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花卉园艺课程范文

花卉园艺课程精选(九篇)

花卉园艺课程

第1篇:花卉园艺课程范文

关键词 花卉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76-02

Abstract Floriculture is a practical course.In order to improve actual operation and hands-on capacity of students,through implemented the ″Learning combined with production,learning combined research″,the practice teaching was carried out,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was improved, a teaching mode of integrat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was established,theoretical knowledge taugh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were integrated,and a training mode of ″classroom+laboratory+field+practical base″ was established.It aroused students′ competition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and enhanced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Key words floriculture;practice;teaching mode;reform;innovation

花卉W是园林、园艺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极具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也是一些相近专业,如农学、林学、草业科学等专业的选修课,或者全校的公共选修课[1]。花卉学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花卉的分类、繁殖、栽培管理和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实践技能。学好此门课程可为学生今后学习园林植物配置、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规划等课程打下专业基础。传统花卉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随着园林等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此,不少高校进行了很多探讨[2-7],但收效甚微。如何有效地进行花卉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当代高校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1 花卉学实践教学现状

1.1 硬件设施条件有限

目前,花卉学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花卉辨识及花卉的繁殖与栽培管理等方面。花卉辨识实习主要是指结合理论课程,在学校温室、花木基地、附近公园、植物园等现场授课,对园林植物进行认知的实习,一般以分散式进行。由于人多嘈杂,只有紧跟教师周围的一小部分学生才能听清教师讲解的内容,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花卉繁殖与栽培管理的教学实践由于部分学校硬件设施有限,导致有的实验只能由教师操作演示,无法实现学生全体参与。

1.2 实践教学时数相对不足

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园林专业的花卉学为例,课时为48学时,其中实验教学18学时,还有大学生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学生实践教学时数远远不够。若是将花卉学实践课程纳入到专业课综合实习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践教学时数欠缺的问题,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对花卉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1.3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学生学习动力和团队精神相对缺乏。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不大,在实验、实践过程中不愿意动手;遇到一些困难或是消耗精力和体力较多的实验、实践时有畏难情绪。此外,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

1.4 实践教学考核较简单

在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核中,实践教学考核较简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而实践课的考核成绩包含在平时成绩中,并不单独考核,也没有一定的考核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对实践要求较低,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5 实践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一些高校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或因实践基地太远,受到交通、经费等的限制,很难将实践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的校内实践基地太少且过于简陋,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又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导致部分实践课程不能正常开展,学生实习不能得到保障。

1.6 综合性实验时间安排不合理

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一个实验安排3学时,但是有些综合性实验周期长、短期内无法得到结论,如一个无土栽培实验,至少需30 d,在规定学时内只能完成其中很小一部分的实验内容,难以开展完整的实验。大部分情况下,学生只在校外生产现场进行短时观察,不会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导致学生对操作技术没有整体的认识,达不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8]。

2 实践课程改革途径

2.1 革新实践内容,增加综合性课程设计

花卉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花卉新品种、应用形式以及新技术的产生速度也越来越快,如节日用花、无土栽培及垂直绿化等,但是这些并没有在教材里体现出来。需要相关教师及时更新花卉知识,在实验教学中及时补充花卉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产业动态和市场行情。同时,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不断综合相应的知识结构来开展教学研究,集体研讨教学大纲,多开展综合性实验实习,并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克服内容的相互重复和脱节问题,促使学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9]。

2.2 革新实践课程教学方法

现在的教学方法多数还是以传授为主,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实施学生基地实验规范、基地学生课余生产活动等,引入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积极性,并结合生产任务、课程论文、学科小型科研和读书报告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10]。

2.3 将科研融入实践教学

开展小型科研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基地的生产计划、教师的科研方向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和学生讨论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提出研究思路,然后逐一修改和指导。鼓励学生从社会中寻找课题,综合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督促教师掌握学科前沿动态、提升自身科研能力。

2.4 参与生产和营销

结合基地生产经营任务,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到基地内花卉、盆景、苗木的日常生产中,参与从整地、栽培、日常养护管理到销售的全部生产与营销环节,做好生产日志和系统观察观测记录,形成生产报告。结合基地收到的花卉装饰、盆花租摆与庭园绿化等订单,组织实践教学和生产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专业的热爱,同时增长才干。

2.5 完善考核体系

通过改革考试评分办法,以考核应用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考试成绩=理论考试×40%+实验技能(基本、专业、自主创新)×40%+实验报告×20%。即在理论和实验实习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考核成绩、生产日志记载情况、责任田产量和产品质量、课程论文等方面综合评定其课程成绩,力求做到“教一学二考三”。改变学生只需记笔记、背课本、临时突击就能轻松考核过关的现状。

2.6 注重教书育人

我校园艺专业扎根热带亚热带地区,立足都市园艺和园艺产业化,弘扬“扶助农工,注重实践”的办学宗旨,培养能学以致用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在广东地区现代园艺人才培B基地队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生源扩大到黄河以南多个省区。在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以严谨的教学作风、规范的管理制度、严格的学习纪律培养学生;以率先垂范的行动来带动学生参与实践;以我国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和快速发展的花卉科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

3 结语

花卉学实践教学是高校园艺、园林专业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随着花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学模式应不断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综合素养[8,11-12]。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持久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实践教学中要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形成适合我国高校花卉学教学的发展之路,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而努力奋斗[13-16]。

4 参考文献

[1] 包满珠.花卉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孙敏,付兴国.以花卉学教学改革为基点培养学生专业理念和实践应用能力[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340.

[3] 陈昭炎,李惠玲,范明星,等.开放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107-109.

[4] 蓝蔚青,谢晶,张饮江,等.高校花卉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995-15996.

[5] 陆万香.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1):245-248.

[6] 喻苏琴,涂淑萍,连芳青.园艺专业《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吉林农业,2010(12):330-331.

[7] 陈永华,陈亮明,唐丽,等.“花卉学”实践教学“兴趣-动手-创新”模式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182-184.

[8] 任四妹,欧鉴基.《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60-561.

[9] 郭先锋,杜明芸,赵兰勇,等.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1):70-72.

[10] 王海燕,聂立水,王登芝,等.“草坪营养与施肥”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1):63-65.

[11] 张金智,刘继红,胡春根.《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课程的发展与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37-538.

[12] 于莉,安立龙,徐春厚,等.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7):9-11.

[13] 宁云芬,黄有总.《花卉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4):132-133.

[14] 孟艳琼,束庆龙,汪天,等.“花卉学”实践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8(1):73-75.

第2篇:花卉园艺课程范文

专业核心课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园林管理等。

主要实践环节:园林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习课程数量较多,主要表现为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等课程实验实习;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综合Studio等课程设计;南方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等。

园林专业主要培养园林设计、园林植物繁育等复合型人才。说的简单一点,每次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上的巨大花坛,就需要高级的园林设计人员来设计好。

第3篇:花卉园艺课程范文

论文摘要:园艺花卉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去向已经从过去的政府机关、科研单位逐渐向生产企业单位过渡;同时,大学生就业层次高与就业困难现象同时并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很难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花卉专业实践课存在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实践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真正到企业实践机会不多;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增加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深入花卉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并与相关花卉企业建立广泛的行业联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数,进行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改革。

    园艺花卉专业实践课是培养园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加以应用而设立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广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目前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花卉的繁殖方法、种类识别、整形与修剪、花期调控技术等内容,每项内容又包括多个单元,共涉及35项田间操作与实践技能。经过几轮的教学,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从目前人才市场需求、花卉行业发展情况和完善园艺专业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整体素质结构方面看,有必要对园艺花卉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园艺花卉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态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园艺专业的学生地位、就业去向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等情况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由于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教育,园艺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去向已经从过去的政府机关、科研单位逐渐向生产企业单位过渡。由于用人单位逐渐以企业为主,而企业从本身的效益出发,尽管对文凭有要求,但更为看重的还是应聘者具有的特殊才能和实际能力。他们最希望得到的人才是不经过再培训就能立即发挥作用,且能独当一面的熟练技术人员。因此,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成为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一个根本要求,也将成为衡量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志。

    同时,大学生就业层次高与就业困难现象同时并存,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低在其求职的过程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园艺花卉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单位多数是一些生产企业,这就需要毕业生能为生产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花卉生产企业的花卉销量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从影响销量的因素看,其中以花卉产品的质量最为重要,因此,就要求毕业生要具备花卉生产从种植到收获所需的全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每个生产过程都要做到一丝不苟。此外,还需了解花卉市场热销的花卉种类及花卉的流通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为花卉生产企业打开局面,成为受欢迎的园艺花卉专业人才。 

   (二)毕业生和在校生能力素质的现状

    从目前毕业生的状况上看,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对花卉专业知识掌握的一知半解,缺乏所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实际应用能力较差,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花卉市场流通情况了解不多,对花卉生产企业内部的生产状况更是缺乏了解,因此,很难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

    从在校生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知识不够扎实,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弄明白,无法在实践中运用。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知识掌握得很牢固,但是缺乏各科知识之间的联想、合理整合和综合运用,致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直线式,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刻性,接触到一些实际问题则不知所措,难以实现知识的转化。如在进行一二年生花卉播种时,有些学生则不知选择什么样的土壤,实际上这里涉及到的知识包括植物学中的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和土壤学中不同土壤质地的性质的问题。这说明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二、花卉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学生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

    对学生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在实践教学前,指导教师把实践教学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以及报告格式等讲得一清二楚,学生完成教学大纲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在指导教师设定的范围内,机械地完成操作,缺少主动积极的思考,一旦离开了教师,学生就不知所措,独立性较差。学生养成了不分析、不归纳、不总结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实践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真正到企业实践机会和增加见识的机会不多

    当前的实践教学主要在学校教学基地内完成,学生对于花卉专业知识的眼界较窄,对花卉市场行情和花卉生产企业的状况了解甚少,学生就不知道向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增加才干和能力。只有具备在人才市场中较强的竞争力,与就业人才市场接轨,才能避免造成毕业生就业时摸不着就业门坎,无法满足人才市场要求的情况发生。如果学生对社会生产企业有所了解则能对学生学习、就业产生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三)实习基地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许多院校花卉专业实习基地的规模都比较小,学生人均实习操作面积不够,分组循环操作次数有限,使学生动手操作的连续性受到限制,有些内容达不到熟练操作的效果;实习基地的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如学生在进行观赏植物扦插繁殖时仍然采用传统的喷壶洒水、扣小拱棚和覆盖遮阳网的方式,与目前生产单位大面积的扦插繁殖方式不相协调;实习基地的花卉种类不够齐全,仍以一二年生草花为主,缺乏多年生草本花卉及木本花卉,满足不了实践课所安排内容的需要,制约了实践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园艺花卉专业实践课多数由青年教师担任,他们往往是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多,缺乏实践教学的经验,专业技能不是很高,因此在给学生进行实践课程教学和指导过程中,常常会讲解和示范的不够到位,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如在进行观赏植物的移植、嫁接、分株等实际操作方面,由于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生长和生理特点,如果操作的不正确则会影响植物的成活,这样便会使学生不能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因此,提高园艺花卉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势在必行。

                            三、花卉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创新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在实践教学上,教师可根据所做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参考资料、网络等寻找答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和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某一问题积极展开讨论,形成师生互动教学。这样既可巩固所学的知识,使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又可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相互联系,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后教师给出答案,并做出相应的强调。由于植物的种类和特性不同则在各方面的管理上存在着差异,如对不同植物采用相同的模式进行,则是行不通的,会造成前功尽弃,因此,花卉专业学生学习要细心仔细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目前在实践课上沈阳农业大学花卉专业采用了创新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促进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掌握。

    (二)增加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设施完善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各种渠道,增加经费投人,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设施比较完善的校内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教学实践平台。还可与一些生产企业、科研单位联合建立,使学生直接接触生产实际利于就业和创业。开展以“责任田”为中心的专业课实践教学,让学生从花卉的繁殖开始到成株及种子的收获全程由自己栽培管理,分小组进行,小组中的学生可互相合作,遇到问题查阅资料或向教师请教。这样可使教学和生产紧密结合,尽管工作量大,任务重,但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不怕吃苦、踏实肯干、勇于奉献、团结合作的精神,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积极性,充分掌握花卉的生长发育习性、形态特征及繁殖方法。

    (三)深入花卉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与相关花卉企业建立广泛的行业联系

    安排一定的学时到花卉市场进行参观调查,了解市场行情及流通情况,可开阔视野,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从目前市场需求、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完善当前花卉专业实践的现状情况看,一个是要掌握花卉市场的花卉流通渠道、多销量受人们喜爱的花卉种类、鲜切花和盆花的采后处理方法,另一个是要掌握现有花卉生产企业的规模、设备、技术力量等。这就需要学生多了解市场,多了解生产企业。只有掌握这些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实现自主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在实践课中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教师带领学生多走出去,多了解花卉行业发展状况,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基础。

    参与到生产等实践性的工作,接触本专业相关应用的前沿,感受专业与行业的差异,扩大视野,拓宽思路,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把单纯地从课堂上学习转变为将课堂学习与向整个社会学习结合起来,这样很容易发现哪些地方学得不够,回来后可能学得更好更符合实际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在不自觉中从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一个更加主动、自主的学习者,为毕业后真正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在安排任课教学方面,应严格把关,严格要求,选派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优秀的骨干教师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青年教师担任实践课程之前应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理论联系实际地反复练习,并且应通过见习、助课、管理基地、到花卉市场及生产单位实地考察等途径,锻炼提高青年教师的指导实践能力和对社会需求的了解能力。在提高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应定期地加强对其他教师的培训,使教师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做到精益求精,以保证有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较好、技能娴熟的师资队伍。

    (五)进行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改革

第4篇:花卉园艺课程范文

1.动手能力强,但适应能力差。2.专业知识不牢固,缺乏信息处理和分析判断能力。3.为人诚恳、朴实,但缺乏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4.改革创新能力弱,不善于运用可利用资源。5.缺乏自信心,独立解决突发问题能力差。

二、以《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渗透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1.项目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热情。通过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引导、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项目化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花卉栽培技术》课程主要划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花卉繁殖技术;花卉应用技术;花卉栽培技术。通过模块划分,让学生知道每个模块学习重点和花卉繁殖技术,主要锻炼学生的繁殖能力,包括扦插、嫁接、压条、播种等能力;花卉栽培技术,主要培养学生花卉栽培技术,包括花卉整地、做畦,修剪、病虫害防治技术;花卉应用技术,主要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包括花坛、花境、花带等能力。这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就转变过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从传统教师“灌输式”到现在的学生“索取式”,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感兴趣的点不一样,索取的内容也不相同。通过角色转变,学生能主动学习已证明课改的必要性。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让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农林花卉基地是我院园林园艺专业校企合作单位之一,是园林园艺专业校外实训基地之一。根据农林花卉基地提供其他花卉企业、行业信息,共同确定花卉方面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职业)技能项目和人才培养标准。由于北方花卉生产季节性大,因此春季5.6月份是草花大量生产的季节,学生到企业进行温室大棚的播种、繁殖、苗期管理等,6月中旬左右草花大量上市,用于松原市区的园林绿化装饰。随之而来的盆栽花卉涌入市场,这段时间学生的任务是盆栽花卉的养护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在企业实习,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得到培养。学院要提前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特别是农业类院校,学生每天跟泥土打交道,脏、累是不可避免的,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亲身体会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第5篇:花卉园艺课程范文

一、课程设置改革的背景和意义

笔者现从园林学的内涵、园林学的发展趋势、园林的业务范围等几方面入手,分析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应用类课程设置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园林学的内涵解析

像其他学科一样,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园林学的内涵也随之不断拓展。

现代园林学大体上可以概括为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即处理人类生活空间与自然的关系的学科它所涵盖的内容包括造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大地景观规划、园林绿化施工养护、园林植物繁殖、引种、育种等。有的学者认为,现代园林学是解决所有关于人们使用土地和户外空间问题的科学,起源于人类设计改造土地的所有活动,从水利工程到道路、城市、绿化,甚至农业。孙筱祥先生把园林学概括为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工程学科。它包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建筑、叠石堆山及种植设计,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从一个小园林的设计一直到宏观的,涉及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区域的变迁与发展、大地生态的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可以说,现代园林已突破传统园林的范围,以整个城市乃至更加宏观的尺度范围如整个区域为调控范围,实施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提供休憩园地等职能。可以将现代园林学领域界定为: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和大地景物规划3个部分。

无论是要发挥绿化、美化环境的职能,还是要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都离不开园林植物,以树木为主的园林植物在发挥以上职能和实现以上目标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和不可替代的。园林植物仍然是现代园林建设的主体。

从现代园林的内涵分析可知,从园林植物的繁殖、引种、育种到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都应该是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应用类课程的重要内容。

(二)园林学的发展趋势

综观园林学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园林学在拓展其内涵过程中,有3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在服务对象方面,从主要为少数人服务到主要为公众服务;在知识獅面,从以美学础;在研究与实践范围方面,从较为单一的尺度到多尺度。园林学以传统园林为基点,不断向大尺度(此为主要方向)和更小尺度拓展和延伸。在小尺度方向上,回归到“私家园林”层面乃至更小的尺度,如私人别墅花园、庭院、屋顶花园等;在大尺度方向上,则拓展到风景名胜区、流域、区域乃至景观尺度。不同尺度对应着不同的服务对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小尺度为少数人服务,满足他们对绿化、美化、怡情悦性的需求;大尺度为公众服务,解决区域性的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统筹问题,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因各层面的服务对象不同、需求不同,对应不同尺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各有侧重,则应开设相应的课程。在小尺度上,主要强调艺术性和个性化特色,应以艺术原理、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主要指导;在中尺度上,主要强调地域文化和艺术性,同时也应兼顾生态性,应以艺术原理、生态学原理以及地域文化知识为指导;在大尺度上,主要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应以生态学、环境学、景观生态学等为指导。具体到园林植物及其应用类课程的设置,除了以往开设的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草坪学、园林植物栽培学、植物造景等课程以外,考虑到不同层面的特殊需求,在中、小尺度层面上,应増加民族植物学的内容;在大尺度层面上,应増加植被和植被生态学方面的知识。

(三)园林的业务范围和工作环节

一般来说,园林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山水和工程构筑物。也可以据此把园林工作分为相对独立的3个组成部分: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和园林植物。相应地,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大体可以分为3大类:规划设计类、园林工程类和园林植物及其应用类。其中,规划设计主要解决在哪里、做什么和如何做等问题;园林工程具体表达和落实规划设计的内容;园林植物既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础,也是实现规划设计目标的保障。具体来说,园林植物的认知、园林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熟知是搞好规划设计的基础;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和绿地管理是规划设计目标顺利实现以及持续稳定表达的保障。园林植物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有植物学(基础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和草坪学的认知部分;园林植物栽培管理类课程有园林树木栽培学、园林绿地管理(或景观管理)花卉学和草坪学的栽培管理部分。从园林的工作环节来说,园林植物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园林植物材料的获得(引种、育种)园林植物的繁殖和苗木培育、园林植物栽植、园林植物和绿地的管理养护以及更新等。相应开设的课程应该包括: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苗圃学(或园林苗圃与花圃)园林植物栽培学和园林绿地管理(或景观管理)等。

二、课程设置改革的内容

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是关系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问题。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园林学科的内涵、发展规律和新动向,以满足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园林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考虑到目前开设的园林植物及其应用类课程之间存在很多的交叉和重复,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以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如把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和草坪学的认知部分合并为园林植物学;把园林树木栽培学、花卉学和草坪学的栽培管理部分合并为园林植物栽培学等。

三、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

通过对园林学的内涵、园林学的发展趋势、园林的业务范围等几方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完整的园林专业植物与植物应用类课程体系应包括:植物学、园林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苗圃学、园林植物栽培学、园林绿地管理或景观管理、植物造景、花卉应用学和花卉生产学。

第6篇:花卉园艺课程范文

2015年4月22日~24日该展将在上届上海展的基础上,扩容8000 m2),展会总面积达到25000 m2)

(净面积将超过11000 m2),移师国内最好的展览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N1和N2馆。

“第17 届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的招商始于2014年3月底,截止目前,除了为荷兰展团、法国展团、德国展团、台湾展团等预留的展位外,超过90%的展位早已销售一空,已有近20 家荷兰公司与组委会签订了参展协议,德国展团中已确认参展的有Fiscellaflowers, Klasmann-Deilmann, Vivai MGF, Selecta Klemm, Rieger Begonien, KP Holland, Floragard, Optimal Opitz, Poeppelmann, Urbinati, Lehei, Indega, Step Systems, Gefoma等……

为了让国内更多的花卉、园艺、园林业的从业者了解、参观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展,在中国花卉协会、四川省花卉协会和江西省花卉协会、江西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下,承办方上海国际展览中心的项目团队特别于2014年9月携同威海七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保尔世纪园艺有限公司、南京绿涛园林实业有限公司、欧勃亚集团、北京博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代表,专赴成都、西昌、南昌举办了5 场公益路演。

5 场路演活动不但为四川省和江西省的花木从业者带来了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展及同期各项活动的信息,还带来了5家随行公司的新产品、新技术,为每位听众准备了实用的多功能小刀礼物……

令上海国际展览中心项目团队感动的是,5场路演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台上台下互动不断,有很多听众表示以前只知道埋头苦干,从未听说过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展会,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国外的同行如何种植销售,更不知道在Hortiflorexpo IPM Shangahi的展会现场可以免费参加那么多专业的论坛及活动,获得免费自我培训和员工培训的机会。很多听众至始至终都在认真地记着笔记,不断地提问,会后甚至有的听众表示我们的路演是他听过的最专业的课程…… 通过此次路演,项目团队近距离接触了四川、江西广大花卉园艺园林业从业者,在为该行业从业者朴实的生活工作赞叹之余,项目团队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从1998 年创办至今,一直肩负着为行业打开国际的一扇窗口,在为国际花卉园艺园林的各项新产品、新技术迈入中国市场提供可靠服务的同时,让国内的同行们通过免费参观展会,免费参加HortiflorexpoIPM Shanghai展同期的50~60多场论坛、技术交流、表演等,第一手了解到国际花卉、园艺、园林业大量的新潮流、新动向、更多地低成本学习国内外同行的优点,在发展中避免走前辈的弯路。 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国内的花卉、园艺、园林行业太弱势了,历史证明弱势行业必须携起手,取长补短,避免内斗,避免不正常的价格竞争,而Hortiflorexpo IPM Shanghai展恰是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佳的联合、交流、学习的平台。

5 场路演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只要时间允许,上海国际展览中心的项目团队在不久的将来还有计划在家门口上海、乃至浙江、江苏再举办几场类似的活动,让更多的从业者从中获得实惠。

第7篇:花卉园艺课程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花卉栽培》课程 考试模式 改革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高职教育现行考试制度受高等教育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其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等难以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尤其考试的反馈、促学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为了进一步深化园艺技术专业高职教育教学改革,2010―2011年度课题组对《花卉栽培》课程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

一、高职《花卉栽培》课程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1.考试目的背离教学目的,导致考试结果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因此考试应以评价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术、职业能力为目标。但以往教师和学生更多关注的是考试的知识、技术评价功能,[1]没有反馈、发现问题,考试就难以改进,并且将分数高低作为评选优秀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标准,使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考试结果难以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试作用被扭曲和异化。[2]企业很难依据学习成绩挑选合格的岗位人才,严重影响了学生就业和高职办学声誉。

2.考试时间固定,技能考试效果不佳。

目前很多理论、技能考试安排在期末进行,园艺专业的工作任务随着季节更替不断变化,即使同一工作任务,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发生较大变化后,其技能考试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5月份的环境条件下,花卉发芽时间会长于在7月份环境温度下的时间,幼苗感病程度、壮苗培育效果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学期末进行技能考试,其结果不能体现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农时、教学进度调整考试时间,一方面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实现技能考核内容的全面性、时效性,另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习、考核过后能够有针对性地反馈、交流。

3.考试形式单一[3],技能考试所占比例不大。

高职教育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所强调的能力,是一种能在动态的社会环境、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中,采取专业化的、全方位的并勇于承担个人与社会责任的行动。目前花卉栽培课程考试主要采取将理论考试与技能考试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形式不够灵活,仅能从学生专业能力的层面评价,难以全面考查学生对资料的查阅、对问题的归纳和总结,以及灵活应对行业变换、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比重已有所提高,但这种结构变化并没有在考试中反映出来,技能考试所占比例不大,虽然技能考试比例较大,但其考核项目相对较少,以偏概全,也难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

4.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实用性不足、内容僵化。

很多高职教育课程的考试仍以结构化、原理化的知识考查为主,客观题多,材料分析题、任务设计题等主观题型少,对学生的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不足。而且试题深度不够,内容僵化,考核题目多为共性的东西,不能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差异进行。考查范围限于教材中的条条框框,考前突击、按点答题即可获得高分,考试内容与本地区生产实践严重脱节。

5.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完善的考试制度。

考试评价标准不完善,由于评价主体多为任课老师,考核结果存在“感情分”,使得学生成绩仅在及格分以上拉开档次,违背了考试的公平、公正的原则;而且考试对于需要逐个进行的技能考核,在考试组织、考题保密、评价教师安排等方面缺乏严格的制度和规范。

二、高职《花卉栽培》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内容

1.加强过程考核。

在考试的总体设计中,过程考核比例提高至60%,根据季节、教学进度、实训基地条件确定具体考试项目,使考试时间与不同生长季的园艺植物养护管理措施对接,并且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效果,实现教、学双边互动;将专业基本素质考核作为考试的一个方面,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实训报告、课程出勤率及表现等方面进行评定;运用期末终结性考核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在学期末复习和总结,并及时改正过程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学习、考核、反思、认知深化、横向贯通,即经历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学习过程,发挥考试的导学促教作用。

2.丰富考试形式。

综合运用论文、市场调研报告、口试、技能操作、理论考试等多种考试形式进行本课程的考查,提高学生的多种职业能力,如创造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

(1)运用论文或市场调研报告形式,学生需要使用多种交流手段,如社会调查、上网、去图书馆、走访、实验等,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我管理、与人沟通、解决问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设计和创新等能力。论文或报告要求不少于1500字,涉及花卉行业的发展的现状或探讨或某一花卉种类或品种的市场分析、应用前景等。

(2)增加口试,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面和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对花卉及种子的识别,包括一二年生露地花卉、宿根花卉识别,球根花卉识别,水生花卉识别,室内盆栽花卉识别,等等。

(3)运用技能操作锻炼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进行考查。考核内容包括繁殖技术(扦插、嫁接等)和生产养护技术(育苗、盆土配制、上盆、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等方面。学生对技能的熟练程度占该技能操作总成绩的70%,团队协作能力占20%,应变能力占10%。

(4)应用理论考试在期末有限的考试时间内,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能力。

3.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重点。

基于能力本位考试观调整考试内容、确定考试重点。将具体教学、技能考试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及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接轨,保证技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减少过去纯记忆性的考试内容,增加对花卉及种子识别、花卉生产、繁殖、养护技术等技能考查比例。例如春季北方园艺企业主要进行花卉育苗及壮苗培育,可在这个季节,让学生到企业看、在课堂学、去校内基地考花卉育苗、壮苗培育,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外,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强化典型教学内容及操作技术,使对每一个工作任务的学、练、考都落到实处。

4.调整理论考试命题角度。

结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调整理论考试的命题角度,增加对生产实践问题的分析、总结性命题,以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不定项选择等命题方式,删减概念、填空等记忆性命题形式,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完善考试制度。

规范论文、市场调研报告、口试、技能操作等形式的考核标准,杜绝“感情分”,维护考试的严肃性;对于操作类命题增加评分人数,计算平均分以减小赋分差异,维护考试的公正性;通过增加题签数量确保技能考试过程中无泄题现象;建立考试反馈机制,及时交流考试中暴露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指明教学方向。

三、考试模式改革实施效果

对09、10级园艺技术专业学生考试模式的逐步改革证明,本考试模式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全面提高。其一,考核内容、考核方法与生产实际、行业现状衔接,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对行业现状及发展有更深切的体会,激发了学习兴趣。其二,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效果,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其三,学生资料的查阅和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而且学会了对资料整理和应用,对园艺行业的了解不再囿于课堂。其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所增强。由于卷面成绩已经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学生为了得到好成绩,必须与同学、老师、行业专家交流,学习技术要点,沟通遇到的问题,表达个人的观点,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人际交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玉莲,刘金华.基于职业技能的项目化考试模式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3):15-17.

[2]余心明.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考试模式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09,(9):26-27.

第8篇:花卉园艺课程范文

关键词: 插花 教学评价 中职教育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修剪、造型与摆插来表现自然美与生活美的一门造型艺术。通过学习插花艺术,学生掌握插花艺术品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对花卉艺术品的创作及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对花卉艺术品的鉴赏能力,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这些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好地设计与组织教学内容,科学地做出评价与反馈。本文结合插花艺术教学就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谈谈看法。

一、试题评价,掌握理论知识

在进行花卉插制过程前,首先要进行构思、设计,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具有美学理论知识,如色彩的构成、表现、搭配,构图等方面要求多样统一、对比调和、联系呼应、动势均衡、韵律节奏,还要熟练掌握插花的基本原理、主要类型、插制步骤等。这些内容必须通过课堂进行系统化教学,才能更好地为作品设计及插制提供理论支持。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评价,试题测试是最客观、最有效的一种手段。试题测试包括平时作业、单元测试、期中期末阶段性测试,以选择、判断、填空、问答、论述等题型全面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综合分析学生现有知识结构与发展空间,为教师合理安排、组织插花制作小组,有计划地实施插花实训项目提供依据。

二、图纸评价,明确作品主题

插花创作必须先构思,再动手,才能做到有目的的制作插花作品。通过立意构思,确定插花作品的主题,对如何表现主题做到心中有数。由于花卉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市场上花材的供应有明显的季节性,且目前花材价格较高,导致插花成本上升。因此,设计者可通过设计图纸的方式,展示设计作品,表现设计理念,突出设计主题。学生有步骤地对插花图纸进行临摹、修改、创作,最终形成自己的创作理念及创作风格。(1)临摹。要求学生对插花作品进行实际观察,了解点、线、面、体在插花作品构图中的作用,汇出典型插花作品草图和够线图,掌握插花绘图基本技术。(2)修改。要求学生对临摹作品,从主题、花材选择、色彩、构图造型等各方面进行适度调整,掌握插花基本原则。(3)创作。要求学生围绕已定主题构思选材和造型或根据自己的构思立意创作插花,并画出草图。学生将设计主题、作品名及图纸以PPT的形式在课堂内展示,并对图片做自评与互评,教师最后再做点评。通过对学生图纸的评价,不仅提升学生插花艺术创新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性。

三、作品评价,提升技能水平

插花艺术着重突出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插花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插花作品插制过程完成。插花实训是学生根据构思设想,选择适当的花材、花器及配件,灵活运用修剪、弯曲、固定这三项技能,把花材的形态展现出来,同时把花材稳固地插制于所需位置,完成插花造型。西方式插花常用的基本造型有三角形、扇形、倒T形、L形、半球形、水平形、弯月形、S形、塔形、放射形。东方式插花常用的基本造型有直立形、倾斜性、水平形、下垂形。插花作品的构图造型集中反映了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应用及学生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用中学,学以致用。插花作品评价可包括创意与主题、造型与设计、技巧与做工、色彩配置四个项目,每个项目再分若干标准,综合考评学生插花作品的主题设计、花材的修剪、造型、固定技术、插制方法、插制过程及插制后的现场清理。插花作品的评价,可利用实训课堂进行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可利用微信等平台展示插花作品、评论作品;此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插花艺术技能比赛、展览,既能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又能与同行进行互动、交流。

四、应用评价,提高艺术修养

根据“工学交替”的精神和“教中做,做中学”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我校已经建成的校内实训平台有校园艺实训基地、文化创业园创新园艺绿化公司、生活创业园诗情花意鲜花坊。校外实训平台有常熟田娘农场有限公司、常熟市墨香阁花饰礼仪店、常熟市书香苑鲜花礼品店等。实训平台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还使学生了解了花卉行业的现状与发展,从花卉应用角度理解插花艺术,提升学生的插花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真正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学生插花应用评价,包括花卉生产、花材处理、插花制作、插花销售及花卉应用,学生填写“工学交替”实训日志做自我评价,实训指导老师评综合考虑学生实训日志及实训期间各方面表现做成绩评定,全面反映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总之,插花艺术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学科。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教师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行为,而且使学生在艺术享受中学到知识,并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艺术修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花卉园艺课程范文

当李琴告诉我《花木盆景》创刊物30周年了,想让我谈谈30年来的感想,我没有多加考虑就答应了,因为我与《花木盆景》有缘。

我与《花木盆景》创刊时就有缘。记得30年前贵刊创刊时候,我在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工作,时为改革开放的初期,国内还没有一份公开出版发行的“花卉盆景”专业类的杂志(好象在以前曾经有份“大众花卉”,试着发行过1期~2期,但后来就没有消息了)。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花木盆景》创刊的信息,尽管没有先例,时为风景区园艺管理科的负责人的我还是决定给风景区内的各花房、花圃都订阅了国内第一份公开发行的《花木盆景》杂志,供大家学习参考。30年中风景区变化很大,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我也离开了风景区到园林局工作,不少当年的学徒们也已成为业务技术骨干,评上了技师、高级技师和工程师,但始终坚持订阅《花木盆景》,杂志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也见证了园林事业的大发展。

随缘相伴,30年来我更有幸与《花木盆景》共同成长。作为园林工作者的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曾经承担过相关领域中不少的科研课题,取得一些成果,曾获得各级政府的科技成果奖,编制行业内的省标和规范,或写论文、出专著,并把许多实用的心得体会通过《花木盆景》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拙作《兰花鉴赏》、《花香满径》中花卉方面的许多章节最早就发表在《花木盆景》;30年来我也由技术员成为了高级工程师,获得了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工作者”称号:与《花木盆景》亦师亦友、齐努力,同奋斗,历练成长在一起。

缘分也因为朋友而情更重。30年来,通过杂志结识了许多领导和编辑,如张衍泽、刘小勤、葛琼、李琴……,他们风华正茂、富有才情、刻苦敬业,虽然大都没能谋面,但信件、电话的交流已使我获益多多,而成心仪的朋友。我前段时期专门从事城市绿化工作,工作实在太忙,与编辑部联系不多,因为有了他们,与《花木盆景》的联系始终没断,杂志再次改版、扩容,或迁新址等好消息频频传来。值此《花木盆景》30周年的时候,我为杂志的稳步发展、质量的不断提升而高兴,更敬佩杂志社和编辑部同仁们的精神,30年来你们的努力奋斗,付出的心血和坚持已得到了全国读者的认可。

30年过去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希望进入而立之年的《花木盆景》越办越有特色,以“新奇”和“实用”为办刊之根本,新时代的园艺花卉愈发的推陈出新,赋予了园艺花卉发展的新动力,坚持加强对花卉新种类和品种、园艺新技术、新材料、新基质和新器械的介绍。园艺又是门古老的学科,也希望能组织一些既结合学科发展,同时对实用方面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知识方面专题系列,全面提高大家的业务修养。最后,我衷心祝愿《花木盆景》杂志越办越好,鲜花常开不败,硕果累累永存!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