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研讨范文

小学体育教学研讨精选(九篇)

小学体育教学研讨

第1篇:小学体育教学研讨范文

7-8岁儿童从学前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的生活转向系统的文化学习,这是一大转折。怎样才能使他们适应学习,并能天真活泼健康地成长,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要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的目的,其教学的层次、内容、系统和要求,应与儿童发育迅速、活泼好动等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身体素质和支持能力的现状及发展需求相适应。7-8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学前儿童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注意不够稳定,时间不长,容易被新奇异的刺激所吸引;情感容易外露,自制力较差,经常带有情绪色彩,这种情感是很不稳定的;意志还比较薄弱,容易受暗示,喜欢模仿别人;思维的过程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集体意识初步形成,自我意识发展较明显等。要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自身的心理有节奏地循序渐进地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体育教学就必须发挥其作用。究竟体育教学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怎样才能把学生吸引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来?使体育教学做到生动活泼呢?我认为教学方法是关键。在实践过程中,我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形象、竞争、游戏、音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寓思想教育、三基教学、身体锻炼于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之中,使课的内容、结构更加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如图所示)。

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根据“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于数量之中”的原理,我选择了“注意、情绪、意志”这三个心理活动过程的个性特征,作为评价学生心理表现的内容。把体育教学中不同的教材内容、方法、手段、时间、密度、强度等,对学生心理状态所产生不同效益的变化,用相应的量或范围表示出来,如心理状态表现评分表(见表1)。它是通过教学中的各种手段在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及个性特征表现中反馈出来的心理状态,依据各种特征表现,分别排列相应强度层次,用5、4、3、2、1、-1、-2、-3、-4、-5十个分值表示。

根据心理状态表现评分标准,我采用了自然观察法和比较法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测试研究,并在二年(1)班进行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有代表性的课例比较。以包括上、中、下三等级学生在内的12人为测试对象,男女对半,在一节课中,每两三分钟测记一次。把启示下来的三项指标中的对应分值用公式计算出来。即:单项心理状态表现强度指数=测试总分值/测试总次数综合心理状态表现强度指数=三项指标测试总分值和/三项指标测试总次数和

通过采用指标评定方法,可以得出学生在体育课中心理状态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的内容、方法、手段所采取的态度及心理活动过程。其变化较客观地反映体育课教学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所起的作用。

当然,除此三项主要指标外,造成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心理状态表现的因素还有很多,如:生理特点、教材特点、教师心理、运动能力等,只作为综合分析的参考因素,同时,在测试过程中,由于是靠人的观察,难免出现误差。

三、实验结果

在二年(1)班,我进行了两种不同类型A课、B课的比较。A课代表传统式教学法,B课代表“四结合”教学法,其测试结果是明显的。

全课12个同学综合指数的均值:A课1.06属中下水平,B课3.83属中上水平,B课比A课提高了2.67。

四、讨论与分析

从两课例对照表中不难看出,B课对下等生更具有转变提高价值,它能在A课的基础上提高3.04。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剖析两课例,则可得出正确结论。

A课例采用传统式教学法。教材内容:30米快速跑和接实心球,从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都是按步就班,缺乏儿童化。因此学生兴趣不大,干劲鼓不起来,甚至有些贪玩的学生还盼望下课可以自由活动。从整堂课来看虽生理指标基本符合要求,课的任务也能完成,但由于所采取的教学手段较呆板,或较成人化,这就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身心得不到愉快的锻炼。从12个被测者来看,四个上等水平的学生心理状态表现的综合指数是1.8,被评定为中下水平。而四个下等水平学生的指数就更被评定为下等水平。因此,这种成人化的教学,对儿童身心发展是很不利的。

表1心理状态表现评分表

表2两课例对照表

B课例是一改过去成人化的教学,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较新颖的组织形式和情景教学,运用“形象、游戏、竞赛、音乐”四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欢快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B课例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跑几步,一脚踏起跳区起跳,双脚落入沙坑,搭配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助跑跳远的基本动作,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陶冶美的精神情操和培养果断、勇敢顽强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我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动作意念,通过“踏石过河”的游戏练习巩固学生踏跳的技能,又以“勇敢跳过小河”的活动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并把踏跳区假设为小河的边缘,这样才能更有保证跳过小河,使抽象的动作概念赋于有生活气息的“具体环境”中。运用“跑几点,一脚踏起跳区起跳,双脚落入沙坑”这一知识技能来“跳过小河”,克服假设中的自然环境困难。在身体素质练习中,我根据量力性和可接受性的教学原则以及小学生喜欢新奇异的心理,大胆尝试用小哑铃实心球配以立卧撑和纵跳内容来进行身体素质的循环练习,以四个同心圆的新颖组织形式,在动作编排上形象似一朵盛开的鲜花,配上节奏感强且轻快的音乐,使学生象在美丽的花中进行身体锻炼活动。形象中的教学,游戏中的竞赛,音乐中的陶冶,使学生兴趣盎然,干劲十足,个性得到较好的培养,注意力也能随目标的不断转移而提高注意的稳定性。从对照表中看出,B课例学生的心理状态表现的综合指数为3.83,高于A课2.67,被定为中上水平。下等级学生的一览表更为突出,高于A课3.04,这说明B课是成功。从注意特点、情绪状态、意志品质方面,对学生在两种不同教学条件下体育课的行为表现进行的观测和对比分析,充分体现了采用“形象、游戏、竞赛、音乐”四结合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运用四结合法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较好地把全体同学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增进学生健康,促强体质,培养个性和创造能力的最佳教学效果。

四结合教学法之所以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是因为它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自身的心理活动过程达到较高水平。认识、情感、意志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它们的发生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在密切联系中进行的,三者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注意是认识、情绪、意志的特点和开端,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是贯穿全课的一种心理表现。“四结合”教学法,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影响学生自身的意识倾向。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生动有趣的语言,变化多端的组织形式,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和积极活动的机会,使无意注意转换成有意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并成为意志的强大动力。

五、结论

第2篇:小学体育教学研讨范文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体育教学应注意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整个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体育技能教学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是提高自身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结合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按时锻炼的自觉性。在强化自我锻炼习惯养成的同时,对体育训练的时间和运动强度不做硬性规定,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循序渐进的发展,不能拔苗助长,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及时指导,培养学生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学生主动积极以参与锻炼,使自身素质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这对学生今后的体育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孩子们在未来的成长中终生受益。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逐步掌握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养成参与运动的良好习惯,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自觉的运动的意识。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孩子们提高更广阔的学习与实践机会,让体育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教师可随时把孩子们引入部级体育比赛的“现场”。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推陈出新,增强科技含量。对于受条件限制的体育活动项目,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课件把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反复演示,有重点地作进一步讲评。现代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交叉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实际情况,呈现出教学多元化的局面,有效提高边远地区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辅助的体育教学方法,通过动态化演示等多种手段,比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一些体育科目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国内外体育事情直观搬上讲台,把重要的体育信息和相关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有效丰富体育知识的时展内涵。设计制作新的教学课件,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把体育课程教学与学习兴趣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课件促进学生对现代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增加提高体育技能的实时学习机会。

三、教师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体育教师,无论掌握的体育技术多么全面,综合素质始终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客观的影响。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学生各有各的兴趣和爱好,总是希望教师给予更详细的解答,对此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对每一项目详细讲解,而对自己不感兴趣的项目只做简单回答,这样会给孩子们造成误解,所以教师不可偏颇,要以爱心和责任心赢得每一个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师教学态度和亲和力及其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对孩子们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师德,不断扩大自我的知识面,使体育教学过程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体育教师要跟随时展的步伐,开拓信息渠道,逐步丰富体育方面的新知识,有创新能力,用富有创新意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技术,为学生营造热爱体育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第3篇:小学体育教学研讨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 有效教学 新课程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需要组织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能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并积极投入到练习中,而且在通过多次练习后,学生能喜欢上、能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或技术动作。如何在有限的场地与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当前,小学体育的教材内容略显单调,教学目标也不够明确,导致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局限化,逐渐对体育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体育课就是跑跑跳跳的观念,充实、创新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情感。如在练习短跑100米时,可以提问“咱们班谁跑得最快”、“100米谁用的时间最少”等问题,激发学生们的运动情感。第二,师生互动,丰富学生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比如一起跑步、一起跳绳等。

二、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实效性与生活性

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其引导性,不能按部就班,通过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展示个性,从而提高体育理论素质。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指将丰富、生动的生活场景引入课程中,使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在生活情境中再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实践的场地,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练习,提高学生生活实践的能力。此外,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合作学习,学会交流、沟通的技巧,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良好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体育教学更富实效性与生活性。

三、创新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本身很盼望上体育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这种好奇心与积极性,这是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心理基础。

可以从创新教学的分组形式开始,使学习小组形式重新组合,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的实际需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的兴趣。 转贴于

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重复的活动过程,有成功也有失败。对于那些失败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为什么会失败、如何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鼓励他们重新拾起勇气、克服困难,最重实现成功;面对那些成功的学生,教师要尊重他们内心的满足感,对他们提出表扬的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改正不足,实现成绩的进一步提高。而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要条件也是必要条件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与引导。如在教四年级体育时,其中有个女生在练习仰卧起坐时竟然一个也起不来。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指责批评,而是教给她方法,鼓励她再继续尝试,果然,坚持了几次,能够做出好几个。当时我马上就表扬了她,鼓励她继续努力。到学期末,这位女同学仰卧起坐的成绩已经名列前茅,随之而来的是对体育课也充满了兴趣,上课特别认真。其次,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要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与机会。成功的条件与机会会给成绩差的学生带来成功的希望,让他们感到只要再努力,一定会摘得成功的果实。因此,在平时练习测试时,我会暂时不给差生定下分数,再给他们几次尝试的机会,让他们抱有希望,从而激发练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也有了学习的自信心。

五、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全面锻炼学生

要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把锻炼的作用与以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只有体格强健、品质优秀,才能从容不迫地迎接未来工作、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例如,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认识,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些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经典片段供学生欣赏,陶冶他们的情操等等,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道德得到了升华,学习兴趣也就随之激发出来了。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重视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始终感受到体育课的生命与活力,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与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刘涛 怎样充分利用与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J].中国学校体育,2003,(04)。

第4篇:小学体育教学研讨范文

本次活动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有的教师说:“林波老师精彩的教育故事,把我们真正带入了孩子们的学习世界。”有的教师说:“听了林波老师的教育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到教育故事很适合我们的工作和研究。”有的教师说:“林老师善于捕捉教育信息,有良好的记录习惯。我们不要因工作的忙碌而为自己找理由,要向林波老师学习。”前来参加活动的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员江虹博士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林波老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的书籍,一方面将国家要求的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课堂,另一方面也智慧地解决了学生成长当中遇到的教育问题。”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海淀教委的大力支持以及海淀教科院对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正确定位。作为一名科研种子教师兼海淀片区负责人,这次活动的引发了我对教师研究活动的一些思考。

一、研修一体,确保实效

近年来,随着教师进修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研修活动日趋常规化,不仅全员参与,而且内容涉及理论学习、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等方方面面。不可否认这些研修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教师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研修内容过多,难度较大,教师无法自主完成。这样的教师研修活动,逐渐演化成了教师的额外负担,应付和敷衍现象时有发生,其质量和效果也就无从保证,开展教师研修活动的初衷也无法实现。

那么,什么形式和内容的研修活动才受教师欢迎呢?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都是相互作用的,这一结论同样适用教师研修活动。实践表明,“研”“修”一体化,参与式的研修活动最受教师欢迎。

“研”“修”一体化、参与式研修是海淀教科院推进种子教师研究项目的重要方式,《海淀区教育科研“种子教师”研修片区负责人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在研究过程中强调坚持“研讨”,克服只“听”而少“研讨”的研究过程;通过体验式的研讨,更多地让研究者积极参与其中、与自身既有知识经验内化整合,并触及研究者教育行为和理念深刻变化的学习

过程。

“研”,就是找准教师研究的兴奋点;“修”,就是找准教师研究的成长点。从心理学、教学论、系统论等角度深入把握研究活动的各个环节,强调组织者与教师之间在思维、情感、信息以及环境等方面的相互作用,最终实现情感共鸣、思维共振、信息共享。

在本次以“教师如何做教育叙事”为主题的研究活动中,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种子教师有开展教育叙事的基本经验,对教育叙事有初步的认识,但对其深远的意义了解不深。同时,不能够长期坚持撰写教育叙事,因而成效不显著。为此,海淀片区选择身边的林波老师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讲教师,通过林老师对教育故事的生动讲解和教育成果的展示,让真实的事例成为大家身边的“榜样”,感受到前行的力量。活动通过主讲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研讨以及对一些问题的深入剖析,让大家明白故事是用心创造出来的,只有“用心”方能出硕果,只有“坚持”,才能见成效。

二、跨界研究,智慧共享

以往的教师研修活动大多按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等),年级(一年级、二年级等)开展。种子教师研究项目则与传统的研修活动不同,采用“片区”的研究方式,这个“片区”中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和高中各个学段的教师。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在于,每位教师针对同一个问题,都会听到“来自各个学段的声音”,各个学段的经验与智慧在这里得到共享。

在本次活动的研讨环节中,种子教师在聆听了林波老师讲述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性教育的故事后,针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性问}”展开了研讨,充分展示了各个学段教师的智慧分享。幼儿园老师讲述了“卵子热情地邀请去她的家里做客”的小故事,分享幼儿性教育的经历;小学老师讲述了学校开设的“男孩课程”和“女孩课程”,引导孩子观看生理卫生录像,分享小学的教育经验;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分享“如何引导学生分清爱情和友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通过比较,与会种子教师明晰了:性教育是门艺术,我们既不能闭口不谈,也不能谈得过早和过多。性教育应注意他们身体发育到了什么程度,话题要适可而止,不能一下子把什么都告诉他们,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循序渐进地让孩子了解性方面的知识,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性教育方式。

各个学段的教师研讨同一个问题,可使教师从整体上了解这一问题的全貌。哪些需要紧急解决,哪些需要延缓解决,哪些需要可以点到为止,哪些需要深入剖析,等等,这种跨界研究模式优势明显,教育智慧在共享与碰撞中焕发出活力与

力量。

三、体验式研讨,提升研究积极性

传统的培训方式偏好“你讲我听”或 “你教我做”的模式,容易忽略参与者的感受。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之间缺乏互动,往往是培训结束后参与者只知如何做,但不知为什么这样做,不能举一反三。种子教师研究活动要求采用体验式研讨方式,即:将参与研究的种子教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有属于自己的研究主题,小组成员都有不同的职责,分别要担任小组负责人、记录员和发言人。与传统培训相比,体验式研讨提高了每一位研究者思维活跃度和参与积极性。种子教师全身心地参与研讨,交流经验获得新知,并将这些所得内化和整合,形成新的认知,有助于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

活动。

海淀片区将参加此次教育叙事研究活动的种子教师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围绕着“教育叙事的作用”“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如何撰写教育叙事”等问题展开研讨。大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畅所欲言,自由表达各自观点,在最后的集体汇报环节,集结全组的智慧,展示团队的风采。

体验式研讨方式更贴近教师实际,在研讨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以及他人的经验融入到自身的实践知识体系中。体验式研讨方式让参与者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突破自我,全面提升参与者的综合素质,从而改善自身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有效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胸怀。

海淀区首届种子教师研究项目自开办以来,就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教师面前。研究活动明确的主题,使种子教师更深入地解决某一问题;研究活动具有突出的实用性特点,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研究活动的多种形式,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多的平台;跨校际的研究活动,决定了种子教师研究活动是打破学校、学科、学段界限的跨界综合研究

第5篇:小学体育教学研讨范文

关键词:学生专题研讨会 大学生 生命教育

近几年,大学生自杀、杀人、伤害动物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从中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同时,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展和各种文化的传播,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多元,导致大学生极容易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对生命价值的迷茫,失去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尤为重要。

1 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途径研究现状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1]自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引入我国,中国大陆地区近几年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2002年5月武汉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该校组织的一场“生命智慧――如何善待和开发仅一次属于你的生命”的大型讲座,这是国内首场生命教育大型讲座。2004年3月我国第一个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的系统课程,正式在北京中加学校开设。2005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内地第一部“生命教育”专业教材――《生命教育》,针对小学生、初中生设计了“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四大模块。[2]由此可见,生命教育理念被引入我国后,主要在中小学推行,并以学科教学的形式开展,但是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及相关研究直到最近十几年才开始,因此有许多问题亟待深入地探讨。

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有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但是有关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相对较为匮乏,主要依托学科教学渗透、专题教育、课外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等形式开展生命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推进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取得满意的效果必须创新教育形式,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

2 学生专题研讨会的特点以及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适用性

为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国家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启动五年一轮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学生专题研讨会,对在校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核,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考察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3]具体而言,学生专题研讨会就是学生个体针对某个主题通过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现身说法、小组交流等方式,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运用、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的目的。

专题研讨会这种教育方式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相比,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强调学生在受教育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一改往日传道授业的教育者身份,转换为引导者和激励者,在专题研讨会中对学生在资料搜集、成果展示等研讨方法上的引导。因此,它可作为一种新颖的教育形式应用于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另外,以人为中心理论认为,个体具有解决个人问题的能力。只要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他们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形成积极的行为。专题研讨会中搜集资料、小组交流恰好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成长、榜样学习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不仅能够懂得生命的珍贵,还会思考如何更好的活着,深刻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因此,专题研讨会适用于大学生生命教育。

3 依托学生专题研讨会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9月-2012年7月期间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学生专题研讨会。它在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做到了层层深入,实现了全员教育。

①生命教育专题研讨会分为四个阶段,依据大学生心理特点设置主题,四个阶段的主题依次为:了解生命、认知自我、学会管理自己;尊重生命、善待他人、创造和谐人际;健康心态、直面挫折、开启灿烂人生;感恩父母、奉献社会、提升生命价值。为了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每学期开展一个阶段的专题研讨。

②每阶段的生命教育学生专题研讨会分班级、系、学院三个步骤开展,即第一步:首先,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学生专题研讨会的基本知识、论文写作格式和中英文摘要的撰写方法、英语翻译技巧、研讨会发言技巧和形体语言、个人礼仪和普通话练习。其次,要求班级所有学生查阅生命教育主题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班主任老师跟班组织指导和鼓励学生,在训练和培训过程中,注意发挥骨干学生的带头和榜样示范作用。最后,在班内进行以组为单位的专题研讨比赛,评出优胜组和参加系专题研讨比赛最佳选手。第二步:各系以班级为单位分组,各个班级抽选优秀选手进行本系专题研讨比赛,并评出优胜班级和参加学院专题研讨最佳选手。第三步:以系为单位分组,进行学院专题研讨比赛,评出优胜系。开展班、系、学院专题研讨比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代训,即以比赛为平台,促进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交流、教师指导等方式学习如何管理自我、如何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面对挫折、以及如何提升生命价值,从而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另外通过代表队选手的现场发言、现身说法,以及评委老师的点评和启发,实现对全员学生在了解生命、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

4 依托学生专题研讨会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效果评估

4.1 生命教育主题学生专题研讨会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目前,国内很多高职大专学生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大专学生前两年为在校学习阶段,第三年为离校实习阶段。为了使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与学院教学工作相配合,同时将生命教育全面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学生两年在校生活期间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全员生命教育。在整个专题研讨会中,提高了学生采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合作协调、运用多媒体技术、探索创新的能力;同时在生命教育专题研讨自我学习、老师引导、小组交流和评委老师启发等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提高直面挫折的能力等,进而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4.2 生命教育主题学生专题研讨会创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途径和模式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它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还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学生专题研讨会的优势,将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学生专题研讨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专题研讨的教育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了学生生命教育的新途径。另一方面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大学生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挫折应对、感恩培养等心理健康内容融合到生命教育中,丰富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另外,将生命教育专题研讨分阶段、分步骤开展,做到层层深入,不仅实现全员生命教育,同时实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全程教育,积极探索了生命教育新模式,将生命教育的“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不仅关注生命,同时注重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通过为期两年的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专题研讨,我院从学院领导到基层学生管理人员都充分认识到专题研讨会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是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活动中,为将生命教育落实到实处,加强专题研讨会的督导,及时纠正片面追求效果导致专题研讨论文辞藻过分华丽的问题,避免了专题研讨会流于形式。总之,生命教育以教育大学生珍惜生命和实现生命价值为其目标,高校作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承担者,必须努力创造条件使生命教育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郝秀君,金卫东.西方生命教育课程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启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2]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26.

[3]韩开绯.专题研讨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09(2):153.

第6篇:小学体育教学研讨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专题研讨;实施方法

一、专题研讨活动内涵概述

1.专题研讨活动概念。学生专题研讨活动是国家教育部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考察学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了解学生整体素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展示学生整体素质、学生综合能力和精神面貌的活动载体。专家根据开展研讨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可以衡量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外语和创新能力。

2.专题研讨活动主题及范围。主题要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和载体,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主题和材料可不拘泥于大纲,强调与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的联系,强调情境和知识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强调更加注重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解决一些有一定综合性的现实问题,也包括解决未知问题。

3.专题研讨活动流程。(1)建立合作关系。按照专题研讨的活动要求,寻找并确定合适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小组;小组组建后,分配和承担相应的角色;小组讨论目标和任务,制订相应的计划。(2)专题研讨主题的确定与告知。由专家组按照专业要求,确定专题研讨会的题目。专题研讨活动办公室于召开研讨前24小时将研讨主题通知到各研讨小组。(3)材料收集。学生根据统一的研讨主题,结合实际,团体协作,通过图书资料、互联网、社会调查等途径,高效率地收集有效信息。(4)撰写研讨论文。根据搜集整理的信息,积极寻找研讨切入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纳、分析、判断、预测,围绕主题阐述观点,说明问题。在24小时内,每人撰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材料,注明信息来源。(5)现场研讨。在现场研讨环节,要做好记录,待所有研讨小组全部发言完毕后,再逐次就专家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并开展集中讨论。各组对提出的问题需要上网收集资料的,可派1名组员暂时离开座位上网查询,10分钟内返回到研讨现场,准备解答和讨论问题。最后由专家做全场总结点评。(6)意见反馈。专家在专题研讨结束后提交专题研讨活动评分表与评析表,活动办公室负责将评析意见反馈至各小组。同时,撰写专题研讨活动的总结材料,留存档案。

二、高职院校专题研讨活动开展的实证分析

1.财经管理系专题研讨活动开展情况简介。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于2014年3月至6月开展了2012级学生专题研讨活动。各专业积极动员,全员参与,对大学生素质提升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2.专题研讨活动的经验分享。(1)教学与学生活动深度融合,全员参与,形成合力。专题研讨主题要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和载体,在活动组织的主题选定、团队指导、专家评判等各个环节,涉及到学生管理、教学多个部门的参与,有利于教学与学生活动深度融合,良性互动。(2)开辟学生学术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专题研讨活动是新型的研讨方式,采取论文写作、现场阐述与现场答辩的发言方式,对论题进行深入的阐释,小组全员参与,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思辨求知。专家团队也围绕选题,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深入认知与思考。(3)学风建设与思政教育开拓出新的载体与着力点。在专题研讨活动中,指导教师在选题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高职学生的年级特点、专业特点和群体特点,尽量涵盖学生热点、焦点需求。同时,在题目中融入诚信教育、学风建设、寝室文化建设、就业价值观念等内容,找到思政教育与学生需求的契合点。

三、专题研讨活动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分析

1.主题丰富,拓展专题研讨的范围。笔者结合活动开展实际,尝试对研讨主题范围进行拓展和延伸。变固有模式中的“专家定调,随机抽题,一题多论”为“学生自选,多题多论,统筹协调”,各小组选择自身感兴趣的热点焦点问题,一起研讨共享,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认知效果。

2.模式移植,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探索移植和应用专题研讨活动的模式,在班团干部培训、大学生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平台上,围绕“诚信教育、学风建设、寝室文化建设、班团干部骨干作用”等内容,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使之专项化、品牌化,使学生在研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

第7篇:小学体育教学研讨范文

关键词:美术学;水彩课程;研讨式教学

1 水彩教学模式的现状

艺术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只有加强绘画观念的探索实践,多去感知新的血液,艺术作品才能散发出时代的气息,更能吸引观者的目光。水彩艺术亦是如此。水彩画专业教学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陆续在各个高校中出现。在这短暂的水彩画专业教学历史中,我们的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作出了辉煌的成绩,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今天的水彩画教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尽管如此,水彩画专业教学在我国仍然一直处于尝试、探索和研究状态之下。我国现有的水彩画教学模式基本承袭英国和苏联等国模式,虽然近来引进了一些英国、法国、美国等地的水彩画教材,但其内容依然是讲授水彩画技法为主,忽视了审美、材料、创作等方面的教学探讨和知识传授。在国内外有很多水彩画画家发表了部分关于水彩画教学及改革的论文,但都不够深入和全面,关于水彩课程研讨式教学实践的系统研究在国内外还在探索阶段。

2 研讨式教学的可行性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已成为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很多一线教育工作者也非常关注并积极推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水彩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研讨式教学方法正好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的教学方法。它在对话的语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一样,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创作的方向,去发现创作主题和表现手法等要素的联系,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作品创作中去。教师从单一的美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引导者;学生在研究与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创作主题,突破传统绘画思维,感知新的观念,创作出富有个性、主题鲜明的艺术作品。

3 研讨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美术教育是一门系统的学科,并且一直处在变化和改革之中 ,教学方式也在做出改进。在我国,许多高校的美术教育普遍受“苏联模板教育”的影响,都或多或少地将美术作为单一的专业技巧来对待,过于偏重美术技能和技法的教授与学习,忽视教学模式的创新,我校美术学院水彩专业教育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因此,在我校进行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创新性。

3.1 划分研讨实验小组

研讨式美术教学课堂与传统美术教学课堂有较大差别,需要授课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建立研讨实验小组,与学生互动,建立研讨基础,在研究讨论中教与学。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分组,以投票方式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招募自己的成员,建立自己的团队。此时,教师的职责就不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引导课程创作任务,由学生自由交流讨论,从创作题材、创作方法、表现技法等等方面的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教师只需把握大的教学方向,为各组学生讨论中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和帮助即可。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下,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一对多的模式,而是一对几个团体的模式,这种研讨式教学模式不仅能拓宽教师的思路,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作创新性,也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创作出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3.2 更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

传统水彩教学主要以体现教师本身的专业示范性和艺术思想性来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而研讨式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摆脱传统美术课堂中的教学方法。除了建立研讨实验小组,还必须要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革新。这就要求教师在研讨教学课堂中只是引导者,而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共同搜集大量的图片、视频、相关美术作品资料,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研讨式教学实践实施过程中,还可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通过研讨教学,解读重要的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惑,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更多地信息资源。此外,在其他平台中提高眼界、提高鉴赏能力、拓宽创作思路、打破传统思维局限。在整个的教学实验活动中,应充分鼓励和引导各小组的相互讨论,并结合各小组的思想碰撞结晶进行分析引导。通过研讨式教学实验,使学生在整个课堂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探索,在学生自主研讨和师生研讨的过程中有更大收获,达到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3.3 教学效果评估

研讨式教学实践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做好评估工作。高校美术教学注重教师的示范辅导和学生学习的实践互动能力。所以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受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的表现,需要与学生将来的成就联系起来。比如教师艺术思想的传授,艺术修养的表现可以长期影响学生的心理个性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对于教学效果所进行的评估,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形成艺术思维、美术观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加入了讨论能力的测评,最后再结合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3.4 教学实践总结

美术学水彩课程的研讨式教学较好地融合了课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能够实现学生的创新化、个性化、自主化。教学效果也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第一,划分研讨实验小组,采用小组面对面研讨、教师与小组研讨、多媒体教学、课外考察与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作创新的能力;第二,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教学要求,与培养方案要求相一致;第三,在研讨式教学的实践中能够较好的使现实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且注重将研讨与实践训练相结合,通过富有针对性的创作实践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水彩专业人才;第四,从教学成果来看,创作数量和质量都相当可观,有部分作品入选各类展览;第五,研讨式教学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符合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模式。

综上所述,美术学水彩课程研讨式教学在原有的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上进行了革新;通过研讨式教学实践的探索,进一步健全水彩画教学与实践体系,并真正地将美术教学与艺术创作落实到实处,有效地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水彩画艺术人才,为水彩画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也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波,甘国华.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J].教育学术,2009(12).

[2] 李勇.美术教育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第8篇:小学体育教学研讨范文

关键词: 能力本位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 教师培训

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教师,关键在培训。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不仅是襄阳市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市”的重要战略,而且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有效推进课改,稳步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实现技术与理念的整合

各地中小学教师培训,主题丰富,类别多样,精彩纷呈。目前,襄阳市的教师培训有两种主张:一种是技术派,认为教师发展是教师对学科内容与方法的全面把握,于是出现了与中小学开设课程配套的学科教材分析、案例教学和课程分段教学方法的培训;融入了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应用培训;关注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培训。另一种是反思派,认为教师发展就是其对人性、对社会、对教育理解和感悟的过程,因此,师德、班主任、名师研修等专题培训,专门关注专业成长理论方面的深化和拓展。从实效性看,上述两种理念基础上的培训需要有机整合才能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渊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展开教学,是为集中培训设计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其环节包括分组一抽取主题一小组讨论――展示成果一教师点评,符合教师成人学习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发展。一方面符合技术派以科学为本的哲学基础,如治校的、带班的、课堂教学的,操作性强,教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技术。另一方面符合反思派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教师学会了从教育本源的角度思考自身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论融合,形成特有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两种不同的哲学基础决定了它们各有倚重,互有融通,学用结合,真正实现培训的优质化、高效化。

二、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

在中小学教师的集中培训中,问题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1.随机分组

依据培训学员的地域、学校层次和性别将学员进行随机分组,每个组的成员构成保证有来自襄阳市区、襄州区、经开区、南漳、谷城、保康、宜城、老河口等区域的学员构成。学员随机抽取1-10号,签号相同的学员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发言人、自夸人和记录人,各组组长负责该课题组的组织、分工、讨论、记录及协调等工作。

2.抽取主题

教师将事先拟定好的题目制作成题签,各学员组长现场抽题。这些题目均来自前期的培训调研,有些题目直接是学员提供的。所拟定的主题必须覆盖面广,且保证各组讨论不同的主题,以免影响整个培训的课程设置容量。

3.小组讨论

各组组长引导小组成员分析主题,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展开讨论。教师随时巡查各个小组讨论的状况并适时控制讨论的进度,讨论过程中每个学员必须发言,每个主题的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各组的记录人将讨论的结果用记号笔书写在大白纸上。

4.展示成果

各组推选一名代表,也可由主讲教师依据巡查时学员参与的情况临时指定小组的发言人,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上讲台向全体学员汇报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要求详细阐述对课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原理、并演示分享解决问题的实施策略。同时,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质疑与答辩。

5.教师点评

针对小组展示的讨论结果,由主讲教师进行相关原理的分析、讲解与总结,揭示主题背后的教育规律。此过程中也可采用小组点评的方式,由各小组的学员(或是自夸人)对所应用的教育教学原理进行补充、批判或分享自身成功的案例,有效促进学员理论与技能的提升。

三、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通过专家的思想引领,学员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及辨析反思,帮助教师最终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主题明确

通过前期调研,收集与整理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使得讨论的问题来源于一线,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对接。培训主题基本是平时工作的内容,具有朴实性、典型性、前沿性和实用性,学员比较感兴趣。实际上解决了问题就是解决了学员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与技能的短板。培训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培训学员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工作。

2.双向互动

培训过程中增加讨论环节,增强了交流沟通的现实感,营造了现实的对话氛围,讨论的积极性比较高;主题与学员教育经历相结合,学员有话说,知道怎么说,保证了讨论的方向和效果;小组内学员的参与面广,改变了以往“专家讲授、学员坐听”的局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能激起每一个受训者思维的涟漪,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起到拾遗补缺、调节气氛和节奏的作用。

3.平等合作

传统的教师培训,不管是校本培训,还是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大多是主讲教师“一言堂”,即使安排了每半天一个小时的讨论,也大多是流于形式,往往被主讲教师回答一两个学员提问占领,主讲教师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员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问题研讨式形式的培训过程中,学员既可以是主讲,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又可以对主讲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或与主讲教师面对面对话,实现教师和学员之间平等与合作,达到共同提升。

4.操作简便

问题研讨式培训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清楚,操作简便。教师可以兼顾每个小组讨论的过程,巡视学员参与程度,及时调整学员讨论的进程,讨论的时间可长可短,展示的成果便于保存,培训的内容信息量不断增加,等等。实践证明,问题研讨式培训模式比较适用于校级培训,市、县级以上教师培训,乃至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

四、问题研讨式:集中培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注意事项

问题研讨式培训教学模式利于学员在情感与理性、常识与偏见、技巧与常态之间,实现智慧的碰撞,提高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与分析能力。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组不宜过大或过小

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分组以6-10人为宜。如果人数过少,则讨论的问题可能不能兼顾学员的知识经验;如果人数过多,则可能导致部分学员没有机会参与,成为“旁观者”。同时,组内成员的结构应事先设计,采用分层抽样形式进行,确保各组的学员知识、能力的同质与均衡。

2.主题不宜过于抽象褊狭

讨论主题既可以是专业学习领域的知识点或当前的热点问题,又可以是实际工作中的难点、重点和困难;既可以是案例、课例,又可以是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和反思。主题必须具有讨论的价值,问题解决的策略必须具有普适性,切忌过于生涩和单一。同时,讨论的主题不宜过多,教师重点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理论上深化对主题的认识,否则,不能保证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削弱培训的效果。

3.创建问题研讨式校本研修基地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战场是学校。因此,可以聘请专家针对性地开展问题研讨式培训。各地中小学可以广泛收集教师在工作之中遇到的问题,分类整理之后,提前发给襄阳市区中小学知名的教育专家,再集中时间组织这些专家“送培下乡”,解决他们提出的实际问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观念上改变只有走出去或坐下来专门办班才算进修、才算培训的认识。应结合学校每个教师的具体情况,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课程理念为主导,以课堂教学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切入口开展培训,既体现了以师为本的理念,又尊重了个体和学校的具体差异。校本培训省时省力,保证培训获得本土化的吸收、消化和改造,使教师专业化培训特色得到彰显。

参考文献:

[1]贾晓彦.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在文献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56-258.

[2]徐振方,孟艳花.基于网络视频的“混合式同步课堂”集中培训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5):247-248.

[3]潘世祥.“五段互动式”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8):20-21.

[4]程远国.县域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创新构想[J].师资建设,2011(5):56-57.

第9篇:小学体育教学研讨范文

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地各单位都能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取得县(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分层面及时召开各级动员大会,举办多种形式的报告会、学习会、讨论会,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有关文件、资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全市教育系统内营造了大讨论的良好氛围。无论从教育局领导、直属单位领导、工作人员、学校校长到普通教师,普遍认识很高很到位。讷河市、泰来县、龙沙区教育局,市一中、齐齐哈尔中学、市民族中学等都能在第一时间广泛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都能从自身出发、从本地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出发来认识这次大讨论活动,围绕影响本单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将活动情况及时上报市教育局。

(二)成立组织,制定方案。各地各单位都能迅速召开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提高教育质量大讨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大讨论活动的领导、组织和督查。认真研读《齐齐哈尔市教育系统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大讨论活动的主题,制定本地、本单位的活动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迅速展开活动。龙沙区教育局首先召开班子会议,确定了本区大讨论活动的主题,即“办人民满意教育,全面科学地提高教育质量”,起草、制发了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基层单位把大讨论活动纳入教师培训、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并将大讨论的开展情况纳入年终“四比四看”考核的重要指标体系。在各县区教育局的带动和督促下,各学校也都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方案,为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摆上日程,广泛宣传。全市各县区教育局、直属单位将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都能及时召开了各个层面的大会,学习落实活动方案,宣传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扎实推进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教研院、富裕县、拜泉县、泰来县、建华区教育局按照市教育局文件精神,利用每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时间,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齐教发[20*]13号文件所确定的书目和文件。坚持立足于本地、本单位、本岗位的工作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杜绝形式主义、力求实效的原则,采取了集中学习、研讨与分散自学、个人感悟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组织各校校长、教师、职工学习,结合相关书籍、文件学习提高,并要做到边学习、边查找、边改进,各阶段活动做到了有机结合。

(四)集思广益,开门纳谏。各地各单位都能按照市教育局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各具特色的活动措施,并进行层层督导,强力推进,取得了较好成效。龙沙区集中开展了教师、教研员、校长、教育局四个层面的反思、讨论。分层面开设了专题论坛、网络论坛、专题研讨活动,并召开了社会行风监督员的征求意见座谈会,拓展了大讨论活动层面,真正做到了全员参与,增强了活动的群众性和实效性。市第一中学也开设了校长电子信箱,来广泛征求教职员工意见和建议。富裕县教育局在此次活动中做到了“四个到位”:学习到位、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落实到位。建华区第三中学开设了“百家讲坛”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并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的方式多方面征求教师、家长学生对学校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方式、学校日常管理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大讨论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信息。

二、多层调研,检查指导

各地各单位都能以本次“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根据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扎扎实实开展教育质量提高工作,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抓住突出问题,根据本地、本单位实际,确定调研题目,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召开校长、教师座谈会、讨论会、开展论坛、召开学生座谈会、查阅各类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掌握本单位及本地中小学教学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升华干部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并针对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对策。在此阶段工作中,从上到下保持工作步调一致,全市教育系统各直属单位及县区所有学校将调研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扎扎实实开展、落实,并将调研结果形成报告及时反馈到领导小组,将影响和制约本地或本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因逐一剖析,并确定下一步工作重点。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形成改革和发展的崭新思路。

市教育局为了及时了解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解决问题、对大讨论活动的下步工作进行指导,派出了八个检查组分赴各县区及直属单位,对全市教育系统提高教育质量大讨论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督查。各检查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深入听课等多种形式,九个县(市)七个区及8个直属学校等40多所学校开展大讨论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详细听取了各地各单位关于开展提高教育质量大讨论活动情况的工作汇报。检查了各校的学习笔记5600多册、学习心得9000多篇、调查问卷12000多张、各类资料2000多份、会议记录160多份。分别召开30次座谈会,参加座谈的人员有教育局机关人员、校长、一线教师、教研员等不同层面的300多人次。多次深入课堂,听取了70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检查组较为全面、客观地了解了各县区及直属单位大讨论活动开展的基本情况,并对各学校查摆、疏理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议。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意见。市教育及时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听取了各个检查组对各地开展提高教育质量大讨论活动检查情况的汇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金伟同志主持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前段大讨论活动的工作成果,并就大讨论活动下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要求。

三、梳理问题,整改提高

经过第二个阶段的调研讨论后,各地各单位调研小组认真组织梳理出本地本单位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各级领导到教师、职工都积极行动起来,对照大讨论中反映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自我剖析,深刻反思,探索促进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在这一阶段,全市共梳理出影响教育质量的共性因素165条。讷河市教育局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在全市开展了教育质量抽查及十个“十佳”评比活动,并通过开展“三抓三结合”的做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第51中学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龙沙区江岸小学召开分科教学改革实验推进会,以分科教学为途径,向教学改革要质量。市教研院信息部深入县区调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研新模式,在教育信息网大讨论专栏调研报告、教研体会、网络教研方法等方面方章6篇。梅里斯区召开全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暨教学工作会议推动全区大讨论工作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