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管理范文

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管理精选(九篇)

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管理

第1篇: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措施

1引言

磁悬浮、轻轨与地铁是城市轨道主要交通方式,在公共交通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有环保、舒适、方便以及快捷等特点。这些设备都安装在封闭的空间内,电机设备、电源线设备等均在确定安装位置后进行安装作业,若是发生安全故障,会对乘客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并且给维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对城市轨道运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城市轨道设备管理概述

2.1设备管理现状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主要包括有轨电车、轻轨系统、地铁系统以及其他交通系统。其属于绿色交通形式,能够有效促进公共交通发展。轨道交通设备是复杂的,所以维护成本较高,其中,包括技术人员的招聘和其他人力和物质资源的投资。世界各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能耗大,从相同的容量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能耗将明显低于其他交通设施,但轨道交通容量过大,使得总能耗不断上升,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目前的发展来看,能源消耗大已成为阻碍它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1】。

2.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的目标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我国24个省、35个城市已经全面建设轨道交通,轨道线路总计178条,里程达到5390km。在城市轨道历程快速增加过程中,相应运营事故也随之增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轨道运营事故,80%的原因是设备发生故障之后直接对列车运行安全与稳定造成影响,或是对列车其他设备造成影响,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设备故障严重影响民众出行需要,同时也影响了城市交通系统。另外,按照相关规定要求,我国颁发了〔2018〕13号文件以及交通部令〔2018〕年8号文件等,对相关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同时科学管理城市轨道中重要设备,保证城市轨道运营服务质量以及安全性得到稳定提升,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评估的规范化与系统化,相关文件条例颁发意义重大。所以,对城市轨道运营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轨道设备稳定工作已经成为轨道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

2.3轨道交通设备管理意义

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速度空前绝后,城市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人口迅速增长,交通事故和道路拥堵频繁发生。城市道路交通资源不足与人们日常出行需求时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的不足之处,应该积极将城市向可持续发展方向建设。我国地铁交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2011年至2020年初,城市轨道交通新运营里程达到6560km。据估计,到2020年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7395km。在可预见的未来10a甚至20a,城市轨道交通将始终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地铁将拥有大量的客流。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转型的过程中,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必然【2】。

3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策略

3.1建立完善的轨道交通设备管理机制

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管系统,从不同环节与角度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第一,开展施工作业时,工作人员需要严格、全面勘查现场周边气候特征以及地质情况,同时选择前沿勘测技术,为勘查数据准确性提供技术保障,进而保证施工方案科学性。第二,开展施工作业时,施工企业需要展开全面的施工质检工作,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与调整,对于施工中存在的隐患和已经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预防与处理,强化施工组织管控工作。

3.2加强设备技术管控

由于城市轨道项目施工深度较大,因此,需要起重设备以及运输设备等提供支撑,同时,设备使用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在开展城市轨道施工作业时,应该要求工人能够对具体设备进行熟练操作与应用,进而保证施工设备操作质量与安全性,促进施工质量与效率。比如,因为城市轨道中,地基填料具有相同性质,所以在选择压实设备时,应充分考虑设备适用性,选择黏土进行填筑作业时,应对压实时间以及作用力进行合理设计,所以,要求工人要熟练操作设备,以实现预期施工目标。

3.3创新设备管理模式

新时期,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发展,设备的种类和型号越来越多,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重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全新的管理方式保证设备的高效运行,从而促进设备管理效果的提高。一是加强与设备制造商的合作与交流。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管理的关键是对现有设备运行的维护和管理,对设备的研究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管理活动的开展应与装备制造企业相结合,利用装备制造企业的开发和生产技术优势,对装备进行更加专业化的管理,从而提高装备管理的质量。二是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相关科研机构是装备技术研究的关键。如果能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设备管理活动与相关研究机构深度融合,就能全面深化新技术、新设备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领域的应用。这不仅能够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现代化水平,而且还为旧设备的更新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三是及时学习行业内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企业来说,虽然拥有非常丰富的设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但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企业需要全面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4做好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技术主要体现在安全体系以及电力体系等方面,对于城市轨道设备故障的应急处理,一般都是选择相应的应急技术与方法,保证城市轨道关键业务可以稳定开展,为乘客疏散提供保障。比如,对于电力体系,借助构建干电池供电机制,有效满足关键业务电力需要,若是设备发生故障问题,可以使用备用电源系统广播来稳定乘客的情绪,当正常电力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时,可以使用备用电源保证一些基本的轨道交通正常运营,避免安全事故。在安全体系方面,所选用的应急技术与方法,基本为应对故障问题制定的预防手段。在屏蔽门出现故障后,选择手动制动方法启动屏蔽门,同时设置相应消防设施。出现火灾事故之后,快速扑灭火源和疏散群众。

4结语

第2篇: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管理

Abstract: the paper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lementary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rail traffic should stick to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s a whole, reg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information intellig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urban rail traffic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and improve.

Keywords: urban rail traffic;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C91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在我国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却非常迅速。目前,国内有近三十个城市正在进行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我国已迎来了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潮。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特别是近二十年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实践,表明我国已基本走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初级阶段。随着愈来愈多的城市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今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将会进入到一个更加理性、更加成熟的时期。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有近十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近三十个城市正在进行或筹建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规划与设计、关键技术与设备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国内尚有一定差距。

1.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1.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1.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1.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1.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2.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为加强与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国家采取了先批线网规划再进行项目立项审批的政策,就是从政策上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前提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这有利于不同交通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一个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建设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地面公交之间的接驳换乘产生交通枢纽问题,需要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上综合规划与设计,充分考虑地上与地下、长途与短途、高速与低速、汽车与火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接驳与平行换乘。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2.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大城市在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城镇区域体系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种提供由中心城区到郊区城镇(副中心区)的市郊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需求,即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由于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大,一般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因此,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在交通制式上、线路敷设方式上可以多样化,在系统技术与设备标准上也应适当降低。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车辆与机电设备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核心,是确保工程安全、正点运营的关键。资料表明:车辆与机电设备系统占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安总投资35%~40%,运营中车辆零部件维修费在运营成本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车辆与机电设备系统国产化对降低工程造价、节省运营开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第3篇: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系统;网络化模式

1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系统

1.1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系统的职能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机构又称城市轨道运营控制中心,主要是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紧急事故的应变指挥工作、系统运转的监控管理工作、系统运转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通讯工作等。城市轨道交通调度运营指挥中心是由专业的控制系统以及专业的调度部门所组成,主要工作是负责城市线路的电力、车辆、行车等方面的安全运营调度指挥工作[1]。另外还有城市交通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工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心是对整个城市的线路、车站、区间以及运行的车辆等进行全面的监控、指挥、调度以及管理工作,城市交通运营指挥中心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城市交通运营指挥中心结构图

1.2 运营控制中心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控制中心根据所面对的控制范围不同与所分的类型不同,大致可分为单线式、区域式、集中式。单线式,是指针对城市单一线路进行监控与管理等工作的运营控制中心;区域式,主要指的是针对若干个区域的线路以及行车设备等进行监控指挥的运营控制中心;集中式,也是管理控制范围最广的一种类型,是将整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都集中到一起,进行控制管理的运营中心[2]。三种类型在新建或增加管理控制的线路时,集中式运营控制中心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单线式和区域式如果增加控制线路的话,需要做一些必要的相关工作,如,建设相关的监控通讯系统、网络资源共享系统和运营计划的调度实施系统等。

1.3 网络化运营调度指挥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系统的形成通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来对该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并达到成型的目的。然而,在铁路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系统逐渐走向网络化后,调度中心系统必须要从网络化的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行进行严密的思考[3]。城市轨道交通调度网络化运营体系主要是由车站级运营控制、单线轨道运营控制中心和网络运营指挥中心等三部分组成。在城市日常生活的轨道交通调度工作中,依旧保持着采用单线式的运营方式来对每条新路进行控制、指挥和调度的工作,当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线发生故障的时候,才会将单线运营调度系统升至车站级的运营控制系统,在一般情况下,网络运营控制系统是针对每天线路上的运营工作所产生的数据进行监控,一般不会采取命令的操作,当然,在城市交通线路需要网络运营控制时,网络运营指挥中心会对其线路上的运营情况发出相关的指挥与调度的命令。

2 对当今我国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指挥系统的分析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指挥系统中,普遍还在采用传统阶段的单线运营控制中心来完成轨道交通的监控、控制、调度、指挥等工作。初始阶段的运营控制中线主要包括控制中心、行车调度、环控调度以及电力调度等,在社会科技不断发展的形式中,这种传统阶段式的单线控制中心以不足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的需要,因此,我国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系统已经进行全面升级,在运营控制中心增设了一些新设备和设计新的控制管理环节,例如,安全技术室、设备室、计划统计室的建立,为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网络化的不断深入,对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继续使用传统的运营控制系统已不足以满足当今网络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结合当今的网络化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系统进行相关的改革,实现调度指挥中心的网络化模式,也是城市交通调度指挥系统今后发展必须走的道路。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指挥系统网络化模式的建设原则

3.1 以安全、节能、高效为基础的运营调度指挥中心的建设

安全性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指挥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因素,一般的单线运营线路上安全工作都能很到位,其中,两条路口或多条路口的位置运营安全工作不到位,因此,在建设运营调度指挥中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路口的安全性。首先要对安全隐患系数较大的路口进行集中控制,并且建立相应的应急系统,在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采取解决故障的措施。虽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控制中心的集中控制设置可以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提高运行效率,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危险,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每个单条线路的运营工作与城市整体轨道交通运营调度指挥系统之间的联系,如果出现故障,可以通过先进的设备进行应急指挥的操作工作,做好基本的安全措施。

3.2 以高效、职能、简洁等清晰的网络化为基础的运营调度指挥中心建设的准备工作

确立正确的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系统网络化运营机构的职能和定位,是建设运营调度指挥中心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工作;利于系统运营过程中权限调度的工作;系统对故障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系统运营中的管理机构与轨道交通网络化调度指挥中心之间的职能关系;确定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调度中心与其他部门系统之间的结构关系等工作。另外,建设网络化运营调度指挥中心,需要考虑到指挥中心的横向组织结构,管理层次要适当的进行简化;在对负责运营工作的一线人员要使用严格的管理方式,例如,可以利用仿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增加系统处理紧急事故以及运营监控管理的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来完善管理方式;加强建设运营控制中心的信息化系统的处理方式。同时,达到与运营监控系统的一致性,例如,新型信息系统建设、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建设、综合监控系统的建设等,充分提高运营指挥中心的安全性,加快运行系统信息的处理工作;为了增加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其他方面的锻炼,可以将系统的应急流程与常用的管理模式相互结合并实施使用,加强系统运营处理工作的锻炼;网络化的运营控制中心操作非常重要,可以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调度指挥工作,还可以执行相关的操作命令,因此,要加强对管理层面的精细化管理和控制,通过规范性的操作,进而提高运营调度指挥中心的网络化管理。

4 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系统的网络化模式进行的分析,我们看出,该系统进行了网络化,方便了交通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交通路况进行监控与指挥,为人们的出行安全提供的保障,当然,有关部门需要对该系统需要的设备进行完善,达到交通调度指挥系统网络化的完善。

第4篇: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运营风险系数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21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6-009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6.044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到现在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GDP呈稳定增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目前许多大型城市都在积极地兴建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设施,但是在兴建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快速的发展阶段对于我们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和巨大的挑战。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不仅包括了传统的给水排水系统、安全系统、防灾系统、电梯扶梯系统和车辆管理系统等,而且还包括了现代新兴技术系统,如通信系统、屏蔽系统、环境与设备安全监测系统、视频监测系统、自动售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很密切的联系,当其中某个子系统发生异常时,会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拥有良好的轨道交通管理运营可以提前预防事故发生,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将损伤降到最低,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的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基本理论

1.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基本概念

1.1.1 安全的定义。不同的行业对安全都有着不同的定义,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角度定义安全为:安全是在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保证安全和事故风险处于可控的最低值内。

1.1.2 安全与风险。相对于安全的不是事故而是风险,风险系数是评估系统安全的一个指标,其概率估计公式如式(1)所示,其中风险系数值与系统安全性成反比,即风险系数低代表系统安全性高,风险系数高则代表系统安全性低。

R=F×S (1)

式中:

F――事故发生的频率

S――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R――风险系数值

1.1.3 人的安全意识。在一些管理体系中往往忽略了人的安全意识,人类对于安全的需求,可以说是一个本能的生理反应。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中考虑到人的安全意识,积极地对公众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宣传,不仅能够大大降低运营中因人为造成的风险,还能够提升事故发生后的救援效果。

1.1.4 安全文化。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综合,在当今社会许多企业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也是他们的成功之道,比如在我国电力工业、核工业和航空工业都特别强调生产安全,常年将安全思想和教育作为员工考核之一,特别强调“安全第一”的生产工作理念,因此形成了其独特的安全文化核心。

1.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的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典型的复杂大型开放系统。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土木工程、信息电子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高度集成系统,具备极为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若干线路系统组成的以及单条线路工程系统高度集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包含“点”(车站)系统和“线”(线网)系统。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核心就是风险的控制与评估,而风险的评估常常是对其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所以在建立安全管理模式之前我们应当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

2.1 事故统计分析

事故是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中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它常常包括人员的损伤、死亡和财产损失。比如运营过程中由于外界干扰而停止运营,这种意外的停止运营对于运营系统来说也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其中主要的事故原因有以下四种:

2.1.1 火灾事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主要由于设备故障、电气故障、易燃物、人为纵火、化学品等引起的火灾。

2.1.2 列车厢中事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列车厢中事故主要包括通信故障而引发的列车追尾、人为调度因素引发的列车追尾、设备故障引发的车厢停止供电等四类情况。

2.1.3 停运事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业务由于停运而造成旅客的滞留不仅不方便旅客出行,而且影响交通运输行业的社会公众形象,甚至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在列车系统故障停止运营时,可分为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电力系统设备故障。列车机械故障引发的停运原因可分为列车门故障和列车设备故障等。

2.1.4 乘客坠轨事故。乘客坠轨事故是难以预测且近几年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发生较多的事故,其发生常常会直接导致列车的停运以及其他不可控的事故发生,此类事故多为自杀、意外、违规、设备故障所造成。

2.2 影响因素分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是一个广泛分布在时间、空间上面的开发式系统,其中系统关联因素十分复杂,但是从运营安全方面考虑,主要相关因素可以分为三类:环境、人、设备。

2.2.1 环境影响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外部环境指的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时间因素等,社会环境主要指治安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风气等。而内部环境则指工作环境。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变均会对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一个因素。

2.2.2 人为影响因素。在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系统中,人是主要的参与者之一,大多数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人的安全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因人的问题所造成的安全事故;另一方面,要提高车辆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将事故遏制在萌芽之中。比如2009年9月9日东京发生的地铁追尾事故就是因为故障维修车辆的司机超速行驶并且麻痹大意忘记了站内停有其他列车,最终因为刹车不及造成的列车追尾事故。虽然无人员伤亡,但是事故造成整天线路停运6个多小时,影响了29万乘客出行。

2.2.3 设备影响因素。设备是列车的构成部件,包括机械系统设备、线路系统设备、信号系统设备等。这些设备协同合作才能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营,当其中某一个设备发生故障时,将会破坏整个系统的安全运作,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从设备因素考虑,采用高质量的设备,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系统,是保障轨道运行安全的保障。比如2009年6月22日发生在华盛顿地铁的追尾事故,就是因为机车设备故障直接导致两辆列车相撞,造成了9死76伤的悲剧。2011年9月27日发生在我国上海地铁的追尾事故,也是由于信号系统故障而导致信号调试错误,直接导致了列车追尾。

2.2.4 小结。环境、人、设备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保证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不能仅从一个方面考虑,而应针对各个因素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管理方法,才能使三者有机结合。针对以上注意问题,在轨道交通运营中,可以从“人D机D环D管”四个方面来进行安全控制。

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实施

3.1 管理目标及方案

制定适当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能够帮助管理人员对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有效的监督,是确保轨道交通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后,需要对管理目标和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从而逐步完善管理目标及方案。

3.2 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包括车辆设备的维护与检修、不符合事件的后处理、日常客运服务、应急准备和相应控制等,是管理目标及方案有效实施的保证。

3.3 总体方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模式的总体方针一般由最高领导层制定,是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管理声明和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良好的安全管理总体方针十分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也有利于增强设备和环境的可靠性。综合看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应该从以下七点出发制定总体方针:(1)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首先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无法律法规可依时可以选用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行业标准进行;(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应当做出相应的工作绩效承诺,并且规定使用有效期限;(3)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需要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意识;(4)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应当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其他一切都要在安全方针的前提下实施;(5)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应当有具体的书面文件,印刷成册;(6)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应当公之于众,接受上级及广大乘客的监督;(7)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针作为安全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方针应当定期评审,确保其适用性。

4 结语

随着我国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也进入了较快的发展阶段,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助于城市长期发展。但是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发展壮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问题也越发凸显。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体系能够对可预知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并且能够将其尽量降低,而且在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救援和应急方案,将事故的影响降至最低,这些都能够大大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 薛美根,程杰,朱洪,等.上海市小客车管理政策研究[J].城市交通,2014,(6).

[2] 孙斌栋,郭研苓.上海城市交通政策的优化研究[J].交通与港航,2009,23(3).

[3] 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4] 雷艳鹤,雷金鹤.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略探讨

[J].世界家苑,2011,(10).

第5篇: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管理范文

我国政府对轨道交通行业管制的内容

我国政府在注重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设,加大对轨道交通建设投入的同时,其相关政策也在逐步完善,所制定的政策大多为轨道交通的发展政策、建设规划政策、产业性及标准性政策等。除了鼓励性政策,也出台了一些管制性政策。我国政府对轨道交通行业的管制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申报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的限制,二是对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企业的管制。

1对申报轨道交通城市的管制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沉淀成本高,主要是为了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有效地疏散客流。为了避免各个城市盲目投资,相互攀比,我国政府对申报轨道交通的城市资格进行了严格限制,目的是希望能从城市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和标准,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建设费用。最初的政策倾向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如在1985年制定的公交交通发展政策中就提出“特大城市应逐步发展快速有轨电车、高架和地下铁道,吸引更多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对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的特大城市,其轨道交通项目予以优先发展。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规模迅速膨胀,交通压力日增,在这种情形下,国家对城市轨道的申报资格进行了放松。从最初主要约定城市规模转而主要约定具体的量化指标。20世纪90年代以后,轨道交通建设政策对城市的客流量进行了规定:轨道交通线路近期高峰小时单向客流量达到1万人次时,可建设轻轨交通;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在主要客运通道上单方向高峰小时达3.5万人以上允许建设地下铁道,远期单方向高峰小时要达5万人以上。”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2003]81号文件),提出了一些补充和调整。通知对申报发展地铁的城市制定了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之后又调整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6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15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以上。这样很多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都加入了申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行业。随着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政府进一步强调搞好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2005年,国家颁布了六部委联合的《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指出,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路面交通和换乘节点的关系。以上对于申报发展地铁、轻轨城市所规定的具体指标和方向,反映了国家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量力而行和有序发展的方针政策,旨在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客运市场需求相适应。

2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管制

在微观层面上,城市政府会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价格管制

由于轨道交通主要是由政府投资,而政府资金又主要来源于纳税人的所得。因此,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价格就不能完全按照市场供需状况来确定,而必须让公众享有一定的价格福利。政府对运输价格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是达到这种效果最有效方式之一。价格管制是政府管制者制定特定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最高限价(有时也要制定最低限价),并规定价格的调整周期。至今为止,我国政府对轨道运输企业进行的价格管制仍是十分严格的。我国地铁行业的定价多由当地政府主持进行,即由地铁公司提报定价方案,经市民听证会等方式征求市民意见后,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目前各大城市地铁运价差别较大,但基本上都遵循着公益价格的特点。比较而言,北京市的地铁价格最低,广州市和上海市的地铁价格较高。

2)进入和退出市场管制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从投融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来看还处在初期阶段,政府对企业进入轨道交通运输市场的限制也是极为严格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轨道交通属于公益性项目,承担着调整城市客流、引导公共交通发展、解决城市道路拥堵的社会责任,因此,轨道交通运输需要由政府授权,获得授权的企业一般为国有企业,其它潜在投资者暂时还很难获得这一身份;二是轨道建设投资巨大,且社会效应往往大于经济效益,造成资金回收周期长,形成了建设及运营市场极高的准入成本,很难有投资者能承担如此庞大的投资。据估算,与其他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相比,地铁往往要高出其4倍左右。例如,铁路平均每公里的投资约6000万元,高速铁路超过1亿元,而地铁建设投资大约在3~4亿元之间。另外,巨额沉淀资本也使企业退出该行业几乎成为不可能。从进入模式来看,政府在投资过程中,一般在一个地区内只会投资建设一家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其投资行为本身就具有垄断的意向,在客观上形成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的自然垄断局面。如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城市均只有一家地铁公司承担当地的地铁建设、运营管理工作;在欧美国家,尽管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有私人资本的存在,但也多采用这样的经营方式[2]。企业一旦进入,就很难退出运输市场,相反需要为政府承担运营亏损的负担。由于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绝大部分是政府独资企业,退出运输市场,一方面会将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另一方面,轨道交通运输企业退出市场的成本极高,企业本身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

3)质量管制

质量管制主要是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的规划建设技术标准进行管制。如我国在“七五”期间就出台了相关的规划建设技术标准政策。该政策对轨道交通系统所涉及的各类专业工程应用技术作了系统归纳,规定了建设前期工作的程序和方法,提出了具有使用性的综合技术标准的基本准则,拟定了条理化和规范化的指导性意见。之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建设部先后组织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和产品标准体系框架的编制工作,目前已有10多项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通过评审并颁布实施。在一些被管制产业中,往往不单独实行质量管制,而是把质量和价格相联系。由于轨道交通运输企业票价的调整可能性小,幅度有限,故在已经确定价格的情况下,政府会加强对运输企业服务质量的考核,根据结果给予不同数额的财政补贴,并对不符合服务质量标准要求的轨道交通运输企业进行经济及行政处罚。

4)国产化管制

国家在1996年出台的轨道交通发展政策中就提出,加速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国产化的研制工作,开发新型轨道车辆要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相结合等。1999年出台了针对城市轨道的国产化政策。轨道交通的国产化政策规定各城市采购的地铁车辆的价格,国内生产部分(包括外资和合资企业在国内企业生产的部分)必须超过70%。

5)运营安全的管制

城市轨道交通开车密度大,客流大。如北京地铁最短间隔时间为1''''30″左右,日均客流量达到了600万左右。因此,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是运输企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地政府监督考核运输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另外,当地政府还需要根据重大节假日,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进行调整。

市场化改革趋势:激励性管制

管制实际上是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悖的。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对垄断产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放松管制的潮流,市场化成为垄断行业改革的大趋势。放松管制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完全撤消对受管制产业的价格、进入、投资等方面的限制,使企业处于完全自由竞争状态;另一种含义是部分取消管制,即有些方面的限制性规定被取消,而有些限制性规定则被保留。但是,垄断行业完全地放松管制是不存在。正如斯特恩指出的,铁路与其他企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它是一种自然垄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能治理垄断,因此管制这只看得见的手是必需的[3]。作为一种新的管制方式,激励型管制营运而生。它是针对原有的收益率管制不利于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弊端,给被管制企业在削减成本、技术革新方面以更多的激励,促进企业内部效率化的一种管制方式。我国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不能照搬国外经验,简单地放松管制或民营化,但可以尝试激励性管制手段,在渐进式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

1放松管制的经济学分析

从经济学来解释,放松管制能够增加社会福利,原因在于:首先,放松管制是在某种程度上对政府失灵的克服,有可能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其次,管制是有成本的,如管制机构的设立、人员经费、制定管制规则和实施管制等都要花费成本。此外,还有其他成本,如管制造成收入再分配不公进而造成效率损失,管制导致腐败孳生并由此引发的巨大的反腐败成本等等。放松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管制成本;第三,放松传统管制,引入激励性管制,能给企业以提高效率的刺激,促进自然垄断产业的发展。

2管制与竞争业务的适度分离

有效竞争理论揭示了规模经济和竞争的兼容性,为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当业务需求量超过规模经济的范围时,就可以在适当程度上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励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尤其是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环节,当网络发展达到一定规模后,应鼓励不同的企业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及线路的运营管理,形成适度竞争。在引入竞争机制时,应当对轨道交通各个环节进行适度分离,根据各部分的不同属性以确定是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分析,可作如下定位:城市轨道交通的监管环节不适宜竞争,应当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机构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环节进行统一监管;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规划和投融资也不适宜引入竞争机制,以加强路网的统一规划及按照公共物品生产的要求搭建统一的投融资平台;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建设和运营环节,则具备竞争的市场条件,应通过营造竞争的外部压力,放宽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的准入条件限制;对城市轨道建设配套性项目(如综合枢纽上盖物业,车站两旁的房地产开发等)建设及经营可以加大竞争程度。通过引入多方竞争来提高工程建设及线路经营的效率,从而达到实现降低成本、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这样做还可以有效防止在独家建设和经营时,存在的政策性亏损与经营型亏损界定不清等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竞争性市场也已逐步成熟,主要标志就是市场上存在数量适当的若干集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能力于一身的合格投资者或者是某一环节的若干合格投资者或管理者[4]。当地政府在新线上马或者老线改造时,通过竞争选择最适当的投资运营商授予特许经营,建立考核机制以及科学合理的补贴与激励机制,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北京地铁4号线引入港铁公司来投资运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5年2月,北京地铁投资公司与香港地铁公司及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合作成立公私合营公司,特许经营4号线列车及机电设备的投资建设和30年经营,成为国内首例以PPP融资模式运作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引入管制型激励的配套政策

从目前我国出台的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宏观政策来看,主要是对城市的规模(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和客流量作出了限定,并没有对进入运营维护管理企业的成分和资质作出严格限制。另外,对建设融资方式也没有作出任何限定。这表明,在两个主要领域都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化运作。建立激励机制,实现竞争性垄断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政策的目标取向。放松传统管制就意味着要引入激励性管制。激励性管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在政府的相关政策管制下建立比较充分的激励机制,实现轨道交通由建设管理顺利过渡到运营管理,并使之能永续经营。因此,从宏观层面上来看,政府除需给予运输管理企业一定的贷款利息和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及一定的财政补贴外,更重要的是要赋予它一定的资源开发权。具体包括:(1)在建设以及后续经营融资上给予一定的利息优惠,保证轨道交通企业资金链的安全;(2)在经营上给予运输管理企业税收优惠,减轻其经营压力,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3)给予交通运输企业在刚性票价基础上的灵活调整空间,以更好地满足客流的需要,并实现经营最大化。如高峰时段执行最高价,低谷时段执行最定价,通过票价调整客流;(4)给予轨道运输管理企业配套的资源经营权,比如,城市轨道两旁及车站周边的土地开发权,周边停车场收费项目等,增加收入渠道和品种,弥补轨道运营带来的亏损;(5)建立经营质量考核基础上的财政补贴机制。政府管理部门对轨道运输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服务质量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确定财政补贴的支持力度;(6)实现电价优惠。轨道交通成本支出中很大比例是电费,如果对电价实行优惠政策,比如按照低谷电价标准从低计费,则可以节约大量运营成本。如果能将城市轨道交通(地铁)枢纽与线路进行剥离,独立进行建设和经营,更有利于试行激励性管制,最终实现“以点补线”,从而保证整条线路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理由如下:(1)城市轨道交通(地铁)主要商机集中在枢纽,试行激励性管制,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促进上盖物业的经营和管理,实现整体开发,有利于吸引合格投资者和管理者加盟;(2)有利于枢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保证各条线路接口的顺利衔接;(3)提高枢纽地区的管理水平,包括客流组织、安全检查、运营维护等;(4)有利于规模化经营,能形成一个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统一经营管理的模式。

第6篇: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行车组织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人口及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拥挤和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成为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另外,随着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及铁路枢纽的发展,许多大城市铁路枢纽的部分线路运能虚迷,故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线路、设备,使之参与到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上来,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

1国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大,利用国铁可减少投资

根据国外城市建设的经验,拥有10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但是,建造城市快速轨道交通造价昂贵,地铁每公里造价高达7亿元~9亿元,轻轨造价也达到了每公里3亿元~5亿元,我国许多城市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还没有能力承担这样的巨额费用。据统计,修建城市铁路每公里投资仅约为0.9亿元,是地铁的1/7~1/10,轻轨的1/3~1/6。如果利用既有的国有铁路,稍加改造,便可在投资较少的情况下,在不影响铁路客货运输的基础上,开通市区公共轨道交通系统。这在目前的国情下,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经济可行的道路。WwW.133229.coM

1.2盘活国有资产,给国铁创造新的利润源泉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我国大城市铁路枢纽发生了巨大变化,铁路枢纽内的许多联络线、支线逐渐被城市包围,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和作用,这些线路运能虚迷,设备、设施闲散。将这些国有铁路改造成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线不仅能盘活铁路闲置资产,而且能增加社会再就业机会。所以发展城市铁路是一条可行之路,也是改变城市交通拥挤的最佳选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和公路运输的不断延伸,铁路的货运增长是有限的。面对城市化带来的巨大的短途客运市场,铁路经营者应当加快改革步伐,树立新观念,一改长期形成的只经营中长途客货运输的习惯思维和模式,从为城市经济服务这样的战略高度,思考和规划铁路的布局与发展。探索利用既有线路与设备富余能力,挖掘现有职工队伍的潜力,实现长途客运、货运和市郊列车共线运营的模式、方法,为铁路自身的长远发展开拓新的领域,也为城市交通提供服务。

1.3国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能力紧张的需要

日本大阪市区共有839万人,面积为1579km2,其中主城区人口为247万人,面积为221km2。大阪市内拥有7条城市轨道交通线、6条铁路线,以及10余条放射线状的私营铁路与周边地区相连[4]。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与大阪市在人口总量、主城区面积上相当甚至更多,因此无论是市内交通还是城市与周边卫星城的交通量,仅靠现有的道路运输能力严重不足。一方面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行将大量增加,特别是工作在城市、居住在市郊的新生活方式的不断扩展,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辐射也将逐步形成或强化,大城市卫星城镇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客流量将大量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有小汽车不断增多,道路的拥挤、堵塞情况将更加严重。而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能耗小、污染低、方便、舒适、快捷的优点,开行市郊铁路客运专线将能较好地解决大城市运能与运量的矛盾,缓解道路运输压力,减少交通堵塞现象。

1.4国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需要

我国许多城市提出了“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交为主体的综合运输体系”的战略,符合城市发展趋势,而且也已规划了多条轨道交通线路。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经营难度大,靠这些城市的财力,要全部建成这些轨道交通将很遥远,其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客流增长的需要。因此,以多种融资方式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以多种方式经营管理轨道交通,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必然选择。许多铁路线路位于城市中心或周边,有些线路和设备有富余能力,且铁路有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因此铁路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开行市郊列车客运专线,可大大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速度。

1.5国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可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城市卫星城镇及城市快速铁路的建设,不仅可以缓解目前的交通问题,改善都市形象,而且可以带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为其沿线的房地产开发、经济、商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然,城市轨道交通和普通铁路在技术装备上虽然有些不同,但是除了专用电动车组和较高的行车密度外,与普通铁路基本一致,相结合的技术难度不大。初期可利用与现有的市郊铁路网相关的机车车辆,以后逐步过渡到专用电动车组。只要我们以城市为主,调动包括铁路部门在内的各种力量,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结合既有铁路的技术改造,就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花费不太多的资金,建成城市快速铁路系统。这些铁路可为本系统专用,也可以与铁路共用。

2国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模式

2.1运营管理模式

建立适合各地具体情况的运营管理体制,是使国有铁路尽快参与城市公共交通的关键。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形式多样,但主要是由资金来源所决定的,即由投资主体决定运营管理体制[1]。

2.1.1国有国营

参与城市交通的市郊铁路仍为国家所有,由国家出资建设或改造并进行运营管理。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和俄罗斯莫斯科均采取此种方式。

2.1.2国家与地方所有,国家经营

德国汉堡采取此种方式。该城市市郊线路的修建由城市和联邦铁路共同负责,联邦铁路负责车站和线路部分,城市负责隧道部分;运营管理由德国联邦铁路负责。

2.1.3地方政府所有,地方经营美国纽约和加拿大多伦多采取此种地方国有的方式。纽约的市郊(城市)铁路由长岛铁路公司和北方铁路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它们同属纽约城市运输管理局。多伦多的市郊铁路由安大略州政府所属的交通管理局进行运营管理。

2.1.4民有民营,私有私营

日本东京采取此种方式。东京公共交通中的市郊(城市)铁路在民营化后,隶属东日本旅客运输公司,在60年代初实现了高架和地下化,与长途客运和货运分离,经营效果较好。

在我国,铁路属于铁道部所有,运营管理由铁路部所属的铁路局执行;而城市轨道交通则由地方政府负责建设管理。这样的格局造成了市郊铁路参与城市交通在运营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考虑到我国铁路和城市交通的特点,考虑到资金来源,建议我国国有铁路参与城市公共交通的经营管理模式可实行股份制,成立城市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由有丰富铁路运营和管理经验的铁路部门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实施双重领导,公司实行二级管理,由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公司内设必要的职能部门,公司下设车辆段、通号所、房产所、供电所和行车指挥中心等,负责城市铁路的日常行车指挥、车辆管理及各项检修等生产任务[3]。

2.2行车组织模式

城市铁路作为一种新形的运输方式,在国内目前尚无经营管理经验,由于既要考虑到城市交通,又要兼顾到国有铁路的客货运输,因此它应该兼容国有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两种行车组织模式。

城市交通时段性强,客流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白天,尤其是早晚上下班时段是客流的高峰期,流量大,需组织密度相对大的行车;而在平峰期,客流量小,可少开或停开车辆。相对于城市交通,国有铁路运输是中长途运输,时段性没有城市交通那么强,而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国有铁路,其客货运量较小,因此,我们在组织城市铁路行车时,可以城市交通为主,即早晚客流高峰要开行城市铁路列车,但不中断国铁列车,平峰和夜间主要开行国铁列车,但不中断城市铁路列车。

3结论

利用国铁开行城市轨道交通,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合理引导城市发展方向,以及为国铁创造多种运营模式,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虽然对国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所采用的运营管理模式和行车组织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还只是初步的设想,要充分发挥国铁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的作用,其模式还有待在实际运作中不断的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啸来,等.市郊铁路运营管理体制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3):12-15.

[2]罗秀清,等.市郊铁路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趋势[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2):22-25.

[3]刘国强.对沈阳城市铁路发展的探讨[j].铁路运输与经济,2001,23(9):23-24.

第7篇: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轻轨 地铁 轨道交通制式 网络化 集约化

中图分类号:F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9-047-02

虽然城市轨道交通在当今世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其特有的集经济、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于一身,与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在解决当下城市交通拥堵这一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现今轨道车辆技术的更新换代极为迅速。{1}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然进入黄金发展期,发展前景较为乐观,然而也有一些影响行业稳健发展的深层矛盾逐渐暴露,值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轨道交通日益成为城市出行的最主要方式。在过去几年内,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势头较好,已然成为在世界范围内轨道交通发展最为迅速之地区,换言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经步入“新格局”。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亦逐渐加大,建设的速度迅猛。首先,轨道交通规划范围扩展,实现从一线城市扩至二、三线城市发展,逐步遍及更多城市及乡镇。其次,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渐从以地铁的发展为主,迈向以轻轨、地铁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方式并行,展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再次,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部分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城市轨道交通正开始扩展至城际轨道交通领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快速扩大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的运营城市已达到22个城市,据预测,到2020年将近40个城市投入城市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实际上,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79个城市正处于建设或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阶段。其中计有36个城市在建设地铁,有12个城市在建设轻轨,有58个城市在建设有轨电车,有25个城市在建设快速轨道交通。{2}从《“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数据得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截至2020年,将达到1.4万公里,远景的设想是3万公里左右。{3}伴随我国行政审批的放权、民间资金的开放、政企逐步深入的合作,城市轨道交通又将步入建设高潮。

(二)城市轨道呈网络化管理模式

分析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数据,可清晰得知若任一城市的轨道交通得以多线相交,必将构成一定的网络规模,如能基本地覆盖城市的中心区域,将迅速产生“网络效应”。截至2014年,北上广这三大城市的日均客运量皆已满600万人次,其“网络化运营”效应日趋明显;重庆、深圳、武汉、南京等城市的“网络化运营”效应也在逐步显现,其日均客运量均处于100万至300万人次之间。预计至2020年末,我国将有大规模城市进入“网络化运营”的时代。{4}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也引发更多城市开始反思、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模式。第一,多数城市逐步从原先的“重视建设规划、忽视线网规划”转向以两者并重、协调统一的方向发展。第二,不少城市正努力探索、开拓新模式,多数城市由传统的分散式迈向集约系统式。第三,逐步迈向一体化运营的管理模式,确保平台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各个城市通过积极探索、相互交流,正实现各异制式相互之间的资源共享、合理配置及网络化的运营,并进一步促进城市结构的调整及升级,实现发展互动。网络化的正面思维将促使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入新格局、新时代。

(三)城市轨道交通的各种制式快速、协调发展

从1969年我国首次建成地铁以来,至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已将近有半个世纪,并且经各城市的深入、积极探索,我国轨道交通已渐次发展了多种制式,这些制式正协调、快速地发展。据2014年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数据得知,地铁在其中占的比例最大(高达77.3%),而其他的制式占22.7%。然而,在分析了我国各城市远景规划的规模之后得以发现,远期规划仍主要发展,但其比例将下降至49%,而快速轨道交通及有轨电车的比重将予以提升,分别将约占17%、28%,其他的制式将合计约达6.2%。其中,轻轨约3%、磁浮交通约0.2%、单轨约3%。{5}轨道交通制式的发展将逐步形成以有轨电车、地铁、快速轨道交通为主,辅之以单轨、轻轨支撑的“多制式格局”,而这也正是国际城市轨道交通的制式发展趋势。

(四)资源共享形成集约化利用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以车辆段、控制中心、主变电站、停车场等系统性资源为必备要件,特别是停车场、车辆段更是需要占用大面积用地。故而,轨道交通的规划者正加快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集约化利用,比如多条限度的停车场、车辆段、主变电站、控制中心可实现资源共享,部分城市甚至已实现多个停车场的同址合建。为确保各交通的相互良好衔接,应关注以轨道交通作为基点,联手高铁、航空、长途客运、城际轨道交通、公交汽车、社会车辆及出租汽车等,共同打造一体化、多元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以互联互通作为发展理念,创新现有实践,即在拟定建设规划时,可通过已审批规划中、相关车站的预留设计及统筹条件,融合规划内的各线路、既有线路、未来线路,形成共轨运营、跨线运营及后期拆解等,从而增强运输的能力,进一步带动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轨道交通的规划不科学

多数城市并未结合自身城市实际情况,也未能权衡好各交通方式的比例,特别是并未厘清各不同城市交通之优劣,而采取盲目追随一、二线城市的步子来确定现网规划,一味崇尚造价高昂的地铁制式,导致资源浪费、效果甚微,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二)增大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不少城市未能立基于自身的财力投入建设,而是以一种盲目追求进度的心态投入轨道交通的建设,或者在项目的建设初期,投入过多财力,引发政府的债务急剧增加;或者在尚未周全考察之前,就盲目地套用、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设模式,导致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政府的债务风险攀升。

(三)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我国当前的轨道交通整体的行业秩序较为混乱,存有恶性竞争的现象。有专家提到,以城市轨道交通的供应商来举例,其不但分布偏向分散,而且发展水平良莠不齐,有的领域甚至出现一哄而上的恶性竞争局面。因此,直接制约行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四)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经验,运营一公里需配备约50到70人。近几年来,我国城市轨道的建设步伐加快,设备自动化的水平亦逐步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在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难以与自动化的水平相匹配,故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素质水平不容置缓。

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优化路径

经济发展转变时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也将步入新发展阶段,针对上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诸多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应当采取多项针对性、可行性措施,从而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迈向可持续发展队列。

(一)科学编制轨道交通规划

为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城市在发展轨道交通的进程中应量力而行且有序发展,合理编制规划,并且鼓励有轨电车及轻轨等轨道交通制式的发展。此文件主要从建设轨道及线网规划的角度,对轨道交通规划的发展提出新要求,是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线网规划在编制及报批等工作中的有效指导。与此同时,还要求各城市应重视土地的集约化利用、资源共享及交通枢纽规划等,实现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轨道交通高效率、大运量、环保、节能等特点。

(二)积极摸索新建设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通畅造价高,并且短期内的投入巨大而其经济效益较低,导致在修建轨道交通时,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较大,也导致不少地方政府的债务攀升。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就明确要求应当规模控制地方政府债务,严格限定政府的资金用途及举债程序,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尤其是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这些公益事业的投资及运营。有鉴于此,地方政府可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其参与公益事业建设,一来降低了地方债务的风险,二来也能够促进轨道交通建设。当下,已经有不少城市推出如PPP、BOT、TOD+BOT等多种建设模式。

(三)完善相应监管措施

鉴于我国目前轨道交通行业竞争秩序较为混乱、恶性竞争屡禁不止的现状,应加强行业的监管力量,消除制约行业健康、稳健发展的不良因素。此外,政府应当尽快公布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较好地规范轨道交通行业的市场竞争秩序,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政策发展环境。

(四)提高管理人员技能

从上得知,我国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进程中,专业人才的欠缺是主要不足之一。对此,应充分地利用各社会资源,尤其是要发挥各高校、各研究机构与各培训机构之功能,兴建培训基地,引入合理、科学的培训制度,促使科研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优化科研制度,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全面发展提供扎实的人才基础。

注释:

{1}洪超.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市场,2015(4)

{2}毛科俊.新型城镇化下城市轨道交通布局研究[J].综合运输,2015(1)

{3}梁莉,张望成、王雄.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发展进程和启示[J].综合运输,2015(6)

{4}何霖,方思源,梁强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挑战与对策[J].都市快轨交通,2015(2)

{5}陶涛.城市轨道交通立法与执法问题研究[J].综合运输,2015(2)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第8篇: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 交通模式

1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解决不了城市的这一重大问题.世界上一些城市的发展由于没有找到解决城市交通的有效方法而趋于崩溃,私有车辆的增长使这种影响更趋恶化,尤其当交通状况到了趋于停滞的边缘时,用其他方式代替公共交通将负担不起或不太可能.因此研究一种基于我国国情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确迫在眉睫.

改善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是一项投资宏大的工程.同时也是摆在市政府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事实证明,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根本途径,其中轨道交通系统又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轨道交通系统使用专用的道路,可以保证快速、准点、安全和没有污染,这一点在中国及亚洲的大城市体会更深.然而,选择哪种公共交通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为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的差异不仅是在运量上,更重要的是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上海地铁1号线长16.1km,造价为6.2亿/km.广州地铁1号线长18km,造价为7.6亿/km.如此高的投资,使许多城市对地铁的发展望而生畏.对此,除了在建设标准和国产化方面需要重新反思外,轨道交通多种形式的最优配置问题,也是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可进一步分为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随着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加及工程预算的消减,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轨道交通途径,既要投资少、降低运行费,又要安全可靠、满足客运要求.目前中国建设地铁的城市人口均在300~400万以上,属特大型城市.人口密度高、城市公共交通运量很大的城市,建设大运量的地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单一的地铁方案,不仅运量浪费大(图1),而且投资运量比也不合理.尤其在100~200万人口的城市里,公共交通运量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是否可以探求一种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模式呢?尤其是在当前资金筹措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既要建设轨道交通,又要少花钱呢?我们现在必须冷静地面对当前的地铁热,鼓励发展有轨电车和轻轨.实际上亚洲和世界的许多城市也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一方面地铁方案是技术成熟、环境最优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全面的地铁网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运能又高于实际要求.所以应该找出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在满足运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投资运量比合理的轨道交通方案.

图1 轨道交通客运量与建设投资

应该看到,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相互结合的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有轨电车,随着轮轨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它不再是一种低级的、吵闹的公共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可靠、安全、运量适度、机动灵活、投资运量比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可以与轻轨和地铁有机地相互结合,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量、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方面的最优组合.

同样的问题在欧洲已经讨论了很久,并且找到了解决办法.所以在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时,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少走弯路.

综观欧洲各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走过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今天仍可清晰地看到它们遗留的痕迹.

有轨电车起源于公共马车,为了多载客,人们把马车放在铁轨上,这样做是为了减少旅客人均牵引力.随着电动机的发展和牵引电力网的出现,电动机取代了马.在私人汽车发展之前,欧洲的有轨电车系统得到很大发展.几乎欧洲大陆和所有大城市都建立了广泛的有轨电车网络.但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有轨电车行驶速度低、噪声大,而且在城市中行使存在着许多隐患.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成熟的技术,城市有轨电车交通的发展状况一直难以解决.

现在,亚洲有些城市还存在着有轨电车系统,我国过去有许多城市使用过有轨电车,如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至今大连、鞍山、长春仍存在着有轨电车,它与其它交通交织在一起,没有独立的封闭线路,技术装备落后,其运行速度和运量都很低.

在东欧的一些城市,由于私人汽车数量相对较少(与亚欧城市相比),迄今为止,还有一些高效的有轨电车系统仍在运行.虽然这些系统逐步采用了一些现代技术,但系统的基本特征并没有改变.

城市轨道交通的另一发展途径是铁路,最早的铁路是用蒸汽驱动的.至今,交通运输仍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如铁路沿线的土地开发和永久设施的建设.如果观察全世界城市的发展过程就会发现,铁路在城市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的城市是个例外,它们的早期发展是以个人汽车开始的).随着铁路沿线城市的发展,城市间的铁路变成了市内铁路,这也是城市发展的结果.世界上大多数城市著名的“老式”地铁起源于铁路,并具有典型的铁路特点.

综观现代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可清晰地发现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地铁使用铁路技术;有轨电车使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技术,因两种技术不同而造成的投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如上所述,地铁和有轨电车的运量有很大不同.如何填补有轨电车和地铁之间运量的缺口是欧洲所有城市发展交通的难题.在二次大战后的欧洲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这个难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了.

对于现在开始和打算将来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中国家来讲,这些难题和困难与几十年前欧洲的情况完全一样.欧洲城市的规划人员和公交部门、生产厂家一道找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这就是立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下简称轻轨系统).这是两种不同公共交通系统的结合.它既能满足运量的要求,又能大大降低了建设投资.

轻轨系统是由一些成熟的、标准的子系统组成:车辆、线路、车站、供电、信号和通信.采用不同系统的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的要求.轻轨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轻轨车辆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调整.②轻轨车辆的功能设计灵活:如地板高度、驱动系统、驾驶和控制系统.③列车编组和行车间隔调整自如.④线路形式适应性强:可采用高架、地面、地下多种形式.⑤变化多样的轨道上部结构:如封闭、半封闭和开放式.⑥车站设备和换乘点设计灵活.⑦信号和列车防护系统可根据不同要求灵活选用.

轻轨系统的高效益在西欧的许多地方得到了验证.城市在发展公共交通时,几乎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了解欧洲发展经验,避免时间和金钱的浪费是一个明智之举.表1总结了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的基本特征.

表1 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的基本特征比较

特 征 有轨电车 轻

轨 地

铁 线 路 全部地面,

混合道,

部分专用道, 地面、高架、地下,

全部专用道,

曲线半径25~50m,

纵坡6%~7% 主要在地下,

封闭专用,

曲线半径150~200m,

纵坡3%~4% 运 能 <1万人/h 1~3万人/h 3~7万人/h 车站形式 地面 地面、高架(地下) 高架、地下(地面) 站间距 500m 500~1000m 1000~2000m 站台长 20~30m 60~100m 100~200m 运行方式 多线混合运行 独立运行为主 各线独立运行 最小间隔 1min 2min 2min 平均速度 17~18km/h 25~30km/h 35~50km/h 车

型 四轴 四轴,六轴,八轴 四轴 轴

重 8t 10t 16t 编

组 1~2辆 2~4辆 8~10辆 列 车 长 20~20m 60~100m 100~200m 供电电压 dc600v dc750v dc750,1500v 授电方式 架空线 架空线 三轨,架空

2 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

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立体布局的轨道交通系统,是一种起步快、见效快、运量大、造价低的经济而实用的轨道交通系统.根据轻轨交通的特点,具体系统模式构思如下:

(1)运量 运量是决定建设规模的基本要求.对综合轨道交通系统来说,运量是运输能力的重要指标.

参照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城市的特点,并控制一定的规模,确定本系统的适应运能为高峰小时单向断面流量1~3万人次.3万人/h的运能要求,意味着每列车最大载客量(定员)为1000人,行车最小间隔为2min的密度.

(2)适用范围 根据客流预测实验,高峰小时单向最大断面流量达到3万人次,一般来说,适用于市区地区,如北京市的8个边缘区域之间及与市区联系的交通干线上.

(3)线路型式 线路布设基本上是沿街道走行,根据城市街道条件,采用立体化布局.因此线路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根据城市条件,能走地面线为优,在重要路口和地段可以高架,在城市中心区必须采用地下方式.要尽量减少地下段,降低工程造价.

地面线路要设置专用道和部分平交道口,以提高运行速度和保障运行安全.平交道口设置要与道路交通组织结合,尽量减少平交道口,即使要设,也要尽量与车站位置结合.平交道口要有信号防护,并与城市交通信号联网,以保证轻轨优先通过.

高架线路的位置,必须与城市道路功能综合考虑,其结构型式和高度必须与城市景观相协调,既符合轻轨交通功能的要求,又与城市建筑总体规划相一致.

(4)车辆 根据运量和线路型式,车辆必须满足如下要求:车型新颖、载客量大,具有防寒能力、性能灵活、维修方便.

因车辆在城市中运行,对景观、噪声的影响比较敏感.从列车运行动态效果来考虑,车辆造型要新颖,要为城市增添美感,要有降低噪声措施.

由于未来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很快,客运量大,车辆必须要考虑增加载客量,在不降低标准的条件下,适当增加立位,减少座位,以保证在高峰时间的最大载客能力.

车辆必须适应线路条件,具有爬坡能力大、转弯半径小的特点.为提高速度和保障安全,必须有较大的加减速度性能.

车辆应编组灵活,检查和维修方便,要考虑定型化、标准化、模块化、组合化.这也有利于减小车场占地规模.

北方地区冬季时间长,车辆在地上运行,停靠站开门频繁,必须考虑防寒问题.

(5)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模式与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密切相关.同时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运营管理可分三部分:列车运行管理、车站站务管理、设备运转管理.

列车运行管理,主要是指对列车的运行调度指挥、保证行车安全和准点的信号控制管理系统.这与列车的行车间隔时间、了望条件、车辆技术性能有关,与采用的自动化控制装备有关.这两者之间要合理配合选择,要与提高人员素质和改进管理方式结合起来,把地面线和地下线区分开来,把行车密度不同的地段区分开,根据具体条件采用不同方式.为简化管理,控制车站规模,在保证安全与准点的前提下,运行管理要因地制宜,采用灵活的方式.

车站站务管理主要是车站秩序管理、票务管理和安全管理,保障乘客上下车和列车到发的安全和准点,避免站内发生意外事故.票务管理主要是售检票方式,要从管理方便、保障收入、控制规模、降低成本等方面考虑.票务管理的方式,对车站规模的影响尤为重要,要注意保障车站出入口的通过能力,要避免扩大车站站台的规模.

设备运转的管理,主要是供电系统和地下车站中的通风和空调系统.由于线路以地面和高架为主,列车编组长度短、轴重轻、总耗电量远不及地铁.所以运转设备较少,可考虑尽量集中管理,并置于车站之外,不增加车站规模.

(6)车站规模 车站规模取决于客流量和管理方式,同时也取决于线路型式是地面、高架还是地下.此外也受建筑形式的影响.作为车站本身的因素,主要是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车站站台高度要与车辆地板面相当,站台长度适应列车长度,不应超过110 m.地面车站的站台两侧与街道间应有隔离措施,乘客均从站台端部进出,以便管理和保证安全.在高架车站,虽然车站空间允许扩大,但从景观考虑,应尽量控制车站规模和体积,以便于建筑造型的处理.总之,车站规模要随管理模式的简化而减小,这也有利于车站位置布局,有利于建筑造型玲珑.

(7)车场 车场是车辆停放和维修的基地,车场占地较大,在城市中选址比较困难.车场规模大小主要决定于怎样停车,怎样修车.停车场线路布局的基本条件是一条线路能停几列车.每条线停车数越多,则越可减少股道数和道岔区的占地面积.车辆保养和维修的工艺方式和周期是决定检修线数量的基本因素.车辆制造标准化、模块化,并具有故障自动检测装置,使车辆各种维修能力大大提高,周期缩短,线位减少.由于列车允许通过曲线半径甚小(r=20~30 m),使车场线路布置有更大的灵活性.在车场布置的同时,应考虑全线的维修中心、培训中心、材料总库等,要立体规划,节约用地.

(8)关于先进性 在上述总体构思中,强调经济性和实用性较多,并未突出所谓先进性.这并非是降低标准,而是从实用观点来讲先进性,在发展过程中追求先进性.实际上,能够应用成熟的技术,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并保留发展的余地,这是国际公认最大的先进性标准.单纯以自动化程度的高低来体现先进水平是片面的.

从发展的观点来看,系统的先进性更主要的体现在人才培养,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上.

先进的设备可以逐步投入,适应逐步增加的客运量,使物尽其用. 3 结论与展望

在中国,轨道交通系统尚属初级阶段,目前仅在北京、天津、上海建有地铁,广州地铁正在建设,大部分城市均处在规划和筹划阶段.即使在大连、鞍山、长春还保留着有轨电车并亟待改造为轻轨系统,但仍未起动.总体上讲,发展是缓慢的,其原因是地铁造价过高,难以承受,轻轨无系统标准,容易套用地铁模式,也导致造价提高.尤其是当前资金筹措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起动更困难.为此,汲取欧洲的经验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一种适合于中国的经济、实用、灵活的中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对推动中国轨道交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carmen hass klau graham crampton. how other countries see light rail and appraise light rail investments? http:∥/mag99.html, mar.1999.

2 geoff lusher. countdown to midland metro.http:∥/mag99.html, mar.1999.

3 hellewell scott d. good interchange-the basis for integrated transport.http:∥/mag99.html, mar.1999.

4 bob tarr. nanny knows bast. http:∥/mag99.html, feb.1999.

第9篇: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专业定位 行业现状 职业岗位 课程标准开发 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151-02

现代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体现在城市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以及政府公共政策实施的强力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2020年规划新增5569公里,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平均每公里所需人员数为50―80人计算,10年内城市轨道行业所需人员数为28―45万人,这样每年平均新增就业人数为2.8―4.5万人,运营管理人才占1/3。由此可见,运营管理人才在全国城市轨道行业中每年需求量大约为0.9―1.5万人。根据城市最新规划,目前我国内地共有47个城市规划了总数超过300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未来总里程将超过1万公里。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在全国城市轨道行业的基层岗位都是大量急缺。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在国家规划的“十二五”中强调了两个重点问题:一是民生,二是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是每个大中城市将面临的严峻问题,解决交通拥堵则成为每个大中城市的重要民生问题。轨道交通以其快速、大运量、污染小、效率高、运行时间稳定、乘坐安全等优点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表1 长春市轨道交通发展及运营情况表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而随之带来的人才需求量也大幅增加。

2015年,长春轻轨1号线将开通试运营,计划全线开通17个车站,按每个轻轨车站配备站务以及票务人员20名,则就需340名左右。此外,还将需求大量站务人员在3号线和4号线。

把握地方轨道交通运营的发展机遇,2011年1月,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约,确定了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2010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将为长春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订单培养供电与维修专业100名学生,到2015年,将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票务、站务等专业为企业输送大批高技能人才。

二、城市轨道交通特点

1.政府主导型为主。当前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是由政府出面规划负责进行的,在建设中也是由政府组织负责资金的筹措,工程的实施和建成后的运营工作。

2.轨道交通线路既没有形成网络,也未和现有的公交系统,大交通系统形成联系,无缝连接的综合运输体系,基本上是单线路方式行驶。

3.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和设备需求主要是靠从国外引进,轨道交通车辆和信号在国产化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国产化率比较低。

4.从资金角度上来分析市场上融资的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

三、企业调研的主要内容

序号 就业岗位 职业面向

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和企业专家访谈的主要内容

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的纲,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为使所制定的2013版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有效实现培养目标,体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专业团队采用访谈、网络交流、专题研讨、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行业企业专家意见。专家从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环节、专业方向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五、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在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上都很短缺,在规划、建设、运营、经营等各环节都缺乏高素质的群体,对相关岗位需求旺盛。

长春市在城市总体规划的交通综合规划中确定:市区基本建立以快速路、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长春市编制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主要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来确定的。长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5条放射线为地铁线(1、2、5、6、7号线)和2条半环线为轻轨线(3、4号线)组成放射式的线网。线网总长度256.9公里,中心城区线网密度为0.38公里/平方公里,核心城区线网密度为1.18公里/平方公里。

按铁路劳资部门的劳动定额计算,轨道交通的职工配置为每公里16名职工,按技能型人才占职工的2/3计算,届时仅长春轨道交通集团就需技能型人才1909人。加上吉林省十二五规划中要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铁路”的规划目标,必将带来对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强劲需求。

六、学校毕业生从业的岗位群及岗位分析

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轨道交通车站设备设施,掌握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客运组织及服务等方面专业知识,具备客运组织与服务、接发列车、调车及列车调度指挥能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根据调研,企业反映目前毕业生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差距有:忠诚度和专一性、吃苦耐劳精神、分析批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效工作和有效工作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因此,建议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主动适应企业的要求,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我们培育出来的学生能够尽快为企业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企业调研分析

结合专业调研分析结果,由学院领导、企业工程师和一线教师组成的教学工作委员会,结合学院和本专业的师资状况、实验实训条件和专业发展规划,调研结果的基础研究讨论,确定本专业的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标准。

调研中总结企业员工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一是高级管理人员;二是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三是高级技能人员;第四部分是普通工人和后勤保障人员。高等职业院校主要培养的就是高技能人员。先进制造技术企业这部分人才的比例越高,其企业运营成本越低,效益效率越高。

综上,把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定位在服务于轨道交通运营行业和轨道车辆生产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八、结论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类人才需求量的不断高涨,各校纷纷开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是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依据国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人员的配备标准,每一公里轨道交通线路,至少需要60名轨道交通专业人员;每开通一条地铁线路,约需要各类专门人员1000余人。由此可见,城市轨道交通类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量。

【参考文献】

[1]慕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岗位能力与课程设置的分析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

[2]招晓菊,李健艺,葛李.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4).

[3]徐淑华,马艳,刘华波.校企联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

[4]姚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J].中国有色金属,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