育和环境上都没有较好的基础。很多家庭生活条件好了,子女较少,吃穿方面比较优越,造就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比较严重,不懂得尊重他人,我行我素,对一些基本礼仪缺乏。大部分家长也只是在经济上“疼爱”子女,只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人身安全,忽视了礼仪方面的教育。形成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学校过于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往往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学的成败和评定学生的好坏,而忽略了或者不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塑造。

2.确立适合中学生礼仪教育的教育内容

现代礼仪教育的内容按照适应的范围分为学校礼仪、亲情礼仪、餐饮礼仪、通讯礼仪等。每个部分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明晰具体的要求,这样完整的体系可以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如,学校的礼仪可包括课堂礼仪、课间礼仪、集会礼仪、仪表礼仪、仪典礼仪等。我们将会吸取中华民族礼仪中的优秀文化元素,汲取他人之长,结合本地实际,确定适合于当代中学生学习的基本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

3.中学生礼仪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和方法的研究

第2篇: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

关键词:商务礼仪 礼仪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法

在现代文明社会,讲究礼仪,不仅能反映出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个性特征,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素质的综合体现。商务礼仪课通过对商务活动中交际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具体介绍和分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现代礼仪规范,提高自身素质。

一、礼仪与商务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而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准则和程序,它是礼貌、理解、仪表和仪式的总称。商务礼仪是指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礼仪原则与规范,是一般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其内容较一般人际交往礼仪更丰富。商务礼仪在展示企业精神风貌、管理风格和道德水准以及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我国职业学校商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商务人士成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其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取决于他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团队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以礼仪教育为基础的。学校在教学内容整体安排上,对理论知识部分所安排的课时多,对实践部分安排的课时较少。在教学方法上,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主要采取“讲授型”模式,缺少仿真的职业环境和角色扮演,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具备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能力。另外,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培训机会偏少、知识储备不足等,都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商务礼仪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意义

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英语翻译、外贸业务、外贸跟单、营销、客户服务和文秘等工作。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英语是主要的交流语言。商务英语专业的从业人员需要与各行各业的人们进行交流,因此,其从业人员不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要了解商务活动交往中的艺术,扩大人际交流范围,以便于开展职场活动。而了解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习俗、商业习惯、管理理念等,在外国客户面前展示良好的商务礼仪以及企业文化往往能对业务工作起到助推和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与企业接轨,商务英语课程不该只是简单地学习语法、词汇、阅读、听力等专业基础知识,而应该更多地指导学生如何和外国人打交道、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如何与他们合作、如何采取正确的工作方式方法等。商务英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包含在文化概念里的,因此,商务英语除传授专业英语知识外,也要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商务礼仪知识的教育。

四、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礼仪教学的改革探索

1.改革教学内容

在教学上,采取以理论学习为先,实训演练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章节为主要内容,其余章节安排学生自学。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重点,又能兼顾知识的系统性。结合笔者学校及本专业的特点设置如下活动:

(1)英语礼仪语。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基本英语礼貌用语。主要通过宣传资料、视频、广播站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应用英语礼貌用语。

(2)商务谈判礼仪。通过学习商务礼仪,可以帮助谈判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务英语班将通过一次次的商务模拟谈判,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商务谈判中所需要运用到的礼仪。

2.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演练法、互动法、直观感受法、对比互评法、情境法、课内外结合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商务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在校四个学期的学习时间,按照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先后顺序设定四个任务,分四个阶段实施,包括第一学期的日常商务情景对话、第二学期的产品推销、第三学期的商务模拟谈判以及第四学期的校园招聘会。

每一学期,笔者在课堂上都贯穿相应任务的教学内容,贯穿相应的礼仪教学,然后借学校校园文化节、师生技能节、技能大比武等平台,展示学生学习的内容。

五、将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于商务礼仪课程

1.情景模拟教学法运用于商务礼仪课程的必要性

商务礼仪是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其应用范围较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与一般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相比,情景模拟教学法重点强调“学习、练习、运用”,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科特点。

2.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商务礼仪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商务谈判是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进行协商的行为,其中礼仪规范是谈判双方在谈判过程中营造和谐气氛并显现自身素质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以下内容就是专门为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商务模拟谈判。

谈判双方:中国浙江绍兴华联纺织品有限公司 VS 美国现代纺织品进出口公司;

中方代表:谈判首席代表、法人代表、产品研发部经理、销售部经理、质检部副部长、设计师、秘书、模特;

美方代表:谈判首席代表、市场部经理、销售部经理、质检部负责人、法律部职员、秘书;

交易产品:男女各式围巾;

谈判语言:英语;

过程设计:

(1)双方进入谈判室(问候礼仪、握手礼仪、接待礼仪、着装礼仪);

(2)入坐后作相互介绍(细节设置:双方关闭各自手机);

(3)由中方首席谈判代表作产品介绍及演示(谈判礼仪、会场礼仪);

(4)由中方销售部经理对产品价格、质量、特点及销售等情况进行说明,中美双方销售部代表、质检部代表及市场部代表就产品价格、质量等问题进行商讨(谈判礼仪、会场礼仪);

(5)中途休息,谈判双方成员各自进行讨论,交流看法,统一意见(中方代表带领参观样品间);

(6)进行第二阶段谈判,双方再次提出各自意见,相互进行协调(谈判礼仪);

(7)双方签署销售协议书(签署合同的礼仪)。

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展礼仪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自己的形象。良好的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商务礼仪,提高礼仪修养和商务礼仪运用能力,将商务礼仪运用于商务活动,步入社会后能够较为自然和娴熟地进行商务交往,体现良好的风度和涵养、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增强其适应社会和职业变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正昆.商务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刘丹.职业院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5).

[3]杨丽.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2.

[4]杨海清.现代商务礼仪[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第3篇: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现状 调查 分析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展,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礼仪教育的欠缺,大学生群体普遍出现礼仪素养低下,道德品质丧失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与高校的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就业成才。有鉴于此,笔者组织了调研活动,选择了西安市五所高校(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医学院、西安思源学院)作为调研对象。这五所高校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既有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有陕西省属高校;既有综合性大学,也有学科门类专业较少的学校;既有普通文理科生,也有艺术生和自考生;既有公办大学,也有民办大学。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36份,回收率为87.2%。符合统计规律和要求。被调查人员由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构成,非常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因此调查的样本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能够起到调研目的。

1西安市大学生礼仪基本现状

1.1 礼仪知识和素养现状

在回收有效问卷的436名大学生中,在问及“是否清楚了解具体的礼仪规范”时,肯定回答的同学仅有223 名,占44.6%,不到被调查人数的一半。在被问及“觉得自己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有失礼行为吗?”的调查中,回答“比较注意,偶尔失礼”的学生为208人,占总人数的47.7%,仍有一半以上的同学经常失礼或拿不准哪些是失礼行为,缺乏基本的礼仪知识和礼仪意识(具体见表1-1)。

在问及“你认为失礼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普遍现象吗?”回复“个别现象”的仅有83人,占总人数的16.60%。此外,在“你是否因为个人习惯不雅、礼仪不周,而给你的生活、学习和交往带来过麻烦?”的调查中,有将近75.52%的同学认为由于失礼或不懂礼仪规范曾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和交往带来障碍;有35.03%的同学表示自己“非常关心和在意自己的礼仪表现”;“有些关心”的同学也占到了总数的53.67%;表示“不太关心和从不关心”的同学仅占总数的4.33%。

1.2 谦敬意识和公德意识状况

在调查关于礼仪意识方面的问题方面,从此次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公德意识普遍表现比较差,甚至很多学生公德意识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不认为影响到身边人的正常生活。调查中发现,有42.43%的大学生在食堂就餐时不主动排队(具体见表1-2);

有28.22%的大学生在图书馆、教室等公共场合随意说笑和接打电话;有54.43%的大学生常说脏话或无法控制自己说脏话的习惯;有31.72%的大学生在观看演出和比赛时不能做到文明观看和喝彩;有35.62%的大学生在乘车或购物时没有排队的习惯,文明意识淡薄。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均比较淡薄。如有35.52%的大学生不能做到遵守课堂纪律,常有迟到、早退、逃课,上课聊天、睡觉、甚至随意进出教室的行为表现;有37.13%的大学生经常不遵守交通规则,常有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或地下通道的习惯;有26.38%的大学生不遵守作息制度,作息时间内聊天、打电话、上网而影响同学的正常休息;有15.53%的大学生随意承诺,不守时,不守约,缺乏诚信意识。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尊重意识表现尤其差,如有49.31%的大学生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习惯打招呼和问候(具体见表1-3);

有35.23%的大学生进门没有敲门的习惯;有18.23%的大学生不懂得尊重别人,对父母态度冷淡,不会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有18.22%的大学生穿着不分场合,衣着不得体,如穿着拖鞋进出教室、图书馆和食堂;有50.20%的大学生卫生习惯较差,乱扔垃圾,随地吐痰。

1.3 对传统礼仪文化的了解程度

传统礼仪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当今社会成长的新一代年轻人较之长辈,对传统礼仪的学习兴趣比较浅,调查中发现,仅有22.02%的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的冠、婚、丧、祭等基本礼仪;在被问及“在当今是否需要学习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精华”时,回答需要学习的仅占20.41%,有80.5%的学生都回答无所谓或者已经落伍了,不需要学习。(具体见表 1-4、表1-5)

1.4 教师礼仪素质的现状了解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周围教师的礼仪水平的态度持一般态度,仅60%的学生认为教师的礼仪水平表现好,有33.25%的学生表示教师的礼仪水平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自己的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老师等的礼仪水平评价较低,反映了高校教师存在礼仪缺失。

1.5 礼仪教育渠道和途径了解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虽然也意识到礼仪素养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表示“非常希望”和“比较希望”学习礼仪知识的大学生分别占到被调查总数的“35.78%”和“54.58%”(具体见表1-7),然而同时也有82.34%的大学生认为缺乏接受礼仪教育的机会和渠道,这对他们掌握礼仪知识和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造成较大的影响。

2 高校大学生礼仪存在问题

2.1 礼仪认知水平较低

从表1-1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对基本的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了解较少,礼仪素养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礼仪素养还是在乎并有要求的,只不过尚未能够以一种规范的方式或稳定的习惯来约束自己或对待他人。

第4篇: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

[关键词] 文明礼仪 养成方法 学校 家庭

有这样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儿童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具备优秀品德和良好素质的人才能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小学阶段是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很多习惯都逐渐养成,礼仪习惯也一样,在这个时期形成。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运用教育时机进行礼仪教育,使孩子处事有准则,言行有遵循,逐步形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小学生智力、能力和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塑造健康人格,让孩子终身受益。我对此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对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与养成要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行为习惯可以体现在平时的交往中。小学生在家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都是文明交往的表现。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二)对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与养成要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爱家乡开始,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首先,引导学生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在学校,主动关心和帮助同学,尊重老师;在家里,尊老爱幼,关心邻里。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有集体荣誉感,因为,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个人只有在集体之中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其次,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人文、风俗和家乡面貌的日新月异,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并在学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将来要为建设家乡流汗、出力的理想的种子。

(三)对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与养成要依据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

大多数小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还是知道的,整体较好,只是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还应训练和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礼仪行为比高年级学生普遍要好。其次礼貌用语是一种情感的流露和交流,学生对尊重和敬佩的人运用起来就比较情愿;对方回礼少也会减少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热情。同时,男同学相对女同学而言,礼仪行为又普遍不及。男同学一般比较顽皮好动,女同学比较文静,说明男同学的礼仪教育要难于女同学。所以应针对高低年级和男女同学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以学校为中心,让学生在体验中促进礼仪习惯的养成

(一)榜样激励

学校是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中心场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除教师外还有同学,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教师依据这一心理特点,在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感染学生,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时刻渗透

文明礼仪教育要和其他各育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体育中结合礼仪教育,在各种体育竞技中,比赛重要还是文明礼貌重要,学生常常有停止自己的比赛,去帮助他人,教育者就要抓住这样的契机进行礼仪教育,树立良好的榜样。还有在劳动教育中,互帮互助也常常见到。德育本来就是渗透在各育之中的,离不开教育,就象在语文教育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故事比比皆是,我们就要充分利用起来,背名句,读故事。语文教育只能德育渗透其中,缘文释道,因到解文,使学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受到熏陶。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正是赫尔巴特说的:“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的反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三)活动体会

结合文明礼仪教育的实际,针对特殊的节日开展规律性的丰富多彩的礼仪活动。我校与读书相结合,开展“读文明礼仪一本书、讲文明礼仪一个故事”和“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的读书活动举行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与艺术相结合,开展“文明礼仪之声”文艺演出。与强化常规训练相结合,开展“文明礼仪之星”评比活动,每周评出“流动红旗”班,以次鼓励班级及学生参与竞争,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与建队日相结合,开展“文明礼仪规范中队检阅”等活动。这样使全体学生真正认识礼仪、了解礼仪、学会礼仪、实践礼仪,从而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使学生能更直观的接受文明礼仪教育。

(四)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基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教室、走廊、专用室分别挂上国旗,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广播、墙报、校刊宣传着好人好事。整洁、优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整个群体生活的规范力量,使在校园的每一个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五)持之以恒

小学生礼仪表现有反复现象。小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强化礼仪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于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礼仪表现具有时好时差的反复性特点。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礼仪规范的具体要求,就是不能很好地去执行,或始终如一坚持;再有礼仪知识的回生、常规训练的松懈、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等也会使学生的礼仪表现产生反复。所以对小学生礼仪教育应持之以恒。

三、家庭教育的有利配合

在家庭中孩子学生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关键在于家庭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育人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少年儿童,是明天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他们在明天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要坚持养成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只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地开展教育工作,付出创造性劳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配合,养成教育就一定能够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任丘一,新茝 《文明礼仪教育》河北出版社 2006.4

[2]握思品教学特点强化文明礼仪教育《安徽教育论坛》 2006.6

第5篇: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

摘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礼仪环境的相关缺失和不足,使当前的中职生在礼仪修养上仍然存在较大不足。建立健全礼仪教育体制机制,推进礼仪课程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礼仪文化环境,充分运用校外礼仪教育资源,是当前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职教育;礼仪教育;素质教育;道德教育;新时期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DEA090275)之子课题“强化管理整体推进学校责任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EA090275GX022)

作者简介:罗丽静,女,忻城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广西师范大学在读教育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8-0016-03

一、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

在现代社会,随着公共生活的不断拓展,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内涵已经大大丰富,成为评估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标准,成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水平的直观反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道德修养和礼仪水平。[1]中职学生是我国技术人才的生力军,是未来社会的重要主体,他们礼仪修养的大幅提升,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当前中职生在礼仪修养上仍然存在较大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礼仪价值观错位

不遵学校纪律,经常迟到或旷课、抽烟、喝酒、爬墙跳窗等我行我素;盲目追求时髦,穿着打扮不得体,说粗话、脏话;不尊重师长,随意打扰他人学习和休息,对他人的相貌、体态、衣着评头论足,给同学起带有欺辱性的绰号,相互打骂、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故意拖欠课本费,向家人骗取费用,随意说谎;乱扔纸屑、果皮、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不爱护公物,乱踢、乱涂、乱刻、乱画、乱挖公共设施。这些不良现象在中职学生中广泛存在,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对这些不良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视为“有个性”,这问题归根到底是中职学生群体中的礼仪价值观错位问题。[2]

(二)礼仪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足

与同龄人相比,中职学生在礼仪知识和技能上的缺失更为严重,由于缺乏符合自身年龄和身份特征的礼仪知识和技能,中职生在与同龄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不利境地,致使中职学生难以适应公共场合的沟通需求,表现为高度的不自信,影响了中职学生的对外学习和交往。[3]同时,与在自己熟悉的场合的放肆无视相比,在陌生场合的自卑进一步降低了社会对中职学生群体的正面评估,强化了部分中职学生对现代礼仪的反感和抵触。

(三)不良礼仪习惯积弊严重

如上所述的众多不良礼仪行为表现中,很多都是中职学生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这些行为虽然与现代社会提倡的礼仪格格不入,但许多陈规陋习要改变也不是容易的事。甚至在地方性的社会公众的传统观念中,仍然有一些与时代和国际接轨的礼仪还不为普遍社会成员所接受,甚至还遭受否定和贬斥,这些积弊在中职生身上也较为顽固地存在着,对中职礼仪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四)缺乏相应的礼仪行为自我评价能力

礼仪行为自我评价能力是礼仪自我学习和提升的重要推动因素。一个人如果能够对自身的礼仪行为正确、如实地认识和评价,就能正确地对待和自理个人在礼仪学习、运用和提升上的得和失,有利于自我纠正和提高。[4]从现有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中职学生在自身礼仪行为上缺乏相应的自我评价能力,难以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礼仪行为,自满或自卑的自我评价较为常见。

这问题的存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需要深入研究,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中职学生礼仪素养问题的成因

总体上看,中职学生在礼仪素养上的不足,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有着相同的中小学学习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普通高中也并不比中职学校更重视礼仪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学生礼仪教育的最大变量。[5]当前,中职学生基本来自农村家庭,迫于生计,相当部分学生的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长期外出务工,许多中职学生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生活,“留守”现象普遍,他们与父辈长之间长期缺乏情感和行为交往,相关教育缺失,加上祖辈自身缺乏现代礼仪观念和素养,决定了中职学生的家庭在礼仪教育上非常“不给力”。调查发现,中职学生群体的家长教育观念普遍存在不足,相当多的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和责任感,放弃自身所应承担的教育角色和责任,对孩子的礼仪修养自然重视不够,部分家长更是成为中职学生不良礼仪行为的榜样。总体说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当前中职学生礼仪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教育的不足

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礼仪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初中是学生礼仪修养养成的重要阶段,但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和地方政府、社会、家庭一样,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往往忽视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培育,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当前的中职学生大多是来自初中阶段甚至是小学阶段就被学校教育“边缘化”了的群体,他们就是中小学所谓的“问题生”、“难管生”和“不管生”。再加上很多中职学校长期以来对礼仪教育重视不够,礼仪教育缺乏专职专业教师,礼仪教育价值目标严重功利化,内容单一化、方法简单化,重理论、轻实践,致使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一些中职学校办学定位错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部分教职工行为散漫无序,违背现代礼仪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也对中职学生文明礼仪的学习及养成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三)社会礼仪环境的缺失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的迅速普及,国际交流的愈发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从保守转向改革、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依赖转向自主、从安贫转向求富,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同时,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也正受到形形色色“新事物”、“新思潮”的挑战,传统的道德观念不再受到尊崇,现代道德体系建设和礼仪教育滞后,社会尚未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和迷茫,社会上仍然较多的不道德、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一时尚未得到及时的应对和纠正。社会上各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念,更是对青少年正确礼仪价值观念的塑造带来消极影响。

三、新时期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改进对策

学校在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主动承担起相关职责,积极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中职学生礼仪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一)建立健全现代礼仪教育体制机制

长期以来,礼仪教育只是作为一项自主开设的课程,一般学校仅作为一门无足轻重的补充课程,在实施方式上有较大的随意性。要提高中职礼仪教育的成效,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礼仪课程规范,把礼仪教育纳入学校常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礼仪教育目标,编制礼仪校本教材,丰富礼仪教育内容,保障礼仪教育的基础设施及人员配备。完善专业和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礼仪教育。制定礼仪素质评价标准,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园素质教育活动体系,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将文明礼仪内容融入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礼仪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此,中职礼仪教育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随意性走向规范性,从经验性走向科学民主性。

(二)推进学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礼仪教育需要有一整套符合各地中职学生实际需求的礼仪教材,这一整套教材既包括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礼仪的普适性材料,也包括与学生具体专业和地方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校本教材。[6]在教学方式方法上,(1)要创造条件大力提倡情景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同伴示范、角色扮演、视频观看等情景式的教学模式,把礼仪教育内容以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和生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寓教于乐,使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2)要结合实际加强礼仪实践训练,把实践锻炼作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礼仪知识竞赛、校园日常行为礼仪规范检查评比、到政府社区和企事业窗口部门参观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强礼仪实践锻炼,促进礼仪教育从思想认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克服原有粗俗不雅的行为习惯,把学习到的礼仪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养。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

通过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载体加强礼仪知识宣传,在校园内普及文明礼仪知识。通过文化景观、警示语等方式让礼仪教育渗透到校园的物化环境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主题活动,如征文、演讲、辩论会、小品、班会、礼仪风采大赛、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对文明礼仪的理解,并使之内化。通过组建校园礼仪队开展相关训练和服务,在学生群体中树立起良好的行为榜样,充分发挥礼仪队员模范和激励的作用。通过组织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的不文明现象,促使师生对不文明现象带来的后果进行反省,营造一个的人人学礼、知礼、讲礼、行礼的校园文化氛围,让中职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受到良好礼仪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四)重视校外礼仪教育资源的运用

礼仪教育是一项牵涉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个人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及礼仪修养的提升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充分协作,相互支持,才能形成强大而坚实的礼仪教育合力,提高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成效。[7]中职学校应从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出发,充分考虑礼仪和礼仪文化的特点,积极争取和利用家庭和社会礼仪教育资源,通过沟通协调,动员家长重视孩子的礼仪素质教育,并主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自觉践行文明礼仪,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对礼仪文化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参加地方政府和单位组织开展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注重在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努力动员社会力量为学生参加礼仪实践提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康小莉,云书海.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1):103-105.

[2]张松德.论教师的教学风格[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126-127.

[3]张秉福.关于加强教师礼仪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10):97-98.

[4]胡凯.礼仪教育:增强德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J].现代教育科学,2006(1):44-47.

[5]王景华,邹本杰.礼仪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

[6]沈娟.加强礼仪教育 提高道德素养[J].教学与管理,2011(1):68-69.

第6篇: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

关键词:中职 酒店管理 礼仪教育

一、当今服务礼仪在酒店行业中的重要性

酒店行业属于新兴的服务行业,对服务人员的礼仪服务要求较高,要求服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才能更好地服务客人,令客人满意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企业的口碑。现在很多酒店把服务礼仪当成是酒店的一种文化,好的服务礼仪已经成为酒店企业的竞争力。以前酒店行业习惯把酒店产品作为主要竞争力,但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已经不再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客人更注重的是享受服务的过程,因此服务礼仪成为了酒店服务行业的重中之重。

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礼仪教育现状

1.中国传统礼仪教育缺失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礼仪文化,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但随着西方礼仪的传入,现在更多的中职学生懂得握手、点头、介绍之类的礼仪,却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作揖、鞠躬、谦让类的礼仪。在2008年奥运会上,礼仪小姐身着青花瓷服装,无论仪容仪表还是语言举止,都向世界展现出了我国传统的礼仪之美。可见,我国传统的礼仪教育其实是非常有特色的,并且为世界所公认,学校需要把这种传统文化教给中职学生,让他们从文化中学习自己国家的传统礼仪,并为企业打造具有传统特色的服务礼仪文化。

2.重形式轻内涵

礼仪展示在酒店技能竞赛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说明酒店专业对中职生礼仪培养还是比较重视的。比赛中一般要求选手进行仪容仪表、微笑、站姿、蹲姿、行走、指引等的展示,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学校会要求学生学习站姿、蹲姿、坐姿、微笑等礼仪,但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无聊,不明白一个比赛为什么要这么繁琐,还要对一个动作进行成千上万次的训练,这使得礼仪教育适得其反。其实在进行礼仪教育的时候,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礼仪是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先懂礼再进行仪的训练,效果会更佳。现在很多企业向学校反映学生不懂得如何发自内心地“笑”、部分中职生不具备主动服务的意识等,这与我国中职教育重形式轻内涵是有一定关系的。

3.礼仪教育模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教育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理论授课,一种是形体训练。理论授课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作用不是特别明显,有些学生甚至有不重视的情况;而对于形体训练课,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生会比较喜欢,而男生比较排斥,甚至有男生认为形体训练是女生们的课程,这导致了授课质量下降。也有部分学生认为,礼仪到岗位上一学习就会了,平时不需要训练等。造成这种意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对中职酒店管理学生的授课模式过于单一;在进行礼仪教育的时候,没有讲明学习礼仪的初衷以及目的;礼仪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够完善。

三、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礼仪教育的方法

针对中职酒店管理学生礼仪教育现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改善。

1.加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

加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并不是要求我们排斥西方礼仪教育,要做到取长补短。中国古代儒家礼仪文化、道家礼仪文化都深入人心,从行走、吃饭到穿衣、说话等方面都有很详细的礼仪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等形式,将这些传统文化渗透到中职学生的意识中,让他们明白中国传统礼仪的美,以及学习传统礼仪对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播放影片、班级文化设计、模仿古人礼仪文化等方式,将传统礼仪文化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爱上学习传统礼仪文化。

2.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

礼仪形式化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从中职学生的竞赛礼仪展示到酒店企业录用学生的一些面试环节都可以体现出来,导致中职酒店管理学生中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机械化”的礼仪。针对这种现象,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礼仪的目的,树立他们正确的礼仪价值观,学习礼仪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一个人的自身修养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和一个脏话连篇的人相比,大家都会喜欢前者。懂礼仪的人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更容易受到社会的欢迎和企业的青睐。因此,从价值观层面教育学生礼仪的作用和地位,让学生明白学习礼仪的初衷,而不是机械地进行“应付式”的学习。

3.丰富教学模式,丰富礼仪学习方式

传统讲授式的礼仪教育方式已不受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欢迎,近年来,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即“行动导向”教学法,非常适合礼仪教育课堂。“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分小组学习的方法,既可以进行情景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角色扮演,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除此之外,给学生布置任务,进行任务式的教学,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再到课堂上进行分享,最后再进行小组自评和互评,课堂效果会更好。

在社团方面,可以增设礼仪社团,通过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和行为规范,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去完成学校内外的礼仪接待任务以及各种礼仪比赛,对学生礼仪学习自主性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礼仪教学水平

礼仪教育离不开教师的模范作用以及教学水平。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酒店的日常礼仪来要求自己,无论穿着还是行为举止都要给学生做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提升礼仪教学水平,可以通过参加礼仪师或形象设计师资格证的培训,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探索新的礼仪教学方法,尝试将新的方法运用到课堂中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5.改进礼仪教学考核方式

礼仪考核需改变以往的单一考核方式,不仅要让学生重视起来,也要让考核具有它的目的和意义。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考核。一是卷面考核礼仪基本常识,让学生通过简单的选择、判断或简答题,对礼仪的基本常识进行回答,达到培养学生对礼仪常识有简单了解的目的。二是过程考核礼仪素养。过程分要在礼仪考核中占据一定的分量,包括平时的一些课堂礼仪表现和行为举止,可由自评互评和教师共同评价组成。三是结果考核礼仪知识的运用。教师可以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带学生去酒店相关岗位进行实战练习,将学习到的礼仪知识充分运用到酒店服务中去,这一部分由酒店岗位主管打分。三种考核方式所占比重为2:3:5较为合适。这样多层次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四、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礼仪教育展望

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礼仪教育至关重要,要真正实现以礼育人,还需要做很多探索和实践。任务虽然重大,但必须坚持去做,因为这些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是将来酒店行业的希望,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培养他们的职业礼仪素养,让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参考文献:

[1]张吉生.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30).

[2]王丽敏.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

[3]张欢.从德国的“双元制”毕业考试看德国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J].理论界,2006(S1).

第7篇: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

关键词:礼仪;跨文化意识;小学英语教学

1礼仪教育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英语教学与礼仪文化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文化因素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

3在英语教学中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3.1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注重“礼貌原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

3.2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渗透礼仪文化意识。学生学习了Family tree以后。了解中英称谓礼仪的差异并能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在中国的称谓礼仪中,不能对父母辈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叔叔等。而西方人强调人人平等,无论长幼都可直呼其名,以表亲近。现代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极具有中国特色,这种称谓温暖,亲切,能有效地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但如果套用到英语中效果会适得其反。例如在汉语中,出于礼貌,常常用“爷爷、奶奶”来称呼素不相识的年长者,这种称谓能使被称呼者觉得受到尊敬。而在西方礼仪文化中。忌讳“老”字,因为“老”意味着“old,useless”,“年龄大,体衰,失去活力”等,如果直呼其名他们会感到亲切,自然,若被称为“old grandrna”,则会感到反感,更可能恼火。他们不崇尚老,而崇尚的是年轻,活力,权利和能力。可见,一种文化礼仪未必在另一种文化中也适用。  

    在学习Food and drink话题中,学生了解到英语国家的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如正规西餐的常规菜序大致分为开胃菜(starter)、汤(soup)、主菜(main course)、甜品(dessert)和饮料(ddnks)等几道菜式。中餐则没有那么复杂,但有丰富的酒文化。英国人就餐时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女士入座后男士才入座;中国是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入座;中国人用筷子吃,而英国人用刀叉就餐,而且西餐规定不许将胳膊肘放上餐桌,这样是不礼貌的。同时教育学生在就餐时注意餐桌礼仪,如在家里要请长辈先入座,吃东西或喝汤是要小口吞咽,不发出响声,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主动给长辈添饭夹菜,吃完后要说“大家慢慢吃”。在学校就餐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入餐厅,坐在指定座位,安静文明进餐,不偏食,不挑食等。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异同,又学会了自己该如何注意餐桌礼仪。

    学习Clothes话题时,学生学到了各种颜色,不同服装的英语名称,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服装及颜色搭配的同时进行穿着礼仪教育,如着装整齐,朴素大方,按要求穿规定的校服,不穿奇装异服,不穿背心、拖鞋、裤衩等进教室,课堂上不敞衣和脱鞋,不佩带项链、耳环、戒指或手镯等饰物。按要求修剪头发,做到仪表整洁,服饰自然得体,协调大方。

    在学习Travel和Zoo的内容时,学生掌握了一些公共场所的劝告语:如:Don’t leave litter(不要扔垃圾),Don’t pick the flowers(不要摘花),Don't throw things at theimals(不要向动物扔东西)。然后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公共场所如影剧院、图书馆、旅游景点等的一些制度,从而进行公共礼仪教育。如在影剧院不要大呼小叫,不要大吃大喝,演出结束后有秩序地离开,不要推搡;在图书馆、阅览室要注意整洁,保持安静,不乱丢垃圾,爱护公共财产;在旅游景点要爱护旅游观光区的公共建筑、设施、文物古迹等,不要乱写、乱画、乱刻,不要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不要乱扔果皮和杂物而污染环境。

4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导入礼仪文化应注意的问题

4.1导入的礼仪文化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对教师、家人、朋友的称呼、招呼和问候,道谢和答谢,赞扬和应答,邀请或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等,这些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觉得有亲切感,往往是学生迫切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由于学生可以很快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礼仪文化知识,尝到学以致用的甜头,因而还会产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

第8篇: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

一、中职学生文明礼仪现状

尽管近来年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过国民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中职学生文明礼仪表现也较好,但是我们仍要意识到当前我国中职学生文明礼仪、素质修养与其他发达国家中职学生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情况不仅无益于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也不利于我国大国形象的提升。

二、中职学生整体礼仪素养不佳的原因

中职学生整体礼仪素养不佳,这种现象并非是由某一因素所导致的,也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笔者认为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中职学生生源素质低,这是造成其文明礼仪不佳的直接原因

一方面伴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扩招政策的执行,大学招生人数有增无减,使得中职教育进入萧条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当前我国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已经取消了入学分数要求,导致一些被高中录取淘汰下来的学生有很多都选择了进入中职学校。此外,社会认识偏差、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是造成中职学生生源素质低的重要原因。

2.中职学校教育取向出现偏差,这是造成学生文明礼仪不佳的间接原因

造成中职学校教育取向出现偏差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迫于社会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能够在学校习得一技之长就不用担心毕业之后的找工作问题,导致这部分学生只注重发展个人知识与能力素养而忽视了对个人文明素养的提升;第二是因为当前很多中职学校为了能够和高等教育竞争,调整了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以及办学方式,以期能够使学生在在校期间获得一技之长,更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虽然这种办学方式增强了中职学校的自身竞争力,使得一些学校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但是也正是由于这种只强调实践而忽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间接导致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不佳。

3.社会不良风气、不良现象是造成中职学生文明礼仪不佳的重要影响因素

社会不良风气对中职学生文明礼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是家庭氛围。一些中职学生自小就生活在蜜罐之中,父母对其娇生惯养、放任自由,导致这部分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而缺少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其父母自身的道德素质就较低,家庭氛围较差,培养出来的孩子文明礼仪表现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是学校氛围。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很多学校仍然以分数论高低,片面的为了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学校文明礼仪行为的管理。导致有些学生为了适应学校这个“圈子”,而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这样一来学校非但没有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反而由于学校内的不良风气而对学生发展起到了截然相反的作用。第三,是班级氛围。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对于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反观当下,不仅仅是中职学校教师,一些中小学教师同样也缺乏与文明礼仪相关的知识,甚至一些教师道德修养非常差,缺乏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给学生文明礼仪、道德素质的培养树立了负面形象。第四,是网络氛围。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中职学生的生活当中。但是由于我国网络管理制度还不完善,难免会在中职学生上网期间出现一些色情、黄暴内容,这些不良文化严重妨碍了中职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升。

三、加强中职学校礼仪教育、提升中职学生文明素养的措施

中职学生年龄尚小,还未形成稳定的世界人、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其可塑性相对于一些高职学生、大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强的。

1.开设中职礼仪课程,加强中职礼仪教育

一些中职学校内的专业如:餐饮、旅游、茶艺等,他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举止就会显得更加大方、文雅、得当。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得到了系统而专业的礼仪培养。因此,中职学校要想提升学生的文明礼仪、培养起良好的道德素质,就必须要在充分考虑学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专业内容适时适当的开展一些与学生礼仪有关的课程,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够通过系统的礼仪教育而提升个人的文明素养。当然,中职学校要想吸引学生对礼仪教育的兴趣,提升礼仪教育的效果,就必须要跟上时展潮流,适当的采用多媒体设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开展礼仪教育。

1.建立起良好的学校礼仪文化氛围,加强中职礼仪教育

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因此好奇心也相对较强。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发挥出第二课堂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礼仪比赛活动。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文明礼仪规则,从制度上来硬性规范学生行为。这样既能活跃学校礼仪文化氛围,还能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

2.加强中职教师师德建设,为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培养树立榜样

学生在校期间与教师的交流还是比较频繁的,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中职教师的师德建设。首先,学校应当提升中职教师入职门槛,加强对中职教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考察;其次,学校应当对在职教师开展一系列的道德素质培训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种资源加强对教师师德的教育;最后,教师应当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提升中职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3.引导家长参与、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方面,学校应当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到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家长参与一些文明礼仪活动。

第9篇:中外礼仪文化比较范文

【关 键 词】学校/礼仪教育

【 正 文】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

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周恩来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中小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文化水平不是太高,理论把握能力不是太强,因此应重在操作方面,以礼仪规范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大学礼仪教育,由于学生已达到较高文化水平,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把握水准,因此应重在理论层面,以探讨和把握礼仪文化的底蕴为主,而且,为了改变深入探讨礼仪理论少的现状,大学礼仪教育完全可以依靠和借助已经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理论功底的大学生自身。当然,重点之外,其他方面也是需要考虑的。如中小学礼仪教育,重在操作层面,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对理论层面作适当程度的涉猎,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尽可能“知其所以然”。反之,大学礼仪教育,重在理论层面,而与此同时,也可以而且应该包容操作层面的一些内容。如大学生毕业后需要求职,因此求职方面的礼仪规范,当然就应该是大学礼仪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