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范文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

第1篇: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研究显示,新生儿黄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和生长发育,而对新生儿实施蓝光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在蓝光治疗过程中对新生儿实施一项护理措施十分重要[1]。因此,我院将68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不同护理,见本次研究中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收取我院68例黄疸患儿,收取时间在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并将黄疸患儿分为两组。纳入标准:①68例黄疸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内容,②均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儿家属。

观察组;患儿年龄均在1天~10天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01±1.20)天,男性患儿有17例、女性患儿有17例,其中高危儿有14例、正常足月儿有20例。

对照组;患儿年龄均在2天~11天之间,患儿的平均年龄为(5.15±1.18)天,男性患儿有18例、女性患儿有16例,其中高危儿有13例、正常足月儿有21例。

上述两组黄疸患儿各项资料无明显的差异,能够实施对比(P>0.05)。

1.2 方法 蓝光箱准备:使用蓝光荧灯(波长在420-470之间)实施单面光疗,首选对灯管进行检查,将灰尘擦去后,在响内湿化器中加入蒸馏水,箱内有湿度计、温度计,将调节箱调至适合温度,湿度在55%-64%之间、湿度在55%-64%之间,保持反射板、灯管清洁,将光疗箱放置在通风处,在四周罩上白布,既能反光又能保暖。患儿准备:在入箱前测量患儿呼吸、脉搏、体温等,记录患儿大小便、哺乳情况,将患儿喂饱后,清洁患儿皮肤,给予患儿戴上不透光双层黑布,预防视网膜发生损伤,采用黑尿布遮住患儿肛门或者会阴部,对于哭闹患儿应在入箱前给予其使用镇静剂,顶管与患儿皮肤距离在35厘米之间,将其放入光箱之间后,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比黄疸患儿实施护理后的各项指标(并发症主要包括惊厥、胆红素脑病、腹泻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22.0软件,每组黄疸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相关统计处理,研究中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采用P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发生惊厥的有1例、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有1例、腹泻患儿有1例、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患儿(P

3.讨论

近年来,新生儿黄疸发病率不断增加,不仅影响患儿的生命健康、还对患儿家庭造成严重影响,而多数患儿实施蓝光治疗均取得显著效果,但是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部分患儿由于大量出汗或者哭闹而造成发热或者脱水情况,导致治疗效果受到影响,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实施一项有效护理十分重要[2]。

常规护理是指在蓝光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护理,其效果不佳。而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其主要包括:(1)护理人员应了解并掌握光疗箱使用方式以及光疗适应证,观察光疗箱的使用情况以及效果,发生报警信号后,应查找原因后并妥善处理,为患儿选择良好体位,单面疗法一般可以采取侧卧位、仰卧位或者俯卧位,每1小时-2小时为患儿翻身一次,注意保护新生儿的会阴部和眼睛,随时观察尿布松紧度和眼罩松紧度,预防压迫而导致局部肿胀发生[3]。(2)定时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变化,由于患儿全身裸露,易导致体温过低等情况发生,而部分患儿由于哭闹而导致发热情况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每隔1小时观察患儿体温,预防体温过低或者过高等情况发生[4],(3)在光疗期间应保持新生儿的营养和水分供给,喂奶后应选取侧卧位,预防误吸情况发生,应为患儿补充由于照射而失去的水分,避免电解质紊乱情况发生,对于无法口服患儿,护理人员应遵医嘱进行静脉补液。黄疸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上述趋势,均取得十分显著效果[5]。

第2篇: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范文

可提高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临床可积极采用。【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胆红素脑病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59

新生儿黄疸属于早期新生儿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病灶。针对该疾病 , 临床主张采取蓝光治疗[1]。在治疗期间 ,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 , 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本次将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 主要是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于 2014年 2月 ~2015年 2月收治于本院, 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有关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 48例, 女 38例;足月儿 40例、早产儿 46例;发病时间分布:24例在出生 1 d内发病、28例在 1~3 d内发病、20例在 4~7 d内发病 , 其余14例在 1~2周内发病。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缺氧、产伤以及体温低等。

1. 2 方法 此次入选的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主要采取蓝光治疗方法 ,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病情观察 在护理期间 , 需对患儿病情进行严密观察, 详细了解患儿相关的喂养方式、保暖方法以及体质量等。定期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 , 同时严密观察患儿尿液以及大

作者单位:136200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

便的颜色改变情况, 从而获取患儿黄疸状况。

1. 2. 2 健康宣教 由于新生儿年龄的限制 , 因此主要需做好新生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 告知家属黄疸疾病的危害性 , 引起家属的重视。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 , 从而增强治疗的配合度。

1. 2. 3 饮食护理 对于黄疸患儿来说 , 倘若有吸吮乏力症状发生 , 则会导致喂养艰难 , 因此需要实施少量多次喂养措施 , 或者采取间歇喂养措施;与此同时 , 需将奶量摄入维持在合理水平内。

1. 2. 4 病理整体护理 针对患儿具体病理情况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①若患儿血清胆红素过高 , 需采取蓝光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 , 需采取黑色眼罩保护患儿的双眼 , 以此避免视网膜损伤。保护患儿隐私部位 , 治疗时长维持在3~5 d。在治疗期间, 倘若不显性失水明显加重, 需及时补水。对患儿采取保暖措施 , 同时对腹泻以及发热做好相应预防工作。②合理采取白蛋白以及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 , 给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提供便利 , 进一步有效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③规范科学进行补液 , 以不同补液内容为依据 , 合理调控速度 , 充分避免高渗性药物快速滴入的行为 , 以此使胆红素流入脑组织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1. 3 疗效判定标准

1. 3. 1 临床护理效果 结合罗文英[2]作出的研究 , 并以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为依据 , 将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分为三个等级:①痊愈:皮肤黄疸完全消除;小便颜色恢复正常;经复查 , 患儿血清总胆红素

1. 3. 2 满意度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 , 将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由家属辅助填写完成。总满意度为满意和较满意两者之和。

2 结果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痊愈78例、有效 6例、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97.67%。满意 70例、较满意 12例、不满意 4例, 总满意度为95.35%。 3 讨论

在医学领域中 , 将出生 28 d内新生儿引发的黄疸视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儿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 胆红素生成偏多、胆汁排泄障碍以及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是主要的致病因素[3]。此类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缺氧、产伤以及体温低等[4]。在临床中 , 主要采取蓝光治疗。为了改善患儿预后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显得极为重要。本次提到的护理方法包括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健康宣教、饮食护理以及病理整体护理等[5,6]。有学者经研究表明 ,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对症护理效果显著 , 能够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此次得出了与该学者相一致的研究成果[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 痊愈 78例、有效 6例、无效 2例 ,

总有效率为97.67%。在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 满意 70例、

较满意 12例、不满意 4例, 总满意度为95.35%。

综上所述 ,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 ,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具有显著优势 , 能够提高护理效果 , 同时

提高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但需充分注重的是 , 需对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后遗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 进一步为

患儿预后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敏 .新生儿黄疸 120例临床护理 .现代养生 , 2014(6):231.

[2]罗文英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当代医学 , 2013, 19(15):115-116.

[3]陈玲 , 杨梅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 . 医药前沿 , 2013(14):294-295.

[4]蒲玲 .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13(13): 1786-1787.

[5]高鸿英 ,苗福荣 ,刘春平 , 等 . 35例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医疗装备 , 2013,26(7):90-91.

[6]王燕 ,刘娜 ,孟丽 . 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医药前沿 , 2013(31):15-16.

第3篇: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又称为新生儿黄疽,指新生儿生后3~7d内,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累积或者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的皮肤及巩膜发生黄染现象的医学临床症状[1],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疾病。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1min胆红素低于3.4μmol/L。当总胆红素在34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84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婴43例,女婴41例,出生时间1~7d,平均出生时间(3.6±1.4)d。所有患者的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新生儿Apgar评分>8分,均经检查排除病理性黄疸以及溶血性黄疸,产妇均健康,均无并发症和妊娠合并症等疾病。随机将其平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新生儿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新生儿在体重、出生时间、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此次研究资料的基本要求,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一般常规新生儿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早吸吮、早接触、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以及母乳喂养等。鼓励母亲及家属将新生儿适当的接触阳光照射[2]。

给予对照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新生儿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尽量使新生儿喂养充足,每次在新生儿充分吸吮母乳后,若母乳不足新生儿还不能吃饱,则可以适当的按需喂养规格的配方奶,直至母亲的母乳量能够充足为止,同时对此组新生儿增加游泳护理以及抚触护理干预:①游泳护理干预措施:新生儿进行游泳能加强胃肠蠕动,游泳时水的导热性大于空气,会消耗更多的人体能量,能有效增加肠胃蠕动,能够促进新生儿胎粪的早期排出,使肠道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作用减少[3]。一般在新生儿出生4h后即可对其进行游泳指导护理,游泳护理首要步骤为在新生儿脐部贴好一次性的防水脐贴,并将室温调节并控制在26℃~28℃,将游泳的水温调节并控制在38℃~40℃,防止温度过低新生儿受凉。游泳最佳时间为10min/次,进行1次/d。此后可以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的身体状况变化逐渐增加游泳时间,最长可增加至30min左右。在新生儿游泳结束后,应该用手轻轻将新生儿抱出泳池,然后取下游泳圈和护脐贴,并将其放置在干净的浴巾上,并给予脐部护理,主要使用0.02%的安尔碘进行消毒脐带;②抚触护理干预措施:每日对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措施,当完成新生的沐浴后,抚触前的护理人员应在手上淡抹一层婴儿专用的润肤油,对新生儿的每一寸肌肤进行轻柔,抚触的最佳时间为15~20min,特别是抚触新生儿的背部,能有效刺激背部皮肤神经,从而带动脊髓排便中枢神经的兴奋,有助于加速新生儿粪便的快速排出;③院后指导: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疾病的新生儿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初筛和复筛通过率和血清胆红素的水平的关系呈负相关。因此对于层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在初筛时未通过的患儿,应知道患儿在30~42d时间内需到院再次就诊复查,并告知患者家属患儿在6个月~1岁早期的干预对患者疾病的重要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患儿家属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

1.3效果评价 对于两组的新生儿进行检测第一次排胎便的时间、胎便转为正常的时间以及新生儿黄疸指数评定。对于新生儿的黄疸指数测定是采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进行测量,由专门护理人员负责新生儿胆红素测定,一次有效测量是3次,取3次的平均值。

1.4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统计分析使用SPSS 11.30软件包完成,P

2 结果

2.1新生儿的第一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进行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显著(P

2.2比较两组的新生儿黄疸指数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生后l~5d的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的变化情况,见表2,可明显观察到新生儿除第1d两组的经皮黄疸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由生后第2d开始测量进行比较后,观察组的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主要是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征相关。新生儿由于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善,机体对于胆红素的转运能力较差,加之新生儿肠道内菌群较少,尿胆原不存在等特点共同为新生儿患有高胆红素血症创造了先天的条件。新生儿肠腔内胎粪一般含有80~l00mg的胆红素,基本等于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总量的5~10倍,若新生儿的胎粪排泄时间延长,导致肠肝循环负荷加重[4];对于新生儿进行抚触护理时可以引发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刺激机体内的胃泌素及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胆红素的消化吸收并能够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第一次胎便的排出。对于新生儿进行抚触和游泳不仅有助于建立肠道正常菌群而且能够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进行比较:经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以外,由生后第2d开始测量进行比较后,观察组的新生儿经皮测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本组资料研究的结果显示,对新生儿早期进行游泳和抚触护理干预以及增加新生儿早期进食量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新生儿黄疸症状,加快黄疸消退时间。

参考文献:

[1]孙淑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及诊治分析[J].中外医疗,2011,1(22):55-56.

[2]杨志群,刘广丽,周军.新生儿黄疸30例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5(28):67-69.

第4篇: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病理性黄疸疾病;胆红素;新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203-01

新生儿出生后一段时间内,血清胆红素是刚出生时的5倍以上,胆红素出现异常情况,并在体内的大量积累促使黄疸疾病的发生,黄疸疾病一般可分为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若黄疸出现时间为2~3天,则一般情况下为生理性黄疸,若黄疸持续时间较长,病情加深,或反复发作,或在出生后一段较长时间才显示出该病的症状,则有可能为病理性黄疸。黄疸的发展迅速,病理性黄疸对患儿的危害性较大,消退迟缓,该病还能引发其它的并发症,如败血症、胆道闭锁、和肺炎等。对于妊娠期孕妇和新生儿的护理需更加的仔细小心,避免孕妇因不良的因素导致新生儿出生后较短时间内就患有黄疸病,在护理新生儿时,应注重感染的预防,保证新生儿全身的干爽,减少致病因素存在的可能性,消除引起黄疸病的致病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35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男19例,女16例,出现该病症的时间为1d~15d为26例,9d~30d为9例,34例患者的血胆红素值的量在250~300umol/L,患儿面部和躯体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黄色,严重者的排泄物也呈现较深的黄色,其它的临床表现为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厌食呕吐等,对35例患有病理性黄疸疾病的新生儿采取蓝光光照治疗,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护理治疗等。

1.2处理原则当妊娠期孕妇有饮食无节律,喜食生冷食物,暴饮暴食等不良的习惯时,会间接的影响到胎儿,使得胎儿在出生后患得黄疸病的几率大大上升。在护理新生儿时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巩膜是否出现黄疸,并根据黄疸颜色的改变来判断黄疸病的发展情况,若新生儿出现面部发黄,精神低落,烦躁不安的症状,则是黄疸病初期的表现,应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3治疗方法检查患儿的排泄物中有无明显的色素,测定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值和血清转氨酶,来判断有无黄疸病的存在,对于患有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在普通的护理上可采用中西医的结合治疗,采用蓝光光疗法治疗患儿的同时,服用中医药材中应具备清热利湿、疏通经脉、调气活血等的功效,以利于黄疸病的消退,在护理方面,加强预防新生儿感染,减少感染因素所致的黄疸病,医护人员对患儿的抚摸,可刺激新生儿肠道的蠕动,加速排便,减少黄疸病发生的可能性。

2.结果

33例患儿的黄疸性疾病得以治愈,该30例患儿的皮肤呈现正常的颜色,31例排泄物颜色趋于正常,1例患儿的黄疸性疾病无明显改善,粪便及尿液中色素值较高,巩膜黄疸无好转现象,1例患儿的病情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对于该情况,需进做一步研究谈论,再进行治疗。

3.讨论

黄疸疾病包括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疾病的发病间接原因为为患儿体内的湿热无法排出,调气不畅,血脉不通畅,肝脏脾肾功能的失调,直接原因包括感染性的肺炎、败血症,和非感染性的溶血症、胆道闭锁、肝细胞性黄疸等,这些因素导致黄疸病表现于皮肤上,使得患儿的皮肤巩膜呈现黄色,排泄物异于正常的小儿,发病迅速,且发病时间长,难以消退。对于新生儿黄疸病的预防和治疗护理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孕母期间应注意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食物以清淡富含营养为主,忌用对母体和胎儿有刺激性的药物,若孕母曾有过黄疸病的病史,则需更加密切的关注胎儿的情况,孕母可通过口服对身体无害的治疗黄疸病的药物,减少胎儿致病的因素。2胎儿出生后,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皮肤颜色情况,做好及时的防御措施,可使用蓝光照射法,使新生儿照射部位皮肤和血清里的间接胆红素转化为光氧胆红素,形成水溶性的胆红素,在饮食上可适宜的给予对新生儿有益的水果,如:西瓜清热利尿,梨败热解暑,促进肠胃的蠕动和胎粪的排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胆红素在新生儿体内的循环流动,降低小儿的黄疸值,使得血清胆红素值≤15mg/dl。3新生儿若出现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则应选择换血疗法,此病症是由溶血症导致,在向患儿输入适宜血浆以促进还未结合的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时,一定要仔细的观察患儿的生理反应。在促进新生儿的排泄时亦可采用肝酶诱导剂,此药物也可推进未结合胆红素的转化,降低患儿病危的危险。3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儿家属的卫生知识教育,使其了解病理性黄疸疾病的常识和护理方式和常识,做到积极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密切的关注患儿的允吸能力和呼吸的状态,对于难以喂养,允吸能力较差的患儿,应根据具体的病情特征给予适宜的喂养方式,如鼻饲、静脉注射营养物质,并对患儿的病症变化做好详细的记录,督促家属对患儿进行适宜的锻炼和护理,以促进患儿血液的流动。医护人员在治疗患儿时应采取轻柔的动作,避免患儿的哭闹和抵抗,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黄漫,曾国琼.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8,25(6A):23-24

第5篇: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新生儿黄疸; 效果; 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R4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6-0090-02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原因是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1]。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脑内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疗意义重大。代丹丹[2]研究认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缩短临床康复时间,有效防治治疗后遗症。笔者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23例,女27例,入科后均进行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和肝功能等检查,均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日龄3~25 d,平均(6.37±2.62)d;体质量2.4~4.3 kg,平均(3.65±1.48)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75±1.63)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5例,剖宫产10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8例,足月儿14例,过期儿3例。研究组男12例,女13例;日龄2~26 d,平均(6.42±2.74)d;体质量2.3~4.4 kg,平均(3.68±1.56)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83±1.54)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9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10例,足月儿13例,过期儿2例。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性别、日龄、体质量、出生时Apgar评分、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即给予基础护理、病情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和措施如下。

1.2.1 循证准备 笔者认真学习循证护理的起源、概念、本质、实施步骤、实证分析与应用等,充分掌握循证护理的内涵,并积极学习文献资料检索相关知识,经充分准备后实施本研究。

1.2.2 循证问题 针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等,结合儿科实际护理经验,充分考虑新生儿具体病情和特点,确立如下循证问题:(1)新生儿黄疸;(2)蓝光治疗;(3)疗效;(4)护理服务质量。

1.2.3 循证支持和评价 将上述循证问题输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近3年的文献资料(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仔细评阅文献资料,分析、论证文献实证的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结合科室护理经验,筛选出最佳护理实证。

1.2.4 循证应用 根据最佳护理实证,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和患儿的病情特点、心理需求等,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蓝光治疗护理:调整好暖箱蓝光照射距离,一般保持灯管距离新生儿50~75 cm,照射过程用黑布眼罩遮住患儿双眼,采取妥善固定措施,防治患儿无意中拉扯掉,可用棉布将患儿手脚包住,避免抓、拉、扯等动作伤害。加强照射期间体温监测,一般保持体温29 ℃~32 ℃,保持房间湿度50%~60%,照射面积尽可能最大,每2 h全身性翻身一次,定时喂水,避免光照射脱水。(2)加强新生儿补水护理:充足的小便是排泄胆红素的前提,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儿每天小便次数,若每天6次,除非严重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无需停止母乳喂养。若患儿躯干和四肢黄疸时,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严格按照奶粉配方要求饮食,避免胃肠道负担过重,影响机体营养状态。(4)抚触护理:饮食1h作用开始抚触护理,时间15~20 min,依照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和臀部顺序抚触,特别是背部和腹部,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内容排泄,减少胆红素吸收。抚触用力均匀、适度,动作舒缓、轻柔,抚触期间严密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异常哭闹、不安、肌紧张等,应停止抚触护理,立即汇报医生处理。(5)出院指导:交代患儿多休息,适度运动,避免劳累。加强家长出院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出院治疗依从性。保持合理饮食,定期到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黄疸消退时间,比较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家属满意度变化。疗效标准:显效:治疗5 d,患儿黄疸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浓度正常;有效:治疗5 d,黄疸临床症状显著减退,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但未将至正常水平;无效:治疗5 d,黄疸临床症状未见缓解,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不明显[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按照科室调查表格标准,出院时分别有科室护士长和患儿家属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05.2 μmol/L,早产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56.5 μmol/L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常见类型有感染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新生儿肝炎等,胎儿出生后肺循环运行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而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血液内胆红素浓度过高,产生黄疸。病情严重时可引发核黄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早期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弱、嗜睡、呕吐等,晚期可导致死亡,幸存者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4]。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黄疸意义重大,其中早期护理干预能促进胆红素排出,有效缓解黄疸的临床症状[5]。

上世纪70年代,随着循证医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循证护理逐步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果,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强调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以科研成果为依据,采用循证医学的评价手段,审慎地、准确地和明确地应用最佳科研实证,结合现有临床护理资源和患者意愿,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护理服务的过程[6]。循证护理包含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四个连续的过程,比常规护理更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保证护理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7-8]。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认识到灯管与新生儿距离、患儿体温、照射面积等与疗效关系密切,故在护理干预时重点加强病情治疗的细节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通过严密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和小便次数、量,充分评估新生儿液体量,避免脱水,加重黄疸症状,同时通过饮食干预,加速胃肠道内胆红素排泄,从而减轻黄疸。新生儿抚触可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促使胃泌素和胰岛素等释放,增强胃肠道吸收和蠕动,促进大便排泄,减少胆红素重吸收,从而降低黄疸指数[9]。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黄疸消退时间均对照组显著减少,提示循证护理显著改善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机制与上述内容有关。研究组护理干预以新生儿为中心,进行个性化、人性化护理和人文关怀,特别是抚触护理,让患儿家属产生亲切感和信任,再加上出院个性化指导,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表现为研究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鞠燕等[10]研究相似。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明显改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提高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家属满意度,值得在儿科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Scrafford C G,Mullany L C,Katz J,et al.Incid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neonatal jaundice among newborns in southern Nepal[J].Trop Med Int Health,2013,18(11):1317-1328.

[2]代丹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77-78.

[3]李巧珍.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36):4832-4833.

[4] Xie B,da Silva O,Zaric G.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a system-based approach for managing neonatal jaundice and preventing kernicterus in Ontario[J].Paediatr Child Health,2012,17(1):11-16.

[5]刘初凤.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7):86-87.

[6]王彤,刘玉梅.循证护理在降低剖宫产的产妇术后感染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5742-5743.

[7]孙会青,李传行.抚触治疗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08-109.

[8]王敏.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3,26(9):123-124.

[9]张雅玲.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3):94-95.

第6篇: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护理 肺炎 黄疸 窒息

1 临床资料

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的一年中,对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病例进行统计,数据如下表1。

从表1可知,肺炎、黄疸、窒息是新生儿多发病。因此,本文将对以上三种新生儿常见病例的症状、护理措施做一介绍,希望患儿家属及早发现病情并掌握初步护理知识,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2 常见病临床表现及护理

2.1 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病死率较高,必须及时诊断和处理。新生儿肺炎可分吸入性和感染性两大类,这二者可独立存在,也可先后发病或同时并存。

临床表现:①宫内感染或产时吸入的肺炎起病多在生后3天之内,表现为出生时不哭,复苏后气促,吸气三凹,,持续或间歇性青紫,口吐泡沫,咳嗽少见,可见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两肺听诊常无明显异常。病情轻重不一,羊水吸入症状较轻,胎粪吸入症状较重,常伴全身皮肤、指甲黄色,两肺呼吸音减低或有中、细湿音,胸廓呈桶状,严重者可发生自发性气胸和纵隔气肿,此时,病儿表现为青紫突然加重,呼吸困难加剧,心脏听诊心音移位,对一般氧疗无反应。若不及时解决,病儿可死亡或因严重缺氧而引起动脉高压、持续胎儿循环、心力衰竭和缺氧血性脑病。②产后感染肺炎多于出生3天后起病,早产和日龄越小者,症状越显非特异性;如不哭、少动或哭声低微,拒食,体温不升,较大日龄病儿初起常鼻塞,1~2天后气促,呼吸次数60~80次,呈点头状呼吸,吸气三凹,口周、眼周青紫,鼻扇,口吐泡沫,呛咳,屏气或双吸气,极度呼吸困难时出现矛盾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胸廓下陷),体温不恒定,可高可低,肺部体征不典型,多在吸气末闻及水泡音。

护理措施:①置病儿于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的病室,病重者人吸箱或辐射床保温,维持体温在36.5左右。②选择合适的氧疗(导管法、头罩法)和适宜的,改善呼吸,提高血氧分压至正常范围。③定时进行胸部物理治疗。胎粪吸人肺炎在入院最初数小时内应每隔30~60分钟内进行一次胸部理疗和口咽部吸引,呼吸窘迫减轻后,2~4小时进行一次,分泌物粘稠时可采用氧气雾化吸入疗法,普通肺炎视病情而定。④依病情轻重,耐心喂养或由静脉补充水分和热量,补液时要控制滴速5ml/kg.h。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肝大小,有无呕吐,血气分析结果等,及时发现并发症。

2.2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一个重要的临床症状,它有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之分。病理性黄疸原因比较复杂,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生成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皮肤、巩膜出现肉眼可见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约于第7~14天开始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第二周末,在此期间婴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其它症状,血清胆红素浓度

2、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过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发展过快;每天增加85tμmol/L;③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量>205μmol/L;④黄疸持久不退;时间超过2周以上或黄疸退而复始;⑤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61μmol/L:

护理措施:①观察和记录黄疸范围和程度,估计胆红素量,判断发展速度,及早预防并发症。耐心喂养,少量多次,保证奶量摄入以促进肠蠕动和胎便的排泄。②吸吮力差者应从静脉供给水分和热量以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③做好光照疗法时的护理和皮肤、粘膜的清洁护理,积极处理感染或破损病灶。④仔细护理,避免低温、低血糖和感染等诱发核黄疸发生的情况出现。⑤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注意心率、肝脏大小的变化,神经系统变化,观察大、小便量和性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⑥若为母乳性黄疸,G-6~PD缺乏症,应向家长作好健康宣教。

2.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娩出后一分钟内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无有效呼吸运动。新生儿窒息往往发生在产前(宫内窘迫)或产时,是一种紧急状态需立即处理。

第7篇: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范文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危及生命或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了生存质量。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较复杂,现将我科2007~2010年收治的9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收治92例,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0例,女42例,足月儿60例,早产儿32例,发病年龄生后1~2天4例,2~7天32例,7~10天40例,10天以上16例,未结合胆红素增高81例,未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两者均增高11例。

病因分析:本组感染因素48例(52%),其中败血症28例,脐炎10例,肠道感染6例,肺炎4例;颅内出血12例(13%),肝炎综合征12例(13%),头皮下血肿8例(8.6%),新生儿ABO溶血症5例(5.4%),胆道闭锁2例(2.1%),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1.1%),原因不明4例(4.3%)。

治疗与转归:对于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者,注重病因治疗,同时并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营养支持,碱化血液,光疗,药物腿黄,保肝等。对于生后7天前发病者,静脉输注白蛋白预防核黄疸,治疗后85例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2例胆道闭锁,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赴上级医院接受治疗。2例因早产儿并核黄疸,家长要求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死亡,其余患儿在治疗期间未出现胆红素脑病,均痊愈出院。

讨 论

第8篇: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光照疗法;护理

1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1.1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

1.2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发生障碍。由于肝细胞发炎或肝细胞内缺少一种酶,或这种酶活力低,就不能很好排泄胆红素。

1.3由于胆管阻塞,胆红素不能排泄到小肠,使胆汁淤积在肝细胞或胆道内而引起黄疸。

2新生儿黄疸分类

2.1溶血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2.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2.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预防感染的护理 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根据气温变化增减包被,预防呼吸道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1。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每天用75%酒精擦洗脐部2~3次,保持脐部干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感染,应积极治疗。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3.2 进行新生儿抚触和游泳,新生儿抚触有降低新生儿黄疸指数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作用 .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后,给予全身抚触15~20分钟,尤其背部抚触可刺激皮肤神经引起脊髓排便中枢兴奋,加速胎粪尽早排出。游泳可通过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消耗能量多,肠蠕动加强,同时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使食欲增加。新生儿游泳时注意保持室温28℃,水温36℃~37℃,检查游泳圈是否漏气,扣好保险扣,贴好防水护脐贴。游泳时间最好是喂奶后1小时、新生儿醒时进行,保证安全,一对一服务。游泳后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3.3 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对于母乳性黄疸,停用母乳3天后黄疸指数明显下降并消退,一般不引起胆红素脑病。新生儿黄疸早期可予口服给药干预,达到促进胆红素排出体外的目的。苯巴比妥是肝酶诱导剂,用法为每日3次,每次5mg.妈咪爱散剂是一种微生态调节剂,用法为每日2次,每次1/2包。静脉输注白蛋白,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4 增加喂养次数,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以促进太分的排出「2.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即对于母乳性黄疸在停用母乳3天期间,新生儿则增加人工喂养次数,奶液的配制一定严格按配方稀释,防止奶液过浓增加胃肠负担而影响胆红素的排出,奶液过稀引起新生儿营养不足。

3.5光照疗法是一种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光疗期间予黑眼罩覆盖双眼,尿布包裹好会,其余部位充分显露,定期翻身,确保蓝光均匀照射于身体皮肤,同时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及指导母乳喂养,每日不少于6~8次,两奶之间适当补充温热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

3.6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新生儿肠腔内胎便约含80―200mg胆红素,这个含量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一10倍,如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索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3.7 口服西药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金双歧,思密达等,喂药前注意三查七对,口服金双歧时用30~40℃温开水溶解,水温过高会杀灭药中活菌,于吃奶后30分钟喂服,喂药时抱起新生儿,抬高头部,减少反流和误吸。金双歧含有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嗜热链球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

3.8 健康教育使家长了解孩子黄疸的情况,取得家长的配合;若为母乳性黄疸,轻度可嘱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球,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

参考文献:

第9篇: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临床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阶段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浓度过高导致皮肤、黏膜出现黄染症状。一般,临床上根据病理机制可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两种类型[1]。其中病理性黄疸的病情较为严重,病因机制较为复杂,很容易诱发胆红素脑病,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患儿死亡或者残留后遗症。及时查找导致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患儿预后的关键。为总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常见的病因以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早产儿9例,足月儿61例;患儿入院就诊时间最短18h,最长27d等,其中最多的是4-7d。患儿体重在2.5kg以下者11例,体重介于2、5kg-4.0kg者56例,超过4kg者3例。

1.2 治疗方法

①若患儿主要表现为间接胆红素升高,而又符合蓝光治疗指征,可以采用药物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蓝光照射应采用间断式治疗方式,每天照射8-12h左右,暂停12-16h。需要注意的是,蓝光照射治疗时应用黑布将双眼、会等处遮盖。一旦发现患儿出现青铜症,应立即暂停光疗。②若患儿主要表现为直接胆红素升高,可以给予予茵栀黄注射液口服,若患儿存在肝功能障碍,应给予保肝治疗。若患儿属于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应给予白蛋白治疗。③若患儿属于ABO 溶血病,应给予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避免进一步加重溶血。④母乳性黄疸。先暂停母乳,若黄疸未下降,应采取光疗治疗。

总体的治疗方案是积极处理原发病,配合激素、肝酶诱导剂、中药等辅助治疗。

1.3临床疗效判断

治愈:黄疸症状消失,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至220μmol/L以下。有效:黄疸症状有所好转,血清胆红素水平基本趋于正常。无效:黄疸症状并无明显改变,血清胆红素水平也无明显下降。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本组患儿病因因素分析。本组研究显示,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是围产因素,占到34.3%,其中包括胎膜早破、窒息、头颅血肿、低血糖、缺氧、红细胞增多症、早产、剖宫产等;其次是感染因素,占到24.3%,包括脓胞疮、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肝炎、尿布皮炎、脐炎等;母乳因素占到12.9%,新生儿溶血病占到12.9%,包括Rh溶血、ABO溶血、G-6-PD缺陷症等。5例属于多因素混合,占到7.1%,2例是不明原因,占到2.9%,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本组患儿病因因素分析(n,%)

围产因素

感染因素

母乳因素

新生儿溶血

多因素混合

不明原因

例数(n)

24

17

13

9

5

2

百分比(%)

34.3

24.3

18.6

12.9

7.1

2.9

2.2临床治疗结果。本组经过有效的治疗措施后,并未发现胆红素脑病或者死亡患儿。所有患儿治愈61例,治愈率为87.1%,治疗有效7例,有效率为10%,其余2例患儿治疗无效,本次治疗总有效率为97.1%。

3.讨 论

本次研究表明,围产因素、感染因素、母乳因素、新生儿溶血病、多因素混合等都是诱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其中最常见的是围产因素,占到34.3%,与王玲等[2]研究基本一致。这可能是在围产期由于胎膜早破、窒息、头颅血肿、低血糖、缺氧、红细胞增多症、早产、剖宫产等各种原因,导致患儿胆红素结合功能、运输功能、肝细胞酶活性等受到影响,增加了血清胆红素的合成量,升高了间接胆红素水平,进一步加重早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病情,最终诱发高胆红素血症。因此,笔者认为儿科医师、产科医师应共同合作,一旦发现新生儿窒息,应立即采取复苏抢救,重点监护新生儿黄疸高危患儿。对于围产期疾病,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及治疗措施。

同时,本组研究显示,感染因素也是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占到24.3%,考虑可能是由于感染会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反应,并且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有抑制作用,降低了肝细胞与胆红素联结能力,导致胆红素血症。如果出现重症感染,会增加机体氧耗,升高葡萄糖无氧酵解,导致酸中毒,也会使黄疸进一步加重黄疸。母乳因素占到12.9%,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患儿肠内混入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增加了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有关[3]。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抗感染、药物、蓝光照射、换血等治疗措施,其中光疗的临床效果确切,且操作简便、安全,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本组所有患者针对其病因,及时处理原发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结果并无1例患儿出现胆红素脑病或死亡,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1%。研究结果稍高于江莉[4]等研究结果(94.5%),可能是与样本量较少有关。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机制较为复杂,及早诊断,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应做好预防措施,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及时处理原发疾病,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高芳,孙波.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2 例临床分析[J]. 华中医学杂志,2012,33 ( 4 ) :204 - 205.

[2]王玲. 剖宫产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2,21( 4) : 201 - 20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