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

财务风险控制措施精选(九篇)

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第1篇: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

【关键词】 财务风险点 事业单位 控制措施 探讨

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综合了其信息管理、经济管理、合同管理以及其技术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我国财务风险点产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误差,以及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奖罚管理的松懈和滞后。相对于一个事业单位来说,财务风险点分析已经成为了控制和决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漏洞最为重要的措施,同样也是相关审查机关监督其经济活动和掌握其经济情况主要的依据,下面,本文就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进行简要的探析。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重复计算资金量

在一些资金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来说,由于其财务管理工作很难做到准确,其实施的深度一般都不能够和相应的水平相符合,这无疑就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实施过程中误差、工作量比较多,再加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点的分析工作完成的不是很完善,最终会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其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分析其财务风险点的时候,出现了漏算乃至重复计算等等严重的问题。

2、财务管理混乱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构成中,事业单位的资产购置费用占据了其核心的地位,事业单位想要做到控制其资产购置,就必须要对资产购置的价格进行很好的控制,这样做对于事业单位资金控制和降低其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提高事业单位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但是,就近些年来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及在其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同时,或多或少的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混乱以及购置资产的价格涨幅失控等等现象。将其与目前的事业单位财务配置的结构来看,其费用在整个事业单位财务配置结构中的比例,几乎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之间,在进行其采购时,事业单位自己选购的设备部分,大多数都是以一个部门进行完成以后才交付报价单,他们以这种形式向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报价,并且由财务部门进行同意签字进而认价,这种现象很容易带来事业单位个人的漫天要价、开高价发票或者假发票,进行暴利的谋取。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探析

1、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

进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的完善,主要在于预算员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工作。这就要求事业单位预算员首先要拥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整体性,要求事业单位预算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且对于财务管理规程以及管理工作规范做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够为精准分析财务风险点提供一定的主观条件。其次,要求预算员保持公正客观的分析立场。立场和地位不同,那么其观点和方法也就不容。在进行财务风险点分析工作时,预算员应该做到真正的公平客观,对于那些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尽量的避免。例如,资金重复计算、固定资产购置重复列项、采购资金高估冒算、错套定额以及高套定额等等。其中,资金的重复计算比较常见。

2、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控制措施

(1)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控制措施中,要实行事业单位财务的动态管理,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市场调节的力度不断地增大,对于设备价格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机械费用和人工费用也随之提高。与其他的区域相比,事业单位差距正在逐步的加大,这种形势要求我国相关的部门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并且及时的掌握,将配套措施和相应的政策进行制定,这样能够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合理、科学的反映出由于市场经济而引起的动态的因素。对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财务实施动态的管理,关键就是要保证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的标准、依据以及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计算程序要依循市场的经济发展规律来进行实时的改进和调整,以便促进整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良好发展。

(2)在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中,我们应该构建一个财务风险点的管理体系。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点分析和管理已经涉及到了多个部门,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进行完善,需要我们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相关领导部门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对于财务风险点分析的指导。管理和研究财务风险点及设备价格、取费标准和定额等等,对于所报批的预算要进行认真的审查。

三、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规避的要点

1、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在事业单位明确风险点之后,事业单位应该着手培养一批高素质并且具有风险意识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这是事业单位规避风险点的重要措施。理论上来讲,分析和度量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的措施和方法有很多,例如敏感分析、财务杠杆分析法以及概率统计分析法等等,单纯从理论角度来看这几种分析方法,都是比较合理并且全面的。但是这些方法无疑都是在事业单位和市场的种种假设下面提出来的,在实际情况中,市场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市场的种种变化不可能满足以上方法的所有假设条件。所以,这些方法在其可操作性和适用性等方面还是比较差的。因此,想要很好地规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判断,事业单位应该着重培养财务管理人员对于风险存在的灵敏嗅觉和他们强烈的风险意识,使他们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且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很好的估计。纵使是事业单位运用那些风险点分析方法的时候,也需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具体的方法、环境的切合性以及一些条件进行估计和合理的假设。此外,在事业单位采取规避和防范风险措施的时候,事业单位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作为基础,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要求相对而言也就比较高,如果不这样,事业单位规避财务风险的这些措施使用不当会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更大的风险。

2、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和财务预测机制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应该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机制和财务预测机制,所谓的财务预测机制就是指估计事业单位未来融资的需求,事业单位财务预测机制在事业单位防范其财务风险方面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通过财务的预测,能够预先知道自身的财务需求,这样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就能够很好地安排融资计划,并且估计可以筹措到的资金。事业单位还可以对筹资满足投资的程度进行很好的了解,在了解好程度以后,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使筹资和投资进行相互联系,从而避免了由于筹资和投资这两者相互脱节而导致的现金周转存在的困难。事业单位建立其风险的控制机制,能够使事业单位具备风险自动预警这一功能,使事业单位对于事态的状态、发展形势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对于信息进行及时的反馈,还可以对已经发生的或者可能发生的和预期不相符合的变化进行反映。并且对其控制手段和措施进行研究,从根本上把不确定的事件能够带给事业单位风险降到最低的程度。

四、结论

本文首先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之重复计算资金量以及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之财务管理混乱这两个方面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接着又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以及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控制措施这两个方面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进行了探析,最后从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规避要点之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以及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规避要点之建立科学风险控制机制和财务预测机制这两个方面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点规避的要点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 李艳焕、张兆梁、张红伟:价值工程在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 阎建军、范凤山、赵树亭:关于动态财务分析在寿险公司中的运用[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

[3] 唐庚荣、万君康: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点及其管控方法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4] 熊筱燕、赵自强、康玉珠:非盈利组织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以高等学校为背景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

[5] 梁欣:基于GIS的大庆市生态风险预警及管理对策[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

[6] 巫蓉、吴君民、魏晓卓:现金流量预警在船舶行业上市公司中的运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7] 付春仙:关于新经济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缺陷及相关对策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0(9).

[8] 张欣、袁安东、王继宝:浅谈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及风险控制[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第2篇: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

【关键词】 企业财务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Abstract : In order to strengthen enterprise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internal control, the author in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existing financial risk and enterprise inner financial control ponder question carr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enterprise's characteristic presents how to strengthen enterprise financial the internal control is effective measures.

1.分析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

1.1缺乏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的基础和前提。从当前企业存在的现状来看,其内部控制环境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我国企业长期处于计划垄断经济体制下,组织机构比较僵化,运作效率也较为低下,表现为多种问题。首先,企业管理结构混乱,工作权责不清,交叉指挥和多重领导现象的存在导致部门间协调和沟通不力。其次,董事会成员与企业管理者高度重合,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监事会难以有效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普遍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当前,企业所处的环境中面临多种风险,这些风险要素复杂多变,而企业风险防御体系的建设速度难以保障对风险要素的有效方法和控制,这使得企业财务风险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方面,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很多管理者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缺乏现代资本运营的理念和技术和长远的内部控制观念。另一方面,在企业风险控制方面,没有形成健全的风险控制价值观,风险控制观念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完善的管理机构和考核制度支撑。

1.2风险管理环节较为薄弱

企业风险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目标的实现,风险管理涉及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当前我国企业对于风险的管理十分薄弱,在企业内部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内部也没有建立起完备的风险识别和评价机制,企业抗风险能力极低,难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首先,企业在目标的制定上没有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当前,很多企业的风险意识还较为淡漠,在制定企业各项制度和订立企业目标时没有从风险的角度进行考虑,许多企业投融资决策都没有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客观的判断,往往凭主观判断,导致对风险把握不准确,风险管理难以发挥效力。其次,企业普遍缺乏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竞争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如此复杂多样的风险使得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具有较高的难度,没有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很难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一方面,企业内部缺乏风险识别机制,企业管理者没有意识到风险识别的重要性,对风险缺乏全盘考虑,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风险之后再对其进行解决。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没有适当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应对机制缺失,内部控制往往都是在风险发生之后才进行弥补。

1.3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

当前,很多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和内部控制阶段,企业大多把内部控制作为一项规章制度来看待,而没有将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来应用于实践中。当前,我国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部控制制度徒有形式,难以发挥作用。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局限于在各类管理规章和制度上,而对外部环境和经济业务缺乏考虑,对于新业务甚至都没用及时出台相关的程序和制度。并且对于现有制度的执行也较为不力,很多规章制度徒有形式,而在一些具体事务处理过程中很难发挥其约束作用。第二,内部控制体系缺乏科学性和协调性。一方面,当前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内部人员受利益驱动,往往重经营轻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迟迟没有健全起来。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人员往往重视对有形资源的控制,而对于人员、信息等无形资源的缺乏足够的重视,各部门和岗位之间缺乏配合和协调,从而严重影响了经营管理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1.4缺乏有效的审计监控

一方面,企业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当前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也没有安排专职人员。企业对运作状况的监控过分依赖外部审计,造成企业内部审计缺乏有效性。另一方面,外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当前,我国企业外部审计大多服务于企业,本身缺乏一定的刚性,甚至还会按照企业管理者的意图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审计监督的效果。

2.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

2.1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本质了解

财务内部控制的本质就是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交易成本的控制活动。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问题能够通过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活动来解决,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可以弥补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的不对等性,从机制的角度分析,一个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财务内部控制的深化也将促进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作用。

2.2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分类

依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分为:

2.2.1以时间为标准可以分为事前财务控制、事中财务控制、事后财务控制;

2.2.2以控制主体可以分为出资者财务控制、经营者财务控制和财务会计部门的控制;

2.2.3以经营活动的业务环节可划分为销售环节财务控制、生产环节财务控制、采购环节财务控制、融资环节财务控制和投资环节财务控制等。

2.3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是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发挥会计控制效能、措施及程序。财务内控制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经济业务和不同的控制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

2.3.1组织规划控制,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

2.3.2授权批准控制,指企业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

2.3.3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

2.3.4财产保全控制,包括限制直接接触、定期盘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财产记录监控。

2.3.5风险防范控制,包括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2.3.6内部报告控制,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全面反映经济活动,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

3.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3.1建立高效的财务内控制度

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就是对企业各部门、各岗位环节的职责以及行为进行规范,从而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促使企业资产不数增值。所以,企业内部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有针对性的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始终。该内控措施应具备的特性有:

3.1.1系统性、整体性。涵盖范围要涉及到各项经济业务,并寻找关键控制环节,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保证各部门和各岗位职责明确并均能按照特定的目标相互协调、检查与监督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

3.1.2高率性。任何一个系统比较关键的指标就是效率,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也一样应将成本效益考虑在其中。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要想最大程度提高效益就要做到有选择的控制,做到精简人员和手续,避免重复劳动。

3.1.3适应性、科学性。通过采纳合理化建议,保证内部财务控制的适应力和活力。要用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管理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企业的财务人员针对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活动制定出科学具体的标准,在内控制度中起到组织、指挥和协调作用。同时,做到内控制度要随着企业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保证内部财务控制的适应力和活力。

3.2强化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实施力度

好的制度必须要有好的执行能力来保证。财务内控制度有效实施,需要各部门、各员工的共同努力,并有相对独立于财务会计部门和相关业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对制度的设计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如果制度形同虚设那就失去它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检查与考核,对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控制,使各项制度落在实处,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通过检查、完善性评价、有效性进行评价,来判断制度可以依赖的程度、是否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是否能预防和发现错误和弊端,是否能有利于做出经营决策。通过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评价与考核,一方面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使领导心中有数,并促进有针对性地改善各项控制制度;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发现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弱点和优点,逐步完善,同时也有利于内部审计程序和审计职能的扩大,促进财务管理理念、方法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

3.3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内控的完善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记帐、算帐、报帐、查帐以及部分需要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3.3.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一般控制是指任何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普遍适用、为系统的安全可靠而对系统构成要素(人、硬件、软件)及环境实施的控制。包括人员组织与管理控制、数据和程序控制、网络的安全控制等等。

3.3.2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控制。应用控制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应用控制可划分为输入控制、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和输出控制。

3.4 提高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主体,企业会计控制工作主要由会计专业人员来完成。所以说,企业财务专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水平。因此,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包括:

3.4.1具有良好的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应熟练掌握各项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企业的这些内容做出职业判断,这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是直接相关的。

3.4.2应具有在本单位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承担起企业内部规范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工作。

3.4.3具有财务管理的能力。重点是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进行管理,提出改进措施。

3.4.4应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应关注宏观政策,把握重大会计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原则,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陈颖,《财务信息化与集团财务内部控制》,内江科技,2009(3).

第3篇: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

民期以来,房地产行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国民经济,I I的重要行业之一。但是目前由于受房价过高、国家政策等方而的影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需要进行积极的调整,}i}.格控制房地产在开发、建设、经营、销售等环rr-}J的则务风险,确保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卞要对房地产所而对的则务风险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

房地产企业:则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由于会受到受社会、政治、经济、自然以及消费者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行业特有的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等特点,使房地产企业不得不面对各种风险。

(一)面临利率变动带来风险。

利率的变动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时,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负债成本,导致企业预期收益的减少。而利率的提高会降低投资者的购买欲望,使需求降低。房地产市场面临的需求降低、成本增加,则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二)通货膨胀引起的风险。

通货膨胀也是房地产企业面临的风险,当出现大面积的通货膨胀,相应的会增加房地产企业的生产成本,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管理费用,进而大幅增加房地产的开发成本,使相应的风险随之增加。

(三)税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由于房地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各种税收项目,例如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等,当国家提高税率时,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开发成本也会上升,减少预期收益,增加风险。

(四)因资产负债率增加引发的风险。

因为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规模相当巨大,许多房地产企业通常是负债开发。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资金通常来自于银行贷款。而我国房地产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是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60%的警戒线,高负债率使企业面临着预期收入得不到实现时带来的巨大风险。

(五)再筹资带来的风险。

高资产负债率使得房地产企业的再筹资难度加大,因为房地产企业对债权人的保证程度降低,使得企业很难从市场上进行资金的筹措。而房地产企业对银行的过分依赖,逐渐使银行所采取的相关政策就很敏感,无疑也是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风险。

(六)投资收回导致的风险。

政治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都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状况,部分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成品房得不到有效利用,闲置过多,使得资金在短期内难以变现。或者有些售出的成品房由于面临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客户的交款不及时,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成本的回收。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缺乏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

房地产作为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前期投资大、资金回收慢、开发周期长等特点,而很多的项目不具备相应的调整能力。很多开发商盲目的投标、拿土地使用权,认为后期工程只要按时按质交付使用就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显然是片面的。如果企业没有财务预算管理的强烈意识,不注重对土地成本、施工成本、资金运作和投资回报率等方面的预算与控制,就很难实现企业原先的利润目标,大大增加了项目的投入,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甚至会因此产生的财务风险而出现亏损。

(二)成本费用控制不严。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一项长期、繁杂的工作,不但包含项目总成本中的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基础设施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等,还包括项目完成后成本费用的分配和归集。然而有的房地产企业没有立足于企业的实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对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而是将过多的精力用在了工程的进度管理和质量控制上。例如,有的房地产企业对成本核算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成本核算过于简单和粗糙,没有严格成本核算的标准和规范,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内部审计机制不够健全。

内部审计是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当中,但是却能够对企业的预定目标达成率、财务风险等进行有效的监督。然而很多企业偏偏忽视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例如内部审计准则不全面、审计时间没有保证等,这就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不利于财务风险的规避。

(四)缺乏对现金流量的科学管理。

房地产企业开发经营过程具有长期性,开发建设需要经历从征地、土地开发、房屋建设到竣工交付使用等多个阶段,资金占有量大、周转效率低、变现能力差,所以加强对现金流量的管理就显的尤为重要。

然而很多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现金流量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现金使用效率低下,现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往往无法得到保证。

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虽然企业采取负债经营能够发挥负债的杠杆效益,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然而,负债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因为过高的负债率不仅不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还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当负债超出一定的比例,负债率和风险是成正比的。所以,房地产企业就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权衡自身的实际能力,分析企业的融资能力、抗风险能力以及获利能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使企业风险最小化。

(二)房地产企业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力度。

众所周知,房地产投资是风险性极高的综合性的经济活动,受其自身行业特殊性的影响,对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反映非常灵敏。所以,作为房地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对于投资项目的管理力度,对于投资项目做好相应的分析与综合测评,对于指定的决策方案要进行多方的验证,并且全面考虑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定出详尽、可行的投资实施方案,对投资项目做好投资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三)对现金流量进行控制与管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得以土地储备作为竞争资本逐渐转变为以现金流量、筹融资渠道做为竞争资本,这就使得房地产企业不得不对原有战略进行适时的调整。目前,现金流已经发展成为房地产企业进行长远规划时率先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要考虑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当企业利润上升,而现金净流量却下降时,反映出企业的实际收益是在减少的,要加强重视。可以说现金净流量是反映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晴雨表。

(四)建立强有力的风险预警机制。

房地产企业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把企业的非正常经营情况控制在初级阶段,降低财务风险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通过全面预算建立有效的预算预警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预算与实际之间的比较和分析,可以为企业的整体经济活动提供更有利的参考依据,制定调整企业行为的有力措施,对企业未来面临的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强有力的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对房地产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揭示、分析和预先的防范,实现规避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目的。

(五)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

对房地产企业来说,房产是其最终的产品,而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这一产品的生产过程。企业要想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对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房地产企业也不例外。房地产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开发周期和成本,进而影响着项目的成败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作为新形势下的房地产企业,必须积极学习、探索和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将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到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来,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增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埋下了很多隐患,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对于这些风险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产生的原因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加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的研究,对房地产企业的各种财务风险进行严密的控制与管理,尽量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初阶段。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业务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的水平,实现房地产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师。如何防范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J].财经界(学术版),2010,(01)。

2、申山宏。国内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0,(17)。

3、关涛。国内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4、李慧波。房地产业的财务风险及其应对措施[J].山西建筑,2009,(12)。

第4篇: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类型 原因 控制措施

在全球并购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企业并购也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我国的并购出现于改革开放之后,始于1984年7月保定纺织机械厂和保定市锅炉厂以承担全部债务的形式分别兼并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和保定市鼓风机厂。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在沃尔沃所在地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一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完美大戏。最近,美国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和中国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发表一份联合声明,证实双汇-史密斯菲尔德收购案已获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批准。双方定于2013年9月24日举行特别董事会,以最终敲定这一涉资71亿美元的交易,这将是中国至今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并购先后经历了三次并购浪潮,逐步发展完善起来,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扩张的一种主要方式。

企业并购作为一种企业发展方式,必然存在风险,特别是财务方面的风险不容小觑。从广义上来说,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包含更宽泛的涵义,包括“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讲,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有不确定性、决策向光性、价值性、动态性、可预测性与可控性等方面的特征。

一、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类型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并购价值评估风险

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是企业实施并购的基础,对整个并购过程中来说非常重要,评估过高可能导致企业丧失并购的机会,评估过低风险显而易见。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称,方法不科学,评估体系不健全,甚至政治经济因素等都容易导致风险产生。

(二)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付对价,手头有大量现金的企业少之又少,也不符合现金管理的原则,因而大部分并购企业都需要大量融资,并购融资渠道包括内部融资渠道和外部融资渠道。并购融资方式有债务融资、权益融资、混合融资还有诸如杠杆收购、过桥贷款、卖方融资、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其他特殊融资方式。融资风险主要是指在进行并购时,为确保并购资金充足而进行融资,引起企业负债率过高,资金周转困难、收到经济政策影响所导致的融资失败、企业资本结构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风险等。譬如,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应符合多项苛刻条件,缺一不可。发行企业债券更是需要多项财务指标达标。权益融资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发行成本较高,企业税负较重。

(三)企业并购的支付风险

并购对价支付是企业并购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不仅关系到并购能否成功,而且关系到并购双方的收益、企业权益结构的变化及财务安排。企业并购涉及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混合支付等等。企业并购的支付风险是并购企业为完成目标企业的收购,采用某种方式或某几种方式支付对价带来的风险,主要来自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相关的风险。企业并购支付方式若选择不恰当,则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1.现金支付带来的风险。现金支付会给企业带来资金负担,降低并购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调整能力,产生资金流动性风险;2.股票支付带来的风险。采用股票支付,并购企业就需要发行新股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并购企业的资金压力,获得税收价值,但新股的发行会增加并购企业的成本、稀释股权,同时分散了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3.混合支付带来的风险。采用混合支付企业资本结构很难达到最―种最佳状态,多种支付方式同时使用容易出现间断性,企业并购后会增加财务整合的难度。

(四)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风险

财务整合,是指并购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制度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统一管理和监控,使被并购企业按并购企业的财务制度运营,最终达到对并购后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等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管理和收益最大化。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风险是指当企业并购完成后,由于并购过程中的某些因素作用到一定程度时,由某一事件的发生从中起到主导作用而导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风险:(1)财务管理目标、会计人员及组织机构、会计政策及会计核算体系、财务管理制度、业绩考核体系不同而产生的财务整合风险以及存量资产、现金流量等整合风险。

二、控制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控制

首先,要正确理解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主要内容。目标企业价值应由四个部分构成:(1)评估并购企业价值;(2)评估被并购企业价值;(3)评估并购后整体企业价值;(4)评估并购净收益(NAV)。

其次,选择正确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方法:(1)收益法 是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来确定被评估企业价值,其主要方法就是现金流量折现法。(2)市场法 是将评估企业与参考企业、在市场上已经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权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进行比较,以确定被评估企业价值。这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可比企业分析法和可比企业分析法。(3)成本法 也叫资产基础法,是在合理评估目标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

通过上述评估活动,可以就是否需要进行并购过程的下一步提供决策依据,虽然,并购有市场、资源等多种考量指标,但是,“有利可图”依然是中心指标,是决定性因素。

(二)并购融资风险的控制

要控制并购中的融资风险,首先要选择正确的融资渠道,内部融资渠道与外部融资渠道要兼顾。通常内部融资风险小于外部。就内部融资渠道而言,企业自有资金和应付税款、应付账款等,在这种方式下,企业不必对外支付借款成本,风险很小。在并购交易中,企业一般应尽可能选择内部渠道,企业短时期内如果能够在内部筹集大量资金,融资财务风险就很低了。就外部融资而言,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由企业面向社会融资的直接融资或贷款等间接融资模式。如果企业财务指标符合相关政策,那么直接融资,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方式无疑是首选。否则,只有选择间接融资,但其风险稍高。

其次,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如果企业不担心控制权分散、财务指标又符合相关政策,应优先选择以权益融资为主的混合融资方式。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

(三)并购支付风险的控制

第一,加强并购支付的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融资支付的财务风险管理。首先要深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对企业自身的财务有全面的认识,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有个全面的认识;再者,在并购开始前对并购资金的可能规模进行合理估计,帮助企业合理安排资金,这样可以降低财务风险。第二,选择合适的并购支付方式。在确定支付方式时,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权衡现金、股权、混合支付方式的利弊,来规避风险。

(四)财务整合风险的控制

企业并购完成只是并购成功的第一步,能否真正成功,还要靠并购后的整合,整合成功才意味着并购真正成功。财务整合是并购后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也影响并购的成败。

财务整合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需要运用策略,刚柔并济。其规避风险的运作策略如下:(1)刚性处理:一是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实现集团财务控制,明确企业的财务关系,保证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二是在财务组织结构的调整、财务负责人的委派和会计人员的任用方面,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保障财务组织运行的畅通;三是对被并购企业实施严格的财务管理控制,建立一系列相关制度;四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严格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控制,实施动态监控。(2)柔性处理:对涉及职工个人方面的福利待遇、岗位薪酬、考核指标、费用标准等方面的财务整合内容,需要人性化处理,做到规则无情,人有情,以期获得多数员工的接受和支持,为顺利整合增添正能量。

三、结论

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企业在遇到并购这一能为企业带来巨大发展的机遇时,也需认识到在不同政治、经济环境下以及因为并购项目的性质不同时,各种风险对并购活动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但在任何情况下,财务风险都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体现在并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分析各环节的财务风险并及时做好控制措施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5篇: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

摘要: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存在着风险,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防范未知财务风险的必要手段,也是现代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 :财务风险;产生原因;防控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及特点

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从资本运动的角度来看,资本流通的始极是货币的垫支,终极是得到价值量增加的货币本金收回,财务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而垫支货币的活动。财务风险是资本价值经营的必然产物。其特点主要有:

1.客观性。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任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它是伴随具备社会属性的企业单位在经营中必然产生的客观产物。没有企业能够永远一帆风顺的获得收益,风险处处都有。因此,企业财务风险既不能避免也不能逃避,每个企业都必须以正确科学的态度去面对它、解决它。

2.不确定性。企业不可能对自己有可能面对的风险一一预测出来,因为财务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受到某件事情的影响而一触即发,也有可能长期没有预兆,突然发生。

3.亏损性。财务风险与企业的收益亏损是成正比的关系,也就是说企业财务风险越大,可能的收益亏损也就越严重;风险越小,企业的收益亏损程度也就越轻。企业若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就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

4.复杂性。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十分复杂的。其产生有时是由于复杂的外部市场环境发生的改变,有时是企业内部经营策略出现的种种问题导致;有些是企业内部专业人员根据规律可以大致预测到的风险,有些是完全没有预兆,无法预测的风险。种种直接或间接的因素影响,企业风险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难以解决,长期以来都在不断困扰着企业经营者。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1.瞬息万变的外部市场因素。企业外部环境是瞬息万变、复杂多样的,它包括了企业所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环境、政府政策、群众需求、经济规律等等各个方面。每一个因素都独立存在于企业之外,都是无法被企业自身改变的,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并且以上因素的变化都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各自不同的影响。企业财务活动都要受到这些因素的限制。

2.企业内部资产的流动问题。资产的流动性好坏要看企业在经营需要的时候是否能够及时地做出现金的周转以及资产购买力的大小。事实证明,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如何与财产风险的大小紧密相连。诸如资金囤积、债务不清、资金短缺等问题都显示出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出现了问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好坏决定于两大因素:一是企业在成本较低的情况下能否及时创造出大量的财富;二是企业在持有固定资金的情况下能否就现实情况及时做出应变。

3.企业管理水平整体低下。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治理结构是规定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运行规律、运行方式、权责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整体顺利经营,各个部门协调配合、互相监督的重要保证。公司的管理机制也是通过一定的经营目标来激励职工积极上进、认真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现阶段,一些企业常常由于内部管理机制的不当运行,造成权责分配不明,内部风气不正的种种问题,从而阻碍企业财务风险的顺利解决。

三、如何科学防控企业的财务风险

1.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素质水平。企业决策是建立在会计核算提供的数据信息基础上的,这些数据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投资方案的计算结果,从而影响决策方案的选择,因而,财务人员已成为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一员。对其专业素质的要求除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过滤和分析能力外,还要求具有对财务风险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同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首先要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教育,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其次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提高自身风险意识;再次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准确地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做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最后要求掌握相关的金融、证券、投资等方面的知识,在企业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同时要与生产、营销、人力资源事等部门广泛联系,把企业的资金合理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2.加大力度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产权制度,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建立在明确的产权关系基础之上的。企业作为社会行动的经营组织,产权关系是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原因。现阶段,不难发现我国很多企业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确的问题,因此,首先必须明确企业内部的产权关系,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其次,完善企业内部的上下监督,所谓上下监督就是指企业高层领导和下层职员互相监督,这样一来企业内部形成了双重监督模式,促进健康发展;最后,注意委托关系的协调。委托人和人之间有着相互牵制的关系,必须注意保证二者的信任和协调,以防止出现人经受不住诱惑造成财务风险问题。

3.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建立预警机制,就必须加强企业经营的信息管理,指定专业人士负责该预警机制的运行,时刻收集企业经营的财务信息,保证异常信息能够及时被捕捉到,提升上传下达的速度与效率。加强对财务风险的及时分析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应急方案。保证财务风险发生后处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精准性。善于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设备进行财务风险的计算和估测。最后要注重人才的科学培养,大力吸收高素质现代化人才,充实企业内部的员工活力。

4.注重企业财务运行机制的完善。首先要建立有经验、高素质的企业内部投资决策团队,根据企业所制定的自身发展投资决策机制,结合财务运行实际情况对投资的项目进行决策。其次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也就是说要科学有效地制定企业关于财务风险的各项具体规定,包括企业财务风险的具体目标、财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具体职务等等。

综上所述,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因此,防范财务风险是加强财务管理,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重要工作。在挑战和机遇并存、效益和风险同在的市场竞争大环境下,我们应在原有不足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财务风险,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并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杨瑾陶.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7期.

[2]彭晓奕.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措施分析.商,2012年05期.

第6篇: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评估;财务控制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0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0-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大企业要想稳步发展,就必须做好企业财务评价与控制。虽然很多企业都能意识到财务的重要性,但由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使财务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财务对风险评估不到位,企业资金无法正常运转。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就要做好财务风险预防工作和控制工作。

1 企业财务风险相关概述

1.1 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发展中面临众多风险中的一种,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的风险,企业财务活动就是在风险前提下进行的。所谓的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变动和突发事件。财务风险是企业最为常见的风险,是指企业活动中,由于受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产生偏差,导致企业资金紧缺。财务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企业财务活动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企业的收益和发展。

1.2 企业财务风险分类

根据企业财务风险发生原因可将其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和收支性筹资风险。现金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活动中,现金收入低于支出而产生的还款期内不能偿还本息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属于企业个别风险,也属于支付风险,对企业长期发展影响并不大,对企业盈利情况也没有直接影响。收支性风险是指当企业收入低于支出的情况下产生的不能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产生收支性筹资风险将会导致企业的净资产减少,在企业负债的情况下,企业亏损越大,企业的还债能力将会越低,会导致企业财务状况越来越差,最终造成企业整体风险,使企业整个债务偿还都受到严重影响。

2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现状

2.1 企业财务风险评价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已被列为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但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现状仍不乐观,如审计评价工作的执行力度严重缺乏,评价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企业财务控制管理原则不健全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不能明确划分财务和会计的工作职能,企业没有专门的财务评级,因此,无法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无法保障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无法保障财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2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居多,很多企业领导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到位,也直接导致企业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够,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缺乏决策性和科学性。还有很多企业属于家族性企业,整个财务理念发生偏移而直接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不当,也给财务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带来不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意识严重缺乏,内部也缺乏财务监管人员,企业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往往都是风险之后的管理工作,缺乏财务风险预防意识,这些都是我国企业风险控制的现状,也是中小企业很难做大做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起初发展都非常迅速,但由于没有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3 企业财务风险表现

3.1 筹资环节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企业就需要筹措资金,而资金来源不同,这就造成了相应的成本和风险不同。根据筹资标准不同可分为不同种类。其中,根据权益性质的不同分为股权资本和负债,公司负债率越高,股本的收益也会越高,相应的风险也会越大。企业负债就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企业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情况来制订科学的筹资计划,财务部门需要对流动负债进行管理,提高短期资金的使用效率。

3.2 投资环节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收益会进行投资,投资可选择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要合理配置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流动性资产即可通过投资项目获利增加企业的变现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偿债能力。但如果获利不足,将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紧张。非流动资产包括债券和固定资产等,其投资特点是投资数额大、时间长,存在的风险大,但投资项目正确将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收益。

3.3 资金运营环节

根据我国企业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流动资产、存货占的比例较大,这样大量的存货压货,导致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占用,且企业还需要对这批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造成产品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在存储过程中还会存在一定的损耗,市场变动导致产品价格下降,造成企业亏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由于现在很多企业为了拓展销售渠道,盲目赊销,在没有了解客户的情况下就直接赊给顾客,导致应收账款过大,很多账款无法收回,直接导致企业资金紧张。

3.4 利润分配环节

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社会经济组织,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的前提下,可对企业盈利进行自由分配,这要求企业分配盈利需要满足股东的利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需要预留一定的资金进行再投资和企业的扩展,预留一定的资金作为财务风险应急资金。企业利润分配不周也是常见的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很多股东在挣钱之后,只在乎眼前分配的利益多少,很少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

4 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由于企业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中受各种因素影响,企业财务风险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企业只有了解了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才能有效进行控制和处理。

4.1 外部原因

企业外部不确定性直接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行业竞争等。外部原因带来的财务风险往往是不可预料和难以控制的。

4.2 内部原因

虽然外部原因会给财务带来风险,但财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往往是内部原因。企业基本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常见原因,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有些企业负债规模大,导致企业风险大,财务负担沉重,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投资决策不合理也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之一,投资决策对企业长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投资一旦出现决策性失误,将会使投资的项目收益减少,造成公司出现资金短缺,给财务带来风险。

4.3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活动和风险是并存的,在进行财务活动时候需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根据企业发展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计划,细化财务的管理制度。企业在发展时将会需要扩展,需要投资项目,如果财务不能做出正确的计划和风险评估,将会给企业财务带来很大风险。

4.4 企业风险意识淡薄

这也是常见的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之一,企业领导没有风险意识,盲目发展,会导致财务资金短缺或者企业亏损。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5 完善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对策

5.1 加强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的风险意识

造成财务风险的原因虽说是多种多样,但很多风险是由于企业领导的风险意识不够造成的。加强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的风险意识,需要从企业领导做起,很多财务部门对风险意识认识不够是由于企业领导的不重视造成的。企业领导是企业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是员工效仿的对象,只有领导以身作则,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在企业强调风险意识,对能预料的风险要想好风险控制方法,对不能预料的风险,要做好风险的处理工作。只有企业领导有风险意识,才能对风险有预防和控制。因此,加强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的风险意识是企业迫在眉睫的工作。

5.2 采取适当的企业风险策略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预防机制,建立财务风险监测机构。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预估企业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例如,企业的产品因为经营不当产生积压,产品质量下降,市场调控引发成本上升等,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且能制订出风险控制的方法。调查发现,目前处理财务风险的方法是: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等。能对财务风险加以有效的控制,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有较强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知识技能,熟悉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并能及时对企业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对企业风险能有效控制,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只有财务人员将风险意识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及时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做出灵活的反应。

5.3 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防御体制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多元化的企业经营模式和健全的风险预防机制,积极分散企业风险。企业领导者需要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和特点,及时进行企业风险预防机制的调整。预防企业风险的发生,需要财务做出详细的风险评估报告和详细可行的投资计划,做到尽可能避免企业在融资和投资之间的缺口,保持企业稳定发展。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有所侧重,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处理不当或未能预测到的风险原因,吸取教训,并努力向资深财务人员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风险防御经验,引进优秀的财务风险防御体系,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特点,吸取精华,结合我国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完善的财务防御体系。完善的风险预防体系包括财务人员能力、风险评估、投资计划评估、风险处理与控制等,企业需要提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

5.4 进行财务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会存在各种风险,但很多风险是可预测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去建立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财务体系,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体系、风险预测体系、投资计划体系等,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规避风险。将财务部门职能细分,强化财务部门各项基础工作,对可预见的风险进行防御。而很多可预见的风险是由于财务内部结构问题造成的,其中包括财务内部结构混乱,财务人员职能分工不明确等。对财务结构进行优化,职能明确化,成立风险评估小组、监督小组、投资项目评估小组、风险控制小组等。

6 结 语

企业发展带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面临的也是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会更大,企业如何在这种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可持续发展,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的增加,企业财务需要做好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工作,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对企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企业领导也需要加强风险意识,尽可能避免由于内部原因导致风险产生。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体制,让企业能稳定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梅欢.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王佳丽.财务诊断中的数据挖掘运用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第7篇: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一般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是施工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主要存在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两类。客观上讲,法律法规以及合同惯例决定了合同风险的存在,合同双方无法规避。主观上讲,建筑施工行业竞争激烈,工程竞标时,建筑单位不惜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等条件争取合同。

第二,资金风险。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来源于筹资风险和招标过程。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业主在招标时要求用货币资金支付履约保证金,使得建筑施工企业资金外流;另外无序及不均衡竞争,使得业主选择施工队伍时出现潜规则要求,如垫资等。

第三,成本风险。成本控制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经济效益,是决定其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一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条件、项目规模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方案。依照成本计划,严格控制构成工程实体的各项费用,才能将施工过程的项目费用和成本风险降至最低。

第四,结算风险。竣工结算应在施工项目完成后立即执行。但若工程调整无法得到有效批复,工程后期,业主资金周转困难,导致项目完工,风险未停。若项目资金无法得到有效收回,资金周转出现障碍,一则影响施工单位的资金链及财务计划,二则延长工程保修时间,施工单位财务风险加大。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现状

基于诸多原因,对施工企业来说,从中标立项开始即需面对各种风险因素,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只有清楚认识各种财务风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浪潮中力挽狂澜。

第一,投标过程不透明加大了投标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规定,发包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拨付工程款项。然而目前很多工程项目在招标时,未对付款方式给予清楚准确说明,更有甚者暗中要求施工单位垫资。建筑市场存在各种弊端行为,如业主要求施工单位在合同拟定前缴纳高出合同造价约10%的保证金。如上行为为建筑施工单位带来巨大财务风险,而投标时标价过低,更是为施工项目的财务管理增加难度。

第二,市场快速变化导致财务风险上升。建筑市场瞬息万变,受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波动较大。经济形势好,市场购销皆旺,建筑施工项目效益有较大提升,施工单位有较大利润空间。市场变化莫测,经济萧条,建筑施工项目不可避免发生亏损。通货膨胀,施工方将付出高额费用用于购买各类材料,进而增加生产成本,缩小项目利润空间,此外汇率以及银行利率等均会使施工单位面临财务风险。同时,政府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各项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而对建筑施工行业来说,金融政策、财政税收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均会对施工单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给施工建筑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

第三,联营及投资控制不力导致风险增加。一方面,联营工程存在巨大风险,工程分包合同拟定不严密,如责任双方中某一方无签字、盖章、无签署日期,都将会遗留法律漏洞;工程分包单位缺乏承建资质亦会引发法律纠纷;工程分包合同中缺乏明确工程量,不利于控制成本;分包合同管理制度不甚明确,分包合同签署前未审批等,势必造成财务风险隐患。另一方面,投资意味着风险,尤其监管力度不够,经营不善,常会导致资不抵债,资金流断开,长期坏账死账,处理不及时酿成巨大风险隐患。而在投资过程中,若资金运营不善,难以回收则无法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活动。资金是施工单位立身之本,如无法将成品资金转化为结算资金或无法将结算资金转发为货币资金,则没有充足的资金完成企业良性运转。转换时间和转换金额都会影响资金运营效果。此外,建筑施工单位内部存在的一些因素会造成经营风险。其中包括重大投资失误、关键诉讼失误、高层管理决策失误等。在项目施工期间,现场管理和决策失误都将为施工质量带来安全隐患,进而引发财务风险,最终无法获得预期项目利润。

第四,会计核算把关不严导致账务风险加剧。一是建筑施工项目收入确认不准确将无法有效转化和结转成本,以至造成收入与成本不匹配,无法得到有效利润。如果项目实施前期或中期的成本费无法及时入账,会对后期项目产生潜在影响。二是有的工程项目在未得到业主签字确认的情况下即预估入账,则存在一定程度的潜亏。项目核算中的项目成本核算不规范、分包工程价款无法计入成本等会计核算都会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财务风险。三是近些年,建筑施工单位应收账务未得到有效收回的现象屡有发生,不少业主拖欠工程款达千万,其原因有业主根本付不起高额结算资金;建筑施工单位债权关系处理不清,催收工程款力度不够,或有多年挂账现象,易形成债权纠纷,应收账务无法回收。此外,财务管理中涉及单位内部的资金管理制度、成本核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物资采购制度、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等,如上述制度残缺不全或形同虚设,就无法对经验活动中起到有效指导作用,给切实执行带来困难,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第8篇: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风险是每一个现代企业都要面临的客观事实。企业要想防范这些财务风险,首先要认识财务风险,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以及会对企业造成什么样的不良影响,从防范和控制入手,提高现代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财务风险通常是指现代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难以预料和控制的因素影响,造成财务状况的不稳定和不确定,使企业受到了损失。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会一直受这种风险的影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者要全面、系统地监控和管理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从多方面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多变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受宏观环境的影响。宏观环境通常包括政治环境、市场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等。外部宏观环境发生变化能够为企业带来机遇,也能给企业带来威胁。当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很难灵活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便出现了财务风险。

2. 现代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

企业的所有活动都涉及财务活动。比如,企业在筹资时,自有资产的数额与借款数额的比例,以及相应的负债情况;企业在投资时,多元化的投资方向和各项目的投资比例;企业利润和股息的分红等等。近年来,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速度的加快,财务活动也越来越复杂。财务活动的复杂性给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

3. 现代企业资金结构的不合理性

现代企业的资金结构是指各项资金在财务管理中所占的比例,其核心问题是负债资金的比重。如果负债资金过多,那么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相应地很大。科学合理地安排借债和利用好负债资金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发展空间,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如果负债安排不合理,借入的资金远远多于自有资金,当风险达到一定程度时,会给企业的生存造成巨大的隐患。

4. 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不强

有些企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不科学,缺乏畅销产品和品牌产品,库存积货较多,导致产品过度积压,无法为企业创造利润。有时候,企业急于将产品变成资金,采取赊账方式大量出售,也增加了大量的应收账款,这些帐很多就成了坏账。企业的应收帐款越多,资金周转速度就会越慢,资金的流动性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企业支付能力变弱,财务风险变大。

5.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分析

在进行重大财务决策时,必须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如果没有科学的分析,财务决策不仅不会使企业改进,还会让企业经营变得更加糟糕。因此,财务决策的失误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很多企业在财务决策方面,存在着主观决策和经济决策的现象,缺乏科学分析和论证。企业财务部门编制的会计报表,只能是尽可能地反映客观事实,做不到全面地反映客观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不去开展市场调研和实际考察,很可能导致缺乏科学分析的财务决策。财务决策脱离企业的实际情况,势必会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1.增强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且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求财务人员更新财务理念,做到既不无视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也不畏惧其危害性,认清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研究其规律性,探索规避和应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方法。企业建设的全过程都应贯穿有财务风险的管理,塑造企业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理新观念,促进企业建立一体化、规范高效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和管理机制。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能通过会计策略来解决已发生(有)的财务风险和规避潜在可能的财务风险。

2. 加强识别财务风险的能力

财务风险的识别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在现代企业中,财务风险存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简单易识,有的需要经过逻辑分析,有的则以某种状态隐藏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是一个复杂的逻辑过程,只有识别了财务风险,才有可能防范和控制风险。

3.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现代企业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很好地帮助企业防范财务风险。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是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建立短期的财务风险预警。企业理财的对象主要是各项资金及其流动情况。企业能否运营下去,不仅要看盈利多少,更看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各项支出。如果企业的资金预算准确,可以为企业提供财务风险预警信号,方便经营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财务风险。编制准确的资金预算表,需要企业汇总各项目标,并用数量化的形式表达预期收益、财务状况、投资计划等。二是建立长期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以债务保障率为参考财务指标。

4. 防范投资带来的财务风险

投资会为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与投资收益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预期的收益越大,相对的风险也越大。如果投资项目的投资周期较长,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投资收益也随其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在决定投资前,应考察、分析好投资项目,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权衡风险与收益,做好市场定位,切忌盲目投资。

5.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强化内部控制,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起决定作用,对决策的执行起监督、引导作用,明确管理者应承担的责任。强化内部控制,还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其实是企业进行的一种自我评价,能够让企业看到内部存在的问题。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内部资金运作的问题,避免企业遇到更大的财务风险。企业应培养人才,借鉴经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结语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增多,因此,企业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存在和获得良好的发展。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措施,树立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文化建设,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快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静.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1).

第9篇:财务风险控制措施范文

关键词 医院 财务管理 风险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改革体制步伐的加快,各大医院所面临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产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国家加大了对医疗机构政策指导和法律实施力度,为医疗机构促进其内部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医院在加强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体系欠缺专业管理理念,从而导致内部管理体系分散化,管理人员财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医院的发展与壮大。

一、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健全。21世纪的社会是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开放性促使不同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不断竞争。在残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盲目性强、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等因素导致资金投资方向把握不准,从而出现内部资金匮乏、成本较高等现象。目前,我国医疗水平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大医疗投资力度非常重要,但是医院并没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导致相关工作展开缓慢。而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作为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医疗改革的内部资金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财务管理方面的理论与人才少。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理念在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内部运用还不够成熟,财务管理风险知识在医院内部员工中还没得到全面普及。主要表现在医院在组织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开会时,员工财务知识的专业性还不够强,员工对医院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没有提出实质性和针对性的意见。由此可见,医院对员工财务方面的知识培训还有待加强。员工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即财务管理观念模糊,没有将医院的发展与自身利益做到有效结合,医院财务人员会计处理流程还不够熟悉、业务水平还有待提升。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高校教育目标做出了一定的改变,对高校对学生培养的方向有了明确的规定,即加强财务管理的实践性和专业性,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学校对学生财务管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将财务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和实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效果。如果学生在学校财务知识理论没有打好基础的话,走出校门跨入社会时就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工作。企业的领导者和HR在招聘人才时看重的是员工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如果员工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在学校或者公司培训时没有办法得到提升,最终将会被社会淘汰。有些小型医院为节约成本,在新员工入职时没有花费时间和资金对新员工进行单方面的培训,从而导致新员工在开始工作时频频出错。

(3)财务管理内控存在漏洞。社会的不断进步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在发生着改变。特别是新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财务管理模式在大型医院和中小型医院中得到广泛关注,财务管理模式以及风险控制在医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财务管理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财务体制也存在一些漏洞。例如,财务管理内部体系还不够健全、财务管理对企业的控制力度不强、财务资金安全性不高、财务风险性较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医院在资金、成本、内部控制方面带来了影响。21世纪是以市场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市场经济的竞争性特点促使医院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医院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虽然可以提升医院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但是医院之间的不良竞争就会使医院的内部控制失去效果,无法展开医院正常的资金运转和财务管理工作。甚至还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医院的内部控制如同虚设,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并没有发挥它的作用。不完善的内部控制是导致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得不到良好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的措施

(1)采取集中化资金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多数医疗机构采用分散性的资金管理模式,造成医院内部资金管理得不出预期成果。基于这种情况,医院管理者需要改变管理观念,采取集中化资金管理模式,合理利用资金资源,实现医院资金的优化配置。集中化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减低医院管理、资金成本,加大对预算资金的控制力度,确保医院日常资金的周转。另外,医院管理者还需要定期盘查固定资产,确保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避免出现资金冗余量不断增加的现象。

(2)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控制风险。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影响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新会计制度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医疗机构员工的个人素质有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医院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原有的财务人员在实际会计处理工作中,其专业知识能力不强,且财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不高,不仅会导致医院对财务信息处理不够及时,还会影响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医院要提供多种渠道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的培养,使其转变懒散的管理理念,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以达到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

(3)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新会计制度中要求医疗机构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这是改善医院财务漏洞,实现内部信息化管理的保障。首先,国家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为优化会计信息编制途径提供制度保障。例如,国家《新会计法》就是针对《会计法》中有关于会计政策上存在的问题而制定与完善的,其不仅可以避免医院在权责发生制下出现利润指标纵的现象,还可以促使医院的会计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走向法制化、层次化、规范化、合理化,保证医院的资产得以有效支出和使用。其次,医院要根据自身内部结构和管理情况制定合理的财务管风险理制度,加大对员工培养的资金投入力度,定期举办有关于提升员工业务素质的专业技术培训活动,为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由此可见,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突破管理工作的局限性,需要国家和医院之间的共同努力,为保证医院合理合法控制财务风险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机构加强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是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医院强化自身财务风险控制、提升财务人员管理意识的重要因素。因此,医院在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时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构建制度化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为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参考文献

[1] 唐明祥.关于医院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措施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35):75-76.

[2] 胡毅.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 (06):178.

[3] 黄丽容.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医院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师,2013(02) :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