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范文

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精选(九篇)

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

第1篇: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医疗废物;污水;管理

医疗废物、污水管理是保证血液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整的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系统,防止不规范处置医疗废物、污水而导致传播性疾病传播和环境物染。按医疗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加强医疗废物、污水管理的监督检查,减少环境污染。

1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成立由站长为第一责任人,业务站长、各职能业务科室、组成的站内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职责,实行站长―职能科室―各业务科室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分级监督制度。业务科室负责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收集,检验科负责污水的管理;总务科负责医疗废物的贮存、处置、运送工作;质控科负责对医疗废物从生产到处理全过程制度、措施的制定,并按相关规定对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检查督导。

2加强有关医疗废物的法律法规的培训

2.1业务人员培训本站将有关医疗废物的法律、法规、分类要求,职业安全防护等知识打印成册,发放到各科室,重点内容有专业人员带领全体职工学习,一般内容要求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为使全站职工牢固掌握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知识,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

2.2保洁人员培训大部分保洁员文化水平不高,医疗感染知识欠缺,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了解不够。对保洁员、医疗废物处理专职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和熟记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

3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

3.1建立医疗废物贮存室贮存室建在远离医疗、生活区,并且防盗、防鼠、防蚊蝇、防蟑螂;标识明显的“医疗废物”,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2医疗废物的登记医疗废物处理专职人员对各科室送来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并与专用运送车工作人员进行登记,认真记录。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交接时间、焚烧时间、交接人双方签字。登记资料要保存3年以上。

3.3医疗废物的分类放置医护人员将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投入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的容器内。(容器为黄色,锐器盆和垃圾袋)袋装放至3/4时,由值班人员用胶带封口,各科分类密闭收集包装好,送到废物贮存室,并做到日产日清。

3.4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各科室运送到医疗废物贮存室的污物由专职人员管理,每天由本市统一使用专用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车,车体上标识有“医疗废物”来收集,装车完毕对暂存室进行消毒。专运车封闭,无渗漏液。

4严格污水监督管理

4.1分别排放医疗用水,生活用水,卫生间用水要分开排放,由专业人员定期检修,以防管道堵塞、渗水、污水外渗污染环境。

4.2污水的消毒化验室的污水,先存放在专用容器中,因为洗板排出的污水含有病毒,所以严格按杀灭病毒的比例用“84”消毒片按1∶20比例先进行消毒,1 h后再排放到医疗用水的下水道。

4.3污水消毒效果的检测质控科每月抽检污水消毒时“84”消毒液的浓度。防疫站定期检测污水消毒后的余氯量,余氯量≥10 mg/L,类大肠杆菌

5督查与整改

第2篇: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医疗废物;环境污染;处理现状;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7 文献标识码:A

1 医疗废物的来源及危害

医疗废物指的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传染性、腐蚀性、毒性和其他危害的废物。医疗废物包含的种类有很多,大致有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的废品;医疗机构收治的病人而产生的生活垃圾;病原体的培养标本、菌种、毒种和培养基等;使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器械;过期被弃的医药用品;手术及其他原因被弃的人体坏死器官、组织等等。这些医疗废物携带了大量病菌,如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对自然环境中的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会导致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和疾病的传播,对人体产生危害。

2 我国对医疗废物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自“非典”之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先后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来规范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如各个地区和一些人口密集的县级单位,被要求建成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而对这类废弃物的处理技术、方法近年来也在不断创新。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在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监督、科研投入等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如:我国目前对的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在一些环保法律法规中对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处理尚缺乏明确的规定;医疗废弃物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权责不清;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当;对医疗废物的管理缺乏参与和主动监督意识,致使对医疗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和危害不能从源头上得到控制;我国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还是以浸泡、焚烧和填埋为主,在对医疗废弃物处理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改进方面还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有些处理失当的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如何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仍旧是目前医疗、环保工作的重点。

3 医疗废物处理的对策分析

3.1 国内处理医疗废物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对比分析

目前国内处理医疗废物的主要方法主要有高温焚烧、热解、卫生填埋、化学消毒、电磁波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干粉灭菌以及等离子体等八种方法。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如下表1所示:

由上表分析可知,几种主要处理方法相比较而言,高温热解焚烧处理医疗废物的技术在减少废物量、无有害物质产生和资源再利用等方面较有优势,且投入的成本较低,操作也较为简便,可作为国内医疗废物处理研发的方向。

4 医疗废物处理的管理对策、措施

4.1 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加大监管力度

建立和完善对医疗废物处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制定对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理标准、卫生监测标准;制定和出台医疗废弃物处置的收费等标准降低医疗成本。加大对医疗废物施行规范化管理。明确各级管理部门职责,使医疗废物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各级管理部门要各尽其责,编制医疗废物管理档案,要让相关法制法规真正落实、执行,同时应加大对医疗废弃物处理的监管和服务,对不履行监管义务的严格追究其责任。

4.2 提高环保意识,做好医护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提高环保意识,定期对医护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进行法制和处理技术的培训。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贮存以及处置过程严格监督控制。加强护理人员和废物处理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分类处理等知识的认知教育,并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知识培训;强化他们的法律和环保意识,是医院对医疗废物管理的最基本环节。培训的目的是要将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变为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有效处理好医疗废弃物。同时也应做好对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建立群众全员积极参与的良好环保氛围,形成社会合力共同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监管。

结语

加强对医疗废物处理的监管,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疾病控制角度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寻求一种高效、简便而节约经费成本的方法和技术,是解决当前医疗废物处理中存在问题的必由之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法律法规,并严格的监管也是预防医疗废弃物污染的重要途径。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针对现实情况寻求一条科学而可以持续发展之路,也是将来医护和环保研究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参考资料

[1]李慧平,王小万.国际医疗废物分类及其特点[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4(24).

第3篇: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医疗废物;职业防护;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主要任务。手术室如何对医疗物废做好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是我们手术室面临的重要问题。从2006年开始我们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主要进行医院感染、医疗废物的管理,消毒隔离、垃圾分类收集方法、职业防护等方面的培训,严格的控制措施对手术室医疗废物进行科学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防范了利器伤的发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管理

1.1建立健全手术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感染管理规范》制定详细的手术室医用废物分类、回收管理制度,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中应遵循的规则和具体工作要求,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等。

1.2.护理人员的培训 医护人员是参与做好医疗废物管理的关键,首先要注意法律法规的学习,自觉依法行事。对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这一薄弱环节,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学习,并定期检查组织考核,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对他们个人及医院、社会的重要性。严格的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职责,明确自己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从而加强了职业防护,确保了人体的健康。

1.3保洁人员的培训 保洁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又不懂得医院感染知识,对医院废物的感染性不了解,致使医用、生活、感染性垃圾未做到分类放置、密封运送处理、各类垃圾混放、垃圾袋重复使用、垃圾桶不及时保洁等问题,增加了医院环境污染和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性。为保证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化,我们定期组织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并示范指导,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和熟记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理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对手术室每月医疗废物管理进行检查监督,严格做到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及时清运。使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措施得力、监管到位。

1.4 专人负责、严格管理 护理组长作为科室院感兼职人员,对手术室医用废物处理实行全程监控,并定期参加院感科专业培训,使其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规程。兼职人员及时检查督促各级人员,并积极与院感科联系做到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

1.5医疗废物的科学分类及正确处理。

1.5.1锐利废物的处理 每一手术室放置一个专用锐器盒,该盒能防刺穿、不会破裂,主要用于收集手术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动静脉留置针针头、手术刀片、麻醉穿刺针等锐利废弃物。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麻醉师共同自觉执行。每日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封口,粘贴专用警示标签,注明科室名称,日期并签名,送至污物存放间,由保洁人员统一送医院废物处理中心签收。

1.5.2 非锐利废物的处理 将此类废物一般沾染有血迹,包括纱布、纱垫、吸引管、麻醉包等,由巡回护士负责收集于黄色垃圾袋,术后进行包装、严格按要求进行,包内医疗废物不能超过3/4,有效封口,粘贴专用警示标签,注明科室名称,重量、日期并签名,送至污物存放间,由保洁人员统一送医院废物处理中心签收。

1.5.3 特殊感染废物的处理 特殊感染患者的医疗废物处置要格外小心,要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包装,严格防渗漏,防止感染扩散。

1.5.4一次性用品的回收处理 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不可混入生活垃圾,也不得随意丢弃,用后置入黄色垃圾袋,集中送医院感染中心避免流入社会污染环境和回流市场引起医源性感染,危害社会。

2 讨论

2.1建立健全的制度 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完善,使手术室各级医护人员执行各项相关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级医护人员都严格按规定要求进行医用废弃物分类放置、处理,使手术室医疗废物处理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

2.2全员教育 提高了各级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手术室将医疗废物的相关知识及医院感染知识作为在职护士的培训内容,使各级护理人员都认识到管理好医疗废物是预防和控制手术室医疗感染的关键。

2.3.改变了手术室各级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习惯 由于手术室各项操作规范化,并采取逐级带教方式,使手术室各级人员都熟练掌握,并经常检查督促,从而改变了不良习惯,做到了规范化处理手术室医疗废物。

2.4.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医疗废物是病原微生物潜在宿主,是引起感染传播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1]。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病毒和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各种污染针头刺伤是医院内传播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故我们加强废物管理,增加了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从而减少了传染病的传播。医疗感染是医疗机构中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性感染,手术室又是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的重要部门,手术室医用废物管理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各科手术顺利进行,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第4篇: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范文

根据县卫生局文件精神,依据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单位时间情况,对我院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进行了严格的自查自纠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一、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我院成立了医疗废物管理小组,明确了工作职责。完善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点工作制度、专用盛装、运送工具的消毒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医疗废物管理人员职责、制订了本院院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的应急预案,做到医疗废物规范管理。

二、专用设备、专用包装

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过程中使用专用包装袋、专用利器盒、专用运送收集桶,专用压力灭菌设备、设置医疗废物暂存处,并贴有警示标志和警示语。

三、收集、运送、暂存管理:

从医疗废物产生地到分类收集、内部转运、暂时存放过程等各种行为规范。

1、分类收集规范,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杜绝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装。

2、将医疗废物分别放入带有“警示”标识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损伤性废物放入专用利器盒内。

3、病人的血液,先高压灭菌后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4、 医疗废物管理人员每天按规定的时间、路线将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存地。

5、运送前应检查医疗废物标识、标签、封口,防止运送途中流失、泄漏、扩散。

6、运送桶有明确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语,保证防渗漏、防遗散,易于清洁、消毒。

7、运送结束,及时清洁消毒运送工具,有清洁消毒记录。

四、人员防护:

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在收集、运送过程中,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鞋等,做到培训考核合格上岗,定期体检。

五、人员培训情况:

医务人员每年培训2次,医疗废物管理人员每年培训4次,内容为: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院内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应急预案等。

六、向环卫转交情况

医院刚开诊不到一年,目前业务量小,医疗废物少,但院方始终重视医疗废物处置。对于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在第一操作环节毁形并作消毒处理;

采用高温热处理技术处置医疗废物,消毒后集中填埋,绝不出现将废弃的一次性医疗器具转卖给另一方,防止因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从院领导到各科负责人层层把关,将工作落实到位。

七、内部监督管理情况

我院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时贮存所涉及的科室进行不定期自身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八、资料保存情况

第5篇: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47-02

随着《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加强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防止疾病传播、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环节。

2004年1月我院手术室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指南,严格手术室的医疗废物管理,进行了科学分类、专人管理。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锐器伤明显减少,传染病感染率为零,有效预防了院内感染,取得了成效,现将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建立健全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根据《医疗感染管理规范》制定手术室医用废物分类、回收管理制度及相关奖惩制度,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在手术医疗废物管理中应遵循的规则。清洁卫生员的工作要求等。

2 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培训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反复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部门规章,提高防护意识,让手术室全体人员具备如何处理、分类和收集医疗废物的知识、自觉依法行事。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派人员参加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班,做到人人自觉履行在医疗废物管理中护理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3 保洁人员的培训,注重加大对保洁人员的培训及考核力度

保洁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又不懂得医院感染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不了解,致使医用、生活、感染性垃圾未做到分类放置、密闭运送处理,致各类垃圾的混放,垃圾袋、箱密封不严、垃圾袋重复使用、垃圾桶不及时保洁等问题的出现,增加了医院环境污染和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性。为保证医疗废物管理的规范化。我们定期组织保洁员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和熟记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理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指派专人对保洁的工作进行示范指导,并对手术室每日医疗废物管理进行检查监督,严格做到医疗垃圾分类放置、及时清运。每月对保洁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废物管理流程的考试,并与其经济效益挂钩,奖惩并举,使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措施得力、监管到位、奖罚分明。

4 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专人负责,由一名主管护士作为院感质控员

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严格分类放置,对一次性医疗废物、专人发放、专人按数回收、集中消毒毁形、送院感进行焚烧,避免流入社会,污染环境和回流市场,引起医源性感染,造成社会公害。

5 医疗废物的科学分类与正确处理

5.1 锐利废物的处理:每一手术间放置一个锐器盒,该盒必须具有不损漏,能防刺穿,不会出现破裂,易于焚烧等性能。主要用于收集手术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针头,动静脉留置针、手术刀片、缝针、麻醉穿刺针等锐利废物,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封口,送至污物存放间指定容器,最后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

5.2 非锐利废物的处理:将非锐利废物分类放置,即未被血液,体液污染(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包装袋、药品包装袋等)的废弃物用黄色垃圾袋放置,生活垃圾(如办公室垃圾)用黑色垃圾袋放置。更衣室、污物间、手术间分别设置大小合适的垃圾桶,根据要求,桶内放置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当装满3/4时立即封口扎紧送至污物存放间,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

5.3 一次性用品的回收处理

5.3.1 一次性注射器、吸引器皮管、吸引器头、吸引器瓶及气管插管等的处理: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取下针头,针头放入利器盒内,针管充满消毒液,浸泡在5%的84消毒液,作用时间30分钟,如为肝炎病毒、结核杆菌、性病等病人的用物,浸泡浓度1,作用时间为30分钟,消毒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而一次性引吸器皮管、头、瓶等使用后毁形,然后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由院感科统一回收处理,吸引瓶内盛装血液用1∶1 84消毒液倒入瓶内,作用时间30分钟,然后倒入专门指定下水道。

5.3.2 一次性尿管、尿袋、手套等塑料废弃物处理:使用后,引流液倒在指定下水道,废弃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由院感科回收处理,如有传染病先浸泡消毒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

5.3.3 感染手术敷料的处理:我们通常用一次性敷料,用后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内,扎紧并注明感染手术敷料,由院感科回收统一送处理场焚烧。血纱布,盐水垫用0.584液浸泡后装入黄色垃圾袋内,统一送处理场焚烧。

5.4 死婴、残肢等废弃的手术标本处理:我们在标本存放间里设置盛装特制纸箱并贴上标签,标签上注明种类、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日期、巡回及洗手护士的姓名,手术切下来的残肢或死婴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如为感染标本则需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扎紧封死,然后按要求置于特制纸箱内,保洁员及时送医院废物处理中心,交付给专管人员,并双方签名,注明科类、数量,交接时间。

6 体会

6.1 制度健全、措施完善,使手术室各级医护人员执行各项相关操作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各级医护人员都严格按要求进行医用废物分类放置和处理,使手术室医疗废物处理尽快达到卫生部要求标准。

6.2 提高了各级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环保意识,将手术室医疗废物的相关知识及医疗感染知识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 使各级护理人员都认识到管理好手术室医疗废物是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关键。

6.3 提高了手术室各级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习惯,使手术室各项操作规范化,并采取逐级带教方式,使手术室各级人员都熟练掌握并经常检查督促,逐步做到按规定处理手术室废物。

6.4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的重要部门,手术室医用废物的管理,是控制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对其进行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由于我们加强了医疗废物的管理,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了锐器刺伤的发生,防止了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一年来未发生因锐器刺伤传染乙肝、丙肝、梅毒等。降低了无菌手术感染率,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期刊论文,中国护理管理,2004(1)

[2] 任小英、邓敏,护理人员工作中被针刺伤调查及对策,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3)

第6篇: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范文

国务院2003 年6 月16 日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社区门诊的垃圾分为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及部分生活垃圾。由于受地理位置、环境、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在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和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如处置不当,将会污染环境,危害身体健康,甚至会造成传染病的流行。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保护环境,保护人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为此, 我们对我院8 个社区门诊部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整改措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社区门诊部产生的废物主要包括: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和部分生活垃圾等,感染性废物包括一次性口罩、帽子、纱布、注射器、输液器、手套、血液、体液、冲洗液、及其他一次性医疗用品等。损伤性废物包括针头、刀片、缝针、安瓿等。2011 年9 月,通过对11 家外设门诊部的突击检查,收集损伤性废物457 kg;感染性废物980 kg,生活垃圾304 kg。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2 存在问题及现状

2.1 医疗废物未按要求分类

实施医疗废物环境规范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首先是要做到严格分类放置,由于门诊流动人员多、少数工作人员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或是为图方便,将利器、针头损伤性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感染性废物放入生活废物容器内、生活废物放入感染性废物容器内等,如使用过的棉球、棉签、输液贴膜、采血器、输液针头及玻璃安瓿等用物,易出现管理不善的情况[1]。

2.2 医疗废物收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规定

社区门诊部护理人员偏少,管理意识差较差,常是忙于配药、打针而疏于管理。清洁工为图方便进行凭感觉估算重量,在登记本上写上称重时间、重量, 两人未进行认真核实就签名字,也常有漏签、补签或代签的现象, 存在一定的流失隐患。

2.3 医疗废物的包装不规范

为了节约开支,减少消耗,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或容器内存放的医疗废物过满,不利于封口,同时标签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利器盒不注明启用时间,未做到定时更换。

2.4 医疗废物暂存地点管理不规范

由于个别门诊部离医院较远,每日产生的医疗废物较少,不能做到医疗废物日产日清。通过检查发现后及时予以批评,并与经济处罚挂钩,对个别容器不清洁,检查人员当场督促清洁工人进行消毒、清洗处理,对医疗废物管理中出现的缺陷,及时予以指出纠正。

2.5 社区居民对医疗废物知识匮乏

由于门诊人流量大、宣传不足和缺乏相关知识,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多数社区居民将拔针时按压的棉签随意扔在生活垃圾桶中或者将用后的医疗废物带回用作他用。

2.6 各种应急预案知识了解不够

不能正确掌握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传染病传播或者环境污染时的应急预案,应加强定期学习,同时加强自我防护意识,掌握锐器损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切实做好自我防护。

3 对策

3.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成立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具体负责整体工作的组织与协调, 并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各社区门诊部设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 由负责人任组长,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环节和终末质控。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封口、标识,使用专用容器盛装,感染性废物3/4 满时,将塑料袋扎口并标识,损伤性废物放于符合标准的具有不撒漏、防刺穿、有损伤性废物标识的利器盒内,3/4满 (48 h内)时封闭集中处置。同时由医院专人专车负责医疗废物的清运, 每日一次或者至少每两日一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把制度落实到工作中来。

3.2 加强沟通齐抓共管

根据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问题的根源,提出整改方案,同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写出书面报告,与各相关部门及时联系,加强沟通,相互配合,保质保量的完成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工作。

3.3 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

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疗废物的各项法律法规,进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能做到从医务人员到清洁员,人人知法律,人人会应用,提高其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多种方式确保培训效果。

3.4 加强环节质控责任到人

制定计划,每月定期不定期的对各门诊部进行检查,从医疗废物的分类、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收集交接登记是否按规定执行,到医院专人专车转运全过程的检查,认真对医疗废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细致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查找相关的责任人,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整改的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提出通报批评,并有持续改进措施。

3.5 加大医疗废物管理的投入

为使各门诊部医疗废物得到更好的管理,医院领导加大了投入力度,配置了专用的医疗废物储装桶,配备专用称,准确称量该部位医疗垃圾的重量,制作了医疗废物的警示标识及宣传画,宣传有关医疗废物的危害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人们积极地配合医疗废物管理。同时增加医疗废物专用转运车一辆,做到日产日清。

3.6 全民动员共同防卫

大力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和公众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知晓率,同时做好监督工作,使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和监督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4 结论

通过对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的调查,体会到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医疗废物分类管理要持之以恒,从它的领取、使用、收集、暂存、运送、上报核实等各环节抓起,才能实现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社区门诊部医疗废物的规范化管理,不仅是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更是防止医疗废物扩散造成疾病传播、污染环境和维护辖区居民健康安全所必需的[2]。

参考文献

第7篇: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范文

【关键词】医疗废物;监督;应急演练

近年来,我站加强了采供血过程中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做到了有法必依,违规必究,有效防止了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建站至今,未出现一例因医疗废物丢弃、危害、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采供血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市无偿献血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建章立制,责任到人

1.1 首先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岗位职责,设立业务科为医疗废物管理归口部门;设立专人负责医疗的收集、消毒、转运、暂存管理工作。

1.2 人员培训 定期、分级分类进行员工培训。培训的内容涵盖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安全防护、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发生后的处理措施以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的紧急处理措施等知识培训。

1.3 配置

1.3.1 医疗废物收集容器 各科室根据产生医疗废物的量,配置一定数量的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容器内;黄色塑料袋标识有感染性医疗废物用于收集感染性废物;防锐器穿透、防渗漏专用黄色标有警示标示和警示说明容器用于收集损伤性医疗废物。

1.3.2 医疗废物专用车为不锈钢的箱体式,防渗漏、上面带盖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转运医疗废物,车上配备急救箱、配置的含氯消毒液、医疗废物袋、加长加厚防腐橡胶手套。

1.3.3 医疗废物暂存点 操作间和暂存医疗废物间分开。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示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示,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配置消毒浸泡工具的容器,非触式水源,清洁水池、污染水池,防水围裙、胶鞋等。每日工作完毕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空气用紫外线消毒。

2 医疗废物处置

2.1 采供血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以感染性和损伤性废物为主,药物性废物极少。

2.1.1 感染性废物 废弃的成分血袋、转移袋、酶标版、吸头、到期的血样、一次性手套、过期不合格血液、检验不合格血液、试验中的废弃物、废液、培养基留样、消毒棉球、带血棉球、一次性棉签;少量的实验废液等。

2.1.2 损伤性废物 针头、血浆病毒灭活袋针头、一次性采血袋针头、注射器针头、一次性采样针等。

2.2 医疗废物的收集 采供血环节产生的医疗废物主要是血液的采集、制备、检验、质量控制、血型研究等部门,分类管理收集,感染性医疗废物收集不能与其他废弃物混放。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用胶带纸扎紧,使包装物或利器盒的封口紧实、严密。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上标签,标签内容详细写明: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日期、类别、数量、经办人员及需要特别说明等。由于药物性废物极少,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并在标签上注明。收集后的医疗废物存放在科室内划定区域,用黄色不干胶标示警示标示,做到日产日清。

2.3 经检测具有传染性血液及保密性弃血的报废血液,均用专用高压灭菌器,在121℃高温30 min处理后再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2.4 转运及暂存 设定专用线路,固定时间,由专人穿戴安全防护整齐进行转运,双方核对医疗废物的数量、包装处理方式、标签的内容无误,办理交接并记录,并与我市集中处置部门进行交接。

3 应急演练

每年由业务科对医疗废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紧急状况策划并组织一次不同项目应急演练。

4 监督检查

4.1 站内考核 由质量管理科牵头[1],业务管理科和质量控制科参与的常态核查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常态核查,每月随机性抽查1~2次的动态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安全防护、SOP执行、过程记录(其中包括工作量与产生的医疗废物量是否一致)、各种设施、设备清洁消毒、环境卫生。考核结果在站内局域网和公开栏公布。

4.2 行政部门监督检查 每年1~2次,接受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过程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员工培训、工作记录、各种标识等等进行检查。

5 讨论

5.1 通过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遵章守纪意识,保护了员工的自身安全。部分员工在收集注射器针头时,将一次性采血针回套针帽上的现象彻底杜绝,防止了利器刺伤自己和他人。

5.2 常态考核的目的[2]使医疗废物在处置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现象,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改正,考核中常查出的采供血流程产生的医疗废物的数量填写不清、包装不规范、记录不完善现象得到纠正;同时也保证了流动采血车产生的医疗废物[3]全部按时移交暂存点。

5.3 应急演练是对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与评估等应对活动的模拟过程,提高了工作人员在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来确保人员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同时,查找不足,完善制度,把应急管理日常化,所有预见常态化,应急准备工作充足、完备。

参 考 文 献

[1] 张艳梅,吴长煜,王新梅.新法规实施后血站应建立的采供血过程关键质量控制点.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8.

第8篇: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范文

方法:组织督查小组,对我地区的妇幼保健院感染的管理工作进行调查、分析、综合。

结果:基层妇幼保健院感染的管理工作存在这比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并不健全、医护人员感染知识贫乏、医院基础设施差、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和措施不到位等方面。

结论:作为基层妇幼保健院,对于感染管理方面还很薄弱,问题尚多,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改善目前情况,加强妇幼保健院的感染管理。

关键词:基层 妇幼保健院 感染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237-02

基层妇幼保健院关系到基层妇女儿童身体健康,为了能够了解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我院为例,进行调查,选取基层保健院存在的共同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对策。

1 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

1.1 医院感染管理的组织机构分析。在基层妇幼保健院,只有1所医院设有感染管理科,护理人员担任具体职务进行工作;其余都是由医院工作人员兼任,有的医院甚至出现一人兼任多职的现象,这样势必会造成职责分配的不明确,也由于精力有限,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处理并不完善,基层妇幼保健院感染管理有名无实,相关组织机构有待完善。

1.2 医护人员感染知识分析。多家医院每年都会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学习,但是却没有医院对医院保洁人员、收费人员以及送餐人员进行培训,形成感染知识空白面,这部分人员也会密切接触医疗工作者和医院患者,但其医院感染知识却相对贫乏,较为淡薄的医院感染意识,必然会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整体水平提升产生一定影响。

1.3 医院基础设施分析。在基层妇幼保健院,由于资金限制,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大多的医院仅有一间手术室,这一间手术室多用,没有设立隔离间,还有的医院的刷手池和拖把洗涮池为一个水池,医院对于比较昂贵的消毒设施很少用或者根本缺少,大多医院的新生儿保温箱不足,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基础设施的缺乏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1.4 医疗废物处理分析。多数医院并不适用专用的医疗废物垃圾袋和利器盒,对成本的考虑远远大于对医疗废物处理规范的考虑。科室、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之间的交接登记记录也不完善,一旦医疗废物丢失或者出现泄漏现象,有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

1.5 医护人员卫生防护分析。大多数医院的护理人员在执行相关医疗措施的时候,没有使用一次性手套,有的护理人员在使用一次性手套后随意放置,污染环境;在进行调查的医院中,在锐器刺伤后都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上报,职业伤害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2 相对措施分析

2.1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的健全分析。基层妇幼保健院应分配专职工作人员组成相关管理机构,以便开展具体工作。各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应具体明确,并组成小组,对医院各个科室卫生和消毒措施进行检查,要能够及时发现医院存在的相关感染问题并及时上报解决。医院管理机构还要制定完善的感染管理制度规范,一个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约束职工支持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工作也能够得到顺利进行。

2.2 全员感染控制意识的加强分析。基层妇幼保健院应积极组织领导人员或感染管理相关人员参加培训,考虑资金问题,也可以参加免费培训或者是网络交流,然后再传达给全院工作人员。培训讲解中,院感的流行、暴发引起的严重后果和控制感染的意义等的举例很重要,更能够让医院工作人员切身体会医院感染的后果,还要讲解清楚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此管理的规定,这样职工才能确立清晰明确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2.3 增加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消毒设施是预防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发展的基本设施,不同医疗器械的消毒有时需要有不同的消毒设施完成,所以医院要尽量购进比较完备的消毒设施;其次,手术前的刷手消毒池也应和拖把洗涮池分开,避免交叉感染。手术室应尽量实行一人一间,如果资金限制,也应设置隔离间,多人同室,也会增加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针对很多医院保温箱不足的现象,医院相关部门也应引起重视,购进足量保温箱,满足临床需求。

2.4 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化分析。医院相关部门要组织临床科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了解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医院也要购进专用的医疗废物垃圾袋和容器,并配合医院感染科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另外还要制定科室和医疗废物收集人员之间的相关交接制度,避免医疗废物的泄露和丢失,保证医疗废物处理的规范化。

2.5 医护人员职业防护严格要求分析。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竞赛,在无形中建立起防护意识。要正确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严格执行无菌观念,医院要对此进行督查,提升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保护医疗环境卫生;发生职业暴露后要及时上报,并准确记录。

参考文献

[1] 朱士俊,郭燕红,李六亿,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院,2007,1(1):7-93

第9篇: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小结范文

1 针刺伤的原因

1.1 人为因素: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转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对针刺伤没有足够的认识,防范意识差: 41.0%的护士对针刺伤不重视或不太重视,44.0%的护士认为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感染上传染病的几率很小[5]。由于缺乏规范、持续的防护教育,对在职护士培训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都不够。研究表明,定期的在职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防止30.0% 以上针刺伤的发生[6]。

1.3不良工作习惯: 有的医务人员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加药操作后重套针帽、徒手分离针头、徒手掰玻璃安瓿、拔针时处理不当、用后的针头未放于利器盒内或利器盒过满、手术中传递锐器尖端朝向接受者等,稍有不慎便可造成针刺伤。

1.4缺乏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

1.5 工作环境不良:勘萍等[7]调查结果显示有48.0%的护士认为,做各种操作时光线不理想是导致被针刺伤的客观原因,加上住院病人较多,医疗用房严重不足,环境较拥挤且吵闹,患者及家属的催促,造成护士心情紧张急躁极易引起针刺伤。

1.6 心理因素:工作繁忙、紧张、心理素质差是导致针刺伤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忽视工作压力大,夜班频繁,危重患者多时护士易疲劳,操作时烦躁或紧张易导致针刺伤。

2 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

2.1处理伤口 ①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挤出污染血液。②肥皂液/流水清洗。③生理盐水冲洗粘膜。④75%酒精/0.5%碘伏消毒。

2.2 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科 对受伤者及病人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乙型肝炎病毒 (HBV)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检测,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3后期处理 ①误伤者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②病人是HBV阳性时:受伤者必须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按0、1、6月间隔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③丙肝患者应注射干扰素300U/d,共3天,观察6-9个月。④可疑HIV阳性立即请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后决定是否用,若需要用,尽量在1小时内服用大剂量的叠氮脱氧核苷(AZT),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进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性生活要用避孕套等。⑤确认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应立即向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方案和要求;暴露后2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

2.4 心理护理 护士在针刺伤后感到非常害怕,甚至产生绝望心理,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迫切需要得到的心理咨询,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心理伤害。

3 防护措施

3.1 加强培训: 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认清针刺伤引起的危害性,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强化“标准预防”是预防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7]。由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护士进行常用感染知识的培训,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2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在卫生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下在固定场所进行焚毁。一次性医疗废物应分类放置,锐器禁止与其他废物混放,用后必须稳妥安全地置入锐器容器中集中处理,减少发生刺伤医务人员的机会。

3.3 改善工作环境: 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持光线充足,空间宽敞,操作区整洁,在工作繁忙或抢救病人时,要注意忙而不乱,不粗心、不违反操作规程,能大大减少针刺伤的危险性实行弹性派班,减少护理人员职业紧张,避免在过度劳作下发生医疗事故及意外。