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办法

第1篇: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管理体制

一、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1、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制度不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配套不完善,责、权、利不明晰,使实验教学过程管理、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成本管理、设备使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无章可循,造成实验室管理混乱,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2、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资源重复配置。长期以来实验教学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依附,只为验证理论课教学,因此就以专业为基础来建设实验室,这种体制使得各二级学院、系、部教研室各自为政,实验室建设虽小但全,实验仪器设备、仪表、重复购置工具, 分散管理。部分专业学生数量比较少,使得大量设备仪器长期闲置,利用率非常低。隶属于各二级学院的各专业的实验室都购置了大批的必要设备,而相近专业的设备又大都相同,如此重复投资造成了资金利用率低下,无法引进先进设备。

3、多样化的实验室管理方式,存在弊端。我国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方式有3种,即多重管理、双重管理和垂直管理。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力度以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渗透性,但存在容易产生相互推脱责任,效率低的弊端。垂直管理是由院校主管领导负责,实验室主任具体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运行以及所有相关的具体工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责任明确,便于统一意见协调实施,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4、实验管理人员不够专业,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理论、轻实验”思想,很多高等医学院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和作用了解不足,认识不够,关于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等投入甚少,实验员队伍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偏低。由于学校在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和职称评定时,不是评定其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实验室管理工作方面的成效,而是从文章、课题量的多少来衡量,使得实验人员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责任心不强。

二、高等医学院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1、实验室管理制度科学化。实验管理是一门学问,实验是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只有管理好实验才能提高其效益。而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是管理好实验室的依据,规章制度是管理实验的重要保证,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建全是实验工作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认真贯彻执行,才能使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轨道。为此根据我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先后制定和修改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有: 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管理和使用守则, 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守则,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管理条例,有毒废物处理办法,危险化学物品管理制度等;同时完善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日志。同时用学生实验手册对学生参加实验进行指导和管理,是学生明确奖惩制度,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验的基本要求,管好和用好实验室,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因此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加强,有利于促进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

2、实验教学管理合理性。实验物资设备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条件,在实验室资金投入过程中, 合理利用好学校的资源,使其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实验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整体规划,各校应根据学院整体发展规划和专业特点,根据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统筹安排, 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安排好实验,做到物尽其用。注重设备物理采购的可行性论证,避免重复性购置,加强对实验费用的审核和设备费用的审批,避免实验室设备闲置和浪费。开放实验室,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提高设备使用效益。打破原来实验室各自独立、小而全的格局,实现设备资源共享,人员资源共享。健全规章制度, 提高实验室物资的利用效率。

3、规范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实验管理体制,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实验室办出特色和水平。强化实验室管理必须依法办事,让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明确具体的职责和应该遵守的条例。通过建立独立的实验中心,根据医学院校的发展特点将实验室从原来的教研室剥离出来,成立相对独立的实验中心。在体制上,实验中心和教研室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直属学院、系、部领导; 在人员配备上,根据工作量及学科特点优化组合;在资金投入使用上,实行立项拨款、专款专用的经费管理使用办法。这种管理体制的建立,从经费的使用、设备的组合、内容的优化、实验人员的管理等方面能有效地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效益、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4、实验技术人员专业化。如何管理好实验室,如何开展好实验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具有一支拥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整体素质强,技术过硬的高水平实验人才队伍。由于医学实验技术是几乎涉及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的综合技术和方法。所以,掌握医学实验技术就需要一批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实验技术队伍。

同时应制定引进和培养实验人才相结合的制度,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待遇,巩固实验教学队伍,建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氛围,加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制定相应的奖惩和激励机制,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职称的评定,应更注重其在仪器维护、实验室管理等工作中的业绩,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实验员的积极性。

总之,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门学科, 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应该加强整体协调,体现特色,突出重点,效益优先,提升层次和注重质量,真正使实验室在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为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越.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高校实验工作研究,2009,100(2):6.

[2]李俊刚,邓春青.医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2):208-210.

第2篇: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卫生改革与发展大局,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合理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村卫生室提档升级,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健康保健需求。

二、工作目标

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全县实际,按照坚持公益性、坚持集体办医、坚持一村一室、坚持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重的原则,对全县村卫生室进行重新规划设置,确保在2012年底实现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2012年底前80%的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水平,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达到100%;2015年100%村卫生室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要求。

三、工作任务

(一)明确村卫生室的性质和职责

机构性质:村卫生室经县卫生局依法批准后设立,是为全体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举办方式:村卫生室以村、集体举办为主,条件暂不具备的,也可以由乡村医生联办或个体举办,经县卫生局批准后设立。

产权归属:村集体配给的各项资产属村集体资产,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其余资产仍归开办人、产权人所有。2012年前,县卫生局要组织完成村卫生室产权界定登记工作。

基本职责:一是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二是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等疫情,协助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疗机构;四是受卫生局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健康教育和协助做好新农合有关工作等。

(二)科学设置村卫生室

1.科室设置。村卫生室要按照相对独立、分区布局的思路,合理设置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健教室和药房。

2.人员配置。乡村医生必须取得国家认可的合格资质,经村委会推荐或村医自荐、乡镇卫生院考核,报县卫生局批准后,由村委会聘任上岗。每个村卫生室配备工作人员原则上不低于2人,有条件的要配备一名女乡村医生。

3.基础设施。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要与生活区分离,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按照《省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形象设计手册》要求,统一外观形象建设,并建有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卫生厕所和医疗废物焚化炉,配套水、电、网络、电话等基础设施。

4.基本设备。按照省卫生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验收活动的通知》(卫函〔2012〕230号)要求,配齐常规设备。

5.设置要求。村卫生室原则上按一村一室设置。对人口达到2000人以上或者居住特别分散的行政村,经县卫生局批准,可酌情增设一个卫生室。除前述情形外,对一村两室或一村多室的,要逐步通过合并、注销等方式,进行重组整合。乡镇卫生院所在行政村未设置卫生室的,今后不再设置,已经设置的,继续保留。现为一村一室的,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对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村卫生室,要坚决予以取缔;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举办的医务室现挂名为村卫生室的,要实行机构名称变更,今后不再以村卫生室名义从事诊疗活动;对一村多室的,按照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合并重组,其中村集体提供房屋、建设达到标准化要求、群众就医便利和通计算机网络的村卫生室,应优先考虑定点;不愿自行组合的村卫生室及其人员,证件到期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再予以注册和校验;符合个体行医条件的,鼓励转为个体行医,不符合个体行医条件的,依法取缔。

已办理《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现未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或中止执业活动满两年的,注销其《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三)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着重解决当前乡村医生队伍中存在的年龄偏大、后备力量不足、服务能力薄弱等问题。一要加强后备人员的培养,逐步配齐乡村医生;二要着力提高乡村医生综合素质,加强医德医风教育,通过临床进修、集中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乡村医生队伍整体水平;三要积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

(四)规范村卫生室管理

村卫生室实行室长负责制,室长的产生由乡镇卫生院会同村民委员会,根据从业人员实际情况确定,报乡镇政府和县卫生局备案。村卫生室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在县卫生局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乡镇卫生院和村民委员会按照“六统一”、“两独立”要求,实行一体化管理。

六统一:即统一规划建设。村委会应无偿提供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并按照《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进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统一人员准入。乡村医生必须具有县卫生局许可颁发的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并在县卫生局注册。在村卫生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也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县卫生局要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准入管理,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2012年底前,县卫生局要负责完成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执业(助理)医师证书的乡村医生的核定登记工作。乡镇卫生院在本辖区内,经与相关村卫生室的开办单位协商同意,可以选聘符合条件的人员到村卫生室担任乡村医生,并可在本乡镇内对乡村医生进行异地调动。统一业务管理。乡镇卫生院统一安排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工作,村卫生室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统一药械购销。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规定,村卫生室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要纳入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采购计划,由乡镇卫生院通过省集中采购平台,统一进行网上采购,采购周期与乡镇卫生院相同,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村卫生室不得通过其他渠道采购药品(中药饮片除外)。统一财务管理。村卫生室要建立固定资产账、流动资金账、业务收支账和财务报表,规范建账,日清月结。其中,对国家投入的建设补助资金应划入集体资产项目,由乡镇卫生院统一建帐,村卫生室使用。药品价格和收费项目标准要公开上墙,接受监督。统一绩效考核。按照卫生部《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具体指标》的要求,由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与村支两委共同加强监督管理,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卫生室相关补助挂钩。

两独立:即财务独立核算,村卫生室要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收自支”的独立财务核算制度,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责任独立承担,村卫生室的开办人依法独立承担乡村医师因执业活动引发的法律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一方面,要做好村支两委和村医的思想工作,做到“人心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另一方面,要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做好社会、群众解释引导工作,取得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与支持。

第3篇: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法医; 改造;功能分区;细部结构

Abstract: through the engineering survey,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and the use of the building,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building, to colleagues in the reference.

Keywords: forensic; Modification; Functional partition; Detail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阔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600m²,分布共4栋楼及两个院区,属于法医改造工程,具体如下(图1)所示。因该院已使用年限已久,为了更好地贯彻公安部“科技强警”的战略,充分发挥法医技术的支撑作用,拟对院区内现有建筑根据案件受理及检验程序的相关要求进行整体的改造扩建,使之更加适应法医工作未来的发展需要。

图1 某法医中心改造工程平面图

2 总体改造规划

西院内临建尸库、车库、宿舍全部拆除,值班室整修,东院宿舍改造为UPS 室。整个院区内部道路结合现状进行重新规划,两院中部连通并各自形成环路,统一考虑设置室外照明、上下水、供电供暖等外线设施。局部设置室外停车场,新建围墙。通过以上规划,将原来分属两家单位的东西两院合并为一个符合案件受理检验流程需求的建筑群体。

3 单体改造设计

3.1 1#楼(解剖楼)

因年久失修,内外墙面破损导致雨水渗入室内,本次改造按照现行节能规范增设外保温,更换外门窗,屋面防水,外墙面涂料。墙体裂缝用水泥砂浆封闭,再做装修面层。

室内部分,1层原有功能空间已不满足现代检验流程需求,根据现状框架结构体系,保留原中心庭院周边房间,重新调整功能,分别设置X 光室、物证室、改刀室、值班会客室其余外部空间重新划分,从主入口进入后分别直达两个核心业务区―――解剖室和血迹试验室,另将待检区设置独立出口,使运尸通道不与人流交叉。根据法医中心的特殊工作性质,在楼内新建了告别厅,完善了后事处理的程序,使吊唁人流有了独立的活动空间,体现了建筑设计对人性化的关怀。如下(图2 )所示。局部2层改造为一个法医科技成果和相关标本的展示空间,形成一个行业展示的窗口,能满足目前每年的参观需求,也为相关医学院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物标本观摩途径。

图2解剖楼首层平面图

在细部设计上,采用了许多特殊的构造及设备来保证改造后建筑物的长期使用需求。走道内墙、转角部分均采取耐磨防撞措施,防止长期尸体运送及紧急情况下对建筑物的损害;解剖室外门安装了脚踏启门器细部构造式启门器,使运送人员快捷进出。解剖室沿外墙设置边台,下部安装有排风设备,经过风道直通屋顶,经处理后排向室外,解剖台上部设有无影灯及手动定向局部照明,对应屋面设有送风口,台四周设置吸风口,连通预埋在楼面内的风道,保证气味不发散至工作高度以外;根据当今社会居住条件的变化,独立设置了使用频率上升的高腐解剖室,在无常规参考值的情况下所有进排风设备参数均经计算后加大,并采用独立系统,经实际使用检验,对原来经常需在室外进行的恶劣工作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也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保证,得到了一线工作人员的认可;临检尸库部分单独设立了脏器室,减少了原来管理取样上的不便,并有利于不同冷冻设备的集成和维护。

通过以上的建筑改造和引进现代化的解剖设备,极大的改善了原楼的硬件设施,使之达到了国内最先进的工作环境水平,有力地保障了相关法医工作的进行

3.2 2#楼、3#楼(办公楼)

2#楼、3#楼现状包含接案、办公、宿舍、检验、储藏等多种功能,彼此交叉,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次改造,将原DNA 实验室迁出,首层全部设置为对外功能,包含接案室、等候大厅、检材存放室、办公值班室,另有损伤伤残鉴定中心和食堂分别位于两侧,均独立设置出入口;2层以上增加了安防监控系统,人员出入必须持有门卡,有效地隔离了内外人员的交通流线,主要功能为各部门办公室及会议用房,仅在3层保留3间检验室,将原走道及一侧房间合并改造为仪器大厅,统一规划原有管线,整合零散设备,建立集中工作台,增设网络机柜、通风柜、上下水设施,并对房间楼面进行处理,以满足检疫检验的工作需求。屋顶临时建筑物全部拆除,其屋面防水、保温层重做,相应女儿墙、雨水管等破损部分修缮或重制,并更新避雷装置。

3.3 4#楼(综合楼)

本建筑原为文化交流中心兼内部招待所,本次规划并入整体改造范围,在原结构体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内部功能改造,对现有法医业务工作不足的场所予以补充。

现状建筑分为I段、Ⅱ段、Ⅲ段,彼此相连但功能区别较大,在规划中,将Ⅰ段地下2层靶场改造为尸库,增设一部专用电梯,内部设置采用统一规格的冰柜,可存放尸体420具,将现状院区内的临建尸库全部拆除移入,并预留了部分发展空间。地下一层设备用房及证物室予以保留,1层~3层现状客房改造为办公室及枪弹、病理切片、容貌复原、致伤工具、昆虫、现场模拟、颅像重合等实验室,4层、5层客房保留作为值班宿舍。

Ⅱ段首层浴室改造为血样库房,根据相应密集储藏柜的荷载要求进行结构局部加固。其余功能保留现状。2层全部内墙除楼梯间及卫生局外全部拆除,整体改造成DNA 实验室。3层增设两间洗相室及一间特种光源照相室,室内采用弧形无影墙面,满足特种照相要求。蜡块库房及病理切片室按相关专业要求增加相关通风实验设备。

DNA实验室为本次改造的重点内容,参照二级生化实验室标准建设,请专业实验室公司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为全封闭的实验区域,在内部设置参观走廊和洁净走廊,人员需经过风淋室才能进入各区域,保证室内的洁净度。采用的特殊工艺有,彩板净化密闭门、铝合金玻璃窗:保温、隔音、阻燃;实验区(常量区、微量区、数据库区)地面:PVC塑胶,防滑、耐酸碱、磨损,阻燃;顶板:纸蜂窝彩钢板吊顶,保温、隔音、阻燃,不反光,有进风通风口及空调送风口;墙体:纸蜂窝彩钢板隔墙,保温、隔音、阻燃,物流窗内有紫外消毒灯,照明灯,气体通道,实验室墙体与原楼墙体间留维修通道;网络:房间内部按实验仪器数量二倍设置局域网网口;通风及空调系统,按照试验区域分别独立送风;空调设备:独立于中央空调以外的空调系统,与通风系统联合,保持环境温度25℃左右;通风:空气循环方向从各实验区到缓冲区正压,送风口设置在实验区吊顶,出风口在缓冲区近地面墙体内。换气次数18次/h。通过以上改造,达到了国内一流的法医DNA 实验室水平,极大改善了目前DNA 检验储备工作的环境条件,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强度要求。

4 结语

第4篇: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1整合的优点

(1)实验室设备利用率最大化,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主要使用分光光度计、水浴箱和玻璃仪器,与化学实验教学相似。因而实验室整合后仪器共享得到了充分实现。

(2)打破院系界限。

(3)实验室空间位置得到充分利用。整合后对课程作统筹规划,因而减少了实验室闲置,目前化学分析实验室是满负荷运转。

(4)减少实验室教学辅助人员配置。

(5)减少常用化学试剂的重复购置。生物化学实验一般为小量实验,有时甚至是微量实验,所用化学试剂相对较少。实验室整合后可减少试剂浪费。

2整合的缺点

(1)实验室无法满足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需要。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通用技术,是学生将来进行医学科学研究的必备手段。而现行化学分析实验室硬件水平无法满足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要求。

(2)实验室与教研室的分离严重制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为海南省重点学科,又为我校硕士点建设支撑学科,我校从2014年开始承担硕士研究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同时,由于目前我校缺少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同时也作为教师科研场所。教研室与实验室的长期分离,极大地制约了教师的科研工作,不少教师的课题研究需要到校外实验室进行,这与未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在学校中的教学角色不匹配。

(3)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难以开展。目前生物化学实验与其他3门实验课程整合为一门化学分析实验课程,课程负责人为化学分析实验室负责人,课程规划、实验室规划都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实施。然而化学分析实验课程中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仍由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教师负责教学。每次课程大纲修订、实验教学项目更改都需要由课程负责人跨院系召开不同教研室教师会议,难以实现多部门协调。部分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严重落后,学生毕业后真正能用到的知识不多。而如果由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设计、实验项目更新,又很难得到实验室的支持。例如近年来被认为在实验教学中有效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目前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尚未开展。

(4)实验室规划及设备更新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实验室规划和设备更新都由课程负责人提出并执行,因而难免受到负责人本身专业背景的影响。近10年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所需仪器仅对分光光度计进行了更换,而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所需设备没有添置和更新。

(5)实验室教学辅助人员的培养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实验室目前隶属于药学院,因而生物化学实验员无法参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的集体备课以及教学任务、科研课题的承担,严重影响实验员的职称评定和专业能力提高。

(6)成为急诊医学等新办专业评估的硬伤。新办专业首届学生毕业前,教育厅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评估。而近年来新办专业评估时对医学院校没有独立生物化学实验室提出较多质疑,这会影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7)教学实验室在课余向本科生开放受到影响。尽管学校提倡开放实验室,促进大学生创新实验开展。但实验室的开放需要实验教学人员和工作人员配合,因而目前进行的大学生生物化学创新实验并没有在化学分析实验室进行。

(8)教研室和实验室工作协调困难。由于教研室与实验室隶属不同部门,涉及的跨院(系)实验室较多,而学校规定教职工奖金津贴由各院(系)独立核算,这些都使得教研室和实验室之间工作协调困难。

第5篇: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一日手术中心与治疗室

欧美国家正大力推广一日手术(one day surgery)或当日手术(same day surgery),在不新建或扩建住院手术部的基础上,将现有门诊部发展成一日手术中心。极大地提高了现有医疗资源利用率,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感染率,缩短了病患生理和心理的康复时间。

在一日手术中心内设有各种类型的治疗室(Procedure Room)。治疗室从字面上讲,即“实施特定的医疗程序(或步骤)进行治疗的科室”,从医疗词汇上讲是“用器械涉及到切口的医疗程序(a medical procedure involving an incision with instruments)”。这种治疗室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被赋予更多、更新的内涵,成为医疗的热门课题。有的定义将治疗室广义为“是指在一个房间内进行医疗或手术的过程,包括手术室、产房或规范中所描述的其他房间”。可见只要有切口,无论大小,如微创手术室、介入治疗室、心导管室(Cath Lab)、影像诊疗室(Imaging Procedure Room)、激光手术室等都属于治疗室(图1~图4),并明确是一个临床无菌科室(但无菌要求不高)。从简单到复杂的各个治疗室相差很大,有的设施简直与手术室相差无几,在欧美成为一种较为热门的医疗形式。为此,美国ASHRAE标准170第一次将治疗室与A类手术室归于同一类的控制措施,要求治疗室需采用净化空调系统,二级过滤,室内15次换气,其中3次新风换气,维持正压,并控制室内温度21℃~24℃,相对湿度30%~60%。欧洲标准FprCEN TR 16244将治疗室归类于第3级手术室。这种归类引起了专业人员的关注。

“办公室手术”室与院外医疗办公大楼

*诊疗科室曾以医院为基地

过去各种诊疗科室必须在医院中才能正常开展,或者说以医院为基地。因为需要一整套医院运行体系才能保证各科室运行,如医疗护理监控、多学科协同、感染控制、大型的诊疗设备、医疗耗材、无菌物品供给与废物处理,以及患者档案(病历、影像与理化检验资料等)与财务管理等,特别是手术室、无菌病房等关键科室。这是医院体系在保证医疗质量方面的优越性,但是庞大的医院管理系统费用很大,每个病患每次治疗费用中势必承担着相应的管理费用。而且医院管理系统为避免差错、防止漏洞,流程设计完善复杂,病患从登记候诊、收治入院、诊断治疗到康复出院需要消耗病患或家属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由于医学的发展,微创外科技术创新、介入器械的改进、手术日趋局限化和智能化,影像实时诊断取得了重大突破,可以在小切口甚至无切口下完成治疗,失血少,时间短,康复快,替代了过去的解剖型的复杂的大手术。而且如今麻醉剂的进步,使得麻醉更快、更简便、也更安全,许多长时、复杂的手术变为较为短暂、简单的手术,使曾经需得到许多科室协调完成的手术可以独立完成。避免了需要用一个手术部、采用综合措施来保障医疗环境的控制,即将复杂的区域控制简化成单室控制,治疗室应运而生,而且拓宽了治疗范围。为此有关文献专门讨论了手术室与治疗室两者间的区别。

在欧美国家,病患的病历、影像与理化检验等资料数字化,患者档案网络化,或者说只要病患授权便会即时从全国卫生医疗机构的病患档案库调出档案。由于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感染风险大大减少,使感染控制主要集中在接触感染,而现在无菌物品供给与污物处理为社会化,医疗耗材也由专业公司直接供应。资金收支与税收都在网上操作,使得财务管理十分简便。这些都使治疗室不再依靠庞大的医院管理体系,可独立存在。

*脱离医院、独立运营的诊疗科室——“办公室手术”室诞生

可以说高科技时代促使应运而生的治疗室的发展,从医院为基地(Hospital-based)转换成以办公室为基地(Office-based),具备一个独立的运营的条件。这时,一种新的脱离医院、独立运营的诊疗科室诞生。过去国内也有类似科室,多为牙科、美容科室等,现在也出现专科诊疗室、激光眼科室、运动医学室等。如今在欧美治疗室的基础上发展为办公室手术室(Office-based Surgery)、办公室导管室(Office-based Lab)等。办公室手术原意是以医生办公室为基地进行的手术,其实不是在单间办公室手术,而是在一个医疗单元。目前没有专用译文,姑且译为“办公室手术”,或“医疗单元手术”。从美国医疗定义来说,“办公室手术是医师、助理医师或专科医师在医院外的诊断和治疗中心,门诊手术中心或其他符合公共卫生法中第28条的设施内,采用中度镇静或深度镇静或全身麻醉进行任何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治疗。从某种意义上讲,办公室手术室有些像治疗室,具有独立性,但比治疗室涉及的医疗范围更广,可以进行3个级别的全部手术。一日手术中心还是在医院管理体系管辖下,而办公室手术可以是在医院外的独立运行医疗机构。

由于不需要医院庞大管理体系,以及相应产生的人员、费用、收治的流程周转,因此办公室手术对病患来说省钱、省时、感染风险小,对医护人员来说可提高效率和收入。因为更具成本效益,提高医疗效率,病患的手术排队时间缩短,缓减了医疗保险的压力。

欧美各国均在大力推广,可以说办公室手术科室这种医疗方式取得了多赢局面,获得了迅速发展。如果从更深的层次来看,高科技不仅促进了医疗技术进步,而且也在改变着医疗体制。

*由“办公室手术”室发展出“医疗办公大楼”

因为办公室手术需要高科技的影像设备、诊疗设备、数字化集成系统、大容量信息网络系统等配置。普通的办公大楼的风、水、电、网络等设施、承重、层高等已不能满足医疗需求,由此发展出一种特定的名为“医疗办公大楼(Medical Office Building)”的建筑类型(图5~图8)。医疗办公大楼不是供医院办公用,而是租售医疗单元的公共建筑。可见,从建筑、平面布局(图9)、结构到设施的医疗功能性更强。所谓办公室其实是一个单元,因此医疗办公大楼也许称为医疗单元大楼更合适。医疗办公大楼在欧美获得极大发展,即使在美国房产低谷时,医疗办公大楼仍成为市场热点。

由于医疗办公大楼的物业服务质量高,费用相对低。甚至也有医院的一日手术中心与门诊部租赁医疗办公大楼。

*“医疗办公大楼”的利弊分析

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利弊两个方面,脱离了医院综合体系的、独立运营的医疗机构,毕竟办公室手术室不是私人诊所,在医疗质量监控、医疗事故的急救、医疗行为自律等方面难免有所不足。为此,欧美各国颁布了相应的指南、规范与验收标准等。如美国门诊手术设施认可协会(AAAHC,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ccreditation of Ambulatory Surgical Facilities)颁布的《办公室手术认可手册及检查指南》(Accreditation Handbook for Office-Based Surgery including Review Guidelines)。美国外科学会(ACS,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颁布的04GR-0001《优化门诊手术护理和办公室手术的指南》,(Guidelines for Optimal Ambulatory Surgical Care and Office-based Surgery),还有地方上编制的导则,如麻省医学学会(Massachusetts Medical Society)的《办公室手术指南》(Office-based Surgery Guidelines)。众多的导则与指南,规范了这一领域的医疗行为与设施要求。另一方面,欧美大多医疗办公大楼多是临近大型综合医院建造,以弥补自身综合性的不足,又便于病患就诊。

结语

第6篇: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1.1人员配备

1.1.1构建组织架构

“检查细则”要求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应有清晰的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合理,设有机构负责人、机构办公室主任、机构办公室秘书、质量管理员、资料管理员、药物管理员;专业负责人具有相应行政职务,各专业具有人员相对固定、数量充足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队伍,至少包括3名研究医师和3名其他医务人员。药物临床试验相关人员应具备“检查细则”中A2、C1、C2及《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CP”)第五章所要求的资质,熟悉各自职责。机构负责人、机构办公室主任、机构办公室秘书、机构质量管理员、专业负责人需经过药物临床试验技术、GCP及相关法规的院外培训并获得证书。科室研究人员均经过GCP及相关法规、临床试验技术和相关标准工作流程(SOP)的培训,有培训记录和相应培训档案。机构办公室人员数量和专兼职情况应与其申报的专业数量相匹配。

1.1.2机构负责人

机构负责人对机构的组织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机构主任负责领导机构的全面工作,并为机构提供人、财、物等全方位的支持。药物临床试验初次申报准备工作能否做好,可能取决于机构主任人选。有研究认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发展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医院领导对药物临床试验和机构重视程度不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管理中心解琴对2007年60家申报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85%的机构由院长或副院长任机构主任,且由院长或副院长任机构主任的机构评审得分居高,已说明医院领导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十分重要。我院领导十分重视机构资格认定工作,将其列入2008年度的一项重要工作,将抓好药物临床试验工作与医院的品牌战略紧密结合,成立了由院长亲自领导的机构领导小组,对资格认定工作进行监督落实,将申报工作进行分工、明确责任。院领导多次组织召开机构建设协调会议,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听取机构办公室和专业科室的意见,及时协调解决申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资格认定准备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2硬件设施

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组织建设中,硬件设施的配备比人员配备和制度建设更加容易。硬件设施是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重要保证。围绕机构和专业建设,我院投入大量经费,重点用于机构和各专业科室硬件建设,成立了专门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机构资料室、机构药品室。申报科室设有受试者接待室、药品资料室、抢救室,配有相应的抢救设施及设备(如电除颤监护仪、抢救车、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等)。根据《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标准》统一配备了资料柜、试验用药物专用储藏设施、温湿度计等,相关仪器设备侧面挂有使用该仪器设备的SOP,保证了仪器操作的规范。

1.2.1机构办公室

申报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机构办公室需有专用办公室;配置有办公桌/工位、传真机、直拨电话、联网计算机、打印机、复印设备、碎纸机等办公设施设备。需特别注意传真机应能打印传真回执,以便保存严重不良事件等上报及沟通记录。资料档案室的面积和档案柜数量应与申报的专业数量相匹配,“防火、防盗、防潮、防虫”等“四防”设备设施应符合要求。药品储存柜应与申报的专业数量相匹配,设备设施和相关条件应符合药品储存基本要求。

1.2.2专业科室

作为三级甲等医院,我院专业科室医疗仪器、试验设施等硬件基本达到GCP要求,科室也具备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相适应的诊疗技术能力、床位数和病源。《检查细则》要求对药物临床试验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定期校验,保证工作状态保持正常;具有必要的抢救设施设备和急救药品,保证受试者可迅速得到救治;各科室与重症监护室之间通道应流畅,保证受试者可迅速转诊;具有适当的受试者接待场所,能够满足知情同意、随访等需要。关于仪器设备的校验应与设备科沟通,校验工作落实到人;受试者接待室须设置在需要时能及时清场的空间,以保障受试者的隐私。

1.3软件配备

1.3.1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的核心。制度建设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应结合机构内部的实际情况起草制订,管理制度、设计规范、SOP应涵盖药物临床试验全过程。我院制定了机构层面的管理制度21项、SOP17项、质量保证体系9项及设计规范4项;专业共性管理制度16项、SOP56项,满足了临床试验的需要。为保证各项制度的可操作性,必须由执行人撰写相关制度。制订药物临床试验制度前,机构首先制订SOP的SOP,将机构和专业制度格式进行统一,共性文件由机构负责协同相关人员统一制订、编号和分发;专业特色文件由专业自行制订,并按照机构规定进行编码,使文件管理系统统一。所有制度和SOP均需依据GCP、医院及各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在申报过程中,最易忽视的是专业特色的制度和SOP的建设。专业文件需包含体现专业特色的仪器、操作及诊疗的SOP,需有体现专科疾病的常见病种的临床试验设计要点,包括该病种的诊断、入排标准、观察指标及对照药选择等。

1.3.2人员培训

(1)院外培训。解琴对2007年60家申报机构的调研结果显示:办公室人员力量薄弱,其主要原因是参加药物临床试验的经历和经验不足而造成知识考核上的欠缺所致。据此,我院加强了对机构领导及机构办公室主任等相关人员的GCP知识培训。先后多次邀请药物临床研究培训中心专家到我院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培训,多次派出研究人员参加国家举办的相关知识培训。现场检查前组织研究人员进行为期2天的封闭式强化培训。截止到资格认定检查,已有200余人获部级药物临床试验培训证书,应培训人员培训率达100%。

(2)院内培训。研究者对GCP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是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准入的必要知识储备。机构办公室组织研究人员学习药物临床试验技术与GCP,开展院内GCP培训班,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相关法律法规、运行程序、试验药物管理、资料管理、研究人员职责、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的处理、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受试者保护措施、知情同意书及药物临床试验制度等相关培训。制作《GCP知识问答》,其中包括机构负责人、机构办公室、伦理委员会及专业部分,涉及相关人员职责、药物临床试验基本知识、试验药物及试验资料管理等,分发至各科室,做到人手一册;并利用科室交班时间,由机构人员与科室研究者、研究护士共同学习,并进行考核。通过培训使我院职工对GCP有了全面认识,深刻地意识到了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训成效显著。

2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准备重点

机构资格认定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伦理委员会的构建,如果伦理委员会不合格,所有申报专业将不能通过资格认定。为确保符合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的要求,可以按照GCP和《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组织成立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委员会。在成立初期,对所有试验项目进行会议审查,通过实践提高审查能力。如果伦理委员会委员专业知识不能胜任某临床研究项目的审查,或某临床研究项目的受试者与委员的社会与文化背景明显不同时,可以聘请独立顾问。独立顾问应提交本人简历、资质证明文件,签署保密承诺与利益冲突声明,应邀对临床研究项目的某方面问题提供咨询意见,但不具有表决权。同时,加强对伦理委员会委员的培训,对主任委员和秘书的培训,需达到可以进行内部培训、修订伦理相关制度和组织学术活动的水平。伦理委员会的管理制度及SOP,内容应符合《指导原则》附件2的要求,具有可操作性。伦理委员会应设立独立的办公室及基本的办公设备设施、独立的资料档案柜等。

3上市后药物临床试验工作分享

所有医疗机构均可开展上市后药物临床试验,无需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我院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及骨科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前已分别开展过上市后药物临床试验,具有临床试验经验。机构负责人要求各相关研究人员总结试验经验,包括方案的设计,伦理的审查,试验的准备,试验项目的启动,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原始病历的书写,病历报告表的填写,药品的接收、发放、回收、保管,不良事件的记录,严重不良事件的上报,随访等;并与其他申报专业进行经验交流,使大家对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有了更理性的认识,推动了该项工作的进展。

4模拟资格认定

完成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要求的软硬件配备,检查准备工作是否符合资格认定要求是极其重要的。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审查前,我院聘请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专家,以资格认定专家为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人员为辅,成立自查小组,以《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复核检查标准》为依据,对所有申报专业进行认定核查,考核打分。结合检查出的问题和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全面整改,使各专业科室对资格认定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5结语

第7篇: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管理;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2.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18-01

目前,我国二级以上医院的检验科大都可分为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体液等几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实验室,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各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开展的检验项目部分已实现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化,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并能相互协作。伴随国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实施,笔者就新形势下医院检验科的建设管理谈谈科室主任的管理方法。

1 技术人员管理

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水平的优劣取决于其科室人员的医德水平和技术水平,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具有爱“伤”观念,具备有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精湛的操作技能和积极适应知识更新的能力。

1.1 医德医风建设:良好的医德是医院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个医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一切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在行动上,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科室管理中建立早交班制度,其中有项内容就是进行医德医风教育。

1.2 业务技术培训:虽然检验人员入科前的理论教育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所掌握的知识仍然没有跟上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技术人员使用必须进一步培训,一要根据人员素质进行岗前轮转学习,熟悉科室业务及岗位职责,考试上岗;二要有目的、有计划采取学术交流、外地进修、项目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培养一些有稳定专业思想的业务技术骨干。同时科室依托厂家开展新业务培训,鼓励他们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

2 检验质量管理

因为仪器设备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使检验结果可以更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判断更加客观、科学,反馈给临床的信息及结果也越来越迅速,所以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认为只要有人、有仪器、有试剂就可以对临床出具检验报告。这种认识缺乏对临床实验室质量工作的足够重视,加之临床对检验报告的“提速”的迫切要求,忽视对发出报告所必需的质量保证基本措施如仪器校准、维护、维修、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不仅仅是室内质控(IRC)和室间质评(EQA),还有人员、质量体系、设施与环境、检测方法、记录、样品等多项管理内容。医学教育网

2.1 成立专业小组:成立由科室领导任组长,各专业实验室组长(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如程序文件、操作手册、质控记录、差错登记等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实,定期检查、分析各组室内外质量评定情况,及时纠正工作人员技术操作不规范的行为;定期收集临床科室对本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解决办法。

2.2 专业实验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固定专业 各组负责人实行竞争上岗,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科党支部委员会研究后产生。建立操作者、专业组长或主管技师、科主任“三级”检验报告审核制度,对实验室结果应进行分析,如在质控范围内,可发出报告,否则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复核检验。实行特殊检验报告由科主任把关,其他检验报告组长核对后发出。

2.3 制定标本采集及送检制度:为了确保检验科工作的有效和可靠,建立起标本拒收的书面标准,并有拒收标本的记录,同时在申请单上注明拒收原因。对所使用的试剂盒本着质量第一、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原则进行选购,选用前应作比对,并有分析报告。仪器在使用前用标准物校对,正常后带室内质控物按操作标准程序文件要求进行检验操作。

2.4 认真做好IRC,努力搞好EQA:IRC是实验室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而EQA则是IRC的继续和补充,起到相互校正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作用,对实验室质控起到监督、促进作用。EQA应做到专业实验小组每月讲评1次,EQA做到科室每结果回报后讲评1次,以总结经验。

3 仪器设备管理

计算机与各种自动化仪器的结合,使检验工作的自动化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很多检验仪器代替了人力,只要有了机器,检验人员就可以根据说明书进行操作动转,然后计算机直接输出检验结果,大大减少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仪器设备的管理是检验科管理的另一重要内容。

3.1 索证并建全仪器档案:必须有:注册证、合格证、销售证、操作规程(实验室的法规)、维护及使用记录(仪器状态的证明)、校准和质控程序及记录(准确性和精密度的证明)、计量设备的强检记录。

3.2 对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评价:包括精密度即含正常和异常水平标本的检测、线性范围、可比性、抗干扰试验等内容,以保证每日设备使用正常。

3.3 重建标准曲线:新仪器测定常规标本前要建立标准曲线,在更换新批号的试剂或仪器维修后等时应重新建立标准曲线。

3.4 仪器维护与保养:建立仪器维护、保养、使用制度,各种仪器由专人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校正,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并联系维修。

第8篇: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阳市中医院等19家医疗机构的144名专家在活动现场为群众义诊。现场还向群众发放中医科普资料及中医认知度调查问卷。各位领导和现场群众纷纷在“弘扬国粹、爱我中医”签名墙上签名。

现场的中医药科普知识百米展廊吸引了群众的目光,富有传统色彩的文艺表演让现场掌声不断。而中医药谜语更是吸引了市民的参与。

据悉,辽宁省共将有14个城市举行启动仪式。中医大篷车将开赴沈阳新民、鞍山、本溪等地农村开展活动。全省各地将举办社区和乡村医生中医知识培训,向社区中医从业人员和乡村中医从业人员赠送《社区中医实用手册》、《乡村中医实用手册》等书籍。

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完善

在活动期间,辽宁省卫生厅厅长姜潮向记者介绍,经过二十多年发展,辽宁省中医药事业(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下同)整体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多年来,辽宁省高度重视中医医疗机构的网络建设。在“七五”初期,就成为全国率先做到“县县有中医院”的少数省份之一。“八五”、“九五”期间,辽宁省在稳定规模、加强内涵、突出特色、深化改革的思想指导下,狠抓内涵建设,使中医工作整体水平有了一定飞跃。“十五”期间,随着人民群众健康理念的转变和对养生保健、生活质量需要的提高,特别是针对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重视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功能建设和中医药参与摄取卫生服务工作,形成了从医院到社区,从城市到乡村的纵深的中医药服务网络。

姜潮说:“几年来,全省14个市的农村县和城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这项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纷纷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把创建先进县、达标县、示范区工作纳入到政府的工作目标。”

据了解,辽宁省共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区)6个,农村中医工作达标县4个,覆盖面已经达到23%,今年又有1个县申报“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单位,2个县申报“辽宁省农村中医达标县(市、区)”,到今年年底,辽宁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达标县的覆盖面将达到全省的30%。县级中医院100%是“新农合”的定点单位,有的县政府为了鼓励农民看中医,还制定了提高中医药报销比例的补助政策。在全省1071所乡镇卫生院中设有中医科的639所,占总数的59.66%,设有中药房的576所,占总数的53.78%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诊室或能够开展中药服务项目;9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用中西两法防治疾病。

目前,辽宁省已经形成了以政府举办的省、市、县三级中医医疗机构为主体,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满足我省人民群众对不同层次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全面提升了中医药服务能力

几年来,辽宁省紧紧围绕“创名院、建名科、出名医”的“三名”战略工作思路,并依托几年来发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突出中医药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专科建设以及医院现代化管理取得长足发展。据介绍,辽宁省共有中医执业医师近8000人,床位1.5万张,年门诊量达600万人次,收治病人22万人次,占全省10%的中医药人员和机构完成了全省14%的门诊人次和9.4%的住院人次。

姜潮说:“首先是以名院带医院,几年来我们创建了10所名院其中全国示范中医院6所、省级示范中医院4所(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重点医院建设单位2所)。全省34个中医院通过了等级评审,其中三级甲等中医院9所、二级甲等中医院19所。在管理年活动中,全部通过了甲等中医院的复核。目前,这10所名院和28所甲等医院已经成为我省中医医疗机构的龙头单位,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同时,我省还成立了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牵头单位的辽宁省中医医疗集团,共有23个成员单位。成员单位之间加强了学术交流,做到了优势互补和双向转诊。鞍山等市还成立了市级的中医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的院内制剂可以在集团内部调剂使用。医疗集团的建立加快了中医院之间信息、技术、特色、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全省中医医疗机构的在整体水平和服务能力。其次,以名科带专科。几年来我们共创建中医名科48个,其中部级重点专科9个,省级重点转科39个。在去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对全国中医重点专科的评审活动中,我省9个国家局重点专科中有4个项目被评为全国优秀单位,占全国评优单位的22.2%,创下了全国第一的好成绩,这些只能感到专科都具备了‘三专’的特点。即专病、专人和专药。同时,我省非常重视西医院中医科建设。2002年我们就下发了文件,在全省西医医院中开展‘创建重点中医科’活动。几年来,共有12家西医医院的中医科被确定为‘重点中医科’。通过创造名科,使我省的中医专科专病防治水平有了普遍的提升。最后,以名医带众医。我省从2002年开始实施‘名医’战略。当年我们制定了辽宁省首批中医评选办法。2003年该项目作正式启动,全省有215人报名。我们在国内聘请了9位专家。对申报的材料和病志进行了评审,最终评出了李玉奇中医的评审工作。在总结了首批名中医评审工的经验基础上,我们改革了评审办法,分三步进行评审,一是基层把关,全省共筛选出70人参加评选,二是专家把关,对70份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再筛选出50个入围;最后对这50人进行四大经典理论考试和专业知道答辩。综合三部分的成绩,最终在全省选出35名成绩优秀、德艺双馨者,命名为第二批‘辽宁省名中医’。辽宁省百名中医,是我省中医医疗战线的精英,是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优势的大师,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使者。”

注重中医药人才培养

目前,辽宁省有独立的中医药科研机构5个,隶属于医院的中医药科研机构3个。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以专职中医药科研人员为骨干的中医药科研队伍。中医药科研实验室是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的关键技术平台,只有加强中医药科研研究实验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化管理,才能确保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科学性、才能真正提高中医药科研实验的质量和水平。自2004年以来,辽宁省相关领导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科研实验室等级建设工作,依托辽宁省专科专病优势,在中医药科研实验平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止2006年底,辽宁省建成部级重点学科1个(大连医科大学的中西医结合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辽宁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基础学、中药生药学、中医儿科学、中医肛肠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13个,二级实验室31个。国家药物临床实验机构2个;科技部新药临床实验关键技术平台建设单位1个。这些项目的完成,极大的规范了辽宁省中医药科研实验室的管理,提高了辽宁省中医药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为中医药科研立项和出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科研工作的研究成效显著,姜潮自豪地对记者说:“辽宁省共完成省级以上科研课题622项,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6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6项,其中周学文教授主持的《中药新药临床实验关键技术平台建设》获得了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中医药科研没有一等奖的空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这些奖项的获得为我省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课题和成果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对增强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提高临床疗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科教兴医,人才才是根本。除了现有的中医药大学1所,中等中医药学校3所。还有1所综合性大学和1所医学院校开设了中医类专业。共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21个。为了进一步加大中医药对外沟通,辽宁中医药大学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目前已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69个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及合作办学项目,已培养留学生5000余名。近年来,更是采取多种渠道和各种方法,培养了大量的多层次、多专业的中医药人才。如建立了完善的中医药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扩大了继续教育覆盖率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率。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立了辽宁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辽宁省肛肠医院被中华医药学会指定为全国中医肛肠继续教育基地等。目前,辽宁省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率已达到80%,县以上医疗机构已达到90%。几年来,辽宁省举办了13期县级中医院技术骨干培训班,共培养技术骨干216名,培训内容涉及了急症、骨伤、心血管、肛肠血栓病、糖尿病、针灸等7个专业。还举办了3期“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班”,共470人参加培训。连续3年开展了乡村医生中医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共招收学员1800人。同时,还开展了“中青年临床技术骨干培训”,并参与“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等工作,培养了一批中医拔尖人才,为辽宁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积蓄了大量人才资源。

辽宁中医药发展的“瓶颈”

多年来,辽宁省由于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一直没有独立的中医行政管理机构,制约了辽宁省中医药工作的发展。姜潮说:“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经过省卫生厅的积极争取和省编委的大力支持,于去年11月14日省编委正式批准成立了辽宁省中医管理局,并增加了编制。辽宁省中医管理局虽然是处级建制,但经卫生厅党组讨论,赋予了它相对独立的权限,应该说对促进我省中医药工作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但由于中医药工作繁杂,覆盖面广,所以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仍然非常突出。特别是市、县中医行政管理机构尚不健全,全省14个市,除沈阳市成立了中医管理局外,市级卫生局设有中医科(处)的只有4个,其他市只在医政科(处)内设置了中医专职人员,且变动频繁。县级卫生局大部分没有设置专职人员,造成政令不畅,影响了基层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据了解,中医经费投入不足也是所面临的困难之一。辽宁省中医管理局成立后,即向辽宁省财政厅报送了要求增加省中医事业专项补助经费的报告。辽宁省财政厅对此非常重视,克服了财力紧张的困难,把辽宁省中医专款由原来的500万元增加到1300万元。虽说多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中医的投入,但是由于辽宁省中医医疗机构历史欠账太多,相当一部分中医医疗机构基础差、底子薄、功能不全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城乡差距大,中西医之间差距大,地区之间不平衡的现象仍然非常突出。特别是面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要求而言更感资金不足。而且,受市场经济因素影响,部分中医医疗机构没有把所握好“中医院要姓中”的真正内涵,盲目地追求设备的高精尖,而忽视了中医内涵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不够突出,个别中医院出现了“西化”的倾向。这个问题不解决,既违背了政府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的初衷,也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中医药服务。

姜潮指出辽宁中医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他说:“大部分中医机构是‘’结束后建立的。建院时间短,医院管理干部缺乏经验,再加上个别管理干部把善于学习和总结,致使部分中医医疗机构管理水平不高,医院运转困难,举步维艰,有的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整个中医药队伍还存在着继承不够,创新不足的问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营造和谐的中医药环境

辽宁省中医管理局成立后,立即制定了《辽宁省中医药发展规划(2007―2010)》。力争到2010年,建成一所部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抓好5个以上省、市级重点中医院和15个县级重点中医院的建设。兼程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和40个省级重点专科。创建国家、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10个。再建全国农中医工作先进县和省农村中医工作达标县5个。完成1个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建设。建设2~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研究室、3~5个省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室。挖掘、整理、筛选并向农村和社区推广20项符合我省不同地区和人群需求的中医药适宜诊疗技术。新增中医药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硕士点12个,研究生培养(在校生)达到2000人左右,其士生(在校生)达到250人左右。

姜潮介绍,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大医精诚”的服务理念,积极贯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加强对中医药机构、人员和技术的准入管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协调、快速、和谐发展。加大对中医药的宣传力度,加强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使更多的百姓真正了解中医、认识中医、相信中医、使中医药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更加贴近百姓,更好的为百姓服务。

第9篇:独立医学实验室管理办法范文

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高水平科研平台建立并稳步发展。2012年,随着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被评为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实验室,也是当年心血管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进一步促进了临床医学科研条件的建设和学科发展。通过制定实验室建设方案,增强实验室各项软件和硬件设施,优化人力物力资源,建立了一个集开放、协作和竞争为一体的高水平科研平台。

1.1构建临床医学科研平台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是广东省“十二五”医学重点实验室,根据专业需要,以及未来发展,建立独立实验室。实验室包括:细胞膜片钳实验室、细胞培养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动物实验室、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实验室、学术交流办公室。各实验室有机结合,强大实验支持,加上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医学科研条件,吸引了众多院内外优秀科研工作者,推进了科研项目的开展和顺利完成,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有利于相关学科的建立和飞速发展。

1.2配置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

目前,实验室已经积累了总价值约2000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包括:(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仪器:酶标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普通PCR仪、梯度PCR仪、荧光定量PCR仪、分光光度计、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超声细胞破碎仪、超净工作台、高速冷冻离心机;(2)细胞实验仪器:细胞膜片钳设备、细胞压力加载系统、流式细胞仪、全自动磁珠分选仪、普通倒置显微镜、倒置荧光相差显微镜、生物安全柜、台式离心机;(3)动物实验仪器:离体心脏灌流装置、多导电生理记录仪、彩超相控阵探头、冷光单孔手术灯、体视显微镜、血管压力直径测定仪等。仪器设备种类齐全,形成了系统的研究体系,更好的服务于科学研究。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必要的科研设施,能够基本满足科研工作对于科研仪器设备的需求。同时,这些专业的实验室配置有利于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开展,促进了学科的建设和稳步发展。

1.3特色化实验室管理和发展

作为心血管内科高水平科研平台,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的宗旨是服务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为更好的尊承其服务宗旨,实验室建立了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科研档案管理、实验技术积累、实验室安全卫生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科研实验收费等分别制定了详细规章制度,制定课题组之间定期交流机制,为实验室正常运作与稳步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实验室实行以课题组为单位的负责制度,各课题组负责人(或导师)对各自课题组的经费使用情况、科研进度和科研成果的可靠性负责。这种运作模式,在保证研究课题独立性的前提下,有利于不同课题组之间、不同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利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学科发展。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着重研究心血管疾病中的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和影响,主要分为三个方向: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方向,心脏保护与心律失常方向和动脉粥样硬化与心律失常方向。为了促进上述研究方向的发展,实验室积极选派优秀人员出国留学深造。同时,邀请该领域与实验室长期合作、有影响力的专家为课题组成员,为研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随着实验室临床医学科研条件的建设和各项科研项目的开展,实验室已建立了心律失常在细胞、离体和在体水平的系列研究方法,综合多道生理仪、膜片钳等专业研究手段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室已具备开展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的全部仪器设备和实验方法。

2强化科研积累和人才培养

2.1科研业绩沉淀,促进科学研究

在医院重点学科发展经费的支持下,科室运用膜片钳技术,建立了心脏离子通道实验平台;构建心律失常的整体动物模型;建立离子通道在动物整体模型上的整合;利用细胞压力加载系统,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心力衰竭离子通道的改变以及对心脏重构的影响。努力构建设备先进、种类齐全、操作规范、学术氛围浓郁的优秀实验室,为吸引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努力使实验室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心血管研究方面的高级人才培育基地。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的建立,为学科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浓郁的学术氛围,为科研项目的申请和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才培养是实验室服务宗旨之一,2010—2012年,在实验室建设与稳步发展阶段,科室共招收了11名博士研究生和27名硕士研究生,已有27名顺利完成科研工作并取得相应学位。科室共申请并获得多项专利,发明专利有“便携式心内除颤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包括电极导管、心脏起搏电极、数码临时心脏起搏器和下肢动脉造影标记尺。基础临床科研取得长足进步: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广州市科技名院名科特色项目,1项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项目。其中,省部级项目中包括多项卫生厅科研项目。获批的项目中,既有心电生理方面,也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既有基础研究,也有应用研究,学科影响力日益增强。

2.2依托平台建设,促进科研与人才培养良性循环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根本,随着平台的建设人才辈出,科室获得1项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会项目,1项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项目,3项“逸仙优秀医学人才”计划项目,2项中山大学青年 教师培育项目,累计科研经费591.6万元。科室每年获批项目数、科研经费总额和SCI收录论文篇数及影响因子均呈递增趋势

2.3促进学科发展,增强学科影响力

在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自2008年以来,心血管内科每年举办逸仙心血管病论坛。每年来自国内外心血管病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达到500多人,会议论坛内容包括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分论坛和冠心病与高血压分论坛等。作为区域性的学术会议,意在立足广东,辐射华南,加强与国内外交流,给省内外心血管医生提供一个沟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近年来,随着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的成立以及学科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以心电生理与心律失常实验室为科研和学术交流平台,学科的科研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同时,学科建设得到长足稳定发展,参观和交流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2011年,科室荣获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科研条件的建设对于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学科建设、加速人才培养、增强心血管内科的综合实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