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

第1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创新实验室可以供教师及学生进行各种实验预习、复习及科学研究,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高效的运行的保证。为了使实验室更好的服务于师生,创新实验室成立了管理机构,实验室以社团的形式每年从涉电类专业招聘管理人员与普通成员,招聘管理人员都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实验室制定了实验室值班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设备及图书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以保证实验室高效的运行。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是本实验室管理制度中效果较显著的制度;实验经费统一由管理部管理,指导教师组负责制,实验室通过对外家电维修、网络承接电子设计等一系列的活动每年创收约6万,其中百分之50%用于学生工作报酬,20%用于采购耗材与实验设备维修及购买图书资料,20%用于对外交流培训学习,10%作为社团活动经费。

二、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开展的主要活动

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仅能够得到技术的培训与锻炼,也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并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工作报酬。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取得的成果总结:创新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实验室开放管理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有效的舞台。近年来,在创新实验室的影响下,我院学生在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专业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主要的成果有:

(1)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主要体现为学生在创新实验室通过提前预习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准备时间减少、实验设备损坏率降低、实验正确率提高。

(2)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成果显著。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等项目上都有不俗的表现,其中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一项;创新实验室成员2013年申请新型实用专利2项。

(3)对口专业就业比例提高。据历年7月份就业统计,2008年对口专业就业率为25%,2010年为42%,2013年达到了61%。

第2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实验室;管理模式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持续不断的培养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实验室则属于人才培养的关键场所,是开展实践教学与实验活动的主要场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直接关系着院校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在实验室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已成为时展的内在诉求。基于此,提出依托信息化平台推动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路,以更大程度上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充分条件。重点对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路径进行探究,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基于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及作用认知

在高等院校扩招的大环境下,其实验室规模也有所增加,为开展实践教学与实验活动提供了条件。然而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以人工管理为主,管理方式与管理机制较为落后,不符合信息化时展的内在诉求,且无法有效发挥实验室效能,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基于此,提出依托信息化平台来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平台信息整合优势,构建学生档案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及发展需求,从而编制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并强化学生个体优势,最大限度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通过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引入信息化技术,推出实验室自主学习系统,能够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素质拓展存在着重要现实意义。且院校可以发挥实验室优势,通过实验室来提高院校科研水平与服务水平,将实验室发展为院校创新与研究的核心基地,以切实提高院校教育水平,实现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二、基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路径思考

(一)立足于制度建设,推动实验室管理机制创新

在院校实验室管理活动中,制度建设属于十分关键的一环,也是确保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与落实的现实基础。基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其需要立足于制度建设,如编制实验室管理细则,明确仪器设备操作规范,颁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设置早晚巡查机制,确保实验室制度建设的完整性与全面性,要求将制度落实到工作细节上,确保实验室操作与管理活动都在制度条件下进行,高度重视制度落实与实施问题,确保制度发挥效力。此外,在实验室管理岗位划分上,还应结合工作人员专业及特长,合理分配管理岗位,并通过制度说明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要点与具体责任。为强化实验室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应在实验室管理中设置联络员制度,安排专人负责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实验室应用合理有序。引入奖惩机制,以充分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其充分做好本职工作。考虑到实验室专业人才多面临着短缺等现实性问题,院校可以引入跨岗位合作机制,让具备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相互对接,了解与轮换相互岗位,确保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存在缺额问题。通过制度与机制创新,为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进行实验室开放模式创新

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实验室承担着科研、教学与技术服务等重要任务,而开放实验室,则是实验室管理发展的必然。在传统实验教学活动中,实验室多采取固定模式,相对固定模式的实验室而言,开放实验室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存在着重要意义,且能够将课程考试与操作技巧考核相结合,实现了实验教学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高等院校在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时,需要充分关注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如关注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发展,关注学生职业竞争能力提升等。在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推动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逐渐实现全时段与多方位开放。实施以预约开放为主,辅助以定时开放与定向开放的实验室管理模式。预约开放主要面向的对象为学生,如学生课余时间存在实验需求,则可以面向实验室提出预约。而辅助开放策略则主要为教学任务与特殊需求服务。通过实验室开放模式创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兴趣,且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了基础设备,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与整体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推动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院校实验室规模扩大,继续采取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时展的现实要求,且人工管理手段过于落后,工作机制缺乏合理性,无法充分实现实验室资源利用,且实验室保障水平有限。尤其是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其预约信息不透明,从而导致了实验室安排多有重复或空白问题。而引入信息化技术,打造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则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切实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与利用效率。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即引入网络技术并将其与实验室管理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为开展高效、深度实验室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实验室预约透明化,最大限度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

(四)构建自主学习系统

依托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等,可以实现实验室自主学习系统构建。在自主学习系统中设置有实验课程学习、设计性试验、交流学习与在线答疑等具体模块,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系统,获取相关的实验资源,以锻炼并提高其实验技能。如实验课程学习模块,该模块内部蕴含有丰富的实验技术数字教学资源,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学习特征,实际需求等,选择符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调取相应的实验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在设计性试验模块,则主要以学生自主设计与优秀实验设计作品为主,可以让学生进行学习与参考。且自主学习系统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支持在线答疑,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也能够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在具体实验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系统来获取相关的知识与内容,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此外,通过实验室自主学习系统,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跟进与了解,从而为开展下一步教学活动提供依据。此外,依托信息化平台进行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还需要关注实验室设备管理问题,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设备管理系统构建,设置专门的设备管理数据库,存储实验室设备信息、设备应用信息与故障信息,并通过分析历史维护数据信息,可以合理编制实验室设备维护计划,从而确保实验室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为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传统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中,依然在坚持以人工管理为中心,实验室服务效率较低,十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动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首先应从制度与机制入手,通过制度与机制建设,为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建设创造条件,推动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坚持以预约管理为主,定向与定时开放管理为辅,以充分满足学生发展与教学任务的需求,推动实验室信息平台建设,推出实验室自主学习系统与设备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将实验室资源信息化与数字化,切实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高实验室服务的销量,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作者:杨戈 张鸣虹 单位:江西省分析测试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朱永红,曾庆明,赵怡等.基于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3):12-13.

[2]张敏.物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独立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学导报,2016(2):223-224.

[3]刘波.借助信息化平台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13):42-43.

[4]熊凡.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实验管理模式探索[J].科学与财富,2015,7(Z2):699.

第3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开放;7S;慕课

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缩短学校教育与公司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现在教学改革研究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总理在部署2015年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中,都要求高校进一步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1-2]实验室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如何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从电子电工实验室开放管理角度,阐述了目前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简称通达学院)电子电工实验室为例阐述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

1 高校实验室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的实验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致使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被削落,同时由于时间的局限性,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人才创新素培养。实验室开放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实验室不仅承接日常教学实验,而且接纳毕业设计、开放性实验、创新型实验、课程设计等相关的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开放量及开放需求较大,但目前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4-5]

各个高校对实验室日常实验课程管理都有相对完善,管理起来有据可循;但开放性实验相对不固定的特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起来没有制度可循,开放实验课程得不到基本运行保障。

(2)实验技术人员能力不足。

实验室技术人员是实验室运行的主体,地位普遍偏低[6],担当教学辅助角色,随着开放性实验增加,实验室管理、设备维护、工作时间等问题也对其综合能力水平有了更高要求。

(3)指导教师积极性较低。

对于指导老师老说开放性实验不在教学计划内,整个实验过程参与辅导,且开放性实验与教学奖励、职称晋升等不挂钩,难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即使有些教师参与其设计出的实验题目也是较为陈旧,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提升效果不显著。

(4)学生参与度较低。

随着学分制教学的推广,很多学生只满足于修满教学规划内的学分,对于没有学分的开放性实验项目没有多大兴趣。不同时期学生关注点不同,如大四就业、考研,真正花费在实验实践的时间少之又少。没有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开放意义就没有了。

(5)实验室开放经费投入较少。

学校培养方案中没有将开放实验内容做硬性规定,实验室经费按照基本实验教学需求进行拨发。随着开放实验室的增加,实验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同时实验耗材、设备损坏率增加,但是实验经费没有跟上,致使开放实验室效果不显著。

(6)实验设置不合理。

实验内容设计与理论课内容衔接不紧密,理论教学依照教学大纲进行没有考虑具体实验理论需求,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验理论脱节,实验室老师需要重新讲解相关理论,既浪费课堂资源,又浪费时间,致使实验效果不佳。同时,实验内容存在结构单一、缺乏综合性,题目陈旧、缺乏创新,题目层次性差、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等问题。

2 在推进实验室开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通达学院于2012年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方案迁址扬州扬子津科教园区,为国家首批600所转型高校之一的独立学院。通达学院依托南京邮电大学雄厚的教学资源、显著的学科优势,以通信信息类为主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民办高等院校,其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实验高效运作管理方法实践研究具有典型性。

通达学院实验室采用复用式,将所有全院的实验室分为三类,一类是仅需要计算机平台,如计算机中心,一类是不需要计算机平台,如物理实验室,一类是需要计算机平台和实验设备,电工电子教学中心。电工电子教学中心由3间电装实验室、6间电工电子实验室、2间通信原理实验室、2间微机原理实验室(与1间自控原理实验室和1间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共用)组成,共有4人负责,1人负责3间电装实验室,2人负责电工电子实验室,1人负责通信原理实验室和微机原理实验。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克服开放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使得实验室正常满足全院8300多人的实验需求,我们基于学院的基本情况上对实验室开放进行如下探究:

(1)取长补短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参考《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按照“因材施教、讲求实效、形式多样”的原则,结合通达学院实验室运行情况拟订了《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主要对开放实验室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实施措施、学生管理规定、教师激励方式进行了规定。管理上采用“7S”(整理(seiri)、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和服务(service))管理模式[7],区分整理、定位整顿、及时清扫、深度清洁、强调安全、注重服务、培养素养。实验室采取全天开放、预约开放、阶段开放、定期开放等多种开放形式,适应不同实验时间、空间需求。

(2)传帮带方式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技术。

依据学院实验室建设情况,制定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学院返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退修教师作为实验室负责人,手把手的教实验室新近教师,快速提高新教师业务水平。同时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向教师靠拢,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范围,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地位及工作积极性。

(3)开放实验纳入教师绩效、晋升评定。

对大部分教师而言,比较关心的是如何计算工作量、是否关系到业绩考核、对职称晋升有无帮助、有无相关的奖励政策等,我院将开放性实验纳入正常教学绩效中,在职称晋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学生开放实验项目通过参赛获得部级奖项的,其指导教师和所在实验室可以申报年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省部级奖项的,其指导教师和所在实验室可以申报年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新进青年教师到实验室“轮岗”一年方能申请晋升高一级职称,参与实验教学工作。

(4)提高学生开放实验参与度。

为了更好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必修创新实践分,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创新实践分、创新实践内容。大一新生入学后开展科技成果节将优秀的开放实验项目成果进行成列,从感官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辅导员在入学思想教育时,再次强调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活动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在综合测评中加分,拟设计多项科技奖项将开放实验项目列入评比项目中,如科技创新之星”、“优秀科技创新人物”、“大学生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人物”、“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优秀创业团队”等。

(5)设立实验室专项基金。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充分调动我校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实验室工作相关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制定《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工作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规定申请人须为实验室专兼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填补了实验室课题研究专项经费。《南京邮电大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为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健全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实践教学队伍水平,不断创新建设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展实验室管理和服务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南京邮电大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同时,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鼓励和支持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结合实验教学的需要,搞好教学仪器设备的研制、创新开发、改造,制定《南京邮电大学实验仪器设备自制管理办法》办法。同时将实验室管理人员代课工作量绩效的40%归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水平提高、实验设备研发,进一步增大实验经费的投入。通过各项直接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研究资金,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参与实验室活动的积极性。

(6)完善开放实验内容。

开放的实验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次设计: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以课程实验为主、开放性基础实验为辅,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以开放实验为主、课程实验为辅。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创新性实验是指学生自拟、指导老师把关,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具有新颖思想的探索性实验。开放性实验项目采用教师、学生拟题,指导老师把关,学院考核,学校审批的流程,并且保证项目每年5%更新率。正组织筹建慕课教学平台[8],将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通用实验理论原理等内容拍成视频,满足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提高实验时间利用率,减少教师工作任务,腾出更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完成开放实验项目。

3 结束语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实验室高效开放运行,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技能,也让实验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我们结合通达学院具体办学情况对传统实验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上从管理制度、实验室师资培训、教师积极性、学生参与度、实验基金设立、实验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勇军,张海燕.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3(11):17-19+28.

[3]卢艳军.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17-19+27.

[4]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232-236.

[5]尹唱唱,赵洪亮.电工电子中心实验室开放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3):67-68.

[6]李越,徐德华,隋丽.”计算机组装与检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173-176.

第4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要素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高校实验室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科研设备,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平台。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开放教学资源,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实验室的开放也给实验室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实验室开放管理水平成为高校实验室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开放主要是指学校正式建制的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资源实行对外开放[1]。实验室开放主要包括实验时间的开放和实验内容的开放。实验时间的开放主要是指灵活进行实验安排,尽可能满足师生不同的实验需求;实验内容的开放是指进行具有创新型的实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意识[2-4]。目前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1重复建设严重重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1)实验室重复建设。很多院系单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考虑学校的经费问题,总是要建新的实验室。实际上很多专业相近的院系,完全可以通过不同的应用软件实现实验设备的共享,通过不同时间的安排共享同一个实验室。(2)实验室设备重复购买。不同学院相近专业的实验室重复设置相同的实验内容,并各自购买相应的实验设备,既造成教师资源的浪费,又造成实验设备的浪费。重复建设,一方面造成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低,很多实验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还未充分利用便已老化报废,另一方面挤占了学校的实验室建设经费,使需要更新的设备无法得到及时更新,造成经费使用紧张的状况。

1.2设备损耗率提升实验室开放之后,学生的实验基本都是自主实验,形式较为零散,使实验设备损耗率增高。(1)由于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对仪器设备的熟练程度参差不齐,不规范操作频繁出现,而实验室工作人员也无法随时在实验室照看仪器、纠正学生的操作,这些造成开放后实验设备的损耗率大大提升。(2)随着实验室对外开放增多,使实验室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对实验设备进行维护,损坏的仪器设备零件难以及时更新,加速了仪器设备的老化。(3)由于开放后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时间延长,很多实验设备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容易降低设备使用寿命而提升实验室设备的损耗率。

1.3实验人员紧缺一方面由于实验室的全天候开放(星期一至星期天;8:00—22:00)时间远超过8小时,每天要安排多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造成实验室工作人员数量紧缺,上班负担重;另一方面,实验室开放之后,由于开放时间的延长和学生自主实验的零散性,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不可能同时在岗,单个工作人员或教学人员需要能够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对单个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不仅需要具有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知识,而且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能够及时解决实验设备运行出现的问题和对学生自主实验过程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但是现有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要么偏重软、硬件知识,要么偏重专业知识,符合实验室开放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较少。1.4实验室管理跟不上开放的要求实验室开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要求实验室设备、资源的集中和共享,要求打破院系之间的界限,实现管理上的共享。但是现有的管理仍然停留在初级管理阶段,难以满足实验室开放的管理要求。主要表现在:(1)很多领导未认识到实验室对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把实验室当成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不重视实验室的建设。(2)多个院系共享同一个实验室,使同一个实验室面临多头领导的状况,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经费支出等问题上容易引发重叠和推诿的情况。(3)实验室管理缺乏激励机制[5]。现在很多高校在管理上采取相同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评价标准,如对实验人员和一般学校教学人员采取相同的工作计量方法和成果评价机制,未能根据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实行相应的激励制度,影响了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不同种类实验室(如文科类实验室和理工科实验室)开放运行具有不同的特点。现在很多管理制度往往忽视二者的差别,采取“一刀切”做法,造成有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抱怨,影响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水平。

2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型的构建

要解决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水平,可以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从经费支持、设备保障、人员保障和监督4个方面来构建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经费、设备、人员是实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监督则是经费、设备和人员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

2.1高校实验室开放的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出发点和终点。高校的存在就是为国家提供需要的社会人才。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而知识经济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国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校无疑是为国家提供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因此高校开放管理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包括2个方面:(1)培养具有一定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这是高校实验室开放培养的主体。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资源来提升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创新意识,为以后走出社会积累相应的技能。(2)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高校教师是我国科研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放实验室,为教师提供自由的科研实验环境,有利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2.2经费保障经费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基本保障。充足的经费是高校实验室开放顺利运行的前提。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明确实验室开放运行的经费来源和使用途径。实验室开放运行的经费主要包括设备更新与维护的经费、实验室工作人员与教学人员的劳务经费和津贴补助以及实验室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其他管理经费[6-7],如实验室实施开放增加的耗材经费、对实验室开放成果的奖励等。(1)在经费来源上,一方面,要明确实验室的经费项目从哪里支出,特别是实行院校二级管理的学校,要明确学校与院系各自承担多大的比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室科研、社会服务开放、仪器设备共享使用费来使实验室自身具有“造血”功能[8],以保障实验室开放运行所需的经费需要。(2)要对经费的使用制定明确的规则,防止经费的浪费。每个学校的经费都是有限的,如何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是高校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最大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设备,特别是要打破院系之间的界限,从整个学校的角度对实验室的设置和实验设备的购买进行统一规划,防止重复建设的出现,以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2.3设备保障设备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物质支撑,只有拥有良好及充足的设备,才能支撑实验室开放的顺利进行。设备既要能够满足实验室开放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又要防止闲置浪费现象的出现[9]。(1)要不断根据学校师生对教学科研设备的需求,更新实验设备,购进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新设备。(2)要对实验设备经常进行日常维护,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发现出现损耗的设备,要及时维修,需要更新软硬件的设备要及时联系经销商派遣工程师解决。实验仪器设备使用要实行预约登记制度,要求师生必须至少提前一天预约登记,以保证仪器设备既能得到充分利用,又不会造成过度使用,出现问题也能够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在师生使用完之后要做好检查登记制度,保证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有序、合理。(3)对于已经老化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报废处理。

2.4人员保障人员是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主体。只有拥有良好的人员队伍,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实验室开放的效果[10]。实验室开放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1)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满足对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的处理。一方面可以不定期地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培训,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引进既懂管理又懂业务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来充实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2)为实验室提供高水平的教学人员。高素质的教学人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科研指导,既能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实验,又能激发学生进行实验创新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要进入实验室的师生不定期举办仪器使用培训班。培训师资一方面可以通过让经销商免费提供培训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请有过使用经验的师生作为培训师,并提供一定的报酬来解决。从而既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又能降低仪器的损坏率,提升仪器使用效率。(3)制定实验室人员激励制度[11-12]。实验室开放时间的延长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负担,学生零散的自主实验使指导教师需要不定时地解答学生遇到的实验问题,这些都增加了实验室人员的负担。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如通过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量的计算赋予更高的计算值、让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教学人员从开放实验室的收费中分成、增加实验指导教师的津贴补助等途径来激发实验室人员对实验室开放的积极性。

2.5监督监督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开放顺利进行的剂[13]。监督主要是由学校的实验室管理部门来进行。(1)要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保证经费的正常合理使用,保证经费能够及时到位。对于不合理使用经费的情况进行及时处理,保证经费的最大化使用。(2)通过监督各个实验室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了解学校各个实验室现有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功能,及时保障设备的更新和维修,同时防止设备的重复购买和浪费。(3)通过实行与各类实验室相符合的通行绩效考核制度,考量各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效果,奖励具有良好效果的实验室,以激发他们开放实验室的积极性[14]。(4)要通过衡量学校每年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的评价,来评价学校各实验室开放的运行成果。根据这些培养成果的反馈,来调整学校实验室开放的管理制度,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2.6开展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监督可以通过建立基于网络化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来实现。已有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类似的系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实验场地和设备的利用情况,达到方便管理和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第5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一、专用于开放物理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开放物理实验室的管理中,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做法和措施,但是大多还按照旧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问题。这都需要学校管理者加强开放物理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的建设和升级,同时制度建设也必不可少,让其有序高效运转,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开放时间有冲突,实验仪器单一

实验室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教学任务要求,在课程之外才能开放。学生的业余时间也存在不充分、不固定的问题。开放物理实验室与学生在时间上不能统一,导致学生无法选择一些需要长时间高难度的实验,以免出现实验中途被打断的现象,无法完成实验任务。

实验仪器是按照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采购与配置的,并不适合进行学生创新的大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在完成教学课程后,或者在实验过程中,突然出现创新思维时,因为实验仪器的问题,无法实现创新实验,这就磨灭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这就与开放物理实验室的目的背道而驰。

(二)师资匮乏,课程滞后

在开放物理实验室建设当中,随着实验仪器利用率的提高,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原有教师资源配置情况下,已经不能满足开放实验室的管理需要。表现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下降和实验室硬件不断损害,这会使开放物理实验室不可持续性发展。

在完成正规教学任务后,学生不会再重复已经得到证明的物理理论,这就需要创新实验设计,这是进一步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有效方法,但是创新实验设计太少,与传统实验课程相比就显得相对滞后。

(三)管理更加复杂,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

开放物理实验室比传统封闭物理实验室的情况更加复杂多变。单个实验室的单套实验仪器和单一的实验项目管理相对简单,但是这种开放模式根本满足不了处在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需要。更多的是不同实验室里,同时开放几十套实验仪器和实验项目,这让教师根本无法管理这种复杂性的局面,更无暇解答在创新性实验中遇到的平时没有接触到的新问题。

二、提高开放物理实验室建设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统筹兼顾

学校应该关注实验教学,加大基础实验室的投资力度。如果应用于教学的实验室无法满足开放性的要求,可以考虑单建一所专用于开放物理实验室,合理设置实验室结构,购置新的实验仪器,同时对现有实验室淘汰下来的废旧仪器进行再利用,这样就解决资源贫乏所带来的困局。如果现有条件不允许增加投入,那么可以考虑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实施预约制度,就是学生提前递交实验计划,由管理教师统筹安排实验室开放时间,调度所需仪器,这样可以统筹兼顾,有序利用开放物理实验室。

(二)合理机动配置教师,灵活创新实验课程

开放物理实验室增加在传统实验教学任务下配置的教师资源的工作量,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合理机动地配置教师资源。可以把非实验教学的教师调剂到实验教学的教师队伍中,或者让其双方兼顾,同时提高他们的绩效工资和奖励,以激励工作积极性;可以采取轮流岗位制,让一些平时教学任务少的教师担任开放实验室的工作,并在一定时间轮流上岗;如果有可能,也可以应聘有专业的实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开放实验室进行专门管理。

在开放物理实验室时间的同时,也要开放其内容。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中的实验教学课程,要灵活地创新实验课程,可以在基础理论实验上加以引申和扩展,举一反三,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实验方式与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采取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实验的内容、方法与次数,允许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有新的想法和方法,配合和辅助他们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鼓励创新思维。

(三)建立完善的管理与考核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开放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非常重要。要根据学校、教师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规定、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比如:实验教学规程、教师职责、安全与卫生制度、学生实验守则、仪器设备使用与登记、损坏与赔偿等制度。让大家都遵守各项制度,努力约束自己,才会发挥开放物理实验室的最大效用。

开放物理实验室确实会让学生有更多自由的实践操作与创新发现,但并不能由其放任。做为实验教学管理教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考核,包括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等。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根据学生在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实验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表现等进行量化考核,不能依靠期末一次性考试。

(四)采取网络化管理,加强交流互动

网络信息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开放物理实验室建设的管理也要依托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在学校网站开辟“开放物理实验室”,或者独立开发物理实验教学网站,让其实现一些功能。包括物理实验课件库、实验资料查询、仪器设备使用手册、各种实验图片与视频等资料类版块,让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对自己所要准备的项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还有网络预约功能的预约版块,让学生随时随地向管理教师提交实验计划,便于管理教师统筹安排时间与仪器,并对实验计划内容进行纠正与审核。还包括论坛版块,让学生可以提出创新的实验设计,自由讨论实验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老师也能随时进行

第6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民办高职 实验教学 管理与创新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2.00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auses of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on th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private vocational colleg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近些年来,民办高职教育得到较快发展,可谓占据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半壁江山。当前,国家领导人多次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量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这与高职的培养目标不谋而合。高职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更加重视相应专业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学校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才能得以培养。事实上,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他们今后的立身处世之本。因此,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管理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办学观念陈旧,人才培养模式落后。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观念落后,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验,教师上课也是一支粉笔一本书,课堂上没有任何实验可言,已有实验室只是摆设,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严重不符,主要表现在实验设备仪器简陋陈旧,实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且现有的实验教师素质普遍较低。

(2)实验室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民办高职院校实验课基本上都是这样进行的:教师把实验原理、仪器设备、操作步骤、记录处理数据表格以及待填的实验结论等抄在黑板上,学生照抄一遍,在教师讲解以后,学生按部就班地把实验做完,把实验数据填进去,做出实验结论,提交实验报告,这样实验就算完成了。完全没有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研究,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办学资金紧张,舍不得把钱花在改善实验教学上。由于民办院校是以生养生,资金必然紧张,因此各院校都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上,舍不得把钱花在实验设备的改造换新上,陈旧的实验实训设备已经不能适应实验教学需要了。

(4)缺乏完善的实验室建设方案和管理体制。目前,各民办高职院校各专业基本都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室,但都不是开放式的,只有在规定的时间才向特定的教师和班级开放。在做实验时,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当一个班的实验还没完成时,待做实验的别班学生由于时间到了就已经来了,导致该班实验没有完成。而且,各分院只是对自己的教师和学生开放,且鲜少安排创新性与兴趣性实验。各分院之间缺乏协调管理,管理权分散,使得实验资源利用率和共享度均较低。

(5)缺乏科学的实验资源配置。有的民办高职院校为了应付升本达标评估,花费巨额资金匆匆上马建设特色实验室,μ厣实验室建设未有充分论证,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脱节,缺乏科学的实验资源配置,主要表现为实验室不仅小而且设备不齐全。这样,不仅实验室的有效性和系统性会明显不足,能够发挥的效果也大打折扣。还有的民办高职院校为吸引生源,学校过分强调特色专业建设,把原本有限的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其中,忽视了其它专业实验教学投入,缺乏长远规划。

(6)缺乏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民办高职院校的实验教学队伍主要由年轻教师、退休反骋教师、兼职教师、上不了理论课或被教学岗位优化下来的人员所组成。年轻教师大部分是80后毕业留校的,其理论基础不足,实践技能缺乏,没有对新设备、新仪器的充分了解和掌握,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来自企业的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虽说理论和技术相当过硬,但由于不是专职教师,总是在学校和企业间来回奔走,给实验教学管理上带来不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还有部分根据学校需要的返骋教师,他们的年龄偏大,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掌握较为欠缺,且容易凭其较深的资历而喜欢摆架子,给实验教学与管理带来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上不了理论课的教师,往往都是一些“关系户”,其学历层次往往较低,这些教师只是在实验室中混混课时而已。被教学岗位优化下来的教师,因为其本身就有一种被“发配”的感觉,容易对实验室工作产生抵触心理,只要有机会便随时离开实验室而另谋高就,试问他的工作积极性从何而来?

多数民办高职院校中的实验技术人员被定位为教辅人员,属于“三低人员”,即学历低、职称低、待遇低,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都不愿意到实验室来从事实验实训教学工作。

因实验技术人员属于教辅人员,与教学单位人员相比,在职称评定、地位与待遇等方面都有差距,严重挫伤实验技术人员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缺乏激励机制,也不利于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及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实验技术人员流动性大。

2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管理与创新的几点建议

2.1 转变办学理念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特别强调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这种能力在教室里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在实验室里才可以得到锻炼。这种能力是学生走入社会后立身处世之本。因此,民办高职院校首先必须转变办学理念,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2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制定《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考核制度》

学校实验室要完成的实验任务种类繁多,面对名目繁多的实验任务,拥有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同时又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完成的条件。

对年轻教师,为了让他们快速成长,要积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一是采用老教授与年轻教师之间互相听课的方式来进行指导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二是加强实验室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一方面派遣他们到相关的企业或行业去学习或顶岗实训,提升他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另一方面骋请实验教学方面的一流专家或相关行业或企业方面的一线技术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培训,有针对性地指导解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先进仪器设备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对兼职教师或返骋教授,要辩证地看待,因为他们都是有丰富的技术经验或管理经验,或者是有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他们的加入较好地解决了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方面所面临的高职称和高技能教师不足的问题。当然,对兼职教师或返骋教授必须加强考勤管理,以强化其责任心,同时对其教学效果要有一定的评价考核制度。

对上不了理论课的教师,应该加大对他们的业务能力培训力度,对经过培训的教师,再进行相应实验教学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依照新制定的《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考核制度》,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合格证书,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对考核不合格者,应将其在实验室内部转岗。

对被教学岗位优化下来的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教学岗位本无贵贱之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同样可以做出贡献,尤其在职业院校更是如此,把他们引导到正轨上来。接下来应该加强对他们的业务能力培训,对经过培训的教师,再进行相应实验教学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依照新制定的《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考核制度》,同样进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2.3 科学安排实验室建设运行的经费管理

与公办院校不同,民办院校的一切经费来源于学生学费,以生养生,因此实验经费非常紧张。如何把有限的实验经费用在刀刃上,这就要求做好实验室建设的前期论证工作,包括实验设备配置系统的完整性、实验材料的供应与使用问题、实验开课率等。实验经费的分配,应对重点实验室、重点专业、重点课程、核心课程、重点学科制定相应的实验经费分配原则、方案,做到统筹兼顾。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院的发展规划,逐步有效推进。在实验室运行方面,在保证正常的实验课开出之外,还要兼顾学科竞赛,课外兴趣小组,创新实验如创新工程师班的实验室的开放。当然,所有的实验设备应当确保完整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2.4 创新开放共享的实验室管理模式

实验室的开放共享不仅能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设备重复购置从而节约实验经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机会。当然,要实现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必须创新一整套体制、机制、开放平台方面的建设。

(1)创新开放共享的实验室管理体制。要构建开放、高效、共享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就要打破实验室各分院分散管理的现状,从体制上进行创新,不受条条框框、学科专业限制,应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对现有实验资源(包括实验设备、实验用房、实验教学队伍)进行整合重组,这是作为学科一级的开放实验中心。对于公共实验室、基础实验、计算机基础、机器人实验室、创新性实验室,比如创新工程师班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等组成相应的校级实验中心。另外,各专业的实验室,合成院级实验中心。所有的实验中心归属一个总的实验机构管理,即学校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学校实验教学管理中心负责全校的实验教学安排、监控考核、改革创新、实验室建设与规划、建章立制、组织教师业务培训、仪器的购买与维修等。

(2)创新一套系统、高效、安全的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能否有序、高效、安全运行,靠的是创新一整套管理规章制度。为此,必须制定一系列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如《对社会开放实验室收费细则》《实验室开放实管理制度》《实验指导教师职责》《大型精密仪器预约登记办法》《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等,从而为全校师生和广大社会人员提供实验资源共享提供了制度保证,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师生的教学和科研,从而使实验室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3)创建实验室开放预约平台。学校验教学管理中心把各整合后的实验资源分门别类地按照基础实验、公共实验、专业实验、特色实验、重点实验等加以整合,包括实验室地点、各实验室开设实验项目,全部公布在网上,校内师生或社会人员可以根据需求事先向学校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提出申请预约,经审核批准后按照实验室管理制度执行,自行完成各自的实验科研任务。特别注意,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是在满足教学计划内的正常实验教学的前提下的开放。

2.5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开设创新工程师班

创新是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灵魂,创新工程师班的创立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民办高职院校要利用现有的实验资源,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依托各工科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相结合,基础教师与专业教师互相融合,构建相互相长的实验平台,开设各种专业的创新工创程师班,并制定创新工程师班的教育模式。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提出如下创新工程师班的教育模式:

“项目激发兴趣、打造创新平台、创新方法引导、自主研学创新、综合创新实践、团队攻关创新”。该模式体现了该模式体现了:(1)激发兴趣―基础(综合)训练―创新精神―创新项目―综合实践―项目创新成果(竞赛、专利、获奖)―创新能力。(2)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也得不到保证,除少数二三本本科生外,绝大部分是专科生和自考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创新实验教学将更加困难。因此,在民办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创新工程师班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完善和运作。民办高职院校开设创新工程师班,将为企业培养一批拔尖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师。

近几年来,由于我校各类创新工程师班的教学运作落到实处,我校学生先后在省级及部级的各类大学生创新、设计、发明大赛上获得多个奖项及发明专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战略号角的吹响,以及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民办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管理与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拥有一支优良的实验技术队伍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完成的条件;合理使用实验经费,实现实验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度的最大化是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根本途经;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是民办高职院校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第7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字】 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教学质量

Reform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Wang Yao(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system is more important, laboratory management problems more and more, therefore,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reform, improve experiment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laboratory management; laboratory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quality

一、前言

随着高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数量和使用频率不断增长,实验室管理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在日益增加。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管理好实验室,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已成为大多数高校目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实验室现状分析

(1)实验室分类复杂。现今高校的实验室大多可分为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实验室、实训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等多种类型的实验室。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相对独立,互成体系,但是相互之间又存在关联,造成管理上的困难且存在重叠。

(2)实验室拥有的仪器和设备大多不能同时满足多个实验室,且仪器设备相对滞后。在使用的时候需要经常移动实验仪器和设备,会对这些仪器和设备造成破坏,也会造成仪器和设备的丢失,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

(3)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品,有害气体等,没有得到专业的处理[1]。

(4)有些实验室建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后期仪器和设备更新的问题,原先设计的实验室硬件环境不能满足后续需求。

(5)实验室数量相对于学校开设的实验课程,还是供不应求,承担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

(6)在实验室进出的人多,存在卫生问题。

三、针对实验室现状提出的问题

3.1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实验室现行的规章制度大多是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出,没有很明确的规定教师或者是学生在实验室管理中该做什么,该怎么样做。对实验室的监控管理造成困难,不能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科研工作的需求是否能够满足。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保管不到位,没能及时跟踪仪器设备最新的使用情况,没能及时进行维护,仪器设备的维修率低[2]。

3.2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数量较少并且专业技术水平存在欠缺

首先,实验室管理人员在高校中一般作为某个二级学院下属某个专业的附属教辅人员存在,地位尴尬。

其次,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常常一人管理多个实验室而且有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还兼顾其他角色,因此不仅对实验室的管理造成困难,做不到两头兼顾,还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影响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再次,高校对实验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不够。没有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所管理的实验室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了解都不够透彻,甚至都没能够掌握本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的使用以及日程的维护,并且对实验室所承担课程的了解也很有限。

因此,这样就对实验室的管理造成掣肘,不能更好的管理好实验室,也不利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自身的发展。

3.3实验室硬件环境相对陈旧

为了满足教学或者科研的需求,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不断的更新,但是实验室原有的硬件条件没有跟上,不能完好的为新仪器,新设备的运行提供环境并且存在安全隐患,如实验室防静电地板损毁、供电线路老化、供电不足、网络负载过低等,没能及时的进行升级和维修[3]。

四、对实验室管理提出的建议

4.1完善规章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现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守则》、《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使用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提出事故应急方案。

实验室管理人员在完善制度前,应对现行制度进行分析,在考察其他高校的情况,听取教师和学生的对于实验室管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完善。

对于实验室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判,并提出可行解决方案,将这些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解决方案编辑成事故应急手册。

4.2合理的分工

根据完善好的规章制度,建立严谨的分工。实验中心分为校级和院级两个等级。校级实验中心归属于教务处,由分管教学和实验室的校领导管理;院级实验中心由各二级学院管理。

校级实验中心负责全校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质量监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等;院级实验中心由二级学院的院长管理,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分管副院长负责实验室的教学安排,实验教学质量检测,安全管理工作及对实验室主任的工作进行监管;实验室主任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监管,并与校级实验中心对接负责上传下达;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自己分配到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课教师负责课堂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协助;学生则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

4.3规章制度的宣传

将制定的实验室规章制度“上墙”,让实验室的使用者能够直观明了的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由实验室管理人员组织,进行安全管理讲座,如在新学期开始,召开安全管理讲座,向教师和学生宣传解读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及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知识[4]。

4.4考核制度的改革

应当根据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不能依据教师或者是行政工勤人员的考核制度来考核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管理人员。

4.5实行严格的岗前培训

实验室主任大多是专业教师兼任,实验室管理人员是通过招聘考试选拔的,因此两者对于实验室的管理的认知存在误区。需要对实验室的相关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对于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工作,促进实验室相关人员学习专业的实验室管理知识,帮助他们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走出误区。

4.6加强对实验室的重视力度

引进高素质的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人才,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5]。将实验室单独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存在,形成自己独立的管理体系, 而不是依附于某个专业,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便利,提高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地位,利于实验室规章制度的执行,不会出现个别教师凌驾于实验室规章制度之上的问题。

4.7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

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的数量是实验教学能否正常进行的先决条件。应根据学校的实验课程开设计划,加大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建设新的实验室,更换新设备,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4.8实现实验室的数字化管理

利用高校现成的数字平台建立实验室管理系统[6],将实验室以及该实验室归属的仪器设备,使用的时段,在数字平台上进行登记;建立实验室的安全门禁系统,脱离落后的“钥匙盘”管理方式;对仪器设备进行定位,,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实现实名使用,减少仪器设备的管理难度;将实验教师的工号与实验室管理系统进行进行关联。要在课程之外使用实验室的时候只需在网上进行查询和预约登记,就可以凭借工号进去实验室,使用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实验室管理系统将会如实记录下每间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实验室的管理难度,提高实验室的共享度。

4.9对实验室开展的实验课程进行创新

实验教学是当今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高校实验课程中,学生在进行实验活动的时候,按照教师预先制定好的实验指导书或是实验手册,依照上面的实验步骤逐步进行,只是对实验内容进行操作和验证,限制住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出现在课堂上学生都能正确完成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但是到了该课程实实验能力考核阶段,大多数学生的考核成绩跟平时的实验成绩有者很大的出入,没能达到考核要求。

因此,在实验课堂上,教师在制定实验任务的时候,应该给与学生完成任务较大的自由度,不能局限于某个知识环节,或者是某些固定步骤,应该以启发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步骤,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7]。

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的联系薄弱,区分明显,一间实验室只承担某一课程或者是某一专业,不利于实验室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创新,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应在专业群的背景下,加强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的联系,实现实室的开放共享[8],建设综合性的创新实验室,实训操作实验室等,并为该类实验室配置专业教师和试验管理人员,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总结

对实验室管理的改革,其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实验教学,服务于人才的培养,实验室的改革不能脱离这两者独立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丁爱侠, 郑春龙. 实验室污染调查及绿色化管理新举措 [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3): 276278.

[2] 牟英华.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9(2).

[3] 林卫峰.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对策创新研究 [ J]. 实验室科学, 2008 ( 4): 156158

[4] 赵庆双, 闻星火, 李 明. 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 [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7, 24 ( 9): 811.

[5] 温光浩, 周 勤, 程 蕾. 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 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 [ 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 4): 153157.

[6] 黄易.高校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研究[J].社会发展,2008(2).

第8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创新;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70-02

一、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管理现状

1.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管理人员工作懈怠。目前大多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具备相关的专业管理工作人员,但是在管理内容的详尽方面以及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缺陷的。具体来说,管理制度规定得比较宽泛,对于具体的有损坏实验设备的学生或者老师的处罚规定比较模糊,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或者老师的一种“纵容”;除此之外,一些管理人员对这一工作存在偏见,认为是不重要的工作,所以在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上存在懈怠。

2.学生们对实验室正确的使用及管理方法比较模糊。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们每天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实验练习,但是在实验过程中还会有一些不正确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设备造成了损害,而且也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例如,经常有一些同学把自己优盘里的游戏或者视频放到实验设备上,不仅占用了设备的存储空间,严重时导致全体设备中毒,影响学生和老师们的正常使用。

3.实验室设备损害情况严重,影响学生实验的积极性。目前实验室里的设备损害情况比较严重。不管是计算机实验室、摄影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还是广告设计实验室,各种设备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破坏,对后来学生的继续使用以及管理工作人员的维护都有很大的影响。

二、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前的培训不到位。艺术设计类的学生是实验室的参与主体,所以他们对实验室管理以及实验设备的维护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培养学生们对实验设备的责任意识方法很多,但目前主要通过课前培训来进行提醒、告知。实验室课前培训主要是第一次进入实验室时,由专业课老师进行讲解,主要告知一些上下课时间、借用规则、座位管理规则等,而学生对这些“可有可无”的规则制度是太不用心的,只把这一培训看做是“形式主义”。

2.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水平有限。实验室管理人员大多数都遇到了这样一种尴尬的情况:他们即不属于学校的行政人员,也不属于任课教师行列,处于学校人事管理的边缘。不仅是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没有热情,把自己的职业看成一种“闲职”,而且学生们还有同学校的任课老师们也对他们有一种“轻视”的态度。久而久之,这些管理人员纷纷申请调离,进一步造成了管理人员的缺失与混乱。

3.实验室设备陈旧、故障频发。大多数实验室(除新建实验室)设备陈旧,使用过程中频发故障,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学生们专业技能的提高。具体原因表现在:学校资金有限,设备更新缓慢;实验室管理人员维护水平有限,对一些有破损的设备不能及时修复;学生长期不正确使用实验设备,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速度;工科院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三、创新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1.做好课前培训,提高学生使用实验器材的素质。学生们对实验室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使用实验设备时的责任意识和认真态度,而这种意识和态度的培养主要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前培训。课前培训可以在以前僵化模式上有所突破,具体地可以以视频的方式来详细介绍管理条例及正确的使用方式,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使用实验器材的责任意识;还可以通过合理有效的使用记录(包括使用地点、人员、开始使用时间、停止使用时间),来追踪学生们的设备使用情况,以此来规范学生们的使用行为,明确使用责任,减少设备的磨损情况。

2.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科学化管理。加强实验室的制度建设,是创新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管理的直接方法。实验室管理制度大致应该包括四个部分:实验室设备使用详情介绍、实验室学生使用守则、实验室日常管理条例、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这四部分要从细节入手,尽可能考虑到学生们及管理人员可能出现的问题,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不仅如此,还可以在管理制度的公布及张贴方式、位置上多做创新;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尽量地使用一些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具有人文关怀的词语,以此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

3.建立专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可否认,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或教师队伍,对提高实验室的管理质量与管理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实验管理队伍是十分必要的。针对这一目标,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实验室教师的归属问题,学校一定要严格明确,或属于行政人员或属于教师队伍,以此来承认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学校地位,激励他们好好工作;二是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具体可以表现为定期送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技术、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进修或参与职称评定等,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考核与监督,采取不定期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运用到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升职与加薪上,以此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提高实验室的使用质量。

4.与时俱进,建立先进的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的很多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制度问题和工作态度问题,而是实验设备本身过于老化、功能欠缺,很难与现代需求相匹配。艺术设计类专业是时效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和老师必须十分了解当代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以及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到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专业人才,所以实验室器材的及时更新对学生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与艺术设计领域的相关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学校则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并且优先向企业推荐优秀毕业人才,这样一来企业与学校实现了“双赢”。

总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的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的相互协调与不断沟通。在现有情况下大家要把实验室的管理创新看做一件大事来抓,及时发现问题,重视问题,并慎重解决问题。同时还要从心理上把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实践练习放到重要位置,明确教育的目标,创新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科学、高校、先进的实验环境,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权力涛.艺术类专业实验室管理与维护[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学报,2007,(04)

第9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实验室 管理体制 创新 开放式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是高等学校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要任务。高等学校各种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平台,为此,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对高校实验教学质量提出明确要求。事实证明,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使用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高校教学和培养人才水平的高低。因此,研究如何改革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使它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紧密结合,对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室教学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理想的实验室应该不局限于常规的实验教学及管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送新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实验教学应当从当前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从低水平重复走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真正负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实验教学及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第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层次出现多元化特点。而实验设备经费投入没有相应增长,致使实验设备严重不足,设备更新周期很长。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讲授的是先进技术、新设备、新方法,而学生到实验室接触到的却是一些过时、陈旧(大多属于七、八十年代的实验仪器)和落后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与落后实验手段的矛盾,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严重脱节。电子技术、生命科学、计算机、材料等专业的矛盾尤为突出。

第二,众多的高校实验教学和管理普遍存在实验内容陈旧、现行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教材改革滞后等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做实验时主观能动性差、参与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潜能。

第三,教学模式僵化,实验室课程多采用传统验证性的教学模式,很少采用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模式教学,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潜在智能和个性的发展。

第四,实验室管理封闭,多数实验室采用封闭式的管理,限制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课外实验活动。

第五,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教学设备重复购置现象,导致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闲置现象严重。

二、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

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优化实验室结构。我国高等教育经历十多年的改革,目前在招生、分配方面正逐步和市场经济接轨。但高校实验室教学与管理至今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老一套的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不协调是引起目前实验教学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实验室直接隶属于系或教研室,各实验室相互独立,自成一体,互不往来,既不利于各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又增加了学校对教学设备的重复投资。多数教师只负责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实验设备管理则由实验室人员承担,这样既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又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实验室管理体制制约着实验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具备跨学科的现代科学实验能力,不可能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要加快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就要从根本上废除小而全式低水平的实验室,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研究发展的要求,对实验室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可采取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使实验室的类别层次清晰、构建合理、结构优化,实现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共享。

2、建设校级实验中心。高校可按照教学需求,从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出发,以基础教学为中心,撤销分属于系、性质相近、实验内容雷同的实验室,集中人力物力组建几个规模较大、功能更强、服务面更广的校属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实验分析中心。其主要功能是:结合各专业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承担全校各院、系、各专业性质相近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同时对全校各学院公共课实验室、基础教学实验室、公共电教设备维护服务进行统一管理,校级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服务。

3、建设专业平台实验室。专业平台实验室的设置,可遵循大学科、宽口径的原则,由原来一系列专业基础实验室合并组成,要打破以课程为主体的实验室体系,由相关课程群组建实验室而构成。专业平台实验室主要是面向某一学院学生开放,它也可以成为某一学院的实验中心。它的成立既有利于实验仪器设备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又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专业之间的交叉。例如信息与电气工程实验中心创建了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单片机实验室,作为专业实验教学和综合设计性实验平台。其操作分为两类:课内式的专业设计性实验,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开放式的设计性实验,是教学计划中的选修课或毕业设计。

4、建设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专业课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技术革新、创造新产品开发的科学能力。由于专业实验室仅服务于某一专业,甚至只是某一专业方向,因而实验室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在设备的配置上台数不宜多,只要适当考虑先进性,以保证设备在一定年限内不被淘汰。设备的功能则要求兼容和通用,可适当与校外公司或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

三、加强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大多依附于理论课程,而两者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实验教学既不能完全依赖于理论教学,也不能完全独立于理论教学,需要与理论教学相呼应,相得益彰。要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各实践环节的学分要求,打破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程的传统模式,按照实验技术自身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独立开设实验课程,摒弃原有课程界限,科学地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统筹安排实验内容,精选实验项目,采取切实可行的开放实验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增设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低层次的科研能力,同时要注意课程前后联系,循序渐进,构成一个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建立完整的和一体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1、要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合理搭配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内容,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验证性实验内容可完全由教师选择确定,实验内容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和趣味性。综合性实验应力求内容新,能够反映本学科新领域的内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相关内容进行跨学科的综合,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一些设计性的实验,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定题目,其内容可定位在能体现先进性或创新性上。

2、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践自己的想法等方面有一定的主动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可对实验教学实行学分制,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可自己选择实验教学的内容和实验时间,并取得教学计划中所规定实验教学的学分。

另外,网络硬件设备条件许可的高校,应将实验教学向网络化方向发展,实施远程实验教学,达到实验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发挥智能化实验教学的作用。

四、实验室管理方式的改革

多年以来,高校实验室都是封闭式管理,学生按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计划学时数,在规定的时间进行实验教学活动。高校实验室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争取一定时间对学生开放,公布开放的实施规则;同时将所能开放的实验内容目录、开发时间、每项实验内容、可容纳的最多人数等张榜或在网上公布,供学生选择。不同专业学生可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选择实验内容,在预约时间内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可得到一定的学分,以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些教学内容以外的题材作设计性的实验,扩大知识面,训练实验技能和培养创新技能。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制作竞赛,通过竞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锻炼自己利用基础知识进行理论设计和实际制作的综合技能和实验技能。

五、实验室设备的管理

1、规范设备采购。学校采购属政府采购范畴,采购方式与政府采购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采购可分为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集中采购以招标采购和竞争性询价采购为主;分散采购只限单一来源采购。根据学校物资需求特点,还可以采用协议定点和委托采购。对于大型、贵重进口设备一定要采用招标采购或竞争性询价采购,招标前应规范操作程序,设立商务谈判组和专家评标组,要吸收用户代表参加,根据标的大小还应邀请审计与监察部门派人参加。这样运作不仅增加了采购的透明度,还可以杜绝违规操作,提高投资的效益。

2、严格保管。实验设备一经采购到位,就要按照设备的规格、数量、质量认真验收建账建卡,分门别类地妥善保管存放。学院有关主管部门也应建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账、物、卡相符。各种设备卡要写明购置时间、型号、价格、生产厂家、主要性能指标等,对已有设备要经常保养维护并记录存档。

3、正确使用设备。设备投入运行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和操作规程,了解设备的性能、使用方法和对环境的要求。使用设备后应填写相应的实验记录,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

4、建立设备使用信息反馈制度。实验室应统一印制仪器设备使用情况跟踪调查表,各设备使用单位要认真跟踪调查,每年年底向设备主管部门反馈设备使用情况。尤其是高精尖贵重仪器设备,还需要填写专用的使用情况登记表,建立专项设备档案。这些材料,对设备主管部门今后制定设备购置计划的调查论证、选型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提高设备利用率,离不开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只有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才能使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使实验室始终处于规范化、合理化之中。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应包括: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室低值耐用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修理、报废、赔偿制度,实验室消防安全保卫制度,实验室主任、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等。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1 号文件[Z].

[2] 于振江: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