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方言笑话范文

方言笑话精选(九篇)

第1篇:方言笑话范文

短信笑话又称幽默短信,可以视为短信文学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在手机这种移动网络上传输,同时也可在互联网上传送。根据国家信息产业部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05年8月底,全国手机用户已超过3.7亿户,比上年底增长3795.2万户;手机普及率为每百人28部,手机短信发送量已达1906.2亿条,比上年同期增长39.8%[1]。如果以每个手机用户平均每周传播短信笑话2条(次)计算,他一年可以传播短信笑话104条(次),而全国手机用户一年传送短信笑话可达384.8亿条(次)。如果每个手机用户每周传送仅1条(次),则全国用户一年也可发收短信笑话192.4亿条(次)。但就这个数字看,短信笑话的影响面之广泛应是不言而喻的,其超过通常的杂志文学、报纸连载文学甚至影视文学的巨大传播力量就可想而知了。就我个人的有限观察和体会看,每到逢年过节时,短信笑话的收发数量可谓滔滔而来,应接不暇。

公众之所以喜欢发送和收看一些短信笑话,原因很多,探索途径也应多样,但从语言形式来看,语言的修辞性组合不能不引起重视。具体说来,短信笑话的感染效果是通过种种语言修辞手段实现的。下面不妨看看一些文本实例。大量的短信笑话是用来传达爱情、友情的。“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我傻跑,背着LOVE行囊把你追,直到天荒地老,灵魂出窍。看见你精神百倍,梦见你忘却疲惫,想你想得无法入睡,别说你还无所谓,收下我的红玫瑰,你不爱我是你不对!”“玫瑰开在九月里,我的心中只有你,好想和你在一起,没有什么送给你,只有一句我爱你!”轻松诙谐的语句传达出爱情的真挚。“夏日高温不退,生活枯橾无味,革命工作太累,个人身体宝贵,多吃瓜果才对。”这属于韵文达情,即以整齐的押韵文字传达夏日炎炎中的朋友关爱。“茶,要喝浓的,直到淡而无味。酒,要喝醉的,永远不想醒来。人,要深爱的,要下辈子还要接着爱的那种。朋友,要永远的,就是看手机的这个!”依次以“茶”、“酒”、“人”起兴,直到推出“看手机”的“朋友”体现了起兴赞友这一设计理念。“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相伴。感谢上帝把你带到我的身边,很高兴认识你!”这里通过列数不同侧面而赞美朋友的重要作用。

讽刺、调侃或针砭时弊在短信笑话中也不在少数。“学问之美,在于使人一头雾水;诗歌之美,在于煽动男女出轨;女人之美,在于蠢得无怨无悔;男人之美,在于说谎说得白日见鬼”,这显然是以整齐对称的语句讽刺或调侃当下一种时髦学问、诗歌、男女的品行。

去年传诵很广的《这年头》这样说:“这年头,警察横行乡里,参黑涉黄,越来越像流氓;流氓各霸一方,敢做敢当,越来越像警察。医生见死不救,草菅人命,越来越像杀手;杀手出手麻利,不留后患,越来越像医生。教授摇唇鼓舌,周游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频上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明星风情万种,给钱就上,越来越像;楚楚动人,明码标价,越来越像明星。谣言有根有据,基本属实,越来越像新闻;新闻捕风捉影,夸大其辞,越来越像谣言……”这则短信以角色对换的方式把当前社会中影响广泛的几个社会群体的一种遍恶习揭露了出来。警察与流氓、医生与杀手、教授与商人、明星与、谣言与新闻等,一股脑地成了嘲讽的对象。虽然有着把所涉人物都绝对化的偏颇,但毕竟对于当前的几种流弊给予了空前辛辣的讽刺。可以说,这则短信笑话具有不可多得的当代“经典”意义。

常常可见到以俗露真的手法。“我是一棵葱,站在风雨中,谁要拿我沾大酱,他老祖宗!走过南闯过北,厕所后面喝过水,火车道上压过腿,还和傻子亲过嘴。操!啥也不拒,就是想你!”粗鄙语言或脏话换个语境可能会有伤大雅,但在这里却颇为得体——不粗不足以显示亲密程度,不亲不粗,越亲越粗。正是这里的粗,也只能是粗,才可以更直接地袒露对话者之间的特殊亲密关系。“大海啊全他妈是水,蜘蛛啊全他妈是腿,辣椒啊辣嘴,认识你啊不后悔。祝快乐,天天开怀合不拢嘴!”“国骂”的运用同样拆散了朋友之间的社会礼仪屏障,造成了真情得以尽情流露的独特效果。

“了”字也可以显示其特殊的修辞力量:“恋爱了吧!高兴了吧!从此花钱大了吧!结婚了吧!爽了吧!从此有人管了吧!离婚了吧!自由了吧!要花钱了吧!艾滋了吧!傻了吧!躺在床上等死吧!”

正反同体也效果奇特:“祝身体健康,牙齿掉光;一路顺风,半路失踪;一路走好,半路摔倒;天天愉快,经常变态;笑口常开,笑死活该!”还有名人效应:“听说你最近很牛B,普京扶你下飞机,布什给你当司机,麦当娜陪你上楼梯,金喜善给你烤烧鸡,刘德华帮你倒垃圾,连我都要给你发短信息!”名烟缀联也得到应用:“祝愿你致富踏上万宝路,事业登上红塔山情人赛过阿诗玛,财源遍布大中华。”还有叠辞传情:“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万事圆圆。发一条短短的信息,祝你微笑甜甜。”

上面只是一些简要列举,目的是见出短信笑话的修辞状况之一斑。如何把握这些修辞状况?俄裔美国语言学家雅各布逊(RomanJakobson,1896-1982)的言语沟通六要素模型可以作为一种分析框架的基础。他认为任何言语沟通行为(verbalcommunication)都有其基本的构成要素(theconstitutivefactors):发信人(theaddresser)发送一个信息(message)给收信人(theaddressee);这个信息有其据以解读的参照语境(context);为发信人和收信人都共通的代码(code);最后,使得发信人和收信人之间建立联系成为可能的物理渠道——触媒(contact)。这六要素确实是任何言语沟通都必不可少的,短信笑话也不例外。限于篇幅和论题,我这里只谈短信笑话中的“信息”要素,而且只是它的语言形式方面。

从语言形式看,短信笑话在实际的社会交际中往往体现出自身的特点。不妨看看这则短信笑话:“你被通缉了……以下是你的罪行……对朋友太好,又够义气,善良纯真贴心又可爱……本庭宣判……一辈子做我的好朋友。”先是以法律语言如“通缉”和“罪行”等造成“吓唬”效果,继而转说原因是一贯可亲可爱,最后回到法律语言,做出令人突兀而又兴奋的“一辈子做我的好朋友”这一庄严“宣判”。这则短信笑话显示出两个特点:一是短语性,即短信笑话的篇幅必须短小,通常不足百字,而这则短到只49字。这是要适应手机的屏幕尺寸,可以说是由手机媒体(触媒)的媒体特性所决定的。二是速笑性,即它必须在半分钟左右这个超短时间内迅速引起收看人发笑。具体到这则短信笑话,它引发的不是一般的大笑,而是好友之间的会心的微笑。这就是说,不短不足以成短信,而不笑不足以成短信笑话。由此可见短语和速笑对于短信笑话有多重要了。

不过,光凭这两个特点还不足以造成短信笑话的传播在社会公众中的具体实现。我凭什么要发送或收看这条短信?难道不是白白浪费时间、白花冤枉钱?这里肯定有送看的主体间条件和动机在。在这里不能只谈单一主体,而必须谈主体间,也就是必须从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社会关联出发去谈。短信笑话总是发生在人群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间,不能脱离这种主体间去对单一主体做单方面考察。因此考虑短信笑话的主体间性是必要的。从主体间条件看,发送者和收看者必须相识或相熟,具有沟通的社群基础。“知道我在做什么吗?给你五个选择:A:想你B:很想你C:非常想你D:不想你不可能。”如果两人彼此不相识、甚至不熟悉,怎么可以随便送看这则情人间或好友间才可以发送的短信笑话?发送和收看上面的短信笑话的两个人之间,肯定有着情人或好友这一层特殊关系。从主体间动机看,发送者和收看者一个愿发、一个愿收,两厢情愿,导源于共同的社群沟通、同感、同情、关爱或传情等需要。如果缺乏这种社群需要,短信笑话的传播就可以免了。这种导致短信笑得以传播的主体间条件和动机可以合称为主体间社群同感性,简称同感性。同感性在这里是说,短信笑话必须依赖于主体间的社群沟通基础,并导源于其同感需要。在这里,同感性体现出短信笑话在语言形式上对于主体间社群生存的依存性:笑话总是对主体间的社群生活具有某种用途,而正是这种实际用途制约着笑话的语言组织方式。“我一直都守在你身边,也一再为你担心,今天你吃的饱吗?睡的好吗?深夜会冷吗?我向来都知道你就是不会照顾自己,每当我一走开,你就会从猪栏跳出去。”前面几句都是在描述人间温情,但最后一句中以“猪栏”形成突转,由人转向猪,从而引人发笑。这种笑声有助于让朋友、同事从轻快、幽默的语言游戏中获得一种日常解脱。可以说,笑话正是依据主体间的社群需要组织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在主体间造成实际感染效果,满足他们的社群生活需要。

综合上面的短语性、速笑性和同感性这三个特点看,短信笑话具有不容置疑的美学、人类学与社会学等丰富意义。也就是说,它所可能包含的意义往往可以超出我们的通常想象或者纠正我们的传统偏见。在这个意义上,短信笑话不能简单地从通常的语言学角度去理解,而应当更合理地从超语言学或修辞学的意义上去理解;同时,这种“修辞”又不能仅仅从传统修辞学意义上去领会,而应当同人的现实生活形式的调适紧密联系起来考虑。这样,短信笑话可以被约略地定义为一种在社会公众间展开的以笑去调节社群状况、主体间关系及个体生存方式的短语修辞行为。在这个意义上,短信笑话具有短语博笑修辞的特点。新晨

第2篇:方言笑话范文

明代冯梦龙编辑的《广笑府》是一本笑话集。该书中笑话的喜剧性源于书中人物的虚伪性、与正常人情事理的严重矛盾以及其笨拙的言行和天真的思想。《广笑府》集中反映了明代中晚期的文学浪漫思潮,以一种不同于正统诗文的另类形式折射出中国文化精神主张“真善美”、追求生命灵动、主张灵活变通这一基本倾向,也折射出中国人乐观幽默的性格。

关键词:

冯梦龙 《广笑府》 笑话 乐感文化精神

一、《广笑府》笑话的喜剧性

笑话,是文学中的“另类”。在这类作品中,不会有“志深而笔长,慷慨而多气”的喟叹,也不会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之类豪情的抒发,有的只是对生活近乎原生态的记录,对日常生活中趣事的诙谐调侃。读者读罢也不会因之击节而歌,只是会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明代冯梦龙编辑的笑话集《广笑府》就是这“另类”中的一种。读《广笑府》也真的会令人“广开笑府”。

“嘻嘻”一笑,脸上挂的笑容都是相同的,可引人发笑的事物是多样的。在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话:“揭开某某的遮羞布,戳穿某某的西洋镜,让他出丑,给人家笑。”可见,丑的东西要遮丑,而遮丑的伎俩被揭穿后又露出丑的本质时,就会令人发笑。《广笑府》卷一的《假儒》篇中,富家子弟粗陋却偏要装成秀才,被县官揭开面纱,露出丑态,还因为假秀才挨了一顿打,引人发笑。同一卷《落山落水》篇中,不学无术的教师怕在客人面前出丑,老是要遮丑,客人却有意让他出丑。自然,我们也会同客人一道来笑笑那位“劣教师”。还有卷九《右军之后》篇中的会稽假冒王羲之后代的姓王者,《矫揉不安贫》篇中的穷人都可以说是假秀才、劣教师的“志同道合”者。他们这类人或以不聪明为聪明,或以不富有为富有,在遮遮掩掩过程中,终露出丑态。当他们虚伪的本性被识破,露出丑的“真面目”时,人们就会会心一笑。

那些要遮丑偏又出丑的人引人发笑,人们需要绕过弯来才觉得他们好笑。即人们要揭开他们的遮羞布,花工夫识别他们的虚伪本性后,才觉得他们好笑。在《广笑府》中,还有另一种人引人发笑。这种人的可笑不是因为他们怕出丑、遮丑。恰恰相反,他们无意掩饰自己的丑。他们极丑的本性决定他们言行举止惊世骇俗的荒唐背理,丑态百出,与正常人的常态和一般的人情物理严重矛盾,引人发笑。卷二《新官赴任问例》篇中的新官得知最起码要三年才能大贪时,竟叹曰:“教我如何熬得三年。”这毫无修饰的叹气实在是新官贪婪、丑的本性的自然流露。《厕吏》篇中那位“遇物必取”的官吏则毫不含糊地表示,如果他当厕吏,总有方法使有钱人、没钱人为上厕所而向他行贿。《直走横行》篇中的军官则理直气壮地向新官索取财物。这些官吏都是在贪得无厌本性驱使下口出“不羁之语”。假如说前面曾提到的假秀才、劣教师之类怕出丑、怕羞,还多少顾及一般的人情物理和社会规范,那么,那些贪婪的官吏已是不知丑,不遮丑,顾不得一般人情物理了。他们口出“不羁”之语,使自己的言行举止与一般人情事理、社会规范极度的矛盾,为人所笑。可以同这类“不羁”的贪官相媲美的还有卷四《道士包醮》篇中要包揽斋事、土工等活和做一条龙全程服务的道士,卷七《死后不赊》篇中死后卖身都不肯赊账的吝啬鬼等人。总之,这些人丑得坦白和直率,人们一看到他们就径直地笑,不像对假秀才、劣教师之类,要揭开他们的遮羞布,还需要费一些工夫。

《广笑府》中还有一种人引人发笑。他们引人笑并不是因为他们丑的本质,而是因为他们笨拙的言行和天真的思想。如卷八《性刚》篇中轮流换班与路人对峙的父子,《易怒》篇中见戴毡帽者不服而病者,他们的可笑就在于他们笨拙的行为。而《较岁》篇中的夫妻俩,卷六《坠轿底》篇中的新娘,卷二《下公文》篇中的与马赛跑者则是因为他们的天真的思想。他们对事物间的联系仅做一加一简单的机械式的推断,从而引人发笑。柏格森《笑论》说:“一切可笑都起于灵活的事物变成呆板,生动的举止化成机械式。”用这句话来概括《性刚》《易怒》《较岁》等篇中的人物的可笑性是最好不过的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着生气的贯注,生气的贯注又体现为特有的生命活动和灵活变通的思想。当人某时的言行、思想与生命活动不一致时,即出现呆板的行为和僵化的观点,就为别人所笑,显然,此类人的可笑不同于前面所说到的假秀才、贪官之类的可笑。假秀才、贪官之类的可笑是因为他们的丑与人情事理相矛盾,而笨拙行为的可笑是因为人的行为与自己生命活动的不协调。

笑话引人发笑,不仅因为可笑事物的本身,还在于它运用了许多艺术方法,增了笑的强度。《广笑府》的笑话也是如此。卷五《藕如船》《井中鱼》《且只说嘴巴》等篇中就运用了夸张的方法,极端地突出了藕、鱼、人的某一特点,使这些事物悖于常态,凸显出笑话可笑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卷四《不语禅》篇、卷五《热茶》篇运用错位的方法、主客相互问答但答非所问,在错位中揭示了禅宗玄虚的可笑和调侃了乡下人的紧张。而卷五《秋蝉》《酸酒》、卷十一《六千兵散》等篇中则运用了递进的方法,将吝啬的主人、蛮横的店主和自私的勋臣等人丑的本性层层剥现出来,使人们的笑声也递进式地增加。

二、《广笑府》的思想内容

笑话引人发笑,但是如果没有包含深刻的社会内容,它只会使人们的笑流向庸俗和浅薄。同样,如果《广笑府》中的笑话只是让我们笑,没有包括深刻的社会内容,那么它对我们的意义也甚为寥寥。很明显,《广笑府》中的笑话并非如此。《广笑府》的序言清楚地说,要笑巢父、伯夷、许由等圣人;要笑孔子的道学文章,老子的道家和张道陵的道教,释迦牟尼、达摩的佛教。它在编排的体制上分为儒箴、方外、口腹、风怀、贪吞等几大类。在儒箴中笑儒生的浅薄(《玉堆宫》)、假斯文(《秀才抢胙》);在官箴中笑官吏的贪得无厌(《坏了一州》《厕吏》)和搅民扰民(《官府下乡》)。方外一类主要是笑道士的贪财(《道士包醮》)和道术的骗人(《不请客》)以及佛禅的玄虚;而在风怀、贪吞等类则笑那些有病态怪僻的人如吝啬鬼(《死后不赊》)、吹牛者(《且只说嘴巴》)。在这里,如果承认《广笑府》中笑话的编排不是出于随意,并且不因为笑话短小的篇幅而对它有任何偏见的话,那么,套用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句质朴的话语,可以看到这些笑话的时代和社会的烙印。

《广笑府》编辑于明代,明代采用八股取士,大批皓首穷经的儒生和大批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儒士就是这一政策的直接产物。这些儒者迂腐,不务世事,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总在日常生活中丑态百出,为世人所笑。《广笑府》儒箴一类对儒士们的嘲笑正是对此类社会现象的反映。

明代中后期,上层统治者学信道教,当时有许多重大事件都与道教有一定的联系。如严嵩父子因善写道教的青词而备受皇帝的信赖,明光宗时的红丸案也与道教有关,所以,明朝中后期社会有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特点,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终于有了一次“扬眉吐气”的机会。《广笑府》方外类的笑话嘲笑了道士、方士骗人的鬼把戏,也反映出当时道士、方士到处招摇撞骗风气的盛行。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因素萌芽,商品经济意识渐浓,人与人的关系也趋向功利化,金钱在社会生活中显示出无比的威力。《广笑府》卷七《有钱者生》篇就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在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日趋浓厚的商品意识和封建私有制的结合又极为容易产生出社会的一种怪胎――嗜财如命如《死后不赊》《一钱莫求》篇中的吝啬鬼,或者是浅薄的暴发户如卷八《暴富》中的暴富者。那种嗜财如命的吝啬鬼在文学中不断地“积累”和发展,到清朝中期,《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在文学史中便有了标志性的意义。

至于封建社会的官史,压迫和剥削人民是他们永久不变的天性,他们总是人民的“衣食父母官”,《广笑府》中的笑话也不忘给他们留下一席之地。如官箴类中的笑话就是专门嘲笑那些贪婪丑恶的官吏的。明朝中后期,那些丑恶的官吏队伍中又增添了更为丑恶的一员――太监(公公),从《广笑府》卷七《优人讽谏》篇中可以想象得出当时太监飞扬跋扈的丑态。

可见,联系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广笑府》笑话中可笑的事物和人也包含着有社会意义的内容,正是因为这些有社会意义的内容,使人对着笑话中可笑事物的笑始终指向“假、丑、恶”,人们的笑声不至于像笑别人打哈欠那样庸俗和浅薄。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一定文学思潮(审美思潮)的“物化”。笑话之类的民间文学因其源自民间,所以更为直接、更为广泛地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思潮、文学思潮。《广笑府》对“假、丑、恶”的嘲笑和对生命僵化笨拙行为的调侃,也肯定了对“真善美”和生命灵动的追求,表现出一种诙谐幽默的精神,而这些又让人感受到明朝中后期浪漫洪流那股提倡“性灵”的清新气息。《广笑府》为冯梦龙所编,冯梦龙还编有《笑府》《古今谭概》等笑话,这些也仅是明朝中后期笑话中的一部分。明朝中后期,如李贽、徐渭、钟惺等人都撰辑过笑话。所以单就此而言,如果说明朝中后期诸如公安派抒“性灵”的诗文、“主情”的戏曲和拟话本是在那股浪漫洪流中凸显出的醒目的“礁石”,那么,这些笑话应是那些“礁石”下面的底盘和暗沙。

无疑,包括冯梦龙辑撰的笑话在内的明朝笑话也仅是中国蔚然大观的笑话中的一部分。自中国的第一部笑话集――三国时魏国邯郸淳编撰的《笑林》开始,中国笑话走上独立的发展历程,它以和传诗文迥异的“另类”姿态,以短小的篇幅体现出中国文学发展某一方面的特点,折射出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特点。产生于三国时魏国邯郸淳的《笑林》背后隐藏着许多必然的因素。魏晋时代,是人解放的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人从汉代经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重新将目光移向人的自身,对人的生命情感、形体、言行、道德作重新的审视。如果说,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是对人个体情感的重新肯定,南朝《世说新语》是对士大夫的道德品评,那么《笑林》更多地将眼光投向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的言行。一本《笑林》几乎全是对生命机械化笨拙言行的调侃和否定。到了唐代,笑话大多数是历史人物的趣闻逸事,让人依稀地看到唐朝发达的官修史学对民间的渗透,并且在笑话中还有以本朝皇帝官吏为调侃对象的,让人看到唐朝气魄的雄大。宋元以后,笑话不仅限于奇闻和逸事,明朝中后期,市民意识勃兴,在浪漫洪流中,在文化高压的专制下,传统的诗文渐渐地染上头巾气和考据气,笑话的发展也为文化高压付出了代价。笑话中增加了明末清初在刀口下的金圣叹高呼“不亦快哉”的逸事型笑话,还增加了为迎合市民低级趣味而沦为黄色书刊附庸的笑话。

另外,稍微注意笑话的编撰者,我们就会发现笑话的编辑者或是文学史上名不见经传的,或是隐姓埋名的,或是文学史上的异端,如苏轼(著《艾子杂说》)、李贽(著《山中一夕话》)、冯梦龙、徐渭(著《谐史》)、唐寅、袁枚(著《子不语》)等人。正是他们,在诗文占正统地位的条件下,以极大的勇气,以于不同于正统诗文的“另类”形式记录下了中国人长期被“诗者,持也”“文以载道”“温柔敦厚”等术语掩盖着的另一种文化精神和民族心理。李泽厚先生曾在《浅谈中国的智慧》一文中表达过这么一个意思:“乐感文化精神是中国人的普遍意识,成为一种文化――心理或民族性格,中国人很少有真正彻底的悲观主义,他们总愿意乐观地眺望未来。”[1]于此而言,那些笑话对“假丑恶”的蔑视、嘲笑和讽刺,不也折射出中国文化精神主张“真善美”、追求生命灵动、主张灵活变通这一基本倾向吗?在笑话的诙谐调侃中,不也折射出中国人乐观幽默的性格吗?这,也许就是作为文学的“另类”――包话《广笑府》在内的笑话的意义吧!

参考文献:

第3篇:方言笑话范文

[关键词]影视;方言;喜剧性;心理;解析

一、引言

当代生活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传播现象,就是影视领域中方言作品的兴盛。方言相声、方言小品、方言电视剧、方言电影,形形的方言作品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方言作品为什么会如此火爆?方言作品呈现了怎样的文化诉求?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看法:第一,还原现实生活,通过方言来准确地展示生活的本来面目;第二,谋求自我认同,通过方言来提升地域文化的地位;第三,凸现“草根”意识,通过方言来对抗主流话语体系;第四,张扬娱乐精神,通过方言来产生喜剧性的效果。

在影视领域中,方言作为一种喜剧元素被广泛使用,确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赵本山的小品、郭德纲的相声、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电影《疯狂的石头》,它们之所以逗人发笑,都跟方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方言为什么能够产生喜剧性的效果?也就是说,观众在欣赏方言作品的时候,为什么会发出开心、畅快的笑声?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却比较鲜见。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从喜剧心理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二、学术语境中的喜剧心理分析

在学术语境中,有关喜剧心理分析的主流观点不外乎三点:

首先是幸灾乐祸心理以及由此而来的“突然荣耀说”。喜剧现象发生过程中的幸灾乐祸心理,首先由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提出。他认为:“当我们嘲笑我们朋友的那些可笑的事情时,我们这时候混杂着心怀恶意,也就是说我们的快乐和痛苦是混杂的……心怀恶意是灵魂的痛苦,嘲笑是一种快乐,二者在这种情况下同时出现。” 显然,柏拉图在这里所说的笑不是其他的笑,而是带有情感批判性质的嘲笑或讥笑,而这嘲笑或讥笑之所以能够产生,是因为它通过对他人的批判而使自己感到了优越。关于笑的这一层优越性质,在十七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那里发展成了著名的“突然荣耀说”。霍布斯说:“大家看惯的事物,就变成平淡无奇,也不足令人发笑。凡是令人发笑的必定是新奇的,不期然而然的……所以我可以断定说:笑的情感只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或是自己过去的弱点时,突然念到自己某优点所引起的‘突然的荣耀’感觉。”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霍布斯认为喜剧性效果产生时,惊奇感和优越感二者兼备。正是惊奇感和优越感的结合,形成了“突然的荣耀”。霍布斯的观点在近代的附和者颇多,诸如英国的萨利、德国的谷鲁斯等。

其次是“期待落空说”。“期待落空说”由十八世纪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康德提出。在康德看来,笑是压抑着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时所产生的愉悦,而且这一转化必须以虚无为结局,如果它本身转化为所期待的东西的实际对立面,就不会产生玩笑效果,而只会产生悲剧效果了。康德的“期待落空说”阐述了笑的过程中历经的两个心理阶段,第一是心理压抑或心理紧张或心理期待;第二是这种心理现象的突然结束并使之成为多余和荒谬。所以荒谬,是由于期待和期待的结果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对比关系,这种对比关系使期待在期待过程中落了空,于是可笑就产生了。稍后,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里普斯对康德的学说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认为喜剧性乃是惊人的“小”。里普斯所说的“小”,不是物理学的概念,而是心理学的概念,是一种渺小。具体来说,里普斯又认为有两种可能性。第一,一种大或者一种较大的在被欣赏者期待着,而一种较小却出场了,它似乎是来满足这种期待的,但由于它的小又满足不了这种期待;第二,并非因为一种较大在被欣赏者期待着,而是因为它的本性或者来历被欣赏者想像成大,但与此同时它又没有表现成大,于是就变成了一种“无”。

再次是“宣泄说”。这派学说以奥地利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为代表。其实早在弗洛伊德之前,喜剧的宣泄功能就被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所重视了。如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就提出了“剩余精力说”,认为笑是剩余精力的宣泄;而英国心理学家亚力山大・贝恩则提出了“自由说”,认为:“高兴快乐是悠闲、自由、任性和动物性的一种表现形态。严肃则是由工作、困难和我们的身份所构成,而且它哺育了政府、法律、道德、教育等严厉的强迫机构。笑总是从严厉到闲适的令人愉快的宣泄,是一种心理转移形式。”到弗洛伊德这里,他则史无前例地认为,笑中所宣泄的既不是积聚起来的情结,也不是积累起来的精力,而是受压抑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从而将笑的问题引伸到人类心理的深层领域即无意识中。在他看来,人本来有许多原始的乐趣,但是,“由于文明压抑的影响,许多原始乐趣现在都被审查掉了,而且永远丧失了。但人的精神发现,要抛弃这些乐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倾向机智便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使抛弃倒行,并且使我们重新得到那些已经丧失了乐趣的手段。”弗洛伊德的学说之所以在从宣泄这个角度来探讨喜剧性的学说中显得特别突出和显著,乃是因为他的理论背景更加深厚,理论分析更加深入。在他以后,又有不少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从宣泄或者解放的观点出发,来分析探讨喜剧性问题。可以这样说,整个二十世纪的现代西方笑论,基本上都是宣泄的理论,或者说以“宣泄说”为主体的理论。

三、建立在喜剧心理学说上的方言作品喜剧性效果心理解析

(一)方言构成的惊奇感和优越感

方言作品之所以能构成喜剧性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方言能造成惊奇感和优越感。方言作品在语言形式方面无疑是新奇的,这种新奇来自我们对它的陌生。长期以来,在我国大众传媒中通行的语言基本上都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普通话。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于1956年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规定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要求全国党政机关团体、军队、社会各界、各行各业都要学会使用普通话。从此,普通话在现代汉语中取得了绝对权威的地位,无论从电影中还是从电视中,传出的基本上都是流利纯正的普通话。方言除了在川剧、越剧、粤剧等地方戏曲中还保留有一席之地外,逐渐在大众传媒中销声匿迹。

方言作品的勃兴,使大众接触到了普通话的独特地方变体。方言无论是在语音方面,还是在词汇、语法方面都跟普通话有着一定的差异,其中尤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为显著。比如,东北话把“那个人”叫做“那个银”、把“我们那地方”叫做“我们那旮旯”,四川话把“傻子”叫做“哈儿”、把“聊天”叫做“摆龙门阵”。这种新奇、鲜活、有趣的语言,无疑会给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强烈冲击。从审美心理来讲,人本来就有一种本能的好奇心,它在审美实践中表现为一种要在审美对象上见出新奇特征的心理倾向。艺术作品题材的新颖、主题的独创、形象的鲜明、情节的曲折、风格的奇崛、形式技巧的变化,都能成为强烈的刺激信息,作用于欣赏者的审美心理。而语言,作为众多艺术作品中最显而易见的基础元素,它的新奇,它的不平常,带给欣赏者的震撼自然非常强烈,惊奇、兴奋的情感体验由此而生。

但是,如果方言作品中的方言带给观众的仅仅只是惊奇感,那它还不能产生真正的喜剧效果。它同时还给观众带来了优越感,观众在觉得方言好笑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方言当作了一种有缺陷的、低下的语言,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了“突然的荣耀”。正是惊奇感和优越感的结合,方言的喜剧性才明显地凸现出来。

方言本来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中某种语言的变体,它是由于社会的分离、人民的迁徙、地理的阻隔、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接触等原因造成的。语言没有阶级性,就方言本身而言,也“完全没有使它地位低下的内部因素”。但是从1956年以来,在国家政策和大众传媒不遗余力地推广宣传之下,普通话已经成为最具权威性的民族共同语,而方言而则沦落为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在人们心目中,普通话是高贵的、有地位的、有声望的语言,而方言则是低下的、没有地位的、没有声望的语言。语言的地位差异、等级制度和语言歧视自觉不自觉地在人们的意识中构建起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我们既然嘲笑了丑态,就比它高明。譬如,我嘲笑一个蠢材,总觉得我能了解他的愚行,了解他为什么愚笨,而且了解他应该怎样才不至于做蠢材――因此,我同时觉得自己比它高明多了。”当然,我们不能说方言就是一种丑态,但至少我们在心里已经有这样一种意识,它是低下的,没有地位的,没有声望的。当我们在方言作品中听到一个东北人说“那个银”的时候,我们心里可能就会作出这样的反应:我不会这样说,我不会说“那个银”,我会说“那个人”,因此我比它高明。这种带有幸福、的肯定性心境,就不能不引起我们愉快的笑声了。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方言作品中方言的新奇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一定限度,它就不能再引起我们的愉悦。也就是说,方言作品中的方言要让观众大致能够听懂,在听懂之后观众才可以有效调动自己的知识和和经验对方言和普通话进行比较,然后才能产生惊奇感和优越感。如果完全听不懂,这种比较也就不复存在,惊奇感和优越感也就无从产生。以现在全国比较流行的方言作品而言,它们使用的基本上都是观众大致能听懂的方言,如东北方言、陕西方言、四川方言、河南方言,这些方言无一例外全部属于现代汉语北方方言区的范畴,因为北方方言区的方言跟普通话的差异较小,所以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大的障碍。如果方言作品换用吴、湘、赣、闽、粤、客家这六大方言区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的方言,那么方言就不可能产生喜剧性的效果了。

(二)方言构成的心理期待落空

方言作品之所以能构成喜剧性效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方言构成了观众的心理期待落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方言作品在语言方面打破了观众的期待视野。就日常经验而言,观众在期待视野里准备接受的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但实际接受到的却是一种与普通话有着很大差异的新奇语言――方言。由于种种的客观原因,普通话在观众的心理中显得比较“大”、比较“高级”,而方言相对而言在观众心目中显得比较“小”、比较“低级”,期待和期待的结果出现了“大”和“小”的不协调的对比关系。一个“小”代替了被期待的“大”,于是,我们的心理期待突然结束,而且这种心理期待还显得多余和荒谬,期待转化成了虚无,愉悦情感由此产生。从本质上讲,这仍然表现了一种语言地位差异和语言歧视的倾向。

二是方言作品利用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特意安排的语言滑稽技巧所造成的心理期待落空,这种心理期待落空在方言相声和方言小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柏格森在其《笑――论滑稽的意义》中专门论述过语言的滑稽问题。他认为使语言产生滑稽的基本手法有重复(移置)、倒置、相互干涉等。他说:“试把一组事件以新的格调或在新的环境中重复,或者把这些事件的先后顺序颠倒过来而使它仍然保持一个意义,或者把这些事件混合起来使它们的意义互相干扰,这些都是滑稽。”他又说:“在同一句话当中两套概念的相互干涉是滑稽效果取之不竭的源泉。要制造这样的相互干涉,也就是同一句话当中插入两种交错的互不相关的意义,办法是很多的。最容易的方法是同音异义语”。在方言作品中运用得最多的语言滑稽手法就是“相互干涉”的手法之一――“同音异义语”。

(三)方言构成的心理宣泄

如前所述,从1956年全国推广普通话以来,普通话就成为最具权威性的民族共同语,成为主流话语体系中的标准用语。在公众媒体中使用普通话,是一种约束,是一种规定,是一种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36条就明确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为了加强普通话的权威地位,国家广电总局还于近两年三次出台相关规定。2004年10月,广电总局公布了《广电总局关于加强译制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一律不得播出用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2005年9月,《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出台,公约规定主持人要以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性为己任,除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普通话,不模仿地域音及其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口音、语调、粗俗语言、俚语、行话,不在普通话中夹杂不必要的外语,不模仿港台话及其表达方式。2005年10月,广电总局又出台相关规定:电影和电视剧一般情况下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视剧、少儿题材电视剧以及宣传教育专题电视片等一律要使用普通话。电视剧中出现的领袖人物的语言要使用普通话。

但是,根据贝恩和弗洛伊德的学说,在人的天性中有一种破坏约束和规定的愿望,并能从中得到乐趣。“笑是严肃的反动。我们常常觉得现实世界事物的尊严堂皇的样子是一种紧张的约束;如果突然间脱去这约束,立即就觉得喜溢眉宇,好比小学生在放学时的情形一样。”也就是说,在理性世界里,我们觉得这种“紧张的约束”是应该的,是必然的;但是在感性世界里,我们又希望这种“紧张的约束”能够被打破,能够被解除。因为这种“紧张的约束”造成了我们生命的压抑和不自由。如果能让这种“紧张的约束”部分的放松,那我们就可以让被压抑的生命获得某种自由快乐的感受。

方言作品的出现,实际上就使“在公众媒体中应该使用普通话”这种紧张的约束放松了。不管方言本身是动听还是不动听,是悦耳还是不悦耳,无论如何它颠覆了权威的话语形式,让观众感受了一种权威和约束受到冲击和破坏的快意。

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发达,我们身上“紧张的约束”也越来越多。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被种种“紧张的约束”压得心力交瘁,在心灵深处对于约束解放的渴望显得尤其迫切。方言作品在这个时候如此流行,跟人们的这种强烈渴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听着包世宏的重庆话,听着“四眼”的四川成都话,听着“道哥”的河北保定话,听着“黑皮”的山东青岛话时(包世宏、“四眼”、“道哥”、“黑皮”均为电影《疯狂的石头》中人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权威话语形式――普通话已经被颠覆,那种轻松、惬意的心绪自是不言而喻,发出开心、畅快的笑声也就不足为怪了。

四、结 语

在了解了方言作品构成喜剧性效果的心理成因之后,有一些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严肃的思考。第一个问题是,在惊奇感和优越感的背后,实际上已经暗含了语言等级制度和语言歧视,那么,方言作品是不是应该谨慎对待使用方言进行逗笑,以免有宣扬语言等级制度和语言歧视之嫌?第二个问题是,在方言已经成为心理宣泄的一种方式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我们的语言政策?大众传播承担着推广普通话的责任和示范作用,这是义不容辞的;但我们是否也可以给方言作品留下一定的空间,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可能将有利于我们的大众传播朝着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柏拉图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38。

[2] [3] [9]《朱光潜美学文集》(第1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265,274,275。

[4]《弗洛伊德.机智与无意识的关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120。

[5]彼得・特拉吉尔,《社会语言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5。

第4篇:方言笑话范文

《今昔物语集》第28卷第16话阿苏史遇盗贼机智避险的故事

从前,在阿苏地方(今日本熊本县东北部),有一名四品官。他虽然身材矮小,但是拥有过人的胆量。平安末期,社会动荡,夜间经常有盗贼出没。他家住在城西,一天夜里,在结束公务之后回家的路上,阿苏史在车内衣服,叠好置于座位之下。当途中遭遇盗贼时,谎称在此之前已经被另一伙盗贼洗劫一空,从而脱险。

二、作品介绍及先行研究

《今昔物语集》是日本最大的古代说话集,成立于12世纪前期,编者不详。共31卷,分为天竺(5卷),震旦(5卷),本朝(21卷),1000余篇说话故事。每个故事都以“今昔”(中译本译为“从前”)起首,故得名《今昔物语集》,简称为《今昔物语》。此说话集以佛教说话为中心,另外世俗说话约占全集的三分之一左右,生动地描述了古代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本说话属于世俗说话中的滑稽谭,主人公预想到盗贼出现提前想好对策,面对盗贼时临危不惧的态度和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以脱险,编者对此表示赞扬。

至今为止关于《今昔物语集》的研究大概分为以下三类:(一)文本研究。包括对文中的词汇、语法、文章结构和出处等方面的研究。(二)内容、思想。主要集中在与佛教的联系、因果报应、灵验、世俗生活及世俗思想等方面。(三)影响方面。以与近代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芋粥》对比以及《今昔物语集》对近代小说的影响为主。虽然也有关于世俗说话的研究,但多以第28卷全卷为中心展开研究,以第28卷第16话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尚未发现。因此本文试图以16话为中心,通过考察阿苏史的人物像,分析说话中出现的“笑”①,进一步探求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编者的意图。

三、文本考察

(一)阿苏史的人物像

关于主人公的性格,有三点需要注意。即勇敢,思维缜密,幽默。接下来,就以上三点进行具体分析。

文章开篇即交代阿苏史是一个胆大的人,“从前,在阿苏有一个四等官,虽然身材矮小,但是却拥有过人的胆量。”这是对阿苏史最直接的描述。当阿苏史一行人遇到盗贼时,“车童弃车而逃,身边的几个随从也不知踪影”。与之相反,阿苏史则淡定地端坐在车内。与身边侍从相比,可见阿苏史的胆量非凡。其回到家后跟妻子谈论起路上的遭遇,妻子说:“您比盗贼胆子还大”,借阿苏史妻子之口,再次证明了其豪胆。

其次,阿苏史缜密的思维也是本话的亮点。在办公结束回家的路上,阿苏史“在牛车内,脱下衣服,只剩下布袜,叠整齐放在座位下。”假装已经遭遇抢劫。此处,我们可以看到阿苏史具有预见危险的思量。当真正遭遇盗贼时,其泰然处之,完全不露丝毫惊慌失措的表情,仿佛已经预知此事件的发生。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阿苏史有异于常人的分析和预见能力以及临危不乱的能力。

再次,阿苏史的幽默感是很值得一提的。当盗贼看到的阿苏史端坐在车内好奇地追问原因时,阿苏史毕恭毕敬地回答道:“刚才从宫中出来,正好遇到一行像您们一样的贵公子,我把自己的衣物全部献给了他们”。阿苏史在遇到盗贼之前,就选择脱掉贵重衣服避险,这种不顾自身形象的举动着实令人发笑。再者,面对盗贼,居然称对方为“公子贵人”,还执笏作揖,由身份差产生的幽默感跃然纸上。

(二) 本话中的“笑”

本话通过阿苏史各种不符身份的言行表现了其过人的胆量、缜密的思维和幽默感,这些都奠定了“笑”的基础。

本话中的“笑”,是以主人公故意贬低自己,使对方保持优越感,从而达到搞笑的效果。本话在结尾处称阿苏史为“物言”之人(即能言善辩),这是“笑”形成的重要因素。运用语言产生的幽默是知识性的幽默,主人公通过随机应变的回答完美地引出了笑点。没有观察时机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不能做出如此风趣幽默的回答的。运用智慧产生的可笑的效果与纯粹的可笑的效果是不同的。遇到危险的时候,阿苏史以超凡的演技骗过盗贼,其脱险的机智、巧妙的口才,过人的胆量,都是本话的特色。听说了这个故事的人,都说“阿苏史是一位懂得观察时机的善辩之人”。“物言”不仅仅是使人发笑的一种手段,更是保护自身的一项技能,因此人们都对阿苏史的行为赞不绝口。“物言”是僵硬的毫无生气的旧时代的活化剂,是催生新思想和活跃思维的一剂良药。在《今昔物语集》中,把“物言”视为机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值得称赞的一种美德。“物言”是一种活用语言的能力,更是混乱社会中一种求生的手段。

(三) “笑”产生的原因

滑稽谭中“笑”的产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密切的联系。编者以“笑”为对象,控诉当时的社会。“笑”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不仅仅是一种趣味性,消遣性的事物,更是人们联合起来对抗黑暗社会的的工具和对美好生活的积极期待。换句话说,编者意图不仅仅是引读者发笑,其中隐含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思考。

平安末期,是万事混沌的转型期。在之前秩序井然的时代,即使统治者生活富足,被统治者生活贫困,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社会状态。但是,在动乱时期,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处于动荡不安的状况之中,双方都很焦躁,想迅速脱离困境。与此同时,平安都内连日烧杀掳掠等罪行泛滥。无论是对现世失望透顶要归隐山林的厌世派,还是坚强地抗争寻求生活机会的现实派,都主张多创作一些明朗有生气的富有幽默感的作品。想在混沌的时代生存,“笑”是必须的。滑稽谭中的“笑”,是人们竭尽全力抗争混乱时代的证明。滑稽谭,不仅赞扬了当时人们的勇气,也是对在混乱中挣扎的人们的鼓励。

平安时代,人们在混沌中摸索生活的依靠。无论任何事物都无法代替生命,为了保证生命安全,他们可以牺牲一切,想尽一切办法远离危险保护自己,这是滑稽谭的主要思想。而且,在本说话集中,还贯彻了“要想保护自己,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的思想。平安前期,盗贼企图逃难的话,会寻求佛祖、观音、弥勒的庇佑,这是平安前期的佛教之上的思想,而滑稽谭则与此旧思想完全对立。自救的思想体现了平安后期庶民顽强的生命力。本话的主人公虽为官吏,却做出如此不符合身份的举动,大约也是受到当时民众的影响。描绘当时动荡的社会形势下人们的处世原则及思想变化也是编者的意图之一。

四、总结

本稿通过分析阿苏史以机智果敢、能言善辩的高超技艺骗过盗贼,免于劫难的故事中主人公的豪胆、思维缜密以及富有幽默感的人物像,来探究原文中体现的日本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笑”,从而进一步研究当时混乱的社会背景和编者对庶民顽强生命力寄予评价的。本稿以《今昔物语集》第28卷第16话为中心进行研究,关于滑稽谭中各话之间的异同点尚未涉及。今后,将以此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说话集中滑稽谭的意义和价值。(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古典の》 吉田精一 大野晋 角川店 1990年

[2]《物文学史の研究 後期物》 今井卓 早田大学出版社 1978年

[3]《新版日本文学史》 久松潜一 至文堂 1978年

[4]《日本古典文学全集 24 今昔物集 四》 和夫 国文 今野 小学 1976年

[5]《『今昔物集研究第二十八における「笑い》 木佳

[6]《の声中世世界のり・うた・笑い》 小和明

第5篇:方言笑话范文

有口难言,这种情况是很多的,在你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你虽然不出声,可是你心中随时都在起反应,你自己独自地在沉默中对听到的话加以批评,加以补充,可是一切都没有说出口来。在这种情形下,你可能有几种原因。有口难言,可能是你怕羞,你不敢把你的意见说出口来,你不敢预测说出来之后的效果怎样,你怕人们听了笑你,或是在心里笑你。自然,有的时候,你会遇见别人笑你的。有人专门生来是取笑别人的,你错,他固然要笑你;你对他也仍然要笑你,无论你说得好,说得坏,总之,他就好象有天生的特权来取笑你那样,总在你身上找出他认为可笑的地方。这种人到处都要用压低别人的方法来抬高自己,随时都要打击别人的自尊心,摧毁别人的自信心。如果你不幸,在你周围,在你的生活圈子里,有这么一千人存在,他不但是你口才不好的主要原因,恐怕他还会给你其他性格上的苦恼,例如怕羞,胆怯、自卑、优柔寡断等等的缺点。如果他是你家中的成员,或是在你小时已经跟你接近,那你的不幸就更要加深。如果你只是普通的害羞之病患者,那就让我告诉你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你不是怕别人笑你,你为什么会怕人笑你呢?一定有人笑过你才会怕人笑,如果你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被人取笑过,你怎么会怕呢?你从何而怕呢,你觉得我说得对不对?如果你相信了这一点,那么你就要好好地回忆一下,把以前被人笑过的事实追记出来。在你几岁的时候,在什么人面前,是为什么事情了现在我们谈的是口才,我们更关心的是你那时说了什么话?当然别的事情也仍然和口才有关的。我们常常是经过了一些事情,使我们的心灵受了什么刺激,到后来,日子久了,那件使你受刺激的事情已经模糊了,不记得了,但它发生的影响还是存在的。最初是怕某一些人,或某一件事,到后来我们便笼笼统统地怕起来,即使那一个人,或是那一件事老早不存在的,而我们的“怕’人却总跟着我们,使我们变成一个胆小的人,现在我们只要把以前那个笑你的人,或是使你被笑的那句话,在回忆中找出来,让我认识清楚怕的来源,我们怕的根,我们就觉得怕了。不是有一个人笑过你么,那么,这就是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笑你。不是你曾经说了某一句话,别人才笑你的么?这就是说,并不是你每说一句话,别人都要笑你,如果是你的话可笑,可笑的只是那句话,那么,别人笑的只是你的那句话,不是笑你。换个人说了那句话,你听了也会笑的,你难道就没有笑过别人么?谁都笑过别人,谁也都被别人笑过,这是很平常的事。自然,你必须明白,为什么那句话会是可笑的,还有,如果那个笑你的人是一个喜欢取笑别人的人。那么,多半错不在你身上,而且,多半这个人不仅取笑你,还取笑别人,那么,只要避免在这个人的面前说话就可以了。在我们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有充满了互相尊重,互相同情,互相帮助的气氛,也有互相轻视,互相讥笑,互相欺侮的气氛,有轻视别人的人,自然同时就产生了被别人轻视的人,也就同时产生了回为被人轻视而养成害羞习惯的人,因此,我们一方面不要日为别人笑,就什么话都不敢说,一方面千万要警戒自己不要也沾染上这种恶习惯。不要取笑别人,尤其不要取笑那些因为怕羞而沉默寡言的人,说一句话就面红耳热的人,我们应当特别体贴他们,尊敬他们,鼓励他们,同情他们,使他们在你面前,大胆他说话,自由他说话。不要因为他们不说话,就以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在心里,储藏着许多宝贵的意见,也隐藏着许多急于要问人的疑难呢。有口难言,可能是你对自己要求太高。你希望你的每一句话,别人听了都很佩服,只要你一开口,别人都立刻静下来听你讲话。你看见有许多人能够作到这一点,你佩服他,你羡慕他,你希望你也能和他一样。可是当你发现事实并不如此的时候,你失望了,你气闷了。因此,你变成一个不大出声的人。如果你是这样,那治法倒并不难。你对你自己要求高一点,那是应该的,或者说是值得鼓励的。不过你同时也要认清楚一点,口才也和其他的各种才能一样,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达到很高水准的。你看那些口才很好的人,他们之所以有那么高的水准,就是因为他们肯不断地练习,不断地一步一步提高。如果你早几年见到他们,听过他们讲话,也许他们那时的口才连你都不如哩。有口难言,可能是你不明白话是要一句一句他说出来的。许多人都有这种情形,想把所有的话,一下子全倒出来,想一下子就说清楚他们的感觉、想法、主张和意见等,这自然不可能。于是他们就摇摇头说:“不行,我说不出来。我知道,可是我说不出来。’或是说:“我要说的话大多了,反而一句也说不出来。一句都说不出来么?先说一句试试看,不知从何说起么?从什么地方说起都可以。悦话到底不是作文章。作文章可以写出来之后再删改,说话为什么不能说出来之后再补充再修正呢。你说出一句话,不够是不是,那很简单,再加上一句,还不够,再加上第三句,第四句。这样讲下去,讲完一段,再讲一段,今天讲不完,明天再讲,明天没有时间,约定一个时间以后再讲。发现什么地方讲得不对了,还可以加以修正,这样讲下去,多么长的故事也可以讲完的。的确,有些事情,三言两语就够了。有的事情的确要花相当多的时间和气力,才能交代明白,不要以为什么都可以一下子说完的。不要心急,不要偷懒,对于那些难以说明的事,讲一点是一点,讲一段是一段。否则,永远不能把你要讲的讲出来。事实上,有些事情必须明白才能够互相谅解,互相合作。怎么办呢?回答是“讲不通又有什么办法?俗话说:“鼓不打不响,理不讲不明。”为了要使人明理,许多人讲啊讲啊,讲了多少次。而且还有许多人跟着讲下去,因为必须讲通,讲不通的想尽办法也要把他讲通,否则,有许多的事情,就办不通了。那些以为别人讲不通的人。有一个地方他没有想通。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看法,而这个看法,是经过长时期形成的。经过长时期形成的的东西,也是必须经过相当的努力才能改变的。所以,千万不要三言两语就希望跟你意见不同的人马上同意你,否则就说别人固执,成见很深,不可理喻等等。有些人总觉得没有人了解他,回为他一讲什么,只要一遇到不相同的意见,或是没有百分之百的同意他的意见,他就急了,甚至生气了。他根深蒂固地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办法互相了解。至少。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能被人了解的人。讲不通的看法,要探讨各种讲得通的技术。使讲不通的,变成可以讲得通的,这正是我们研究如何提高我们口才的主要目的。为了免犯许多可以避免的错误,为使我们大家可以过一个互相了解,互相同情,互个合作的快乐的日子,让我们好好地锻炼我们的口才吧!口才虽然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可是它能做的事情也多得很呢。

第6篇:方言笑话范文

1、嘻笑怒骂:①指嬉戏、欢笑、愤怒、詈骂等不同的情绪表现。②谓不拘守规格,率情任意地发挥表现。③嘲弄辱骂。

2、嘻皮笑脸:①形容嘻嘻哈哈的样子。②形容轻薄嘻笑的样子。③形容谄笑讨好的样子。

3、春山如笑:形容春天的山色明媚。

4、一笑倾城:《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后因以“一笑倾城”形容女子的绝色。

5、抚掌大笑:抚:拍。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6、喜笑颜开: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7、笑比河清:形容态度严肃,难见笑容。

8、胁肩谄笑:胁肩:耸起双肩做出恭谨的样子;谄笑:装出奉承的笑容。为了奉承人,缩起肩膀装出笑脸。形容巴结人的丑态。

9、传为笑柄:笑柄:被人取笑的材料。流传开去被人们当作取笑的资料。

10、笑里藏刀: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11、破愁为笑:犹言转忧为喜。

12、言笑晏晏: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13、笑面夜叉:比喻面带笑容而居心狠毒的人。

14、言笑不苟: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15、笑面虎: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16、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17、语笑喧阗:形容许多人挤来挤去地大声说笑。

18、有说有笑:连说带笑。形容十分欢快。

19、笑逐颜开:逐:驱使;颜:脸面。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20、回眸一笑:眸:眼珠。转动眼珠,嫣然一笑。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

21、轰堂大笑: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放声大笑。

22、先笑后号:《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后以“先笑后号”指命运先吉后凶。

23、一笑置之:笑一笑,就把它放在一边了。表示不当回事。

24、付诸一笑:用一笑来对待或回答。比喻不值得理会。同“付之一笑”。

25、倚门卖笑:旧时形容妓女的生活。

26、一笑一颦:同“一嚬一笑”。指脸上的表情。

27、嬉笑怒骂:嬉:游戏。比喻不论什么题材和形式,都能任意发挥,写出好文章来。

28、谑浪笑傲:形容戏谑笑闹。

29、语笑喧哗:大声说笑。

30、嫣然一笑:嫣然:笑得很美的样子(指女性)。形容女子笑得很美。

31、拈花一笑:比喻心心相印、会心。

32、买笑寻欢:嫖娼狎妓,寻欢作乐。同“买笑追欢”。

33、莞尔而笑:形容微笑的样子。

34、眼笑眉飞:形容极度高兴。

35、谈笑封侯:说笑之间就封了侯爵。旧时形容获得功名十分容易。

36、掩口而笑:捂嘴而笑。多指暗笑,窃笑。

37、一颦一笑:颦:皱眉。指忧和喜的表情。

38、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39、千金买笑:花费千金,买得一笑。旧指不惜重价,博取美人欢心。

40、谑浪笑敖:形容戏谑笑闹。

41、拈花微笑: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42、追欢卖笑:谓出卖色情,供人取乐。

43、嬉皮笑脸: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

44、捧腹大笑: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亦作“捧腹大喜”。

45、一笑百媚:形容美人的笑态。

46、当面输心背面笑:比喻当面显得十分亲热,背后却在捣鬼。

47、啼笑皆非: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

48、皮笑肉不笑:极其不自然地装出一副笑脸。形容虚伪或心怀恶意的样子。

49、笑容可掬: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50、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51、哭笑不得: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52、笑不可仰:笑得直不起腰来。

53、声音笑貌: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54、破颜微笑:形容心领神会。

55、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56、哑然失笑:失笑:忍不住地笑起来。禁不住笑出声来。

57、载欢载笑:形容尽情地欢笑。

58、似笑非笑:像笑又不笑。

59、含笑九泉: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60、以宫笑角: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61、遗笑大方:谓让内行见笑。语本《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62、不值一笑:不值得一笑。比喻毫无价值。也表示对某种事物或行为的轻蔑和讥笑。同“不值一哂”。

63、一笑了之:笑一笑就算了事。表示不予重视。

64、先号后笑:①《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后以“先号后笑”指命运先凶后吉。②指文章或著作结尾比开头精彩。

65、相视而笑: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

66、付之一笑:用笑一笑来回答。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67、不苟言笑: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68、一嚬一笑: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69、笑而不答:只是微笑着,不作正面回答。

70、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71、千金一笑:犹言千金买笑。

72、谈笑自如: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

73、冁然而笑: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74、音容笑貌:指死者生前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75、言笑自若: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76、强颜欢笑: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77、喜眉笑眼:形容面带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78、传为笑谈:笑谈:笑话;笑料。流传开去成为人们谈笑的资料。

79、五十步笑百步: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80、遣愁索笑:消愁求乐。

81、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

82、鹊笑鸠舞:喜鹊欢叫,斑鸠飞舞。旧时用作喜庆的祝辞。

83、含笑入地:面带笑容而死。犹言死而无憾。

84、破涕为笑:涕:眼泪。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85、眉花眼笑:形容非常高兴、兴奋的样子。

86、眉欢眼笑:形容非常兴奋、高兴。

87、笑傲风月: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88、贻笑后人:贻:留下;后人:后世的人。因为荒唐,而让后人耻笑,给后代留下话柄。

89、嗔拳不打笑面:比喻不可以欺凌态度和悦的人。

90、见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

91、烘堂大笑: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92、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

93、谈笑自若:自若:跟平常一样。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说说笑笑,不改常态。

94、谄笑胁肩:讨好地强装笑脸,缩敛肩膀。形容阿谀逢迎的丑态。

第7篇:方言笑话范文

自我介绍就是你向考官传达你的基本信息,总体来讲,就是你的姓名、籍贯,以及你能引起考官注意的自身特点。下面小编为你带来自我介绍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自我介绍应注意的问题学会微笑你是一个常常把微笑挂在脸上的人吗?如果不是,那么学着露出你真诚的笑容吧!因为笑容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温馨和谐的氛围。于是,有人把笑容比作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在笑容中,微笑最自然大方,最真诚友善,人们普遍认同微笑是基本笑容或常规表情。在面试考试中,微笑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保持微笑,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语言流畅运用停连等技巧。

要庄重大方、稳重,不能过于张扬

2、注重对象根据老师是哪个专业的、年纪如何,来设计

3、强调自己的目的目的要明确,要展示自己、推销自己,让对方了解你。

设计自己,让对方知道自己好的一方面

4、注意仪表发型、着装、言谈举止等。

进入复试后要录象上镜,一个人在画面其实的好坏与发型着装十分有联系

5、语言凝练见解明了、鲜明生动

6、注重交流言语就是说话。

交流要有对象,无对象无交流、语言苍白无力是错误的。与考官交流是十分必要的

7、注重分寸谦逊态度,拒绝"最棒最强"等限定性词语。

老师在进门都看气质等方面,可以姑略人的水平怎样。显得落落大方、有内涵。分寸把握非常重要。

8、状态自如形式模仿在初期很重要,后期吐字归音等方面完善,要达到一种自然的状态。

进入考场注重心态的把握。在考场门外深吸口气,调整自己,松弛放松

学会聆听在面试过程中,注意基本的礼节,展示出你的能力和风采,而聆听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礼节。不会听,也就无法回答好考官的问题。好的交谈是建立在聆听基础上的,聆听就是要对对方说的话表示出兴趣。在面试过程中,考官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你要集中精力认真地去听,要记住考官讲话的内容重点,了解提问的目的所在,而不要仅仅注重考官的表情和语气。即使说话者的谈话内容确实无聊、乏味,你也要转变自己的想法,认真听对方的谈话或多或少地可以使自己受益。在聆听对方谈话时,要自然流露出敬意,这才是一个有教养、懂礼仪的人的行为。

一个好的聆听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记住考官的问题。

2、用目光注视考官,保持微笑,适当地点头。

3、身体微微倾向考官,表示对考官的重视。

4、了解考官谈话的主要内容。

5、适当地做出一些反应,如点头、会意地微笑,提出相关的问题。

6、不离开对方所提的问题,但可以巧妙地通过应答,把提问的方向引向自己所擅长的领域。

自我介绍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的还看了:

1.自我介绍时要注意的问题

2.面试自我介绍范文和注意事项

3.面试时自我介绍应注意哪些事项

4.艺考生面试自我介绍应注意的四个细节

5.个人的自我介绍怎么说

第8篇:方言笑话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让普通话之风吹遍校园》。

当人类的祖先用比比划划表达意思时,只能使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那么剩下一大半怎么通呢?于是人们学会了语言,学会了讲普通话。大家知道,我们在朗读课文时,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都要讲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讲普通话呢?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各个不同地区的语言或多或少有些差距。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不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而我们一旦出门,便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不能与人沟通、交流。这时,如果我们都讲一种在我国通用的

语言,那么就不会与别人因语言不通而急得满头大汗。

第9篇:方言笑话范文

没有被冷笑话击中过的人也许该补上这一课了。传统笑话传承于《故事会》、《幽默大王》等期刊,而冷笑话横行于豆瓣网、短信这样的新媒介。冷笑话洋名叫Anti-humor,方言里又称作烂梗。很显然,它重在冷,然后才是笑,先冷后笑或者干脆冷而不笑,这就是冷笑话的逻辑,以冷来搞笑。

冷笑话的起源

据说冷笑话起源于这样一个经典笑话:小企鹅有一天问他奶奶,“奶奶,奶奶,我是不是一只企鹅啊?”“是啊,你当然是企鹅。”小企又问爸爸,“爸爸爸爸,我是不是一只企鹅啊?”“是啊,你是企鹅啊,怎么了?”“可是,可是我怎觉得那么冷呢?”还有一个版本:有一只北极熊和一只企鹅在一起耍,企鹅把身上的毛一根一根地拔了下来,拔完之后,对北极熊说:“好冷哦!”北极熊听了,也把自己身上的毛一根一根地拔了下来,转头对企鹅说:“果然很冷!”

冷笑话是无厘头、脑筋急转弯、谐音癖和雷文化的集中反映。台湾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王牌大贱谍》,就以冷笑话著称。中视《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上有美女个人秀环节,凡美女没什么才艺多半就会羞答答地说:擅讲冷笑话。待她腼腆含糊地把一个段子讲完,宪哥急忙抱肩搓手叫道“果然好冷”,台下观众也很配合地鸦雀无声肃然一片。

也有人认为,冷笑话不过是笑话里的伪劣商品,配置笑料捏不好分寸,造出的一枚哑炮。《红楼梦》里元宵家宴上击鼓行令,传梅传到王熙风手上,她先滴里搭拉数上一大溜媳妇孙女儿,末了来了一句“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众人见她正言厉色的说了,怔怔的还等往下说,却没有下文,只觉“冰冷无味”一一有无聊人士考证说这就是“冷笑话”的词源来历。曹公此处这般着笔,除了作盛宴必散的隐喻,也是讲一个哀乐失时,非其所也的老道理。风辣子其实是存心制造冷场,调度气氛好准备撤席。要不凭她一张巧嘴,怎会抖不响一个包袱。这套手法后来被相声学了去,逗哏的前缓后急大肆铺陈,吊起听众的兴趣,大家以为必然有什么,结果发现什么都没有。这一脚踩空叫人好不沮丧,顿时如坠冰窟。前面渲染得越热闹,后面的转折越急促,心理落差越大,冷场效果就越好。但是绝不会有相声通篇尽是淡话,那样就演砸了,行话叫“瘟”了。

讲冷笑话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节奏,图谋的是这冰火两重天的张力。大包袱伏得深,是要时间潜的。用几个小冷笑话,可以顺,可以当入活,三翻四抖催熟了最后的高潮,这才是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

网络是冷笑话的战场

林语堂说the sense of humor,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文化,这其中关涉之事多不胜举。日本的落语(类似于单口相声)在国人耳中总觉得莫名其妙,冯梦龙的《笑林》现在看来也多半平淡无奇。主客观因素之外,笑话所能达到的效果还取决于是否有恰当的情境和语境,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稍不留神包袱就像跌得停牌的股票一样砸在了自己手里。尤其在网络上,没有表情身段肢体语言的配合,仅靠单薄的文字传意,笑话愈发缺乏表现力。久而久之,网民们退而求其次,把冷笑话发展成了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绝学。

转载于各大网站的经典冷笑话小白兔系列可以拿来做个样本分析,其中有一则这样说:

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问:“老板,你们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啊?”

老板:“啊,真抱歉,没有那么多。”

“这样啊……”,小白兔垂头丧气地走了。

第二天,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老板,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啊?”

老板:“对不起,还是没有啊。”

“这样啊……”小白兔又垂头丧气地走了。

第三天,小白兔蹦蹦跳跳到面包房,“老板,有没有一百个小面包啊?”

老板高兴的说:“有了,有了,今天我们有一百个小面包了!”

小白兔掏出钱:“太好了,我买两个!”

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听者脑子也跟着蹦蹦跳跳了三下,瞬间刹不住,大多是要震荡半天才能反应过来。起承转合,合在了因果脱节的地方。等到想明白了这荒诞无稽之处,这时间上的延宕已然把人推上了尴尬的境地,此时再笑显得自己反应过于迟钝,况且确实也不是什么叫人乐不可支的大笑料,还是屏住罢了。

还有最常见的利用谐音和词语拆解制造笑料的一类;

有一个鸡蛋跑到了山东,结果变成了鲁(卤)蛋。

有只公鹿在路上越跑越快,到最后,它就变成高速公鹿了。

问:有一只鲨鱼吃下了一颗绿豆,结果它变成了什么?答:绿豆沙(绿豆鲨)。

这种冷笑话采用了语言的陌生化手法,属于无厘头式的拼贴。英语中也有大量此类笑话,比如:上帝之鞭阿提拉(Attila the Hun)和小熊维尼(Winnie the Pooh)有什么相同之处吗?他们中间名都是“the”。

哈贝马斯曾阐述合理性的条件:整齐的文法,正确的事实,适当的价值和真实性标准,这类笑话一条儿也不挨边。还有的段子颇有几分黑色幽默的味道,却不具有批判意识和寓言性质,也只能归到冷笑话门下。

EQ自恋者的游戏

冷笑话谑而不虐,它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前提:招人发笑并不是最终目的所在,卸除了责任轻装上阵,也就很自然地可以抛弃攻击性和猥亵性这两种普通笑话的固有特征。虽说可用的修辞手段仍有双关、夸张、借代、婉曲好几种,但实质上只能倚重于逻辑策略:通过曲解正常的话语,割裂话语的完整性,通过制造语境缺失、句意杂糅等问题使得话语产生矛盾。冷笑话之所以风行,乃因它迎合了人们对理性和秩序的叛逆心理,高举与庄重对垒的旗帜,质疑甚至颠覆了现存价值观。

类似于顽童在野地里打滚和尿泥,不怕丢体面,只图一个痛快,冷笑话把既有的意识话语推搡亵玩一番,至于结果如何并不关心,绝不追打落水狗。笑话本身是有针对性的攻击和消解,但冷笑话只消解,不攻击,这种姿态上的差别使它比传统笑话显得多出了几分轻盈洒脱。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